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4 08:32:44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推荐第2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看完了《建党伟业》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得辛亥革命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也许这短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既不平凡得十年,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发展著名的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太多的太多让我们回忆,然后兴奋,哀痛,无奈,最后是深深得反思。在巴黎和会上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历史车轮还在转着,想想以前的中国,想想盛世大唐,这一切的一切是为什么。有着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今竟被一个过去一直向咱称臣纳贡的附庸小国欺负来欺负去,成了他们桌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切分。泱泱华夏的颜面何在?尊严何存?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你一幕,心痛!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请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刻热血澎湃,我想如果是自己生在那个年代,我也会不顾安危得去战斗。

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人人都知道我蔡锷爱美人,不爱江山”,可他为什么抛弃了美人?他不是为了自己的江山,他是为了四万万中国人的江山。

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才13人。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全国的党员大数大概有接近8000万,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照此发展,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很多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上刀山下火海,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且要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党内部分党员贪污受贿,革命意志衰退,工作热情退化,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从电影中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爱国爱党的高尚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班级 11信管本1

姓名

王晔

学号

4112014123

推荐第3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外院1201班 王婷梅 最近,思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其实放映也有不短时间了,但我一直觉得这种电影很枯燥,所以一直没看,一开始我也是勉强和大家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是无比幸运的!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建国史,一部心酸的革命史,它承载了无数人的心血,让我为之震撼!

首先,大家看过这部电影的都应该记得,电影里的人有很多是实力派演员,比如黄晓明、张国立等。也是他们在一开始吸引了我,让我坚持看了下去。其次,电影中电影中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领导人的被扮演的活灵活现,好似真人在世,尤其是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感觉就是同一个人。

本片主要讲了内战时期两党的争斗以及筹备建国大业的过程。其中,开国典礼的准备工作以及现场的热闹给我印象极深,让人在紧张的斗争后看到和平的曙光,内心的害怕到释放,享受着国家统一的幸福!

电影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围绕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创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须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展开剧情。

我之所以那么喜欢这部电影,还因为《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令我十分震惊!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当代人应该强烈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历史,珍惜生活,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挑战自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明天会更好!

推荐第4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深夜、静、看不清东西、隐约可以听见风声,声虽小却如同剑一般锐利,无情的夜风划过一道心灵的缝隙!既寒冷又恐惧!也许只有这样的言语可以宣泄我内心的灵魂!

君子、小人。道家有云:善、恶总在一念思量!何谓厚德载物、何谓上善若水! 人总是在锻炼自己,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壮大”。又或者是“粪便”使自己“肮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我和宿舍的兄弟一起在宿舍看的,我不清楚他们是以什么心态去看的,也不知道其他的人。也许他们是去看明星又或者打发无聊的时间吧。

建国大业!建国60周年!影片主要讲述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之后两党之间的内战。将委员长曾经说过政治是很伟大的东西,用好了可以坐拥天下,用不好则要亡党、亡国。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大至国家大事,小到为人处事。政治是个怎样的东西?我在矿大上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比较适合搞政治,此言一出总感觉他很睿智,现如今却仍在外地打工。事虽小可见政治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或者说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拥天下。

中国共产党5位领导人各自有着各自的责任,例如周总理可以负责外交,朱德负责战场指挥而毛主席则是“远程遥控”等。。现实中!!我们要给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的确很重要,定位不准确则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我总认为做事应该低调、淡定、却不缺乏激情。

在处理一件事情上有的人会主动请缨,有的人会实施观望,也会有人沉默不语。一句话想法总是有的。既然有想法我想我们就应该去实施。就像影片中陈坤“帅哥”扮演的小将那样,把他的一腔热血,把他的理想抱负都用上,去上海平定“金融危机”。结果怎么样?他又做的怎么样?我想自有后人来评论。总而言之有抱负有理想就要去奋斗去努力,结果又怎样?只要对的起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建国大业中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伟大的“帮主”也有情绪化的时候,也会有固执的时候。何谓大局?何谓大神?大神总是在考虑大局,而大局并不是只有表面上的大神才可以考虑的。就像金子是金属而金属却不一定都是金子一样,忧天下、乐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我又要说到现在,我们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老板要考虑大局,而我们却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有些人自觉良好、自觉优秀,可我要说你们并没有品质。清晰点说你们没有考虑大局,也就是为“国家忧而忧”,为“国家乐而乐”。有品质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如此?

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所以才使得中国人民大解放,通过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路,才使得人人都过上好日子。可见民心的重要,又可见领导人的能力将决定一切!现在的资本家请认清人心,认清自己。拿高工资的却走了,拿低工资的却默默的工作。谁是谁非现在可以想清楚了吗?

影片末尾出现了现今国内的几位著名笑星,葛优、范师傅等等。他们的出现使得本来严肃的电影一下出现了活跃的气氛,放松的心情,观众们也从内心发出了笑声。我想他们的出现正是说明了当时人们的心情,国家解放了、人们高兴了、放松了!但是我却无法把这种喜悦联系到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我们好像永远都不会解放一样,至少暂时不会。解放一个国家谈何容易。搞好一个公司又谈何容易。我也短暂的忧虑过,很快我的忧虑烟消云散,因为至少我可以做好自己!

我想要大家都好,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人是不一样的,思想更是天差地别,唯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 建国大业是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讲述国家领导人的伟大!不知为什么看完影片我总感觉重点描述的却是老将和小将的心理情感及变化。我总是把将委员长和三国的曹操联系起来,曹操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麽要天下人负我!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却成了豪言壮语。

中国人民解放不是结束,家家小康也不是结束,建国60周年更不是结束,以后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会是开始,我也会以一个良好的姿态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知我者何在?解我者何在?忧我者何在?为我者又何在?没有答案?我想答案就在我的身边!!!!

工程技术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号:2011313604 廖宝文

推荐第5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昨天去看最近相当火的《建国大业》。这还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平常总是看一些网络版的,一是没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没有人值得我陪去电影院看。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计信学院信管1201班

何英姿

120310007

推荐第6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是向中华人明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影片一上来,就是解放军情报员在接收电报,匆忙回身中,神情、举止甚是诡异。当时正值抗战结束,国共两党是战是和疑雾重重。由此推断,张涵予接到的这一情报内容,极有可能关乎着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随后,保密局特务头目毛人凤接受密令;上海警备司令部高官阎锦文,秘密营救民盟领导人张澜和罗隆基;闻一多号召学生揭露蒋介石反动面目,这些画面恰恰反应了当时一触即发的局势。而最终毛泽东擦火柴的瞬间,紧接爆炸镜头,表现了共产党决不畏惧国民党反动派这只纸老虎的气魄。——电影画面就展开了

在后面,国民党的阴谋被拆穿,瞬时局势剑拔弩张。毛泽东紧急部署、调兵遣将;解放军某团也已攻至北平城下;另一方面,傅冬菊在劝说父亲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参政员甘介侯愧疚难当,此时蒋介石也不得不低眉认输。

最后影片进入庆典部分。建国大业的结构呈现错综复杂的格局,重庆谈判的貌合神离为开篇,随即上演共方被迫离开延安,国民政府困于上海的针锋相对戏码。等到最后建国伟业的达成,大势不可逆转后,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成功,统一建国的高潮来临,前前后后,构成了剧力十足的三次进退。

看完后里面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镜头以及不忘的故事情节。

其中有一个难忘的镜头就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让人不可抹去记忆的情节就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 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比电影更好看的,永远是历史和历史中的人本身。

1945年,毛泽东到达重庆第二天,《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撰写社评:“昨日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民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结尾,他这样写:“说来有趣,中国的传统戏剧,内容演述无穷无尽的离合悲欢,最后结果一定是一幕大团圆。以悲剧始,以喜剧终,这可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嗜好。有人以为艺术可以不拘于一格,但中国人有其传统偏爱,我们宁愿如此。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19年阔别,经长期内战,8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认真地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最嗜好的。”王芸生当年的善良、乐观和天真跃然笔端,在今天读来,实在有一种特殊的沧桑感。

一部成功的影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感观上的享受,更会发挥其它功效。《建国大业》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至少它在我身上起了两个作用。一是使我对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时代学的历史知识是枯燥的、平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割裂的,而该片以建国为主线的描述,将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使历史变得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让人可以更容易、更直观的学习历史、感知历史、体味历史。二是使我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历史总是由那个时代的人写就的,对历史人物有了了解,会加深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会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学到些东西。

当然,《建国大业》带给我们的,也许远远不止这些。

机械1008

41040231

牟忠强

推荐第7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苏醒的爱国精神

电影《建国大业》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6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是云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的史诗巨片。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筹备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和征选国旗国歌,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影片再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脱了传统历史电影模式。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淮海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听到战役胜利结束之后,人民一起欢庆时,四个让我们敬重的英雄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这首歌寄托了他们多少的感情,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那一刻他们放下了所有的地位、政权,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他们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了起来,跳了起来。还记得那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不仅仅是一份承诺,更是激励多少革命烈士为之奋斗的鲜明旗帜。为了这句话有无数的人民英雄付出了他们的生命,洒下了他们的热血,放弃了他们的幸福,他们牺牲了自己换来了胜利,那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精神。那一刻,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的艰辛,没有经受过如此的苦难,但是我真的从心里感动,让我为现在美好的生活充满感激。

电影票房4.3亿,成为中国第三名。这说明了我们中国人一直铭记历史,可以正确的认识历史,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汲取现代人急需要的一些精神。现在的人也许是生活的太安逸,有一部分的人早已忘记了爱国主义为何物,也已忘记曾经的奋斗精神。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此璀璨,为什么大牌明星都喜欢改国籍?为什么诺贝尔奖不能出现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我想说的是,先烈们的目标和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要做的事依然还有很多。现在还不是享受阳光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祖国的历史,为今后的美好生活铺路。

《建国大业》教会我们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怀着坚定的信念,如革命先烈一般,勇敢的、昂首阔步的走下去。

11旅专1 潘雨霞 113090429

推荐第8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编者按】《建国大业》的明星阵容几乎是航空母舰级的,网友把这部巨作称为史上最牛献礼片,是中国电影人对共和国诞辰的一次集体献礼。尽管在有的人看来这是群英荟萃,有的人看来却是萝卜开会。这是我们对影片建国大业观后感的感言。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建国大业会持久辉煌!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一)

休息,刚好遇上了州委宣传部、州政协和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建国大业》首映式,文化系统通知要求职工积极参加,参加了仪式并观看了电影。视觉效果很振撼,明星大腕大检阅式的耀眼出场,我感觉主旋律的商业化、娱乐化其实是电影发展的一大进步,联想到韩三平早年对中国电影事业力挽狂澜的艰辛,更觉影片的宏伟大气。

回家后还是依习惯看了网上很多评论,总体评价很高。不过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许多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大都是些没文化,被地主老财逼迫无路可走,才入伍参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1949年前,全国大约30%的人才在共产党队伍里,60%的人同情共产党,只有不到10%的人才反对中共,所以五星红旗才得以在神州大地飘扬,我不知道这组数据来源可靠性,但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叙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二是蒋经国前往上海督导经济,直面谴责孔家才是让党国身处危难的蛀虫,回到南京时父亲蒋介石却对他说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言语,一番时局的忠告带走了经国的锐气,这或许是对多年之后的台湾主政人物的一种性格铺垫和诠释吧。据说蒋经国在深刻反思败走台岛的教训,启动肃贪和党建转型改革,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将台湾带上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亲手实现了政治解严(将台湾带入民主时代),集其大成的功业在他之后的新台湾,未见在政治境界及领导效能上超越蒋经国的新典范。蒋经国与时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注定这位奇迹经济的缔造者最终心力憔悴呕血而亡的悲怆宿命。因此我认为,影片中陈坤的扮相与我心目中的蒋经国最为吻合。

片中对征集到国旗、国歌作品的选用过程,犹如生动的教学片,更让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二)

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不得不说,对于一部标上主旋律标签的电影来说,明星战术真是让演员观众皆大欢喜的法宝,即使平时让人崩溃的开会情节,也因为群星璀璨而兴趣盎然,女代表宁静、章子怡为什么坚持推荐五星红旗并不重要,摄影师郭德纲站在远处使劲抖红绸抢镜才是观众看电影时的HIGH点。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在人才济济的《建国大业》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几个人,陈坤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换一个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蒋经国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无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陈坤来演蒋经国,也是不让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远。但是看过陈坤的表演之后,我宁愿相信,蒋经国就是陈坤这个版本的,就是陈坤的谈吐,陈坤的气质,陈坤的愤怒,和陈坤的无奈。我老觉得,蒋经国每次出场都是卷着台风来的。他心里有个台风的中心,看似宁静,其实蕴含的力量很惊人。一旦爆发,那个力度不可想象。对蒋经国而言,这个台风的中心就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他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力不从心。我个人对蒋经国这个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热血,最终却非常悲情的人物。陈坤很有银幕魅力,一出场就很抓人。关于蒋经国的戏,最精彩的还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几场。当时的背景是上海经济状况混乱,很多有财势的人大量囤积紧缺物资,想借此发一笔国难财。蒋经国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顿经济,去时是力挽狂澜、势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仓库,所以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出场时,和蒋经国对峙的那场戏火药味很重。身为后辈的蒋经国虽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现地较为深沉低调,但骨子里很硬很有气势,在杜月笙的逼视之下没有丝毫惧意。面对老大,内心里是要有力量的,看着银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经分不出这是蒋经国的力量,还是陈坤的力量。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

最后,我想说《建国大业》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大片~

(三)

之前早就因使用明星众多而被各媒体炒作的沸沸洋洋的国庆贺礼大片《建国大业》,九月十六日终于跟广大观众见面了。在第一时间,我观看了该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政党,要开创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体制国家,把一切能够团结的爱国民主力量都争取到自己身边来,是需要无比宽阔的胸襟的。而该片,就在这方面费尽了大量的笔墨,战争,在这部片子里,似乎成为了建国大业前提下的一张张背景图片了。

题材够新,角度也很客观,把国共两党作为平行发展的两条主线贯串首尾。当中既有共产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也有国民党江河日下、不甘失败,彼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真实展现。

然而,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的粗糙。作为一剧之本,可以看得出,剧作者试图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将五年间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详尽地描述,终因功力不够,而显得结构凌乱、内容庞杂,头绪错综复杂,人物刻画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导演的问题。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担纲导演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独立导过电影的、负责电影事业的高级官员,为了保险起见,又拉了另外一位导演过很多片子的导演。但对于一个剧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导演再有号召力,也无济于事。尽管场面做得很大,气势上很雄伟,但描写战争无非就是行军、长镜头、多弄几处炸点,动不动就是航拍,电脑三维动画,虽是群星云集,但仍旧掩盖不住影片的整体苍白。

第三个要说的是摄影问题。片中出现众多开会的大场面,这是一般导演最为头疼的,因为场景单调不容易调度。而本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或许为了照顾众多明星的档期,根本就没考虑拍得再细些,几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几组镜头,场面有了,但效果上就显得雷同了。

第四个要说的是剪辑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剧本的原因,内容上的凌乱表现在剪辑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太跳跃的手法有点模仿美国大片的意思,以对白或音乐的先入作为场景转换的套路,也显得有些老套了。黑白与彩色色调之间的转换也都过时很久了。

最后来说说演员的问题。这部电影据说集中了目前中国两岸四地大小176位明星加盟出演,不敢说绝后,肯定是空前了。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跟他在其他很多部片子扮演的毛泽东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无论举手头足,还是一颦一笑,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倒是看出演员的努力,一直在追求一种神似,有意让自己向角色上去靠;值得肯定的是陈坤扮演的蒋经国,无论台词、形体、内心活动,都演绎的恰到好处;至于刘劲扮演的周恩来,王伍福扮演的朱德,都只是完成了又一次特型演员的拍片作业;而象李连杰、陈凯歌、冯晓刚、陈道明、姜文、孙红雷、陈红、尤勇、刘德华、成龙、章子怡、赵薇等等一干明星,更象是各自的小品表演,组合在一起,毫无光彩可言。每一个闪闪放光的明星在各自的影片里都能大放异彩,集中在一个锅里煮,就有点象东北大菜--乱炖了。

总之,这部片子作为主旋律的国庆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个损失。它没有早年间《开国大典》拍得精致,当然,想看明星们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脸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建国大业》观后感: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公映后,就一直想着先睹为快。这个周末总算成行,虽说是23:00的夜场,但看电影的人依然不少,有成双成对的年轻情侣,也有五十开外六十花甲的老人。

电影开始后,就听到影院的年轻情侣们开始窃窃私语,这个是谁演的,那个是谁演的,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这个演员怎么还没出来。忽高忽低的悄悄话从开场至散场而不绝。

毕竟影片中有我们太多熟知的明星了,年轻人边看看电影,边亲亲我我,边数数星星未尝不可,不失为一幅很和谐的图景,也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要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

但我就在思考,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有没有必要发动170多位明星来捧场。明星在零片酬的情况下出场,这本身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聚集无数耀眼的明星,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电影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展示,而且也对于提升影片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部影片多明星并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度,超过了度,就另当别论了。

两个小时的影片里闪过的是170多位明星,恐怕会把观众的注意力牵引到明星的脸谱上,而稀释了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主旨:建国的艰辛、人民的伟大。不仅放影现场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从平时大家的议论和媒体的宣传也可知晓。有说,一定去看看《建国大业》,看谁到底演得像不像,看到底有多少明星。电影海报和我们的各类媒体为影片造势之时也是不惜笔墨数星星、评星星。如此一来,影片的内核就被漠视了。

这,应该不是电影制作方所愿意看到的。当然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影公司毕竟是一家追求商业利益的电影企业,票房还是第一位的。最近就有《建国大业》票房的好消息不断:一天半收获票房4500万,不逊于《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等进口大片,是近年来成绩最好的国产电影。各地票房捷报频传,首周末票房预计过亿,片方已瞄准《建国大业》的最终票房为4.5亿元。

火爆场面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解那段逝去的历史、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只知道有很多人在掰着指头数星星,在盯着俊男靓女的演员。。。

【建国大业观后感】:

开完党会,回宿舍的路上意外的听到俩女孩再说要去电影院看《建国大业》,接受爱国教育和政治教育呢,HOHO,这句话突然让我想到了我一直想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建国大业》自不用说,是祖国建立60周年的献礼大片,聚集170多位一线明星,成龙、李连杰、黎明、刘德华、刘烨等等都把09年的龙套献给了这部电影,甘愿做客串。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政治性浓重的电影里也会有幽默搞笑的元素,我一看到刘仪伟就想笑!他作为喜剧演员真是天份那。联想到北京首映式的时候,张国立的幽默搞笑和剧中蒋介石沉重悲戚失落的结局形成了不是一般的对比,不得不让我对蒋介石这个人物,这个十分之七失败的枭雄做个思考。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当时的历史;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电影里的角色,我比较喜欢张国立演的蒋介石和陈坤演的蒋经国,许晴演的宋庆龄,一对父子,一位**,作为国民政府总统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注定了要演绎的不同于一般人,他们之间的信任、沟通、包括喜怒哀乐的表达都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模式进行着。当共产党渡江战役的前夕,蒋介石被迫下台,他和蒋经国在石阶上谈心,这时候,父子俩淡淡地说了几句,他们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整个环境安静沉没,有点压抑,处处透露出一个曾经位于权利最高峰的王者如今兵败下台的落寞气息。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贤内助,更是因了孙中山的特殊身份和自己不一般的素质成为旧中国一位伟大的女性代表。一部长达两小时10分钟的电影始终无法表现那个时代历史的全部,有很多角落我们忽视了,不是他不重要,只是我们有时候选择了遗忘。

建国那段历史,的确应该好好品味,因为我们需要汲取昨天的营养,而不只是眼盯着明天的鱼肉。

【建国大业观后感:得会议者得天下】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主题深刻,寓意丰富,至少有以下几个:得会议者得天下、开大会者事竟成、只要你会开的比我好、什么都难不倒、不要迷恋哥,哥只是爱开会,以及最恨你那么久都不来叫我开一次会,最爱你当台上传来你的发言。最容易想起,最难忘记,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后的需要,最远的距离,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了,他们采取举手制,热热闹闹,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喜欢谈心散步,而不是开会。儿子陈坤也是这样,爱搞私访,开家庭小会。当然蓝营不爱开会,和他们的老婆比较辣有关系,下班必须回家慰妻。电影中有一幕,张国立的老婆去美使馆,门口的黑人士兵惊叹,她真辣!红营就大不相同了,绝大多数是单身汉,唐国强也是光棍,反正没见他爱人出镜。没有辣老婆,自然毫无牵绊,可以通宵达旦地开会。他们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泼,会前有人专门抓拍,会后一定合影留念。有时候开完会还会唱K,几个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国际歌》,场面十分感人和张国立相比,唐国强的性格真是太开朗了,完全是开会型的,谈笑风声,嘻嘻哈哈。他真是开会迷啊。有一次开会,蜡烛不够,他就吹灭了,说开黑会也要开。真的就像歌里所唱的我最爱的就是那个会议,爱到可以去死,爱到整个世界灯全熄灭,最后还要给你体贴。还有一次,他开会太晚,第二天醒不来,敌人的战机来轰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担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员,因为他没吃早餐,就留在厨房不肯走,被敌军炸死了。唐国强非常悲伤,想到那次会议被敌人利用,害死了厨子,就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会议的信念。这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最恨的就是那个会议,恨到可以去死,恨到快把自己的全部忘记,最后还要刺青铭记。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会议这个主题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个擅长开会的人掌镜,恐怕根本就拍不出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人比韩三平更胜任此片导演在官场里,他最艺术;在艺术里,他最会议。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对而言,港台明星逊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许与他们平时缺少会议训练有关。但我们内地演员非常出色,每一次大会小会上需要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他们全都演出来了。这里就不一一表扬了。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最精华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金钱并非动力,而是对艺术的腐蚀。所以,我建议以后拍戏最好不要给他们发片酬,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开会。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整体上将历史人物庸俗化了,并不是人性化。

建国的大业在编剧和导演的眼中成为一件完全的权谋之术的较量,整个影片在讲述的无非是国共两党为赢得最终胜利而展开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尤其蒋介石所治下的国民党,下三滥的、龌龊的手段和伎俩无所不用其极(暗杀、监控、密谋、权钱交易、威胁恐吓),这种卑劣行为完全没有大将风度,没有政治家胸襟,决不能称之为枭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伪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种意义上,本片确实很人性,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澜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们也会意气用事、会醉酒当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样。但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们说一部文艺作品表现了人性,应该指的是它体现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视、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没有领袖和政治家

建国的大业成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们的权术之争,这里没有涉及到政治,更没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来意识形态。不涉及政治何谈爱国和凝聚人心呢?靠什么?没有意识形态的电影成为了一步重要的献礼片,这不是很奇怪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宣传正面的东西,也没有宣传哪怕是一点点的主旋律(至少我没有看出来),且没有核心价值观,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党派似乎都没有什么道义上的很吸引人的东西,也就是说缺乏公义。几个党派就围绕着丛林法则行事,谁强谁有实力就跟谁混,连领袖们都没有自己所坚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主义),这就让人感到他们的事业是很可疑的了。你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主义,你的党派靠什么以示人呢?人们为什么要跟你的党走呢?于是,党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在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没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战保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被解构成为各党派利益博弈和地盘争夺的私人牟利行为。片中反而是两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冯玉祥、蒋经国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

该片反映出来的虚无主义价值观很好地体现出了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生活中价值观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样的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理,那么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灵魂的。同样的,若以此为据,《建国大业》表现的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人。

这部影片没有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这部影片通篇没有讲人民,只讲领袖、党派头目和将军、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献花和鼓掌。试问建国大业难道是仅靠几个精明人的明争暗斗实现的吗?

当然如果把这部影片当成一部纯粹的商业片,那就没有什么奇怪了。我认为从商业片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是比较成功的。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最近炒得很火,本来就想去看看,昨天是首映,还是很习惯的先搜索一下网友的观后感,如果大家都说好才花钱去电影院看,如果大家都说不好就不去电影院看了,等一段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个,看看内容就得了,不过这次搜到的观后感,大家说还行,至少里面明星很多,还反映了爱国思想,决定今天下班去电影院看看。

下面是转载的某网友的观后感:

因为非常期待这部影片,所以全球上映的第一天,我就拽着老妈去看了。

先说说总体评价,我给打四星(五星是满分),总的说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这样一个鸿篇巨制,用一个一个片段串联出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既保证了众星的出镜度,又使得故事可以跳跃却给观者完整感的播放下去。场面恢宏大气,并且没有因为众星云集而丧失原本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也没有泛泛无深意。

再说说具体人物。说实在的,这部戏,我是奔着孙红雷和陈道明去的,因为他俩是我很喜欢的明星。但是,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张国立,我个人觉得他在这部戏里把蒋介石在抗战结束进入内战时期的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好。他的内心戏演的很不错,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挣扎,他的努力,包括最后他的决绝与绝望。但是,我总觉得在内战前这一段,张国立的表演不够有力量,让人觉得这场内战,蒋介石在气势上首先输了一筹。

然后第二个让我觉得不错的是许晴。宋庆龄这一个角色,她拿捏得不错。原来以为她是一个率真,有甜美笑容的邻家姑娘,但今天她的表演,真的叫我吃惊。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女性,一个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的女性,被许晴演绎的稳重大方,识大体,真的是不错。

第三个是陈坤,演蒋经国,不得不说,他的演技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当时在《金粉世家》里那么让我郁闷了,最后在溪口与父亲的动情一幕也演的很好。至少,比那个黄晓明演得好啊。不是我说,虽然承认黄晓明长的还是有线条的,但是他的演技,实在,是,唉,不好说了。

至于陈道明和孙红雷,戏份不多,但是,他们出场的时候我还是心里叫了一下,尤其陈道明,帅的真是可以啊,军装穿他身,唉,唉,我无语了,至于各位看官,你们看了电影自有一番评价。孙红雷真是可爱啊,演一个有点憨的记者,可惜出场的时间很少。

《开国大典》中,出场好玩的明星有很多,冯小刚演起了杜月笙,还有王宝强演的兵,依然是那么可爱,还有范伟,真的是笑死我了。

但是,陈好演傅作义的女儿付冬菊我觉得不怎么样,总觉得有些做作,不知什么原因。

还有斯大林和马歇尔他们,都长的挺像的呢。

接着,我说说我觉得不足的地方。

第一,这部戏据说原本是4个钟头的时常,现在缩减到135分钟,自然暴露出一些毛病。比如,开头很混乱,许多的人物纷纷出现,片段更换的很快,令人目不暇接。我分析了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有一点,就是可以表现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内部党派斗争的混乱场面,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看的比较吃力。

第二,这部戏,出现了太多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在历史中叱咤风云,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样的戏在全球上映,外国人看起来一定很痛苦,因为他们分不清谁是谁,谁又干了些什么事,那么怎么跟着剧情走呢?同样,这部戏在不少国人看来一定有许多摸不清的地方,这需要有一定历史功底的人去观赏,这样,许多场景许多对话的深意才能被挖掘。

第三,我注意到,蒋介石的配音用了一点地方话,而毛泽东始终用的是普通话。但是,在后来的开国大典上,由于导演使用的是黑白历史片,此时,毛泽东的宣布词则是湖南腔了,前后不对应,看上去有些怪怪的。

我的观后感就是这样了,我最后一点要说的是,这部戏对国民党这个政党的描绘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一点,令人欣慰。

后来散场的时候,我妈跟我说,听说当时中国共产党渡江战争胜利后,来到奉化溪口,附近有几个小岛,原是蒋介石拥有。中国共产党利用渔船,意欲收复小岛,却导致最后岛内血流不止。据说,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实在心痛不已。

我想表达什么,这里说不清,但确实,有一点别样滋味。

好吧,我就扯到这里。其实我还有许多话要说的,只是一下子太多,说不出,望看过此片有心交流的同学畅谈一番,愿此有抛砖引玉之能。

【《建国大业》观后感】

莘松幼儿园莘纪苑分园钱敏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推荐第9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们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立一个国家,要有国旗和国歌。经过共产党员们的深思熟虑,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国旗和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想到09年那记忆犹新的国庆阅兵式,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解放军战士像一杆杆标枪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散发一种不知名的硬气质,等待着主席的问候,

等待着人民的检阅。如果没有那些革命前辈的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一颗赤诚不可动摇的爱国之心,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呢。我们是经历了许多困难才有今天这般如此的成就的。现在我们能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展示我军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这对于扬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有着特殊意义。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只用了短短60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在农业、医疗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推进上,我国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无边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5.12地震,给四川汶川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救灾和赈灾中,我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舍己救人,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伟大光辉。有这样的祖国,让我很骄傲。

奥运会上,北京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有204个国家一万多名运动员参加,共产生了302枚金牌、303枚银牌、353枚铜牌,还打破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这在奥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新中国已经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我们更加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推荐第10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影片《建党伟业》,这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建党伟业》,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第11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管理1103班赵方卉2011052116

4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建国大业》,在观看之前,就对这部影片早已耳闻了,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巨制,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使得这部影片未播先火,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像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做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有热爱祖国、决心报效祖国的心。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发扬片中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振兴中华,将祖国发展得繁荣富强。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祖国,我爱你!!!

第12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60年,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60年,光辉岁月弹指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繁荣昌盛渐展眼前„„鸟瞰中国,宛如巨龙气势磅礴,又如雄鹰,欲展翅高飞。看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看青藏高原,崇高巍峨;看华北平原,富饶辽阔;看繁华都市,霓虹闪烁。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派生机勃勃尽展眼前:鹰击苍穹,群山起伏,千帆竟过,百舸争流,河水空明,鱼翔潜底„„这是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是中国崭新的一个时代,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得到的天下。这种深深的感慨都来源于我之前观看的影片《建国大业》,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影片,一部震撼心灵的历史题材影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看过电影后,我深深的感觉到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 1

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过《建国大业》,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

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醉起来„„这一刻,我为之感动,看看现在幸福的生活,那是解放军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的。是他们,是解放军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回想过去,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纵观历史,弹指间,沧桑巨变。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

灾害,面对让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华儿女没有气馁,我们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英勇向前。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的奔月梦现实了!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铸造辉煌!我们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60年的风雨无阻,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必将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也在起伏。《建国大业》,一部优秀的影片,它在展现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鉴证中国的雄起与壮大。

60年,展现了一个不屈的民族——中国!

60年,展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中国!

中国,我为你自豪。

第13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已经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但那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这一次是与一百多名同学共同观看,那对于建国道路的艰辛给予心灵的震撼无法言表。当毛主席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瞬间教室里一片寂静,但我明白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激情澎湃,那分爱国豪情瞬间爆发出来。那一刻我们所有人的心都与祖国紧紧相连。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建国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严重,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都一度无奈落莫,恰恰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把全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让我最为记忆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

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文人如闻一多,平凡如厨子老郭,还有千千万万不知道名字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我们后人眼里他们都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

回首历史,那一段峥嵘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共和国,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

如今建国已经六十三年,但那段历史似乎就在昨天,告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地信念,时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们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感触颇深,对于党和国家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而奋斗终身的决心。在这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共产党越来越辉煌。

第14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还记得建国大业后部分的蒋委员长,校长此番被演得确有末路英雄的感觉,且还有个这么到位的蒋经国在身边,使得父子二人的形象互相都饱满不少。惨淡的青天之下,一片白鸽飞过,校长对经国说,国民党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奉化溪口老家的门口台阶上,经国坐得笔直,聆听“庭训”,校长神情无不凄然,叹划江而治的渺茫,问儿子“换了你你答应吗”。北平在准备开国大典,校长面对南国的秋雨,经国并不侍奉在侧,他孤独扶策的背影引人太息。这三场戏,印象尤深。尤其“鲤对”那场,校长眼里掩饰不住的悲凉。国民革命军已经被消灭殆尽,这支曾经无比光荣的队伍,是随着轰轰烈烈的北伐成长起来的,而他当时即是总司令。后来主持黄埔,门生遍及国共两军之中,如今,那些追随他的都失败了,而背叛他的却成为了胜利者。三年之前,他还在准备戡匪平乱,一统中国,而如今竟到乞人赐和的境地。

校长老了,而经国是年轻的,他似乎对整顿党国仍然充满了激情。据说校长指点他,到了台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搞土地改革。这父子二人为了他们的事业所做的努力,不也是一部悲壮的家族史吗?经国先生后在台湾主政,作为并不逊于他那做了一辈子军人的父亲。

在蒋校长父子品味着王朝覆灭的苦楚,痛思革新的出路时,毛主席迎来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在北平,他挺立在吉普车上,检阅向他山呼万岁的军队,老红军战士的喊声令他浮想联翩。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夹一把雨伞来到南方的煤矿发动工人,三十年后就成为一个国家的领袖的。在江西的群山里,和老百姓一起吃红米饭南瓜汤的毛委员有过大喜大悲的岁月。在云贵辗转的日子里,毛委员清瘦不堪,而近几年北方的白面和不断到来的好消息让他发福了。曾经走一步算一步的毛委员,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这样的奢望,能够彻底打败他的宿敌,又不至于成为一个新的独裁者的呢?他恐怕做梦也没有想过这样的日子竟到来的如此之快。

毛主席流泪了。他想起自己数十年的艰辛吗?他想起那无数牺牲的同志吗?他想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古训吗?他曾是一个落魄的持不同政见者,但是如今全世界都将心悦诚服地认为他是东方百年来不可多得的英雄。他在这一瞬间似乎明白从此再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执行自己的意志,当毛委员终于抓住那个他在井冈山就开始遥望的桅杆的时候,他体认到自己的孤独吗?无论政治智慧,还是个人品德,在我们党内恐怕至今无人可与毛泽东比肩和相提并论。 电影中老蒋跟经国说了这么两句话,一句是”反贪腐,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另一句则是“国民党是败在自己的手里”。这两句话可以放在所有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当中,在我看来对我们党执政的警醒和告诫。

这部影片所有的战役都用黑白片的剪断,而且配乐不是当年打胜仗的高调,而是更偏向悲切且壮阔的曲子。每个战役胜利的字眼打出来的时候,片景中的炸弹仍然在人群里炸出花。 完全没有党史纪录片里那种“打了个大胜仗”的欢庆镜头。 换之而来身边没有一个人因为内战的盛衰而欢喜,无论谁赢,死伤的总是中国人,没了男人的总是中国女人,没了父亲的总是中国的孩子。 战争的特效都多少有点水墨风格,暗暗含着一丝忧伤。混杂了太多希望和失望,混杂了太多屈辱和荣耀生存和死亡。

尤其让我感悟很深的还有:看几位伟人拉着手唱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真的止不住了。 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怎样单纯的理想和豪壮的誓言。他们有着如此博爱却纯洁的梦想,他们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摸索,奋斗,战斗。坐在我前一排右手靠边的老爷爷,电影结束后他和老奶奶两人良久都没有离席。爷爷的手悬在胸前,嘴唇反复抽动,好像有很多话想说。我突然觉得,这片子根本就不是给我们看的。我们也根本无法体味那个世界里,那支初生的像太阳一样红艳的国旗给人民带来的是怎样的希望。一切的沉重在我们的嘴里只剩轻薄和嬉闹。这是他们关于人生最初却最深刻的记忆,也是他们走后将永远封存在史书里的故事。我们嚼着汉堡谈笑风生的情节,又可能体会到,曾经都沾着爷爷辈的血泪和体温。

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这部电影拍了一个国家诞生前的阵痛和血污,和充满希望的婴儿年代。然后,一切都不可阻止的发生,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老蒋一字一句的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 腐败,家天下,官商勾结,封建独裁,这些种种在中国历史里穿行,从一个朝代穿到另一个。

还记得60年前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反对内战,呼吁民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引用两句话,一句是白乐天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另一句是:人和权力的斗争是记忆和遗忘的斗争。且窜改了合在一起做个收稍:蒋公恐惧渡江日,润之谦恭下士时。 建国大业谁犹记,分裂国家是罪人。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

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中国建国62年了,共和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家都感慨这62年不容易!但历史不能割断,更不能忘记!没有共和国的诞生,也就没有今天的一切!那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是四个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起步!当我们曾经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时候,我们在欢庆今天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昨天那奠基和起步的艰难;在欣赏国庆阅兵的宏大场面和礼炮烟火的灿烂星空时,不要忘记那改天换地、倒转乾坤、炮火连天、血染沙场的战争硝烟。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今天也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国家努力,为党的明天奋斗不息!

第15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

一部恢弘的大作,一场群星的盛宴,一段峥嵘的岁月,一派风云的角逐。构成了这样一部不凡的作品——《建国大业》——演绎了一场大气磅礴的时代风云,群雄逐鹿,成败皆英雄!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建国大业》但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建国大业》电影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中国刚刚结束了八年抗日战争,接着就发生了1945年至1949年的内战。开始时,毛主席和蒋介石身着中山装,寻求共同点将携手合作。但蒋介石凭借先进的武器,人多势众,和美国的支持,欲独裁统治整个中国。他的作为引起了许多国民党将领的不满,带领部队投奔共产党,比如冯玉祥、傅作义。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1949年5月,蒋介石被迫下台,黯然地离开了奉化溪口抵达台湾。他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国民党是败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介石的胜利无可争议,中共实力的悬殊是无须质疑的,然而历史的最终结局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烟云往事,去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因此,影片在这一点上刻意突出了中共双边的不同对照。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对“答案”的解释也是层层深入。国民党的气派、屋宇的豪华、政治场所的排场,与中共的清贫、窑洞的破旧、开会也要节省半截蜡烛的简朴,两者形成了显著的对比。和谈中,国民党进行的是暗地里的频繁出击,而中共则是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和平交流。请记住1945年的《双十协定》,那是中共对国际、对国民的一次诚恳交待,也是中共为和平民主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然而,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协议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当国民党撕碎协议、独自召开“国民党一大”时,便是国民党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错棋,民盟领袖张澜的那句“蒋介石是在玩独角戏”便开始昭示了国民党的孤立处境和玩火自焚的悲剧结局。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每个观影者的人生经历和历史认知角度不同,可能会怀着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本片和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在个人感情上可以有好恶,但是放到整个历史中和民族中,则应该有一种同情心。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与非。毛泽东固然伟大,固然在政治上是个胜利者,但是他付出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代价,这种惨痛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到了晚年又遭遇接班人背叛和“*”失败的打击,当历史还原其为常人,从神坛走下的毛泽东亦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蒋介石败走台湾,王图霸业,毁于一旦,无疑是个失败者,当我们在《建国大业》中看到他无奈地离开历史的舞台中央时,固然有一种惆怅和同情,但是他晚年在台湾过得也算安稳,没有遭受精神上的大起大落,单从个人的角度上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当我们剥离了历史的面纱,把他们当做凡人看待时,他们亦如邻家老翁一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和优缺点,显得无比亲近,我想这是《建国大业》所能带给我们更值得感受的东西。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从缩小的人的个体的角度上看,谁又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呢?恐怕很难说得清楚,落败者栉风沐雨忧心劳力,胜利者亦浴血沙场白骨累累。身前的治世之雄图和家国之梦想,换来誉满天下的同时又伴随着谤满天下,末了,都是一抔黄土掩尽风流。我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电影《建国大业》还承载着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的示好之意,六十年风雨沧桑,是非恩怨欲说还休,而老百姓真正盼望的是国泰民安,安心生活。如国共两党,互泯恩仇,兵戎不再,则是苍生之幸,若海峡两岸,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则是民族之幸。

第16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今天的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看完电影后我首先的感受就是对于了解历史,看相关电影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电影中的情境能让观看者觉得仿佛置身于其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痕迹。虽然在看影片前就听老师讲过课,但今天的电影还是给了我别一番感受。

首先,我觉得《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指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比较恰当。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但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应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给我最深刻影响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那一刻,四位伟大领袖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相信各位观看者在此刻都是心潮澎湃了。而这种感受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听老师讲课过程中,就没那么强烈了。

说到具体的表演,唐国强出演的毛主席,从《长征》到《建国大业》,确实让人惊叹,无论是从形还是神上来说,他都将历史上真正的毛主席演得相差无几。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宋庆龄淡定自若,很有韵味,展现了**该有的大方,得体。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陈坤演的小蒋很酷很有味,为国为父的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看此种历史影片,我想最大的意义不仅是让大家更多的认清历史,更在于激励我们这些后辈向先烈学习,先烈们的目标和理想——共产主义还远远没有实现。我们伟大的前辈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打开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担当起这份继续他们道路的责任,并将这份任务一代代传下去。有为青年们,就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以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立一个现代自由、民主国家而奋斗!

第17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08 人力(1)班 0080184 徐禄超 人力( ) 摘要: 摘要: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 年。 《建国大业》 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 以宏大的历史 视野, 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反映了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关键词: 《建国大业》 ,政党,民主革命,发展,观后心得 关键词:电影, 2010 年 10 月 23 日,我参加了学院第 11 期党校的学习,并在晚上和同学们集体观看了电 影《建国大业》 。该影片由中影公司发行,韩三平导演,由唐国强、张国立等主演,以明星的阵 容庞大豪华著称。通过观赏该影片,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遭受深重灾难,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以孙中山为 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毅然选择了以暴力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但革命的胜利果实却为袁世 凯等北洋势力所篡夺, 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依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民 族前景依然一片黑暗。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嘹亮响起。 经过十多年革命的洗礼和锻炼,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壮大为国内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1945 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和平建 1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国”的大计。 这部电影以此为背景, 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 年建国前夕 的风云岁月, 正面再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酝酿到确立的历史进程,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 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 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画卷。 作为建国 60 周年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由编剧王兴东、陈宝光创作的电影剧本 《建国大业》 围绕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前后,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 1948 年发布“五一口号”创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 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必须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 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 共同努力推 动谈判进程, 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 要内容《双十协定》 。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放弃一党专制的独裁迷思,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 炮制召开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并对民主党派大肆迫害镇压,实际撕毁了《双十协定》 。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针锋相对、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方针。开始坚决的武装反击,众 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采取了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场, 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 以实际 行动与国民党决裂了。 2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共同斗争中,身处延安,西柏坡战争前线的毛泽东、周恩来,与身 在蒋管区和香港等地的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著名民主党派领袖虽然分隔远方,但心气相通, 肝胆相照。 他们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而共同欢欣鼓舞的同时, 也开始为如何建立一个民 主的新中国而未雨绸缪思考谋划。 1948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 ,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 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此后,在战场 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 一个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断发展 壮大,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和精心安排下,历经艰险,从蒋管区,从香港、从国外 纷纷奔赴解放区。 1949 年 9 月 21 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此后九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正式成立。 纵观全片,影片表现的重点之一是中共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重量级人物的关系,旨在 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 《建国大业》在立意和 题材上有所创新, 而在领袖的形象塑造上, 更加人性化、生活化, 把领袖们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 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几位领导人把酒言欢,颠覆了以往革命题材影视剧中领袖“高大全”的形 象,令人耳目一新。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警醒后人。 《建国大业》不仅是一部描绘民族解放历程的煌煌精品, 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鸿篇巨制, 更是一部刻画国民党从执政到下台、从辉煌 到失败全程

的史诗大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 3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称号,这,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解放军解放上海, 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 有进入民居, 而是露宿街头。 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 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 总结国民党执政末期的过失:其一,不顾民心向背,悍然发动内战;其二,纵容四大家族巧 取豪夺、党政腐败。治标尚且夭折,遑论治本。蒋经国在沪改革遇阻后,老蒋对他说: “国民党的 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难哪!反,要亡党;不反,亡国! ”道出了当时国民党的 严酷局面与深层矛盾。其三,镇压学生运动,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监督途径;其四,党内派 系林立,尔虞我诈,倾轧争夺。蒋、桂、晋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与孙科 竞争“副总统”获胜,蒋介石大为意外,连与李握手时都尴尬不已。 如今我党正大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汲取以上深刻教训,防微杜渐。要加强民 主法制建设,从严治党,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在经济改革中,要“利为民所谋” 提高广大群众 , 的生活水平,造福基层百姓。在新的征程上,党必将带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回忆过去,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今从学习和生活条件来看,真是 一代胜过一代,这正也是我国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的进步、生活的改善、这正是国家逐步 富强的体现。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从遭人欺凌到受人尊重,从 弱势国家到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现如今, 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坐在党校的教室里, 聆听党的教诲, 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洗礼并将他们继承和发扬。我 4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们要牢记自己不仅是江财人,更是国家和党的未来栋梁,我们首先就要努力学习、自我修炼。只 有一点点做到更好、做到典范,我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才能说自己具备 了成为一名党员的基本素质,我们才能为党和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 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人们幸福安康。 我真诚地希望,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我由衷地感叹,祖国,我爱你! ) (Ps:本心得参照了有关资料和网上的评

论。 s:本心得参照了有关资料和网上的评论。 5

第18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经历着怎样的考验,有过怎样的辉煌,更忘不了的是先辈们为了建立我们新中国的

各行各业都在忙活为这次国庆献礼。这就是建国大业产生

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景描写共和国领袖和众多政战役、定都北平、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

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处理手法有别于同类电影。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如讲述收到冯玉祥遇难消息后,周恩来更大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些“走下圣坛”的场面确难得一见。并且蒋介石父子在戏中也有较人性化处理。如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之前,蒋介石与蒋经国在溪口详谈,蒋介石一脸落寞,蒋经国眼含热泪,令人恻然。

《建国大业》的叙遍采用的跳跃式手法进行拍摄。在许多场景上运用的是长镜头,并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在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最为让我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

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从《建国大业》,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据内部人士透露,《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处理手法有别于同类电影。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如讲述收到冯玉祥遇难消息后,毛泽东气得踢翻了水盆,周恩来更大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些“走下圣坛”的场面确难得一见。并且蒋介石父子在戏中也有较人性化处理。在片中蒋介石的心理变化有层次得多,如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之前,蒋介石与蒋经国在溪口详谈,蒋介石一脸落寞,蒋经国眼含热泪,令人恻然。 《建国大业》的叙事以尊重史实、国际电影界拍摄此类电影时普遍采用的跳跃式手法进行拍摄。在许多场景上运用的是长镜头,并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在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最为让我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从《建国大业》,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导演黄建新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非得靠打来的,而是以民心换来的。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我们要珍惜的是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前的东亚病夫早已站起来了,如今的他昂首阔步前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

更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奋斗,要世人看到我们中国人是打不到的硬汉子!

第19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形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在影片《建国大业》中也处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对其应用以及效果。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在这部影片中公共关系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一,无论什么时代,公共关系学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学科啊.共产党得人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失人心者是天下。.

二,女人的力量不可小觑.

三,能共苦,却无法同甘,这种奇特的现象在哪里都存在,大到国家,小到家庭.

四.懂得报恩.人家为咱做过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记得回报.有权就给个一官半职,有钱就送套不动产.

五 危难中共同走过的朋友,是最忠诚的朋友.

六.要想得到她,就送她套房子吧.

七.这世上,只有人,没有神!!

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在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在影片中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和手段表现的是淋漓尽致,大到建国立业,小到家庭琐事,公共关系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

工程管理2010周建平

学号 101448010022012-5-10

第20篇: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___心灵的震撼 今年是公元 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六十个生日,昨天,公司组织学员分部全体学 员在##影城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把我们这些八零后在幸福中成长的孩子带回到 了六十年多年前, 看到了建国前的重重困难,也再现英雄烈士们舍生忘死,为革命事业奋斗 到底的精神, 深深的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不 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 故事是从 1945 年,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的,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 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 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 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置和平不顾,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 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 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 结果谈判失败了, 一场不可避免的内战爆发了。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 国民 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 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 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影片中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 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 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 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 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 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 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 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 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 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 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

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 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 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 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 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 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 对中国是否划江 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 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 任何国家的政策都 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当毛主席站在**城楼上, 庄严的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 ! 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从此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 在世界的东方。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 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 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 位置!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 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 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 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 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 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 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 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 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 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 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 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 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 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 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

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 爱国热情驱动, 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 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 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 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 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 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 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 “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 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 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 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 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 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 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 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不合, 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 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 《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 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 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 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 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 的歌功颂德, 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 后来一出现就被 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 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 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

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 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 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 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 剧 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 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 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 即使人物贼多, 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 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 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 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 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 《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 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 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 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 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 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 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 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 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 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 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 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 德纲、冯巩等

人出来就是让你乐, 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 《建 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 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 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 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 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 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 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 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 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 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 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 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 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 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 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 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 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 为了表示诚意, 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 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 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 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 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 著名爱国将 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 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

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 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 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 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 朱德等革命元首, 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 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 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 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 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 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 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 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现如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 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二、经过千辛万苦搞到票, 然后聚精会神地看完了一票难求的国庆 60 周年献礼大片 《建国大业》 。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 1945 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建国大业》 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 增强了影 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 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 的 13 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 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