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4 08:36:00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推荐第2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推荐第3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推荐第4篇: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灵魂的契合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推荐第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 this role, as lonely lonely experience, to make it more sensitive to see through people\'s minds, and to play, and create music touched people\'s hearts.

But life in the ocean, facing the piano, all the land, for him there are too many uncertainties, so that he has been on the land does not hesitate before hesitating.

As he said: \"I do not see the end of the land\", perhaps 1900, the sea and sky merged into the scenery visible horizon, and from the many cruise through Hong Kong is also a time when parking, 88 keys is limited, he can According to unlimited creative movement, however, endle land the big cities is unclear that he can see can not grasp.

推荐第6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

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推荐第7篇: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影片开头,驶来一艘巨型游轮,满载着风尘仆仆却饱含激情的旅人,驶向他们心中的梦想之地——美国。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这承载着人与梦想的维吉利亚号游轮上。

游轮上的黑人添煤工在头等舱的大厅中试图捡到富人留下的值钱玩意儿,却在一无所获之际捡到遭人遗弃的白人婴儿。善良而宽厚的添煤工丹尼,为他起名1900以纪念新纪元的开始,故事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如果故事就这么一直开展下去,小1900在养父的呵护下无忧无虑成长,也许就没有日后的海上钢琴师了。但戏剧之所以为戏剧,就自然少不了矛盾的冲突,一次意外,丹尼在撑了三天之后还是去了,留下年仅8岁的1900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在养父简单的葬礼上,1900悲伤而茫然。这时传来的一串美妙音符却像为他迷茫的人生亮起一点光明,而后追随着乐符,懵懂的1900透过头等舱刻花的玻璃门,纯彻的蓝眸扫过扭曲的人群,定在黑色的钢琴上,如同看透物质的表层找到梦想的皈依。半夜,满脸灰尘的小孩,独自坐在无人的大厅,用灵巧的双手弹出了对世界的第一声呐喊。

小号手马克斯是整部影片的叙述者,也是1900一生的知己。还记得,他们初遇时,马克斯的狼狈,1900的从容,在海浪的起伏中移动,享受随心所欲的音乐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对1900来说,在飘摇动荡的人生中,唯一可以依靠并从中汲取欢乐的就只有音乐了。后来出现的向1900提出挑战的爵士乐鼻祖祖杰里,是1900的一个对比,两人才华相当,1900甚至更胜一筹,而且他拥有技巧所无法战胜的打动人心的天赋,他总能在双手按动琴弦时神游天外,或通过观察他人而体味出世间百态。只要跨过一个甲板的距离,荣华富贵可谓唾手可得。然而,这一步,1900终究没有跨过。

名利没有使他挪动哪怕半步,而爱情也没有给他足够的动力登上陆地。当他为了爱情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决定登上陆地时,我从心底为他感到欣慰,然而,那一步终究还是没有跨过,当他把礼貌向空中抛去落在水面时,他的心注定要献给大海上的音乐。

最后,当马克斯找到他劝他下船开始新生活时,他说:“让我停下脚步的不是我看到的世界,而是我看不到的世界。”“城市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不知道选哪一条。”“陆地是艘大大的船。”陆地无尽的道路也正是人们无尽的欲望,吞没了梦想,让人迷失本真,所以他宁可与6吨半炸药同沉海底,也不愿跨越一个甲板的距离。

1900代表的是理想的最高点,为之生,为之死,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高处不胜寒”,他的一生注定孤独。他的梦想终究不会被世俗的世界所认可,生于海,归于海,这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档案1001 施秋悦

推荐第8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多么富有戏剧性的一部电影,但它却告诉我们好多道理。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这一片段: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摘掉头上的礼帽并将之抛了出去,礼帽掉在了船与大陆之间的海面上,然后1900转过头,返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当然,他与世界失之交臂。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1900来说,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他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其实快乐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张封面,如若一颗单纯的心,掉入世俗的泥淖,它不仅没有快乐可言连唯一的钢琴天赋也将付之东流。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但是,这里的“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于着巨大而虚无的漩涡。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因为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至今无法忘记1900那孤独却不颓废的眼神,无辜,彷徨,令人同情。说同情1900,其实我们真没有资格,我们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若要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该怎样回答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我们该怎么活,又是靠什么支撑着自己。倒是应该是1900来同情我们,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物质欲,我们的生活中甚至缺少了一片可以让灵魂安歇的净土,而1900他有。

是时候该考虑如何减轻物质在我们心中的重量了。

推荐第9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超人哥哥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

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附:1900结尾所说的对白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

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

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

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00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 希望天堂有钢琴。

2012/02/09

推荐第10篇:观后感: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

当TD.林蒙随着废弃的巨轮沉入汪洋大海时,我觉得那才是他的最终的归属,他绝不属于哪一片陆地,那是至死不渝的信念。他并不孤单,因为还有一个能听懂他的喇叭手。有些东西只适合慢慢地去深味,就像海上的钢琴师。-

就像影片开头说的那样,也许没人会相信这个故事。但我却深信在世上总会有这样的人,也许他并不是钢琴师。也许有人会认为林蒙的一生是不完整的,因为他从未踏上过充满诱惑的陆地。其实并不是那样,在我看来,他拥有了一切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东西,甚至更加富有。在油轮上,他拥有了亲情,虽是个弃婴,却遇上了一个愿意用生命去保护他的亲人。在油轮上,他拥有了友情,那是高山流水,缺一人便无法弹奏。在油轮上,他拥有了爱情,最简单也最真挚的情感,虽然仅仅是念想。-

人生如斯,更待何求?所以,选择留下,留在生他养他的油轮上;试着放弃,放弃不属于他的陆地。正如他说的那样,他害怕,因为他望不到尽头,他会迷失了自己。当他准备离开油轮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时,我也替他高兴,可能真的会像喇叭手说的那样,他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和过着富裕的生活。后来想想,这是多么天真的幻想。我应该庆幸林蒙没有选择上岸,因为那不是属于他的生活。-

选择,同时意味着得到和失去。人的一生就是如此,总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行。有时候我们的选择是盲目的,从来未曾看透迷雾,只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便做出了一生的决定。若是如此,那么随之而来的苦果只能独自往下咽。有时候选择放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林蒙是一个真正懂得放弃的人,也许回头便是晴空万里。-

林蒙与喇叭手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如同虚幻与现实,油轮与陆地,可这一切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他们之间是心灵的沟通,平淡而不平凡。

第11篇: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的故事,像一枚遗失的珍宝,永远地埋藏在湛蓝深处。他是属于海的。身世不明,生于船上,被弗吉尼亚号的工人收养,在阴暗空旷的舱底度过童年,日日望着碧涛翻涌长大。88个琴键,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音乐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如此辽阔,又如此单纯,如同大海。

他有着天生的敏锐,从未踏上过陆地,却深谙世情。他一眼便可读出每个人的经历和心情,并诉之于琴键上,带着神祗一样的犀利和超然。多少次他站在船头,冷漠地望着乘客们熙来攘往,神情淡定,略含悲悯。他看尽了人间种种纷扰,却又绝对地置身事外,心地单纯,透明如孩童,眼里仍是儿时的清澈和忧伤,仿佛从未改变。

因为爱情,为了那个似笑还颦、转盼生辉的女子,他突然生出对陆上生活的渴望,终于决定上岸,像一个漂泊多年的人想要安定下来。但他忘了他是属于大海的,他站在舷梯中央,望着他即将踏入的那个尘世,突然改变主意。对他来说,陆地才让人感到摇晃不定。大海,如同音乐,如此辽阔而单纯,而陆地上的世界,如此逼仄狭小,却又看不到尽头的复杂难解。他拒绝尘世的纷繁复杂,选择了简单纯净的音乐和大海,同时也舍弃掉了尘世中可能会有的种种美好和温暖。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从未出生,从未存在,而迈克斯却以近乎偏执的直觉确定在仍在弗吉尼亚号上。拼凑起来的老唱片,清晰而可疑的旧日回忆,音符如水滴一滴一滴坠落,汇成灵魂中永难忘却的旋律,静静流淌过废弃的船舱。1900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迈克斯倾耳聆听,潸然泪下。“天堂里可有钢琴?”他含笑问道,笑容天真清澈,眉宇间一片明亮的色彩。离别和死亡,似乎都不那么残酷了,毕竟浮生若梦,死不过是生命的圆满,而非生命的终结。

他生于大海,死于大海。他的爱情从未开始,也因此永不会消亡。他的音乐是过耳的烟云,只可谛视,不可挽留。他的故事像一枚珍宝,被遗落在湛蓝的深处,属于大海的回忆,只可凝望,不可触摸。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惧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宝贵,那是因为我们还有爱我们的人,生活在一个从小就适应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面对失意和挫败的态度,以及如何调试自己,每个人其实都不坚强的……

第12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论《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精神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名作,完整的一部影片里,除了优雅唯美的剧情,优美抒情的音乐以外,更渗透了意大利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精神的诠释。

音乐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是需要天赋和灵性的,所以,在影片的开始,电影主角的出现就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在钢琴上被发现的婴儿。 这表达了人们对于音乐所感受的神秘而深邃的精神体验,音乐是灵魂的倾诉。

小时候的主角1900,溜进餐厅,第一次弹奏钢琴,陶醉了所有的听者。船长说,1900,这一切都不符合常规。1900回答说,去他的常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艺术是不可以被所谓的常规所限制的。音乐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天然的表达,这正是影片这一场景所表达的音乐精神。年幼的1900在影片中是音乐的化身。真正的音乐是自由而充满灵感的创作,不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源于最自然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才会感染所有人的心。音乐无国界,也没有规则的牵绊。

1900后来在剧情中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麦克斯。即使在他没落的时刻,在所有人对于他不屑一顾的时刻,麦克斯依然相信他的实力可以胜过任何人。好的音乐是值得信任的,也是经典的。不管任何时候,好的音乐都是高雅而尊贵的,它是一种完美的表达,无论何时,都会有人为它紧紧跟随,并理解它所表达的一切。影片中的许多情节,表现了麦克斯对于1900高超音乐能力的坚信不疑,作为1900的终生挚友这样的角色象征,我们也看到了音乐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和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对于音乐的执着和崇敬。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1900和爵士乐始祖的斗琴表演,表现了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首先,1900弹奏了一曲简单的圣诞音乐,表情轻松愉悦,第二段,1900弹奏了一首和对手同样的乐曲,完美了再现了相同的乐章,第三段,1900展示了难以想象的钢琴技巧,连琴弦的温度达到了可以点火的程度。这三部分分别展示了一个音乐家需要的三个要素。首先,音乐要表达自我,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诉求,这是作为一个音乐家的首要要素。第二,要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对于旋律的再现,表现了1900对于乐音超人的感知能力。第三,要将自己和音乐融合,用心去表现音乐。影片中,1900全情投入的演奏使他汗如雨下,而他也由此展现了他过人的演奏技巧,这也绝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的。

1900成名之后,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他想要将自己的唱片赠送给她,最后未果,他将唱片毁掉。这个小片段和我国高山流水的故事有些相似,也可以理解为音乐是需要它自己的知音。

最后的部分,1900选择了留在即将炸毁的船上,他和麦克斯的谈话,再现了一个音乐家对于音乐的执着。音乐是一个乐者不可抛弃的灵魂。

整部影片深深地阐释了音乐从各个角度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它深刻的内涵,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关于音乐的理解。

第13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32年从未踏上过陆地。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在孤寂执着的一生中他用钢琴演绎了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一生。

----摘要  他是一个孤儿,被一位在轮船上挖煤的黑人收养,从小和这位黑人父亲相依为命。可是命运总是不公平,在他8岁时,黑人父亲由于意外去世,这意味着他又一次成为孤儿。他在父亲的葬礼上第一次听到了音乐。  也许190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他8岁时就意外的弹出了美妙的音乐,没有人教,也没有人知道他弹的是什么,但这旋律美极了。在他27岁时,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师,他喜欢用独特的方式,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弹奏。每次集体演奏的时候,他都会弹出他自己的音乐,使指挥无可奈何。  之所以说是他的音乐,是因为他的弹奏不需要有乐谱,他的乐谱就是他的心,他的音乐也是他的心,由心而生的音乐,活的音乐。就如在和爵士音乐发明者Jell的“决斗”中,Jell的精彩的第一曲完后,他的第一曲却是一首快乐的圣诞乐曲,他不是故意想给Jell难堪,而是他因为听到Jell的第一曲心中高兴,用音乐表现了出来。Jell的第二曲使1900听得哭了,很明显,1900喜欢这首曲子,因此他的第二曲也是这首曲子——他把这首曲子从新弹了一遍。Jell的第三曲完毕后,1900的灵感充满全身,使他的最后一曲美妙绝伦,他把自己所有的心中的一切集中到了手指与琴键之间,他就是音乐,这就是他的音乐,他的心。他弹完后,全场没有一点声音,每个人都呆立不动。当1900用琴弦放出的热量把香烟点燃后,全场发出了响而长的掌声,这掌声比任何一次都响都长,这掌声即证明了1900,也证明了他的音乐,赢得一点也不勉强。连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Jell也默默的走开了,也许此时默默的走开是最好的办法。

 有一幕使我记忆尤深,就是1900要下船而未下船的那个场景,没有下船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因为城市没有尽头。”船是一种人生,城市是另一种人生。有尽头的人生有目的,有知足,有方向:没有尽头的人生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在这两种人生中,1900选择了前者。他说他只在船上弹奏,从不在陆地上弹奏。也许应该说,他只有在这有尽头的人生中才能弹奏出属于他自己的音乐,在那迷茫的人生中,他能弹得出来吗?

他说当初他站在舷梯上又停下脚步的时候,不是因为看不见,而是因为看见。在岸上,在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钢琴是不会骗人的,永远都只有88个键,不会多也不会少,而他可以在这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喜欢这样的感觉。而在岸上,成千上万的街道,有无数的琴键,他不知道该如何再演奏下去……

“fuck you jazz!”,一句很嚣张的话,其实透露出的是一种桀骜不驯,一种对外界名利的不屑!!可悲的爵士乐祖师,他一生都在追求名和利,这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喜欢古典的鄙视流行,喜欢鲁迅的鄙视郭敬明…… 而往往沉迷与名利中的这些人自身价值根本不值一提,但他们摆脱不了名利的纠缠……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 岸上的人一生离不开自身或者外界对他的影响,一生都追求名利,名利??什么是名利??与众不同??受人尊敬??还是国家总统?……这些无聊的因素使得城市仿佛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你走不完,也逃不出……… “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钢琴?”他笑着问麦克斯。而再过几分钟,他将随着这个伴他出生又成长的弗吉尼亚号,化作海底的尘埃。他空手弹奏着,此时已没有了钢琴,而他也不再需要钢琴--因为他就是钢琴,钢琴也就是他,他们之间早已浑然容为了一体。 弗吉尼亚号被炸的那一刻,我只记得,自己惋惜的欢欣。因为如果让他离开弗吉尼亚号,只会更加残忍地把他杀害。让他陪伴着弗吉尼亚号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或许才是他最好也为是唯一的归宿……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1900 宁愿放弃生命也不下船的真正原因,他不是害怕外面的生活,而是害怕那一张无边的网… 1900,他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岸上那些一生都被囚禁在那张网里的人…… 同时对于名利相争 的不屑与批判。

如果说影片中PK的场景令我叹为观止的话,那么主人公的思想更能触动我的心弦。当钢琴与你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当心情用旋律来展示的时候,你还能从世上的凡人中找出来跟他相媲美吗?不能,完全不可能有,因为这是海、琴、人三者的共同体,而别的再伟大的钢琴师也只能静静在一边来体验他的心情。我明白爱情对于任何人的憧憬,更明白那个女孩子对主人公的吸引力,当主人公打算走下船舷去迎接他的新生活时,他看到的确是杂乱无章的、高低不平的建筑,还有街道。可能他不懂得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但对于他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有范围的空间,他希望能在一个自己能掌控的空间中生存,不管是一望无垠的大海,至少看起来也有海天一线的边界;不管整艘船多么的复杂,但也有个范围,而陆地上的一切却在有边界的空间展示出没有边界,而这些不是他所要的,因为那样太复杂,复杂的心情会使他的音乐也变的复杂而平庸,更何况没有大海的波涛声他没法沉浸在自己手指下的音乐世界中。他选择与船同亡,其实不是他对未来缺乏自信,而是不想看来未来会令他,至少是目前的他所唾弃的样子,诞生出令现在他所不满意的音乐作品。选择与船共亡,选择与海永生,选择在爱情的音乐中慢慢的逝去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

无需语言和肢体上的表示,音乐传达着人类所有的爱恨情愁。我惊叹1900的才华,更折服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音乐,选择人生,选择一切。

《海上钢琴师》给了我很多启迪,而最重要的是教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关注我的生活,并且去享受自己热衷的事物所带来的乐趣。真切地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对一切报以微笑。这一点足够我受用一生。

第14篇: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08社会工作

08206026 李洁雯

1900这是一个名字,为纪念一个孩子的降临。

Danny Boodmen T.D Lemon Nineteen Hundred,长得像火车一样的名字,却有着英语独特的韵味。

他是1900,在新世纪第一天的曙光中来到海上。从那一天起,弗吉尼亚号有过无数次的停船、靠岸,然后起航、离开,但是终其一生,1900从未下过船,更从未踏上陆地。在轰隆的机器声中,在船员们的爱护下,在海浪浩荡飘摇的怀抱里,他不为人知的长大。他总是抱膝坐在船舱,静静看着舱外海浪翻滚,或是在船即将靠岸的那一刻,随着旅客们的欢呼眺望曼哈顿港口的自由女神像,眼眸幽深如海。

海上钢琴师,不是在海上弹钢琴的人,而是钢琴师用心去拥抱大海,海赋予了他灵感、激情,甚至生命。

而这个奇怪的名字,也在弗吉尼亚号的旅客之间悄悄流传。直到有一天,惊动了爵士乐的创始人。

那个所谓的爵士乐开创者,满身富贵,如孔雀般的骄傲,却扬言要和弗吉尼亚号的钢琴师决一雌雄。可他永远也不会了解,真正的音乐,与金钱、名声、权势无缘,只来自高贵纯洁的心灵。所以,他只能在众人嘲笑的目光中一身狼狈地逃离。那一战,足以让1900名扬天下。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能够形容出他最后弹的那首曲子,只看见十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跳跃,他眼底像有两簇火焰在燃烧。刹那间,在琴键上纵跃如飞的,似乎有一双、两双、三双,无数双手,若群魔狂舞。若非亲眼所见,谁也不相信那是凡人所弹的乐曲。1900挥汗如雨,他已倾尽全力,向世人证明了他的惊世才华。

面对掌声,他却只说了一句话:“Fuck the jazz!”而多年前,他也曾这样向乐队指挥喊道:“Fuck the regulations!”没有规则,没有形式,音乐,是灵魂不羁的歌唱。

昏暗的乐器店里,麦恩娓娓讲述着钢琴师的传奇,钢琴曲如流水一般涌出破碎的碟片,沉静,安然,有淡淡的孤独与忧伤,却饱含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冀。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1900的音乐,单纯,柔软,让人忍不住去触摸他的内心深处。

因为这首曲子,他邂逅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场爱情,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孩。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决定踏上陆地。然而,在走下扶梯,他的命运即将改变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让他停留,即使麦恩,他唯一的朋友。

很久以后,在他生命终结前的一刻,他才告诉麦恩,他之所以停下来,不是因为他在船舷上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看不见的东西。那是未知的恐惧。我回想起那天他双眼所及的景象,阴霾的天空黑压压沉在楼房上空,间或有飞鸟掠过,旋即又消失在高楼之后,视线被阻隔,他已看不清自己的命运。他只知道,一旦离开海上,他将再也不是他。他撕碎了唱片,他的音乐,与世俗无关。

在弗吉尼亚号,他是一个观察者,和冥想者。他纵性随心,冷眼看着这个小小世界的聚散离合,却从不介入。其实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洞悉人心,也同样了解自己,所以他回到了海上。从他的一言一行,我看到了两个字:自由。他的随性不羁来自大海,也只有大海能够包容。即使岁月流逝,在我的眼中,他始终是那个瞧不起爵士乐,瞧不起一切音乐章法的孩子。历经风雨而不改初衷,依旧是赤子之心,一如他们初见的夜晚。

弗吉尼亚号如一片叶子在大海的怒吼中飘荡,麦恩在暴风雨的夜里呕吐得天翻地覆。

“跟我来吧,我能帮你。”麦恩听见有人对他说。

他们坐在旧式钢琴旁,跟随大海汹涌的韵律,轻快的音乐在指尖流泻。他们在大厅里旋转,欢乐的节奏如同华丽的圆舞曲,狂风骤雨也在顷刻间充满了惊喜。那一定是麦恩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

麦恩不相信他是1900,那个传说中近30年没下过船的奇怪家伙。怎么可能是呢?他能描绘出加拿大冬季弥漫街头的薄雾,圣诞夜的狂欢,所有的细节都清清楚楚。但是真的,这些都是他的想象,厚实的土地永远是神秘的存在,他的家,在大海。

对他来说,小小的弗吉尼亚号,就代表了家,代表了大海,代表了生命。他的命运和弗吉尼亚号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也许是他认为自己无法适应陆地生活,也许是他坚持自己的音乐不能被世俗玷污,他最终决定与弗吉尼亚号一同消失,世上原本就没有他这个人。但我相信,他的生命,并没有就此消逝,至少,他永远活在了麦恩心里。

麦恩的身后,爆破声轰然响起,弗吉尼亚号被冲天而起的火光淹没。

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钢琴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

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离别,他变成了天堂的钢琴师。

凤凰涅盘,而得永生。

已经结束的一切,只当从未开始。

第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篇2: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生于船,死于船, 1900 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 1997 年导演 朱塞佩 · 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 1900 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 没有任何出生证明文件,害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过客, 1900 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淡忘, 1900 仅有一位朋友 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互相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 1900 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 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该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免,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洁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 1900 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 1900 能在乐队演出中喊出的:“ Fuck the regulations! ”,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离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呐喊,纯净的心灵容不得玷污!

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富以及名利劝说 1900 下船,而 1900 做了真实的回答:“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 我并不羡慕”。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 1900 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 1900 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向往财富而不痴迷,永远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我与 1900 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憧憬过用艺术改变我的人生,我知道 1900 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 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理想,尽管来去匆匆,但充满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1900 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 1900 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 1900 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篇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会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可以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应该出现在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应该是它的配乐。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爱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多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行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较量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仑美奂!惊叹不已!

第16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又一个天才的陨落!

1900最终还是选择了死在船上。或许是导演、编剧、小说家是正确的,让他做出了这种选择,让他最后和船一起消亡,终生也没有走下船一步。一个旷世的音乐奇才,就这样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最后在海上死去。是的,这是他的选择,他选择了这样死亡,那、假若他不这样死,他又能怎么办?踏上陆地,踏上陆地去过其他人一样的生活?或者凭借他的才华最终名利双收?我不喜欢,而且这样,未必是喜剧。

《海上钢琴师》,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如同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同样,针对同一部影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次因为一部电影而写影评,或许是真的很喜欢它吧!我承认它的口碑“经典电影”,我也不懂从什么专业角度去分析它拍摄的有多么好,也并非它对我有多么强大的震撼心灵的作用,就是喜欢而已,那种柔柔的细细的感觉,不是很刺激很张扬,只是在心里掀起了一片微微的涟漪,很淡很轻很美很静;又或许是对主人公的很多东西有同感或者自己本身确实向往他的生活,虽然他的生活为很多电影内和电影外的人所不理解。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社会中,我们必须去接受它去面对它,而1900的做法,因为无法面对浩大未知的陆地而终生不下舷梯,而选择逃避,或许有人会说他懦弱,可是,从另一方面,这又凭什么说是他的懦弱呢?就像我另一篇日志写的:“很多时候人的害怕胆怯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未知,神秘的东西越能激起我们的兴趣却也越能激起我们的恐惧,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份“神秘”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是不可抵制的幸福还是不可抗衡的危险?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会刺激自己害怕,会让自己提高警惕”,所以,他只是在面对未知的时候选择了逃避以自我保护而已,只是因为他所面临的未知在我们眼中已经是在正常不过的生活,所以会有人觉得他的懦弱?不敢面对现实?我觉得我们有自我保护的权利,他、也有。

相反,我觉得他很坚强,他能在众多利益众多诱惑众多煽动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属于自己的生活。船是他的保护壳,音乐是他的寄托,在船上就是他的天地,钢琴上就是他做主宰,他能在有限的钢琴键中弹出无限的自己,而在无限的茫然未知的陆地上让他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别人把陆地描述的多么好,他觉得不是他要的生活,不是他追求的,他就选择不去触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快乐源自于哪儿,他知道自己该怎么样的生活,而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船上的他是纯洁的,他不下船,是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美好的寄托,或许会觉得如此可惜,如此一位旷世音乐奇才,拒绝录唱片,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比赛挑战,拒绝上陆地,拒绝巡回演出,拒绝名利诱惑,或者说大一点,拒绝为后人留下如此经典的旷世之作,这是音乐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就他个人而言,他活在他的世界,他说过他的音乐不能离开他,他说过没有好故事没有好听众,他就不会倾诉,所以,他的音乐永远属于他。虽然他的音乐他的才华足以震惊世界,但如同他的出生他的消亡一样,完全属于他个人,被他带来又被他带走,没有在音乐史上留下任何足迹,尽管,或许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开创世界音乐的一个新纪元。甚至连任何一个国家的户口不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他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又悄无声息的离开,只弹给那船上一次次航行变换的一批批旅客或许觉得难忘或许只觉得美好的一支曲子,匆匆而过,仅此而已。

而正是仅此而已,他的音乐他的心灵才能保持那样的纯那样的真,但假若他真的下船,

恐怕没有人能保证他还是原来的他,或许他也会沦为诸如“爵士乐开山鼻祖”之类的人,那样就真的是可惜了。

这部电影的主线由第二者、他的朋友Max叙述,我觉得这般安排很好,因为我们能看到他的天才、他的笑容、他的纯真,而他留给我们能看到的寂寞、很少,这就让我们能无尽的去揣摩他的内心感受,这样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空间,而远比诸如他自叙自己的心理、思想是如何如何来得有味。他的消亡确实让人惋惜,但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就好。

我喜欢他的笑,他的开朗,他的顽皮,可是谁有知道这些表象背后掩藏的又是怎样的一颗悲伤与寂寞的心灵呢?开始心疼起他了,或许说一直很心疼他。他在保持着自己的秘密,没有人能进入他自己的小天地,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保持着自己,不被窥探,不被揭穿,他有一双读人的眼睛,却害怕自己被人读懂,一边保持着自己不被人跨近的同时一遍又寂寞伤心无人能懂。当一个人坐在三等舱漆黑的夜里独自弹奏属于自己的曲子时,那一幕,月光照了下来,照到了他的孤独背影,照到了他孤寂的内心,夜,是保护色,却同时也衬托哀伤。或许,假若他做一个正常人吧,对他生活来说,是一种收获,但对他思想来说,却是一种损失,很大的损失。与此同时,观者,我们,也需要在如此客观与无奈的现实中寄托一份美好于无法到达的理想之境。所以,造就了他;所以,他没有下船;所以,会觉得是天才陨落;但是,我觉得,有这样的结局,才正好成就了最美的他。

“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望不到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的时候一切都很好,我穿着你送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个绵延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可就是看不到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世界的尽头。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又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而你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而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真的,有无数个键,没有尽头。可如果琴键是无穷的而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才能弹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到那些街道,那千万条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条,选一个女人,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黢黢的却看不到尽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无穷的世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世界”在船上来来往往,可每次也就2000来人。船上也可以充满期望,但都限定在船的范围内,从船头到船尾那么大,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欢乐。我从小就学会了这种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艘过大的船,是一个过于漂亮的女人,是一次太长的旅行,是一种太浓郁的香水,是一曲我弹不出的音乐。我不能下船,我不愿放弃我的生活,毕竟,我就想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人”——1900

第17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第18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早已有很多老师和朋友推荐这部电影,但我一直没有看。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气氛,我不愿去打开它。始终觉得在网吧那种地方只适合看商业片。

终于有了一台自己的旧电脑,于是有了今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海上钢琴师》的纯粹享受。贯穿始终的是音乐,流淌着,流淌着,像清泉溪流,像风和大海的声音...

如丝绸划过肌肤,月光轻抚过脸庞,如灌进生命的风的声音,如雨点敲击心灵的键盘,发出来自最深处的灵的和响,如大海的声音,对生命广博的惊叹与盛赞,如无法诉诸苍白无力的文字的一切一切......

1900,一个世纪开始的名字,在船上,死于船上,一生从未离开过大海、从未跨出陆地与大海相连的那几步舷梯的钢琴家,一个没有上过学,受过系统教育的,却只有他能奏出那空前绝后的天籁之音的天才心灵音乐家。一个站在勇敢与懦弱的两极并引发极端的争论的人,是从人性中抽离出来的最纯粹美好的精神生活和灵魂境界,他又是一个故事,甚至只是一个永远无法考证的传说 。

看第一次,我想把他打晕硬带下船的冲动,后来才发现自己多么愚蠢世俗浅薄,如果只惊叹他的才华和惋惜他的消陨,那我根本不配也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人要是没有精神的存在,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有时候也许是该唯心点了,我思故我在。

很多人说这条船是他的宿命,我却觉得这只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方式。看第二遍,第三遍,我才开始真正慢慢地了解他,他只属于那条船,不为任何人而存在,过那种能主宰自己的,有始有终的生活,一旦离开,就再没有„他\"了。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那条船上来去匆匆的旅客,或者最终选择离开的那个小号手,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过,很少为自己而存在,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上忙碌地继续着我们没有尽头的人生。

正如他自己所说,使他无法下船的原因,并不是他看到的部分他看到的陆地让他恐惧,而是他看不到的,他下船之后的未来和他的音乐的未来,那无穷无尽的部分、无法主宰的人生,是上帝的钢琴!不是他的,所以也就无法再在那上面演奏出自己的音乐来。他本不属于这个世俗红尘,只有在那艘船上才有他的音乐,他的灵魂,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保尔认为他活着就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余华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无论一个人认为他为什么活,拥有信仰的人总是幸福的。我向往1900那样的生活方式,纯精神、纯音乐,有始有终,清楚自己的人生轨迹,主宰着自己的一切。在一架有始有终的钢琴上,演奏着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唯一除了尽头。 只是想想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上,街道没有尽头,城市没有尽头,所有的欲望和追求也随之永无止境,这个世界就这样重压在你身上,你不知道何时才会结束,哪里才是尽头。就是因为有那么那么多供你选择,所以你才更难去选择其中之一,一条路,一本书,一份食物,一个相伴终身的人,一种生存或死亡的方式。选择越多,越难选择。

人的一生好像是一艘船的航程,只有像1900那样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这艘大船上的人,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终点。

“我不能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他的这声呼喊深深震颤了我的灵魂。他只是在捍卫属于自己心灵的那一小块地方,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那样一小块地方的,也许是信仰,也许是尊严,也许是生存的底线,也许,只是有那样一块地方......如果他真的下船了,拥有了那唾手可得名与利,他的钢琴曲是传遍了全世界,但是那还是“他的音乐”吗?很可能就会像那位自称爵士乐的鼻祖的钢琴家一样,就像现在泛滥的那么多强暴人耳朵的商业歌曲一样,弹奏的是技巧,宗旨是娱乐,是一种商业,一种交易,换取金钱名利的工具。还有多少纯粹的“为自己而音乐”?离开了那船给他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来到这个没有尽头的俗世,他还能有灵感,创造出那空前绝后,宛如天籁的音乐吗?他已经用生命的代价给了我们答案:肯定不能!所以他把艺术生命与自然生命永远留在了那船头和船尾之间的距离,所以才有了他在

6吨半炸药的死亡面前静静演奏的那双手。他的生命太过纯净,他根本不属于任何时代,他只属于音乐,属于弗吉尼亚号,属于1900他自己。

感谢上帝把他遗弃在船上,让他与这个世界擦身而过,让他没有跟我们一样上十几年“圈羊”模式的学校教育,感谢上帝让他与众不同,有个属于自己的成长和精神空间。

必须清楚的是,他这样特殊的天才,也只有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才会产生。而我们,总在过着《偷天情缘(名字听起来很俗,但内容...)》里男主角那没有明天的,明天就是今天的重复的没有尽头的日子,我们,永远只能望望尘世中那永无止境的,街道上的灰尘,再毫无意义地想想而已。

我想说的太多太多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思考,但是我却无法用具体的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感觉,感觉,就是感觉,冰山一样的感觉,而任何被文字化,具象化的感觉永远只是感觉中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

有次在山上听到松涛,那来自最神奇的大自然的,风吹过松树的声音,那种感受,那种震撼我永远也忘不了,却也永远形容不出,我只是突然流泪了,没用的、无力的眼泪。然而在那一刻,也只有眼泪......

第19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高荣

前几天,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的电影,却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整装待发。可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突然怔了一下,最终把帽子扔在了大海与陆地交界的的陆地上,决定不去大陆了,也因此与世界失之交臂。为什么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一生都面对大海,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对陆地踌躇不前。另一方面,陆地象征着“欲望”,大陆上的人们为贪婪的欲望而变的残忍,而1900拥有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改变想法是不愿意掉入世俗的泥潭。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是如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入这虚无缥缈的泥潭。

由此,我对欲望有了更深的理解。是什么?让“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战将背信义,杀义父,在美色中沉沦,因貂禅而痴狂,灵魂为之暗淡,精神为之凋谢,是欲望。是什么?让大清的中堂——和绅——步步堕落,放弃忠君报国,选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随风飞去,是欲望。是的,是被欲望遮住了眼,世界模糊了,是被欲望锁住了心,灵魂桎梏了,是被欲望夹住了脚,行动迟缓了。用理智的双手拨开欲望的迷雾,让理智的阳光照进真实的心灵,于是一切开始美好。

看,是越王的卧薪尝胆,用理智克制了欲望,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瞧,是苏武的塞外羊鞭,用气节战胜了利欲,留下了“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万世英明。听,是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豪言壮语,为世间留下了刻在我们心头的“精忠报国”。

的确,痛苦是不忍割舍的快乐,人原本就充满欲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权利,有的是美色,有的甚至是快乐,就像天边留下的晚霞,终会过去,留下回忆,便握住一种心情,而非痴迷的追逐,换来一身的负累,与身前身后的骂名。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双眼。”同样的,我们在欲望中挣扎,但不要被欲望束缚精神。是啊,欲望本是无止无尽的虚幻,是难以留存的浮华,赤裸裸而来,空荡荡而去,为何还要留下一行欲望牵绊自由的灵魂?

1900让我真正明白了欲望的含义,我感谢他。

第20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论《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精神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名作,完整的一部影片里,除了优雅唯美的剧情,优美抒情的音乐以外,更渗透了意大利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精神的诠释。

音乐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是需要天赋和灵性的,所以,在影片的开始,电影主角的出现就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在钢琴上被发现的婴儿。 这表达了人们对于音乐所感受的神秘而深邃的精神体验,音乐是灵魂的倾诉。

小时候的主角1900,溜进餐厅,第一次弹奏钢琴,陶醉了所有的听者。船长说,1900,这一切都不符合常规。1900回答说,去他的常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艺术是不可以被所谓的常规所限制的。音乐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天然的表达,这正是影片这一场景所表达的音乐精神。年幼的1900在影片中是音乐的化身。真正的音乐是自由而充满灵感的创作,不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源于最自然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才会感染所有人的心。音乐无国界,也没有规则的牵绊。

1900后来在剧情中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麦克斯。即使在他没落的时刻,在所有人对于他不屑一顾的时刻,麦克斯依然相信他的实力可以胜过任何人。好的音乐是值得信任的,也是经典的。不管任何时候,好的音乐都是高雅而尊贵的,它是一种完美的表达,无论何时,都会有人为它紧紧跟随,并理解它所表达的一切。影片中的许多情节,表现了麦克斯对于1900高超音乐能力的坚信不疑,作为1900的终生

挚友这样的角色象征,我们也看到了音乐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和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对于音乐的执着和崇敬。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1900和爵士乐始祖的斗琴表演,表现了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首先,1900弹奏了一曲简单的圣诞音乐,表情轻松愉悦,第二段,1900弹奏了一首和对手同样的乐曲,完美了再现了相同的乐章,第三段,1900展示了难以想象的钢琴技巧,连琴弦的温度达到了可以点火的程度。这三部分分别展示了一个音乐家需要的三个要素。首先,音乐要表达自我,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诉求,这是作为一个音乐家的首要要素。第二,要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对于旋律的再现,表现了1900对于乐音超人的感知能力。第三,要将自己和音乐融合,用心去表现音乐。影片中,1900全情投入的演奏使他汗如雨下,而他也由此展现了他过人的演奏技巧,这也绝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的。

1900成名之后,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他想要将自己的唱片赠送给她,最后未果,他将唱片毁掉。这个小片段和我国高山流水的故事有些相似,也可以理解为音乐是需要它自己的知音。

最后的部分,1900选择了留在即将炸毁的船上,他和麦克斯的谈话,再现了一个音乐家对于音乐的执着。音乐是一个乐者不可抛弃的灵魂。

整部影片深深地阐释了音乐从各个角度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它深刻的内涵,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关于音乐的理解。小贴士:夏季养生常识

立夏已过,炎热的夏季来了。夏季是充满生气的季节,但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养生保健。我们

该如何保持在炎热的夏季保持身体健康,从而享受这个夏季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几个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吧。

1.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温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2.夏季养生保健之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3.夏季养生保健之尽量穿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4.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5.夏季养生保健之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