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3 07:37:11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

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

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

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推荐第2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3月21日,在机关的组织下,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使我无数次被影片朴实的真情所感动,令人热泪盈眶。影片讲述了一九六一年,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做农村调查的故事。当时正值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时期,由于我党在大跃进等路线政策上的决策失误,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大饥荒在全国蔓延,农村尤甚。公社化后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公共食堂等,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恢复发展的障碍。周总理为了了解实情,听取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特地从贵州花溪出发来到革命老区伯延村调查研究。不料,当地干部却掩盖真相,粉饰太平,不愿说真话、讲实情,甚至把平时爱提意见的所谓“落后分子”都关押起来。于是,一心想听真话的总理与刻意说假话的干部之间形成了尖锐冲突。当然,最终是周总理用一颗为百姓谋利益的拳拳之心和共产党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豁达胸怀,感化教育了说假话的干部,也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对话僵局,他听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最真实的心声与呼声,听到了他们对改进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最宝贵意见和建议,伯延后来成为在中国第一个取消农村大食堂的村子,为带动全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

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

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联系到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心的年轻党员,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动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各项规定,不仅组织上入党,还要做到思想上入党,与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三是脚踏实地干工作,多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把岗位当作磨练自己的平台。四是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牢固树立以中心为家的思想,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拒绝铺张浪费。

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推荐第3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后感

4月13日,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周恩来四个昼夜》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中,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在那大饥荒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在当时到河北革命老区——伯延,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当周总理刚到大食堂门口,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时,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因之前已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他就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说完后把刚一只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收了回来,坚持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从中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说明了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就要保持一颗廉洁的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中进行调查,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甚至还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中途一位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时刻不忘体恤、关心群众,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发挥着带头作用,勤俭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心系群众。

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人民领袖和共产党员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而公社主任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并且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要跟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份真诚深深的使我感动。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这部影片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

一名党员要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之后我不禁开始反思,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推荐第4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纺织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赵磊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恩来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

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

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推荐第5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推荐第6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4年4月9日,在XX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党员实践活动,一起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细细回味着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感慨颇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总理面对的是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人民大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此时此刻,几辆老旧的吉普车,卷起浓浓的灰尘,开进了处于困境中的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周总理在短短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爱人民、为人民,把老百姓当亲人、当朋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课。

影片中,那个时期老百姓与老一辈党员干部的鱼水之情淳朴而真挚,让人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到最基本的是面对群众是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访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郭凤林是爱党、护党、忠于党的,即便是让部分村民善意的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让革命老区咬牙与党一起克服困难。这种矛盾让我始终很揪心,如周总

理这般敏锐的让人心疼的洞察能力,在通过“树叶掉光了”之后,一系列抽丝剥茧的走访调研下,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直到片中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吐出了心声,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周总理和夫人的相濡以沫,感情至真至纯,他们俨然是一对有着共同追求和崇高理想的模范夫妇。影片中温柔善良的邓大姐在总理的前前后后给予总理很多的照顾和支持,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们彼此是那样的互敬互爱。从很多细节里可以看得出夫妻二人的敬与爱,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伯延人民的关怀与分担。邓大姐那濯清流而不妖的精神是我们妇女们永远学不过来的道德品质。尤其她那善良的面容、一言一语、所作所为,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比创造更伟大的是妇德。如此千金难买的妇德,恐怕只有我们东方女子具备的忠贞吧。此时此刻,邓大姐不光是在参加工作,更完成着世间最美好的、坚韧的、不平凡的使命。这足以使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子变得更静美无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她身上得以炉火纯青的、最完美的体现。

续说那些被关起来的胜德等人,他们的觉悟、才华要比郭主任更强一些,冲破出小屋子对他们来说是易如反掌。虽然看着平时表面上对立着郭凤林,但如今出于纪律,更出于良知,虽然被冤枉了,他们还是忍受着眼前的不公。然而在那天晚上最需要人力来保护田苗时他们的男子汉气概果然被激发了。尤其可叹的是:

1、当周

总理来到邮电局和房天健交谈时他们可以喊一声结果就会有大的转变,但他们没这么做;

2、在开会时,他们同样把自己的建议写出来了,但不是告发郭凤林的,而都是生产方面的建议,因为在他们看来私事和公事是泾渭分明的,所以他们绝不会公报私仇的。革命老区的好男儿为家乡,为人民,更为子孙后代就是这样能打能扛、能屈能伸。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环境里分清“眉眼高低”的低社会,高智商人群的真正代表。明智的导演还特意拍下了周总理听胜德唱落子戏后用力拍手掌的镜头头,以此表达了总理对他们的刮目相看与欣赏。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推荐第7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

吴宁岚

在学校党组织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中华电影院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此部电影以1961年时国内大跃进、再加上俄罗斯的逼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同时又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人民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不再会为柴米油的问题而犯愁。挑食,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我们要知道,今天的浪费,必定会造成明天的缺失!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贯穿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而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便是郭凤林等部分村民善意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周恩来用公社喇叭果断地宣布“毛主席说,办不办集体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动展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表达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相信看到此处,广大观众会由衷地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也能够反求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跃升。周总理在生活中对邓大姐也充满真挚的情感,那种深情的眼神和生活中细节的体贴,对家人的温馨和爱,这也是我们更多党员应该学习的。

通过深入学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我们应该努力解放思想、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握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奉献,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推荐第8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教师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祖山兰亭中学

董思含

日前,全体干部职工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也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遵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整体要求,及时正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推动兼顾城乡改革工作深进扎实展开。

推荐第9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8月14日,根据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总诚公司及建设管理公司组织员工观看了由中共河北省宣传部、河北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拍摄的电影《周恩来的四昼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时候,如及时雨一般奉献了这样一部生动的“教材”。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不少同志落泪不止,影片结束时掌声雷鸣。看过这部影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务实”,什么是“清廉”,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总理来到河北省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从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入手,到周总理从细节发现存在问题,最后用一片真诚,打开群众的心底的顾虑,从而找出真相,用一个个生动的情节,细致描绘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一是靠实干精神: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公社调研。当看到树上叶子都吃光与村食堂红烧肉的鲜明对比等细节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体现了共产党员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二是靠密切联系群众:周总理深入农民家庭,亲切地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工作细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是靠艰苦朴素的作风: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这些细节都是总理朴实作风,严于律己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真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我党事业立足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认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组织信任、干部群众欢迎、同事认可的合格的员工。

毕 磊 2013年8月20日

推荐第10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公仆心,为民情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

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王 林 2014年3月5日

第11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深入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影片围绕周总理实地调研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主线,深入细节,在歌颂了总理与群众鱼水情深,引人落泪的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百态众生,发人深省。

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受难,村儿里的树叶已被摞光当粮食充饥,村主任为了“面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向周总理汇报虚假的现实状况,正如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面子”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忽悠上级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车轮转一转、手指一指”忽悠着“被忽悠”,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搞起了真材实料的“调研”。他走进困难群众家、和老党员谈心请教、要求大家讲问题、摆事实、走上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劳作„„他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所亲身体验到的农村问题,他用心感知着农民生存的疾苦,他用一个总理应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责任态度为群众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夜色中的那扇窗映着总理的身影,也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的希望。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何尝不是对“实地调研”的最好诠释,又何尝不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鞭策。

亲民的作风。影片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待民以诚的人格魅力,无论是下到农田和社员一起插薯秧,坐在炕上听连弟奶奶唱戏,还是拉起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与乡亲们一起吃稀粥和代食窝头,对伯延人民和全体观众而言,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使他就像自己身边的慈父、老师、兄长、朋友,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我想,这一个“亲”字,是治愈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思想良药。

爱民的情怀。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如周总理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让秘书找来马车送水,俯身为汪老师浮肿的脚穿鞋,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孩子换上新衣等,动情地描绘出总理与人民甘苦与共、肝胆相照的大爱。画面中反复出现周总理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将他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悲悯凝重、焦灼愧疚充分地展现出来,不禁让人想起艾青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有了这一个“爱”字,就可以真正夯实党群、干群之间的情感基础,就能够激发出亿万群众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为民的担当。“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在伯延四天四夜的调研中,周总理践行了自己的这句名言。其实,他的种种努力就是要求证中央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为全国范围内调整政策、保障民生提供现实依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需要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需要极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力挽狂澜的政治勇气。我想,这一个“为”字,标注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强调了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工业工程专硕吴琳

学号:2111601324

第12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9月初,我单位10位党员干部代表在市演艺中心集体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全国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大病初愈的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在将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实情,最终发现了大锅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为老百姓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

在近2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们深深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人格、优良作风和为民情怀所感召,不少人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感动落泪,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心灵净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共鸣:

一、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在总理调研依始,以村主任郭凤林为首的伯延群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编制了善意的慌言。总理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罢休的工作作风,敏锐洞察,通过树叶掉光了叶子而食堂却有红烧肉,判断出问题很严重。不听村领导班子一面之词,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二、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一是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三、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伯延村民在总理离开伯延村的清晨,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州,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层工作作贡献。

第13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翁巧玲

近来单位组织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我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看完电影后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老百姓家中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大雨之夜,周恩来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回来后不辞辛劳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了得到老百姓的真实情况,他从不同的同志了解信息,走街串巷,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并不折不扣将当时老百姓对吃食堂饭的各种信息与现况向毛主席通话汇报,他同当地村民一起吃特制窝窝头,从老百姓的欢送会洞察事情真像,他不怕打破陈规陋习率先为当地人民群众解决困苦,他饶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待那些因自己困难而忽略大家因难的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教育他们,改变他们,……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周总理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而当今我们这个年代,让我看看多少贪官污吏在习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整风活动中纷纷落马,也有人曾问过,现在的党员干部怎么了,他们不是被困难打倒了,不是被敌人打倒了而是被自己打倒了,被利益打倒了,被贪婪打倒了,不要说群众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在群众心目中没有几个党员干部能与老革命相比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共有1400多个国家工作人员携款外逃。平均每个人卷走一个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高级官员、国家干部、人大代表、共产党员置法律尊严于不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置人民福祉于不顾?我想,归根结底在三个字:贪、嗔、痴!过去与现在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解放初期历史的沧桑,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领袖人物的人情、人性和人格魅力却深得人心。在观看影片时,周总理离开时仅四个昼夜,却深入人心,老百姓自发地排着长长的队伍用他们朴实的方式欢送总理,我当时观看到此场景时热泪盈眶。 总理与群众浓厚的情怀真挚感人。

总理就是一面伟大的镜子,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韩非子曰:“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 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现实意义重大。 现如今,我们都在提倡改进作风,勤政廉政,就是要精心锤炼,潜于自身修养。理学大师朱熹写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塘水之所以清澈见底,正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过。机关作风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不断加强公务员自身的修养。以人为镜,以史为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历炼心智、提高修养!我想人活一辈子最难超越的是自己,而此刻,我就应该努力的工作,实现着超越自己的梦想!让我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最钢强的毅力、最坚毅的品质,让我用行动来实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学习,纯净和升华自己的心灵!因为我们从群众中来,理应回到群众中去,这样我们根基才不会动摇,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这就是《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给我的深刻感触。

第14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难忘四昼夜,一颗中国心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

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

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

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15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xxxx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在xxxx党支部会议室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看完电影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今天当我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国家与人民遭受那段磨难的历史,意义深远!1961年,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

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纯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电影中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主体教育我觉

得他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百姓在困难时期要同国家共患难,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坏人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只不过他没有更深的理解是吃大锅饭滋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矛盾。不过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党员容易误入教条主义错误,忠诚在党员的心中根深蒂固。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当然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真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3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65岁的华诞,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走出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即便在这条道路上有“老虎”也有“苍蝇”,即便今天的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但我们的党敢于正视,自我纠错,不断发展。

在今天,中华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基层也不例外,全体干部职工正在xxx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新华

区“爱新华,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的目标而添砖加瓦,干劲十足。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让每个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xx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16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昨天,单位组织观看了反映总理视察伯延公社的纪实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深受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记录了1961年周总理视察河北省伯延的一个革命老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的吃大锅饭为背景,从公社到小生产队人们尽量以光彩的一面来让总理满意,让总理放心,用当时公社书记的话来说“不能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添麻烦”。整个故事通过四个昼夜逐渐深层推进。第一天,光彩亮丽的出场迎接;第二天,发现端倪,个别了解情况;第三天,关不住的心里话;第四天欢送总理。人物出场和客户都比较完整细腻,从开头连弟出场吃树叶;张二廷提水;被关起来“闹事”的群众到连弟奶奶卖棺材为总理做白面吃;张二廷的发言打破了沉默了两天的会议,“闹事”群众潜言话语,每件事情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让人感到有始有终。从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下几点:

一、只有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实际情况敢对你流露,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最基本最真实的情况。

二、要“为民、务实、清廉”的到群众中去,总理把一碗肉和居民共食,和群众一起分享“野菜汤”,还把一切责任归结于自己这个当家人,以这样的一份真诚来获取群众最大的心意。

三、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认真仔细分析问题,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像同总理说的“大锅饭”让群众吃不饱饭,那我们就打破这口大锅,以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为宗旨,而不是是形而上学。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让我们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张存黎 2014年3月14日

第17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18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从小学时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开始,周总理为人民群众所爱戴的形象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不影片视角很独特,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它选择了周总理1961年专程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深有感触,深受感动,受益匪浅,决心向周总理学习。

一、学习周总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务实精神。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行为。这是一种敢于突破自我的行为,要进步,就得先打破自身的桎梏,推翻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取得超越。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到实处,“吾日三省吾身”,努力去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二、学习周总理无私奉献,踏实工作的爱岗敬业精神

周总理来到伯延后,积极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踏实肯干,为了处理好事情,一天睡得比一天晚。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伯延的老百姓。周总理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没有这种敬业精神,他怎么能够在伯延最急难险重的时刻攻坚克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呢?所以,当我们毕业出去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要发扬周总理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做一行爱一行,才能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价值。

周总理是一面镜子,一展旗帜,他的感人事迹深入我心,我会认真学习周总理务实、敬业的精神,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将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周总理的用心,进而向周总理学习,每个人都能发扬他的精神,那么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不远了!

第19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来单位组织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看完电影后我不禁为周总理和伯延人民流下许多感动的泪水,那些淳朴善良的百姓身上可贵的品质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

影片以上世纪中期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通过一系列富于地方特色的鲜活的生活细节,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老区人民在困难面前和领袖们将心比心,以隐忍对抗苦难的质朴情感和顽强精神,刻画了周恩来等党的领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对扭转困难局面的担当,改变错误决策的自觉,一切以人民苦乐为根本执政方向的博大胸怀。同时展现了老区人民在国家危难时刻,为党为国家分忧的无私精神,真实可信,催人泪下。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觉得该片具有很高的历史含量,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着力塑造了领袖人物的人情、人性和人格魅力,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听真话。该片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群众观看,而且影片带给所有人的感动是相同的。在观看影片时,不少观众都流下了热泪。如今的商业片里的流行看点,在这部电影一个都没有,但是影片里的真挚感情让人特别感动,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如此打动我。该片立意高远、故事感人、制作精良、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次重大突破。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成为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现实意义重大。

第20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3月21日下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街道党工委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整个观看过程中,我曾无数次泪流满面,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地瓜。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

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人民的好总理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