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5 18:00:45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推荐第2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

2012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再一次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此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了车,“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门的正上方是一座中国式的牌楼,全部用花岗岩雕刻镶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牌楼下的正门是特制的铜花饰门,眉额上镶着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馆名。拾级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由青铜雕制的战士塑像,一手向前挥,一手拿着枪,这座战士纪念塔高达6米高,塔下104个台阶代表着辽沈战役大决战时52个日日夜夜。

走进大厅内,我看到了1948年10月14日总攻的场面,参加辽沈战役的将军和战士一样作战,在冬季零下40度作战。决战中人民解放军两天歼灭国民党10万大军。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送亲人参军。一位老妈妈李玉今,送走四位亲人参军,四位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老妈妈又送走两个儿子参军,先后送走6个亲人,真是一位伟大母亲。在英烈馆一位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5位将军牺牲的情况,他们是朱瑞、杨子荣、梁士英、张德新,还有一位女将军,牺牲时才19岁。在整个3年的战争中,无论战士还是将军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代价,人民解放军共牺牲5万余人,而人民解放军共歼敌近50余万。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周长122米,高16米,面积1968平方米,画布重达4吨,所再现的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25万大军攻克锦州宏伟全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的内心受到深深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特别是青少年,吃好的,穿好的,各方面都享受现代化,无忧无虑过着现代化生活。就这样,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不知足,不好好工作,总是把享受放在第一,不讲奉献,集体观念不强,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忘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必须永远记住“珍惜”二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是由无数中华民族先烈换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过去。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坐在飞驰汽车上,我不禁思绪腾飞:这次活动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洗礼,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建立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的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奔向美好的未来!我们全体人员更要在这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推荐第3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1月,同年对外展出开放。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23日,叶剑英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北院内修建新馆。1988年10月3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4年11月2日,经过改陈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2008年3月1日实行免费开放。新馆占地18.8万平方米,主体陈列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馆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戴念慈主持设计,造型庄重,气势雄伟,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军事特点,又体现了现代水平。建筑布局严谨,构思巧妙。平面呈H型,南北形成两个三合院,南面的三合院环抱辽沈战役纪念塔,北面的三合院紧抱全景画馆。建筑结构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随山就势,依次为一层、下一层和下二层,中间为东西两个下沉式庭院。建筑南北立面造型采用传统风格,中间是一座高大的中国式牌楼,东西两侧各配置一座小牌楼,象征纪念胜利的凯旋门。南北面墙和全景画馆顶端,均以城墙式雉堞垛口形式修建,体现出军事斗争的特点。园区规划设计紧扣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的处理,对园区南、中、北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在贯通南北长达600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门、塔、馆主体建筑,形成纪念性功能流线的三个主题层次,即和平、胜利、怀念,使游人逆岁月而上,进入纪念性境界。

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展品1470件。陈列内容突出“决战决胜”主题,全面反映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并揭示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新馆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40多个专题展览和巡回展览。其中《辽沈战役馆藏兵器展》、《新中国的曙光》等专题展览是本馆推出的特色展览;《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历史展》是西柏坡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推出的大型主题联展和巡展。

观后感: 清明时节,我从学校回到了家乡——锦州,为逝去的亲人扫完墓后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儿时来过的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当年烈士的英勇,为已逝去的烈士们扫墓。

坐车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一走下车,就看见“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英名录碑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烈士的英名。所有的人员无不驻足观看,默默的读着碑上英魂的名字,静静的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他们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壮烈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可歌可泣,都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走进纪念馆,纪念馆分为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和电教馆等。参观着展出的大量的图片、照片和历史文物,倾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再配以音响、灯光和战火硝烟等现代特技,形象地再现了昔日的激战情景,又一次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走进纪念塔,轻轻的抚摩着塔身两侧的花岗岩浮雕,依然沉浸在纪念碑上无数英魂的名字,在展示战争风云壮烈场景的浮雕中寻找烈士的足迹,那个奋勇冲锋的战士,那个英勇无畏的士兵,到处都是英雄的足迹,到处都是英雄的身影,看着他们前赴后继的身影,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这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浸泡过的江山,如果有一天会失去颜色,我们必定会像英烈那样,毫不吝惜地重新抛洒。

在离开纪念馆之前我回头看了看那些石碑!心里暗暗的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像烈士一样勇往直前,我要珍惜我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学好文化知识,大学毕业后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4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2011 年 4 月 27 日,渤海大学校党支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我们预备 党员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组织我们预备党员参观了辽沈战役纪 念馆。我怀着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和同学一起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对辽沈战 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共产党员这一称谓有了深刻的理解。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 能展厅。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参观了纪念馆外,我 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 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 的那段历史,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观看了 《攻克锦州》 全景图, 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 发聩。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在巨大的场景中军 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从辽沈战争的胜利来看,一个政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 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下,我们的党才能进一步发 展壮大。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 人民当家作主。辽沈战争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了解了这一段光辉历史后, 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先烈 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毕业后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外,这一学期我有幸参加学校的预备党员党校学习,我为自己能靠近党而 跨越出第一步十分骄傲,同时更是对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促进和鼓励。同时,作 为预备党员的我们,需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 并且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 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按照党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

推荐第5篇: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班苏旭

记十一月七日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我没有走进那里之前,我永远都不会想到它带给我的触动是如此的震撼。

那场战役,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开始。

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那浴血奋战的岁月、在那枪林弹雨的时刻,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他们齐声怒吼令天地惊动,他们勇往直前让大地震颤,他们抛却头颅叫敌人撕心裂肺。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拉开解放全国的序幕,这就是翘起无数仁人志士建立社会主义梦想的杠杆,这就是辽沈战役。

不是所有人都能以理性的心态去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在那烽火连三月的岁月里,太多的震撼俨然足够刺激饱受风霜的心。如若不是走进这珍藏无数英烈留下痕迹的场馆,在这和平的年月里,还会有谁能真切感受到当年的那场战役的血泪史。

汗水、泪水、流血、牺牲„这就是战争,这不是电脑里死掉还可以立马复活的游戏。赤裸裸的现实不是那么好想象的,一颗子弹断送的不仅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庭。当我走进纪念场馆的那一刻起,眼前的一切牵动了我无数的思绪,仿佛逝去的英烈还活生生的屹立在身前,他们在向我讲诉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所有故事„„

想要了解一段故事只要牢记那段历史,但若想体会那段故事就需要凭着一事一物独自冥思。

眼前的事物如电影般的划过脑海,似乎留下了一抹痕迹,似乎又带走了原本就存在在脑海里的认识。 一件破旧的军棉衣,一双漏洞的手套可能它从来都没有过眼前的那样平整,多少年之前上面或许还沾着战友或是敌人的血迹,被硝烟熏烤后的面颊却像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滑稽。没有人笑话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的战士,战火洗礼的不仅是他们顽强的生命,还有那种敢打敢拼的心。一盏油灯,一支钢笔静静的躺在那里,可能它们从来都没有过此刻的平静,这又牵动着多少难忘的历史,那不是惜字如金的年月,可多少重大战略决策仅仅是由这两个“利器”见证。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路走对了,它的终点就是光明,反之,就是深渊。一面锦旗,一只号角它们早已无用武之地,可当初那面锦旗是英勇的象征,嘹亮的号角发动了多少次胜利的冲锋。

那里有一个让所有人喜极而泣的梦想,让激情和火力随着每个人的血液流淌,让梦想和动力永驻每个人的心间。不是上传下达那么简单,比伟大领袖勾勒的宏伟蓝图更伟大;千千万万种动力和活力只为一份共同的激情和梦想,整个世界开始变得简单,所以攻必克,战必胜。

如若不用心体会那段历史,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珍惜眼前的和平,特别是我们此时正生活在解放后的辽沈战役的土地上,假如这里的战火还没有平息,是否我们还有机会拥有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如果说感谢,也太微不足道,用先烈生命换来的和平是不能用只言片语来感谢的,而需要用自己生命去珍惜,如此才不辜负当初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万丈豪情。

在那艰苦的岁月,所有人都带着最初的梦想,用伟大领袖赋予的强大精神财富编织成比长城更坚固的攻防体系、比五千年文化精髓更深刻的精神信念,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意洒热血,敢于抛头颅,无所畏,无所惧。似乎再像敌人开一枪,我们就可以完全解放和自由;似乎再向前跑一步,我们就可以走进理想的社会主义世界,似乎睁开双眼就可以冲出黑暗看到光明;似乎伸出双手就可以拥抱幸福和梦想。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一个追逐梦想的岁月,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所以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万众一心,可以众志成城,可以有千千万万个加西亚自知自觉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明确自己的方向,勇于担当,敢于拼杀,配合协同别人完成任务,主动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

带着无数的触动,走到最后几近麻木,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渲染,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怎么都想不到这里的故事是如此之精彩,那是用血泪染成的美丽,那是用难以形容的感动讲诉的精彩。当我的眼光触及一个数字的时候,仿佛我再一次经历了世纪地震一般——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四十七万余人,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消失在这个硝烟弥漫的世界,不知道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解脱。或许我想说的是,战争,或许比我自己想象的残酷的多,当我还天真的为牺牲的几十人几百人的连队心痛惋惜的时候却不知道如此庞大的牺牲基数在世界战争中只是冰山一角。当我为自己生活在辽沈战役的胜利者——共产党政权下而庆幸的时候,却不知道死去的都是中国人。当激情降温的时候,我是否会停步驻足;当梦想磨灭的时候,我是否会彷徨颓废。蒋团队的梦想,靠权钱高压铁腕政策推进实现,一个被动前进的团队注定没有向心力,纵然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前行的脚步也会因为小小的磕绊迷失方向栽倒根头;毛团队的梦想,似种子,播种至每一个人的心田,萌芽,开花,一朵朵,一片片,所以激情涌动,动力丛生,梦想长青。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兵戎相见的中国人。我为自己身为一名共青团员和一名预备党员候选者的身份自豪,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可是,在我内心的深处,我更希望我们能卸下上膛的子弹,在和平的氛围中解决所有的矛盾。四十七万多人,牵动着无数的家庭的希望,在最后的枪林弹雨中化为泡影。

我知道我有些天真,明明懂得战争才是促进和平的唯一途径。就像一位战略家说的那样,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只是当你想起那么多生命为了希望的胜利勇敢的逝去,心里又如何平静。

战争,早就已经成为流血和牺牲的代名词,有些应该遇见的结果或许没那么难以接受,只是当赤裸裸的需要你去面对的时候,我却发现在它面前我们一切的拥有都来的那么让人惊心动魄,哪怕有一丝的浪费都是对前辈的不尊重。

我可能知道了这次老师安排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我们了解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的骁勇,而是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今天的和平生活。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身份最低的士兵,然而他们才是最大的牺牲者。只是为了家里能得到一份补贴,他们便选择上了一条不知是否有归路的生活。可到最后,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见兵败如山倒的形势都逃之夭夭,只留下那些可怜的傀儡把生命留在这不为人铭记的土地。都是中国人,对于他们,我们没有恨,只有惋惜。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还忍不住一再的回望。那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历史,那是当年那一辈人用血肉铸成的和平史歌。在心里我一再的告诫自己,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血汗结晶,我会用生命去珍惜,我会用行动来表达内心崇高的敬意。

推荐第6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推荐第7篇: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见习报告

4月15号,我和同学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 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辽沈战役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部分组成,三园中间由提升式广场巧妙连接。广场下城市交通流畅,广场上游人如织。北园即纪念馆所在地,大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中园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组成。广场两侧坐落两组型组雕。一组反映辽宁战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一组反映人民支前的伟大的壮举。烈士名录墙刻有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为祖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5万多烈士名字。南大门就在园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参观纪念馆的开始。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大致有7个景观: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这些纪念性景观统一在一个中轴线上,由低到高经过104个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经历了52个昼夜,最后取得辉煌胜利。游人通过台阶层层上升,最后在纪念馆展厅达到游览高潮。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觉我的血一点一点的升温,情绪也不受控制的在渐渐高涨。讲解员在清晰而熟练的讲解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战士们那高昂的热情与不屈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着我国军民一心打倒蒋家王朝的毕胜信心。那一幕幕的场景让我感动,让我留泪。走出辽沈战役纪念馆,回到了现实,耳边吹来了阵阵的寒风,似乎是枪炮声、喊杀声,久久不绝。

参观了纪念馆,使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我愿我的生命会像那些烈士一样,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拿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良好政策,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怎么会不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的。

推荐第8篇:辽沈战役纪念馆

敬畏历史

--记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一个人要成长、求索,不能不对自然、对历史,满怀敬畏。高处不胜寒,我们更要有一份清醒的认知与感激,时刻警示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向历史致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固守道德与理性的底线,拥有清白高贵的人生。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灭敌人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辽沈战役纪念塔。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战士全身塑像,高6米,重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许许多多模糊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我们静静地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他们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疮百孔的塔山英雄树,它把我们又一次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英烈馆里介绍了许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烈士们谱写的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次活动使我们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洗礼。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夺取新的胜利,奔向美好的明天!我们全体学生们更要在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中,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推荐第9篇:初冬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是我们凌河国税的团员活动日,组长韩东晖带着我们到辽沈战役馆感受先烈们英勇献身的精神。初冬的早晨,我们踏着皑皑的白雪走入纪念馆的大门,等上数十级台阶,就看见路两旁树立着几十个大理石墓碑,碑上刻着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的名字,沿着这条路,我们十几个人默默的走着、看着,这些战士也许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小,可他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无私的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我心里这样问着自己。

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经52天激战,在关内各战场人民解放军有力配合下,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 47.2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6.9万余人。辽沈战役,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

推荐第10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宁理工学院

调查报告

目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完成人姓名 毕鹏飞 系

外语系 专

业日语

级14级4班 指导教师刘艳君

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毕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

一 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 道 依山襟海 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中期 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 历时 52 天。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 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对此 毛主席评论说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 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2002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 2004 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2010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 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 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改造后的园区 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 18 万平方米。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在 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 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经过的 104级台阶 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台阶过后 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 塔顶的烈士就是马云飞 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

从馆门进去 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上 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 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浮雕左侧 就是战史馆了。战史馆是四个场馆中展厅面积最大的 记录和展出了当年辽沈战役前后的峥嵘岁月。辽沈战役是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东北根据地由初创、基本建成到日以巩固和发展 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 10 万余万人 不断壮大 发展到 100 万余人。辽沈战役前 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已超过国民党军 为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 年 9月 12 日 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了辽沈战役 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经过攻克锦州 和平解放长春 举行辽西会战 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 攻占沈阳、营口 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 歼灭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 取得辽沈战役的大胜利。

3.支前馆

参观完战史馆 我们就来到了位于馆内地下的支前馆。支前 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前线。有人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在于民众之中。”辽沈战 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东北各 级党政机构 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东北人民在“一切为了前 线”的伟大号召下 积极动员起来 努力发展生产, 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东北解放战争中 东北地区共参军 160 万人 出动 民工 313 万人 担架 20 万副 缴纳粮食 450 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 男女 老少送公粮 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 架桥铺路 运送物资 抢运伤员 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 呈现 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 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成功。我想 得民心者得天 下 正是因为我们党为了解放人民而打仗 所以才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英烈馆

再下一层缓坡 就看到了英烈馆。在这个馆内各位烈士的照片挂满围墙还有很多头像雕塑环绕周围。一侧墙壁是各位领导人对无数英烈的高度赞扬的题词 表达了对广大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的深切缅怀。

没有这些革命烈士 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历经战争的磨难和考验,我们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广大战士勇敢战斗、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 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 5 万余名中华民 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 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 名和功绩永远镌刻在历时的丰碑上 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 兴而奋勇向前。 4.全景画馆

英烈馆的尽头 是一条长长的螺旋上升的缓梯 最顶端就到了最著名的全景画馆。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 用全景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辽沈战役中关键性的一战——攻克锦州。作为我国首幅全景画的《攻克锦州》15 年来被中外 1000余万观众所参观。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 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 景画的行列。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 画、塑性、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 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现在 世界上约有 48 幅全景画 大型的更 是屈指可数。攻克锦州全景画 画面长 122.22 米 高 16.1 米 总面积 1968平方米 重量达 4 吨。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 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 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看台距离画面 13 米 这个距离使 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性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 并产生广阔的视 野 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 接 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 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 的不是一幅画 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 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 建筑艺 术 地面塑型制作艺术 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 才会 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 模的巨大篇幅 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塑型艺术和灯光、音 响等现代技术。

三.对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思想总结

攻克锦州成为了打响辽沈战役的第一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 是东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 使中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辽沈战役后 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奉命入关,为夺取平津战役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精神宝库使我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我们看 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广大人民的爱国之情。想起全景画馆中那隆隆的炮火声 战士们的呐喊声 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 正在向我们发出历史的回声 让我们 仿佛看到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那些陈列着的照片 那些经过血的洗礼火的考验的武器和物品 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雄气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我想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心中都会激荡起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祖国的浓浓爱国情怀。革命烈 士永垂不朽。

四.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启示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此时此刻应该做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应该牢记身上肩负的历史重任 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因为惨烈的的战争和伟大烈士的牺牲 才换来了我们今天不易的幸福生活。 所以 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和努力工作 丰富阅历 提高素质 充实自身 端正 态度 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艰苦奋斗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广开思路 积极探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拼搏。

2016年4月30日

第11篇:辽沈战役纪念馆2

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的家乡锦州地处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这里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即辽沈战役。

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是一座融教育、博览、休憩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整体环境紧扣军事主题,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依山就势,由南向北依次是胜利之门、烈士名录碑、大型组雕、纪念塔、纪念馆,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和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采用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宏大的战争场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将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

第12篇: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们在班长和团支书的带领下坐火车历时1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锦州,由于时间紧促,我们一下火车便朝着辽沈战役纪念馆去了,走了大约十几分钟,我们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正门前,独特的建筑艺术设计,让我们更期待长长的楼梯过道一端另一道风景。通过楼梯通道,首先来到的是诺大的广场,好多的人们都在放风筝,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和蔼的大爷,看他放风筝的装备和空中特大号的龙蛇风筝还有娴熟的松放操作控制技巧,可以初步估测他是一名专业户啊,而且有一定的年头。兴趣或许还可以在我们年老的时候陪伴我们最后时光。站在广场中央放眼四周,黑色的光滑大理石做成的石碑排满在广场左右两侧,走近一看,只有凝重,庄严,肃穆和崇敬。如果没有先驱们英勇奋战,就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没有战役的胜利,就不会有全国的解放,没有全国的解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再次向先驱勇士们致敬!为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不惜付出了最珍贵的生命代价。没有人比他们更可爱。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反映辽沈战役历史的纪念性博物馆,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大家通过参观了解到:馆内史料生动丰富,并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从文字解说到图片描述,从一件件实物展示到音像说明,从工作人员生动的解说到《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同学们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喊声震天的战争年代,不禁为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而赞颂,为英雄们的献身精神而钦佩,为老百姓的拥军爱军而感动。

第13篇:社会实践辽沈战役纪念馆

瞻沿海恢弘,淬医药浓彩

“药绘韶华,青春勃彩”队之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

2010年7月19日,我们一行12人在辅导员李军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著名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0余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它始建于1959年,198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新馆落成。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

一进入纪念馆大门,两侧耸立着有黑色大理石制作的烈士名录碑,上面篆刻这5万多名烈士名字。我们在碑前放慢脚步,端详着那些不熟悉的名字,祈祷着他们在天之灵安息!

再往前走就是雄伟的辽沈战役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位身穿棉大衣、左手提着枪、右手举过头顶,似乎是在呼唤战友前进的战士形象。纪念碑下部是由朱德书写题词:“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过了纪念碑,我们看到的就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最重要的展厅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我们聘请了一位讲解员,在她的细致讲解下,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纪念馆正门进入,是一个大厅,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组战士浴血奋战的雕像,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场景。随后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在战史馆我们了解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还陈列着当时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之后我们来到了支前馆,在那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参观完支前馆,我们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我们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最后参观了《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

的余热。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一定会不辜负父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紧随国家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严格要求并不断的用扎实的知识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参观虽然短暂,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我们真正地受到了教育,增长的才干,为的是将来更好的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也就不枉此次社会实践部分中的红色之旅——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最后,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第14篇: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观后感

篇1: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力前行。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篇2:《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拨云见日,一些浅见与同仁们共勉。

一、方法不计,正确的方针,要坚持执行。

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早在 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并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9月7日又电示:\'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在对敌作战的总的态度上是不变的,就是要化整为零,分而吃之,然而,在具体策略上面,作为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林彪和方针规划人毛泽东之间是有分歧的。毛泽东做为大局掌舵人,以大局出发,会着重从布局上考虑,而林彪,作为方针政策的执行人也就是基层执行人,在细节上面考虑的更多些,就操纵的可执行程度上面考虑的更多些。所以,在执行毛泽东的命令时,会看到毛看不到的困难,因为那些是直接摆在他面前的,也是他在完成战斗之前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决定先打长春,完成自身补给,给自己的部队留下余地。林彪的顾虑并没有错,可是在当时的环境,辽沈战役对于共产党在战略上的位置来看,打锦州吃东北势在必行。以其在实战部队心存疑虑,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强令执行中央方针,最后落到失败收场,还不如先同意打长春,在可放宽的程度内让其一试,用事实说话,证明中央决策的真确性,让林彪自觉自愿的打锦州。这样,方向不变,还能充分调动作战部队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毛泽东反复说的\'我们不强迫,靠自愿\'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他心里不是不着急,从大局上来看,打锦州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一步,也是有难度的一步。怎么才能在困境中得胜利,毛泽东选择隐忍,选择相信,他的以退为进成就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换一种方式坚持,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二、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影片中,蒋介石和毛泽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下属的态度上。辽沈战役,无论对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来说都至关重要。可谓是生死存亡之战。这点,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也知道。在具体的指挥上,两方的最高领导人都参与了指挥。但是,双方在管理艺术上面截然不同。前面说到,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让其一试,再加以引导,达到战略统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他给予林彪充分的信任,对于林彪几次战略部署调整基本上给予肯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尊重事实。共产党的团队,每个个体都舍短求长,就如田季赛马,当然能造就出最强的团队了,取得胜利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而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如此越俎代庖,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因为他不懂授权管理,放大权不能,放小权不舍。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

我认为,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领导人要忍得住寂寞,面对热闹的战场,管得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心。

三、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精心刻画,步步为营。

所谓伤敌一万,自损三千,任何胜利都需要血汗付出。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然而又有多少革命先烈埋骨东北?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时刻记着,控制我方伤亡,保存我方实力。两败俱伤,险胜收场并不是完美结局。形势时刻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没有万全之策,只有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微调,才能成功。世界上,很少有一条直路走下去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左右摇摆着前进,我们要做的是,让这条路趋进于直,坚定信念走下去。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电影看完了,感慨发完了,但是工作在继续,生活在继续,困难仍在,希望仍在。希望我们大家一起不要仅仅发发感慨而已,要继承革命先烈顽强拼搏的精神,一起走过今后的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篇3:辽沈战役观后感

昨天,还在学校。上晚自习的时候,历史老师来叫我们去阶梯教室看\'辽沈战役\'.是因为最近我们在复习解放战争,老师说,他以前看过电影三大战役,然后我们也就缠着要他放给我们看。老师最后还是答应了。高三虽有些紧张,但这样也可以加深记忆啊。

我就说一说我的观后感吧!

1948年,共产党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开始转入防御。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上,两方都发生了大的改变。三大战役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先打辽沈战。是因为东北地区我军力量远远超过敌军,打第一仗胜算很大。当时的东北是林彪任总司令,罗荣桓任政委

辽沈战役是一种关门打狗的打法,中国共产党解放军现攻占锦州,锁住东北大门,让敌人无法增援,也无法逃跑。因为国民党内举棋不定,到底要不要撤出东北,国民党受美国的控制。在锦州失陷时,蒋介石对美驻华大使说,他要亲自飞往沈阳指挥作战。大使说,你和毛泽东的区别就是,你有专人飞机,而毛泽东没有。蒋介石还是飞往了沈阳。1948年,蒋介石已有62岁了,身体也不大好,加上前方战场的连连失败,都气得吐血了。然而,胜负已成定局,蒋介石还抱着一丝希望,同在北平的傅作义商量着攻打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夺回锦州。林彪虽是黄埔军校的四期学生,也精明的很,早已料到敌方攻占锦州若失利,便会逃亡营口。

廖耀湘任总司令的国民党军,在退去求援时,发电报时用明语,直接被林彪的通讯员截获,就这样,明确廖耀湘的确切位置后,林彪包围,直接擒获廖耀湘,廖耀湘都不明白,共军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真的是可笑死了,国民党糊里糊涂就这样丢了东北。从1931年日本反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截至1948年11月,东北解放,之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全国已大部分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因为有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正确领导,加上人民为了解放,为了和平,都积极抵抗国民党的反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才取得胜利。

如今,台湾一直不能回归,也就是这些国民党内部的反动势力在搞台独。学校的广播站里,每天都会播放一段台湾的情况。

昨晚,一直看到十二点半才会宿舍,之后,同学们都很累了,竟还是兴致勃勃的在谈论。到美的是,早操很多人都迟到了,被我们的主任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给抓住了,呵呵,幸好我起得早一点……

篇4:观辽沈战役有感

放假期间,自己回看战争片 大决战 之辽沈战役,改片的内容阐述了抗日战争后国共内战的开始,并由辽沈战役开始中国内战走向了决定性胜利的开始。影片中再现了毛主席的战争指挥天赋,也真实再现了林彪初期战事指挥错误,但其及时纠正自己错误,以及在后续战役中紧抓战机,把一个锦州城市战役中寻找机会使得整个东北局胜利大解放。在影片后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廖耀湘兵团数十万人之众的溃败,廖耀湘指挥了蒋介石5大主力部队其中的两大主力,其军力不可谓不强,但竟然没有一个大战役打响就被击溃被俘!

片后,自己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如此失败?片中廖耀湘与杜聿明的策略制定也算完美,可战可退,最后竟然退也没退出去。探其原因一 制定的计划不严格执行,被其一些小的细节就改变初衷,这也说明做人做事要坚强,莫优柔寡断。观片中林彪的胜利,廖耀湘的惨败,如若深究下,其实就是人性格决定了认的成败。片中不少小的举动与小战役看起来不大的事情,但就是这些细节问题体现了认的性格。例如,在黑山战斗中,下属向林彪汇报伤亡情况,林彪回电:只要黑山阵地,不要伤亡数字,这说明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深刻体现了胜利者其强悍的性格。混战中,廖耀湘在某小村休息时,遭遇失散的我军某小队,一常小的冲突,竟然廖耀湘放弃了大的撤退部署,再转向沈阳,几十万人的部队呀,一会东一会西,自然乱了套,最后是战也没战,逃也没逃掉,命运吗?不,性格使然!

林彪的胜利,其军事天才得以显现,其强悍的性格让其战无不胜,当然这种性格也让其人不想被人左右,最后叛国出逃。在战斗的部署中,战前的详细部署,预留的预备部队,战斗中的机会观察以及及时抓住机会都促成了战斗结果的放大。

观察学习胜利方的经验,探究败方的原因,取长补短中学习进步。

第15篇:《辽沈战役》观后感

按中共中内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东北人民解放军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进行了战略决策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70万人,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指挥下,遵照中共中央的决战部署,发动了辽沈战役。当时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煜集团总兵力约55万人,分别收编在长春、沈阳

。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全歼国民党军10余万人,俘东北“剿总”副司令员范汉杰,切断了国民党军从陆上逃往关内的道路,17日,长春国民党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2万多人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领其部7万人投降,长春即告解放。这时蒋介石仍企图夺回锦州,占营口,解放军于10月26日—28日在黑山、大虎山及其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于11月2日解放沈阳,歼敌13万余人。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国民党军一个“剿匪”总司令部,第

一、

六、

八、九等共四个兵团部,十一个军部、三十六个正规师,连同非正规师及其他游击武装,共四十七万人,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群众和中国人民的士气,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人民解放军从此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了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占有了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东北是最早被日军侵占的地区,长期处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从这里建立红色根据地的时间上看,“群众基础”应该不强,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能够支撑大兵团作战的强有力保障,秘诀在于发动群众。

当时长期以来,共产党处于非执政党,有关“她”的消息被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和垄断。但共产党能在短时间内发动群众,非常了不起。

从辽沈战役的胜利来看,一个政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下,我们的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辽沈战役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第16篇:《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

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力前行。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第17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长期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锦州市乃至全国对外接待的“红色名片”和“城市客厅”,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新馆开放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相继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五十佳景。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多少次的往返锦州,总能在高速路边上看到“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牌子,再加上些回忆战争的书籍里面提到的辽沈战役一些激烈的战斗描述,更想到现场看看这个纪念馆。4月5日,我和同学一起组团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色的雕塑,下面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德总司令提的这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是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那一个个牺牲的烈士的名字至今还在我眼前!使我不由得感到这是一场多么壮观的战役!

进入馆内观看,有两个浮雕,刻的是战士们冲锋的场景。走进馆内仔细观看,我看见在展览栏里有许多的革命时期留下的东西。如在革命时期,林彪有过的手枪、做衣服用的缝纫机、记者的相机、英雄的棉袄箱子还有一些为在革命里表现突出的人颁发的证书、勋章。里面还有几个仿真的景象---刚进的时候有一个白桦林的景象,十分淋漓尽致,有一些仿真的树木,还有个小木桥呢!另一个是一座民房,里面有个伤员,体现了军民的情同一家的和谐景象„„

这是解放锦州非常重要战役,当时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在10万以上,打了6天6夜,阵地一会是敌方的,一会是我方的。我方损失的确不小,当时向林彪汇报时,林彪的答复是:我不关心伤亡数字,我只是关心阵地在不在!双方夺来夺去,枪弹炮火纷飞,硬是把参天的大树变成了烧焦的树干。几天几夜不停的战斗,有的战士根本没时间睡觉,以至于有个战士炮弹打断了他的腿儿,他还是没有知觉,还在沉睡!这次战斗我方胜利了,给锦州的解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为此失去的生命却数以万计。

纪念馆里陈列了好多支前的照片和数字,如果对数字敏感的话,细想起来的确触目动心!用的军粮,用的担架,参军人数,用的马车,用的牲畜,甚至用的食盐等,数目都是惊人的。的确体会到了前方打仗,后方需要准备组织巨大的保障。前方的较量,也是后方的较量。东北人民的牺牲,不仅仅表现在前线,后方也有巨大的付出和贡献!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的确没了元气。紧接着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乃至以后的战役。多年来和国民党的较量,就算基本成了定局。众所周知,1945年8月小鬼子投降后,国内就是国共两党的势力了,而且双放几番讨论和谈判,根本不可能你让我,我让你的,也根本不可能共同执政的,只能武力解决了。辽沈战役的成功,让我方在日后的势力壮大发展的进程上,起到了决胜局的作用。辽沈战役是对中国贡献,以后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东北的确作出了好多,贡献出了好多,甚至牺牲了好多好多。

辽沈战役纪念馆那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 。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它可以和“凯旋门”相提并论 。

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枪林弹雨,场景模仿的淋漓尽致。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我们在静静瞻仰历史照片,细读每份文字,观看历史遗物之时,听到有个小姑娘嬉笑着说:还挺帅气。话音刚落,我们瞥了小姑娘几眼,大概是十六七岁的模样,而她说的挺帅气的照片也是很有历史寓意的照片,上边的伟人也是为辽沈战役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就这么一个嬉笑的评价,让人深深感觉我们的下一代,是为他们担心,还是为他们不经意间的评价而感到忧虑呢?我这个年龄,无法找大答案,我们只是希望如今的一代,有你们的不经意,也更希望有你们的敬意和经意。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什么事情都随便,那么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的确是不受禁锢了,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了,但是面对逝去的先烈,我们再展开自己的想象,是否也得分个场合呢?

第18篇: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上周日下午,在校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了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短短2个多小时的参观,使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那一件一件战士留下的物品,一份一份战争时所用的文件,那些武器,那些奖章,那些锦旗,那一个一个的故事,一幅一幅生动的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 呈现在我们眼前战史馆中的各大战役实战馆中的真实场景仿佛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硝烟弥漫、荒烟蔓草的年代,多少战士曾牺牲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看着那一排一排的牺牲名单,仅团级以上的就有上千人;那那些没有任何军衔的战士呢?他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还有那些支援前线的后方群众们在实战馆中我们亲眼目睹了解放锦州时那壮烈的战争场面放眼望去,满目荒凉,一片片被烧毁的民房一条条躺着战士尸体的战壕。漫天滚滚的浓烟,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还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馆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在战史馆我们了解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还陈列着当时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之后我们来到了支前馆,在那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参观完支前馆,我们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我们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最后参观了《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其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观看着先烈的遗物、聆听着讲解员动情地讲述从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派出了大批干部和十万部队进入东北地区,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记得纪念馆里有这样一段资料记载,我们的一个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为这次战斗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还有一个战士独自一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使我军在整个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诸如此类的事迹显然太多太多,我想我们能夺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光荣伟大而又勇敢的战士吗?他们实在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新人,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第19篇: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姓名:耿孝乐

班级:11级历史四班

学号:11071092

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端,它的纪念馆坐落在锦州市辽沈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内北侧。五一期间,我怀着激动和沉重的心情再次来到这里,感受革命先辈的功绩和伟大。

走进博物馆,长长的街道,道旁是两排碑刻,上面刻着在辽沈战役中战死的烈士,他们一个个都是英雄。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名字在碑刻上,显得那么肃穆和庄严。当然,除了这些留下名字的英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战士,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然后,就是纪念馆主体建筑,它的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各个馆有各自的特色,从中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例如在序厅我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努力;在英烈馆切身感受到他们的亲身经历;全景馆里巡回播放着革命前进曲,在夹杂着轰隆隆的炮火声,则能使我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急迫。

一路走来,满满的勋章,展示着战士的英勇;各式的武器,显示着激烈的对抗;而一些例如被炸得光秃秃树干等则在展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壮烈。在看到惨烈的战争同时,我反思到我们现在的舒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而不能随意去挥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参观结束后,在感受到当年领导者的智慧的同时,还感到现在共和国的来之不易。因而,我们要在这些英勇的战士的激励下,努力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而不是作为社会的蛀虫来消极待人待物,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社会的挑战,展现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风采。

第20篇: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

锦州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0余天,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针对蒋介石“死守待援”的战略企图,采取“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集中主力25万大军围攻锦州。在这场极具关键性地位的战役中,无数革命英雄烈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让自己的祖国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为了不再受地主、官僚的压迫。在这场战略性的战役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爆破英雄梁士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 ,赵兴元率战士浴血奋战,捣毁敌人“第二凡尔登”,尖刀排长李世贵率先登上城垣,黄德福在炮火、浓烟中,高举红旗屹立如山,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向敌人阵地冲锋,等等。

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在辽沈战役中做过奉献的英雄们。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而在2012年5月9日,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而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拐过路口,看见“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门的正上方是一座中国式的牌楼,全部用花岗岩雕刻镶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牌楼下的正门是特制的铜花饰门,眉额上镶着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馆名。拾级而上,看到一座英雄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院内松柏挺秀,绿草茵茵,环境优雅肃穆。纪念馆的建筑随山就势,南高北低,平面呈英文的大写字母“H”形。处于制高点中心位置的纪念塔,塔高16米,塔身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镏金大字,两侧面是战士战争风云壮烈的花岗岩浮雕;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东西两侧是张士毅、梁世英烈士墓和朱瑞将军雕像。这里的革命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 纪念馆占地11.2米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展厅、全景画和电教馆。展厅又分为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三部分,展出了大量的图片和历史文物,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胜利进程。

用身份证领完票之后便开始了馆内的游览。刚进入馆内便进入了序厅,序厅的主题思想是欢庆胜利,正墙壁和两侧装饰墙及地面全部镶贴花岗岩。正墙壁是一幅浮雕《江山》。它以东北地形为创作契机,生动地展现了东北军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胜利进军、勇往直前的宏大场面。

而后是第一展厅,决战序幕厅,主题思想是争取和平民主,向东北进军。1945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国内外各种矛盾交错。中国共产党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式,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这幅油画,题目是《英明决策》,画上的5为领袖正在筹划战略大决战。这里陈列着《双十协定》的影印本及国共和谈的材料、照片等。厅内有架风琴,里边还有一段小小趣闻呢!1945年8月的抗战反攻阶段,毛泽东宣布了对日寇的最后一站,同时苏联红军出师中国东北。当时苏军遇到一只中国军队,这是我军吕其恩部。由于一些工作没有事先做好,苏军不知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军队。就在这时,吕其恩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他用这架风琴弹奏了国际歌。苏军听到国际歌后,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于是双方解除了误会,后来就把这架风琴称为解除误会琴。

来到支前馆。这里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第二部分是保家保田,参军参战;第三部分是执行战勤,拥军优属。支前馆战士了东北父老支援一线战场的大量图片和实物。东北父老的“支前”小车,不仅推下了辽沈战役,还推进关内、推进华北,一直随大军南下,直至完成解放全国的使命。

之后是烈士馆,采用墓碑式陈列,碑体用红色磨光花岗岩制成,碑上镶有烈士的红铜塑像和铜壁花环并可有烈士的生平事迹。第一位烈士是朱瑞,他是牺牲的最高将领,当时任炮兵总司令;第二位是东北抗日领袖李兆麟;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杨子荣、董存瑞等,烈士中年龄最小的是张德新。值得一提的是舍身炸碉堡的梁士英,馆外园内所立铜像就是梁士英烈士。这些伟大的战士们,将一切献给了人民,人民也将永远纪念他们。

全景画馆展现的是锦州攻坚战场面,这是中国第一个全景画馆。以环形巨幅画面和地面塑形,采用现代声、光、影视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48年10月14日,辽沈战役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全景画馆的圆壁上绘有战斗场景,地面上有战斗实况的塑性,两者浑然一体,再现了当年的战场,给人以有身临其境之感。

参观完之后,让我们的思想再次受到强烈冲击,当初无数英雄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争取人民的当家作主,而今天,菲律宾这样的一个小国竟敢挑战中国人民的忍耐力,是可忍孰不可忍,黄岩岛这样一座原本就属于中国的岛屿,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不再妄受外人的干扰。中国,加油!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