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铁道飞虎观后感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30 18:03:47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飞虎观后感

飞虎观后感

人走茶凉,是职场最常用的自嘲之言,落拓无奈的意味,可以感触一二。同样,人走剧凉也是娱乐圈的真实写照,在生意场上的现实利益面前,“潜规则”也能落成“底规则”。《飞虎》的男女主角马德钟与宣萱相继北上淘金,TVB自然也不会高风亮节为他人鼓劲造势,嫁衣神功早以失传,怨不得TVB没有大家风范。所以,《飞虎》注定要成为炮灰档的清仓货。

观众面对警匪剧,审美疲劳总会是有的。CIB情报科、重案组、扫黑组、冲锋队、pTU,甚至连学警,都已经在电视荧屏打过不少照面,唯有飞虎队是最神秘的纪律部队,足以勾起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装备精良、身手不凡、百里挑一的飞虎队员,可谓名声在外,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日常接受最残酷的地狱式训练,随时面对最危险的犯罪份子,呼之则来,战之即去,低调而又备受市民推崇。

《飞虎》采用快节奏的单元式剧情,有点类似于电影。这是一部男人的剧集,充满阳刚之气,即便其中的女警也显得精明干练。在首集中,各位主人公都已经纷纷亮相,人物的性情,只言片语或数个行为动作之间,已能大概窥探几分,展瀚韬的公正无私,庄卓嬅的冷静硬朗,俞学礼的冲动任性,开篇就已经设定。

马国明的出现是一次意外的颠覆,按说马国明不应该只是悍匪这类的酱油角色,杜天宇手持AK47的派头十足,装冷耍酷有余,但人一旦帅气逼人,凶悍之气便有不足。杜天宇这个人物,其实还可以在后面的剧情中予以呼应,他被自己心爱的女人出卖,结果要牢底坐穿,如果加上越狱、报仇这样的后续剧情,比较符合他的性格,也可以策动观众的视点。

黄德斌的秦森角色打出的是悲情牌,秦森为儿子筹措医药费不惜犯险抢劫,明知是不归路也义无反顾,慈父形象打动人心。贫病者无钱医治,这同时也是对内地医疗救济制度的一种检讨。同样是手持AK47的抢匪,秦森与杜天宇相比,前者反而容易获得观众的同情,即便是身为飞虎队员的邱骏轩,也因开枪射杀秦森而内心不安。有情有爱,有血有肉,慈父与抢匪的身份交错,人性的矛盾交锋,这才是最生动最刺痛观众神经的一幕。

推荐第2篇:铁道博物馆观后感

从“鸟枪”到“大炮”的中国铁路

——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朱子童

北京的博物馆去了不少,写过的随记也不少。这种随记如果叫做观后感未免有些俗气,它只不过是记录自己参观心得的随笔罢了。北京之大,博物馆之多,也许是一个老北京都逛不完的。然而,作为出身于铁路之家的我,铁道博物馆是一好的选择。

它是一个欧式建筑,据说前身是北京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点从大门上方的字就可看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有关中国铁路发展的壁画。我想,这三幅壁画或许就是博物馆所要介绍的东西了吧。

中国铁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条1公路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纯属展出性质,企图让中国人接受它。然而根据展馆里的油画来看,人们见到火车的表情都是惊慌失措,场面狼狈不堪,都仿佛认为它是怪物。后来,清政府赎回并拆掉了这条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的起始。随着几次战争的结束,外国列强强迫撬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大建铁路。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铁路的方便时,也便慢慢接受了它。后来,经过一群工程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1909年10月,中国建成了第一条“国

产”客运专线——京张铁路。你不得不感慨詹天佑的智慧,因为“之”字形路线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没有大功率机车的难题。

为了孙中山先生规划的16万公里的中国最终铁路总长的“理想”,中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在地下一层,我见到了整个博物馆最大的沙盘——青藏铁路沙盘。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因此这段不必烦叙。我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出差去上高原,参加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的建设。我总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爸爸每次从工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气喘吁吁,后来才知道,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人连生活都是问题,更不别说修铁路了。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时,我并没有多么激动,但是那天在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沙盘,想象着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铺铁路,我心脏跳得很快。我不仅为我爸爸骄傲,更为中国铁路事业而骄傲。

我爸爸参与过多少条铁路的修建我已记不清,但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青藏铁路,就是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我初到北京,高铁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当我听说要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铁路时,我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它很快,很快。这条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伴随着我,目睹着我从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五的全过程。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没能在京沪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坐上首发车,原因是考试临近。但

我并不伤心,因为当爸爸妈妈回来将北京开往上海的G1次高铁的车票给我时,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当天也在这趟列车上,事后他对这个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中国的铁路事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跑出了全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486.1公里每小时的CRH380A高速动车,中国铁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鸟枪”换“大炮”。法国“V150”号子弹头列车在2007年4月3日创下轨道列车行驶速度世界纪录,瞬间时速达到574.8公里每小时。听爸爸说,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大功率机车,将在不久之后冲击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人的那个纪录都不叫事儿,破它只是时间问题。”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中的自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铁路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推荐第3篇:《赛虎》观后感

《赛虎》观后感

六一班王雨含

星期四的晚上,老师组织我们去白板室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赛虎》。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的故事。这只狗的名字叫赛虎,它非常听小男孩的话,小男孩去哪儿,它也跟着去哪儿。有人欺负小男孩,赛虎就跟那个人斗。它非常爱它的主人,为了主人,它什么都敢做。

我曾经也有一条狮子狗,它的名字是我和妈妈共同给他取的,叫明明。它是从我姥姥家带来的,因为我姥姥家盖房,所以把明明送给了我。当时,它正生着重病,我和妈妈都有点不喜欢它。于是,我和妈妈趁着赶集,想把它甩掉。结果,我们正准备回家,看见明明在路口等着我们,我飞快地跑到它跟前,说:“明明,我再也不丢弃你了,你跟我们回家吧!”从此,我和明明就成了好伙伴。

每当我放学回家,都看见明明在路口迎接我,我兴高采烈地抱着明明回家。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先给明明盛一碗饭,放到它跟前。它吃了一会儿,我说:“明明,让姐姐看看你吃完了没有?”明明就立刻起来,让我检查它的饭碗,我觉得明明实在太懂事了。

明明非常的可爱,还非常讲卫生。它从不往家里大小便,它只在大马路边的草丛中大小便,你说它是不是很讲卫生呢?

可是,我和明明之间的友情只维持了不到一年,不幸的事发生了。那天,我去找我的伙伴玩,不知道它跟在我的身后。它往大马路走,我往小路走。当我回到家中,妈妈说:“明明死了,被大车压死了。”我哇哇大哭说:“明明,我不应该去玩,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我后边,对不起。”

这就是我和我的小狗——明明的故事,你和小动物之间有什么故事吗?说给我听听吧!

推荐第4篇:虎妈·观后感

在《好孩子是虎妈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吗?》这个视频中,争论双方围绕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从“好孩子是否是虎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以及“刻苦打基础还是快乐成长更重要”三个方面展开了多角度论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我的观点是,在教育方面,在孩子还没有办法认清自我的时候,父母应该负责任地、理性地替孩子做主。 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对“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者的基本观点。大部分持否定观点的人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父母应该做的是顺应孩子的兴趣,引导其走向成功;二是,对于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应该怎样学习这样的问题,如果父母替孩子做主,那么孩子便失去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可能导致孩子被迫做不情愿的事情,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三是,如果父母事事替孩子做主,那就可能导致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低下,进而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面临多种困难。 反对者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是他们之所以反对父母替孩子做决定,其实多少都是出于一种假设——父母做出的决定常常不符合孩子自身的情况,甚至有些偏执武断的父母将自己的功利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这个不理性的做法当然不能提倡。但是,不管孩子是否已经具备独立做出判断决定的能力,就贸然坚持所谓应该顺从孩子的兴趣,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武断,更是一种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更进一步的是,反对者认为应该顺从孩子自己的兴趣,但是如果孩子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反对者的观点又有何意义呢?事实上,反对者们的观点只能存在于这样一种假设之下,即孩子们自己知道自身的兴趣并且会有明确的追求,但是,这样的设想其实与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是相矛盾的。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他指出,这个时候人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才能形成明确的自我概念①,而这一阶段处于人的青少年阶段。换言之即是,在青少年阶段,孩子的兴趣爱好会和其意志一同形成合力,朝向明确的自我方向发展。因此,尽管有极少数例外,尽管艾里克森的研究成果不一定是金科玉律(虽然事实上他的这一理论是目前该领域认可度最高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青少年阶段之前期望孩子自己朝着自己的兴趣坚持追求其实是不具备生理理论基础,不现实的。 那不能单单顺从孩子的兴趣,难道父母替孩子做主就是好的选择吗?难道这一做法不会到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吗?当然,不顾孩子自身情况(包括其生理发展阶段特征、其性格特点以及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等),单纯拍脑袋决定或者随波逐流浮躁地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不可取的。同样地,艾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三阶段(3~6岁)指出,这一阶段,孩子总希望被允许去进行自主活动,且如果父母经常否定他们的要求,或完全强迫他们完成父母指定的任务,他们就会变得没有自主性。因此,我支持在教育方面,在孩子还没有办法认清自我的时候,父母应该负责任地、理性地替孩子做主。一方面,此时孩子正处于渴望自主活动的阶段,其表现出来的多种活

动自然会带上其兴趣的烙印,会反映其天赋所在。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认真负责观察孩子的表现,想办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然后进行必要的分析,帮孩子找出其兴趣和天分所在,为孩子做出一份科学的规划,为孩子“做主”。接下来便是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理性显得尤其重要。父母要用客观理性地态度看待自己为孩子做出的决定,观察孩子的反应,适时对孩子做出恰当的鼓励、教导和规范或对规划做出必要的调整。 总结起来,在孩童时期的教育方面,父母与其让孩子游荡在极其不确定的、靠他们自己那点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未必明了的兴趣中,还不如自己真正担起教育的责任,科学规划科学对待,帮助孩子铺设一条更加明朗的道路。

参考文献

唐红波.心理学.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9

推荐第5篇:《赛虎》观后感

《赛虎》观后感

六一班王雨含

星期四的晚上,老师组织我们去白板室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赛虎》。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的故事。这只狗的名字叫赛虎,它非常听小男孩的话,小男孩去哪儿,它也跟着去哪儿。有人欺负小男孩,赛虎就跟那个人斗。它非常爱它的主人,为了主人,它什么都敢做。

我曾经也有一条狮子狗,它的名字是我和妈妈共同给他取的,叫明明。它是从我姥姥家带来的,因为我姥姥家盖房,所以把明明送给了我。当时,它正生着重病,我和妈妈都有点不喜欢它。于是,我和妈妈趁着赶集,想把它甩掉。结果,我们正准备回家,看见明明在路口等着我们,我飞快地跑到它跟前,说:“明明,我再也不丢弃你了,你跟我们回家吧!”从此,我和明明就成了好伙伴。

每当我放学回家,都看见明明在路口迎接我,我兴高采烈地抱着明明回家。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先给明明盛一碗饭,放到它跟前。它吃了一会儿,我说:“明明,让姐姐看看你吃完了没有?”明明就立刻起来,让我检查它的饭碗,我觉得明明实在太懂事了。

明明非常的可爱,还非常讲卫生。它从不往家里大小便,它只在大马路边的草丛中大小便,你说它是不是很讲卫生呢?

可是,我和明明之间的友情只维持了不到一年,不幸的事发生了。那天,我去找我的伙伴玩,不知道它跟在我的身后。它往大马路走,我往小路走。当我回到家中,妈妈说:“明明死了,被大车压死了。”我哇哇大哭说:“明明,我不应该去玩,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我后边,对不起。”

这就是我和我的小狗——明明的故事,你和小动物之间有什么故事吗?说给我听听吧!

推荐第6篇:铁甲飞虎展雄风

铁甲飞虎展雄风

红旗-12地空导弹

刘川/摄

“苦”与“酷”

身着迷彩,足蹬新式伞靴,头顶迷彩头盔,手握锃亮钢枪。训练场上,受阅队员英姿勃发,酷劲十足。“看着酷,实则汗水浇筑。”方队政委杨明祥说。 红旗-6A地空导弹。这是一款作战效能很高的防空武器装备,能够有效拦截多种导弹,保护我军的重要目标。 温健/摄

车载人员是展示空降兵风采的窗口。他们按照身子挺直站凳子、纠正动作照镜子、口令响亮练嗓子、“迎风看日”练眼神等办法训练。几个月下来,官兵们站军姿时,几乎成了“活雕像”,无论蚊虫叮咬,还是飞沙走石,身姿都能纹丝不动。

战车驾驶训练是一门巧功夫,驾驶员脚踩油门全凭感觉。由于战车车体小、重量轻,受场地影响大,稍不留神“金牌驾驶员”也会不及格。怎么办?方队组织18名驾驶员进行强化训练,几周下来练坏了24套模拟训练器材,队员们晚上睡觉时都不自觉地用脚踩床头板,脚板肿了又消消了又肿。 红旗-9地空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备多种抗干扰技术和末段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是防空作战体系的中坚力量。

刘川/摄

记者猫腰钻入战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环顾舱内,连射击孔都是关闭的。战士们都窝在后舱狭小的空间内,不出5分钟便全身湿透,在这种“桑拿房”一般的环境里,他们每次都要呆上两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喊一声苦,展现的是空降兵的“酷”。

“钻”与“专”

“毫厘不偏、米秒不差”,是装备方队阅兵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总教练徐宏光介绍:“人车合一是关键。”

空军地面装备底盘轻、操作灵敏,不易控制,怎么办?方队技术保障员叶友义介绍:他们研究出了战车修理“望、闻、问、切”四步法。比如“望”,只要在板叶窗上系一根小绳子,看绳子飘动情况便知排风扇工作情况;“闻”,通过闻气味、听声音,来掌握战车的状况。 我军基本形成了以新型地空导弹为骨干的防空武器装备体系,具备远中近相衔接、高中低相结合的防空作战能力。图为红旗-12地空导弹。

刘川/摄

一次机动转场途中,一辆战车的转向机构突然失灵,叶友义一边缓慢转动方向盘,一边感受转向阀的灵活度,一番“望、闻、问、切”,准确判断出“转向阀油路有问题”。经过紧急抢修,转向机构重新工作,战车隆隆前行。

方队长刘甫清介绍,这次阅兵训练,方队使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所有受阅车辆都安装了单车驾驶辅助系统、可视标齐系统、北斗驾驶考评系统。过去,采用目测、秒表测定,训练不够精准,而现在,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载屏幕看到车辆的速度、标齐和卡距等实时数据,及时作出调整;借助北斗驾驶考评系统,每辆车、每个方队的成绩也一目了然,训练考评更为精准、细致。“钻”功精练,谱就“毫厘不偏、米秒不差”! 我军的低空防御体系已经进入炮弹结合的新时代。 刘川/摄

“限”与“线”

军姿站得笔笔挺挺、队列走得整整齐齐、军被叠得四四方方,走进阅兵村,直线加方块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阅兵是一个大舞台,各军兵种部队齐聚一堂,既是能力素质的较量,更是作风纪律的比拼。”方队领导介绍,部队从进驻第一天起,“严格”两个字就贯穿于每一项工作。 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高机动、高性能和独立作战能力的雷达装备。雷达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忠实地守卫着祖国的天空。 刘川/摄

记者从空军地面装备方队一日生活制度手册上看到,起床、叠被、洗漱、就餐、训练、看新闻、点名等16项日常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一一罗列,内容细化到每一项活动需要多少时间、负责人是谁、达到什么目标,让人一看就明白,照着就能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记者在阅兵村里处处感受到严格正规:走路,官兵自觉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五人以上有人带队,拐直线、喊口号、行礼节样样不马虎;吃饭,统一就坐、排队打饭、安静就餐,近千人的大食堂几乎鸦雀无声。

“阅兵村的管理虽然严格,但我们的生活并不单调。”队员王其盛介绍,方队广泛开展了“争当黄继光好战友”活动,激发官兵“以英雄为榜样,为单位争光彩”的荣誉感责任心;组织后方部队、官兵家属、准军嫂录制慰问视频,或献上祝福,或高歌一曲,或深情告白,让官兵感动得流下热泪。瞧,直线加方块的韵律,构成了阅兵生活的交响。

空降兵是一支能够在关键时刻、关键部位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力量。他们已准备好向国人世人展示英雄天兵的雄姿。

卢炳广/摄

“合”与“和”

6月初,在方队进驻阅兵村的首次摸底考核中,尽管铆足了劲,但方队仍落到了后面。“老刘,不要气馁,只要继续努力,下次考核我们一定会打个翻身仗!”晚上,政委杨明祥主动靠上去做方队长刘甫清的工作。

“工作中互补、互让、互谅,就能形成合力,促进和谐。”杨明祥讲了训练中一个有趣的故事:刚开始给将军担任教练员的是一名士官,然而,每次这名将军站军姿练眼神时,这名士官教练员发现问题不敢指出来,时间长了,将军急了:“不要总表扬我,你得给我指出问题啊!”

经过一个阶段后,这名不敢直言的士官被换掉了。后来,换来一个叫许一的排长,他敢说敢做,对将军训练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有时还敢讲评动作。这名将军笑着对许一说:“这就对了,我动作做得不对,你就要像‘熊’新兵一样‘熊’我,这才能出效果嘛!”

阅兵训练时,空军地面装备上一共载5名受阅队员,要想对这个重达数吨的空军地面装备控制自如,5人必须按照同一目标方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据介绍,为了达到配合默契,5人战斗小组同吃同睡同活动,通过开展集体蛙跳、两人三足游戏,增进了感情和默契。

让参加受阅的官兵们“合”出凝聚力,“和”出战斗力! 我军的空降兵装备由单一到合成,逐步实现了主战装备机械化、重装空投机械化和空降规模多样化。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伞兵车,配备世界先进的空投系统,是我军空降兵的主战装备。 刘川/摄

“累”与“泪”

8月初,装备方队又一次组织考核,空军地面装备方队取得了94.2分的优异成绩,很多战士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激动的背后有辛酸。此次参阅,有的战士亲人病重而无法在床前尽孝,有的战士妻子分娩在即却无法陪伴,有的战士还推迟了婚期。

谭先举,空军地面装备方队政工管理组保卫干事。部队刚刚进驻阅兵村,家里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母亲手臂上长了脂肪瘤,亟需入院手术;岳母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癌。原本平静的生活顿时陷入了混乱,正在执行参阅任务的谭先举忙于工作无法及时赶回,柔弱的妻子扛起了生活的千斤重担,每天奔波于武汉、仙桃两地,悉心照顾两位母亲。短短半个月,她瘦了11斤。

唐国平,战车方队基准车驾驶员。进京第二天,远在甘肃老家的妻子发生交通意外,在ICU重症监护室昏迷了3天3夜。得知消息后,方队第一时间安排唐国平回家探望。在医院呆了5天,妻子逐渐有了意识。临走之前,妻子跟唐国平聊了很多: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国家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训练苦点累点,对官兵来讲都不算啥;真正的“累”,是忠孝难两全的煎熬。但英雄天兵超越了这种小家情怀,谱写出阅兵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邢强

推荐第7篇:飞虎老师竞选感言[版]

竞选感言

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

我叫杨飞虎,竞聘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副院长岗位,现提出以下三点竞选感言: 1.经院梦。我2005年博士毕业后加盟经济学院大家庭。本人感谢期间众多领导同事的关爱帮助,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绩。因此对学院我常怀感恩之心,心中始终抱有一个经院梦,那就是希望学院每年进步多一些,教师们的收入及福利每年好一些,师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自豪感每年强一点。为了梦想成真,我希望奉献我的一份辛勤和努力!

2.业务能力。我具备胜任该岗位要求的业务能力,表现如下:

首先,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专业水平良好,具备宏观视野和全局眼光,组织协调能力强,有主持完成重大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主持完成两项中央财政项目,中央财政资助近400万元;我2012年成功立项理论经济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弥补了学校的该项空白; 2012年主持申报了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主持申报了本科生资产评估专业,并参与过多项学院学科建设项目,反响良好。

其次,对学生有爱心,研究生培养效果好。本人关心和引导学生成长,积极帮扶资助困难学生;今年推荐了2名本科生就业实习,推荐多名名政经、西经、劳经研二的学生到民生银行等单位就业实习。最近五年连续指导本科生立项五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篇。培养研究生方面有心得,指导的学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立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1项;已毕业的研究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被南京海关录取为国家公务员等。

最后,本人为人谦和,做事踏实,勤勉有礼,团队合作意识强,善于倾听和借鉴有益的经验和建议,能较好的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3.展望。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已是百年。我力争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进取,少一点懒惰。如果各位领导和同事信任我,我将积极进取,努力奉献,在院长和书记领导下,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用前瞻性的眼光规划与布局学科发展与建设。

谢谢!

推荐第8篇:周飞虎【组织部学习】心得体会

县委组织部跟班学习心得

唐藏镇老场村大学生村官 周飞虎

7月份,根据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计划”安排,我作为第三批学习者之一被安排到了组织部组织组,主要参与创先争优暨“三问三解”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在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基层学不到的知识,对党建工作和组工干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组织部门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和组工干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两个月以来的跟班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

来到组织部后,为了尽快适应部里的工作节奏,我一方面通过学习部里的各种书籍、文件资料,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注意学习领导讲话、工作要求和其他同志的工作方法,从中吸取营养,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两个月来,我通过由浅及深的学习,由表及里的接触,由生疏到融入的适应,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悟得了不少道理。一是视野不断开阔。以前在村上工作,接触面狭窄,工作时往往思路不开阔、片面性较强,只注重做好常规性工作,对创新工作考虑不够。但通过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认识到各项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二是思维方式不断转变。受到组织部严谨、扎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影响,我

逐步养成了凡事认真琢磨,反复思考,以思带学,以学促思,勤看、勤学、勤悟、勤干的工作习惯,这些习惯将成为我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二、纪律严明、要求严格、作风严谨

在跟班学习中,每天同事们都会撰写、编辑、下发上报信息,每一篇信息在印发前,通常都要有好几道工序,经常是一篇信息要经过四五位同志的反复酝酿、修改,精心检查、批阅后才能发布。虽然自己学的是体育专业,但这样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倍受触动。组织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要严肃认真,这里大到会议的组织筹备,小到每一份文件的起草,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有其严格的量化和质化标准,每一个程序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谨有致。组织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组工干部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在组织部,形成的材料一定要质量最高,完成的工作一定要标准最严格。在学习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组工干部严谨细致的作风,哪怕是一篇信息里的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反复核实、仔细推敲,看到这一切,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敬业的精神,以及纪律严、要求严、作风严的工作态度,让我懂得了严格的含义和严谨的意义。

三、学而不倦、学而不厌、学而不己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谁能看得到组工干部背后的艰辛呢?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标准,部里对组工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政策

理论水平、较强的政策执行能力,把忙碌当成日常习惯,把加班作为家常便饭,只有迈开步伐狂奔,才不会落伍,只有挑灯夜战苦练,才不会掉队,干部不遗余力,工作不留空白,做到了忙而不慌、散而不乱、学而不厌。跟班学习期间,县委组织部所有的机关干部以其优秀的品质、敬业的精神、过硬的素质,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要求高的情况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种学而不己、积极向上、吃苦耐劳、顾全大局的精神,让我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组织部跟班学习的日子里有紧张、有充实、有付出、也有收获,让我少了些稚嫩和生涩,多了些成熟与稳健。通过两个月的跟班学习,我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也增强不少。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努力进取,将在组织部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完成的更加出色。

总之,两个月的跟班学习,是对我自己能力的再锻造再考验,目标的再明确再定位,意志的再磨练再坚定,工作的再深化再认识。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再次来到组织部学习、锻炼。

推荐第9篇:一虎一席谈观后感

《一虎一席谈·全面减税时代是否来临》观后感

------------------财政学课后作业

李航

学号:200930401292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越来越感觉到,现今的税赋已经让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变得更微薄,更难以应付物价的上涨,再加上各种隐性税收,导致普通民众购买力不足,扩大不了内需,企业生产的产品供大于求,销量上不去,各种企业税使利润率很低,共同的负面作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这也使得员工工资低下,甚至是导致失业,然后回到国人的购买力会因此更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减税势在必行,这期节目讨论减税的重点在于:减税,如何减,减多少。

看了这期节目,我归纳了几个关键词:中小企业减税,个税改革,结构性减税,配套改革,等等。查阅资料后,我知道了,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关于其他关键词的意义,我就不一一解释,下面是我归纳的几个主要讨论者的主要观点:

贾康,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强调一定是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配套改革,使税制更加合理;在个税问题上,他认为不能只看起征点,更要关注到结构的改革,让大家更合理地交税而不是简单的减免;在企业税上,他认为,要有增有减,比如资源税要增,高技术企业的应适当减免或者退税。

宗庆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认为国家应该调高个税起征点到5000元,该给中低收入者减免税负,借此调整贫富差距;认为富人应该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减税问题

董明珠,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她认为,现在存在很多莫名的税费给企业负担很重,应该要减税,不光要减税,政府还应该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给企业,这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减税应该以一种稳健的,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他认为,国家不该只增加财政收入而不给企业和老百姓减负。

看完这期节目,总的感受是,我们要兼顾普通百姓和中小企业的感受,又要理智地去分析数据,最后得到最优方案来改革我们的税收政策,让最多数人真正享受到财政调节带来的成果。

推荐第10篇:虎兄虎弟观后感

篇1:虎兄虎弟观后感

看完这部片子,便迫不及待的上来要写观后感,我不会去在乎拍摄手法的真假或者制作的精良程度,而是故事的内容打动了我。时而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时而为他们的重逢而喜悦,时而为人类的残忍而愤怒,时而为孩子的纯真而欣慰……

我常感动在动物的世界里,真的!当许多我的同学、朋友感动于韩剧中生离死别的爱情时,我却不屑一顾。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和学习一种崇拜自然和人性的习惯,这样的情节一直伴随着我。

大概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我去折断一根茂密大树的树枝后,我下意识的责怪自己,深深地伤心起来。我回去告诉了妈妈我的过错,可妈妈却说我过于善良,早晚要被人欺负的;另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在草地里玩耍,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小狗窝,里头躺着三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儿。我知道这一定是别人经过草地的时侯把它们的父母吓跑了。我用布片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抱回家,我决定把它们抚养长大。但这个愿望最后还是以一只小狗的死亡而破灭了。我当时伤心极了,不停抽噎的画面现在依然记得清晰。

这都是我很小的时候有过的情节,我很庆幸现在我依旧保存着许多内心的纯白,虽然它们已没有我小时候美。记的很久以前看过一位法国着名导演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一部关于鸟类动物题材的记录影片。我折服于导演创造的宏大场面,感叹于自然界真实的美丽。拉回到《虎兄虎弟》,看到这部电影也是一个偶然,通过一个很要好的姐姐向我推荐,才走入了《虎兄虎弟》的世界。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看电影爱流泪的人,却被这部影片感动。

让·雅克?阿诺也是法国知名的导演。如果你对他的名字令感到陌生,那么当你听到《情人》、《子熊传说》、《决战中的较量》这些曾哄动一时的影名后,我想你就会对让-雅克。阿诺产生本质性的了解。这部《虎兄虎弟》是由让-雅克。阿诺历经三年精心打造,继《子熊传说》之后的又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自然体裁影片。当我从《虎兄虎弟》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后,才深刻的理解让-雅克。阿诺为何要用三年的时间来打做这部精品之作。因为这是他用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双手与镜头传达给我们的视觉、心灵。《虎兄虎弟》中人类只是渺小的配角,但这配角却深深地影响着主角两只老虎的命运。人类是地球唯一能进行思考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生物,但人类并非是这个星球的主人。在这个星球上有许许多多地生物与人类共同享有这片土地、天空、海洋、空气——它们也同人类一样渴望着自由、爱与情感。

桑加(虎弟弟)和戈莫(虎哥哥)的父母在柬埔寨相爱,并且相继产下虎兄虎弟。它们全家在柬埔寨过着快乐而又自由的日子。当弟弟桑加受到惊吓爬到树上不知所措的时候,哥哥戈莫闻声赶到为桑加解围,戈莫舔着桑加的毛发,似乎在通过着温柔的动作告诉它:“不要怕,没事了。哥哥在这里。”;在这短短的一幕里我看到长兄对弟弟的关心与爱护,这与人之间的亲情有何区别?谁又能说动物没有爱,谁说它们只是一群不会思考的群体呢?让-雅克。阿诺用镜头捕捉着两只小老虎天真无邪的眼神。令你不用通过语言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心灵,也让你对它们的心灵产生无限的遐想。

就在虎家共享着快乐时,贪婪的人类为了盗取古墓的雕塑来到柬埔寨,人的来到令虎家心悸意颤,它们知道人类是危险的,所以它们选择了躲起来以求自保。但人类又是如何对待虎家的呢?当人发现有老虎的存在时他们拿起手上的武器向虎爸爸射去。也许你会说我不开枪它就会伤害我,但你怎么知道它会伤害你呢?生命是平等的,你并不能因为它们不会说话而否认它们的生命。虎爸爸为了掩护孩子们,让虎妈妈转移虎兄弟而被猎人杀死了。 面对人类的杀戮,虎妈妈只能带着较小的弟弟桑加逃亡,而留下哥哥。在虎爸爸死去后哥哥戈莫也落入了人类的手中。 我当时一直在想虎妈妈的选择。它选择的是比较弱,也就是抵抗能力相对小的弟弟,留下抵抗能力比较强的哥哥。在这细微之处,我再一次看到如同人类母亲所做出的决择。

哥哥戈莫在人类的手中开始了漫长的旅行。而这旅行中有两次令我深深感动的地方。

第一次是在村子里。那时戈莫被囚禁在村子里,虎妈妈在村外想要进村去营救它的孩子。不幸的是被人类发现了,全村的人燃起火把将虎妈妈驱赶出村外。无知的人类啊!它只是想要回它的孩子,它只不过是在尽一名母亲的天性与责任。第二次则是在公路上。戈莫被锁在笼子里拉向城里的马戏团,虎妈妈和弟弟桑加在公路上一路追赶,可它们是跑不过汽车马达的。于是虎妈妈放弃了,它与桑加坐在公路上,看着飞驰而去汽车所遗留下的尘土。眼神中流露出绝望与伤感。

哥哥戈莫就这样被拉入了马戏团,过起了被人类驯养的日子。然而虎妈妈与弟弟桑加也未能幸免。柬埔寨的王子喜爱打老虎,于是猎人们设下陷井捕捉住虎妈妈与虎弟。当你的枪口指向如此一对人类母子时你会扣动扳机吗?我想不会;但当你面对如此一对动物母子时你会扣动扳机吗?我想有可能;母爱并不会因为物种的不同而丧失。

人类只是为了享乐而抢去动物的生命。只是为了所谓的地位与荣耀残忍着伤害着无辜的生命。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海豚的故事。在鲨鱼攻击人类时海豚用它们的身体保护着人类,但在这同时人类怀疑着海豚、在这同时世界上又有无数条海豚被人类捕杀而亡。人与自然。是不能协调的吗?人给孩子灌输着老虎的残暴与凶恶时,却没有告诉老虎的另一面。它们从不轻易伤害人类,它们不会因为好玩而去伤害生命,它们只捕食自己足够的食物,从不掠夺多余的。当人的大脑中只有这个观点时,他们又怎么会意识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呢?我感谢让-雅克。阿诺用自然最真实的语言述说着。

多少年过去了,戈莫在马戏团中变成了一头温顺而没有野性的玩偶;弟弟桑加 后来遇到好心的小男孩劳尔,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过一段时间。可 桑加一次却被小男孩儿家的狗追的满屋子跑,最后反抗时杀死了狗,男孩儿的家人以为桑加的天性暴露了,留下来太危险,于是它被再一次的放逐, 则被伺养在动物园里,受人类旨意依旧保留着老虎的野性。这时人们想出一个娱乐方法,让两只老虎相互搏杀。结果是必须赢者才能重新获得重生的希望,失败者接受的便是死亡。当时看着台上的观众,一个个安然无事的表情。看着驯兽师残暴的对待动物时,我深深憎恨这群人,一群无知的家伙。所以虎兄与虎弟在人类的安排下将进行一场兄弟之间的撕杀。看到这里我不禁揪心,如果这是人的世界岂不是一场手足相残的人间悲剧?即使并非如此,人类又有什么权利让动物在被动的情况下让它们相互残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何等的残忍!

虎兄与虎弟在人的呼喊声中搏斗着。戈莫因为驯养的关系早已变得逆来顺受,它远远不是未被驯服的弟弟的对手。就当戈莫被桑加扑到在地时,弟弟看到了哥哥的眼神,那种眼神是那么的熟悉,那是它小的时候被到惊吓时被保护的眼神,那是它哥哥的眼神。它们就在人类安排的杀场上相认了。它们忘记了人类的存在,快乐在在杀场上相互追逐,回忆着小时候在一起的点滴。它们记起了儿时玩耍的游戏,它们欢快的跳跃着,玩耍起来!那时我真的高兴极了,被电影感染了,被它们纯净的眼神感染了,我再一次流泪了。可是这违反人类意志的,绝对不允许它们违背,人类想要看到的是它们相互搏杀,而非相互嬉戏。现场的观众开始骚动,驯兽师更是大伤脑筋。就在这时虎兄弟借助打开门的一瞬间奋力冲了出来,冲向自由。我发现一个场景,人们惊慌失措,为了躲避惊吓,那些贵妇绅士纷纷躲进了为老虎打造的斗兽场,这简直是一个精彩的反讽。 虎兄虎弟合力逃出了杀场。可马戏团的牢笼前哥哥戈莫则习惯性的停了下来,它已经习惯了听从人类的安排。这时何等的悲衰呢?动物本该有它的天性,但在人类的操纵下失去了自我。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一直按照长辈的意志行事,一直做着他们眼中的自己。这点和被驯养的虎兄有什么不同呢?不断地在接受着上一辈人所认可的东西,却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双眼去认知事物。只知道前辈们的是非观点却从来不会用自己的本心去判断,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哥哥终于在弟弟的招唤下摆脱了人类的掌控,它决定和弟弟一起去找寻真正的自我。人类是不能愿意输在比他们低级的动物手下的,他们用火围困了虎兄与虎弟的归家之路。虎兄用在马戏团学到的本领跃出了火圈,但弟弟却因为动物的天性而惧怕火。于是哥哥戈莫冒着危险又一次的从火圈跳进来去营救弟弟,它一次次地鼓励着弟弟。 终于桑加和戈莫一样跳出了火圈。刹那间,猎人惊呆了,我不知道他是惊呆与虎兄与虎弟之间的亲情,还是惊呆与它们的能力。但我却感受着猎人的惊呆。如果有一天动物掌握了同人类一般的智慧,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戈莫和桑加重获了自由,它们的过失的行动惊恐了当地的人们。在人们的讨伐声下,猎人权衡之下决定消除人们的惶恐,猎杀老虎。就在猎人准备开枪射杀正与小男孩儿说话的桑加时,他自己曾经同样喂养过的戈莫却呆呆站在他的身旁。它在说些什么呢?猎人转过脸,被那样深情的眼睛感动了,猎人丢下了猎枪,走近老虎,同样和小孩一样与老虎重述旧情。猎人始终在自己的矛盾里,因为他是人们心中的勇士。一次被邀请观看斗虎,为了挽救自己曾经喂养过的老虎,他被人打伤了脸。不忍看到这场残忍,无聊的斗虎,他毅然离开了斗兽场。老虎逃跑后,他又为了人类的安危,决定猎杀老虎。当时他也是矛盾的,小孩极力阻止他去猎杀老虎,但不杀老虎最后却只能伤害到更多的人们。无奈的他发誓这次后将永远丢掉猎枪,重归心灵。但哪里知道,在开枪之前他便永远地将枪丢弃在丛林深处。老虎还像小时候那样走过去向他索要糖果,他拿出空盒子对老虎说:“原谅我。”又重复说了一句:“请原谅我。”我相信猎人真的将忏悔过去。那一刻是多美啊,老虎的感情最终打动这两个有着善良本质的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同样再一次深深打动了我。一个猎人,却有着善良的本质。一个孩子,有最纯净的心灵。我很喜欢这两个人,如果不是这两个人的存在,我将更怨恨荧幕里的人们。小孩子是人类良知的永远守护者。至始至终他用娇小的身体抵抗着人们的残忍,坚定而执着。送走老虎离开时,小孩把套在它脖子上的铁环结开,并对它说:永远离开人类居住的地方,回到丛林去,永远永远也不要回来。

老虎最终离开了,离开了村庄,回到曾经嬉戏游玩的地方与母亲团聚。最后一个场景是三只老虎安详地躺在湖边歇息。看着它们闲适的躺着,我真希望世界永远是这样温情脉脉。结局很完美,也许是导演最真切的希望与理想。我们感动其中,而导演只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最本质,最简单的人性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对白是短暂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让-雅克?阿诺通过动物的双眼所传达的情感波动。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如何去发展,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朋友们自己的内心中会有一个答案。

篇2:虎兄虎弟观后感

这个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同样,人和老虎也一样是平等。

影片从讲述地是:在大森林中,生活着幸福的老虎一家,可人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虎弟被人类捉弄去当宠物,虎爸死于猎人枪下,虎妈则逃回大森林,虎兄被猎人带走,几经周折,最终被卖到了一个马戏团老板那。一年后,在机缘巧合之下,虎兄弟竟在\"战场\"上相遇,但血缘让他们相认,从前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最终,虎兄弟历经重重磨难,找回母亲逃离人类的魔掌,回到了大自然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一方面为虎兄弟的结局而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也感到人类的无情与残忍。在人类社会中,人类对自己的亲人是多么的好。可却忍心去拆散虎兄弟!人类可以为一已之利,去砍伐树木,残害动物,殊不知这反倒把自己与子孙送上了绝路。我们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更不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一样的生命,平等的生命!

影片一开始,就象向我们展现了东南亚森林那充满生命力与和谐的美。我想导演这样安排必定是人与动物各谐共处,必竟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那为何?人要残害自己的兄弟呢?

影片结束之际,有一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几年前,老虎有整整10000只,现在却连5000只都不到\"不单是老虎,还有许多生物正逐渐走向衰灭。如果真地都灭绝了,那我们人类也难逃止劫。

让我们与动物一起和谐相处吧!动物是我们的兄弟,朋友,亲人!我们都是平等生命,不存在谁主宰谁。我相信人与动物一定能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

明天会是一个美好而平等的世界。

篇3:虎兄虎弟观后感

《虎兄虎弟》看到最后的时候才有点意思。一年了,小老虎变成了大老虎,劳尔还是小孩,猎人还是猎人。

可是两只老虎还记得彼此,劳尔还记得那只老虎。同样的是,老虎还记得劳尔。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劳尔敢去找它们,他是一个纯真的小孩,而且他寂寞,他喜欢桑巴。劳尔与桑巴见面的时候像赌博似的,不过幸好赌赢了,双方都赢了。

这是真情,我觉得是,而且是纯的。纯的东西很稀有,很动人,我很羡慕。我得重复一遍,我是真的羡慕。我联系了一下现实,对比了一下,人太可怜了,没有真情了。很少,太少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少有,至于我们在杂志报纸上见到的是偶尔的真,对此我们该感到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在偶尔的时候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有真情,所以我们还是要格外的珍惜,以防“偶尔”。师生情,同窗情,也有偶尔,但是偶尔很稀有。亲情中我相信一定有偶尔,这两种情是偶尔有“偶尔”。其他的情呢,连被提及的可能都不存在。对了,还有比较热门的爱情,这个不好说。我觉得大家都不会爱了,功利,猜疑,嫉妒,掺杂了进来,不纯了。不纯就意味着爱不浪漫了,没有纯天然的真了,需要技巧,需要手段。这样的话,人又会怀疑这是爱吗?似是非是,貌似是。拿不准,不确定,未知,所有这一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算了,大家都别爱了吧。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冷漠的世界。

但是不可否认,爱是人的本性,是人的需要。不能不爱,“死了都要爱”。爱稀缺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了信任,所以不纯了嘛。这个社会太复杂了,搞不懂,不敢动真格的,说不定就浪费感情了。没有了信任,不愿主动去沟通,猜这想那。于是有了“咱俩之间有1000步,你走往我这走1步,剩下的999步我走”。人家又不傻,人走的那一步是质的飞跃,你的那999步是量的积累,人家不够本的。于是,我看到了个怪现象,大家都不愿主动,害怕伤害。说的深一点,是害怕未知。未知里有伤害,但是也有幸福。大家都在低头苦恼,却不愿抬头面对,所以,没人去爱了,猜疑多了,看的伤害多了,所以杂质多了,就不纯了。主动的第一步就是沟通,沟通完了,用事件联系起来就可以了。可是都不愿意主动第一步,为啥?这个世界太难测了,这个时代把自己暴露的太离谱了,随时都可能受伤,要包裹号自己。自私一点总是没错的。但是自私被放大了太多。

没有了爱,我们怎么办?我没办法。于是大家就都陷入了试探与幻想的深渊,很容易失败的,都在试探嘛。还有就是等待,麻木,品味各种成功的失败的各种亲情、友情,更多的是爱情故事。传播学中的代理参加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的同性恋调查中,如此多的校内网人士打出了“爱无关性别”的口号的原因之一就是爱太稀缺了吧,所以这么多人这么快的就容忍了同性恋的存在。我不是反对同性恋,也不是赞同。只是我觉得爱太稀少了,幻想的人都太脆弱了,脆弱的都善良的跟绵羊一样,见有人爱了,羡慕、嫉妒、祝福、代理参加、甚至是帮助。

所以说把自己弄得简单点,这样容易纯。说出来,不要怕伤害,要有狼的秉性,轰轰烈烈的去爱一次。

第11篇:《虎兄虎弟》观后感

文化路第一小学 六八班 黄莹莹

星期六,作为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虎兄虎弟》。看完之后,我非常感动。

影片主要讲了两只小老虎成长的故事。一开始它们和父母一起住在一片茂盛的森林,但由于一些贪婪的人类想从那找出珍奇异宝,而残忍地将虎爸爸杀害,虎妈妈也受伤被迫逃走,两只小虎相继被送往城里。一只在马戏团接受人们冷酷无情地训练,另一只本被当地首长的儿子收养,但是因为咬死了小男孩家的宠物狗,所以又被送进阴森黑暗的动物园里。两只小虎分别经受了一年的苦熬后,终于长大了,在一次举办“两虎斗”中虽然它们分开许久,不过最终它们认出了对方。在它们彼此默契的配合下,终于重返丛林,与它们的妈妈团聚了。

看完电影后,我思绪万千,这部电影并不是要让我们知道老虎有多么机智勇敢,是要我们明白不要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私欲而去滥意的毁坏动物的家园,更不应该伤害它们、虐待它们,因为动物不是我们的敌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热爱动物。

第12篇:《虎王归来》观后感

《虎王归来》观后感

看完《虎王归来》,我的总体感受是:影片幽默、恶搞经典、寓教于乐;片头精致,节奏感强;人物形象设计富于美感,画面丰富;联系流行元素,直讽现实,结尾感人。

影片一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很简单却深刻的道理:人类才是最凶狠狡诈的动物,是其他任何生物所望尘莫及的,比老虎可怕得多;同时人与动物应当和平共处,共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是很有深度的,跟《中国虎》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和动物保护。然而,在第一点上表达的并不深刻:对人类的批判仅仅是靠小刺猬滚滚的几句简单抱怨,人类主角武小松非但没有自我反省反倒流露出一种不屑。而在第二点上,要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个接近真理的道理,在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情况下想让人们有较大感触就需要用非常规有新意的手段进行表达,然而影片却是用虎王的嘴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喋喋不休地说出来:“听说你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人类和动物要和平共处”,一下就大打折扣,“和谐社会”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不说,让观众自己体会,说给大人听,让人感觉很假。说给小孩听,这些道理却不一定都能领会。但结尾虎王用自己的行动——瘦弱的虎躯(不吃人类),救下武小妹并好好的照顾(“每天要保证她八个小时的睡眠”这样的关照,让我不禁感到他是一个多么慈爱的老伯伯),又从悬崖下救起武小松,证明了老虎是不会伤害人类的,是可以和人类友好相处并成为朋友的,这样表达方式比说教的作用要大的多,是感人的。

《虎王归来》的故事改编得比较新颖有悬念接近受众。儿童是影片的主要受众群,主角也从武松变成了武松的“后人”武小松,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不管是从思维方式还是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使用的语言都大大接近了受众心理,他身上的十八般武艺,勇敢又有点害怕,不愿在同伴面前丢脸,都是小孩心理的一种写照,很容易引起小观众的共鸣。细节的改编喝酒改为喝奶,由此还引起的《喝奶歌》都很有意思,也给影片增加了不少笑点,和刺猬滚滚的斗嘴,面对老虎本能的畏惧,却要克服畏惧跟老虎打斗,体现了小孩的逞能心理。一路上遇到三次老虎,前两次都是假的,这两次可以说借鉴了两个成语:为虎作伥,狐假虎威,还使用了现代的流行元素,周老虎,这些都自然地不露痕迹对孩子们产生了一种教育作用,更多的猛虎实际是人类自己装的,真正的老虎并不想伤人,想要伤人的其实是人类自己。让一个孩子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重要性也比让一个大人领悟到这一点要有意义得多。

另外,对于影片的幽默,我感到很大部分来自于方言的配音,《武林外传》式的说话腔调,确实看时很搞笑,但影片结束笑完之后,在我脑海里留下的东西却不多。而且对于小孩来说不一定都能听懂这些方言,即便听懂,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也会产生一些误导,比如他们很可能就会把说狐狸话方言的人当成坏人。也有人认为,影片中不同的人、不同的动物用了不同的方言,损害了某些方言地区的人们的感情,说凭什么就用河南话作为狐狸的语言,是不是就是说我们河南人狡猾呢,这样的看法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但也展现了一个事实,方言在传播上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普通话才是发展趋势,电影还是使用普通话的好。内容风趣生动才是根本,不在于实现它的载体是否具有喜感。

影片的细节很用心,但也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影片在危险的打斗过程中用了双语的字幕提示,让小观众能直接的感受到这个动作是不能模仿的,这很用心。

人物的形象上,设计是具有美感的,尤其是老板娘的形象,泼辣婀娜也很有责任感,成年人对未成年的关爱与保护体现很得当又具喜感,但是动物的形象就打了折扣,前两只老虎都不够威猛(或许是导演认为是两只假虎有意为之),其他小动物的形象特征都不够鲜明,打斗的动作也多重复,看久了就会感觉审美疲劳,摸鼻子会让老虎粉身碎骨的创意可嘉,用的次数多了也就疲劳了。武松打虎那段配乐用的京剧的敲打,节奏感强,也很引人入胜,可后面的打斗场面就没有了相应的配乐,甚至听不见配乐。故事的逻辑上也有些美中不足,武小松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但有时显得其他人也能听懂动物的语言,有时候又听不懂,这让人看得有些迷糊。还有那少林十三僧,前面一点没有交代,武松射了一支信号箭,突然就出现了,多少有些突兀,我想他们的出现应该是为了后面发挥十三擎天柱准备的吧,我特地数了数确实是十三僧。

总之,我觉得这部影片是比较成功的,有故事,主题深,形象、配音、配乐、片头都很用心,新鲜的词汇,雷人的话语,引用流行元素,很有大片风范。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意之处,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第13篇:琵琶声响——《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琵琶声响

——《铁道游击队》观后感今年暑假,和老爸一起去微山湖参观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观看了这部电影没感慨颇深。这部恒经典的黑白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电影讲述了1939年,日本侵略中国控制了中国大部分的铁路并通过铁路向前线运输武器装备、药品物资。为了抗日救国,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自发起来与日寇进行斗争的铁路工人组建了最初的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钳制敌人的兵力,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当时的革命战争进行的很困难,电影开始有个小片段描述了当时物资匮乏,武器装备不到位。为了使铁道游击队发挥更大的作用,李正从上级分配到枣庄领导铁道游击队,以刘洪大队长,李正政委领导为中心,铁道游击队走向了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日小队。当战士们在苦恼没有枪炮与敌人抗衡时,李正政委说:“我们自己搞(机枪),搞到了还要给山里送去。”可见当时八路军抗战条件多么艰苦,与日本军队相比简直天上地下。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惑鬼子。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趁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身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最后,让疾驶的

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地碰撞在一起,给日本鬼子沉重地打击。当看到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们禁不住拍手叫好。虽然影响是黑白的而且质量很差,可是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游击队员。

看着眼前陈列着的抗日英雄们留下来的各种武器和生活用品,想象着他们与敌人斗争的英勇身姿,不禁为之赞叹。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心系祖国,难道我们这些生活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大学生,不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主动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么!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是那些先辈们用血换来的啊!听,远处又传来了电影里那熟悉的土琵琶声!

《铁道游击队》里最有型的动作排名第一是刘洪站在车头上,一手抓住扶手,一手把枪扬起来,这个动作在今天看来耍帅的成分要大于实际作用。而最帅的动作是最后,游击队把日本鬼子的火车头给卸了,只留个不会动的车尾。日本长官低下头说我承认我们失败了。这是人民的胜利。比这更有名的是那首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歌里还有微山湖上静悄悄。心爱的土琵琶, 他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观看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肩上那份复兴祖国的中重担。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党的号召,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

一个胜利。

中国打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从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我们还要把身边的同学带动起来,让他们明白我们这一代人所担负的使命,使中国动产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祖国会伴着那悠扬的土琵琶声在我们的努力下更加强大!

2011.11.18

金融103班常稚

第14篇:琵琶声响——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琵琶声响——铁道游击战观后感》

提纲:《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游击战争题材永恒经典黑白片。中国导演赵明代表作,根据中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 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多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其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电影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扣人心弦。战争气氛真实、浓厚,人物形象朴实、生动,洋溢着令人鼓舞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曾广为传唱,至今仍脍炙人口。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陈述、郑敏等主演。

一、创作背景

1.小说《铁道游击队》

电影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小说原著的精彩纷呈。小说《铁道游击队》于1954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立即成为抢手读物,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种文字,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经典。

2.作者刘知侠和创作缘由

小说作者刘知侠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铁路道班房里的护路工。天天看着火车飞驰、在铁道旁捡煤核的他,很早就学会了扒火车。十几岁时,刘知侠当过火车站的义务服务生,对铁路职工、行车制度都了若指掌。这一切,都为他创作《铁道游击队》打下了基础。

据他的夫人刘真骅回忆说,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的首次亲密接触缘于一次英模大会。“1943年夏天,山东省军区召开全省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大会。他所在的《山东文化》编辑室的同志都投入了这一工作。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他认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人物,了解了他们感人至深的抗敌事迹,知侠当即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1944年和1945年,刘知侠又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同游击队员们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积累了丰富真实的创作素材。1946年,正当他要动手写作时,解放战争爆发,他受命执行新的任务,创作一直搁置到1952年。那年,时任山东文联编创部部长的刘知侠请了一年长假,在济南大明湖畔赶写《铁道游击队》。 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从1943年邂逅,到1953年成书,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二、经典电影化

1.电影化的难度

经典电影化是有难度的。导演赵明认为,“游击战争题材并不新鲜,但铁道线上的斗争却有其独特性。如何把这些英雄人物在铁道上的战斗生动地表现出来,赋予他们独特的、新鲜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应慎

重考虑。” 考虑到这点,创作人员在剧本写作时对原小说进行了提炼和浓缩,删去了诸如“进山整训”、“血染洋行”等铁路特征不明显的情节,紧扣“铁路”这一特定环境,突出原著的主要精神、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拍摄难度

曲折惊险、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一经问世,就格外引人入胜。要扮演身手不凡的铁道游击队员,对演员们来说可是一大考验。剧组专门从铁路局借来一列火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演员们都能准确地跳上火车了,这才有了影片中“打票车”那精彩的一幕。电影的高潮要数惊心动魄的“一分钟营救”了。芳林嫂被鬼子押赴刑场,队长刘洪飞骑营救。按照拍摄要求,刘洪的扮演者曹会渠必须骑马,在列车即将到达的一刹那从火车头前面穿越铁路,距离远了太假,近了又太危险。开拍那天,担任军事顾问的刘金山亲自操纵火车,曹会渠在最佳时机一跃而过。著名演员秦怡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在现场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那个年代演戏没有替身,所有拍摄都得自己完成。在戏里,芳林嫂要从高高的房顶上跳下来,就是我自己跳的。戏场如战场,让你往火里跳就得跳,让你往水里钻就得钻,没有冒险精神和敬业精神,戏是拍不好的。”

三、爱国热情

《铁道游击队》里最有型的动作排名第一是刘洪站在车头上,一手抓住扶手,一手把枪扬起来,这个动作在今天看来耍帅的成分要大于实际作用。而最帅的动作是最后,游击队把日本鬼子的火车头给卸了,

只留个不会动的车屁股。这要是在今天怎么也是车匪路霸,危害社会治安,可是在当时绝对是能想出来的最帅的动作。日本长官低下头说我承认我们失败了。这是人民的胜利。

比这更有名的是那首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歌里还有微山湖上静悄悄。心爱的土琵琶, 他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这些都跟野蛮的扒火车一起成为我们父母亲那个时代最光荣也是最通俗的记忆。

四、新民主主义

如果要研究新民主主义中国革命,有几个省是不能少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河北,陕北。解放战争时的安徽,武汉,南京。包括河南。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是有的,不过应该没有这么英雄气概,扒火车端炮楼不但不是意气用事,而且还是无奈之举。事实是当时既没有这也没有那。百团大战以后,因为红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日本开始对八路军的围剿和对人民的三光。于是,无论是红军还是地方革命武装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所以党才会提出要发动占领区和国统区人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像熟悉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都是那个时候的故事。

所以如果抢武器,大抵也只能像老罗叔那样假枪换真枪而不会有大规模抢劫的机会。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装备是很强大的,这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的一个原因。纳粹德国跟日本的一个共同优势是武器好,适宜大规模快速战斗,这也就是为什么波兰和法国很快就会亡

国的原因,而英国虽然只有海军,踞天险却可以残喘。

五、落日余晖

观看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 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更好的报效祖国。

第15篇:龙门飞甲观后感

龙门飞甲观后感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很了解电影的资讯,运作,票房等,尤其我对3D电影非常感兴趣。在今年夏天我去影院看了变形金刚3,感觉很震撼,终于体验到3D电影的感受。伴随着2010年阿凡达的热映,3D电影开始风靡全球。阿凡达在中国票房更是突破13亿人民币,而全球票房为27亿美元,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一个电影就这么给力?~~阿凡达创下了票房神话,位列全球票房排行榜、北美电影票房榜、海外票房排行榜、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香港电影票房榜第一位,相信在近几年没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它的记录。3D电影开始广泛流传,但有很多“伪3D”电影陆续上映,打着3D的旗号,却没有真正的3D效果。2010年四月份上映的唐吉可德就是这样一部伪3D电影,这部电影据说投资七千万,导演信誓旦旦的说票房能过2亿,结果最终三千来万,不仅没达到导演的预期,反而大赔。这部电影我看过之后就一字:烂!太烂了,剧情差劲,演员差劲,3D更差劲!!中国的电影分帐比例是投资方,影院,发行方,按4:4:2,也就是说投资七千万,票房1.75亿才够本,当然一部电影不全靠票房,还有电视播放版权、网络播放版权、DVD、海外销售,但票房无疑是最重要的。

拍3D电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仅需要特别的3D摄影机(几百万一台),还需要专门的3D团队、动作指导,导演徐克被称为技术控,他为了拍龙门飞甲前期准备了很多,终于在2010年10月份开机了,在今年一月份拍摄完毕,接着进行后期制作,12月15日上映,让我期待了足足一年多!同事知道我去看龙门飞甲就问我为什么去看,影院还有很多3D电影呢!我说龙门飞甲是中国的第一部3D电影!我想看看中国的3D是怎样的!就这样带着兴奋的心情,和老婆一同观看了龙门飞甲,老婆之前打死都不想去看是的,结果边看老婆边笑,面对飞沙走石、海底的气泡、迎面而来的树干,老婆都忍不住去抓。真给力真过瘾真刺激!看得真值,痛快。剧情也很好,还有点搞笑!老婆说陈坤演得最好!我觉得每个人演得都好!在徐克的调料下,都演技发挥的很好!

3500万美元的投资,中国的第一部3D电影,龙门飞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3D电影已经崛起。2010年11月份开机的大闹天宫也是一部3D电影,投资三亿人民币,演员阵容强大,包括甄子丹周润发郭富城何润东梁咏琪等,这部电影于明年暑期档上映,值得去看,相信到时我会去影院看的。比龙门飞甲晚四个小时上映的十三钗,相信也给力!期待两部电影共创神话!十三钗也非常好,但不是3D,我一个无名小卒还没那么多钱去影院。昨天网上已经有了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给力,下班看十三钗!

中国目前的电影特效小平还有待提高,白蛇传说光做特效就花了四百万美元,是目前中国花费特效的最高的电影之一,出品人于东说白蛇的特效四百万美金,是斯皮尔伯格一年喝咖啡的钱!但却是中国最高的特效制作费。据我所知,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特效费用是2000万人民币,都是特效领先的国产电影。但是好莱坞投资动辄几亿美元,中国比起来真是不行,尤其是特效,像变形金刚3,投资1.95亿美元,多厉害,全球票房11亿美元,多给力!十三钗的诞生也说明了中国也可以出世界级大片,张伟平和张艺谋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16篇:龙门飞甲观后感

《龙门飞甲》观后感

《龙门飞甲》讲述了宪宗年间,宦官弄权,滥杀贤臣。侠客赵怀安(李连杰饰)在营救忠良行动中,终将恶贯满盈的东厂提督曹少钦一剑毙命,引来西厂督主雨化田(陈坤饰)祭出天下格杀令。周淮安等人一路亡命到嘉峪关的龙门, 消失於铺天盖地的黑沙暴中。尘销风散后,西厂密探、鞑靼商队等江湖各路人马,再度投宿 於龙门客栈这家大漠黑店。三年前曾毁於大火的龙门客栈里,当年的风骚老板娘金镶玉早已神秘失踪,只剩逃过火劫的夥计们重起炉灶,痴等老板娘回来。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边关客栈,再次因缘际会地风起云涌:神秘剑客胡中玉的容貌,为何与雨化田如此相似?对客栈密道了若指掌的吹笛女子凌雁秋(周迅饰),难道就是金镶玉本人?就在由雨化田亲率的西厂追兵赶来之际,地平线突刮起数条龙卷奇风,周淮安横空飞出,欲与雨化田一决生死。大漠风烟间,一场天地变色的正邪之战,即将展开。《龙门飞甲》可从两个方面讲评。先说音乐,影片第一次打动我的音乐出现在凌燕秋和和周淮安隔草对饮那里,飒飒江湖情一下荡漾开来,寒江孤影。有人说过,最好电影院能开冷气,确实《龙门飞甲》做到了。

第二次打动我的音乐出现在凌燕秋和素容骑骆驼遥向龙门客栈那里,一双璧人逍遥结伴江湖行。洒脱,不羁,传奇,逍遥全在这段音乐里面。这就是让人着迷的江湖,小时大家看江湖都有想自己有个一招半式的冲动,我看imax的时候,还在感叹现在年纪大了,真没这个冲动了,我纯怀旧来的,可2d居然给我复活了。老旧情怀,让我在凌燕秋栓马那里,心像是一下被浸入了一坛老酒,陈年老酒(应该就是类似于赵怀安说的,你还带着我爱喝的酒。。。这酒字,含义深啊)

好想大声喊:龙门一壶酒,逍遥沙尽头。

第三次打动我的音乐出现在凌燕秋和赵怀安重逢那里,我居然有想哭的冲动,三年魂牵梦绕啊,我愿意相信她是一直靠这口气支撑到现在的,见到他,终于那口气松了,再也不能支撑,所以晕倒了。难道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胸前的血迹看,是不足以失血过多导致昏迷的,求医学解释。

第四次打动我的音乐是,凌燕秋冲出地道,在沙丘上喊赵怀安的名字。

再说说画面,《龙门飞甲》通过将传统武侠与新兴技术结合的首次尝试,出人意料的3D效果堪称叹为观止。然而远比绚丽的特效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徐克恍如隔世的昔日神采,是小刀会序曲首尾呼应的激昂慷慨,是大漠风烟下的苍凉豪迈,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气概,亦是侠骨柔肠间的江湖情怀。这一切的一切方为《龙门飞甲》灵魂之所在!

第17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让子弹飞》观后感

高二18班刘彤

前些日子读木心,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我很喜欢他提到的“气象”和“脉息”这两个词,让我想起电影。在我看来,如今的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不免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清新,但是脉息微弱,格局小了,不再有豪壮狂放的气象。

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就像听摇滚演唱会,很难在椅子上安坐。摇头摆尾,大声爆粗,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差不多,跟子弹一起飞了。

我却一直在想脉息和气象这两个词。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那一组日光下漂亮的移动镜头,只有黑泽明的电影里才有。最后的高潮,山林中打斗,不过寥寥数人,却觉有千军万马。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是敞亮和单纯。

他信奉的那些东西,久远而浪漫,比如男子应该醉卧美人膝醒斩仇人头手中刀一把快意雪恩仇,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应该站着挣钱站着花钱没什么值得跪下,比如不好来的钱应该好散,散给什么人?散给世上受穷的人。这些东西,我们在古早的小说里见过,在传奇的故事里读过,小时候也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过,以为天经地义。那时候的英雄枭雄是穿漆黑大氅的虬髯客,是像金子一样赤诚的男子,但是后来,这种趣味不再有人认同,不知何时,英雄也变得暗淡,晦涩,落魄和龌龊,怎么就变成身份暧昧心事复杂一脸胡茬和倒霉的中间人了呢?

其实给力,就是气息壮,力道足,不给力,就是气息微,力道弱吧。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气息,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息。像陈大导张大导,我的感觉是,人近老年,气息衰微,虽有外壳庄严,里面已经是入不敷出。所以把玩纠结,把玩精小,当年气壮山河,如今是江河日下。手艺还在,那股子悠悠荡荡豪豪壮壮的气,没了。

我看子弹,最大的感受就是,姜文真是把好刻刀啊。演员就像石材,导演就像是刻刀,印刻得好不好,要看他怎么把握材料。姜文几乎从不失手。

刘嘉玲在《通天帝国》里架不起一个女皇的气象万千,但是在子弹里演一个有情有义有欲的妓女,那么鲜活水灵,一个拧过来的背影,一个斜斜的眼风,风骚入骨。

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唯有复杂,所以丰富。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惯常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我觉得甚至也是本年度电影中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

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他们世故通达,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中国,不会做人,就没法做事。世故即经营人际,最高明的世故是,他不全是为了人情,也不全是为了功利。在人情份上,功利你不得不给他五钱,在功利面前,人情他也替你担待三分。但也就是这三分五钱的交情,大难临头,他又是铁甲乌龟一只。

第18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篇1:让子弹飞观后感

看《让子弹飞》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我心里面的震撼却一直没有停止!也让我一下就喜欢上这个男人味十足的姜文,哈哈,真够给力啊!

回想故事情节:颇有玩味又点到为止的黑色幽默,貌似荒诞实则讽刺的故事情节、以及妙趣横生让人捧腹的对白,都让我意犹未尽。突然意识到,这整一出就是姜文捣鼓的技术活:中国国粹之麻将,是匪劫的面具;马拉火车,虽说有历史因素,在如今高铁时代,令人喷饭!真劫匪、假师爷、土皇帝三个性格迥然的角色各怀心事,再加上颠倒形象的陈坤、姜武甘做配角一同掺和,台词又是那么充满意味耐人寻味,这片子,想不火都难!

当然,姜文特色在影片中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他推崇的男人本色、英雄主义:张麻子看似是一个单纯的劫匪,却很有抱负:想劫得钱财之后送义子留学日本深造;虽只是个假县长却要讲究公平;劫到钱财却并不远走高飞,反而返回鹅城将钱财散给百姓。这一出出剧情,都是姜文特色的具体体现!

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学影片中的姜文对葛优说的,骗子,你就是一个骗子!我认真的想过,普天之下还有谁能把骗子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独你,无他!你小眼一溜,张嘴就来,这形象还真是相当符合骗子的特征。瞧你其他那些个老实人角色,咋看咋觉得飘忽,不实在。还是最喜欢你这样的演出,贪婪、奸诈、狡猾又妙语连珠,把个见风使舵的骗子演得是入木三分,让人大呼过瘾啊。郑重建议,葛爷,你专长喜剧,以后别玩深沉了!

最帅是姜文。看着影片中的姜文身着白衬衫,露出胸肌的镜头一晃而过,这惊鸿一瞥已经让我非常惊叹,姜文一贯以来的man形象,还真不是盖的。特别是在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为姜文扮演的张麻子举办出城剿匪的仪式中,镜头中身着军服的姜文、英姿挺拔又气势过人。这造型,估计姜文自己也特满意吧,猜想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将会再次俘虏一大批少女少妇的心。

最叹是周润发,曾经的小马哥!在这部影片中突破了一贯以来的正面形象不说,更是一人分饰两角,一个猥琐、不成气候;一个阴险、张扬跋扈。让我真的怀疑,黄四郎的替身,果真就只是个替身,而不是周润发!这样的演技,相当的给力啊!

最颠覆形象之角色,就不只是一个了。那五大三粗的武举人,粗人一个,也是个恶棍,可姜武演起这个角色,怎么感觉那么不亦乐乎呢!真让我难以接受,要知道,姜武也算得上是我心中所爱啊!陈坤小生,部部片子里都是个情种,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任人作践的随从!胡军,那么man的形象,颠覆不过,那就让他满脸麻子呗。这些个角色,除了姜武之外,还各个都被姜文一枪取命。够绝!

姜文果真有才,号召力影响力也不是传说,要不,怎么能邀请到的各个腕,还能让各个腕们颠覆形象,配角出演呢!

总结一句,如果你想看喜剧,那就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悲剧,也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文艺片,还是看让子弹飞,如果你想看商业片,更请看让子弹飞。一切,就在于你怎么理解。

篇2:让子弹飞观后感

2010年有两部电影是我格外难忘,一部是《阿凡达》另一部是 《让子弹飞》,其中,《让子弹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电影主要讲述了山中的麻匪劫持了一辆坐着买官的人的火车。麻匪的头——张麻子扮成买官的人和软弱能的老汤去鹅城骗财,到了鹅城,张麻子看见了贪官黄四郎虐待人民,不禁生出一股同情之情,便用计谋战胜了黄四郎,让鹅城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中的张麻子的形象无疑是从西部牛仔形象演变而来的——维持正义,敢打抱不平,喜欢用枪声向人们示威,但这些却被融入了官场,爆露出了官场上的种种不良的现象。在现实的社会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陈水扁,他在台湾贪污了好几个亿,在监狱中用种种方法出狱,继续在外面贪污,像在台湾上的一颗污点——就是《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只不过张麻子变成了无形的法律——最后结果也是依法处置。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张过滤纸,用镜头述说了中国官场上的一个字,那就是——贪。它几乎成了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腐败,用不合法的手段随意拿钱——这是中国的经济一直滑落,假若全世界没有了贪官,那么就没有了腐败!没有了落后!更没有了贫穷!其他国家早已开始号召,但唯有中国,为贪官而烦恼,因贪官而贫苦,贪官似乎成了中国特别的标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铲除那些让中国落后的贪官!不让《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出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上!

篇3:让子弹飞观后感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到的是一部叫《无耻混蛋》的外国影片。《让子弹飞》与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让子弹飞》更具有中国特色,对中国人的人性描写和刻画更多些。

片中的汤师爷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个模型,胆怯,欺软怕硬,贪财,妥协,逃避,顺从,但是他善良,分得清善恶。这是在我身边常常能够见到的小人物。

有时候,能够在报纸上,或是在电视的新闻里看到,当有人遇见危险,路人常常冷漠相对,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这就反映了人们矮小的心理。他们不愿帮忙,并非出自于他们落井下石的恶意,而是怕给自己惹上麻烦。汤师爷就是这种没有安全感,没有能量的一个代表,当然,也谈不上担当。所以,在师爷最后死的时候,他对张麻子说,“你斗不过黄四爷”。但师爷却特别的善良,在生命 的最后,要求张麻子“不要回鹅城”。

这里面的鹅城,我不知道,意图是否是在说明,那个城里的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

其中反映中国人从众心理的,就是在张麻子攻黄四爷的碉堡的时候,张麻子当众砍掉了黄四爷替身的头,大家才一哄去了黄家。真的黄四爷没有死,而大家仍然是成功 的攻下了黄家的碉堡。这说明,在对待恶霸的时候,不是大家没有能力将他打翻,却是因为大家胆怯。

我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关于张麻子身世的那一段。张麻子叫张牧子,是跟随将军打仗出身的战士。因为军阀割据,自己不愿委身于人,所以落草为寇。人们以为是土匪就不能是张牧子,理所应当的是张麻子,张麻子脸上不应该是干净的,他就应该是满脸的麻子。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要顺从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呢?

第19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子弹何以飞得如此远

——电影《让子弹飞》

2011年贺岁档最大赢家毫无疑问便是由姜文导演的贺岁大片《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从一上映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票房最终以7.24亿圆满收官,击败《唐山大地震》成为华语电影内地票房冠军。

《让子弹飞》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洋年间,在地处南部中国的鹅城内,土匪、骗子以及恶霸之间的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这部影片能获如此巨大的成就,归功于影片将演员演技、艺术手法、音乐效果、拍摄技巧与故事的深刻主题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整部影片在演员阵容方面,可谓是群星汇集。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明星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出,光是这点,就值得我们关注到着整部戏。尤其是能得到三位影帝级人物加盟。导演姜文以及制片组邀请到内地华语影坛传奇男星葛优,这是葛优与姜文的首次合作,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让子弹飞》中南国一霸黄四郎的扮演者是由华语顶级巨星周润发出演。姜文、葛优、周润发三位男明星都是数一数二的实力派战将,是票房的给力者。三位重量级演员将影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鲜明个性演得淋漓尽致。姜文演的张麻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豪侠,嫉恶如仇,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匪,更像是《水浒传》里那些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假师爷马德邦的扮演者葛优,将一个江湖骗子的角色演的可怜可恨可爱,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风格,让观众笑声不断。本片中的反面人物黄四郎,周润发给与了他大哥的霸气,将人物恶霸的形象表演

的十分到位。

在时长132分钟的电影中,精彩镜头层出不穷。尤其是大规模的正面激战,把整部电影的紧张刺激氛围都带动了起来。在电影的开头,是一段轻松的画面。真师爷、真县长以及县长夫人三人同坐一辆马拉的火车边吃火锅边作诗,画面和谐安适,本来是快乐地上任。可就在此时,整个画面一转,土匪袭击,枪声四起,火车脱离铁轨,从天际飞过,“嘭——”的一声直接冲向水中。开心上任的县长,此时沦为土匪的人质。前后两个镜头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整个情绪从平静直接奔向紧张刺激,达到了第一个兴奋点。刚看开头,可能大家对张麻子的印象仅是停留在他是一个土匪的层面上,只是将张麻子当做一个劫财的匪徒。但在随后的电影中,随着电影的深入,对人物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张麻子原名张牧之,曾经追随蔡锷将军,在北洋战乱后才迫不得已落草为寇。他虽然是悍匪首领,但他却是一名有正义感的豪杰,他劫的都是奸商土豪的财物,劫来的财物也不是一个人占有,相反,他将所劫的钱财都分发给穷人。张牧之这个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身处乱世,却重情重义、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的北洋豪侠的形象。在影片中,张麻子在百姓面前,讲过一句经典台词——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这句经典台词体现了鹅城需要公平,不能让黄四郎这样的恶霸踩着百姓的躯体谋钱和权。除此之外,也是对我们现今社会中需要公平的呼喊,公平这一思想在我们国家的政策上有所体现,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这部影片重新提及公平这个概念,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将公平的思想贯

彻于实践,让公平之事惠及人民大众。

在本片90几分钟,真假张麻子进行枪战的时,导演为画面配上了一首轻快的背景音乐节奏,使得原本激烈的枪战显得轻松活泼。不像其他枪战片那样,配上紧张的音乐。这可能与它想凸显的喜剧元素有关,想给观众片刻的轻松,然后为后面彻底打垮黄四郎的紧张氛围服务。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用到了音乐特效,这些音乐使得影片不显得乏味无趣,也使得影片更真实,它能调动观众的听觉神经,令观众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整部电影的每个片段衔接的很自然,每个画面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显得很真实、自然。这些离不开导演高超的拍摄手法。例如,在枪战中的骑马镜头,它采用了跟摄的拍摄手法,能真实的捕捉到骑马射枪的全过程,是每个细微之处都显得自然。在这部戏中,张麻子、马德邦、黄四郎三人可谓是影片中的核心人物。所以,他们的很多画面采用了象征性极强的特写镜头。譬如,假师爷和黄四郎深夜谈话,对两人面部表情的特写。通过特写,将黄四郎的狡诈、恶霸气息体现了出来,尤其是眼部表情,黄四郎挑眉的动作等。一部优秀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拍摄手法包含了拍摄角度、景物选择、特技摄影、显微摄影等。这些拍摄手法是否能够巧妙融合,这些取决于导演的经验和能力。《让子弹飞》的成功能够反映出姜文拍摄手法有其高明之处。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电影艺术方面是成功的,它的很多场景都是有关枪战、马战、巷战的镜头,这些镜头是整部电影高潮不断,惊险刺激,展现了“暴力美学”的内涵。除了艺术方面的成就,它的思

想内涵也很丰富,就像“一百个读者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但其主要思想还是弘扬一种正义精神,公平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影片中的积极思想,让积极向上的思想鼓舞我们的现实生活。

第20篇:让子弹飞观后感

范文一: 昨天去看了让子弹飞,没想到一飞飞上心头,搅得人心绪难平,夜不能昧,第一次看姜文的影片,真higa,本来对国产影片没抱多大希望,但是去了电影院,实在找不出更能让人掏腰包的电影,象(非诚勿扰2),纳尼亚传奇。只好以及被迫看了(让子弹飞),姜文还真有招,全场让人乐,没有冷场的时候,难得的是,乐之后还让人思考,让人留恋,象最近很流行的脑残的情节及幼稚的台词,全被姜文的子弹打飞了,几个小片全成炮灰。嘿嘿,虽不是好事,但让人高兴,乐。姜文的那种气质,那种纯血统的大男人主义,就连好来什么的那地方都找不出一个男星与之媲美,第一次让我见识到中国还有这样的人,有人说姜文自恋了,张麻了太个人主义,太高大全了,我也有同感,但有何不可?一个导演不自恋,还能拍出好的作品不?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感染别人。

姜导是个诚实的人,他拍的电影有诚意,敢于挑战电影市场格局,那几个有名无实的导演,这会儿是遇到对手了,而且纷纷被子弹打落,这比电影本身更让人乐。

不是子弹太强,而且是那几个导演太让人恨,先说小炮灰陈某,本来对他没多大希望,自从找小三之后就不进反退,今年的赵孤更加那个,空洞洞的架子,不知所云,靠什么吸引人,几张漂亮的脸蛋吗?想拍电影,先学会讲故事行吗,不要故弄玄虚,唉,不说他了。 再说张某,他今年的那个山查树应当不错的,当时放映的时候,老公说去看吧,我说坚决不,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我已经被他骗四回了,《英雄》、《十面埋伏》、《黄金钾》、那时他还找了好些托,没放映的时候夸天上去了,结果让人愤怒,最后到了《三枪》,我想张导你就算是拿我们当猴耍,也该拿出部好的作品了吧,要不就被观众抛弃了,不会那么傻吧,结果去看了,结果让人骂不起来,是无力再骂了。今年他想搞点纯艺术,再收拾失地,可是,他的这种鬼把戏已经让人厌烦了,来两部骗人的,赚点钱再来一部艺术的,赚点口碑,来年再来赚钱,不给他这机会了,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价,就算他拍的是金子,也坚决不看。 冯导,本来不想提您的,您搞娱乐还是挺在行的,台词有味道,但您的唐山实在是太吸金了,让人心里不爽,怀疑您的用心,您和张导一样,将观众玩弄于手心,拍什么不好,要去拍唐山大地震,拿中国的灾难,收括观众的腰包,靠这种痛彻心扉的回忆刺激观众的感官,其心可诛呀,这有一比,就比如医院给一个正常人拉上一刀,收取手术费,医院乐死了,而我们呢,留下一道疤,其它什么也没有。 徐克,吴宇森,王家卫........姜文,一个土匪与恶霸的故事,能拍得这么有滋有味,搞笑不输尤小刚,不见飞机轰炸,也没有撞翻的汽车,却能这样高潮迭起,当然要顶!他的子弹不仅射翻了几个导演,也射醒了普通如我辈者,我们要看电影就要看好的电影,要么就干脆看纯娱乐的电影,一笑了之,最起码我们要坐着掏钱,不能掏钱了还跪着,没有好的作品奉献就算再名的导演也要将他打下神坛.一个人不能太顺了,顺了就没有张力了,姜文当导演以来遇到不少挫折才有今天的奋力一击,好事,好事,电影市场,本来就应该百家争鸣,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滴! 有一个小小心愿,希望让子弹飞票房超越唐山,请冯导将他的龅牙收一收。

范文二: 很忙,很忙,忙到把海绵里的水都挤干了。但哪怕还能挤出一滴水,也要尽早去欣赏《让子弹飞》!如果一滴水都挤不出来,那就把别的事情选择枪毙一个!如果忙到今年的子弹非要拖到明年再飞,那就只能说明是生活在享受你,而不是你在享受生活。恋爱的时候老想着结婚,是恋爱的兴趣不浓;看电影的时候老想着工作,是看电影的动机不纯。 你怎样对待朋友,朋友就怎样对待你,做人要有义气;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做人要会活着!本周最好的生活绝不在股市,而在电影院里。今天看了一部化神奇为传奇的至high憋尿之作《让子弹飞》!美国的西部牛仔片只会玩高科技的打杀,中国的国产历史片只会玩高智商的较量,只有姜文,二者通吃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如此这般最原始、最真挚、最本色、最狂野、最奔放、最大气、最无厘头又最有嚼头的返朴归真大智若愚的玩法,虽然难免也有瑕疵和破绽,但就像金庸所说,只要你出手招招致命,哪怕自己门户大开,对方也始终无暇顾及,这才是大丈夫真男人的格局和境界!《让子弹飞》打破陈规俗套,没有铺垫,没有过渡,没有喘息,更没有拖沓,从头到尾都是高潮!我们看厌了八面玲珑的脂粉之作,终于看到了痛快淋漓的性情之作,就让子弹多飞一会吧!尽管片中一众演员均是好戏之人,也演得入木三分极其过瘾,但其实惟有导演加主演姜文,才是真正的无可替代!这样的狂傲血性之作,只有姜文能导;片中的绿林悍匪头目,也只有姜文能演!因为这个活祖宗,根本就是他本人!最高明的竞争就是不争,最高傲的表演就是不演。惟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惟其不演,不怒自威霸气尽显!王菲是这样,陈道明是这样,姜文更是如此!

而即便才华横溢霸气十足如姜文,17年才拍了4部电影,这就是能屈能伸有张有弛玩得起放得下的纯爷们的玩法!既要敢玩,更要会玩,不玩则已,一玩惊人!股票好玩的时候咱玩股票,股票不好玩的时候别让股票玩咱们!

范文三: 《让子弹飞》是一部让我倍感幸福的电影,就像饿了好多天之后突然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一样,幸福的倾诉欲急剧上升,但又被辣的说不出话来。这种幸福感源于对姜文的信任,尽管《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对他的信任,但是《让子弹飞》向这一小部分人声明你们现在回来还是来得及的。一般导演在取得一定话语权之后都会拍自己最想拍的东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东西,这是一种难以忽视的情结,我始终认为姜文是有艺术片情结的人,这种表达自我的欲望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通过隐喻的镜头得以诗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讲故事绝不代表姜文讲不好故事,当他愿意踏踏实实讲故事的时候,他讲的活色生香百花齐放,那嘴皮子比天桥底下专业讲故事的还灵泛,最重要的是还没丢掉情结。敢情在人家手里电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么样就能拍成什么样,能给自己找乐还能让你乐,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电影就像跟着导演进行一次旅行的话,这次姜文的确是做了一个称职的导游,向观众证明了,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在《让子弹飞》之旅的开头他就已经花样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观众,观众和片中的葛优一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此后催笑弹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没落下来。观众一路上左拥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坏蛋做伴,赤裸裸的恶和闪亮亮的义都转化为坦荡荡的乐,不用偷着捂着,不用藏着掖着,《让子弹飞》就是要挠遍你的痒痒肉,让你笑让你笑让你笑。

跟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此次《让子弹飞》再一次为喜剧正名:真正好的喜剧绝对是高智商者的游戏,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讲故事的手段。虽然几千年来我们的主流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背负着文以载道的传统追求一种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级幽默,既然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说,那我们就换个方式说,说的让上头听不出来还得让自己人听的出来,幽默感就是这么来的,是面对残酷生活的必备武器。我们的各种民间传说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层出不穷,所谓话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话中蕴含的是从苦哈哈穷光光的生活里凝练出的智慧,另外中国人历来在战场上是擅长攻于心计的,三十六计,计计走心,而在我看来《让子弹飞》就是把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揉碎了放在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框架里,再用姜文天马行空的脑袋瓜子一整合,这部电影就用不3d,不山寨,不抄袭网络用语(反而是给网络用语添砖加瓦了)的三不方式制造了一场视觉奇观以及语言艺术奇观,将电影的造梦功能以去科技化的方式发挥到极致,证明了中国人的梦幻不一定非要科幻。这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激动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我心目中中国国产喜剧电影的正路。

说回电影本身,前面提到《让子弹飞》制造了一场语言艺术奇观,台词已经不能用搞笑来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恶趣味横生,有时法庭辩论(凉粉案),有时小品段子(张麻子抱县长夫人尸体痛苦),有时群口相声(大哥,你是懂我的),当骂人都能变成一种艺术的时候,我崇拜的只想骂人。所以这部电影是真的不怕剧透和影评,在这部电影身上不会再出现影评比电影好看的惨剧了,因为你如何用苍白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那场语言奇观?从故事主题来看,《让子弹飞》在鹅城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建造了一个男人的梦想战场,融合了血性、心性与智慧,姜文姜文把最容易出彩的一个奸角和一个丑角分别给了发哥和葛优,自己扛起了一个兼具匪气、霸气、灵气、义气、正气等各种气的理想型男人,大有让你们可劲儿的出彩,我愿意一个人挂彩的豪情壮志,怀抱站着挣钱以及让老百姓站着收钱的治国理念,姜文试图在电影中建立一个没有阶级之分的理想国。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就是骗子买官,土匪抢官,恶霸想当官,土匪和恶霸你一拍我一拍的交手,骗子在土匪和恶霸之间来回蹦跶,最终土匪利用民怨铲除了恶霸,土匪做了官应该做的事情,而真正的官在哪里?电影中突出了恶霸、土匪和骗子三种边缘人物,真正的官是隐匿的,民众的脸是模糊的,而其实他们又是无处不在的,如果非要从《让子弹飞》电影中读出什么政治隐喻的话,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不是这部电影的看点,包括电影中的各种死亡以及暴力场面,都被黑色幽默消解了其本身的残酷,观众来不及伤感就又被推入狂欢的洪流中,只有在片尾经典国片《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再次响起时,在制造了这一切的英雄望着奔向上海滩的孩子们时,我才发现确实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忧伤隐藏在了大欢乐的缝隙中,马和枪注定要被留声机和自行车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取代,刚才那一场集体高潮已经变作为一场《鹅城旧事》罢了。

最后不得不提《让子弹飞》中那些角色,《让子弹飞》的演员无疑是很幸福的,当剧本给了表演这么强有力的支撑后,他们只需把自己扔进去,享受表演的撞击享受戏剧的快感。从主线看《让子弹飞》其实就是用三个人来演两个人的对峙。姜文在片中一如既往的大男人却不会让观众反感他在装爷们儿,因为片中张麻子这个角色有粗有细,有豪情又有智慧,是不光会摆pose还会干实事的军事家,男人想成为的男人,女人会崇拜的男人。有了一头飘逸长发的葛优用他举重若轻的台词功底将一些本没那么好笑的东西给放大到极致,他的身上兼具小人物的油滑与天真,把汤师爷这个终于掉进钱眼里屁股却留在了树上的倒霉蛋儿演的活灵活现,在喜剧片中葛大爷无非是最好使的演员,一句话不说就能逗的观众前仰后合,最难得的是他仿佛并不自知自己的魔力。演惯了正剧的发哥终于有机会发挥了生活中老顽童的一面,在电影中他演一个恶贯满盈的奸商,永远体面的装束,中英文双语频道自由切换,无厘头的表情,步步为营的算计,发哥本来就有张讨喜的脸,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可爱了,在《让子弹飞》里让个喜欢按照严格的程序行事的反面人物只让我觉得是个爱演的科学怪博士,却是真的恶不起来。

让子弹飞中的群戏是真正的群戏,各色配角都整齐划一的团结在大哥的周围,基本上有配角出现的时候就有主角出现,所以三位大哥的脸始终是最清晰的,而配角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尤其是张麻子的麻匪队伍,欢乐六人行或各显神通或群口相声,出彩也是集体出彩,很少有人单独跳脱出来。相比较麻匪这边有爱的家族式组织结构,黄四这边就像分工明确的专业恶霸公司,陈坤和姜武欺男霸女二人组被安置到黄四这边反而因为一场凉粉案而跳脱了出来,在这场掀起第一个小高潮的群戏中,姜武和陈坤一红一白一莽一阴配合的天衣无缝,硬生生的在不谙世事的小六子的肚子上扯开了一条血口子,这场闹剧式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有意思的是,在陈坤姜武吊儿郎当出场的时候,我身后一位女观众惊呼这是陈坤?,相比较其他早已被贴上硬汉标签的几位黄金配角来说,被贴着文艺标签的爱情片黄金主角的陈坤光名字排在众演员表里就让人心生疑问,可是当他抽去了眼底的深情,换上赤裸裸的无情时,跟本片的整体气场竟然也很和谐,原来这个演员不仅可以谈谈情,更可以发发恶。在凉粉案中,胡万这个角色一方面要在众人面前扛着所谓正义和道德的大旗,另一方面要在慷慨陈词之中渗入利器般的阴邪,像个明知道被告是无辜的仍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无良律师,陈坤演的很有张力,捋头发的小动作,台词的爆发力,以及在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这句台词时展现的戏剧范儿的身段,这段表演难得的是完整,动静皆有,一气呵成。最后刽子手眼中流下的那滴鳄鱼泪让我不得不感叹,他流露出的这种坏已经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件招摇过市的衣服,而是一种属于天生混蛋的浑然天成的呼吸。想到鸿门宴那场戏中胡万自然的舔过自己嘴角的血,我心理暗想:幸亏这个角色很快就被姜文弄死了,要不让他再成长几年,也许他会是张麻子最大的对手。虽然所谓的大师级作品里经常给坏蛋做人性善恶的二元论分析,但我一直认为世界是一定有人的恶是流淌在血液和基因中的。《让子弹飞》里的恶人暂时满足了我的对于恶的恶趣味。

子弹呼啸而过后,其实我觉得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你可以说《让子弹飞》是大众电影,但全民狂欢反而更证明了这是属于姜文一个人的胜利,他身上永远有种领袖气质和革命激情,我不觉得他在刻意迎合谁,从他之前的作品中比比皆是的幽默桥段里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有做大喜剧的天赋,而且谁又能说《让子弹飞》之后姜文就一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针对姜文,任何定义都很多余,因为很明显,他不愿意被别人定义。如果非要说迎合,与其说是《让子弹飞》的趣味迎合了观众趣味,不如说《让子弹飞》的智慧迎合了观众的智慧,因为恶搞常有,智慧却不常有,本山大叔说这是一个对快乐宽容的时代,观众从不缺快乐,缺的是走脑子的快乐。

铁道飞虎观后感范文
《铁道飞虎观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