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文化共享观后感的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2 18:03:13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文化共享工程

服务百姓 全民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关注民生 惠及亿万群众

发布时间:2009-04-12 07:05 来源: www.daodoc.com 作者:杜洁芳

有专家这样评论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文化共享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基层文化资源薄弱的现状。

从2002年启动以来,文化共享工程不断向基层延伸,服务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尤其2004年成立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其工程资源库总量已经达到73.91TB,大量文艺、科技致富、教育等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基层,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截止到2008年底,自建、合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3万个,其中,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村级基层服务点40万个,全国农村中小学服务点25万个。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农村、社区群众中已有2亿多人次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文化、科技、经济、卫生、教育等多种信息公益服务。

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将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07年1月8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央财政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的文化建设工程,从2007年至2010年,投入24.76亿元支持工程建设。2007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为5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之一。温家宝总理2008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开展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5年来,管理中心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工程进展。首先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到2008年底,管理中心直接负责建设的资源达到18.8TB,通过争取捐助、自建、共建、优惠征集、市场化采购等形式征集了大量视频节目。通过各种方式,管理中心向各地发送了大量资源。

文化创新的重大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是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创新。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后,如何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我国当前发展的重点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

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创新的工作思路。管理中心作为具体承担文化共享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对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不断研究如何让这个文化创新工程在基层扎实有效地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全国各地的各级实施单位在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胆探索,在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传输方式、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实践方面都有创新。

多年来,文化共享工程的各级实施在基层服务方面创建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模式,例如河南、山西等地采用IPTV技术,依托宽带互联网,通过电视机+机顶盒开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辽宁、海南、青岛、佛山、深圳、遵义、天津、辽宁等地将文化共享工程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进行有机结合,使文化信息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山东、湖南等地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视频点播技术(CDN+VOD技术),使用户就近取得所需资源,提高了网络应用效率;陕西、四川、浙江等地依托虚拟专用网(VPN),使资源的传输和管理更加安全、可靠、方便;上海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依托社区信息苑,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与信息委、教委、城建、团市委等单位提供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市民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数字家园。此外,管理中心通过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依托国家政务外网向各省传输资源;在浙江建立了同步更新的镜像站系统,大大提高了南方电信用户访问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的速度,有效缓解了网络延时问题。

共建机制是文化共享工程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创新。2006年4月,成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法制办10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多年来,在工程的资源、载体、宣传、网点等建设上得到了各方的积极支持。财政部积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工程建设,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5.6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15.3 亿元;国家图书馆与管理中心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积极支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现已提供2.62TB数字资源,今后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还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技术网络平台提供服务;中组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基层服务点建设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加强与文化共享工程的共建共享;教育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专用卫星频道传递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并要求有条件的远教基层点向农民开放,扩大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范围;中宣部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报道;中央文明办支持建设了一批基层服务点;国务院法制办在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为扶助贫困开展公益服务制定了特别条款,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使用和网络传播提供了法规保障;国家版权局积极动员著作权人参加向文化共享工程提供著作权使用许可捐赠活动;国家广电总局协调有关电影制片厂,为文化共享工程无偿或优惠提供了一批农村电影作品版权使用许可,丰富了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并于2009年1月19日,双方合作在辽宁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被称为“辽宁模式”。

在技术创新方面,文化共享工程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特点,建立了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筑县级支中心、乡镇?筑街道基层服务点、村?筑社区基层服务点五级层次的网络化协作基础性平台。针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特点,建立了以元数据、对象数据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资源库和资源目录为中心建设内容,以版权管理为基本建设保障,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存储、检索、发布和维护等功能的资源建设体系。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传输的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由主传输体系和辅助传输手段构成的网络传输体系。主传输体系是将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种网络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国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传输通道。辅助传输手段主要包括光盘、移动硬盘、移动存储播放器等,作为主传输体系的补充。

服务是终极目标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基层。为了满足各地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的需要,管理中心和各级中心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摸索总结不同服务模式,拓宽了服务范围,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主要表现在服务效果逐步显现,基层工作队伍初步建立。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四川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宣传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百场流动讲座”等活动,使超过250万人次受益。河北的“网上跟我唱”丰富了河北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云南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结合,在播放电影前,先播放文化共享工程多媒体资源。广东、广西、天津等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联合开展网上信息服务,解答咨询200多万例,远程传递电子文献超过450万篇。在队伍建设上,各地通过集中和分散培训,使基层工作队伍初步建立起来。文化共享工程现已拥有一支近68万人的专兼职工作队伍,活跃在资源建设、技术保障、开展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结合国家重大事项和节假日策划活动开展服务。近年来,管理中心结合国家的重大事项和节假日策划并举办了系列活动:2008年,为支持抗震救灾建立“赈灾服务点”赠送专用设备和数字资源,为迎接“奥运”在全国开展“文化共享奥运行”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策划举行了“文化繁荣,岁月如歌”全国巡展。此外,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举办“楷模光辉照我心”活动;结合中国少年儿童歌曲推广计划举办“唱希望之歌,看抗日电影”活动;在中小学暑假期间推出“仲夏夜开心急转弯”活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纪念抗战·永保和平”等活动;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征经过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文化共享长征行”活动,向沿途基层单位赠送设备、图书、光盘;为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编制系列光盘下发基层,开展拥党、爱国教育活动;在2005年和2009年的元旦、春节期间,特制下发“双奖好戏送下乡”、“乡风文明好戏来”、“文化共享和谐风”、“文化共享幸福花”、“文化共享新春乐”系列光盘,将高水平舞台艺术作品传递到基层农村; 2006年春节前后,在贵州遵义举行“文化共享工程遵义新春服务行”活动,近万名群众参加„„

结合各地的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展服务。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新模式。北京市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艺术档案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文化信息传播、图书馆图书借阅和文艺作品欣赏三类服务的整合,进一步促进了北京文化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上海市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中心馆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城乡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紧密结合,使服务延伸到社区信息苑、高校、街道、企业、中学、军营、监狱、寺庙、进城务工者居住区。浙江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各级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重点建设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络。广东省东莞市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区域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相结合,研发新一代集群管理系统,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向基层的延伸。其他各省则普遍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化先进县、文化示范村等紧密结合,使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渗透到城乡的各项工作中。

结合党员干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服务。各地因势利导,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共建。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与山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了硬件设施和服务网络合

一、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技术平台合

一、基层点日常管理和运营统一,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了覆盖到所有行政村的基层服务网络。湖南、贵州、浙江、吉林、黑龙江等省也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结合,实现了在基层点的硬件、人员、资源、经费、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共享。浙江省宁波市还把文化共享工程镜像服务器接入宁波教育城域网,使文化信息资源服务覆盖了所有校园。

结合网上参考咨询开展服务。2005年4月以来,在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广东省分中心与福建、广西、天津、山东等12个省市的30个各级中心开展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工作,依托这些分中心整合的90万种电子图书,2000余万篇期刊论文,35万篇博硕士论文,20余万篇会议论文,3.5万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6万件专利说明书以及各分中心建立的规模庞大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特色资源库,积极利用互联网为读者服务。

结合面向农村的其他工作开展服务。文化共享工程与中宣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相结合,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投入1100万元,合作共建300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点对外提供服务。向100个全国妇联“美德在农家”的基层点提供设备和数字资源,提高了这些基层点的服务能力。四川省为此特别策划举办了“科技服务乡村行”活动——将文化共享工程中适合农村、农业、农民的资源通过乡镇文化宣传中心开展服务。山西、江苏、青海等地结合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的扶持工作,开展了各类富有地方特色的服务。

结合信息服务商的市场拓展开展服务。为加快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的建设并弥补资金投入的不足,各地也以开放的姿态探讨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模式。青岛、佛山、深圳、海南、杭州、天津等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向当地520多万户居民播放文化信息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的开播,使文化共享工程通过有线电视走进226万户农民家庭。山西、福建、浙江等地与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合作,加快服务网络建设的进程。吉林、河北、湖北等地与网吧联合开展信息资源服务。

今天,触角已经延伸到广大农村、社区的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在其实现功能的途径上,经过多年实践,与传统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接轨,成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未来,随着其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基层服务点的普及,一个立体、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渠道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提供越来越强的动力。

推荐第2篇:文化惠民,阳光雨露共享

文化改革发展巡礼之四

文化惠民,阳光雨露共享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高度

国庆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的民众通过最新的直播星公共服务,可以收看有线电视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还有2亿农户无法通有线电视。从2011年4月起,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三营镇就是试点之一。

虽然是农民工,43岁的李建军对于东莞的认同越来越强烈。在东莞,行走十分钟必能看到一种文化设施,买书看戏和买米买菜一样方便。471个图书馆覆盖全市32个镇区,27个博物馆、150多个文化广场遍布城乡。同样的剧目,东莞人只要花上北京或上海一半的票价就可以享受。同李建军一样的东莞农民工生活得“很文化”。

家住北京东城区花市大街的吕光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有三天都在“文化度假”:去国家图书馆听了免费的关于辛亥革命的讲座,去首都博物馆看了梵高的画,还去中国美术馆逛了半天。“以前工作忙,天天从这些馆路过,却没有时间进去。现在有了时间,而且又都免费,服务水平也比过去高很多。”

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正在像建地铁、修大桥一样写入每个城市的规划,一个覆盖全国、省、市、县、乡、村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从中央到地方

投入: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部门的核心职能。公共文化属于国家和全民的公益事业,所以,必须由政府唱主角。政府就是公共文化服务责无旁贷的主要提供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这样概括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性。

政府在公共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让国家的财政支出不断向文化倾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投入结构不断完善。

2007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含文化管理部门行政运行经费,总计超过千亿元,年均增长20%,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两年共投入5.8亿元,对全国面积不达标的447个公共图书馆、1147个文化馆进行修缮,使其具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

江苏卫视覆盖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扬子晚报》发行量190多万份,《新华日报》创办的江苏手机报用户224万、用5种语言覆盖72个国家和地区。

理论建设跃上新台阶,发表社科类重点学术论文16810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0项、获资助经费3022万元。

江苏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江苏籍及与江苏有关的入选人数33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江苏入选5个,全国重大典型2个,入选“中国好人榜”100位。

今年,江苏省委常委牵头开展“文化强省建设”等

11个重大课题调研;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社科联、省文化厅等单位打造的“江苏讲坛”,2007年以来直接受众近600万人次。

8月19日,在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向领导干部郑重推荐《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等3本书,引发《精神的力量》一书的35000册订购。

点亮精神灯塔,江苏人步伐更自信。

飞跃体制关山,构筑文化高峰

近年来,江苏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健康发展,缘自文化体制改革到位。

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以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面完成。

全国首家省级演艺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收入、效益、资产“三个翻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销售收入达“双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一张网”工程,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

在冲破文化体制羁绊的道路上,“试验田”正在变成“丰收田”。全省218家出版发行单位、影视剧制作发行机构、新闻网站,107家文艺院团全部转企改制,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三大类九大行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省新确定文化产业项目621个,投资总额3440亿元。8个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初步形成沿

江动漫制作、现代印务、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带,新兴文化业态占文化产业比重超过25%。

2010年,创作生产电影17部、电视剧29部925集,电视动画88部52309分钟,长篇小说60余部、新剧目100余部。《老大的幸福》等10多部作品在电视台热播,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等成为文化品牌。

江苏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省财政投入年均增长30.3%,高于同期一般预算支出。

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基本形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达标建设任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市、县级支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广播电视覆盖多项指标全国第一,农家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科技创新融合,文化插翅高飞

文化人才队伍强,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江苏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为途径,着力营造大师辈出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与科技如影随形。江苏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创意设计、网络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突破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获批……

9月27日,2011年度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签约,172个涵盖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广播电视、新闻

出版、动漫网游等项目获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资助,资助资金总额为2.1亿元。

如今,江苏文化繁荣景象红红火火。6月,江苏艺术家顾芗获得中国曲艺史上第六个“梅花大奖”;8月,江苏作家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江苏历史上第一个茅盾文学奖;9月,由江苏投拍的电影《辛亥革命》和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分别在大银幕和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成为热点……

江苏艺术创作出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江苏现象”:一大批文化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亚洲电视大奖等国家、国际级奖项,累计有41人次获文华表演奖、43人次获梅花表演奖,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实施“八大行动”推进文化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江苏培育一批千亿级行业、百亿级企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推荐第3篇: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依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完成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一、搜集我市乡镇可施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数量和人次,还有文化素质程度,以及对电脑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和技术辅导。

二、因制宜,不但辅导其电脑的学习,还要切实帮农民解决一些实质性的事情。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最好的最快捷的经济信息。

三、培训计划地点和时间,地点定于大石桥市图书馆,时间每月三次。培训课程结束后,我馆派专门人员去各乡镇进行业务辅导。

四、各乡镇派来学习人数为三到五人。

五、技术培训主要是电脑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年辅导总人次(含大弄致富讲座)可达三千人左右。

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有个议和预料之外的各种情况,再行完善,拟合理解决。

大石桥市图书馆

2008.1.3

推荐第4篇: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总结

1、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云和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的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结合县情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多次牵头协调文化与财政等部门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确保了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共享工程是一项创新的文化建设工程,许多人对它还不够了解,为了更加广泛地宣传共享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让各级领导及群众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短信平台等现代传媒作用。适时适度地介绍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意义、文化信息资源和操作流程等。使群众真正地了解它,从而主动使用它。二是编辑制作宣传手册,陆续下发到了农村、学校、企业和社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共享工程资源,三是利用馆内科艺画廊及在公共场所悬挂条幅、办板报、墙报等形式让广大市民了解共享工程”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共享工程”的知晓度和利用率。

3、加强管理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科学的管理是文化共享工程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支中心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的要求,加强对工程经费、设备、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行政协调、技术队伍、网络技术管理平台三方面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形成了整体推进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文化共享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提高工程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为了给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我县支中心建立了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制度,把人才培训落到实处。以县级为主,县、乡两级共同负责村级基层站点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先急后缓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季度举办1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班”,每年对本级中心应负责的文化共享工程从业人员轮训一次。 并通过开展业务竞赛、技术比赛、服务创新等竞赛活动,激发文化共享工程从业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创造性。目前共举办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12期,培训基层管理人员400余人次。

4、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基层农村

以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消除数字鸿沟,使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设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县的“共享工程”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共享工程”的功能。一是缩小城乡差距,消数数字鸿沟,拓宽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各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农业技术培训,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

间的限制,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状况。我们始终把基层服务点建设与村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结合起来,使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县还利用共享工程创建氛围,利用流动图书车,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5、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共享平台

除了充分利用国家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途径下发的资源外,我们还充分发挥云和县级支中心的职能,积极整合图书馆及其他文化系统拥有的信息资源,向基层服务点输送.我县把上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到云和县数字图书馆资源群,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相互融合。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到数字图书馆后,所有的持证读者只要登录我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在家即可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同样,每一个基层点在享有共享工程的资源外也可无偿使用我中心的所有数字资源。目前,我县中心共享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数据、龙源期刊、超星及爱迪达森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使共享平台拥有8 O 0 0多种电子期刊、4 0多万册电子图书、7 0 0 0多部视频讲座和特色数据资源,总容量达到了1 6TB,这些资源极大丰富了共享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视频讲座尤其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据统计,2007年我中心共有下载各类论文37万篇、点播各类视频讲座9万部。

6、坚持阵地服务,开展共建共享

为更好地宣传和发挥我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效应,2007年开始我们在做好传统阵地服务的同时,经多方努力,与科协、电视台、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多部门联系,开展了合作共建平台,在电视台开设了互动点播台,开通了8个栏目,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开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专栏,在充分利用我支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开展农业知识讲座、放映科教宣传片和优秀影视作品、组织开展电脑基础业务培训、对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共享工程业务培训、播放动漫片和与企业联营等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形式,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信息服务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服务举措,扩展了共享服务的辐射面,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辐射到全县170个行政村)从而达到了协作共建,利益共享,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

7、拓宽发展渠道,扩大服务范围

自2006年开始,我馆重视培训及文化科技信息服务,针对一些老年人不会上网但又需通过网络与子女联系的现状,联合县老干部局举办了两届老年大学电脑培训班,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无处学电脑的困境。在培训过程中,一些老人可以通过共享工程网站收看革命老片及戏曲。在暑期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与科协共同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开展了电脑奥数竞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开展基层服务,为了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我馆开展农村文化调研工作,对社区、乡镇村进行了摸底,了解乡镇村目前的文化

信息的需求,针对调研结果,利用文化共享资源与科协、科技等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到社区、乡镇村多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卫生知识,农业技术培训和讲座,播放优秀影片(由群众点播,进行本土文化、科技等知识猜谜及游园活动。同时我馆并在14个乡镇开设了40多个图书流通点,制定了服务点表牌及规章制度。通过系列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提高群众的知识技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我馆工作人员在电子阅览室引导青少年读者健康、正确的上网,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在春节、暑假等放学期间为青少年读者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播放阅读讲座片,新增了优秀动漫作品欣赏及奥运相关视频收看。利用资源举办“元宵”、“六一”大型的猜谜活动,内容涉及广,有奥运知识、科技知识、文史知识等这不仅是对共享工程工作的宣传,也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该活动能利用图书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我馆针对边远山区的县级馆经费有限、人才稀缺的现实,利用共享工程设施、信息资源,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展开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文化讲座,内容涉及文学书目、玩具文化、女神文化、旅游文化等等,参加讲座的人员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我们的目的是宣扬本土文化,因此是全免费的,这种方式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我们还将讲座内容上传到我县的科普网并制成光碟对有需要的团体免费赠送。在一次次的讲座过程中,既贡献了原创的文化产品和数据库,又使共享工程被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会展工作是我馆的一大特色,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举行了大型的迎奥运图片展、改革开放成果展、关于地方的非物质文化图片展、防安全知识展,通过馆内的科艺画廊举办了技知

识、儿童绘画书法,云和风光等。共享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理应惠及到全社会的各个阶层。我县木制玩具民营企业众多,大部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业余文化娱乐。一些企业建有图书室、棋牌室和小型电子阅览室。我县利用图书馆建设企业图书流动站和总分馆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共享工程资源输送到各类企业,受到了广大企业员工的欢迎,丰富了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009年来,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计放映电影20场,观众达8000余人;主办各类公益性讲座30次,听众达5000余人;“送文化下乡”40次,向农民,学校学生赠送图书10000多册、光盘100多张,发放科普资料2000多册;搜集云和当地的各类文史资料100件,并在科艺长廊宣传橱窗中分70期进行了宣传;购买、收集、制作各种光盘500余张,免费供读者借阅。我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丽水日报、云和电视台、云和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10余次对我馆共享工程开展情况给予了宣传报道。

推荐第5篇:共建人文奥运 共享奥运文化

摘要: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

关键词:奥运会;北京;人文奥运;奥运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09-03

穿过历史那久远的尘封,可以发现无论是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运会还是1896年近代奥运会,都反映出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又是展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个主办国都不失时机地利用媒体宣传来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特别是1964年东京和1988年汉城两届在亚洲举办的奥运会,以及最近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对国民素质提升、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雅典奥运会既重视硬实力更重视软实力,两者相得益彰的理念设计,给希腊国民带来的精神财富和综合效益,难以用金钱衡量,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索。

众所周知,雅典奥运会的筹备一波三折。不断延迟的工期、各项预算缺口,当时特定的反恐形势和安保能力,都使雅典承办奥运会的能力受到普遍担心甚至饱受讥讽。然而,当一个“独特、梦幻、史诗般的奥运会”把人们的疑虑冲得烟消云散时,人们不得不对希腊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理性务实的筹备策略表示钦佩和敬意。雅典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除建设必要的硬件设施外,着力突出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国家形象、公众素质等要素,在文化、教育、宣传等方面作了大量铺垫。比如,以“显示当代社会的奥林匹克理想”、“为运动员、观众、志愿者提供一次独特的奥运经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遗产”等为主体,在全国的宣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这些宣传既紧扣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又激发了希腊社会固有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准确地迎合了国际社会对于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表现出的古老文化和当代文明的认知。这种持续有效的努力在雅典奥运会举办期间厚积薄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每一个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和雅典市民传递开来,各种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奥运村、赛场及社区通宵达旦,人流络绎不绝,一踏上希腊土地就会强烈感受到向往青春、友谊,热烈欢快的奥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当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深度浸润、完美演绎,体现出希腊人把握“成功奥运”的睿智头脑和良苦用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们来说,北京奥运会在建设必要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有助经贸往来、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方面下大功夫。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人文奥运的基本内涵是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 的特点;努力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实现发展着的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的注视。在本届奥运会中,我们既要不失时机地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人类的价值观是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既具又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精神,打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比如:人们珍视生命、健康,珍爱生活、理想,追求自由、幸福、和平、平等、友爱、公正等等,作为理念,都是超越国界的。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理想中形成的。

自从顾拜旦1894年创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促成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以来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际遇、不同的国度举行的历届奥运会,有各自具有其主题口号与风格的创新,从而不断丰富着这一运动的内涵,扩大着它在全人类的影响,不但在继承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方面,而且在推动人类文明使之与时俱进方面,起着独特的、无可争辩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既要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更要学习和吸纳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一个音符无法谱写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璀璨的画卷。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以及我国体育健儿和观众在赛场内外的文明表现,都要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打造出立足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多彩文化。

人文奥运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北京奥运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使北京奥运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广阔舞台;更要坚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使北京奥运成为东西方和南北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纽带和桥梁;坚持现代奥林匹克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力争使北京奥运成为一次在继承发展、在推广中提高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的里程碑。人文奥运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展示中国人民文明礼貌、热情友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展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丰富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借此良机,积极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不断满足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欣赏和旅游观光需求;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形象景观,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神韵和现代活力;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为成功举办一届有创新、有特色、高素质、高水平的奥运会,贡献全民的热情和力量。

同时,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对于提升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为此,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

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和核心,是体育行业的突出代表,是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在国际体育交往和北京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集体、国家的形象代表,不仅要表现出精湛的运动技艺,还要表现出应有的文化素质和文明风范。因此作为运动员来讲,备战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战术训练,也包括思想作风、精神风貌、人文精神的锤炼培养。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要围绕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一方面加强运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加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在奥运赛场上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文明大度,公平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和专职的、志愿的服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加强友好交流,增进和平友谊,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使者,从而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重要宗旨和目的,是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均衡发展,这也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奥运为契机,培养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激发群众的体育热情,培养群众的终生体育观念。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掀起群众体育的新高潮,努力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依托,广泛深入地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奥运筹办和全民健身。以此为契机,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在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为祖国争荣誉、为奥运做贡献”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做文明市民、迎奥运盛会”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制定礼仪规范,开展礼仪竞赛,塑造公众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要引导教育球迷和啦啦队队伍加强管理,使广大观众养成既热情观赛,又能看懂比赛,遵守国际规则,因人因项因时恰如其分地给参加竞赛的各方运动员加油喝彩的良好风范。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奥运会筹备阶段及举办期间,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和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组织各种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已建成和即将竣工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一批重点现代文化设施,同时加强街道、社区和村镇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除了北京之外,在上海、天津、青岛、沈阳和秦皇岛等分赛场,也要利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改进服务、展现特色;精心组织一批有品位、有民族风情、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为各国朋友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将作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要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把武术比赛办成2008年奥运会期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华武术,展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文化魅力。

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据统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全球收视率达30至40亿人次。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人类聚会和全球的文化庆典。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奥运的标志性成果,对奥运会成功与否有着重大影响。希腊文化部长佩拉丽娅访华时告诉我们,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在编导上既重视现场效果,满足本国人民的胃口,更重视电视转播效果,充分考虑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度。前不久多哈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容的同时,也应在编导及电视的转播形式和手法上具有国际化眼光,不仅让现场观众为之感动,而且要让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认同与赞赏。使之成为既符合奥林匹克宪章要求、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最新发展,又独具东方魅力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盛典。

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奥运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作出评判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这句话,揭示了媒体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有2万多名新闻记者参与报道。奥运会以及围绕奥运会发生的一切将通过新闻媒体传向四面八方。在宣传中国体育成就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宣传各国体育健儿友好交流、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和精湛技艺,避免狭隘的东道主意识和单一追求金牌至上的价值导向。认真实施《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完善媒体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对中外媒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奥运会提供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兑现我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提得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奥运会的举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几年来,北京奥运会所激发的民族精神,正在日益成为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北京奥运会孕育着中国大众的全球视野,也使中华民族感受到在共建和谐世界过程中的国际责任。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筹办奥运会正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建人文奥运,共享人类文明的大舞台。

让我们共同期待: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将成为世界奥运史上辉煌绚丽的一页。

推荐第6篇:博物馆如何扩大文化共享

展览是博物馆公共服务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

人民论坛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正变成无障碍、零门槛的公益文化场所。博物馆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成果的场所。中国湿地博物馆在服务群众、扩大公众参与方面有什么经验?

陈博君: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过,“文化民生”是文化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可以说,博物馆公益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政府服务于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百姓即将进入公共文化免费时代的象征。免费开放扩大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观众覆盖面,让更广泛的公众以观赏、体验等博物馆特有的教育方式认知祖国湿地资源、直观感受湿地文化。

展览是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任何展览,都是为了给当时当地走进博物馆的人看的。展览的内容固然需要研究,展览的内容给谁看,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得更好,怎样让参观者满意,怎样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这些问题更需要研究。

中国湿地博物馆建馆以来,我们一直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为此,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不少于10场的展览,其中围绕湿地主题的大型专题展览每年不少于3次。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先后举办了“神奇湿地?岩层秘影”古生物化石展和“神奇湿地?海洋奇观”海洋生物展。在2月份举办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共展出了古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兽类、滑体两栖类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等500余件珍贵的化石。考虑到各年龄层的游客需求,我们还设计了大型仿真恐龙与化石标本共同展出的方案,并且推出了化石标本修缮制作体验活动、拼图活动、数恐龙比赛及中小学生原创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两个多月的展览期间,共吸引了37万游客前来参观。7―10月份举办的海洋生物展,则展出了200余件活体海洋生物和200件海洋生物标本,令参观者大开眼界。展览期间推出的湿地寻鱼、沙滩拾贝等趣味活动,更是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热捧。

此外,我馆还成功承办了国际动漫节中国湿地博物馆分会活动,推出了首届“原创先锋”动画作品影展开幕式、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专家与国内艺术家交流活动、动画作品影展、大学生科普动漫创意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展、寻找杭城百名天才小画家活动等。活动开幕当天,单日入馆人数达到2.4万人次,刷新了博物馆单日最高入馆人数记录。通过成功融入展会,博物馆聚集了大量人气,截止10月8日,今年入馆游客已突破了80万人次。

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湿地博物馆还将好戏连台,推出多项有份量的大型展览,一是承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鼎力支持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将在全国首次集中展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我国30多块国际重要湿地;二是承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百年华彩乐章――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集中展出44位国内外顶尖的水彩画家的精品力作;三是主办“西溪文化民俗展览”,这将是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利用馆藏自办的文化展览,让参观者在了解湿地自然风貌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西溪湿地的历史人文知识。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中国湿地博物馆将成为更多民众学习自然知识、欣赏湿地美景、参与艺术创作、提高环保素质的课堂。

将静态的设施建设变成动态的文化服务、文化研究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博物馆在社会与自身双重需求下,要以学术的态度、方法对待服务领域。在这方面,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如何做的呢?

陈博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崛起的文化准备。文化服务是行为,而不仅仅是产品。以博物馆为例,建筑规模、馆藏展品是基础,硬件建设是必要的。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容易做,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就难了。将静态的设施建设变成动态的文化服务、文化研究,这是我们中国湿地博物馆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我们中国湿地博物馆以湿地保护为主题,同时依托西溪湿地而建,因此,积极打造“湿地文化”和“西溪文化”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努力的两个重点。

在弘扬湿地文化方面,我们创办了“一网一刊一室”三大阵地。一网就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网站动态及时发布信息、传播知识;一刊就是《国家湿地》杂志,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全面普及湿地文化知识;一室就是湿地阅览室,广泛收罗了与湿地相关的书籍、报纸和刊物,供游客免费阅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坚持“填补空白、争创名刊”的目标,创办了国内唯一的湿地类综合读物《国家湿地》,这份98页的全彩双月刊目前已正式编发了9期,业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西溪文化研究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建立了西溪研究院,开展了西溪全书的编撰工作和西溪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同时,我们还把红楼梦文化研究列为西溪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以“西溪隐红”为特色的新红学研究。今年7月2日,我们成功举办了“杭州与红楼梦”大型研讨会,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孙玉明、全国著名红学专家蔡义江、吴新雷、周思源、丁维忠等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西溪,畅谈红楼梦与杭州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西溪湿地内建设西溪红学陈列馆,全面展示红楼梦研究的相关成果和物品,重点向大家介绍土默热先生的红学研究成果。

中国湿地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国”字号的湿地博物馆,理应发挥龙头作用。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湿地类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下,2010年,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在杭州西溪湿地宣告成立,全国17家单位加入了联谊会,中国湿地博物馆担任会长单位。会议通过了联谊会章程,交流了湿地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约定每年举行一次联谊会成员大会。

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成立一年来开展的工作,引起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高度关注,理事长徐善衍等领导多次酝酿讨论成立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得知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后,协会专门派出常务副秘书长李元潮专程来中国湿地博物馆调研,并以最高的效率向中国科协和民政部递交了成立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报告。

在今年9月的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的两位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赵有利和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齐贤德亲自赶赴延庆野鸭湖,宣布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从此,我们的组织从民间走向了官方,中国湿地博物馆也将进一步担当起龙头单位的责任。

推荐第7篇: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XX镇2012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情况汇报

为推进我镇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上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行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情况

1、镇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中心设在镇综合文化站。我镇综合文化站建于2009年,总面积351平方米,文化站内设多功能活动室、文化信息共享服务室、科技培训室等功能室。在2011年12月20日全县召开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发放仪式上,上级文体部门为我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电视机1台、电脑4台、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及幕布1块以及DVD、打印机、电脑桌椅等设备。

2、在卫田村委建设了村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配备了投影仪1台及幕布1块、音响1对等设备。

二、服务点运行及活动开展情况

目前,我镇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安全防护加固,安装了铝合金防盗网,所配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也陆续进站安装。在共享中心运行及活动开展方面,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与珊瑚村委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活动站点相邻的优势,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活动,收效良好。卫田村共享服务点也在镇领导及村委干部的重视下,结合文化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活动站点及农家书屋建设,对丰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我镇正在联系广电网络部门安装卫星接入网络,使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正常发挥作用,引导群众多方位、多渠道接受先进文化熏陶。

钟山县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 月 日

推荐第8篇:让群众共享文化的春天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当时光的脚步定格在2013年,从春到秋,47万英雄的肇源人民历经了低温、内涝、虫害以及特大洪水的挑战。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新歌向着滨江港城欢唱,一支支昂扬向上的舞蹈向着丰收大地律动。在粮食丰产、农业丰收的同时,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春潮涌动,群芳竞秀,步入了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接连不断,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数不胜数,群众性文化活动已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形成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喜人格局。

(出标题)让群众共享文化的春天

----肇源县群众文化活动纪实

又是一季硕果飘香,又是一年金风送爽,在按年律动中蓦然回首,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内凝聚了力量,鼓舞了斗志,激发了群体的热情和智慧,形成了无形的生产力;对外树立了形象,展现了风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文化生产力的拓展和延伸创造了条件。彰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起到了政治释放器、经济助推器、社会调和器的作用,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小标题) --坚定群众文化活动方向

迎春曙色含芳蕾,丽日光辉接彩霞。全县群众文化工作立足家乡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把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实现繁荣肇源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战略构想。按照这一构想,县文化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制定了群众文化活动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副省长(孙)、县政协主席高士谦、副县长李金才、常艳霞先后深入文化馆调研群众文化工作,各级领导的到来,既是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群众文化工作寄予厚望。随之而来的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全面展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全县人民饱满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特色。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效载体,肇源这方热土在承载着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在收获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累累硕果。

(小标题)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直以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学、曲艺、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协会辅导老师专长,常年开办辅导班,对特长人才进行精心培育,年平均培养各类专业人员近千人。这些团体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民俗文化的蓬勃发展,使群众文化成为全县文化建设的亮点和品牌。辅导老师还深入机关、企事业为部门和行业专业演出和汇演现场指导,社区的文艺团体也是辅导对象。打造了各类艺术群体和一批高素质文艺人才。

【同期:县文化馆】

【内容:截至目前,全县有文学创作队伍1000余人,其中骨干队伍也在三四百人之多,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影视等协会会员3000余人,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和文艺活动的骨干也接近10000人】

大庆市第二届广场舞大赛荣获表演、优秀组织、编导三个第一名、大庆市首届农民歌会比赛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优秀奖。还通过激情之夏广场演出、农民歌手大奖赛、春节晚会、广场舞大赛等演出表演形式,锻炼了一批文艺团体,发掘了一批文化能人,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涌现了一批有专长、有声望、肯奉献的群众文化活动\"热心人\"、\"明白人\",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文学爱好者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版《肇源文艺》四期,抗洪抢险文集、摄影集即将付印。为群众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小标题)--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一年披风沐雨、一年春华秋实。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才能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阵地保障。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大的舞台,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广阔的空间。文化设施建设才能进入大发展、大提高、大丰收的时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合唱团、社区民乐队常年开展活动。与此同时,以增强载体功能为目标,努力加强群众性文化阵地建设,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屯有农家文化大院,这些文化设施已成为宣传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传播先进文化的龙头阵地,为群众就近、便利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优越条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小标题) --开展节庆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开放性、参与性、广泛性的特点,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青年节”、“教师节”、“妇女节”、“莲花节”等节庆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赛事活动,并以节庆文化活动为契机,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

【同期:群众】

【内容:每到节庆日,我们都精神振奋,积极参加文艺演出活动,让节日更加喜庆祥和】

迎春书画展、“大圆道”书画展、以及古龙镇抗洪抢险书画展彰显了群众文化的魅力,群众文化活动特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不仅更好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群众文化水平,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外展示了积极进取的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小标题)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协助搞好企业文化载体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内部各类有益文化活动,激发企业员工的爱祖国、爱家乡热情,树立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期:县文化馆】

【与企业联手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如 “5•17”电信日、“6.5环境日”、“6.25土地日”等纪念日,与企业合作开展专场文艺演出活动,既宣传了企业文化,又为大众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对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由政府提供平台,文化部门把关指导,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运作,企事业单位以冠名等方式提供资助,

举办了“()杯莲花放歌”农民歌手大奖赛大型公园文化活动,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的局面。

(小标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抓好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县文化馆从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出发,开辟了各类社区文化园地,完善了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大力扶持和发展了社区业余文艺演出队和民办文艺团体,广泛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

【同期:社区舞蹈队队员 】

【内容:退休后参加舞蹈排练、演出,即锻炼了身体,精神上又得到愉悦,本人也感到年轻有活力了】

举办社区文艺汇演、社区专场演出、赏莲月系列文化活动、首届“舞动肇源”广场舞比赛、少儿文艺专场演出、社区文艺团体已成为城乡文化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不仅充实了城市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和谐稳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小标题)--开展\"三下乡\"文化活动

建立和完善了\"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年复一年、声势浩大的文化\"三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春联下乡)活动。慰问敬老院演出、多次开展文化进校园、下乡演出活动、“百馆千站”送演出、送辅导4次、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寓教于乐,使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入心入脑。

【同期声:农民】

【内容:希望有关单位常下乡,给我们送来科技知识和文艺节目,我们农民非常欢迎】 如今,\"三下乡\"活动已成为山区农村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神大餐,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出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期:县文化馆馆长 陆书国】

【内容:春节前,要办好一本刊物《肇源文艺》、搞好一台晚会《春节晚会》、奉献一台文艺大餐《下乡演出》、办一期文艺骨干培训班。总之,要继续把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承载着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重任,站在新的起点上,谋求着更高的超越。现如今,新一轮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正风起云涌,文艺人正以特有的坚韧和执著,满载着激情和希望,在群众文化活动的道路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行。

推荐第9篇:文化共享电脑系统恢复步骤(优秀)

2009年文化共享电脑系统恢复步骤

一、开机→选择“深度一键还原”——“启动一键还原”

二、选择3“手动运行GHOST”→选择2“正常启动GHOST”→ok

三、依次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

四、在最上面“look in”后面点击下三角形符号选择盘符“1.2:[„„”

五、找到“ghost”文件夹并打开,选择备份镜像文件“xp-c.gho”。

六、一直点“ok”之后便会出现系统恢复进度条,完成恢复后选择“rsetare”重启电脑即可。

备注:平时使用切不可对电脑进行格式化分区,否则备份文件被删除则无法进行恢复了

推荐第10篇:繁荣社区文化共享和谐家园

繁荣社区文化共享和谐家园

刘爱玲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社区成为人们极为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域,社区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居民素质的高低,社区文化已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及探索研究社区文化的走向,是新时期文化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此笔者走访了铜川市省级和谐建设示范社区裕丰园社区,近距离了解其之所以成为20多项荣誉获得者的文明社区秘诀,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提供参考。

一、概况:

铜川市裕丰园社区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铜川市最大的安居工程社区,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棚户区拆迁改造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安置的示范工程社区。辖区面积共计3.1平方公里,70多栋楼,总人口一万余人,人员构成复杂,以老龄、下岗工人居多,大部分家庭安置老人孩子入住后,年轻人一般另有住处或外出打工,致使社区老龄化严重,约占人口的60%。该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曾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充分就业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省人社系统“这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单位、“铜川市2012年度敬老模范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20多项荣誉。

提到文化建设,文化专干乔改玲如数家珍:小区文化活动队伍从

去年的六支增加到了十支队伍,有秧歌队、腰鼓队、自乐班、太极拳、广场舞、秦腔、柔力球、合唱团、民族舞、器乐演奏等,还成立了一个文化艺术协会,活动人数千余人。各队之间协调时间,争取每天都有文化活动。

在文化设施方面有图书室一个,图书3000多册,并与图书馆联合设立了分馆,定期更新图书,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借阅需求。另有乒乓球案子一个。小区内有两个小广场,健身器材20余套,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员的健身需要。

二、以文化活动带动社区和谐氛围:

虽然社区工作人员仅有14人,文化专干仅乔改玲一人,但翻开小区的文化活动登记表,却发现,裕丰园社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大的活动都在二十余场。

仅2013年就有:2月10日,社区30余名秧歌队队员和40余名广场舞队员参加的小区广场迎新春活动;2月22日,社区与物业联合举办“庆元宵猜灯谜”活动;2月28日2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参与“迎新春图书馆分馆读者联谊活动”;3月6日参与市妇联纪念三八汇演;4月21日,组织辖区30余党员去照金“聆听革命史重走红军路弘扬马栏精神”;5月29日,纪念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3周年,举办了计生竞赛活动;7月26至27日,社区全体人员在小区广场举办了“你我齐心携手共创和谐社区2013纳凉晚会”,为居民带来了盛夏的快乐;8月16日,社区45名队员去照金参加了喜迎2013年铜川金秋旅游季活动启动仪式;9月23日,40余名女员工参加了“铜川

市首届女子广播体操运动会”;11月11日,社区全体职工和居民共50人参加了“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陕西分会场”活动„„乔改玲的登记册上这样的活动记的密密麻麻的,裕丰园小区以众多的活动营造了小区健康和谐友爱的氛围,引导了人们阳光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了社会不良风气。除配合省市主题活动外,还能根据小区人员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每年春节的送春联活动,为老党员免费理发活动,妇女计算机培训„„一幅小小的春联,一次理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年不定期的70余栋楼楼长茶话会,既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又了解掌握了存在问题。不定期举办的“经典朗诵”、电影放映提升了小区的文化品味。而文化艺术协会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整个周边地区居住的书画艺术家们。2014年即将开办的礼仪、健康养生讲座等都为或即将为打造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领导重视,员工积极,社区居民配合,更重要的一点是,切实了解小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制定与策划文化活动方案,并积极实施,使得裕丰园社区成为铜川大名鼎鼎的文明社区、宜居社区。仅在2010年12月以来文化建设方面就获得“文化活动示范点”、“2010年度群众文化活动一等奖”、模范社区、和谐社区、市级示范社区文化室、无邪教社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存在问题:

虽然裕丰园社区在小区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活动场地,现有的两个小广场不能满足辖区居民的活动要

求。乒乓球案子只有一个,如放在广场上,就不能开展其它球类健身运动。无活动室,一些棋牌爱好者没地方开展活动。

其二是设施器械老化,不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如锣鼓、跳舞的扇子伞等数量不够又破烂不堪,基本是群众自己掏钱修理,服装更是没有,每次活动都要东拉西借缝缝补补,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家意见很大。

其三是文化队伍中专业人员少,缺乏必要的人员培训,制约了文化队伍的发展。如广场舞等,市级培训一年只有一个名额,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爱好者的学习要求。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无专项基金,文化活动全凭领导重视。可以预见,如果遇到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将直接导致社区文化建设的滞后。

四、建议:

由裕丰园模式看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建设,笔者有几点建议如下:

1、要稳定文化队伍。政府应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社区文化专干队伍,为社区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因地制宜抓好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根据社区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提高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制定有效的选拔及奖励

机制,建立稳定的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4、社区文化工作者要走出去,倾听呼声,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诉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设计策划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灵活方式,更好地服务群众。

社区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又是培养居民、教育居民、娱乐居民的阵地,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最主要的阵地。因而,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加大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稳定队伍,从思想认识及具体措施上保证社区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第11篇:尧文化观后感

尧声回荡

----观看尧文化开幕式的观后感

今天晚上参加了尧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真的是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不少。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为什么要采用禅让制呢?因为

由于尧舜禹时期生产力落后,因此人们需要推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禹时期,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见历史教科书)。禹建立夏朝后,为了加强他的统治,把全国分为九州,各州都要向禹王缴纳贡赋。禹的儿子是启,“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可见,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人类社会生产力提升为条件的。总之,尧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源头!

第12篇:汉语言文化观后感

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观后感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像一根银线,将这些汉语知识的珍宝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呈现在我们观众面前,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昨晚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天地杯”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有来自宜昌各个县城共七个代表队参赛。看着这些选手们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样子,我在心里暗暗为他们鼓劲,加油!

比赛在我的紧张期待中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听主考官温婉庄重地宣读试题。试题内容很丰富,有成语、古诗词、汉字、文化常识等,可是,我怎么一题都不会呢?倒是妈妈在一旁对答如流,我急得直跺脚。妈妈见我着急了,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样?这些知识可是平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哦!”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汉语知识,成为像妈妈一样知识渊博的人。我们继续看比赛,感觉有几题似曾相识,但就是想不起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我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觉得这次大赛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还激发了我们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热情。我们一定要学好汉语言文化,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第13篇:文化长廊观后感

文化长廊观后感

文化长廊的自我理解

文化是大学的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文化既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生命力。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在影响我们的思考及行为方式。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愉悦认的心情,使大学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升华。同样,一个大学没有文化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一个人没有文化的支撑,就是脱下灵魂的躯壳。天华学院的文化长廊建设是对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长廊内悬挂的哲理诗句,文本闪烁智慧的光芒。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是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文化长廊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学习环境,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文化长廊让我们塑造心灵,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文化长廊本身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一种遗产。

文化长廊的建筑魅力

文化长廊(修身苑),临河而建,气势壮观,自东西而建,长达百米,设计雅致。流水淙淙,大树挺拔眼前一切是美,雅,绿草新野,鸟鸣廊幽,竹影舞蹁跹,犹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学生的心灵。四季长廊景的变化是,阳春葱茏滴翠,

盛夏繁花似锦,凉秋桂香迷人,寒冬松柏长青,俨然一副长廊景图。长廊内陈列大量先哲人关于做人,做事的名人名言,内容涵盖了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孝敬父母,诚信待人,勤奋学习,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多方面。其中有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格言连璧,唐诗宋词等古代优秀作品。平时,我们可以在这里读书休憩,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文化知识,倾听内心理想。静静的走一走,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既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感悟到做人的真谛。一条古色,古香,古韵的长廊,建筑复古,雍容大气,符合天华学院“专,通,雅”的办学理念。为天华学生提供一个徜徉漫步,精心反思的精神殿堂。

文化长廊的真谛

物质承载理念。文化长廊是天华学院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长廊内陈列了古今中外圣贤先哲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400余条。我们课余时间可以在文化长廊徜徉休憩,反复吟诵,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一种文化熏陶对个人成长的作用,长期处于某一种环境中,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还来自于文化学习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文化长廊活动,主动去学习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长廊对我们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醒和启发我们的潜能意识,从而达到陶

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作用。作为天华学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宣扬天华的文化精神,取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理念,希望文化长廊的文化能感染我们周围所有的人,提升修养和品位,让我们一起去领悟长廊文化的真谛。文化长廊是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够在无形之中引射全体学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天华学院的文化长廊也将风风雨雨的伴随我四年的大学成长,见证着我四年的青葱岁月。我走进修身苑,正心亭,细细品味古今中先贤的哲言,用心感悟自己人生的真谛,续写自己人生的传奇。

第14篇:《文化伟力》观后感

《文化伟力》观后感

在十八大召开的期间,为响应党组织号召,我观看了理论文献电视片《文化伟力》,感慨良多。这部电视片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力作,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表现文化伟大力量的理论文献电视片,分为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

文明之源主要内容: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大约在4000年到4600年左右。在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残破的陶制扁壶,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在扁壶身上有一个朱砂写成的“文”字,有学者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而殷墟甲骨卜辞上的“文”字与这件陶器上的“文”字,在书写上几乎没有差别。直到今天,“文”字也是字形变化最小的汉字之一。凝聚之魂主要内容: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公祭黄帝始自春秋,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绵延至今。新中国成立后,祭拜黄帝陵一直是重要的公祭仪式,2004年清明节,升格为国家级祭祀大典。公祭黄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创造之光主要内容: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开启人类文明的一把金

钥匙,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创造。发明了指南针,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才有可能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神奇的美洲大陆;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人类才有了更加便捷地表达思想和传播文化的工具;发明了火药,人类才有了改造世界的爆破力量。历史印证,中国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无时无处不彰显着它璀璨夺目的创造之光。竞发之帆主要内容:这里是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位于韩国首尔的江南区江南大道,2004年11月这所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在此后短短八年里,孔子学院被成功推广到105个国家,共建立358所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正在很多国家落地生根,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其大背景是新中国60多年的沧桑巨变和精神求索,主旋律是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化振兴的激昂变奏。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有机会更好地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经济、政治、军事等,可以“看得到”的硬实力外,由文化而产生的软实力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兴业之柱部分的内容。兴业之柱主要内容:深圳大芬村,它原本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布吉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改革开放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口只有30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的小村,22年后,在这片面积仅有0.4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来自全世界超过12000多位画工、画商,中外1200多家画廊聚集在此,从事油画创作生产。2011年,大芬村油画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占据全球近60%的油画市场,这里被国内外的艺术同行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充分的看出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带领着我们一步步的走向了富国强民的道路。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步的提高了。强国之路主要内容:2009年9月20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复兴,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鲜明主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企盼实现的蓝图,而文化,就是绘就这张蓝图的重彩之笔。

文化是对于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伟大作用,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中国从文化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力量这个高度认识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多彩的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对社会前进也起到了更加有力的推动。在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谐”已为人类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幅积极乐观的景象。我认为,现在我国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就是中华民族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的文化力再创造的结果,就是对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追求。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古国,一直都是倡导和谐社会,而在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中国更是将“和平社会”这一理念充分的向世界人民展现。 同时,中国提出和

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充实。正如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中国与不少国家互办文化年等等,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软实力的增强意味着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文化力日益增强。以和谐中国为轴心的和谐世界必定会被世界人民所接纳,并向中国借鉴学习。而中国也一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成为世界上的一刻璀璨的明星。

第15篇:文化伟力观后感

《文化伟力》观后感

在春暖花开之季,我们迎来了党的十八大,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校组织了观看了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理论文献电视片《文化伟力》,该电视片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精品力作共分六集,分别是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文明之源这集精彩的阐述。下面说下我对文明之源的理解。

文明之源主要内容,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大约在4000年到4600年左右。在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残破的陶制扁壶,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在扁壶身上有一个朱砂写成的“文”字,有学者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而殷墟甲骨卜辞上的“文”字与这件陶器上的“文”字,在书写上几乎没有差别。直到今天“文”字也是字形变化最小的汉字之一。

文字是传承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在古老的哲学典籍《周易》中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或许这就是汉语中“文化”一词最为切近的阐释和最为久远的源头。该片阐述了文化就是以文化之,文表示了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一种智慧,而化则表示用这些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中、行动中、社会中,通过文化来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是要用这种无形的思想、无形的观念、无形的智慧来引导,

来推动有形的社会、有形的事物、有形的发展。界。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一切能力以及精神创造物更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传播和绵延的动力翻开人来发展的历史人类告别蒙昧落后走向开化。 文明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的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生命繁衍岁月流转的历史也不仅仅是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进步文明承传的历史。

文化是文明形成的基因 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是文明发展的源泉,劳动创造文化和文明,而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态,人类社会在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更以文化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结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认知 沉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同时 有开启这对未来的向往 文明的传承 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 正是文化的积淀 造就了人类的文明

俩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蜿蜒在中国的版图上 他们孕育出了世界上唯一的绵延数千年而又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里 中华文化创造了无数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的悠悠长河中 炎帝神农氏与皇帝轩辕氏始终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备受历代炎黄子孙的千秋景仰 人们在早期的长时间的农业劳动生产中形成了男耕女织守望田园辛勤劳作的经济结构和生活制度 这是中国存在的最广泛的文化类型 最终繁衍出了与游牧文

明相对应的另一种人类早期的文明形态 农耕文明 从中国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开创农业至今 几千年过去了农业仍旧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依靠 历史发展到今天 现代科技文化已经融入农业生产 古老的农耕文明 发展为现代农业文明 科技为古老的农耕文明插上高飞的翅膀

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形态 而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文化典籍不仅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更是将中华文明一步步的推向更加辉煌的巅峰称为中华文明的又一份灿烂的瑰宝 上至周秦汉唐 下至宋元明清王朝变更 帝号更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之中 四书五经的深邃哲理 “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 唐诗宋词的千古绝唱 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一座座浩大的文学殿堂 一大批留芳千古的哲人 诗人 词人 小说家 他们的深刻思想和优美词章 化成巨大的精神能量 点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之光

“乐者 天地之和也 礼者 天地秩序也 礼乐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粹 展现着文化的魅力 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构建者文明社会的秩序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创造 那些一直延续到尽头的祭祀仪式 是我们回溯昔日礼乐文化的窗口 舒缓而悠扬的金声玉振 肃穆而有序的举手投足 进退揖让 黄钟大吕 干戚羽方撇捺毛是礼乐之美 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体会其中引领人心向善的本义 德政 仁治 修身礼乐文化的精义 是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 礼乐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不仅铸造了历史的辉煌 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 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中华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 也在吸纳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 中国人民才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子啊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为中国现代文明积淀了深厚的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 把文学当做 团结人民教育人民 打击敌人 消灭敌人的武器 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中 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 不断推动者中华文化再生再造 不仅为我们创造了 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革命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而且在今天还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迎着新中国的曙光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启了新纪元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等一系列方针的确立 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蓬勃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重大成果 极大的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主要内容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 是对历史的记忆 也是对未来的开启 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 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文化作为一个成长着的遗传因子 大厦的精神构建被重视 中国文化的云蒸霞蔚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姹紫嫣红 春色满园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中华文明的顽强生命力 根植于几千年延续发展的中华文化 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改变着今天的中国 也将影响着未来的中国和世界

第16篇:《文化伟力》观后感

《文化伟力》观后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统一要求,**市委宣传部组织了全市各党(工)委认真学习观看了由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表现文化伟大力量的理论文献电视片《文化伟力》。全片以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创造之光、竞发之帆、兴业之柱、强国之路的主旋律深入描绘了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和在中国文化影响下腾飞中中国的发展过程。**市各党(工)委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观看了《文化伟力》之后,都深切感受到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食粮,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黄帝炎帝,从夏商周到秦始皇,从汉武帝到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整合中实现,不仅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始终,也影响着全世界。正是有了指南针,哥伦布才能发现了新大陆,正是有了火药,人们才能不断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经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中国的儒家思想也逐步被世界认可,国外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成,八年后,105个国家先后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这也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现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无不反映着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背景,诠释着中华文化在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文化是一个名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曾有过内忧外患,但是中华儿女始终坚持一致,这也是中华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所以我们无论置身何地,都有着和国家休戚与共的情怀。

2、文化是发展的动力

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重视文化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邓小平同志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构想。文化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智力要素之一,是实现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文化对内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对外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益凸显,国际社会的总趋势是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有机会更好的提升国际竞争力。文化已经成为除了经济、政治、军事等能看得到的硬实力以外能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

3、文化是经济的支柱

西汉时期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文化产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控制着全球2/3的电影票房收入,流行音乐、音乐剧、歌剧的也成为美国经济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动漫是支撑日本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可见,经济是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新生力量。全国各省自治区都将自己独有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拉到了电视荧屏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欣赏历史,从而通过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有关经济的文化内,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其可以体现在文化的积累结果和文化传承过程,也体现着民族的前进精神,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核心,它不但继承了文化,而且还推动了文化前进,使文化得以发展,是文化在经济领域最成功的运用。我们要勇于发挥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通过观看《文化伟力》,对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启发。文化正逐步成为衡量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人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尺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我们党高度重视群众声音和人民福祉,文化生活也正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新建凤凰体育中心,改造文化宫、博物馆、原省委省政府旧址等一批城乡文体设施;每年都成功举办有国内演艺明星参加的大型春节联欢晚会,并在省电视台播出;成功举办群星大型演唱会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第29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冰雪画、烙画等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影响力也在显着提升。今后我们一定秉承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推广文化产业建设,为**市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第17篇:文化苦旅观后感

匆匆读罢《文化苦旅》合上书卷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明亮的灯火,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秋雨先生独自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同时也用心思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趟巡视华夏的“苦旅”。

追寻文化的苦旅!它不甘甜!

有了太多不忍亲身体验的辛酸、太多苦苦的味道,为中国千年文化、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很多人大概都不会想到,眼前每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古迹名胜、耳边每一篇扣人心弦的传说故事,背后都有如此让人惊奇的文化之旅。正如自序中所说“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腾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

渐渐走进书中讲述的情境与思考中,不禁严肃起来.像被流放了孩子,流放到了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不得顺着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

终于,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仍然伫立、壁 1

画还然不言。静静地,他们看着投射在石壁上光影在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的变迁,这一看就是千年。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莫高窟的壮丽.但壮丽如斯的她终究也逃不过那时光荏苒、世事变迁。最终千年的敦煌守卫也只剩下了王道士手中一串旧铜钥。终于这最后一把铜锁也被无情的贪婪与愚昧敲碎,任瑰宝流落在外人之手,而炎黄子孙却弃而不顾。那一车又一车一面又一面的经卷壁画被输往国外,留给千年敦煌的终究只是茫茫戈壁上几块并不光亮的银元和一串深深的脚印。多年后的今天,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在历经百年浩劫之后终引起了大家的注目,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曾经的炫丽,而是因为它是一种仪式,一种美丽的人性仪式。它蕴藏的深层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信美,一种柔和美,是记录了千年最美时刻的标本。纵使她已然残缺,纵使她曾被人无情、任意的转卖。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

从不曾到过此处,但看书中小镇却有着一种回到家般自在。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混沌、人生失意,便会想到隐居。荒山的采薇结庐固然清净高尚,但也有着生活上无可避免的麻烦,于是“大隐隐于市”也便成了文人来江南小镇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对“隐”有着正反的看法,从好的一面,其一是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开始凋零时,文人学者就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

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就是让自己身心获得暂时解脱,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工具,假隐而仕真,沽名钓誉的求得一官半职,也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变了质.尽管如此,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逼得他们除了退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殒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而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也自会有所感悟

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采飞扬想至他的无奈被贬。既已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他自此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于是中国文学史上遍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

天一阁前,由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想起了中国古代藏书之苦,保书之坚,守书之难。近百年来范家子孙以近乎执拗地方式坚守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他们中大多数人可能穷其一生都没看一眼自己用生命守护的财富。尽管几经周折,天一阁还是矗立到了今天,也不枉范老先生用心良苦。他和子孙们守候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孤、善、真本,更是中华文人的精神支柱。

......数家珍般的历史描写与山水文化的细致临摹,让书中一切都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感伤气息,这种感伤来自于对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清理和总结,从而就有了一种悲剧的味道。

这种感伤、悲剧的气息,在《文化苦旅》中升腾与散发,自有它妙不可言的美感。一个哲人瘦瘦的影子,背着手,低着头,皱着眉在慢慢地踱着......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任那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

合上书卷,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望着远处明亮的灯火。也许咱们应该背起对中国文化的疑虑、对文明逝去的追忆,亲自去辽阔而美丽的土地,让苦苦追寻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第18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 共享改革红利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 共享改革红利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

共享改革红利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省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通过此部专题片了解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全面报道了全面深化改革。此片于XX年7月17日到26日播出,共有十集,包括《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强军之路》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内容全面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内容,展现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瞩目的成就,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在专题片第一集《时代之问》中,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从而使各党员干部在此专题片中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带动了党员干部们改革的积极性。

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使党员干部倡廉反腐,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专题片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中,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本集有首次公布的落马腐败分子的画面,这既是表达了对腐败分子严肃查处的坚定决心,又是起着对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警示作用。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凤”的大背景下,有20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而被处理,党中央也一直秉承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的原则,对于一些违法乱纪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这体现了从严治党的精神及全面治党的决心。

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在专题片《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中,从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到社会公平正义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其中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人们群众在物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能在精神、文化、生态等方面得到满足。

第19篇: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培训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落实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出的培训工作指导意见,针对以往培训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继续落实分级培训,保证基础培训工作的前提下,注重自身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提升培训策划与实施的质量;广泛与社会机构合作,走专业化培训道路,提升培训工作影响力;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培训,提升培训工作影响力;认真策划精品培训,打造特色培训品牌。现已顺利完成2012全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共享工程培训工作,在完成全市共享工程网点建设的基层上,把培训和服务工作作为共享工程工作开展的抓手。结合重庆市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具体负责,确保了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为保障培训工作的人才基础,分中心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2012年2月20—24日先后举办两期“员工业务知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重庆图情研究》、《图书馆学术论文写作》、《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文化共享工程基本情况介绍》、《认识图书馆分类与编目》、《重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图学会常务理事、分中心主任任竞出席了培训班并授课,包括分中心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内的200余名员工参加了培训学习,结合本岗位知识,对图书馆相关知识熟悉和了解。

为提升活动策划执行人员摄影及宣传产品制作水平,更好地进行各项活动的前后期宣传,重庆市分中心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推出了员工基本应用技能培训交流班。4月26日,由网络数字中心专门负责馆内各项活动摄影的朱昊老师主讲主题为“工作宣传照摄影基础”。5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理解《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推动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5月11日下午,重庆市分中心邀请《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执笔人、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教授为重

1

庆市公共图书馆界开展了一场题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背景与条文解读”的讲座。重庆市分中心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分中心少儿部、部分区县支中心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计3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为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扩大宣传效果,重庆市分中心组织了“喜迎十八大”专场直播会,在南门大厅现场直播十八大开幕式及主题报告。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读者参加。重庆市分中心领导及干部职工共计200余人集中收看了开幕式,认真学习主题报告。

(二)延续分级模式,落实培训工作

确保全市41个区县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培训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制定了2012年度全市培训工作计划,按照分级培训的指导原则,逐级培训,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分中心 今年,分中心针对全市支中心开展集中培训两次,支中心领导工作会议四次,其中,在集中培训的内容上,由以往的技术为主转向服务为主,同时加入了公共数字文化相关内容,注重基层培训需求和意见的收集,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搭好基础;在集中培训的形式上,注重与区县支中心合作,提升支中心开展培训工作的能力。

上半年,为了抓紧落实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技术问题,促进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分支中心的交流和合作,2012年4月18日至19日,重庆市分中心和巴南区支中心共

2

同举办了“重庆市共享工程技术培训会”,培训交流内容包括“重庆市共享工程成立农民工服务联盟体系的初步方案”、“统一计算系统UCS”、“数字图书馆技术方案”等内容,培训人员来自41个支中心的90余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下半年,9月26日,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结合武隆县图书馆新馆开馆时机,在武隆宏福饭店隆重举办2012年度重庆市公共数字文化管理与服务培训班,对全市各支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本次培训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区县支中心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会上也提出了集合各支中心优秀师资人才,打造重庆的共享工程讲师团的构想。

2.支中心及各基层服务点

各区县支中心也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基础服务活动策划和开展、服务礼仪、解读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共享工程软硬件设备管理、共享工程业务知识讲解、办公自动化、软硬件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等。具体如渝中区支中心举办的“渝中区社区文化志愿者培训会”、武隆县支中心举办的“服务礼仪培训班”、巴南区支中心联合区文化馆举办的“基层文化服务工作培训会”、九龙坡区支中心举办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培训”等、江北区支中心举办的“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技能培训会”,其中,江北区支中心针对基层服务点全年开展集中培训四次、渝中区支中心全年开展集中培训三次,有力的保障了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技能的提升。

除集中培训外,还通过开展业务竞赛、技术比赛、服务创新等竞赛活动,激

3

发文化共享工程从业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创造性。全年统计共举办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108期,培训人员4580余人次。

(三)策划精品培训,打造培训品牌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距较大。1997年直辖以来,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在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默默奉献。随着重庆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建设,一系列围绕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改革逐步推进。

结合重庆地区的特点,重庆市共享工程领导小组从2007年以来,注重统一规划,打造服务品牌,以农民工教育培训作为突破,带动和改善整体服务效益。以下是重庆市各级共享工程站点工作开展情况:

1.市级分中心 “融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一直是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服务理念。围绕这一理念,重庆市分中心具体推出以下几项措施:

①实施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砝码 针对重庆市农民工生活现状和精神文化需求,重庆市分中心提出了“在各服务点设立长期常规培训、集中进行特色培训,将资源活动送进农民工集聚地”的培训思路。

重庆市分中心实施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项目,紧紧围绕“关注农民工,促进再就业”为主题通过培训、引导、扶持,以培训促进就业。自2009年至今,重庆市分中心坚持每月举办一期农民工及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共成功举办专题培训班30余期,共培训农民工1500余人次。培训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邮件收发、搜索引擎的使用、简历制作等实用技能,配备专业老师进行上机指导,并保证每个学员45个课时的上机实践时间。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均要收取农民工填写的培训意见反馈表,掌握农民工的意见及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②倡导合作共建,拓宽服务半径

重庆市分中心借助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致力于解决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多方协调、沟通联系,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先后在南岸区龙门浩阳光公寓、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蓝领公寓、市扶贫办培训基地、大渡口区跳磴镇农民工服务中心等25个农民工集聚地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为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定期为服务点输送优秀电子资源,赠送书刊,免费发放重庆数字图书馆读者卡等。其中,分中心在与重庆市扶贫办下属12所市级“雨露计划”基地学校的合作共建中,通过指导各基地学校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优选教学内容,改善培训方式,丰富教学活动,截止今年12月,共举办培训班628期,培训转移农民工28267人次,为提升劳动力素质、同筑同走脱贫致富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关怀农民工子女成长,解除后顾之忧

在关注农民工子女方面,重庆市分中心积极与农民工子弟校、留守儿童学校

4

沟通合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邀请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一起结对参加市分中心主办的“太阳花”读书会、周末故事会及少儿英语角等特色少儿活动,还将少儿读书活动办到留守儿童学校里去,邀请部分城市儿童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一起参加读书活动,共度书香童年。

2012年9月10日《重庆晨报》以“猪圈上的留守儿童图书室”为题专版刊登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90后女大学生吴小燕利用自家猪圈创办留守儿童图书室的事迹,吴小燕返乡创业之余,利用自家猪圈创办留守儿童图书室,虽然图书室建在猪圈上,面积不足10平米,却是当地数十名留守儿童知识的乐园。但由于时间、资金的关系,图书室简陋的场地、图书更新和人员管理都成为问题。重庆市分中心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武隆县支中心联系到江口镇女大学生吴小燕,通过沟通,了解到了她在创办留守儿童图书室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9月27日,重庆市分中心与武隆县文体旅游局、武隆县支中心一起走进这个猪圈上的留守儿童图书室,为孩子们送去220册少儿书籍、150张优秀影片光盘以及重图数字资源、重图讲座、分中心自建总约50GB的数字资源。

④开展专题服务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服务活动开展一直是重庆市分中心开展农民工服务的抓手。通过大型专题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来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关爱农民工子女成长。本着关爱弱势群体文化权益的服务目的,在国家管理中心和重庆市文广局的具体指导下,重庆市分中心在今年先后多次组织农民工专题服务活动,如“龙腾巴渝闹新春 文化共享共团圆”——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关爱农民工系列服务活动(2012年春节)、“同赏数字文化 共享幸福生活”——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2012年中秋、国庆系列服务活动(2012年中秋、国庆节)。特别是2012年春节农民工系列服务活动,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澳门日报等多家海内外华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文化共享助团圆 一票难求我来帮”服务农民工活动得到了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同志的重要批示:“做得好!文化单位都应对农民工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这是重庆市委领导第一次对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举办的具体活动进行书面表扬。

2.区县支中心

在长期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的过程中,重庆市部分区县支中心和各级站点工作人员一直遵循“服务不拘泥于形式,适合需要的才最好”的原则,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了具有重庆本地特色的服务品牌:

北碚区支中心开展的“农民工数字文化家园”培训活动,是在北碚区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民生项目,由政府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北碚区58个社区、119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各社区书屋、大型网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服务,已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次。

巴南区支中心积极主动联合区劳动局、财政局、移民局、巴南区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树立政府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就业再就业培训班”、“农

5

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班”、“三峡库区移民培训班”等多种类公益性免费培训服务,人均培训320学时以上,培训人数达万余人次。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了“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免费培训班”,深入企业实地培训,讲授专业技能、劳动合同法、安全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至今共培训在岗农民工5000余名。

南岸区支中心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先后送进辖区内5所农民工“阳光公寓”,定期到“阳光公寓”开办“夜校”,放映“露天”电影,免费对农民工进行技能、文化知识培训,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素质,约5万人次享受到共享工程农民工培训教育;

渝中区支中心通过与重庆市最大的室内农民工劳务市场合作共建,组织资金、人力,建立“农民工图书馆”,配置了电脑、图书、互联网,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每天上千名前来求职的农民工朋友提供服务,农民工朋友在此可免费上网查阅资料和观看共享工程电影、讲座,阅览书刊,可凭证免费外借图书。农民工图书馆开放以来,每天接待农民工读者近百人次。

涪陵区支中心结合庆祝重庆市第五个农民工日之际,从“城区到社区、到乡村”三个点线举办农民工读书日系列活动。在城区内,邀请50余名农民工留守儿童来到图书馆,进行\"你买书、我买单\"活动;在社区,该中心结合顺江移民小区农民工集中、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建成重庆市第一个三峡移民小区图书馆,让移民小区的农民工们能看读到图书、欣赏到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同时实现移民小区和主馆资源互通;在乡村,该中心在白涛镇水源村建成“留守儿童图书之家”,在涪陵革命老区红军诞生地--罗云乡文化站,建立了留守儿童图书馆。

(四)借力社会机构,打造培训专业化

1.共建共享

多年来,分中心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优势,积极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政府、进企业”的“五个走进”活动,以开展知识讲座、组织服务活动、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共建。经多方努力,目前已与重庆钢铁集团、中节能重庆分公司、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师范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77103部队、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联合技工学院、铜梁消防中队、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大足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单位开展了合作共建。

今年以来,先后与重庆钢铁集团、中节能重庆分公司、重庆北部新区等十余家大型国企、政府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服务活动,提升影响力。 其中,2012年中秋、国庆佳节即将来临,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以关注一线工人文化权益为主题,结合重钢新区图书馆开馆之机,开展与重钢集团的深度合作,将共享工程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重图讲座等资源重新梳理和整

6

合,制作服务页面,免费提供服务,通过重钢新区网络,覆盖了一万余名重钢一线工人,同时通过知识讲座、资源使用培训和经常性的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为重钢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文化支持,进一步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2.拓宽发展渠道,扩大服务范围

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除开展以上培训服务外,还积极拓展发展渠道,扩大服务范围,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教育职能,重视培训及文化科技信息服务,针对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2012年5月30日,重庆市分中心和大渡口盲协联合举办了“无障碍宣传放影活动”。工作人员为盲人朋友介绍了视障阅览室的各种设施设备:视障阅览室现有盲文图书1000多册、磁带4000多盒、无障碍电影500部,一键式智能阅读器1台,多功能数码助视器4台,盲文打印机1台等。本次无障碍观影活动展播的电影是去年获得华表奖提名的韩三平导演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在座的40多位盲人朋友和陪伴亲友们认真“倾听”电影。

2012年12月10日,为了让广大视障人士能学习掌握专门的视障电脑读屏软件,在网上阅读文献、查找资料、交流信息,充分体验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重庆市分中心推出了2012年“视障读者无障碍免费电脑培训”。本期共有18位视障者参加,培训时间为一周,课时为16学时。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盲人专用阳光读屏软件的使用方法,使用电脑进行文档操作,上网查找使用网络资源,音频播放等。

3.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广泛地宣传共享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让各级领导及群众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庆市分中心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平台等现代传媒作用。适时适度地介绍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意义、文化信息资源和操作流程等,使群众真正地了解它,从而主动使用它。

二是编辑制作宣传资料,陆续下发到了农村、学校、企业和社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共享工程资源。其中,在2012年2月的“三下乡”活动中,分中心进行了精心组织与准备,针对当地的地理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与常识,编印农科资料、卫生保健资料9000份,内容包括葡萄、柚子、丁家儿菜和重庆“十大民生工程”、重庆“共富经十二条”、重庆支农惠农政策热点问答和重庆市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等,向当地群众发放。

7

三是利用重大活动的契机,开展宣传工作。今年开展的春节服务农民工系列活动、学习雷锋系列活动、电脑小报设计比赛、“同赏数字文化 共享幸福生活” 2012年中秋国庆系列服务活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百题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展板、展架等形式让广大市民了解共享工程及活动的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和宣传,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共享工程、会使用共享的资源。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工作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一)培训工作开展不均衡。不少远郊、偏远地区的支中心,受硬件条件、人员配置、经济条件的影响,培训工作相对落后,培训形式较为单

一、培训内容缺乏专业化指导。

(二)培训内容、质量有待提高。找准需求、安排好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比如今年下半年分中心举办的集中培训会上,适时的将“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内容进行解读,迎合了支中心的培训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针对具体需求策划高质量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三)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全市培训工作开展在整体规划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各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培训工作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何进行总结、考评,以此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开展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急迫问题。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下一步,分中心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培训工作:首先,进一步做好培 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健全工作评价体系;其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策划实施符合群众需要的特色培训,打造能够提升工程影响力的品牌培训,比如“农民工服务联盟”;再次,广泛与专业化机构开展合作,策划符合需要的培训活动,提升培训质量;同时,开拓思路,加强项目整合,发挥资源优势。

文化共享工程是重庆市分中心在管理中心领导下为群众实施的一项系统工 程,体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关注弱势群体文化权益的特点,符合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培训工作为工程的人才输送、服务宣传,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重庆市分中心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家管理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着力提升重庆市文化共享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20篇:《辉煌中国》之共享小康篇观后感

《辉煌中国》之共享小康篇观后感

《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这是小康的。而小康一词更是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大批的民生工程惠及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让广大百姓对小康又有了新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依靠党和国家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截止今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出台改革方案和文1200多项,覆盖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保持改革的强势尽头。至此,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各大领域的改革取得实际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依靠党员干部的实干,政策落实到位。“实干”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党员干部要以毛丰美、黄大年等优秀党员干部为学习典型,养成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沉下心来专注于自身的工作,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能将工作做好,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好、落实好。实干精神亦体现在创新的工作方法上,将自己的才学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在尊重老前辈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不损害党员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大胆、创造性开展工作,将工作做得得有特色、接地气、出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加速小康进程。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具有不可估量的惊人力量。中国14亿人口,他们当中有很多“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毕生心血描绘全面小康的蓝图。十八大至今的五年时间,从网络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到物联网、大数据,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中国人民的创新动力源源不竭,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和国家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证。

文化共享观后感的范文
《文化共享观后感的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