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09:06:28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1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与中纪委宣传部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该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不仅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的“兴趣点”,更搅动官方、民间舆论齐唱“同一首歌”,构筑了一道“现象级”的年度文化景观。

作为一名审计人,观后感触颇深。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监督部门,既肩负着反腐倡廉的艰巨使命,也面对着各种腐蚀、诱惑的冲击和影响。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审计机关要想担当起反腐倡廉的历史责任,首先就必须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

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廉洁从审理念,增强反腐倡廉意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政治清醒、思想坚定、生活廉洁、情趣健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始终保持廉洁、清正的作风,确保廉洁自律,争做新形势下廉政审计的标兵。

一是开展廉政宣传教育,推进审计人员思想建设。

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各自岗位的廉政风险,切实增强岗位廉政、勤政意识;组织学习中央党风廉政规定、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以及审计纪律等各项有关廉政从业规定,引导审计人员崇善弃恶,提高其凝聚正能量和抵制腐败行为的能力;开展党的宗旨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审计人员不断增强和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抓制度建设,提高审计机关的内部约束力。

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廉政建设的防御系统,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廉政建设的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建立业务管理机制,强化对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的全程控制;建立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建立政务公开机制,实行审计项目程序、审计结果等公开;建立纪律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审计执法纪律和审计“八不准”规定。

三是做好内部廉政风险防控和外部监督制约。

审计机关要坚持以监督促廉,对廉政建设实行严格的监督,结合单位实际,认真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点,及时完善相关措施,做好内部廉政风险防控;同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审计纪律回执要求,提请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确保审计人员廉洁从审,同时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进行独立复核,进行外部有效监督和制约。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2

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事实证明,抓好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毕玉玺等人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不注意廉洁自律,以至思想蜕化变质,大搞权钱交易,最终倒在了金钱和美色上。

凡是看过毕玉玺的犯罪事实和他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忏悔那一幕的,无不感到震惊和惋惜,无不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领导干部只有吸取教训,在要求别人的同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其次,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党组织进一步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毕玉玺等人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监督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领导干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要抓紧研究制定解决办法。

信任并不能代替监督。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是要加强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在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对听不进去的,要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这也是对干部的爱护。

第三,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通过对警示教育中典型案件的分析,使人们看到,腐败分子的违法违纪行为,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腐败可耻,贪官可恨。

从古到今,凡是贪官,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只有那些为百姓、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从政者,才能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所传颂。

警示教育与先进典型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先进典型教育,通过挖掘和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操来净化人的心灵。

通过向典型学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共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而警示教育则从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深入剖析反面典型违法违纪的原因,来警示他人引以为戒,使广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栽跟头,不掉队。

先进典型教育激励人,而警示教育则是警醒人,它们共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3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

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

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

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

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

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推荐第2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专题片将带观众进入众多第一现场,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将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被组织调查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大量这样的细节都将在专题片中首次呈现给观众。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XX省XX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深化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及至社风民风的好转。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建设路分理处 黄婧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央视播放《永远在路上》,片中曝光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加强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介绍,2013年12月,经中央纪委直接查办,付晓光被免去职务,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留党察看一年。这是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因违纪被严肃处理的级别最高的领导干部之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得太及时了,以前,基层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陪吃陪喝上,下班了却有家不能回,还去应付8小时以外的接待,没有酒力的,硬着头皮也要喝,因为是工作的需要,现在,规定出来后,大家都有正当理由拒绝喝酒了拒绝应酬了,说完工作就完事,上下级都乐意,身体健康了,也有更多时间陪家人了。

好啊,八项制度太及时了,而且这项制度从出台到现在,从贯彻情况来看,各级党委政府都执行得相当好。形式主义少了,官僚主义少了,奢侈之风少了,中国正走向一个风清气正的未来。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交通运输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之际,不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鸣金收兵”之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做到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实践不反弹,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我们的“传家宝”。通过半年多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交通运输部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思想教育、促进了自我净化、弘扬了优良传统,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得到明显增强,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让党风一新、政风一清,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告诫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转变作风没有完成时。我们在肯定活动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单位和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还不深刻、整改落实还不到位、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这需要我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强化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揽,以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和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自觉,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办好事办实事。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反“四风”进行到底,一项一项地进行整改,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让整改措施落地生根,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长久受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4年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快马加鞭,牢牢把握“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活动中形成的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保持下去,将已经形成的制度有效运转起来,切实把活动成效更好地覆盖到基层一线、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落实到“末梢神经”、把整改提高的要求体现在前沿窗口,真正形成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加快“四个交通”发展的长效驱动力。

建设路分理处 李勇

推荐第3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坚守初心走正道

近年来,正风反腐以高压态势持续推进,政治生态圈涌动着激浊扬清的怒潮,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背后昭示着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当前,公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了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这部承载着执纪监督累累硕果的反腐“大片”,带着过去的初衷、现在的信念、未来的梦想,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勾勒分明。

《诗经·大雅·荡》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反腐倡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蹴而就。如今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执政党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应,反腐力度只能增不能减。作为一个国企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持续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于事于人,领导干部都需始终怀揣那份定力与毅力,在正风肃纪的道路上朝着目标砥砺前行。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事而言,坚守初心,一如既往。《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中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十分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证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于人而言,坚守正道,尚德昭廉。世间之事,瞬息万变。世间之物,纷繁杂芜。人置于其中,心境难免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心境一旦有失偏颇,行为举止便有可能偏离正轨。一如《永远在路上》披露的大多贪腐官员,当他们位于事业发展的初期,概都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能够做到恪守党纪党规,拥有良好的官声与形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更迭,他们心底的防线就被诸多诱惑渐渐击破。记得一名落马官员讲述犯罪违纪的心路历程时曾说起,面对和打交道的企业家如此阔绰的宴请,看着他们住的豪宅,回头想想自己的工资,不免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不平衡的心态让“严于律己”变成了“肆意放纵”,他们在违法乱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如果那些误入歧途的贪腐官员们能看透这一点,又怎会失去定力、迷失方向?《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慎独。身为国企领导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修身养性。一个人时,要常常告诫自己提防诱惑的侵蚀,拒绝慢性的心理“变质”。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时,要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行事,养成豁达的心性和淡泊的名利观,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党的发展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党纪党规中明白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努力达到纪检监察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道德操守,实现心定路正、德行有成。

推荐第4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连续6天观看了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该片共分8集,分别是《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每一集都以落马贪官的具体贪腐细节、惊人的犯罪事实和直白的认罪反思,令观众触目惊心、感慨万千,生动形象地传递出强烈的反腐信号,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和了解。

《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事实证明,抓好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毕玉玺等人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不注意廉洁自律,以至思想蜕化变质,大搞权钱交易,最终倒在了金钱和美色上。凡是看过毕玉玺的犯罪事实和他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忏悔那一幕的,无不感到震惊和惋惜,无不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领导干部只有吸取教训,在要求别人的同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其次,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党组织进一步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毕玉玺等人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监督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对领导干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要抓紧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信任并不能代替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是要加强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在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听不进去的,要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这也是对干部的爱护。

第三,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对警示教育中典型案件的分析,使人们看到,腐败分子的违法违纪行为,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腐败可耻,贪官可恨。从古到今,凡是贪官,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只有那些为百姓、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从政者,才能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所传颂。

警示教育与先进典型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先进典型教育,通过挖掘和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操来净化人的心灵。通过向典型学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共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警示教育则从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深入剖析反面典型违法违纪的原因,来警示他人引以为戒,使广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栽跟头,不掉队。先进典型教育激励人,而警示教育则是警醒人,它们共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5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系列反腐专题片观后感

2016年10月17日至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永远在路上》系列反腐专题片,这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专题片通过剖析了数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形象地讲述反腐败斗争对于全党、全社会的重要性、迫切性。该专题片推出适时,震慑力强,警醒了每一位服务于人民的公职人员。同时让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对于我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对于自己的生活作风自我总结,还是工作合规合法地开展都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指导教育意义。

腐败的根源诱发,专题片中所列举的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其中,不少落马高官们都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认为吃吃喝喝没什么问题。也提到了社会人情世故交往,以及权力与享受不对应的不平衡感。”腐败的诱发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共同的诱发因素都是自己思想防线的松懈,不正视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让贪欲享受钻了空子。

对于贪污腐败,我相信每一位公民对其都是极其厌恶反感的。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腐败伤害的是民心,民心则是执政之本。” 腐败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伤害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动摇的是党的执政公信力,同样,腐败也亲手葬送腐败者原本拥有的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

“不要等到掉下悬崖时才忏悔!”

腐败从来不是不可预防的洪荒猛兽,对于从个人来说预防腐败,自己应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自己生活作风问题,反思自己对国家方针是否有了深刻的了解。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到身清气正!

1 从党和国家来看预防腐败,在反腐败斗争中也提出了不少方针、政策,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促使党内廉洁自律的风气越来越浓,从思想根本上遏制腐败的发生;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3-2017年)》、《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等,并且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从制度、规划上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从制度上打击腐败的现象!

我相信在中国大地上将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将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击腐败行为。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争不仅仅党和政府才是参与者,我们每个公民都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对于这场战争“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名审计人,我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为全党全民反腐败斗争奉献一份力,为党和国家发展添一砖加一瓦。一心向党,全心为民。我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天一定更加美好!人民一定更加幸福!

2

推荐第6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共分八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涉及40多个典型案例。反复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该专题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共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讲述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周本顺的一句话让我触动颇深。他说:“我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本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才俊精英,如何就变成了当初自己厌恶的模样呢?不止周本顺,还有片中的白恩培、李春城等,乃至众多落网的“老虎”与“蚂蚁”,哪一个过去不是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好青年?但当手中的权力成为敛财的“法宝”,节制不敌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时,又没有时刻进行自身素质完善,及时加强作风建设,最终,他们堕落为犯罪分子。因而,我认为于个人而言,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党员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

而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在工作中,在社会上,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行为影响力就越大,责任就越重,越要时刻正身修为,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第二集《以上率下》揭示的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底线失守,就会给所在的地区和部门、单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反,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正风肃纪,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我们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就会健康发展。

如若说党员及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那么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则是防腐拒败的保障。《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在我看来,强调的都是纪律与规矩,也就是制度。正如片中所体现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纪律是从严管党、依规治党的重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反复适用性。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达到对消极腐败现象“釜底抽薪”的效果。纪律和规矩体现为法律的强制约束和党纪的刚性约束。如“天网”行动,将外逃贪官绳之以法,让腐败分子无路可逃、无处藏匿。如转变执纪方法,及时开展信访监督、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等。但不可否认,这十几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体制上的漏洞为公职人员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确实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因而,完善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加强日常监督、抓早抓小,严格执纪、动辄则咎,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祸,通过纪检监察机关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使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真正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很有必要。

通过学习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应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明底线、知敬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筑牢思想防线,始终牢记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珍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珍视自己的形象;要守住道德底线,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坚守自己的人生坐标,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珍惜手中的权力,谨慎自己的言行,自觉坚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要遵守纲纪红线,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格执行党章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亲情账、自由账,经得住权力、金钱、名利的考验,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四川旅游学院工商系党总支书记,一方面我将在干部中起到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在干部当中树立起绝对权威,发挥出表率作用,激励、影响和带动基层职工,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我将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来保证问题不重现,确保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做到用好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活动成果长期保持并扩大下去;并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使基层职工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防波堤的作用。

推荐第7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不带走“第一枚铜钱”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稳安

大型反贪污腐败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有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红色江山永远巩固,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必须要明白民心向背是关键。制作和播放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变,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遵规守纪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崇阳县县官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县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评:“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苏荣、周本顺、白恩培、蒋洁敏等等,这一个个高官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个贪官的坠落,都是从带走“第一枚铜钱”开始的。

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忘初心?其实就是永不带走“第一枚铜钱”。 深刻认识“第一枚铜钱”的性

“做贼偷瓜起,赌钱摸花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像毒品一样,吸了第一口,会有第二口,永远难以自拔。

位高权重的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所谓大道至简,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的落马高官们岂能不知?是外界的诱惑太重,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身陷囹圄的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在片中说的一番话:“我现在想真的有一点点的放松、放纵,最后那种真的就,真的后头是万丈深渊。”正是这“一点点的放松、放纵”,还有那些“小事”,使曾经拥有辉煌人生的吕锡文最终跌入万丈深渊。一开始是小毛病,后来演变成大问题;一开始只是轻微违纪,慢慢走向违法,这个渐进过程被无数贪腐案例验证。“小事”绝不能“小视”。

时刻警惕“第一枚铜钱”的心

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时刻警惕冲破“不拿第一枚铜钱”的底线。

第1集《人心向背》,播出了多名因贪污落马的告白。原中共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白恩培的忏悔,他表示在其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后,在和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他们就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了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对共产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不是空谈。一旦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便如同堕入不归之路。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容不得丝毫放松。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落马高官的忏悔直达心灵深处,触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所产生的震撼力、冲击力是巨大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每个共产党员没有虚荣心,不追求奢华不攀比,就不会从“第一枚铜钱”开始蜕变。

永不带走“第一枚铜钱”的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说:“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那些已经或者即将成为阶下囚的落马官员,因为迷失了党性,或被金钱亮瞎了双眼,或被美色拖进了漩涡,或被其他各种利益诱惑裹挟,背弃了组织,背弃了自己的入党誓词,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最终从他们引以为傲的权力之巅跌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经历,从他们一步步变成阶下囚,违背了入党时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吸取教训,管住自己的“行”, 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的思想与行为“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带走“第一枚铜钱”。

推荐第8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片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党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专题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实事求是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 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推荐第9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昨晚播出后,在本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市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因此我们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身处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责任重大。“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长、抓细,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观看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滨海新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现在,滨海新区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顽强拼搏,全力开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市发改委党员干部表示,将进一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以这些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更好履行“两个责任”。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严查严办,有效落实监督责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见人见事见制;持续改进作风,不留死角,不丢项目。以统筹党务业务队伍融合发展为重点,准确把握“力度统一论”要求,加强党委(党组)一班人建设,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河西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体会到讲政治、对党忠诚的重要性,体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党的事业和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尖山街道干部、青年党员马惠兰说:“看过专题片,深受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百姓打交道,更要不忘初心,时刻从百姓所需所想出发,为百姓服好务、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区宣讲团成员孟广余表示,专题片中所展现的我党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中国梦”必能实现。

第二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推荐第10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昨晚播出后,在本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市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因此我们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身处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责任重大。“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长、抓细,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在观看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滨海新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现在,滨海新区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顽强拼搏,全力开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市发改委党员干部表示,将进一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以这些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更好履行“两个责任”。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严查严办,有效落实监督责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改,见人见事见制;持续改进作风,不留死角,不丢项目。以统筹党务业务队伍融合发展为重点,准确把握“力度统一论”要求,加强党委(党组)一班人建设,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河西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体会到讲政治、对党忠诚的重要性,体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党的事业和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尖山街道干部、青年党员马惠兰说:“看过专题片,深受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百姓打交道,更要不忘初心,时刻从百姓所需所想出发,为百姓服好务、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区宣讲团成员孟广余表示,专题片中所展现的我党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中国梦”必能实现。

2016最新《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二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时播出,昨晚播出了第一集《人心向背》。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6最新《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三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2016最新《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四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2016最新《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6最新《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第11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几天我认真观看了《永远在路上》这一专题片,片中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又针对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从专题片中我深刻感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正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一句空话。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乎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作为一名党员,我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员,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二是做到心中有责。我们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准确、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我们应该完成的工作。要广开言路,疏通渠道,

1 收集不同的信息,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和表率作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做到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

三是做到心中有戒。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程序办事,做到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要注意听取职工的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局党委团结。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 要有高尚的师德,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依法执教,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 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教育事业中。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社会、学生、家长满意度。 我们必须认识到搞作风建设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没有快捷式,更没有完成时。只有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才能将优良作风植入每位教师心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收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工作,努力创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2016年10月26日

第12篇:永远在路上 观后感

不忘初心 永在路上——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有感

观看了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触动颇深,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对我们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该专题片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不断的警示着在各条战线上奋战的党员干部。

该专题片展现了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堕落历程。社会上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对反腐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引以为戒。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出身贫寒,靠着自身的努力,靠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在组织的培养下成长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最终因经不住诱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现今,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审计监督,审计全覆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都凸显了中央领导重视审计监督的作用,干部任用提拔、离任退休、工程结款,领导都要看下审计人员的专业意见,审计干部手中的权力重了,面临的诱惑也多了,面对这些改变,我们审计干部更应该加强思想建设,把一辈辈审计人员用汗水构筑的廉洁审计形象保持好、发扬好。

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深感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审计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与腐败做斗争,认真审计,铁面无私,挖出蛀虫害虫,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中国青年网,10月18日)

与在位时谈笑风生、神采奕奕的形象有所不同,专题片中出现的落马高官都普遍表现的神情倦怠、悔不当初,反差尤其明显的是以往的一头黑发变得白发苍苍,让人不禁感叹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专题片中不乏往昔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从原中央政法委书记*到原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一朝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却欲壑难填、底线失守,直至深陷囹圄、回头无路,其中的人生巨变和沉痛教训,引发全民的反思和追问。

《永远在路上》通过专题片的形式展现了反腐的细节,强调了廉政的重要性,是让这些高官现身说法,以便警钟长鸣,是告诉国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是印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反腐勇气和决心,而那满头的白发,解读为失足后的悔恨亦可,解读为反思中的痛惜也罢,都会让人不约而同的开始比对黑与白、“廉”与“腐”之间的差别。

“廉”与“腐”,可谓一字之差,人生打岔。有着一样的“广”字外表,却有着不一样的内心构造,“廉”字有的是一颗真心,是一颗为党为民、肝胆相照的赤子之心,而“腐”字有的却是一颗祸心,是一颗为谋己利、不择手段的堕落之心,“廉”能赢得认同、敬重和信任,“腐”会招致贪念、变质和祸殃。

把使命责任挺在前,事事不计得失,只比贡献,脑中有法纪、用权有尺度、心中有戒尺,就是“廉”字的深刻内涵;相反,把个人利弊摆在前,事事不讲原则、只看利益,总想着“装好人”、“捞好处”,底线不清晰、禁区无概念,就是“腐”字的潜藏祸根。我们看到,在现实中很多官员恰恰不能看清“廉”与“腐”的清晰界限,利益诱惑抵不住、原则契守保不住、困难考验经不住,没有表现出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责任担当的一面。

“廉”源自于对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内心选择,“腐”起始于对宗旨信仰、党性原则的质疑动摇。懂得“廉”字含义的人,才更能洞悉心灵之静、感悟人生真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和物质的丰足,而在于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所贡献。而陷入“腐”字误区的人,根本没有体味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更没有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至简大道,从而使自己的党员本色有所减褪、责任意识有所迷失、作风关口有所懈怠,最终被打开思想堤坝的管涌口,行为失范、底线失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合的伤害。因此,廉政为官、清正为人,才算是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才算是达成了人生最高远、最纯粹的境界。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下面谈几点个人观看体会: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永远在路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从思想上找根源、从行为上抓整治、从制度上堵漏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于心。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敢干事、干实事、敢担当、想担当,以担当的精神为群众解难事。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理想信念、建立宗旨意识,形成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和民主氛围,进一步规范民主条件、规范会议程序、规范会议效果。建立并落实上级党员领导干部全程参加指导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纪检监察和组织等部门负责同志全程指导把关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加强督促指导,真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内容。

三、把作风建设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力。作风建设不能当成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严字当头。要实事求是扎实肯干的开展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好。

第13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大全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反腐大片再度上映,其收视率也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反腐的关注、对清廉的期待。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XX年12月15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正式开播。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我按时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司法战线上的宣教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一方面把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普法教育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开展司法宣教工作的激情和源泉,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百姓、回馈盐湖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转变作风,根子在思想上,为期一个月全局的纪律作风整顿,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理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思考,如何在科长带领下做好宣教岗位工作?司法宣传团队如何助推全局发展与建设?宣教科工作如何在新时期建立好长效机制?这些都是我需要认真面对的基本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在司法宣教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仅有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工作方向,如何做好普法、学法、执法、守法、懂法宣传教育活动,就是我们基层司法干部转变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转变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司法干部,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争当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将是我毕生不懈的追求。坚决抵制“四风”,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进行一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我反思,坚决纠正不良之风,真抓实改,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四风”自查自纠力度,严格上下班工作纪律监管,以严格过硬作风积聚清风正气,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队伍,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5日晚发布四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中的第一集《承诺与期盼》,披露“反四风”出台始末。

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从古至今,作风建设都是攸关政党、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

对一个政党、政权来讲,作风建设犹如一场“大考”。有的在取得作风建设好“成绩”后,便开始麻痹大意,“成绩”直线下滑,甚至亡党亡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东周列国时期,吴王夫差刚即位时,为不忘祖父阖闾征伐越国兵败的教训,曾命令十个侍从轮流站在庭院通道两侧,每逢其出入经过时,就大声直呼:“夫差!你忘越王杀尔之祖乎!”夫差总是流着泪说:“唯!不敢忘!”他用这种办法激励自己,通过励精图治,不到三年就灭了越国,并捉住了越王勾践。可胜利之后,夫差就彻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撤去了喊话的侍从,沉缅酒色、荒淫无度,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结果反被勾践所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太平军领袖们在早期“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其廉洁的形象,良好的作风,使得太平军士气振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袖在占据南京以后,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其后妃竟多达88人。腐败风气最终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使其一步一步走向了失败。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发展时期土崩瓦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内腐败风气盛行。苏联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苏共干部队伍腐败,激起人民的不满,是苏联解体重要原因。有个美国学者就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赶考”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清醒地预见到由于党的历史地位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对党的队伍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把夺取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全党要注意抵御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201x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到西柏坡,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扫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改进党风政风有了良好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抓作风建设上,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展示出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恒心。

第14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XX省XX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第15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樊有国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我局认真组织观看了系列专题片。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观看纪录片,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约束自己:

一、要在坚定政党理论中强信念。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当今社会,时局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和腐败思想考验着我们。面对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始终以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我们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学习观看《永远在路上》纪实片,发现违纪违规现象就经常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们不能对“四风”抱有侥幸心理,财经系统的作风如何,事关党风政风,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作风建设稍有松懈,不仅会影响财经系统的声誉和形象。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四风”侵蚀,才能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要在加强自己思想政治建设中固根本。我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不忘宗旨、不忘本色,在理想信念上铸魂固本,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三、要在增强责任意识中提能力

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有敬业精神。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力戒浮躁的人生状态,扎扎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创造。其次要有乐业意识。要通过工作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而能否树立乐业意识,又取决于人的职业目标理想,“爱岗乐业”的实质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此外,我们还要有勤业精业意识。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勤奋勤恳、认真负责、坚持不懈、执行规则。精业表现为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勤业精业既可创造社会价值,也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四、要在自觉接受监督中正风气

为此我们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时,要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评判权、监督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发现自身在作风上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第16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部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反腐之作。该片揭露一些腐败分子犯罪始末及其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入木三分地剖析了贪官的心态蜕变过程,剥去了贪官貌似正人君子的伪装,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客观规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切实担当起时代和历史赋予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

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走向。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改善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不享受白不享受,于是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对于吃喝应酬,都是以“为了工作”、“方便交流”为借口带头大吃大喝,久而久之甚至成为一种爱好,酒过三巡,就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置于脑后。如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多次接受企业宴请,出入私人会所大吃大喝,而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真正当回事儿,认为吃喝可以在酒桌上协调点事,能够增加一些感情相互了解,协调工作比较方便,殊不知,建立在胡吃海喝基础上的政商关系就是在这不经意当中,一步步由由“清”变“浑”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档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要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健康地成长起来,关键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权力,要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用之得当,能够为民造福;以权谋私,则只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和谷春立一丘之貉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树森心里,权就是地位的等价物,权重的大小决定着地位的高低,“一吃喝就高兴,挺风光,有一种成就感”,推杯换盏中忘乎所以,从而置党纪国法于脑后,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最后落下将自己也卖进去的下场。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谷春立、王树森、万庆良的蜕变事实告诉我们:腐败之路是死亡之路,要防止滑入这条死路,必须把握自己,管好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伪,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律,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感慨颇多。

《永远在路上》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

是的,那些已经或者即将成为阶下囚的落马官员,在过去也曾有过辉煌、成绩和荣耀,但是,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之中,他们却迷失了党性,或被金钱亮瞎了双眼,或被美色拖进了漩涡,或被其他各种利益诱惑裹挟,背弃了组织,背弃了自己的入党誓词,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最终从他们引以为傲的权力之巅跌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经历,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必要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是什么让他们从奋发有为的好干部,一步步变成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违背了入党时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又是什么让他们逐步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的欲望服务……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容不得丝毫放松。*、苏荣、周本顺、白恩培、蒋洁敏等等,这一个个高官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位高权重的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所谓大道至简,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的落马高官们岂能不知?是外界的诱惑太重,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腐败分子而言绝不能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奋勇前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够坚若磐石、固守底线、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而百毒不侵,为什么总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在权钱色的诱惑中弱不禁风、无法自持?战争年代,钢铁意志决定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年代,钢铁意志同样决定建设成败。而极个别党员干部没倒在战争年代敌人的炮火中,却经不起和平时期权钱色的考验成为党的事业中的落伍者,极其可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在共产党员的身上恰如其分。诚然,共产党员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迎着敌人的枪口勇往直前,可以冒着枪林弹雨决不后退,可以为人民服务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历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对共产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不是空谈。极个别供奉神仙乞求保佑、疯狂占有金钱达到痴迷程度、生活作风糜烂纵欲无度者,一旦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便如同堕入不归之路。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落马高官的忏悔直达心灵深处,触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所产生的震撼力、冲击力是巨大的。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确实实现了预期效果。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这样的宣誓真提气!

治国理政,人心为本。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珅说“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贪渎弄权,所以虽位极人臣却恶名难消。

这个道理,党中央和大部分党员看得很明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便贯穿始终。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用“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努力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这都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在片中已给出了答案。

应该说,大部分党员都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但有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专题片里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细节——这样子的“公仆”,人民是绝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对党和党员干部,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人心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挽回。*、薄熙来、郭伯雄……一连串“老虎”的落马,让人既提气,又警醒。提气的是,党是动真格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风气改善有目共睹,令人拍手称快;警醒的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决不能放松。

正如片中所说,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不是一次选择就可一劳永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惩”,让人民看到党的决心和效果。人心向背这笔账,必须时时算,日日算,常算常新。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才能担负起党的历史责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给人的感觉不仅是震撼,而且引发全民的反思和追问。

《永远在路上》通过专题片的形式展现了反腐的细节,强调了廉政的重要性,是让这些高官现身说法,以便警钟长鸣,是告诉国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是印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反腐勇气和决心,而那满头的白发,解读为失足后的悔恨亦可,解读为反思中的痛惜也罢,都会让人不约而同的开始比对黑与白、“廉”与“腐”之间的差别。

“廉”与“腐”,可谓一字之差,人生打岔。有着一样的“广”字外表,却有着不一样的内心构造,“廉”字有的是一颗真心,是一颗为党为民、肝胆相照的赤子之心,而“腐”字有的却是一颗祸心,是一颗为谋己利、不择手段的堕落之心,“廉”能赢得认同、敬重和信任,“腐”会招致贪念、变质和祸殃。

把使命责任挺在前,事事不计得失,只比贡献,脑中有法纪、用权有尺度、心中有戒尺,就是“廉”字的深刻内涵;相反,把个人利弊摆在前,事事不讲原则、只看利益,总想着“装好人”、“捞好处”,底线不清晰、禁区无概念,就是“腐”字的潜藏祸根。我们看到,在现实中很多官员恰恰不能看清“廉”与“腐”的清晰界限,利益诱惑抵不住、原则契守保不住、困难考验经不住,没有表现出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责任担当的一面。

“廉”源自于对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内心选择,“腐”起始于对宗旨信仰、党性原则的质疑动摇。懂得“廉”字含义的人,才更能洞悉心灵之静、感悟人生真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和物质的丰足,而在于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所贡献。而陷入“腐”字误区的人,根本没有体味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更没有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至简大道,从而使自己的党员本色有所减褪、责任意识有所迷失、作风关口有所懈怠,最终被打开思想堤坝的管涌口,行为失范、底线失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合的伤害。因此,廉政为官、清正为人,才算是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才算是达成了人生最高远、最纯粹的境界。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第17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党支部组织我们收看了警示教育片《永远在路上》节目。整个片子从小处着眼,曝光了部分单位和个人的违纪行为并现场追责,精心为广大党员干部打造的一堂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专题教育课。

观看节目后,感触很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情况,现浅谈观后心得体会:

一、认清当前形势。通过观看节目,本人认识到当前作风建设形势严峻。要把党章印在心上,树立党员标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将党章党规党纪印在心上,“学”到深处,“做”到实处,全面落实“四讲四有”要求,争做政治合格、品德合格、作风合格、纪律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把各项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党章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自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在工作中切实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将爱岗敬业、工作努力、戒骄戒躁、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提高并改进不足,争做一名优秀员工、

三、严格要求自己。正心谓使人心归向于正,修身意指独善其身,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党员应做到正心修身的表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勇于实践、踏实肯干的精神。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以身作则,通过学习行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并做到果断但不武断,稳重但不拖拉。

四、明辨是非。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明白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可以干,知道什么事应该提倡、什么事应该反对,清楚什么事是群众拥护的、什么事是群众痛绝的。一名优秀的党员,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能够时刻警醒自己,自觉抵御“糖衣炮弹”的袭击。

第18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陆续播出,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专题片里一个个案例,让我深受触动,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警示。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作风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周本顺、苏荣、李春城等等走向自我毁灭之路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思想意识的变化是内因,也是主要原因。这一个个从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背离了党的宗旨。他们的毁灭警示我们,理论上的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必然会失去正确的航标,失去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必然栽跟头。中华民族需要伟大精神力量,每个人都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反之就难免会被各种“糖衣炮弹”打倒。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领导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自己修身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和权利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不偏。

二、正确运用权力。苏荣等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也曾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逐渐变得自大堕落,不注重小问题,把廉洁自律的要求和接受党的监督的要求置于脑后,丧失原则,不依纪依法办事,逐渐开始用手中的权力谋取权力,最终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蜕化变质为人民的罪人。从他们的落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思想上的蜕变始于思想防线的崩溃,到了利令智昏、巧取豪夺、无法无天、想方设法以权谋私,逐步发展到了经济上贪得无厌,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最后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

身为领导干部,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不论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绩,都应该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组组,归功于人民群众。任何人离开了党的组织,离开了领导集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终将一事无成。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论大小,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多为民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加强廉政建设。周本顺、蒋洁敏、苏荣等从忽视党纪国法,发展到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最终为党和人民所唾弃的这些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和认真吸取教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改进作风落实到行动上,在服务上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要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廉政建设,带头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亲属,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杜绝悲剧重演。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锤炼,加强廉政建设,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忘初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滨江生态旅游城镇而努力奋斗!

第19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日我台组织观看了《永远在路上》等专题片,该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段雪峰

2017年6月20日

第20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我认真观看了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该片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八个小集,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深刻剖析典型案例,通过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给每一个中国人敲响警钟。

专题片中的“老虎”都是地位显赫,待遇优渥,生活富足的官员,他们最终走向腐败贪污,以致身陷囹圄、悔恨终身的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自身的道德标准降低,脱离人民群众。“老虎们”长期身居高位,放松了思想政治的学习,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长期的脱离基层,远离人民群众,工作开始变得虚浮于事,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抛之脑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侥幸心理严重,忽视了“法纪是条高压线,谁摸谁触电”这一准则,自我陶醉于手中的权力和所能摄取的非法利益。二是缺乏服务意识,党性修养不强。长期身居要职,接触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心理发生了变化,工作主动性降低,服务意识淡化,丧失了党性,忘记了党纪国法,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甚至为了到达谋求个人利益的目的,不惜违反干部任免原则和组织制度,严重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用心性、创造性,也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三是价值观产生扭曲,拜金思想滋生。由于长期对社会公共资源的调配,手中掌握的有形无形资源不断累积增多,心理发生变化,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权力观、政绩观、金钱观也发生了改变,崇拜权力、迷信金钱、片面的追求政绩,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多年培养,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四是制度不够健全,监督问责缺失。我们党和政府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体制还有待完善,监管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我们党高级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得极少数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党性修养不强的高级领导干部在缺乏监督的状况下,迷失在权力和金钱泥沼中不能自拔,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也毁了自身光明远大的政治前途。

看到他们的经历,我想到很多,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违纪开始的,因此,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更要时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发光发亮。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开展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四风”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构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构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我们要以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