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1 08:34:51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

雷芳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2009-5-22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雷芳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2008-12-22

读名著——《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雷芳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2010-12-28

读名著心得体会

雷芳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2010-6-28

读名著心得体会

雷芳

牛虻(亚瑟·勃尔顿)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在革命斗争中学会了坚强,并支撑了他的事业。

《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为主线,大笔勾勒和细致描绘了牛虻饱受压抑和摧残后,背叛了他曾笃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锤炼成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战斗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的艺术手段,通过跌宕有致的情节(牛虻因误会被认为出卖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为里瓦雷士。在那里,牛虻成了残疾人:跛脚,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参加了革命,在偷运军火时由于疏忽被捕,最后被杀),鲜明生动地塑造了牛虻这个为意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难英勇牺牲的典型人物形象,体现了意大利爱国志士的刚毅精神及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牛虻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刚出场19岁的亚瑟有点像十六世纪肖像画里的意大利小伙子。“从他那长长的睫毛,敏感的嘴角和娇小的手脚看,身体各个部位都显得过分精致,轮廓格外分明。”而经过革命锻炼之后的牛虻则是“空空寂寞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像,都随产生他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眼前,他便斗志激昂,再也无恐惧可言。”牛虻所有的一切,在监狱执行死刑的士兵则是这样认为的:“他那直剌人心的雄辩,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牛虻变得成熟了、坚强了,成为一个为国家命运不顾个人安危的真正的革命者。

坚强的牛虻在牺牲前一夜给他深爱的人琼玛的遗书里这样写道:“我将怀着轻松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好像一个小学生放假回家一样。我已经做了我应做的工作,这次死刑判决就是我忠于职守的证明。” 与牛虻关系密切,给他巨大影响的人是他的忏悔神父主教蒙太尼里(其实是他父亲)。主教蒙太尼里欺骗了牛虻,从而使牛虻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从此,牛虻开始恨蒙太尼里,“上帝是—一只泥巴做就的东西,我只需一锤就能够把它砸个粉碎;而你呢,却一直用谎言欺骗我。”出走前牛虻这样说道。蒙太尼里影响了牛虻的一生。应该说,牛虻的死,他要负大部分的责任。

学会坚强,无论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难,向困难挑战——这是《牛虻》给我的启示。

2011-11-28

小学一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 歌曲3/

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早上好》 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 太阳天空 照,(拍手)花儿对我 笑,(拍手)

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 小鸟 说 早早 早, 你为 什么 背上 小书 包。(拍手)

第二课 时间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在相同乐段处也可用双手伸开表示钟表里分针、秒针机械转动的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不同钟表发出的报时声时,可以配以相应的动作。

4、还可以想象钟表店里的工人们辛勤工作的情景,进行表演。

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创编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1)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2)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3)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4)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5、编创动作建议

第1~4小节:双手做勒马状,双腿交替屈膝,双脚原地一拍一下提足跟。

第5~6小节:右手握拳伸出

二、三指做甩鞭动作;

第7~8小节:手举至头,上腕部绕三圈。腿与脚的动作不变。

第9~11小节: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1~12小节再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3小节:左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

第14小节右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双手一直做勒马状。

第15~16小节:双腿交替屈膝,双脚轮换一拍一下提足跟。一手做勒马状,一手叉腰。

三、编创与活动:传消息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1、要求: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然

后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

2、评定: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五角星。

第三课 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

3.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

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表演《小红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童话书,你们将会亲眼看到很多童话人物。先请你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人物”……现在老师喜欢的童话人物就要出场了,我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3、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6、《小红帽》的两种基本舞步

(1) 脚尖原地走步。踮起脚尖走步。

(2)踏点步。左脚向左踏一步,右脚紧靠左脚旁用前脚掌点地一次,两拍一步。然后出右

脚,动作相反做。基本动作以动胯为主。

动作说明

1- 4小节,左脚开始做动胯挥帽,一拍一下,挥帽8次。

5-8小节,做踏点动胯,先右后左,做4个踏点步。

9-12小节,同1-4小节。动胯挥帽。

13-16小节,同5-8小节,踏点动胯。

17-20小节,做动胯挥帽,动胯先左后右8次。

21-24小节,做动胯挥手,双手挥动,一手挥帽,先左后右动胯8次。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口风琴是一种簧片键盘乐器,以很少的气息吹奏,便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量。适合低年级儿童吹奏。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四个八度。d、r、m三个音由

1、

2、3指演奏。演奏姿势见课本图示。

第四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能够听着鼓声走与停,锻炼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着藏族音乐《青藏高原》学生模仿老师做甩袖动作。

二、欣赏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4、观看演唱VCD,可轻声跟着哼唱。

三、音乐游戏:听着鼓声走和停

1、导入: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走走看看呢?

2.游戏的规则: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鼓声响××××,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 ×× ×× ××,学生按节奏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如: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3、游戏出现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

(如:由其他同学给他出个有关西藏的知识问题请他答,答不出的在表演节目。当然这些题目得由学生课前去准备。)

四、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过度: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有一位藏族的姑娘(由老师扮演)来欢迎你们了,听听

我的歌声,猜猜你们到了哪里呢?

2、教师边歌边舞,学生拍手给教师伴奏。

3、学生听后答,教师介绍日喀则:日喀则位于西藏的南部,日喀则藏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庄园。(有条件的话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

4、复听,学生看着书本在心里默唱。提示:请学生说说这首曲子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如:一问一答、衬词)

5、朗读歌词

6、在

2、

4、

6、8小节处用XX X为歌曲打节奏。(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7、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8、学生会唱之后,分角色表演。提示:想想怎样来表演?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出示三组节奏型

②听录音,学生拍击三组节奏型

③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第五课 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能够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2.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

3.能主动投入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填充字母谱、创编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来理解劳动内容,体会劳动辛苦,并培养爱劳动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歌曲多出符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2、欣赏《劳动歌》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激趣:听到过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知道小朋友为什么爱唱这首歌呢?

2、激情: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

3、动情:你能把这首歌曲也献给自己的妈妈吗?(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4、谈话:妈妈辛勤地打理着家务,细心地呵护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吗?

二、学唱歌曲

1、设疑:老师也有一首歌要献给我们的好妈妈,你们听!(师有感情地演唱《不再麻烦好妈妈》)

2、歌曲中孩子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3、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4、歌曲中的妈妈可理解为其他长辈,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演唱。

5、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欣赏《爱劳动》

1、谈话:哟,大家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森林里,瞧瞧,谁来欢迎你们了?(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那么有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

2、设疑:你们猜猜,他们在森林里干嘛呢?哦,这么多答案呀。

3、导入:让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欣赏《爱劳动》)

4、提问:《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5、复听:自编动作表演。请你模仿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动作来劳动。

6、再听: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共同的合作和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培养协作精神。

四、小结:其实学习的本身就是一项有意义的劳动。通过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热情劳动,老师看到了一群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相信你们会把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带回家真正成为妈妈的小帮手。愿劳动的快乐伴随你们每一天!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和欣赏有关小动物的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袋鼠》

1.可放在学唱歌曲《小袋鼠》之前进行。

2.可指导学生讨论袋鼠的有关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3.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4.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让学生在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X—节奏里加上拍手或蹦跳的律动

3、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可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4、演唱时请提示学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不要唱错了。“装满了”的 “了”字应读liǎo。

5、学生歌表演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教师应鼓励自编动作表演的学生,鼓励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6、还可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如:青蛙把害虫放进大嘴巴;小猫把老鼠放进大嘴巴;小朋友把知识装进大脑袋……

三、编创与实践:摘果子

1.这是一个明确时值比例关系的练习,以趣味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 ×— = ××, × = ×× 的时值比例关系。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的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可以多摘,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以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用字母谱创编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初步了解我国的民间乐器。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描述歌中的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的是否准确。

5.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给予掌声鼓励。可齐拍手 ,反复四次。

二、聆听《小乐队》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前,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有条件的学校可选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里的乐器演奏片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及他们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变换拍子和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让学生听听乐曲与歌曲的区别。

二、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映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倾听,注意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_——美丽的动物。

2.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3.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子的韵律。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音乐旋律表演傣族的孔雀舞。

你看到过这种舞蹈吗?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吗?

二.学唱歌曲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

2、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3、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句:

6 33| 12 2| 16 12| 2 - || 33| 12 2| 31 61| 1 - ||

4、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5、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

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6、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碰铃为歌曲伴奏。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的歌声表达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晚会》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三言两语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表演《小拜年》 教学基本要求

1.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跟着老师的琴声默唱歌曲。

3.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4.教师再一次有感情的范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地唱歌。

6.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

7.边唱边跳。

9.选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为新年晚会对歌

这是用学过的五个音创编旋律的练习。课本出示了例子。

1.先跟琴哼唱这几个音,然后用这几个音编旋律。

2.分小组编创,老师把学生编创的弹奏给大家听。

3.听一听,谁编创的旋律好听。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童年的回忆》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 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 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

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一课《小酒窝》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 0 │右边 0 一 │个 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草 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 Ⅹ Ⅹ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 友 谊

(第一课时《噢!苏珊娜》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

2、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3、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噢!苏珊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入:(复习歌曲“郊游”,)

2、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

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3、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

4、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5、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学习新歌《噢!苏珊娜》

1、图片出示“牛仔”(学生交流、思考)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原谅我》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原谅我》

2、学唱歌曲《原谅我》

3、编创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原谅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原谅我》,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编创新歌词,并唱一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原谅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表演《噢!苏珊娜》

1、完整地唱一遍歌曲《噢!苏珊娜》

2、编邀请舞

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分组设计创作——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二)新歌教学《原谅我》

1、导入:谈话入课、听录音、学生交流。师:肯承认自己的错,说明他怎样?(学生自由回答)师:你能听出刚才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放录音学生试拍) 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提示:第一拍不打、用“LU”哼唱) 1)听歌曲录音《原谅我》(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 (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编得新颖、有趣。 练习——展示——师生评价。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 放 牧

第一课时《放牛山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

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3) 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小牧笛》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牧笛》

2、表演歌曲《小牧笛》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牧笛》,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纯朴真挚的感情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牧笛》,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牧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三、新课教学

(一)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二)新歌教学

1、导入:谈话:

2、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吹笛

3)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 4)出示大歌片《小牧笛》 5)竖笛演奏《小牧笛》旋律

6)学生轻声跟唱(四度音程要唱准)

3、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听后交流)

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练习: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6、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 四 季 的 歌

第一课时《四季童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四季童趣》

2、表演歌曲《四季童趣》

3、自制碗琴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四季童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能够用歌表演的形式参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自制碗琴要求有两点,即在6——6的范围内,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小渔篓》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自制碗琴:(杯子、碗、玻璃瓶)注意:一听、二加减、三定、四换、

1)通过师生合作制作碗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加水不同,出现声音的高低不同。 2)考虑课堂的时间因素,以及碗和杯子自身的材料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原来就是有差别的。所以,要重在与体验加了不同的水音高就有区别了就好了。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动作) 1)讨论并谈谈《四季童趣》的歌曲内容 2)复听时可自由选择动作进行表演。 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

2)教师范唱歌曲《四季童趣》(加表演、激发情趣) 3)竖笛演奏《四季童趣》旋律

4),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断音的唱法(不讲知识,只提醒学生注意音要唱得短促) 5)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断音处要唱得有跳跃《草原上》感)。

4:简单表演歌曲《小渔篓》:即兴表演

录音伴奏或在音乐伴奏下自己地进行练习与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雪花飞舞》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表演歌曲《捉迷藏》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雪花飞舞》,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二、能够参与歌曲《捉迷藏》歌表演的学习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歌曲中活泼而又轻快,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音乐特点。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三、通过乐器学习歌曲《捉迷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

1、

2、

3、

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四季童趣》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1:欣赏歌曲《雪花飞舞》 1)初听,(完整听全曲;先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5岁的爱女创作了一套钢琴曲集,题名为《儿童乐园》,反映和刻画孩子的童心世界。《雪花飞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后听)

2)谈谈所听内容;乐曲开始,轻轻响起“”四个音的上行序列,随即衍化为用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好像雪花纷纷扬扬,越下越密。一会儿,左右手做反向进行,打乱了原来的序列,使人联想到悄悄飘落的雪片随风飞舞。穿插在十六分音符中的长音与和弦也渐渐明朗,变为一支简单朴素的、孩子们吟唱的儿歌:乐曲的中间部分在象征雪花飘飞的节奏音型衬托下,高音区奏出主要由三连音节奏组成的下行音调:而低音区接着出现上行的旋律,有如孩子们的对话:在4小节不断上升的十六分音符节奏音型引导下,乐曲再现了第一段音乐。结尾时音区移高,力度减弱,曲首的“ ”依稀可辨。风已止息,最后几片雪花缓缓飘落。

3)复听前作曲家德彪西介绍(可用多媒体):再听后结合音乐情绪自由地随音乐即兴律动。 1:表演歌曲《捉迷藏》

1)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

2)录音伴奏: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

3) 为自己的拍手伴奏(分组进行,可进行自己创编歌词进行表演),要求边唱边表演。 2:歌表演《捉迷藏》

1) 提要求,尽量地给学生最大的表演自由度; 2) 录音伴奏,学生自编动作 3) 分组表演(学生自己伴奏。 4) 集体表演。(录音或自伴都可) 时间允许可加《四季童趣》复习表演

第七课 钟 声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钟声叮叮当》

2、表演歌曲《钟声叮叮当》

3、音乐唱名学习。唱准

4、

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钟声叮叮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复习七个唱名,唱准

4、

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能用七个唱名组成简单旋律。

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钟声叮叮当》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捉迷藏》,边唱边表演

3、音乐知识: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按教师手势学习fa、si、do——按音阶唱——打乱顺序唱 出示视唱曲:2/4 1 3 5│6 6 5│6 ⅰ 7 6│5 —│1 3 5│6 6 5│4 4 3 2│1—║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幻灯出示欧洲教堂(互相交流) 2: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有的小朋友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你能说说在教堂中经常发出什么声音?(互相交流)音乐是怎样表现的呢?(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4:你回用动作表演吗?(学生自由做动作《钟,身体左右摇摆》) 5: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钟声叮叮当》;

2)教师范唱歌曲《钟声叮叮当》(歌曲中出现了几个“

4、

7、ⅰ”) 3)竖笛演奏《钟声叮叮当》旋律

4),引导学生画图形谱 教师画图形谱(

一、二句)第

三、四句由学生自己画图形谱自学识谱

5) 小声随唱;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注意起伏,并在“v”处换气 6)律练习:要求同学模唱歌曲旋律,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要唱得有跳跃感)。 4:简单表演歌曲《钟声叮叮当》:即兴表演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 爱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一只鸟仔》

2、表演歌曲《一只鸟仔》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一只鸟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素材统一,形象完美的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只鸟仔》。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通过乐器学习歌曲《一只鸟仔》,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一只鸟仔》,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听后学生自由说) 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2、学唱歌谱(音组“

5、

6、

1、

2、3”) 1)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

2)竖笛演奏《一只鸟仔》旋律

3)读一读歌词(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4)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 重点练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来(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 啁 啁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衬词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3、识儿童玩鸟行为图

出示四幅儿童玩鸟行为图,请学生说说哪一些行为是对的?哪一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

4、表演

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体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桔梗谣》

2、表演歌曲《桔梗谣》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桔梗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有感情地唱好《桔梗谣》。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生动地表现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通过乐器学习歌曲《桔梗谣》,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录音录象,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生试拍

4、揭题:《桔梗谣》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

3、

4、

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6 5 6 1 6 5 ︱6 5 6 1 6 5︱1 1 2 ︱1 — — ︱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齐唱——用竖笛吹一吹。 2)学唱歌词

放录音,学生轻唱——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重点练唱:第二句的符点、第四句的连线、符点、第五句衬词、最后一句的连线。——连唱

3)谈谈:你觉得应怎样唱?(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 学生齐唱——分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体表演展示(可自伴自演

小学一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好 朋 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聆听《口哨与小狗》

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4、表演《拉勾勾》

二、教学总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知道自己在音乐教室里的座位。

1、轻轻地走进音乐教室,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走走看看,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

2、音乐声停,还原成两列队伍。(在教室内)

3、教师给小朋友安排座位,(地板上)每个小朋友要知道自己是几组的,在哪一个位置。

4、认位训练:

•解散,走走看看,听到“小燕子”的音乐轻轻飞回自己的座位。

•还原成两排队伍,随《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很有精神地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脚步轻巧,表情可爱。

二、、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你们早早得来到学校可高兴了。 你们心爱的玩具一觉醒来, 不见小主人也偷偷得跟进了学校, 瞧他们来了。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学生做喜欢的动作。老师亲切的询问学生所喜爱的玩具。能给新朋友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吗?(自由说说)

2、小朋友的玩具也互相认识了,他们也很高兴,听,他们在一起玩呀、跳呀,可高兴了。(仔细聆听)

3、谁在音乐中看到自己的玩具了,你的玩具是怎样表演的?(即兴表演)

4、分组听音乐表演。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认识老师与同学。

1、今天,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刘老师真高兴!。高兴得我都忘了介绍自己了。师生互相认识:下面,刘老师要来问问大家,问到谁,谁就告诉我?(歌曲范唱反复多次)

2、生生互相认识:两人→四人→八人→……

3、说说你认识了谁?

4、再次游戏:去找新朋友

5、说说你有认识了谁?

6、刘老师有几个难题,想请好朋友帮助我解决?(讨论关于上课的一些常规问题:) 坐姿:想躺下,行吗? 小朋友之间互相碰到了,怎么办?

倾听:聪明的匣子

回答:老师没有请到我,怎么办?

表演:怎样的表演才精彩?

……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快乐的一天》

2、演唱与表演《其多列》

二、教学总目标:

1、能专注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第三课 《祖国 您好》

一、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聆听《颂祖国》

3、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4、学唱《同唱一首歌》

二、教学总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欣赏带

2、《国旗国旗真美丽》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聆听着《国旗国旗真美丽》的伴奏音乐轻轻地“飞”进教室。

2、小朋友刚才是学着什么飞的?(小鸟、蝴蝶、白云等)再飞一飞,飞到空中,飞上蓝天,你看到了什么?(律动完后自由说说)

3、请小鸟、蝴蝶、白云……跟着小红云(老师)再去蓝天看一看。(歌曲伴奏,大屏幕展示飘扬的国旗,身体轻轻地左右晃动)

4、你看到了什么?

认识国旗(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内容):红色的,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叫五星红旗,星星闪着金光,很美丽,国旗代表中国……

5、五星红旗真美丽,听听小朋友是怎样来赞美她的。(听歌曲范唱1)

6、真好听!我们来加上拍手、拍腿的伴奏一定更动听。(歌曲范唱2,拍手拍腿)

7、跟歌曲伴奏唱一唱歌词。

8、自己设计动作歌表演(先集体再个别汇报)

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国旗真美丽,升国旗的时候要奏国歌,你们听过国歌吗?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名字?

2、国歌听起来可有精神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1:国旗图)

3、小朋友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升国旗呢?下面,我们在国歌声中看看国庆节的阅兵仪式。(欣赏2:阅兵图)

4、正是有了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全国人民建设祖国,我们的祖国才美丽富强。国旗、国歌都代表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国旗、爱国歌,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应

该怎么样?(自由说说)

5、全体起立,行注目礼。(欣赏3:国旗图)

三、初识唱名

1、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老师唱歌曲曲谱。

3、找找认认1-7七个唱名。

4、听音:歌曲每乐句的最后一个音。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1、聆听《三只小猪》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表演《动物说话》

2、乐器伴奏《我有一只小羊羔》

二、教学总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准备:

1、《快乐的小熊猫》欣赏带

2、《三只小猪》欣赏带

3、《我有一只小羊羔》歌曲范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今天,刘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欣赏1)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1、第二位动物演员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聆听歌曲)

2、演员是谁?(回答)小羊羔唱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学学。(用“咩”模唱“3—|3—|2—|3—|3—|3—|2

—|1—||”的旋律,然后为歌曲伴唱。

3、我们来给小羊羔的歌声配上伴奏。

出示碰铃——认识——演奏方法——模拟演奏(集体)——实物演奏(按小组)

4、歌曲演唱(会唱的小朋友)、伴唱、伴奏合成。

三、欣赏《三只小猪》

1、下面的节目更有趣,演员是小猪三兄弟。这三只小猪是什么样子的呢?仔细地听(仔细聆听,悄悄地说)

2、说说自己想象中的三只小猪的样子和小猪的表演(个别表演)

3、模仿小猪的动作:扭着身子走路、翘鼻子、大耳朵扇风

4、学小猪走走(听老师提示按小组表演:

1、3组,

2、4组,5组)

5、动物音乐会的节目真精彩,下一次课我们再来欣赏。

第五课 《静静的夜》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

2、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3、表演《闪烁的小星》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 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摇篮曲》

1、完整聆听,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自由做轻柔的动作。

三、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聆听歌曲,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复听,跟着歌曲,轻柔地拍节拍。

3、跟录音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准、唱好歌曲。

1、小组讨论结尾的处理方式,并一一试唱。

2、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第六课 《爱劳动》

一、教学内容:

1、表演《洗手绢》

2、聆听《劳动最光荣》

3、聆听《三个和尚》

4、表演《大家来劳动》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哦”的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琴、动物卡片 等。

教学过程:

1.跟着音乐《小猫怎样睡觉》律动进课堂。

2.导入:

师:睡觉的小猫是很可爱,但是你喜欢老是在睡觉的小猫吗?〈生〉为什么?〈生〉

师:对,勤劳的小猫谁都喜欢,你看它肩挑着什么向我们走来了?

3.发声练习

①〈师作范唱,强调小猫看到鱼的吃惊的表现〉

师:小猫挑着钓鱼杆是怎样走来的?

②〈练习前4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强调脚步是轻快的声音也应是自然而富有弹性〉 师: 看见那么多的鱼,你会怎样表现?

③〈练习5—9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强调看见很多鱼吃惊的表现〉

师:看看哪只小猫钓的鱼最多了?

④〈请学生单独或合作来表演,强调声音、表情、动作等〉

4.欣赏歌曲

师:小猫钓了那么多鱼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听听音乐吧!

①〈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1次〉

师:我又发现了一种勤劳的小动物,你发现了吗?是谁?〈生〉

② 〈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

师:它们当中谁是不勤劳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们当中哪种小动物呢?为什么?〈生〉 ③〈将相应的小动物标志分给学生〉

师:听听它们是怎么劳动的?

④〈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2次〉

⑤〈提问学生,各种小动物是怎么劳动的?并用动作表演〉

师:小动物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劳动吧?

⑥〈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3次,分别用自己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看,那么多勤劳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向谁学习?为什么?〈生〉

师:在生活中,你认为自己是个勤劳的人吗?哪方面体现出来?

5.课堂小结

师:你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但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现在最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好好学习之余再去劳动,那是最好的,希望我们班的没一个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好又爱劳动的人!你们能做到吗?〈生〉

师: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钓了那么多的鱼,让我们背上自己的钓鱼杆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劳动最光荣》4次,律动出教室〉 第七课 《小精灵》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聆听《小青蛙》

3、聆听《野蜂飞舞》

4、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创编歌词。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来,闭上眼睛。 (多媒体演示动物王国的场景)

2、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儿就是快乐的“动物王国”,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可幸福了。你们听,谁来了?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动作)

3、(多媒体演示青蛙)

师:咦,小青蛙怎么这么着急的跑出来了?原来他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想早点告诉小朋友。你们听!

(多媒体演示《小青蛙与暴风雨作斗争》)

师:小青蛙们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4、师:可是,在与暴风雨作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还没回到家。这可怎么办哪?

师:大家都很关心小青蛙。别着急,老师帮小青蛙编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会唱了,小青蛙们听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体演示歌曲动画)

二、学习歌曲

1、师:你们看到了谁?(……)

那么这几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完整的歌词)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课题)

2、师:让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说。

(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

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

(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

教师指导演唱两处歌词的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表现好的发给头饰。

4、师: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三、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多媒体演示)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头饰,教师介绍哪里是动物的家)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轻轻地送小动物回家吧。

(听音乐让学生轻轻地坐到动物小组)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轻轻商量一下,要不要为他们举起我们的蓓蕾呢?

四、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学生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带着小动物们离开教室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一、教学内容:

1、表演《法国号》

2、聆听《号手与鼓手》

3、表演《布娃娃弹琴》

4、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5、聆听《星光圆舞曲》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法国号》。

1、聆听歌曲《法国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边听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敲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第

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3、处理歌唱技巧:“嗡”唱得强,“巴”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教师范唱。

4、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聆听歌曲,听到喇叭声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四、小结。

第九课 〈游戏 〉

一、教学内容:

1、表演《火车开啦》

2、聆听《火车波尔卡》

3、聆听《捉迷藏》

4、表演《躲猫猫》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快乐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捉迷藏》

1、初听乐曲,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做动作。

3、找一找,这首乐曲适合书上哪一副图?

三、表演《躲猫猫》。

1、听录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听老师范唱,学生拍手感受。

3、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一学生跟节奏读词。

4、听教师樊唱,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

5、听琴边拍手边唱歌。

6、边听乐曲,边自己创编游戏,共同商议。

一、小结。

第十课 〈过新年〉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拜年》

2、表演《龙咚锵》

3、表演《新年好》

4、聆听《平安夜》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

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贺年卡的小游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歌曲《龙咚镪》

1、听录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2、再听歌曲,说一说,你从歌曲里听到什么声音?

3、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敲锣打鼓的?你会打吗?

4、看老师指挥敲锣打鼓。

5、演唱歌曲。

6、过新年的时候,除了敲锣打鼓,还可以什么办法庆祝?

三、聆听《小拜年》

1、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戏啊?

3、复听乐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

四、小结。

推荐第2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

东街小学

雷梦莹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

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

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

东街小学

李文静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

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东街小学

陈兰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

可使人顺畅。”,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

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推荐第3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 四营学校 关秀芳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

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

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 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

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

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

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

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

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

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

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

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

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

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

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

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

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

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 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2012.12 2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 四营学校 关秀芳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

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2012.12 2篇二: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盐池五小 教师 丁月艳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 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

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篇三:教育名著心得体会(完整版) 读《教育漫话》有感

《教育漫话》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洛克一生未婚,或许因为爱情上的挫折而使他在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很有造诣,后来又在哲学、政治学上取得众所周知的更大成就。此外,他在教育上也很有成就,这次我所拜读的《教育漫话》成为世界文化和教育的瑰宝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至今依然大放光茫。 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虽然,它距现在已有了300多年,但我认为书里的一些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甚至,有些还是我们现在还望尘莫及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身体保健;第二部分论述道德教育;第三部分论述智育.开篇洛克就写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另外,他针对当时家庭教育的现状,做出了许多的描述也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父母对待子女:应该像诚笃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于娇生惯养弄坏的,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他还从孩子的饮食 起居谈到了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出了良方。他的良方都是一些简单不过的小行动,例如: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多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我们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今的儿童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沉重的学习负担,在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儿童就丧失了必要的玩耍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大为提高,这对于人的健康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因为这一点,儿童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他们除了必要的饮食以外还会吃各种各样的零食,这给身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还有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使得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在 今天仍是金玉良言,要让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成长成才,必须先要由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 德育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

性动物的高贵卓越”。洛克提出,“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喜好而纯粹遵从理性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另一个方向”。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它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则要靠及早实践。儿童从婴儿时期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怀有什么渴求,他们应懂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之所以得到什么东西,不是因为它能使他们够高兴,而是因为它适合他们。不能因为孩子哭闹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讨厌。为了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德行,洛克强调决不能溺爱儿童。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常常因为爱而放纵子女的过错,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出什么大的坏事,而不去纠正孩子的过错,然而习惯却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做坏事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难预料。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尝不到因溺爱孩子而带来的后果,但孩子长大以后,尝到了苦水才抱怨孩子不争气,殊不知孩子任性的杂草是他们亲手栽下的,等他们想把它们拔除时,它们已根深蒂固,孩子已习惯于支配一切,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别人的理智,长大以后就也不可能屈从于自己的理智,他们从小受到的训练就是唯我独尊,要支配一切,等长大后,有些事情不由他们做主的时候,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获得自己的统治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日之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将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一切由孩子做主,也请父母在给孩子这种“爱”时带一点理智,这种“爱”真能教育好孩子吗?这种爱也许

会葬送子女的大好前程。我认为中国的父母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克制孩子欲望,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在智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如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洛克的《教育漫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缺陷。洛克把孩子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让人任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而忽略了遗传的作用,显然有失偏颇。他主张教育万能论,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天赋、环境、主观能动性等对教育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漫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篇四: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杨梅桂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杨梅桂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

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第十届教研月活动--“教育名著伴我行”读书计划集 论文

关键字:书籍 阅读 教师 读书 活动 理论 学习提高 教育 教学

教育名著伴我行

——2007-2008学年个人读书计划

董志惠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是发展的起点,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经典名著,可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可强专业素养;读社会文学,可悟和谐人生;读报纸杂志,可解世事风情!通过对教育名著的学习,我们可以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因此,为响应“教育名著伴我行”读书活动的号召,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每天坚持读书,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努力通过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在我的读书活动中我将遵循以下思路:

1、坚持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我要在读书活动中,把着眼点放在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上,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以读书学习促进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检验读书学习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讲求好的学习方法。即勤、思、巧、究。勤--勤读、勤看、勤听、勤问;思---思考、思虑、多思;巧--掌握学习技巧; 究--探究、研究。

3、积极参加九龙教育网“教育名著伴我行论谈”,每月至少参与论谈一次。

三、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之后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将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称为“教师的信念”。有了“教师的信念”之后,“教师的行动”将随之发生改变。我希望通

过一年的读书实践,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2、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

本学年,重点阅读自己选择的“两本书”,同时随意泛读剩下的其他推荐书。

3、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读书内容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4、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5、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6、至少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四、必读书目:《教育与人生》《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五、选读书目:《学习教育学习提要》《教育新理念》《教育与心理测量》《孩子们!你们好!》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飘溢书香可以洗磨你的心灵之镜,焕发你的智慧之光,增添你的灵秀之气。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读书计划

曹宗贵

一、读书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贯彻“思想导致行为,读书改变命运”的读书精神。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每天繁杂的事务中留存一点空间,读点书,增长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教育理念,同时宁静心灵,提升精神,在阅读中让自己更睿智、更有思想、更富才情。篇五:《中外教育名著导读》阅读心得体会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阅读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导读》。在这短暂的几周里,我们读到了很多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几周里,我感觉成长很快。眼睛里开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我喜欢阅读艰深的著作。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

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一个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关于命运的感受是具体的。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我们生长在这么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许多教育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围。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辩论。 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可以说:“是读书是我开始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育人的乐趣。相信在以后几年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的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推荐第4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土小 寇占德

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前几天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受益很深。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差的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一些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都是未来的成功者。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定信心,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成功。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土小 寇占德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 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教育名著 做学习型教师

——心得体会 (寇占德)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类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我是语文教师,我在语文的田野里,耕耘每一寸土地。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名教师的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文化底蕴、他的教育追求、他的教育智慧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能担负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使命。一名教师要想真正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它几乎无可争议地被全世界的人们接受了。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浸透着对人文精神的永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为此,我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学习。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涵,师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个教师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有一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因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我无悔地追求着我的职业。

推荐第5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坎市中心小学 林春燕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专心阅读了福建省首批中青年教学学科带头人陈敬文的《动态.跟进.生成(数学课堂教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两本书。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读了陈敬文的《动态.跟进.生成(数学课堂教学)》,让我知道了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得到与其成长和潜能开发相适应的教育,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创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新建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在当下数学新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关注学生与媒体间的互动

先进的多媒体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演示、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不同感官的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规律美,学生惊叹不已,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图案。但在应用多媒体时,不能过多过滥,不能顾此失彼。要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真正的整合,即: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

二、留足思考空间,引发学生质疑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也没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开始时,教师要做好示范,注意提问题的“言传身教”;接着要使学生明确在哪里寻找疑点,再来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表达。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各条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及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到提出问题的突破口。

三、正确处理好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课堂上有时候当问题提出来,下面鸦雀无声或一两个好的学生回答了,其他学生无语,仿佛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是一致的。这时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和谐自然;再走下去摸摸学生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接着配以幽默风趣、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们的坐姿真端正,都在积极思考中,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谁来帮帮忙等语言。

四、关注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感情,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推荐第6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类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我是语文教师,我在语文的田野里,耕耘每一寸土地。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名教师的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文化底蕴、他的教育追求、他的教育智慧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能担负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使命。一名教师要想真正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它几乎无可争议地被全世界的人们接受了。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浸透着对人文精神的永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为此,我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学习。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涵,师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个教师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有一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因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我无悔地追求着我的职业。

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

推荐第7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2012-07-25 17:00)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前几天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受益很深。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差的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一些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都是未来的成功者。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定信心,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成功。

2 0

推荐第8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须有一池水,我们不仅要用心的向老教师请教学经验,更要学习理论知识,多多阅读教育名著。在同事的推荐下,我品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此书是本经典的教育专著,书中呈现出一个事实:根本不存在那种天生就学不会的孩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地教育,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有用的人才!书中有提到一个被人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痴呆生”因为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从此她总是接受着别人对她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接受着自己就是个“痴呆生”的“事实”,自暴自弃。其实,当初只要老师们肯用心的与她沟通,多关心多观察她,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班上有个智力较低的学生,她叫***,曾经她跟我说过:“老师,别人都说我比较笨,因为我吃饭很慢,走路很慢,做作业也很慢!”听了她的话,猛然内心一震,多么残忍的话,怎么可以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了,随后我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你怎么会比别人笨了,老师就觉得你比别人都聪明,但就是懒了些,要是你努力了,肯定进步很快的,不信!那就试试看吧!”她听了,笑了。也因此,她开始学习最基本的计算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能把任何同学当做“差生”,更从不把“差生”这个信号输送到他们头脑当中,我想我应该尽我所能去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用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读了这本书,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悟了很多,懂得了应该多关注“另类学生”, 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

推荐第9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西堡学校

樊万奎

我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而被勒令退学了。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推荐第10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与命运抗争

——读《贝多芬》有感

最近几天,我十分热衷于“名人”,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莫扎特、贝多芬等等。也许有人要问了,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名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前几天我借了一套书,其中就有一本《名人传》,我一看,立刻被它吸引了,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尤其是《贝多芬传》更使我爱不释手,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以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一九七五年,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但就在贝多芬初尝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叩门。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楚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的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卜看到了未来的天才的目光:从那日光,人们又可以窥探到他未来的悲剧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子一天不如„-天。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该用多大的毅力呀!

贝多芬的种种事件都能告诉人们深刻的真理。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不肯相信他面临的是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幸福,他对付未来充满着希望!那么想想我们这么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何心里不装满阳光,非要悲观行事呢?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很差,但那不代表今后的岁月中你依然是“蠢才”。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这一点贝多芬比我做得好很多。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那么我们也该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道德,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挽救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当然也可以教育我们助人为乐。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因为人类中最优秀的分子与我们同

第11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西堡学校 祁晓红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而被勒令退学了。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心得体会《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渔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渔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渔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渔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渔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臵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第12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感悟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一年(10个月)中的日记的形式来畅叙的。书中描写了自己班上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有的缺乏父爱;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之中的。这群孩子中有的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有的是傲气十足的绅士样;有的是被学校开除过的厚颜无耻狡猾之极的孩子;有的是体弱多病,谦恭卑微的老实忠厚的孩子;有的是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的孝心之子„„一篇篇的日记以最真实的日常生活来反应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爱乡之情,同学朋友之情,邻里同乡之情,爱国之情„„细腻的笔触散发出人性的温情,是一部洗礼人的灵魂精髓的好书。

一边读着,我一边想着,我是怎样对待我的学生的,我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孩子的,我是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人——我的父母兄妹,我的亲朋好友,我的邻里乡亲,我的同事领导的„„

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父母之情:叙利亚,一个12岁的孩子。为了帮年迈有病的父亲减轻家庭负担,连续三个月深夜起来帮父亲为报社抄签条。致使自己身体欠佳,成绩下滑。父亲原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看到孩子精神不振,成绩也下降,逐渐对儿子失去了信心。继而直到孩子病得厉害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爱孩子了。叙利亚看到父亲的冷落,心疼如刀割。但为了帮助父亲,还是保守了深夜起来抄签条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深夜叙利亚正在灯下抄签条时,父亲悄悄地站在了儿子的身后,父亲用颤抖的手抱着儿子啜泣起来„„ 《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父爱是伟大的。可如此爱父母的孩子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该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学生来如此执着地爱自己的父母呢?

其次是深厚的师生之情:安利柯的父亲带着他去另一个城市,拜访父亲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已经八十四岁了,教了六十年的书。老师教他父亲的时候是40岁。当父亲到老师家里,说是他教过的学生时,老师竟然记起了他父亲的名字,还拿出了他父亲写的作业。时隔44年了,老师竟然把教过的学生的作业都还保存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惊叹佩服!同时也为安利柯的父亲如此尊敬老师而感动。也可见这个老师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称职的老师。想想自己,要是自己那么大岁数还有学生来家里看望自己的话,那当一辈子老师也就无怨无悔了。可我称职吗?我可能会记不起孩子的名字,也绝对拿不出一本学生的作业来。因为我们如果要保存学生的作业的话,那可得修建一座宫殿了。不过我从现在起,一定要跟我教过的每一届学生编一本优秀作文集,上面有每个学生的文章,有每个学生的照片,有老师和全班学生的签名。通过电脑打印成一本小书,全班同学人手一本。

爱国之情也让我由衷地感叹:小哨兵,一个12岁上下的男孩,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意大利战争的胜利,他爬到树上去帮意大利军官观察敌情,结果被奥国兵击中,从树上掉下来死了。当意大利军官命令他从树上下来“下来,孩子,你已被敌人看见了”。他却说:“我不怕”。多么勇敢多么爱国的孩子啊!安利柯的父亲教育安利柯:“我爱意大利,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为我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中流的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母亲为之哭泣、父亲为之敬仰的死者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出生的城市是意大利,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学,我生活在其中的伟大的人民,我周围的大自然,我所见、所爱、所学、所钦佩的一切都是意大利,所以我爱意大利!”想想我们平时的爱国教育都是些大道理。而从来没有这样细腻地教育过学生。学生品德意识的淡薄和爱国意识的冷淡,无不与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 总之,《爱的教育》能让每个人生阅历不同的人体会到曾经我们都经历过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理解可能不同而已。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用爱的力量来浇灌花朵。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爱,也用心给予学生爱。有了爱,教育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有了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像阳光一样的灿烂。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13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后

这个寒假我认真地读完了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说实话,很多教育名著,我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原因是大道理太多,有时候读来读去,不知所云。而《爱的教育》,我抱着侥幸的试试看的心里,试着读了第一篇。嗬!这一读就让我爱不释手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翻译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一年(10个月)中,以日记的形式来畅叙的。书中描写了自己班上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有的缺乏父爱;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之中的。这群孩子中有的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有的是傲气十足的绅士样;有的是被学校开除过的厚颜无耻狡猾之极的孩子;有的是体弱多病,谦恭卑微的老实忠厚的孩子;有的是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的孝心之子„„一篇篇的日记以最真实的日常生活来反应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爱乡之情,同学朋友之情,邻里同乡之情,爱国之情„„细腻的笔触散发出人性的温情,是一部洗礼人的灵魂精髓的好书。一边读着,一边想着我是怎样对待我的学生的,我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孩子的,我是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人——我的父母兄妹,我的亲朋好友,我的邻里乡亲,我的同事领导的„„ 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父母之情:叙利亚,一个12岁的孩子。为了帮年迈有病的父亲减轻家庭负担,连续三个月深夜起来帮父亲为报社抄签条。致使自己身体欠佳,成绩下滑。父亲原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看到孩子精神不振,成绩也下降,逐渐对儿子失去了信心。继而直到孩子病得厉害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爱孩子了。叙利亚看到父亲的冷落,心疼如刀割。但为了帮助父亲,还是保守了深夜起来抄签条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深夜叙利亚正在灯下抄签条时,父亲悄悄地站在了儿子的身后,父亲用颤抖的手抱着儿子啜泣起来„„ 《六千里寻母》,这是安利柯的老师在每个月中跟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马尔可只有13岁,因家庭负债累累,母亲只好背井离乡,离开意大利到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给一个富人家做女佣。据说工资丰厚,可赚很多钱回来。母亲刚去时还寄钱回来,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可后来只说自己身体有点不适,就一直杳无音信。13岁的马尔可思母心切,说服父亲,决定漂洋过海,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找回自己的母亲。一路上,辗转曲折,历尽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遇到了难以预料的种种艰难险阻,找遍了阿根廷各地的大小城市,尝遍了一个13岁孩子不能承受的酸甜苦辣,才终于找到了病榻中奄奄一息的母亲。母亲本不准备接受治疗,准备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当看到自己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孩子找到自己的面前来了之后,就接受治疗。这个孩子挽救了母亲的生命。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母爱是伟大的。可如此爱母亲的孩子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该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学生来如此执着地爱自己的父母呢?

其次是深厚的师生之情:安利柯的父亲带着他去另一个城市,拜访父亲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已经八十四岁了,教了六十年的书。老师教他父亲的时候是40岁。当父亲到老师家里,说是他教过的学生时,老师竟然记起了他父亲的名字,还拿出了他父亲写的作业。时隔44年了,老师竟然把教过的学生的作业都还保存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惊叹佩服!同时也为安利柯的父亲如此尊敬老师而感动。也可见这个老师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称职的老师。想想自己,要是自己那么大岁数还有学生来家里看望自己的话,那当一辈子老师也就无怨无悔了。可我称职吗?我可能会记不起孩子的名字,也绝对拿不出一本学生的作业来。因为我们如果要保存学生的作业的话,那可得修建一座宫殿了。不过我从现在起,一定要跟我教过的每一届学生编一本优秀作文集,上面有每个学生的文章,有每个学生的照片,有老师和全班学生的签名。通过电脑打印成一本小书,全班同学人手一本。

师生之情还表现在平常的生活中,比如一个老师死了以后,所有学生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手中举着蜡烛去送葬。这是家长多老师的尊敬。再看看老师对学生的爱吧!老师正在报生字听写,一个学生乘老师不注意,跳上椅子模仿木偶的的动作,恰好老师回过头,那学生赶忙坐下,垂着脑袋等着挨批。可老师却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只说了一句:“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了”。而我也许会大发雷霆,或者严厉批评。其实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宽容一些,包容一些,平和一些,指出缺点,孩子就会明白事理的。也许宽容比批评的力量更伟大,更神奇!再听听那老师的话语吧:“孩子们听着:我们从此要度过一年时光,我们要好好度过这一年!大家要好好学习,要守规矩。„„你们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爱我!我不愿责罚你们中的每一人,因为你们是真诚善良的孩子!请你们全班作为一个大家庭,你们给我安慰,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求你们用语言来向我保证,我相信你们已经在心里向我保证。我谢谢你们!”多么平和朴实的语言。我们有时候夸大了孩子的错误,放大了孩子的缺点。所以我们无法容忍孩子犯错。如果我们像这个老师这样平和些,宽容些。我们会像这个老师一样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爱戴的。这不,刚刚那个跳到椅子上做木偶动作的孩子听完老师的这番话以后,悄悄来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请原谅我这次吧!”可见,老师的高尚之处就在于此。

然后是爱国之情让我由衷地感叹:小哨兵,一个12岁上下的男孩,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意大利战争的胜利,他爬到树上去帮意大利军官观察敌情,结果被奥国兵击中,从树上掉下来死了。当意大利军官命令他从树上下来“下来,孩子,你已被敌人看见了”。他却说:“我不怕”。多么勇敢多么爱国的孩子啊!小鼓手,一个14岁的孩子,意大利军受到奥地利二中队的突然袭击。敌军从四面八方袭来。意大利军官只好派这个小鼓手送信到山下自己的大部队请求支援。小鼓手冒着枪林弹雨,子弹击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稍作停留,又不顾一切地冲下山去。他知道:只要迟到一分钟,这包围的60人中就会多死一个人。安利柯的父亲教育安利柯:“我爱意大利,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为我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中流的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母亲为之哭泣、父亲为之敬仰的死者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出生的城市是意大利,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学,我生活在其中的伟大的人民,我周围的大自然,我所见、所爱、所学、所钦佩的一切都是意大利,所以我爱意大利!”“有一天,你为国征战,我愿见你平安归来——因为你是我的骨肉,愿你安然无恙地归来,自不必说。但是,当我知道你为了生还苟且偷生,那么,现在你从学校回来时这样欢迎你的父亲,将以万斛之泪来迎接你,我将不再爱你,我将心如刀割,悲愤死去。”想想我们平时的爱国教育都是些大道理。而从来没有这样细腻地教育过学生。学生品德意识的淡薄和爱国意识的冷淡,无不与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

你看看,意大利对于见义勇为,舍身相救的孩子是这样做的:把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亲一起请来,号召全市的人民聚集到广场上开颁奖大会。市长上台亲自演说。书中讲了有一个少年看见自己的朋友会被波河的河水卷走,面对大人都害怕的河水,少年别开大人的劝阻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奋力救起了自己的朋友。市长不但亲自颁奖,还亲自把这件事讲给全市人民听,亲自把公民荣誉奖的勋章挂在了少年的胸前,然后又和他亲吻,并和少年父母握手,又把奖状递给母亲。这种场面这样做能不鼓舞人心,伸张正义,激励人们去做勇敢的人高尚的人吗? 总之,《爱的教育》能让每个人生阅历不同的人体会到曾经我们都经历过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理解可能不同而已。我们总是在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恩大德,其实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平凡而温暖的瞬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周围时刻都布满着温馨的爱,只有能感受别人的细微的爱的人,才会给予别人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会关爱老师,其实学生是非常爱老师的,非常听老师的话的。老师的一句话胜过父母的几句话。课堂上老师需要用笔写什么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学生都会拿着自己的铅笔拼命地跑到前面来,把自己的笔送到老师的手中。我们忽视了这些细节,把它视为应该的。其实这难道不是学生爱老师的具体表现吗?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用爱的力量来浇灌花朵。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爱,也用心给予学生爱。有了爱,教育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有了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像阳光一样的灿烂。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作者:佚名(署名请联系) 来源:本站原创 我要投稿

添加到百度搜藏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走进书香月,一路品书香\"活动,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教学专著,我一眼就看中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为什么会选择阅读这本教育名著呢原因很简单:请看以下的一组数字: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走进书香月,一路品书香\"活动,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教学专著,我一眼就看中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为什么会选择阅读这本教育名著呢原因很简单:请看以下的一组数字:魏书生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末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的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 分…… 而我呢 只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语文,几乎时时刻刻都围着班里的四十个孩子转,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明明教过的内容,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学不会;明明一天到晚忙不停,可是仍然有些工作无法在8小时内完成……正如金教导在上次会议所说的:我们教师就是要问课堂40分钟要效率.那么,我读魏书生的《工作漫谈》,就是想要问工作时间要效率,改变现在的状态,做一个高效率的班主任.于是乎,长假七天,我读了又读,读罢,不禁掩卷长笑:读这本书,收获真是大啊!正如魏书生本人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出来了.\"整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朴朴实实的语言中却让我们大有收获.他寓道理于小故事中,从细微之处看恢宏,于平凡中见伟大,言恳意真,入情入理,令人心悦诚服.用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叙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本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魏书生在他的书中首先谈的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我.\"要求我们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生活乃至对待生命.要多互助,少互斗,多商量,多挑重担,少推责任.其实说穿了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的根本.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全部内涵应该用四个字来概括:民主,科学.关于民主.魏书生身兼数职,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但他能把班带好,把课带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绝对不是靠管,卡,压,勤,严,细创造出来的,靠的是他在民主,科学思想指引下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创造出来的.依靠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班主任本人,把学生当助手,而不是当对手.学生才是一个班级真正的主人.正如中国革命所走的群众路线,要让人民当家作主.不应是班主任一人去管理,应依靠学生去管理教育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是学生间的互相教育管理,班干部的教育管理,最后才应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正如魏书生说的那样:\"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凡事多商量.魏书生干什么事情都要先和学生商量.即决策中的商量,对话,表决.上课和学生商量,上什么,怎么上,做什么作业,考试考什么都要和学生商量,班上的事情更是要和学生商量.这一商量就是最大的民主,是在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关于科学.科学的主要涵义在于依法治班,靠制度,计划,规定来管理班集体.建立三大系统: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反馈系统.魏书生常说一句话:\"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整个工作按照:制订制度-执行制度-检查修订制度;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反馈计划-总结工作-再制订计划,这样的工作流程一切井然有序进行.魏书生制订的班规以时间和空间分为两个序列.空间序列做到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做;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做.责任到人.班上的工作,班级用品都有负责人,承包人.这样责任明确,便于管理.以时间为序列的制度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这样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所有的人都清楚,一切就按制度有序运行.管理就自动化,规范化了.不用班主任事事去安排.小学六年的生活是孩子习惯形成,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将指导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里头得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出乱子就不许学生参与.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我正享受着教育学生的幸福,而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享受快乐的人生吧!

第14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篇2: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着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通过我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篇3: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着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通过我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第15篇:读教学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学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殷玉荣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学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而被勒令退学了。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鱼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鱼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鱼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鱼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鱼夫的心态和我们

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第16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2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近期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孔子、叶圣陶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很多。人们常赞赏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苏联著名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提出了很多教育观点让我感受颇深,要求我们教师应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落实到学生上面,作为一名老师应当怎样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为师之责。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读了一些教育名著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第17篇:读教育名著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有感[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博客点击数:3781 更新时间:2011-4-10 19:58:33| 收藏本文 ]

【在线投稿】【信箱投稿(qqs18@163.com)】【背景:字号:大中小】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在与同学交往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因此我就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小时,我家里也不富裕,全家六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或学习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会立即借给他。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看到别人舒展的眉头,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因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从我的老师那听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 原文地址:

读教育名著有感——《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010-10-07 17:38:27)

转载▼

签:

杂谈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益友。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受颇多。

其书中的第2条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因这正是我所困惑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的确,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间的种种问题、与家长沟通„„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不知如何才能尽善尽美地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书中所说的,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一如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到这儿,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何特级教师们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进退得宜,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设计得环环相扣,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负。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与用课前的几小时亦或是几天来备课,效果定是大不相同的。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啊!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教出好学生来呢?

书,一本好书,的确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为此,今后更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读教育名著有感上饶县五中 余芝灵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益友。近段时间因种种原因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名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在所读的这些教育专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有一位大学生回忆他的老师时说,他的启蒙老师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碰到每个同学成绩不好时,总是说自己没有教好,请同学原谅。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惭愧和不安。想想自己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何曾有过这样的爱心和细心。如今我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小伙子人长得精神帅气,但不爱学习,迟到旷课玩游戏是常有的事,每一次我都用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教育他,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在与其家长沟通后甚至变本加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九点多钟突然我接到他发来的一个短信,责怪我向他父亲告状,我心情很复杂的立刻打电话给他,但他没接,我只好发了一个短信作解释,很快他回了一条短信,看完他的短信,我感到不安。因为他的短信这样写道:“事情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怪你的意思。我恨我爸!我八个月大他就离开我了,离开我十几年了,现在的他突然给我一种无理的约束。他有什么资格,一个只生不教的人根本不配当我爸,还老是说一些伤人话,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是他儿子,我怎么会生在这样一个看似完整却并不完整的家庭?我宁愿家再困难也不愿有这么一个爸?老师你懂吗?希望你能理解”。看完他的短信我坐立不安,深知教书育人要先育人的重要。周一到了,我把该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深谈。首先感谢他对老师的信任,指出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他的独立性强,对奶奶的孝顺等等,同时反问他长那么大了,是谁把他养大的?他说是“奶奶”,我接着再问他奶奶多大年纪,又是谁在赡养奶奶的?他无言以对,最后小声说是爸爸。接着我趁热打铁,继续反问教育,让他明白,父母的外出打工,是生活所需,并不是父母不爱他,相反,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希望儿子的将来不会像他一样背井离乡,并指出如果他仍然这样自暴自弃,父亲的现在就是他的将来?? 这次谈话之后我时常关注他,发现他正在一天天变化之中。从这一事件中,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真需要彻底的改变了。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他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

琴弦。担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少年,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

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们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另外我还阅读了魏书生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魏书生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我想,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青年学生,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所读的这些教育专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有一位大学生回忆他的老师时说,他的启蒙老师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碰

到每个同学成绩不好时,总是说自己没有教好,请同学原谅。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惭愧和不安,试问,在今天我们老师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些呢?我只是粗略地把着几本书看了一遍,我越往下读,越感到坐立不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真需要彻底的改变了。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他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担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查看原文...

连接报错

上一篇: 尾页

下一篇: 当代中国史学术前沿简介

阅读:232评论(0)学习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投一票!

 0投票

第18篇:读教育名著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爱心

暑假里,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颇有感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第19篇:读教育名著

读教育名著《好教育好人生》笔记

(2013---2014学年度)

王忠民

第20篇:读教育名著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塔耳小学

陈大刚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他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像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

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千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通过我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我们班学生余洋,因父母离弃,没人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