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重走红军路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4 08:32:1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重走红军路誓师大会发言稿

重走红军路誓师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教练、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奎文实验小学十四班开展“长征远行,红色之旅”的活动,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体会当年的红军精神,体验红军时期的艰苦生活,追随先辈足迹,激发我们的前进动力。

经过一个星期策划、组织,浩浩荡荡的毅行队伍即将前行,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我们定会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革命精神,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抛弃、不放弃,在远行过程中坚持团结互助,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

哨声即将响起,让我们昂起头,挺直腰,迈出坚定的脚步,喊出响亮的口号,在体验中收获,在锻炼中成长。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挑战一个前所未有的自己,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我坚信,此次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岳西重走红军路学习心得

“重走红色之路,争做合格党员”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五四青年节之际,局机关党委组织青年党员赴岳西县进行“重走红色之路,争做合格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走进“三生福地,净土岳西”,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山区腹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岳西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反动势力猖獗,到处滥施淫威,但是偏僻之地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潜伏集结,当三十年代第一次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之时,以王步文、储应时、高敬亭为代表的岳西进步青年也开始了启发民智,传播革命进步思想,走上了一条为百姓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最让人铭记的是整个战争年代岳西共有3万8千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的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岳西成为红28军的政治、经济、后勤补给中心,岳西人民与28军战士同生死、共患难,节衣缩食为部队提供粮食物资,英勇无畏的掩护红军战士,养护红军伤病人员,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功勋。

学习期间,当我在烈士陵园读到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临刑前写下的“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了,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以及战友为他写的挽联“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儿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时,内心深受震撼,内心感叹如此的生命情怀,如此的革命志向,如此的人生价值,正是当代青年党员立志为民,挥洒青春,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楷模。

进入新时代下的岳西,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我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一体的县份,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4.1%,拥有山林泉瀑,奇花珍本,古寺石刻,峡谷山寨,休闲度假养生游和乡村农家旅游、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五河镇思河村是此次考察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全村21个村民组,315户,1160人,其中贫困户131户,397人,贫困人口占比34%。一直以来,村民仅依靠传统手工造纸业、石灰石开采维持基本生计。2000年左右,村党委适时做出决定,立足改革创新,相继发展起了锡箔加工、桑蚕种植、高标准毛竹种植、茶园示范基地、红色农家旅游,依托境内水电站2000平米水面搞起鱼类养殖,依托精准扶贫发展集体光伏电站,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大山深处陆续走出了20名大专生,11名本科,2名研究生,相信在不远的几年内思河人民定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人居优美、生态美好的幸福山村。

两天时间,老区人民立志脱贫、改革创新、奋勇拼搏的精神如春风般扑面而来,让人的斗志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岳西,确是一方红色的土地,奋进的土地!

推荐第3篇:重走红军路 唱响青春梦

重走红军路 放飞青春梦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责任、担当、奋进、团结”活动纪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为庆祝建党94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传承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探寻革命足迹,弘扬红军“责任、担当、奋进、团结”的精神,经过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党政领导精心组织,于5月9日6:00,巴中职业技术学院50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志代表踏上“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足迹”的红色之旅,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在“陵园竣工三周年”纪念活动上,以爱国主义歌曲《红梅赞》赢得了阵阵掌声,歌声传遍红云崖。

追随革命先驱者足迹,洗礼身躯与灵魂 5月9日10:00,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一行,带着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怀念,追随革命先驱者足迹,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出发,到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共同感受红色革命精神。

中午1时27分,一行人简单的方便面午餐后,脚步匆匆踏过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集体徒步两个多小时,到

— 1 — 达“赤化全川”石刻标语观景台。饿了,他们就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累了,他们便高举红色大旗,高呼当年红军口号,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每个人心中激荡着。

下午4时9分,他们继续追随红军的足迹到了毛浴古镇红四方面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纪念馆等地。

“同志们,胜利就在前方!”在一步一步艰难行走之间,老师们穿过一道道山路,聆听着红军长征故事,切身体验当年红军的长征生活,想象着红军战士上山下沟的情景,全然忘记了苦与累。红军的歌谣在身旁耳际不断回响,眼前不禁浮现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卓绝战斗的身影,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敬佩油然而生。

经过2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终于顺利到达烈士陵园。“25048名红军烈士革命成功的艰辛和来之不易,作为后来人,应该倍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该院党委副书记张竟荣深有感触地说,重走红军路活动让大家深入了解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片红军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发扬和传承红军精神。

简洁朴实的宣誓 唱响忠诚与信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

— 2 — 程,创优争先、敬业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克服庸懒散浮拖,起好先锋带头作用……”铮铮誓言在每个人心中回荡。

在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纪念碑前,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党员们身穿红色之旅统一服装,整齐列队,肃立默哀,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缅怀先烈。同时,面对鲜红的党旗,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铿锵有力的声音,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每一句誓词都是党员对党许下的忠诚承诺,紧紧地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激发党员同志们继承先烈遗志,牢记肩负神圣职责和使命的光荣感,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永远跟党走,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之前对党的历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但是宣誓活动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战火与硝烟的年代,我感同身受。”该院基础教学部团总支书记鲜航说。

通过宣誓,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调动了广大教师“创优争先、敬业奉献”精神,树立了“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克服“庸懒散浮拖”等问题,相信他们会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追逐巴中大学梦 放飞青春与激情

— 3 — 梦想是灯,照亮奋斗的路;梦想是路,引领前进的脚步。作为一名“新生儿”,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以“责任、担当、奋进、团结”为宗旨,教育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目的是让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能够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传承先烈勇于奋斗、吃苦耐劳精神。”该院邱永成院长说,相信通过类似的活动,全院教职工精神面貌会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会大幅增强,人文精神会进一步形成,会为全市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地贡献。(供稿: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4 —

推荐第4篇:二一班“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中队:二(1)中队

活动时间:20

14、

4、9

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少大队的有关工作安排,通过开展“重走红军路”的一系列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体会红军生活的艰辛和学习他们吃苦赖劳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努力学习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活动目的:

1、丰富和加深对学生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学习长征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2、在活动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红军的伟大,祖国的伟大。

3、进一步开展爱过主义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红军的相关资料

2 熟悉的活动的现场环境,就相关安全工作作相应的安排

活动形式:诗歌朗诵、讲故事、讨论等

活动流程:

一、集合。

二、班主任提出相关要求。

(1)路上应注意安全

(2)所有的活动,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地,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时,必需经班主任同意后找到伙伴才能离开,并快去快回。

三、活动开始

1、寻。寻找当年红军在红军纪念园留下的足迹。成立“小红军”考察团对当年曾在红军纪念园留下战斗足迹的老红军进行考察。考察内容:(1)烈士的风雨人生。(2)了解红军活动情况。

2、看。参观红军旧址。组织学生到红军遗址参观,对少队员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学。举办“重走红军路”主题队会,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长征背后的沧桑经历,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4、讲。学生讲红军故事。丰富和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学习长征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5、扫。组织学生在红军纪念园祭扫,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6、传。宣传家乡的革命根据地,宣传家乡的英雄足迹。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的足迹

7、诵。组织学生惊喜革命烈士诗歌朗诵。体验诗歌中所

蕴藏的精神气魄。

8、讨论: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

四、活动结束

班主任发言: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活动积极性都很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退缩,向我们的革命英雄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

推荐第5篇: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文章标题: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重走红军路”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和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学习长征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2、在活动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红军的伟大,祖国的伟大。

3、进一步开展爱过主义教育活动,努力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培养一代红色沃土育新人,农家孩子“四农”思想(知农、学农、爱农、建农),构建和谐、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活动内容

1、寻。寻找当年红军在开化留下的足迹。学校大队部成立“小红军”考察团对当年曾在开化长虹留下战斗足迹的老红军进行考察。考察内容:(1)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常委、县游击大队大队长邱老金烈士的风雨人生。(2)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委员开化县委书记赵礼生烈士在开化长虹的活动情况。(3)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开化的影响。(4)中共开(化)婺(源)休(宁)中心县委(开化长虹库坑)的建立。(5)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在开化(长虹库坑)建立及其活动。(6)闽浙赣省委的有关历史人物。(方志敏、关英、邵长河、涂振农、赵礼生、邱老金)。(7)当年家乡人(开化长虹人)参加红军的战士名单。(8)采访当年儿童团团长江光金老人。

2、看。参观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组织少先队员到开化长虹库坑参观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省委秘密交通站、红军练兵场、红军兵工厂等遗址,记参观笔记。观看长征影视作品,写观后感。对队员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学。到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库坑)旧址举办“红军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中队会的内容安排(1)重走库坑“红军路”,体验红军长征背后的沧桑经历,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2)向革命烈士遗像敬献花篮,默哀。(3)倾听当年儿童团团长江光金老人讲红军故事。(4)革命烈士诗歌朗诵。(5)举行升国旗仪式,鼓号队演奏国歌,队员唱国歌。(6)在革命烈士遗像前进行少先队呼号,少先队宣誓。

4、唱。唱抗战爱国歌曲,激发爱国情感。(1)在校园里学唱《团结就是力量》、《游击队歌》、《南泥湾》等抗战革命歌曲。(2)以中队为单位举行“抗战歌曲唱歌”比赛。(3)进行“歌唱章”的争章活动。

5、做。在“红军路”上建立“红领巾路”。农村的孩子爱农村,长虹是我家,我爱我的家。在“创文明村”的家乡活动中,我们少先队员也要为家乡出一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学校组织开展“爱家乡”主题教育。(1)库坑有一条当年红军上山下山必经的山路,后人称为“红军路”。学校大队部成立“红领巾小分队”,定期去“红军路”上打扫卫生。在“红军路”上洒下我们少先队员的劳动汗水,在“红军路”上建立“红领巾路”。让少先队员们踏上红军的足迹继续为家乡人民做贡献。(2)在库坑村建立“老区服务站”。学校大队部成立“服务小分队”,定期派“服务小分队”去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梳头等服务工作。(3)成立“环保小分队”到农村宣传环境保护,清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争做环境“小卫士”,努力和家乡的人民一起创新时期的“文明村”。(4)进行“文明章”、“劳动章”、“服务章”和“环境小卫士章”的争章活动。

6、建。在库坑建立红领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库坑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建立红领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少先队队日,带领新入队的队员到红领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队旗、团旗、党旗、国旗、军旗五旗教育。让每一位队员都了解这里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是革命根据地的后代。了解红军留下的足迹,了解家乡老红军光辉历史,为家乡的英雄而感到骄傲、自豪。

7、讲。宣传家乡的革命根据地,宣传家乡的英雄足迹。在学校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家乡的英雄事迹。开展“家乡的红军故事”征文活动,选出优秀作文送到报社投稿。与城市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鼓励学生与城里的孩子写交友信,向城里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光荣历史。让大家都知道在浙江开化有个遗留下红军足迹的长虹。在队员中进行“手拉手章”、“英雄章”的争章活动。

《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推荐第6篇:“重走红军路,体会爱国情”少先队活动方案

“重走红军路,体会爱国情”少先队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重走红军路,体会爱国情 围绕上述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1、唱少先队员队歌;

2、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传统,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勤奋学习,励志成才,我社区及南宁市平西小学在清明节期间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4、活动时间:2009年4月5日;

5、针对本次活动写一篇心得体会,文字不限。

推荐第7篇:黔东南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走红军路体验爱民情导游词[推荐]

(一)

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我们就要到达侗族文化中心—黎平。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红军长征及在黎平的情况。

1930年至1931年9月,中央红军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一起,连续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第

一、

二、

三、四次军事“围剿”,胜利地保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第五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抛弃了红军第

一、

二、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指挥红军采用冒险主义的“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实行“正规战”、“阵地战”。他们不顾敌人在装备上、人数上大大优于红军的实际情况,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使红军善打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无法发挥,使红军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最后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18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中国革命史上难忘的一天!这天,中央红军分别从江西省的瑞金、会昌、兴国、宁都、福建省汀州等地出发。毛泽东带领中央三队从江西于都出发,迈开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者计划要到湘西建立新的根据地。在长征中,他们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采取“甬道掩护”、“大搬家”式的夺路突围方式,抬着笨重的机器和坛坛罐罐每天只能行走一二十华里,使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堵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至1934年12月初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封锁线时,红军兵力损失三分之二,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859人(1934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花名册),在到达湖南、贵州边境时,减少到3万余人。

此时,蒋介石已完全知道中央红军转移的意图与转移的路线,遂在红军北去湘西路途上调集了14个师共约16万多人的兵力,布成一个大口袋等待红军。在中央红军的背后,尾追红军的桂军2个师约6万人也紧跟到通道以南的湘桂边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工农红军到底往何处去?中国革命将如何开展?是继续按照“左”倾领导所坚持的要中央红军北上湘西去会合红

二、六军团,让苦战两个月、战斗力与战斗人员异常削弱的红军,去与五六倍于己的优势敌军硬拼,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关系到红军队伍和革命的生死决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这革命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再次显示出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智慧。毛泽东向中央政治局建议红军放弃去湘西的计划,改为向敌人防守力量较弱的贵州进军,并争取主动创造战机,打几个胜仗,使苦战两月跋涉千里的红军部队能稍事休整。毛泽东的这个建议既大胆而又稳妥,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得到周恩来、朱德及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如风雨夜中的一座灯塔,给红军指明了方向,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的拥护,使人们重新拿起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变前进方向,不去湘西,而调头西进贵州,进入苗岭山脉。

1934年初冬,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黔东南有汉、苗、侗等30多个民族,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500至1000米,山川纵横,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当时人口有80余万人。统治贵州的地方军阀只为中饱私囊,使地方经济凋敝。此时贵州的军阀王家烈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主持贵州军政。他与蒋介石及其他军阀矛盾重重,时常兵戎相见。

蒋介石与贵州军阀的矛盾及贵州军阀间派系的矛盾,大大削弱了他们在贵州的统治力量,也大削弱了他们的防堵红军入黔的力量。

当中央红军突破蒋介石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进到湘黔边时,蒋介石曾决定以其行营参谋长贺国光为主任,率参谋团进驻重庆,统帅川黔各军阀部队堵截红军,并直接电令王家烈部到黔东南防堵红军进入贵州。王家烈因此于11月上旬在贵阳召集二十五军和贵州省政府高级官员开会,商讨如何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对红军进行防堵。会议决定,乌江以北的防备由侯之担负责;犹国才部开到乌江以南,负责东路的左翼防务;王家烈所部担任乌江以南东路的右翼防务。

王家烈的计划虽然如此,但当时能指挥得动的只有何知重、柏辉章的2个师15个团,外加侯之担的4个团和犹国才勉强同意抽出的2个团,共计21个团的兵力,而王家烈15个团的大部又被红军

二、六军团牵制在铜仁一带,犹国才另有打算,迟迟不肯派兵。直到12月中旬,中央红军打到贵州边境时,黔东南的黎平、从江、锦屏、天柱等几个县,才只有黔军2个团又2个营以及一些“民团”防守。这当然不堪红军一击,更不可能阻挡中央红军进入贵州。

1934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县陆续进入贵州黎平县境。

红军左路纵队

三、

五、八军团及军委纵队于12日从湖南通道县播阳出发相继进入贵州黎平。

编入军委纵队干部团休养连的毛泽东于12月15日抵达黎平。毛泽东在行军路上与王稼祥、张闻天一起商谈了许多党和军队前途的问题,形成了区别于“最高三人团”的“中央队三人团”。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多数中央领导的支持。为此,中央专门就毛泽东关于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的主张召开了两次关系红军前途命运的会议。一是通道会议,使中央改变行军路线,改向贵州进军。二是黎平会议,使中央改变了前进目标,作出了进军黄平,到遵义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到达黄平之后,张闻天、王稼祥的努力,促成了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从组织上限制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为毛泽东的复出打下了基础。后来张闻天和王稼祥分别被毛泽东赞誉为“开明君主”和“有大功”的人。而这段历史后来也被戏称为担架上的“阴谋”。

进入草坪、洪州的毛泽东看到了一幕惨景:一对讨饭的侗家母子,10多岁的小孩跪哭在饿死的母亲身边。毛泽东扶起小孩,拭去泪水,叫警卫员小陈拿来毛衣、布鞋给小孩穿上,让红军战士掩埋了饿死的妇女,小男孩一下跪在毛泽东面前:“卜佬呀,瑶佑当红军,袖瑶呀!”(伯伯呀,我要当红军,收下我吧!),毛泽东含泪点头,一名侗族孤儿就这样跟着毛主席走上了革命征途。

军委纵队进驻洪州草坪村时,司令部设在寨边一位60多岁的侗族石大爷家。晚饭时,石大爷看见红军同志吃的是粗茶淡饭,好几个人共吃一个菜,就象百姓几兄弟合伙做工吃饭一样。很受感动,拿出自家的腌鱼和酸广椒给红军吃。朱总司令一再婉言谢绝,并向石大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对石大爷说道:“大爷的盛情我们都领受了,不过,吃你的东西要讲个条件,我们吃大爷的菜,大爷要收我们的钱,‘有往无来非礼也’,一家人嘛就要有往有来嘛。”

几十年来,毛泽东、朱总司令在洪州的感人故事一直在洪州群众中传为佳话。

红军左路纵队继续向岩寨、下温、平甫、地青、中潮、佳所、平坝、两路口行进,在羊角岩击溃黔军守敌,于15日进入黎平县城。

在中央红军进占黎平县城前,县城的群众听到红军快要进城的消息,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准备迎接红军。两个月前红六军团西征时路过黎平,这里的群众曾听到红军宣讲革命道理,亲眼见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知道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因此当红军进入黎平县城时,群众自动组织起三四百人,列队来东门外10多里的地方,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夹道迎接红军大部队入城。

为进一步确定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主持会议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张闻天、李德等及应邀列席的军团负责人。会议中心议题是:战略方针、红军进军方向问题。中共中央委员会总负责人、书记处书记博古、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仍然坚持北上湘西汇合

二、六军团与强敌硬拼,毛泽东主张甩掉重兵围堵,避实就虚向黔北发展。会议从白天开到深夜,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斗争异常激烈。毛泽东审时度势分析敌情,有理有据地驳斥和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建议中央政治局:

一、放弃北上湘西同

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向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进军。

二、以黔北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三、中央政治局相应作出新的战略方针之决定。毛泽东这席石破惊天的话震撼人心,让在座的多数人所折服。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对其正确主张予以支持。经会议表决,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讨论并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黎平会议因“三个第一次”,在中共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是黎平会议是长征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二是它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三是它第一次结束了长达三年时间内毛泽东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开始形成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转而赞成、支持、拥护其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他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黎平会议、侗乡黎平,从此成为伟人毛泽东人生旅途、革命征程中一段深刻而重要的历史记忆。因为毛泽东,因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很多年后,黔东南的黎平也被浓墨重彩地写入了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册。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路要遵循实践,而不是单靠本本;中国革命的指挥部在中国,而不是在莫斯科。黎平会议,无疑在红军长征史上,在中国革命史上,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时过五十二年后,胡锦涛同志曾这样评价:“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红军冲出了国民党的重围,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及时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就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为以后胜利,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因此,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黎平会议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党和红军贯彻了黎平会议精神,在西进中酝酿转折,如果说没有黎平会议的召开,就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那么同样,没有红军在黔东南的西进的这个量的积累过程,就没有遵义会议质的飞跃的必然结果。红军长征在黔东南的历程是革命战略转折的历程,是毛泽东政治生涯转折的历程。

黎平因红军三次经过而成为革命老区。当年红军足迹踏遍黎平现行区域的17个乡镇、81个村、167个自然寨,共一个月有余。过境期间及稍后在黎平牺牲有87名红军战士。有上百名侗、苗同胞参加红军,随军长征。留下了“一件毛衣”、“朱总司令驻过草坪村”、“红军桥”、“穷人一条心、协力迎红军”等上百多个动人故事,这是黎平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现在就请大家随黎平会议纪念馆解说员去进一步了解当年黎平会议的情况及红军在黔东南长征的历程。

(二)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们就要离开革命老区黎平了。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当年红军一样,因为开了一个好的会议而轻松了许多。现在我们正沿着当年毛泽东和红军在黔东南长征的路线驱车直行。我们走的是“毛泽东路线”!

黎平会议后,红军挥师西进。

1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和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签发了《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要求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除二师编入左路纵队外)和第九军团为右路纵队,在占领剑河后,沿清水江向上游前进,应于12月底占领施秉地区;要求第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及第五军团为左路纵队,经剑河县的革东、台拱(今台江)于12月底占领黄平地区。

中央红军兵分几路挥师向贵州腹地的黔东南进击,把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十几万军队甩到湘西。蒋介石虽然急令黔军王家烈率部到黔东防堵,无奈王家烈的军队是有名的“双枪兵”(步枪加大烟枪),战斗力极弱,一与红军接触即溃不成军,红军所向势如破竹。12月20日,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剑河县城,21日,红一军团主力进驻剑河县城。25日夜,红一军团十五师四十三团攻占镇远县城。26日,一军团二师和十五师围攻施秉县城,并在城外击溃黔军宋华轩团,占领施秉。27日,左路纵队的红三军团及一军团二师攻占黄平县城。一军团第二师于12月28日协同左路纵队三军团攻占旧州。

中央红军在黔东南完成军委命令后,继续北进,于12月31日入瓮安县境。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以后强渡乌江,夺取遵义,进击桐梓、攻克娄山关,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实现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黔东水电大县——锦屏

黎平会议召开时,右路纵队各部已会合于锦屏河口集结待命。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12月19日在河口、瑶光苗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船只、木排、门板架设浮桥,渡过乌下江,向剑河南加堡进军。

1934年12月14日,右路纵队第九军团在黎平中黄兵分两路;一路在老百姓夹道欢迎中进入隆里。红军从隆里过了三天三夜,当地老百姓挨户凑集柴草粮食供应部队,军民打成一片,关系极为融洽。另一路向锦屏的新化、瑶里方向前进;一路直插敦寨,攻打老锦屏—铜鼓城。15日,红军击溃黔军一个团,占领铜鼓城。铜鼓战斗突破了王家烈的北部防线,使红军右路大军顺利西进,并保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的安全召开。

中央红军右路纵队从锦屏启蒙向河口前进。敌军为阻止红军前进,把韶霭村—塘东村这段路挖坏,并沿路砍树拦塞,红军被迫绕路前行。为了方便部队和当地群众行走,留下一部分红军将此路加以修整。约两天的紧张劳动,修好了这段约两公里的路。当地群众为了寄托对红军的思念,将此路亲切地称为“红军路”。“红军路”一直保持到今天。16日,红军抵达河口。

河口为清水江支流乌下江汇入清水江的当口,一渡两江三上岸。三岸中,东岸为清嘉庆时期从事木材贸易暴富的木商姚继周斥巨资从河滩上修建起来的高12米、总面积270平方米的弯月形平台,其余西、北两岸均为壁陡岩山,地势险要复杂,易守难攻。王家烈部杜肇华等第

五、六两团早已奉命在河口乌下江西岸和清水江北岸设防,想凭借河口天险力阻红军。16日,红军右路先头部队为消灭河口对岸的瑶光守敌,保证大部队顺利渡河,在机枪和火炮的掩护下涉水强攻不下,正在此时,从南面塘东下来的援兵赶到,同时从南面沿乌下江下来的另一支红军迅速堵住乌下江西岸上边瑶光寨的敌人后路,并压向河边敌人阵地。守敌腹背受击,遂沿清水江南往西和渡清水江向北溃逃。红军一部强渡清水江追赶上彦洞,大部队沿清水江追赶至剑河县南嘉堡,共歼守敌200多人。18日 ,右路纵队主力各部在锦屏县河口镇会合。21日,毛泽东、朱德、博古等随军委纵队抵达河口,在瑶光宿营。当时腹泻尚未完全康复的毛泽东经查访后住到寨脚李志熙家。李志熙是个私塾先生,同时也是小有名气的草医。毛泽东住进后,向李志熙讲明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要他不要怕,出去把外逃的群众找回来。随后又问了瑶光地方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并问其否能找到可治腹泻的草药,李志熙说马齿苋有消炎和止泻的功能,随后到屋边园中找得一把交给毛泽东,并交代服用方法。毛泽东住下后,派警卫员到寨上了解情况,警卫员发现一个名叫常帮朝的老人卧病在床,便将他扶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吩咐警卫员送他几粒药丸服下。常帮朝离开时,跪下口称“谢谢老爷”。毛泽东连忙将他扶起,说“我们不是什么老爷,是中国工农红军,我姓毛。”又叫警卫员将常帮朝送回上寨家中。

在锦屏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及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光辉足迹,给锦屏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毛泽东倾情苗侗人民,苗侗人民怀念毛泽东。毛泽东逝世后,听说要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黔东南锦屏偶里皆阳寨群众,献送了一颗近两百年的古樟树,这颗古樟树正是见证当年红军经过偶里皆阳时,在树下站过岗、开过会被群众誉为的“红军树”。为了永远纪念红军和红军树,当地群众立下一“红军树纪念碑”,碑文是:“苗岭山高清水长,万里长征过苗乡。播下革命星火种,苗族人民迎朝阳。百年樟树吐清香,红军战士站过岗。永远怀念毛主席,香樟献给纪念堂。”

2001年国家重点水电建工程三板溪电站动工建设,2006年1月大坝建成蓄水,红军经过和战斗过的遗址河口永眠水底。

(四)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苗岭新城——剑河

黎平会议后,从锦屏出发的右路纵队进入剑河南加堡到达南孟后,分兵两路前进:先头部队走新柳、南寨、返皓、董熬于20日占领剑河县城;主力部队走基立、翁座、南哨、白索、巫库于21日开进剑河县城,与先头部队会合。22至23日,红军离开剑河,分两路进兵。一路走柳堡、岑松到元兆于25日到达镇远城东的两路口。另一路为主力部队,沿清水江南岸西进,经中都、南脚、革东,于22日到达施洞口。

在右路纵队进入剑河县境的同时,左路纵队也陆续开进剑河县境。19日,左路纵队的红三军团兵分两路进到罗里寨、八马寿地域。20日红三军团主力从锦屏的瑶光进入剑河南加堡地域。由于三军团有占领台江城的任务,到南加堡后分成两部分前进。一部(红军福建师)从南加连夜出发,经康中进入黎平的高洋。在高洋击败地方民团后,进入榕江朗洞宿营,然后转入剑河的巫莱,在巫莱上坝击败柳金地方民团后在巫送与主力部队会合。而主力于20日晚宿营南加,21日经基立、翁座,至南哨宿营。23日,经九仪、太拥、巫送,与从朗洞方向来的部队会合后,经巫脸渡过巫迷河进入台江县境。

毛泽东和左路纵队的军委纵队,于19日由黎平县城进至勇寨、高场地域宿营,20日经罗里至锦屏上八里宿营,于21日经八受到瑶光宿营,22日沿清水江南岸的苗岭大山脉经柳霁至南寨、柳寨地域。23日沿右路纵队主力行军路线进驻返排,于24日进驻剑河县城。25日离开剑河,沿清水江南岸西进,经中都、南脚、革东后进入台江。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由黎平出来后的毛泽东一路西行跋涉转战,翻越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太阳山、佛顶山、羊角岭、老山界、二望山、盘山等。黔东南大山小山无边无际,连绵不断。在黎平县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有239座,最高峰老山界海拔达1589米;剑河县境内有著名的老山界山脉(属雷公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381座,最高的猫鼻岭达1626米。榕江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有310座;黔东南最高峰雷公山主峰海拔2179米,云环雾绕,直插云霄,遥遥相望的八宝山、骷髅山等山峰,山势险峻、巍峨挺拔,海拔也在1400米以上。仅在剑河县境毛泽东经过的南寨、返排、新柳一带,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就有猫鼻岭、油三岭、柳练坡、九哨坡、兴隆坪、屋背坡、龙鼻子等。在黎平、榕江、台江、剑河交界地有一首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山,与毛泽东的一生有着不解的情结,毛泽东走出韶山,拉旗上井岗山,后到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再到北京香山,从推倒“三座大山”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无不凸现他山一样坚韧不拔、巍峨气派、神奇非凡的品质。从黎平西行北进后,毛泽东连日跋涉,真是“山一程,水一程,万里长征足未停”。面对绵绵群山,莽莽林海,思考着黎平会议后,正确主张被认可采纳,中央确立了新的战略方针,革命形势有了新的转折,濒临绝境的红军转危为安。看林海苍茫,峰回路转,红军部队千军万马在云山雾海间急驰行进,马蹄声声、十里连绵。甩掉包袱,心情愉快的毛泽东触景生情,《十六字令》三首便是在跃马扬鞭穿越苗岭雷公山的崇山峻岭间孕育而得:“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剌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世纪伟人毛泽东既仁更智。诗词表达了毛泽东驰骋在黔东南这片雄、奇、峻、秀,巍巍连绵的苗岭山脉中,真是似虎归山,如鱼得水。真实地再现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入黔以来红军胜利进军的豪迈情景。抒发和寓意了中国共产党和一代伟人力挽狂澜、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七十多年前的诗词思想,在今天看来还是那么豪迈,七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七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更加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好!游客们,让我们看看窗外吧,在苗岭山脉呤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

左路纵队的红五军团,为中央红军后卫,兵分两路,于23日,主力从黎平的高洋进入剑河高定宿营,经九当、乌当沟至南哨。另一部分于22日从锦屏的河口进至南加地域后,然后沿右路纵队路线到南哨与主力会合后分三路行进,主力沿三军团主力行军路线从巫脸进入台江县境,一部进剑河境,然后沿江进台江;一部到久仪后走返召、久敢、里生、加禾、摆伟、巫留进入台江县境。岒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剑河县境25个乡镇、113个自然寨。在境内同敌重兵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搏斗中,披荆斩棘,顽强战斗,前仆后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红军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近两百名指战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长眠在剑河的土地上。剑河各族人民一直怀念并将永远悼念红军烈士。

红军在剑河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当日,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签发《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指示》明确规定在苗族地区“不打苗民土毫,不杀苗民有信仰的保长、乡长”,“绝不应杀牛”,坚决克服一切侵犯群众的行为。红军爱护百姓,深受群众欢迎和拥戴,至今还流传着“一件毛衣”的故事:在剑河一个苗寨旁,红军遇到一位衣着破烂单薄的60多岁的苗族老妈妈带着她10多岁的孙子饿倒在路边寒风中,毛泽东闻讯赶来问明情况,叫人拿东西给祖孙俩吃,又脱下身上的毛衣,拿出一条被单,叫警卫员拿过两条装满白米的干粮袋,一起送给老妈妈,老妈妈挣扎着坐起来连连作揖,对毛主席和红军战士说:“都衬免猛,修了外绞连”(苗语:恩人呀,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老人家抹着泪水久久凝视着面容慈祥的毛泽东,拉着孙子跪下磕头。毛泽东扶住祖孙俩:“老人家,不用谢我,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军队,老百姓的军队。”离去时,祖孙俩一步一回头,连声念着“红军、红军”。

毛泽东在黔东南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身怀六甲的贺子珍随毛泽东一起长征进入黔东南后,生下了一女儿,毛泽东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就把女儿托付给了当地群众。据有关史学家考证,此事有可能发生在剑河一带。建国后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曾到剑河寻访,给剑河永远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迷。

剑河还是红六军团转战过的地方。1934年9月24日,由军团长肖克、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政委王震率领的

17、18两师共6个团9000余人,由锦屏瑶光进入剑河县南嘉,渡江北上,25日至凯寨,受湘军李觉部阻击,24名红军牺牲。红军挥师渡江西移,26日晨又于大广坳遭遇桂军廖磊部伏击,团长赵雄及145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红军继续北上,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掩埋烈士的遗体时,红军五十四团战旗被谢寨农民陈年贵所拾,并一直珍藏到解放后。1957年,他将这面战旗献给了国家,现藏于遵义会议纪念馆。

为纪念红军英勇战斗精神,缅怀革命先烈,2004年9月,剑河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大广坳战斗遗址修建2000平方米的红军广场,目前已建成烈士墓、纪念亭及战斗简介碑等,还有以红军战士奋勇抗战为主题的花岗岩雕塑、广场墙式浮雕(一组以南加里格搭浮桥渡江内容,一组以大广坳战斗为内容,)将陆续修建。大广坳红军战斗遗址的建立,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五)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

1934年12月22日,红军左路纵队

三、五军团先后抵临台江县城,守城之敌闻风丧胆,仓惶逃窜,红军没发一枪,威武雄壮地进入县城。24日,红军在台江县城召开群众大会,红军敲锣打鼓向苗族群众宣传道理,斗争土豪官绅,把他们搜刮的民财当场分配给群众,会后红军还镇压民愤极大的作恶分子。当天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已进入台江县施洞口一带。25日,红

三、五军团分三路离开台江后于26日凌晨抵达黄平。25日,军委纵队进入台江,于26日抵达黄平。

斗富豪、分浮财,除恶霸,大快人心。台江老百姓奔走相告,影响震及全县。苗族人民以歌抒发心声、赞颂红军:“红军红军,苗家救星;红军来了,我们翻身!”当红军离开台江后,有7个年小带病的掉队战士,遭遇土匪而英勇还击,在击毙好几名匪徒后,终因久病体弱,不幸落入土匪魔爪。面对匪徒,七个红军战士慷慨陈词:“我们红军不象你们国民党匪徒,到处抢老百姓。我们脚都烂了,衣服全破了,但是我们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红军是杀不尽的,今天你们杀了我们七个,后面还有千千万万的红军,他们会给我们报仇的!”最后七个勇土齐声高呼:“革命万岁!红军万岁!”英勇就义。七勇土悲壮遇难,当地老百姓目不忍心睹。一位苗族老人等冒杀人风险,偷偷为七位烈士收殓安埋。解放后,台江县人民政府将将七烈士遗骸,迁葬到县烈士陵园。

红军经过台江虽然只是几天,但是苗族人民却把红军亲人记在心间。红军北上后,苗族人民天天盼望着红军回来。他们唱到:“那年哟,红军来到我们苗乡,斗大的字写干墙上,‘富人不要发狂,穷人不要悲伤,有朝一日天晴朗,我们还要回到你们的地方!’”“穿起草鞋踏刺窝,再苦十年算什么,盼到红军回来后,分田分地好生活,有吃有穿喜洋洋,心焦难过做什么!”

(六)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历史 文化名城 ——镇远

1934年25日,右路纵队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在师长彭绍辉率领下进到镇远险关要隘鼓楼坪,击溃把守在鼓楼坪截拦红军的黔军第旅第四团的“九子枪营”,直逼镇远卫城。红一军团四十三团由卫城西门、右侧“狮子摇铃”高地、涉水过河三面出击,直取卫城,穿过长街,绕道青龙洞,飞奔祝圣桥,在桥头击溃阻敌,占领镇远府城。当夜红

一、九军团在镇远府、卫两城宿营。26日,由剑河出发的右路纵队一部在镇远城东的两路口与敌军发生遭遇战,为了保卫镇远,使右路主力从镇远顺利通过,红军在两路口激战坚守阵地达一天一夜。

27日晨,国民党中央军逼近镇远,用大炮向城内轰击。这时,红军政工人员正在城五牌天后宫召开群众大会。一发迫击炮击中民房,三名群众当场身负重伤。早上,红军奉命撤离镇远,向施秉前进。

镇远还是红六军团西征入黔经过黔东南十个县之一,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经红岩大土村南的高山向镇远转移。身患疟疾的任弼时鼓励大家:“爬过大山到‘大地方’就好了,前面就是我们的队伍。”8日,军团前卫五十二团击溃尾追来的桂敌先头部队,军团主力翻过大坳进入施秉县境。9日军团主力再进镇远县,在路腊街击溃敌桂军第十九师一部。连夜复进施秉,向西北转移。

( 七)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中国漂城——施秉

1934年12月24日,右路纵队红一军团,从台江县施洞口上游架浮桥渡过清水江,当地苗族人民纷纷前来支援,和红军工兵肩并肩共同搭桥,红军顺利进入施秉县马号沙湾,再兵分3路进发。一部(2师)于26日深夜顺利进占施秉县城。一部(15师、第9军团)于25日到达镇远。27日,另一部从黄平县谷陇复入施秉县境,途径李保寨、杨柳塘、长田寨、岩头、丁家桥顺小河于进入施秉县城。同日,红15师由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带领,与从镇远方向出发的红一军团直属队、第9军团陆续到达施秉县城,与先期到达这里的2师会合。28日早晨7时,红一军团3团3营奉命抢占余庆县城离开施秉县,红一军团直属队亦离开施秉县城向余庆挺进。右纵队一路势如破竹,经龙溪、凉风哨等地,抵达乌江渡口大乌江。29日,红15师亦离开施秉县城,往余庆方向行进。其他部队休整一周后,先后离开施秉县城继续长征。

(八)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苗族歌舞之乡——黄平

1934年12月25日,中央红军左路纵队的红三军团进入黄平县境,夜宿谷陇。26日清晨,进军黄平县城新州。当时黄平县城驻有贵州军阀王家烈部杜肇华两个旅,杜并在红军到达黄平之前已派重兵把守于尖山坡、三里湾一带,妄图在这里一举消灭北上的红军主力。

左路纵队进入黄平的尖山坡后,与敌人发生战斗,由彭德怀亲自指挥红三军团攻占尖山坡和三里湾。红军趁着大雾向尖山坡黔军守敌发起强攻,国民党黔军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红军首攻受阻,未能将尖山坡拿下。夜晚7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焦急地等待战斗进展情况,一会儿通讯员来报,红军占领了县城郊一带的山头,于是大家松了一口气,毛泽东说,现在,我们可以正面攻打尖山坡了。之后,数千名战士正面向尖山坡发起猛攻。红军胜利在望,周恩来带着通讯员到驻地老乡家去,走了好些农户,才买到腊肉、黄豆之类的食品,他嘱咐通讯员赶快交给伙房做。就这样周恩来在战火中也忘不了为毛泽东准备生日晚宴。晚宴时,毛泽东说,我这个人啊,最怕做寿了,过一次少一次嘛,41岁,人生过半喽。周恩来说,在枪炮声中过生日,别有一番滋味啊。夜晚10时,红军胜利拿下尖山坡后,又乘胜攻破了三里湾,然后兵分数路向县城发起总攻。在红军的强烈攻势下,黔军不敢应战,向重安江方向窜逃。午夜,红军攻克黄平县城。随后,党中央机关、中央军委、中央纵队和红五军团等先后进入县城。27日凌晨,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军高级将领刘伯承、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云、李富春,以及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当天在黄平城休整,当晚分别下榻于川祖庙、财神庙和一户大地主的空房里。红军胜利攻克黄平县城后,将城市所存布匹购置一空,红军队伍给养得到了加强,红军士气极旺,服装整洁。部队中大多数的指战员都穿上了新军装,从湘南以来的疲劳状态被一扫而空。毛泽东41周岁的生日就是在红军攻占黄平的炮火声中渡过的。经过黄平之战,毛泽东的威望与日俱增,要求毛泽东复出指挥党和红军的呼声越来越高。王稼祥找张闻天讲了自己的意见,明确表示应该撤换博古和李德,改由毛泽东来领导。张闻天亦在考虑此事,当即表示支持,以后这一想法得到彭德怀、刘伯承、聂秦臻等同志的支持,为后来在红军进入瓮安后召开政治局会议解除博古、李德领导权和毛泽东复出奠定了基础。黄平战斗后,红军先头部队于深夜夺取旧州古城,28日下午五时,军委纵队离开县城,向旧州古城前进。尽管旧州敌军向群众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共匪”,但经历过不久前红六军团过境情况的旧州人民大多数对红军是信任、欢迎的,许多群众自发迎接红军。29日红军的警戒部队最后撤回黄平县城,向黔南地区的瓮安进发。以后红军按照毛泽东等人的部署,北渡乌江、进攻遵义。黄平之战非同一般,以至事隔几十年后周恩来还记忆尤新:1950年周恩来接见贵州少数民族参观团,在握手时旬问到潘学忠是贵州黄平人时深情地说到:“啊,黄平,当年我们长征路过那里,在那里和王家烈的军队打了一丈,我住在你们县城的财神庙里。”

在黄平至今还流传着一位外国传教士与红军情结的故事: 1934年10月1日,被教会派往中国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的瑞士人勃沙特从旧州回镇远途中遇红六军团肖克部队,被带到旧州后,恰好红军在天主教堂内发现一张法文贵州地图,当晚勃沙特被肖克请到红六军团设在万寿宫里的司令部,将地图逐一翻译给了肖克将军,第二天携夫人随红军长征。1936年3月31日红军到达云南时,勃沙特离开长征队伍。至此,他已在红军中生活了18个月,与贺龙、肖克等红军指战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1936年8月,他把在跟随红军途中的见闻写成了《神灵之手》一书,在世界多个国家编译出版,为宣传伟大的红军长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晚年侨居于英国曼彻斯特市郊的卓尔敦。为怀念这位外国友人,州话剧团还编排了《红星与十字架》话剧在州县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当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看望至今还生活在黄平的一位叫马崇德的老红军时,老人家当年长征经过黄平的一幕仿佛就在我们眼前:10名因受伤而掉队的红军战士在黄平途中艰难地追赶部队,有8名红军战士被土匪残酷杀害,1个病死在途中。马崇德幸被两位苗族青年相救并治愈伤口后,由于与部队失去联系,就在黄平成家直至今天。

各位游客,毛泽东和红军在黔东南长征的历程从黎平开始到黄平结束。

时代的大潮,风云激涌,惊涛拍岸。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巍巍苗岭之巅,站在历史记忆的深处,思索毛泽东和红军在黔东南的历程,感叹不已!仿佛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闻到了当年红军战火浓浓的硝烟味,听到了战斗阵阵的号角声,看到了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伫立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抒发“剌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伟岸英姿。

黔东南这片红色沃土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红七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军团五次经过黔东南,转战从江、榕江、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镇远、施秉、台江、黄平、岑巩等12个县境的历程,见证了七十多年前红军历史性转折和毛泽东革命生涯转折的历程。

黔东南的绿水青山滋润了毛泽东,黔东南的革命风云酝酿了一代扭转乾坤的世纪伟人。从此,中央红军力挽狂澜,四渡赤水,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迎来了三军大会师的春天!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在这位舵手的掌握下,避过险滩,绕过暗礁,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航道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党和红军将士的意愿!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黔东南的骄傲!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从此以后,黔东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使黔东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黔东南正在时代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重走长征路,已圆满结束,给我们留下了长长的思索。祝愿各位游客在今后的人生新长征的跋涉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创业,排难而进,成就人生辉煌!

推荐第8篇:三川中学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三川中学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纪念长征胜利“重走红军路”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和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学习长征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2、在活动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红军的伟大,祖国的伟大。

3、进一步开展爱过主义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培养一代红色沃土育新人,农家孩子“四农”思想(知农、学农、爱农、建农),构建和谐、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活动内容

1、寻。寻找当年红军在开化留下的足迹。学校大队部成立“小红军”考察团对当年曾在开化长虹留下战斗足迹的老红军进行考察。考察内容:(1)烈士的风雨人生。(2)红军在我地活动情况。(3)我地红军的影响。(4)雍河乡红色政权的建立。(5)红军在我地的活动。

2、看。参观红军旧址。组织学生到红军遗址参观,记参观笔记。观看长征影视作品,写观后感。对队员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学。举办“红军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中队会的内容安排(1)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长征背后的沧桑经历,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2)向革命烈士遗像敬献花篮,默哀。(3)倾听老人讲红军故事。(4)革命烈士诗歌朗诵。(5)举行升国旗仪式,鼓号队演奏国歌,队员唱国歌。(6)在革命烈士墓前进行呼号,宣誓。

4、唱。唱抗战爱国歌曲,激发爱国情

感。(1)在校园里学唱《团结就是力量》、《游击队歌》、《南泥湾》等抗战革命歌曲。(2)以班为单位举行“抗战歌曲唱歌”比赛。(3)进行“歌唱章”的争章活动。

5、做。在“红军路”上建立“红领巾路”。农村的孩子爱农村,长虹是我家,我爱我的家。在“创文明村”的家乡活动中,我们少先队员也要为家乡出一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学校组织开展“爱家乡”主题教育。(1)有一条当年红军上山下山必经的山路,后人称为“红军路”。学校成立“小分队”,定期去“红军路”上打扫卫生。在“红军路”上洒下我们少先队员的劳动汗水,在“红军路”上建立“红领巾路”。让少先队员们踏上红军的足迹继续为家乡人民做贡献。(2)建立“老区服务站”。学校大队部成立“服务小分队”,定期派“服务小分队”去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梳头等服务工作。(3)成立“环保小分队”到农村宣传环境保护,清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争做环境“小卫士”,努力和家乡的人民一起创新时期的“文明村”。(4)进行“文明章”、“劳动章”、“服务章”和“环境小卫士章”的争章活动。

6、建。建立红领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五`四,带领新入团的队员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团旗、党旗、国旗、军旗四旗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这里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是革命根据地的后代。了解红军留下的足迹,了解家乡老红军光辉历史,为家乡的英雄而感到骄傲、自豪。

7、讲。宣传家乡的革命根据地,宣传家乡的英雄足迹。在学校成立广播站。广播家乡的英雄事迹。开展“家乡的红军故事”征文活动,选出优秀作文送到报社投稿。与城市的学校开展

“手拉手”活动,鼓励学生与城里的孩子写交友信,向城里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光荣历史。让大家都知道家乡有个遗留下红军足迹的长虹。在队员中进行“手拉手章”、“英雄章”的争章活动。

推荐第9篇:重走红军路有感:红军历史让我理想更坚强(定稿)

红军历史让我理想更坚强

——重走**红军路有感

区党校第**期县处二班 学员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现场是最好的教材”。3月15日至16日,自治党校组织县处二班全体师生到**重走“小平路”,参观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和**起义纪念馆,并向**起义革命烈士敬 。

小平路”就是当年**起义军走过的陡峭崎岖的石山小路,小道旁灌木丛生,山石陡峭。途中虽然下着雨,道路湿滑,行进困难,但同学们心中装着革命先烈们的坚强、勇敢,行军进程没有受到天气不利和山路凹凸不平的影响,提前半个小时走完预设的行程。当走在最高点时,我眺望那逶迤起伏、伟岸雄浑的山势,心中感慨万千。仿佛听到了久远的枪炮声,更加感受到革命先烈创业的艰辛。

当参观**起义纪念馆结束后,我的心灵再次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人生的信仰长眠地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胜利果实。也使我真正懂得了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珍惜今天的稳定繁荣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更加坚定理想与信念,提高思想觉悟;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增强艰苦创业的信心;一定要更加勤奋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积蓄创业的力量。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还应该要用红军的革命精神来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要以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推荐第10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实现中国梦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十分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通过参加“重走长征路”集团党日活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解脱出来,解决了生存问题,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成为日后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基础。正是通过长征,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明白了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正是通过长征,代表正确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脱颖而出,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新中国。读史使人明智,重温这段历史,特别是在几天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实地体验、感受、学习长征精神,使我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从而把长征精神转化为工作中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长征是一种精神。这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分割瓜分,民族陷于生死存亡之时,这种精神弥足珍贵,不愧为民族的脊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全球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这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在息烽集中营,我们参观了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牢房,毒刑拷打、死亡的威胁也动摇不了人们追求民族解放的决心。现在的物质条件与以前相比不可同而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做事,但忧劳可以兴国,逸郁可以亡身,忘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看不到人类快速发展的潮流,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有被世界淘汰的危险。

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遵义会议会址,我们参观了召开会议的小楼,正是在这座小楼里,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反思失败的原因,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正是由于坚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长征取得了胜利。在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需要独立思考,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没有共同的信仰,一盘散沙,就形不成战斗的合力。只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引下,紧密地团结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快更好地作好各项工作,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这也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因为始终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长征中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这是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

二、长征代表了一种信念。人总是要有点信念,总要有点精神。只有依靠人类自身努力斗争去争取权力才能够显示人类生存的价值。这点在我党长期的斗争史里面显现的酣畅淋漓,“不自由,毋宁死”,被剥削、被压迫不是老百姓“天赐”的命运。长征体现了人本精神,体现了对人自身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信,相信人类有把握自己、把握历史和命运的能力。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这也是一种君子之勇,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党发展历史上一次自我批判、自我检讨的勇敢尝试。实现了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灵魂的君子之勇。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敢做出这样的内省和自查。长征还代表了一种“自强不息”,而不是怨天尤人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生存、发展、壮大历史的最好概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中国梦的建设者、实现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三、长征也代表了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任何一种奇迹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必然性。长征的成功,在牺牲精神的背后,也闪耀的巨大的理性光芒。在苟坝会议会址,我们沿着毛泽东小路,探寻着长征胜利的原因。中央政治局几乎全体同意攻打打鼓新场的时候,只有毛泽东仍然坚持正确的主张。在深夜,毛泽东走了1.5公里的山路前往周恩来的住处,说服周恩来推迟攻打打鼓新场的行动,最终,使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苟坝会议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中央有了精简、高效的军事决策机构,对于长征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毛泽东取得军事领导权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的军事行动,在武器落后、没有后方支援、部队疲惫不堪、敌人不断追求围堵的不利条件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共产党保留了珍贵的火种。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我们重温了四渡赤水的全过程。四渡赤水,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也不是谁的神机妙算,是根据地方军阀与中央军的矛盾,根据监听到的敌军的情报、根据我方与对方实力的对比,实事求是作出的正确决定。实现了用自己的长处对付敌人短处,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成功摆脱敌人的包围,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实现长征不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是经过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思考、不断修正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尊重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

在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中,现场体验、感受了长征的艰难与伟大。我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长征精神,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把长征精神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艰苦奋斗,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第11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追寻着当年红军长征翻越梦笔山的足迹,我们克服了因氧气稀薄产生的轻度高原反应,爬雪山、顶雨雪、冒寒流,团结互助,亲身体验了爬雪山之苦。我们参观了两河口会议会址、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听张旭敏老师讲授了《红军长征在阿坝》,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1年零4个月艰苦、悲壮的行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辛,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们又一次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悟。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一、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当年红军

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

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三、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长征路上,无论党和红军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各族群众给予红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甚至流血牺牲。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几路红军长征过境、留驻川西北期间,当地藏、羌等族群众节衣缩食,为红军筹粮2000多万斤,牦牛等各类牲畜20多

万头,土盐及猪膘等必须生活物资。后来,毛泽东同志多次讲到这段历史,高度评价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时藏、羌人民的无私支援,赞誉其为“牦牛革命”。长征中,红军严守群众纪律,沿途秋毫无犯;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肝胆相照。正因为这支队伍一心为民谋利益,一心为国担大任,群众才把他们视为子弟兵,才会倾其所有提供帮助和支持。人心向背定成败,军民团结无人敌。

踏上先烈们洒过热血的土地,我们热血澎湃,思绪万千,细细领悟着长征精神的精髓。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由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时代的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

新的辉煌。

第12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2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重走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第13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

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

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

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

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三】

20XX年11月16日XX区工商局在XX副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重走长征路,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我们当然需要物资条件的满足,同样更需要精神信仰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抚慰。作为人类,我们要远离自残与战争。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长征,这场长征显然不是战争意义上的长征,不是所谓战胜“敌人”的长征,而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意义上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我们重温长征的丰功伟绩。我们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必经雪山草地,重走长征流血牺牲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年的长征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一代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就是要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正如十九大精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长征正是这种精神信仰。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今天的长征正是决战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长征意志,一路高歌前进,迎接最后的凯旋时刻。

【篇四】

长征,是一个可以经典永流传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它;长征,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精神河流,我们要传承它。暑假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翠华乡、九龙乡、皎平渡乡等地,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情怀。

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翠华办事处界牌村一汪姓农民家住宿办公。据当地乡镇府相关负责人介绍: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驻扎小仓村,朱德总司令曾在一户李姓家里住宿办公,毛主席在界牌小村汪家住宿。一张四方桌,一张门板床,毛主席也照样认真办公。嗒嗒嘟嘟的电报声,传出红军的坚定信念。

普渡河铁索桥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及五军团由寻甸县柯渡镇经鸡街镇至禄劝县九龙乡三哨来到普渡河,跨过铁索桥,到达翠华界牌村宿营。1936年4月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九龙乡三哨村委会至普渡河铁索桥。然而,铁索桥已被敌军占据封锁,给我军过桥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伤亡,红军决定转至铁索桥下游的小河塘渡口渡河。在渡河中,被敌军发现情报,四师与之展开战斗。四师铁索桥战斗,虽歼敌一部,却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九龙烈士红军洞

烈士红军洞,位于九龙金钟山,是一极深的落水洞。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过九龙地区,留下了一部分伤员。5月3日,王其英等十七名伤员不幸被敌人抓捕,凶暴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红军伤员无一屈服。最终卞邦友等五名战士被强迫带走当帮工,而其余十二位战士被带到落水洞进行“处决”。敌人

“行刑”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不让敌人肮脏的树枝触碰自己,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先后纵身跳下落水洞。当地人民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把这个落水洞命名为“红军洞”。

九龙木克壁画

1935年5月1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来到禄劝的宏德、木克一带宿营。红军在木克张有功家墙壁上留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其中最著名的有《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九龙政府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更具体地介绍了木克壁画的由来:当红军在毛主席正确战略下成功从铁索桥撤离之后,敌人发现了这部分壁画并欲将其销毁,当地一个聪明的长工在壁画上糊上了仙人掌汁以保存壁画原状,再糊上了石灰将这些壁画掩盖了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被当地村民发现。壁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保护至今。

将军树和将军石

皎平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委会洪门产村,距县城140多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来到皎平渡,我们参观了将军树、将军石、金沙江,并且采访了船工后人。

据皎平渡乡政府工作人员姚鑫慧介绍,当时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来到皎平渡,曾将战马栓到一棵杉乐树上。后人为了纪念,将此树改名为将军树。其外,姚鑫慧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金沙江边上有个大石头,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个大石头上指挥红军,

使红军有条不紊地顺利渡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过云南时,三万多人靠七条木船,在37位船工七天七夜的奋力摆渡下,不费一兵一卒,毫发无损地顺利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自古金沙夜不渡船”的传说。

据当年的船工张朝满的女婿向我们描述,当时37位船工运送完红军后,为了保证船工们的生命安全,红军决定把属于地主的船只炸毁,属于船工的船只保留。另外,红军经过皎平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短缺,仍然赠送粮食等物资给船工们。

尽管我们的活动只有短短几日,但我们立志为禄劝红色长征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慢下来,感受我们道路上发生的故事,一起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长征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

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

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第14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探索前行,道路自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基因;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守政治定力。

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我们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与党同心,维护党的利益,敢作敢为,敢作善为,做合格党员。勤学、博闻、敏思、明辨、笃行。

执政为民,不忘初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好公仆。

历史昭示未来。作为常德经开区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者。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篇二】

位于省会贵阳北部近郊的修文县,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修文古名龙场,康熙二十六年建县。因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讲学,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被誉为王学圣地。

1935年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采取回师遵义、横跨乌江、佯攻贵阳作东进之势的策略,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年4月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息烽猫场,经枧槽坡进入修文境内。

从王学圣地到红色沃土,修文,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20XX年,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重走长征路

感悟心旅程”党组织共建活动在这里开启。旨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追寻红军长征过修文的足印

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与金汇通航贵州分公司党员干部30余人来到修文县,同修文县新闻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

第一站,在六屯镇大木村,与村民们一起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四十年不忘初心,四十年砥砺奋进,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建设中。

第二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参观了大木村农村新貌及农旅发展建设情况。村党支书李福贵在银杏树广场上介绍了当年红军经过大木村的情况。1935年4月3日,红五军团主力长征至格都堡、长田和大木寨一带宿营。红军住下来后就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政治宣传,说明红军的任务要北上抗日,红军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红军宣传队在大木寨书写了“红军是干人的军队”、“取消一切高利贷”、“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其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至今还清晰醒目,成为修文地区最宝贵的革命文物。

李福贵介绍,老人们常常三五成群聚集在银杏树广场上,绘声绘色地给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当年村民帮助红军架桥抢渡时的惊心动魄场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全力开展老旧房屋改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高,现在的大木村处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画面。”李福贵如是说。

第三站,在大木村红军小广场上,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重温红军长征历史。修文县委党校教师胡霞介绍当年红军为什么长征、红军为什么到修文、红军在修文都做了哪些实事以及红军长征到修文的战略意义。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带大家一起追寻了红军在修文县留下的红色历史足迹与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忆苦思甜,锤炼党性,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二、凝心聚力,感悟阳明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贵州交通广播党组织共建活动将第四站定在了位于修文县龙场镇的阳明文化园。在此,我们深刻学习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提高党性修养,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行程的最后一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与修文县新闻系统党支部就如何运用阳明文化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进行了座谈。修文县文联主席李小龙为大家精简而朴实地解读了什么是阳明文化?为什么要学习阳明文化?交通广播党支部书记刘述平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阳明文化,本着良知,在工作中、生活中增加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要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立身之本,当好党的喉舌,传递好党的声音。

红军曾经战斗过的修文,而今已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长征精神正推动这片红色沃土变成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这片红色沃土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巨变。

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一致认为,重走红军长征路,感悟阳明心旅程,通过实地走访,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纪念广场,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每一步足迹,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表示,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时代在不断变化,感恩思源我们应当珍惜并为之奋斗。长征精神、阳明文化,这趟心学之旅指引参加此次党建活动的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勇奋进,砥砺前行远扬帆。

【篇三】

重走长征路,感受爱国情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

早上9:00钟,迎接我们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校门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春游的种种乐趣,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车厢。没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博览城很大,占地面积有9000余亩。敌人设置了四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我们必须匍匐前进,还得背一个大背包,有同学不小心踩了我的手,好痛的呢。本关,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安全通过。第二道关卡,我们要爬上一个大铁网,一不小心,又有同学手被卡了,哦,好险,差点踩空了!第三道关卡,我们要钻过一个圈,这个我轻而易举地就钻了过去,哈,小身板也有好处的。

第四关卡,重头戏重走长征路。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不就是走路吗?结果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终点的时候我差点腿一软,跪了下去。

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是多么辛苦啊。但是红军的表现令人肃然起敬。有诗为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毛泽东在这首诗里,重点强调的是:面对艰险,红军毫不畏惧,等闲视之。瞧,那五岭只是细浪,乌蒙只是泥丸,一切艰难险阻,在红军战士面前都不算作是困难,因为他们有坚定不拔的信念。事实证明,每一个红军都是英雄好汉。红军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壮举和奇迹。红军战士用双脚爬雪山,过草地,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其艰苦可想而知。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红军最后到达了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走长征两万五,我们不仅体验到了红军累与苦,更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精神之可贵。

【篇四】

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步履维艰地走完长征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宏图大计。

但胜利的代价非常惨重——只有四分之一的战士走到了终点。

我被邀请参加

“重走长征路”四川站的报道活动。我坐在空调大巴里,平稳地行驶在现代化高速公路上。我们穿越隧道、桥梁,一路毫无颠簸,这容易让人低估80年前的艰难程度。

即便第一天,我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仍然很难想象出他们为事业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当年在这里,已跋涉8个月的红军士兵疲惫不堪,用古老的小船强行渡过了汹涌的河流。

不管怎样,当年红军确实历尽艰险,特别是在强渡大渡河时。尽管他们最终成功穿越四川省,但既耗费了大量时间,也牺牲了很多生命。

为了最后的会师,无数战士在这片崎岖不平、夺命无情的土地上或牺牲于长途跋涉,或牺牲于遇敌交战。事实上,牺牲的人数之多,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确切的死亡数字。

有说法认为,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至少有37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但红军依然奋勇前行——部队在山间迂回作战,不断向北推进,最后进入相对安全的西北地区。

在“重走长征路”的第三天,我更加体会到当年的艰难困苦。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沿陡峭蜿蜒的山路驱车近两个小时。山路下方遭滑坡的侵蚀,路面时不时被吞噬掉一大块;路面颠簸不平,布满了山上滚落的大石块。爬得越高,云层渐渐压下来,后来我们四周就都是茫茫云海了。

我们最后来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顶。我一走下大巴,马上感受到这里空气的稀薄。我连忙从随身携带的氧气罐中猛吸了几口氧,才避免头晕目眩。山顶地面白雪皑皑,幸亏我有厚厚的御寒毛衣。

就在那一刻,在严寒之中,我深深体会到红军的艰苦。

像这样的高山,红军先后翻越了几十座。

站在山顶凛冽的寒风中,我想,当红军部队最终到达草地,该是松了一口气吧。草地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

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为我们熟知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我们会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将士,因为他们为了不让子孙后代继续生活于强权暴政之下而献出了生命。同样,中国也有理由纪念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英雄,因为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让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篇五】

为庆祝建党98周年,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党员意志,凝聚组织共识,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汲取红军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激励党员同志用长征精神来熏陶自己。5月25日,医院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走长征路”主题拓展训练活动。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团建破冰,建立核心领导,建立团队统一目标,列出切实可行的组织计划,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蛟龙出海,体现团队核心领导的作用,彰显团队默契,异口同声、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正如做事的基本步骤:计划—执行—检查—改善。

整装待发,烈日下6公里急行军。

你怕自己走不来

你怕拖累团队成绩

你怕自己身体撑不住

别怕

你有可爱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队员

是我们每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请为自己加油!

鼓动人心,增进团队配合,创造更多的颠球纪录。

指压板超音速,增强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我们迎来了最后的挑战,升华项目--动力绳圈。

共同围成一个圆满富有张力的大圆,这根绳子比作共同承载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我们组合在一起。其实就在教官宣布要去挑战目标的时候,虽然大家激情澎湃,但也会有人对目标产生怀疑。我们最终克服困难,鼓舞斗志,执着坚守荣誉,强烈的意愿充实着我们每位队员的头脑,我们不断挥舞,握的再紧一点,再坚定一点.......100圈...200圈...600圈!

感谢

队友就在身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合在集体里才能最有力量。

正因为有了团队,才成就了我们每个队员

生命的齿轮在一声声呐喊声中推进,迸发团队的力量!

我们在活动时感悟,欢乐中收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同志的责任担当,有相互鼓劲加油的同心同力,有不惧失败重头再来的豪情壮志,有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我们共同体验着合作、思考、共融带来的巨大能量。

通过军事主题体验式拓展训练,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党员,应当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

军事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提升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希望全体党员能将这次的收获感带到工作中,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医院发展发挥引领作用、贡献力量。

第15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探索前行,道路自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基因;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守政治定力。

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我们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与党同心,维护党的利益,敢作敢为,敢作善为,做合格党员。勤学、博闻、敏思、明辨、笃行。

执政为民,不忘**,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好公仆。

历史昭示未来。作为常德经开区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者。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篇二】

位于省会贵阳北部近郊的修文县,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修文古名龙场,康熙二十六年建县。因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讲学,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被誉为王学圣地。

1935年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采取回师遵义、横跨乌江、佯攻贵阳作东进之势的策略,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年4月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息烽猫场,经枧槽坡进入修文境内。

从王学圣地到红色沃土,修文,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20xx年,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重走长征路感悟心旅程”党组织共建活动在这里开启。旨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不忘**,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追寻红军长征过修文的足印

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与金汇通航贵州分公司党员干部30余人来到修文县,同修文县新闻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

第一站,在六屯镇大木村,与村民们一起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四十年不忘**,四十年砥砺奋进,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建设中。

第二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参观了大木村农村新貌及农旅发展建设情况。村党支书李福贵在银杏树广场上介绍了当年红军经过大木村的情况。1935年4月3日,红五军团主力长征至格都堡、长田和大木寨一带宿营。红军住下来后就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政治宣传,说明红军的任务要北上抗日,红军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红军宣传队在大木寨书写了“红军是干人的军队”、“取消一切高利贷”、“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其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至今还清晰醒目,成为修文地区最宝贵的革命文物。

李福贵介绍,老人们常常三五成群聚集在银杏树广场上,绘声绘色地给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当年村民帮助红军架桥抢渡时的惊心动魄场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全力开展老旧房屋改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高,现在的大木村处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画面。”李福贵如是说。

第三站,在大木村红军小广场上,交通广播党支部一行重温红军长征历史。修文县委党校教师胡霞介绍当年红军为什么长征、红军为什么到修文、红军在修文都做了哪些实事以及红军长征到修文的战略意义。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带大家一起追寻了红军在修文县留下的红色历史足迹与精神财富,不忘**,牢记**,忆苦思甜,锤炼党性,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二、凝心聚力,感悟阳明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贵州交通广播党组织共建活动将第四站定在了位于修文县龙场镇的阳明文化园。在此,我们深刻学习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提高党性修养,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行程的最后一站,交通广播党支部与修文县新闻系统党支部就如何运用阳明文化更好地促进新闻工作进行了座谈。修文县文联主席李小龙为大家精简而朴实地解读了什么是阳明文化?为什么要学习阳明文化?交通广播党支部书记刘述平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阳明文化,本着良知,在工作中、生活中增加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更要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立身之本,当好党的喉舌,传递好党的声音。红军曾经战斗过的修文,而今已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北部新区的重要节点,长征精神正推动这片红色沃土变成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这片红色沃土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巨变。

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一致认为,重走红军长征路,感悟阳明心旅程,通过实地走访,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纪念广场,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每一步足迹,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同志们表示,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时代在不断变化,感恩思源我们应当珍惜并为之奋斗。长征精神、阳明文化,这趟心学之旅指引参加此次党建活动的每一个人,不忘**勇奋进,砥砺前行远扬帆。

【篇三】

重走长征路,感受爱国情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

早上9:00钟,迎接我们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校门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春游的种种乐趣,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车厢。没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博览城很大,占地面积有9000余亩。敌人设置了四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我们必须匍匐前进,还得背一个大背包,有同学不小心踩了我的手,好痛的呢。本关,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安全通过。第二道关卡,我们要爬上一个大铁网,一不小心,又有同学手被卡了,哦,好险,差点踩空了!第三道关卡,我们要钻过一个圈,这个我轻而易举地就钻了过去,哈,小身板也有好处的。

第四关卡,重头戏重走长征路。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不就是走路吗?结果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终点的时候我差点腿一软,跪了下去。

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是多么辛苦啊。但是红军的表现令人肃然起敬。有诗为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毛泽东在这首诗里,重点强调的是:面对艰险,红军毫不畏惧,等闲视之。瞧,那五岭只是细浪,乌蒙只是泥丸,一切艰难险阻,在红军战士面前都不算作是困难,因为他们有坚定不拔的信念。事实证明,每一个红军都是英雄好汉。红军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壮举和奇迹。红军战士用双脚爬雪山,过草地,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其艰苦可想而知。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红军最后到达了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走长征两万五,我们不仅体验到了红军累与苦,更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与乐观的精神之可贵。

【篇四】

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步履维艰地走完长征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宏图大计。

但胜利的代价非常惨重——只有四分之一的战士走到了终点。

我被邀请参加“重走长征路”四川站的报道活动。我坐在空调大巴里,平稳地行驶在现代化高速公路上。我们穿越隧道、桥梁,一路毫无颠簸,这容易让人低估80年前的艰难程度。

即便第一天,我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仍然很难想象出他们为事业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当年在这里,已跋涉8个月的红军士兵疲惫不堪,用古老的小船强行渡过了汹涌的河流。

不管怎样,当年红军确实历尽艰险,特别是在强渡大渡河时。尽管他们最终成功穿越四川省,但既耗费了大量时间,也牺牲了很多生命。

为了最后的会师,无数战士在这片崎岖不平、夺命无情的土地上或牺牲于长途跋涉,或牺牲于遇敌交战。事实上,牺牲的人数之多,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确切的死亡数字。

有说法认为,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至少有370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但红军依然奋勇前行——部队在山间迂回作战,不断向北推进,最后进入相对安全的西北地区。

在“重走长征路”的第三天,我更加体会到当年的艰难困苦。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沿陡峭蜿蜒的山路驱车近两个小时。山路下方遭滑坡的侵蚀,路面时不时被吞噬掉一大块;路面颠簸不平,布满了山上滚落的大石块。爬得越高,云层渐渐压下来,后来我们四周就都是茫茫云海了。

我们最后来到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顶。我一走下大巴,马上感受到这里空气的稀薄。我连忙从随身携带的氧气罐中猛吸了几口氧,才避免头晕目眩。山顶地面白雪皑皑,幸亏我有厚厚的御寒毛衣。

就在那一刻,在严寒之中,我深深体会到红军的艰苦。

像这样的高山,红军先后翻越了几十座。

站在山顶凛冽的寒风中,我想,当红军部队最终到达草地,该是松了一口气吧。草地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

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为我们熟知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我们会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将士,因为他们为了不让子孙后代继续生活于强权暴政之下而献出了生命。同样,中国也有理由纪念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英雄,因为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让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篇五】

为庆祝建党98周年,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党员意志,凝聚组织共识,学习红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汲取红军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激励党员同志用长征精神来熏陶自己。5月25日,医院党委举办“‘不忘**牢记**“重走长征路”主题拓展训练活动。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团建破冰,建立核心领导,建立团队统一目标,列出切实可行的组织计划,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蛟龙出海,体现团队核心领导的作用,彰显团队默契,异口同声、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正如做事的基本步骤:计划—执行—检查—改善。

整装待发,烈日下6公里急行军。

你怕自己走不来

你怕拖累团队成绩

你怕自己身体撑不住

别怕

你有可爱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队员

是我们每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请为自己加油!

鼓动人心,增进团队配合,创造更多的颠球纪录。

指压板超音速,增强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我们迎来了最后的挑战,升华项目--动力绳圈。

共同围成一个圆满富有张力的大圆,这根绳子比作共同承载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我们组合在一起。其实就在教官宣布要去挑战目标的时候,虽然大家激情澎湃,但也会有人对目标产生怀疑。我们最终克服困难,鼓舞斗志,执着坚守荣誉,强烈的意愿充实着我们每位队员的头脑,我们不断挥舞,握的再紧一点,再坚定一点.......100圈...200圈...600圈!

感谢

队友就在身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合在集体里才能最有力量。

正因为有了团队,才成就了我们每个队员

生命的齿轮在一声声呐喊声中推进,迸发团队的力量!

我们在活动时感悟,欢乐中收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同志的责任担当,有相互鼓劲加油的同心同力,有不惧失败重头再来的豪情壮志,有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我们共同体验着合作、思考、共融带来的巨大能量。

通过军事主题体验式拓展训练,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党员,应当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用理想支撑奉献,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

军事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提升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希望全体党员能将这次的收获感带到工作中,坚定信念,不忘**,继续前进,为医院发展发挥引领作用、贡献力量。

第16篇: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学先烈 承传统 守好警徽为人民

——重走大别山心得体会

(情报中心 黄颖)

6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在我入党预备期将满之际,我有幸随局年轻干警一起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重走大别山”红色教育活动,去了素有“将军第一县”美誉的革命圣地——红安。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等地。这个诞生将军的小县城,在曾经的40多万人民中,有三分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实现民族统

一、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先后壮烈牺牲。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面对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和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宣誓的那一瞬间,我脑海自然地浮现出无数革命军人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画面,他们不畏敌人炮火,在一阵阵冲锋号角声中奋勇杀敌„„

通过近距离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学习与感受,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与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深刻。

一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心一意干革命、无私奉献的红安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

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短短一首民谣,却反映出红安人民“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烈士的纪念馆里展示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潘忠汝同志。他在领导革命队伍突围时七出城墙,腹部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手捂掉肠继续参加拼杀,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潘忠汝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坚定与执着,红安的先烈们在革命岗位上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正如红安人民所说,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民警,就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二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于奉献、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传统。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对敌战役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在纪念馆内还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就是共产党员张南一,在一次回村养病时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的包围,敌人搜查

无着,就将全村群众赶到稻场进行杀戮。张南一为让群众免受磨难,从躲藏处挺身而出,后被敌人逮捕,最终遭到活埋而牺牲。他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正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的光荣传统。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不畏权势,敢于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文明执法,展现新时期公安干警良好新形象。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去闹革命,不用去面对硝烟战火,不用去经历枪林弹雨,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国内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违反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显得异常艰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公安干警,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树立警察意识,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警察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积极在自身岗位上创先争优,用行动守护头顶的警徽,向社会展现我们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第17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15年4月3日县委党校组织的从县委党校到**的红色之旅,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但是这次是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完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走完还真不敢相信。虽然走完之后在身体上会承受着一定的痛苦,却让我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让我体会颇多。这些体会将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不论是思想精神上,还是人生道路上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行程中,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现在我们轻装上路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我们应该象红军前辈们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超越自我。一路上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朝向我们的目标前进着,绝不言退。在人生路上前行,免不了有痛苦、迷惘、彷徨,但也会有希望,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不能战胜自我,就写不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因此,我们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不管是遇到多大的困难和痛苦,我都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走下去。

在**,参观了 “**结盟纪念碑”,聆听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相约**边,杀鸡饮血,以水当酒,结为兄弟。随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

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实现了北上抗日军事大转移”的传奇故事。看到碑座背面是用中、英、彝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结束语是:“**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重温这段历史,让我在感动、震撼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让民族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更重要的是我深刻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把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为建设“红色**、工业**、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4.3

第18篇: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钟山区第二十小学——姚瑞兴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观遵义会址后,感触颇多。更加觉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要在革命先辈的影响和鼓舞下,奋进不息,自强不止。在

工作上勤勤恳恳,刻苦认真。而当我们离开遵义时,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陷入了沉思。遵义会址的观后感触油然而生,在那次会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些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红军战士依旧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

此次遵义之行,使我们牢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牢记于心,同时也激励自己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为国家,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篇2: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2011-07-0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卢艺端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10年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2010年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红色之旅对于我们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龙岩,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老区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革命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篇3: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15年4月3日县委党校组织的从县委党校到**的红色之旅,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但是这次是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完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走完还真不敢相信。虽然走完之后在身体上会承受着一定的痛苦,却让我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让我体会颇多。这些体会将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不论是思想精神上,还是人生道路上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行程中,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现在我们轻装上路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我们应该象红军前辈们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超越自我。一路上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朝向我们的目标前进着,绝不言退。在人生路上前行,免不了有痛苦、迷惘、彷徨,但也会有希望,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不能战胜自我,就写不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因此,我们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不管是遇到多大的困难和痛苦,我都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走下去。 在**,参观了 “**结盟纪念碑”,聆听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相约**边,杀鸡饮血,以水当酒,结为兄弟。随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

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实现了北上抗日军事大转移”的传奇故事。看到碑座背面是用中、英、彝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结束语是:“**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重温这段历史,让我在感动、震撼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让民族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更重要的是我深刻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把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为建设“红色**、工业**、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4.3篇4:党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

在2011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

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篇5:大学生村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古南街道 杨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的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的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不懈地奋斗! 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重温了革命历史。我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我深切的感受到党艰苦卓绝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

创新,充分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官和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振奋革命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学院软硬件基础建设,与时俱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论形势怎么变、地位怎么变,我们都要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我们自身建设得更好。

第19篇: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

2011-07-0

4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卢艺端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10年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2010年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红色之旅对于我们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龙岩,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老区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通过两天的行程,我走了许多以前红军走的路,也参观了许多博物馆,第一次感到走路是那么的累!特别是在29号早上,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我们去爬松毛岭战役,我们走的好辛苦,就这样机械地走着,只能感觉到脚疼,肌肉的紧张。慢慢的,在不知不觉就走到山顶。当时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我们才身负自己的水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随着暮色渐渐来临,我们来到了长汀。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地瓜饭。也不知是同志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革命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第20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推荐)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钟山区第二十小学——姚瑞兴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观遵义会址后,感触颇多。更加觉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要在革命先辈的影响和鼓舞下,奋进不息,自强不止。在

1

工作上勤勤恳恳,刻苦认真。而当我们离开遵义时,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陷入了沉思。遵义会址的观后感触油然而生,在那次会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些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红军战士依旧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

此次遵义之行,使我们牢记革命英雄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牢记于心,同时也激励自己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为国家,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重走红军路心得体会
《重走红军路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