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2 08:37:14 来源: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我院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从国外回到祖国,成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赞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我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学习他的伟大精神,指导我们砥砺前行。

一是学习他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的伟大精神。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他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我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二是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我更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将属于自己的工作干实、干好,使群众满意、放心,在实现项目管理高水平、高标准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四是学习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大年面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毅然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给我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示,黄大年是我辈的灯塔,我当以此为镜,砥砺前行。

见贤思齐,贵在行动。我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以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为镜,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医务工作添砖加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推荐第2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日23日,党支部集中学习了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我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誓言。

黄大年做到了! 我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第3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年同事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坚贞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理想,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杰出楷模,是广大只是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优秀代表。

我们要向黄大年同事那样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祖国,把党喝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作为毕生追求。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刻苦学习钻研,牢记使命,勇担重任,用只是和本领回报祖国,服务人民。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涵养高尚情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自觉实践共产党人价值观,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做到“四个合格”,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奋发有为再传佳绩,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发展的事业中。

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项内容,对病人负责,对医院尽职,踏实肯干,努力钻研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不断进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对医院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满意,让病人满意,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推荐第4篇: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心得

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心得

陈强

5月26日,教育部召开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会议首先传达了习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做出的重要指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黄大年同志的高尚品格、奉献精神和卓越贡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教师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是对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激励和鞭策。

来自吉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8名代表发言,畅谈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黄大年同志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的事迹感人肺腑,一定要以他为榜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认为,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第一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

第二学习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做高瞻远瞩的教书者和育人者;

第三学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晓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晓红强调——

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三个结合”,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把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同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

二是把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三是把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同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奋斗激情,积极投身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大潮,全力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

黄大年同志已经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无悔人生。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学习黄大年同志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做人梯、淡伯利名、乐于奉献的精神,关键是要常怀“三心”。

对组织常怀忠诚之心,涵养静气。“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是党员的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黄大年同志在7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了让相关科研水平有更快进步,黄大年把自已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祖国,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位放弃海外优越生活、把生命奉献给国家的科学家,一听到《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就流泪的海归赤子。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带头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把提高对党的忠诚度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实践,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

对群众常怀关爱之心,滋养和气。“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失公仆之心”。黄大年,始终深怀敬业之情。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水平获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黄大年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都要像黄大年等时代楷模那样,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样,干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用“绣花”功夫抓好工作落实,以“工匠”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不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坚持以自己的敬业之情焕发生命之光。

对工作常怀责任之心,培养锐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黄大年同志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这是一种将自身生命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智大勇”、“大德大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本着一切为民的责任担当,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用“实干”加“巧干”成就党的事业。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梦想是奋斗的灯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是黄大年的夙愿,也是人生的写照。面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黄大年赓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第5篇: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和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教授于1978年至198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继续在应用地球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地球物理学大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古宾斯教授。1996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第一时间返回选送单位长春地质学院报到,兑现学成归国承诺。1997年1月,经学校批准,再次前往英国,开始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曾先后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全职回到吉林大学担任教授,是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在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领率团队、拼搏创新,成就显著、功勋卓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黄大年教授是享誉国内海外的卓越的科学家。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发,专攻高效探测技术服务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之一,在移动探测技术行业内长期被作为跟踪和赶超的主要对象。作为战略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黄大年教授长期为国家设计、跟踪和管理资源环境领域“863”计划项目,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负责的“深部探测技术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特别进展”“2013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他的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多位著名科学家并列上榜,“十三五”期间担任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成员及多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委员。

黄大年教授是无私的爱国者。作为华侨精英,旅英期间,他生活富足,工作如意,但仍心系华夏,一心报国,曾多次回国讲学,并以多种形式支持国家建设。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毅然回到母校、回到祖国。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研究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航空测量技术体系,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中。“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黄大年教授是杰出的人民教师。他担任学校本硕连读实验班“李四光班”(本科)班主任,指导班级获得长春市“十佳班级”荣誉称号。他指导研究生在《地球物理学》杂志发表亮点文章,获国际专业年会特邀。他注重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创造国际交流和系统培训机会,提高了青年师生在国际层面的交流互动能力。他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团队,赴甘肃金川等西北地区指导地方科技建设,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指导经济转型;参加吉林省委组织部专家咨询团队,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地方产业转型。他多次担任国家“千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为国家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供服务。黄大年教授曾获得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侨界贡献奖”,是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大学“三育人”标兵。

黄大年教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思想进步,拼搏争先,于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以后他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未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归国后,他的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在此期间,他曾主动向党组织申请恢复其党籍。经基层党支部和学院党委审核推荐,吉林大学党委审议决定报请中共吉林省委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2017年1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同意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国防事业,奉献给了培养他成长、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吉林大学。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忘我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黄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光辉榜样,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的优秀典范,更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先锋楷模!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吉林大学全体师生和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激励着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的逝世,是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推荐第6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

坚守初心,做合格党员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这是1988年黄大年同志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话,正如他所愿,这朵追逐科学前沿的浪花甘愿在科学的洪流中奉献了他灿烂的一生,二十几年不忘初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科学的疯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个视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赤子!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而在家国之间,他依然选择了国。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句话不仅写在了纸上,也深深刻在了黄大年的心中。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对于黄大年来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将这种高精尖的科技引进自己的祖国,才是自己远渡重洋的目的所在。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在得知国家的召唤之后,他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科技的突破。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和家人聚少离多的愧疚并没有阻挡他对科学的探索,他把一切都献给了他所痴迷的科学,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

从黄大年身上,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精神: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延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在他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追求,“为国担当”就是人生信条。从响应国家“千人计划”的召唤毅然归来,到带领几百名科学家奋力创造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再到潜心为祖国培养后继创新人才„„黄大年始终不忘初心,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情,为广大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正如习主席所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黄大年做到了,不仅仅是作为一位科学家,更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坚守内心,淡泊名利,以国为家,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正是因为知道为什么出发,才会时刻牢记自己要往哪里去。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为之前赴后继,燃烧自己,照亮前路。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祖国今天的强大,以及未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像黄大年这样的人。他们心系祖国,不忘初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人生的价值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他们用个人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进程书写了华丽的一笔,人生才具有了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员,我明白尽管目前自己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以后也会是一个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唯一不同的是我身上肩负了更大的责任。但是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岗位,都应补好精神之“钙”,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将自己的“个人梦”融于“中国梦”当中,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梦想。同时,始终以黄大年同志的精神作为指引,强化党性修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实干创新,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坚守初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推荐第7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剩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明白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取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潜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潜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务必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证明,钟情专

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群众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这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务必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立刻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持续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2017.8

推荐第8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黄大年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黄大年,男,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生,汉族。2009年12月,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8岁。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

爱国,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词语,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爱国不仅仅是要表现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去爱国呢?毋庸置疑,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爱国、报国,就当如把“一切献给祖国”的黄大年。

他在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当得知祖国的召唤,他2009年放弃英国的一切,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他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成为东北第一个引进的“千人”专家;他负责“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及相关领域科研攻关,国家财政投入数亿元人民币,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多年来,他办公室深夜明亮的灯光被称为吉林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

黄大年在7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了让相关科研水平有更快进步,黄大年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祖国,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位放弃海外优越生活、把生命奉献给国家的科学家,不仅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楷模,也是中国无数科研人员奋发向前的楷模!。

从黄老师整个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黄老师对国家的热爱和赤子之心,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培养以及黄老师高度战略统筹能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黄大年用坚定的选择诠释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多么朴实而浓烈的爱国情感,多么炽热而强烈的爱国热情。尽管在海外瓢漂泊了18年,但他的心始终与祖国连在一起。2009年,国家需要他回来,他立即响应召唤,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安逸生活,回到吉林大学,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国、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毕生的追求。 黄大年用卓越的成就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精神。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他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瞄准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创造。作为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在浏览黄老师身前资料的过程中,有一张黄老师身前授课的照片,黑板上写满了公式,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因材施教,为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他充满爱心,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他是高瞻远瞩的教书者和育人者,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

黄大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作为大学教师,他把报国之志用在为国家培养和凝聚高端人才上;他因材施教、悉心指导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为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他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他甘于奉献,始终把敬业拼搏作为默默坚守的道德境界。他争分夺秒开展工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还每天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时下,社会纷杂烦扰,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黄大年能够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把报国之志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的确难能可贵,他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黄大年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海外归国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我们学习黄大年,就是要像他一样淡泊名利、舍弃小我,心有大我、爱国报国。我们以他为榜样,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创业创新,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向时代楷模黄大年致敬!

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他做到了!

推荐第9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担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整理二

黄大年同志是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勇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职业典范。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归国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校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深地探测相关研究方面,黄大年同志与我校师生有着深远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校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治学为师的风范值得我们所有地球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优秀品格,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亿人心的根本力量。黄大年同志在名利双收的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自己在海外半生奋斗赢得的一切,带着满腔热情回归祖国,肩负起科研领军的重任,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终点,一份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大学,我校也将爱国情怀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指引。从新中国地质事业草创之时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遍览祖国的山河大地;从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积极对接“三深一土”等国家重大战略,爱国情怀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国情怀就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和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在积极承担、努力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中谋划学校新发展。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就是要我们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黄大年同志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丝不苟,凭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双重感召力,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他在职业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为人先,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添加了一个生动注脚。地学是一个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领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锤炼品格具有更加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为了确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地学专业教师在野外卧冰躺雪、身先士卒,学生培养在野外,成果产出在大地。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与引导广大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地质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终敢为人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职业属性,国家和人民对教师寄托着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黄大年同志在个人修养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利,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却分毫不让。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不仅自己甘于奉献,而且断然拒绝“拉关系”“搞请托”,为当今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流。这种高尚情操与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领域,必须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献的寂寞。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的浮华和喧嚣中,始终保持地质人敦厚质朴的本色,争做一名理想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整理三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推荐第10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黄大年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回到祖国。他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培养人才和建强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惜时不惜命,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在病房中还和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忘我拼搏、鞠躬尽瘁。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人生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教育者,始终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高端人才;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始终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鞠躬尽瘁。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 1

部的炽热情怀。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归国者,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洪流。黄大年同志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必将感染和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实现强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创新创造、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他在科研上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回国后,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所从事的领域“开疆拓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男儿自以身许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以身许国的义不容辞和义无反顾,为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共筑中国梦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他常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行、之德,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大年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推动科研进展、人才培养,在我国 2

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上躬身前行。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奉献给了他所钟情的事业。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带动性和感召力,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中砥砺前行。

第11篇: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担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第12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广大知识分子更是围绕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今天我们来认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

然而,当黄教授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学召开《黄大年事迹报告会》,教师王郁涵回忆黄教授说过的话:“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他说我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这场报告会,正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巡讲,师生共同缅怀一位逝去的教授——黄大年。

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回忆说:“黄老师就没有提一个钱字,但是就强调他在国外的做的这种高精尖的这种科研工作,以及这种工作回到国内来怎么开展。”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马芳武回忆:“黄老师他说非常急迫,我们现在要创建双一流大学,一定要跟上时代快速地发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献昌说道:“黄教授有一句话很典范的,他说我们等于说为国家损失了20年的工作时间,我们要把它补回来,那真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回来以后是只争朝夕。”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黄教授的学生周文月告诉我们:老师刚打完点滴,这手还没有缓过劲来呢,然后就开始给他讲,所以我就拍下来这个照片。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斯人已去,未尽的事业却仍在继续。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老师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写的入党申请书,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汇总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吉林大学师生,也震惊了中国的学术界。我们用学习来纪念黄大年教授,下面是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1

黄大年教授走了!

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因病不幸逝世。1月13日上午9时,长春市殡仪馆西辰厅内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800人在这里送别黄大年教授。偌大的告别厅装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领导来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同事们来了,学生们来了„„人们默默垂泪,几十名学生跪倒一片,痛哭失声„„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人们如此惋惜,能让人们如此不舍?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黄大年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5年间,国家财政投入该项目约4.4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2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广大知识分子更是围绕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家国栋梁》,为您讲述知识分子无愧于时代的奋斗故事。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

然而,当黄教授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学召开《黄大年事迹报告会》,教师王郁涵回忆黄教授说过的话:“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他说我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这场报告会,正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巡讲,师生共同缅怀一位逝去的教授——黄大年。

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回忆说:“黄老师就没有提一个钱字,但是就强调他在国外的做的这种高精尖的这种科研工作,以及这种工作回到国内来怎么开展。”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黄大年教教生前采访。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马芳武回忆:“黄老师他说非常急迫,我们现在要创建双一流大学,一定要跟上时代快速地发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献昌说道:“黄教授有一句话很典范的,他说我们等于说为国家损失了20年的工作时间,我们要把它补回来,那真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回来以后是只争朝夕。”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黄教授的学生周文月告诉我们:老师刚打完点滴,这手还没有缓过劲来呢,然后就开始给他讲,所以我就拍下来这个照片。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斯人已去,未尽的事业却仍在继续。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老师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写的入党申请书,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3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吉林大学师生,也震惊了中国的学术界。

几天来,同学、好友向我致电询问病情始末,电话不断。他们难以相信这一悲痛的事实,而我每次在陈述大年已离开了我们,都泪如泉涌。与大年相识、相知近四十载,我们共同为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而奋斗的往事历历在目。夜里,我辗转反侧,大年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浮现。

与大年相识在1978年,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是在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探专业新生报到的日子,大年来自广西地质队,我来自辽宁乡村。大年分在3773班,我分在3771班。我们金属物探专业四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在地质宫二楼阅览室上自习,我俩经常共同讨论问题。1982年毕业留校,大年留在物探系,而我分到了仪器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许下心愿,共同努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研制属于我国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我们真的有缘。1982年,我俩又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英语高级班学习一年英语。之后共同研修物探系硕士研究生课程。1990、1991年我赴英国留学、交流回国后,1992年大年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同样赴英国求学。送大年出国的时候,大年坚定地对我说,老同学,再会,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大年从未忘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从1992年到英国访问、学习、工作共计18年,大年总是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以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物探系77级留校的同学还有杜晓娟和我,为了便于大年常回来,专门为大年申请了学校的流动编。2009年,中科院和吉林大学共同组织申报“深部资源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实验”重大项目时,需要紧急召集海归优秀人才组建团队。大年听闻,义不容辞地处理掉剑桥的住房,作为吉林大学第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和夫人一起,于2009年12月全职回到了母校,组织全国优势研究团队,开启了国家千人计划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2016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大年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短短6年的刻苦攻关,所完成的深地探测仪器装备成果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大年忘我的工作,令人难以想象。2010年以来,大年跨学科组织团队,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和海洋反潜,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大载重量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事和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作为老同学,我总是愿意给他最大的帮助。仪电学院分别自2009年从国外引进的骨干人才曾晓献、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引进的刘杰、从高压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留校的杨大鹏等均派到大年团队,以支撑他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的脚步。回国后,大年不知疲倦,几乎是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2016年12月初,大年晕倒在出差途中。组织上安排大年检查,2016年12月4日,大年检查完出院又到办公室工作,我到大年办公室,看到大年脸色不好,劝大年在家休息几天。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年紧接着又到北京出差。刘杰在北京给我打电话,说黄老师身体不好,需要回长春住院。8日大年住院,14日手术之后,刘杰给我发短信,告知手术做完了,让我放心。15日早上,我心急如焚,尽管大年的秘书告诉我手术后在ICU无法探望,我和仪电学院余国友书记还是不放心,坚持去医院看望了大年的家属。当听到手术成功、术后不用化疗时,心里感到安慰。回来后一直盼望大年能早日康复,没想到„„

第13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学习科学家黄大年同志

先进事迹有感

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写到:“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作了重要指示。在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过程中,我几度鼻尖发酸、眼眶泛红,内心屡屡因他那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而感动,震撼于他“铁肩担起兴邦任 归心不移故土情”的赤子之情。时至今日,他那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爱国呐喊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对于地质科学领域,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我不懂“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是什么性质的国家科研项目,但我懂他为了这个项目吃了多颗速效救心丸却不愿“浪费”时间去医院的分秒必争;我不懂他面对上亿元的地球勘查项目自己分毫不得的不计较,但我懂他采购尖端设备、考核技术指标时的“吹毛求疵”;我不懂他常常选择宁静的夜晚踏上忙碌的旅程之“怪癖”,但我懂他“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的“蛢命黄郎”精神;我不懂他研究“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课题时被外界称为“幻想家”,但我懂正是这种“不成疯变成魔”的科研精神,让他在7年的时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让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有太多太多的闪光点感染者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学习他那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才能让生命绽放精彩。

如果你存在,那么就不要让自己可有可无的存在,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呢?保尔说:“把它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闻一多说:“红烛啊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等等,这些无不告诫我们,生命只有奋斗方显绚丽本色,只有奉献才得真谛。黄大年同志正是这样的行动派,靠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和“拼命黄郎”的职业激情,将毕生所学悉尽用于填补我国科研领域的多块空白,让他的生命绽放出了最华丽的光彩,鼓舞着无数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们。

说起奉献,作为90后的青年一代,我们是听着“苟利国家生死已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等众多革命先烈的爱国事迹成长的,父母和老师用他们教育我,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道德情操的标杆。现在我们都踏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儿时的教诲不但没有淡然消失,更因黄大年这样的时代楷模而愈发深刻,奉献早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信念,已然转化为我忠于职守、报效祖国的动力源泉,不止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是他们,让我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审计人员“为国而审 为民而计”的工作宗旨,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不变衷心。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复兴的浪潮中,每一位党员不过是一湾潺潺的小溪,但正是这无数涓涓细流才造就了大海的波澜雄壮。我愿化身一朵浪花,忠于职守,默默奉献。

黄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是一位至诚无私的爱国者,他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在祖国需要时回国,毅然决然、义无反顾。

他为推动祖国尖端领域的发展全心全意、殚精竭虑;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因病逝世。

黄大年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授人以鱼”,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考虑。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黄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充分汲取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黄大年先进事迹读后感

黄大年选择回国、选择辛劳,是因为他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更高追求。

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他,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成为东北第一个引进的“千人”专家;他,没日没夜地工作,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82年1月,他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他始终牢记心中的责任,把科研报国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我一定会回来的!”18年前,他对为自己送行的老师说。他兑现了当初的诺言,毅然放弃海外优越条件选择归国发展。“知识精英是民族脊梁,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2004年,病重的父亲在电话中给他留下最后的嘱托。他没忘记父亲的叮嘱,时刻听从祖国召唤,把满腔热血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个字既是对黄大年一生事迹的高度概括,更是习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重托。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钱学森是老一辈海归科学家的光辉典范,黄大年则是新时期留学归国人员的优秀楷模。黄大年的赤子之心、“拼命三郎”作风令人折服。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应率先向黄大年学习,不忘归国创新创业、为国奉献的初心。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祖国和人民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回家”创业,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留住黄大年的报国初心,把才智奉献给祖国是广大海外人才发自内心的选择,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先进事迹读后感二

今年端午节恰逢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人们追思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动了国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近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在科学界激起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磅礴力量,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

从去年“科技三会”的召开,到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再到习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待。作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人民骄傲、国家财富”,以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该保有怎样的家国情怀,承担怎样的责任使命,从黄大年同志的精神境界中可以找到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黄大年的夙愿让我们感受到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道理将得到更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掌握“国之利器”,将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用追梦的脚步丈量科技兴国的道路,将个人的价值坐标定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科技就会展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并非冷冰冰没有生命,一旦科技工作者为其注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灵魂,科技就会拥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目标。

时代在发展进步,科研领域在不断拓展,科技工作者的角色也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但科技工作者该具有的家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没有变,也不能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力量。“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体现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更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用赤胆忠心,用汗水生命写就的。也正是这股精气神铸就了我国科研技术现有的高度。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才能让他们离梦想更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科技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也在多元化。既要为默默搞研究、埋头搞创造的人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也要为有志于投身市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人给予更多支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吸引人,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激发人,以良好的政策优势留住人,就会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黄大年先进事迹读后感三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发出了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待,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共鸣,必将凝聚起爱我中华、共筑梦想的磅礴力量。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荡人心,为我们砥砺奋进、振兴中华提供了宝贵精神力量。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崇德向善蔚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梦想是奋斗的灯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是黄大年的夙愿,也是人生的写照。面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黄大年赓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14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爱国敬业奉献模范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同志的入党申请书写到:“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同志时刻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黄大年教授生前采访时说“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黄大年同志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教育者,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路人,黄大年同志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思考。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职责感。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在全世界众多的节日中,以职业的名义设立的节日比较著名的有两个:护士节和教师节。这仿佛是暗含了人类对于一个完整生命的两大追求: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智。而我们这样同时承担着教学工作的医疗事业单位,承担着沉重的双重职责,拥有着拯救肉体和塑造灵魂的使命,所以我们更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汇聚起推动我院教学与医疗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15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学习

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 男,广西南宁市人,汉族。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第二批)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口引进。

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委员、副会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1981年1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后赴英国留学。

2010年归国,任教于吉林大学。

黄大年事迹介绍

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祖国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填补我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黄大年。

这本纪念册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留言,是黄大年大学本科毕业时写下的。心怀报国之志的黄大年于1992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成为地球物理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2009年,当得知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向母校表示要回国。 带着先进技术,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它能探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封锁。

这张贴在办公室里的日程表,见证了黄大年的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当天最晚的午夜航班,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为了实现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回国7年间,黄大年带领由院士、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等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2016年12月8日,积劳成疾的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打着吊瓶还在给学生答疑解难。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逝世。

在回国整6年的那一天,黄大年写下的“朋友圈”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强大后盾,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从未言败,也几乎从未败过!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实也简单: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

黄大年先进事迹材料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

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

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

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

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

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

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

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

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黄大年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

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

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

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5年间,国家财政投入该项目约4.4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

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

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

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

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

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第16篇:学习黄大年心得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先后两次集中全体教师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他心怀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可见,黄大年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用青春、智慧与生命为祖国的发展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因此,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学会忠诚。忠诚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获得回报的前提。党的事业越是发展、进步,就要越讲究忠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忠诚意识,只要有利于加快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事,都要无条件去做,带着真挚的情感去做,做到真正的忠于党,忠于人民。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还要对工作充满热情。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人民教师不能热爱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敬业就是要讲求奉献,没有奉献精神,一味地索取,敬业就成了空谈。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更加需要“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用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以苦为乐,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好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有较务实的工作作风,较突出的工作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时刻警醒自己,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杨珏 2017.10.18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全校教师又一次齐聚一堂,再次认真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心中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今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黄大年同志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他不仅学术造诣高,而且有着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精神与态度,因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提出,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黄大年同志,要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黄大年同志在职期间,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分析学生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悉心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他用他独特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与环境。“敢为人先”是一种甘冒风险、直面挑战的胸襟。他鼓励学生扩宽创业思路,给先行先试者以鼓励。为用于挑战的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欣赏的眼光、鼓励的心态教会他们坦然面对失败,让学生们拥有“摔倒后爬起再来”的勇气。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去除固步自封的心态,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他的坚守与初心,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理想的坚守,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承诺。他的成就值得我们尊敬,他的专注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楷模,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科学与人态度和满腔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投身于教育事业。把黄大年同志身上的闪光点继续发扬下去,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莉 2017.10.18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深感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不足。他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闪光的一生。

黄大年同志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写到:“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如果你存在,那么就不要让自己可有可无的存在,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呢?保尔说:“把它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闻一多说:“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等等,这些无不告诫我们,生命只有奋斗方显绚丽本色,只有奉献才得真谛。黄大年同志正是这样的行动派,靠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和“拼命黄郎”的职业激情,将毕生所学悉尽用于填补我国科研领域的多块空白,让他的生命绽放出了最华丽的光彩,鼓舞着无数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们。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无论身在何处,黄大年同志始终心系祖国,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国家在召唤我们,我应该回去!”在他心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的信条,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心有大我,就不会囿于小我;胸怀至诚,就会选择奉献担当。正因为这样,黄大年才会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豪宅回到祖国,为了科研创新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祖国的大爱,是黄大年心中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更是他最质朴、最深沉的行动表达。

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如何报国,黄大年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我们要学习黄大年的拼命三郎、不做碌碌无为者的敬业精神,做一个心中有国家、心中有民族的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做我国教育事业的助推者,实践者。

魏华 2017.10.18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再次深入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活动中,我再一次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

黄大年同志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写到:“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我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我们大多数人,都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但无论工作在何种岗位,我们都应该有“大我”情怀,多为他人考虑,多为社会考虑,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工作的高度使命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它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同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责任心在生活中闪光,只有拥有了“大我”情怀,才能摒弃私心杂念,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我要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污浊官场的屈膝。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无论遇到何种挫折与压力,都要保持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纷繁复杂。从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到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再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艰巨工作,都要求我们不能松劲,而要迎难而上、发愤努力。“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作为工作在最基层的我们这些社区人员,每一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圆梦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坚实。

巴得曼 2018.10.18

第17篇:学习黄大年心得

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

这是一颗为祖国跳动的赤子之心。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在黄大年身上,人们可以深刻感知一个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在他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追求,“为国担当”就是人生信条。从响应国家“千人计划”的召唤毅然归来,到带领几百名科学家奋力创造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再到潜心为祖国培养后继创新人才„„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情,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是一颗为中国梦澎湃的奋斗之心。从“海漂”到“海归”,不只是黄大年个体命运的转折,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时代进程的一个折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黄大年自觉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洞察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发展大势,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勇于攀登创新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倾尽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只要大家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强国梦”。黄大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启示我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也诉说着中华儿女的衷肠。“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梁燃烧自己、照亮未来。他们的英名永在,他们的事业长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基层党员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一

通过对新党章反复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事纠纷、土地征用补偿、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党员同志,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全面提高司法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以上仅是我前阶段学习党章的点滴心得体会,与其他领导和同志们相比,自己学得还很不够,在下阶段及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密切联单位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更加勤奋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10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目前已在央视播出过半,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收视热情不减,对改革话题的讨论更加深入。积极的参与和热烈的点赞,衬托出改革这个时代最强音,也令人由衷地感叹改革所带来的活力之旺盛、成果之丰硕。

过去39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和去年成功应对复杂局面、实现良好开局,靠的是改革。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所以我们更需要创新精神。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组织、8900多万名成员、在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思想共识,就难以跨过改革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难打破改革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恪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内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全社会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能量。党员干部要有激流勇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念,用创新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用新的业绩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创新奋进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党员干部要有激流勇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念,用创新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用新的业绩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创新奋进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激流勇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念,用创新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用新的业绩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第18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芦台一中

田 丹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剩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明白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取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潜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潜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务必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证明,钟情专

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群众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这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务必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立刻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持续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这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好处的无悔人生。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芦台一中

田 丹

第19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发言

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发言提纲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近几天我们学习了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黄大年教授的一生非常好地诠释这样一句话。

一、心得体会

我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热爱祖国、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用心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黄大年选取回国、选取辛劳,是因为他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更高追求,深信“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黄大年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巨大的日程表,标注着天南地北的轨迹,密密麻麻——这是奋斗者的生命足迹。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奋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领域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这个“像太阳一样的人”,燃烧了自己,用生命践行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

二、存在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自参加工作以来,已从不悔岁月步入而立之年,自认为工作稳定、家庭美满,为党的事业奋斗,为梦想拼搏的革命意志有所减弱。主要原因还是疏于对理论学习,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很好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没有自觉增强“坚定不移、坚贞不屈、忠于革命、无畏无惧”的革命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道消息、不良言论,警惕性不强,缺乏主动制止的政治担当。

(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在中层干部岗位,我始终严于律己、保持本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新《准则》《条例》出台后,我坚决贯彻执行,立足自身实际从严整改,在教师中带头示范、以身作则。但做得不够深、不够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敏锐地领会部里和领导的决策意图,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不够,在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上做得还不够好。

(三)党的组织生活方面。个人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党组书记讲“党课”、党组成员讲“业务课”、党支部书记讲“辅导课”、党员干部讲“微党课”、专家教授讲“党史课”、先进党员讲“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一)宗旨意识不深刻。没有自觉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归根结底是政绩观出现偏差,更多精力和时间是在落实领导批示,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缺少全面深刻的认知,没能自觉地把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能真正把握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

(二)理论武装不到位。个人平时注重业务政策的学习,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仅仅停留在了解一些条例、规定的章节条款上,导致放松了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来自于不断地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只有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由于放松了学习,自觉不自觉淡化了“三观”教育,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工作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应有的进取精神。

(三)党性修养不牢固。随着岗位的变化,疲于应付事务工作,忙于人际关系应酬,逐渐疏忽了系统的思想改造和精神洗礼。这些都应归结为没有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来提升党性修养,缺乏刮骨疗伤、自我改造的勇气。片面强调实现个人价值,注重面上成绩,少了甘于奉献思想。

三、改进措施

(一)强信念之基,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自觉将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克服以工代学的现象。带头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省市各项文件会议精神,学深学透学懂,提升政治境界,从根本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强化党性锤炼,自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格对照“五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道德情操、公仆情怀,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道德观、荣辱观的模范践行者。强化能力提升,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坚持“向群众拜师、向先进求教、向基层问计”,科学应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强担当之责,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强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实底线。带头廉洁自律,牢记权利与责任是孪生兄弟,有权必有责。带头讲操守、重品行,自觉净化朋友圈和社交圈,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倡导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从思想根源上摒除“讲排场、讲规格、好面子”等错误观念。严把“三公”经费支出关,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和要求,禁止超规格、高标准。带头正风肃纪,严厉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强化自律意识,做到心中有戒。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带头执行新修订的“三条例、两准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一岗双责”,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重点推动党内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落实,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净化政治生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时,结合岗位实际,因人施策,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现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上党课、参加所在支部活动,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追求积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管好管住工作圈、生活圈,纯洁“朋友圈”,带好队伍、管好家人、树好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20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挚爱之情,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就是一种报国的责任心。

25年前,黄大年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在国外他有着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待遇,但是在祖国召唤之时,却毅然放弃一切回到祖国,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怀着报国的心、带着新进的技术黄大年同志开始了拿命做科研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在广大科研教育工作者、知识分子、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都应该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不但我自己要学习,还应该广泛动员社区的党员一起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把黄大年同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传承下去。作为一名社区党员要做到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闲暇时间,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力把事情做到更好。“党员精神的真谛是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组织发展更多的人一起去传承这种精神——这是我们党员干部目前应该做的”,这是我做党员工作的一个信条。入党以来我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党员的事业既伟大又平凡。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无私的帮助和爱心的付出;之所以平凡,因为它是由众多的党员在自己的日常行动中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了伟大的奉献事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社区里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细心的呵护、在对周边环境的热心的关注、在对国家的事的积极的关注。用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人,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就是我的作为一名党员感悟,我将不断实践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党员精神,我将不断把自己的热心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让更多的党员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