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省级说课比赛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

绥芬河市第二中学丁冬生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本单元的文体为演讲与书信,这篇课文是书信体裁。

在讲授之前我做的第一个准备工作是揣摩教材编者的目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两则家书便如语文教材,想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懂得什么?经过反复地思考,我觉得编者可能有三点希望蕴含其中。第

一、希望学生从课文中学会冷静、理智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二、懂得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懂得父母老师的谆谆教导中的期望。

本文的语言平实,文采不是很华丽,故事性也不强,是学生初读感到乏味的那种文章。但这样的文章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对于锻炼学生深层阅读能力,深层理解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会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只是是用一种浮躁和追风的态度去读的话,是对傅雷家书的亵渎,当然也是一无所获的!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以及对《傅雷家书》一书的解读,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家书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在两封家书中傅雷先生赋予“坚强”不同的的含义,我想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坚强,在面对成功和荣誉的时候也需要坚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理清两封信的内容和思想,体会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中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目标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朗读、探究、展示、思辨的过程,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类文章如果学生能领悟其中的这里和情感,对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但这一情感的培养,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讨论探究中加以实现。

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五要”和“两核心”原则:“五要”,就是在这节课上,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要给学生尊重,二要让学生作主,三要让学生有选择,四要让学生合作。五要使学生做到深入阅读和思考

两核心,即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所以“理清两封信的内容”、“体会家书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等目标我都会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领悟。“体会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坚强”的理解我都会采用“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为了突出‚语言品味的学习‛和‚领悟‘坚强’、‘赤子之心’的主旨‛的教学重点,突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内涵‛的教学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展示法、教师点拨法。

2.说学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向学生渗透学法指导,学法主要采用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法。

①诵读法:现在的学生,一大弊病就是不喜欢深层阅读,读书‚进不去‛。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多种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粗读、熟读、精读、品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②小组讨论法:这种学法是我校学生的一种常态学法,几乎每节课都会采用,自我校09年实行课改以来,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学习成绩不同,围桌而坐,进行问题的研讨、探究与展示,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③圈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平时我就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学情以及教学准备

1.在授课过程中,只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和难以理解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尽量在独立预习中得以实现。根据‚只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已懂的‛有效教学的原则,我每节课后都会给学生安排预习提纲,本节课课下要求学生:a、认真阅读课文。b、了解作者及傅聪生平。c、整理生字、生词、解词、多音字、形近字。d、通过书籍、网络了解傅雷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些预习内容每个学生有能力做好,要比老师每节课占用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这些基础知识的效率提高很多,因为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

2.本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上只用一些简单多媒体幻灯片,原因是情感类的文章,通过文字的品读效果才是最佳。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预习,扫除阅读障碍;通过展示预习成果,查缺补漏,资源共享;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品读揣摩使语言领悟深刻化;通过点拨归纳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傅雷家书两则》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

时主要是展示预习,诵读感知,品味语言;第二课时主要是体会感情、领会主旨、拓展延伸,今天我重点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大家。

(一)深情朗诵,导入新课:

世上有一座桥,这座桥便是成长的桥。它是父母用自己的青春为子女搭起的一座生命之桥,是用希望和奉献搭起的一座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梁。傅雷和他的夫人就用普通而不寻常的家书为他们的儿子搭起了这样一座桥梁。

我觉得在学生已经读过课文的基础上,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段文字,很容易引起全体同学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触动,很容易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我几乎每节语文课都要将授课流程明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很明确自己在课堂上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步骤,从而集中精力,提高课堂效率。长此以往,还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展示预习,资源共享;研读课文,知识交流。

1、教师分配任务,各小组组长选派代表到各组黑板前展示预习成果,要求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组内交流文章中的两封信的主要内容。

做到分工明确,学习任务明确,

2、各小组黑板展示预习后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整理预习笔记。整理自己小组没有预习到的是预习知识系统、全面、准确。

3、各小组组内展示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参与到小组中适时引导、点拨、评价。

(四)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在学生初步此时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积极探究。

问题:

1、两封家书分别写于怎样的情形之下,傅雷先生给了傅聪哪

些忠告。

2、两封家书中分别表明了傅雷先生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3、比较两封家书,思考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联系?

4、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哪里?不寻常在那里?小组讲过讨论后推选组员班级展示。

这四个问题分别从书信内容、作者情感、文章脉络及对书信的赏析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主要目的是通过思考、探究让学生深层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验作者情感,从而把握全文。

(五)精读读课文,品味语言。

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是实现深层阅读、把握作者情感的有效途径,此环节范围不宜过大,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品味,耗时费力,还会效果不佳;范围过小也会导致学生理解片面。本课要求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独立找出文中有比喻修辞和富含哲理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品味赏析,在小组内探究,小组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他们的回答可能不全面甚至是错误,可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有效,更深刻。但是对文中的一些特别难以理解而且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教师要适时点拨。

这些的语言按照现在十五六岁的孩子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要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

(六)当堂测试,检测所学。(测试题)

通过当堂测试,及时了解学情,反馈信息。

(七)板书设计

说课比赛

说课比赛

说课比赛

说课比赛

说课比赛总结

比赛说课教案

说课比赛稿

说课比赛心得体会

历史说课比赛

说课比赛总结

省级说课比赛
《省级说课比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