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共青团社会管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共青团社会管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共青团作为我们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紧跟党的重大部署,在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定好位、担好责。尤其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从社会动员、新媒体引导、利益诉求表达等角度,积极探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有效路径,在“社会协同”上下工夫、做文章。

创新联系沟通方式,在真情化中深入青年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共青团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接近青年、密切联系青年,多为青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思想上重视青年群众,真愿做好群众工作。现在基层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不重视群众工作,不愿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青年,从思想上增强对青年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工作当做“专业课”,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作为基本功,做到乐于做群众工作、敢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

情感上尊重青年群众,真心依靠青年群众。“为官之要,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把青年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青年满意作为“第一目标”;从情感上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尊重青年的心理特点,尊重青年的根本需求,善于运用青年人喜欢的交流方式和语言风格,真诚地与青年交朋友,真诚地为青年排忧解难。

工作上关心青年群众,真情帮助青年群众。在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是一条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青年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到青年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青年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青年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青年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不断增强青年群众对党的信任。

方法上疏导青年群众,坚持用真理引导青年群众。青年最服的就是理,而不是权。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办法,通过摆事实把其中的道理对青年讲清楚、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青年听得进、信得过、心通气顺。尤其是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分类引导工作,努力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创新诉求表达方式,在畅通化中联系青年群众

代表好、维护好和发展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应当在深入青少年当中,了解青少年需求,倾听青少年呼声,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完善诉求表达的政策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实现借势维权。比如,借综治委之势,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体系。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合力维权。重点整合职能部门的力量,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加大行业间的协调联动力度;充分借助新闻舆论的喉舌作用,通过狠抓典型事件、突出典型问题、形成典型经验、推荐典型集体与个人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权益保护环境。完善调查研究机制,实现科学维权。围绕青少年成长中的突出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互动式、问卷式、个案式、信访式、博客式等调查研究,有效地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狠抓典型式诉求表达。关注典型问题。比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这一难点问题,充分挖掘“网络妈妈”刘焕荣这一先进典型,适时启动“青少年网络教育爱心大使”活动,搭建起未成年人网络教育的新平台。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针对社区闲散青少年,实施青少年违法犯

罪社区预防计划,逐人建立帮教档案、逐人建立帮教小组、逐人制定帮教措施;针对留守儿童,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通过开展法理进校园、情理进家庭、伦理进社区的“三进”活动,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搭建青少年维权岗、心理咨询中心、托管中心三个平台,不断创新留守儿童的关爱载体;通过组织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团队手拉手等方式,切实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问题。

拓宽诉求表达的实现渠道。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借助职能部门力量促维权,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建立12355青少年服务台,整合社会力量促维权,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法律维权、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等全方位服务。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形成保障力量促维权,引导青少年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力量长效推进权益保障工作。探索建立青少年权益使者队伍,推动爱心力量促维权。

创新组织动员方式,在社会化中团结青年群众

共青团要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创新组织动员方式,把组织化动员方式与社会化动员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组织化动员方式。组织化动员就是依托团的组织网络和体系,一级一级对青年进行联系、组织和发动。当代青年群体分布更为复杂,就业方式日益多元,青年在思想形成、文化娱乐、交往方式、组织参与、诉求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集中开会、学习、听报告等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对青年的影响效果有限,大量青年游离于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之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方式,改变运动式的动员方式,改变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通过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协会建团、网络建团、楼宇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要加强传统群团组织与草根社会青年组织之间的互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社会组织的团建,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同时,以提高对各类青年组织的有效覆盖为重点,按照“关注、服务、合作、引导、吸纳”的原则,采取对话、协商、沟通、协调、融入等社会管理方式,切实强化共青团外围组织的建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化动员方式。社会化动员方式就是不同层级的团组织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青年,运用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团的工作和活动。新形势下要创新社会管理,尤其要创新社会化动员方式。继续扩大竞争式组织动员模式,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五四红旗团委、优秀班级等有组织有制度的创建活动。着力加强参与式组织动员模式,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等参与性、体验性的社会活动。积极探索传媒式组织动员模式,探索组建网络团支部和手机青年俱乐部,通过即时通信、微博客、手机报、SNS社区网络等新媒体实现与青少年互动,构建平等、快捷、开放、互动的集聚平台、交流平台和动员平台,促进青年与社会、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开放互动。

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在科学化中带领青年群众

共青团要适应科学教育青年的本质要求,转变教育引导观念,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紧扣思想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环节,注重分类引导,体现组织特色和时代气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打牢青年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突出主体性,注重自我引导。要以青年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更加突出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实践育人。紧密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创业创造、志愿奉献等根本需求,多运用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游戏式、比赛式等青年喜欢的表现形式,多运用青年熟悉的语言,多联系青年身边的生活事例,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和亲身体验为依据,激发其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性。

突出层次性,注重分类引导。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心

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必须尊重差异性,分类分层引导。小学阶段,重在发挥体验教育的作用,促进小学生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朴素感情;中学阶段,重在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引导中学生在实践对比中形成对党和社会主义更清晰的认识;大学阶段,重在发挥组织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组织生活中学会理性分析和社会观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做好大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对进城务工青年,要高度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在关怀的过程中言简意赅地向他们传播党的思想主张;对大学生,要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把握好坚定理想信念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突出时代性,注重时尚引导。开展青少年引导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要有时代感,紧紧抓住青少年关心、关注的问题,联系其身边的事例,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在路径上要善于创新,灵活运用视频短片、微博、短信等新媒体新方式。在形式上要善于注入各类时尚元素,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时尚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示范性,注重典型引导。抓典型,做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青年引导路径。要主动适应当代青年对典型的新感受和新认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努力用青年身边的人、用青年生活中发生的事来诠释道理,让青年在真切具体的事例中受到启迪。要从不同层次青年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真实性、注重层级性、注重普遍意义,确保青年典型可信可学。

创新服务帮助方式,在有效化中凝聚青年群众

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服务民生。共青团必须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在服务青年中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夯实服务青年的基础。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资源配置,更多地运用柔性调节的手段推动工作。争取党政资源,探索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从政策、资金、项目、机制等方面给予保障;挖掘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扩大活动的社会参与面,努力建设面向青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整合团内资源,科学配置团组织系统内部各战线、各部门、各地区、团属各类青年组织的资源,并着力向基层倾斜。

突出服务青年的重点。当前,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点,千方百计帮助青年就业创业。要引导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城乡基层去干事创业。要培养和扶持青年创业带头人,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努力做好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岗位对接等工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服务根本需求的同时,要为青年日益多样化的具体需求服务,加大对贫困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青年关心的民生问题。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群众工作抓起

创新共青团社会管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创新共青团社会管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