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语词汇专题考试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外汉语词汇专题

Good-luck---2014-01-09 大熊猫

填空:

1、词汇也叫语汇,指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2、词是语音、语义相结合,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词汇中的主要成员。

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构成词和固定短语的语言单位。

4、汉语词汇分类,从结构角度可以分为单一词和合成词。

5、复合词的主要语法类型:根据构成复合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列式(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6、汉语新词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化、词义色彩的改变。

7、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从交际功能可分为: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名字称谓、亲昵称谓、戏谑称谓。

8、词汇系统以语素和单音词为核心层。

9、词汇教学中两个占关键地位:常用语素、单音节。

10、扩展性阅读是“偶然词汇学习”的主要途径。

11、语法功能对语素进行分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2、词汇教学中字义和词义关系,导向是教学中语素分析原则。

13、汉语中的文化词,指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词语。

14、解释词义的三种方法:形象说明、母语对译、用目的语释义。

15、对比两个词语用法的异同,如,出售-出卖,主要是感情色彩不同。

16、称谓系统,用于自称:小弟学生属下老朽鄙人

17、妻子、夫人、太太,哪个用于外交场合?夫人

18、常见的偏误类型:误代、误用、杂糅,从例子判断出是那种?

19、单音节语素和单音语素,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

20、实词: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成句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或范围。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从例子能够判断出是实词还是虚词? 语用教学内容:词语使用的语境、词语使用的对象、交际对象。

22、词语的解释三种非语言手段:实物法、演示法、场景法。

名词解释:

1、同素反序词,AB两个语素用反序的方法组成两个不同而有联系的合成词。如:语言-言语

2、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指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个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义。如:“狼”: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的哺乳动物。凶狠、残忍、贪婪、没良心。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3、放射状词汇教学法,指在词汇教学中,注重从汉语汉字独特的形、音、义关系及其词法、句法特点出发,以所学词语为射点,分别向词汇的形、音、义及构词法、句法方向放射串联已学或将学词语,引导学生在词汇形、音、义及句法表征间建立起精确而丰富的连接网络。这一教学法以心理词典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汉字系统理论为依据。如老:老王、老人、老朋友、老儿子、老办法、老地方、老韭菜、炒老了、老迟到、老贵、老油条。放射状词语教学法每学一个新词都要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词典格局,重新建立包括现学词语的词典排序。正是这样的一破一立,可以保证学生的心理词典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增编、逐步精确、渐趋成熟的动态建构中。

4、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广泛使用的是一种分技能教学模式,以结构-功能的框架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交际法和听说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总的来说,教学模式略显单调,似嫌陈旧。

5、离合词,汉语中有一类词叫“离合词”,如“睡觉、散步、结婚、洗澡、游泳”。这类词从意义上说,大多数并不是两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但是在用法上,有时像词,有时又像短语。它们有时是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小王想洗澡”、“孩子睡觉了”。但是当要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表示动作发生过的次数或持续过的时间时,就必须在这些词中间插入一些成分,如“洗过澡了”、“结过一次婚”、“散了一个小时的步”。

6、简缩法是把短语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也称缩略法)。如,高校——高等院校 ,进出口 ——进口、出口,简缩词是对固定语形式的简化缩略,并不改变固定语的基本意义。简缩词虽然脱胎于短语,但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一般的词。 简答: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揭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跨文化交际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产生的一个必然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初级阶段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对它采取宽容的态度,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要求语言和交际并重,文化知识也逐渐渗入,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文化附加义,防止产生交际误解成为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在讲完指称义后,通过使用环境来及时提醒这一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教师在讲到龙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古代帝王宫殿上大都刻有龙来说 明龙的文化附加义:象征中华民族,象征帝王。

配合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联系实际的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运用它,避免发生交际冲突。

2、汉语词汇的特性,对于汉语教学的意义

1 汉语词本身无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数、格(主格、宾格、所有格)等的区分和变化,也没有阴性、阳性的区分;动词没有时、体、态的变化;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也不存在对应的一致性关系。如:名词“书、公共汽车”,我们可以说:一本书、一辆公共汽车;五本书、十辆公共汽车、很多书。 “书、公共汽车”汉字和词语本身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而在英语中:book-books; bus-buses.再如:汉语的“好、比较好、最好”,在英语中有“good/better/best”的区别,而汉语形容词“好”却不因为级别上的变化而在汉字上有任何变化。 汉语的动词也不必在数和时方面跟主语相一致,如可以说:

我喝咖啡,你喝咖啡,他喝咖啡,他们喝咖啡,今天喝咖啡,昨天喝咖啡。汉语动词“喝”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常常通过附加相关的助词来表示时态和体态。如“看”,可以说:我看了电影、我看过电影、我正在看着电影呢。

汉语词语的无形态变化这一特点,对刚刚接触汉语的初学者而言,是有利于他们尽快掌握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因为学习者不需要在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去记忆各种复杂的性、数、格、态等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将学习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汉字的辨识和词义意义的掌握上。 2 同构性

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结构具有一致性:汉语“从词到词组,再从词组到句子,再从单句到复句,它的结构形式是基本一致的”(郭绍虞,1979) 如:复合词中的并列式,兄弟、喜欢、朋友;短语中的并列式,哥哥和弟弟、研究并讨论、漂亮又聪明;句子,并列的,哥哥喜欢画画,妹妹喜欢唱歌。 正由于汉语词、短语、句子这三个语言层次的构造方式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特点,因此教学中可以前后一贯,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词汇学习就可以了解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同时,通过句子语法结构的学习和分析又能更透彻地理解构词法。

3 复合词具有一定理据性

汉语的绝大多数是复合词,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从复合词的结构类型及构成词的语素义(大多为字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看,很多词具有较强的理据性。尽管复合词有固定的整体意义,但是可以通过各自的语素义以及构词方式来了解词义。

不少词的意思只要了解组成词的汉字的意思,就基本上能猜测出词的大概意思了。如:

朋友、道路、天色、皮鞋、洗衣机、心疼、众多„„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充分利用汉语复合词的理据特征,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解析词义,从而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也便于记忆。

甚至一些外来词,因为采用了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其中有汉字语素意译,所以也具有了可猜测性。如:保龄球(bowling)、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

4 汉语单音节语素的使用频率高

单音节语素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同时是词语理解的核心。 在固有语素中,有90℅以上为单音节。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语素同词的比例是1:6,汉语词汇系统中有几千个语素,而这几千个语素就可以构成几万个合成词。

此外,单音节语素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特点,在合成词中,即可在前,也可在后,甚至可以在中间。如:

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学费;小学、中学、大学、同学、开学;留学生、奖学金。

单音节语素有成词和构词两个功能。其中大部分和使用频率最高、生命力最强的是那些既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构词的语素。很多常用的单音节词除了可以独立成词单独使用,还可以作为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的合成词及成语。如,在供对外汉语本科一年级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程》(杨寄洲,1999)中,以“心”这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多答40个,其中包括:

心情、心地、心里、心灵、心思、心疼、心愿、心理、心酸、心甘情愿、关心、散心、担心、放心、小心、用心、中心、精心、决心、疑心、诚心诚意、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一心一意。

因此,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中,应该对于单音节语素给予重视,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者的语素意识。这样可以“由旧知新”,也有助于词语的集中归类学习和操练。

5 汉语类词缀构词、类推力强

在提及“附加式合成词”时蹭举过一些“词根+词缀”的例子。(老王、老师)“词缀”是表示附加的虚的意义。这个定义本身比较模糊。汉语的实际情况是,有一些语素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很难确定它们究竟是词根还是词缀。对于这样一些语素,吕叔湘(1979)提出了“类语缀”。也有学者称作“类词缀”。

类词缀可以居前,也可以居后。如: 前类词缀,可、好、难、不; 后类词缀,生、家、法、性、化。

类语缀构词能力强,常常能与不同的词根构成很多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而且,类语缀的位置比较固定。如:

前类语缀“可~”,~怕、~爱、~靠、~叹、~怜、~疑、~气、~人、~贺、~贵、~观、~口、~悲、~行、~控、~视电话、~持续发展、~操作性。

后类语缀“~生”,~医、~学、~考、~实习、~研究。

相比较而言,英语词汇构造中的前缀(prefixes)和后缀(suffixes)数量较多,派生法(derivation)是英语最主要的构词法之一。很多留学生往往习惯于用英语的构词法与汉语的构词法进行比较。因此对于类词缀一般比较感兴趣,对以词根加类词缀的方式所构成的新词语,掌握起来也比较快。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习得中,应该充分利用类语缀的构词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类推和归纳,从而扩大词汇量。

3、字母词语的教学原则

1.必要性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规范性原则 定形、定音、定量、定序

4、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引起的文化交际冲突、误解情形有哪些?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所以,跨文化交往中,产生相关的障碍是必然的。具体表现有: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一个有文化附加义,另一个没有而产生交际冲突。如:中国餐桌上,一个外国朋友说:我可喜欢吃醋(vinegar)了。大家会大笑。这是因为嫉妒(多指男女感情)。汉语中“松”(pine)有“人品高洁”的文化附加义。所以,外国人看到中国家里、饭馆、餐厅里总有松树画儿时,不会有此联想,甚至会感到不可思议。

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二者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产生交际冲突。如:狗。所以,英美人在学韩语时,往往依照英语中的“dog”的文化附加义来表达思想,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A 我们在一起生活得太好了,他就像我的狗一样。 B 这狗像是我的孩子。 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再如:龙(神圣吉利、凶猛);猫头鹰(不祥、俄罗斯“智慧”)。 不同语言间的词语文化附加义的不同往往造成交际冲突。

5、在对外教学中,构词教学的意义:

联系带给学习者的是自然感和熟悉感,这有助于淡化生词的陌生感。如:在学习《生活119》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有“火”字的词。有“防火、火警、火灾、灭火、救火”等,这样就形成一个词群,便于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区别和辨析。

结构义也是词义的一部分。也利于歧义的化解,如“炒(动宾,偏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如:清晰、飓风、寂静。猜词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猜词训练也是对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训练的尝试之一 6关于词汇教学的设想 1.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

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培养民族的差异意识。

在初级阶段还可以使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新此表,需要注意:

(1)课文中出现的不是有关词语的主要意义,在新词表中应该补出主要意义。 (2)最好用汉语进行解释。可以举例。 2.中级阶段的语汇教学

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并学会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结婚:marry。不及物,及物。离合词。 *我结婚她。 *他结婚过两次。

在此阶段,可以适当讲一点构词法,介绍一些常见的近乎词头词尾的成分。如: 非- :非法、非官方、非卖品 可-:可爱、可变、可恨、可靠 -性:可靠性客观性柔性积极性母性 -化:现代化具体化绿化

此阶段可以考虑适当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这些词语不同于现代汉语词语的用法。

3.高级阶段的语汇教学

主要任务: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表可以直接由词典代替。 给学生介绍几本相关的词典。 文化因素加强,成语的出处。

归纳多义词语。原义、引申义、比喻义。 和母语对比讲解。 练习和分析,讲解。

高级阶段的语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这方面也就很难有一成不变的处方。

文化附加义的定义 形成及特点

定义:指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个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义。 形成和特点 是社会统一约定的,不是个人的。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汉族,红豆-爱情。鸿鹄-志向远大者。狮-勇猛者。俄罗斯,喜鹊-饶舌者、贼。猫-家庭幸福。注意:说到一个词语,人们先想到其所指,紧接着就联想到依托在其上的主观认识、感受。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大多是基于对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特性、特点的主观认识。如:“狐狸、黄鼠狼”(狡猾、多疑)就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认识了这两个词语所指称的动物的“狡猾多疑”的特性而赋予的。“竹”(正直、有骨气)是由于人们发现竹子这种植物有“高耸挺拔、冬夏常青、中空有节、质地坚硬”的特点而赋予的。

有些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由谐音而形成的。如:鲤鱼(富裕)鲤(利)鱼(余)梨(离)离别还有的文化附加义是出于文学作品、典故,如:“蜡烛”(无私奉献教师)由唐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发出来,“红叶”(老当益壮、永葆青春的精神)唐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在各种语言中,主要依托在动物词、植物词和颜色词上。注意(1)不是每一个名词性词语都有文化附加义,如“马”“牛”“羊”“驴”有,骡子没有文化附加义。“梨、杏、桃”有,苹果、香蕉、荔枝没有。(2)在同一种语言中,同一个词语可能会有好几种文化附加义。(产生方式有好几种,同一事物有各个方面的特征)如:白色(纯洁、死亡、反动、阴险)俄罗斯中,“柳”有“忧伤”、“少女的美丽”两种文化附加义。 分阶段教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 基础阶段词汇教学 综合课的词语教学

学生学过约1200个汉语生词。按照目前北语基础系的进度,一个留学生要花三个学期(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基本学完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以语法句型教学为中心,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单句表达能力,简单的交际技能为目的。 第二阶段中高级词汇教学 中级:2000-3000左右的词汇量。词语的语义内容和语法意义

第三阶段 高级汉语阶段的词汇教学。3000个常用词汇,具备了一般的交际能力。

1围绕重点词语,丰富扩展词汇2抓住词义辨析,引导熟练运用3剖析文化蕴含,丰富词语表达

汉语词汇

汉语词汇

汉语押韵词汇

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汉语词汇概说5

汉语考试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汉语方言词汇语法调查表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单词汉语版

汉语词汇专题考试版
《汉语词汇专题考试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