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心理学小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丶压抑说又称动机说,此种学说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等。奥苏泊尔提出的是同化说。

弗洛伊德: ①压抑说(动机说)②精神分析(最早对无意识进行研究)。③文饰心理

奥苏泊尔:①同化 教材和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②和③)②意义学习: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间的练习③机械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的和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一些方法尽力避免机械学习。学习办法的不同分了(④和⑤)④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 低级的接受学习主要表现为呆读死记、“一知半解”、“半通不通”。 高级的接受学习则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通”或“融会贯通”等等。总之,不能认为,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和⑤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出的)⑥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2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即是在某种刺激下,人在无意当中进行的、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想象。人们看到天空的浮云,会把看似相像的云朵想象成骆驼、老虎、小孩追赶羊群等。梦是无意想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无意想象最典型、最极端的例证。梦是人在睡眠状态发生的、不受人的高级意识支配的想象活动。

幻想: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3丶思维的特点有两个: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中,概括性指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并非如同感知觉那样,直接的认识事物,而是在我们以往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某些媒介认识事物。

4丶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直觉思维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逻辑思维强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动作思维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5丶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强调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6丶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7丶理智感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等。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难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8丶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退行是一个人的表现不符合该年龄阶段的行为。转移主要指迁移情感于其他人身上。

9丶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惩罚(斯金纳)是指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睹物思人”、“望而生畏”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斯金纳:基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10丶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时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蒙书心理学17页) 共同元素理论:两种学习有共同元素或共同成分而速进学习迁移.11丶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12丶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3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14丶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布鲁纳: 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发现学习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应科学对待。②认知结构理论 ③结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其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构课程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15丶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唯一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是努力。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别的都不稳定。

16丶埃里克森

17丶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基于这一理念,布卢姆等人主张,要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18丶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

布鲁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19丶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0丶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因此最基本的关系应该是工作关系。

21丶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应该是热爱学生。

22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动作技能强调动作的习惯,两岁背诗,只是单纯嘴部肌肉的习惯性动作。

23丶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其中,最初阶段为动作的定向阶段即活动定向。 24丶斯皮尔曼提出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并认为流体智力是先天的流动的在人的25岁达到高峰,晶体智力是沉淀的,后天的。 25丶苏格拉底“产婆术” 是启发原则。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包括哪几个步骤 助产术 定义 苏格拉底讽刺 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 26丶把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27丶范例教学模式此法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 瓦.根舍因 提出来的。

28丶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实现学生学习结果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29丶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他是带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的一类教学。这类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30丶“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31丶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于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问题。 泰勒:课程目标模式

32丶活动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吗,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33丶要素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国家&民族利益; 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巴格莱: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34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应该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35丶课程内容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6丶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主要组成部分。 37丶三维课程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纲要》确立的课程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38丶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39丶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40丶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测试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这取决于测试的目的、项目的形式和测试的性质。

41丶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42丶区分度和难度什么情况下区分度高呢?或者说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人群?这就引出了试题项目评价的第二个指标:难度。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人能答对,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分布在高分端。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因而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简言之,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是呈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 43丶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总结性评价亦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此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44丶针对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他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法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此法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宜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45丶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广泛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46丶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原则,教育性 b.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性

c.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评价标准

47丶最早提出义务教育——夸美纽斯

最早用义务教育的是德国。 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德国《魏玛教育章程》

48丶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

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赫尔巴特

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赫尔巴特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 赫尔巴特 性恶论

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

49丶变通性强调的是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流畅性强调的是产生观念的数量的多少。独创性强调的是不同寻常与众不同,具有新奇性 50丶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

51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52丶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 53丶情景

54丶教育课题研究的设计环节包括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选择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方案这几个环节。提出研究假设是首要环节也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55丶“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56丶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57丶卢梭

《爱弥尔》(性善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卢梭 58丶荀子 性恶论

59丶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自我教育。

60丶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61丶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巴班斯基 62丶“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 梅伊曼

63丶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60年代末 64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现象 65丶小孔成像是墨家的发明。

66丶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亚里士多德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67丶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1993 68丶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康德. 康德.“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69丶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行放在首位.德行 智慧 礼仪 学问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70丶《中庸》中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1丶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儒家 和墨家

72丶“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孟子 73丶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74丶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75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76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77丶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 庠 序 学 校 78丶《学记》中主要体现出的教育问题有 教育原则 教育办法 79丶《巨人传》——拉伯雷

人文主义派

80丶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有 蒙田 伊拉斯谟 维多里诺 格里诺

拉伯雷

81丶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

82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 的单元,包括三个部分:细胞体、树突、轴突。 83丶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丶情感过程丶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兴趣、动机)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两部分。

84丶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状态。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85丶出现在20C初,以1967年奈赛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该学派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加涅。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86丶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87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88丶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人是维多利诺

89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90丶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学科活动 91丶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92丶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93丶人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94丶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95丶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96丶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班级行为文化.97丶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班集体

98丶自我意识发展需要经历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里自我

99丶连续的动作技能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的调节,而且完成动作序列较长。如骑自行车、开汽车、舞蹈、弹琴、打字、滑冰等活动中需要用连续的技能。

不连续的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击(射箭)、投篮、投标、举重、按电钮、紧急刹车等都是典型的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活动。 根据动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外部条件是否变化,连续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又可分为封闭的与开放性两种动作技能。如开汽车就是连续的开放的动作技能,因为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外部条件不断变化,司机要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而撑杆跳高属于连续的封闭技能,因为运动员每次试跳时,外部环境保持不变。射击是不连续的封闭动作技能,而刹车是不连续的开放动作技能的典型例子。

100丶高原现象,是指练习成绩的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高原现象”。

101丶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 102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取法乎上 103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104丶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05丶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层次性强 协作性强 106丶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教育法 107丶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讲授新教材。

108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思孟学派 109丶我国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10丶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1丶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功能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学知识点[小编推荐]

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练习

教育学 心理学[材料]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

教育学心理学小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小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