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知识点[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辨析题

1.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学制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一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所以,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一般的,前者的范畴大于后者或前者包含后者。

3.教育学史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学策略的范畴大于教学方法。

5.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这两方面的发展。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发展是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才能的发展和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试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6.我国学校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

7.等级性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其中,等级性指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任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在古代中国教育、古代印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和古代希腊、罗马教育中都是如此。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整体发展的内外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环境与教育,在这三个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是个体发展的实现条件;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他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而教师是专业人员;第四,个体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因素部分的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2.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2)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和心理的、认知和情感的、道德和审美的等等3)是教育的对——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

3.讲授法有何特点?

将首发式老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

三种基本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传递信息;利于学生接受;易于教师控制所传授的内容,单位时间的效率较高;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具有系统性的信息,及经济又系统的传授人类文化遗产;教师可以自主的控制教学时间,因此耗费课时较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多种教学能力。

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能力;不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学科,局限于中学或高年级的课堂;只强调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易削弱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课堂交流局限与师生,沟通方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难以估计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体差异。

4. 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诊断功能2)改进与形成性功能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能

5.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给予这样那样的希望,这些希望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逗比恤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意义: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与应用,无一不是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活动。

6.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总要求,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但他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培养目标。

8.现代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内容?

1) 班级教学管理2)班级德育管理3)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4)班级生活指导

三、论述题

1.我国教育方针对教育目的作了明确规定1)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2)在实际贯彻落实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使我国的教育目的。

1)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总体期望和要求。指的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各方面的充分、和谐的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有下列基本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育”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是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关。

实际工作中的五育是融为一体的,很难把一堂课或一项活动简单看成是德育或智育,事实上正相反。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善于将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

2.你认为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这些规律分别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1)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一般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的,而是呈现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的发展循着从上到下、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具体思维导抽象思维等顺序发展;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是某一年龄段学生所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最佳发展期”——也称为“关键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一般学生的发展需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2)自答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假如你是一名中学教师1)你认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2)你打算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爱生尊师,和谐亲密;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2)了解和眼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即教育的道德目的,那么1)教育包含哪些道德标准?2)就你的了解,当今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哪些问题?

1)教育包含三条相互联系的道德标准:一是,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货到的目的;二是,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三是,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2)自答

教师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形成自身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从

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2.专业态度。例如甘为人梯、诲人不倦、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

3.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知识等;

4.专业技能。包括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

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评价教学效果等;

5.专业品质。即教师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乐观精神、创新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公正对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善于接受新事物等。当代社会赋予教师一系列重要的职业角色,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体谅模式的主要内容

体谅模式的讲道德情感的培养至于中心地位,该模式由于美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提出。

A、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银带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B、对体谅模式的评价:

1.理论上的对立:人本主义色彩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2.缺乏对12岁以下儿童的研究。

3.假设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社会试验期”不科学。

C、启示

1.将“学会关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2.德育需要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教材应该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

认知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系由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主要观点:

A、道德发展:

1.道德判断形势反应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B、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道德教育风行发展性原则(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

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中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的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C、道德发展阶段: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课程定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设计的依据

(一) 课程的概念

1. 现代汉语中,指的是学校教学科目的总称。或者指学生功课的进程。

2. 英文中,“课程”是从希腊文演进而来的,原来的意思是“跑马道”先引申为学

业进程和教学进程。

3.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

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我

国的“六艺”,希腊的“七艺”)。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医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育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

优点:强调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知识。

缺点:较少的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2.活动课程:它有多种定义,有诸如活动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设计课程、

随机课程等概念。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和课程。

优点: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动手机会,有学习的自觉性。

缺点: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特殊教育学 补充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定稿)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小编推荐]
《教育学知识点[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