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教版_八年级信息技术_教学设计——课题:公式与函数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公式与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公式的组成部分,书写及输入;

2、掌握用公式计算和SUM函数计算;

3、能够熟练运用几个常用函数正确表达出计算公式;

4、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公式的书写格式和输入方法。 理解函数的参数及其书写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参数及其书写方式。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范例(“学生考试成绩表”),Excel 2000软件,“极域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谁算得快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大家的考试成绩表,各科成绩的数据已经输入完成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怎么样,没有问题吧。

好,下面大家就拿起笔来算一算,算完的同学马上举手汇报成绩,看看谁算得快。(每人随便选一位同学的成绩进行计算,结果填入“总分栏1”。)

根据刚才大家的计算速度,老师估计我们计算一位同学成绩的平均时间大概在五十秒左右,照这样算,统计全班同学的成绩就得7分钟左右,统计全校成绩就得2个多小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手工计算不但操作非常繁琐,花的时间长,而且很容易出错。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统计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而又准确呢?当然有!那就是利用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软件——Excel ,来完成这个任务。前几节课,我们只是简单的接触了EXCEL,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板书课题)

〖活动二〗:公式的输入

1、基本运算:

师:在我们学习用EXCEL计算之前,我们先得了解EXCEL的计算规则。EXCEL有着自己的运算符和运算优先级,其中常用运算符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等。(板书运算符和优先级)

我们现阶段常用的是算术运算符,其它的我们只作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算术运算符的表示方法和我们数学中的有些不同。(问:不同的有哪些运算符?)

对于这些不同的运算符,我们要记住他们的表示方法并学会运用,不然的话,如果你在计算的时候输入成了数学中的符号,那EXCEL是不会认识的。

记住了这些运算符,我们来做个练习。(出示练习1)

2、公式的输入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EXCEL的运算符和运算规则,那么,我们怎样输入公式进行计算呢?

在EXCEL中,公式必须以“=”开头,表示这是一个公式。比如:求100+50的值,要输入:=100+50,输入完公式后,EXCEL会直接在公式所在单元格显示出计算结果。

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这个和我们数学公式计算时有些不同。(问:什么不同?) 所以呢,EXCEL公式的书写是很简单的,其方法就是:先写“=”,然后写表达式。(出示练习2)

师:大家看到,只有前两位同学准确地把结果算出来了。另外两位同学的结果为什么是0呢?

我们前面学习过单元格的表示方法,大家看F2表示什么? 生:单元格地址。

师:F2是一个具体数值吗? 生:不是!

师:对,假如我们在F

2、G

2、H

2、I2单元格分别输入数值,再看看有什么结果。(同学示范)

大家口算一下,看结果对不对。

由此可见,不但单元格内输入的具体数值能够进行计算,既使输入了单元格地址,EXCEL也能计算,因为单元格地址代表了其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其实在EXCEL中,一般都是通过单元格地址来进行计算的,很少输入具体的数值计算,所以以后大家在输入公式计算的时候尽量使用单元格地址,不要使用具体的数值。(问:采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的优点?)

利用函数计算也一样,只有当单元格内有数值时,才能计算。(演示)

刚刚我们这两个公式使用了单元格地址,这些单元格地址在公式中被称为“引用地址”。单元格地址引用分为相对引用地址、绝对引用地址和混合地址。这个知识很重要,不过和我们本节课的关系不是很大,我们留在下节课学习“公式的复制”时详细讲解。

3、利用公式计算成绩

师:现在我们一起运用刚才学的引用单元格地址的知识,来计算成绩表中的总分。首先,我们看一看,总分是由哪些单元格的成绩组成的,我们应该怎样来输入公式?(学生示范,,结果填入“总分栏2”。)

小结公式输入的方法:

① 激活要输入公式(结果)的单元格;

② 输入公式:首先输入“=”,再输入单元格地址及运算符号; ③ 按回车键显示结果。 〖活动三〗:函数计算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计算总分的方法,不过感觉还是很麻烦,是吧。接下来呢,我们采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用函数进行计算。EXCEL为我们定义了一系列常用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把它们引用到我们的计算中来。函数由函数名和参数构成,参数用括号括起来。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现在我们就用求和函数,来计算总分。比如求第一个同学的总分,则可以写成:“=SUM(C3:J3)”,其中“C3:J3”表示计算的数据区域。如果是数据块,则表示是从C3到J3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内单元格中的所有数据。比如:“C3:J17”就表示整个区域的数据。(学生练习,一人示范,求出其余的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求平均数。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求? 用函数:average (参数) “=average (C3:J3)”

刚才我们学习了求和函数和求平均数函数的使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利用这两个函数求出其余同学的总分和全班各科的平均分。并自己学习两个新函数:MAX和MIN,分别是求一组数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函数。(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的公式书写方式和要求,以及利用公式与函数计算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公式和书写和常用函数运算有了基本掌握,课后大家要多加练习,力争能在以后的学生中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一)教学设计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EXCEL公式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Excel函数公式

Excel函数公式

Excel函数公式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教学设计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案.doc

湘教版_八年级信息技术_教学设计——课题:公式与函数
《湘教版_八年级信息技术_教学设计——课题:公式与函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