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旁听预答辩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旁听预答辩的心得体会

时间飞逝,时隔上次研二的开题报告差不多一个月,又到了研三的毕业预答辩。开题报告会上我感受很深刻,而昨天旁听的预答辩一开始让我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说得真切些,就是论文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跟开题报告的是大同小异,陈述的内容也差不多。但是,预答辩毕竟是初稿的展示,翻开笔记本,自己再慢慢体会,其实是有不一样的收获。

首先,还是想总结下论文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大到整体结构,小到标点符号,这些问题都依然不可小觑。

第一,论文题目。好的题目,能使读者迅速捕捉到文章的主旨,所以题目要言简意赅,切勿模糊,如“‘信’的现代化”这个题目,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古代和现代都有“信”,具体是谈哪个时期的“信”,“现代化”到底是想传达什么,这都不够清晰,所以有老师就建议将题目改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的现代价值研究”,这样就特别确切、醒目;内容必须围绕题目这个核心展开,当内容与题目脱离,而又难以大幅度修改内容时,就只能修改题目,如“高校后勤育人的途径机制研究”,内容展开时并没有紧扣题目,在内容中很少涉及对“机制”的,在开题报告时,老师觉得“高校后勤育人的途径研究”这个题目太大,加上“机制”会小些,也是深度的要求,但从现完成的论文内容看,作者并没驾驭得很好,所以老师建议用回原来的题目,即使显得平平,但能把论文写好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些题目是表达不准确或用词太消极,如“问题展望”,而根据论文整篇逻辑,应改为“解决问题的展望”。当表达一种解决措施时,标题要用正向的表达,这样才会有传递正能量的效果;题目特别关键,一级标题不准确,下一级的要准确就是瞎扯谈了。

第二,论文框架。无论是开题报告还是此次的预答辩,我听到最多的就是“逻辑结构”这四个词,很多论文主要还是逻辑结构的问题。有些是摘要就存在逻辑问题,没有交代清楚到底做什么研究,贡献又是什么;很多同学是把研究目的、意义等作为重要章节谈,而应在绪论里交代清楚的却没有交代,如“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研究”那篇,“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应放在绪论中讲;研究难点等这些不应在论文中出现,这与论文的中心思想联系并不大;章节间的关系及次序要捋清楚,分清先后顺序,如有一篇是先讲含义,再讲分类,最后谈特点,而蔡老师指出了错误,认为正确的顺序应为“含义--特点--表现”。此外,有些同学讲观点的理论支撑时,不分整体与部分,属于那个理论的分支却拿出来作为一个点来写,这样显得有点重复、杂乱。总之,有些章节次序有问题或内容上缺乏层次,有些可以作为一章节却分为两章节来讲;也举同一篇作为例子,标题为“建国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其下的小标题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这样就使人产生“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两个时间界点的词能否具有替代性的疑问,这样的划分有待商榷;有些是突然搬出一个理论解读,根本没有弄清那个理论与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关系,或者是有相关分析却无因果分析,给人的感觉是空穴来风,主要是铺垫工作做得不够,缺乏一步步推理过程的缜密思维,逻辑线索不明显。

第三,论文内容。刚才论文框架存在问题也涉及了些论文内容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想指出几点:概念的界定依然是问题,定义模糊,不分广义和狭义;有些论文有论点,但没有进行详细的展开,并缺乏充足的论据;有些是谈现状时,只是摆出问题,过于绝对化而没有看到好的方面,要知道一个问题的出现,也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现状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谈;有些在谈国外经验的借鉴时,只是笼统的生搬硬套,没有鲜明的针对性,经验的启示就应是确切的什么样的经验值得参考,这样才有借鉴的价值;有些谈措施时,没有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上去思考问题,仅“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就事论事。比如“研究学术道德规范问题及研究对策”里讲的对策,别人的文章很多都普遍谈到了,难以有新的东西,如何寻找新的解决思路是要考虑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术道德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查重”是很幼稚的做法,老师提出两条建议是:一诚信档案的建立,二法律上的零容忍。所以,措施要从“根”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要从制度和法律下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信’的现代化”那篇,不同的“信”的解决是不同的,而文章谈的无针对性,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

第四,细节之处。论文的每一小部分都要进行仔细的校对,而不是完成就了事,有些论文中的关键词字母不分大小写,英文摘要翻译不准确,有些同学只是在网上借助翻译工具随便翻译就粘贴过来,自己没有好好校对;文章中根本没有涉及的研究方法,也乱说自己运用到;参考文献中有份量的文章很少,外文缺乏;标点符号、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依然存在。

以上主要是对在预答辩会上老师们对师兄师姐的论文提出建议的一些小总结,现我想谈谈几点自己在今后需注意的:

首先,“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听这样的预答辩,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问题意识,警惕在自己毕业论文中勿犯类似的错误,简单概括的说,要做到:一,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题目,要准确表达题目及其下的大小标题,当题目够小时,要谈的有深度;二,清楚论文的每个部分应谈什么,该在绪论中交代清楚的就不能放到后面来讲,章节间层次分明,一开始就要摆出问题,把这个绳定稳了,再进行严密的一步步推理;三,定义不能模糊,谈问题要“一分为二”,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的,特别是在理论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生,我考虑问题必须要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剖析,但不能仅是戴上马克思主义这个帽子,而是确切的有相关,做到有理有据;四,“注意小节之处,才可做大文章”,论文中的每个细微之处都要有耐心的去检查和校对。当然,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总结和改正。好的论文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老师们站的高度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比拟的,对于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要好好体会和吸收,和导师进行交流,融会在论文中。

其次,要有认真的态度。先且不说要在研究生期间发表过多少篇论文,如果连毕业论文都没达标,这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的行为。蔡老师在最后的总结说,几大部分论文只要一查重,绝对不会过关,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从去年的开题报告到现在的预答辩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竟然拿不出有质量的初稿,这需要认真反思。虽然毕业季繁忙,需要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但这不能是完成不好论文的理由,何况假如没有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会可能成为绊脚石。所以,无论面临什么困难还是多繁忙,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

最后,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有好的文笔,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力和知识储备,最好能早做打算,多和导师沟通,一旦确定下来大概写那个方面的东西,就在平时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关注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权威学者的论著和观点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平时普遍撒网,写论文时才能重点捕鱼”。现在很多结课论文,是练笔的很好机会,要认真写好每一篇论文,在一篇篇的小论文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把写作基本功打扎实了,到写大论文时方可不乱方寸,并有信心写好。

以上就是此次旁听预答辩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其中有什么不对之处,还希望老师指正和批评。

预答辩

预答辩演讲稿

预答辩总结

预答辩演讲稿

预答辩前流程

机械系毕业设计预答辩

预答辩问题汇总

旁听人代会心得体会

法院旁听心得体会

法院旁听心得体会

关于旁听预答辩的心得体会
《关于旁听预答辩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