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如何写好通讯类稿件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如何写好通讯类稿件

“写通讯稿件难”是广大通讯员普遍反映的问题,起初我也不例外。后来,在《东方烟草报》多位编辑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经过自己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在撰写通讯类稿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善于剪报,借鉴提高

实践证明,读报是提高个人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读报过程中,对于一些好的稿件我会分类剪贴,并把剪报的过程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

剪报后,我充分利用这些活教材,一有时间就翻阅,认真学习,反复揣摩,并对好的标题、事例、句子,以及精彩的片段、开头、结尾等进行标注,有时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一旁,以不断借鉴提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以来,我先后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东方烟草报》、《聊城日报》等报纸上剪贴了800余篇通讯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我学习的好教材。

体会之二:善用“对比法”,在对比中“补短”

“对比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自己已被报刊采用的稿件和文章底稿进行对比,看看编辑给自己的文章修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从而及时发现原稿的缺点,并鞭策自己日后加以改进。二是将自己未发表的稿件和报纸登载的同类题材的稿件进行对比,看看人家的稿件是怎样写的、他们的稿件好在哪里、自己的稿件差在哪里,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三是假设比较法。认真学习报刊上刊发的各种文章,假设自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如果自己写该怎样立意、布局、谋篇,从而找出差距,及时改进。

体会之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写作技巧

勤奋学习是掌握写作技巧的“金钥匙”。我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关门死学、闭门造车,而是形式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坚持每天看书读报半小时,着力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二是定期与老通讯员交流写作经验,取长补短。三是经常与版面编辑联系,在请编辑老师“挑刺”的同时,虚心请教写作技巧。比如2006年国庆节前夕,我把一篇题为《聊城临清:抓住卷烟销售主动权》的工作通讯投到《东方烟草报·山东视窗》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工作通讯,心中没有底。为了解自己稿子的质量情况,我随后便打电话向报社的编辑老师请教。编辑老师接到我的电话后说,他们已经看过了我的这篇文章,觉得干巴巴地罗列一些工作措施显得文章有些生硬,希望我能补充一些生动的事例来衬托主题。随后,编辑老师又简明扼要地向我传授了一些写工作通讯的技巧。在编辑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进一步深入采访,在原文中增加了一些典型事例和人物对话。就这样,经过反复修改后,我又把稿件投给编辑部,很快便见报了。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在写工作通讯时注重了以叙述事实为主,并精心挑选具体、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同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层层深入,把问题说透,这样便提高了稿件的见报率。

由此可见,主动向编辑老师请教问题不仅能使一些本来被“枪毙”的稿子“起死回生”,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体会之四:注意搜集素材,打牢宣传报道工作基础

搜集素材、积累资料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基础。起初,我对写通讯类稿件感到很头痛,经常发愁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后来,通过学习,捕捉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原先的看法。其实,有许多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等到报刊刊登了一些有关其他单位的工作通讯后,我们才发现:有些工作我们单位早就已经开展了,怎么当时自己就没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就为错失了报道时机而自责、惋惜。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天天留意,时时留心,许多新闻线索和素材就可以拿来写成通讯类稿件。

一天早上,我到卷烟配送中心送材料时,偶然发现送货员樊俊华在看笔记本上他自己绘的送货图。凭着职业敏感性,我立即上前向他问个究竟。原来,樊俊华负责的送货线路位于农村,道路大多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尤其是遇到下雨天,送货车的车轮经常会陷进泥坑,给送货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顺利完成送货任务,樊俊华开始留意观察每条道路的情况和周围的地形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平时积累的这些资料绘成送货图。这样一来,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容易陷车,一看送货图就会一目了然。听了樊俊华的介绍后,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以此写了一篇题为《樊俊华的送货图》的稿子,并很快在报纸上刊登了。

人们常说,三分写,七分采。的确,有时采访比写作更重要。采访不仅需要主动、热心,还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提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今年2月下旬的一天,我碰到送货员王俊海后,问他最近工作中发生什么新鲜事没有。他说,还是老一套。听罢,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引导他说:“平时为客户服务时,遇到客户送吃的、喝的东西怎么办?”“婉言谢绝。”面对我的提问,王俊海不假思索地说。“好好想一想,有没有破例的?”我继续追问道。“我想起来了,有这种事情。”他立即说。随后,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和另一位送货员王亮利用送货间隙帮助残疾零售客户姜炳坤整理店面时,姜炳坤见他俩累得满头大汗,便从货架上拿起两瓶矿泉水,打开瓶盖后给他们递了过去。他俩见没法推辞了,只好接了过来,并坚持按标价付给姜炳坤4元钱,可姜炳坤说什么也不要。后来,他俩趁姜炳坤不注意把钱放在了柜台上,可立即就被姜炳坤发现了。于是,姜炳坤给妻子使了个眼色,他的妻子心领神会地把这4元钱悄悄放进王俊海放在柜台上的外衣口袋里。王俊海回到单位后发现口袋里多了4元钱,马上意识到是姜炳坤和他妻子趁自己不注意时放进去的。随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亮。在下一次送货时,他们坚持把钱退给了姜炳坤。4元钱虽然不多,却演绎了一段客我之间的真情,是一个难得的新闻线索,于是我连夜

赶写了一篇题为《四元钱》的新闻故事,并发到《东方烟草报》编辑部。由于选材好、新闻点抓得准,稿子很快就见报了。

通过采访,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平淡的工作中并不缺乏新闻题材,缺的是千方百计挖掘线索的精神,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会挖掘出更多、更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总之,写好通讯类稿件要做到一个“勤”字,勤看、勤写、勤思考;注重一个“巧”字,巧写、巧练、巧运用;达到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讯稿件军训类

通讯稿件

通讯稿件

加油站通讯稿件

通讯稿件管理办法

运动会通讯稿件

中秋节活动通讯稿件

运动会的通讯稿件

运动会通讯稿件(全)

理财活动通讯稿件

浅谈如何写好通讯类稿件
《浅谈如何写好通讯类稿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