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过年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2 08:34:38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过年方式调查报告

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生活好了,吃穿自然不再讲究了。家人团聚这一意义仍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多忙,外出打工或上学的人总要赶回来吃年夜饭。但最热闹的这几天一过,很多人就早早回去了,气氛马上冷清了许多。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但由于社会发展,过年方式也并不再单一,而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学生我也对现今人们的过年方式通过网络投票展开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通过网上统计显示

a.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18(90%)

b.回不了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2(10%)

c.除夕会看央视春晚;9(75%)

d.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3(25%)

e.年饭自己家人做,在家吃;11(91.67%)

f.年饭找人做或出去吃或订餐送到家里;1(8.33%)

g.春节不外出了,就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什么的;10(90.89%)

h.计划旅游、爬山……等外出活动。1(9.11%)

数据表现及其分析

纵观整体,大部分春节活动仍然并无多大变化,与家人团聚,看春晚,在家吃年饭,走亲访友的去拜年仍为多数,但多元化的活动也逐渐萌芽,一些习惯也将逐渐被取代,人们春节期间的活动也将更为丰富,过年方式也出现了向多元化发展的势头。总而言之,人们的过年方式将更为丰富多彩。

在怎样丰富的过年方式,团聚永远是其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活动也必以团聚作为基础。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以团聚为主旋律的春节期间,虽然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的占有90%,但仍有10%的参与者因工作各种原因无法与父母家人团聚。团聚的传统开始有些崩裂。相信因无法回家的人们也会以其他活动(如聚餐)来实现“团聚”,共度春节。

央视春晚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过年的活动,自1983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虽然现在人们对央视春晚褒贬不一,春晚也越来越无法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有75%的参与者坚持收看春晚,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的人占有比例25%。虽然看春晚这一新兴而传统的过年方式开始逐渐被其他活动所取代,但仍占很高比例,可以看出人们对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夕期间,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年饭是再惬意,温馨不过的事了,人们到是也没有打破共吃年饭的传统,但是场所方式却有所改变,在外吃或订餐的占8.33%。91.67%的人仍然在家里吃年饭,在以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以后不再自己做饭而外出或订餐的比例会整体增加。

在春节期间的活动中,计划爬山,旅游等外出活动的人开始萌生,春节活动逐渐多样化,9.11%的参与者有丰富的春节活动,而90.89%的参与者只仅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但走亲访友也不是春节期间的唯一活动了,丰富的外出娱乐活动也必定将成为新的春节亮点。

对未来过年方式的预测

预测未来几年来的春节,随着经济发展,虽然管理方式将更为人性化,但加班忙于工作的人也将更多,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比例也许将会增加。央视春晚虽受挑战,但制作之用心,底蕴之深厚,自是其他电视节目无法相抗衡,向比之下,仍为央视春晚更有滋味,所以收看央视春晚的人数将会减少,然后再回增。在如今思想开放,节奏渐快的社会当中,人们对于饮食也更为随便,年饭是不是一大家人一起做并不甚为重要了,而且饭后的繁复家务也自会另人厌烦,所以以后在外吃或定餐的比例会逐渐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所占比例的增加,人们户外活动也将丰富起来,使得春节期间旅游外出的人也会骤增,以后在过年期间仅走亲访友的比例也将减少。总的来说,过年方式不是单一的停留或单一的向旅游爬山发展,而是各有千秋,过年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

过年方式多元化的原因

①在大环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改革开放不仅鼓了人们的腰包,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口味。

②经过改革开放的人们也成为了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所占份额减少,使得人们对吃喝也就不甚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繁复的家务也抑制了人们在家吃年饭的想法。使在家中自己做年饭也就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反而在外吃或订做所占比例却逐渐升高。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

⑤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

余尝统计于市,无奈风雪冰天,人心不古,拟于公交车站统计之,本趁众侯车时无聊,可供资料,比之求问路人,大为方便,未料二三小时已过,配合者仅六,大多中年妇女,男性配合者仅为一,不屑者,挖苦者,推脱者甚众,感慨人世,天薄地冷,更拟打车问司机以求资料,既用七元,亦无悔矣,后未从之。苦闷阴郁,遂归以求他法。

最近,我们在家在农村的50位在杭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过年方式变化的调查,他们切身感受着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同样,他们的想法,也预示着未来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透视出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的变迁。

传统方式渐行渐远

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接受调查的人中,在回答“最近几年您家年夜饭在哪里吃”这个问题时,只有13.3%的人回答“在祖父家吃”,6.7%的人回答“未分家,大家庭里面吃”,加起来也只有20%左右,但是有70%的人回答“在自己家里和父母一起吃”,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

这同时也反映出老人们的孤寂处境,分家以后,老人们平时和子女的见面机会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饭时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老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他们心中的孤独尤甚。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36.7%的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吃饭了。

灶神还在送

送灶神、请祖宗、送红包等活动过去在农村中总是很常见,现在仍有40%的人表示村里还有“送灶神”的习俗,“请祖宗”有60%,“送红包”有50%。这些习俗还是比较多地保留了下来。

过去很多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小孩子是不准看的,被大人派去通知亲戚乡邻们。杀好了猪,一半请亲戚乡邻们吃,一半留给自己,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平时很少吃猪肉,所以杀一次“年猪”相当改善了一次生活。

但调查显示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只有36.7%的人表示村里过年还能见到杀猪。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只是这一习俗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增进亲戚相邻的感情,现在不杀了,各家只顾自己吃买来的猪肉,浓浓的人情味也没了。

与“杀年猪”一样,“舂年糕”的风俗也已经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里还有这风俗,笔者老家现在也很难找到门前放着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

年货腌得少

自己制作年货的风俗也在改变,过去在为新年做的准备中,自己腌制或风干点年货是必不可少的。年关将近,家家就会撑起一条竹竿,上面晾满了处理好的鱼、鸡鸭、猪腿、腊肠等;此外家里的盐钵里面,揭开盖子你会发现白花花的盐上面,也放上了一些肉或者鱼之类的。但自从买来了电冰箱以后,鸡鸭鱼肉等都可以吃新鲜的了,腊肠等也可以买现成的,家里嫌麻烦便都不做了。

调查也显示,56.7%的家庭过年还在腌制年货,风干年货则只有近1/3的家庭在做了。过去鸡鸭鱼肉没现在丰富,等到过年买太贵了,而且还可能买不到好的,因此每户家庭都要提前准备;那时又没有冰箱,只好风干起来或腌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过年吃到丰盛的大餐。现在东西也丰富了,冰箱也有了,但是感觉怎么也找不回那些东西特有的风味了。

送礼依然风行

像杀年猪、舂年糕、全家族一起吃饭、风干腌制年货这样的习俗,是与过去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联的,时过境迁,这些风俗慢慢消失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有些风俗却不容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说送礼。

90%的受调查者表示近几年过年期间送过礼。至于他们送礼的目的,77.8%的人认为是“农村的习俗”,也有近3/4的人认为“维系亲戚间的感情”,可见传统、人情在人们眼中还是很重的。

40.7%表示“对帮助过我们家的人表示感谢”。在农村,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现在更是如此,比如某家的孩子放完暑假要回杭州上学,另一家刚好有人要开车去杭州办事,就可以搭一下便车;作为回报,这家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带点礼物拜访那家,两家的感情就拉近了。

随着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日渐增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相互认识的,想外出办点事情,可以先托人打听打听;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村里能人不少,可以请他们帮忙。所以人们之间的帮助只会越来越多,作为答谢的送礼也会越来越多的。

现在过年向城里学

娱乐打牌看电视

调查涉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90%的受调查者选择“看电视”,其次是打牌(73.3%)和打麻将(40%),超过30%的就这三项,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锻炼”虽然只占10%,但是说明居民们注重健康,注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已经在形成。

旅游不是新鲜事

调查还涉及农村居民是否选择过年时外出旅游,结果表明有26.7%的家庭出去旅游过,看来最近几年的“旅游热”也影响到了农村。在出去旅游过的人中,去过省内景点(除本地外)的最多,占62.5%,其次是去过本地名胜(37.5%),去过省外的也占到了12.5%。由此看出,居民大多选择方便的短途出游为主。

在传统的意义上,过年主要就是待在家中,享受家人团聚的时光,要外出也是走亲访友,“旅游过年”说明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在改变了。

记得以前村子里外出闯荡的人少,去过外面的人都被认为是“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往往会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目光;村里人对外面的了解少,对出门在外总是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恐惧的心态。但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居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外出也不那么希奇了。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居民外出也有了照应,想到某个地方去,总可以在那里找到亲戚熟人。以前出去,还担心语言不通,但现在家家户户在看电视,普通话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有了这些条件,在外旅游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气氛年轻人在闹

“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一位受调查者这样感叹。

“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那几天可真是过瘾。要招待这么多客人,各家的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6.7%的人表示过年是“与老友、老同学聚会的好时机”,这部分人多是年轻人,现在是他们在带动这个过年的气氛了,这与过去不同。

过去过年,老人是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传统的仪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饭,主角都是老人。现在随着传统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饭也不大聚得起来了;祭祀祖宗的风俗仍在,但是这一传统也隐隐有了“断代”的危险。

老家的祠堂里,现在过年时仍然比较热闹,但在祝福祈愿的都是老一辈的人,稍微年轻一点的很少,而且都没有老人们那样的虔诚。

一位被调查者说:“年轻人很少会想到主动去祠堂,我虽然每年都去那边,但都是祖母提醒我去的。去了以后祈愿词我也不会说,是奶奶在一旁替我说,然后我跪下来向祖宗磕头。去祠堂的年轻人少,而且多半是像我这样外出读书的,由老一辈陪同去,希望得到祖宗荫庇,学业有成。很多年轻人都干脆不去那边了,嫌仪式太繁琐,又没什么意思,祭祀的那几天都早早地出去玩了。”

很多地方过去有过年时给老人磕头的习俗,小孩子和年轻人在村子里碰见老人都要磕头,老人是备受尊敬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已经由向村里所有老人磕头发展到向自家的老一辈磕头,也有人已经不在乎这种习惯了。

春节的“神圣”不会改变

团圆成第一要素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3.3%的人表示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63.3%的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虽然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们都表示,春节在他们心里的重要作用和神圣的价值不会改变。

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年味变淡是事实

调查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近2/3的调查对象认为“年味”越来越淡了。当问及年味变淡的原因时,42.1%的人认为是“传统的过年方式过时了”。社会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传统的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已司空见惯的过年方式难以推陈出新,跟上变化的潮流。

有1/3的人认为是外出打工、上学的增多,人聚不齐。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容易,人们的生活不再限于农村这个小圈子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百姓的过年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希望大家过年越来越开心!

推荐第2篇:过年习俗调查报告

过年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过年习俗。 无锡春节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类似“恭贺新喜”等话,互相祝贺。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小年朝——年初三。 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

十、七

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安徽春节民俗调查

在安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习俗来庆祝春节,迎来新的一年。

腊月初八的早晨,安徽人要喝腊八粥。喝过腊八粥,人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人们要祭灶王爷和大扫除。相传只要祭了灶王爷,一年都会平安。而扫除则需要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干净,以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天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这一天,人们要去祖坟祭祖,以求祖先保平安。春联也是在这一天贴的。在除夕之前从各地赶回来的家人们要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吃饭前要放鞭炮,还要点一柱香。饭后,大家在一起吃瓜子,看春晚。晚辈给长辈“辞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而午夜大家还要一起吃顿饺子。

正月初一大家都要早起,身着新衣,给家里人拜年。 从初二开始人们就可以去四处拜年了,拜年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

另外,过年时还要做甜甜的“过年糖”,迎来一年的平安幸福。

推荐第3篇:过年放烟花的调查报告

新年人们对放烟花研究性学习报告

班级:高一年级525班 一.研究背景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隆回县九龙广场每晚都放了烟花,很多人对放烟花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刚刚过完新年,我就上大街上做调查。

二.研究目的和价值

了解隆回人们对新年放烟花的看法,看放烟花对隆回城市的环境有没有危害。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等。 四.研究过程

1 做好研究调查表,在街上进行调查。 2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分配任务, 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设计调查表,选择调查人数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统计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整理数据,撰写报告 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修正液对人体有危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使用修正液。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修正液难闻的有毒“气味”,知道其中的成分的同学只有少数,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应该使用修正液,但他们都能够不用或少用修正液,说明同学们并没有对修正液产生依赖性,同学们使用修正液,大多是因为它方便改错。

关于人们对新年放烟花的报告

刚刚开始来到大街上,我们向过路的人们问卷调查,有很多人都拒绝,我开始有些想放弃了, 后来又想,我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为什么想放弃呢?这么一想,我就开始调查了。

经过我们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都喜欢放烟花,也有很多人认为过年放烟花只是一种形式,

只要在适当的经济能力购买烟花,大多数市民都是认可的,部分人因为放烟花而受伤而不喜欢放烟花。

放烟花还是不可以提倡,因为这对环境有破坏的,而且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是正规的烟花店子,

以上就是我们一起努力完成的“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推荐第4篇:漳平市和平镇过年民俗调查报告

漳平市和平镇过年民俗调查报告

我的奶奶家就在和平,家里保留了大部分的过年民俗每到过年,家里就会有浓浓的喜庆气氛,家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开心地准备迎接新年。

从农历二十六七开始,奶奶就会准备鸡鸭鱼等祭祀物品随着镇上的老老少少一起去祭拜黄公。目的就是为了还前一年许下的愿,好好谢谢黄公,并且许下新一年的愿望。

农历二十九全家人就要开始忙碌准备年夜饭的菜肴了,家家户户都会杀鸭杀鸡忙上一天。 农历三十早晨奶奶都会摆出昨天准备好的牲口和果品来祭祀已去世的祖先和亲人,下午一家子就会团聚在一起准备吃年夜饭了。今年的年夜饭是在我家吃的,所以今年我们家特别忙。从早晨开始爸妈就忙着准备各色菜肴,我也在一旁打下手洗个菜什么的。蒸炸煮煎煸全用上了。下午四五点奶奶和叔叔婶婶们带着哥哥姐姐和弟弟一起来了,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当然,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从晚上七点开始外面的鞭炮声烟花声就络绎不绝,响彻云霄,大家都在喜庆的鞭炮声中进入了梦乡。

农历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会煮整根的荠菜,每个人都要吃一根完整的荠菜,来年才会聚财(因为漳平话”荠菜”谐音”聚财”)。而且在新年的第一天的早餐家家都要吃素,一般吃汤圆或者吃甜粥,因为”甜”象征着甜甜蜜蜜。大家都会穿上新衣走家串户去拜年。

农历初二外甥要带上年糕、面线、饼干等三至五种礼品给舅舅拜年,相应的,舅舅要准备点心招待前来拜年的外甥。另外,舅舅会给未成年的外甥一些压岁钱。

农历初三至初八大家主要都是四处走亲戚,互相祝贺新年的到来。

农历初九天公生日和初十地公生日是和平人重要的祭祀活动,大家都会摆下供品祭祀,以祈求来年一家人的平安。

农历十五闹元宵,一家人又会团聚在一起吃汤圆放鞭炮,像过年一样热闹。近几年大家过元宵常常会到城里看灯会猜灯谜。

过完元宵年也就告一段落了,但和平还会有一件重要的祭祀活动,那就是正月十八黄公生日。今年的正月初八正好是星期日,我随爸爸妈妈回了奶奶家,正巧遇到祭祀的高潮:大家已经把祭品摆上许好了这一年的愿望,正缠绕着鞭炮。大大小小足有四十串鞭炮,互相缠绕在一起,燃起来的时候景象也是十分壮观。

农历十八的黄公生日过了之后,人们就会真正定下心来,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的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的生活中去,投入到新一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努力实现自己对黄公许下的的愿望,毕竟靠天也要靠己。

和平的过年习俗总体来说就是这样,既有继承老传统也有新的改创。

推荐第5篇:过年

过年:农耕文明的狂欢与梦想

2014年01月29日17:49 新浪历史 作者:李冬君 我有话说(14人参与)

(晋)馈春盘

一、春节的厚生意味

中国人过春节,据说是从4000多年前虞舜时代开始的。

春,定格在一个日出的早晨,虞舜辛勤耕稼的历山,早已炊烟缕缕,驱散了春寒裹着的睡意在晨曦中隐退,村民们,肩着锄,牵着牛,缓步东向,身后,鸡鸣犬吠,捣衣涤涮,一派暖意,为出耕的男人留下晚归的期待,支撑了一片生的苦乐滋味。

今天,这里要举行虞舜继天子位的第一件事儿,他要率全村人祭天拜地,祈求万物生长,人有口粮。据说这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而这一天是这个季节的第一天。从此,人们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的岁首。其实,岁首不仅是因虞舜这一天的祭拜,而是自然的安排,是勤于耕稼的舜观察到了万物苏醒的生机,发现了人顺因天地而生存秘密,这个伟大的发现让他意识到,要以庄严神圣的仪式祭天拜地,告诫村民们,农耕渔猎的季节到了,新一年的劳作开始了。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人们用过节的方式来迎接这一天,所以叫“春节”。

春节的叫法,起初并不一致。先秦以前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称“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到了唐宋元明,相沿称“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清代,叫“元旦”或“元日”;民国时期,改农历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虽然顺应世界潮流,但春节这一节日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其实,古时春节曾经指节气中的立春,也是一年的开始,汉武帝以前,岁首的日子也不固定,但在冬春交替的时节是古来共识,汉武帝时《太初历》完成,正式规定孟春正月初一为一年岁首,冬去春来了,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说文解字》释“元”为“头”、为“始”,这一天是一年之头一天,春季之头一天,正月之头一天,大好的“三元”日;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亦是大好的“三朝”日。在好日子里,自然将给予怎样的态度呢?发白冻僵的天地,从此开始解冻,开始绿意萌萌。而人又以怎样的心情身处这年、月、日之始的一天呢?当然是过节般的狂欢。

农历是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总结出来的节气,是农人在自然变化的恩赐中总结出来的农耕智慧,是以自然法则为农耕立宪,是天人合一的完美表达,“万年历”仅用四句,便为自然立法。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简洁如杨柳沐春风,若腊梅敖冬雪;如朗月照秋水,若树下饮长夏。使农耕进入了文明时代。

农历是迄今为止最适合农耕自治的“宪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在民生的希望中转换,沉潜着对古意温暖的眷恋。

这一具有审美品位的农耕自治文明,产生的政治管理也带有美学风格,那风格特征便是关注民生的厚生意识。自然界的厚生起于春节,人文的厚生便有春天的味道,这大概就是虞舜祭天拜地的深意吧。

春节是春天的第一天,农耕文明过节,一定与节气相关。这一天万物复苏,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用人类的伦理以及靠天吃饭的农作方式来看,这是个仁厚的季节,厚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因此,祭天拜地的仪式,是昭诰天下,播种,采集,渔猎的季节即将开始了。

古人从这一天开始,感觉春风柔软,触摸大地回暖,观察春天的颜色渐渐舒展。春天是什么颜色?是厚生的绿色,这才是“青春”的原始意义。

青春是什么?是春天里的青色;春天在哪里?在东方。古人说青春与今人不同:春位东方,其色青。青春,是受谢,冬谢去,而青春受之。一谢一受,如友人揖别,春节是冬季和春季的分水岭。就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时间,被伦理化了,两个季节告别了。冬位西方,青春,也是东方受谢于西方。春色青,冬色白,青春,从“雨雪霏霏”的冬天,受谢了“杨柳依依”。时令,从青春开始,阳和之气远出,万物熙熙而启蒙之。晋张载安有“石榴赋”:“有若榴之奇树,肇结根于西海,仰青春以启萌晞,朱夏以发采。”万物生长,都靠青春“启萌”,以青春作为生之引物。于是,醒春的日子,生命呼唤生命,生命唤醒生命,万物复苏,青色漫染大地,传递生的消息。

古汉语中,“萌”与“蒙”通用,“启萌”也称启蒙。受春天启蒙之物,蠢蠢而动。何谓“蠢”呢?《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蠢”,并非后来所谓愚,而是生命蠕动,万物苏醒之声,是春之声。

蠢动,就是生的启蒙,青春启蒙而生机动,蠢还与圣相通,繁体字“聖”为特大其耳,圣人能听到万物苏醒之蠢声,所以,厚生才是为圣的前提。曹植有首“迷迭香”赋,真是诗人之感怀,所谓“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发晖。”

从青春启蒙到“发晖”青春,春节之后,万物洋溢青春气息,不仅“石涧泠泠流碧水,桃花片片泛青春”,还有“青春鹦鹉,杨柳楼台”,花草虫鸟如此,人呢?南朝梁元帝口占《春日》诗一首,人在此日必得酬躇满志,所谓“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杜甫有诗:“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青春启蒙万物无私,白日照耀人世亦无私,因此,被青春启蒙的人,“发晖”青春,也要无私。白居易诗:“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有道”,就是生,青春使物生生,人来“发晖”,而有民生。以“有道”对“无私”,“青春好”对“白日闲”,如此雍容,而具厚生之大美焉。

青春至焉,时雨降焉,始于耕田,终于饭碗,这就是为民生,也是春节的意义。“青春终日雨”,年成是自然的诗,更是民生的诗,诗人“最怜滋陇麦”。为了心中那个好年成,青春之于民生,是如此简朴,

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文明最近的政治目标。从虞舜祭天拜地起,对政治就有了这种暗示,把天道引入政治,使政治有了形而上学意义的青春气息,是从孔子开始的。青春是天道,以生生启蒙万物,当其拟人化时,便使人生和政治都有了青春期。

青春期的政治,是具有美学风格的厚生,人民在仁之河里畅泳,在义之风中欢歌。孔子告诉我们,青春已经来了,天道还会远吗?他遥望天道,向我们启示了一个厚生的政治文化境界。《后汉书·杨震传》有段记载说:“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民本主义是这一具有美学风格的厚生政治文化的最高境界了。

那境界,后来被康德一语道出,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中国人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不是实体,孔子想要这一境界,提示理想,引导政治,可他,还有他一代代门人弟子,从未能找到制度的孵化器,境界虽然很高,却没能转化为厚生的历史实体――制度建设。

除了有厚生意味的民本主义外,只有民间在春节的日子里,历千年而不变,还记得厚生才是春节的原教旨,沿袭下来的传统,无不以吃为主要的庆祝仪式。

(唐)饰梅花妆

二、过年的禾熟味儿

春节是农历新年,又称“过年”,是汉字文化圈以及文化中国里的年,过年是个快乐的过程,从腊月到正月十五新年结束,充满了禾熟味儿的过年气氛。

“年”字,最初的含意来自农耕,对过“年”的文化价值认同,恐怕就是取决于这浓香的禾熟味儿。《尔雅》疏云: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所以“年”就成了“岁”名。

“年”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字形为上“禾”下“人”的象形字到异体字 “秊”。禾,指谷物成熟;人,指肩抗谷禾。《说文》解释“年”为“秊”,是一人负谷。《诗·周颂·丰年》有一句:丰年多黍多秊;《春秋传》解释“大有秊”,年者,取禾一熟也。意为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谷梁传》也这么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左传·桓公二年》有疏:“年训为稔。”年与稔同义。后引申年成,年成好坏,以谷物丰收与否为判断。

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于是年又是一个时间概念了。《尔雅》有记载,上三代唐尧虞舜时称一年为一载,是四时终始之意。夏朝称一年为岁,岁是木星,十二个月行一次,出自夏历夏小正。商代称一年为祀,让人联想“率民以祀神”的国家盛典。到了西周便称“年”了。这便是《尔雅》注里所说的,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終,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西周人过年,庆祝丰收的活动,主要是祭天祈年祈丰收。

西周是中国文化走向民本主义的开端,他们把民提到了神的地位,所谓“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于是,他们的政治就要看民的脸色,是面黄肌瘦还是丰懿红润,“民以食为天”,是他们政治的最高目标。尧舜时期的过年还未成规模,殷商过年活动主要是祭神、祭祖,西周的过年,在民本主义的观照下,开始了具有禾熟香味的农耕庆祝活动。

“年”的原教旨凸显出来,所以到了西周称“年”。《周礼•春官》记载了年岁序事的安排。周人很重视“年”的意义,其民生政策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依然是厚生理想的延伸。

《释名》解释“年”为“进”,进是向前的意思,人吃五谷杂粮,跟着“年”走,吃一年饭长一岁,所以年又引申为年龄的意思了,年夜饭一吃,在欣喜的期待中又长了一岁了。

“年”是农耕文明肩起来的第一个希望和梦想,有了禾,这一年人们就可以“鼓腹而游”。过年就是对希望和梦想的狂欢,在狂欢中一步步贴近厚生的理想,这理想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底线。所以,传统过年的狂欢,其实,都是围绕“禾熟味儿”的延展,在享受各种禾熟的饮食中不断附加文化值。

有一首过年的民谣吟唱道:“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作揖儿。”这还是正月初一前的过年序曲,几乎每日以食为主,享受着一年劳作的“禾熟”年味儿。

其实,过年,是个反复享受禾熟香味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吃腊八粥就开始了。腊,是一种祭礼,夏称“清祀”,商称“嘉平”,周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的,所以“腊”“猎”相通。岁终之际,农作物已收晒肩禾完毕,人们终于农闲了,便到野外打禽猎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叫“腊祭”。南北朝时,腊祭节共识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后,人们就开备置大量的吃货,准备过年了。

最有说服力的是“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称“小年”,是家家祭灶的日子。祭灶,灶就要有神位,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尊之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据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饮食,吃喝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求,灶王爷当然是司命的保护神了。

除了年夜饭,正月初一以后,许多地方还保留了为谷子过生日的习俗,正月初三这一天祝祭祈年,以禁食为米饭庆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初八,祈求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这一年就是丰年,反之歉年。

过年,是人以饮食的形式与禾熟的联欢。

(宋)燃爆竹

三、过年的泛神习俗

虽然信仰追求唯一,但唯一性是人类信仰达到了宗教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在人类信仰出于由迷信到习俗的阶段时,因假设万物有灵,也就完全有可能建立一种生活信仰。因为这个阶段的信仰必须是建筑在生活基础上的,是和神的交易关系,这种生活信仰一般多具有功利性的交换意义。

中国人“过年”的热情,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的生活信仰。一方面对天地、灶王神以及与禾熟有关的一切神深怀感恩,一方面向它们祈求五谷丰登。虔诚之于回报的强烈功利诉求,使得“过年”在百姓日用中,确实有一种信仰的担待。

过年,是个盛大宴饮与神同欢乐的过程,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腊月二十

三、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段时间杀猪宰羊的食宴盛典基本都有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祭神的说动,当然祭神要有说辞,祭神的目的,索要的回报是不菲的,对中国人来说福报多多益善。

诸如,二十三过小年的祭灶仪式,主要是\"辞灶\",这个仪式是否圆满,关涉到与过年关是否顺利。这一天要送灶君上天,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第一次进酒,要向灶君诚心祷告;第二次进酒、第三次进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灶君上天的目的,是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祭品绝对不能马虎,仪式更要庄严认真。在之后的日子中,一家人在许多禁忌中等待着除夕夜,灶君带回神喻,听凭吉凶祸福。生活的命运就这样在快乐中赌给了神。

看看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贴的春联,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每一贴的背后,都是一个神的故事。所以过年春联多多益善,而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诸如感谢天地赐禾之恩的联语:“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求土地爷爷的联语:“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谢财神的联语“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贴在井沿上的神联语:“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除了贴神联祈福,各路神仙,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也与人们一同过年,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人们的生活希望恐怕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

从虞舜算起,中国人过了四千“年”了。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公历,用民国纪年。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不称元旦了。但过年是民间的生活信仰,谁都无法拨动这块“奶酪”,人们仍沿用传统农历过自己的年。1913年(民国二年)大总统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1914年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一直称“春节”了。

推荐第6篇:过年

过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看,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大家都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起来了。

在院子小巷里,人们脸上洋溢着微笑,环顾四周,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挂灯笼,露出新年的喜气,那一尘不染的窗户上挂着酱鸡,酱鸭,腊肠„„愉悦的心情将过去的烦恼一扫而光。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往茶几上一看,哇!年货真多,各种各样的干果,花色的糖果,形态各异的水果„„

过年真令人向往啊!

早上醒来,一道和煦的阳光射进屋子,我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历上,2月17日------除夕

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神采奕奕,过节的气氛在整个城市上空荡漾开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欢聚一堂,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家围坐在圆桌前,笑着,说着,喝着酒,磕瓜子,吃着满桌的美味佳肴。这时,外婆拿出红包,弟弟,妹妹还有我都围了上去,外婆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慢慢来,大家都有份”。“呤呤呤„„。”随着一阵清脆的音乐向起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筷子,抬头看节目。节目真精彩,我们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惊叹于神奇的魔术中„„

“砰砰”窗外放起了五彩斑斓的烟火,为了增加过年的气氛,烟花爆竹是绝对少不了的。于是,我带着弟弟跑到街上,放鞭炮的人真多,有小孩,大人。还有老人呢!我急忙拿出烟火,行止勃勃地放了起来,首先是“大地红”刚一点燃,噼里啪啦的响声夹杂着美丽的火花呈现在我们面前。响声震耳欲聋,弟弟吓得捂着耳朵到处跑,接着是“兰花桶”点燃后,哧哧地烟火冲到半空中,又纷纷落到地面上,溅起无数美丽金色的兰花,简直把我看呆了。还有“哨声月旅行”灰色的引线喷出暗红的火花,只听“嗖”的一声,花炮飞了出去,划过半个苍穹后炸开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彩蝴蝶,飘悠下来,不久便消失在夜幕中。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好象忘记了一切,沉醉在美丽的烟火中。不知不觉过了几小时,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脚步终于近了。这时,爸爸抱出一个叫“繁荣富强”的大烟花桶,我们在一旁到计时“59,58,57„„。2,1放!”一声令下,桶里的第一层烟火全部呼啸上天,组成五星红旗,一些兰色烟火也飞了上去,组成了无数个小花环,金黄的烟穗也一道射向半空,我们拍手叫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着整个城市震天憾地的烟花声中,我们辞旧迎新,迎来了金猪福年,我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我们出去走亲戚,地面上到处是许多红色的鞭炮纸榍,烟花纸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味,人们个个喜气洋洋。拎着各种礼品在大街上匆匆走过„„

过年是热闹的,但妈妈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你又大一岁了,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推荐第7篇:过年

过年

童年的时候,过年是一挂炮仗,在全是雪的世界里自由绽放,童年就是在那响亮的声音开始的,新年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的。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快乐的孩子……

少年的时候, 过年是今后的希望。打算把今后的世界交给今后的风雨。因为自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大人了,让世界随我左右!

青年的时候,过年是一张车票,车的这头是工作,车的那头是家乡。不管工作多忙,回家是最多的大算,过年能够使我们放弃一切,过年是最原始的念想。那种感觉好温暖,新年一晃就再不是旧模样……那些时候,总能穿过新年的瞳孔放飞殷切的希望……

童年的年,是用梦传话…… 少年的年,是用志传话…… 青年的年,是用心传话…… 朋友,新年到了送你一副春联:

上联:买一张车票,回一趟家乡,贴一副春联,燃一挂鞭炮,不管心情满与不满,求到了平平安安;

下联:请几位亲朋,摆几桌好酒,邀几个牌友,搓几圈麻将,无论囊中羞亦无羞,图得个团团圆圆。 横批:过年看一样一样

推荐第8篇:过年

过年 杨昌瑞

过年,也叫年关。父亲说年是一种怪物,要吃人。在很久很久以前,每逢腊月底年就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来吃人。所以每逢腊月底,人们都在自己的房子里,尽量不出去,特别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只要这一天能安全渡过,就会平安了。父亲对于年的说法也是听人说道的,所以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对我来说,过年却是我向往的,过年热闹,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放爆竹,这些都是小孩子们喜欢的,我也不例外。

对于年,我没觉得凶,也不可怕,还盼过年。因为在记忆里,家里好吃的东西在过年这天才拿出来吃。父亲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等过年的时候才吃。父亲拿回家来那些东西,总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一双双小手从父亲的身后伸向那些胀鼓鼓的口袋,还没伸拢,小手就挨了一巴掌。说是要等到过年才吃,天天盼着年的到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想起柜子里的东西,胃里就象伸出一只手出来。偷偷地瞅着父亲将那些惹人心烦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趁大人不在家时,偷偷地去摸一小点来解口谗。

过年这一天就不同了,家里好吃的东西都可以吃,还不被大人骂,也不去看父亲的脸色了。

过年了,桌子上的菜总比平时要好上几十倍。不丰盛,但肉可以吃饱,油水足,晚上不上茅厕。

父亲说,过年时一定要多弄几道菜,不管吃不吃得完。要有吃有剩,今年的东西一直吃到明年都吃不完,表示生活越过越好,日子有滋有味,年年有余。

平时碗里的饭没吃完,会被骂,头上会被磕一个包。这句话有点多余,因为平时里能吃饱就不错了,哪里来的剩。

过年那天,碗里饭菜剩着,大人的脸上还会露出不多见的笑容。

记得有一年,腊月三十那天。父亲象往年一样,背看锄头,带上刀。上山去砍树墩和挖树根,腊月三十的晚上要烧。三十的火,十四的灯。三十的晚上火要越烧旺越好,这样来年的生活就红红火火。在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把火烧得旺旺的,象比赛一样。没有人在这天晚上吝惜柴,有时火舌要吐至一米多高,噼里啪啦的柴火唱得很欢,人们围着火坑的圈越来越大。

父亲出门的时候,将腌腊肉,腌猪脚,猪心子,猪耳朵都拿出来了。 小群,小平在家煮饭。

今天过年,要多弄几个菜。

母亲去世得早,俗话说,没妈的孩子早当家。奶奶年岁已高,家务就落在了两个姐姐头上。两个姐姐平时就不很会炒菜,只会炒一些简单的菜。又加上,家庭生活本身很困难,两姐妹商量,少炒几点菜。只要够吃就行,过年嘛!只要比平时多放些肉就行了。

很快,菜上桌了。

一碗糟辣椒炒瘦肉,一碗豆腐汤,一碗回锅肉,一盘炒白菜。

推荐第9篇:调查报告过年:感受我们身边的传统

《调查报告----过年:感受我们身边的传统》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今日:在春节前夕,每家每户都在门上、窗上、墙上等等地方贴上了春联,表达意味着喜庆、祥和的意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有民俗学家认为,中国有一系列的年俗都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需要加以整理和保护。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中国的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格律的严谨、寓意的深邃、形式的优美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某种意义上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甚至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第10篇: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再回到家过年,感觉又不一样了,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它对农村庆祝春节的方式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我就此以十五户人家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走访调查,与村民们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谈话中, 总有人经常提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年如何如何热闹,或最近几年到老家过年如何如何新鲜。在大家眼中,农村仿佛成了保持着传统过年风俗和浓浓年味的一块圣地。

的确,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生活好了,吃穿自然不再讲究了。家人团聚这一意义仍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多忙,外出打工或上学的人总要赶回来吃年夜饭。但最热闹的这几天一过,很多人就早早回去了,气氛马上冷清了许多。

尤其是农村一些学生和年轻人他们切身感受着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同样,他们的想法,也预示着未来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透视出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的变迁。

一,传统方式渐行渐远

1,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接受调查的人中,在回答“最近几年您家年夜饭在哪里吃”这个问题时,只有13.3%的人回答“在祖父家吃”,6.7%的人回答“未分家,大家庭里面吃”,加起来也只有20%左右,但是有70%的人回答“在自己家里和父母一起吃”,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

这同时也反映出老人们的孤寂处境,分家以后,老人们平时和子女的见面机会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饭时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老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他们心中的孤独尤甚。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36.7%的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吃饭了。

2,灶神还在送

送灶神、请祖宗、送红包等活动过去在农村中总是很常见,现在仍有40%的人表示村里还有“送灶神”的习俗,“请祖宗”有60%,“送红包”有50%。这些习俗还是比较多地保留了下来。

过去很多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小孩子是不准看的,被大人派去通知亲戚乡邻们。杀好了猪,一半请亲戚乡邻们吃,一半留给自己,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平时很少吃猪肉,所以杀一次“年猪”相当改善了一次生活。

但调查显示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只有36.7%的人表示村里过年还能见到杀猪。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只是这一习俗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增进亲戚相邻的感情,现在不杀了,各家只顾自己吃买来的猪肉,浓浓的人情味也没了。

与“杀年猪”一样,“舂年糕”的风俗也已经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里还有这风俗,老家现在也很难找到门前放着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

3,年货备得少

自己制作年货的风俗也在改变,过去在为新年做的准备中,自己腌制或风干点年货是必不可少的。年关将近,家家就会撑起一条竹竿,上面晾满了处理好的鱼、鸡鸭、猪腿、腊肠等;此外家里的盐钵里面,揭开盖子你会发现白花花的盐上面,也放上了一些肉或者鱼之类的。但自从买来了电冰箱以后,鸡鸭鱼肉等都可以吃新鲜的了,腊肠等也可以买现成的,家里嫌麻烦便都不做了。

调查也显示,56.7%的家庭过年还在腌制年货,风干年货则只有近1/3的家庭在做了。过去鸡鸭鱼肉没现在丰富,等到过年买太贵了,而且还可能买不到好的,因此每户家庭都要提前准备;那时又没有冰箱,只好风干起来或腌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过年吃到丰盛的大餐。现在东西也丰富了,冰箱也有了,但是感觉怎么也找不回那些东西特有的风味了。

我则还记得小时候整个腊月都是在为过年准备,炒花生,炒瓜子,炸麻花,麻叶,蒸馒头或包子,擀面皮包饺子,熬糖等等,可如今这些东西不是随处可以买到就是被新的商品取代,比如有了各类糖果,再也买有人费力去熬糖了,挺怀念那些馋嘴的守在大锅前迫不及待的时光,如今,过年几乎不需要什么准备工作你,没什么气氛了

4,送礼依然风行

像杀年猪、舂年糕、全家族一起吃饭、备制年货这样的习俗,是与过去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联的,时过境迁,这些风俗慢慢消失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有些风俗却不容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说送礼。

90%的受调查者表示近几年过年期间送过礼。至于他们送礼的目的,77.8%的人认为是“农村的习俗”,也有近3/4的人认为“维系亲戚间的感情”,可见传统、人情在人们眼中还是很重的。

40.7%表示“对帮助过我们家的人表示感谢”。在农村,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现在更是如此,比如某家的孩子放完暑假要回杭州上学,另一家刚好有人要开车去杭州办事,就可以搭一下便车;作为回报,这家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带点礼物拜访那家,两家的感情就拉近了。

随着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日渐增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相互认识的,想外出办点事情,可以先托人打听打听;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村里能人不少,可以请他们帮忙。所以人们之间的帮助只会越来越多,作为答谢的送礼也会越来越多的。

二,现在过年向城里学

1,娱乐打牌看电视

调查谈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90%的受调查者选择“看电视”,其次是打牌(73.3%)和打麻将(40%),超过30%的就这三项,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锻炼”虽然只占10%,但是说明居民们注重健康,注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已经在形成。

2,旅游不是新鲜事

调查还谈及农村居民是否选择过年时外出旅游,结果表明有26.7%的家庭出去旅游过,看来最近几年的“旅游热”也影响到了农村。在出去旅游过的人中,去过省内景点(除本地外)的最多,占62.5%,其次是去过本地名胜(37.5%),去过省外的也占到了12.5%。由此看出,居民大多选择方便的短途出游为主。

在传统的意义上,过年主要就是待在家中,享受家人团聚的时光,要外出也是走亲访友,“旅游过年”说明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在改变了。

记得以前村子里外出闯荡的人少,去过外面的人都被认为是“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往往会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目光;村里人对外面的了解少,对出门在外总是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恐惧的心态。但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居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外出也不那么希奇了。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居民外出也有了照应,想到某个地方去,总可以在那里找到亲戚熟人。以前出去,还担心语言不通,但现在家家户户在看电视,普通话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有了这些条件,在外旅游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3,气氛年轻人在闹

“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一位村民这样感叹。

“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那几天可真是过瘾。要招待这么多客人,各家的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6.7%的人表示过年是“与老友、老同学聚会的好时机”,这部分人多是年轻人或学生,现在是他们在带动这个过年的气氛了,这与过去不同。

过去过年,老人是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传统的仪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饭,主角都是老人。现在随着传统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饭也不大聚得起来了;祭祀祖宗的风俗仍在,但是这一传统也隐隐有了“断代”的危险。

老家的祠堂里,现在过年时仍然比较热闹,但在祝福祈愿的都是老一辈的人,稍微年轻一点的很少,而且都没有老人们那样的虔诚。

一位学生说:“年轻人很少会想到主动去祠堂,我虽然每年都去那边,但都是祖母提醒我去的。去了以后祈愿词我也不会说,是奶奶在一旁替我说,然后我跪下来向祖宗磕头。去祠堂的年轻人少,而且多半是像我这样外出读书的,由老一辈陪同去,希望得到祖宗荫庇,学业有成。很多年轻人都干脆不去那边了,嫌仪式太繁琐,又没什么意思,祭祀的那几天都早早地出去玩了。”

很多地方过去有过年时给老人磕头的习俗,小孩子和年轻人在村子里碰见老人都要磕头,老人是备受尊敬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已经由向村里所有老人磕头发展到向自家的老一辈磕头,也有人已经不在乎这种习惯了。

三,春节的“神圣”不会改变

1,团圆成第一要素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3.3%的人表示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63.3%的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虽然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们都表示,春节在他们心里的重要作用和神圣的价值不会改变。

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2,年味变淡是事实

调查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近2/3的调查对象认为“年味”越来越淡了。当问及年味变淡的原因时,42.1%的人认为是“传统的过年方式过时了”。社会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传统的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已司空见惯的过年方式难以推陈出新,跟上变化的潮流。

有1/3的人认为是外出打工、上学的增多,人聚不齐。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容易,人们的生活不再限于农村这个小圈子了。

还有1/3的人认为是“生活条件好了,平时已经过得很不错,过年就不新鲜了”。传统过年所具有的“改善生活”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如何过新鲜、有意义的新年,给“过年”这个“旧瓶子”中装入“新酒”,是个亟待面对的问题。

第11篇: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调查报告

每年正月初一的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这次回到家过年,感觉又不一样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改变了,一些旧民俗也自然会消亡。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很多不适宜在当今社会下流行起来的民俗,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我在与村民及家中长辈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谈话中, 总有人经常提起小时候过年如何如何热闹,确实如此,我们小的时候过年确实玩得很欢乐,总盼望着过年.有各种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是保持着传统过年风俗和浓浓年味的一块圣地。 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

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1,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 这同时也反映出老人们的孤寂处境,分家以后,老人们平时和子女的见面机会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饭时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老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他们心中的孤独尤甚。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较少一部分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吃饭了。

2.很多习俗都已经丢失

过去很多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平时很少吃猪肉,所以杀一次“年猪”相当改善了一次生活。但调查显

示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村里过年已经很少还能见到杀猪。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与“杀年猪”一样,“舂年糕”的风俗也已经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里还有这风俗,老家现在也很难找到门前放着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我记得以前我家也做年糕,现在都只是一家做几家拿,都不再自己做了。

3.娱乐打牌看电视

在谈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时,大多数回答都是“看电视”,其次是打牌和打麻将,很少有人做其他的,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

4.老人不再是过年的焦点

过去过年,老人是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传统的仪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饭,主角都是老人。现在随着传统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饭也不大聚得起来了;祭祀祖宗的风俗仍在,但是这一传统也隐隐有了“断代”的危险。很多地方过去有过年时给老人磕头的习俗,小孩子和年轻人在村子里碰见老人都要磕头,老人是备受尊敬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已经由向村里所有老人磕头发展到向

自家的老一辈磕头,也有人已经不在乎这种习惯了。我记得小时候跟着其他人走街串巷,转遍整个村子给老一辈儿的磕头,差不多要花一上午才能走完。现在我们村子也没有这个习俗了,不过相邻的村子还保留着。

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大多数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社会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传统的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已司空见惯的过年方式难以推陈出新,跟上变化的潮流。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容易,人们的生活不再限于农村这个小圈子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已经过得很不错,过年就不新鲜了”。传统过年所具有的“改善生活”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如何过新鲜、有意义的新年,给“过年”这个“旧瓶子”中装入“新酒”,是个亟待面对的问题。

第12篇:关于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调查报告

2008年春运高峰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雨雪和冰冻天气,使南方的许多地方交通运输严重受阻,这对民营企业发达、外来务工集中的浙江义乌市农民工返乡过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具体情况,我于1月25日至2月16日在该市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和民营企业。调查方式是访谈法和问卷法。现将本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乌市外来人口情况

浙江省义乌市,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商贸城,被誉为“中国小商品城”。据义乌市公安局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6月30日,外来务工人员达到1002381人,成为全省外来暂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城市,其中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占83.86%。

二、义乌市春运交通概况

针对今年的雨雪和冰冻灾害天气,交通部门打响了一场突击战。

从市春运办了解到,截止到1月28日(春运时间:1月23日至3月2日),义乌市公路发送旅客900627人次,铁路发送旅客89812人次,民航发送旅客8740人次。其中,铁路开行民工专列1列,公路部门开行农民工包车47趟,共输送农民工3813人次。

(一)铁路。

从1月25日起,由于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大面积断电,造成铁路京广线和沪昆线部分区间电力机车无法运行,使得南方众多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从而影响了义乌火车站的客运运输工作;截至元月29日中午12点为止,车站滞留旅客达6500人,并且呈逐日递增趋势。其中,1月27日至29日之间,已有约70趟列车没有按时到达义乌火车站。27日退票720张,28日退票1020张,29日退票数就达到2200张,超出平时退票数1750张。

(二)公路。

从京珠高速湖南段冰封道路到南京长江大桥严重堵车,南方众多省份的高速公路以及重要国道陆续遭到冰封。从1月25日起,大雪造成除福建方向以外的高速公路封道外,致使义乌发往350公里以外的省际班车严重受阻,29日早晨的大雪,使得义乌通往各地的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杭宁高速等全省重要高速公路及国道全线封闭,致使义乌市全部客运班车无法正常发车。从1月25日至29日,义乌市最大的客运中心——宾王客运中心,共计停班538班,退票2505张,滞留旅客5200余人。截止2月1日,有12050张车票在旅客手中。

(三)民航。

从义乌机场了解到,由于长沙黄花机场、南昌昌北机场等南方各大机场因雨雪天气影响关闭,截止1月29日,滞留在义乌机场的旅客累计78人。受飞机调配影响,航班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误,但延误时间均未超过4小时。

截止1月29日,义乌市春运各部门相关数据统计表:

三、采取的应急措施

义乌市政府部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国家总理温家宝重要讲话的精神,采取得力措施,把抗雪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努力夺取抗雪救灾工作的全胜。

(一)铁路部门的措施。

义乌火车站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开辟应急区,将长时间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临时安置在地下停车库内,为广大旅客搭起一个“临时之家”。为确保在临时安置点等车的旅客有一个相对舒适的休息环境,铁路部门对火车站地下停车库实施“三通”——通电通水通风,并提供基本的生活用水,还临时向环卫处“求援”,增加了4名保洁员,共有7名保洁员24小时轮流打扫卫生。同时,在站前广场上添置了18座免费的临时移动厕所,在旅客密集处张贴健康指南宣传画,提醒旅客一些饮食疾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铁路部门还按照不同列车的车次,安排相应的候车区域,设置了一块列车车次牌,提前2小时通知和组织旅客排队上车。

(二)公路部门的措施。

交通部门及时启动春运应急方案,义乌市宾王客运站,南方联客运站,江东客运站,秦塘客运站纷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具体有:增开退票窗口,组织人员24小时开展滞留旅客安抚工作;通过广播和候车室内视频宣传,及时张贴公告发布天气情况和班车发班情况;24小时开放候车室和开放应急临时候车室,并开通暖气设备,无偿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夜间免费提供面包等干粮。在车站内保持商品的物价稳定,加强双门检查工作。同时安排好滞留旅客住宿,联系了周边宾馆旅社。

(三)民航部门的措施。

义乌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机场积极配合航空公司做好服务工作,尽量努力满足旅客的要求:一是积极与航空公司沟通,及时向旅客通报航班最新动态;二是针对旅客回家心切的心理,认真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三是根据旅客的意愿,在征得航空公司的授权后,协助旅客退票,签转等手续,妥善安排滞留旅客到宾馆休息。

(四)民营企业的措施。

随着冰雪灾害天气不断恶化,义乌市政府劝导外来务工人员勿贸然返乡,要求广大企业善留他们在义乌过年,想法设法使外地员工在义乌度过愉快,祥和的春节。面对持续的交通状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不少在义乌的外来务工人员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劝告,纷纷退了车票,选择留在义乌安心过年。同样,这些民工所在的企业,欢迎原厂员工积极回厂工作,安排双倍工资的工作,摆设免费年夜饭,举行新春茶话会,发放红包,提供免费

民工专场电影,增设空调房间住宿等人性化措施,真诚挽留员工在义乌过年。

四、浙江省义乌市某饰品有限公司外来务工人员过年情况透视

该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5日,调查对象为该公司过年留住的部分员工(共30人)

图一:公司过年留住员工籍贯统计图

图二:公司全体员工留住以及返乡人数统计图(根据公司人事部得出的数据)

公司员工留住返

乡统计图

图三:公司留守员工原计划返乡乘坐的交通方式统计图

图四:公司留守员工选择没有回家过年的原因统计图

图五:公司留守员工对当地各部门出台和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的满意度调查统计图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地政府和各部门对此次雪灾造成的滞留旅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回不了家的切实问题,实施的人性化政策,使得在市外来务工人员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和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在第二家乡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

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雪灾重要精神为主旨,义乌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各大企业的通力配合以及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确保了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在当地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赢得了更多人民的满意,为两会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这充分说明:雪灾虽无情,人间甚有情,希望今后能将这种局面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13篇:小学生新闻调查报告:过年压岁钱怎么花 [推荐]

调查内容:过年压岁钱怎么花

调查时间:2013年2月18日

调查对象:周围的同学和我

春节到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收到了长辈们的压岁钱,小学生新闻调查报告:过年压岁钱怎么花。看着腰包一天天充实,自然有不少使用计划在脑海中呈现。那么大家都是如何使用压岁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展开了一番调查。

首先的调查对象就是我自己了。我的压岁钱一部分交给了父母保管,成了我的教育资金。还剩下一小部分由我自己自由支配。这部分我自己保管的钱,有几十元我是拿来休闲了,和几位好朋友相约在过年的时候出去玩。大家一起掷飞镖、套圈,劳碌了一年,也该休息休息了,调查报告《小学生新闻调查报告:过年压岁钱怎么花》。 还有一部分钱我用来买了我心仪已久的一套《康熙大帝》,平时在家的时候也会阅读一番,增长见识。剩下的钱我自己收藏了起来,没办法,谁让我是个小财迷呢。这样在一些时候,父母不想去银行取钱了,我也可以拿出来应应急。

下面就该调查我的同学们了。一问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就首先说道:“我的钱用来买了一些玩具,还有一些钱我充值到游戏上了。剩下的我都存起来了。以后终于可以随便买东西了。”这句话一说出来,许多同学都纷纷附和:“就是我们的压岁钱就应该由我们自己保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也有的同学说,自己的钱不光自己用,还有一些捐到了敬老院、红十字。当然了,有不少目光长远的同学把钱都存到了银行里作为教育资金,说是以后上大学的时候要自己付学费,为父母分担压力。许多同学都会去买一些炮竹回来玩;也有同学想到了用这些压岁钱钱给父母买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总之,压岁钱的使用计划是人人不同,每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调查总结: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的同学有合理的使用计划,而有些同学则是随意花钱。我个人不太赞同后者,虽说我们现在的压岁钱都是自由支配,但也要合理的使用。如果只买玩具,那么就太没有意义了。当然,许多同学还是很值得我学习,将钱捐到了敬老院,这种行为自然应该鼓励。春节过了,大家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去使用压岁钱,不如现在就制定一个计划吧。

通过这次新闻调查,我也是收获不小。看来,关于剩下压岁钱怎么使用,我也应该好好计划一下了。

第14篇:过年有感

深夜两点半,我用手机逛了一下空间,看见了有关设计课成绩的几条状态,也应了自己现在的心情,就拿出了放在床尾的笔记本,想唠叨唠叨了

可能是成绩刺激的吧,我这人一受到刺激,就喜欢反思。回想自己两年半的建筑学生涯,自己现在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就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十分烦难的事情。原来总是觉得设计没有对错,只有个性的差异,好坏的区别,现在想想啊,不是的。当一个人评判好坏的标准恒定并成为习惯的时候,这是的好坏与优劣就升级为对和错的差别。

刚上大学那会儿,啥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每天按部就班的作着老师安排的作业,也不知道为专业发愁,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会发现犯难的地方,会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愁。为着每一个设计作业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只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被人接受,有时候自己认为很好的地方,会被别人批得一塌糊涂,我并不是排斥大家的意见,也懂得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一些一成不变镇守行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稳定的,这些规则控制并掌握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新的规则的打破或植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人的努力。 那到底什么是设计呢?作为一个如果以后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要好好地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设计可以等同于创造,分为两种层次,低级层级就是模仿不同的人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这种设计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创作风格,而另一种相对高级一些的就是一种原始积累后的完全新的事物的产生,就是想折中主义之后的现代建筑,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他前无古人,不模仿,不拼凑,是原汁原味的设计,无论现在设计的路线怎么变,基本还是在现代建筑的范畴内进行低层次的设计。

那什么才是优秀的设计呢?是不是别人一片称赞就认为那是好呢?不完全是,人们的价值观会改变,评判优劣的标准也会发生改变,设计师要有自己坚持的设计原则,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

长大之后,工作之后,我一定要做一定有钱人,做一个超级有钱的人 年到今天也算是过到了尾声,不知道是自己长大了还是什么原因,这个年让我感觉体味颇多。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周围的变化,明白了生活的一些无奈和改变。有些事情真的是力不从心。而且,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处理它。

小的时候,我是个在姥姥家长大的孩子。那个时候的姥姥好年轻啊,姥姥家的房子真高,姥姥的橱子里总是会有好多好吃的。那个时候,小小的我跟在姥姥身后,就想着以后要好好的孝敬姥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感觉十分的热闹。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当年穿的衣服现在穿在舅舅家的女儿身上正合适了,站在姥姥的院子里,我觉得院子好小,房子好矮,姥姥姥爷走路很是蹒跚了。但是单一大家子人回家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后勤部队。其实,人们养孩子,老了老了图个团员热闹。殊不知孩子回家可苦了家里的老人,过惯了清净的日子,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

姥姥姥爷早就会把被子褥子都晒好,等着孩子们回家。但是,这样,孩子们依然会嫌弃家里太冷,回到家不洗脸,不洗脚,也不干事儿。老人老人啊,怎么越老就好像越招人厌似的呢?老人啊,不容易,平时的好东西舍不得吃,都想着孩子们回家吃,如果老人碰上孝顺的孩子可能是有福气,如果自己的孩子缺少一颗孝心,真不能接受一个人既要忍受着自己身体状况逐渐下滑的态势,还得时不时为孩子的白眼忍气吞声。

小的时候总是听说,这家那家的儿媳不孝顺,那家女儿怎样怎样的,做儿女的有做儿女的难处。我想那样的事情绝不不会出现在我家。但是,今年过年,让我感觉姥姥姥爷真的老了。姥姥的头发中黑发已经很少,姥爷的牙掉的只剩几颗。其实,老人受罪,主要是因为儿女不争气。儿女争气一些,可以满足父母的那点小虚荣,其实,人非圣贤,谁能没点利己之心?哪怕是父母和儿女之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那个时候孩子是索取的。而长大之后,父母反过来向孩子索取的时候,我们就变得那么不适应了呢?

自己加油吧,为自己的未来和父母的未来去拼搏,去奋斗!

要学会的

1 天正中如何修改标注样式 2天正中如何合并 3

第15篇:过年了

过年了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内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韵味。

除夕之夜,到处欢歌笑语。火树银花,宽阔洁静的街道上,路灯早早亮起了,路的两边花坛里已万紫千红,争春比俏。上面悬挂着的小彩灯,有的绕成形态各异的奔马,小彩灯次第闪亮,仿佛是骏马奔腾,活灵活现;有的仿佛是一条条彩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街道两边的商铺都挂上了又大又红的灯笼;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贴好了大红的对联。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神情,迎接马年的到来。

没过多会儿,我们拿出了早已买好的烟花、鞭炮。“一二三,点”随着一声口号,我把各色的烟花放飞;飞入天空;“啪”地一声,那烟花就在空中盛开了,五颜六色的花瓣随即飘落下来。

放完鞭炮后,我们开始了每年春节必备的活动——包饺子。我擀饺子皮,妈妈和奶奶包饺子,当然,我们的手动着,眼也不能闲着呀,我们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睡觉的时候,我怎么也睡不着,我边睡边想,明天该怎么过呢?不知不觉,我就沉睡了。

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便早早地醒了,穿上新衣服,给爷爷奶奶拜年,我边拜年边说:“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年年有今朝,年年都给大红包。”爷爷奶奶听了就呵呵大笑。拜完年,我们就开始吃饭了,你一碗、我一碗,大家把它全吃完。忽然,妈妈吃到几根头发,顿时,我们都很好奇这根头发是谁的?拿头发一看,原来是我自己的头发,那时候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是妈妈却说:“这可是金条啊,我们要珍惜它。”妈妈说完这番话,我的心情就平衡了很多。在欢声笑语中,我的好朋友们穿着溜冰鞋到了我们家,叫我出去玩,我赶忙穿上了溜冰鞋,和他们一起出去溜冰了,我们边唱边笑,在欢声笑语中,一个小伙伴不小心地摔倒了,摔了个“狗啃泥”。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时代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好比星空中的点点星光,还像下锅的饺子一样多。

又到了晚上,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菜,桌上有我爱吃的鱼丸子、弟弟喜欢吃的糖醋鱼,爸爸爱吃的红烧鱼。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弟弟又开始了放鞭炮和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只见烟花一会儿喷绿、一会儿喷红、一会儿喷紫,真是好玩极了。妈妈拿来鞭炮,那“啪啪啪”“呼呼呼”的声音犹如雷鸣一般,吓得我们到处乱跑。爸爸的烟花和鞭炮更是神奇,一会儿飞到天空上,一会儿飞到屋顶上,把黑夜打扮的如同白昼,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这个春节,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第16篇:过年散文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关前处理完毕?中国人的习惯,年,是以农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处理完毕。就是你自已想拖过年,别人也会找上你在年前解决,特别是经济账务一类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项延续了多少年的习惯!电影《白毛女》正是这个传统习惯的反映,债主要账,欠账的要想着如何渡过年关。因为,就是再多的账务,只要过了年关,在年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债主追着要账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比较普遍的习惯吧!这个习惯相当有道理。你想,刚过了年,你债主总要让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奔头?就好比农民,人家要留些钱作春种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开展生意;你债主将这些钱要了去,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来说,这年前的解决要账一类事务,也反映了中国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语,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李正方没有债务上的事务,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烦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过年,李正方也要为一些债务烦恼。欠了人家的钱,虽说已到了年关,不能还上,但是你总要对债主有个交代。还不上钱,话总还是要说的,不然,债主心里也会不平衡,因此他绞尽脑汁也要多多少少的还上一些。就这样,每年多少还上一些,几年下来,李正方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可是,每到过年,诺大一个家庭,这过年是不会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劳,当然,这不是体力事,他只需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过年时,如何让整个家庭在过年时热热闹闹,又要体体面面的,不致于让亲戚朋友闲话,又要不多破费,毕竟过年只是几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还是最主要的。

已经多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无奈,一大家子在过年时都聚在一起,总共有十

七、八个人,现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积一般也就是一百多点平方,这怎么能容下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虽说这样一来,年味要少了很多,不过反过来也轻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饭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饭那天,不知有多操劳,现在要轻松多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个小辈驾车过来,将人载到酒店,只要坐在饭桌上,人到齐了,一声令下,服务员马上将菜端上来。酒和饮料是自带的,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费很多。虽说是过年,但是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饭,虽说这是个大团圆饭;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时端起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烧出来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过年时,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饭,这一大桌还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毕,中央台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现在在酒店吃年夜饭,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总有几只大菜完好如初,这在年青人眼里,吃过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会随便浪费的,他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进袋里带回家,要知道,这几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几天呢!

但这仅仅是一餐年夜饭;大家都到酒店,从进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长也不过是

三、四个小时,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过年的节日,从过年前开始到年后,一般再节简,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国家的节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天天上酒店?中国人的习惯,春节期间都要走亲访友,难道你能将每个上门拜年的亲友都带进饭店?不说花销,在礼节上也不对,毕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亲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个多月,李正方就要开始置办一些年货,和一些传统的春节期间饭桌上大家都喜爱的食品。

首先,他要买一百多斤的白菜,这种白菜细长,是江南地区的特产。白菜买回来,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等新鲜的菜有点蔫了,再用一只缸,将白菜一层层的摆放进缸里,每放一层白菜,要洒上一层盐,然后,人爬进缸里,赤脚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来了,再放下一层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几块大石头压住,然后要经过半个多月,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鲜,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欢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在锅里炒,早上吃早饭时,就着泡饭,一餐早饭就吃好了。或者,将腌菜洗净,切成段,放上一些猪肉和冬笋,点上火锅,慢慢的煮,味道鲜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会厌烦。有时,一段时间不见这道菜还会想念。李正方就经常的想起在改革前,过年时农家杀了猪,用腌菜和刚割下来的猪肉,煮上一大锅。杀猪的人家,会请上队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还有就是买上几十斤猪五花肉,放上盐揉搓,然后用一个盛器放上半个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净,用绳将肉一块块系好,放在冬日的阳光下,晒上几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这肉也就晒好了,然后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等过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块,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饭时,放进电饭煲蒸,吃饭时这一盆腌肉香气扑鼻,味道特鲜。它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它有一股香和鲜,它的缺点是放的时间不长,容易坏。到了现代,人们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们也用来存放腌肉,这样放上一年也不会坏。但在食用时,这肉少了一份香。不过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这腌肉的喜爱到了春天过后,有时,在高兴时,取出一块腌肉,慢慢的将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锅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进电饭煲和着糯米煮,在当地,这被称着碗豆糯米饭。因为肉是盐的,所以这饭也是盐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经济实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广东办厂,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腌肉,有时家乡的亲友去他那里,带上

一、二块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兴。

这二件大事办好了,还要为春节的菜桌增加一些备货。因为在春节,菜市场的价格高昂,自已能备的就早早的备一点,一是便宜,而来家里随时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来了客人,要赶菜市场,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鸡、鱼、鸭以及一些猪内脏。现在国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节,李正方都要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鲜洗上几天,那些东西都是公款,不化钱,当然,也为春节饭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为李正方带来不少的劳作。现在好了,公费控制了,这些免费的海鲜没了,李正方轻松了不少,同时,他觉得,现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浓了很多。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鲜虽好,但毕竟不是当地特产,李正方还是喜欢当地的风味特产。

李正方有些烦心,过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过,而一定得去饭店!可是,烦归烦,又能奈何呢?现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蜗居在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当然,也有住别墅的,但那得有钱,而这真正有钱的,毕竟是少数。李正方不是少数,他只是大多数中的普通一员。因此,这“烦”也只是仅仅而已!

第17篇:过年读后感

一周的春节假期已结束,按法定的节假日规定,我们又要上班了,年也算是过完了。

各地过年风俗虽不尽相同,但团年、拜年.走亲访友,亲朋相聚等都是相同的。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在农村,我总感觉“年味”一年更比一年更浓了

一年比一年更舒心愉悦了。 我小时候真的特别盼望过年,但过年的愉快中多有酸楚。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我国物资极其匠乏、粮食十分短缺,中国人大多处于缺衣少食状态。我生长在农村,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劳动挣工分过日子。我家兄弟姐妹较多,每到

年终分配时,家里常常是“超支户”。有时年景好,年终生产队里分得几十元、几百元现金就不错了。那时,经常吃的是红薯饭、荣饭,平常很少吃到肉、鱼。

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才分点鱼、肉之类的过年物资。我家由于劳力不足时能分到十来斤肉、鱼就很不错了。

那时,我年岁还小,不知道耕牛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每到寒冬腊月,我还特别希望生产队的耕牛冻死。因为牛死后每家每户都可分到难以尝鲜的牛肉。

小时候我特别想过年,因为团年的那一天可以饱含一顿没有掺杂红薯、白菜的白米饭和肉、色,偶尔还能穿上新衣服和母亲、姐姐给我做的新鞋子(手工一针一线做成的鞋子,现在已经失传了)。那种过年的感觉比现在吃山珍海味的大餐,穿上上千元一件的名牌时装还要好。

我记得1971年过年,生产队里丰收了,1.8元一个工分(一般是一个正常劳动者一天的报酬),我家分到了800多元的现金,父母及一家人不知有多高兴。那年,父母请裁缝师傅到家里,为我们兄弟姐妹每人做了一件新衣裳。我得到的是一件带毛领的棉袄,穿上新衣裳之后,那真有点得到了皇帝御赐龙袍的佰意感。当时我要上初中了,父母又给我特殊待遇,买了一双球鞋,三九寒冬我的脚冻得生疼发紫,都穿在脚上告不得脱下。那年过年,我还饱食了一顿我

特别想吃的粉蒸肉。 那时,每到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熬麻糖、打豆腐、炒炒米。生产队杀猪、

于鱼(将鱼塘的水抽完后捕鱼),另外,每户还可以分到几斤红糖、几包香烟、几十斤白菜、萝k等物资。每每有些东西分配,有点像解放初“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大家都会高兴得不亦乐乎。 那时我喜欢过年,就是我还可以“称能”为乡亲们写春联。虽然我的几个汉字至今都写不公正,也不成体统,更觉得难登大雅之堂,但那时衬里读了几年书,能写春联的人不多。我从上初中就开始给家里、乡邻们写春联。那时乡亲们与我一样都不懂书法艺术,认为只要一张红纸上有“五谷丰登”、“前程似锦”、“年年有余”的字样,增添喜庆、驱恶避邪就是了,没有其他过多的讲究。

写春联之时,我偶尔还能挣到几包“大公鸡”、“圆球”、“游泳”牌的香烟和几个鸡蛋之类的奖赏。不过村里的大多数人家的春联都是我倒贴笔墨纸砚、人工白

送的。当时我不懂什么隶书、魏碑之类玩艺,觉得乡亲们要我写春联是“瞧得起我”,自己坐井观天,也不知天高地厚,不成体统的一副春联送出去后我还有几分自呜得意,现在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敢献丑为别人写春联了。如今我看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那些印刷的或现场写的春联,很多都让人扼腕称绝,好像

都类似书法大师的作品展。 现在市场繁荣,物资丰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吃穿绝对是没问题了

过年的方式、方法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城市里的团年饭很多都是在宾馆、酒店进行了。虽然少了一家人动手烧团饭的年味,但也解放了一年到头为烧火做

饭、洗衣买菜操持家务,劳累奔波的妻子及父母。我家今年的团年宴也是在宾馆举行的,兄弟姐妹及各家的孩子们大年三十和睦地聚在一起,亲亲热热、谈笑风生也别有一番情趣和年味。 今年(凹08年)过年,我们没有在家“开火做饭”,全耗在了传统的礼仪及走亲访友之中。这几天我跑了浴江、天门、仙桃三个省直管市不少乡村。大年初一,为去年病逝的岳父上坟“烧清香”(江汉平原特有的一种退念逝世长辈文化的称呼),初二为妻子病逝的姑妈“烧清香”。后几天就是给几位乡下的亲戚拜年,其问我颇有感悟。

一是农民大多数都丰衣足食了,但农村的现象太严重了。小车可晴雨无阻地开进每一个村庄,无论那个村庄,80%左右的农户都住上了楼房,从我看到乡下这些亲戚朋友和农民衣着、待客的洒宴及与他们的攀谈,看出农村人的年过得都很滋润。但你无论走到哪儿,看到最多的还是打牌的。有的亲戚给我说:昨天某村又有“校长开课”(公司的头头流动开赌),某某人又输了两万、三万元。很多人一年上头在外打工辛苦挣回的几千、上万元的钱,回乡后

就是拿着这些钱打牌、,有的二五天就输个精光。这些人一是要虚面子,你有钱,我也有钱,你玩大的我也可奉陪;二是文化渗透我们这一带太深了,

男女老少都会、都在玩,只是钱多钱少、玩大玩小不同而已;三是打打小牌也成

了亲朋好友团聚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不反对亲朋好友间的闻暇之余娱乐性打打小牌,但很多人上了牌桌就不计后果,有的人输得返程路费都没有,这是我在

过年中看到有些人的悲哀。 二是贫富悬殊不断加剧。我到天门市给妻子一亲戚拜年,我知道他家穷,

带了一大班人去给他拜年没计划到他家吃饭。亲眼目睹后,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赤贫。他一家五口,三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破平房,四壁透风,三张床上没见

一件像样的被子。那天是大年初二,我到他家厨房、餐桌上看到的只是一碗米糊。据悉这类家庭在江汉平原及全国也还不少。

三是年好过了,年味更浓了。解放前,民不聊生,很多家庭举债度日,伯过年,称过年为“年关”。改革开放前很多家庭因缺吃少穿,年难过,为吃一顿饱

饭盼过年,盼来的也只能是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现在太平盛世,民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则喜欢过年了。春节物资丰富得有点过剩,绝大多数国人过年是

衣食无忧了;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礼品更丰厚了;精神文化生活更丰盛了,春晚文化大餐让人陶醉,电影电视节目好戏连台;便捷的交通、通讯让世界变小了;

亲朋好友的交流团聚可以天涯咫尺,千里日返。不过太阳也有核子爆炸时的“捣蛋”,阳光之下也有阴影存在。现在,我们的很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

的特贫因户,虽然享受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但仍感觉度日的艰辛的尴尬。 但愿普天下民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年过得一年比一年强。

第18篇:过年对联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爆竹声声送白兔,春风阵阵迎金龙。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新春大吉金玉满堂丁财旺鸿福齐天富贵长新春大吉福寿双全添富贵丁财两旺永平安

喜迎新春人兴财旺年年好鸿运亨通步步高

福星照户丁旺财旺千秋旺人兴家兴万代兴百福临门添丁添财添富贵永康永乐永平安

喜迎新春人兴财旺年年好鸿运亨通步步高新春大吉福寿双全添富贵丁财两旺永平安满堂富贵财星高照顺手发运气常旺吉庆添

吉星高照旺丁旺财家富贵添福添寿宅荣华财源广进吉星高照千年旺福到家门万事兴时来运到举步出门方方利招财入户路路通吉星高照出外求财财到手在家创业业兴隆喜气常临人财两旺荣华宅富贵双全幸福家 万事如意事业顺利步步高家庭幸福年年好

吉星高照东南西北门迎福春夏秋冬户进财新春大吉老少平安丁财旺家庭和睦百福添新春大吉金玉满堂丁财旺鸿福齐天富贵长

新春大吉财如旭日腾腾起运似春潮滚滚来百福临门丁财两旺家富贵福寿双全人平安

雄心壮志千秋业前程似锦万里程福星高照添丁添财添富贵永康永乐永平安

顺风顺水顺人意好年好景好前程吉宅呈祥千秋旺华堂生辉万代兴 吉星高照财源广 喜气常临家业兴

新春大吉丁财旺佳年顺景富贵添 迎新春丁财两旺贺佳节老少平安新春大吉千祥进佳岁胜意万福临

年年盛开富贵花岁岁永发如意财事事顺手财永发处处如意福常临

财运亨通春景美致富路广鸿图展生意兴旺路路发大展鸿图方方利家庭和睦欢乐多老少齐心福寿长

财入福地年年旺运到家门步步高老少平安添百福合家富贵纳千祥

老少同乐家幸福丁财两旺人平安

大吉大利年年好添福添寿岁岁旺

财临吉地千秋盛福照家门万代兴

年年如意添锦绣步步登高更辉煌四面贵人相照应八方财宝进门庭

千秋伟业更辉煌万里鹏程添锦绣

在家创业业兴隆出外求财财到手

人兴财旺年年好鸿运亨通步步高

吉星高照年年好鸿运长行步步高

家人平安宅生辉满堂喜庆户进财

喜迎福星家富贵乐接财神人安康平安岁月多吉祥和睦家庭长发财

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

门迎百福家富贵户纳千祥宅兴隆

勤读勇创千秋业好学鹏飞万里程 富贵如同岁月多财路更比水源长 家居旺地春常在宅添福运月增辉

出外发财事事顺在家致富方方利财如人意四方来家有福星八面照

举步出门方方利招财入户路路通

贵人常助百业兴福星永照万事成新春顺手年年发佳节胜意岁岁兴

人寿年丰春入户家兴业旺福临门

出外宏进三江宝居家广招四海财

千祥云集喜临门万事胜意合家福

天锡鸿运财源广地呈吉祥家业兴

第19篇:过年心得体会

篇1:过年有感范文四篇

过年有感范文四篇

过年有感范文四篇

(一)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我们又要过年了。站在年末岁首,看着茫茫碌碌办年事准备过年的一个个身影,听着大家对年的不同感觉和喜好,忽然觉得年是有不同的滋味的。年是酸的。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我们几乎都有点身心疲惫了,真想躺下来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是,过年的任务却又硬硬地砸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于是,我们要全力准备,在忙碌中继续忙碌,把一年挣来的平时舍不得花的银子大把大把地花出去,然后,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和我们自己创造的新花样走过这一段日子。而在这些日子里,有的时候,虽然你不愿意,但你还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做过之后,身心愈加疲惫,囊中顿感羞涩,又得为新的一年忙碌了。想想,是不是有点酸涩的味道呢。

年是甜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会盘点一年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甜蜜。这个时候,远在外地的儿女们要回到父母的身边,为父母送上甜美的欢乐,吃父母制作的香甜的酒菜。这个时候,小孩子们可以放肆地玩上一把,把甜蜜一直挂在脸上。欢快、幸福、喜悦,在这时会笼罩在年的天空之上,让我们饱尝到甜的滋味。

年是苦的。杨白劳和喜儿的苦虽然在当今过年的时候不会再现,可是,民工们干了一年,还没拿到一分工钱的苦却滋生了。身在异地,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思念亲人的苦也是那样的让人难以抵挡。生活好转了,但还有在困难线上挣扎的人们,在除夕的夜晚,守着孤灯过自己的苦日子。故人团聚叙旧,也会不经意间说到过去的伤痛和苦楚,甚至黯然泪下。这年啊,最容易牵动我们那敏感的苦的神经。

年是辣的。相聚喝酒、相约聚餐,品尝酒精麻醉的味道;彻夜看电视、通宵玩游戏,放纵曾被禁锢的自在;大声地说话,尽情地嬉笑,宣泄自己的心情;走亲访友,游山玩水,寻找我们的愉快;穿上新衣服,吃上丰盛的饭菜,尽情展现潇洒。年,能让我们变得张狂起来,感受生活中的刺激,品尝辣辣的滋味。

年啊,饱含着酸甜苦辣的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使我们的生命不断得到锤炼而愈加坚强。让我们努力吧,去勇敢地接受酸的、争取甜的、改造苦的、尝试辣的,让每一个人的每一年都更加地顺心和满意!

(二)

新年感悟

时间过的真快,又一年过去了,这时那些形容时间的句子一股脑的涌上心头,什么时光

如流水、时光飞逝转瞬即失,让人感叹不自觉中的成长。记得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的慢,总喜欢新年来的快一些,童稚单纯的心里只有玩乐,只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每一年的过去都是自己走向“大人”的一步,仅管走的有些摇摆,却在一年年压岁钱的欢笑中,感受着时光流逝的快乐。

现在长成“大人”的我们,对时光的流逝更多的是留恋与眷顾,回顾过去的时光,总觉得时间过的是那么快,就象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说的,“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留给自己的是满脸的沧桑和生活中零星的记忆,总觉得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去做,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想想平时工作生活中那些被空虚和无聊占用的时间,和做事时“有的是时间,不差这一会,等一会再去做”等这些推托言词,时间真是不等人的。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是我们在新年到来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经常在一些年度总结或年度报告会上听到的一句话,每次听到或想起这句话,思想便会被这句蕴含深意的词句荡起涌动的涟漪。

新年为我们翻开了人生中新的一页。一个新的起端,将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成败。一个新的目标将由一颗承重的心和一番不懈的努力去成就。过去的经历为我们沉积了丰富的经验,在踏上新的征程前,我们梳理出经历中的经验,描绘出成长的、发展的规划,不让时光虚度。尔后,踏上征程沿着描绘的规迹,去感受充实,收获成功的未来。

(三)

伴随着一场瑞雪,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走进新年,思绪放飞,感悟颇多。

新年是浓浓思念的日子。清晨的溪水袅袅冒着热热的烟息,晌午的阳光明媚而温暖地沐照着尘世,傍晚的云霞铺洒成如痴如醉的织锦,新年的脚步姗姗来临。新年的钟声也将清脆地响起。

此时,我们常会思念那些曾经相晤的人影,她的容颜,她的言语,她的目光,她的行举,甚至身上芳香的或精致的气息,或许曾经爱慕过、牵恋过,或许只是转瞬的擦肩,因为都曾给予过些许的温暖、感动,所以记得。记忆是思念的过滤,唤醒内心的天性,抹去现实的蒙尘,留下一隅清澄廓朗的空间,给那个因思念而难忘的人。

新年是甜甜祝福的举杯。一年365个日子,新年光亮如杯,饱和着真爱的意念、满溢着挚情的荡漾。品一口这岁月的佳酿,尝一下这生活的甘霖。因为祝福的元素,举杯是望月的抒怀。经历了许多现实的磕磕碰碰,我们学会了理解的给予,懂得了宽宥的珍贵。

新年是暖暖亲情的团聚。天之涯的乡思,地之脚的苦盼,异之乡的翘首,让新年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美意延年的福祉。新年的日子,远行的脚步朝着家的方向款款归还,漂泊的行踪向着故土的崖口山回路转。

新年是咚咚奋进的鼓点。从新年的那刻起,每一步,每一履,都布满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怎样面对?让疲惫的心神紧驰,将抖擞的精神酝造,使胆怯和懦弱阴霾的情绪烟轻云远。

用粗茁的大手高擎起生命的信号灯,用满腔的热情吹响起前进的冲锋号,跋山、涉水,经风、沐雨,乘着勇气的步履远征,不让生命的列车在下一站晚点。

走进新年,陶然于新年,超然于新年,奋起于新年。捧着祝福,耕耘善良,播种挚诚,收获快慰。新年,盛妆而吉祥的新年,充满色彩和意义的新年,给漂泊者以温馨,给远离者以抚慰,给跋涉者以希冀,给人间凭添一道靓丽的岁月风景。煦煦诗意,亘古如斯。

站在2015年新的渡口,迈进新年,又闻雄鸡高歌,唱来黎明的曙光,总有一种力量温暖你我。

(四)

新年的雪花飘落,

我想说些什么?

感谢岁月为我增添了一分睿智,

感谢时光为我增加了一丝优渥。

不再幻想着能在倏忽间开启智慧的大门,

能在须臾间穿过苦读的时刻而成就自我。

没有孜孜矻矻的付出,

怎能有收获?

我们可以不重视过程,但过程确实有过,

否则,矧来结果?

有了感悟,就要有所行动,

先对思想进行补苴罅漏,

再对行为进行重新把握。

新年的寒风刮过,

你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冬季的凛冽虽然难耐,

但春天还远么?

经历了一年的窳劣心境,

距离崛起还远么?

耄耋老人尚且耕作

不辍,

与他们相比,我还算老么?

垂髫少年均在孜孜以求,

与他们相比,我算博学么?

希冀着,当新年的时光滑过,

是我发轫的新起点,

重新唤回曾经自信的自我。)

篇2:春节致辞范文

春节致辞范文

同志们,朋友们:

在xx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各行各业坚守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贺大家新年好! 刚刚过去的xx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年,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建设加速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稳定。

xx年是全面实施“xxx”规划的第xx年,最近召开的县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基地县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让我们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务实重干,加快发展,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最后,衷心地祝愿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立新功。祝愿全县人民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篇3:总结1过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乔官中心小学

乔官小学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营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推动“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结合我校实际在2014年春节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领导、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抓住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丰富和活跃群众节日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和“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结合实际, 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强化保障措施,注重实际效果。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守邻里、献亲情、美环境、保平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动员志愿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在全社会形成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人景象。在全校着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二、注重实效、强化宣传。

把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与经常性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落到实处。

1、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村划分小分队,教师带队,加强活动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张贴、悬挂《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书》,将“邻里守望”活动的内容告之居民,让社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其中。志愿者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多种形式,为外出过年、度假的邻里提供看家守屋,检查水、暖、电,代收快递品和报刊等服务。借节日活动,烘托氛围,营造邻里关爱、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培育学生的家园意识,增进邻里的感情,在全校掀起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新高潮。

2、开展亲情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村中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家中,帮助他们张贴对联、挂灯笼、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拉家常等。开展“邻里一家亲”活动,把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接到家中,同吃团圆饭,共度除夕夜。年初一组织志愿者开展大拜年活动,进行慰问、拜年、表演节目送去节日祝福活动,突出欢乐、祥和、安定的主旋律。

3、广泛开展环境秩序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洁净家园”和“文明餐桌”活动,组织志愿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结合春节“除尘”习俗,组织城乡居民志愿者整治卫生死角,搞好公共环境卫生。组织环保志愿者到村中大

的街道等人员流动大的场所,清理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协助维护公共秩序,努力营造洁净舒适、美丽宜人的公共环境。

4、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在寒假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小分队,在校园和社区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教育

青少年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切实注意自身和人身安全,过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春节。在春节期间,组织志愿者对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开展文明劝阻活动,并且以短信和电话形式开展安全寄语活动,时刻提醒和做好春节期间安全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组织志愿者指导人们正确使用电暖气、煤炉等取暖设施,宣传防火防煤气中毒等生活知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乔官小学

2014.2.16 篇4:2014年春节总结会上的讲话

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总结会上的讲话

韩朝阳

(2014年1月22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银蛇辞岁,骏马迎春”。在这学期结束,春节临近之际,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展望。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工会委员会和领导班子向一学期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全校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刚才,学校领导组同志分别总结了不同条块的工作,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明确了方向。下面,我就学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中总结成绩和经验

1、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经过全面调查了解,深入分析思考,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初步的科学规划。首先是准确进行学校定位,我校地处镇区,面向4万人口提供教育服务,属于全镇中心小学,是全镇小学教育的龙头单位和窗口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特色建设等方面理应发挥先进带头作用,产生示范引领效应。第二是准确把握校情、教情、师情和生情。我校最基本的校情是规模大,人数多,管理复杂,既有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又有精细管理的劣势;最基本的教情是班额过大,本学期班均78人,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最基

本的师情是师生比过小,师资紧张,加上退休高峰已经到来,2013年我校退休6人,2014年将再退休9人。根据上级编制要求和暑期招教情况综合分析,师资紧张状况近期还不可能得到彻底改善。我校最基本的生情是学生人数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基础不齐,背景各异。既有本镇各村适龄少年,也有跨镇、跨县、跨市甚至跨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其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第三是确立发展目标。根据学校定位和基本校情,我校确立了“实现优质发展,追求卓越教育,打造品牌学校”的长远战略目标,提出了“

六、

六、三”的近期办学目标。即实现“六化”,打造“六园”,建成“三心”。使学校实现设施现代化,环境人文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特色个性化。打造“阳光校园、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多彩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欢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全市一流乡镇中心小学。第四是明确发展理念,本学期我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依靠教师的成长”的办学思想;明晰了“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实施了“精致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和目标管理”五大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特别是引入了“精致管理”的理念,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树立了“全面发展,个个成才”的育人观。第五是认清学校发展阶段,构建科学发展模式。2009年以来,随着镇区人口的增加和新校舍的建立,在校生人数几乎翻一番,现在学生人数已经饱和,意味着以“学生人数增加,校舍面积扩大”为特征的四年“规模扩张期”已经基本结束,学校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抓紧向以“优

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为特征的“提质增效期”转变。鉴于对学校发展阶段的这一清醒认识,我认为,我校的发展应由过去的规模发展转向优质发展,由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由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这就是今后我校要长期坚持下去的一套科学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一旦确定,我们就要通过对学校工作板块的合理规划,管理机制的优化创新,工作计划的精准修订,来全方位落实这一发展模式。迅速构建起一个目标明确,板块分明,措施得力的科学发展大格局。于是在九月份,我们结合近年来登封教育创新理论和各线年度工作要点,先后构建起了包括学校管理、领导值班、教学管理、学校会议、德育工作、特色建设、校本教研、社团活动、教师管理、课堂教学、安全卫生、学生评价等十五种具体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

2、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本学期,我校的管理机制以“两个结合”为亮点做出了重要改革,一是党、政、工相结合,学校专设党支部,工会和四个各行政处室共同管理学校事务。二是纵向条块管理和横向学段管理相结合,学校首次专设校务办公室,专设三个学段主任和学段教研组长,既有四个副校长分包四个处室,五个处室主任分管一线的条块管理,又有副校长分包学段,三个学段主任和教研组长分包年级的学段管理,初步构建起了“七五四三一”学校管理模式。“七”即七项管理重点,包括德育管理、常规教学、校本教研、社团活动、特色建设,安全卫生、值班检查;“五”即五种管理理念,即贯彻“文化管理、制度管理、人

本管理、目标管理、精致管理”五种管理理念,“四”即构建“校长、处室、学段、班级”四层管理体系,实施“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四条管理线程,把握“安排、检查、反馈、评价”四个管理环节,抓好“领导班子队伍,学段主任队伍,教研组长队伍,班主任队伍”四支管理队伍,“三”即实行“低、中、高”三个学段管理。“一”即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管理文化。新的管理模式的构建,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工作执行力。

3、建章立制规范教学行为,检查评价确保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逐步构建了“四三三二”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三四八”的校本教研模式和“五种公开课模式”,在教学工作上,学校建章立制,规范教学行为;开展检查,严管教学过程;实施评价,监控教学质量;搭建平台,增强教研实效;构建模式,打造精品课堂。特别确立了“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技能比赛、学习培训和质量分析”八种教研形式,构建了“三段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9月份,学校及各级各科制订了教学教研计划,制订了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和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研讨形成了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统筹安排了校级公开课,组织优秀学科带头人外出到市一小、二小进行了听课活动。10月初,学校新购三百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发放到教师手中。10月9日,吴琼、何玉华、王小霞等老师参加了告成镇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11月初组织马上骁、安晓静、张会娜三位教师上了新手汇报课。11月份中旬,学校统一举行了期中考试,并分学段召开了质量分析会议。11月22日,迎接了登封市教学

调研及课堂达标市级验收。我校档案规范,上课教师表现优秀,获得好评。11月29日,市直一小教师送课下乡,做了高标准的示范课,我校教师同课异构,与一小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共享。

4、教育熏陶活动评比四轮驱动,五星班级五星少年璀灿夺目。

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以会议教育、文化熏陶、活动体验,评比促进为途径,以五星少年和五星班级评比为载体的“八五四二二”德育工作模式。全校德育工作以“当五星少年,争五星班级,创文明学校”为目标,做到“八查五化四会两争两评”,即少先队文明监督岗每天要检查学生在餐队路队、安全卫生、文明礼仪、两操一歌、升旗集会等八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作为每周五星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五化”即要搞好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学生;“四会”即每学期开好一次家长会,举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周一开好一次学段例会,每周五开好一次主题班队会,“两争”即每周争创“五星班级”,每期争当“五星少年”,“两评”即每月开展一次行为规范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9月份,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班队会、板报、手抄报比赛;“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国旗下演讲;“中国梦、我的梦”征文绘画比赛活动,五二班韩玉玺获登封市优秀奖;进行了消防漫画、课本剧、童谣比赛,各级段积极参与;开展了”铸师魂、进万家”家访活动。国庆节前夕学校举行了全校家长会。10月份,开展了“欢度国庆”队报比赛;“反

篇5:农村干部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农村干部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农村干部队伍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之根本,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影响到农村工作的扎实程度,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能否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当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地发展。特别是在“团结、实干、高效、廉洁、一流”五个方面入手,教育引导全镇上下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始终保持了蓬勃朝气、昂然锐气和浩然正气,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与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商讨,以期共勉提高。

一是顾大局,讲团结。团结问题至关重要。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如果不团结,就不会干成事,不会出战斗力、生产力,更不会出政绩、出干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的农村。只要是被人称赞的地方,肯定有一个团结的整体。可以说,团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个环境。同志们在一块工作,是一种缘分,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理解,这是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资产。通过几年共事,既结下纯洁的友谊,也取长补短,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凡是闹不团结的人,既损害了他人的前途,也损害了自己的前程,于党、于国、于已、于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团结不是讲讲就能做到的,首先要有大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多负责,少推诿;多信任、少猜疑;多关心,少冷漠,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使有不同见解,也不允许有不同的派别;可以有张扬的个性,但不允许有分离的整体。要服从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其次要有协作意识,有容人之量。同志们之间,特别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要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宽广,相互之间应严以律已,相互尊重、相互补台、相互扶持。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拆别人的台实际上就是拆自己的台。比如说,一看到别人要被提拔重用,就写“人民来信”,等到你想进步的时候,也会有一大帮人出来告你的状、拆你的台,结果形成一种“扒豁子”的坏风气。另外,讲团结并不是不讲原则,团结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友谊是在工作中生成的友谊。光“好好好、是是是”不是真正的团结,喝了酒乱呦喝,称兄道弟不务正业,也不是真正的友谊,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庸俗风气;“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过年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就是不敢说批评话,”甚至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是小人作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换意见,互相提醒,增进了解,促进团结。

二是改作风,讲实干。首先,人要实,实实在在、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实在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也不做虚情假意、阳奉阴唯的伪君子,做一个公道正派的实在人。其次,干工作要从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办实事、求实效。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围绕群众的利益,结合当地实际,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察实情,深入到问题或矛盾的最尖端,倾听意见、寻找突破口,梳理出正确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牢牢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研究问题、确定任务、谋划措施,要结合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必须扣准问题的本质,牵住“牛鼻子”去解决问题,尤其是应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第三,要干字当头,干字当先。任何工作都是干出来的,

不是空口说出来、夸大出来的。要正视问题,理清思路,在实干上下功夫。要发挥“愚公移山”精神,不畏难、不畏险,铺下身子,脚踏实地干工作。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管好人、用好人,把握大局、掌握重点,正确决策、真抓实干,不能出现一级安排一级,大懒支使小懒的现象,更不能走马观花,雨过地皮湿,不作具体指导,不抓跟踪检查,不问结果如何,当“甩手掌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要我们这些单位的负责人亲自干、带头干,就一定能够攻克难关、取得成效。同时,工作中应强调查、重研究,科学把握工作动态,及时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选准工作切入点,一气呵成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松口。尤其是不能有大事小事之分,特别是我们乡村基层,更没有宏观、微观之分,群众利益无小事,光靠指挥解决不了问题。凡事都应靠上抓、带头干,也只有这样才能干好工作,就是向上级汇报工作也心里亮堂。

三是重公平,讲高效。党和国家提出了兼顾公平、注重效率的原则,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也非常注重政府提速。可以讲,无论干什么工作,效率都是第一位的。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在公平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效率,一味地拖三慢四,黄花菜也会变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要有雷厉风行、立

竿见影的工作作风,要有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当然,敬业还有个标准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干满勤、出满点,不能满足于瞎忙活、不见果,也不能满足于一般形式上的付出,应当经常回头看看工作实效,这是个工作方法的问题。现在,我们有的同志思路不清、方法不当,一味地埋头苦干,到头来全是无效劳动,这是极不可取的。下一步,我们应当在评先树优时多注重实绩,既看效果、又看过程,给那些既有思路、又肯出力的同志们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说到底,就是让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作为者上,让甘于平庸、干不成事的无作为者让,让不干事、碌碌无为的不作为者下。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应面对干头万绪的工作,学会立体思维,用“弹钢琴”的方法,有效地运筹时间,科学地安排工作,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出无限的作用。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追求高效率的基础上,要保证工作质量,不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一大堆的遗留问题也暴露出来,这更不是一种高效。我们基层很多工作,效率上不去,除了工作方法、作风和个人素质的原因外,和争功、内耗也密切相关。这方面要树立两个观念:一是“大河有水小河满”,有整体形象才有个人形象;二是“一花引来满园春”,不管谁出了名,不管哪项工作得了先进,都是整体的荣誉。为此,我们应做到不争功、不诿过,敢于负责、勇于开拓,实实在在的做人,风风火火的干事。

四是树正气,讲廉洁。俗话说:“做官一张纸,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坚持做官先做人,做人先正已。人本不立,不仅难以为人,更难以为官。公生明、廉生威,为政不廉、没有表率,自身不清、难以清别人。现在有个别人在工作中不敢说、不敢碰,不敢得罪人,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清,有短处在人家手里。“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旦嘴软手短,“小尾巴”被别人攥住,就肯定不能再坚持原则、公事公办。现在,农村群众法律意识和监督能力都非常强,一旦管不住自己,就会把自己送进阴冷的监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千古不

变的警言。我们必须自觉做到不伸手,不放纵,不忘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手中权利,正确对待钱财,克服“人为我为”、“下不为例”的自慰心理,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同时,教育好自己身边的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树立和维护好个人形象和整体形象。

五是甩包袱,创一流。工作中,我们应当有敢破敢立、能甩能创的意识。无论以前的工作如何,我们都应及时找差距,保持乐观态度往前看,甩掉思想包袱,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地对待当前的每一项工作,精神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干一流的事,当一流的人,树一流的形象。要善于克服困难、共3页,当前第2页123总结教训,要勇于开拓创新、摸索经验,树立起“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思想,用工作事实证明自己,用成绩来体现自己。考核一个人、评价一个人,就看工作实绩,看工作和兄弟单位相比处在什么位置,这是最公平的方法,没有客观原因,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强调,就是用工作成绩来说话、来定论。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压力和动力,才更有思路和出路。

以上五点是我在工作中的个人体会。我私自认为,如果做不到以上五点,我们干点事很难,干成事更不可能。

第20篇:过年心得体会

过年心得体会

春节渐渐临近,看着越来越薄的日历,人们在高兴之余免不了发些感叹:“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年龄越大,光阴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当然太阳都是新的,但日子却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进了大海。虽说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张,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计量单位,而它 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样越来越少。但心里仍有一丝激动,那便是对来年的期望。在新年的第一个早晨,照例的家族大聚会,热闹非凡的酒楼布满了红色的喜悦,恭喜,新年好,身体健康的话语络绎不绝,跟各亲戚拜过年后,自然口袋涨满了红红的利是,笑嘻嘻地,此时便感到春节的好。大人聊天,小孩玩耍,平日不常见面,现在聚到了一起,感到了团圆美满,想想这春节便是连通我们的桥梁。

而新年的最后一日——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那天的天气有点冷,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只见到处都是灯笼,五光十色,看都看不过来。瞧,那

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真是美丽极了。就这样新年过去了。

2010年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之前的一切事情已经成为历史。我要把目标放在2011年,在新的一年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岁月不留人,新年的钟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要奋力向前,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把愿望变成现实,我相信只要我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早晚会有一天实现愿望的。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可以。过完新年,又在岁月的长河添上了一笔,20岁,瞬间而来,我们似乎要对自己做一些清点,因为时间过去了,才知道不能回来,给自己多一点自信鼓励,使梦想更接近一点,让希望实在,让生活快乐,也要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来者,想必人同此心。成功者,便就此满足了么?不!好戏还看明年,明年决计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于是心便鼓动成一只壮壮的气球,努力地滚动着飘忽着。劳而无获者呢?没说的,只待来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然而,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除非作古,

哪一年该是至善该是至美的呢?知晓的也恐怕只有希望。小时侯,最盼的节日便是春节了。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看舞狮烧烟花,颇是新鲜热闹,于是,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地掰着指头盼着。盼着盼着,一忽儿便成人经事了,才觉得日子地艰难和不易,于是也就知道了年并不好过却不得不过,开始感觉了年的乖戾和人的无奈;也便由望年转而到希望,也把自己托付给了将来与未知的岁月——使自己过得充实一点,不要荒废自己的学业,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地孝敬父母····

然而,一年又一年,平凡的我们境地依然,却仍在生活的罅隙间努力给自己营造一种宽松与自在。看着年华的不再、双鬓渐灰,终于不得不和“子”一样在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这日子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条河,我们伫立其上,河水匆匆在我们身边流过,任我们悲喜交集逢灾遭难,而时间的流逝依然故我?其实时间并不是我们身边流走的一种外物,而就是生命的本身。我们看着流走的河水,我们随手撕去的日历,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不仅仅是我们的岁月,而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华,而且连从前的我也都无影无踪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大门,哐当哐当地在你身后紧关闭,任你哀求,嘶叫,拍打,岁月之门过去了就不会再开启。

我们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长大;我们失去了岁月,才知道自己是活着;因为我们变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时间。面对这个节日,我们不妨让灵魂、让思维再这里驻足一会,对生命来番清点。面对那些还没有拉开序幕的崭新未来,多些设计,多些幻想,让希望实在些,让幻想向现实靠拢。给父母多些孝心,多些体贴,让她们岁岁平安天天快乐;给朋友多些祝愿,大家年年有余,和气生财。

春节是喜气的年,总给人们一种十全十美的契机,一边从从容容“临渊羡鱼”,一边又可以雄心勃勃的如何“退而结网”。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过年调查报告
《过年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