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8 08:35:29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三农”调查团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之

南方地区

调研者: 调研地区: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 采访村委干部 走访村民 网站收索 调研时间:2009年8月14日—2009年8月20日 报告正文: 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三农”调查团之南方地区)近日深入临桂县基层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广洞村位于桂林市临桂县六塘镇西,距镇六公里。全村基本是为农业人口。会南公路(会仙镇—南边山乡)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5个村民小组,为广洞,雷田,上庄,铁岭底,望山。 一 新农村建设现状 1.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该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柑橘,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06年该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07年为68%,08年则下降到了64.3%。该村实行西瓜,柑橘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 西瓜,柑橘套种 高产量。该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该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该村建立养殖场,使得该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自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该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06年免除农村

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该村的

村卫生所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3.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该村村委及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08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20.3%。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08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水泥进村道路 该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06年则升高到1568元,07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1/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村民新居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南方的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 村务公开栏 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富起了的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土地日益减少

由于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养殖场,侵占了大量土地。另外,由于各种公路的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群众宗族宗姓思想比较浓厚,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 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 养殖场

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创业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

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

宽阔,平整的村内硬化道路 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推荐第2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

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推荐第3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时间:2010年8月10日——8月20日

地点:长沙市长沙县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三、我的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4、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5、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6、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7、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有了这样的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也就清楚了。答案在于减少农民,把农村人口降低到总人口的10%以下,降低到一亿人以下。危机中孕育着机会,也预示了光明的前途。若保持以往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半个世纪后,农村人口将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中国将逐渐呈现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一个古老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乡村中国”,将会变成一个年轻的“城市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人组织起来,找到非农业的生存方式,促进“城市中国”尽快诞生

推荐第4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颜莲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班级:机096姓名:陈瑞学号:0910012171

调查地点:江苏省泗洪县颜莲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图书查阅法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20日

报告正文:

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暑期时间对家乡颜莲村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颜莲村位于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距乡中心三公里,全村全部是农业人口。青临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1.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我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10年我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11年为68%,12年则下降到了64.3%。我村实行黄豆、玉米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我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颜莲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我村建立养殖场,使得颜莲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自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颜莲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06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我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3.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颜莲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颜莲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11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11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4.生活水平的改善

颜莲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11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2/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土地日益减少

由于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养殖场,侵占了大量土地。另外,由于各种公路的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创业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推荐第5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调查报告

第 1页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二.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三.调查内容

1、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方面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3)经济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点:

 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

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 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

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 还有一些小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农民安于现状和比较的心理,使得村民看见别

人没有盖新房自己也懒得去盖新房„„

四.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教育方面: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医疗方面: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五.后记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推荐第6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假期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题调研报告之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撰写人:王雪芹

学号:0818542

时间:2010年2月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0818542王雪芹

—08市场营销

(一)班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陈集乡镇的一小村庄——赵元,这里有勤劳朴实的农民,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还有那一排排我所熟悉的老屋。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的乡村,我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调查了关于我村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成果及出现的问题。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所获得的所有信息.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大豆、花生、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

不断完善,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方法,利用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但是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存在脱节,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首先列举一些有关农村的经济新面貌:一是彩电开始普及,我到的农民家庭几乎家家都已经用上了彩电,靠近城镇的地方,有大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二是摩托车普及了,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与城镇中心地区交易来往增多,很多人都买上了摩托车。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我们村中,85%的安装了电话,还有一些农户想安电话而安不成,因为电信的门子少了,比我高一个辈分的叔叔大爷中,一半使用了手机。这些都是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取得的成果,在我采访中,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

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三、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

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

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中国农民人均耕作

一、两亩地,而在农业发达国家,人均耕作上千亩地。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 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然而,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数集体经济社区里,我们能看到强大的非农经济,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比较丰富

的文化生活。

有了这样的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也就清楚了。危机中孕育着机会,也预示了光明的前途。若保持以往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半个世纪后,农村人口将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中国将逐渐呈现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

一个古老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乡村中国”,将会变成一个年轻的“城市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人组织起来,找到非农业的生存方式,促进“城市中国”尽快诞生。

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最圆满结果!

撰写人:王雪芹

备注:

证明人:王国大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赵元村村委书记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赵元村邮编:235129

推荐第7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

为了进一步响应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身到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暑期我对我们镇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要求下,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实施的情况,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二目前农村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

1.特点之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农民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以主水果的水果业发展迅速。调查的几个村,水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几千亩,已经成为每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二是非农产业蓬勃兴起。随着我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市场更趋活跃,农村

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2.特点之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民有了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农村通路率逐年提高。所调查的几个村中,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大大加快了农村脱贫的步伐。据了解,全镇公路通村率达95.1%。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调查中的几个村等村已经进行农网改造,电价由原来的1.2元降到0.65元。近几年,随着第二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电价逐步回落。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所调查乡都开通了移动电话,有些村还开通了有线电视,其他村也相应开通了有线电话。据统计,全镇已建成移动基站42个,所有村均开通了有线或无线电话,互联网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 特点之三:社会公共事业逐步完善,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调查的村中,78.1%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弱势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立。走访的几个卫生院已改造完毕,其他的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有新突破。所调查已全面落实了农村教育“两免一补”与“一费制”政策,9个村均设立了相应的小学,“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得到减轻。

三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五大主要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显。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水果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水果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稻谷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问题三是自然灾害频繁。我们这里,旱涝保收农田少,“雷公田”多,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低温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出现,容易遭受旱涝灾害袭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去年大旱2个月,农民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亿元。

问题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据统计,现有多出沟渠堵塞,50余处断裂,无资金修复。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个别农田基本上能达到旱涝保收,其他几个村都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负担还是很重”。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荐第8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江淮百村之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调查报告

李凌玲

调查地点: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

调查时间:2013年8月

调查人:化工11-3 李凌玲

上河村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群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起岫,一眼翠,一眼蓝,间或飘着几朵云,珠花般镶嵌其中。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眼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沿着近几年修建的马路走着,马路很窄,仅容一辆车通行,却也给村里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再也不用担心雨天道路泥泞,污了衣服,湿了鞋子。道路右边是层层叠叠的良田,青翠中透着幽幽的绿,秀长的叶子,挺拔的杆子,饱满的穗子,眼瞧着就是成熟的季节了;左边又是一座山,瞅着也就一两百米来高的样子,爬上去却能把人累的直喘粗气。当然,这只是对我们这些身娇体弱的学生来说的,农民伯伯们可是厉害的很健步如飞,即便是山路也是如履平地!

前面就是村庄了,沿河而建,自上而下,占据了两片连绵山脉间的狭长地带,房屋错落有致,因势利行。

一、村容村貌,农民对两委的评价状况

由于上河村属于丘陵地带,房屋多依山傍水而建,比较整齐,不会这儿一家,那儿一家,村民住房较好,周围也还是蛮干净的,至少看起来如此。饮水比较卫生,只不过没有公共垃圾点也没有统一的排污管道,村民喜欢将污水还有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村子的村民凝聚力、集体主义观念强,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评价良好。对两委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对党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农民有事一般自己解决,主动找村委的比较少。

村里老大爷在一起聊天

二、村庄环境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秋季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调查中比较满意的方面

1、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党的农村政策温暖了农民的心。

2、农民对求富得渴望非常强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也高。

3、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观念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 来,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农业转型及市场变化影响;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三是自然条件差,事实上,农民增收缓慢,主要体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收缓慢。四是两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村中现象剪影

上河村地少人多,光是种植庄稼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很大部分农民都外出务工了。造成了村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众多的现象。

在医疗保障方面,虽然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得到补偿的金额最多只占总费用的30%。而且村中医疗室只有一个,村庄又大,有些老人小病宁可拖着也懒得去看看,因而存在着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

3、村庄自然条件有限,难以开拓其他产业

该村农民收入来源有外出务工、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农业中的种植业、养殖业。从调查中可知几乎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范围也有限。村庄地形复杂,山多平缓地带少,没有矿产资源。因此,很难开拓其他产业。

五、调查总结

虽然有些环境上的缺点,总的来说,村庄还是很宜居的地方。要想农村的各方面全面进步,经济健康发展,还需要积极开展技术扫盲活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且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还要向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相信,几十年之后,中国的农村会成为新一代经济发展的重点,人人向往的居住圣地。

推荐第9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号:101010205姓名:董美慧调查地点:辽宁省庄河市各乡镇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直在大力度实行的,而如今,新农村建设到底有怎样的发展,是否真的为老百姓谋福祉?我决定利用假期时间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以充实我对国家发展的了解,从而增加人生阅历。

二、实践内容

利用同学网及网络,向住在庄河市农村的同学分发了电子版调查报告,利用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里关系,获得了覆盖了从20到70岁男女老幼各阶层的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得出现今新农村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的相关结论。

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家庭月总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分布不均情况,务农收入较低,而个体和政府机关普遍收入较高;30岁以上调查人的主要经济负担为子女教育婚姻及家庭日常开支;收入较低者的花钱消费主要收主观愿望影响,收入较高者主要收农村市场缺乏合适产品;受访者普遍觉得近十年收入微微有些变化且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问题上,务农者和打工者普遍认为是村民和政府,有正规职业的受访者认为是国家政策及招商引资和政府项目资金扶持;所有受访

者都认为是缺乏途径影响了自己收入的提高;学历较低者均希望政府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来促使自己增收;所有受访者均希望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及保险方面的投资;各乡镇最普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仍为村民们聚在一起交流参观;大部分务农者非常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庄河市各乡镇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中等偏上,基本采用了优良品种,全部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办法;大部分人对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及社会治安状况满意,但依然认为现在的农村环境一般偏上,而农村基础设施一般;20-30岁的受访者希望村庄增加运动场地及文化站,30岁-40岁希望增加小学幼儿园,40岁以上希望增加肉菜市场,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增加卫生站;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农村对校舍及农田标准化方面进行改造;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访者普遍反映仍存在经济压力、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

① 受访者普遍对环境比较满意

原因是随着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庄河市乡村的一个个村庄都恰如一幅幅明丽的山水画,色彩斑斓:青堆镇新华村、大营镇四家村、吴炉镇光华村、仙人洞镇夹皮沟村、栗子房镇四家村等许多村庄,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化”工程成果斐然。

2011年,庄河市共在15个乡镇58个村实施了“六化” 工程。截至目前,庄河全市共硬化乡村路面164.3万平方米,在乡村安装太阳能路灯9377盏。同时完成农村绿化工程1474项,绿化面积20.

41万亩,植树4183万株。建设河道生态工程18条段,治理河长48公里,河岸绿化面积1.4万亩,几乎使流经村庄的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了一道耀眼的风景,让实施了“六化”工程的15个乡镇58个村庄,一个一个都如出水芙蓉般鲜亮。

这样的建设方式显然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又利国利民的,自然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甚至赞扬的。

② 受访者基本没有反映关于道路改造方面的问题

因为,庄河市不仅注重生态建设还重点抓好了大郑、青堆等5个新城和四个重点镇以及永青路沿线乡镇规划建设。目前,大郑路网已完成路基工程,黑岛镇新建垃圾中转站已经完工,仙人洞镇南区污水处理厂已完工。塔岭、蓉花山、光明山和荷花山4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已通过专家评审。小城镇建设的紧锣密鼓,更让“六化”工程有了参照,也更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只有道路通了才会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举措显然也让老百姓们受益匪浅。

③ 受访者普遍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

原来庄河市农调队针对全市200户农民家庭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庄河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为11849元,比上年增加了1639元。该市农民人均收入再次超越瓦房店,领跑北三市。

根据调查数据,在庄河市农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人均为4696元,同比减少了31元;家庭经营收入增势较强,人均为6105元,同比增加了1408元,其中第一产业人均为5169元、第二产业人均为

164元、第三产业人均为772元;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048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第一产业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达到了43.6%,是农民支柱产业。工资性收入为辅,财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以此来看,庄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真切切的提高了老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准。

④ 受访者十分关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及保险

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一直根据党中央指示着力解决相关问题,在2012年间一共从三个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一是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通过开展“春暖行动”和“双合同月”等活动,提高全市企业职工(含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率。截至目前,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已签订集体合同548份,工资集体协商协议548份。对用人单位拟裁减人员和批量终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控制和规范,劳动用工备案963户,备案信息119919条,在网劳动合同状态正常43261人。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主动巡视检查用人单位806户,完成年计划800户的101%;对866户用人单位进行资料审查,完成年计划800户的108%。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巡视监察覆盖面达99%以上;乡(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各种监察手段补签劳动合同7489人,涉及76个用人单位;为132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200多万元,涉及56个用人单位;督促72户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706万元。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快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基层调

解组织建设,完善多层次的争议处理机制。全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13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97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62万元。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从受访者的态度来看,这两方面已经跟过去十年间有了质的飞跃,老百姓们还是真切的得到了一部分的保障,也相信政府相信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予更多的惠民政策。

三、实践总结

这次因为个人原因未能亲自到庄河各乡镇进行实际考察,不过 这次采取的方式也确实能够更全面的调查各乡镇的情况,也使调查报告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庄河市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水平及老百姓意愿,当然,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很想自己真正体验一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的面貌。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能很清晰的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福祉这一结论,现今的社会两极分化依然很严重,但是国家正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之间的差距,农村想赶上城市的发展水平确实在目前的状况来说还很困难,不过老百姓们都相信,随着国家的调控,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一片新风貌。

当然,通过调查显示,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病,有的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百姓娱乐场所还较少,虽然现在农民有了钱,但赌博之风却盛行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较少,普法教育还有待普及,公共卫生设施还有待改善,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多了,留守的老人孩子怎

么办,违法犯罪事件也在农村时有发生,还有待我们去想法解决。但我相信新农村建设将会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光彩夺目,一切的阴影将在太阳的光辉下消失。

总之,既然大部分受访者都坚信社会主义建设会成功,那么我认为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就一定会消除存在的弊病,而我们的新农村也必将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推荐第10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刘井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级

班级:2班

姓名:范冬冬 学号:201115060120

调查时间:2013年2月13日—2013年2月2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刘井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 采访村委干部 走访村民 网站收索 图书查阅法

我是周口师范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为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展望。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刘井村进行调查,入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和向工作区的老同志咨询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现将对刘井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1、刘井村简介

刘井村位于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东北部,距镇中心三公里,是一个拥有3274人的大村。周项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2011年初步建成以节约整合土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创造优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作为省级示范村的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整合黄楼等10个自然村,可入住4389人,共节约用地720亩。

2、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刘井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小麦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10年本村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为72%,11年为68%。本村实

1 行黄豆、西瓜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6。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刘井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由于刘井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

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勾治国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口市各县(市、区)。刘井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周项路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果园香连锁超市、平价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祥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3、精神文明建设

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兴农民,使刘井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刘井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 2 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06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刘井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4、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刘井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刘井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11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2.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刘井“和谐社区”,一说起自己的新房子,家住该社区的朱春花赞不绝口。她说,自家以前住的是四间老瓦房,家门口的小路整日泥泞不堪,晴天是土,雨天是泥,车辆进出都极其不方便,想做个小生意都困难。2010年,听说村里要建设“和谐社区”,她就第一批申请了。如今,朱春花家的三层小楼只占三间房子的地皮,却有九间房子33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以前家里有四间老瓦房,孩子大了都不够住。现在虽然只用了三间房子的地方,可是我娶两个儿媳妇都够用了!”搬进了“和谐社区”后,交通也方便了很多,现在她家出门就是大路,再也不用为车子出不来进不去而发愁了。

5、生活水平的改善

刘井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

3 0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11年增至24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3/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电动车,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

4 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5、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

5 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坚持种小麦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引导返乡创业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进一步搞好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

6 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刘井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要合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充分受益。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 7 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范冬冬

2013年2月23日

第11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xx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 ”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

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12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10年8月3----9日我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进行社会调查。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国家不断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槽渔滩镇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槽渔滩镇的基本情况: 全镇总共十六个村,由原来的东岳、新建、天宫合并而来,人口总数 17394人。现今新建了新希望奶业集团和蒙牛集团,新建荼田一万多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说明东岳镇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东岳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围绕改善村容村貌,该镇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了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政府决定实施“村村通工程”,即在每个村修筑一条进村硬化主干道,方便农民出行,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交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正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着新建好的农村公路带给他们的实惠。

行政村规模的调理。这是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全镇行动最大的一步,也是让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一件事。进行行政村合并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加速中心村的形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各村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产业集聚和特色、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全镇29个行政村合并为13个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每个新村由原来的2—3个村合并而成,平均人口在3000人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救助对象出院结账时,新农合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方案设置自动生成新农合报销金额和应该享受的医疗救助金额,救助对象只需支付经新农合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后个人应负担的医疗费用,便可在得到新农合补偿的同时获得医疗救助补助。建立起起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农村收入渠道拓宽,促进生活富裕。现在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农民感激政府对他们的照顾,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到处开始兴办,尤其是奶牛场像雨后春笋般兴起,给农民新增了很多收入。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应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帮助农民介绍外出打工。

家电下乡,政府补助。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家电下乡是为了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产品包括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

住房规划建设。村庄规划了 环境变好了, 当地经济和生活模式确定农村居住模式,不片面追求集中居住。 根据东岳农村情况的地理情况,将房屋修在道路的两边,形成街道式的规划,最终形成家家都通公路的盛况,既有干净整洁的居住地,又合理的利用了土地。

环境文化活动。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部门积极发掘各地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组织了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等。将街道进行改修,一改往日拥挤、吵杂状态,让日常交易活动有秩序的进行。在街道两边增设垃圾桶,让街道保持干净整洁,维护好村容村貌。此外还在开宫办了敬老院,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使他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安渡晚年,让他们感觉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心。

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改变,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一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过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农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了空话。我要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

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2、一些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上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3、有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

4、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规划资金缺口较大,城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未到位,并且乡镇又无资金投入,较难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划任务。

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二) 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 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

(四)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有效运行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落实好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公示制、专家评审、民主决策、招投标等;强化新农村建设和支农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应该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办实事为重点,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乡镇比较,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村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镇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第13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胡明春 姓名:李嘉璇

班级:B101104

学号:B10110424

科目:毛泽东思想理论概况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李嘉璇

班级:B101104

学号:B10110424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号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

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不断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近期,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专班对我市胡集桥垱、磷矿陈安等村目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大对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

“债务象座山,卸不掉、背不动,压得我们几乎喘不过气来,逢年过节不敢回家,不敢开手机”,这是在调研过程中村干部普遍反映的问题。

据市经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市锁定村级债务46134万元,村平91.3万元。2004年以来,我市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村级债务,但至2005年末,仅化解村级债务9415万元。目前,全市506个村,村平负债73万元,全市只有17个村没有债务。由于债务缠身,一些村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偿还外债上,无心、无力搞建设,积极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市的村级债务普遍是为“普九”达标、办集体企业和完成税费而举债,主要是从信用社贷款和农民手中借款。通过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有290多个村都有闲置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我们认为各村首先应采取提前续延承包合同、拍卖闲置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等方式偿还部分债务,农民手中的借款要优先偿还,余额部分村集体要拿出部分上级转移支付逐年偿还。同时,国家应出资核销部分信用社贷款,“普九”达标、办集体企业和完成税费借债,有因国家政策造成的负债。对特别困难的村,各级政府每年应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化解债务,防止因债务纠纷而引发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建设新农村应注重培养高素质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农民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强的大局意识与之相适应。

通过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农民在这些方面都很欠缺,普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应该由政府把城里的建设资金转移到农村来搞建设”,也有人认为“„两工‟取消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由政府买单”,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投工投劳投资参与村里的公益性事业,即使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也不愿做。据调查反映,很多群众在通村公路修到自家门口了,村里组织培路肩,都不愿参加,更不用说搞其它的建设。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现出的“冷”与政府的“热”,极不协调,这无疑将会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增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让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和农业科技下乡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掌握致富实用技术,用现代农业科技、法律知识武装农民;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

明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坚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车挂底板,大车断钢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旱难灌,有涝难排”,是在调研过程中,农民对当前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描述。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

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祝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14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华蓥市有113个行政村,农户7.7万户,农业人口26万。近年来华蓥特色农业发展快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通乡通村公路全省领先,便民路入户率达80%以上,建设新农村产业独具,基础良好,群众支持。按照中、省、广安市的部署,华蓥市高度重视,迅即行动,快速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华蓥市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家、打造新环境“四新”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农民素质提升和环境卫生整治“五大工程”为突破,着力狠抓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新农业有新进展。立足增收主题,集中项目发展主导产业,力争每一个新农村重点村都有产业支撑、每一户新农村农户都有致富项目,确保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在高兴镇宋家垭村、永兴镇鲤鱼村发展优质蔬菜1050亩,在古桥街道兴隆村新植优质梨1100亩,在禄市镇山门口村、华龙街道上坝桥村春植优质杂柑1200亩。扩张竹业基地,新栽竹3.6万亩。着力扩建大川木门二期工程、引进80万头生猪加工项目,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狠抓优势产业培育的同时,着力发展农户庭院经济,引导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10个,鼓励群众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农副产业,家庭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

二是新农家有新面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适当资金补助引导农户实施“六改一建一整

治”,以结对帮扶促进农户改善环境,培育文明乡风。远在北京、福建、新疆、深圳等地务工的70多位群众,通过镇村发动,专门请假赶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开展“三讲一树”文明新风活动,组织全市3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户,帮助农户打扫清洁卫生,重点村村容村貌在短期内有了极大改观。组织开展“欢乐农家大赛”、“城乡妇女共建新农村”等活动,引导农民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截止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完成改厨1224户17643平方米,改厕1182户6291平方米,建成沼气池228口,房屋立面改造1127户87552平方米,院坝硬化1060户42952平方米。

三是新农民有新变化。组织130名骨干人员进村入社,挖掘群众身边勤劳致富典型,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号召村民学习榜样,群众创业热情高涨、自主精神更强。加强中小学生新农村建设教育,每月一堂专题课,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农民群众受到潜移默化影响。组建10所农民学校75个村民学习小组,开展知识技术培训19期,参培人数达2165人次。成立乡村书吧(图书室)13个,藏书2.3万册,借阅人数3.6万人次,群众自发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华蓥电视台开设了互动点播电视栏目,群众可在家中随时点播种养技术、卫生知识等内容,目前栏目点播已达4.2万人次,农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是新环境有新气象。从群众最急需的基础设施改造抓起,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乡村道路联网工程,改扩建村级公路44.42公里,硬化便民路54.9公里。实施人饮工程,共打井1089口,9683人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共完成古桥兴隆村、华龙上坝桥村等村土地整理2471亩,投入整治资金360万元。实施水利建设工程,整治山平塘15口,修建排灌渠系13.5千米,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重点村建设分别由一名市委常委挂帅负责,抽调6名机关干部集中办公。结合“先教”活动整顿软弱村级班子3个,调整村干部4名,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各乡镇还抽调干部与村干部一道组成工作队,现场蹲点抓落实,任务分解到户,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聘请规划设计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制定了1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重点村建设规划集中体现“五建、五通、四有、一化”指导性要求,新农家建设侧重体现“六改一建一整治”要求。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已经审定。

三是深入发动群众。重点村的确定由群众自愿申报。各乡镇、街道必须经60%以上的村民签字同意方能申报重点村,从一开始就让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让群众参与制定建设规划。重点村整体规划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农户规划由市上指导规划轮廓后,农户自主设定。出台奖励政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确立了以奖代补、按进度奖励等政策,实施后没有发生一起因奖励政策兑现引发的信访事件。让群众参与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凡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补助资金、捐助款,都必须经理财小组审核后方能支付,并定期向村民公布。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组织重点村支部书记外出考察了成都梅林村、蒲江县等地新村建设情况,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

四是发动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城乡互动,共建新农村”活动。全市28名市级领导、94个市级部门及所有机关干部结对帮扶重点村,为群众理思路、

选产业、谋发展。目前,市级领导、部门资助新农村建设资金近60万元。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新农村。全市76家规模以上企业与相关村结成帮扶对子。宏云建材、建工集团、广能集团等企业已向华龙上坝桥村、禄市山门口村、双河街道五星村、古桥兴隆村提供帮扶资金约5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市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投入,集中打捆使用水保、中改、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组织涉农部门发挥部门职责,集聚资金,统一调配,协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一是农民是主体。变化较快的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无一不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结果,在规划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投入上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参与上反映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度空前广泛,农民的投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古桥街道兴隆村有的农户投入几万元修建家庭广场,正是农民主体性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二是干部是关键。新农村建设较好的乡镇、街道,都充分体现了全体干部包括机关干部的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在阳和镇阳和社区建设新农村上,市级部门帮扶尤为明显,既出钱又出力。同时,重点村的村支两委干部主动冲锋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身体力行,带头建设新家,改善新环境,以模范作用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是帮扶是动力。新农村建设,帮扶是源动力,是牵引力。新农村建设仅仅依靠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缺乏外在动力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要建设好新

农村,必须上下联动、部门帮扶,而且要真帮扶,既要出力、出钱,又要出点子,这真正体现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要求。

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及矛盾

一是投入少。农民投入少。农民群众的经济状况大多较差,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总量不多。社会投入少。社会各层面特别是广大工商业主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理解也存在千差万别,自愿自觉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尚未形成,社会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不多。政府投入少。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较低,且乡镇负债较重,不能发生新的债务,县、乡两级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很有限。

二是发动难。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多,农村剩余人员多为年老体弱,使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效果较差。新农村建设缺少青壮劳力,导致部分群众和干部产生消极懈怠情绪和观望心理。部分基层干部宣传发动群众不细致深入,宣传形式不丰富、不灵活,群众难以消化、接受。

三是项目散。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中改、农村道路建设、国土整治等涉农项目多但分散,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不明显。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是突出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是支撑,增收是核心。“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确定发展产业要因村因地制宜,只有根据本村的土壤、水份、村民养(种)植

习惯,确定的主导产业才有发展潜力,群众才会接受,决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上”。产业发展要适度规模,“小”了无规模效应,“大”了不利于调整结构,如发展生猪、蚕桑、水果产业等,一定要讲求适度规模。加快专合组织发展,培养农村“经纪人”,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因户制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蚕桑、生猪、小家禽、蔬菜等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农副产业,应大力鼓励农民从多种经营中获取收益,同时,要结合新农村环境打造,采取劳务补助和以工代赈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农民工就地转移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要靠他们来实施、来体现。如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方面基层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群众自主决策一些新农村建设的事宜,政府“不越位”、“不包办”,让农民群众感觉认知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应教育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危房改造、整治村居、清洁环境等活动,让农民体会到政府、社会的关爱,激发他们改变现状,追求新生活的信心。大力普及素质教育,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重视发展农村文化站、乡村书吧等载体建设,发动社会文艺团体送戏下乡,结合农村传统节日和平时重要活动,更多地举行能够体现农民优良传统或具有时代精神的、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镇村干部要重视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大力宣传法律尤其是村民自治相关知识,帮助村民提高选举能力、村务管理能力和村务监督能力,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三是突出帮扶实效。省委、省政府就新农村建设专门出台了“部门帮扶、党员帮户”意见,各级各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带点子帮扶,帮助农户制定规划、发展产业、建设农家,多提意见与要求;部门同

志应突出项目帮扶,在招商引资、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项目推进、产品营销、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为帮扶村牵线搭桥,提供支持;同时,通过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在住房、生活饮水、用电、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党员帮户要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相结合,积极动员和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职工进村入户,送温暖、献爱心、解难事。

四是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朝夕之功”、短期工作,而是一项长久性、常规性的富民、利民、安民工程,需要良好的机制保证。要在投入机制上、工作机制上逐步探索,加以完善。在投入机制上,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方式,通过财政挤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办法,设立新农村建设奖励基金,对重点村建设中行动快、质量高、效果好的农户,分等次、分类别、按比例分别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热情。在工作机制上,应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头等大事、“一号工程”,常抓不懈,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轻易更换,定期不定期组织市级领导、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引导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由阶段性向常规性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群众自觉型转变、由试点示范型向整体推进型转变。

第15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半新词语,它有什么内容,有什么意义,建设会遇到是什么困难,建设完成后有什么样的成果会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第十一个五结束后新农村建设成果又有些什么?带着对新农村建设的种种疑问我开始了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以下几点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综合以上几点意义我们可以得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用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在《决定》中提出: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要的对象应该是农村中为数众多的农民;2.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

3.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最重要的也是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

4.要保障民主权利和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应该首先扩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其次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再次,完善收

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行农村的社会保障。从国家的各种有效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建设的根本,要建设根本就要解决广大农民的种种问题。十一五在新世纪中落幕,在这个五年规划中农民的土地,住房,道路交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都有怎样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发现。

我的家乡是重庆市铜梁县的一个小乡村。地处西部的门户,国家对重庆的农村建设更是下足了功夫。首要的应该算是西部大开发的大方针,而后是国家对农村建设得特别政策“将四川,重庆作为示范建设新农村”;再后就是国家的以工带农和相关的教育文化的政策。从地方政府来说,重庆市领导班子可谓人才济济,为了又和谐的建设氛围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暴”“吟唱古诗”“传诵经典”等一系列活动。除了精神文明建设以外紧接着的民生十条正式拉开了重庆的社会主义建设,当然新农村建设也就囊括其中。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新农村的土地建设我对我们所在的公社进行了系统调查。从古到今土地一直是广大农民的心头肉,解决好土地问题就是从根本上建设新农村。在我们那个小山村中由于土地多人口少,而且大部分有效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土地闲置,所以我们当地的土地问题就尤为突出。但今年我在闲空时间内我留意了在后山的土地,其中有大部分是种植了小树苗,而且生长情况良好。对此我专门找到我们生产队的队长询问了相关土地应用的问题。他说:“是政府为了加大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集中利用土地资源,采取有偿的补助征用。这样以来我们生产对的环境以看得见的速度恢复而农民的腰包也慢慢的开始鼓起来。这就是政府关于农村土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关键在于农民没以前累了还挣钱多了,所以时常的欢笑也就更多的出现在农民的脸上”。这队长所说虽然简短但道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改革,并且是落到实处的改革。

关注了土地我继续将目光投入到住房上。我还清晰的记得目之所及全是茅屋,一到夏天在疾风劲雨中就显得危机重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乡政府已经将村落集中建设纳入日程有,并且有的已经建成。在新建的房屋中风格现代,花样不一体现出农村住房的多样性。而且听农村的乡亲们讲在新修的住房内水电气一应俱全。老一辈的不禁感叹老年逢春.

对于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就更有话说了。几年前就开展的村村通工程早就将乡村与城镇相连。从前有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体现在我们的家乡就很实在。自从修路以后农副产品不用人力送到几里外的集市就有人上门购买,真可谓方便快捷。也就随着交通道路的完善使得外面的容易进来里边的容易出去,加快了经济发展。就我们的现代化农业来说,两百亩的水稻,一百多亩的西瓜的生产销售都得益于这新农村的道路交通建设。在未来生产队的发展规划道路交通将更显身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最近这几年可以说家家都配上了电脑手机,使得家人交流更方便了解外界更容易了。这是硬件方面,在农民的业余生活上,每个生产队都有相应的体育活动室方便了每个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之前就讲了政府对土地变林场的相关信息。在我们生产队后面就改成了林地,不管春冬家乡都有植物的气息。这样也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最后我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几点建议1: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2: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3:新农村建设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当然希望我的家乡在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中变得更加美好!

第16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人特对xiexiebang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在下着眼于YJ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YJ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00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YJ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二、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YJ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YJ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YJ村

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

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因此,YJ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四)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YJ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YJ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02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YJ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7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调查报告调查者:葛孟清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对此我们组在今年寒假期间对临清市吴刘庄村做了调查,我们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二.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三.调查内容

1、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方面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第 1页

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

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3)经济方面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前农民生活普遍比较拮据,都很少有人去建造新房,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我们走访了吴刘庄村的10户村民,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 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

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 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

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 还有一些小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农民安于现状和比较的心理,使得村民看见别

人没有盖新房自己也懒得去盖新房„„

2、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有多大?

新村建设之后的焦坪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主干水泥马路的基础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农村建设之后的吴刘庄村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粉刷装修;新农村建设之后的吴刘庄村再也看不见以前使用的茅房,每家每户用的都是水冲厕所;新农村建设之后的吴刘庄村喝的水都是用抽水机把水抽到水塔里然后再通过水管放出来使用;新农村建设之后的吴刘庄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另外,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之后,吴刘庄村不管是在农业,教育,医疗还是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农业方面建成了大规模的苹果示范基地以及大棚果蔬;教育方面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医疗方面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都大大提高,并且医疗人员服务态度好,让农民十分满意;经济方面,吴刘庄村还大力发展旅游业,短短几年,吴刘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达到小康水平。

以下我们为大家列举几张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照片

:

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种植的大棚果蔬

医疗合作社免费为村民体检

3、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这是本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在这里,为此我们走访了多户村民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所做的回答做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国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鼓励补助的措施:

(1)、新村建设区间,建新房可以免批地皮这以繁琐的程序。

(2)、只要村民自己调整好土地修马路,政府会免费铺水泥。

(3)、如果建了水冲厕所,即可得到600元补贴。

(4)、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5)、建设信息村。如果家里装了电话并开通宽带业务,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四.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教育方面: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医疗方面: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五.后记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高中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第18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于2016年11月22日至25日,前往河北省黄骅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黄骅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黄骅市概况

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全市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人,辖10个乡镇、327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8%;全部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19亿元,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分别增长11.1%和18.7%。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科技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双拥”模范城、教育“两基”先进市、民政工作先进市、文物工作先进市、人居环境进步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黄骅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

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要有村庄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发展1-2个支撑本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组建1个以上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50%以上。

2、生活宽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有明显提高, “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计划生育户、灾民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障率100%。

3、村容整洁。有村庄整体规划、农户住宅规划,布局合理、整齐。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环境美化、亮化,村内 “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农户的沼气入户率达30%以上。主要道路两边、住宅之间和农户庭院要绿化。

4、乡风文明。村调组织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两室健全,远程教育网络畅通,定期对村民进行政策、法规及农业科技等内容的培训,农民素质普遍提高。

5、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健全,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强,村民议事制度完善,能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村务按时公开。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日前,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大会上,黄骅市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县”。

黄骅市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大力实施“六个一”和“穿鞋戴帽”工程。其中,投入4亿元完成了200个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干净农村”的目标;东聚馆、小堤柳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功举办“2015中国?黄骅冬枣节暨秋季旅游节”和“美丽乡村游”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2公里、农村桥梁17座,建设里程和养护规模均创历史之最。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新石碑河、黄北排干等河流综合治理。投资1770万元,新建净化站55座,改造管网69处。稳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80辆环保型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

据悉,仅去年一年,黄骅市共开工建设示范村100多个,创建总数达到234个,打造了小堤柳庄、东聚馆、东常庄、李子札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黄骅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第19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小康社会,农村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过程,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战略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是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理论在“三农”领域的伟大实践。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作出贡献的前提是我们要对新农村建设有足够的了解,所以我进行了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调查时间:2011.10.3-2011.10.7

社会调查地点:

社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社会调查对象:村内18-45岁的村民,若年龄太小,可能存在不懂新农村建设含义的情况,而村中年龄较大的村民可能存在文盲的现象,故选择15-45岁的年龄区间。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初中到高中,少部分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

社会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多少,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制度又了解多少,是否有从中收益,觉得本村内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分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方面,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大约在一万左右,收入来源大多为外出打工,而传统的耕种只占收入来源很小的一部分。家庭支出大部分是教育以及家庭日常开支。村民普遍认为村内经济正在发展中,并且相较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村民手中都有余钱来进行房子的翻修或重建,生活条件变好很多。并且电视电脑等电器已经是每家必备的家用电器,不再是奢侈品,村民基本过上不愁温饱的小康生活。可是仍有部分的村民是属于低于人均年收入水平的,一般这些村民是属于孤寡老人或者是独居的低文化水平的村民。

第二部分政治方面,限于知识水平,对支农惠农政策,村民们大多是一知半解,但是都有响应政府号召,对于像“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这类都有积极加入。而且村内的组织制度也逐渐完善,村民通过公平选举而建立的小组理事会等,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

决策上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些小组理事会也会教育引导村民遵纪守法,致力于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并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逐步完善,全村有二十几名党员,村委会两人,村民代表中党员占有适当比例。

第三部分文化方面,相较于以前,现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费,并且有两免一补的政策。就调查的对象看来,所有适龄学生均在上学,没有出现辍学等现象。并且村里除了开始注重义务教育的方面,也开始注重除了学生之外的非学龄的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内的文化广场有基础的健身设施,也有文化室,和村广播室,村民们茶余饭后闲暇之时都会到广场散散步或者去文化室看一些农业科技类的书籍。每逢节日期间,村里也会请一些戏班到村里唱戏,满足村内不同年龄层的村民的需要。

但是,即使是有这些喜人的变化,可是当前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人均年收入的增加,虽然是喜人的变化,可是是由于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才使得村内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增加。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得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出现,并且相应的,耕田等被闲置或者是由留守在家的老人进行耕种。

第二,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使得村民对中央下达的政策一知半解,不能完全地理解,使得政策的实行存在困难。村民的文化水平程度是需要提高,但是更多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需要更加扎实,才能促进政策的推行。

第三,即使义务教育等教育问题有覆盖到本村内,但通过部分学生村民的反应来看,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太完善,政府对于教育的投资还是太少,教师水平不高,缺少年轻的教师,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潮来。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相较于以前多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建设并不完善,例如全村的公路也是近两年才建成完工的,但是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解决,这些都需要政府人员重视。

三,建议

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典范在全国已有很多,比如北京的韩村河、江苏的华西村,但从整体着眼不难发现,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所以针对此次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村民们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 要作好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严格推进到基层。要因地制宜,才

能避免新农村建设“形式化”的出现。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蔗兜村要发展壮大,首先要立足本地资源,从实际出发,找准符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2) 提高村民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村民自主创新。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村内村民主

要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外出打工所得。即使这样提高了人均年收入,可是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人数增多,所以应该从自身出发,根据村内的现有资源进行发展发掘,让青壮年劳动力可以不流失,在本村内就能进行致富。

3) 切实地落实优惠政策,推行典型示范。政府应该明确部门责任,扎实推行农

村建设的新理念。从这次的调查中不难看出,虽然村内有被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所覆盖,但是只有部分政策落实到位,而且由于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对于某些政策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政府人员的解说解释,或者是理事会小组组员的宣传。但是同样的,除了政府人员专业的解释,理事会小组组员的宣传并不是那么能让村民理解。所以政府人员的工作任重道远,要切实地落实优惠政策,在某些程度上也要担负起教化村民的责任。

4) 教育差别是城乡间最根本的差别,必须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培养并吸引高素质教师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中去,才是切实发展教育问题的关键。

5) 要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需要被强化,才是实行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所在。

6) 建设新农村,就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所以对城乡要求要一

视同仁,各部门要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本村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意识到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各方面在思想上要有长期的准备,在发展上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也是很重要。在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上,要结合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地建设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农民富裕作为根本目标,着力解决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这一根本问题。 坚持全面发展,要把农村中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全面提高,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尤其要注重农村中素质教育的进行。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新农村建设要发展,但是也要注重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才能把建设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

下去,惠及下代子孙。

附录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1.您的所在地:

2.您的文化程度:

3.您的性别:

4.您的年龄:

1.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A.传统农业耕作

B.外出打工所得

C.个体经营

D.其他行业

2.您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为:______

3.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A.教育B.医疗C.家庭日常支出D.购买生产资料E.人际交往F.其他_______

4.您觉得针对本地特点,最适合发展的是:

A.农作物生产B.经济作物生产C.旅游业D.畜牧业E.其他副业

5.您认为目前提高自己收入的主要困难在于:

A.文化水平低B.缺乏途径,不知该如何提高收入C.信息来源少,消息闭塞 6您是否了解支农惠农政策?

7.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了吗?

A.已加入B.没有

8.如果您已经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哪:

A.村民素质的提高B.新型产业的培育C.科技含量的提高D.政策的落实度

10.您觉得村内的风气状况如何?

A.风气很好,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也都有提高

B.风气比较好,可是还是存在封建迷信等不好的现象

C.风气比较差,村民的受教育意识不高

11.您对农村文化生活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2.村内有哪些文化公共设施?您是否经常到文化中心活动?

A.村级文化室

B.村广播室

C.村级文化活动器材广场

D.农家书屋

E.村级体育健身

13..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A,规划的制定B.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C.政府资金的调配

D.科学技术的支持

14.您觉得本村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20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0年3月23日——2010年3月25日

调查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镇叶村

调查对象:叶村村民

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总结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一、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XX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XX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2010年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

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加大教育力度。XX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XX年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