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1 08:35:37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家乡(遂溪)人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醒狮之乡遂溪的文化成长 班级:电子姓名:

学号:

摘要:

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关键词:

年例醒狮之乡舞龙醒狮网吧KTV赌博数字电视舞蹈 调查目的和意义:

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 调查过程:

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

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 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

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

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

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为此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数了。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

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

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县的文化队伍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对于由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使他们更多是去网吧,KTV、溜冰场等娱乐场所。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县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城。人口大概有十万左右,居民空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有些还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现了变质,演变成了“赌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赌博场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更加恶劣的还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另外,镇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去找“神灵”。

5、网吧和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够

由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性文化场所开张,但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场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例如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是很常见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场所,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二、我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镇城镇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城镇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城镇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城镇文化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城镇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从而忽视了文化对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从而出现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长追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2、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县、镇用于城镇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又有相当难度。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3、城镇文化市场发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质偏低

城镇文化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鲜明的反差,城镇文化市场境况冷清。有些地方附近连一家书店都没有,居民买书难。与此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城镇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居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动、淫秽、暴力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城镇大肆泛滥,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体制不畅

文化部门人员大多被叫去进行办公工作,文化表演队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创新。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城镇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调查结论: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些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虚,居民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还

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动去参与的。但是相对于居民的经济的水平的增长,这些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样让居民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是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在党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我县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调查建议和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来建设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点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进行依法取缔。从而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给居民。

推荐第2篇: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推荐第3篇: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二, 调查时间:2012-7-25调查地点:舒城县 调查人:姚一林 调查内容:家乡文化资源介绍与新发展

舒城是西汉教育家文翁的故里,今年在舒城还成立了由蜀舒两地文翁研究者及文翁的后裔组成的文翁研究协会。干汊河境内的周瑜城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吴军统帅周瑜早年练兵的遗址,现正在建设开发之中。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晚年隐居龙眠山,一时文人会聚咏唱于此,使“龙眠毓秀”成为龙舒八景之—。汤池镇是千年古镇,因温泉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桐城派著名文学家戴名世曾沐足于此,作《温泉记》而被称为“人间福地”,现已建成汤池温泉渡假村。

舒城现有省、市、县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珍贵文物有:春秋时期的西鼎、建鼓座、编钟,战国时期的带铭文青铜匝、云雷纹铜壶等。

近现代亦有多处革命遗迹,像韦家大屋——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毛主席视察舒茶公社休息室等。

万佛湖湖区内栲栲山上有周瑜祖坟,五座山峰被喻为“五老观太极”。湖北岸大梅山上普建有梅仙祠、梅仙亭,纪念汉代隐居成仙的南昌尉梅福。湖区西南岸团山嘴附近发现有汉墓群。

万佛湖于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9月,舒城县万佛湖经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评定组检查验收。舒城县10年来为万佛湖投入各项建设资金达5.5亿元,目前景区年接待量达52万人次,年创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解决了近5000人的就业问题。

舒城县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万佛湖镇文化站以龙河剧场、街道业余戏曲爱好者为依托,组建了万佛湖老中青戏剧协会,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以中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力量为依托,组建了万佛湖业余歌舞团;以湖区周边村民为依托,组建了龙舟队、舞龙队、舞狮队,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大张旗鼓、大办灯会、竞相放歌,不仅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

晓天镇以万佛山旅游景点为依托,将山歌唱到猪头尖。舒茶是毛主席当年视察过的地方,“9·16”茶园便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开辟的。舒茶做足“茶”文章,将有名的“二月早”茶叶推销到海内外;茶歌更是当地的特色文化,小至三岁黄发,大至耄耋老人都会唱茶歌。

县城的少儿艺术培训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老年大学舞蹈队、长青腰鼓队、“夕阳红”戏剧协会、京剧票友会,未来文化传播公司的舞蹈队、演出队,舒城师范的舞蹈队、体操队,各小学的连厢队、军乐队等像一朵朵色彩斑澜的花儿在整个县城的节庆活动中次第开放,将古老的县城衬托的美艳无比。

旅游文化已成为舒城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早在1996年,舒城县就于农历端午节这一天举办了万佛湖由史以来的大型龙舟赛。当时由县内各大企业的10支龙舟队参赛。当天全县计有10万人观看了比赛,浏览了万佛湖。风光旖旎的万佛湖从此撩开了羞涩的面纱。

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舒城县举办了首届中国万佛湖旅游文化节暨“龙津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国内外数十支龙舟队来舒参赛,并力邀国家级著名歌星毛阿敏、阎维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来舒演出。在这次大型活动中,舒城地域文化得到了挖掘、整理和集中展示。县文化馆搜集了舒城民歌《四季飘》、《高高山上新事多》、《龙河渔歌》、《请喝一杯龙舒茶》等曲目;经过筛选和精心编排,秧歌《连厢腰鼓舞》、表演唱《万佛湖畔好风光》、男声独唱《站在舒茶望北京》分别在文化节开幕式、闭幕式上演出,丰富了万佛湖旅游文化内涵,极大地提升了舒城万佛湖的旅游品位

1998年9月、2002年10月、2004年10月、2006年9月,舒城县先后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六安市第六届老运会、六安市首运会和中国(舒城·万佛湖)中外大力士公开赛。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舒城县委、县政府利用体育、文化两个车轮来拉动该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将秀美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命的健康运动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给来宾、运动员、教练员和众多的中外游客,让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在此汇聚与凝结、交融……

通过举办这一系列赛事,大大地提高了舒城县的知名度。文化、体育带动了旅游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舒城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同时也拉动了整个舒城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万佛湖”牌鱼头不仅热销于合肥餐饮市场,而且在上海等大城市也站稳了脚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落后是制约旅游文化发展的“瓶颈” 县乡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旅游文化的发展,但由于舒城整体经济水平偏低,旅游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譬如,作为区域文化的活体传承,舒城县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县庐剧团, 20多年没有招进新人,现有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致使许多传统剧目无能力上演,人才的断代必将导致传统优秀文化的濒危。

(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 就该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山水古迹、楼台庙宇、堰坝水利等静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开发利用上比较觉醒,而动态的文化资源却没有充分地组织发动起来。让动态的人文活动来为静态的自然景观锦上添花,做到动静结合,或许更有利于旅游前景的发展。

(三)文物价值没有在旅游中显现出来 该县现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馆藏文物1126件。它是游客了解舒城历史、经济、民俗、社会、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舒城尚没有展览馆藏文物的博物馆。

(四)对全县活体旅游文化的分布、导向、流动缺乏长远规划 对旅游景点的布置、旅游路线的安排、旅游品牌的打造都有明晰的规划,而对全县活体旅游文化的分布、导向、流动缺乏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更谈不上长远规划。

(五)旅游文化商品研发和销售滞后 在一些旅游景区,只能见到当地农民出售板栗、蒜子、竹木工艺品、山野菜等,而看不到具有县域特色的包装精美的旅游文化商品。

三、意见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共识 一是旅游文化产业是该县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各大支柱产业中应给予旅游文化产业以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二是加大对旅游文化的领导力度,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局面,发挥各行各业在舒城旅游发展中相互促进、彼此协作的作用,采取新思想、新机制、新办法,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那些投资旅游文化、开发旅游文化和经营旅游文化的单位及个人的积极性,放宽旅游文化行业准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旅游文化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局面,共同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

(二)多元化筹资,解决制约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在旅游文化产业投入上,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资金,开发建设重大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引资、筹资。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外商、沿海企业和本地私营企业、民间资本等投资建设各种股份设施。三是对研制开发旅游文化拳头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场地、收费等方面的扶持,尽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齐头并进,充分发挥文化活体在旅游中的作用 发挥县庐剧团、县文化馆、文化传媒公司、乡镇文化站、民间演出团体等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让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演出活跃在全县的各个景区,让文艺演出这一动态文化与景区的静态文化相得益彰;并且让各类演出(展演)团体在市场中自由组合,在自由组合中将全县活体旅游文化资源重新整合,发挥最大化效益。

(四)将文物资源盘活,由后台走向前台 文物是基本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人文旅游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同时又是综合利用民俗、歌舞、旅游商品等发展人文旅游的最佳、最有效的载体。因此,文物旅游是人文旅游的支撑和内核。我县可对这些历史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进行修缮,修旧如旧,将他们的历史故事、丰功伟绩等以实物或画面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对一些历史人文遗址可以建造遗址公园,对游客开放,从而不断提高旅游的水平、吸引力和效益。在万佛湖镇可以建筑一座龙河口水库博物馆,不仅可以介绍大梅山梅福成仙得道的历史传说,更重要的是展示百万龙舒儿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舒城所做出的震撼人心的贡献。

(五)结合文化部门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摸底 对全县拥有的动态的旅游文化进行登记、排查,尽快制定合理的旅游文化总体开发规划及决策方案。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加以实施,以发展什么洋的特色文化,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倾斜都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推荐第4篇: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姓名:吴晓琳

学号:1334001458133

专业:现代文员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并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可以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 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徽州民俗——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

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徽州民俗——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推荐第5篇:家乡文化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河北工程大学 中 国 传 统

之 化

武 安 文 化

学院:科信学院 班级:城规1122

姓名:胡丽阳 学号:110042204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尤许多的传统文化组成,各个领域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家乡文化绘制成了我们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文化:武安文化

武安,既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文化底蕴浓郁、有着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武安境内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鸡的炭化标本,是迄今世界上人类种植、养殖的最早实物证据,距今已有7500多年。战国时期“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和战国名将白起、李牧等都曾被封为武安君。

武安还是一个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乡,现留存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拥有平调、落子两个地方剧种,在我国县(市)中极为罕见。

近年来,武安每年勘探5万多平方米,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入帐、上册、照相、绘图整理等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为加强磁山文化遗址的文物保护,武安市还兴建了磁山文化博物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馆。博物馆占地1公顷,展厅南北长45米,东西宽13米,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厅主要有石磨盘、石磨棒、砺石、生产和生活用具、陶制计数丸球、陶器、石球、占蓍草器等;北厅主要有骨器、动植物骨器、小叶扑、胡桃、猪狗骨骸以及小陶器、灶盘、祖形器等。展厅内还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制作了模似新石器时代生活场景,再现了75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武安的文化遗产有:

武安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武安民间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武安西南山区一带在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俗称“捉黄鬼”。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武安平调——是武安的地方戏曲,武安平调主要流行于邯郸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永年、曲周、大名、临漳等地。也是我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武安平调的起源不详,主要流传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平调艺人有“平(调)怀(调)不分家”之说,意即平调、怀调两个剧种十分近似,艺人们在一起可互相驻班演戏,吃喝不分。其二,据有些老艺人传说,明朝时武安有两个落魄文人,分别创造了武安平调与开州平调。其三,据嘉靖二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十四年的《武安春秋志》艺文部分记载:“武安平调,地方土戏。”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划归河南省,河南省大平调兴起之后,又有大、小平调之说。《两狼山》《天仙配》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获得好评。

武安落子——也属于武安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又名“落儿腔”,武安落子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流行在邯郸漳河以西的称“武安落子”,漳河以东的称“沙东落子”;在河南省内黄县的称“内黄落子”,在山西省黎城县的称“上党落子”。 在清代,武安等地民间“花会”中有说唱故事的落子,初为撂地摊演出,晚清逐渐搬上舞台。根据《武安春秋志》卷九记载:“武俗好戏,酬神演唱无日无之,甚至有一日数台者,农民喜平调(,绅商以皮簧梆子为宜,村夫、愚妇最迷落子腔,惟其戏有伤风化,历来禁演。” 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武安艺人喜顺,流落到山西黎城,适逢此县有个李锁柱,喜编戏文,两人合作,喜顺遂将武安落子传入上党,形成了上党落子;清同治三年武安有位叫“假媳妇”的艺人去河南内黄县唱落子,与当地一位姓赵的艺人共同组班唱戏,后来发展成为内黄落子。

武安快板——武安快板也是武安市一种民间艺术。是当地文艺园地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语言通俗、诙谐、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浓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气息,为武安乃至邯郸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它诞生于新中国解放初期,主要是在民间劳作之余以“顺口溜”的形式,长的二三十句,短的十来八句,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配上板鼓、梆子、小锣来伴奏就象武安落子戏的数板,但说起来比数板节奏更加明快干脆,因为演说时用的武安方言,故取名叫武安快板。初创开始时单人演说,后来发展双人对着说,名曰“对口快板”。再后又编成了带故事情节,象小戏一样的多人分角色演说的快板,取名“快板剧”。以后,武安快板、对口快板、多口快板、锣鼓快板、快板剧就在武安大街小巷中每当逢年过节和各种文艺活动时,迅速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演说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河北省邯郸专区曾对武安平调、落子两个剧种进行了重点扶植,先后派遣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和戏曲专业干部到邯郸地区平调剧团,对平调落子的剧目和音乐进行挖掘整理。1956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武安落子《借鱬鱬》获得满堂喝彩,后来,还整理改编了落子《端花》,创作了落子《高山流水》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

总的来看,武安的文化大多都是戏曲一类,但是能流传到现在也说明了这些戏曲文化的珍贵性。中国有好多的传统文化,我喜欢的是剪纸文化。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

家乡文化之武安文化

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保护我们的家乡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

推荐第6篇:家乡文化

邯郸过年习俗

春节,我们当地人称过年。主要包括年前准备、大年初

一、正月十

五、及十六。下面我就将我们当地的过年习俗简单介绍一下:

一、年前准备(二十三至三十儿)

节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揭开序幕的,民谣“二十三神上天,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 二十八蒸馍馍,二十九贴对子,三十儿吃疙瘩。”说的就是一个很经典的节前准备计划,可以说工作都程序化了。这个民谣中安排的主要内容就是年前准备的主要内 容,抱括“过二十三”、“打扫房子”、“准备吃食”“采买年贷”、“发面蒸煮”、“贴对联”、“过三十日吃饺子”等。

首先要说的是过二十三。也有人说过二十三是“神上天”、“过小年”,这一天要“数人口”,就是天界的神在这一天统计人口,天南海北的人都得回家,回家就能 被登记到户口本中,登记在册的人口才能得到神的保护,才能不受鬼的纠缠,才能保证一生平安。

送走了灶王爷,不再怕惊动了神仙,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大扫尘,掸拂尘垢蛛网,清洗各种器具,按民谣安排,安步就班,磨豆腐,割肉,赶集,蒸馍馍,贴对 子,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三十日熬夜就是通常说除夕守岁。腊月三十日,前晌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家里有长辈近年去世的(服孝未满)不用贴春联而且窗花也不用红色。贴春联还包括贴福 字、贴窗花、贴年画,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功能。旁晌午上坟,请回来祖先来一起聚餐,一般是一起品尝疙瘩,叫尝馅。旧时三十这天,中午饭以小米捞饭 为主,并要多做一点,剩一些到来年称为“隔年饭”,表示年年有余食,还要到坟上请祖先(称“三代”)回家过年,晚饭以前立上“三代宗亲”牌位。上坟的另外 一个意义就是从坟上折些柏树枝回家。准备初早上的拢火。晚夕再次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口挂上红灯笼。

三十日晚上,是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最兴奋的一个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的晚上有守岁的习俗,既有对 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吃年夜饭是春 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年夜饭多数地区以吃饺子为主,吃饭前燃放鞭炮,饺子煮熟

后第一碗要敬给“三代宗亲”的神位,并从三十儿晚饭开始至初五每顿饭 都要先敬“三代”。近几年,县城的一些人家的年夜饭一改为摆一桌丰盛的菜肴,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旧时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 吃到深夜。现在,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前观看春节晚会、编发短信祝福成为除夕的主题。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 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二、过年(初一到初五)

农历正月初一是正式的“过年儿”、“过大年儿”。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初一要起五更,谁家起来的越早越吉利,意为早(发)起。 旧时在我县的农村,一大早,各家给自家所供的“天地”、“三代”烧香点蜡(俗称“布灯“)叩头。然后放鞭炮,饭前要给长辈磕头,随之到村中所有庙内分别上 供、烧香、叩头。到的越早越好,俗称“抢头香”。每家每户家用里都点香,拢火,放鞭炮。整个村庄都笼罩着一种清新的香味。这个阶段的年味是柏香味。

初一早饭多数地方都吃饺子,有的包饺子时,还把一枚硬币包进去,吃到者视为“有福气”。只有上一年分了家的人家,才改吃面条之类。开锅盛饭,首先以少许分 别敬神位和“三代”。这一天,不论大人小孩,都只许讲吉庆的话,万不可说出些不吉利的话来,比如吃完饭了,不能直说吃完了,要说“吃好了”,“吃齐了”, 避开不吉利的字眼;不当心打碎了碗,可以说个“岁岁平安”;第一炮没放响,可以说个“平平火火”。就是长辈训斥子女,在过年的日里也要忌讳。

拜年时,长辈还要给晚辈发压岁钱,祝福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男女老 少均着节日盛装,尤其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到长辈家要跪拜(我县多数地区未出嫁女子不拜年)。初二外甥到舅舅家,初三闺女 携婿回娘家(偏城、偏店、龙虎、马布一带女婿拜年,闺女不拜年),也有的地方初二回娘家拜年,初四侄儿去姑姑家,初五(俗称破五),迷信认为,每月初

五、十

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故初五多不走亲串友拜年(有不敬之意,有的地方不忌讳,并认为破五后磕头不晚),拜年时人们大多数都拿些礼品。上年丧亡父母者 (俗称服孝)初一到初五不拜年,初六才到亲戚家拜年。

正月里在锅里常放馒头等食物,以示“不放空锅,常年足食”。还有不动针钱、不倒垃圾、不干任何活,不剔头,不谈婚论嫁,正月里不提亲等习俗,有的要延伸一 个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吃好喝好,啥都不要想,一切可能惹出纷争的事都不要做,一门心事玩开心。

三、正月十五

“过正月十五”就是欢度元宵节。过完年后,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也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 节,历来深受老百姓重视,在元宵节前的几天时间里,人们便欢天喜地的排节目、作花灯、准备社火,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县城和许多农村还在各家门口悬挂彩色 纸吊挂儿,给大街小巷披上节日的盛装。

元宵节的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绐,至正月十八结束,内容从过年时的团聚,吃,走亲串友,发展到了玩,上升到了艺术高度。十五这天是闹元宵活动的高潮,上 午民间自发组织排演的锣鼓、歌舞、舞龙、耍狮、踩高跷、武术、高台、扭秧歌、跑旱船、上刀山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纷纷出台,在十字路口,大小广场表演亮 相,吸引着男女老少争相观看。一些社火还到一些机关、企业和个户家中演出,群众俗称为闹红火,意为图个吉祥,所到之处的主人往往以好烟好酒相赠。“正月十五闹花灯”。观灯是元宵之夜的一项重要活动。元宵节挂花灯是过年的老传统,是为新的一年祈福,希望一年平平安安,财富源源。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 灯结彩,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蔚为壮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至今一些花灯仍以传统手法把谜语写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 猜。响应的人众多,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四、农历十六

这天晚上邻居们会聚在一起把家里收拾的旧东西放到一起烧掉,此活动包括两个含义:其一是除旧迎新;其二是俗称“烤杂病”,就是保佑来年有个好身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所谓现代文明的发展,如今一些习俗取消或减少,但我认为有些好的习俗是不能取消或减少的。比如长辈不要过份训斥晚辈,不能说脏话,要做好 卫生,等等禁忌,对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人们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习俗的同时,不仅仅使春节更增添欢乐、祥和、文明

的节日气氛,把 它延伸进生活中的每一天,追求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欢乐、祥和、文明,人生不就成了美好的人生了么?

2010-02-23

06级一大班五小班李义沙

推荐第7篇:家乡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学院学号

姓名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三门峡的发展与变化,大致包括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医保与公共基础等

民生建设,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等国策给家乡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果。还有目前已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陈述了一下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点对于城市转型提出一些意见。

前言: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做过有关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报告,但是当时年龄较小,对社会

认识极为浅薄,既不懂得调查方法也不懂调查内容,只是去询问父母有关衣食住行等简单的表面问题。现在大二下学期,趁着毛概课程作业有这一项调查报告,这次通过查阅文献,网上调查和询问长辈或中年人等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进行一次简单而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准备对各类资料进行规划总结,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并对实际问题简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想法.使我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对未来的预期,加深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014年六月

调查地点: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统计局等等

相关背景: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乡背景: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正文

一 家乡的发展

1 经济发展

济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978年,三门峡市是直属洛阳地区的县级市,GDP为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4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开始了全面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几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能源、铝工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果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三门峡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不平凡的高速发展时期。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204.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0:68.0:24.0变化为8.3:66.4:25.3。

2 基础民生建设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

27.1%,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共为6.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9.9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73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22.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

1.48%,参合率99.4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3 计划生育与教育建设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26.79万人,常住人口224.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9%。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4.1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大专院校1所,普通、职业中专13所。2013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0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

4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2013年国民经济在困境中爬升。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传统产业高

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支撑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活力尽显。重点领域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年三门峡市民间投资完成76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27.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繁荣。会展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政策支持确保财政金融走势平稳。并随着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和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投入运营,三门峡经济的外向度大幅度提升。

二 家乡面临的问题

1 人口资源问题

三门峡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仍呈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呈递增趋势。人口过度外流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三门峡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而且还将拉大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差距,最终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给新兴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多年以来,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黄、白、黑等主要矿产出现资源危机甚至枯竭现象。果品加工业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上,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近70%,而资源性工业又占工业总量的近70%,且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一遇风吹草动,便软肋尽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和“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结构,使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2 社会事业问题

从城市化进程看,虽然纵向比有较大发展,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个百分点,说明三门峡城市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控制在省定4.5%的目标之内。

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及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企业对社保缺乏积极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尚不到位。社会福利的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参与程度低,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高。

三 家乡的发展方向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

转型升级要有新突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超过85%;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

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到“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应稳步提升,完成省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

四 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初步构思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一般向高新、专属、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没出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内化成加快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1变废为宝,深度发掘产品附加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专属产业链条

2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地区特色资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利用,加大自然与人文资源利用。3招商引资,增加对新型低碳产业投入.

4转型发展,应使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

5健全相关法制,鼓励创新行为

6加强交流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区域经济开放程度,促进周边交流与合作,稳抓高、新、精、尖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结束语: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2013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2012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三门峡市地方志

三门峡史志2014年第二期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樊新民

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琴花 2013.12.12

201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对三门峡市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2013.12.10

推荐第8篇:家乡调查报告

家乡调查报告书

村委会直选是村民自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村委会直选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贿选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应深入分析与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为《村组法》) 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村委会成员实行“直选”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目前的村委会直选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贿选问题,并越来越具有形式多样、影响范围扩大、隐蔽性强的特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贿选的原因透析

(一) 非法经济利益的驱使。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出现的贿选行为,其动机都是对当选后丰厚的非法利益的追求,这种贿选预期利益越大,动机就越强烈,贿选的投入也就越高。不可否认,贿选成功后当选人将会加倍地将自己的贿选投入快速收回来,因此,如果没有回收的可能或没有值得回收的利益,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贿选。可预期的利益越多,选举竞争就会越激烈,贿选投入的成本也会越大,即贿选每张选票的“价格”会越高;相反地,如果可预期的利益相对低下,那么贿选的成本就相对较低。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村委会委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实权

(二) 直选程序和操作过程的不规范。

贿选现象的大量存在,与村委会选举程序的不规范有很大的关系。在村委会的选举中,一般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所依据的大多是各省市制定的《选举办法》,相对于众多千差万别的参选村庄,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由选举领导小组进行解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素质并不高的乡镇工作人员往往凭个人好恶进行解释,掺杂了个人感情和意图色彩,这样在选举中出现违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贿选现象的出现也是如此。在《村组法》及各地《选举办法》中都没有对贿选作具体解释,因此选举的基层领导机关对贿选现象一般是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做法,甚至有的选举领导成员直接就参与贿选。

(三) 农民整体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不高。

不可否认,当前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农村改革前相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目前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热情的现状与村民自治对村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当多的农民缺乏对民主的正确理解,对为什么要直选村民委员会,以及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内涵,都缺乏全面的理解。

(四)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我国党政群及其事业单位领导或代表的选举,大部分是间接选举,实行直选的仅仅是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尽管在一些地方实行了乡镇长的直选,但毕竟为数极少,而且还是试点、探索性质的。即便是在间接的选举中,也不时地暴露出被查处的贿选问题。这说明在各级间接选举中贿选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委各级的选举是由参加会议的党代表们投票选举的,行政部门的领导是由参加选举的各级人大代表们投票选举的,人大代表们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肩负人民的重托,而个别人大代表却被贿选组织者收买了。社会大环境中客观存在的贿选现象,给村委会选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示范效应,一方面贿选的组织者采用贿选的手段和各种可行的渠道,另一方面,普通村民也容易被人收买甚至说乐于被人收买。

二、贿选的危害分析

(一) 贿选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严重的冲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政治文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中最先进的一种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在治理国家中一直追求的目标。

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标志着我们在建设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没有村民自治,就不可能有今天一些地方乡镇长直选的试点和推广。如果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得不到治理,我们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二) 贿选制约和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贿选的实质是权钱交易,以金钱购买权力,这种“权力的购买”不仅搅乱了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削弱了本已十分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正如前面分析指出的,贿选的背后都有其经济利益的追求,贿选的金钱和财务投入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当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资产因家庭承包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削弱,并越来越处于少数人的控制之中,不少村庄账目混乱,多少年没有得到清理。另外,在村庄中,干群的贫富差距也明显拉大。

(三) 贿选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将“三农”问题的解决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但贿选现象的大量出现,其直接结果之一是新当选的村干部要侵吞集体经济。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与普通村民相比,村干部们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致富手段,但其生活水平却普遍明显高于普通村民。上述这两种情况,都开始成为农村社会中新的不稳定因素,如有的村民铤而走险,使用爆炸、恐吓等各种极端手段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上访上告,这些虽表现为农村干群关系的紧张,但其深层原因及长远影响却不能不令政治与公共管理人深思。

三、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一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要真正地关注农村问题,脚踏实地地研究和解决农村的具体问题,才能拿出治理贿选问题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其他任何组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接受和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形成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

(二) 完善有关法律,严格选举操作规程。

在《村组法》中,虽然有关于警惕贿选发生的要求,但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怎样就算是贿选,如情感贿选和正常的感情沟通如何区分;再如财务贿选怎样认定,金钱贿选的数额的最低界限《,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也没有详细的规定,贿选界定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必须完善有关法律,为治理和打击贿选提供法律依据。

(三) 构建良性运转的长效监督机制。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民自治换届选举中,尽管有选举委员会,选举结果需要由委员会盖章确认,但实际上不少村庄并没有这样做,有的不盖章或者仅仅盖个村委会的章。在选举中,上届村委会是不应该参与换届选举工作的。这个问题是与村党支部及乡镇党委、政府的监督指导失职有很大关系。总之,监督机制不能简单地为了应付换届选举,还要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的落实监督起来。

(四) 强化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一些乡镇干部、一些基层的人大代表,也对《村组法》知之甚少。如果村民自治这项民主实践不能提高农民的素质,不能提高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那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又从何谈起呢? 由于我国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特别是民主意识的教育,这是消除贿选现象的有效途径。

(五) 从实质上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

村民自治中村民的民主权利,不是仅仅局限于民主选举这一个方面,还应包括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也是《村组法》中明确规定了的。然而在实践中,除了民主选举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村民自治也仅仅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才被人关注,而其他时候很少有人关心,问题的核心就是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方面的权利没有得

到落实,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流于了形式。

推荐第9篇:家乡调查报告

每当春节回家,看到熟悉的建筑和街道,听到亲切的乡音,心里总会蓦然地升起一股强烈的激动之情。

而今年春节,当自己再次回到这块熟悉的土地之时,除了那浓浓的激动,却又增加了一份惊喜。惊喜于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市区的夜晚变得更加明亮美丽;惊喜于城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还惊喜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公民权益的改善。

市区交通设施改造 城市街道焕然一新

今年春节回家,感觉出行比往年方便了许多,公交车已经开始刷卡,据了解, 今年,江阴交通基础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续建和新开工项目22项,计划投资18亿元。江阴将以轨道交通、公路和水运航道整治工程、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程“三大惠民”工程为重点,全力构筑和完善覆盖全市域的交通网络。

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195辆,新辟公交线路5条,年内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并且开始推行公交IC卡并对公交收费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学生每次乘车刷卡按核准票价的50%收费;60-70岁的老人持卡乘车15元包月;残疾人将免费乘车。。世新客运中心建成投运,开通芙蓉大道、长山大道、暨南大道公交一体化,锡澄线、镇澄线区域性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全市自然村公交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更为让我惊奇的是在报纸上看到江阴2010年内还将完成地铁规划。

经济发展及消费需求趋旺 热闹了节日里的城市

09江阴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财政总收入271.3亿元 ,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预算内财政总收入271.3亿元,增长10.7%,连续七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经济社会的稳定,也成了促进市民消费欲求的因素之一。

春节临近,春申路的街道上变得异常热闹,我随机在小区街道口做了一次统计,一分钟的时间里就有213人次从那里通过。难怪一位走在人潮中的市民感叹到:“怎么平时街上就见不到这么多人呢?”“不是说今年全球正在发生经济危机吗?可是这的人们花钱却好像没有一点‘顾忌’。”

城东华宏水果批发市场的卢师傅于去年底从外地组织回一批水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卖去了一大半。近日,他正在考虑着要不要再出门去拖一车回来,卖不完年后接着卖。他笑着说:“今年的水果卖得快,顾客需求量大,销量也大。”

我还走访了我们家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和家私市场,人们都在忙着购买年货和添置新的家具器材,个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我在长江路的家乐福超市看到,里面人头攒动,24个电脑打票窗口前全部站满了等待结帐的人,我也买了许多零食,在家里“屯粮”。这充分的反映出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江阴网作“桥梁” 一些老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和重视“江阴网”新闻与舆论监督的桥梁作用,在网上开

通了“市长信箱”和“应城网论坛”,在论坛上已举办了九期“领导在线”。通过“领导在线”,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市直各机关部门负责人同市民们就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而有效地交流,极大地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与威信力。

一些市民们经常反映而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通过“市长信箱”、“市委书记、市长大接访”、“领导深入社区”等多种形式而一下子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去年,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带着公安、城建、环保等10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走进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在城中,一位居民“什么时候装路灯”的“大胆”提问,让这个曾经被戏称为“黑三角”的地区从此便有了暖暖的路灯,也让我以后夜晚拜访姑姑家有了指路明灯。

今年春节回家,我还听说家里的一位伯母过完年后就要进城来住院做手术,同时手术费可以通过农村的合作医疗予以70%的报销,而这在以前却是农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据了解,今年应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春节过后,江阴1.1万多名符合尊老金发放条件的老人,都领到了今年上半年度的尊老金。据介绍,尊老金发放对象为具有江阴市户籍、年满8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江阴尊老金每半年支付一次,这是对高龄老年人的长寿补贴,不计入个人和家庭收入。发放标准为:85周岁-89周岁,每人每月50元;90周岁-9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

物质文化的提高,充足了人们的精神食量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硬实力靠科技,那么软实力就要依靠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这一城市精神,在江阴已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与壮大,给产业和城市转型注入了勃勃生机,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幸福江阴建设的影响力。去年,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终花落江阴,江阴由此成为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承办城市。

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就要在江阴举办,家门口的电影盛事也点燃了江阴人观影的热情。电影院里,《十月围城》、《三枪拍案惊奇》、《熊猫大侠》三部贺岁片虽然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却依然“吸金”不少。“场场爆满!”人民中路世纪红星影城一位经理形容元旦3天的情形,“3天票房差不多8万多元。这几天每天都有1000多人来看电影,回家的这些天,我在电影院里也是大饱了眼福。

新年音乐会、滑稽戏、越剧票友专场、夜晚文化展示„„精彩纷呈、接连不断的表演,赚足了市民的眼球。据不完全统计,新年期间各乡镇、街道推出的特色文化体育活动超过50项。春节期间我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街坊邻居带来的表演,“新年开好头,欣赏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幸福江阴的内涵。

家乡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公民权益的极大改善,让今年回家的我对家乡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寒假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我爱家乡·古风新唱

活动形式:上网查阅文献、实地考察

活动内容:利用寒假时间,实地调研、走访、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情况、了解当地党和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

实践活动成果:

淮南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我生活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台县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辖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人口62.5万,其中乡村约人口50万。全县辖城关镇、河东经济开发区、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xx乡(现更名为凤凰镇)、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共17个乡镇,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

凤台

改革开放以来,凤台县社会和经济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丁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

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凤台花鼓灯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凤台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凤台花鼓灯专场作为安徽省“庆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开安徽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场调演一个县节目之先河。

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景区、焦岗湖、地质公园等

茅仙洞 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古寿唐观、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焦岗湖 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8.4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石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淝水之战 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凤台一中 银杏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泰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800多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多。老枝盘曲,遒劲苍老,但扇形树叶却郁郁葱葱,缀满枝头,根部向周围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态各异的湖石状。占地约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凤台xx,气势雄伟,古时形成接近凤台城的标志。这棵古树历尽了世态沧桑,经历了坎坷的折磨,三国争雄、吴楚争霸、逐鹿中原、两晋纷争,历代王朝的更替,记述了近两千年的史实。 古时群众寄予多少神话传说,白果老爷,巨蟒大虫,医病免灾,又传说怀远林姓旅客,拴马在树下休息,马鞭拴在树上,因赶路匆忙,忘记了马鞭子,回到家中洗脸时,盆中现一白果树影,树枝上挂着马鞭子。这些神话了的老树成了群众崇拜的对象,于是祈福的,求药的,经常不断,南面空地上树立了

七、八对旗杆,树旁香烟缭绕。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凤台,拆掉了文昌宫,又在树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老树西南从顶到根约两尺多宽的树皮被雷击掉,日军在遭到“人怨”的同时又看到如此惊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龟缩在碉堡中了。1945年这里办了学校,老树被围在校园内,凤台解放了,创办凤台中学,清晨早读,白果树下书声琅琅,老树“得其所哉”又焕发了青春。现在为市一级古树名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

劫后春又生,银杏强不阿。

青春枝叶茂,默默抚沉疴。

落红洒园圃,爱苗护花棵。

生机天难老,何惧苦难多。

凤台县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截至2009年4月底,县内有公办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民办普通高中达3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5所、幼儿园23所,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增加到4所。民办教育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增添了活力。境内的凤台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来,学校以科学的管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茅仙古洞 凤台历史上人才辈出,战国时少年上卿甘罗、三国大将等历史名人即生于此地。淮南王刘安在这里招八公炼灵丹、聚贤才著书立说,一部《淮南子》留传千古,一笺豆腐方惠及后人。境内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茅仙古洞,西汉道家古刹清天观与现代碑刻交相辉映;硖山口,两峰相峙,一水中流,被誉为长淮第一峡,壁立千仞、渊深百丈的黑龙潭与之带水相连;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战国名将廉颇墓闻名遐迩;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就产于此;有着“华东白洋淀”之称的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该生态区2005年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009年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此外境内还有清代慰农亭、赵匡胤的马扒泉、刘金定的梳妆台等名胜。

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届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凤台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地区,地质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鄙,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犹如岛形突出地面。

凤台道教只有茅仙洞“清大观”一处,属全真派。茅仙洞位于县城南3.5公里的三峰山南坡,在茅仙洞风景区内。据清《凤台县志》记载,汉宣帝地节中(前69—66年)茅仙道教创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处建草庵一座,居此修炼,该洞遂名为茅仙洞。随后历代均有宗教活动,并相继易名为硖石寺、兴福寺、兴复寺、清天观等,道、佛交替居守,较为频繁。清光绪年间,由全真派二十世道长葛明兴与其师弟金大椿、谢春胜率徒李至高、童至方、谢宝胜共同住守。茅仙洞道教活动再次复兴。清光绪十七年(1892 年)道长葛明兴、金大椿化缘募捐修建地藏王殿。光绪二十年又铸八卦钟一口,重达千斤,现置院中。尔后,道长李至高、童至方,通过原为本观道士以后弃道从军升任怀庆府总兵的谢宝胜,化缘募捐,于茅仙洞口上方兴建三仙楼,供奉三茅真君神像,井修通山路和桥梁多处。这时茅仙洞的宫观殿宇,楼台亭阁,复具规模,香火旺盛。民国23年(1934年),道长苏理纯率徒化缘,把三仙楼、山门、中殿、客厅、地藏王殿全部修葺,使茅仙洞焕然一新。民国 24年改名为“清天观”。苏理纯又派徒弟苏宗善到上海化缘,“辟谷”(不进饮食)七天七夜,感动施主,化得巨资,又在大殿后修建五间楼房。苏宗善虔心修行,不吃烟火食,赢得周围信徒叹服,其后信教人员日益增多。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七月三十的两次庙会,都是盛况空前。民国27年日军侵占凤台后,社会混乱,民不聊生,香火减退,茅仙洞开始衰落。1950年后,茅仙洞道长苏理纯在帮助县人民政府兴建公房时触电身亡。苏宗善、崔宗轩主持教务。道长苏完善 1956年列席了安徽省政协会议,1957年和 1958年出席了全国宗教会议。在 1957年全国道教协会上,被选为全国道教协会理事。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茅仙洞丈物珍藏,毁坏殆尽,宫观亭台,断壁残垣,道教活动,几近湮灭。道长苏宗善于1978年去世。现在由道长崔宗轩主持教务,并有纪诚修、李诚意两个徒弟。 1984年在党和政府及省道教协会关注和积极倡导下,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茅仙洞(清天观)为省级重点开放的

三、座道观之一,与皖南齐云山,怀远禹王宫同为道教圣地。1985年,市、县设置茅仙洞风景开发区工程指挥部,发起募捐修复茅仙洞活动,印发募捐倡议书,邀请xx、上海、合肥的学者专家帮助策划,聘请xx、扬州一带能工巧匠,参加施工。建起地藏王大殿一座,三清殿一座,凉亭五个以及清天观、石阶、围墙、公路等。原有宫字几乎全部恢复,而且增添了园林和接待

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寺庙殿宇蔚为壮观,成了淮河流域旅游胜地。

“十二五”时期是凤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根据国内外形势特点和凤台县情编制本规划纲要,旨在阐明凤台县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扩大开放合作,动员全县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编制其他专项规划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供重要依据。

1、加快凤台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2、大力推进工业化,积极培育潜力产业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4、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5、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7、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8、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9、着力保障民生,加快构建和谐凤台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实践活动感想: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我的家乡--凤台的美丽,更加领略到了她的魅力,美丽的凤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美丽的风景,有着很多让我自豪的东西!凤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却是淮南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凤台高速发展着,人们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子越来越好,美丽的凤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了无数的人才,我为凤台感到自豪!凤台正生机勃勃地发展着,凤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可爱的故乡,为自己的家乡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回报家乡!

第11篇:关于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的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2.02.05 – 02.08。

2.调查地点:老家的几个村庄。

3.调查人:ZXJ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2010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2010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洗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12篇:家乡文化 提纲

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北京文化

“也许你觉得这里太拥挤,气候太恶劣,不适合生活甚至旅游。也许你也正在嫉妒这里文化的悠久,资源的丰富。但这里却从不抱怨的吸收与容纳。它的拥挤,它的风沙,它的历史与变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晶。”

胡同——京城里蜿蜒的万里长城。

过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六千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北京的胡同有几千条,他们大多都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 三个朝代。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北京胡同的文化发展,开辟出了游览专线,游客可坐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还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北京的胡同文化就这样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

故宫——饱经沧桑的故交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因为母亲兴趣与工作的关系,初中时代就常常穿梭在紫禁城的屋檐下。对于紫禁城这个地方,我仅凭自己的印象,只说一说我心里对它的印象和感受。我看到自己郑重的走进去,有时会去个安静的角落东张西望,有时则会赶紧跑去看一眼要关闭的展览,有时能够赶上武警在训练警犬爬上爬下。每次母亲都会说这地方阴气重,要趁早回去,又说过这地方风水好,野猫没有人喂也都会很胖,草木从不枯萎。

这就是我对紫禁城的印象。虽然现在也不能很清楚的说出那样介绍性的文字,如果有朋友来参观,我可能也无法娴熟的带她们游览,但是很多地方走多了,就会很眷恋,像老朋友一样。

小吃——帝都之魂

驴打滚、奶油炸糕、萨其马、焦圈、豌豆黄、炒肝、面茶等等都是既古老又新鲜的美食。

但是食物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我觉得北京的小吃也完全能体现北京的面貌。因为他们虽然外表朴素,但是味道却很浓郁,能尝到制作者的用心,和它存在的价值。这也就是北京给人的印象。

总结:

北京对于我,是作为故乡的存在。即使在外求学,也会在心里牵挂的地方。它不断的包容,同时提升了自身。也同样希望,北京人的热情好客,和京城的宽厚忍让不要纵容了破坏者。让每个来北京的人都引以为傲,便是我的愿望。

第13篇:品味家乡文化

品味家乡文化

----太谷秧歌

教材分析:

太谷秧歌流行于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区,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内容大多是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生活,基本上是一戏一调,节奏明快,易于上口,深受城乡大众喜爱。

太谷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是我省戏曲花篮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应该深入研究,很好继承发展,使它更加繁荣兴盛,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

目标:

1.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太谷秧歌的相关知识。 2.了解太谷秧歌的过程中,品味家乡文化,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3.热爱家乡,有为家乡贡献自己一份力的决心。

重点:了解太谷秧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难点:了解太谷秧歌,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过程:

一、起源初考

明代正统到崇祯年间,是小曲(亦称时曲或俗曲)广泛传播的时期。当时晋中一带,已流行着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小曲曲。太谷县文化馆曾搜集抄录了不少古代小曲曲,如:《编根罗》(夸耀长袍)、《并蒂莲》、《一块铜》、《小尿床》、《高老庄》、《小二姐拜媒》、《铜青蚂昨》等20余首曲词。它们大都是反映当时当地民间生活故事的,从中可以看出端倪。 据明英宗朝廷禁唱‚妻上夫坟曲‛条令称:正统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曲……(亦称《小寡妇上坟》曲)祁太秧歌中亦有此曲。《顾曲杂言》云:嘉靖、隆庆年间,‚乃兴 《闹五更》、《哭皇天》、《粉红莲》……‛等曲,与太谷秧歌小曲不但同名,而且形式也大同小异。

明代万历刊本,《玉谷调簧》里,有咏私情的问答体小曲,同太谷秧歌小曲《娘问女》、《挑水》的题材和体裁极其相似。可见明代小曲盛行之时,晋中平原的小曲亦在广泛流行。

每逢元宵节闹红火时,各地大搞龙灯、旱船、背棍、高晓 以及鼓乐欢奏等活动,大大小小的舞队极其普遍。其中的扮演者,在舞蹈间歇唱支小曲,渲染气氛,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这种形式就是太谷秧歌的起源。

二、发展简况

踩街秧歌的由来

据《祁县志》康熙四年版载:‚臵里镇臵市集奠民居而通民财也。‛‚县市奇曰各街轮开自辰至午。十五日为上元节祭天地,设鳖山,悬花灯,放烟火,聚欢弦歌,有太平景象。‛可见,当时太谷县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民间文艺也比较活跃,走村串乡的艺人来往不断。据清代《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五刑杂犯》法令:‚民间如女中有一等秧歌脚惰民婆,及土妓流唱、女戏游唱之人,无论在京在外,该地方官务尽驱回籍……‛康熙 十年,禁唱秧歌妞女条:‚凡唱秧歌妇女及惰民婆,令五城司坊等官,尽行驱逐回籍,毋令潜住京城……‛当时太谷县一带经济优裕,

交通畅达,卖艺求生的‚凤阳花鼓‛艺人,来到这里学唱流行的秧歌,以演唱为生计。这说明秧歌较早就见于文字记载了。

清康熙四十七年,孔尚任《平阳竹枝词》第一首‚踏歌词‛有:‚凤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从词中可以看出凤阳少女在平阳(今临汾)表演凤阳花鼓踏歌的情景。太谷秧歌歌舞节目《打花鼓》中亦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花鼓夫妻没得卖,身背花鼓走四方(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南京收了走南京,北京收了到北京,南北二京全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呛!呛得隆咚呛!呛得隆咚呛呛呛!呛得隆咚呛!)又《缀白裘》中多处谈到凤阳花鼓,如:《闹灯》中有:‚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人跟着跑‛之句。可见凤阳花鼓于清初就流行到了山西南部、中部一带。

《平阳竹技词》第二首中的。‚踏歌词‛‚蹴鞠场中不用球,轻轻对踢眼斜瞅,分明学得秦楼舞,五彩裙边露凤头。‛描绘了两个秀丽女子表演踢球游戏的情景。太谷秧歌中的《踢僦球》,又名《踢绣球》,也是姐妹二人表演踢球。唱词是:‚二月里来龙抬头,姐妹三人踢蹴球,大姐姐踢了个龙摆尾,二小妹妹来接球。走三走,扭一扭,踢了个狮子滚绣球,哎咳哎咳,踢得咱家姐妹二人,两鬃间儿、水汗珠儿,滴淋淋淋往下流,吼吼吼!‛两者对照,充分说明《踢蹬球》确是凤阳花鼓艺人所传播:又如《采花》、《采莲》、《珍珠倒卷帘》、《十二月对花》、《荣莉花》、《小放牛》等一批节目,也是当时流传到晋中一带的歌舞节目。

凤阳花鼓艺人的活动形式是:每到一地,由二人打鼓敲锣、引来了观众,先唱‚凤阳歌‛、‚广东调‛、‚满江红‛等小曲。接着表演歌舞节目‚踏歌‛等,有时也唱几段北方流行的秧歌曲调,以迎合当地观众的喜好。这种活动形式,被晋中民间艺人吸收、溶化,逐渐发展成了踩街秧歌队。

踩街秧歌队的表演形式,是由俊扮和丑扮两个公子相配,手持折扇领头,带领身背花鼓的女角色和拍小钗、敲小锣的男角色共二三十人,分两行沿街行进表演,炮声响处,走至迎接的户主门口,由领队公子咏颂,如:‚男人种地女织布,和和气气闹家务,指望今年收成好,儿孙满堂全家福。‛之类的即兴顺口 溜,朗诵完毕,两三个演员进入场地中央,边舞边唱小曲,表演歌舞

小戏。之后继续前进,直至踩遍各街为止。所表演的节目,如:《写十字》、《十把扇》、《游社社》、《看画儿》、《四保儿上工》等。其中,有第一人称的歌舞小戏,也有第三人称横排式的歌舞节目,他们唱见闻、数典故、叙景致、表古人,故事情节均较简单。歌舞时没有弦乐伴奏,只是轻敲鼓边轻击锣钗,掌握节奏。舞蹈动作也较简单,但却是歌中带舞,歌舞结合,这是太谷秧歌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踩街秧歌活动的时间较长,一直延到民国初年,才逐渐消失。

戏曲化的形式与演变

清乾隆六十年刊印的《霓裳续谱》云:‚[秧歌]凤阳鼓、凤阳锣,凤阳姐儿们唱秧歌。‛太鼓秧歌《打花鼓》中也有:‚夫妻双双出府门,海走天涯唱秧歌。‛唱凤阳花鼓艺人到了北方,也随着北方的风俗习惯唱秧歌了。虽然凤阳歌与秧歌的曲调,在调式、调性、音韵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互相吸收、溶化,逐步成了一体,统称秧歌,而风阳歌的名称在北方也逐渐消失了。另外,还吸收了‚莲花落‛的格调,按《津门杂记》云:‚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又云:‚后有人改名太平歌词云‛。‚莲花落‛是夹说夹唱的一种说唱艺术,用竹板打节拍,每段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一类 的句子做衬腔或尾声。太谷秧歌《烙碗计》剧中,丑角学唱 ‚莲花落‛词:‚呱哒儿呱,呱哒儿呱,花鼓汉子把话明,再把妻儿叫一声。‛这是以‚莲花落‛形式唱《打花鼓》中的唱句。 又如《小放牛》

唱词:‚打个什么锣?打个太平锣;打个什么鼓?打个凤阳鼓。‛念白中有:‚口儿里唱的都是莲花落吆降呀咳。‛又唱,‚一喷一朵莲花,花开一朵美。‛又《打花鼓》中唱,‚转过这条臭胡同,咱们再唱莲花落。‛这说明凤阳花鼓艺人流串到北方后也唱‚莲花落‛。这都对太谷秧歌的丰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太谷秧歌曲调增多了,剧目也丰富了,并且增加了数板与念白和唱完有说,说完再唱的节目。当地艺人也编出不少剧本,如:《割田》、《大挑菜》等,还有另一种形式,丑角上场先说一段与剧情无关的杂说,如:《双唤妹》、《碾糕面》等。这种有歌有舞有说的三结合节目出现后,对太谷秧歌又是一个大的发展,而且孕育了戏曲化的胚胎。

清嘉庆、道光年间,太谷、平遥、祁县等县的商业蓬勃兴起,商人四处经商,外地商人也频繁来这里通商。商业的发达也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交流传播。当时人们对时兴小曲,流行珍戏倍感兴趣。如:《走西口》、《金全卖妻》、《小上坟》(是水秀的故事)、《放风筝》等剧目,都是这一时期由外地传来的。在这些剧目的影响下,启发了民间艺人编唱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口头剧目,如《割田》、《回家》、《柚筒记》、《当板箱》等。这说明秧歌戏曲中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道光年间,晋中平原农村,成立了许多‚自乐班‛组织;据晋剧票社活动家郭少仙(已故)讲,他在太谷韩村时曾看到该村‚自乐班‛的一只衣箱,上写:‚道光十九年立‛等字祥。又据

老艺人大四儿旦[已古]谈:‚自乐班的组织,最迟是在清朝中叶,即太谷商业发达时就有了‛、当时农村一般是踩街秧歌活动,后即登上台子演出。台后设一卯桌,上插‚同乐班‛、‚喜乐社‛等产类的慢帘。节目有小曲曲、歌舞小戏、杂说、秧歌等。不过秧歌戏是占主导地位的,并有武场配合,如《埋儿》、《巫神》、《劝女》、《缝袍子》、《骂鸡》、《卖豆腐》等。从此,秧歌戏的胎儿产生了,这也是太谷秧歌的发展,由渐变到突变的重要标志。秧歌艺人登台演出后,起初在本村演出,后出村出县演出。据晋中地方志办刘俊礼同志从清徐县尧城村见到舞台墙壁上记录有光绪二十二年的演出剧目:‚五月初七日,太谷德胜社,首日《吃油漠》、《采茶》。午《换碗》、《求妻》、《哭五更》。晚《翠屏山》、《火算命》、《卖豆腐》。‛太谷德胜社,据说是由太谷县名艺人‚老双龙‛、‚四杆旗‛两师傅组织的半职业性班社。这类班社的出现,说明太谷秧歌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民国15年前后,太谷秧歌艺人,根据当地真人真事编出了一批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生活的秧歌戏,并创作出一些新曲调,一直流传至今。如:《唤小姨儿》、《做小衫衫》、《十家排》、《送樱桃》、《跟大嫂顶工》等曲调。但其中的一些剧目,有淫荡低级下流的内容和表演动作。如‚钻幌帐‛、‚脱裤子‛等,这是太谷秧歌发展中出现的一股逆流,它败坏了太谷秧歌的声誉。

在这一时期,有些晋剧艺人,曾与秧歌艺人合作,改编和创作过不少优秀秧歌戏。最早创办太谷秧歌剧团的是贾堡人高保昌

他对太谷秧歌情有独钟。常常和喜爱太谷秧歌的人们聚会,邀请晋剧名旦‚二蛮旦‛创办了‚武秧歌‛采用老西调演出《杀嫂》等剧目在当时很有名。涌现出了一大批秧歌爱好者,在音乐和唱腔方面,也大有改进,戏曲韵味也浓,是太谷秧歌中的优秀节目。现在除《恶家庭》外,其余节目,仍流行演出。晋剧和秧歌,这两种姐妹艺术的艺人,还一起组织‚风搅雪‛班子,同台演戏,既演晋剧,也演秧歌。

晋剧艺人在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给秧歌以重大影响,对提高秧歌艺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晋剧和秧歌艺人,互相配合,共同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太谷秧歌剧种,很快推广到了晋中10多个县,它在群众中的声誉,也越来越高。

三、建国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谷县共有业余秧歌剧一百多个[几乎是村村有剧团],艺人12000余人。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秧歌,精华与糟粕并存。在表演上既有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艺术,也有摄取的生活中丑恶淫秽的渣滓。1951年 5月 9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代的指示》后,各级领导和文化工作者,明确了既要继承遗产,又要改革创新,反对保守思想,反对乱加干涉和如何使秧歌艺力发展前进的方向。于是,便着手开展搜集整理工作,教育团结艺人,提高自身素质,为改革创新创造条件。

同年11月间,榆次专署文教局,组织太谷、文水、交城、祁县4县的名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在演出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推

陈出新‛的工作。从而,剔除了不健康的东西,整理改编了《新打花鼓》、《缉草帽》、《五秃嫂逃婚》、《下山》、《三十劝劝》等一批传统秧歌剧目,移植上演了《挑女婿》、《送嫁妆》等现代功,并在声腔、音乐方面,加强了节奏性,丰富了锣鼓点。有的剧目,还配以弦乐伴奏。从此,太谷秧歌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太谷秧歌剧种名称的诞生,是继晋中秧歌之后的又一次改革。民国20年前后,太谷县的秧歌艺人,创作演出的剧目与曲调,曾轰动一时,传布甚广。因此,太谷秧歌名称的诞生是符合上述实际情况的。另从地域上看,晋中范围内,除有太谷秧歌外,还有介休的干板秧歌,汾孝地秧歌,晋源秧歌(太原南郊区),祁县温曲武秧歌等。如果将太谷秧歌仍称晋中秧歌,就不切合上述实际情况了。因而,改革为太谷秧歌,是比较恰当的科学的称谓。再次,从沿革上看,太谷秧歌自清康熙十年至抗战时期,由秧歌改称晋中秧歌,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改称太谷秧歌,而流传至今,再别无他名。

1955年,榆次县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剧团:‚榆次县秧歌剧团‛。演出了很多移植现代戏。如《朝阳沟》、《李双双》、《李二嫂改嫁》、《三换肩》等。也改编了不少传统戏,如《偷南瓜》、《当板箱》、《卖高底》、《卖豆腐》、《绣花灯》等,均受到观众的赞扬,以邱金兰为代表的第一代优秀女演员,出现在舞台上,这是太谷秧歌的新发展,尤其是出现了男演男、女演女的情

况,男演女的历史开始改变。同时,全部剧目增加了弦乐伴奏,丰富和发展了击乐锣鼓点;改一剧一曲为一剧多曲。在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从此,太谷秧歌走上了一条完善而又不失泥土气息、改革而又不变其特色的新型戏曲化道路,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飞跃。

1964年‚四清运动‛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文水工作队的某些人,写出《必须使太谷秧歌获得新生》的文章,其基本精神是全盘否定,把秧歌说得一无是处。这对各县秧歌的演出,大受影响。有的只演出移植的现代戏,形成了一条腿走路。

十年*中,太谷秧歌横遭祸害,全部被扼杀。榆次县秧歌剧切被解散;农村业余剧切也销声匿迹了。直到1978年,党中央提出了拨乱反正,太谷县成立了‚太谷秧歌剧切‛。在名演员王效端(香忙旦)培训下,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演出节目有:《逼婚记》《西厢记》《王老虎抢亲》等。1982年,晋中地区戏剧会演时,青年演员刘丁英、籍红玉获优秀演员称号。此后,太谷秧歌开始恢复上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体制改革,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生活越来越好。农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渴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这就为发展太谷秧歌,提供了有利条件。太谷秧歌艺人,为适应这一大好形势,努力地进行改革前进,如在体制方面,变官办为自愿组合,10余个业余班、社,自负盈亏,进行演出。在训练演员方面,采用自办、自育和师带徒的办法,几

年来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秀和拔尖演员,活跃于舞台上。不少班、社,演出效益很好,收入颇丰,观众反映热烈。

四、小结

太谷秧歌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历史上,太谷秧歌曾多次被政府禁演,很多剧本被毁,影响和制约了太谷秧歌的发展。许多民间艺人也都已垂垂老矣。现在太谷秧歌正努力发展,以延续往日的繁荣。就让我们也为家乡文化----太谷秧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14篇:家乡文化主持稿

活动即将开始,请同学们保持会场安静,请将手机关机或调为震动模式

A尊敬的各位来宾 B亲爱的同学们 AB大家晚上好

B欢迎来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弘扬家乡文化”大赛的决赛现场 A:我是主持人XXX B:我是主持人XX A:让我们欢迎今天到场的评委,他们是:团总支书记XX,学生会主席XXX,社联主席XXX,学生会副主席XXX,团总支副书记XXX,团总支副书记XXX 。

B同时,欢迎今天到场的嘉宾:学生会主席团,社联主席团,各部门部长,以及其他各系的团总支书记,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A:说起家乡,每个人都一定会感慨万千 B:是啊,我们的家乡,一路山峰青翠。溪水缓流 A:我们的家乡,一路绿草如茵,花香飘逸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A每个家乡,都有着自己的骄傲

A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 B山是家乡翠,水是故乡碧 A家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B家乡的情是一杯浓烈的酒

A现在,有请团总支副书记XXX 为本次比赛致辞

B感谢XXX 书记的发言,同时感谢此次活动一等奖赞助方,二师合伙人。各位选手,接下来就是是你们的舞台, A:有请第1号小组,来自XX的组合,XXXX,同时请2-5号小组,在右边候场。

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统分,有请XX为大家带来一首《风吹麦浪》

接下来,我将宣布本次“弘扬家乡文化大赛”获奖名单 获得优秀奖的小组有:X号小组,XXXX

有请颁奖嘉宾:

B通讯部部长XXX ,XX ;宣传部部长XXX ,XXX ,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B有请组织部部长XXX ,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B有请组织部部长XX ,宣传部部长XXXX ,通讯部部长XX ,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A下面有请团总支副书记XXX 宣布一等奖获奖名单 B有请叶欣明书记与此次活动承办方办公室主任XXX 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B经过精彩而又激烈的比赛,我们的大会即将落下帷幕。但是家乡依然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A:家乡,是一条街,;是一壶茶,无论身在何方,我们对家乡都回味无穷

B:家乡,是一张照片;是一幅年画。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珍藏在心底 A 下面我宣布,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弘扬家乡文化”大赛到此结束

B请各位评委嘉宾先行离场,各位同学依次退场。请工作人员情场

第15篇:家乡文化习俗

徽州文化

我的家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歙县,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内容广博、深邃。徽州文化体现在生产生活、教育艺术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在建筑,饮食,节日习俗这几个方面。

徽派建筑有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踏入徽州境内,就能看见青山绿水之间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徽派建筑每幢房屋顶上都有高出房瓦面错落有致的墙垣,这些错落有致的墙垣俗称封火墙。因翘檐形似昂首的马头,因而得名“马头墙”。在徽州为什么会有马头墙呢?古时徽州因房屋多为木制结构,如果没有马头墙,一家有火患,整个村落会被这家的火患所殃及。为了防范火灾,所以就想出了用砖砌成高于屋瓦的高墙阻止火患时火势蔓延的方法,故也称之为“封火墙”。“粉墙黛瓦”与“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文化之一。徽州建筑的另一大特色是古牌坊。徽州多牌坊,这些牌坊绝大多数是用山里特有的花岗岩和青岗岩精雕细琢堆砌而成,有的典正雅致,庄重高洁,有的孤孤零零,突兀地架在村口街旁路边,有的相拥成群,在山野里耸立,一路比肩而去。徽州牌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题名坊,是作为桥梁、墓道、祠堂、里坊、衙署门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一类是旌表坊,是直接用来褒扬功名政绩,彰表贞烈节孝人物。它们是徽州文化的见证,是宋明理学的化石。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徽派建筑,它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是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古徽州社会生态图。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丰富,所以徽菜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徽菜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即便是像“臭鳜鱼”这类特殊风味菜,其用料也必须是新鲜鳜鱼,经过一定的加工腌制后烹调成菜,决不滥竽充数。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在于: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常用火腿佐料,冰糖提鲜,料酒除腥提香。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三重”特色的形成是因为徽州地处山区,水含矿物质较多,久饮便有刮人之感,加上当地盛产茶叶,人们都有喝茶的习惯,油食少了便有不适之感,于是做菜时多放油,形成了重油的特色。重色的特点也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每到夏秋之间,当地农民家家户户自制面酱、豆酱、酱油,用大缸盛放,炒菜时都要舀一两瓢放入菜内,使菜肴呈很深的紫红色,至今农村仍保留这种习惯。

节日习俗方面,最重要的节日就当属春节了。旧时,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灰尘,清除垃圾,并用板栗、芋头、干角豆、赤豆、玉米等掺入稻米内,煮一大锅腊八粥。十二月二十日以前,家家户户采购年货,添置新衣,杀猪宰羊、切糖、打年糕、做豆腐,十分繁忙。二十三夜祭送灶神,二十四日为小年,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除夕)晚,拜祖宗,合家欢聚,俗称“分岁”。饭后,大人发给孩子们“压岁钱”。是夜,放爆竹,全家伴灯叙旧道新,直至次日凌晨,俗称“守岁”。正月初一,穿新衣,吃枣栗、茶叶蛋、盖交面,象征一年甜到头,有福有寿。是日,人们初次见面,要互相作揖,口称吉利语“恭喜发财”。小孩见,到长辈,要跪拜称呼,长辈则拱手回揖:“恭喜你百百岁”。有事外出,须拣吉利方向,行人相遇,要互相作揖道贺新年吉利,亲友来往贺年,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八止。建国后,“过年”中的迷信活动基本废除。年前扫尘、“除夕”聚餐、春节贺年等习俗不变,并新增了一些集体性的辞旧迎新团拜活动。

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文化正是在历史动荡中吐故纳新,在社会发展中脱胎换骨。独特的地理环境,鲜明的地域差异,浓厚的移民个性,铸就了徽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文化是徽州人的一种生存文化,是一种古老朴实的儒文化,也是一种乡土纯情的平民文化。

第16篇:家乡文化代代传

家乡文化代代传

——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为了弘扬家乡的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发展和继承来自各地的不同文化,暑假期间开展了“家乡文化代代传”的文化传播活动。此活动主要由每位同学在一些名胜古迹拍照留恋,为宣传所去的景点提供资料并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此活动主要由小组内各个成员自行在家乡完成,借助拍照的方式将自己家乡的美好风景、名胜古迹通过照片表现出来。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也展现了自己对于家乡文化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看着自己家乡的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了解,同学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对家乡的骄傲和深深的自豪。

活动受到了大家的积极欢迎和热烈的支持,这样的方式既使得同学们加深了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充满意义的暑假。

第17篇:家乡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永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的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永兴县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时间是2012年月1日至2月11日,地点是在永兴县。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51.8亿元,比2005年增长0.87倍,年均增长13.4%(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超过20000元,达到26694元;财政总收入10.07亿元,比2005年增加5.07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4亿元,比2005年增加3.11亿元,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比2005年增加66.5亿元,年均增长27.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5亿元,是“十五”规划期的3.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比2005年增加21.1亿元,年均增长17.9%;外贸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39亿美元,年均增长19.7%。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1.2:61.8:27.0,与2005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都保持了全省经济强县的地位。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道路交通发展迅猛。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4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102.9公里,建设通村公路998.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96.5%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超过150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20000余处。农村电网改造取得较

好成效,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农村通信娱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村组电视覆盖率100%,其中75%的村通有线电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实施县城“南延西扩”战略,共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30余个,全面推进龙山路、环城西路、永湘路、滨河路、采煤沉陷区安置工程、汇邦新天地、银城假日酒店、金河铭庄、碧水嘉苑、荣裕国际新城、安陵书院、中国白银第一坊、昌兴花园、教师安居工程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0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9.1%提升到38.85%。

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6.99亿元,年均增长3.6%。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水稻总产量25.06万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冰糖橙产业种植面积由7.21万亩发展到11.06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5家增加到30多家,建设了城关—碧塘—湘阴渡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郴州鼎圣、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培育了湘阴渡万亩无公害蔬菜、鲟鱼养殖、涌水万亩冰糖橙、黑山牧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优质稻、冰糖橙种苗、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休闲农业8大主导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4.26%。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0年,工业增加值90.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9.4%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6%。打造了稀贵及有色金属、煤炭、水电、烟花鞭炮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金银冶炼、烟花鞭炮、再生纸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区为支撑的“一园十区”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2010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年均增长13.7%。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国银都工业游、便江丹霞游、板梁古村民俗游、悦来温泉休闲游、黄克诚故居红色游为重点的旅游体系。2009年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4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6530元和283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1.7%、10.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4平方米和38.9平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8.6和2.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预计为46.9%,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已进入了40-50%的小康水平阶段。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成果明显巩固;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造,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2010年,全县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缓解。完成24个乡镇医院改扩建项目、11个村卫生室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4%。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0个农家书屋。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49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6人,城镇失业率3.9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五保户”住院实行“零费用”制,新建乡镇敬老院20所,自然灾害应急机制逐步健全,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现状

一.地域慨括

在湘东南永兴县境内,位于东径112°43′至113°35′,北纬25°58′

至26°29′之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9.7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3.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6.07万立方米,立竹蓄积30.43万根,森林覆盖率达56.23%,林木绿化率63.95%,是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一) 全县生态林业布局初具雏形

1998年,在是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项目的推动下,我县生态公益林试点按照“两河三江四库五线”(即西河、九山河;便江、注江、永乐江;青山垅水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

212、213线)为骨干的生态林业体系布局区划,区划生态公益林4.0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1.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09万公顷。

(二) 生态林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2003年,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全县生态林业建设规模已近3.3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5%。其中退耕还林项目0.47万公顷,长江防护林项目造林及封山育林等0.2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项目2.63万公顷。特别是2003年度,以退耕还林项目为载体,我县实施了“三难地”绿化攻坚和“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1万公顷,实现了“三难地全面绿化,加速了全县西河、九山河及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212线生态林业建设进程。

(三)生态林业建设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

长防林、退耕还林项目(包括“三难地绿化改造、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逐步推行土地合理流转、大户承包、“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机制,生态林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全县大户承包及“基地+农户”模式造林面积达0.2万公顷,占项目造林面积的40%。

三.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林业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建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

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不搞;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大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也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二)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东部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有习惯,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西部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三)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县退耕还林、长防林、封山育林、“三难地”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面积近半,特别是冰雪灾害后,火灾更是连连不断,林业部门和部分乡镇尽管已是尽力打防,但收效甚微。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冶炼企业污染还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便江、西河下游、以及黄泥至柏林、洞口的S212一线区域污染损失森林面积达0.05万公顷以上,并且还在增加,同时水资源也出现连锁反应。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保守估计:大量堆积岩石每年蚕食林地百亩以上。因此,我县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经费短缺

特别是退耕还林项目任务大,操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持久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家并没有拨付工作经费,仅依靠林业部门从育林资金中列支,长期以往,林业部门将不堪重负,难以维持,势必影响各级抓生态林业项目的积极性和相关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于自己家乡又有了更加深一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家乡的发展情况更加明了。对于自己家乡的发展更具有期待与期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学校、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第18篇: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班级 网络技术

姓名 周豪

学号 Z09055410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山城----重庆。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

1997年6月18日,党中央的一个重要决定,正式批示重庆脱离四川省管辖,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那一年,我8岁,当时也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现在,我21岁,亲眼目历了自重庆直辖以来,在它身上,这座层次丰富,美丽大方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几年来,重庆发展的现状在全国来同比,速度和质量都是相当惊人的。数据表明,09年重庆GDP达到了惊人的6500,人均3300美元!而我的家乡丰都县,08年的数据是GDP57.47,同比增长17.2%,人均8960人民币。和以前相比,应该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吧。归咎其如此良

好快速发展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当时党中央作出决定让重庆直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西南地区建立一个经济体,所以党中央在政策方法上给予了重庆市相当大的支持和重视,包括政府拨款和优惠政策,都给重庆的经济良好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二:重庆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文化经济的一个中心,这座山城养育了一群特别的重庆人,他们脾气豪爽,工作认真,积极向上,而且时尚大方,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的重庆常常拿来和香港做比较,来过重庆的人都以为这就是一个小香港,这里的繁华和这里的人,无不散发出大城市的气息,聪明人的魅力!三:重庆市直辖以来,单单从市委书记来说,从张德邻到黄镇东到薄熙来,都是一心向上地把工作中心做到了经济的发展上,很多很多工业园区,很多很多招商引资都在努力的被积极地争取到;四:重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精神也是其快速发展的成因之一,重庆是座山城,说实话,要实现快速发展,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在大家精诚合作之下,终于有了今天的成绩。没来过重庆的朋友我建议您晚上8点多钟到一棵松观景台一直呆到10点,到了那里,看一看灯火辉煌。你就明白这10几年重庆的变化,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重庆会被人称作小香港。不光是经济的发展,我们重庆市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很全面,包括城市建设、人民福利保障、医疗改革、全民健身以

及最近震惊世界的重庆扫黑除恶行动,这一切都表明了一个大城市正在健康地发展着,毫无退缩的意思。

谈及重庆的发展趋势和前途,我们重庆人应该感到更加骄傲。就在前不久,三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

一、全球电脑电子产品工业基地正式落足重庆,知名企业比如惠普、联想等都已经在重庆有了自己的工厂,并且前不久,产品已经生产出线,质量得到了一致好评,重庆市政府是这样说的:要把重庆打造为西南地区最大的IT生产市场,占据全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部分的IT消费市场。这一举措,我认为,不仅在于其表,关键是重庆的发展已然走上了高科技领域,逐渐走出商业运作和基本生产,这也是一个大城市发展的良好态势,希望不久的将来,重庆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二:在整个全国范围内,重庆和台湾省签订了共同发展协议,这一协定听说能使得台湾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保持两位数以上,同时为我国,特别是重庆也会带来利益。三:令世界为之震惊的中国重庆扫黑除恶,使重庆市的安全感大为提升,市民会感觉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并且关键是世界著名的企业更乐意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落户,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个人觉得,以后的重庆发展,会得到更*中央的政策支持,在全市人民的团结下,在党中央和地区领导的继续正确领导下,这个山城,这座雾都,会朝着高科技、高技术、低能源消耗和注重科学和

生产的多层级的发展模式前进,我相信,西南第一的头号迟早是重庆市的,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重庆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重庆经济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我对重庆的环境做了一系列的调查。

白色污染,是给我们生活影响最大,也是对重庆的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

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虽然这种塑料袋能让环境被污染的少一些,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改掉这种坏毛病———不要乱扔垃圾,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

二、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不知道有多少家工厂,直接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三、空气污染

我市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同时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第19篇: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福建建瓯市川石中学 七(4)班 作者:陈壁莲

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我们福建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地区,每个特产都有它们独自风味。下面,我根据我们调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有那些。我想,大家了解了,一定会回味无穷的。那,我们就走进我们家乡的特产吧。

光饼

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有的长期离乡的邑人,每次回乡探亲后,再外出总要携带些家乡的光饼以饱口福或分给外地的亲友共同品尝

其做法是: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 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再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后衍生出肉饼、芝麻饼等。南雅镇房村光饼远近闻名并形成产业。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领导都曾考察过房村光饼业。

豆浆粉

建瓯人对豆浆粉情有独钟,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豆浆粉是百吃不厌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开始对豆浆粉不以为然。看见街头粉店人进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尝一碗。这一尝便尝出了滋味,也尝出了缘分。再访建瓯时,他便会说:“早餐吃豆浆粉去。”一种美食,一种创意。不知谁人的杰作,把寻常之物豆浆与粉条这般配成对,成就了一方美食。豆浆粉风味独特,在于选料、制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当天制作的“生粉”,粉条粗细要适中,制作豆浆要选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细。开水冲浆,滤去豆渣,下锅煮沸。豆浆的浓淡最紧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烫米粉,再冲豆浆,后加调料。粉条要烫透,豆浆要热够。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建瓯板鸭

产于福建建瓯市,此鸭历史之悠久远超其他板鸭,有志载:后晋五代十国闽王延政称帝时即为贡品,宋孝宗赵昚时,建瓯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被封建王,领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对建瓯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建瓯扁肉

扁肉(也称“扁食”)在北方称为“馄沌”,西南巴蜀一带称“抄手”,广州谓之“云吞”。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为各地群众所喜爱。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广泛流传,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带海鲜味,莆田、闽侯尚干等地以剁馅为主。至于名闻天下的“沙县扁肉”乃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根源亦出特产调查实践报告1

自建瓯,在制作方式与建瓯扁肉一致,由于选料没有达到精细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在街面上吃的“沙县扁肉”少有正宗。在闽北的建阳市其扁肉以水吉最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从建瓯分离出去的,同样在靠近建瓯的政和其扁肉制作工艺亦与建瓯扁肉一致。在建瓯(特别是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扁肉,在逢年过节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传统,从地理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凡是在靠近建瓯周边的一些县市那里出来的人都会觉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从沙县、建阳、到政和、屏南、周宁,除了周宁不与建瓯直接接壤之外,其余全部都有交界,这些地方的制作手法惊人的一致!福鼎扁肉属于北方馄沌制法,肉馅偏涩。 锅底

以鲜镜头笋烹制的锅底是建瓯风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间喜爱,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

锅底也称抄底,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龙口粉丝、金针菜、发紫菜等。制作:冬笋去头剥净剖开入锅燋熟,捞起切成细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黄色。五花肉切成箸头粗细的小条,粉丝、金针、紫菜等水发待用。

烹调:五花肉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葱花。

特点:色泽鲜黄,配以紫菜。红蛋丝、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鲜,口感清脆,配以粉丝软滑爽口。

纳底

纳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种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头)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块(如黄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搅拌均匀(每颗直径约1.5公分)。水烧开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捞起放下冷水里浸泡。起油锅放下葱头熬出香味,加些白菜丝、冬笋、酱油、盐下锅炒一会,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开,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个鸡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黄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其味香甜鲜嫩。其口感鲜爽口,实为佳品

大肠粿

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

制作工艺:磨米浆,沥干,取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入饭甑与大肠一道加调味、桂叶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加调味食用。

风味特色: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粿包

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制作工艺:先扳好烂粿,稍冷却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上。

风味特色: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笋丝的叫作“咸粿包”。

夹鞑子

名称由来:夹鞑子,又名芋饺,以形如小夹鞑而得名。据说是蒙元时代,水北(今称水源)一带人民抗元斗争,兵败转入山中。义军缺粮,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夹鞑煮食。另一说是当时民间称蒙元为鞑子,百姓受其统治压榨,皆欲吞食之而后快,故吃夹鞑子意指

吃掉鞑子也。

制作工艺:今制夹鞑子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红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风味特色:无馅者软滑清爽,有馅者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薄饼

名称由来:薄饼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纸而名之。

制作工艺:取嫩白的鲜春笋,去头尾刨丝,先入锅煮熟后烤干。辅料:五花肉去皮切丝,豆腐干切丝油炸过,虾肉剁碎(或用虾末),香菇水发、切丝,韭菜切断,调味用白糖、红酒、酱油、味精等。辅料入热锅,先炒肉丝出油,再入虾肉、豆腐干等,翻炒,熟后倒入煮好的笋丝,加调味适量煸干,快起锅时入韭菜筒再炒,起锅备用。选精粉调成面浆,用手掌挑起热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盘。热锅入稀淀粉水,加糖、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味,和成火鲁糊。食用时摊两张烙好的薄饼,抹甜火鲁,加馅,挟些许豆芽及二条葱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结实后下油锅炸黄食用。

风味特色:皮软稍韧,馅香鲜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别有风味。

建瓯小吃还有粉丸、包笋锅贴等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很特别吧。

第20篇:家乡调查报告—台山

前言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从调查中得知,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而深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个体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我的家乡—台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台山市简介

台山市是一个县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幅员辽阔。现辖两个试验区,20个镇和一个华侨农场,共分503个村(居)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人口93万,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 之美誉。在改革开放以后,台山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日臻也完善,水陆水通方便,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电力建设加大投资。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也不断上升。

(二)改革开放后台山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台山经济发展尤为迅速。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 。台山工业不断发展,群龙崛起。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个体工业并驾齐驱。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医药食品、化工塑料、建材等行业,共有80大类产品,1500多个品种。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台山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致力把台山建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不断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投资。台山工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台山是农业大市,资源丰富,再发展潜力很大。台山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台山实施“农业富市”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果蔬、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台山农业生产正朝着优质化、基地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台山是全国科技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广东省科技实力强县(市)之一。高新技术产品涉及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微电子、家电、机械等技术领域共43个品种。“九五”期间,全市获县(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102项;推广科技成果27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的专利申请142项。工业、农业、海洋经济实现了从资源型、粗放型到科技型、集约型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开创了台山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在“外向带动”战略的推动下,台山市外贸企业已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多元化、科技化,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具有侨乡特色的外经贸新格局。 台山全市拥有集贸市场58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城乡结合,各种经济成分并举的集市市场格局。现有商业、粮食、供销、食品、烟草等集团公司,经营网点遍布城乡。企业已逐步向租赁、承包、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形式经营体制转变,逐步采用连锁、代理制等方法经营,商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台山城乡贸易活跃,市场繁荣,购销两旺。

电力建设加大投资。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市目前有变电站17座,总变电容量70.4万千伏安。全市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联接大电网供电。在建中的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时的台山发电厂,是目前亚洲最大型的燃煤发电厂。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台山核电项目是一个中外共同开发建设的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两台EPR三代核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

还有,台山是全国电信百强县(市)之一,近年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光纤宽频传输网络总长近3000皮长公里,IT技术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近20万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市,互联网用户总数增至1.7万户,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网》已开通使用,率先在全国县(市)中建立平台开播数字电视。

(三)改革开放后的城镇和基础建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市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侨光大道、步行街等重点工程竣工使用。六福山庄、侨雅花园、华侨花园、百乐园等新的住宅小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台城连续5次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各镇区建设不断出现新面貌。

另外,台山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水陆水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1722多公里。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可以衣帽整洁地串门、上学。

(四)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而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等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

2.白色垃圾危害严重。由于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塑料餐盒等,造成大量白色垃圾。这些生活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它们被人们随手丢弃后,随风飘扬,影响环境美观。

结束语

三十年间,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过03年的非典,08年的四川地震,然而这么多的困难中国人民都在党的领导下咬牙挺了过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的奇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有这样一个祖国,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人民必定能战胜重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一句空话,而是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关怀,它的存在。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无论是我们祖国还是家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党和政府交给人民的一份完整答卷,是改革开放让我们才有如此多的期待和梦想,让我们的家乡才有这番绚丽多姿!

改革开放使农村富起来了,使城市发达了,是为了更好的深化改革,通过继续深化改革使我们农村的小康发展建设搞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起来。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所以新时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以前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更是无法担负重任,但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就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恩情。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