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4 08:37:28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秦市乡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们对全乡农村水利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水利基本概况

秦市乡位于江陵县东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接监利县程集镇,南抵石首横沟市镇,西与普济镇接壤,北连沙岗镇,总承雨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2.86万人,5678户,其中农业人口2.72万人。全乡实有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3.3万亩,旱地1.3万亩,临时性耕地0.2万亩。

我乡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725处,其中排灌渠道341条,总长303.2公里,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其中电排站16处,22台套,装机容量1555KW;电灌站13处,15台套,装机容量610KW;排灌结合泵站4处,7台套,装机容量460KW。有效灌溉面积2.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2%。现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保证全乡近2万人生活用水。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去冬,我乡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分县级工程和乡级工程,采取统一标准,分片施工,集中验收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全乡劳力、领导,上排水机械21台(套),调集挖掘机15台,推土机3台(套),经三十多天的战斗,开挖大小排灌渠道163条,渠堤加固2条,疏

挖堰塘6口,共完成土方78.09万方,投入工程资金273.57万元。

1、2012年度县安排我乡任务是:总任务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 其中县级工程土方2.92万方,标工1.7万个;乡镇工程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到2011年12月20日月为止,全乡完成土方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占全乡任务的100%,其中完成县级工程2.92万方,标工1.7万个,;血防工程完成土方1.56万方,标工0.85万个;乡镇工程完成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共投入工程资金32.64万元。

2、去冬今春我乡“三万”活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规划疏挖排灌渠道145条,长17.8万米,土方54.1万方,疏挖堰塘7口,土方5.4万方。实际完成渠道疏挖工程142条,长度17.5万米,土方53.1万方,完成堰塘疏挖工程6口,土方2.8万方,共投入资金240.93万元。

三、近五年的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㈠、县,乡交界垸堤加固工程。

1、石江渠加固工程(2012年度):长4600米,工程量5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7.5万元;

2、加渠加固工程(2013年度):长4200米,工程量51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5.5万元。

㈡、红联河引水抗旱工程。

1、千合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1500米,工程量1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7.5万元;

2、连心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3500米,工程量3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7.5万元;

3、永丰方家湾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3200米,工程量32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6万元;

4、阳湖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1000米,工程量10000方,规划投入资金5万元。

㈢、工程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012-2016年度)。

1、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13.1万元;

2、现有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23.6万元。

㈣、依托土地整理项目(2012年度),搞好西干渠以北水利工程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虽然我乡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水利依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水利明显滞后的局面仍然严重,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其主要问题是:

1、渠系问题。一是排灌渠系利用紊乱,排灌不分,农级渠系尚未形成;二是渠道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支渠、支沟淤塞0.7米左右,斗渠、斗沟仅低于田面0.6米左右,平均淤塞0.5米左右。农田排涝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达不到60%;三是配套建

筑物工程老化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不到30%,且年久失修,现状工程完好率不足70%,跑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四是排灌条件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导致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困难。

2、机电泵站的问题。通过今年的汛前检查,我乡现有的机电泵站能正常启用的泵站为27处,36台套,装机容量2030KW,其完好率占总数的81.8%;需局部维修的泵站为4处,5台套,装机容量425KW ,占泵站总数的11.3%。主要是秦家场电排站2台130KW机组泵体及启动柜需维修;张公垱中白渠南电排1台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东陈岭电排1台55KW机组泵体故障需检修,补偿器需维修,永丰提灌站1台55KW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另有千合村电排站变压器待安装、阳湖电排站出水池底板和挡土墙塌陷,需及时抢修;新建的未运行泵站为3处,3台套,装机容量190KW,占泵站总数的6.8%,分别是聂谭电排站、河谭电排站、张家泽沟电排站。

3、管理体制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没有实行统一归口,有乡管、村管和民间组织管,各自为政。权属不清,责任不明。

4、投入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乡镇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投劳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锐减,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劳力难以保证,建设举步维艰,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的影响:

1、治水思路的影响。过去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村水利农民建”的路子,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中央实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后,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又取消了“两工”,再让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建设主体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情况,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2、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国家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只有中型以上工程,国家才立项建设,中型以下由地方自建为主,国家投入很少。我乡财政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很少,无法开展大规模建设。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农村水利的公益性特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因此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站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干部觉得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无能为力,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畏难情绪,更喜欢抓急功近利、见效快的工作,对于象水利建设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组织不力,发动不够,抓得不实。一些农民认为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准搞集资,因此水利建设费用、抽水费用自然也不该交了。

五、几点建议

1、政府应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不搞水利、水利设施好不好?情况大不一样。廖堤村提灌站,去年投入10万元进行了维修改建,使800多亩水稻田实现了满栽满插。今年6月10日前全乡无大的降雨,水稻栽插基本上依靠现有水利设施供水。水利设施较好的东陈岭村完成了85%以上的栽插面积,而曾家湾、河渊、永丰等村不到50%,充分体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作用。健全斗级排灌渠系,衬砌部分斗渠,配套灌排水控制建筑物,增加抗旱设施,提高现有排涝设施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使我乡水利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因此,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建设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领导,一方面在抓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小型工程的建设、整治、渠系配套改造进行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力争3—5年见成效。另一方面抓好节约用水宣传,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建立节水型社会。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水利建设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乡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围绕增加有效水源和提高利用率这个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大型外引水源工程,乡政府应把颜南渠硬化工程和中白渠疏挖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

舍地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工程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发挥好现有工程效益,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扎实抓好塘堰的整治掏淤,这是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大、见效最快的工程;四是分期分批更新改造机电提灌设施;五是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事业。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二是地方财政每年支农资金应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并逐年增加。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四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科学调度的运用原则,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有稳定的管护经费。建立起以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主导、基层水利管理站为基础、村级水管员为支撑、农民用水户组织为补充,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同时学习外地经验,对有一定收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拍卖等方式,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

推荐第2篇:水利普查调查报告(某)

XX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通知精神,以及在县区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安排下,XX水利普查工作在区政府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开展水利普查各项工作,全区水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水利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包含了河流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河流开发治理保护、行业能力等几大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普查。为认真抓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按照县区水利普查办的要求,及时成立了XX水利普查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XX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使XX水利普查工作有了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水利普查培训、动员及宣传工作

根据XX行政区划和需完成的任务,由区水普办工作人员对各村普查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与此同时,XX充分利用广播、群众会等途径,围绕各个普查 阶段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充分了解水利普查的意义、要求和应尽的义务,增强公众对水利普查的参与意识,动员个人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尤其是要动员各类普查对象积极参与普查,认真配合普查,自觉防止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努力做到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

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局面。

三、落实责任制,保证质量

为切实保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质量,XX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落实,细化责任,做到普查任务有人担,指标落实有人办。为 从根本上调动乡镇两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工作积极性,我区将第一次水利查任务列入 2011年年终考核,以调动乡镇两级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保证普查质量,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区水普办将会同区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对乡镇村组普查情况进行不定期调研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和质量全区通报。

四、台账建设、各项目前进展情况台

截至目前,完成地下取水井普查,共普查全区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 xx眼;规模以下地下水取水井 xx 眼;完成了河湖基本情况、河湖取水口基础名录的确定工作;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户、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河湖取水口等调查对象台帐建设工作;水利普查已全面展开、各类调查及台帐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XX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加强领导。水普办各小组人员工作到位,无论是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工夫,同时积极宣传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XX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制度,确保高水平

完成XX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各项任务。

派驻地:

工作单位:

姓名: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推荐第3篇:福田镇水利调查报告

福田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在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按照《巫山县在创先争优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巫山委办【2011】24号)和巫山县水务系统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关于现阶段学习调研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站实际。福田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对辖区内的水务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在现将调研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情况

福田镇位于巫山西北部,距县城70千米,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幅员面积123.78平方千米,总人口43728人,是巫山县连接巫溪县及江北各镇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大宁河流经镇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1995年命名为国家部级小城镇试点镇,2003年被纳入重庆市 “百强工程镇”。镇政府驻桥头溪。

二、水资源状况

我镇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栗子、双凤、桥头村。缺水较为严重的以胡家、凉水、跑马、水口、天宫、双塘、茶山等村最为突出。

三、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福田镇现有小

(一)型水库一座(燎原水库),于2008年除险加 - 1 -

固,现蓄水约80万立方米;小

(二)型水库三座(岩口子、双凤、丰洞水库),都属病险水库,共蓄水约35万立方米。标准化水厂一座(2000t/d)。山坪塘300余口,渠堰100多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设施落后。目前自来水辐射的村只有场镇及周边几个邻近的村,全镇21个村一个居委会,还有一大半未能使用到自来水。由于农民普遍收入低,乡镇财政吃紧,无力大规模投资饮水事业,受资金限制,部分群众只能依靠浅井或直接引用沟道、池塘或山泉水生活。一是工程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目前,我镇许多蓄水工程已运行了

二、三十年,经多年运行,工程多处出现了老化;此外,我镇还有两座小(二)型病险水库没有整治,等等。二是节水技术推广滞后。如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管道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控制面积很小,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防洪排涝标准较低。四是水渠的荒废现象及其严重。

2.水利工程存在建设和管理双轻的现象。实际证明,当前我镇大部分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还是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体制,由集体建设集体管理,这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说水利工程是“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这样就形成工程谁都不想花钱建设,建好之后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也不管的局面。

3、饮水状况不安全。我镇饮水供需矛盾突出,农村人口缺水比例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广大农村根本没有完全安全的水源,人蓄粪便的随意排放,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及处置方式以及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对吃水问题都造成了影响,普遍存在着间接污染,地下水源也受到影响。

4、水资源保护和监管存在空白。我镇广大农村,很多农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高,对水质的监管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部分农户农药的滥用,废弃农药处置不合理,间接破坏了水体,随意排放的粪便更是让寄生虫有了栖身之所,水资源保护不到位和没有定期对水质抽查,危害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受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限制,无法做到对农户所用水源进行监控,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五、我的思考和建议

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本身原因分析:总的来说,当前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站认为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先天不足。我镇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而且其维护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单从我镇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情况来看,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致使相当部分的耕地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投入严重不足。当前我镇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受数次洪涝灾害的影响,我镇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直接加重了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难度,需要投入的水利维修建设的资金进一步加大。然而,每年投入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我镇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的需要。

3.农民未能很好的承担应尽的建设义务。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

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据调查,我镇目前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也就是俗称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原有的许多水利工程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损毁严重,致使有些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4.管理较为薄弱。农村水利法规制度、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加强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立足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积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1、抓住实施农户万元增收的契机,全力促进我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做好我镇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从我镇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做好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农业用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等保障。要立足我镇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水利建设项目: 一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特别是要对直接影响我镇农业生产的山坪塘、渠堰水毁灌溉设施要进行一次大修复,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二是要切实加快水库、山坪塘、渠堰除险加固工作步伐,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三是要加快启动双凤、丰洞水库大灌区工作,确保双凤、金凤、浑水、跑马、凉水、椿树等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和灌溉问题。

2、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以农业发展的大镇,水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必须将水利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水能推动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特别是作为一个农业大镇,如果土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即会要重影响收成,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也会影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间接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要大力宣传。通过电视、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农药正确使用意识和对水源的保护意识,这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地下水源。由于目前水利工程滞后,地下水源极大的解决了我们的饮水问题,更要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利用。

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对如何提高水利用率,要将它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

7、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要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着力把各项政策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工作方案,实化为工作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兑现到千家万户。

调查单位:福田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推荐第4篇: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作者:冠县编办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冠县水利机构现状

冠县灌排工程管理处系水管单位,现辖九处泵站,在编职工162人,无编制人员37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中级14人,初级77人。只有90名职工由县财政拨付80%工资,其余20%部分及72名在编职工和37名无编人员工资全部由水务局自筹。

冠县有18个乡镇,1982年由于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水利管理站,并修建了办公场所,人员由水利局派驻,到上世纪80年代末,水利站职工工资由财政切块到乡镇发放,人事关系、编制由县水务局管理。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与乡镇其他农口站所合并,重组为“乡镇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人事关系由县水务局管理,编制属于乡镇。现水务局管理的水管员64人,退休职工23人。具有水利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7人,其中:中级5人,助级20人,员级2人。有大专学历的11人,中专学历的23人,高中以下学历的30人。平均年龄45岁。自2002年8月至今十多年间,乡镇水利管理站未增加一人,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人才断层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有3个乡镇水利站人员都已到达内退年龄,现无一人正常上班。在岗职工大部分忙于乡镇中的工作,从事水利业务较少。现大部分乡镇水利管理站无单独办公场所,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财政承担,办公经费由乡镇政府实报实销。

存在的问题

冠县灌排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工资和经费不足,减负办所批复水费偏低,工程设备老化失修,工程配套标准低,致使九处泵站运行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一是乡镇站机构不健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水利站被合并到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一般配备1—3名水利管理员,且主要精力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干水利,背离了基层水利站的职能,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不顺,与水利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县乡镇水利管理站的管理机制是以乡镇管理为主,水管员编制在乡镇,县水务局只对水管员人事关系的管理和业务上指导,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体制,带来诸多弊端:一是人员难调配,县水务局无法根据工作需要和现实表现统一调整配备人员。有的乡镇还将水管员调做他用,或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员从事水利管理,造成了人员管理上的失控;二是职能难发挥,实行乡镇直管体制,水管员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多,从事水利业务少,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三是队伍难管理,水管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晋级晋职等,由于关系和渠道不顺,出现了条块管理上的扯皮。

三是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乡镇水利管理与专业人才缺位造成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一是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基层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水行政执法难度越来越大,破坏水利设施的事也时有发生;二是水利工程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运行管理收集的原始资料和图纸时常丢失,对以后工程的维修和管理造成极大困难;三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缺少处在第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处理险情的专业技术人员,给防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四是有的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人能对本乡镇水利工程系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制定编制、规划情况下,无法正确提供第一手资料,造成规划与实际不符,不利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困难;五是乡镇水管员的日常办公业务经费没有着落,造成服务功能弱化,作用难以发挥。

四是人员素质与工作任务需要不相适应。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以及结构性人才短缺等问题与工作需要难以适应。

对策和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性质职能。建议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水管站设为水务局的派出机构,将其人事、业务、财务等统一由县级水利部门管理。这样既能解决多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又能对人员统一调整、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乡镇水管站党的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乡镇,接受所在乡镇的领导和监督。

乡镇水管站承担着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等职能,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应当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主要是:一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工作;二是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三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负责对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加强指导和监察;五是负责加强乡镇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六是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对所在乡镇违法水事案件及时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和协助处理;七是负责所在乡镇的有关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八是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水利技术服务;九是完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是改革投资体制,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

三是合理定编定岗,改革用人机制。根据乡镇国土面积、灌溉面积、泵站总装机容量、堤防长度、渠道长度,涵闸引(排)水量流量等指标,进行测算分类,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严格控编控员。任务重、面积大的乡镇可设一个派出机构定2至3人;反之,任务轻、面积小的乡镇可只设一名水管员,几个乡镇合并为片设一个派出机构。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收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逐步淘汰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工作难胜任的人员,优化水利人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考试考核、

竞争上岗,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到领导和管理岗位,着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用人,有利于人员合理配置、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为晋级、晋职、聘任、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管人,论实绩用人,以正确的导向和规范的管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求实上进、勤奋敬业的积极性,促进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发展。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从单一型的人事组织管理向综合型的人才开发管理转变,突出抓好水管员的教育培训。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水管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尽职尽责,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第5篇:翁源县水库水利调查报告

翁源县水库水利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为了了解家乡的水利情况,利用假期我为自己组织了一次小型“三下乡”活动,调查家乡翁源的水库水利情况。舍远求近,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跃进水库作了调查一个星期。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翁源县和跃进水库的情况吧。

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岭南多金属矿带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67.9%,药材、山珍动物种类繁多,是广东省“绿化达标县”。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16万千瓦,装机容量9万多千瓦,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完善,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境内有6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水源充足,供水系统配套完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充裕。翁源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南连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是珠三角产业近距离转移,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宝地,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更是韶关市实施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战略的桥头堡。“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其钟灵毓秀之气象。

跃进水库位于翁源县城龙仙东南方向,距县城15公里,行政区域属翁源县龙仙镇青山村。工程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担负下游1085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下游电站发电装机容量为6100千瓦;承担县城的生活供水,设计日供水规模2.47万立方米;捍卫下游人口2.5万人、10万亩农田免遭洪水侵害。大坝单位工程在枢纽中起拦蓄水的功能。

跃进水库总库容1897万立方米,水库集雨面积2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24万立方米;大坝单位工程最大坝高53米,坝顶高程533.0米,坝顶长125.0米,为均质土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

跃进水库安全加固工程为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之一,经1997年对该水库工程进行安全鉴定,确定为危险水库,列入安全加固工程,主要加固和改建的项目有:(1)大坝加固;(2)溢洪道加固;(3)输水建筑物改建;(4)坝后

电站改建;(5)引水渠维修加固;(6)改建管理所房屋及维修进库公路、坝溢公路、坝厂公路;(7)完善大坝观测设施,以及配套县城供水等。

跃进水库安全加固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单元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

在这一个星期里,我通过跟随工作人员工作,每天测量水位,和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到一些情况。跃进水库已成为翁源县城龙仙的供水点,水库的水位夏高冬低,但在近两年水位有所上升,洪水的发生几率也比较频繁。就在今年五月,翁源县发生了继1964年以来的第二次水灾,淹没了千亩良田,这让经济本来就不太发达的翁源县更是雪上加霜。但经过灾后重建工作,作物种植现已基本恢复。

通过这次小小的学习,我了解到,翁源的环境然不发达,水利设施然不完善,但环境未受到很大的破坏,属于山清水秀型小城镇,而且翁源盛产水果,对此我提议可以从乡村旅游业方向发展。

所谓富国先富家,现翁源经济然处于不发达状态,作为翁源的子女,我们这代人更应该关注自己家乡的建设,将来先把家乡建设好,为将来建设更好的中国打下基础。

推荐第6篇: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村抗旱救灾和防洪,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安岳县水务局的配合下,就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总结以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概况

水利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工程。截止2009年7月全县共建成水利工程共计1350处,其中小Ⅰ型水库7座,小Ⅱ型水库17座,石河堰75处,灌溉小水池1323个,水渠327条(共计978.85公里),提灌站166处,其他4处。总计蓄、引、提水量为39777万m3。其中今年维修引水渠64条224.5公里,安装输水管网29条68.4公里,作业便道23条38.8公里,维修小水池39口。

全县水利设施总灌溉面积为1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5.7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70%。

二、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设施大多在野外,因此水利设施有被偷盗、毁坏的现象发生,部分井不能够正常使用,甚至不能使用。

2.众多小型水库的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小水池、渠道於塞严重。水池和渠道中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部分地方坍塌,以致不能起到蓄水引水的作用。

4.现在农村浇地绝大多数还是大水漫灌。这既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5.部分水利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隐患多。

6.水费征收困难,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7.水利管理部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较为普遍。全县镇乡在编水利管理部门人员有147名,而在水利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只有25名,造成管理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8.部分地区水利设施缺乏,甚至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

三、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1.部分人员认识不够,为了一己之利而破坏、偷盗水利设施。另外相关人员宣传不够,没能让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

2.管理不完善。在水利设施的管理上责权利不明确,造成了需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惜水,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人员在职不在岗,以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群众只图自己一时方便,随意丢弃废旧物品、柴草堵塞了渠道。同时村一级缺乏管理,对群众的这些行为视而不见,进而使群众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更正。

4.限于知识水平和技术的不足,以及投资较大农民负担不起,导致农民无法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水利设备,加之群众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劳动力大量外出,翻犁稻田时图简单,草草了事,不注重稻田保水效果。据测算,我县正常年景每亩稻田需用水200--250立方米,而实际上我县灌溉定额为450立方米/亩,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水资源浪费很大。

5.地方水利工程大多是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受技术、资金限制,配套工程不完善,工程完好率低,使用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险加固工作任务艰巨。

6.农民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之后,水费收缴更加困难。全县在农业税未减免前可征收水费近100万元,农业税减免后只能征收二十来万元,并且征收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收取更加困难,几乎收不到。水管人员的报酬、水利设施的养护资金无法保证,导致水利设施养护不到位,损坏严重,效益低下。

7.水利工程管理滞后。我县乡镇一级的水利管理站到目前还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都没法保证,一部分人不得不另谋生计,没法集中精力担负起对一个乡的水利事业的管理工作。在调查中,乡里水利站的职工们对此反映相当强烈,他们说一方面他们的责任重大,防讯、抗旱等工作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他们又要考虑自己的生计,于是只好在每年的防讯、抗旱等非常时期来坚守岗位,平时就为了自己的生计另谋他业,对于常规的管理根本就顾不上了。

8.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县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各地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而且基本上没安排规划资金,而中央和省里则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同时我区水利建设规划主要是一些具体工程的建设计划,差不多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概念,至于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灌溉水平、生态水平还不具体,对实现这些工程的资金如何落实也缺少可行的办法。

四、对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建立宣传“水危机”意识,由于在集体经济时代形成的“大锅水”意识,加之过去的水资源短缺尚不十分明显,也知道有过因水而引发的战争,但群众总认为,那样的情况还很远,可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年年不同程度的春旱、秋旱;河流水位的下降;大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开采;用水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一切已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事件了,而是在向我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水危机”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为此,“保护母亲河”、“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水是商品”等概念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行动,而要溶入具体的工作,而要政府拿出一套能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2.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资金。二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可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予以补助。三是制定比招商引资更优惠的政策,以经营权换资金。对小型水利工程,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工程整治。四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

3.要以村为单位,编制好未来一段时期的水利建设规划。各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诸多因素,镇、乡两级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上报国家、省一级的项目,调整镇、乡的建设规划。

4.要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按照外地的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存量置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水利发展之路。

5.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农民群众是建设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农民自觉交纳水费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主动参与用水管理,促进农民自觉科学灌水,节约用水。使供水结构趋于合理,达到节水增产和增加水管部门自身效益的目的。

6.加强监管,严格质量标准。县水利部门要强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的主体责任,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能,督促各工程建设业主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设行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 “五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技术指导、物资器材质量源头监管和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管,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7.村委会是水利建设重要的组织保证。有些地方在偿试水利建、管、用组织保证时,发展了一批农户用水协会,这一组织旨在将一项工程的受益农户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行使对这一工程的产权,但实践中,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质,即便是一个受益户不加入协会,协会也很难阻止其在工程上的受益,即通常所说的“搭便车”行为很难以农户用水协会这一形式加以阻止,而一个农户的“搭便车”行为很容易带动10个乃至更多的农户“搭便车”,加上协会这一组织本身的松散性,这一组织形式就很难起到其预想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村级组织,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全村的水利工程,使全村农户受益。

推荐第7篇:某市农村水利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02-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调查报告系作者与个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调查下得出的总结报告,希望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所在时能作出相应决策,为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保障。

相关链接: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湖南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彩民购彩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公民对养老金看法的调查报告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推荐第8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近四年来,云南持续干旱,大范围干旱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雨水较少的缘故,许多河流,水坝,甚至湖泊都面临干涸的现象,昆明市的许多水库也面临干枯,如晋宁柴河水库停止供水,大河水库面临供水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学校开始分段供水,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童年时的我们村

由于我们村处于山腰上,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喝水问题成为了我们的难题。打我记事起就知道水的重要性,曾经听老人们说过他们的艰苦的觅水生活,在没有水的时候有人甚至把秧田里的水用来做饭,喝牛脚印窝里的水。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俩个水井,一个池塘,一到下雨的季节就把水储存到里面,然后就一年到头的用这些水了,每年过完年后的几个月都是最缺水的最难熬的,一般到了这个季节水井里已经没水了,如果有也是没法喝的,里面游满了蝌蚪。村子附近是没有河流的,村里的人们只有跑到好几里外的河里去取水,由于只有一条河,而且还是季节性河流,所以河里的水也是有限的,没水的日子真的很难受,很煎熬的。那时喝水都得省着点,我甚至一直怀疑我的皮肤这么干燥都是由于小时候没有水喝而导致的。

由于缺水,严重影响了我们村的农业发展,从而制约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村里的人都很少自己种菜,吃菜都得去街上买,人

们都得看天吃饭,雨水多的年份就可以收获得多点,雨水少的年份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农作物的收入就只能用去买米了。

我们村近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持续的干旱对我们村的影响也很大,农作物几乎都是收成不是很好,几乎没水种植稻谷,全靠买粮食过日子。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有。但人们并没有这样一直安于现状,在政府的鼓励下,人们开始建水库,挖水窖。只要人们挖水窖,经过政府有关人员检验水窖合格的,都有政府补贴,去年的好像是一个水窖补给1500元钱,我们家就建了几个。这真是好政策,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建水窖的热情,主要是解决了水源问题,水源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出现水荒了。

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水资源与粮食、石油并列为战略资源。有的还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将水短缺列为危及世界粮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严重问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来重新认识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路子。

2010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截至2011年5月10日,全国有17个省市遭受严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

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2、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3、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

到及时修复。

5、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6、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从关好水龙头做起,我们可以把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省一滴水给别人急用。

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动员人们节水,组织团队捐款给农村地区建设水利设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我一定为我们村的水利建设出力。

推荐第9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

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公里,占堤防总长的%;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

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

以前的机埠有395台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

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内湖面积减少至万亩,调蓄水量仅亿立米,减少%,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

道总体水利用系数,极个别渠道仅,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设计蓄水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

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亿元,下降到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亿元,地方自筹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亿元,可利用投资仅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

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和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

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

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1 2 下一页

推荐第10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02-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

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2004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2003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2002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

第11篇:中国农村水利与土地利用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水利与土地利用问题调查报告(村级卷)

调查地点:广西省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广东省高要市回龙镇

调查时间:2011-07-14到2011-08-25

调查人员:黄鸿业、蔡颂恒、莫泽邦(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班2010级)

一、土地现状及利用情况

不同点:

对于广西地区而言,农村规模较大平均有6000人,其中农户平均有1200户,村中普通农田2400亩,旱地3300亩。由此可知,广西地区虽然田地多,但是土地条件不好,收成也一般,从而导致人均收入低(平均为800元每年)。农业收益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务工与务农收入差异大是导致广西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广西农村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建房占地。

对于广东地区而言,农村规模较小,一般来说农村人口在1000到2000间,农地也少,但由于受到广东经济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高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较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也比较高,一般为1000元左右。而导致农村土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开发鱼塘和土地退化。

相同点:广东和广西的农村地形主要为丘陵,两者的粮食作物都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是瓜类和菜类。

二、水旱灾害情况

对于广西地区而言,农村近十年发生水旱灾害的频率为两三年一次,而造成水旱灾的原因为气候异常地理环境恶劣。大部分农村在受灾后几乎没有重建工作,当地农村在应对水旱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资金人力投入不足、水利工程质量低、无法可依,职责不明,管理落后。由此可知,广西农村水旱灾严重,而且政府没有高度重视,给予当地农户足够的帮助,当地农户经济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从而当地农户不能脱贫致富。

对于广东地区来说,农村近十年几乎没有发生过水灾和旱灾,广东农村灾后重建工作做得表较好。灾后农村村委能维修或重建新的水利设施,农户就进行农地复耕。当地农村当前应对水旱灾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河道萎缩,水利系统老化失修。

经对比可知,广东地区农田水旱灾较少,各种水利设施良好,更有利于农田生产。

三、农田水利情况

广西地区农村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水塘水库; 水利设施有水库,水渠沟渠;但80%的农村村委认为水利建设却不满足用水需求,用水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水源不足;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方式中60%农村是村民义务修建,30%是村民集资修建,10%农村是其他类型。而水利设施采取的保护方式中,90%的农村选择了“村组集体负责”,5%的农村选择“没有固定管护方式”,当地农村基本上没有配备支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人员或驻村干部,同时也没有制定关于修建、维护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的制度。

对于广东地区来说,当地农村灌溉水源来源较多,主要有河流湖泊、水塘水库以及雨水;相对的当地的水利设施也较多,有水库、水塘水坝、水池,所以当地的用水基本情况基本满足。水利设施修建方式主要由村民集资修建(65%)其次是政府出资兴建(20%);水利设施管护方式主要为村组集体负责。和广西一样,广东大部分的农村都没有配备支援水利基础设施的技术人员或驻村干部,没有制定关于修建、维护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的制度。

第12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02-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

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1]

第13篇:平模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平模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2011年度)

一、基本情况

平模镇位于道真县西南部,周边与正安县相接,与本县的三江、大千镇毗邻,镇所在地位于道真县城东南面,距县城公路里程37km。辖3个村民委员会,12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58户,近17080人,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50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人均纯收入2478元。全镇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团结健康向上,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不懈的努力。

二、水文、气象、地质

1、水文,水资源匮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5-9月为丰水期,10月-次年的4月为平水期,降雨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在802.3毫米—1512.2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161.4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41.6毫米。

2、气象,平模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温差大,境内年均气温15.6℃。雨量充沛,但时间分布不均,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无霜期在260天以上。

3、地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地貌特征山高而陡峭,全镇地形状况以丘陵为主,间掺平坝河谷,地势南高北低,总体呈一面坡形,坡度一般在25度左右,局部地方大于45度。最高海拔1700米,境内最低处在平模村观音塘组,海拔500米。

三、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1、本镇有一个小

(一)型水库(庆垭电站),由于工程不配套,技术含量不高,设备简陋,管理不便,需逐步加固完善。

2、山塘39口,分别是杨柳树沟、扣子湾、托丘、沟的、石板桥、卡子沟、何家坪、新龙塘、野头沟、大湾、曾家湾、洛凼、梁房塘、冬秋窝、堰池塘、祝家湾、祝田塘、田坪、山尖坪、乐村坝、祝田沟、田湾、纸厂沟、山湾、麻沟趟、水井湾、催家湾、野猫孔、后湾、文四台、老岭杠、白杨树丘、荞子溪、龙新台、烂湾、洋八窝、沙湾、上茶元、石龙塘。总库容14.38万立方米,现仅存10口才能正常蓄水,其余不同程度报废,有的长年失修坝体涵洞漏水,有的被淤砂填满,使全镇蓄水总库容减少,旱季无水源可取。

3,小水窑80口,主要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在无水源可取的情况下,建管方便,我镇大面积推广,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效益,这解决山区饮水困难的最佳途径。

4、小(二)型大堰11000米,由于施建时间长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堰不能正常通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灌溉用水。需要治理的河道共长1200米。

5、人畜饮水工程,规模以上的饮水工程一处,所辖平模村及集镇用水,安装管道27公里。全镇安装自来水43个村民组,其余用地窖、水池集中供水解决大部分村民组,部分村民组待建中。

6、近年来烟农田水利工程23处,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7、全镇需要灌溉面积1.1万亩,80%以上的山塘需要加固、维修、清淤。

四、供求关系

我镇河流水位较低,难以开发利用,地表径流受时空的影响,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偏少,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也较大,灌溉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制约平模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发展思路

1、水是生命的源泉、物质的基础、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兴水利、除大害是治水、富民、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

2、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工程措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按规范、有计划地开采煤炭,节约用水,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机制,倡导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人水和谐的主好势头。

3、要因地制宜,采取并推广多种工程形式,如:小水窖的建设;有水源的地方,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则自流引水;利用河流资源,也可建设规模较大的、供水规模较大的提水工程。

4、继续改造或加固蓄水工程,大力新建挡水、蓄水、滞水、滞供等工程措施,有水才不愁喝。

5、提倡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建立节水型平模。

第14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

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

,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02-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

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2004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2003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2002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1]

在百度搜索: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15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2002-2004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调查报告《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2004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2003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2002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16篇: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报告

一、***市乡镇水利站现状

***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1.5%,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8.6%。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XX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121.6万元(其中财政仅为2.9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5、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妥善解决人财物问题。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配水利助理员,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二是要充分考虑分流人员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供养问题,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及时对撤并的水利站进行清产核资,妥善解决水利站的债权债务问题。

6、乡镇水利站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水利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债权债务处理以及改革后新的基层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第17篇:关于全市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根据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议程安排,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全市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其间,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水利局的汇报,征求了各县区的意见建议,实地察看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和工程现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水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节约用水,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供水保障、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了双河、麻湾等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了宫家引黄闸前提水泵站等多项工程,投资2300多万元对7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投资达14.6亿元。目前,已建成高标准防潮堤200公里,全市30条、981公里骨干河道已周期性治理一遍,节水衬砌渠道达517公里,田间节水灌溉面积达60万亩,防洪除涝面积达5363平方公里。

(二)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行政 1

首长负责制,健全防汛应急预案,建成覆盖全市的视频会商系统,确保了安全度汛。引蓄黄河水能力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需求。全市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入户率达95%,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绿化骨干河渠、海堤1300公里,面积达7.7万亩,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争取省及省以上各项水利补助资金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三)依法治水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宣传

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水资源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东营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化水资源和河道管理,认真落实涉水许可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执法网络。2010年,征收各项水利规费1.93亿元,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起。

(四)抗旱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当前,我市遭遇40年以来

的大旱,受旱面积316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86万亩。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去年入冬前发动群众对98.5万亩小麦和蔬菜普浇了一次越冬水,春节前已将所有饮用水库蓄满。现已启动III级应急响应,全市共派出129个督导组分赴乡镇、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已投入抗旱资金2353万元、设备3001台。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法治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

部群众对我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缺乏应有认识,危机感、紧迫感

和忧患意识不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还没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部分建设项目没有落实水保“三同时”制度,污染水源、侵占水域的现象时有发生。取水许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部分取用水单位法治意识和水商品意识不强。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发展需要。田间灌排工程

不够配套,重灌轻排的问题比较普遍,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潮体系还不完善,仍有150公里防潮堤亟待建设。生态河建设刚刚起步,沿海区域受地下海水侵蚀、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油田部分水库被闲置或废弃,无法发挥作用,耿井水库和南郊水库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利于水源地保护。

(三)水务一体化管理需加快推进。在水资源管理上,城市

与农村分割,水源调度与城市供水分离,管理机构职能交叉重叠,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无法足额收缴,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依法治水,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要坚持依

法治水,大力加强水法律法规、水资源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宣传教育,使水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重视水利、推动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健全完善执法体系,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肃查处涉水违法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水利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深刻理解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制定实施好我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谋划宏伟蓝图,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广阔空间。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要紧紧

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特别要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推进防潮堤、生态河等沿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库容闲置和水源地保护问题。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尽快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有效提升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扎实推进水务一体

化,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要不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切实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全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2月

第18篇:10级暑期社会实践五小水利调查报告

10级暑期社会实践五小水利调查报告

实践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茅兰沟乡山帽子村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0日至2011年7月16日

实践小组组员:连鹏宇(组长) 杨华坤(副组长) 李端阳(宣传委员)

韩梦宇 (生活委员) 曹琼琼(文字编辑)

正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全面建设新农村,迅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如何解决农民吃水、用水问题及当地五小水利的建设情况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旨在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农民吃水、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着“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的原则,我实践小组赴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茅兰沟乡山帽子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农村,体验民之艰辛,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及民生民情,并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及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及问卷调查,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与意见。

五小水利工程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到的主要面向干旱山丘的小型水利工程。五小水利是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总称。小水窖指在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等)修筑的坡面蓄水工程,其水面不受阳光直接照射,蒸发量小,利于蓄水。

小水池功能类似于小水窖,主要指用于储水的池子。小泵站指由水泵、机电设备及配套建筑物组成的提水设施或者由抽水装置以及整套的抽水辅助建筑物构成的工程设施。小塘坝指拦截和贮存当地地表径流的蓄水量不足10万的蓄水设施。小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用于农业用水灌溉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是农业的命脉,而我国则是农业大国,但在我国北方农村或山区地带,农民用水难,吃水难却是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不少地区农业灌溉完全是靠天吃饭,没有相应水利设施的保障,抗旱能力较为薄弱;而有的地区村民及牲畜吃水问题甚至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五小水利项目是面向缺水干旱山区的小型水利工程,是对骨干水利工程的补充和完善。在资金不充裕,技术不成熟或地理条件不允许的地区,是解决缺水山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偏远山区农业灌溉摆脱“靠天吃饭”现状的有效方法,因此修建五小水利工程是发展当地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近几年,各级政府为改变缺水山区农业灌溉困难的现状,解决当地农民及牲畜吃水、用水问题,引进资金,改进技术,加大了对当地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所建成的五小水利设施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打下了基础,也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深刻了解了五小水利的重要性后,我实践小组出发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平

泉县茅兰沟乡山帽子村。抵达后,村支书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民生民情。在稍作休息后,我实践小组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在离村庄大约十公里山路处有一个较大的水池,则被开辟为当地的蓄水设施,除此以外,并未见其他的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面积大约有二百平方米左右,池塘池水清澈,四周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可小塘坝周围只有延绵的山路,却没有引水渠之类的设施。带领我们的村民告诉我们,这个小塘坝虽然修建起来,但并未发挥其作为蓄水设施的作用,四周也并未修建引水渠,用于引水灌溉,反而被作为了养鱼池。而当地农业灌溉依然是依靠雨水,一旦遇到干旱季节,小塘坝内水无法引用灌溉,农业收成损失惨重。村内的五小水利工程缺乏,而所兴建的水利设施并未发挥其应有的蓄水灌溉作用,反而成为了养鱼池,当地政府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带着心中的疑问,我们离开了小塘坝,返回村庄,并向村民进一步了解情况。

第二天,我实践小组向当地村民发放了有关农民吃水、用水问题及五小水利建设的调查问卷,以进一步了解村民生活、生产用水状况以及五小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村民们热情好客,积极的配合着我们的调查工作。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当地村民及牲畜吃水、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一家一户在院中都会打一口井,村内并没有统一的自来水供应。而农业灌溉用水则完全依靠雨水,村中的五小水利设施并未起到应有的蓄水灌溉作用。农业收成依旧是 “靠天吃饭” ,对于较大的旱情则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例如去年的大旱,导致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损失惨重。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村民对于五小水利设施的作用及

其重要意义并没有深刻了解,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五小水利工程的具体内容。而当地政府对于如何解决村民生活、生产及农业灌溉用水等问题也未给予高度重视。村内没有大型的水利设施,所修建的五小水利工程仅有一处小塘坝,周围也没有相应的引水渠道。且由于当地政府管理及监督不善、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再加上所修建的水利工程距离村庄较远,山路延绵导致引用灌溉不便,使其并未真正的解决当地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反而被当作了养鱼池使用。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四面环山,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养殖业与种植业为主,现已发展为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乡”。县内拥有产蘑松树林100多万亩,各种野生菌年产5000多吨。种植业则以杏﹑玉米为主。山帽子村甚至全县的经济收入几乎全来源于农业生产,而就是这么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却无法彻底解决当地农业引水灌溉问题,使农业陷入 “靠天吃饭” 的情形。村内没有可以利用的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用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面对大型干旱毫无招架之力,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害无利。一旦遇到大型干旱,农民损失惨重。而做为村内唯一五小水利设施的小塘坝却没有发挥其蓄水灌溉作用反而另作他用,不仅反映出当地政府监督管理不善,也反映出民众对于五小水利设施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缺乏了解。由于当地没有统一的自来水供应,村民生产及生活用水完全来自地下水。但当地地下水总量有限,过度使用不仅会引起水资源困乏,造成水质恶化,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使当地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也会造成地面沉降、塌陷,使人蓄伤亡;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植被

生长,从而不利于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过度使用地下水并不符合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因此国务院决定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各省、市政府及村委会也应重视对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把修建水利工程作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发展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更应重视对于五小水利设施的建设发展,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我实践小组在了解了山帽子村生产、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的大致情况后,综合当地地形地貌及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村内五小水利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筹集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引进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的兴建以小水窖、小水池、小坝塘、小沟渠、小泵站为主的 “五小水利” 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吃水、用水及农田灌溉问题,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扭转农业 “靠天吃饭” 的局势。而为使所修建的水利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原有作用,政府应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确保管理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将农村五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工作之重,使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长受益。而对于当地群众不了解五小水利工程的现状,村内应定期举办关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节约用水的宣传讲座,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节水知识,节水美德。报道工作中涌现的典型、好经验,全力营造科学用水的良好氛围,以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

使民众了解修建五小水利设施的作用及重要意义,支持村内五小水利工程的发展,出资筹劳,投入水利建设,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并对政府的工作给予支持与监督。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 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发展村内五小水利建设的同时,村政府应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问题。统一引入自来水,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而不再使用地下水。使村民可以用上保证水量,保证水质,用水方便的自来水。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小型单村建设自来水工程并不现实,可根据当地水源情况、用水需求、居住分布等自然条件,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甚至跨乡连片集中供水工程。村政府可采取各种措施资金,如:申请国家项目资金,鼓励个人投资,群众自筹等,以获取充足的资金兴办自来水工程。鼓励群众自主投工投劳,充分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用有限的资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自来水工程。建立起自来水工程后,应及时建立自来水管理体制,确保建立一个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受益长远的农村自来水建设管理机构,为村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水保障。并建立合理的自来水收费制度,使村民用的舒心,用的放心。

为使山帽子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村政府应高度重视村内五小水利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五小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吃水、用

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使农业生产得以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监督机构,以保证所修建的水利设施正常运营,并做好后期维护工作。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改进原有的水利设施,真正实现科学用水。从而使水利工程造福于民,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六日后,我实践小组顺利完成了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茅兰沟乡山帽子村的实践工作,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加深了我们对于五小水利工程的了解,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载着收获,我们踏上了归途,并期待下一次的实践!

韩梦宇

2011年8月13日

第19篇:关于上海,浙江水利行业调查报告

上海,浙江水利行业调查情况

走访的水利客户有上海水利厅,上海水资源管理处,杭州水资源管理处,杭州水资源办,这两个区域水资源的投资方向不同,具体如下:

一:上海

1, 在走访上海的水利相关部门时有的也提到了今年国家对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但是他们针对上海这里最大的方向是集约化供水政策、节约用水政策、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对于新建的项目人家对咱们闭口不谈,主要是我在这里入手相对较晚,他们现在用的一大部分是上海水表厂的机械式水表,我也把咱们产品做的一些有利业绩介绍给他们,他们对于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大口径上面他们装的大部分为电磁产品。去年咱们在黄浦江取水口通过中间商买进去了5台大口径仪表在随后跟进过程中,对方使用效果还可以,可以进一步做深层次工作,打出突破口。

2, 二,浙江

在走访浙江水利行业,主要走访的是杭州水利部门,在走访杭州水利厅过程中得知他们的相关项目均由各级地方水利部门自行负责,市里面主要规划,落实政策。在去海盐的期间,我也走访了海盐县的水力资源管理处,他们现在还没有接到上面通知,与资金划拨消息。

过年到现在出差时间较短,得到的消息还是比较肤浅,需进一步深入。我认为水利这块我还有很大不足,需要更加深入。

第20篇:中国农村水利与土地利用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水利与土地利用问题调查报告

说明:调查地点为河南省开封市万隆乡李连村

调查时间为2011年8月15

调查人为张高言(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10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班)

农地利用情况总结分析:由于调查地点地处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但土地质量较差,故而人均承包用地较多,所以每家总的承包用地较多,转包他人土地的情况基本不存在。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被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大致都在5000-20000之间,种植作物较单一(小麦,花生,蔬菜)。农地减少基本全用于村民建设,小部分用于工矿用地。大部分被调查对象是因为缺乏知识、能力,年龄,健康等务工条件而选择在家务农,个别被调查对象出于“习惯农耕生活,不愿离开土地”或“照顾家庭”而选择在家务农,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选择在耕作过程中使用传统工具,原因较单一,基本上都出于“习惯使用传统工具”。对被调查对象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自然灾害,生产成本升降,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小,农业生产收益高低。在调查过程中,我尝试了让被调查对象在这四方面选择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选择“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小”和“农业生产收益高低”的人数基本持平。调查中发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种粮补贴力度”

和“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有助于使被调查对象愿意种植更多粮食作物,在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看来,气候条件是当前对农业产出影响最大的因素。

分析总结:从对农地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有90%的被调查对象都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除粮食作物外,种植物以蔬菜为主,稍显单一。其中原因大约有三方面:1被调查对象承包农地较多,无暇管理、种植多种作物的田地,像蔬菜、水果类的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要求更多的经历、物力。2被调查对象对经济类作物不能寻找到好的销路,尽管有外地商人收购,然而价格不是很好,使得被调查对象从经济作物上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这难免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不愿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3农民缺乏相关的种植技术及获取市场消息的渠道,使得他们仍以传统的种植技术来进行生产,最终事倍功半,同时由于存在市场盲目性,例如,如果今年的大蒜价格较好,那么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在下一年多种植大蒜,结果由于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蒜价普遍下降,农民们一年的投入基本上打了水漂,这就是缺乏获取市场信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问题再农地利用情况中比较突出----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从被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可以发现气候条件仍是影响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也就是说新世纪的农民仍在靠天吃饭,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将更多的希望放在市场和政府方面。他们迫切希望市场能够给他们一个好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政府能够增加种粮补贴力度,帮助推广良种或先进技术。我所调查地区土地减少情况不是那么严重,减少的土地多适用于村民建设,这种情况也揭示

出了所调查地区的弊端:工厂少。间接反映出了农民们自己动手改变现状的情况基本不存在,他们仍旧只守着两亩三分地,以最稳定但也最劳累的方式生活着。

水旱灾害情况: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气候异常是造成本村水旱灾害的最主要原因,少部分被调查对象持有不同意见,对被调查对象而言,水旱灾害给他们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农作物减产减收,诱发其他自然灾害(例如蝗灾、虫灾),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很大农民们年年都忍受着水旱灾害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却无能为力。可令人奇怪的是政府并没有对灾区进行有效的补贴或重建,却选择默默无闻的让时间冲淡一切。照此下去,被调查对象迫切希望获得的“直接经济补助”恐怕也只会变成一声声的呐喊。有时我就想幸亏中国政府遇到的是中国农民(一群能够忍受到底的弱势群体)。说这些风凉话不是为了挖苦政府,而是在提示政府:你们真应该为老百姓做些积极地事情了。政府或许也有自己的难处,不过一些灾后的安抚与重建工作仍是必须的。

农田水利情况:被调查地区主要采用地下水进行机械灌溉,被调查对象对上级政府的水利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非常不满意,对政府在水旱救灾方面的表现也是相当的不满意。不止他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农民不满意如今政府的表现。恐怕不止他们,会有更多的农民不满意如今政府的表现。在农田水利情况调查时,同样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被调查地区及周边地区基本上都是以地下水来进行农业灌溉。我自认为地下水是极其宝贵的不该让农民拿来进行农业生产,况且这种农业

灌溉还是采用那种最原始的方式:漫灌.看着清澈的地下水在土地上流淌,心里难免有一丝伤心。同时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被调查地区的灌溉效率有多低:从深井中抽出的大量地下水如果用来漫灌估计有80%的谁会被损失掉;大型的拖拉机没日没夜的带着一个小小的水泵在井边抽水,我们应该明白那种拖拉机是可以同时带动七八个水泵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如今却这么大材小用,浪费柴油不说,拖拉机的损耗也是相当大的。农民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水利建设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而且这也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我们都不希望珍贵的地下水变成雨水,降落到四面八方。当然,这也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政府,现在的农民没有相应的农业知识,再加上他们存在某些俗念,不能够认清问题的严重性,正应为这样,才需要那些能够认清问题严重性的人来解决问题。

由于近几年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在处理水旱灾害时农民们普遍表现出了无能为力,这种时候是最需要政府出面来安定民心,使农民怀揣希望的,这种时候也是最能体现政府执行力的时候,这种时候更是政府最能凝聚民心的时候。然而,在这种时候,通过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可以看出,政府确实还没有拿出相应的积极政策来进行灾后的安抚工作。也许政府正在努力,我们也依旧相信政府能给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我们也相信这些困满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我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由于长期在外求学,所以对家乡的土地水利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只能在回家的不多日子里才有机会粗略的

了解一些。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家乡的土地水利的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看到了家乡的潜力,家乡的变化,我特别喜欢这种调查,它不仅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了很深了解,更重要的是,她使我有种难言的责任感:为改变中国农村现状出一份力。也许调查的过程是繁琐劳累的,但当我看到自己写下的总结,心里不由自主的有种开花结果的味道,这种经历不正是人生么?

水利调查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