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29 08:34:41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超过五成的北京市民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在两会期间,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向本报记者披露了本市第一份“和谐社会指数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在2000-2004年和谐社会指数以及居民意向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北京的社会和谐程度呈现平稳提升的态势,4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4.8%,居民对北京市建设和谐社会态度积极,有5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七成市民对北京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

“在去年的调查中,我们还首度邀请市民为社会的和谐程度‘打分’,并把打分的成绩计入了总体评价结果。”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表示,北京社情民意网在全市范围内对2113人进行了“和谐社会建设居民意向调查”,请他们回答了“对和谐社会的认同度”、“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等问题。“今后,我们将每年定期向市民发出这样的调查问卷。”

记者了解到,除了54.6%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和谐外,37.4%的人认为一般,6.4%的人认为目前北京的社会发展不够和谐。对于未来,72.8%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19.5%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6.5%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市民对食品安全控制最满意

崔述强告诉记者,调查表还特别设置了居民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我们请被调查者从低保工作、流动人口管理、信访问题的解决、基层民主工作、社会应急机制、食品安全控制、劳动就业工作等七个方面中选择最满意的三个方面。”

结果显示,5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食品安全控制,43.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低保工作,37.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会应急机制,3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劳动就业工作,27.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流动人口管理,15.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信访问题的解决,14.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基层民主工作。

按照这些数据排序,北京市民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最满意,其下依次是低保工作、社会应急机制、劳动就业和流动人口管理等,信访问题的解决和基层民主工作满意度则较低。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分为三类

崔述强对本报记者说,为了反映社会的和谐程度,统计部门“搭建”的这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反映市民社会诉求的指标、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现状的指标三大类。其中第

一、三大类包括20个客观指标,涵盖在本市的日常统计项目中。第二类市民的社会诉求是主观指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

上述第

一、三大类中设置的客观考核指标十分详细。比如:“在社会冲突的客观现状”中又包括贫富差距、社会安定、环境资源三小项,分别由行业平均工资差、城乡可支配收入比、高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刑事案件立案数、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等指标组成。“这些详尽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的客观现状。”

崔述强说,建立整套目标体系的目的是对北京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进行评价。根据统计结果,对政府改进工作欠缺之处,及时作出调整。

“幸福感”调查正式列入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68.2%的北京市民感觉幸福“友好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

“你的生活幸福吗?”接到这份调查表的北京市民张小松有点吃惊,政府对市民的关注已经从吃、穿、用、住、行等量化标准“延伸”到了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北京市统计局在两会期间的政务咨询会上向本报记者透

露,“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

记者了解到,幸福感调查从个人收入、工作、居住条件、人际关系以及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观察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市统计局社情民意网在去年底第一次发出的2113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综合评价生活幸福程度方面,68.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幸福,27.5%的人感觉一般,4.1%的人认为自己不幸福。

友好的人际关系是北京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项目,有5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边的人相处愉快;45.1%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表示满意。对于个人收入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27.3%和29.6%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市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心理感受调查是评价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市统计局社会科学处处长宋晓梅对记者说,如果市民都不幸福不开心,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幸福感是调查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

关于感觉的调查如何确定其权威性和可信性?宋晓梅对此解释说,的确影响感受有许多主观因素。她说,现在的指标体系还是能够基本反映市民大致的幸福感觉状况。“记者了解到,国际社会也在探索关于幸福感的分析和研究,北京进行这个项目调查还是比较靠前的。

2005年,北京的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这意味北京的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市民对幸福感的认可度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市民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政府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宋晓梅说,“绝大多数人都幸福,政府工作才算有成效。北京市民的答卷让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有74.1%的被调查者认为五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19.9%的被调查者认为可能跟现在差不多,5.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会变得更差。”尽管对未来生活预期信心不足甚至负面预期的居民所占比重较小,但也会对社会和谐产生重大影响。宋晓梅说,“政府部门应了解他们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推荐第2篇: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石柱县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据我了解,首先,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另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属性来看,它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学、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根据我所学知识,对自己故乡石柱作了相应的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石柱县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所新变化。我县领导遵循了党中央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

第一、一年来,全县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dXP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反腐倡廉的文件材料,积极参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等活动.同时,全县干部职工在开展以"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三力建设"活动中,成立了以各机关负责人为"三力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努力使"三力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石柱县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石柱民族中学和石柱第一职业中学实施了二校合并。把原来的民族中学改名为石柱第二职业中学。2000年,石柱第一中学在庆祝建校90周年的同时举行了石柱中学高中城的奠基仪式。2005年,石柱中学高中部正式招收学生。为我县打好了良好的教育文化基础。在县城,建设了一个文化活动区和文明路,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三、我县遵循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近几年,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县个体、私营等民营农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了较快发展。据调查,我县在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工作中,共引进扶持发展了重庆益民菌业有限公司、重庆芋富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石柱薯业制品厂、三益红辣椒食品制造厂、黄水福吉利莼菜加工厂、石柱县红源绿色食品加工厂、黄水万盛绿色食品厂、石柱县联发农产品有限公司、石家莼菜厂、东田药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个体、私营种植业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自从2004年到现在,我县有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方案。黄连基地、莼菜基地、长毛兔养殖场、辣椒田地等新名词在近些年接踵而来。其中,黄连、长毛兔、莼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许多经济项目都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比如:黄连基地既可以出售黄连、黄连花茶等实用性产品,又可以绿

化石柱,保持生态平衡;养殖长毛兔既可以出售兔毛、成兔,又可以把兔粪出售给辣椒种植户和莼菜种植户。这样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状态。

第四、石柱县遵循坚持改革开放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在我县有多个风景旅游区。最为吸引人的是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于每年六月分,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都举行土家风情表演及歌舞大赛。2007年八月举行了一次重庆市森林旅游节。从此石柱开始打开招商引资口号,促进了石柱经济迅速发展。其中还有油草河、大风堡、男女石柱等旅游区,都受到许多游客青睐。在前几年,我县各小学开始添加英语教程,各学生有了更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县中心建设了现代化的步行街,提供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

第五、石柱县遵循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为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石柱县公安部门给人们上法律公开课,组织青少年示威游行,以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各种违法行为。

第六、石柱县遵循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县党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担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第七、石柱县遵循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怀集县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石柱县多间工厂开业,许多人们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第八、我县积极争取市上重大工程。不久,县内将有高速公路、火车贯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在我县投资办厂。这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石柱县遵循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们建设、靠人们建设、告诉人们怎样去建设。

班级:06材料3班

姓名:刘悦汛

学号:20064870

推荐第3篇: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据我了解,首先,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另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属性来看,它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学、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根据我所学知识,对自己故乡怀集作了相应的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怀集县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所新变化。我县领导遵循了党中央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

第一、怀集县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怀集第一中学和怀城镇中学实施了二校合并。把原来的怀城镇中学改名为怀集一中初中部现在怀集一中初中部教学方案与高中部相似。2004年,在庆祝建校90周年的同时举行了图书馆奠基仪式。2005年,我校好范文谭桥勇同学获得英语单课省奖元,激发了众多知识分子上进心。在我村,建设了一个文化活动区和文明路,并取得文明村的称号。

第二、我县遵循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自从2004年到现在,我县有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方案。山竹基地、山地鸡养殖场、茄子田地、大鱼塘等新名词在近些年接踵而来。许多经济项目都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比如:山竹基地既可以出售竹笋,又可以绿化怀集,保持生态平衡;养殖山地鸡既可以出售成鸡,又可以把鸡粪出售给草鱼养殖户和山竹种植户。这样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状态。

第三、怀集县遵循坚持改革开放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在我县有多个风景旅游区。最为吸引人的是怀集燕岩,于每年六月分,在怀集燕岩都举行国家攀岩比赛。2004年六月举行了一次国际攀岩比赛。从此怀集开始打开招商引资口号,促进了怀集经济迅速发展。其中还有雪风洞、世外桃源、风岗漂流等旅游区,都受到许多游客青睐。在前几年,我县各小学开始添加英语教程,各学生有了更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县中心建设了现代化的步行街,提供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

第四、怀集县遵循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为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怀集县公安部门给人们上法律公开课,组织青少年示威游行,以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各种违法行为。

第五、怀集县遵循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县党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担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第六、怀集县遵循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怀集县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怀集县多间工厂开业,许多人们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怀集县遵循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们建设、靠人们建设、告诉人们怎样去建设。

推荐第4篇:江苏省“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解江苏居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感受,了解江苏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成效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市经济调查局在全省13个省辖市和部分市县开展了“构建江苏和谐社会专题调查”。本次调查样本量为1300份,内容涉及居民生活质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业环境、统筹发展与共同富裕、科技发展等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居民对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感受。

多数人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

调查:2004年全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1.9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社会保障水平也稳步提升,江苏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96%以上。调查中,84.2%的居民对自己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其中15.2%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69.0%的居民表示“较满意”。同时82.2%的居民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比5年前有所提高,其中认为有“很大提高”和“较大提高”的分别占19.5%和62.6%。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的公众安全感也不断增强,“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江苏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给予肯定,大部分居民对政法系统综合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解读:目前江苏经济还存在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公平、不稳定的现象。本次调查设置了“您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关键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的问题,并给出了“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法制健全”、“政治清明”、“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等选项,这些都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选项中,居民更关注的是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法制健全”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76.5%、76.2%、68.2%。认为“政治清明”、“生态良好”、“文化繁荣”是关键的分别占43.4%、40.0%、39.7%。(多项选择,故比例超过100%)

近四成居民打算自主创业

调查: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就要有充分就业的保证,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近年来,江苏贯彻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营造了很好的创业环境。调查中,13.0%的居民对目前我省的创业环境表示“非常满意”,67.7%的居民表示“较满意”。表示有个人自主创业打算的居民占39.2%,农村居民的意愿高于城市居民。

调查还了解到,分别有45.2%、42.0%、12.9%的居民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在城市,需要“政策”的居民比例最大;而在农村,需要“资金”的居民比例最大。从区域来看,由于生活水平及各方面的差异,苏南的居民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苏北居民则偏向于政府资金的扶助。

解读:民众自主创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着眼于释放民众创业致富的巨大能量,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准入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体制创新,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为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对城市再就业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就业技能;对有志创业的农民,要加强培训力度、增强“走出去”的创业意识,提高务工经商的技能。

苏南苏北人均GDp相差8倍

调查:实现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苏南与苏北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人均GDp相差8倍以上。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居民对这种区域间存在的差异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调查中,67.4%的居民认为我省苏南、苏中、苏北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分区域来看,越往北的居民对不同区域生活水平存在差距的意识越强烈。苏南居民认为差异很大的占49.8%,而苏中、苏北居民认为差异很大的比例分别达到65.7%和86.0%。同时,居民对苏南地区交通状况的满意度也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近九成的居民认为苏南地区是打工的热点区域。对于造成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36.62%的居民认为是“客观地理位置原因”,25.62%的居民认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是“政府政策倾斜”和“市场因素”的分别占19.62%和18.15%。

解读:江苏区域共同发展应着眼于全省范围内的整体发展,并以此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在新的发展时期,江苏需要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编制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综合规划,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三大区域

联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指导,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发展中心城市,推进苏中苏北的城市化。继续加快苏中苏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苏中苏北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各区域的经济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居民在享受发展利益和实惠方面的差距。

三成居民不满当前教育环境

调查: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科教兴省”战略的省份。调查中,广大居民对江苏“科教优先”战略的认同度颇高。有近六成的居民表示“科技力量”对其生活影响很大或较大,有七成以上的居民觉得科技发展对江苏经济的促进和影响很大或较大,但对当前我省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环境仍有所期待。调查中,有40.8%的居民认为我省的科技发展水平“一般”或者“有待提高”,仍有30.5%的居民对目前的教育环境感觉“不满意”。广大居民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对我省科技工作予以扶持,尤其对“资金”、“政策”的呼声较高。

解读:科技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地广人多、资源贫乏,相对来说要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今后应该继续贯彻“科教兴省”战略,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使其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加强基础教育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苏北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

近半居民对资源贫乏现状缺乏认识

调查:江苏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但资源匮乏,人均环境容量小。据统计,江苏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但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位居全国第26位;人均耕地不足1亩,仅居全国第23位;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0.77%;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的0.95%。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我省地广人多、资源贫乏的现实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我省“人均资源”在全国的位次是在10名之前,超过80%的居民认为位次在20名之内。

解读: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江苏要实现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应当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增强全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发动广大居民创造他们自己的环保型生活方式。 (2005-08-03)

推荐第5篇: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 与 社

调查报告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调 查 报 告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109411)组别:第二组组长:胡晓瑞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0号

调查地点: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 调查对象:理工及师院学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们民众所向往的一种理想。自古以来社会和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向往,因为在和谐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的繁荣富强,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达到和谐,时不时的我们就会接收到种种冰冷的现实让我们意识到这社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建设梦想中期待的“乌托邦”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这次调查就是为了解大学生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对现在社会现象的看法出发展开的。我们调查小组在十一月十号对我校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三十份)学生进行了调查,总计发放2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92份。通过此次的调查也对当代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大学生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看法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了我们的社会是否会更安宁,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影响更加深远?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31.3%的同学认为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的混乱的社会,有29.7%的同学则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沦落为腐败的社会!而认为当前社会和谐的只占有12.5%,对于这个结果我不知道是同学们大都愤青还是出于对社会的不满和抱怨,不过从这个结果表明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的冲击已经让我们大学生对社会多多少少产生了质疑,之所以会质疑也许还是来自与社会不良风气,缺少公平等引起的。那么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究竟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有47.3%的认为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层之间没有差别,没有不公平,资源共享。有29.7%的认为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来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想要和谐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实现和谐。还有10.9%的同学认为制度要创新以此来实现社会和谐,腐朽的制度应当废除,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替代老旧的制度。从这些结果看到大多学生也都认为单一的从某个方面的改善来构建和谐社会是行不通的,毕竟这个社会包含的是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在宏观的把握,各个方面都无法偏废!

二、大学生对社会公平及公民道德的看法

实现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说没有社会公平就不会存在和谐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涉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然而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越发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公平,有56.3%的同学认为现在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过大,只有4.7%的同学认为现在的阶层收入差距不大。我国的经济目前正高速的发展,而阶层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阶层收入差距的加大导致社会阶层矛盾的激化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民意反映渠道的畅通也是反映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有44.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民意反映渠道并不畅通,而健全的民意反映渠道是联系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能够正确的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社会公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律公正,在调查中当问到如果法律不公正时你会怎么做是有62.5%的选择在守法的同时反映意见,争取修改法律,只有8.3%的认为既然不公正就不在遵守。还有13.5%的人选择不好的法律也是法也同样会遵守。由此可见公民首先认可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而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法律。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而法律的公平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保障,因此完善民意反映渠道,保证法律的公正就是在促进社会的和谐。

前不久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而又对我们的公民道德进行一番质问。对于小悦悦事件的原因有50%的同学认为是由于社会信任度的危机,有42.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道德的沦丧,说小悦悦家长没能进到责任的占6.25%。我们突然觉得这个社会貌似越来越冷漠,见义勇为,帮助他人的传统美德正在被渐渐淡忘。当在问及对爱心捐款活动的看法时有也只有38.5%的同学觉得应该积极的献爱心,选择量力而行的占44.3%,还有觉得是一种形式和欺骗手段的分别占了10.9%,6.25%,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考虑事情的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也毫不留情的证实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都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风气,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将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通过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来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风气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压力的看法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经过近十年建设的社会是否正在趋于和谐呢?在我们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有47.9%的同学认为现在还不是和谐社会,有20.8%的则不清楚社会的现状,只有6.77%的同学认为现在已经是和谐社会!可见社会和谐的景象并没有没有深入人心,和谐的

建设依旧面临压力。在构建和谐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同学们有47.9%的认为是由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有47.3%的则认为是由于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有14%的认为是由于日益恶化的环境,只有9.9%的认为是社会治安的问题。现在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没有转型吸收不了由于连年扩招而“批量生产”出的大学生,也由于高等教育的弊端使得毕业生只有空洞的理论却不能联系实际应用,所以大多学生并不满足企业的要求。至于高等教育有44.3%的同学认为是没有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有29.7%的觉得教育方式并不合适,也有15.1%的是感到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设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改进使之适合现在科技突飞猛进,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那么我们受教育的所学、所见转眼便会落伍与时代!因此高等教育改革依旧是项艰巨的任务。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城市的社保体系相对农村较为成熟,有45,3%的同学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效果上作用一般,有26%的则认为基本不能解决。只有5.2%的认为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是直接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它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

我国这几年发展高速的同时给环境带来很多压力,江河污染、土地沙漠化,在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做到到位的保护。调查中有49.5%的同学对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满意!对其满意的只有3.64%。和谐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发展,对环境的爱护才是持久利用的的前提。

四、大学生对不和谐因素原因及经济发展看法

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有32.3%的同学认为是源于社会道德因素,有35.9%的认为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有16.7%的认为是国家政策的因素。我国自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的经济体制依旧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终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还不能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不发达的生产力与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对于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有48.4%的同学认为将会是稳定协调的发展,也有19.8%的同学认为将会持续高速发展,而不管经济会是怎样发展,它必然能够满足公民的物质需求,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

平等系问题。因此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五、和谐社会建设之路

尽管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压力,不和谐的因素依旧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期望,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够继承建设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附录

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2份

调查数据统计

推荐第6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与分析

亲爱的同学:

你好!

现在我们在做一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需要的您的配合与参与,这里一共有19道问题,您只需在您认同的观点上做上标记即可,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本问卷只用于调查研究,实行不记名,希望您能够耐心并认真的答完。谢谢!

个人资料:

您的性别:()

A男B 女

您的年级: ( B )A大一B大二C大三D 大四

1.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了解多少? ()

A、较了解B、了解一些C、只听说过D、不知道

2.您认为当前社会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吗? ()

A、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威胁和谐的重要因素

B、差距比较大,急需出台相关政策

C、收入差距可以接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收入差距偏小,还有啦大的空间

E、收入差距太小,不足以提高效率

3.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同学、朋友相处的和谐吗?()

A、很和谐B、基本和谐C、一般D、不和谐E、很不和谐

4.您对执法机关(**、检察、法院)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5.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6.您对当前群众就医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7.您对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满意吗? ()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8.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9.您对当前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满意吗? ()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0.您认为当前反映民意的渠道畅通吗?()

A、很通畅B、通畅C、一般D、不通畅E、很不通畅

11.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限选4项)()

A、农民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B、农民看病难的问题C、农民工进城就业难的问题

D、进城务工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E、提高农民素质问题

F、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G、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问题

H、农村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I、农村领导班子配备问题

J、减轻农民文化发展问题K、其他

12.对于下列工作您感到较满意的是(限选3项)()

A、低保工作B、流动人口管理C、信访问题的解决D、基层民主工作

E、应急机制F、食品安全控制G、劳动就业工业H、社会治安管理

I、社会诚信J、其他

13.您认为当前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是(限选2项)()

A、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B、城乡矛盾C、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D、干群矛盾E、区域矛盾F、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 G、其他

14.您认为当前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是(限选3项) ()

A、社会保障B、贫富差距C、充分就业D、住房问题E、社会治安F、环境保护G、安全生产H、医疗卫生I、教育公平J、三农问题K、社会风气L、社会诚信M、其他

15.您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限选3项)()

A、生态环境问题的压力B、外来人口的压力C、各类利益矛盾带来的压力

D、安全生产的压力E、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带来的压力

F、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G、社会治安的压力H、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压力I、其他

16.您认为从长远看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基础的问题是(限选3项)()

A、社会治安B、经济发展C、城乡和谐D、社会诚信E、其他

17.您认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应防范的问题是(限选4项)()

A、贫富差距悬殊B、城乡差距拉大C、区域发展差距拉大D、经济发展停止E、环境问题恶化F、食品安全危机G、社会公平度降低H、道德规范失控I、社会保障滞后J、房价过高K、其他

18.您认为当前造成社会不够和谐的主要原因是(限选2项)()

A、社会道德因素B、个人努力和心态因素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D、行业垄断,企业垄断和城市垄断E、国家政策因素F、机会不均等G、其他

19.您对构建和谐社会 ()

A、很有信心B、有信心C、一般D、没信心E、很没信心

再次感谢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配合,祝您工作、学习愉快!

推荐第7篇: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了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我在福州市范围内随机对108人进行了调查。

l超过五成的人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

调查表明,除了7.4%的人的认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一般以外,92.6%的被调查者都对和谐社会的举措非常满意.而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12%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很有信心,47.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信心,36.1%的则认为一般,4.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l对于政府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感到满意

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36.1%的人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12%认为政府的作用一般,1.8%的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从被调查者口中了解到,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现在都有保障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现在政府都有补贴.一些农村的老人也都成了城市户口,每月都有钱拿,生活都不成问题了.l“看病难,看病贵”“执法公平性”社会问题严重

在调查的108人中,有75.8%的人认为看病难,19.4%的人认为比较容易,4.6%的人认为看病容易.而认为看病难的只要原因是收费太高.其他的原因还有医德医风差和医院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但被调查者对于政府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的满意度不佳。62.5%的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不满意。调查者表示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显失公正的案件,对于一些身陷腐败的司法人员,他们都表示不满。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让我明白。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国家公器,作

为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一旦司法机关自身出了问题,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自身权利保障的信心,丧失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l生活幸福划入和谐社会建设调查范围

从调查数据中,看出“生活幸福”的调查基本可以从收入、就业、居住状况等方面观察出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在108份调查表显示:在评价生活幸福程度方面,1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非常幸福,43.5%的人认为生活比较幸福,37.1%%的人感觉一般,8.3%的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所有调查的问题中最满意的,有15.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边的人相处很和谐;77.7%的人表示比较和谐,6.4%的被调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和谐。44.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表示比较满意。对于个人收入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25.3%和31.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伟大事业。调查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调查也是微不足道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神圣、任重道远。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美好社会理想就会变成我们中国最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现实。

另附和谐社会建设调查问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院组织我们学生开展和谐社会调查。希望您可以认真填写本问卷,请在您认为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您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感到满意吗?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2.您对您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3.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 B.基本正常 C.形势较好 D.不了解

4.您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5.您对目前您的居住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6.您对当前房价是否满意? A.房价太高 B.房价偏高 C.房价适中 D.房价偏低

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8.您觉得现在看病容易吗? A.很容易 B.比较容易 C.一般 D.不容易

9.您觉得当前医疗机构存在哪些问题? A.收费太高 B.医疗条件差 C.医德医风差 D.医院之间差距大 E.其他

10.您对当前中小学校的收费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1.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2.您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3.您认为目前反映民意的渠道畅通吗? A.很畅通 B.比较畅通 C.基本畅通 D.不畅通

14.您对政府处理环境污染觉得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5.您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吗? A.能解决 B.能解决部分问题 C.作用一般 D.基本不能解决

16.您认为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风气怎么样? A.良好 B.一般 C.不佳 D.恶劣

17.您认为爱心捐赠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A.应该支持公益活动 B.一种形式,无关紧要 C.一种欺骗手段 D.没想法

18.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A.很和谐 B.比较和谐 C.基本和谐 D.不和谐

19.您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A.很幸福 B.比较幸福 C.一般 D.不幸福

20.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信心吗?A.很有信心 B.比较有信心 C.一般 D.没有信心

推荐第8篇:和谐社会社区的调查报告

“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目前河南社会各阶层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社会现状的评价,准确把握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经济社会各方面实际状况,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研究判断河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近日,我小组成员进行了题为“河南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专题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郑州市东风路周边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人数为500人(户)。现将河南省“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状况调查结果

一、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1、各阶层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度高,但对和谐社会内涵认识了解不够。

调查显示: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法影响广泛,群众认知度较高,有92.2%的被调查者了解或知道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但从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认识了解情况看,仅有9.2%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整体情况”,有37.2%的人表示“了解部分情况”,有45.6%的人表示“知道一点”,另有7.8%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因此,对和谐社会内涵、意义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2、各阶层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注程度高,参与意识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5%的被调查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关系密切”或“有一定关系”。无论从职业角度还是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状况出发,河南群众普遍对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关注,热切期望,潜存着较强的参与意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仅有2.5%的人表示构建和谐社会与自己“没有关系”,这部分人主要是独资企业经理、务农农民和农民工,抱这种态度与他们的身份和知识水平有关。

3、群众对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

被调查群众对目前整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不高,只有32.1%;有43.4%的人表示“一般”;高达30.2%的人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关于目前群众的精神状态,53.3%的被调查者认为“压力较大”、39.4% 人“感觉太累”,但同时又有35.5% 的人对生活“充满理想”,而选择“轻松舒畅”、“快乐幸福”等其它选项的比例较低。分类看,感觉压力较大的是教师、工人、失业人员和学生;感觉太累的是失业下岗人员、民营个体户、工人、教师和民工;精神问题严重,反映焦虑、郁

闷的群体是失业人员和学生。目前多数被调查群众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是导致其对生活状

况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二、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理想

1、百姓心目中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是生活富足、国家稳定、社会安全

从调查情况看,各界群众心目中和谐社会的标志依次是:生活富足(72.4%)、国家

稳定(62.7%)、社会安全(60.1%)、社会公平(55.4%)、收入差距逐步缩小(51.6%)、

人人平等(47.8%)、家庭和睦(45.0%)、社会成员人人心情舒畅(40.3%)、文化生活

多样(38.8%)。

2、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呈一致性

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还是置身社会环境中从关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出发,各

被调查群体最关注的位居前三位的问题高度一致: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医疗保障;三是教

育收费。

被调查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位于前三位的是:经济发展(56.8%)、医疗保障

(55.0%)和教育收费(48.2%),其它依次是社会保障(44.8%)、收入差距(44.5%)、

反腐倡廉(36.6%)、社会治安(36.5%)、社会公平(36.4%)、新农村建设(30.8%)、

思想道德(29.8%)。

被调查群众关心的个人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它们依次是:经济收入(82.8%)、

身体健康(71.0%)、子女教育(56.5%)、养老保险(49.6%)和家庭和睦(41.2%)。分

类看,不同群体对个人问题的关注呈现出内容和次序的高度一致性。

三、群众对当前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方面实际状况的评价

1、超过半数的被调查群众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快但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收入差

距过大”

2、群众普遍认为收入差距状况严重

3、半数以上的群众认为民主法制建设尚有不足

4、多数群众对当前公众思想道德总体状况评价较好,但存在问题也较为突出

5、大部分群众认为社会公平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6、反腐败成果得到多数群众认可

7、目前社会稳定状况良好

8、对诚信状况总体评价“一般”,政府诚信度评价最高

9、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10、群众对改革态度积极,社会管理工作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存在一些问题

11、社会事业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反映集中

第二部分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在思想基础、

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改革和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这些成

效也成为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和真正的实践者,没有群众的认同和自觉参与,和谐社会

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河南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坚实的群

众基础和思想基础。首先,河南群众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知度非常高,几乎达到了“人人

尽知”的程度;其次,无论从工作、生活还是其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的调查也显

示,河南群众对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关注,参与意识较强;第三,在此次调查进程中群众纷

纷反映,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顺民心合民意,代表了百姓的生活理想和追求,

对和谐社会建设充满向往与期待;他们还热切希望政府能多做类似的民情、民意调查,为

百姓提供参政议政的正常渠道。

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社会稳定情况令人乐观,80%以上被调查群众感到目前社

会稳定,有安全感。安居才能乐业,群众在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的积极评价,表明构

建和谐社会这一“大业”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众思想道德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群众对公众思想道德

总体状况感到满意,认为社会风俗、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关系比较合理,表明河南在建

设和谐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已有了较好的基础。

三、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百姓认为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并对未来预期持乐观

态度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

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居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河南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上8千

元台阶,达到8667.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870.58元,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别

达到6038.02元和1891.57元,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

多数群众认为当前河南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对未来生活预期持乐观态度,

尤其是农村居民反映更为积极。这些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稳固的经济和有力的群众支

持。

四、法律成为百姓问题诉求的首选渠道,政府在百姓心目中诚信度最高

当利益受到损害时,河南群众在所有的诉求渠道中,第一选择是司法渠道;同时,在

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中,政府评价最高,表明在百姓心目中,政府是最可信任和依赖的对

象。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的社会,而是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弥合

冲突的社会。而法律法规则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条件和基本衡

量标准;政府又是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去保护、实现各方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的主体。所以群众对法制和政府的信任态度,成为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

要条件。

五、群众坚定地支持改革,同时对负面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日趋客观、冷静、理性

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呈现出利益主

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

冲突尖锐化的局面。利益矛盾也成为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特点和突出表现。当面临

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改革该何去何从选择时,绝大多数群众坚持“继续改革”的立场

和观点。同时,群众对负面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日趋客观、冷静、理性。如在对待收入差距

扩大这一突出问题上的态度,群众虽然反映强烈,各个领域和层次都受到影响,但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开始普遍接受市场的理念和运行规则,对收入差距拉大

的必然性有所认识,大部分人认识到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持这一态度的人数

比例超过了选择较为冲动的人数比例。群众坚持改革的态度,和认识上的日益成熟理智,

为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有效消除风险、妥善解决各方矛盾提供了根本保证。

六、对腐败、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治理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经过政府及有关方面治理和保护措施的实施,自

己周边自然环境逐渐变好,或已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大多数群众认可党和政府惩治腐败

的决心,认为政府惩治腐败的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腐败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腐败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障碍,对这两个问题的治理所取

得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成功经验。

第三部分河南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从

这次调查结果看,被调查群众反映影响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

(62.7%);腐败(59.0%);医疗(54.6%);就业(51.42%);教育(49.7%)。针对

群众对目前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实际状况的评价结果,我们认为影响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急

需得到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二是就业;三是医疗;四是

教育收费;五是人际关系和诚信。

经过这次调查报告,使我们全面了解目前河南社会各阶层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

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社会现状的评价,准确把握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经济社

会各方面实际状况,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研究判断河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

础和发展方向都是很有利的。

有关“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

调查报告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电化学09-1

小组成员:(7)李朋朋(8)李向前

(9)梁静(10)刘东凤

(11)刘欢欢(12)刘瞾

推荐第9篇:和谐社会下中国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下中国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关于自贡自流井区社区城区农民工实证调研 摘要: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使得相当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弱的地位,改善了生活水平,但是,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弱势人群,并在近期内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在继续加深。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然后再扣除重叠部分(如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应该说,弱势群体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比例,已经构成了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重视和研究。

作者简介:廖启航(1988-),男,四川南充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张正军(1989-),男,四川凉山州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刘芷林(1990-),男,四川达州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关注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现有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因此,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社会分化有加剧趋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与生活。2010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部署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3月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关心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出现失业下岗人员增多,失业下岗人员生活困难等现象,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自贡市是老工业城市,劳动力供求矛盾严重,同时是中国有名的“千年盐都”,西部著名的盐化工基地,有18万产业工人,有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215户,限额以下的小型工业企业1.14万户。人口314万人,面积437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18人。区内农业人口比重达77.58%,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富顺县、荣县均为全国人口大县,富顺有100多万人,荣县有90多万人,自贡市附近设有特大型消费城市可以依靠,最近的成都市也相距200多公里,而自贡市中心区消费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人均收入偏低,成为了一个特殊城市弱势特殊群体,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自流井区农民工集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自贡市农民工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

在调查中的民工中,年龄都偏大,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有60多岁。他们均已结婚并且有了小孩。有的农民工甚至在市里买有住房,但大部分租赁房屋,这成为整个家庭的一个主要支出(每月元)。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弹棉花、修鞋匠、收破烂、泥水工、清洁工,……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职业均为城市居民不屑从事的脏累、低贱而挣钱少又无任何保障的工作,并且他们的收入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状况,因而,他们的收入很不稳定。从事弹棉花的农民工说:“现在大家的生活都不怎么

好,被子能盖就凑合着,不来弹了”“挣的钱比以前少多了。”泥水工说:“建筑队的活太累了,工资又低,又时还不能按时发”,“很想换个事做,但是找不着。”一般而言,这些农民工的月收入平均在元左右,这其中要支付包括水电费在内的各种费用。食物支出占绝大部分,其次是教育费用,住房的房租(如果租房住)。医疗费用几乎没有,有病就先挺着,实在不行就先买点廉价的药顶着。居住在社区中的农民工一般家庭负担都很重,可谓上顾老、下顾小。已婚进城的农民工,很多人将孩子交给老家的父母,因而自己在城市生活的同时,还要支出一部分寄回老家补贴家用;更一部分人虽然将孩子接到城市,但庞大的教育支出却更令他们一筹莫展。另外,由于农民工所从事的完全是“个体”性质的行业,因而没有任何从单位给予的保障;同时他们的农业户口,使他们被排除在城市居民外,没有享有低保的权利;第三,贫穷的生活使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参加任何一项社会保险,因而,这些城市的“边缘人”处于种毫无保障的生活状态,他们面临的是居无定所、微薄而不稳定的收入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活条件。

面对如此恶劣的状况,为什么这些农民工还要在城市继续忙碌下去?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以修鞋匠为例。他的湖北老家人均耕地只有分,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现在在城市修鞋,每月除基本花销外,还可以寄些钱接济家居。在城市里固然艰难,但在农村却更加艰难,这是农民工甘于在城市最底层吃苦受累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农民进城,最其本的特征无非是寻求就业,增加收入。

二:社区中农民工的尴尬境地

农民工在社区内的生活是一种夹缝内的“真空”状态,他们既是政府的“管制”对象,又是被政府排除的对象。在维护社会治安,整顿城市建设,打击偷税漏税等类似活动中,农民工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但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农民工过的完全是一种无政府生活。

近来,国家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然而,农民工却在比条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居住区域看,他们虽为暂住人口,但却确实该社区一员;但从户籍方面,他们的农业户口又不被承认为“城市居民”。因而低保到底该不该包括农民工或者说农民工有没有享受低保的资格成为一个无法定夺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主对此问题态度明朗:农民工不应该享有低保待遇,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不归我们社区管”。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民工自己也认为不享有低保是理所当然。他们对低保政策甚至不了解,因为“与自己没关系”。意识的产生是外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在社区,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农民工都没有被算为社区正式成员;农民工,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完全当自己为社区外的人——异乡人。所以造成的实际情况是:作为弱势群体生活于社区中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没有任何来自官方或民间的保障。 三:自贡市弱势群体的一般现状

(一)对自身情况的认识

这次调查到的一百位访谈对象对自身评价明显偏低,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劳动能力差。

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所调查的四类对象(下岗工人,离退休人员,残疾人,流动人口除了离退休部分人员外其余普遍对自身的劳动能力持悲观态度,对在目前紧张的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做奢望,而且他们自身对这种形势抵触情绪不高,大多将劳动能力差归结为“没文化”。这一点与调查前的预期是吻合的,可见弱势群体心理状态上比较清醒,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

下面通过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具体地了解一下这一群体的心态。

个案:李某,女,36岁,达州人,在汇东区打工,清洁环卫工作。

“有时觉得自己是这儿的,可是心里空落落的,挣的少,也够花,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孩子……没办法,现在我也想学习,哪朝哪代都是读书的拿的多……将来啊,慢慢干吧。”

个案:崔某,男,38岁左右,本地人,残疾,工伤,右手缺三指。

崔某工伤,当调查进行的时候我们原来认为他会把生活的困窘归结到工作事故上,可是他认为缺乏文化是“最重要的”,而工伤“比较重要”.他透露说将来生活的打算全放在下一代身上了,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想法。

以上两个样本在这次调查中相对比较典型,持同样看法的占绝大多数。弱势群体明显呈现出对“文凭”的渴望及对子女的超负荷期待。这一点很值得深思,在认识到自身劳动素质低下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把家庭的责任向下一代移交,这既体现了下层民众根源于文化传统的得过且过听天由命的劣根性,又势必导致过分追求子女的成绩而引起的家庭情感关系的畸形化,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⒉收入太低。

从收集到的近百个有效样本来看,这一群体几乎认定现在收入太低。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认为自己劳动能力不高;一部分认为工厂效益不景气;一部分认为改革的负面效应与代价太大,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下岗工人群落。此外,下岗导致的公费医疗等等全部落空,这一部分人损失也必须予以考虑。在这次调查中这一情况,甚至有稳定就业单位的人员对企业破产和下岗失业也并不理解。从全局来看,目前中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生活就难以为继,那些靠退休金生活的职工更是如此。入不敷出是这些贫困家庭的主要特征,部分家庭要依靠借款或动用有限存款来维持生计。此外物价上涨及医疗的因素必须予以考虑。否则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这种断裂带很可能滋生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⒊心理挫折感强。

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衡,现在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是量化的个人收入,这种市民气的价值认定在底层体现无疑,尽管自身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他们还是认可的。由于劳动能力低下、自身素质不高、收入微薄,这一群体普遍心理挫折感强,比较自卑。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的个案来具体地把握这一群体的心理:

个案:赵某,女,下岗,42岁。

当调查开始时,她一再表示“什么都不懂”;当问及对自身的看法时,她说,“我现在有个小姑娘读初中,现在的上学钱高得离谱,一年没个几千下不来。我想我们孩子只能在吃穿上省着点用,谁叫她爹妈啥也不是呢?有钱的孩子托生在好人家了,这都是命啊!”

个案:张某,退休人员男 60多岁。

退休人员的情况比较特别,如果原来的单位还能够正常运转的话,生活还可以。但是子孙找不到工作,“吃老人的钱”这类情况大量出现。对于儿女们的情况,张老汉也很无奈,他说,“没有办法,一家老小没有一个能指望上的,啥出息没有。没辙,现在社会就是有能耐的吃肉没本事的喝汤,谁让我这几个儿子都下岗呢?他们跟我一起熬吧,走哪算哪啊!”

个案:许某民工,女 35岁。

许某比较健谈,她说,“我干活比别人卖力,也比别人好,但挣钱就是比别人少;老板的解释仅仅是说我是外来的。现在乡下人把我当城里人,城里人又把我当乡下人……现在回农村安家不大可能。我现在先好好干吧,农村人,在城里找个工作不错啦!”

像许某这样的流动人口我们在这次调查中遇到了很多,对于他们而言城市是陌生而冷漠的,自卑感、飘泊感混合着对前途的忧虑,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

⒋预期悲观。

当我们在调查中问到受访对象对未来的展望时,大多数人持悲观态度。从自身来说,他们找不到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缺乏知识,整体年龄偏大,劳动技能老化等等都是不利之外;从外界来看,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一定时期内很难缓解;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远未完善。他们几乎对未来丧失信心,精神上缺失坚定的倚托,一些邪教组织或“气功”组织等在这一群体蔓延,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从各类个案中,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以便更好地认识:

个案:李某,残疾(行动不便),男40岁左右。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期待时,李某明显比较消沉。他说,“我这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我也不做梦了,以前还买体彩,现在也不干了。我现在说是把孩子教好,能念到哪我供到哪,没钱我去借。看孩子了,可别像我。”

个案:王某,女,下岗42岁左右。

王某对前途一片绝望,“再就业?哪找去!像我这岁数能干什么?说句不好听的,„当小姐‟人家都嫌老。我能有什么出息?四十多了……现在啊,你说的对,我就图个现在,有一天算一天,日子到了,往街上一躺,拉倒。”

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从以上有代表性的个案可以看出,已经相当严峻。这一阶层的悲观很容易滋生偏激的情绪,产生危险因素。不能再指望“逢年过节登门看看”的表面文章,以往社会很少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状态,现在随着“人权”意识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救助关键在于对受助者心灵的帮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合这次调整的资料,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廉政方面。加强政府官员特别是经济执法人员的廉政建设,堵塞各种非法收入渠道,重视解决“权力寻租”现象。建立政府防腐机制,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坚决制止非法高收入现象。

⒉政策方面。宏观政策应当强调公平。效率是市场机制的事;政府职责在于解决分配矛盾,提倡公平、提倡获取收入的合理、合法、合情、符合政策。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遏制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的非良性差别。

⒊教育方面。切实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特别是为低收入家庭子女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和进入高等教育大门提供经济保证和政策保证。由此,应当研究和解决好教育体制改革中各地的具体问题。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水平,特别是发展面向低收入阶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得人们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不仅可以减少不合理的收入差别,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长期性、根本性措施。

⒋社会保障方面。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对低收入居民的救助和保障机制。尤其要解决好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贫困职工的救助工作。合理测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建立最低保障线制度,对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以下的低收入户要予以救助。在多方筹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同时,财政应拿出“重头”资金。同时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解决失业问题,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以上是基于这次调查的初步分析。我们相信,只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长春弱势群体的现状,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与最大呼声,出台切合实际的再就业与社会保障措施,切实改善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一定能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维护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1】孔祥利李冬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1期

【2】田毅鹏、漆思《弱势群体就业新论》--《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推荐第10篇: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开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为了更清楚个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其内涵的理解程度,特意在一家清真饭店对其顾客进行了现场调查,内容具体如下。

结尾: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在社区中,越来越疏远的邻里关系,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淡漠的人文关怀,等等都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与人相处,在生活中多多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献上绵薄之力。

正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们民众所向往的一种理想。自古以来和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向往,因为在和谐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被繁荣富强。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达到和谐,时不时的我们就会接收到种种冰冷的现实让我们意识到这社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建设梦想中期待的“乌托邦”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这次调查就是为了解大学生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对现在社会现象的看法出发展开的。我们调查小组在十一月十号对我校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三十份)学生进行了调查,总计发放2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92份通过此次的调查也对当代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大学生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看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了我们的社会是否会更安宁,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更加影响深远?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31.3%的同学认为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的混乱的社会,有29.7%的同学则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沦落为腐败的社会!而认为当前社会和谐的只占有12.5%|。对于这个结果我不知道是同学们大都愤青还是出于对社会的不满和抱怨,不过从这个结果表明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的冲击已经让我们大学生对社会多多少少产生了质疑,之所以会质疑也许还是来自与社会不良风气,缺少公平等引起的。那么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究竟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有47.3%的认为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层之间没有差别,没有不公平,资源共享。有29.7%的认为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来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想要和谐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实现和谐。还有10.9%的同学认为制度要创新以此来实现社会和谐,腐朽的制度应当废除,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替代老旧的制度。从这些结果看到大多学生也都认为单一的从某个方面的改善来构建和谐社会是行不通的,毕竟这个社会包含的是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在宏观的把握,各个方面都无法偏废!

二大学生对社会公平及公民道德的看法

实现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说没有社会公平就不会存在和谐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涉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然而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越发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公平,有56.3%的同学认为现在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过大,只有4.7%的同学认为现在的阶层收入差距不大。我国的经济目前正高速的发展,而阶层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阶层收入差距的加大导致社会阶层矛盾的激化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民意反映渠道的畅通也是反映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有44.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民意反映渠道并不畅通,而健全的民意反映渠道是联系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能够正确的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社会公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律公正,在调查中当问到如果法律不公

正时你会怎么做是有62.5%的选择在守法的同时反映意见,争取修改法律,只有8.3%的认为既然不公正就不在遵守!还有13.5%的人选择不好的法律也是法也同样会遵守。由此可见公民首先认可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而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法律。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而法律的公平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保障,因此完善民意反映渠道,保证法律的公正就是在促进社会的和谐。

前不久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而又对我们的公民道德进行一番质问。对于小悦悦事件的原因有50%的同学认为是由于社会信任度的危机,有42.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道德的沦丧,说小悦悦家长没能进到责任的占6.25%。我们突然觉得这个社会貌似越来越冷漠,见义勇为,帮助他人的传统美德正在被渐渐淡忘。当在问及对爱心捐款活动的看法时有也只有38.5%的同学觉得应该积极的献爱心,选择量力而行的占44.3%,还有觉得是一种形式和欺骗手段的分别占了10.9%,6.25%,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考虑事情的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也毫不留情的证实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都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风气,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将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通过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来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风气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压力的看法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经过近十年建设的社会是否正在趋于和谐呢?在我们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有47.9%的同学认为现在还不是和谐社会,有20.8%的则不清楚社会的现状,只有6.77%的同学认为现在已经是和谐社会!可见社会和谐的景象并没有没有深入人心,和谐的建设依旧面临压力。在构建和谐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同学们有47.9%的认为是由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有47.3%的则认为是由于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有14%的认为是由于日益恶化的环境,只有9.9%的认为是社会治安的问题。现在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没有转型吸收不了由于连年扩招而“批量生产”出的大学生,也由于高等教

育的弊端使得毕业生只有空洞的理论却不能联系实际应用,所以大多学生并不满足企业的要求。至于高等教育有44.3%的同学认为是没有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有29.7%的觉得教育方式并不合适,也有15.1%的是感到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设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改进使之适合现在科技突飞猛进,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那么我们受教育的所学、所见转眼便会落伍与时代!因此高等教育改革依旧是项艰巨的任务。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城市的社保体系相对农村较为成熟,有45,3%的同学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效果上作用一般,有26%的则认为基本不能解决。只有5.2%的认为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是直接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它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

我国这几年发展高速的同时给环境带来很多压力,江河污染、土地沙漠化,在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做到到位的保护。调查中有49.5%的同学对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满意!对其满意的只有3.64%。和谐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发展,对环境的爱护才是持久利用的的

前提。

四大学生对不和谐因素原因及经济发展看法

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有32.3%的同学认为是源于社会道德因素,有35.9%的认为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有16.7%的认为是国家政策的因素。我国自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的经济体制依旧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终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还不能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不发达的生产力与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对于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有48.4%的同学认为将会是稳定协调的发展,也有19.8%的同学认为将会持续高速发展,而不管经济会是怎样发展,它必然能够满足公民的物质需求,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等系问题。因此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五和谐社会建设之路

尽管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压力,不和谐的因素依旧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期望,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够继承建设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第11篇:关于生态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黄海学院0923班 邓玉09419328

时间:2010年02月15日

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潞城镇店前街

正文:

一、调查情况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和丧失很严重的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洪水灾害、水资源短缺等,已严重威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退耕还林等,但总体上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严峻。 我调查了家附近的环境情况。发现污染还是很严重。在家门前的一条河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了。基本上河水常年是一种黄色的并散发着臭味的污水河。

二、总结成就、存在问题表现,分析原因,揭示规律;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条件。

生态首先是一门哲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门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它是一门科学,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第三它还是一个美学,我们看大自然巧夺天工,是非常美的,这种美怎么用到社会中来,比如说有仿生学,模拟自然,设计我们的环境。生态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的增加,人口、环境、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生态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人们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生态学成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生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态是一种竞争、共生、再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生态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的持续与和谐的系统整合功能;生态是一种保育生存环境、发展生产力的战略举措;生态是技术、体制、文化领域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态是一种追求人类社会不断进化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用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既要建设物质生态文明,也要建设精神生态文明,更要建设政治生态文明。同时,要注重中华生态文化传统的弘扬。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物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本为主要驱动力,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注重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典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中国的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讨论“天人关系”问题。孔子提倡“天命论”,认为自然——天命是不可抗拒的;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回归自然;庄子主张“不以心损道,无以人灭天”,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孟子认为“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虽然强调“明于天人之分”,但也承认天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和谐社会的生态内涵有四层:一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包括水、土、气、生、矿等自然生态因子、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自然生态和谐;二是人与其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等物质生产环境的经济生态和谐;三是人与人之间竞争、合作、集群、分异关系

的社会生态和谐;四是人类社会的技术、体制、文化在时、空、量、构、序管理层面的系统生态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要处理人和天、地、事、物之间的关系。天是指气侯、可更新能源等外部环境,地是指土地、土壤和景观,事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流通、服务及决策管理活动的运筹,物指水、土、气、生、矿等物质的开发、利用和循环。要协调、整合好自然和社会、有形和无形、物态和生态间的系统关系。心态文明是人对待和处理其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关系的精神境界,包括五类:一是温饱境界,这是人的动物本性和生存本能;二是功利境界,是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三是道德境界,能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惩恶行善、扶弱育生,是人的社会性;四是信仰境界,有明确的超越物质需求的人生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五是天地境界,有能超越自我、超越环境,融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于一体的生态整合观。五类境界相辅相成,才是一个物态、事态、心态和谐的文明人。

提倡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是对不计代价、竭泽而渔发展模式的否定。加强环境保护,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原因:通过调查发现,这条河之所以会是这种情况,是因为有几家化工厂还有纺织厂排污水就是排到了这条河里。

政府没有好好管理关于有些厂的排污问题,导致个别厂随便乱排污,最终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三、总结。

生态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谐社会建设应强调生态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我党对经济转轨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必须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应该做出相应措施,并制定相关的规定,控制厂的排污问题。并尽可能的做好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倡导大家都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捡起一张纸、节约一滴水、清扫一堆垃圾做起,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我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第12篇:吕梁市和谐社会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吕梁市和谐社会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什么是“和谐社会”,有关方面的权威解说和描述是:“社会和谐,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一个新的高级阶段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必要且及时的。因此,深入调查山西省吕梁市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进而了解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状况就成为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

本次调查是在吕梁市离石区通过随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300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有企事业单位员工、医生、教师、学生以及下岗工人、军人等等,确保对象基本覆盖社会各行各业,并查阅了吕梁市近十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资料,以求获得全社会老百姓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看法和建议。

本课题的正式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15日——8月15日。

三、吕梁市和谐社会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吕梁是革命老区、发展新区。进入新千年的“两个五年”里,全市上下抓抢机遇,加快发展,在创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开展和谐社会调查。希望您可以认真填写本问卷,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您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感到满意吗?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2.您对您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3.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 B.基本正常 C.形势较好 D.不了解

4.您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5.您对目前您的居住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6.您对当前房价是否满意? A.房价太高 B.房价偏高 C.房价适中 D.房价偏低

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8.您觉得现在看病容易吗? A.很容易 B.比较容易 C.一般 D.不容易

9.您觉得当前医疗机构存在哪些问题? A.收费太高 B.医疗条件差 C.医德医风差 D.医院之间差距大 E.其他

10.您对当前中小学校的收费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1.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2.您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 意

13.您认为目前反映民意的渠道畅通吗? A.很畅通 B.比较畅通 C.基本畅通 D.不畅通

14.您对政府处理环境污染觉得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5.您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吗? A.能解决 B.能解决部分问题 C.作用一般 D.基本不能解决

16.您认为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风气怎么样? A.良好 B.一般 C.不佳 D.恶劣

17.您认为爱心捐赠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A.应该支持公益活动 B.一种形式,无关紧要 C.一种欺骗手段 D.没想法

18.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A.很和谐 B.比较和谐 C.基本和谐 D.不和谐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超过五成的人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

调查表明,除了7.4%的人的认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一般以外,92.6%的被调查者都对和谐社会的举措非常满意.而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12%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很有信心,47.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信心,36.1%的则认为一般,4.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二) 对于政府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感到满意

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36.1%的人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12%认为政府的作用一般,1.8%的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从被调查者口中了解到,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现在都有保障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现在政府都有补贴.一些农村的老人也都成了城市户口,每月都有钱拿,生活都不成问题了.(三) “看病难,看病贵”“执法公平性”等社会问题严重

在调查的三百人中,有75.8%的人认为看病难,19.4%的人认为比较容易,4.6%的人认为看病容易.而认为看病难的只要原因是收费太高.其他的原因还有医德医风差和医院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但被调查者对于政府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的满意度不佳。62.5%的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不满意。调查者表示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显失公正的案件,对于一些身陷腐败的司法人员,他们都表示不满。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让我明白。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国家公器,作为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一旦司法机关自身出了问题,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自身权利保障的信心,丧失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四) 生活幸福划入和谐社会建设调查范围

从调查数据中,看出“生活幸福”的调查基本可以从收入、就业、居住状况等方面观察出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在三百份调查表显示:在评价生活幸福程度方面,1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非常幸福,43.5%的人认为生活比较幸福,37.1%%的人感觉一般,8.3%的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所有调查的问题中最满意的,有15.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边的人相处很和谐;77.7%的人表示比较和谐,6.4%的被调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和谐。44.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表示比较满意。对于个人收入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25.3%和31.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五、对本次调查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伟大事业。调查表明,不仅是吕梁市,我们在全社会的和谐的建设道路上,仍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神圣,任重道远。“和谐社会”理念可“广”可“狭”,与人们的愿望和要求成正比的关系。从广义地说,愿望越高目标越大,其先进性就会越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反之从狭义地讲,则就会减退或缩小。 “和谐社会”重在和谐。如果说我们的各种关系要是都和谐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矛盾和不满情绪有理由存在呢?到那时社会就会大同,就会基本走向一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能够真正的和谐相处融合合在一起,这是最理想的社会。因此说,实现“和谐社会”意义非常重大。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美好社会理想就会变成我们中国最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现实。

本次调查感言

和谐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是一种恬静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转型跨越谋发展已成为我们全山西省工作的主旋律这一大背景下,身为当代山西青年,我们定要既脚踏实地,又勇于开拓,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为和谐新山西、和谐新中国的伟大建

设贡献力量!

第13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动调查报告

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应当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要坚持、发展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各民主党派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所联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维护社会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0日 第九版/成思危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解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讲座》

四、小组分工

郑绪昌:主要负责调查表的发放,与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胡腾:负责论文的写作及负责调查表的制作。

重庆大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07应用物理学二班 学号:_____姓名______ 学号:_____姓名______ 指导老师:代礼忠 完成时间:2010-2-26

第14篇: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调查报告高二(7)班姚青这个暑假我回到妈妈的农村老家,在我踏上那篇土地的一刹那 有一种与众不同气息迎面扑来。在家乡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 对农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很直观的印象,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党和 政府兴农富农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惠。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了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有利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 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 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列的位置上,为社会

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系统、坚实的基础。面对面广、人多的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广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

当前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面临交通、信息、产业等各方面的制约,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同时,农村医疗条件差,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少,文化生活贫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只有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步伐,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幸福村新型农村建设成果与展望

三年前,村里交通、信息闭塞,,农民年人均不高。近几年,幸福村大力修建村级公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将村民整体搬迁至公路边,村里交通条件改善了,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对于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一部分会通过继续上学离开农村、离开农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后者在上

学期间普遍缺少劳动机会、劳动兴趣,也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培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村提出了\"生态校园\"创新工程。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还在探索建立\"以专家为主导、农民为主体、教学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通过学生与家长\"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吸引家长参加,把学潇办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基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向校外辐射的技术推广机制。

就目前的农村现状来看,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已经出现了发展中的一些失衡。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环境脏乱差,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等不和谐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农村这一现实,幸福村立足农村实际,从精神文明建设中找准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全区农民文明素质的建设活动——幸福村“和美家园”创建活动,取得了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暑假在外婆家的一段时间,我时时为农村的变化而感动着。这个变化是多少年来所没有过的。它得益于党和政府强农富民的好政策,得益于各个涉农部门的大力扶持,也是许许多多农民艰苦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我相信,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再过几年,我们定能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新跨越!

第15篇:关注贫困地区共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2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关注贫困地区共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共建和谐社会的追求,贫困问题越来越受上级的重视。经国务院同意,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确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共同探讨扶贫工作的发展之路,如何更好地缩少贫困差距,早日达成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成为一个热点。

同处一片天地不同转换观念是关键,我省贫困地区长期背着贫困与落后的双重包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受“贫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这种贫困文化诸如满足现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等。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封闭、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分配调整大背景下,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而贫困地区脱贫也成为农村最大的民生。“现阶段,城乡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谈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据调研,有权威人士表示,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社会事业的发展上,广东省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收入差距过大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据我自己的调查,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度大等情况,而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挣扎在贫困的边缘。与此同时,城乡统筹发展仍受制于诸多制度性的障碍,

- 1 -

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仍是沉重的话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提高的现实障碍有待破除,对贫困乡村更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国家对“三农”问题不可谓不重视,现存四大矛盾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一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与农民持续增收之间的矛盾。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必不可少地要保持粮食的供给,因此,粮食供给就只能处于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使得粮食价格上不去,只能依靠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与城镇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当前,我省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期,城镇化也被寄予了扩内需的厚望,但城镇目前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根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农村还有500万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始终很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仍然是农民工工作的首要任务。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规模经营与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之间的矛盾。四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与要求完成的任务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部分学生通过考大学离开了农村,有的人在外面打工挣了钱

不愿再回到农村,真正留在农村的一直是能力最为欠缺的那些人。

对于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相关的决策层和研究者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城乡统筹和整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扩大中小城市的承载力和吸附力上。其中,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之一,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从制度上并没有准备好,二元制度的改革太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民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扶贫工作也由以前的救助转向开发扶贫和社会救助双驱动。2009年以来,扶持此类增收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扶贫产业。如汕尾市海丰、湛江市吴川、梅州等地的肉鸡养殖等都成为当地重要的增收产业。不过,这些并不是扶贫的全貌。我国目前的贫困标准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比也还有较大差距,面对贫困的脆弱性仍普遍存在,返贫的因素也增多。余下的贫困人口在地理上更为分散,消除剩余的贫困变得更加艰难。农村民生的三大洼地

在农村地区的民生欠账中,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仍是三大洼地,反向拉低农民增收速度。

目前,我省农村医疗存在着医疗专业人才欠缺和医疗设备有限两种难题。在一些地方,即使有了相关的医疗设备,也缺乏专业的人才。有全国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其前一年去调研时发现某医院新进了一批医疗设备,一年后,当其再次来到医院时发现原来的设备根本就没开封,询问原因,“没有人会用”。

教育方面,农村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此外,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待提高。我在走访中发现,有学前班的,也有

一、二年级的,授课老师只有一人。

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着整体上缺乏制度层面的规范、保障资金严重不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较难、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现状,影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医疗方面,部分省市要求在每一个行政村都建立卫生所,费用由财政拨付,在卫生所工作的医生的收入也由财政承担,所有药品按成本价收费,切实减轻农民的看病负担。教育方面,目前有不少省区市对贫困地区分散的中小学进行整合,并相应采取关心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举措。

民意如水,政策如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

参考文献:新华网、新浪网

第16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在党的决议上明确提出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丰富、充实了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它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内含着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所处在的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当前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社会阶层不断演变,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和壮大。

1、传统农民阶层发生分化。长期以来,传统的农民阶层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传统的农民阶层逐渐分化,农民的数量逐年减少。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阶层的转移分化是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过两次大型的农民工作转型潮:其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其二是前几年政府倡导农民退耕还林,农民已看清了目前社会的发展动向,在家务农的农民都纷纷把自己的土地退耕还林,开始从事养殖或经商,只有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尽管农业劳动力转移很快,其速度也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但我们认为这只是农民阶层结构分化转移的开始,并没有最后完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劳动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需要。

2、打工阶层逐渐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促进民营业主阶层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打工阶层的逐渐发展壮大。随着前几年掀起的那股打工热潮,大部分有劳力的人都外出打工,打工成了许多农民的经济来源。

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加速了社会结构与阶层的分化,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相继出现,在政治、经济、分配、就业、劳动保障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其中农民收入过低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当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收入,总的来说是在增长但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尽管现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举措,包括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但毕竟杯水车薪,农业产业的弱势性制约了农业增收的空间,农业增收很大程度上很依赖于打工收入。其次,失业人员和务农的农民数量也还占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近年气候、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在生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以充分就业为第一责任,才能营造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主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因此,充分的就业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把充分就业和健全保障作为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让每个人民都能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构筑一道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网。要结合企业事业单位,把社会保障向民营企业延伸,向农村空间拓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近年来,教育部门逐渐免去了中小学生的学杂费等,解决了农村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上学困难的问题,从而又减少了农民的一笔大支出,也让我县的教育事业得以很大改善,文盲率下降到0.02%。其次,农民已逐渐都享有了医疗保障政策,每年只需交10元钱,就可以和城市职工一样享受医保,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会逐渐走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疾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执政党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因为只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才是团结的社会。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夯实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才能充分汲取各种政治资源,才能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切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一定能把当代中国社会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第17篇:关于镇雄县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镇雄县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们民众所向往的一种理想。自古以来社会和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向往,因为在和谐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的繁荣富强,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达到和谐,时不时的我们就会接收到种种冰冷的现实让我们意识到这社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建设梦想中期待的“乌托邦”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我于2013年8月15日到25日期间以上访住户的方式对镇雄县现住120户居民进行了简单的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有20.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一般,85.2 %的被调查者都对和谐社会的举措非常满意.而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18%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很有信心,17.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信心,36.1%的则认为一般,22.9 %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谈到政府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时,被调查者大多都认为比较满意的。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30.1%的人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18%的人认为政府的作用一般,1.8%的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从被调查者口中了解到,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现在都有保障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现在政府都有补贴。农村老人大部分都能得到低保和养老保险,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能解决不少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对于 “看病难,看病贵”“执法公平性”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调查的120人中,高达80%的人认为看病难,15.4%的人认为比较容易,4.6%的人认为看病容易.而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收费太高,另外还有医德医风差和医院之间的差别比较大,虽然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但被调查者对于政府执法机

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的满意度不佳。现在在农村看病,除了要有钱之外,你还要有关系,否则哪怕你有钱也不一定就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是穷人的话,看病就更不容易了。62.5%的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不满意。调查者表示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显失公正的案件,对于一些身陷腐败的司法人员,他们都表示不满。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让我明白。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国家公器,作为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一旦司法机关自身出了问题,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自身权利保障的信心,丧失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基于以上结论,大多数人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光靠嘴说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实际行动让百姓看到,让百姓感受到,提升人民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好和谐社会。根据调查显示:有39.2%的人认为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层之间没有差别,没有不公平,资源共享。有32.8%的认为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来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想要和谐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实现和谐。还有11.6%的同学认为制度要创新以此来实现社会和谐,腐朽的制度应当废除,新的

充满活力的制度替代老旧的制度。从这些结果看到大多数人民也都认为单一的从某个方面的改善来构建和谐社会是行不通的,毕竟这个社会包含的是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在宏观的把握,各个方面都无法偏废!

实现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说没有社会公平就不会存在和谐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涉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然而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越发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公平,我国的经济目前正高速的发展,而阶层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阶层收入差距的加大导致社会阶层矛盾的激化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而法律的公平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保障,保证法律的公正就是在促进社会的和谐。

就前不久的“小悦悦事件”而言,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个社会貌似越来越冷漠,见义勇为,帮助他人的传统美德正在被渐渐淡忘。当在问及对爱心捐款活动的看法时有也只有少量的人觉得应该积极的献爱心,选择量力而行的占多数,还有小部分觉得是一种形式和欺骗手段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考

虑事情的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也毫不留情的证实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都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风气,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将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通过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来来构 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对建设和谐社会是 ige好的基础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经过近十年建设的社会是否正在趋于和 谐呢?在我们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人认为现在还不是和谐社会,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则不清楚社会的现状,只有少部分人认为现在已经是和谐社会!可见社会和谐的景象并没有没有深入人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城市的社保体系相对农村较为成熟,有大部分人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效果上作用一般,有少部分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是直接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它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

我国这几年发展高速的同时给环境带来很多压力,江河污染、土地沙漠化,在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并没

有做到到位的保护。调查中大部分人对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满意!对其满意的人少之又少,和谐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发展,对环境的爱护才是持久利用的的前提。我国自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的经济体制依旧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终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还不能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不发达的生产力与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而不管经济会是怎样发展,它必然能够满足公民的物质需求,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 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主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

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因此,充分的就业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把充分就业和健全保障作为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让每个人民都能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构筑一道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网。要结合企业事业单位,把社会保障向民营企业延伸,向农村空间拓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尽管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压力,不和谐的因素依旧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期望,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够继承建设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第18篇: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作者:

素描淡彩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摘要: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大中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了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关系,我们进行了此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利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调查。大部分的问卷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大体知道了大学生对和谐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怎样的影响,了解到了大学生该怎样做才能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素质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党中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进行的此次实践调查,对促进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亲身投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中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此次调查活动分发了12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100 份。调查表设计了 10 道题,其中第

1、

2、

4、

5、

6、题是直奔主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的了和谐社会解程度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科和谐社会学概念的理解。

3、7 题则是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实践来了解其是否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8、10 题为多选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现实状况的了解,第9 题则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调查对象来自不同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专业方面看。调查对象涉及了人文学部、国际学院、理工学部、管理学部、财会学部、法商学部的学生,然而个人的观点显然不能代表整个专业,只能说他们的专业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和关注点,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从年龄层方面看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也就是80 末90 初的年龄层次。

从调查表的汇总分析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的都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仅限于此,在调查的人中并没有选择\"很清楚\"这一项的。这说明我们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系统的认识,可能只是平时从课本或者书刊报纸上有所了解而已,对于其中确切的科学含义以及具体内涵还是缺乏正确而完整的认识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将来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应该清楚地或者比较清楚地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和谐社会义,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筑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追求的和谐社会梦想。促进社会的和谐也是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社会主义就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6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目标与自己有一定关系,45%的同学则认为有很大关系,没有人选择\"没有多大关系\"这一项,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参与到社会主义的过和谐社会程中,并认同了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有力力量的观点。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较高,能够认识到党在十六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于自身的联系所在。

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定息息相关,大学生这个具有先锋性和创新性的活力群体更应该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按照胡锦涛主席的要求,努力使社会想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由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和谐社会问题。在调查表的第八题\"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的问题中,被调查者对提供的选项都有所关注,其中关注

度最高的应该是\"平贫富差距\"、\"充分就业\",均占15%左右,其次\"住房问题\"占13%,而11%的同学选择\"社会保障\",有10%的同学选择了\"环境保护\"和\" 医疗卫生\",另外 9%的同学选择了\"教育公平\",8%的同学选择了\"社会治安\",7% 的同学选择了\"三农问题\",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现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和谐社会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尖锐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还反映出大学生们还是比较关注时事,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有一定的政治洞察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在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时,大学生们给予的是更多的关注。再被问到\"您所在的宿舍的邻里关系\"时,52%的同学认为\"比较融洽\",而选择\" 非常融洽\"和\"融洽\"的同学持平,均占选择人数的24%。这说明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相处实施能够理智地处理矛盾,积极创建宿舍的和谐氛围的。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总体表现上是比较积极和健康的,。但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显然是没有经过太多的社会磨练的群体,面对家庭、学业,以及感情方面的冲突、压力容易出现情绪化、冲动化。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是自己的行为、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是心灵和谐,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清楚、理智的确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少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的的重要作用。参与调查的人有91%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这可以表明大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把建设和谐社会与自身联系起来。大学生们充满热情,并乐意参与实践,支持建设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理念的积极宣传者\"【4】.各所大学看站的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支教\"等系列志愿者这活动,就是大学生富裕社会、服务人民的和谐观念的表现,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实践。 \"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明确自我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学生中还是有一些同学出现了一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称的现象。主要便现在政治思想的波肉,集体主义观念的弱化,与人协调沟通配合的能力较差等方面。这些薄弱环节会直接影响这些大学生能否真确地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

识和责任品格,要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此次实践调查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了解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中,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系统的说来,现今大学生应该确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对照和改造自己。在民本意识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爱民、亲民,不仅是政治政策实行的目的,更是个人道德高尚的体现。郑培民、经大中等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里面,为我们去塑造自己树立了榜样。在民主法治意识方面,青年大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宣告社会积极的政治文化,判断,甚至反对社会不和谐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诚信友爱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7 月

【3】《心灵和谐: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叶雷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 年1 月

【4】《论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陈燕浩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1 月

【5】《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年7 月第1 版

【6】《和谐社会理论学习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年11 月第1 版

【7】《和谐发展研究》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 年3 月第1 版

【8】《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定。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自身的关系,我们小组进行此次调查,希望能的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谢谢您的合作!

学院:年级:

1.您知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A 比较了解

B 不清楚

C 很清楚

D 有所了解

2.您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吗?

A.有所了解

B.没有接触过

3.您是否有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

A 是

B 否

C 其它

4.在您看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您的关系如何?

A 有很大关系

B 有一定关系

C 没多大关系

5.您认为自己有必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来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6.您觉得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力量?

A 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B 不是,领导干部才是主要力量

7.您所在的宿舍的邻里关系(单选题)

A.非常融洽

B.比较融洽

C.融洽

D.不太好

8.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多选题]

A.社会保障

B.贫富差距

C.充分就业

D.住房问题

E.社会治安

F.环境保护

G.安全生产

H.医疗卫生

I.教育公平

J.三农问题

9.您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A.很有信心

B.有信心

C.一般

D.没有信心

10.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多选题]

A.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

B.城乡矛盾

C.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D.干群矛盾

E.区域矛盾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 F.其它

第19篇:和谐社会建设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查报告

一、概述

为了了解和认识社会、对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有更好的了解,以达到对自己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提高素质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此,笔者就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这一个论题对在校大学生这个团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可用于收集大学生的一些定量资料,而交流的方式则可以更好的让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了解我们的意图。通过调查,我们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一手资料,其内容更接近实际,更丰富和个性化,然后,我们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在问卷调查的填写人群上,我们依据广泛性,发散性的原则,分别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作为具有先锋性、创新性的群体,是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群体,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

通过交流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现状如下。 现状一: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观念略微薄弱

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比如: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对社会上的关于政治的热点没有经常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程度不够,人际关系不和谐,平时与身边的人交流与互动不频繁,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冷漠感,与人协同配合能力较差,集体观念弱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较差,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较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的体现等。 现状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不明

很多同学都选了该由大学生来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责任,但还是有不少同学选了政府,在之后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一部分人是认为政府最有权,可以管到方方面面。另一部分人认为政府官员使用特权来产生贪污腐败使得社会不和谐是一个大因素。我们从网络、报纸等新闻传媒中发现,政府官员使用特权、滋生腐败的现象大致有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收受他人贿赂,给黑社会当保护伞,保养情妇等。更有甚者不仅收受贿赂,而且还提拔和任用一大批对其行贿的官员,这导致了社会更加不和谐。

现状三:自身素质培养,合作更重要

在谈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5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18%的人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另少部分人坚持个人上进心和诚信友爱才是促成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这个群体看来,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个人,也对一个集体而言。当今社会的过快发展虽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造就了现在社会上一个问题,即人们更加注重竞争意识,愈来愈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当代大学生能注意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这一点令人欣慰,大学生毕业之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将来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对于他们而言,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学会和其他人合作也是一个合格的未来和谐社会构建者所具备的良好品质。所以就当前而言,对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侧重于理论实践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关于合作方面的教育。现在大学比较重视团队活动,往往在校园里会看到团队的比赛,这一点值得推崇。这类活动能让学生在社会和校园的过渡阶段进行良好的蜕变,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现状的策略 对策一:

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多让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也要做好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好更多地发挥作用。 对策二:

作为大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针对治理贪污腐败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对各种腐败犯罪加大惩处力度。在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情况下,就应该不断加大力度,为其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对其做到零容忍。二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任何权力如果没对其制约都会导致腐败,所以中国应当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是要加强监督。主要对象是指公民,当然政府也应该尽量使决策公开,这就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用道德来约束人,以德服人。五是加强各国的反腐合作。部分腐败官员逃跑后逍遥法外,利用贪污来的钱财大肆挥霍,其他国家应当对其制裁,或者将他遣送回国。六是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及时曝光,让问题干部身败名裂,让正常的干部也不敢贪污。 对策三:

在很多人对自己的素质提高表示想要去提高但又不能持之以恒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的机会和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举行团队活动,比如集体趣味活动,举行篮球赛等体育赛事,技能操作比赛。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加强个人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在开展这次调查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对调查报告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建设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的论题中,我们发现作为大学生这个团体,我们需要更多的去走出象牙塔,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上关于政治等问题,在我们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的去培养自己的素质。有必要去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从中去提高我们薄弱的集体意识,锻炼我们的个人能力

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为了了解和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现状,了解在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的法律意识,以达到对自己成才方向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我们特意进行此次调查问卷。

我们希望通过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了解。能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故此请您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调研人员如实填写以下问卷,我们将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资料仅作研究之用,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保密,请您放心。再一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你对和谐社会

A没听过

B听过 C知道

D有了解

2.你认为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 A很大

B比较大 C有但不大

D没有

3.你认为大学生如何从自己做起,对和谐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A.关注社会热点,有自己的观点,不随大流 B.不关注社会,只做一名安静的大学生 C.做好自己的事,好好感受自己的大学生活

4.你认为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与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A团队合作能力 B正确的价值观念 C谦虚上进

D诚信友爱

5.你觉得社会上不和谐的程度有多重? A.10分

B.8分

C.6分

D.4分

E.2分

F.0分 6.你觉得谁该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责任?

A.政府

B.大学生

C.社会工作人员

D.其他 7.你觉得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最主要途径? A.课堂学习

B.在校园内长见识

C.社会上的实习D.通过网络媒体

E.其他

8.您平时对社会里不和谐的事件怎么处理? A.无能为力,但会发在网上引起大家的评论 B.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处理 C.冷漠对待

9.如果有团队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您会怎么做? A.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不和谐的地方 B.不愿意去,采取旁观态度 C.愿意去,但又不能坚持

10.你认为在你周围不和谐的现象主要存在于? A.课堂学习中 B.寝室生活中 C.校园里 D.家庭 E.社会

第20篇:江苏建湖和谐社会万里行的调查报告

新闻背景:2006年是全国土地整治关键的一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强调:严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以租代征形式,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江苏建湖和谐社会万里行的调查报告。但是,江苏省建湖县违规征地情况仍不容乐观:记者采访中发现江苏省建湖县经济开发区仍置国家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于不顾,乱征、乱占耕地补偿不到位,截留国家土地收益及征地撂荒等情况依然严重。江苏建湖:违规征地-对江苏省建湖县违规征地的情况调查中国报道和谐社会万里行江苏讯:(记者高怡心贾亚卿实习生李金龙)江苏省建湖县杨庄村部分群众的举报:建湖县经济开发区存在严重违规征地、补偿不到位和截留国家土地收益金等情况,给失地农民生活造成了困难。记者就此赴该县进行了调查采访。开发区\"开而不发\"9月2日,记者在建湖县杨庄村等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建湖县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采访,据杨庄村民反映,在开发区占地开发过程中,征地补偿普遍被截留,换成每人50-100元不等的生活低保,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在该开发区现场,记者看到开发区很多企业只是概念上的企业:一块牌子就是一个工厂,一圈围墙就是一个企业,一些围墙里的土地上长满了荒草,在光华路针织服装隔壁,盐城华隆达机械有限公司对面,一占地上百亩只建了几间厂房,里面长满了荒草.当地的老百姓说:\"当初政府征地搞开发,老百姓不同意他们就强制执行,胳膊拧不过大腿,你们看象这样现在荒在这儿的厂好多家,三年多了,当初政府往国家报批的时候,为了好报批是按荒地报的。这些地可都是种粮食的可耕地,上千亩地荒这可惜呀…可惜!\"杨庄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村民告诉记者:\"除了前面建的几家象泛迪工艺品、华隆达等工厂在生产以外,剩下的近千亩就荒这了,整个开发区正常开工的企业占三分之一,其他的厂子有的是建好了以后没有资金了,一天也没生产就荒那儿了,有的是先圈地建几间简易房等将来好做土地投资。最典型的是开发区派出所对面一块荒了近6年的土地,至今还是荒草一片。\"在进一步了解\"建湖县开发区\"的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时,记者对开发区内的已建企业和在建企业进行了细致的采访。令记者吃惊的是,走遍约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却是令人奇怪的冷清,很多的企业,多占少用,大面积的土地被荒置。在正在拆迁的杨庄村前后400多亩的土地被圈在那,没有任何企业标识,里面长满了荒草。仅一路相隔的新东村大约被征用了600亩土地同样长满了灌木荒草。由此看来,开而不发,圈而不用,多占少用,成了\"建湖开发区\"企业圈地的明显特点。群众怨声载道杨庄的一位姓朱的村民气愤的说:\"土地给强行征用了,一分钱的土地补偿费也没给,现在又要拆我们家的房子,一平方就给补报120块钱,政府盖的折迁安置房卖到720块钱,政府就补这点钱,我们买不起房,让我们住哪呀!根本没老百姓的活路呀…!\"另一位姓黄的村民指着前后被荒废的土地说:\"政府征用土地搞开发建设我们支持,可政府不事先通知,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强行征用我们的土地,土地安置补偿又没有,我们即无奈又委屈,而且,开发后大面积土地撂荒我们更是心疼。你们看这些地当初可都是种水稻的好地,政府征用了说要搞开发,荒这几年了,也没见开发什么,更没见盖的厂子在哪,荒在这里的都没开发起来,现在还要拆我们的房子搞开发!\"新东村的的几个村民告诉记者,如果你不拆,他们就会找一些社会上的\"痞子\"到家里找事打人,才不到十天,我们村一个姓王的老头就因为不同意,结果让一帮\"痞子\"打了一顿,到现在起不来床。当地政府:我的地盘我做主针对以上记者调查的情况记者来到了建湖县开发区管委会了解情况,社会事业局的孙局长说:\"他们在征地过程中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的,补偿也是按照省政府的文件补偿的。\"记者要求看一下土地立项及报批等手续,孙局长说:\"这些手续及文件都有,一会找给你们看。\"可是,记者一直等到第二天也没见到这些相关手续和文件,孙局长又告诉记者:\"政府没有给我们发红头文件,我们是在网上看的,你们上网查吧。\"针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记者想做更近一步的了解,开发区土管所的一位所长坐下不到五分钟接了三个电话后告诉记者:\"我刚调到开发区几个月不了解情况,马上我还有会先走了。\"随后该开发区的徐(音)主任又来告诉记者:\"我们县里有规定,到我们这儿来采访得由我们县委宣传部开介绍信给我们,然后我们才接受采访。\"最终记者也没见到相关手续及补偿文件,该开发区一味回避的背后,到底是在隐藏什么?\"违规圈地\"\"为何屡禁不止\"鉴于各地违规圈地的现象,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又下发了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通知,调查报告《江苏建湖和谐社会万里行的调查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5日召开土地三项措施会议27日发表,

一、调整利益机制,提高征地成本。

二、完善责任制度,坚决制止以租代征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建全法律机制,

三、建全法律机制,严惩土地违法行为,对重大土地案件要公开处理,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在国家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依然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现象,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之所以出现大规模的圈地之风,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为了\"形象\"和\"政绩\",肆意兴建开发区。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有各类开发区6015个,60%为省级以下开发区。在河北省霸州市,有一县级市就有十个开发区。二是高举\"经营城市\"大旗,壮大\"第二财政\"。我国现行的土地批租制造成巨大的级差收益,政府批租一块土地,就可一次性地收取50至70年的土地收益,而给农民的补偿只有每亩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或者就是每年几百斤粮食\"以租代征\"。部分把土地经营作为政府的\"第二财政\",一些市、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30%-40%,甚至更高。三是竭尽全力打\"擦边球\",变更土地身份再征占。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将耕地和基本农田转为非耕地的农用地后再征用,或者是化整为零地征用土地。四是\"土地爷\"要变\"财神爷\",官商勾结乱占地。一些村、镇、县等领导利欲熏心,与开发商签订协议,进行变相房地产开发,违法占用农村耕地。目前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政策法规,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有关保护耕地的通知更是接连不断。然而,非法圈地却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尽合理。细说有二,一是地方土地部门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土地部门就更不敢违地方政府圈地的意愿。二是土地产权归属政府,行政监督还是政府,监督难以见效。各方观点: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土地利用总规修编期里,镇一级的土地规划在省级国土部门批准后可以调整。不过,按照要求必须保持当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基本农田都必须国务院审批,哪怕占一点也是这个程序,而且不能强征强占!一些地方政府在片面发展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脱离本地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律,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普遍反映在土地上,就是各种名目的开发区违规大量圈占土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政府要摆正位置,如果为了吸引外资者来投资,不惜违法和违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一味的迎合投资者的要求,这就是参与过深了。要建立长效机制,使政府回归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黄逸夫认为:在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保护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历来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为此,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等政策,都是基于维护占我国人口90%的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和党中央的步调保持一致。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工作重点。个别地方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恶化、对立,甚至反抗,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政府部门、执法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失当,甚至是违法有着很大关系的。建湖县在开发建设中不顾农民利益,实施强征强占的做法,实际上严重伤害了大多数村民对政府权力机构的感情,打击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这样的工作方式蔓延开来,势必会造成广大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威胁到乡村基层政权的稳固。相关政策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及实施条例规定: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任何人和单位不得挪用、占用和截留征地补偿款。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乱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和要求:强化对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坚持\"\"两个严格保护\"的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建湖县政府乱占乱征耕地,截留国家土地收益,大面积圈地数万亩耕地荒废七八年无人问,建湖开发区原来是七个自然村的耕地被滥征,后来又扩大到全县十六个乡镇,普遍开发,每个乡镇都设工业园区,近湖镇原有叁拾六个村的耕地还剩几个村未征。全县失有一百三十个村的耕地数万亩良田被强征,造成数万名失地农民土地换社保,从二零零四年开始未补偿的失地农民每人每月百十元的社保生活费。18岁至50岁每人每月一百元,50岁至60岁每月80元,61岁以上120元,零四年大米七角多一斤,目前大米二元二角一斤,市场物价成倍翻翻,退休工资每年涨,而我们失地农民靠百十元的社保无法正常生活,鸡、鱼、肉、蛋常年吃不起,改革开放的成果被当官的享受,大小干部都发财。干部过着花天酒地的神仙日子,而失地农民过了今天愁明天,度日如年,失地农民多次向政府反映,可是省、市、县都是踢皮球,无人问,失地农民不知何年何月能吃饱肚子。有理没处讲,有冤没处申,弱势群体无人帮。盼解为感陆庭成施长坤联系电话:13813430341建湖县开发区失地村民2011年8月5日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