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虽然十八大已经召开,但我们仍然要谨记党的十七大,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要想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就必须从民生问题着手,改善民生,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赋而就,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随着以往旧的矛盾和旧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新的矛盾和新的民生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呢?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工作?为了这些问题,我们特意走访了几个小区,调查几位居民。

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关注的主要问题有这三个:第一个,重视教育事业;第二个,是关心医疗问题;第三个,就是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只有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

1.重视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才和劳动力,人才与劳动力的基础就是教育。在城市,教育事业发展较好,大量的学校矗立在那里,但是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城镇、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远落后于城市。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群山村的孩子周六回家,一早出发,直到晚上才到家,看到这些我很心酸。这不仅仅体现了山村的交通不发达,更体现了山村的学校的数量极少,也学这么一带山区可能也只有一所学校。教育的缺乏也体现在师资上面。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贫困地方,只想呆在城市之中,就造成了城市的师资过多,而山村却极其缺乏。而更多地从山村走出去的年轻人,看过了繁华的大都市,也不愿窝在山村之中,便不愿再回到山村,也造成了山村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很多家人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回到山村和自己受苦,拿着微薄的工资。这些一个人一个人想法,造成了教育永远跟不上。虽然现在国家也在重视教育,更重视山村教育,让很多大学生去支教,但是依然弥补不及贫困地区的教育缺乏。还有更多的孩子,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甚至没有学校可上,这样的条件下怎么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不改善教育,我们的民生怎么变好,我们的社会主义怎么能和谐发展。

2.医疗问题

这几年医疗问题很火爆,国家一直下调药价,争取让每个人都能用得起药,可是这样的问题真正的解决了吗?不,没有,药费的下调更引起了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医生开贵药,医院用假药。这种丑闻层层不叠的出现了新闻报纸上面,看得让人心寒。很多人去医院看病,要住院的却不住院,并不是他们不想住院,而是不敢住院,住院的开销太大,很多人住不起,只能回到家中,吃药,拖着。有医保的人住在医院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动不动给你做什么检查,化验。明明自己拥有医保,只要交25%的钱,可真正结账的时候,依然高的可怕。一查才知,医生都给自己用了不可以报销的进口药。医保的出现的确给了很多人便利,也出现了无数的漏洞,比如:明明只有本人才可以刷医保,但别人代刷照样可以。这两年去医院,你可以感觉到挂同样的药水好像是比原来便宜了,但是基本上没下调多少。这些情况不仅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影响,减少劳动力,而且还会加大居民

的储蓄倾向,以备不时之用。这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不利的。

3.城乡差距过大

这个问题一直老生常谈。在农村,农民辛辛苦苦种地赚的钱,一年的收入才一两万,而在城市中,很多办公人员,年收入都是三四万,而且城市的退休工人每年增长10%,也是大量退休工人年收入达到了1万多。但是农民呢,他们的工资在现在物价飞速上涨的时代却仍然没有什么变动。在铁道部工作的人,在2012年每人涨600元,这个数字对有些人而言很渺小,可对这些农民工而言,也许是他们一月的收入,也许他们给等二十多年才能涨这么多钱。这个城乡差距多大,这是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工资对所人而言就是自己的生命,有了工资就有了劳动力,农民工的年收入高了,他们自然而言不会使用各种假货、打各种激素来欺骗消费者。要想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可以先改革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具体的分配制度仍需要领导协商和论证,并且要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再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的收入和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后,要增加农村的教育资源。不仅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而且要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他们又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收益者。那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和最终归宿。

民生为本,和谐可期。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当用民生问题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多建“民生工程”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高”,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衡量官员主政一方的能力与作为,当中央要求变成各地政府自觉行为,人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更加和谐社会的正在向我们走来。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报告

和谐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如何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调查报告

《关注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