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对农村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3 08:45:22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渔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渔农村青年发展状况对新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渔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渔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渔渔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4名30岁以下的渔农村青年。

一、调查内容

受教育程度:

1、在随机调查的四人中,初中学历的3人,大专以上学历1人,他们4人分别从事渔农村家庭式小型超市、电脑维修、驾驶员、出纳。在调查过程中,渔农村青年大多学历层次偏低,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但进入21世纪后,舟山新渔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2004年的“暖促”工程更是深入人心,舟山新渔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也传播到了广大渔农村青年,他们重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后天的自学以及乡镇组织的各类培训技能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使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中,调查对象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希望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能在农村设立分校,让农村青年也有培训及学习机会,从调查中了解到我们的渔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渔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3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渔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渔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渔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都在1万元至3万元的有二名,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0万元,高于10万的家庭职业为农村家庭式超市,另外三个分别从事农村企业出纳、农村电脑维修部以及公司的驾驶员,这说明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渔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4位调查渔农村青年均还未结婚,他们最为关切的是结婚成家,然后是渔农村医疗保障、渔农村基层干部队

伍建设、农民权益保障,调查中可以看出,渔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6渔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有一个共识,就是渔农村青年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体现了渔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制定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影响渔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渔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渔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渔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渔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渔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渔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渔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比如渔农村女孩子考不上高中就不让其继续升学,过几年就嫁掉了,男孩子升不上学,就找工作了。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渔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

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渔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渔农村基础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渔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渔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电大等培训组织能多在乡镇设立培短期训班,并能免费或半收费性质对渔农村青年进行组织培训,让更多的渔农村青年有学习的机会。

2、强化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让渔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如电脑普及深入千家万户,农村青年大多对电脑的使用不够熟悉,需加大电脑培训技能的力度。

3、加强渔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渔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渔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渔农村社会障改革。政府应加大对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推荐第2篇: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1年2月8号——18号

调查对象:农户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

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这216户人家按一定顺序编码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度

了解度在这里是这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2、农民的参与度

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3、满意度

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4、存在问题

第一,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

第二,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

第三,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第四,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

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

2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

3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准

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五、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

[2] 万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推荐第3篇: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调查又来临了,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这次我进行的实践调查是针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对村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我村约有216户农户,人口800多人。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在了解度方面,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

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在农民的参与度方面,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还有在满意度方面,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虽然,村民们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了解并有一定的认可,但村民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而且,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再者,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还有,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我个人认为,要让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的深入人心,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第二,应该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最后,还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

准,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推荐第4篇: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农医11344姓名:何雪学号:1

实践为了引导我们大学生发展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我们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和它的成效以及农民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反响,我国农村的基本善总本来看,绝大部分农民基本上可以达到温饱有余,有的已经达入了小康。

农村医生虽然很穷,穷并不可怕,做出有责任心的医生就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我们生为农村医生就要做出我们的选择,以命运做斗争,为天下的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样一个平凡的医生却做出他一辈子才能为人民服务,所以我要像他一样为祖国人民做出贡献。

怎样做好一名农村医生所具备的条件如下:

1病人所需要的我们要为他们做到最好。 ○

2我们要尽快的为病人、减轻痛苦。 ○

3我们与病人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做为一名农村医生所具备的技能有:

1望诊(神、色、形态)。 ○

2听、看○3闻诊(听觉和嗅辨别病的事音和气味的变化)。 ○

4问诊(仔细的询问病人的病因)。 ○

5主要准确的衡量 ○

6切诊(切按病人脉膊和触按病人的皮肤,脘腹,四肢及部位) ○

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农医11344姓名:赵有勤学号:2

农村医学是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教育。为了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变化的卫生需求,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全科医生。农村医学在大多数人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没有那些农村人的辛苦劳动,又怎么会解决了我们的温饱生活了。如果农村人的不健康又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问题存在,而他们的不健康关系着我们农村医生。没有了那些农村医生的劳动就没有我们现在健康的生活。但是农村医生他的医用设施不完备,这也是农村的一大缺点。

在农村常见的急症和危重症,从急诊医学的角度出发,对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创伤、急性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加以救护。对高热、意识障碍、头痛、胸痛、腹痛、心悸、大出血等常见急症、由症状人头分析和诊断疾病。

医生就是为人民奉献,做了奉献从不抱怨,有一位著名的外国医生,他的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白求恩大夫。他为了救护别人而牺牲自己。他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所以我们要向他那样不仅医技高,还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作为医生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的工作很辛苦,有时还可能二十四小时都会在手术室上,所以面对困难要努力的去克服。

推荐第5篇: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定稿)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重视,特别是村级文化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如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公共文件建设发展报告》,从政府层面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经过今年的努力,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如何,为此,我们对农村的几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科学调研,采集了相关数据,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 农村

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履行公共文化职责、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

上海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不断完善,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已经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任务。“十一五”期间,上海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融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到2010年底,每个街道、乡镇建设一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任务基本完成。作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延伸服务点的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任务也全面完成。依托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农村信息苑、农家书屋建设“四位一体”全部落地,圆满完成。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运作情况如何?

二、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们在本区某镇23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了9个单位,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农村信息苑、农家书屋三个项目的运作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对上表数据的两点说明:

1.选择对象在23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然后发放调查表格,自行填写,这可能导致数据值偏高。

2.单位

2、

3、

5、7电影放映室兼做老年茶室,喝茶和观看电影在同一场所,所以人数无法区分,为喝茶和看电影人数的总和。

对数据的分析: 1.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室:

年观看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为253.91%,最低为0%,平均81.38%。平均每场次人数最多大50人,最少0人,平均2137人次。其中4个单位的电影放映室兼做老年茶室,该数据为看电影和喝茶总人次,人数名列前4名,和其他5个单位数值差别极大。从这点可以看出,参与老年茶室活动的人数远远超过观看电影的人数。另外,和茶室分开的单位每场电影人数不超过20人,5个单位中观看人数为个位数的占有4个,说明数字电影在农村的受欢迎程度不高。

2.农村信息苑:

年上网人数最多的为2100人,最少的为0人,9个单位总上网人次平均398人。其中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为91.66%,最低为0%,平均12.15%。其中5个单位年上网总人次在90人一下。因为各单位记录数据中没有年龄及身份的等记,所以对上网者的身份无法确定。但从时间看,暑假及寒假一些单位的上网人数急剧上升,由此可见,人数较多的,是暑假学生放假的原因。另一些单位的农村信息苑电脑维护不到位,名存实亡。

3.农家书屋:

年借阅人数最多的为832人次,最少的为53人次,平均194人次。年借阅人次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为42.17%,最低为1.51%,平均8.44%。其中5个单位年总借阅量少于100人次,7个单位年借阅总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小于5%。也就是说,一半以上单位的书屋三天没一个人来借阅。

4.三个项目横向比较: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农村信息苑和农家书屋这三个项目中,年平均总人次最多的为数字电影放映,达2137人,其次为农村信息苑,年平均上网总人次为343人,最少的为农家书屋,年平均借阅总人次为194人。排除老年茶室、暑假学生放假等因素的干扰,数据显示,农村数字电影在农村比较有市场,其次是农村信息苑,最后是农家书屋。

5.农村其他文化活动:

每个村还有其他的文化活动,比如政府有关部门送戏下乡,镇故事队巡回讲故事,各类讲座等等。个别村暑期还组织学生组成读书小组进行活动。个别村还组成了中老年人排舞班,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较少,活动持续时间不长宣告解散。

综上分析,首先农村文化建设在形式上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形式,除了电影,上网,读书,讲座,送戏下乡等,没有其他老百姓所喜爱活动形式。其次,在内容上不贴和老百姓的真实文化需求,数据中不难看出,喜欢喝茶的人数远远高于看电影的;上网和读书的人数极少,基本是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开设这项目的意义;许多讲座和戏曲表演,为了达到一定的上座率,村委会要付老百姓所谓的“误工费”,完全失去了举办讲座和送戏下乡的意义。再则,许多主管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指导力没有充分发挥,思路不广,调研不细,组织不强,服务不够。这就是现在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1.对文化的理解较含糊,对农村文化的方向不明确:

陆阳、王毅先生在《文化研究导论》说:“什么是文化的定义?这似乎是一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就开始糊涂的话题。”文化确实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称,自1871年泰勒对文化作出第一个完整的界定之后,到1950年,全球对文化的界定一共有162个,在这些定义中,没有任何一个足以一举无疑地将文化的实有内容囊括而尽。这也导致我们对文化认识的不确定,比如,文化和文明的概念是否合一,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诸如这样的许多疑惑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也导致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明确。

2.只“送”不“养”,农村文化产品的不对口,使农民对其不感兴趣:

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关心,使得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农村文化项目层出不穷,但这种单向的,暂时的活动持续时间短,文化的延续性差,文化项目的发展失去了土壤和环境。另外因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年轻一代大多少已跳出龙门,成为城镇居民,一小部分没有跳出龙门的年轻人,也因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在城镇买房,也成为了城镇居民。留着农村的,主要是45岁以上的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文化的需求低,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强,特别是对电影,读书,上网,听报告等活动兴趣不高。而政府每年花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举办的文化活动正是老百姓需求不高的,不对口的项目,导致农民对其不敢兴趣。

3.农民没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使其角色单一,知晓率低: 上面所述的文化项目,农民只是接受者和享受者。如果主管部门宣传不够,引导不足,那么,老百姓连有哪些文化项目可以参加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是参与。在整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让农民成为真正的主角,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单一,知晓率低,没有积极性。

4.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使得文化建设后继乏力: 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投入巨大, 但是在项目的确定上缺少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文化项目的开展上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有效的引导,在项目成效的评价上唯数据论,以上报数据为准,缺乏真实性,使得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在后续的政策及指导上出现更严重的偏差,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后续乏力。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部门单位,要淡化对文化定义的追求,不囿于电影、上网、读书、讲座等固定形式。扩大文化的内容,把文艺及体育等项目纳入农村文化建设项目中来,只要是老百姓喜爱的文体活动,能个提供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丰富业余生活的各类项目,都纳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项目中来。另外,要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努力开发、挖掘和继承农村原有的,现已基本绝迹的文化遗产、文化现象,比如农村土布制作,农村早市茶馆等等,这些都是农民心存印象,能激发情感,激励斗志,在心中根深蒂固的情怀,引导的好,能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2.由于农村现有人群的特殊性,对文化产品也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择文化产品的时候,要考虑的农村各类群体的实际情况及其需求,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适合农村土壤的文化产品,让其参与。农村文化活动应符合以下规律:一是小型,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能活动;二是方便,受场地影响小,男女老少能随时随地地开展活动;三是多样,吹拉弹唱,打球练操,舞文弄墨,形式多样;四是普及,大家学,大家练,基本全覆盖;五是经常,能持续开展,四季常青。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这种文化的培养,让文化扎根在农村,而不是昙花一现。还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兴的文化活动,比如引导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参加电脑培训,学会使用电脑;适时开设一些歌舞,书画类的培训班,激发学习热情;让农村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传授技艺,比如竹编、土布制作等,挖掘老百姓有感情的文化项目。

3.农村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文化生命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本土的建设,需要农民群众的参与。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每年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搞得红红火火。送下乡的文化农民欢迎,但毕竟不能天天“送”,一年难得见几回,杯水车薪难解农民饥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送文化”是单向的、暂时的,而今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观众被动地接受,他们更愿意亲身参与到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因此,如何把“文化下乡”变为“扎根在乡”,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让他们参与管理。让其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使之成为既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达到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

4.村级农村文化的繁荣,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巨大,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今非昔比,文化项目层出不穷。但文化的发展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传统的文化项目外,还需要上级部门的正确引导,为农村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的突破提供政策支持。另外,要完善考核制度,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为下阶段的政策制定提供正确的数据依据。

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但愿农村文化其绽放出持久的魅力,成为推动新农村和谐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推荐第6篇:对农村传统养猪的调查报告

对逐渐消失的农村传统养猪的调查

前言:为了响应学校开展以围绕“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指导思想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特此在8月3号至8月10号对大盛镇农村传统分散养猪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背景: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上扬,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生猪出栏量急剧下降,农村猪肉供应紧缺。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传统散养猪的养殖状况,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实际调查和交际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工作。

调查任务:了解村民减少养猪的原因,农村生猪产量下降的影响 调查对象:农村家庭散养养猪户,村规模化养猪户,镇畜牧防疫站技术员,镇生猪屠宰夫,饲料供应店,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询问,查阅历史资料,口头调查。 调查成果:农村家庭传统散养养猪模式逐渐消失,家庭散养户不堪生猪价格波动和集约化养猪模式的冲击,农民急需被引导发展新的农副产业。

我国延续数千年的以“散户”养殖为特征的传统养猪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在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的两轮驱动下,一场冲破千百年传统的养猪模式,以规模化养猪催生生猪产业化、现代化的养猪革命正在进行中。农村家庭传统散养养猪模式逐渐消失,农村家庭养猪模式何去何从,虽然现在猪肉价格很高,但是在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养殖户还是望“猪”兴叹,由于现在生猪价格波动大,几乎每天有一个价,像2007年的高价猪到了08年价格大跌,冲击大的还是农村散养户,同时疫病也是生猪养殖的大敌,现在养猪过程中的病越来越多,防疫难度越来越大,如果防疫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疫病,甚至全军覆灭,给养猪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养猪存在风险,许多农民对养猪望而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生畏,不愿投资养猪。即使现在在养猪的农户信心也不高,现在农村生猪出栏量比前几年明显下降,农村集镇出现了猪肉难求现象,猪肉价格几度高于城市,归根结底就是农村传统养猪正在逐渐消失,生猪产量明显下降,农村猪肉自给自足平衡能力被打破,同时也导致物价的上涨。

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走访,我们了解了一百户农村居民对农村农村传统养猪的看法和建议,这一百户农村居民包括:农村家庭散养养猪户,村规模化养猪户,镇畜牧防疫站技术员,镇生猪屠宰夫,饲料供应店,猪肉消费者。调查对象年龄从30岁到70岁不等,我们的调查主要方面是:

1.以前是否曾经养过生猪(1养过,2没有养)现在还在养殖生猪吗?(在养,没有养)

2.对于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的行情,你是否愿意养殖生猪(1愿意,2不愿意)

3.你觉得近年来农村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对猪肉价格有何影响?(1没有影响,2有一定影响,3影响很大)

4.今年生猪价格上涨,对于现在养猪的养殖户来说是机会,你怎么看待现在这个高价猪肉?(1越低越好,2有个稳定的价格,3越高越好) 5.你觉得现在农传统散养养猪户减少的原因是?(多选)(1猪肉价格上下波动太大,2猪仔供应紧张,3养猪根本挣不到钱,4饲料和粮食价格上涨,养猪成本过高,5由于猪疫,养猪风险太大,6不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冲击。7子女外出务工,家人不允许养猪,8不清楚) 6.现在国家对生猪养殖户都有不同层次的补助,你是否得到过补贴?(1从来没有,2有过一次,3有过很多次)

7.现在国家对于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大力扶植,你觉得对于农村传统散养养猪模式国家可以从哪些进行引导?(1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猪肉价格,2引导农户向其他农副产业发展,3鼓励个人发展规模化养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殖或者合作社养猪模式,4直接补贴农户)

8.猪肉价格上涨,对你生活造成了影响吗?(1没有影响,2有一点影响,影响很大)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3份。村,村民在我们的引导下认真的填写了问卷调查,同时口头了解了一些情况。问卷调查取得预期目的。现将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1被调查者中有89%的农村居民以前养过猪,”几乎每个家庭都养了几头猪,由于以前粮食价格低,农村猪仔的供应也比较充足,在家 种地的农村居民把养猪当副业,在家闲到也是闲到,靠卖猪换钱以补家用。”一村民说道.现在继续在养猪的农户只有9%,可以说现在农村散养养猪户聊聊可数,有些村组连一头猪都没有,街上的屠宰户说道:“以前到村里卖猪很简单,因为家家户户都有生猪,但是现在在镇上的所有村里找都很少了,大家都不愿意养猪,即使手上有猪的农户也不肯将猪出手,他们想把猪养更大,等更高的价格。所以我们很多屠宰夫的生意都无法做了,都出去务工去了,我有时候也是跑到那些规模化养殖户那里买些猪杀了卖。”现在农村真是“一猪难求”。传统养猪户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农村生猪供应紧张。

2.据调查现在虽然猪肉的行情比较的好,但是只有18%的村民不愿意去养猪。村民说价格虽然高,但是还是担心价格大跌,即使价格好,卖一头猪除去成本也挣不了好多钱。养猪风险越来越大,现在粮食价格高,直接把粮食卖出去比较划得来,免除养猪带来的风险,更何况我们散养户也竞争不过专业化大规模养殖户。一养猪多年的村民

3.通过调查得知,村民认为农村生猪产量减低是现在肉价上涨的一

个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影响有影响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4.猪肉肉价高不一定是好事,表面上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价格高了,卖的多了,但是成本也高了,风险更大了。有88%的村民希望猪肉有个稳定的价格,有个稳定的价格对于养殖户来说也不用担惊受怕,可以固定的收取一定的回报。9%的村民认为猪肉价格低点要好些,认为现在物价高的可怕,即使稳定现在的价格,这对于农村居民消费过高。低收入家庭不堪物价的压力。3%的规模化农村养猪户希望猪价越搞越好,由于自己手上有母猪,家里粮食充足,拥有极好的养殖条件。 5.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询问,解决了此次调查的核心问题:农传统散养养猪户减少的原因,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结

100100808060人数60人数4040202000价格波动大价格波动大猪仔供应少猪仔供应少挣不到钱挣不到钱饲料成本高饲料成本高风险大风险大不堪冲击不堪冲击家庭不允许不清楚家庭不允许不清楚

论: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粮食价格一度上涨,养猪成本过高是农村养猪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断加剧的通胀因素使得玉米等原料的价格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许多养殖户并没有将人工成本算进 养猪的收益中,要是算的话,许多养殖户还赔本。许多农户直接将稻谷和玉米卖了,可以买个好价钱,免去了养猪带来的风险。还有家庭散养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的传统养猪模式本来获利就比较低,跟规模化养殖收益有很大差距,行情好的话,一头猪也就挣200-400元,还要喂上好几个月。这根本就不划算。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力外出增多,留在家中的一般是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有的农户因劳动力缺乏而放弃养猪;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子女为减轻留守老人的劳动强度,不让老人养猪。也是传统养猪模式不断加少的原因之一。在正常年景,一头猪如果不生病,大约能够挣到200-400元。这是已成活生猪的算法,实际上在农村散养户那里,生猪成活率仅为70%左右,远远低于进行规模化养殖的企业。而对于规模养殖企业来说,优势凸显。一方面成活率更高,能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则是疫情防治能力大大增强,在去年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时期,规模企业受到的影响几乎为零。所以农村散养养猪模式不堪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的冲击。正如镇农技站畜牧人员说道:“规模养猪场具有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一是硬件设施完善。不仅在选址、饮水、交通等方面考虑周全,而且在圈舍构造等方面很科学,保暖和防暑降温设施齐全。二是管理人员素质高。管理人员具有养猪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现代猪的特点,按各年龄段猪的营养需求喂配合饲料,养猪时间短,猪肉品质好。三是抗风险能力强。养猪是微利行业,有市场、疫病等风险,而规模养猪场资金雄厚,消毒工作做得好,防疫能力强,应对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强。”而散养户大多不具备科学养猪技术,致使所养的猪生长缓慢。动物疫苗没有打全,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现在猪仔的供应量也不断减少,想养猪的农户现在是“一猪难求”,综上所述就是农村散养养猪户不 断减少的原因。

6.调查得知,在农村养猪的养殖户没有一个人领到过国家的补贴,国家对生猪的补贴标准是每一头是一百元,这对农村散养户来说从未实现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家的补贴不到位呢?这还值得我们去深思。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据规模户说道:“他们养了几百头猪从来没有拿到过什么补贴,只是在新闻里说国家多养猪有扶植。但是我们没有收益”。“政府补贴的是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我们这些小规模的,拿不到补贴,但补贴政策一出,猪价往下掉,受损失的是我们这些小养殖户”。

“2007年政府也补贴过,那次补贴对象是所有养猪户,但是实际情况是,真正养猪的不一定能拿到补贴,而拿到补贴的不一定是养猪的。”对于政府的补贴政策,村委会委员表示落到真正的养猪户头上有点难度,到底国家对生猪补贴的钱落往何处呢?值得我们深思。

7.对于国家如何引导农户进行农副产业调整问题,68%的农户希望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猪肉价格,21%的农户希望国家向其他农副行业引导,另谋出路。养猪专业化,集约化已经大势所趋,农村传统散养养猪模式必将逐渐消失,13亿人的吃肉问题,靠小户和散户作为养猪主力,将来是行不通的。”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各相关场合反复强调,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我国生猪产业必须走从规模化到标准化、再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3%的农户希望国家鼓励建立养猪合作社,和扶植专业农村养猪户。9%的村民希望国家直接补贴养猪。

8.猪肉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的大,63%的认为猪肉价格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37%的人认为肉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在农村的收入本来就很低,肉价上涨就会是村民减少对它的消费,或者他们会选择一些替代品,如鸡肉,鸭肉,还有牛肉进行消费。

对调查结果分析后提出建议:

1.从政策上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出台一些真正能够调动农户养猪积极性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确保猪价稳定,实现养猪户和消费者。要以规模化养猪为主,家庭养猪为辐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养殖业。

2 .减低农户养猪的风险性,近些年,动物疫情形势越来越复杂。据统计,目前各类动物疫病有220多种,而大饲养量、大市场、大流通,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对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几年调查情况表明,在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时候,最先倒下的是大批的散户和小规模户。政府部门在疫情防疫方面主动为农户服务,提高村民养猪的信心。

3.国家加强对物价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广大农户期待猪肉有个稳定的价格,现在养猪如炒股,暴涨暴跌,农村居民不堪价格波动。

4.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让国家的补贴款可以真正的落在农户身上。

5.积极引导农户向其他农副产业转移,引导农村经济转型,提 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型农村。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2011年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关于对农村传统养猪问卷调查表

1.以前是否曾经养过生猪(1养过,2没有养)现在还在养殖生猪吗?(在养,没有养)

2.对于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的行情,你是否愿意养殖生猪(1愿意,2不愿意)

3.你觉得近年来农村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对猪肉价格有何影响?(1没有影响,2有一定影响,3影响很大)

4.今年生猪价格上涨,对于现在养猪的养殖户来说是机会,你怎么看待现在这个高价猪肉?(1越低越好,2有个稳定的价格,3越高越好) 5.你觉得现在农传统散养养猪户减少的原因是?(多选)(1猪肉价格上下波动太大,2猪仔供应紧张,3养猪根本挣不到钱,4饲料和粮食价格上涨,养猪成本过高,5由于猪疫,养猪风险太大,6不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冲击。7子女外出务工,家人不允许养猪,8不清楚) 6.现在国家对生猪养殖户都有不同层次的补助,你是否得到过补贴?(1从来没有,2有过一次,3有过很多次)

7.现在国家对于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大力扶植,你觉得对于农村传统散养养猪模式国家可以从哪些进行引导?(1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猪肉价格,2引导农户向其他农副产业发展,3鼓励个人发展规模化养殖或者合作社养猪模式,4直接补贴农户)

8.猪肉价格上涨,对你生活造成了影响吗?(1没有影响,2有一点影响,影响很大)

推荐第7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道路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

调查形式:实地考察、抽样式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

1、通过社会调查增强我们自身的社会调查能力,更好的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社会调查感受道路建设及维护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初步了解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增强对本专业的认识。

3、通过社会调查能有更多的机会同社会不同层次结构的人群进行交流,了接不同层次结构人群的想法,培养我们的社交能力。

4、对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的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为部分农村以后道路建设提供一点建议。

引言 „„„„„„„„„„„„„„„„„„„„„„„„„„

3调查背景 „„„„„„„„„„„„„„„„„„„„„„„„

4调查内容 „„„„„„„„„„„„„„„„„„„„„„„„6

实地考察 „„„„„„„„„„„„„„„„„„„„„„6

调查问卷 „„„„„„„„„„„„„„„„„„„„„„9

调查结果分析 „„„„„„„„„„„„„„„„„„„„„„10

选择题结果统计柱状图 „„„„„„„„„„„„„„„„10

问答题结果统计 „„„„„„„„„„„„„„„„„„„1

1建议统计 „„„„„„„„„„„„„„„„„„„„„„1

2结果分析 „„„„„„„„„„„„„„„„„„„„„„12

调查建议 „„„„„„„„„„„„„„„„„„„„„„„„1

5对农村公路的展望 „„„„„„„„„„„„„„„„„„„....16

报告总结 „„„„„„„„„„„„„„„„„„„„„„„„17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提速,农村中的各项问题都凸显出来,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结,都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而农村的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首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道路建设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农村道路的建设能够刺激公路运输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道路建设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依托上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基础条件,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化、灰黑化建设,能够为实现农村小康打好基础。

利用国庆假期时间,我们三人组成调查小组,主要调查农村道路修建与维护问题。以商城县部分农村道路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发现的问题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跟不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政策;农村公路养护方

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目前无章可循。面对目前农村道路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要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且努力提高农民对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积极性。

调查背景

摘要 文章首先指出农村公路交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论述农村公路交通的现状和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最后针对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办法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面宽度仅3.5米,汽车会车困难;农村桥梁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桥梁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与现有农村道路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四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3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

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道路建设(包含“村村通工程”、城乡道路)是党和政府为民办的一项实事,是解决农村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一环——交通不便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村村通”工程为一项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需要径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现潜山地区“村村通”已运行,为促进农村道路建设有效稳定发展,现借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机会自行设计问卷对潜山县部分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农民群众的心声,倾听农民朋友对“村村通”工程的建议,更好地做好农村道路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调查内容

一、道路实地考察:

1.在马道至小市间实地查看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段道路早就拓宽,但至今仍然是开始的那一段路,

并且路面仍是原有的土路,当地居民戏称为“水泥路”。晴天时每当车辆驶过,尘土飞扬,路边居民反映说他们都不敢在室外晾晒衣服等。

(2)道路在雨天时泥泞不堪,行人无处下脚,车辆无法行驶。我们一行三人在调

查过程中专门选择了雨天前往,一双雨靴从踏上这条道路开始就布满泥巴,靴子的重量是净重量的好几倍。

(3)道路在修建后基本无人管理,现在土路多处破损,即使浇筑沥青或者水泥路

面,其修复工程将加大数倍。由于排水不畅致使雨天过后时有路面下陷,山坡处支护不到位在雨后也经常出现塌方,影响生活、出行的正常通行。

(4)道路两旁灌木丛生,挡住部分路面,严重影响交通视线,从而经常导致小型

事故发生。

2.在余龙公路柴阁实地查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沥青道路破损严重,车辆行驶过程中颠簸厉害,致使道路破损加剧。听当地居

民介绍,开始时路面破损现象并不严重,但随着车辆的碾压与冲击破损的面积逐渐增大,现在路面破损严重,部分地方整段沥青路面消失不见,素路面裸露在外。

(2)路边警示牌缺失与破坏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弯道缺少限速牌并且某些警示

牌被路边居民不合理利用。

(3)在山路地带,边坡支护不到位,雨季容易造成塌方。

经常出现路旁居民不合理利用道路现象。比如在路旁晾晒小麦稻子等农作物。农民的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清楚的认识,与部分农民就此问题交涉时他们甚至不能理解。

二、道路周边地区问卷调查及访谈: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柴阁村和马道村各下发调查问卷50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统一的问卷当面询当地居民。

调研问卷

您好!我们是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学生。这是我们此次有关农村公路建设以及维护的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充分了解农村道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农村道路建设以及维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调查,填写此问卷,为我们的调查提供宝贵的信息与建议。谢谢!。 一:选择题部分

1、您的住房离进城公路距离如何?

A很远B还行C不远D路边

2、您多久去一次县城?

A:经常B:偶尔C:有必要的事才去 D:几乎不去

3、出门交通不便是您减少外出消费的原因之一吗?

A:是B:不是

4、如果上叙问题存在,您觉得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占了诸多原因的几成?

A:三成以下B:三成以上五成以下C:五成以上

5、您对您居住环境出门的交通打分

A:90分以上B:80——90C:60——80D:80分以下

6、是否在公路行道上碰到过沿道聚集的”夜菜市场”或”早市”之类的摊位?

A:经常B:偶尔C:没有

7、是否在公路行道上碰到过路边农民在马路旁晾晒衣服等其他行为?

A 经常B 偶尔C 常见D 几乎没有

8、您认为道路建设的主要责任在于哪一方?(可多选)

A 交通局B 户籍所在地行政机关C 村民本身

9、您认为道路维护的主要责任在于哪一方?(可多选)

A 交通局B 户籍所在地行政机关C 村民本身

10、如果您有车的话,你是否会准时交纳养路费吗?

A:能漏就漏B:偶尔C:遵守

11、您对现有的农村道路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B、满意C、不满意

二:问答部分

1、您认为道路建设费用面向老百姓集资合理吗?如果是您,您会出吗?为什么?

2、您认为现在的农村道路施工质量如何?政府在养护方面做的怎么样?您满意吗?

3、对现有的农村道路您认为有哪些不足?能不能给出几条建议?

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

二、问答题结果统计:

1.对于农村道路建设资金面向村民集资的问题,有85%的人认为不合理, 15%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对于是否愿意出资修建农村道路,30%愿意,60%不愿意,10%无法理解;原因:道路为公共基础设施,其资金该由政府出资,农民本是纳税人,所纳税额已在此资金内,不应再次向农民索要建设费用。其他认为现在国家财政并不富裕,所下发的资金不足,再者所建的道路为本村道路,自己出资服务自己,可以接受。

2.对于道路质量问题,绝大部分人认为道路质量不过关,新建道路使用时间不长就出现破损,且现象严重,阴雨天气甚至会出现道路滑坡,引发安全事故。对道路的维护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道路出现问题长时间没人维修,直至破损严重无法通车才会被关注,但只是简易补漏,持续时间不长就会再次复原,给沿路居民带来不便。只有少数人对于此现象认为可以接受,认为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的关注不够,投资不大,出现许多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3.对农村道路建设与维护的缺陷与不足的统计:

(1)建设质量不过关,偷工减料;

(2)安全方面做的不够,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处处存在;

(3)修建道路时随意砍伐沿路树木,破坏自然生态;

(4)维护力度不足,道路破损无人修理;

(5)沿路居民滥用道路现象严重,无人管理,以至造成交通不便;

(6)没有限制大型车辆,以至于道路过载,减短道路使用寿命。

三、建议统计:

(1)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

(2)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责任主体,建议乡村道路的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道路交通管理员负责乡、村道的建设、养护管理;

(3)建立长期有效的乡村道路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是保证乡村道路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4)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道路的关注,作好道路的维护工作,给农民带来切实的方便与利益。

四、结果分析

(1)谁来管理

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后暴露出来的“重建轻养、重干轻支”和

“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不容忽视。分级管理的实施也暴露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的一些问题。这主要反映在资金不足,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资金主要以小机养路费为主(大机养路费主要用于国、省道的建设和养护 ),而小机养路费数额有限,并呈减少趋势,使得建设和养护资金严重匮乏,小机养路费用于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尚不够,更不谈养护。超期服役的老路没有资金及时改造,增加了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而资金的不足,也使得县乡公路的养护难以上台阶、上档次,仍然停留在小道班,以手工为主的阶段,造成了部分县、乡公路路况下降,甚至个别路段出现了“失养”的情况,村道更是无人养护。

(2)谁来投资

农村费税改革政策的制定,其根本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一

个休养生息的好环境。但是,农村费税改革中对农村公益事业资金筹集渠道的明确规定,即“一事一议”制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前,农村公路建设主要资金来源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税费改革后,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被逐步取消,农村公路建设只能靠县乡财政投入和“一事一议”政策。而税费改革,使县乡财政收入急剧减少,大多数乡镇需通过转移支付才可勉强维持运转,对投资修路已无能为力。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道路的建设资金虽能够通过“一事一议”办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限标准使得筹资额极为有限,能够用于村级道路建设的更是寥寥无几,特别是一些村内人口少,道路里程长,地形又

复杂,公路建设投资大,使得这些资金无疑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 谁来养护

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后,乡道的养护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村道的养护

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在费改税政策实施前,各乡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养护农村公路,例如,有些乡镇采取集资的办法筹集养护资金,并成立了专门的养护机构,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费改税政策实行后,农民集资被停止,养护资金无着落,大部分农村公路养护处于“四无”状况,即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工具有的地方仅靠当地村名和党员自发地义务养护,这就造成了农村公路路况急剧下降的局面。

调查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拓宽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资金拟采取:建设以国家和省投入为主,市县资金为辅;养护则主要由省市县投入。

2.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促进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方针,加强行业管理。改革、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实行“中央指导、省市监管、县级负责”的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并以县为基础,建立一体化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标准,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制定完善农村公路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公路健康有序的发展,杜绝在建设、管理和养护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不作为等情况,使农村公路

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建议以部门规章等形式明确以下方面的事项: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包括养护范围、养护定额、养护质量标准等)。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建成工程的质量,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提高使用质量。明确建设养护市场的准入条件,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

对农村公路的展望

随着农村客运业的蓬勃兴起,客流量的增多,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农村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维护要有合理与统一的规划,为此我们对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做如下憧憬。

首先随着国力的增强,对于农村道路建设投资方面必将增加,农村道路建设必将越来越好。工程质量也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家会更关注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必将从各个方面逐步完善,因此农村道路必将越来越好。

其次,随着政府的意识提高,对农村道路建设也会更加关注,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必将系统化、制度化,农村道路质量也会大大提高,维护也会逐步到位。

最后,随着新型农民越来越多,农民也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对出行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高,不仅注重是否便捷,更加关注舒适度。农民也会对农村道路建设与维护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自己身边的交通运输环境改善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一言以蔽之,农村道路在未来的五年内必将有大的发展,农村道路必将越来越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为城乡一体化贡献力量。

报告总结

这次暑期实践我们做了很多准备:确定主题、商讨策划、查找资料、设计问卷、联系地点、准备问题、实地采访、总结报告。我们大家一起忙碌了很久很久,终于,我们准备好了。想象着马上就要上交一份完整的总结和一份满含心血的实践报告。我心里有太多的感触!毕竟这一段时间凝聚了我们队员太多的汗水和心血,也融入了我们太多的煎熬和期待。

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们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人民群众,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终生受用。

一切的未知都无法预见,只有用辛苦,用努力一尺一寸地去触探,去经历,去感悟。再怎样忧心和揣想都无用,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相信结果不会让我们失望!

最后感谢有关单位以及村民们对我们实践的支持与帮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积累知识与经验,投身于社会建设中!

【摘要】:通过对农村公路网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农村公路网规划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思路清晰、方法实用、安全方便和节约环保等规划原则。探讨了农村公路网规划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网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推荐第8篇:农村调查报告

刚从老家回来以下是这几天看到听到的不作任何评论各位看官当小故事看吧一我弟开车来火车站接的我在车上他告诉我村里换届选举刚完原来的村支书出200元一张选票我一个邻居A出100一张据说我这邻居A买票的钱是支书出的(反间计)为的是把原村长可能的票抢掉一部分原村长也是我邻居是个正派人没出钱结果支书村长就一个人兼了这A曾在高速公路修过我们那儿时1个月就把他盖新房子用的钢筋水泥给搬足了期间还爆出支书与妇女主任的二三事(美人计)旁边村子买选票的最高出价500二我家后面有坐山大概7,80亩被市里某人承包了30年那人出了点钱开了荒种了些西瓜苗就不管了现在山上全是杂草打听了一下原来是省里扶助种植业找块地打个报告有关系就能拿到一笔钱当然这笔钱远高于开荒和买西瓜苗的所用的那点钱三有天下午开车去钓鱼鱼场三面是山很幽静老板专门租了50来亩地种草鱼是不喂任何饲料的所以很多人来这钓鱼吃鱼我技术不行便坐亭子里和老板聊天他说县里镇上的领导几乎都来钓过鱼都是有企业老板们陪的鱼场的鱼比市价贵2,3块周末一天一般都在5000块以上我又问起他这个鱼场和谐补助多少他说补助5万到手2万多县里只有一人补助了50万那鱼场主有亲戚在省和谐任职就全拿到手了四开车去县城时看到辆保时捷我弟说那是某某儿子的车某某是人大代表名下有企业有饭店那货高中没念完就到处混横的很流传着他爸一句话只要不杀人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五我问起原县委书记那货05年被抓的当时判的是贪污受贿100多万判了10多年我弟说他如今在深圳保外就医出来了他儿子在深圳开了家房地产公司六回到家第一感觉是水田怎么全荒着问我爸他说没人种稻子了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做生意去了留守的都买米吃最多种点蔬菜我伯想熏腊肉都找不到糠我们县是个农业县体力体力砖家:农村都这么和谐了,我们城市得加油了!U币+7UB手捧大师脚踏二龙肩扛三炮有点感觉!有点夸张,我也刚从农村回来.悠闲而宁静贪婪导致愚蠢舒服..字数你妹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做到了这已经不是你们那地方的现象了,全国大部分都这样了本人已死,有事烧纸小事敲门,大事挖坟另外一半会更穷而已~大致差不多为了200元就把选票卖了可悲不知道损失的比200元多多了全国现在都这样,青年都出去打工了,Is your character Asian?反对和哈哈哈哈哈哈悲从中来,还有必要呆在这个\"国家\"吗,我们的理想是成为其中\"高贵\"的一员?lz家的\"车\"是什么型号的?这个说明民主制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推荐第9篇:农村调查报告

2015农村调查报告

第1篇:农村调查报告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0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第2篇: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山西省代县XXX乡XXX村

调查目的:调查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社会各界关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查内容: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村民的文化娱乐;

2、村里的党政建设;

3、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4、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范围:该村15岁以上村民。

调查途径:随机调查,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 调查时间:2015/12/20——-2015/12/27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雁门关旅游路,距县城约7公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通行。全村国土面积,共五个村民小组,190户,总人口684人,实住人口480人,党员16人,可用耕地面积亩,其中玉米面积面亩,2015年玉米产量达到310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元。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该村地域宽阔,有平原、山坡,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林地面积地多亩,养猪、养羊、养牛的条件得天独厚。2015年生猪出栏头。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及其它家产品。38%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

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www.)、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农村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第3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xx罗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2015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2015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乡镇文化服务功能。

第4篇: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第5篇: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第6篇: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韩湘坡村行政上隶属于兰考县葡萄架乡,位于葡萄架乡政府东2.5公里,兰(考)曹(县)路南侧。全村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766人,4318亩耕地。种植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如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工商业极为落后(仅有一集贸市场、一饭店、几家代销点而已);村中有鱼藕混养池,有槐林300亩,新植经济林400亩。村中1座小学,硬件尚可。

自分田到户以来,该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村民收入状况堪忧,且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文教问题、人口问题、公共事业问题等相互交织,情况复杂似有积重难返之势,在此笔者将一一列出,并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政治状况

村中现任领导班子形成于1991年(中间略有变动,但大体未变)党委、村委两个班子,一套人马。村支书张某由上级党委任命,而后张某在村中进行实质上的\"组阁\"(未经过选举)。其他干部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与支书张某沾亲带故(含把兄弟)(2)历史上长期担任村干部,圆于世故,能左右逢源。(3)兄弟较多,家大势大。(4)本人窝囊、软弱,易于控制。村干部的产生可谓没有民主可言,且其组成状况也直接导致了工作中同样没有民主可言。村支书张某本人作风粗暴,村民敢怒不敢言,其他村干部亦惟命是从,村干部会议其实是\"一言堂\"也。 村干部主要职能:(1)完成夏秋两季\"公粮\"催缴。(2)协助上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3)接待上级检查人员,陪吃陪喝。(4)作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上访\"。如果这些工作能作好,那么就是上级眼中的好干部,可以继续干下去。 那么村干部之所以愿意干的动力何在呢?大致有四大好处:(1)每月55元工资(村支书、村主任90元每月)。(2)可以多生孩子,并免于计生罚款。(3)可保住自家多方面利益不受侵犯,并可适当分沾利益。(4)可经常吃好喝好,对得起自己肚子,也给家里省钱。

不难看出,该村干部实为上级之传令兵、之急先锋而已。若能不从中渔利已难能可贵,更莫谈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村中政治状况如此,实让人如芒在背,其中症结何在呢?(1)村干部权力来源问题。村中干部产生办法是明显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由于其产生基本由上级任命,也就是说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上级,那么其行为、做事秉承上级意旨,看上级脸色,不时触犯村民利益也就顺利成章了。(2)基层党政关系问题。党政关系大到整个国家,小到各级政府,甚至村级,都有混肴不清之嫌。行政学上讲,中共是领导机关、是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关,总揽全局。日常行政事务有政府承担。然而如今,尤其是村级政权往往是两委合一。由于党委基本确定(村中党员有限),支部书记又有上级任命,莫说不进行村委选举,即使进行了,也基本上操纵在党支部、乃至上级党委手中。难以表达村民意志。不和理的安排必然会合理的产生问题,而政治问题也就给其它各方面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二、经济状况

总体来说,村中贫富差距明显,但大部分农户处于中间水平,能富起来的全部不靠农业收入,而很贫穷的则基本上是纯农户。 富户情况大致如下:(1)村支书张某,家有面包车、手机,兰曹路上开有酒店,据说城里有房。(2)医生孔某,其二子均从医,家资殷实。(3)家电维修户孔某。(4)贩鱼户张氏兄弟,其购销已成一条龙,规模较大,已成气候。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基本脱离了农业劳动,他们是村中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因素有以下几条:(1)子女较多。(2)丧偶或配偶长期有病,缺劳力。(3)有子女上学时间长。(4)家有\"败家子\"。(5)五保户,老而无养。这些贫困户的状况着实令人惨不忍睹,其中有房屋倒塌,暂栖他家者;有房屋将塌而于院中搭蓬而栖者;有举家要饭,四处流浪者;有孤苦无依,不得亡而等死者;亦有家中三子全打光棍者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那些中规中矩的庄稼人的状况又如何呢?这里我给他们算了一笔帐: 面积:1亩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夏季小麦秋季花生 小麦:(1)耕种费用20元

(2)肥料:氮20元磷20元钾25元

(3)浇地:12元/小时·2小时·4次=96元 (4)收割:30元 (5)农药:35元 (6)农业税:65元 (7)种子:25元 投入共计:336元

收入:800斤·0.5元—336元=64元 花生:(1)种子自留5元 (2)耕地12元

(3)肥料:复合肥45元

(4)浇地:12元/小时·2小时·2次=48元 (5)农药:30元(主要对付蛴螬) (6)秋季挖沙款30元/人

(7)收获:10元/亩(平常年份) 投入共计:180元

利润:400斤/亩·0.9元=360元360元—180元=180元 全年利润64+180=244元

1人全年净收入224元是什么概念呢?(这里基本上1亩/人) 补充:(1)由于耕地少,村民大多不种、不吃蔬菜。 (2)由于剩余粮食不多,村民大多不从事养殖。 (3)以上是按平常年份计算的,今年花生几乎绝收。 那么他们还有其它收入渠道吗?那就只有出外打工了,(这里暂不涉及外出务工的种种问题)外出打工又何尝有保障呢?

典型的小农经济养育着一群典型的刚过温饱线的人们,这是现象,那么本质是什么呢?(1)分田到户的积极效应基本释放完毕,中低产田要继续提高产量必须依靠科技投入。(2)土地的平均分配,导致土地被条形分割,耕作单位小,小规模导致不效益状况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土地的规模经营。(3)种植结构单一,小农意识控制下的农民往往沿着传统的轨道走下去,需要有人引导其调整种植结构。(4)小农户在大市场面前手足无措,无论从知识水平、信息、活动能力来看,农产品市场双方都是不对称的。(5)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农资价格偏高。解决前四个问题的主题不可能是一家一户,只能靠村集体,可村干部又不能带领村民谋求致富。事实上,分田到户后集体的观念就越来越淡薄了,分田到户似乎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众所周知,国家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似乎只能做两件事,一是家庭规模经营。农户走联合的道路或是把更多的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土地自由流转,以求积聚效应。二是国家着手建立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村进行科技、信息、资金、文化等综合支持。二者结合起来或许是农村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必须强调一点,必须要有实质的内容,不能图有其表,要不有会加重农民负担。

三、人口状况

在这里先澄清两点:(1)计划生育是农户最大的负担(2)超生户屡见不鲜。在该村,35—40岁的父母一般都有

3、4个孩子。30—35岁的父母一般有

2、3个孩子。30岁以下的父母为

1、2个孩子。情况是越来越好。因为一方面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多地少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反映靠罚款并不是最好的办法(30—40岁的父母同样被罚,但还是要)。有位大婶说的好:\"有钱的买着生,有势的明着生,没钱没势的偷着生。\"主要是观念问题。据笔者预测,计划生育问题有反弹的势头,理由如下:(1)村干部子女较多,一般村民看着不满,也恐将来吃亏。(2)村中几户\"绝户头\"晚景凄凉,对村民是活性教材。(3)一些村民\"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倾向。其中第1条属于政治状况,传统观念。第2条属于社会保障,必须从现在着手解决。

四、文教状况

该村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宣传队,而今尚有多名老宣传队员健在。且表演器材尚存。村中亦有能歌善唱之中青年妇女多人。我们尽力挖掘这方面人才,但考虑到生存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关系,再加上今年受灾,没有心情去做,故建立文艺队无从谈起。这里主要谈教育,首先是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据资料显示其中高中程度者(含中专)占8.04%。初中程度者占26.5%。小学程度者占42.7%。文盲、半文盲占23.19%。据调查问卷显示:好多村民尚不知不赡养父母是违法行为,不知\"九年义务教育\"为何物,不知\"税费改革\"是怎么回事。再看看现行教育状况吧,村中小学一座,硬件不错(教学楼、电脑、vcd)。但教师状况堪忧。3—5年级老师够用,低年级教师不够。据了解老师责任心很差,常无故缺课。再看看成人教育,扫盲流于形式,至于农业科技培训班从未有过。学生中途辍学着不少,究其原因如下:(1)重男轻女,让女孩提早辍学打工,弥补家中资金缺口。(2)认为考学无望。(3)受打工潮影响。本村文教状况如此,一来受经济制约。二来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过少也是一大因素。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精英人才通过升学逃离农村。农村初中教育能不能考虑开一些职业培训课程,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而是塌实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学校,那样既可以降低失学率,另外力保精英不流失。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五、公共事业状况 由于集体力量有限,村中公共事物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水利设施为80年代初期水平,村中房屋、道路没有规划,村中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严重。水利失修造成今年水灾十分严重,道路不畅造成梨运不出去,损失惨重。

六、农村问题\"三角形\" 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政治、经济、文教三因素相互作用、高度杂化的\"三角形\"。

(1)由于没有好的带头人,没有民主决策,影响经济发展。 (2)精英出走,影响当地政治状况。

(3)经济落后,没有社会保障,使养儿防老意识严重,引起人口问题。 (4)人多地少,影响经济发展。 (5)文化素质低,制约经济发展。

(6)经济窘迫,教育投入低。影响教育发展。 (7)子女多,每个人投入低,因而文化程度低。 (8)文化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深,造成出生率高。

(9)文化低,法律、民主意识薄弱,难以选出自己的带头人。 (10)政治通过经济、人口问题影响文教。 (11)人口多且素质低难以管理。

(12)基层干部带头超生,以致竟相效尤。

农村问题就像一团麻,各种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制约。搞不好就会恶性循环。对于一个问题重重的村子该从何出入手呢?笔者认为只能从政治上着手。要在上级的介入下进行民主选举,同时进行有关法律宣传。建立一个能真正代表人民,能真正为民办事的人。 后记:我们到韩湘坡时,那里已经55天没有晴天了,村中已塌或将塌的房屋不下百余间。地里还有好些水,花生尚未收完,据估计花生减产近90%。村中人正为生计而发愁。几多无奈,几多苦楚。我们在那里的六天里,依然淅淅沥沥,而就在我们将要离开的前天晚上,天开始放晴,一轮明月高悬空中。忽而想起一句诗\"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愿韩湘坡的村民亦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推荐第10篇:农村调查报告

义安镇孟村关于我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县委、镇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为了解孟村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各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孟村现状

调查地点:介休市义安镇孟村

孟村位于义安镇东5公里处, 108国道(介休段)旁。全村共有212户,共计604人,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900元。2010年底全村共有604人,212户参与到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参合率100%。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周边有两大占地企业,分别为:“山西路鑫能源集团”,“山西益兴焦化”,村民除种地少多数人工作于两大企业。

二、孟村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权庄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种植、畜牧、占地企业劳动就业为主。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4128元,

1、产业结构情况。在农为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小麦”生产为主。

以2008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0亩(含复种指数),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孟村委会建设有一所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565人,参合率99.9%;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一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二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现村委会还没有科技文化活动室。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孟村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干部、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库、水池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70%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

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特别是乡镇一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孟村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村委会至县城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是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2010年,在新农建设项目的实施上,孟村村委会应以文化建设项目为主,兼顾学校软硬件等其他建设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民农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第11篇: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2007-12-12 14:04: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王沈、王谷、马庄三个行政村

调查时间: 调查情况:

大庙乡总体情况:行政面积万平方米,现划分为14个行政村。目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大约2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全乡去年年平均人收入为1930元。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全乡少有工矿企业或工司。

一、王沈村见到的情况:

a、据王沈村村支书王敬文介绍:王沈村村户共有730多户,而至少有700多人在外务工(主要在镇江、温州等地)。

这些打工者能够为村里带来平均5000多元/年的经济收益;全村共有4200亩土,平均亩/人,种植结构为小麦、玉米,每年亩产平均纯利润约在600元/亩左右。全村81名党员,其中8人为编制在内的干部。

b、大庙乡王沈村一农户家的一笔经济帐

收入:

1、种地(面积1..1亩/人×4人=亩)

成本:种子元/市斤×市斤=元 化肥、磷肥、专用肥元/袋×2袋=元 耕作元/亩×亩=元 农药元 收割元/亩×=元 总成本:元/年

收成:小麦市斤/亩×亩×元市斤=元 玉米市斤/亩×亩×元/市斤=元 总收成:元/年

种地利润=—=元/年

2、家中一人在外打工元/月出去开销可节余元/月

元/月×12月=元

全年总收入=种地利润 打工收入=元/年

开支:

1、教育开支(两女儿分别上小学、高中)

小学学费 =元/年

高中学费:元/学期 元/学期(美术班)=元/学期

资料费:元/年

生活费:100元/月×10个月=1000元/年

补课费、试卷费…约100元/学期 教育支出全年共计5100元

2、生活支出:家里平时连油都舍不得多吃,这一项并不多。全年大约300元

3、看病花销:家中主妇有心血管疾病需常年吃药花费约1200元/年

4、人情开支:30~100元/月平均下来每年大概得花费500元左右

全年总开支:4780 320 300 1200 500=7100元/年 帐算下来,全家辛苦一年基本上没有任

何节余。出现任何意外事件需要花钱,除了借钱度日别无他法。

二、王谷、马庄村所见所闻

a、王谷全村有十几家板材厂,每个厂能提供10~20个工作岗位。据村民介绍,在板材厂工作一天大约能收入12~15元/天

这是该村与其他地方特殊之处,其他各方面与王沈相差不大

b、在王沈、王谷调查时遇到村民提出的一些问题:

1、土地分配问题:部分村民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太理解,甚至有所抵触。据了解,当地存在不少地少人多或是地多人少的情况。每年因为土地分配引起纠纷的屡见不鲜。

2、乡村道路修建问题:据村民反映,王谷村不少公路收完集资款后,并没有吧道路修建好,有时

四、五年都修不好一条路。为次,笔者特意去当地乡政府了解情况。据有关人员介绍,这是因为乡村公路筹建款一半由国家拨款,一半

需当地解决。而现在地方财政很紧张所以需要村民集资,而公路的修建是分阶段进行的,有些村民因为工程没有修到家门,交完几次后不愿在继续集资,工程款无法合拢而导致工期延长。 此外,劳务输出比例过大还带来了各种治安隐患、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等多种现实问题。

安徽省是一个打工大省,但是我们不能一辈子给别人做嫁衣,在劳务输出的同时要发展本省经济。从来没有哪一个地区、哪一个省份因为集体外出打工而达到富裕!

个人总结:这几天来其实见到的情况还很多,在次无法一一述及。作为一名初涉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在许多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上都显幼稚。做此篇调研报告,也是一些心理体会,不吐不快!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能有一两点有价值的想法能与大家分享。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我还会继续学习、继续积累,也希望能在以后的时间

了了解更多安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安徽农村乃至中国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农村调查报告

第12篇:农村调查报告

木场乡打拢村调查报告

董文荣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木场乡打拢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打拢村隶属云南省镇康县木场乡,辖水头山、旧寨、老宋寨、松树林格、忙喜、打拢、芦洼7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海拔1528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200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茶叶、桑树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50亩,其中:田630亩, 地2820亩,人均耕地2.74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拥有林地9594.5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483.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6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草地3810亩;荒山荒地2500亩,其他面积3900亩。有锡矿资源。

该村有农户290户,乡村人口1264人, 其中男性660人,女性604人。其中农业人口1264人,劳动力740人。该村以汉族、布朗族为主,是汉族、布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772人,布朗族462人,白族3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

村民中有6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有8个高中生、5个本科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七岁才开始上学。

该村90%是坡地,据调查只有50%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家庭月消费在300左右。另有50%村民的粮食全部到市场购买,因此,家庭月消费在900元左右。

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调查的家庭中有6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打拢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

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养蚕和外出务工为主,现在交通方便,有更多的赚钱的机会,温饱问题不必担忧。比如;到当地矿山打工,养猪、养蚕等。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全村泡核桃种植面积11879亩,人均9.4亩,核桃种植工作中心已经转入抚育管护;种植桑树345亩,今年计划种植200亩,“十二五”末,使全村桑园面积达到2000亩,力争使蚕桑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进一步巩固提升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科学健康发展;鼓励村民发展石斛种植业等新兴产业,预计到十二五末人均收入可达到7142元。

第13篇:农村调查报告

有关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的调查报告

会里村地处岚县的最北边,汾河上游,海拔较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三面有石山环绕,东为丘陵,沟壑纵横,地形十分破碎。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介于北纬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之间。省道忻黑线贯穿全村,占地总面积

3、6平方公里,耕地6000余亩,其中沟坝、旱坪地5500多亩。

人口稀少,只有1230人左右。

二、历史文化及民俗

会里村文化底蕴深厚。距今五六千年前,祖先们即在县境繁衍生息,商代为燕京戎地,西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时晋国建汾阳邑,北魏时鲜卑族秀容部环三百里建秀容国。历史上有举人2名。至目前,全村高中毕业生160人,本科生70人。1937年,贺龙率120师进驻县境,路过此村。

街头文艺有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转九曲等。民间工艺主要有纸扎、面塑。会里村纸扎制作精美、堪称一绝。

在吊丧活动中,会里村一带还有一种“管炕”的习俗,即本家、邻里或亲友帮助丧家招待宾客的住宿和饮食。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请炕。丧家根据宾客人数定出所需的炕数。一般每一炕家负责六至八人,然后略备水酒,请炕主前来议事,征得同意后,炕家就算定下来了。二是管炕,头一天祭祖结束后,就由总管分配炕员,抄出名帖交与炕家。炕家把宾客接到家中,烟酒茶饭款待。一般晚上吃面条,取亲戚往来长久未断之意。第二天,出殡后宾客要在丧家“坐老斋”、即吃完殡饭。饭后再由炕家接到家中稍事休息,下午散客,炕家的义务也就完成了。第三步是谢炕,下葬后的第二天中午,丧家要设酒席酬谢炕家。谢炕完毕,管炕这一活动也就全部结束了。管炕还有“干、湿”两种,以上所述叫“湿炕”,即连住带吃;而“干炕”,就是只管住,不管吃,事后也不谢炕。一般“湿炕”居多,“干炕”较少见。当地把这种活动作为一种互助性的活动,谁家也不计较为对方担负义务的多寡。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三、收入来源及消费结构

村里收入大多以务农为生,有15%的人口外出打工,有将近5%的人搞运输业。总体来说,村民们收入微薄,生活困难。

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其中食品几乎占到总支出的50%,住房开支占总支出的30%,有10%的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剩下的用来满足人们对衣服、娱乐的追求。

由于当下物价飞涨,村民消费紧缩。能够自给的都尽量自足,由于村民本来的消费水平就低,较之城市飞涨的物价对他们的影响似乎没有那么大。

四、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经营状况

全村有小学1所,教学班5个,小学在校生81人、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39人。学校经营不善,学生大多外出上学。

五、村属资源及其对经济的发展

村里岩层连续分布,以黑云母和片状花岗岩为主。

水资源总量丰富,地下水充足,全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高。

六、农业特色及其发展状况

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药材等,基本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正常年粮食产量在6万公斤左右,油料产量在2万公斤以上。岚县产的马铃薯、小米、精制莜面、胡麻油等产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到目前,全县有林面积5000多亩,其中天然林300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6%,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有一定基础,全村羊存栏1500多只,人均1只羊。

七、社会保障情况

近年来,社会保障深有改善,60岁以上老人均享有养老保险。也逐步完善了低保、五保、医保等保障项目。从今年开始,那些已退休的村干部也有了退休保险。另外,也给那些鳏寡老人盖了房子。尽管提供的这些保障范围很小,但也暖了不少人的心。

八、未来的设想

家乡地处偏远山区,地势起伏不平,交通不便,无任何资源可以依赖,靠天吃饭,挣得都是血汗钱。未来家乡的发展必须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得到政府的支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力发展适宜的经济作物,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特色产品,提高收益。

一、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改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和供给体制,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二、政府的投入直接采用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委会等中介开展,有利于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先集中发展优势产品,根据当地有利条件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解决农民就业。

第14篇: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李郁庄乡进行了实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地理位置

李郁庄乡位于定兴县城东南9.5千米。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辖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李郁庄村。京深高速公路定兴路口在辖区内。

该乡地处海河流域,西略高于东,北稍高于南,地下水资源丰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5度,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可达500至600毫米。近年来全乡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农业以昌利科技园区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全乡12个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1800多亩,大棚1000多个,牛羊鸡等养殖业发展迅速。工业上全乡以汽车改装、永兴糕点、华鑫彩印等为代表的各类企业达24家,年创利税860多万元

(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河北昌利农业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昌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080亩,投资5000余万元,初步建起了规模可观的基础设施。集中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旅游观光、宾馆餐饮、农业科技培训、无公害蔬菜瓜果花卉生产销售于一身,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省农机化示范园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取得了河北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生产资质证书,注册了昌利牌无公害蔬菜瓜果商标并被批准为省级著名商标。园区先后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承担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8项。每年科技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每年接待参观咨询者3万余人次,每年组织新农机具试验展示观摩会,观摩者万余人。每年辐射带动农户3万多户,推动全县调整种植结构10万亩,农民增收超亿元。

昌利育苗中心成为定兴县三个育苗中心的其中一个,并建成了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形成了李郁庄乡深冬茄子传统蔬菜生产区。

二、政府政策

(一)贴息贷款

李郁庄乡一直在蔬菜种植方面很有成就,设有专门的蔬菜种植基地,生产无公害、纯绿色蔬菜。政府为大力支持此地农业的发展,考虑到农民收入不高,无法扩大生产的难题,为农户提供了贴息贷款。

国家为扶持农业,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购买种子、化肥等实行低息贷款,为保证银行的利益,不足的利息部分由国家补足给该银行。

农民有了这一部分贷款,不仅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还降低了偿还普通贷款带来的压力,农户们都很高兴。

(二)科技兴农

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李郁庄乡昌利生产园区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并同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把农民组织成产业化大军,发展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昌利集团投资建起科技培训中心,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借助河北农业大学、省市县科技部门的力量,坚持经常举办农业适用科技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接待咨询参观者30000余人次;同时,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使示范基地中心区和辐射区形成了“县—乡—村—科技示范户”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民提供种子、秧苗和技术指导。

早在农村刚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李郁庄乡便恢复组建农机管理服务站。通过成立农机协会,培训农机技术员,配合县农机监理部门对机手实行“培训、考评、发证、办照”一条龙服务,搞好每年跨区域作业联络、接待工作等方式,有力地解决了农民种地难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此乡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分散的农户家庭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此乡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滞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由于资金投入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

(三)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收入、靠天增收的成分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四)工厂污染问题

四、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我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坚持科技引路

把科技作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与中科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推广良种培育、产业发展等先进实用技术。成立蔬菜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对棚室建造、田间管理等进行现场指导,随时解决技术难题。实行“借智”与“培智”相结合,增强技术引进、吸收和转化能力。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村巡回讲课,同种植户现场交流,构建“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农民”的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生产记录、市场准入等配套制度,实行从蔬菜生产到销售全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蔬菜产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发展。严格市场准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品认证和名优产品创建工作。建成专家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一套符合定兴实际、体现本地特色的棚室建造和种植模式。

(二)政府参与

由县政府推荐一些比较好的高产高效种苗,并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伤害。

(三)对村级工厂加强管理检查,严厉制裁违法生产的工厂,并对污染问题进行严厉打击。

五、案例

芦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国际国内市场非常悄销,每亩年纯收入可达3000—4000元。李郁庄乡不失时机地抓住发展芦笋的大好时机,组织专人和力量,成立了芦笋协会,采取“定单农业”,为农民提供技术、秧苗和种子。

“大家看看我手里的芦笋,很多种植户都误认为是褐斑病,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茎枯病,发现这种情况的秧子以后,要彻底拔掉……”八月二十八日,专家在定兴县李郁庄乡昌利种植园区的“三八”科技示范基地,为来自全县十六个乡镇的三百多名农村妇女科技骨干讲解芦笋种植技术。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实现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增收,定兴县妇联对全县三百多名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大户及各级妇女干部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灵活多样的培训,争取使每名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掌握一到二门生产技术,为农村妇女实现科技致富提供有利保障。培训中,该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一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二是依据县委、县政府重点推广项目进行培训;三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田树强 保定市定兴县李郁庄乡张百户营村

第15篇: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顾沈村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顾沈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

9、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 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三下乡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周荣山

植保0801

第16篇: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日期:2012年7月8日~2012年7月13日

1、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农村生活,增长实践能力

2、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调查

3、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东湖塘

4、调查数据

(一)当前状况

(1)东湖塘坐落在宁乡县城附近,距县城10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1~2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2)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水稻、小麦、蔬菜和养猪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鱼。粮食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4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桔子、蔬菜、花生等。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红柿、辣椒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3)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5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我那片有高中生十个左右。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6~7岁才开始上学。

(4)生活状况

据调查除开少部分贫困户外,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1)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25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5%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但电脑是大家少有的,大多通过手机上网。

(2)农村教育情况

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

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人们为了小孩能上学,父母出去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种地。都希望供起孩子读上好书,上好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解决经济问题才能解决教育的问题。 (3)农民的思想观念

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4)基础设施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东湖塘镇中心兴建起了文化广场,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三)调查发现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

一、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二、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2)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一、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

二、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村民中有5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我那片有高中生十个左右。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思想观念的解放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2)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

(3)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5、总结

此次活动让我感受了农村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调查人:陈楠、伍宇笛 时间:2012.8.10

第17篇: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李荣强 200433005188 机械工程学院

04级机电(2)班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从十一五规划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开来,农民增收、农业的发展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在此之前,关于“三农”的问题已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此次回家对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访谈式调查情况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到我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金柚之乡”,现在,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坡地山岭都种有金柚,以金柚为主的水果业已成为我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家都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及时从镇上和县里了解最新的金柚信息。当然,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村和镇的领导还指导农民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将零星分散的柚园连片规模经营,同时优化品种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村的沙田柚已有相当的规模,成为了我们的致富之宝。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沙田柚的价格有所下降,农民的增收之路变得艰难了许多。现在,在县领导的关怀下,我们重新明确了发展的道路。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我们还扩大了金柚的销售市场,不但销往外省,还打通了销往国外的道路。现在,农民又兴起了种植金柚的热潮。

今年回去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终于免了。村里的农民无不大加赞赏,大家都说这是继税费改革后,国家给农民办的又一件实事。想起自己当年念小学和初中时,每个学期都要交几百元的费用,有时家里还要为我们两兄妹的学费费神。而今,义务教育在农村终于实现了免费,我为村民感到高兴,也感激我们的政府对农民的真切关怀。就像村里的一个村民说的:“税费改革给我家增加了近千元的收入,现在小孩上学又不用交钱了,家里又多了近千元的收入,真的要感谢恩人共产党啊!”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们村在几年前就已经铺上了水泥路,但由于村里有一个水泥厂,村里的公路都被那些水泥厂的载重货车给压坏了。在镇和水泥厂的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开通了另外一条公路,主要用于水泥厂的货车通行,此外还修整了村里那些坏了的公路,把连接另外一个村的泥路也铺上了水泥,从而全面实现了村里的公路水泥硬底化。来往于村里的车多了,村民的致富路也宽了。村里的摩托车逐渐多了起来,连小轿车也在村里出现了。现在村民们再也不像以前要在圩日才去镇上,有了摩托车,随时都可以去镇上买卖。有几户村民还在镇上做起了生意,全家也都搬到镇上去住,不过有时还会回村里来和村民拉拉家常。

村里十几年前建有一座水泥厂,这座水泥厂为我们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水泥厂里招收的工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村的,那时村里还没有广泛种植沙田柚,因此那时水泥厂是我们村的一条生命线。虽然现在村民主要以种沙田柚为主,但还有一部分村民在那里工作。现在这个水泥厂已经承包给私人了,给水泥厂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近两年水泥厂还搞了扩建和更新设备,年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活络村里的经济继续贡献她的力量。前两年,我们村还将村里的山地承包给了梅雁集团,这不但增加了村里的收入,还因为梅雁集团在承包的山上种植了很多的经济树苗,绿化了我们村的环境,水越来越清了,空气也越来越清新了,

1 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广州和家乡的环境差别。

村里有巨大的变化,有一部分还得感谢海外的华侨和在外地的乡贤。前年,村里的小学的月英综合大楼改建工程奠基,这座大楼造价120多万元,三层总面积1800m2,由乡贤梁学琳、王月英先生伉俪之子------广东超华集团董事长梁俊丰及总裁梁健锋兄弟捐资兴建。梁先生家族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曾在松南中学捐资70余万建起学琳教学楼。当其了解到村里的小学的老教学楼已成危房时,主动提出拆危房新建综合楼,使目前列为县一级学校的溪南小学再上一个新台阶。另外,村里的“伍潘群健寿中心”是由现任泰国泰华妇女慈善会会长、广东妇女海外联谊会第一届名誉会长伍启芳女士捐资,广东妇女海外联谊会、省妇联牵线搭桥兴建的。长期以来,伍启芳会长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积极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先后捐资兴建了松南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公益事业,仅这间以她母亲的名字命名的“伍潘群健寿中心”,就捐资近20万元,建筑面积有320多平方米。伍潘群健寿中心的落成并投入使用,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同时,村里也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是地下六合彩仍很猖獗。听村里的老人说,村里的人聚到一起,谈得最多、谈兴最浓的就是买彩票。农民们反映,现在比以前好一点,投注额小了一些,买的人少了一些。原因有三:一是近两年的连续打击,一些写单做庄的受到了打击;二是写单做庄风险增大。由于私彩是违法的,一些人抓住这一点,到处投注,中了要,没中就不给钱;三是大家变得理性一些了,确实很多人买穷了。从与村民的交谈中,我得出的结论是,私彩猖獗最根本的原因是村民认为自己处置自己的钱是他们的权利,而不认为买私彩是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个就是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到外地去打工,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村民也赶着外出打工。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结构还造成村里的劳动力减少,有些田地也没人耕种,甚至还会耽误小孩的教育。

第三个是从村里的基层干部中了解到他们对乡镇、村组干部队伍状况堪忧,村组干部老化,能力差。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现在留在家中的,一部分是有能力能够赚到钱的,不愿当干部。一部分是能力差表现不好的,群众不愿选。原有的村干部尽管不叫人满意,也只好将就。我接触到的那些村组干部普遍感到利益难协调,事情难办。

通过这次调查,我感受到中央对农民的切身关怀,国家的政策温暖了农民的心,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当下工作的重中之中。农民是纯朴的,他们只是衷心希望国家的好政策能切实落实下来,自己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当然,农民的好生活还要靠村里的好干部,农民们都希望能够有一只有能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引领他们建设小康社会。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党能够继续关怀农民,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真正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农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第18篇:农村调查报告

附件一

我家农地利用状况及迁移意愿情况 注:此表是针对同学自己家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户主。 农地利用状况及农民市民化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对此做一些有益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问卷不记您的姓名,所回答的问题,我们也会严格保密,所以,请您认真并真实地回答问题,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真实性。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A您所在村落的情况

Al、您所在村在__省__市(县)__区(镇、乡)__村。

A

2、您所在村的户数__;总人口数(在册)__;距离最近的城镇__公里;人均耕地约__亩/人。您所在的家乡农地抛荒严重吗?__;请估计下本村农地抛荒的比例__。

B户主及家庭的基本情况

Bl、您的性别__;民族___;出生年:___年。

B

2、出生地__:

1、城市

2、农村

B

3、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年限__(年),__年离开学校。

B

4、有某种手艺吗?

1、有

2、没有

如果有,是什么手艺:_____;哪一年开始以该手艺作为职业:___ B

5、婚姻状况是:

1、已婚

2、未婚,

如果已婚,是__年结婚,有__个孩子,__年第一个孩子出生。 B

6、是否当过兵?__

1、是

2、否,如果当过,是:__年到__年。B

7、是否党员?__

1、是

2、否,如果是,__年入党。

B

8、户口是_?

1、非农户口

2、农业户口

3、没有户口

B

9、家里是否有干部__:

1、有

2、没有

B

10、城里是否有亲戚朋友:(对本人有实际帮助)l、有

2、没有

B

11、2009年您全家的年纯收入约为:____元。

B

12、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为:__

1、农业

2、以农为主兼业

3、非农兼业

4、非农业

B

13、家里共几口人?___

B

14、家里16岁以上,65岁以下从事劳动的人数__

B

15、家里共有多少亩承包地(从集体承包的地,如果没有就填0)

1、耕地__亩__分(包括水、旱地)

2、山地__亩__分

3、林地__亩__分

4、牧地__亩__分

C职业选择情况

C

1、如果给您一个机会选择,您会选择从事哪一职业?

1、农业劳动者

2、农村管理者(如村干部、生产组干部)

3、农村智力劳动者(如老师、医生、乡村技术员、会计)

4、雇工(打零工)

5、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

6、农民工(长期打工)

7、乡镇企业管理者

8、私营企业主

9、其他(请说明)_____

C

2、您选择从事这一职业,主要是因为: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1、收入较高

2、社会地位较高

3、声望较高

4、个人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5、亲友的影响

6、其他(请说明)

C

3、您认为村里不同职业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哪三个方面: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4、收入

2、社会地位

3、权力

4、社会贡献

5、生活方式

6、其他(请说明)__ C

4、如果您目前还是从事农业生产,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外出从业: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1、风险太大

2、没信息和渠道

3、父母孩子要照顾

4、农业收入高,生活也稳定

5、现在出去赚钱也难

6、城里限制外来人

7、没本钱

8、城里歧视外来人

9、就喜欢农村生活

10、其它(请说明)_____

如果不是从事农业生产请回答C5-----C11题(目前从事农业的无须回答)

C

5、如果你目前从事非农职业,您从__年开始从事非农职业(大部分精力放在非农职业上)

主要通过什么渠道去从事非农职业: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1、亲友、邻居介绍

2、当地政府组织

3、自找门路

4、村集体安排

5、企业来人招工

6、劳务机构介绍

7、其它(请说明)_____

C

6、您选择非农职业的原因: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1、外出见世面

2、不想在农村,一心向往城市生活

3、随大流

4、,赚钱娶亲

5、收入高

6、为以后发展积累资金

7、超生

8、避债

9、农村土地少,只能外出务工

10、其他(请说明)_____

C

7、在从事非农职业之前,是否接受过非农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岗前培训或重新进入学校进修?

4、是,

2、否,如果是,总共有__次培训和__次进修,培训和进修时间总

共__(月)。

C

8、从事非农职业之前,全家农业纯收入约占全家年纯收入的:__%。.C

9、从事非农职业之后,非农职业的收入水平与农业收入相比:__

4、高很多

2、高一些

3、差不多

4、低一些

5、低很多

C

10、如果你目前从事非农职业,将来你会重新经营农业吗?

1、会

2、不会

3、还没有想好。

C

11、如果您重新选择经营农业,原因是(可以多选):______

1、非农职业风险太大

2、城里人歧视外来人

3、父母孩子要照顾

4、农业收入高

5、现在出去赚钱难

6、城里限制外来人

7、做生意失败了

8、工作压力太大

9、不适合城市生活

10、因事暂时回乡,有机会再出去

11、其它(请说明)___

D农地利用状况

D

1、您家是否有闲置土地?(如果有,请估计闲置的面积,如果没有就填0)

1、耕地__亩__分(包括水、旱地)

2、山地__亩__分

3、林地__亩__分

4、牧地__亩__分

D

2、家里农地抛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可以多选)

1、种田效益低赚钱少

2、家里人手不足

3、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家里农地

4、土地流转困难

5、土地被征用尚未开发而形成抛荒

6、土地贫瘠

7、准备用来建住房

8、其他______

E 迁移意愿

E

1、您是否有迁移到城镇生活的意愿?__

1、有

2、没有

E

2、如果将来你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你愿意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吗?

①愿意,②不愿意

E

3、什么情况下你愿意退出承包的土地?第一__、第二__、第三__

①政府给予合适的补偿金②可以解决城里户口③以土地置换城里的住房④在城里有体面与稳定的工作 ⑤如果子女都在城里生活与工作 ⑥如果没有家庭成员在农村生活⑦以土地置换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 ⑧可以解决子女就学或就业问题⑨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

E4如果不愿意退出,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您不想放弃老家的土地?(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叙述,由调查人员填写)。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19篇:农村调查报告

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与利用的情况调查

学校:湖南师大附中 班级:1417班

作者:郭潇逸 罗宋 陶椰 舒一 邓楚依

摘要:

在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面,优与劣的处理方式并存。

从正面看,对人与牲畜排泄物的处理方式沿袭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反面看,焚烧(秸秆、塑料制品)仍然是农村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不仅容易酿成火灾,而且是农村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 农田与果园残留物 人与牲畜排泄物

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工具(地膜、抛秧盘等)

1.问题的发现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2.课题的确定

本小组在拿到学校给出的资料后,通过上网查询,深刻理解每一个课题中的关键词,同时与结队伙伴商榷后,参考当地实际情况,决定选择关于农业废弃物的调查。

3.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过程 活动计划:

① 指导思想: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 任务及目标:走访各地农户,采访其对农业废弃物的管理及利用方式;了解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③ 活动措施:小组分工合作,走访各地农户 进度安排(实施步骤):

7月12日下午,到达农村,适应农村生活

7月13日上午,小组集合,讨论并查阅资料,进行分工

7月13日下午,到达各成员所在农村,帮助结队伙伴家庭做农活(种菜、浇水、收晒稻谷、扯插秧、锄草) 7月14日-15日,正式开始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发放问卷;同时帮助结队伙伴家庭做农活(种菜、浇水、收晒稻谷、扯插秧、锄草) 7月16日,小组会和,总结成果,起草报告

组织方法:通过现代通讯设备(手机),由组长总领,联系成员,检查进度,约定集合。 4.课题的研究结果

一、调查的经过

“罗宋陶椰”分队在大片稻田中遇见了正在大棚外劳作的张奶奶。以此询问秸秆等农田和果园残留物的处理方式。在调查中,张奶奶笑得和蔼,用晦涩的宁乡话说焚烧是主要方式。

沿途走下去问了何爷爷地膜、大棚膜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回答是:用完扔了。 “郭潇逸”分队是沿路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沿途发现了积粪、发酵池等处理人牲畜排泄物的地点,结合常识判断农家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式之一。

二、结果与分析

农业废弃物分为四大类: 1农田与果园残留物 2人牲畜的排泄物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分别举出一例以进行概括。 1秸秆

秸秆是水稻收割后留下的,在中国南方需要进行焚烧。焚烧秸秆是一种自古以来的习俗,一方面农民迷信烧秸秆可以使下一季稻谷长得更旺,另一方面其燃烧后的黑灰确实有做肥料的效果。但是秸秆燃烧后产生大量烟灰,小组认为这也是农村的天空一直呈现白灰色的原因之一。

我们无法就此得出解决方案,因为这已经成为收割水稻后的一种惯性,燃烧秸秆这种处理方法具有双面性。 2基塘生产

利用地形条件,在低洼地方挖泥成塘,四周堆积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果树、桑树、赶着,桑叶养蚕,蚕蛹、蔗叶等用来养鱼,塘泥肥鱼,形成了三基鱼塘,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人和牲畜的排泄物可以聚集起来,发酵后作为肥料,浇灌农田。

基塘生产结构可以改善因地势低平、河道纵横而产生的积水过多、耕地偏少的问题。

3地膜

地膜是用于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水分的一种塑料膜。使用一次一般已作废,无法重复利用。农民通常将其直接丢弃,从正面看塑料膜没有被丢弃在农田中,从反面看塑料膜的最终归宿是聚集后焚烧。

大多数生产中所需工具(抛秧盘等)都如地膜一样,是由高分子有机物(塑料)制成的。

焚烧后产生大量颗粒物、有毒气体、废气,在乡村随处可见滚滚浓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 、利用典型照片说明什么问题 (秸秆被焚烧后的图片)

由图片知,南方(例如宁乡)秸秆是普遍燃烧的,燃烧后产生大量黑灰物质,用作下一年的肥料。 (焚烧浓烟图)

由图片知,在农村仍保留了焚烧这一不得当的垃圾处理方式。 (农村便池图)

由图片知,该对动物排泄物的处理方式沿袭了过去的惯性,符合生态文明观念。

四、初步调查结论

在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面,优与劣的处理方式并存。

从正面看,对人与牲畜排泄物的处理方式沿袭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反面看,焚烧(秸秆、塑料制品)仍然是农村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不仅容易酿成火灾,而且是农村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因此,我们建议:1.完善垃圾管理与处理方式,禁止焚烧塑料制品,以保持空气洁净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

生态文明意识 3.乡政府对不得体的处理方式进行管理,科学民主行政

第20篇:农村调查报告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0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对农村调查报告
《对农村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