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8 07:36:45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负责人:

正文:

(1) 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 整洁。

(3) 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大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大,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推荐第2篇: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朝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然而与此并不协调发展的却是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本次所做的调查也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而进行的。

本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生态环境上来看,本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井水,占总比例86%,使用自来水约14%,且是对大口井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从用水来源和使用方式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健康隐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整体上非常清澈,而且由于工业的影响较小,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村民的习惯喝水方式是饮用开水,目前已达97%,经过沸腾后的水对一些可能引起疾病的细菌进行了处理,保障了人体对健康需求。因而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的饮用水不会对村民的健康带来威胁,是比较安全的。

与使用水的来源相比,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每年18吨,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综合起来看,农村的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物。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四是噪音污染。据了解,该村临近公路,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受噪音影响较大。在各种生活环境中噪音污染占50%,固体废弃物和水体污染紧随其后,各占25%和15%。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个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收割的季节,村民对秸秆的就地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危害;常年未经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农村的生活环境还是差强人意的,生活环境污染总体情况属于轻度污染。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好,环境比较清新。然而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如何采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取合理的措施在小问题变为大问题之前就进行解决,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周边生态环境,是政府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维护的意识较低,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具体的可以由政府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分批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员将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其他的村民,可以让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组织一些可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在村子里设置专门的回收站点,并付给村民一定的报酬,这也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件无意识中的自觉行为。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地方也应密切配合政府给予生态环境以足够的重视,制定地方的生态规划,定期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生态检查和验收。针对污水的随意排放,由地方出资修建规范的排污沟道;针对固体垃圾的随意堆放,建立一些固定的垃圾回收站,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对垃圾的处理。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希望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进入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推荐第3篇: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看!迈向城镇的小乡村

--关于安庆市怀宁县洪镇村·五桥村的生态环境调查日志

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11-2班胡慧宁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6日--2013年8月19日

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镇村 五桥村

调查负责人:胡慧宁

正文:

(1) 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 整洁。

(3) 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大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大,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推荐第4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中文摘要: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更为明显,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暑假,我随同清水河县环保局一起下乡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生态坏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对坏境破坏恶劣等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政府在着手大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政策和举措,在努力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到环境和效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原因、对策

引言:作为大二我的我们离社会已经越来越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要锻炼自己的交际、处事等一系列社会能力。本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我选择到深入农村。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实践调查,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随从的环保局调查小组中我了解到,此行调查的大背景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之上的。事实情上,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加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其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如今,环保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能否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已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建设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针的提出,全国围绕“三农”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措施。经过政府具体实施,农村生态环境还存在哪些问题?破坏浪费资源的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调查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对于我们了解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以及以后建设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城关镇八龙湾村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明确如今农村所存在的问题。

正文:本次实践调查上级要求我们小组以明确的目的,合理的方案,准确的参考资料,科学的方案对八龙湾村进行深入了解,并即使反馈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方案。

一、调查对象、方法、材料来源

对象: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八龙湾村 方法:实地勘察、访问村名、查阅资料 材料来源:城关镇政府、八龙湾村村名委员会

二、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水土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特点是: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而且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这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一是大面积破坏林地植被,特别是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人为的乱砍乱伐,用作薪材和建筑,特别是近几年出现树木买卖,大量农户将自身所承包的林地树木砍伐作为交易换取钱财。二是开发生产建设活动没有按规定和要求采取水土防护和治理措施,修公路,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据调查,全村有5处因地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三是农业开发生产中随意超坡度开垦山坡地造成地表裸露,一遇大雨或暴雨则易形成较大的坡面径流冲刷和山洪冲击。

2、水资源缺乏。金刚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多谷地,虽然有河流但是水量却逐年递减,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的方式外流。其次,人为滥用水资源,造成有限的灌溉用水没能达到优化合理利用,影响农业生产。2009年—2011年三年间,因人们滥用水加之天气大旱,影响水稻、玉米的生长,粮食减产,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再次,村民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对于养殖业污水,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饲养圈进行清理工作,清理后的污水也随着简陋的沟道随意排除。但在村庄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村子里有许多的小污水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已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招致许多苍蝇,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牲畜圈养率为49%,散养为24%,其他27%。猪、鸡基本都是圈养,牛和羊散养的较多。最后,过分开采地下水,地下藏水锐减,全村已有超过30口井已无水,影响人们生活。

3、土地退化、荒化。八龙湾村的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的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肥力下降,已无法种植农作物或农作物产量极低。土壤肥力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潜在的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二是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留守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和小孩,缺乏劳动力,无法耕种大量土地,虽然今年来国家对农业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可是返乡务农的青壮年依旧很稀少,如此便出现土地抛荒现象,久而久之土地荒废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三是发展经济方便人们生活修建公路、水利设施、房屋等,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也占用大量耕地,者也是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固体废弃物污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本身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各种历史原因,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维护的意识依旧较低。生产生活废弃物乱堆乱倒,再加上地膜的大量使用,致使白色污染随处可见。家禽粪便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一到夏季,寄生虫滋生,严重影响农村卫生条件。

5、噪音污染。近年来,噪音污染在农村表现越来越明显。八龙湾村邻近公路,虽然公路的新修使当地交通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来来往往的运煤车了昼夜行驶,这对八龙湾村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乡镇企业和噪音污染较大的工厂也是造成八龙湾村噪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所说的五个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收割的季节,村民对秸秆的就地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危害;常年未经处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大多数村民由于没有使用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依赖传统燃烧方式对大气产生的污染等等。这些因素由于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其他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是那末大,然而也是不能忽视的。

(二)阻碍农村生态环境进程的主要因素

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小问题变为大问题之前就进行解决,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政府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提出一些建议之前,我们要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认为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在八龙湾村的调查中我发现村民对于对于生活污水不觉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的现象也很严重,村民们只要是方便,不管是垃圾还是收割后的一些秸秆之类的,他们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焚烧。试想下他们怎么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2、农村生态环境未受重视,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尽管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似乎并没有获得政府不能的足够重视。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在生态方面需要加强的40%首推环保宣传力度。实现当地环保意识主要还要靠当地政府和公民自身分别占52%、43%。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在与村委会的环保沟通上地方政府做的不够,村委会更是没有宣传环保的概念。

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治理力度不够。当前农村环保主要工作靠县市级环保部门,乡镇环保组织机构标准不健全,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然而,及时是设施到位的,比如说蔬菜基地,没有后期的资金保证,也会污染到环境。因此,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随着乡镇企业和一切高污染工厂的落户,大力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然而这些高污染企业没有良好的排污设施,为了降低成本或本身经济条件有限,一些企业将大量污染物随意排放。很多村民投身于企业当工人,虽然赚了钱可是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部门为了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对这些污染企业的监管也不尽人意。

5、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在我过发展迅速的这个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八龙湾村的分散经营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阻,降低了新技术的投资收益率,阻碍了农业无公害技术的顺利推广。据调查,近20年只有不到10%的家庭受过农业生产培训,小农经济中有文化的年轻人纷纷到经济发达的地区经商或打工,转向飞农业生产,使农业技术推广更加困难。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不是纯粹的几方面原因的,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也不只是由这些因素决定,它与农村本身的生产生活环境,各种历史原因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所给出的只是几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我们在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所要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在对制约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和各个因素的引发都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后,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和八龙湾村村民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了近年来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他们心中不断深化,这是与当地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分不开的。我们调查小组对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翻阅,并且实地调查了环保政策的八龙湾村的宣传。总结起来这一系列环保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在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维护的意识较低,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具体的可以由政府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分批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员将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其他的村民,可以让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再由政府组织一些可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在村子里设置专门的回收站点,并付给村民一定的报酬,这也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件无意识中的自觉行为。

2、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近年来,各级组织已经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重点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级部门制定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主要考农民自身力量大力开展绿色名产品基地建设工作。

3、加大对农村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当地政府已经在近年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收集运转设施,强化了污水处理和垃圾清理条件。村民们介绍环保机构对八龙湾村产生的垃圾会定期集中进行全面清理。在村里也有了生活垃圾桶点,并且为村里配备了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组保洁、收村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此外,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通过设置环保投诉举报热线、信箱等渠道,认真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村民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

4、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就在近年,八龙湾村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山东寿光先进的塑料大棚技术,建立起一批设施完善的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引进实现了八龙湾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了农业污染。全面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进清洁生产,积极 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这一系列的举措已经将八龙湾村建设成为了清水河县新兴的蔬菜种植基地。

5、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加大政策拉动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总结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我的整体感觉是欣慰中带着沉重。欣慰的是农村的生活环境还不是差强人意的,生活环境污染总体情况属于轻度污染。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好,环境比较清新。然而沉重的是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产生阻碍。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农村地方官员的组成中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就导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学。这固然与国家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农村的许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我们的知识在那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课。

同时,在这次时间调查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明显的不足。首先,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有很不够好。例如在和村民的交谈中自己不能够很好的抓住交谈的重点。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其次,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刚开始我还担心自己对农业的了解少之又少,而且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在调查中无从下手,不过在自己努力虚心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

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最后,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在起初进入调查小组时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如果我们本生就沉静在这种胆怯状态下是永远都不会进步的,只有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在更有自信的走出第二步。在实践中就是要努力学习,勇敢实践,这样才会有成绩。

这次调查实践虽然结束了,未结束的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这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这次实践中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和进行的分析都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也希望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希望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进入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王恩举.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对策2002

2、朱清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四条成因1998

3、罗可尧.加强生态农业的建设,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

4、刘助仁.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评估及其保护的着力点分析

5、张智芳.环境污染与健康

6、刘飞燕.关注农产品安全提倡绿色消费

推荐第5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呼伦贝尔环境调查报告

1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

一、

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2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2.1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1.1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

2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

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

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2.1.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水环境污染问题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占全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2.3工业大气污染趋于严重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和的1.8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固体废物逐年增加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 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3解决对策

3.1重点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

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

3.2有重点地治理水环境问题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 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3.3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

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4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煤炭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能够再利用,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如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应有效利用这些工业固废,大力发展水泥、粉煤灰制砖、煤矸石制砖等,淘汰实心粘土砖,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以上环境问题的分析,希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努力遏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加大企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监管,严把建设项目管理审批关,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将“生态建市”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全面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

推荐第6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近年来,沙尘暴、雾霾、臭氧空洞、两极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面貌也日新月异。当然有好的一方面,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中必须引入的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且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所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代表性。

正好借此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本人对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了一下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下面就从垃圾处理、污水及废气排放三个方面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

第一,垃圾污染。很多农村现在越来越脏,以前农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环,而现在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高,农村垃圾越来越多,并且很多农村都没有很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随处乱倒。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道路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但道路上没有设置垃圾桶,这就造成了农村的道路上以及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路边也成了垃圾堆。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大。

第二,污水污染。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所以大多数生活污水都会排进附近的河道和渠里,这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同时还有一些非法的小型工厂由于不能在城市建而把目标转向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的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放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既造成了水污染又造成了土壤污染。据我们当地村民表示,我们附近有一处制药厂,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村民玉米地,导致大片玉米苗死亡,给村民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三,废气污染。农村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处理的地方,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垃圾进行露天焚烧,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次,虽然政府已经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但还有少数人违反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各种工厂从城市迁向农村,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各种废气的不合理排放 也对当地的空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比如,我们本地槐芽镇附近有一处淀粉厂,据村民反映,以前淀粉厂都是白天排污,导致方圆几里内的空气里伴有一种恶臭,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来当地群众向政府反映后,政府规定此厂只能在晚上排污,虽然白天有了改善,但治标不治本,隐患仍然没有消除,在晚上和阴雨天,空气中便会弥漫着一股恶臭,影响着附近周围人们的健康生活。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帮助我们身边的人提高环保意识,每个人动起手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同时,政府也要颁布相应的规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强有力的手段来保护环境,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更加绿,更加美好。

同时,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也认识到了,有些事情只有我们动手去实践了,才能真正的了解,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也。而且,这样的社会实践也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不管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对我们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以后应当多进行这种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打下坚实基础,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推荐第7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四年级三班方正

推荐第8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我们拿排洪渠道作调查的目标。

这个地方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水污染,而且那里的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造成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用厕所排出的粪便,这些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想吐。

(2)工业排出的废水,那些废水又黑又臭,废水上面还浮着一些从公厕排出的臭粪便,又脏又恶心。(3)日常生活排出的废水和废物,与家里排出的废水和工业废水混合在一起,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气味。(4)工业上用的废泥沙,它们沉积在底下,又黑又多,弄得臭气冲天,人不敢近。(5)路人随手丢的垃圾,它们浮在废水上,又脏又难看。

【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知道以上的这些危害我们就应该做好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和办法可以解决存在的污染问题:(1)不要向排洪渠里丢垃圾以免堵塞渠道,并且不要向里面吐口水;

(2)不要在里面大小便,以免滋生细菌;(3)要保持排洪渠道的干净和疏通;(4)不要把建筑废料和油污倒进排洪渠里,以免排不出水来。

了解了这么多防排洪渠道污染的方法,那么你就要好好地保护珠海的排洪渠道畅通和干净啦。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鱼烂发臭要从肚起\",也就是说,要保护好排洪渠的干净,就要从小事做起。

【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前几年的夏天特别热,恶劣的天气也特别多,北方地区遭遇酷热干旱,南方的福建、上海等地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沿海地区的赤潮也将比往年更为严重……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大肆污染环境,滥垦滥牧,破坏生态植被,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环境遭污染,生态被破坏,与我们每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人类的过度贪图舒适,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环境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改造自然的愿望最为强烈,从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中不难看出,中国人改造自然的历史早就开始了,而且这些精神始终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整个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过50% ,东北、四川、云南地区高达80~90% ,由于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地域,人们不断变化居住环境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破坏遗迹。黄河从远古起就孕育了中国文化,黄河两岸及其流域发现的爷韶、龙山文化遗址就是证明。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才促使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然而,到明代中叶,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在改造自然之后已所剩无几,低丘高岭,大都成了濯濯的童山,山下的草原到处都被开垦,生态平衡皆已失调,留下了今天的黄河忧患。并非仅仅是我们的前辈无知,据统计资料表明,本世纪中叶以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大搞围湖造田,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

少有2000万亩,减少蓄洪容量350多亿立方米,仅八百里洞庭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面积至少缩小了三分之一。

有意无意间,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竞助长了洪水的发作。

前几年我国几个主要水系先后发生洪水或特大洪水,降雨时间集中、强度之大、覆盖面之广为多年罕见。洪水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40%,它被称为灾害之首,而我国所处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更是洪水频繁出没之地,加上我国长期以来植被破坏严重,河流上游水土流失,淤塞河道,下游城市防洪泄洪能力差,损失格外严重。与其说洪水是自然灾害,不如说是人类长期违背自然规律、追求短期效益所造成的人祸,是人类有意无意的自作孽,是前人洒土迷了后人眼。

所谓天灾人祸,大凡天灾都是人之祸害。

我国的中西部原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正如有首歌中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如今这里却沦为我国最贫穷地区之一。阿拉善在历史上水草丰美,在古代有粮仓之称,而现在当地的两大湖泊已是鱼骨遍地,成为华北地区的沙仓。我国对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90%。我国每年约有50亿吨土壤流失,从而使许多肥美的良田变成了贫瘠、水份缺乏、旱涝灾害频繁的不毛之地。近年来,沙尘暴以其突发的危害和难以防御的特点,频频光临西北、华北地区,成为危胁当地群众生存发展的环境杀手。然而,沙尘暴不过是大自然对人类长期掠夺性开发野蛮行为的一个警告。森林的大量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土地的滥垦滥作……绿色越来越少,黄土越来越多。沙尘暴最严重的时候,满天黄沙已跨越了黄河、直逼长江。而生活在如此恶劣环境中的人们,却丝毫未对自己的罪孽有半点认识,砍树毁林事件时有发生。曾记得三北防护林在抵御沙尘暴袭击中立过赫赫战功,而近几年沙尘暴屡屡袭击北京城,不能不使人对三北防护林的现状感到担忧。据有关方面介绍,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同时,沙尘暴席卷了半个中国,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植树造林,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像北京等大城市,每年植树造林的数量不算少,可还是逃脱不了沙尘暴袭击的厄运,为什么?说到底,要抵御沙尘暴的侵害,必须从源头治理起。西部大开发,首先是要把环境治理好,退耕还林,退田还草。而在这过程中,东部地区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绿化西北,事实上就是绿化东部自己。前些年,有一些日本人跑到中国的黄土高原来植树造林,原因很简单,每年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都把大量的沙尘带到了日本的上空。所以,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应当把目光放得远一点,在治理西北环境中多做点贡献。

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招。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幡然悔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仅有的家园。也许退田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并非我们个人所能为之,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推荐第9篇: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李娟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汉语言091班 学号:5000209081 中文摘要: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人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人类本身也因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而遭到“报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有民意测验表明,环境污染的危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导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

正文:经过调查,农村生态环境存在很大问题:

第一,耕地资源质量下降。有相当部分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粉尘的污染。其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由于耕地的粗放型耕种导致土地结构变得脆弱,容易造成流失。

第二,水资源质量下降呈现严重趋势。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也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然后洗衣服的使用的化学物品直接进入水体中也造成了污染,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第三,农药、化肥等污染严重。长期过量使用农用化学品,使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不但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中的残留物还会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地下水和江河中,对水质造成污染。地膜等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也严重影响耕地环境质量。有机肥的投入不足,导致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调,地力减退。

第四,乡镇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乡镇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保护,往往是在“富”了一方人的同时,也“脏”了一方人。大多数乡镇企业都缺乏环保处理设施,废水、废渣和废气随意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关于以上的几大问题,我们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防止问题继续严重发展下去。以下是我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应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生态保护意识。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尽最大的程度让人们都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做出实际行动来维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同时让人们都了解相关的环保法规,自觉学习这些知识,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其次,农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要采取多种合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的问题。城市周边镇,加快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和截污并网,将污水并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余镇要建设独立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镇,要把脱氮除磷技术使用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基本条件。采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关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问题,尽量少使用农药确保无公害,同时多使用有机肥,以此来代替那些化肥,不仅对产品有好处,同时也对耕地结构有很大的好处。

然后,逐步调整农村土地的结构。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适应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形势,由以粮为主的自给自足型农业向以林牧业为主的生态型农业转变,以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调整的重点。要在保护和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培养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开拓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推进农村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关于农村工业的调整也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待。由于工业的污染导致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这方面农村工业需要优化结构,在不污染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生态的同时也增加人们的收益。明确赏罚制度,对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厂家进行惩罚措施。

结术语: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基础,我们必须时刻提高保护意识,在不破坏它的基础上发展。从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了好多问题,农村环境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甚大,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以此提高整个生态环境。不仅如此,这次的调查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才会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据此做出好的整治措施或者方法,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了解实际情况才真正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推荐第10篇:34101_2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农村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作为农村孩子的我们也着实看到了家乡的发展,生态的变化。

我们的调查工作大致从一下方面进行的。

一.年龄阶段

二.所在地的生态换进变化趋势

三.该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

四.认为使用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

五.了解白色污染与否

六.如何处理家中生活垃圾

七.该人希望了解环保常识吗

八.是否担心,以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会影响将来生态环境

九.该人认为当地政府是否重视

我们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3%,根据调查表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得出如下结论: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看,但是各地区并没有出现我一开始说的那样的结果。我们了解到,一些地区为了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结果弄的当地生态一踏糊涂,而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并不重视,只是注重经济发展了。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是这样的。有些地区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方略,就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吸引顾客,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使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越

来越健康。还有一些地区之前破坏了生态环境,但现在随着人们的认识的转变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了,并付诸了许多努力。

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和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有如下想法: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国家的发展方针,但是到了下级政府就不这样了,因为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还是GDP增长的多少。我们希望国家重视这异问题。

以下是我们调查村落的实际情况,作为各个方面的案例。案例一: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小屯村

献县河街镇小屯村位于献县 城东7.5公里处,共有800户,3200人。小屯村主要以玛钢扣件生产和建筑器材租赁为主,拥有建材加工企业32家,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建材租赁公司150家,2009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人均纯收入

1.8万元。小屯村是全国、省、市、县“文明村”,是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国敬老模范村,是全国绿色小康村,2007年时被省委评为全省文明生态创建的五面红旗之一。

以上是对小屯村的一个简介。我所了解的小屯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玛钢行业,由于该行业的进行需要大量的煤、碳、木材的燃烧。因此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有毒气体及灰尘。听当地居民讲那个时候洗了衣服都不敢放到外面来晾晒。随着人们的认识的转变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当地生态。改进了生产设备使污染降到最低并在全村进行大面积的绿化,种满了花、树。也进行农民住房的转变,全村建起了住宅小区。还兴建了一个垃圾转

换站,用来服务周围多个村庄。

小屯村的发展着实让我们住在旁边村子的人羡慕,我县都以小屯村为榜样。已经形成了“小屯模式”。

下一案例也是正面的。

陕西省渭南市党家村

渭南党家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渭南党家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 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渭南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

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渭南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发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参观点。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落,在现在阶段能如此美好的保持自我,着实让我对村干部的高瞻远瞩所敬佩。希望当地的生态能保持美好。

下一案例就是另一种状态了。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前沿村

前沿村是一个有1500人的村庄。该村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制造发电机、电焊机行业。并形成了一条龙产业,产品销往全国40多个城市。自此人民的收入有了可观的进步。然而随着人们变的越来越富有,原来的老房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村中兴起了建房热。为了一己之私村民将地基垫的一家比一家高,自家的新房甚至都比邻居家的老房高出一倍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排水问题。每一年到了雨季地处低处的房屋就会被水浸泡。而有钱人家的新房什么事都没有。就因为这事村民经常大打出手。还有就是因为无人管的原因,村里就没有排水系统,一下雨水不是浸泡低处的房屋就是在路上乱流,村里面原来是有蓄水的池塘的,但池塘都被私人填埋了,都用来做在基地了。还有就是村委会为了一己之私,将村里面的大树都买了,结果造成村里面春天经常收到风沙的袭击。现在该村的发展已是畸形。还有

就是村民们随处倾倒生活垃圾。现在该村的有钱人都到城里去住了,真不敢想向以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该村会怎样。

这次活动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我们自己的家乡,及家乡人民对现在自己所处环境的感受。总之这次活动让我们收益颇深。

以上的三个村子里,前沿村是我们村,小屯村是我们邻村。党家村是我们组组员村庄的邻村。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感受:我们认为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有飞的跨越,原因是我们之前根本就没有去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再有就是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对家乡以外地区的了解,还有就是让我们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思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锻炼了我们与人相处的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我们的胆识。总之,这次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在此我们组感谢老师让我们参加如此有意义的活动。再次谢谢老师!

这次我们组撰写该报告并没有像其他报告一样用一大堆数据罗列完成,而是用事例来了解我们所处地的生态环境。也不知道这样写报告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多多指导,再次谢谢老师!

物流一班(34101)第二组成员及分工:报告撰写:何文德(05) 组长

调查:张选陶(01)任盼(11) 李亚蒙(06)罗江涛(3409211)许微风(19)何文德(05)

第11篇:关于迁安市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XX工业比较发达,城市建设水平较高,但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不均衡现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 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 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六)农业生产过多依赖农药。无可厚非,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但在现实中,由于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已经成了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直接途径,化肥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污染水源和耕地、破坏生物链、扰乱生态系统,对食品安全也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此同时,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大量增加,而农业生产又不能很好的利用,又没有完善的处理设施,因此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 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

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六)提倡绿色生产,推行无公害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会成为未来人们的首选,因此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也是大势所趋。首先,未来的农村种植业要大力提倡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扩大有机蔬菜的種植面积,实现绿色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其次,做好绿色无公害产品的宣传推广,借助互联网+的时代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模式。绿色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元素在农业中的使用,也间接的对生态保护,土壤以及水源的安全起的积极地作用。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农村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更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牢固树立环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的意识。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也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更是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第12篇: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下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活水平提高下的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黄均毅3080208103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一个寒假的时间里,我去过很多当地的村、坡,但是,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当地村村都有水泥路的今天,生态环境却一天天的恶化,不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标准,所以有必要对这一个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找出其根本原因,提出可行的意见。

情况简介

我是一名来自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的大学生,下面对本镇的一些调查过的村进行了介绍。二田村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的西北部,全村有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300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2009年村里种植了2620亩优质水稻,占总面积的90%,稻谷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还扩大了良种甘蔗的种植面积,产原料蔗比往年增加20%;群众参加了果树栽培培训班,使龙眼、荔枝的产量得到提高;发展种桑养蚕和蘑菇生产,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增加。

施厚村位于南阳镇的东北部,全村有6个自然村,总人口约有5000人,村施也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而且以西瓜为主,所产西瓜远近闻名人,这几年又发展手工业,农民收入也大大的提高了。全村也铺了水泥路,宽敞畅通。

还有新光村,位于南阳镇的东南部,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大量的外出务工者,收入也很可观。有6个自然村,人口也在4000人左右。 以上的这些村,农民收入大约不相上下,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镇的前列,这些村,在生活品味提高的情况下,只顾了眼前的便捷,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影响因素

下面我从调查上面那些村的所得影响因素详细的介绍:

1、水污染影响应该是首位的,据我所了解到,这些村的附近河流是前一两年才被污染的,因为村民有很多都买了洗衣机,个个都把所得的废水放入小河当中,由于小河的自身调节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就被污染了,生长了大量的水藻。

2、村民为了增加收入,所以建了很多猪圈,猪的数量大大的增加了,又因为村民大部分人都使用了煤气和电磁炉,沼气使用起来比较难,难以管理。所以村民们直接把猪的粪便和尿直接排到外面,有的流入了小河中,有的注入土壤里面,从而使的土壤受到的污染。

3、农村生活垃圾也同样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令农民十分头疼的事。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农业生产薄膜、快餐盒、废电池等等,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严重污染了环境。然而,虽然村民的这些生活更加现代化了,但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十分原始。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到处都

成了农民生活垃圾的天然排放场所。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些垃圾不仅仅对土壤、水源造成危害,同时也污染着空气,污染着农民的生活环境。

4、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农作物受到显著影响。当地有大面积的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农药污染、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1)农民生活用水的污染(2)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土壤污染使农作物也同样的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地有许多的的农作物中铅、汞等含量超标。人民如果食用了这样的农作物,就有可能得到疾病。

5、村周边的树林正在一点点的减少,河两边的树木也一点点的减少,使得沙土流失,烈日当空,连乘凉的地方都没有,空气变得也热闷闷起来了。

6、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这样就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居民过于集中污染的程度也越大。 从以污染的各个方面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环境立法缺位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四)农村人口压力过大,导致了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

(五)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六)对农村环境问题宣传上的不足,导致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我想这些应该就是导致农村污染的根源所在吧。认清了问题的所在,就要用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本身,就要用切合实际的办法来解决。

对策与建议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能力与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下面提出一些我的看法与建议:

1、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一改往日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采取某些措施,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以鼓励纳税人减少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工序或活动,还可以引导产业转型。

2、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的行政开支有稳定的来源,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否则,农村环保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3、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的控制,减少总需求量的增长。从而达到减轻自然生态环境压力的目的。同时,还应当在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切实有效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要使农民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促使农村人口、环境与经济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4、走城镇化发展之路,建立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对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当转变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专门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在农村推行类似与城镇垃圾清理的制度,即为“谁治理谁收费”。比如,可由地方政府筹建专门的农村垃圾清运集中处理系统,由农民交纳少数的清理费用。

5、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农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人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公众自身的事业,需要公众广泛的参与,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靠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和少数人是做不好的。因此,必须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立足于广大公众的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6、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现有的环境立法也难以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的有关防治畜禽污染,农村化肥、农药、农膜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专门性规定。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预防、治理以及实施污染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等问题,作出全方位的规定。

总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不仅仅限制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他害直接威胁到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使我国的农业得以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希望上面的一些意见能起到一些参考与实际性的作用。

第13篇: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王超

弘扬青春志愿,共筑美丽中国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56

姓名:王超 201504282

吉星 201504285 刘玉涵 201504286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日星期二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正文........................................................

一、经验体会 ..............................................

二、调查目的................................................

三、活动内容................................................

四、调查结果................................................

(一)、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欠妥...........................

2、村道管理存在问题.................................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4、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5、用水不合理.......................................

6、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垃圾处理欠妥.....................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6、最重要的是白色污染问题。白色污染”的危害.........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

2、基层组织实力不强.................................

3、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

(四)、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1、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则.....

2、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五、理性思考................................................参考文献....................................................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我的中国梦”——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有王超、吉星、刘玉涵,其中组长为王超。主题为“弘扬青春志愿,共筑美丽中国”。时间为2016年1月22日-2月1日,历时10天。地点为单县徐寨镇宗庄村。

现将此次实际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1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

(一)、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欠妥

村庄内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普遍为焚烧,虽然有垃圾桶,但是并没有分类回收,并且直接加以焚烧处理,造成极大的污染。情况更坏的是,大部分的居民为了自己方便,直接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房屋周围,或是村道两侧,甚至是河道旁边。

2、村道管理存在问题

村道两侧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村民在收获季节往往把谷物晾晒在村道上,使得来往车辆难行,这样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村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房屋附近的村道边儿,给道路造成较大的污染。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河道、水库边上的垃圾成堆,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较为严重,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

4、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积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用水不合理

农业用水多为漫灌,此方式极大的浪费水资源,造成河道内干涸;此外生活用水为直接抽取地下水,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十分严重而不自知。

- 3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使臭氧层变薄。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

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

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中小企业主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

2、基层组织实力不强

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设备、资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目前除集镇范围由镇政府投资治理外,、行政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按照“以各村自主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设备、资金、制度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

3、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

- 5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

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五、理性思考

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微薄,体会到整个社会强大的凝聚力。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活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 7

第14篇:迁安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迁安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 “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第15篇:调查报告《昆明生态环境》

调查报告《昆明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昆明常住人口约602万。城区流动人口120万。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是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许多年以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滇池水质已为劣V类标准。

防止污染,保护滇池,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 滇池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磷矿资源,在不断开采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磷质被带入滇池,还有不少工业污水直接排向滇池。昆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滇池流域矿山开采不同程度地造成自然景观破坏、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滇池流域及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破坏旅游观瞻。

为了保护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滇池水污染治理,从2007年5月起,昆明市全面开展了滇池流域和其他重点区域禁止挖砂采石取土工作,全面关停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地等“五采区”。3年多来,昆明市围绕滇池保护,实施了推进磷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禁采管理的两大举措,经过不懈的努力,整个“禁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昆明滇池流域应关停的509家矿山已经全部关停,509家矿山的采矿许可证已全部注销。但也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2009年,部分已经封停的采矿企业“关而不停”、偷挖偷采现象仍然存在,恢复环境工作进展情况不理想。2010年,昆明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仍在非法开采的矿区、责任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封停。在严格督促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工作的同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扎实做好禁采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

此外,为了确保滇池流域矿山关停后建材市场的供需稳定,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在禁采区范围外选择了有储量基础、开采基础较好的5个建筑石料采矿区,公开挂牌出让采矿权。

同时,昆明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贯彻落实“环保七优先”,在“一湖两江”流域全面展开了“四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积极推行了“河(段)长负责制”、环保“一票否决制”,严厉实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问责办法,创新环保制度、方法。

昆明市积极参与环保技术更新和科学研究,参与“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申报专利2项,完成了20余个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30余个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50余个环境调查评估等环境咨询课题。《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项目获得“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滇池湖滨带调查与建设规划》、《危险废弃氰化物的安全处置(湿式催化氧化法)》等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就城市生态环境我作了调查。

在汽车尾气治理方面,昆明率先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昆明市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办法》等,并成立了昆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中心,建成14个机动车检测站,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实施环保检测,对未达标车辆要求限期治理,大幅度消除机动车冒黑烟现象,先后检测机动车近35万辆,发放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近38万个,其中绿标近28余个,黄标9万余个。

昆明的噪声监控工作也扎实有效,噪声扰民现象明显减少。昆明市环保部门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严格烟尘控制,使锅炉、大灶远离城市,并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沟通协调,有力推进了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还强制餐饮企业使用清洁燃料,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盘龙区、官渡区、经开区铁腕整治机场高速沿线环境,拆除烟囱205根,环境整治成果显著。

2010年,草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总氮、总磷、氨氮等平均值明显下降,表明草海水质有了较大改善,滇池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阳宗海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阳宗海“十一五”规划中环保项目,除汤池镇垃圾填埋场及清运工程项目内容调整为建设垃圾中转站外,其余项目基本完成。目前,阳宗海水质已由劣V类上升为IV类。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昆明市完成了6个市级、9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排查,坚决取缔保护区内养殖业和农家乐,确保了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逐年好转,水质达标率逐年升高,从2008年的95.32%上升到2010年的99.7%,上升了4.38个百分点。

2011年,昆明环保工作主线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低碳昆明建设,推进污染减排,加大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督,解决突出环保问题。

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数字环保管理已不可少。昆明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环保”能更有效地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的重点。2011年后,环保部门将不断研究环保新特点,做好机动车黄标管理办法、数字环保建设管理办法、环保公益诉讼程序、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拟制、公示、征求意见和上报审批工作。

昆明市通过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强化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技术转化作用,提升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以科研院校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争取了石林光伏发电等各类低碳示范项目落户昆明,带动了低碳昆明的建设。同时,通过发展低碳产

业、打造低碳建筑、建设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优势逐步凸显,低碳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迁安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第16篇:济南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济南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也许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很多地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就济南市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为了追求更加细致的调查结果,我选中了济南市具有代表性的泉城广场及生态与旅游合为一体的大明湖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考察一下这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第17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第一组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明湖湿地公园

一、研究目的

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依靠,是我们人类生活和存活的最重要的根本条件但同时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和破坏的。今天我们就取与学校融为一体的明湖湿地公园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来了解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校园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范围

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路六盘水师范学院明湖湿地公园。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四、调查情况

通过对明湖湿地公园的调查,我们发现造成明湖湿地公园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1)公园旁人们的乱扔垃圾;

(2)由于湖里面有鱼虾人们会来明湖钓鱼虾,他们钓鱼虾时所投放的鱼饵也对水体的水质产生了污染;

(3)有些前来游玩的小孩会向水里乱扔垃圾、果皮、纸屑等垃圾;(4)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有些前来游玩的游客随意在树、桥上涂鸦;(5)在这次实地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明湖的电线杆上贴了各种小广告,这对环境造成的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些广告脱落掉下来又无人处理时;

(6)我们还发现明湖周围的垃圾桶安放较少,这也是造成乱扔垃圾的一些原因吧。

在对明湖的生态环境调查中,我们制作了问卷调查,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仅仅请45名同学为我们填了该项问卷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获得了如下信息: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专业 3.您的年级

4.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投身于保护环境玛?* 有必要 无必要 无所谓

与自身利益没多大关系

5.您认为校园提倡保护环境,勤俭节约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 偶尔可以 没必要

6.您平时留意环保或提倡节约资源的活动吗?* 非常留意 偶尔留意 从不关心

7.当您离开教室或寝室时,您是否会主动关灯关电?* 每次都会 偶尔会 从来不会

8.当您身边没有垃圾桶时,您将如何处理垃圾?* 找到垃圾桶再扔掉 看心情再决定扔在哪里 随手扔掉

9.当您看到他人将水龙头一直开着,您会怎么做?* 立马过去关掉水龙头 心里知道不对,但不好意思说 完全不在意

10.您觉得在学校明湖存在什么环境问题?[多选题]* 涂鸦现象严重 河流污染严重 道路垃圾多

11.您对明湖的绿化是否满意* 很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2.以下哪些行为在你身上发生过?[多选题]* 洗衣洗澡用水过多 饭菜常常没吃完就倒掉 随意乱丢垃圾 常常使用塑料袋 随手关灯关电 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

五:结果分析

由以上结果显示,造成明湖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好的,但学校明湖属于一个旅游景区不免有游客的由来,这也可能是明湖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但这也不仅仅是游客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原因是因为明湖垃圾桶安放不多。但是对于涂鸦现象,大多数是一些游客的涂写和广告商们所涂写。另外还有就是前来游玩的人们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有就是明湖周围的居民前来钓鱼虾,这造成了明湖的水质很差污染很严重。

六、解决措施

解决明湖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学校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

2、

3、学校明湖应多安放些垃圾桶。明湖应禁止人们钓鱼虾的行为。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4、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了解到,明湖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环境的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是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环境问题将不复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会更加美好。一起努力吧!

第18篇: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当您决定参与答卷的这一刻,我们对您在百忙中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钦佩和感谢!创意改善社会,公益温暖中国。我们深知,您的关注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期待。

⑴您认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A好B一般C差D很差 ⑵您认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废料堆积 B农业生产过程 C乡镇企业发展 D卫生管理缺失

⑶您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乡镇企业发展的态度是:A支持B反对C中立D理解 ⑷您对农村沦为城市卫生治理牺牲品的看法是:

A可以理解B合理合法C合理不合法 D坚决反对 ⑸您认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应是:

A政府B农民C公益组织D乡镇企业 ⑹您认为下列措施最具可行性的是:

A加大政府投入 B普及环保理念 C完善法律法规 D限制“三高”企业

⑺您对环保方面信息的关注情况是:

A经常B偶尔C极少D从未 ⑻您了解环保信息的渠道主要是:

A电视B报纸C杂志D其它 ⑼您对环保募捐的看法是:

A非常支持B强烈反对C可以尝试D意义渺茫 ⑽您的文化程度是:

A初中以下B初中至高中 C高中以上D本科以上 ⑾您的职业是:

A学生B普通职工C自由职业D其它 ⑿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岁至35岁 C36岁至60岁 D60岁以上 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此篇问卷难免会有许多不妥之处,甚至是偏激和错误。尽管这样,但请相信,我们的愿望是良好的,出发点是积极的、善良的。在您批评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得到您的建议和指导。基于此,我们推出了问卷的试验版,希望其可以在您的批评与建议中不断完善,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有一天,当一张张天真幼稚的脸仰着头问我要原本属于他们的蓝天和白云,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也许我只能对自己说,对于这个世界,我也曾经努力,让它变的更好。——柴静

第19篇:农村生态环境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现阶段生态环境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申奥后各大城市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但近年来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却无人重视,如果不管理将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有些地方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污染严重;另外,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也使污染加重。二是地表结构破坏严重。许多农村乱坎乱伐、无限度垦荒、放牧和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使地表结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三是空气、水污染问题。污染企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四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尤其是城市、城镇近郊区垃圾污染尤为严重。

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集约化畜禽养殖蓬勃发展。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尽管国际上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另外,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本文重点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污染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全国层面上的对策。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总结: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当地政府不愿花钱,人们保护的意识又不高,必须重视。

第20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 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破坏;治理;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乎着整个国民生活安全与生产发展,也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将必然成为整个国家生态环境防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诸多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是,我国农村地域宽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生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各地方对待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一。此外,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环境保护和治理意识淡薄, 政府缺乏优秀的环境管理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上原来的治理中心放在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治理滞后,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艰巨。所以,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环境,极大程度满足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量和议题。

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战略意义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受制于生态系统, 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对我国来说,生态环境建设尤为紧迫, 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在田头、路旁, 甚至抛掷到沟渠、水塘,影响环境卫生和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乡镇工业布局不当,工业污染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突出。综合利用措施滞后, 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广大农村, 是淡水、耕地、林地、草原、生物等资源的最大腹地,是承载人口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依托。同时,与城市比较, 农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于环境治理线长面广,环境问题原因更为复杂、危害更为严重、治理更为困难。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标志着国家适时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但是,问题在于这一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还远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 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和全社会的发展。很多人, 特别是城里人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抱以漠视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村的事、是农民的事,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然而, 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些列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 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 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每年? 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 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医疗保健成本大幅度上升,已经为城里人敲响了警钟: 农业还具有生态功能,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到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保护农村生态, 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 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的特点

1)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有显著增强

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不再是农民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当仁不让的环境保护的 关键因素。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是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大宣传的力度,丰富宣传的手段和方式,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同时,要加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破坏环境的各种后果以及在维护合法权益中利用法律武器;只有人民群众明白了环境保f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只有人民群众了解了环境保护和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联系,才能积极主动的处理好环境保护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够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农村环境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农—村环境防治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农民是农村环境的护卫者和直接受益者,因此,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深入的了解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参与环境的保护。只有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自觉的约束破坏环境和行为;只有农民群众的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了,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积极的行使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踏步前进。

二、环保政策与实际情况反差巨大

第一,农村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首先,由于产权不清晰和兑现程度低的问题,人们对投资环境资源缺乏信任,因此导致短期行为;其次,农村资源市场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善,从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唯利是图,牺牲环境而不愿意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第二,政策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主要是在政府转型时期制定的,因此,不能够完全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保护,强制性的罚款、限期整改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并且成本巨大,往往出现经济发展得不偿失的状况; 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统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地政府对GDP数据的追求,而将环境保护等问题抛诸脑后。加之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存在偏颇,没有把环境质量这一重要的项目纳入到经济活动的成本之中,导致地方经济指标偏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因此削弱。

第四,环保制度设计不周密。由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务种影响因素,导致制定出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低效率和低约束力的问题。加之,有些环境保护部门不能够确保环境保护防治资金的落实,甚至从中克扣,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置之不理,加重了一现象的存在。 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稳定,由于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有些政策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使得人民群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因而在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等出台和执行的时候,群众并不积极的实施,不放心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长期的项目中,使得环境保护的有益措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了的环境保护主要依赖国家补贴的局面。

三、区域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问题解决进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了区域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不足2%,到2004年却超过5%,增加了近二倍,但是与同时期的城市居民增长相比,就落后了,城市居民收入却达到了9%:2005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了 3.22倍。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下降中,农民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比重较大,农民的生活负担较重。农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城市居民持续下降,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大项支出更使其感到生活艰难。?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条件,中、西部地区不仅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而且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手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过剩人口众多。 “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中,加剧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②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畜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全面的取代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相反单位GDP消耗的资源率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有关专家估算,我国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为特点的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治理的成本高于发展带来的利润,经济发展得不偿失。以云南省的漠池为例,由于周围农田和化工厂的污染,滇池的许多种鱼类和微生物已经灭绝,水质已经变为劣五类水,如果只单单将水变回二类水这一项将投入几百个亿,以前发展得到的几十个亿的利润己经不值一提了。 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的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那么,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污染仍在肆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7年仅粮食种植面积就高达10553万公顷①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农田多有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耕作。由于留守人员的素质不高,加之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在技术宣传、优质品种的推广等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使农业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于由于农药滥用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第一,农作物稻杆污染严重

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曾经作为生活燃料的农作物稻秆已经普遍的被煤球,天然气等替代。另外,由于农村词养规模的有限以及词养伺料业的发展,稻秆作为词料消耗也急剧的减少;再者,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稻秆还田的运用不多。以上的几个原因直接导致了結秆的过剩,无法处置。在农村普遍采取的措施就是直接燃烧,这样的手段一面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带来火灾隐患,一面还会影响周边城市航空业、公路交通业的安全等。例如,2007年在南京到合肥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 60辆车连环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得知主要原因是稻杆焚烧导致烟雾弥漫,大大降低了空气透明度,影响了路面交通视线。 第二,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有2000头猪的猪场规模,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相当于10万人口当量。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管理技术的不完善,给环境带来了超重负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本人调查发现,在集约养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主观方面。一,在集约化养殖与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上认识不全面,没有处理好实际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比如设备器具清洗不合格、蚊幡多、氨臭味严重等;二,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未执行等;三,养殖过程中忽视卫生指标,滥用人用药、原药和违禁药。其次是客观方面。一是养殖模式布局不合理,不仅区域划分不合理、区间距离不符合要求,还将养殖区设在了居民点;二,加工处理技术不成熟,畜禽粪便不能脱水除臭制成商品肥料或进行综合利用,粪便等废弃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 第三,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丛1978年党的H届三中全会来,我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因为乡镇企业数量较多、能源消耗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大多数企业无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突出。据1997年的报告《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染调查公报》可知,1995年,我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己达全国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至1/3。现在,乡镇企业污染在整个工业污染中的比重己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 —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甚至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当地农村环境被如此庞大的污染物污染的程度不言而喻。

二、受地方经济制约环境治理难获得有利的物质支持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渐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新房、新村、新镇”建设中,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能达标,许多地方只重视城镇总体建设规划的编制,忽视了把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因素联系起来,导致缺位或不协调,加上管理缺失,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直接排人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SL、差”①的现象。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大致可分为生产型环境问题和生活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保功能相当缺乏,致使环境的综合质量差。综观我国农村发展过f呈,农村往往是率先启动和发展住宅、商业、服务业等基础设施,将有限的财力集中于道路、房屋、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而诸如垃圾处理、排 水和污水集中处理、消烟除尘、噪声隔离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根本就不为人所注意,更谈不上发展。目前全国共有2万多个建制镇,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跟不上乡镇的发展速度。有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中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0.7%,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建制镇还没有一个供水站,致使饮用水供应紧张。建制镇的人均城建资金仅为城市的20%,即只有每人150.9元。资金不足使得小城镇的道路铺装率不足50%,人们出行很不方便。也使得60%以上的地区都是雨污合流更不用说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之类的了。 - 第二,乡镇环境管理滞后

乡镇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剧主要是由于环境管理意识淡薄,生态环境管理投入少力度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等造成的。由于缺乏专门的环卫机构和专业的环卫队伍,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得不到保障。据了解,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发育比较成熟的苏南地区,仅30%的乡镇有工业废水专门处理装置,超过50%的建制镇居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能源结构欠佳,污染空气环境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仍然是城镇的主要能源,1998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煤结构中,煤炭占61%以上,部分小城镇生活用煤还是以薪柴、稻杆为主。工业用能的煤炭比重还要高于生活用能,而且优质煤比重明显偏低,缺少清洁能源,使煤烟型污染成为小城镇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政府的“爱莫能助”与民众的信心缺失导致治理动方不足

“任何一个组织体系,都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运转。环境组织管理也如此。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规划、监督、环境管理及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组织机构合理性,管理权限确定性,组织机制科学性” [21] ①。从横向来讲,环境组织管理机构应当有环境监测、监督、事务处理、执行等机构;从纵向来讲,环境组织管理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但是,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环境组织管理机构都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在环境组织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权限划分不明。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政府主导部门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级政府也设置相关的环境治理机构,而到县一级地方政府,通常只在工业密集、工矿企业比较多的地区设置专门环保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这种垂直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起到集权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而环境管理机构一般隶属于本级政府,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对环境问题置若罔闻。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往往连片存在,跨地区,跨行政区域,因此若按照行政权限有地方政府操作,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执法主体较多,权力过于分散,造成权责不明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常常引发行政部门横向层面管理职能的交叉和重叠。尤其是当污染区域跨地方行政区域,导致存在管理空白的可能,而一些地方环境治理机构沦为本地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没有独立的调查立案权。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环境部有权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环境信息网,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放水污染 .物排放许可证的职能;而水利部的水资源水文司也有监测江河湖库的 水质、审核水体纳污能力的职能。换句话说,水文监测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另外,在规划职能方面,环境部具有“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的职能;而国家发改委的农村经济发展司也具有“编制和实施全国生态 环境建设规划”的职能,两者职能的交叉和重叠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环境主管部门独立性不强。《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虽然如此规定,然后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笼统和模糊的嫌疑。没有相关配套的法规明确环境主管部门的职能权限及管理幅度。当环境问题爆发时,主管环境单位必须上报给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的声誉,不希望信息传播到中央,因此有可 -能责令环境主管部门私下协调解决。也就是说,环境主管部门独立性不强,往往依附地方政府权力而存在,难以实现独立自主解决环保污染等问题。 第三,基础环境管理机构薄弱。

农村基层环境治理,具体由基层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以微观管理为主。一方面由于资金、编制、人员等有限,环境治理机构不能渗透到基层;另一方面,缺乏上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往往流于形式,在执法过程中体现出软弱,妥协,甚至利用权力寻租。当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助长了环境污染者气焰,起不到惩罚、威慑作用,导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第四,管理配套机制缺乏。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法律强制力保驾护航,同时需要领导者管理方式灵活多变。如何使得管理成本投入小,产生的效益最大?在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公用地悲剧”:“当众多消费者在共同的、向公众幵放的草场资源饲养牲畜的时候;必将出现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因为草场是公共的,畜群是私人的,每个牧民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养更多牲畜,跟本不在乎公地退化”。?农村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对于农民来说,环境是进行农牧业生产的基础。如果大家都不顾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那么环境势必承受不起污染之重。因其公共性,个体不愿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愈加恶化,进而,生产方式不能持续进行。出台相应的鼓励机制、协调机制,通过利益均衡的途径,号召农民一方面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引导群众,加强环境污染的问责机制,对造成污染事实的企业或个人追究其责任,起到惩治的效果。 第五,环境执法者素质偏低。目前农村环境执法者的数量不足,并且由于准入标准较低,其素质普遍偏低。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训练和相关技能考核,基层环境执法者的能力有待加强。当遇到污染环境的具体情况时,不能合法、高效、准确执法,从而影响环境治理的权威性,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导致居民的非议和不信任。因此,基层环境执法者素质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

4.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1)制定相应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以特别的关注,在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和治理的问题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就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目标与原则。

2)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和任务

(1)农村生活垃圾整治。

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采用集中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理,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机制。

(2)农村水污染整治。

为了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永州市总体规划,并要求与督促各区(市)县城区和所有乡镇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的规划,并分步严格落实,依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为了实现规划的制定与认真落实,永州市水务局牵头、市建委配合,不仅帮助各区(市)县政府做好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而且还对各区(市)县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时限,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饮用水的保护,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在科学规划水源区的同时,对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予以坚决取缔、从而预防和处理水污染事故等。另外,加强各渠系、河道的整治,现已基本完成。 (3)农业资源污染整治。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超标耕地综合治理。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年削减化肥施用量,基本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搞好农作物稻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 (4)空气污染整治。

加强对废气的强制处理,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的废气排放。鼓励农村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敦促废气排放完全达标,并对没有遵循相关条例危害农村生活环境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禁止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的生活垃圾,保证农村空气质量。 .(5)农村建筑和道路垃圾整治。

农村垃圾随处可见,随处堆放,从生活垃圾到建筑垃圾,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管理或者属地管理的标准。由于垃圾乱象影响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道路安全埋线了隐患,因此需及时清理农村建筑和道路垃圾。 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机制创新

迫切需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战略位置上来抓。统筹城乡环境保护,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及基础体系建设。“十一五” 期间, 我国将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发展阶段, 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基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 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 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 并作为实施的重点,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抓紧制订 5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6, 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 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量,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 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 市、工矿 企业向农村排 放/ 三废0。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实行党政一把手 / 亲自抓, 负总责0 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 涉及部门广, 各部门要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 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指导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水利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作; 建设部门加大对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等工作;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科技投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安全农产品系列标准的发布;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 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 达到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和谐。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相关产业发展, 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良性循环。应用农业循环经济理 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可以有效缓解生活用能,改善农村侠生状况, 防止环境污染, 保持村容整洁。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 / 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0 发展模式, 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 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应充分认识生态农业的公益性,在税收、银行贷款和产品标识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专项扶持政策, 以降低生态农业改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 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促使农业产业化, 使现代农业与生态型 农业有机结合,达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体系与农业经济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合理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 严防新农村建设导致新一轮的生态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专门 编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把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统筹考虑农村的村镇布局, 发展中心镇、中心村, 萎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村, 统筹考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 按照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 将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优先配置中心镇、中心村,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和饮用水源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 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 按照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理念, 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区、规模养殖小区和保护小区, 为各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是在新农村建设中, 一些地方忽略生态环境保护, 存在着 / 一刀切0的错误倾向, 把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的农村建成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点, 使农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态优势。这种倾向必须防止和客服,绝不能让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 田防护林建设。 5.结语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