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邻避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7 08:36:2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邻避效应

对公众来说,“利益可诉求,表达须理性”。无论什么群体、什么样的诉求,都应通过合法渠道、采用理性手段表达,不能把“表达利益诉求”当作越过法律边界的借口。也唯有依法、理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诉求表达更充分、更有效,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

用正确的程序办正确的事,是避免政府决策遭遇不必要冲突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现阶段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屡遭民众反对的最大教训。很多地方政府决策的项目,官方认为很科学、很安全,但民众心里没底;官员承诺不会在民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开工,但民众得到的是动工消息。在重大建设项目上,几乎所有冲突的本质,都是决策程序与越来越强烈的民众参与诉求之间的矛盾的显现。

靠什么破解“一闹就停”难题

人民日报 范正伟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4月15日 08:03:42 分享到:更多

从PX项目屡屡下马,到垃圾焚烧厂被迫流产,再到火葬场放弃建设,近年来,多地反复上演“上马—抗议—停止”的剧情,有的地方还做出了“永不再建”的承诺。一概反对,成了群体过敏反应的本能姿态;一闹就停,成为一些地方应对抗议的自然选择。这种困局,不仅消损着政府的公信和权威,也浪费着不菲的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

如果说“闹也不停”是漠视民意,自然不可取,那么“一闹就停”貌似尊重民意,却未必符合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比如垃圾焚烧厂,如果不抓紧建设,“垃圾围城”的困局将加速到来;再比如火葬场,正如网友所言,“连火葬场都反对,那人去世了到哪儿火化呢?” 不管是“政治正确”,还是“道德正确”,都应该回到事物本身、回到常识上来。公众需要涵养理性,媒体需要捍卫常识,政府则需要提高能力。

不能说,反对没有道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如果在小区附近建学校、托儿所、疗养院,居民都会双手欢迎;而倘若是建设垃圾场、核电、化工等项目,就很可能引发各种担心。因此,人们虽然认同这些项目的必要价值,却希望“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甚至会采取激烈的集体抗议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邻避运动”,并非只是中国独有,而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就是社会运行的复杂性所在:许多时候,个体的理性,可能形成公共的非理性;一时的利益,可能造就长久的困局。没人同意建在“自己的后院”,那建到谁的后院去好呢?每个人都寸步不让,公共利益又如何达成呢?从这个角度,不管是“政治正确”,还是“道德正确”,都应该回到事物本身、回到常识上来。公众需要涵养理性,媒体需要捍卫常识,政府则需要提高能力。

从近年来一些邻避设施上马的过程看,一些地方政府的程序说服能力的确有待提升。当公共利益遭遇部分群体的反对,为何一些地方手忙脚乱甚至束手无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程序不透明,决策“千里走单骑”,导致民众不知情不认可,最终丢掉了自己的解释权和公信力。事后解释,不如事前说明;替民做主,不如与民协商。只有“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决策让人民讨论”,从“决定—宣布—辩护”模式走向“参与—协商—共识”模式,在充分考虑人们利益焦虑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并建立起一定的利益补偿和平衡机制,邻避设施建设才能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从而减少潜在的冲突压力和下马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着眼公益、计之长远的正确决策,地方政府也要敢于坚持,勇于担当。要认识到,政府的意义在于维护公众权益,但权益有大有小,满足个人权利的诉求固然重要,捍卫公共利益的责任同样不容推卸,否则就会发生“公地悲剧”,侵害社会的长远福祉。

而从公众视角观之,那种“鸡屎拉在我家后院,鸡蛋却下在别人家里”的激愤心态,有时也有失偏颇。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既要求交通便捷又希望谁都不住在喧嚣的马路边,既要求环境整洁又不希望小区里建垃圾站,既要求手机信号总满格又不允许设电信基站。每个人的利益合起来叫做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的维护,来自每个人在合理范围内让渡一部分个体利益,这就像交税、上保险一样,是一种必要的付出和妥协。这些年来,我们呵护权利的意识增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另一方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不仅没有过时,还应该得到强化,毕竟,它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永远生活在“吃亏”的焦虑之中,让个体的利益诉求极端化绝对化。

走出“一闹就停”的困局,公众应该看到政府建设公共项目中的良好初衷,政府也应该理解公众焦虑的现实根源。只有平衡好个体诉求与公共理性、多数利益和少数权益,共同涵养现代社会的公民素质,共同完善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将公共治理的目标与过程更好地统一起来,才能让每个人都能从发展中受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支持发展的一分子。

习近平同志曾说,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让权力与权利平等对话、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才能打掉这堵无形之墙。

推荐第2篇:邻避现象

“邻避现象”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近几年兴起的“邻避现象”,并以宁波的PX项目为例,研究此类现象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共设施水平逐步提高,不可避免地要布局邻避设施。所谓的“邻避现象”,英文涵义是“Not In My Back Yard”,简称为“NIMBY”,即一般所谓的“不要在我家后院”,指的是当国家推行某些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必要的政策时,政策的目标地区却强烈反对把当地作为政策目标的草根运动。邻避现象展现出特定的大众自我矛盾的态度:原则上赞成政府施政的目标,但该目标的预定地不能与我家“后院”毗邻。邻避现象广泛存在于诸如兴建监狱、工业区、游民收容所、核电厂等许多领域。

比如2012年10月在宁波闹得轰轰烈烈的PX项目。我们在高中学过,对二甲苯是炼油的时候,先炼出轻汽油,轻汽油再炼出一种东西叫混二甲苯,从混二甲苯里面才炼出PX,是一种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化学品,是我们经常用的塑料、薄膜的主要原材料,但高浓度和长期接触仍可对人体产生危害。此外,PX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释放苯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危害。这种化学品用途比较广泛,所以制造量要求也较大,而又由于在制造PX的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所以一般都将这些项目依水而建,而宁波镇海就是这样一个适合的地方。自2007年厦门、2010年的大连的PX事件之后,PX这种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产品,就成为了公众眼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和邪恶的代名词。所以当地政府表示将在镇海建设这么一个项目的时候,引起了宁波全市人民的强烈反对,甚至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于是我们组便对这起事件着重进行了调查研究。 PX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选址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422公顷。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8月,前身为宁波化工区,2010年12月升格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开发区内有镇海炼化、LG甬兴、阿克苏诺贝尔、大安化学中金石化、中化化学品等众多化工企业。化工区的支撑项目为炼油和乙烯。其中,镇海炼化石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炼油公司,具有年产2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5万吨对二甲苯额生产能力。成立以来,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曾经发生过多次环境污染事件。有人认为,由于宁波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经济地位逐渐下滑,如果该项目投产,将给宁波带来近千亿的年产值,并极大地提高宁波的经济地位。从10月初开始,陆续有部分村民就该项目落户后的相关环保及村庄搬迁问题到镇海区政府信访。10月22日,湾塘等村近二百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此前,区政府以不同的方式约访村民,就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规定几次作出说明。但是,部分村民情绪激动,甚至围堵城区的一个交通路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已紧张的路面交通秩序。镇海区公民聚集在公路上游行示威,公民高举标语“我们要生存、我们要活命”、“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市府门口许多人高喊:“刘奇下台!保护宁波!”,警察、防暴队使用催泪瓦斯攻击公民,公民以石头、砖块还击,场面一度失控,镇海区公民被当局驱离。26日晚间,警察用警棍殴打示威者和路人。后经报导,期间有51人被扣留,13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称公民聚集影响社会稳定,干部需到基层去维持稳定。

宁波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举办座谈会决定听取各方的意见,经过各方的协调和村民的据理力争,最终宁波市政府承诺不再建设PX项目,并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 这次事件的发生到结束展现给我们的是很多的问题。 首先,宁波市最初想引进PX项目是因为有益于化工业的发展,提高宁波市的GDP。在2005年5月19的《宁波中金石化PX项目申请报告评估会议顺利结束》中也已经说明,这次投产的一期70万吨PX项目“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及宁波发展临海大工业的布局和石化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有利于把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带入石化领域,因而建设是必要的;由于芳烃联合装置规模大、技术先进,投资体制新、机制灵活,靠近市场、运输便捷,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品方案和平面布置基本合理。”也就是说,宁波镇海的PX项目,或者说其整体的石化项目,都已经通过了专家的评估。可是宁波在2003年就有一个65万吨的PX项目,2007年位于化工区的LG甬兴化工厂发生过400吨丙烯晴泄露,市民们竟然都不知道!

第二,PX项目污染并不是很大。比如,美国休斯顿PX装置距城区1.2公里;荷兰鹿特丹PX装置距市中心8公里;韩国釜山PX装置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装置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装置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 这其实间接证明了PX项目本身的污染是不大的。这世界上污染比PX项目大得多的东西多了去了。在中国落户的也不少。为什么别的项目不见游行,而PX项目,尤其是大型PX项目建一个游行一个?大有把中国大型PX项目全部打死的趋势。事实上,现在中国人已经谈PX色变,以后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要建PX项目都要承担相当大的压力。这背后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三,在市民们无处申诉而在游行抗议的过程中,却遭到了警察暴力镇压。市民们只是想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愤怒做出了游行的行为,这难道有错吗?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缘由如下:1.第一,缺乏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政府个部门失去公信力之后,哪怕是真话也没人信了;媒体胡乱报道,误导公众,甚至引发公众恐慌;专家们的学术意见长期被政府部门选择性过滤,符合政府意见的能够得到传播,不符合的被消音,平民阶层和知识阶层已经因此造成鸿沟,比如所谓“砖家”的蔑称就反应了这种鸿沟,那么一旦这种情况政府和民众陷入对立需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发声,缺乏民众可以信任的第三方平台。2.民众意见缺乏合理的申诉途径,造成了不游行无人管,游行了又要被迫面对防暴警察的悲情局面。要是翻翻宪法,大家会发现按道理民众应该有合理合法的表达民意渠道的,那我不得不说,现有情况表明我国的法律运行出了问题,而且是不小的问题。镇海的居民正是由于没处可以提建议,但又不能看着自己美好的家园被破坏,只能走上游行抗议的这条道路上来了,这真的是无可奈何之举啊。3.政府面对民众的意见表达,选择封锁消息,用武力维持稳定几乎成了近些年各地政府遇到类似事件的第一选择。也许是我们真的和谐惯了,已经不知道民众有不同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我看来,只怕除了朝鲜没有那个国家老百姓不游行的,封锁消息本身比游行更让人觉得脸红。而暴力只会激起更多的暴力,要消除民众的的愤怒,单靠暴力有什么用,解决才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认为,要解决此类问题,不外乎这些途径:1.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公众发布正确的消息,防止媒体“妖言惑众”,扰乱民心。这样才能最及时的安抚住民心2.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建立有关部门,给公众提供可以申诉的地方,让公众提建议,公众参与要求保证公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尤其是决策权,要把公众真正纳入到决策过程中,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形式参与。当然,公众参与决策进一步完善还有待于公众自身素质的提高,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政府搭建的公众参与平台,专家技术人员的方案解读等等。随着微博等网络自媒体和众多新媒体的出现,对公众参与决策是一个有利的支撑平台,公众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表达渠道,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响应群体,政府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推动公众参与规划决策过程。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很多类似px项目事件造成游行的发生3.政府事务应该公众公开说明,不能因为事情不好就选择隐瞒大家封锁消息的后果就是一旦消息泄露,会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和不满,有的还会引发恐慌。面对公众集体的游行等事件,各地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让警察采取暴力镇压,这其实也是由于上面两点原因,做好了上面两点,游行等行为才不会发生。近年来我国重化工项目、环保型项目在各地上马过程中,引起当地民众反对,以至于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但是,纵观这些项目的启动,也不是盲目或者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的,而是都有规划作为依据,或为国家重点项目,或为地方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规划中。但有规划不等于公众都知道规划,了解规划。即使公众了解规划内容,但未必对项目的来龙去脉及环境影响有清楚的认识,未必参与了规划的决策过程。简而言之,规划是离不开公众参与的。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规划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面临重大转变,特别是规划在制度、性质、功能、作用和管理等层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会强化公众参与规划,使规划与公众更加息息相关,没有公众的深度参与,就没有规划的贯彻和落实。 经过问卷的整理,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一半以上的人压根就不知道px项目具体是什么,他们只是根据别人的传言来判断它的好坏,他们进行游行抗议也是因为跟着别人这样做。2.在他们的认知里px项目所产生的就是有毒的,会污染环境3.多数人并不认为他们在游行过程中进行砸和破坏等行为是犯法的4.多数人都不希望宁波太过注重于发展化工产业。 在这些被调查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四五十岁的本地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法律意识积极淡薄,而且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知道这些化学有机物。很多宁波人民真正的诉求是减少污染,甚至是没有污染。

国家发展PX项目的真正利益诉求是国家提出的产业升级计划:淘汰污染大,消耗大的产业。而转向污染小,效率高的企业。

地方政府的最看重的当然是GDP,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官帽子。但是,在如今维稳的政治环境下,一旦出现民变就是大问题。有再多的GDP也没有用。而对于宁波市来说,污染是维持稳定的一个最大难题。

PX事件困扰的其实是三方的利益:中央政府、宁波地方政府、宁波人民。中央政府:PX项目的布局者。为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完善,改变工业原料进口被人卡脖子的情况,同时改变现有化工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污染少,效率高的化工企业。决定在宁波建立PX项目与炼化一体化项目。宁波地方政府:PX项目的实际推动者。发展PX项目既可以提高GDP,提高政绩,同时给遵从上级的指挥领导,何乐而不为呢。宁波人民:过去深受化工污染的苦楚,已经达到临界点。已经不堪在忍受任何污染的折磨。

国家发展PX项目的真正利益诉求是国家提出的产业升级计划:淘汰污染大,消耗大的产业。而转向污染小,效率高的企业。

地方政府的最看重的当然是GDP,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官帽子。但是,在如今维稳的政治环境下,一旦出现民变就是大问题。有再多的GDP也没有用。而对于宁波市来说,污染是维稳的一个最大难题。当然在民众坚硬的态度下,PX最终还是退出了宁波。

我个人认为纠结PX的毒性是很可笑的事情。PX的毒性和汽油相当,远逊于烟草,可是汽油烟草满大街飞也没见有人纠结它们。讨厌化学品就直说,捣腾这些反而不占理。化工终产品的安全性和化工厂本身的安全性其实没什么必然联系。镇海从工业体系上还真是一个相当适合安放PX的地方。就算不考虑先期投资,不考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移址也几乎肯定会带来损失。这个损失最后落到谁头上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是我认为,如果这个损失是明确的,受损者也有权和宁波人一样上街抗议。

还有就是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2014年5月11日发生在杭州城西,为反对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九峰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封堵高速公路省道、打砸车辆等违法事件。中泰垃圾焚烧厂规划选址中泰乡原九峰矿区,四面环山,部分居民担心,焚烧厂的建设所产生的烟尘,排放的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会影响周边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并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在多数明白真相和冲动群众的煽动下,余杭中泰及附近地区人员规模性聚集,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趁机打砸、损坏车辆,围攻殴打执法民警和无辜群众。针对民众的担忧,杭州市余杭区有关负责人11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项目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

这两件事都是典型的避邻现象,内容差不多,就是地方开展项目,地方居民为其会造成环境污染聚集反对。有学者认为避邻现象的解决机制有几下几种:1.预见性公共设施规划机制的建立。2.新制度主义的解决办法,即产权的合理界定。3.治理机制的应用,即多方合作。这些方法毕竟只是建议性的,其实施可行性还有待鉴定。 在这次的调查研究中,真的觉得对避邻现象的探讨对于我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避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很好的处理避邻问题对我国发展和公众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在不影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我也希望在现代化进程中,公众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和文化水平,为国家的建设提出更好的建议。

推荐第3篇:关于项目邻避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项目邻避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4-10-31 17:22:22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项目“邻避现象”又称“邻避运动”,是指居民为了保护自身生活环境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公共或工业设施干扰而发起的反对运动。其根源在于邻避项目的建设,其直观原因是项目选址问题,间接的还存在有效沟通、补偿落实等原因。邻避项目是指能为社会民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与福祉,但却会给附近居民带来负面影响以致产生邻避情结的公共设施,如核电站、高铁、垃圾处理站等。这类项目具有如下特点:首先,项目所带来的效益为广大民众共享,其安全风险、环境污染等负面外部效果却要由周边居民承担;其次,规避负面影响的成本较高,解决邻避问题通常只能通过区位转移实现;再次,如对项目管理恰当,发生意外的几率相当低,可一旦发生意外,后果非常严重。

由于项目的负面影响,虽然民众希望政府加快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期待着改善居住条件和享受便利的餐饮、娱乐、医疗等服务,但多数居民不希望这些项目建在自己家附近,造成矛盾心理。目前,围绕邻避项目的投诉、信访已占环保投诉、信访总数的60%~80%。有的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发生的大连、厦门、宁波反PX项目事件、杭州余杭垃圾焚烧厂项目事件、安徽彭泽反核电站项目事件等均是邻避项目导致社会失序的佐证。目前,由于缺乏解决邻避现象的有力举措,导致项目修建基本走入了“上马-抗议-暂停”的循环,呈现经济与社会双输之局面。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在项目建设之初,便对于邻避问题给予充分考虑,如沙营污水处理厂,是随发展而出现的邻避问题,在处理上也是积极主动的。沙营污水处理厂建设之初,周围没有任何居住区,不存在邻避问题,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学院片区开发加大了力度,周边陆续建成了城发花园、蓝天小区等住宅小区,有的居民小区距污水处理厂只有几步之遥,气味必然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随着小区居民的入住,开始有群众反映意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此问题,做出了建设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拆除沙营污水处理厂的决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可能产生的邻避问题。

为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邻避问题,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制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建立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市政府审批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由项目单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纳入到基本的基建程序中,与土地预审、规划、环评等均成为项目审批环节的一环,将社会稳定工作由被动转入主动,由事后发现转入事前排查。

二是职责部门加强项目把关。加强项目规划选址审核,严格审核项目的规划总体符合性、空间规划布局的符合性和产业专项规划的符合性,注重从源头上防止邻避现象产生。扎实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的编制和控制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着力解决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问题,努力从决策源头防止建设项目与环境功能交叉错位。严格审批环境敏感城市建设项目,在受理和审批城市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执行,对选址敏感、影响面大、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要严格把关、慎重审批。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加强项目稽查,对选址敏感的城市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建设之前有审批、建设过程中有检查、建成运行后有监督,加强对违规项目的清理惩处,切实防止和减少环境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是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做到及时跟进、公开透明,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做到有效沟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决策实施前,采取多种公开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论证,坚决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规划、立项等环节的信息公开,对投资项目规划、立项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部门网站、报刊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四是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基于邻避项目的生态补偿机制, 让民众充分参与协商,破解邻避问题困局。一是直接补偿,由邻避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与居民共同推举的专家组成“居民顾问团”,由顾问团选择专业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调查,确定处理设施的“直接环境影响范围”和“间接环境影响范围”。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要求邻避项目建设运营机构拿出部分收益所得,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其进行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影响的大小而不同。二是间接补偿。诸如对建垃圾焚烧厂等公共设施,在其影响的居民区周边建立一些诸如图书馆、体育馆等居民欢迎的公众设施,削减垃圾焚烧厂给居民的地产升值前景带来的部分影响。

推荐第4篇:应对“邻避”挑战

应对“邻避”挑战

中国投资2013年第11期

文/《中国投资》 杨海霞

7月4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就其将在江门鹤山市址山镇兴建的一座核燃料加工厂征求公众意见。消息公布后,引起各界强烈关注,出乎投资方的意料,出现了一边倒的反对意见。事件快速发酵,短短10天之后,鹤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取消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不予立项。

据报道,反对者意见集中于对核辐射、核污染的担忧,也有提及该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和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违法,认为项目确定后再公示完全是走过场,等等。

在公众的巨大反对压力下,地方政府迅速反应,一起社会公众事件得以平息,但一个酝酿数年的项目也在仓促的决定中暂停。有报道将事件的导火索指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下文简称稳评),报道认为如果没有项目的社会稳评公示,就不会引发这样一起群体事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中的一项前置性审查。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简称《稳评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时,都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和评估论证。

正是在这项制度要求下,广东鹤山市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并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然而稳评只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事实上,中核核燃料项目并不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唯一重大工程。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许多因项目而起的群体性事件,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江苏启东王子造纸项目,福建厦门、大连福佳大化、宁波镇海、云南昆明PX项目等都出现过类似事件。

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可能存在环境问题的投资项目所引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这些因工程项目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参加人数更多,社会影响较大,地方政府更应重视其风险的化解。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处置社会冲突的能力往往显得非常有限,许多完全可以提前化解的矛盾,由于处置不当而逐步激化并产生严重后果。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首席社会发展专家斯考特·弗格森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也表示,人们反对项目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项目建设内容以及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很了解。

项目单位往往在宣传项目的效益方面花很多精力,而对于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愿意提及甚至回避。而当地社区和老百姓最关心的恰恰是项目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从各种非官方渠道打听消息。这些非官方渠道得到的信息有些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甚至有些是虚假的。而且这些信息当中往往很少包括项目准备采取的减缓或补偿措施。最终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了人们对项目进行强烈抵制。等到已经发生了抵制事件或被媒体曝光,项目单位被迫公布项目潜在的负面影响但又强调其减缓措施很有效。而此时,人们已经对项目单位以及他们公布的信息和减缓措施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甚至一些合规的项目也受到抵制。

在他们看来,这类由工程项目引发的维权事件,大多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期预防和化解,然而,稳评制度这项用于“事前维稳”的新制度,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项目“邻避”挑战

2012年7月2日,因担心四川省什邡市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当地部分群众到什邡市委、市政府聚集,最终逐步演变为了群体性事件。

据地方政府所述,该项目是经国家多部委从环保各方论证安全的前提下批准的,该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装备,处理原料钼精矿、铜精矿,有充分保障并进行最严格的防渗处理,不会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产生影响。该工艺循环回用处理后,将实现“零排放”,对周边及下游水体不会产生影响。按照环评要求,钼铜项目的治污设施建设占项目总投资的14%,全部采用国外先进技术,高端的治污设备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将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同时,钼铜项目开工建设后,环保部门还将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测设备并配备监测人员,对工程进行全方位观察测评预防应急,其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在大气(空气)环境上是自然科学的,产生出的固体废物全部外售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虽然从环评的审批流程观察,宏达钼铜项目的环境评测工作手续齐全,但是其公布的信息却非常不足。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曾在2012年2月28日对项目进行了审批前的公示,并于3月26日正式作出批复,其在2月28日的公示中显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万吨/年钼冶炼系统、40万吨/年阴极铜冶炼系统和自备电厂3个部分,工程实际总投资67.2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6547亿元。”此外,没有任何相关环评信息。

一个合规的项目,因严重缺乏与公众的沟通而引起群体事件,类似事件已经在近年发生多起。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中国所独有,在工业化国家都曾发生过,被称为“邻避”效应NIMBY(Not in my back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效应,就是指强烈反对在自己住处附近设立任何有危险性,不好看或有其他不宣情形的事物,具体到一些建设项目,人们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事故、污染、噪音等表现出的关切。

“目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壮大,公民环保和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对社会公平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要求越来越高”,李开孟说,“类似这些这样存在环境和安全敏感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如果处置不当,会成为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已经明显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突发期。根据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社会风险评价部主任秦春在媒体披露的数据,1994-2003年,我国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年均增长17%,参与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由73万多人增加到307万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400起增加到7000起,增长4倍。2011年,群体性事件上升到了17万起。

李开孟表示,突发性群体事件按照内在性质,可以分为经济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政治骚乱事件等3种形式。后两类事件主要依靠政法维稳等手段来解决。其中,社会泄愤事件可能会由项目的经济维权引起,当经济维权事件发展到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就演变成为泄愤性公共事件。

维权事件的发生是因为项目的投资建设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在正常的维权活动中,行为者的诉求是寻求体制性的解决渠道,如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司法和行政调解等。如果这些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就可能集体上访,游行示威,破坏公共秩序,直至暴力对抗。

“我国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维权事件,都是当事者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希望以合法手段来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这些事件只是一种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或情绪的方式”,李开孟表示。

但在这些事件中,地方政府处置社会冲突的能力往往显得非常有限,许多完全可以提前化解的矛盾,由于处置不当而逐步激化并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形成了“起因很小,基层反应迟钝,事态升级爆发,基层无法控制,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社会伤痛难平,酝酿新冲突”的维稳怪圈。

稳评流于形式

斯考特·弗格森表示,“粗略的项目规划和草率的选址经常会引起动荡和冲突。项目单位应该意识到这些风险并通过避免影响、最小化影响以及足够的减缓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我个人更倾向于更严格的社会评价”。

继《暂行办法》之后,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出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简称《编制大纲》),对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内容提出了一般性的原则要求,但并没有给出全国层面能够通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稳评具体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和评判标准,而是希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的项目稳评具体操作规范和风险评判标准。

在李开孟看来,现实中项目的稳评很多都流于形式,这也是其没有起到化解社会稳定风险作用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这方面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并没有启动,而且也没有看到启动的任何迹象”,李开孟表示。此外,在他看来,一些项目业主单位及地方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项目单位和地方政府开展项目稳评工作,只是迫于申报项目的编制要求而不得不为之。

依照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3级,稳评报告是项目核批的重要依据,只有评为“低风险”的项目才能获批,而风险等级的审核权在地方政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各地方、各部门上报的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及评估报告,无论项目本身真实的社会稳定风险情况如何,稳评分析及评估结论全部都是‘低风险’等级”,李开孟说。

“事实上,地方政府难以自我否定”,中咨公司教授级高工徐成彬表示,“虽然他们也不希望发生社会稳定风险事件,但在‘GDP至上’的现实诱惑下,决策者可能心存侥幸,冒险闯关,迫使项目稳评报告做出有违事实的结论,为GDP让路。因此,将项目稳评的前置性审查权交由地方政府负责,从行政机制上很难保证实现《稳评办法》出台的初衷”。

“从逻辑上,将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的决定权交给社会稳定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主体具有合理性。但是,逻辑上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具有现实中的有效性。由于地方政府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内在冲动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经由地方政府报送的拟建项目,无论实际上的社会稳定风险状况如何,其稳评报告所出现的评估结论必定是低风险,除非地方政府不支持这个项目”。李开孟说。

从建立项目审查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当前的项目稳评机制,与“环境评价”“土地预审”“节能评价”等一起,都成为项目审批或核准前置性条件。但是报送中央政府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环评”由国家环保部负责,“土地预审”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节能审查”由投资主管部门负责,“稳评”决定权事实上交给了地方政府。

“如果像环评、土地、节能等职能审查一样,由更高一级的政府部门来审核项目涉稳问题,不仅一定程度上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而且项目稳评的客观公正性也可能更高”,徐成彬表示。

虽然稳评的初衷在于加强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但现实中,项目稳评也并非万能的钥匙。

“项目稳评仅能在有限领域内发挥因工程项目所引发的经济维权事件的预防作用”,李开孟表示,“希望通过项目稳评预防所有的群体性事件是不现实的;有些地方虽然开展了项目稳评工作,结果却照样发生群体性事件,例如云南昆明化工项目、广东核燃料项目等,但由此而否定项目稳评的积极作用是不客观的”。

斯考特·弗格森也表示,有一些项目也许可以提供双赢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数项目在效益和成本的分配上并不公平,也就是说有人受益而同时其他一些人遭受损失。对于这些项目,需要准备足够的减缓措施以确保一个公平的结果,但往往法律上又没有强制要求。项目单位认为那些减缓措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因此尽量简化,只要受影响人境况不会变差或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不是确保受影响人能与其他人群一样真正从项目中受益。

“这仍然是一个挑战,尽管现在有些受影响人已经开始要求更公平的对待”。斯考特·弗格森说。

链接

大项目引发群体事件

厦门PX项目

一、厦门PX项目概况

厦门PX项目是指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在厦门海沧投资建设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及整体公用配套工程”。该项目于2004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建议书(发改工业[2004]264号),2006年7月获核准(发改工业[2006]1334号)。厦门PX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建设,原计划2008年投产,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工业区,距最近的居民区不足1.5公里,距厦门风景名胜地鼓浪屿约5公里,距厦门岛约7公里,项目区5公里范围内的人口超过10万。

二、厦门PX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项目开工后广受质疑。2007年3月,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公布,提案认为该项目区离居民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但该提案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厦门市政府的关注。

同年5月末,一些厦门市民通过短信等渠道获取了关于PX项目与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数千名市民在6月1日以“散步”的名义上街游行。游行人士占据主要街道,要求厦门市政府终止兴建化工厂的计划,期间游行者与武警发生冲突。数小时后,游行人群和平散去。6月2日,游行继续进行,后由于大雨,游行人群散去。

三、项目后续处理

2007年6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专家,就厦门PX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环评,该环评报告于12月5日对外公布,认为该项目选址是不合理的。12月8日,厦门市委在厦门网上开通了“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的投票平台,截至投票结束时,共有5.5万张票反对PX项目建设,3000票支持。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针对PX项目召开市民座谈会,在49名与会的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明确表示反对该项目建设。12月14日,厦门市政府针对PX项目召开第二场市民座谈会,在97名与会的市民代表中,约有62名发言,其中50余名明确表示反对。

2008年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根据总体环评、民意调查结果,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考虑到该项目对福建省石化工业,尤其是聚酯化纤产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厦门市政府、漳州市政府与投资商友好协商沟通,同意将该项目以及另一“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2期工程”项目(属PX下游项目,于2006年10月获得国家核准),一起迁至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进行建设。上述两个迁建项目名称分别变更为“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工程”及“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工程”。两项目重新编制了申请报告,并于2009年3月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继而启动了工程建设。

201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具文同意腾龙芳烃项目因原料变化进行建设方案调整。但由于该方案调整未报经环保部门批准,项目曾于2013年1月遭到国家环保部处罚。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查,工程已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但因近期试运行过程中发生一次管件破裂爆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项目仍在进行隐患排查,并等待漳州市事故调查报告出台,尚未投入正式生产。

该迁建项目作为龙头项目,为福建省打造古雷国家级石化区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开展对《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发展规划》的审批工作。

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

一、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概况

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即“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镇海炼化分公司扩建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依托镇海炼化分公司对已辟厂区的扩建项目。该项目选址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422公顷。项目投资方为中石化下属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石化,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该项目是由国家化工产业振兴计划所确立的国家生产力布局重点战略项目,预计扩建后企业总规模将达38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镇海炼化将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综合炼油石化企业,同时会使浙江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建成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2009年开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程序。但由于受用地预审、环评、安评、企业自身等诸多因素影响,项目方案不断调整,导致目前核准程序仍处于委托评估阶段。

二、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多次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如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的丙烯腈泄漏事件、澥浦镇化工厂偷排有毒气体事件等,周边生活群众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极为不满。

从2012年10月初开始,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区周边部分村民就项目落户后的相关环保及村庄搬迁问题到镇海区政府信访。同年10月22日,湾塘等村近200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宁波市镇海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并围堵了城区一交通路口,造成群体性事件,后该事件进一步引发了宁波市区内的群体抗议事件。

针对这一事件,10月24日凌晨,宁波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关情况的说明》。提出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对工艺产品方案和主体装置组成进行优化,但该《说明》并没有得到群众认可。10月26日、27日、28日,游行群众继续聚集,并与警察发生冲突,甚至出现部分群众冲击国家机关现象。

三、项目后续处理

在发生群体性事件前,该项目方案实际已经基本确定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后由于该事件影响,2012年10月28日,宁波市政府明确宣布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中国石化又重新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评阶段。

大连福佳PX项目

一、大连福佳PX项目概况

大连福佳PX项目是中国最大的PX项目之一,投资方为大连福佳集团和大化集团(福佳集团占51%股份)。该项目位于大孤山石化区,占地80公顷,共投资95亿元,预计年产对二甲苯(PX)45万吨。2005年12月23日,福佳大化PX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改工业[2005]2748号)。

2006年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式设立,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行。该项目作为老牌国有化工企业——大化集团整体搬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被大连市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项目和“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2007年10月项目开始动土施工,2008年11月18日完成装置建设,2009年5月试生产并于6月21日正式运营。

由于该项目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将生产规模变更为年产70万吨PX,厂址位置也有所变化,企业于2009年再次申请对《变更申请报告》进行核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于2009年9月30日出具《关于同意调整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PX项目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09]2067号)。

二、大连福佳PX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2010年7月,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时曾引发大连市附近海域的严重漏油和城区严重污染。同年10月,同一出事地点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接连的环境事故引发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引发大连市民强烈不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大连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1年8月8日上午,受台风“梅花”影响,海水冲击致使大连金州开发区福佳大化PX工厂的堤坝出现两段垮塌,每段溃堤长约三十几米,若海水倒灌,有毒物质将会大面积扩散,在当地引发恐慌。8日下午,央视记者对其采访被殴打,群众对此较为不满,成为集会游行事件的导火索。

8月14日,据新华社公布,约有12000多名大连市民到大连市政府门前集会,要求政府将该项目搬出大连,期间与武警爆发冲突但并未发生打砸事件。8月14日下午,大连市政府做出决定,停产福佳大化PX项目并对其进行搬迁。而后示威活动逐渐平息。

三、项目后续处理

虽然发生过群体事件,该项目实际仍在正常运行,但该事件推动了大连石化公司(炼油厂)的搬迁提到议事日程。2011年12月,大连市政府召开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和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企业整体搬迁改造规划方案专家论证会,而后形成《搬迁规划方案》,提出以酝酿搬迁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连石化公司(炼油规模2000万吨/年)为龙头,打造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区。 (资料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推荐第5篇: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

汤京平,陈金哲.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以嘉义县市跨域合作为例[J].政治科学论丛,

2005(23) 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以嘉义县市跨域合作为例

摘要:台湾以较有弹性的治理模式来追求更高效率的成果已于近年逐渐浮现。以民生废弃物的终端处理为例,焚化炉以BOT的方式兴建确实已为政府节省不少公帑。然而,这项财货的供给有相当大的规模经济之要求,但多年前中央政府欲克服邻避现象而采取了「一县市一焚化炉」、各自管理自己垃圾的分权政策,以政治外力限制财货供给者寻求最适规模经济的可能。时至今日,全国焚化厂的处理总量已超过需求量,而行政疆界的隔阂却导致县市间焚化设备分布不均,使部分地区有垃圾处理危机,有些地方却出现没有垃圾烧的窘境。在环保团体停止兴建焚化炉的诉求下,环保署又朝向上集权的方式修正政策,希望透过强制性的「垃圾跨区域处理机制」来解决垃圾处理能力分布不均问题。但当初因集权而让环保单位焦头烂额的邻避问题,如今可曾因为时空条件的改变而能避免?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本研究以嘉义县鹿草焚化厂的运作为例,提供了另类的思考途径。嘉义县市同时委托达和公司操作焚化炉,在嘉义县尚有处理余裕,嘉义市却有爆发垃圾处理危机的状况下,县市政府透过协商的过程,建构起有利的诱因结构,达成一个县、市政府与民营公司三赢的协议,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邻避冲突,显示新公共管理对于化解邻避冲突似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研究虽因地方特殊情境而有其适用的局限性,但透过民营化降低政治争端、避免中央集权、由地方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谋求协商双方共同利益等原则,应可普遍适用于所有跨区域处理一般废弃物的情境。

关键词:邻避情结、公私协力、多中心治理

壹、前言:新公共管理与垃圾终端处理

环境管理在台湾往往开风气之先,在政策中常蕴含许多较新的治理观念。除了很早就应用诱因机制来辅助传统的管制措施,在新政府运动以及后来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被积极推展之后,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也相当符合近年多元化治理的趋势,结合公、私以及第三部门的力量来提供环境相关公共财货。

以垃圾处理为例,若观察我国过去数十年来民生废弃物处理政策的演变,就能够看到政府企图引进私部门力量来改善治理效率的努力。就垃圾的末端处理而言,在行政院科技会议「焚化为主,掩埋为辅」的中长程指导原则下,虽然招致不少环保团体的批评,但仅就其针对公共财货特性引进私有部门(private sector)的力量,以创新的公私协力模式——公办民营(BOT)或后来民有民营(BOO),来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而言,确实深得新政府运动或新管理主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精髓。

在民国八十年台湾地区垃圾资源回收厂兴建计划」下核定的21座焚化厂之中,仅有8座属于传统由政府建造经营的案例,而有13座属于公有民营的模式;在八十五年环保署又订定「鼓励公民营机构兴建营运垃圾焚化厂推动方案」,让之后核定的15座焚化厂皆属公办民营或民有民营,充分反应新政府运动浪潮之下公共服务私有化的趋势。

在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或新管理主义(New Managerialism)的改革风潮中,民营化(privatization)、契约外包(contracting-out)只是比较受到国人注意的部分。事实上,在这个援用理性选择概念于公共行政的学术传统内,一直有多中心治理的主张:公共财货的提供必须考虑该财货本身的性质——如资本密集或劳力密集,规模经济的大小、对在地知识(local knowledge)的依赖程度、对于人身自由的侵害程度等特质——再决定由哪个部门(公、私、第三部门或彼此合作)或哪个层级(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俾能降低生产财货或提供服务的成本,达到最高的供给效率。

而此类将公共行政建构在多重治理层级(multiple layers)中的多重权力中心(multiple power centers)之上的体制,也将更符合民主行政的原则(Ostrom,1973)。这些原理不但解释美国复杂的多中心治理体制(polycentric governance,McGinnis,1999)的制度逻辑,以及单一功能政府(special-purpose government)林立的现象(Foster,1997:3),也为地方自治事项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府垂直的权力划分,提供重要的理论架构与运作的指导方针(Ostrometal.,1988)。

不论是新公共管理或多中心治理,都承袭自由经济的传统,对于国家主权或强制力在追求集体目标的必要性方面,有相当的保留。虽然许多治理工作仍然相当依赖国家以强制力介入,这些治理新思维,都强调治理者间的自治以及治理者与被治理者间协力合作的可能,并在不同的治理事项上,寻求成功的案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治理工作包括两大类型,一方面在于透过规范性政策来维持市场秩序并进而防止集体悲剧的发生——亦即,避免因为个人追求其私利而危及集体的利益(如个人竞相取用共享性资源而导致其快速枯竭);另一方面,则是由政府积极提供市场通常无法正常提供的公共财货或服务与社会福利措施。一般而言,公共财货(服务)与社会福利的提供,比较类似私部门活动的性质,因此新政府运动的实验多从这个治理领域着手,进行改革。然而,随着相关研究日益累积,也有越来越多的实例指出,规范性的治理工作也有可能透过自愿性的协力合作来达成。例如,各地以小区为自治主体的共享资源管理,往往被证实比政府强力介入更有效率(Gibsonetal.,2000)。 以垃圾终端处理为例,若政府援用早年在堆置于行水区或简易掩埋的方式处理,则资本需求有限,规模经济也相当小。若采取卫生标准甚高的掩埋方式,资金需求变大,规模经济也增大。若以兴建焚化炉的方式处理,则涉及动辄二三十亿台币的资金需求以及昂贵的维护费用。此时,因为垃圾处理并不涉及人身自由的干涉或国家主权的行使,若能适当地引进私部门的力量,与公部门的功能形成互补,则能产生「公私合营增效」(public-private synergy)的利益。若希望以资源回收、垃圾减量的方式降低对于终端处理的需求,则属于劳力密集的状况,透过制度诱因的提供让财货需求者合作生产(co-producing)这项公共财货,则可望获得最高的效率(汤京平,2001)。综合而言,以往采取简易掩埋方式处理垃圾时,因规模经济小,由乡镇级政府主导实为合理的设计;后来改采垃圾焚化政策,资金需求甚大,以BOT等公私合营的方式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也是非常睿智的作法。只是焚化厂营运的规模经济相当大,远超过县市的疆界,与后来「一县市一焚化厂」的政策似有抵触。

本文以下将厘清「一县市一焚化厂」的政策起源,并介绍嘉义县市合作方案形的政治经济因素,以说明类似跨域合作方案将能克服规模经济不足的问题,让县市政府以及受委托的操作商都能改善目前的状况,达到柏瑞图最适境界(Pareto Optimal),展现新公共管理改革增加效率的可能性。依照此一案例研究,本文针对环保署近来企图将焚化炉管理向上集权的雏议,提供一个另类的思考方向。

贰、邻避情结与「一县市一焚化厂」的垃圾末端处理政策的形成

虽然焚化炉相较于传统的垃圾掩埋场因为能够发电而较具经济效益,故比较容易吸引民间企业的投资,但由于焚化炉属于典型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设施,在设置时容易遭致政治上的困难。垃圾焚化厂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地区居民重大的财产损失与环境卫生的威胁(如房地产暴跌、景观破坏、农作物滞销、垃圾运输与贮藏引起的恶臭,或烟尘与戴奥辛可能污染附近水源等),而另一方面有成本利益负担公平性的问题——政策利益被广大的民众所分享(使民众免于垃圾脏乱的威胁),政策的成本却由少数人承担,利益分配有严重失衡之现象强化了标的地区居民的受害意识,使其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克服保守的、不愿闹事的惰性而加入抗争运动。在许多邻避抗争中,由于抗争者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小,动员成本较低,传统社会网络较绵密,沟通互动较强,凝聚力(solidarity)较高,因此较能控制其成员搭便车意图。此时,若有地方政治菁英登高一呼,扮演对内凝聚民气、运筹帷幄,对外募集资源的角色,极易突破群众运动的临界规模(critical ma),并达到持续动员的效果,有效对抗执政当局的意图。 相对而言,邻避政策受益者的阵营却往往十分被动,无法为政策提供强而有力的奥援。此乃因为一方面政策的利益被分配到广大的民众身上,而个别的受益人不易体会到该利益的重要性,而提供足够的诱因让个别的受益人有足够的动机克服惰性以参与为政策护航的集体行动;另一方面政策受益者往往散布在广大的地理空间之中,使有效动员的成本更高,因此不易组织起来支持这类政策。这些因素都使政府在规划或执行这类政策之际,常处于倍感孤立无援的困窘,甚而被迫与激烈抗争的民众妥协。此乃邻避情境往往造成政策僵局的主要原因。

缘此,政治可行性成为引进新治理模式的主要障碍,而如何化解抗争所造成的政策僵局则成为政府首要考虑。为此,环保署的对策是乃将兴建与营运焚化厂的主导权交给各县市政府,而有「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由中央补助各县市至少拥有一座焚化炉(黄文杰,2003),但由地方政府负责选址,在兴建期间安抚相关的抗争,兴建完成后并负责营运与监督事宜(在公办民营的模式下则由地方政府与厂商签约),此间环保署只提供政策指导以及提供兴建硬件部分的补助。环保署这样把问题推给下级政府的作法,乍看之下似有逃避责任的嫌疑。然而,详细分析之下,却具有提升政治可行性的智慧。毕竟邻避抗争属于地方性的抗争,中央单位不但缺乏地方知识(local knowledge)以找寻双赢的解决之道,更可能因为上级的强行介入而引进复杂的利益纠葛,导致治丝益棼的反效果。

由地方政府主导化解邻避抗争有许多优势。首先,化解邻避僵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缩小政策辖区的范围。缩小政策辖区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限制抗争的规模。抗争要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规模当然越大越好,除了能展示选票的实力,声势浩大才能吸引媒体注意,引起社会回响,并对政策制订者构成有效的威胁,进而达成抗争的集体目标。然而,抗争的规模往往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都与政策辖区的大小有关。因素之一是受害团体的自我认定。「邻避」冲突的英文直译为「不要在我家后院」,因此,「我家」或「我群」(we group)的认定就攸关抗争团体的大小。当政策疆域属于区域性或全国性,亦即垃圾处理的范围跨越许多既有的行政区,则容易激发个别行政区民众的受害意识,把自己定位成政策的主要成本担负者。例如,当垃圾焚化炉座落在特定乡镇,若其处理范围扩及全省,则不但该乡镇的居民会有受害意识,可能连全县的县民都认为焚化炉将在自己的后院兴建,而将自己定位成受害者。此时,潜在的抗争参与者将大幅扩增。反之,若政策疆域缩小到各县市,则政策的受益人与成本负担者就在县市疆界内自行区隔,可能大部分的县民会把自己定位成受益人而非成本负担者,因此「我群」的规模可能局限在下一层级的行政区域(如乡镇),规模因此大幅缩小。

影响抗争规模的另一个因素则是抗争团体的动员能力。关于抗争或社会运动等集体行动的形成已累积不少讨论,不同的理论派别虽强调不同层面的因素,但综合而言不外乎如何透过菁英领导以及社会网络来强化身份认同,募集内外部资源,同时克服集体抗争行动中个别成员搭便车的意图。

缩小政策辖区将直接影响政治菁英参与或领导抗争行动的动机。地方政坛的菁英主要由行政部门的民选首长以及立法部门的民意代表构成。在民主的制度下,民选官员的态度与立场往往会响应其选民结构。县市首长比较倾向在自己的辖区内兴建垃圾焚化厂,因此将成为化解邻避冲突的主要力量。理由之一乃因为县市首长在既有的选举制度下,选民分布范围较广,除了邻近设置地点的相对少数选民之外,其更必须同时考虑到全县境内选民的利益与意愿。广大的地方选民往往对于即刻的威胁——诸如垃圾危机或经济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比较敏锐,在通盘考虑之下,环保问题往往在地方政治中因较不具急迫性而位阶较低。对于执政者的幕僚——行政部门的官员而言,特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控性可能是主要考虑。境内拥有垃圾焚化厂可把垃圾处理的主导权握在手上,避免受到其他县市的挟持,是不确定性较低的方案,也免除了行政单位的协商成本。相对而言,立法部门政治菁英的态度可能较不一致。由于议员的选区相对较小,只要能够获得相当数量的死忠支持者,就能在下一届选举中无往不利。此一选举制度这让许多议员代表比较能保有若干理想的性格,也让许多邻避设施预定地附近选出来的民意代表,有充分的动机利用这类事件与选民搏感情,因而采取与执政者对抗的策略。立法委员虽然选区较议员辽阔,但当选的门坎远较县市首长的低,因此也比较可能采取与执政者对立的立场。尤其是反对党(或派系)的立委,为了争取更大的问政空间,制造日后竞争百里侯宝座的有利战略情势,更有动机充分计算声援这类抗争活动是否具有累积政治资源的效果,而采取同情邻避抗争的立场。但即便如此,许多与执政者同一阵营的议员或立委,很可能与行政部门的政治菁英结合成主流阵营,分享利益,共同为兴建案背书,让邻避抗争的规模被有效控制。

从邻避抗争的反动员角度而言,缩小处理垃圾的辖区,虽然一方面政策成本负担者的范围缩小,根据Olson(1965)的集体行动逻辑,将比较能够克服集体行动中搭便车的问题,而形成抗争行动,但另一方面政策受益人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同时缩小,比较容易凝聚足够的政治压力与抗争者对抗。在地方形成政策受益人的行动联盟将给予政策推动者实质上的支持,而地方性绵密的社会网络容易形成直接的社会压力,以集体利益的理由要求邻避抗争者妥协。「自己垃圾自己处理」的原则,让民选地方首长比较容易向选民交代,更重要的是邻避情结中难以化解的受害者心理,也会因而稍微减轻,也让政治菁英比较容易透过道德劝说以及实质的利益(如补偿金)分解邻避动员。此外,环保署将兴建焚化炉的主导权下放给地方,也让环保署避免直接站上争议的火线,容许环保署以上级政府比较超然公正的立场,监督地方的运作,并在必要时透过环境影响评估等机制为争议的双方提供仲裁服务。

从以上讨论可知,我国近年垃圾处理政策,深深受到邻避现象的牵动,因而发展成各地方政府各自处理自己垃圾,各自拥有自己垃圾焚化厂或掩埋场的现状。然而,从较具批判性的角度思考,现行的垃圾处理政策,尤其是目前垃圾焚化厂设置的情形,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参、垃圾焚化厂的兴建与跨域处理的需求

诚如上述,如果治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公共财货,则有效率的治理,必须考虑每种公共财货的供给事实上都有其最适的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当政策疆域越接近这个最适当的营运规模,则越能提升财货供给的效率(Brown and Jackson,1990)。因此,在其它条件允许之下,政策的制订者应该设法让政策疆域尽量接近该财货供给的最适营运规模,以追求最佳效率。

垃圾焚化处理这项公共财货的供应有多大的规模经济?目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者的现况是否是符合其最适之营运规模?从许多实证资料来分析,我国的废弃物终端处理似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从国外的例子来看,废弃物管理的营运规模可以非常庞大。除了有无毒性以及或民生或事业废弃物等常见的类别,完整的废弃物管理体系事实上整合了收集(collection)、储存(storage)、运送(transportation)、焚化或掩埋等终端处理(disposal)、以及减量(waste minimization)与资源回收(recycling)等主要次体系(O’Neill,2001),虽各有不同的财货性质以及规模经济,但可以透过购并、结盟、合资、成立子公司等常见的企业伙伴关系,进行水平与垂直的整合,以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著名的例子是全美最大的废弃物管理集团——废弃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orporated,简写为WMI)——于一九六八年成立之初,整并了佛罗里达州以及芝加哥的废弃物终端处理公司,经二十多年的快速扩张,成为Fortune杂志排名的全球前五百大公司。全美第二大废弃物管理集团是废弃物事业联盟(Allied Waste Industries,Inc.),是数百个地方公司的集合体,其于一九九九年购并著名的BFI(Browning-Ferris Industries)后,目前营业额高达55亿美元,服务人口超过1千万,范围遍及全美37州。

上述废弃物处理产业在近几十年内快速蕈集成庞大集团的趋势,证明垃圾处理的规模经济显然相当可观——大公司能够整合运输、仓储、能源管理、以及资源再生使用等产业,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营运灵活度与对外谈判筹码,使得小规模经营的小公司因相对而言较缺乏效率,不是遭到淘汰、兼并,就是寻求彼此结盟以图生存。以垃圾焚化厂为例,每个垃圾焚化厂的兴建,动辄耗资数十亿元的经费;焚化厂的日常营运与维修也动辄数千万元,并涉及相当程度的专业,耗费相当可观的公务人力,除北高等财务规模较大的政府单位,实非一般地方政府有能力负担的公共设施。同时,焚化厂的运转必须燃烧相当吨数的垃圾量才能发电出售以维持损益平衡,而维持稳定的垃圾量以维持稳定的供电量之能力也让焚化厂具有较大的谈判议价空间。因此,若能整合不同焚化厂的营运以降低垃圾量供应的不确定性,将能增加营运效率。

此外,拜运输科技进步以及高速公路网发达之赐,废弃物处理的规模经济得以日益扩大,除了垃圾收集较属于劳力密集的产业,较有地缘上的考虑,其它次体系都因运输成本能够有效压低,而得以沿着特定终端处理厂址向外延伸,透过集中处理以达到更具效率的营运规模。而地方政府则透过委托外包(contracting out)等方式,让一些甚具规模的废弃物处理公司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完整的服务,让垃圾在不同行政疆界之间自由流动,而不涉及「谁家的垃圾」与「由谁处理」的问题,似乎是较具效率的作法。

反观国内的情形,现行的垃圾处理政策正面临重大的考验。我国垃圾处理长久以来一直是最基层的乡镇市公所的职责,不但由乡镇市公所的清洁队负责收取垃圾,也由其负责找地方掩埋。此一制度设计也许因为垃圾收集、分类是劳力密集的工作,也有地域上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服务全境的需求),同时早年社会对于垃圾掩埋的卫生安全要求不高,因此允许地方政府以低成本的方式便宜行事。

在许多大型焚化厂兴建完成并顺利运转之后,垃圾处理虽有从乡镇向县市集权的趋势,同时九十三年版的「废弃物清理法」也规定,九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前各县市环境保护局应完成一般废弃物工作调整,由县环境保护局统一处理,届时如能否克服乡镇市公所的抗拒,依照各乡市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宏观地调配县市境内的垃圾,将能增加垃圾处理的效率。但纯就经营规模的角度而言,县市政府其实还不是最适(optimal)之处理层级。一方面兴建的费用本身就是几十亿元的预算,没有中央政府补助,除了北高两市财政能力稍佳之外,几乎没有地方政府能够负担这样庞大的费用。而操作经营与设备维护则涉及相当的高的专业需求以及可观的经费,往往也超过地方政府能够负担的极限。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就全国焚化厂的总处理量而言,已远远超过总需求量,但焚化厂因兴建时程的差异,在各县市之间的分布并不平均,导致有些县市有高额的余裕处理量,有些却还没有焚化炉处理自己的垃圾。由于过去十多年来垃圾焚化炉的兴建与营运都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虽然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对焚化炉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因为早期垃圾无处可去所引发之垃圾危机是如此刻骨铭心,让各地方政府莫不希望透过拥有自己的焚化炉,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此外,环保署巨额补助地方兴建焚化炉的政策,也提供了重要的财务诱因,导致地方努力与地方居民达成各类补偿协议,积极弭平地方的邻避抗争,让许多地方的焚化厂都能完成兴建并顺利运转。在各焚化炉相继完工加入营运之际,环保团体开始质疑环保署核准兴建的焚化炉已超过需求量。

根据环保署的统计,台湾地区九十一年的垃圾清运总量约为675万公吨,其中56.62%(共约382万公吨)以焚化方式处理。而环保署八十年核定兴建并完工运转的18座焚化厂,若以85%的操作运转率计算,目前国内处理容量每年约已超过612万公吨。若再加上即将完工的宜兰利泽厂、基隆市厂,以及八十五年核定兴建将于近年完工的各焚化厂所拥有的196万公吨,近年内将有超过800万公吨的总处理容量,不但超过处理目前所需焚化垃圾量的两倍,即使全部清运垃圾都已焚化处理,届时处理容量也远超过所需之量。换句话说,许多焚化厂不是必须以处理事业废弃物来填补,就是将面临无垃圾可烧的窘境。而县市政府往往与焚化厂代操作厂商签订保证进厂量的契约,依目前过高保证量,对许多地方政府都产生很大的压力,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政府需付费买垃圾给焚化厂,或焚化厂之间互相抢垃圾烧(以维持发电量)的现象。至于环保署当初为何核准这么多焚化厂之兴建,主要是因为受委托的学者依照当初的垃圾量以及10%的成长量推估出来的需求量过高所致,而学者则是依据环保署提供的统计资料来估算。相关的统计资料是由下级政府层层汇报至环保署。由于以往垃圾以掩埋为主时,各乡镇清洁队并没有精确估算垃圾量的能力与动机,仅能以「车」为单位概略推估。

对于基层的清洁队员而言,清运量攸关其工作绩效以及人力、预算的规模,因此宁愿高估也不可少算。反之,当以垃圾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时,由于焚化厂有较精确的磅秤,而且垃圾量多寡攸关政府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基层政府单位有动机提供相对精确的数字。这也许是我国近年垃圾减量的成效异常卓著的部分因素——从八十七年每人平均1.13公斤的垃圾量,大幅降为九十一年的0.86公斤,降幅高达27%。然而,民众环保意识抬头,各种资源回收(如保特瓶回收计划)与垃圾减量措施成效卓著,以及民间加入垃圾处理(如台塑收取厨余以生产有机肥)产业等因素也可能有重要影响,让今后的垃圾量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当明显。

垃圾焚化处理容量远大于需求量虽然是许多垃圾焚化厂营运绩效不彰的结构性因素,但地方行政疆界的藩篱,让各县市各自为政无法互通有无,才是更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县市在垃圾处理方面各自为政,同时兴建焚化厂的进度不一(有些比较顺利,有些则遭遇较大的阻挠),因此现阶段焚化厂在各个县市的供需情形也不一样:有的县市可能因面临较剧烈的抗争,无法顺利兴建焚化厂,导致目前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容量不足,因而对焚化厂的需求相对较高;反之,有的则因境内已有多座焚化厂,余裕处理量甚大(如高雄县有仁武、冈山两厂各1350吨的日处理量,却只有800吨的需求),却因为地方政府唯恐引起民众抗争,不愿进行跨县市的整合以改善各地「垃圾市场」供需失调情形。

此外,从财政上的角度,让垃圾在不同行政区域内自由流动也将有互蒙其利的效果。从环保署(2003)提供的资料来看,许多焚化炉委托民营事业单位代为操作。由于各类契约条件不同,代操作的费用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从最低的每吨负136元,到最高的849元,此间相差将近1000元。若能降低对高操作费焚化厂的依赖,把垃圾转到低操作费的焚化厂,则有节省公帑之效果。为了让既有焚化厂维持营运的效率,也让各县市能够透过转运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建构垃圾管理区域合作机制乃全然合理的思考方向。但政治可行性多高?是否会激起新的邻避抗争?

肆、跨域合作管理垃圾的可能——以嘉义县市的合作机制为例

跨域合作有其困难度。赵永茂教授列举了跨区合作及管理经常面临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等层面的限制。在政治面,可能发生中央与地方垂直政府间(或政党)的对抗(vertical confrontation)、水平政府(或政党)间对抗(horizontal confrontation)、同一政府内的行政立法冲突(internal conflict)、府际关系与府际管理法制的建立不足等问题,以及不同地区公民投票议决冲突等问题,干预跨域合作的形成。在经济方面的限制,则可能有双方合作所生之外部效益不足以提供合作之诱因、地区产业及经济衰退区的威胁、经济性机能与组织发展不足导致经济发展规划案与其它竞标外包合作案不易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历史保护的竞争等问题。最后,行政机关本身则可能有本位主义,缺乏合伙之观念、经验、技术与组织等内在因素,都可能形成阻碍(赵永茂,2003:62)。因此,跨域合作在台湾成功的例子至今仍相当有限。

一般讨论跨域合作处理垃圾的案例,都会提及台北市与基隆市之间的合作协议——由台北市提供基隆市300吨垃圾焚化处理量,而基隆市则代台北市处理等量的灰渣,堪称为互蒙其利的双赢协议。然而,诚如环保团体所批评,此一协议背后的前提是基隆市自有之600万吨容量垃圾焚化厂仍持续建造,近期内将完工运转,届时将不再需要与台北市合作处理,颇有暂时解决基隆市垃圾处理燃眉之急的意味,并无透过跨域合作以达到最适营运规模、提升垃圾管理效率的意图,故难谓的新治理的范例。反观嘉义县市所达成的协议,虽不见媒体大肆报导,知名度远不如北基合作案例,但以其较有长治久安的企图,也有降低彼此营运成本的效果,因此十分值得深入了解,探讨这类合作案例成功所代表之多元治理上的意义。

一、鹿草垃圾焚化厂的兴建与达和公司的营运

长期以来,台湾地方政府一直十分仰赖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地方大型公共建设更是极端仰赖补助,而争取的途径有二:

一、是地方人士充分合作,以筹集资金,并借资向上级请求补助。

二、是地方首长、民意代表的合作向上级争取补助(赵永茂,1978:219)。因此,派系争斗严重的地区如云林县、嘉义县等,地方首长与不同派系合作争取上级政府的建设补助,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基本上,焚化厂属于「邻避」设施,亦即不受人欢迎的设施,但这种属于区域性的公共设施,以邻避设施的特性来分析,焚化厂所生之效益为广大区域的使用者共享,但其所产生之负面外部效益则由厂址邻近区域之民众来负担,其次,设施之兴建本身属于高度专业科技知识。

嘉义县搭上环保署「台湾地区垃圾资源回收厂兴建计划」的列车,争取到鹿草焚化厂的兴建计划,并顺利克服地方的反对声浪,于九十年完工运转,提供每日900吨的垃圾处理量。在设厂之初,虽然也遭遇民众的抗争,但诸多因素让这些抗争活动并未形成太大的政治压力。首先,就设置的地点而言,其设置范围倘依都市计划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类推,必须符合:「应在不妨碍都市发展及邻近居民之安全、安宁与卫生之原则下,于边缘适当地点设置之」,垃圾焚化厂设在台糖的土地上,不但减少了土地取得相关补偿的争议,同时其周围广大的土地都是台糖的甘蔗田,人烟相当稀少,因此甚难达到较具威胁性的抗争规模。第二,焚化厂的厂址虽座落于鹿草乡,但在与太保市与朴子市交界之处。鹿草乡本身人口不多,加上乡长缺乏地方派系奥援,动员有困难。

邻近两市的政治菁英虽然可能有意运作,但因垃圾焚化厂并不设在自己辖区内,抗争的正当性便似有商榷余地——虽焚化厂紧邻自己的小区,但就行政疆域而言,仍在别人家后院。第三,因太保市的距离稍远,受焚化厂影响较大的区域应属朴子市,但此间未见朴子市曾经发动大规模的抗争活动。由于朴子市市长黄纯真与嘉义县县长李雅景分属不同派系,理论上前者应该有充分的动机进行杯葛以牟取最大的政治利益。然而,由于环保局长吴荣辉为朴子市新庄人,一方面在朴子多年经营,培养基层实力,另一方面也在环保业务上尽力挹注朴子市财政资源,增加黄市长的政绩,方便其为连任铺路,因此让朴子市长愿意采取比较温和协商的路线,放弃激烈抗争的手段。虽然上述因素都草根性的抗争活动能够被有效化解,但一般认为鹿草焚化厂能顺利兴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归因于嘉义县一派独大的地方派系的结构。在民进党执政之前,执政的国民党内主要有黄派与林派两大势力。当时嘉义县政府由黄派领导人李雅景主政,而县议会也以黄派势力较大,由黄派的董象担任议长,侯清河担任副议长。由此时府会一家亲的情形,显示黄派这段期间在地方政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让县长能够有较大的施政空间。而派系与其桩脚不但在选举时是动员的机器,平时更是被政治菁英用心经营的社会网络,因此在邻避抗争的动员与反动员操作上,居于枢纽的地位(汤京平,2000):

黄派的县长除利用其执政优势,顺利安抚地方菁英,也透过参访既有焚化厂的观摩活动,有系统地与地方民众进行沟通,减低其对于污染的疑虑,而获得相当显著的效果。

嘉义鹿草焚化厂九十年底完工时,依照BOT的规划,将操作经营权公开招标,最后由达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和公司)标得操作经营权。达和公司为一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以BOT方式取得焚化厂的操作营运合约。从八十五年到九十年止,其先后取得「台北县树林垃圾焚化厂」、「台中市垃圾焚化厂」、「嘉义市垃圾焚化厂」以及「嘉义县鹿草垃圾焚化厂」的委托操作营运合约,已为全台湾规模最大的废弃物管理公司。目前负责操作营运的三座焚化厂——台中厂(900公吨/日)、嘉义厂(300公吨/日)、鹿草厂(900公吨/日)——每日之操作处理量可高达2100公吨,服务的县市人口在当时已达200万人之多。其于九十二年又取得台北县八里垃圾焚化厂之代操作营运合约(1350公吨/日),以及云林县林内焚化厂的BOO案(600公吨/日),俟后者开始营运,其垃圾焚化处理之经营规模又将倍增。此外,达和也与操作经营高雄县冈山焚化厂的台糖公司达成定量垃圾供给的策略协议等,透过其规模越来越大的垃圾清运事业网络,及各地的转运站,达和已默默地达到县市间垃圾搬有运无的功能。

除了水平整合,达和公司的垂直整合也相当有规模。为因应北部工商业发达的县市因垃圾掩埋场、焚化厂处理容量不足所引发的商机,其于九十一年起增加废弃物转运业务,并于九十一年、九十二年分别取得台中市及台北县辖内之废弃物转运服务,年废弃物转运量约为22万吨。此外,其亦成立子公司达和废弃物清除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台北地区废弃物清除及沟渠清理工作,年废弃物清运量超过3200吨,各种机具与车辆约50辆。也许因为其具备这些垂直与水平整合的庞大营运规模,导致其在操作经营绩效方面有非常亮丽的成绩。其代操作的嘉义鹿草厂年平均运转效率高达96%,在环保署九十一年度大型垃圾焚化厂营运绩效评鉴中,名列第一名,而台中厂也名列第三。

从达和的营运策略来看,其以嘉义鹿草焚化厂为核心,透过公司的废弃物清运体系,加上依约取得之操作经营权的台中市、嘉义市、嘉义县三个焚化厂,均具备地缘接近优势,皆在100公里之内,垃圾转运成本在高速公路的便捷性之下,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获利。焚化厂营运获利的关键,除了降低进料(垃圾)的成本以及出货(电能)的价值(如夏季电能的价格较高),最大的问题还是能够维持更高的运转率,除了停车维修,最好都能满载运转。但由于垃圾供给的多寡变异量极大,而垃圾体积也大,故虽然焚化厂本身通常拥有庞大的储存槽,可以维持三天以上的供应量,但不管垃圾量暴增(如风灾之后)或骤降(如清洁队放长假),都会造成困扰。因此,有效调节焚化厂的垃圾量遂成为提高营运绩效的重要条件。

由于嘉义县实际垃圾处理需求量仅约400多公吨,这让鹿草焚化厂每日有

四、五百余公吨的余裕处理量,能够容纳其它厂的超额需求。例如台中市每日的垃圾量约有1000吨左右,而台中市焚化厂只能处理700吨,因此有300吨的垃圾必须藉由外县市的焚化厂来协助处理。而达和公司的营运体系,就提供这些垃圾一个重要出处,由达和运交鹿草焚化厂加以调节吸收。以二○○四年上半年为例,透过达和公司台中转运站进入鹿草焚化厂处理之废弃物少则每日50公吨(一月),多则每日174公吨(六月),显示民间环保公司的灵活经营策略,有助于焚化厂的操作营运效率,更为垃圾跨域处理的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

二、鹿草焚化厂:县府的聚宝盆

根据BOT的原则,鹿草垃圾焚化厂兴建完成后,交由民间公司代为营运,经公开招标,最后由全国最大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达和于九十年十二月一日取得二十年之委托操作营运权,与县政府签订契约,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比较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县政府对于达和有垃圾进厂保证量的承诺:若将900公吨每日处理量以85%操作运转率计算,焚化厂将至少有765公吨的日处理量,其中由县政府保证提供432公吨的垃圾,而每吨需付给达和234元。换言之,在这个数量以下的垃圾,不管多少,县政府每年至少必须支付约3700万元处理费给达和公司,若未达到这个数量,还有发电损失等相关赔偿。就某种程度而言,这协议让达和立于不败之地:只要将营运成本压低到这个数字之下,就不会亏本。另外,达和则有333公吨的保证量,除这部分处理容量可以自行运用外,若操作运转率高于85%则其自行处理额度更高。因此若能妥善经营,达和应能创造相当可观的营收。

乍看之下,政府好像签订了一个图利厂商的协议。但从达和对政府的义务来看,则可发现政府不但能藉此解决部分垃圾问题,还能够增加县库收入。达和一方面可能利用鹿草的余裕量支持其它达和代操作焚化厂处理过量的垃圾,另一方面可能够向县政府争取处理一般事业废弃物的执照,吸收处理单价更高、更具利润的一般事业废弃物。但不管这部分燃烧物来源为何,达和都必须上缴县政府每公吨1474元的费用,包括回馈金200元、灰渣处理费300元、焚化厂折旧费974元等。因此,若达到85%的操作率,则达和将缴给县政府接近1亿8千万的费用,让垃圾焚化厂成为县库的聚宝盆。为此,嘉义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款专用的垃圾处理基金,目前盈余已接近3亿元。

这样的协定让达和与县府有一致的利益:两者都希望焚化炉能够达到更高的操作运转率。对于达和而言,其主要利润来自于发电出售的利润以及向服务对象收取的处理费。鹿草焚化厂为机械式焚化处理技术之大型焚化厂,其燃烧过程中产生之热能,可以气电共生的方式产生电能,然后转售给台电。据估计每吨垃圾可以产生500~550元的发电营收,因此达和公司处理每日765公吨垃圾的总发电效益约为1亿4千万元,若加上县政府支付的3千7百万元的保证量处理费,就接近达和应缴交给县政府的费用。此外,达和的另一项主要收入则为对外收取垃圾处理费。达和为嘉义市处理每吨一般废弃物可收取849.2元的处理费,而一般事业废弃物的处理单价更高,可能高达1800元一吨。这些都是属于达和的利润。但不管是发电效益还是处理费收入,都与处理量成正比,因此让达和有动机维持稳定的垃圾量以提高操作运转率(例如九十一年度达到96%);对于县政府而言,提高操作运转率也意味着达和将上缴更多的费用,对县府也有更多收入。而当达和能够吸收的垃圾量远超过焚化炉的处理量时,达和也比较不会计较县政府保证量的短差,乐于取用县政府的保证量。基于以上原因,县政府因此也乐于协助达和对外吸收垃圾,维持接近满载的高操作运转率。在这个诱因结构下,嘉义县市合作处理垃圾的机制默默地展开。

三、嘉义县、市垃圾焚化处理合作机制的形成

嘉义市本身也有一个300公吨日处理量的湖内里焚化厂,但以85%的操作运转率估算,日处理量仅达255公吨,远不敷嘉义市312公吨的日清运量所需。而都会区地狭人稠,卫生掩埋场的增设势必遭遇非常大的阻力。因此需委托其它民间废弃物清运公司,将为数不少之垃圾送至高雄县仁武垃圾焚化厂处理。因此,若能将垃圾运往近在咫尺的鹿草焚化厂代为处理,将是更符合经济效益的作法。

但行政疆界的隔阂可能让咫尺成天涯。嘉义县市之间的关系看似唇齿相依,但近年透过合作协议而互蒙其利的经验实际上非常有限。嘉义市在七十一年改制为省辖市后,多年来一直由无党籍的许家班取得地方执政权,在许家班的影响下,传统上是由反对国民党的势力所主导。相对而言,嘉义县虽有传统派系政治的竞争,但在九十年之前是由国民党长期执政。因此,嘉义县、市之间,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自为政。此外,县、市分家之后,嘉义县因大量县有财产座落于嘉义市,为了财产移拨使用问题,更造成前嘉义县、市政府之间冲突不断,特别是嘉义县李雅景县长(八十三年至九十年两届任期)与嘉义市长张文英(八十三年至八十六年)及张博雅时代(八十七年至八十九年),龃龉最为明显。

然而,县市政府间的关系在八十九年五月市长张博雅入阁、市政由副市长陈丽贞代理后似有改善的迹象。陈丽贞曾任环保局长,上任后不久即着手进行八掌溪畔湖内里垃圾掩埋场的迁移计划。讵料清理出来的垃圾量过大而发生无处堆置头痛问题,使市府垃圾处理的需求量突然大增。加上九十年年底又逢地方选举,因此对于市府产生很大的垃圾处理压力。适逢嘉义县鹿草焚化厂刚完工,试车运转需要相当数量的垃圾试烧,不但释出相当庞大的垃圾处理容量,而在各乡镇市公所尚未完成垃圾供应配合措施的情况下,湖内里垃圾场清出的垃圾恰可节决县府的燃眉之急。在此互利基础下,九十年六月开始,嘉义县政府许可部分嘉义市湖内里掩埋场清出的垃圾进入鹿草厂焚化处理,以每公吨处理费八百元计,期限至九十年年底止。

虽然是试验性质的方案,非属两地方政府之间的常态协议,但已开启了日后合作的契机。

除了嘉义市对于垃圾处理的压力持续存在,嘉义县本身未能收到足够数量的垃圾也是促成合作的主因。嘉义县的保证进厂垃圾量为每日432公吨,但根据环保署发布之统计,嘉义县扣除资源回收、厨余回收及少部分仍以卫生掩埋处理之垃圾后,被送进鹿草焚化厂处理之垃圾量平均每日低于400公吨。 因此,嘉义县仍有约30公吨的余裕量,若能透过协议代收其它县市的一般废弃物,并酌收处理费,将有充实县库的实质利益。由于焚化炉的余裕处理量仍有支持的空间,故在鹿草焚化厂九十一年一月试烧期满之后,仍旧沿袭之前的合作模式,而达成嘉义市政府以每日50吨及每吨处理费新台币1000元的代价(含灰渣处理),把垃圾送进嘉义县鹿草焚化厂的协议。

从客观数据来看,嘉义县在这项协议中显然给予嘉义市相当大的优惠,因为嘉义市把垃圾送进其湖内里焚化厂,必须支付给达和的代操作费每公吨也高达849.2元,另加灰渣处理费300元。

而其若透过达和吸收,算进达和自行处理的额度,则因为达和每吨需缴交1474元给县政府,故达和若希望能够达到本益平衡,处理费则可能相当高。不但在价格上相当优惠,更最重要的安排其实是只设定处理上限的条款:协议中只规定嘉义县必须提供每日50吨的处理容量给嘉义市,却未规定嘉义市保证提供的数量,由于嘉义市没有垃圾掩埋场或转运站堆放垃圾,这条件给嘉义市相当大的弹性处理空间。但也由于嘉义市进入鹿草焚化炉的垃圾量并不稳定,因此造成鹿草焚化厂设备利用上的困扰,成为嘉义县比较迫切希望处理的问题。

这问题后来透过「嘉义县市联席会报」的协商机制来解决。九十年年底县市长选举时,原属国民党籍的嘉义县地方派系林派领导人陈明文加入民主进步党,获得征召并竞选成功,嘉义县地方执政权首度易帜;而嘉义市则由许家班支持之无党籍代理市长陈丽贞(九十二年三月陈丽贞市长也宣布加入民主进步党)胜出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避免有「各自为政」及「重复投资」的情形,县、市政府开始规划府际公务协调的机制——县市联席会报。九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两位新市长首度召开,之后并顺利运作,每季召开,持续商讨县、市政府间可以彼此协助的事项或共同推动的政策。

既有的垃圾合作处理模式在经历将近一年的运作后,在第三次联席会报(九十一年十月)中提出检讨。由嘉义市垃圾处理的容量并未改善,因此市环保局提案请求嘉义县鹿草垃圾焚化厂于下一年度继续协助其处理垃圾焚化事宜。嘉义县环保局虽因焚化厂尚有余裕而表示同意,但在第四次联席会报时指出,嘉义市一直无法确定进厂之垃圾量而造成嘉义县的困扰,因此要求嘉义市政府重新评估进厂需求量,并提出每月保证进厂量。几经协商后,县、市环保局于九十二年三月之协调会中达成协议,鹿草焚化厂保留给嘉义市的处理容量降为每月300公吨,即每日约10公吨(嘉义县政府,2003)。但实际上,跟据嘉义县环保局进行总量统计粗估,从九十二年度鹿草焚化厂代嘉义市处理的一般废弃物,每个月约在450公吨上下,平均每日约有15吨,略符合县政府能够容忍的范围。

在此协议之下,市政府当然是赢家,因为其能够以较便宜的方式处理垃圾处理容量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其于湖内里焚化厂自行处理垃圾的成本849.2元加上灰渣处理300元,嘉义县的方案反而更优惠。若能将嘉义市的焚化厂改收处理费单价更高的事业废弃物,而一般废弃物送交鹿草处理,则无疑将为市民省下相当可观的市政预算。不过嘉义市并未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协议。九十二年以来,嘉义市一方面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及资源垃圾回收政策,另一方面把商业区的垃圾界定为事业废弃物,要求业者自行委托私人的垃圾清运处理公司收取,而将经手的垃圾量减低到平均每日245.4公吨的能够自行处理范围。

对于嘉义县而言,这项协议也可为县库赚取相当丰厚的收入。如前所述,也许是预留垃圾成长空间的考虑,县政府与达和所定的每日432公吨之保证进厂垃圾量有点过高,实际上各乡镇市送进鹿草焚化厂的垃圾量已减低到400公吨以下,而持续下降的垃圾量,也让县政府为满足垃圾保证量而产生不小压力。达到保证量之前的30多公吨余额,不管有没有垃圾进厂都需支付固定的处理费,甚至还要加上发电损失。而代嘉义市处理每日约15公吨的垃圾,因在保证量之内,并不增加成本,与现况相比,却能为县库赚取每年约540多万元的收入;而即便代收量超过嘉义县承诺的保证量,达和也承诺第一优先处理县政府的垃圾,处理费也有优惠的议价空间。因此,这协议实可谓具企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治理之实例。对于达和而言,维持最高操作运转率是基本原则。虽然县府垃圾量不足432公吨时,也会支付等量的处理费,并依照复杂的发电损失公式对达和进行补偿,故达和没有损失,但如果县政府送进厂的垃圾越接近其保证量,则达和越能维持高水平的运转操作率,发电量与售电收益也会越高,因此达和也将乐观其成。从这观点来看,这个跨县市合作处理垃圾的方案可谓三赢的范例。

伍、结论——跨域治理的政策建议

在立法院永续会的质疑下,环保署于九十三年重新检讨其焚化炉兴建政策,行之多年的「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在立法院与环保团体的压力以及学者的建议下,终于改弦易辙,以抽象的「跨域合作处理」原则取而代之,在取消南投、花莲以及澎湖等县的焚化厂兴建计划之后,这些地区将不会拥有任何焚化厂。若兴建垃圾掩埋厂的阻力仍旧难以克服,则势必要依赖邻近县市的掩埋或焚化设备,来协助其处理无处可去的垃圾,如花莲的垃圾可能转运即将完工的台东或宜兰利泽焚化厂。在九十三年五月五日的环保国是论坛中,环保署把全国23县市划为六区,宣示其跨区域处理机制。这办法看似合理,但似乎把问题拉回到原点:如果没有邻避问题之类的政治因素,当初就不会有「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也就不会有今日焚化炉分布不均,造成有些县市没垃圾烧要被罚钱、有些却有垃圾无法处理而即将爆发垃圾危机的窘境。反过来说,当初既有邻避问题,现在为何就没有?以往因为地方居民抗拒、菁英政治操弄的问题而采取分权的处理方式,现在透过中央强制的区域划分却能防止同样的剧目再度上演?

中央集权从来不是解决邻避问题的良方。环保署强力介入反而容易重新挑起地方民众的危机意识。尤其当台湾几乎年年有选举,当选举迫近时,参选的地方政治人物可能为了争取媒体曝光率而介入甚至领导这类抗争运动,或利用这类事件激起民粹风潮来对抗在位者的优势。反之,利用公私协力的方式,把垃圾处理有技巧地归类到私领域的范畴里,可能反而是防止垃圾政治化的可行之道。若观察欧美国家的发展,一般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发生邻避抗争的案例已日渐减少,较难善了的往往只限于有害废弃物或辐射性污染物的处理。除了因为这些国家处理废弃物的卫生安全标准甚高,而政府管理这些废弃物处理的信用已经建立之外,这和这些国家长久以来透过委外等民营化方式处理废弃物也有密切关系。民营化把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适当地反映在营运效率上。为了防止居民抗争或官司,民营公司有动机严格控制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令人厌恶的成分(如恶臭、空气或水源污染、戴奥辛危害等)。当这些令居民厌恶的成分变得不明显,垃圾就与一般商品无异,而邻避情节将会获得舒缓。而垃圾变成私领域范畴内的商品,则政治人物拿来操弄的正当性就不复存在。

事实上,本研究所呈现的跨域合作,在环保署的鼓励下,已经在许多地方默默地运作,而且成效相当良好。除了前述台北与基隆知名的合作方案、南投县的垃圾远赴高雄冈山焚化厂处理、以及台中垃圾透过达和进入鹿草焚化厂外,云林县大埤乡的垃圾也就近送到鹿草焚化厂处理,嘉义县政府也比照对嘉义市的办法,以每公吨1000元的价格代为处理,除填补县府保证量的不足外,也为县库创造可观的营收。若林内焚化厂竣工运转,大埤乡的垃圾必须送过去处理,则政府需支付的费用每公吨将高达2555元。本研究结果显示,垃圾转运其它县市所涉及的邻避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政治纠葛,似乎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府际合作加上公私协力所达成的三赢效果,在本案例中充分已展现。达和公司在许多地方都标得政府的焚化厂操作权,因此在公司内自行调配各厂垃圾来源与储存量,以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进行调节,因属于私人公司的内部营运问题,所以政治显著性不高,只要不发生诸如汞污泥出口之类的丑闻,政治操作的可行性不强。因此焚化厂区附近居民为该厂处理外县市垃圾而抗争的情形其实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政治效应只是议员在议会中向环保局官员提出相关质询。然而,只要能够提出数据证明这类合作处理不会妨碍本县市的垃圾处理,且有利于县市政府的财政健全,就能满足议员展现问政成绩的需求。此外,因为政府与代操作厂商之间订定了契约,能够透过法律来保障民营公司收取其它县市垃圾的裁量权,政治菁英介入的空间也就比较有限。

这个案例本身有一些特定的条件,使它在其它县市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最明显之处是合作的县市双方刚好需求互补,合作方案对双方都有明显的财政收益,因此能够有充分的正当性以避免议会的杯葛。而在正当性充足时议会也不一定不会杯葛,因此县市长也需有相当的政治实力,如对派系力量的适度掌控,来防止合作案受到议会力量的破坏。此外,更显而易见的因素是嘉义县市同为民进党执政的县市。跨政党的地方合作虽非不可能,但会因为政党利益不一致或彼此信任不足而显得困难度更高。其它因素如主其事者(特别是县市长与环保局长)展现的斡旋才能当然也攸关本案的成败。因此,这类跨域合作要能成功,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由本案可知,多元治理可能是最能配合地方需求,达到治理效率的最佳方案。地方政府透过与厂商签约的方式,建构起厂商与政府都能互蒙其利的诱因结构,同时也透过私有化的方式来克服潜在的政治争端。本研究事实上展示了这样的可行性。此间,透过民营化降低政治争端、避免中央过度干预、由地方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发掘协商双方共同利益等原则,应可普遍适用于所有跨区域处理一般废弃物的情境。相较于环保国是论坛中诸多倾向于集权的建议,如环保署内增设统筹的焚化行政单位、组织焚化厂行政法人、成立区域议会等大幅冲击现有体制的变革,本研究并不认同。依照多元治理的精神,有效率的治理应指向更细致的合作模式——由具有地方知识的地方政府主导,透过垃圾处理民营化政策及个别地方政府间的协议,设法建构起双赢的契约诱因结构,并透过法院强迫两造执行契约。环保署在此间可透过提供补助款等诱因及搜集相关契约或协议模板等方式从旁协助,而不宜强力介入,以维持协议的志愿性质。

推荐第6篇: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

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邻避”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市“邻避”不稳定冲突问题可能性较小,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的防范工作,防患未然,势在必行。

一、当前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稳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因“邻避”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邻避”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全面客观掌握我市“邻避”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我市“邻避”问题解决对策,本人就涉环保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和隐患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我市已建、在建、拟建涉环保项目建设中“邻避”不稳定隐患级别较低,目前存在“邻避”不稳定冲突问题可能性较小。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的防范工作,防患未然,势在必行。

(一)我市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主要特点

我市是一个医药城市,大型工业相对来说不太发达,“邻避问题”产生主要集中在加工行业、畜禽养殖等行业。我社区共接到过两起“邻避”问题投诉:一是集贸农贸市场北门的伙计宰杀,卫生条件不达标,噪音污染严重,我社区联系环保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理。要求商户对卫生条件加以整改并加设独立的宰杀区减少污染。二是集贸步行街两商家因招揽顾客设置了两个大功率扩音机,造成楼上居民严重抗议,社区出面进行协调后,两商家达成一致将音量调至一个相对合理的分贝值。从这两起整个事件来看,“邻避”问题主要特点表现在其独特的情绪性,它集中反映为居民对“邻避”设施的技术风险、正当权利没得到保障、或者利益严重不协调时所承受的巨大心理负担,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态度或行为去维护自己权益。带有情绪性的居民通常比较盲目,盲目地过度追求自己的权利,以致于做出一些有损社会道德、违反法律,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特别是受“邻避”设施影响严重的居民群体,其情绪性表现更加强烈。

(二)环保部门推进环境建设项目的主要做法

1、针对我市的环境状况,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把项目准入要求,杜绝污染大、耗能大、工艺落后的企业以及国家禁止建设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进入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污染小的先进工艺企业落户我市,对落户我市的企业,认真做好选址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并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具体的环保要求。对新建项目提出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坚持新建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源。

2、对少数存在“未批先建”的项目,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和处理原则,如果符合当前规划要求,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同时又符合现行环保审批条件的,及时责令限期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及其污染严重或存有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的项目,按照相关要求坚决予以取缔。

二、关于对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环境污染纠纷和环境矛盾冲突将会在我市逐步凸显,如何积极应对、有效解决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将会成为市政府和环保部门势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我市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应从城市持续性发展战略高度总体把握,综合考虑市域气候、水文、地质、环境、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增长率等因素,按照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居住城镇化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尽量避免居住、工业、产业混搭型规划建设。

(二)严格项目环评。在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中,应将建设项目环评作为一项前置审批手续,从严邀请专家进行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用现代技术等方法尽量增加项目建设的安全系数,在取得专家权威性论证许可后,方可立项建设。必要时可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和建议。

(三)扎实做好稳定风险评估。在进行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决策时,扎实细致地做好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高度重视评估报告中涉及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通过宣传协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打消各方疑虑,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项目开工之前,切实做到论证科学,标准严格,规划合理,群众满意。

(四)加大执法力度。项目建设必须要做好前期工作,项目业主自觉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一是要合理选址。从我市的建设项目看,只要选址合理,环保措施到位,项目均能顺利执行,相反就会引发矛盾纠纷。二是要认真执行环评制度,把住环评关口,项目建设前要认真组织好环评工作,提高环评工作水平,环评不通过坚决不能上。三是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查处,不能手软。

(五)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记者的能力。“邻避问题”产生后,媒体、记者对事件的发展、处置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网络媒体,微博博主、论坛“意见领袖”对事态的发展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为此,必须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记者的能力,才能应对好“邻避问题”,处理好“邻避矛盾”,化解好“邻避冲突”。

三、结语

总之,“邻避问题”的产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它的预防、解决和应对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需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审慎应对,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东昌街富通社区 2017年5月10日

推荐第7篇:时新素材快递:余杭事件:邻避思维难免,邻避冲突可免

【时新素材快递】

素材提炼要点=对象(人、物、事等)+为了…目的(想法、愿望、企图等)+…行为+…结果

注意:把握好目的(想法、愿望、企图等)与结果的协调一致

编辑:刘国臣

余杭事件:邻避思维难免,邻避冲突可免

【导语】

2014年5月10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并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多人受伤。余杭官方表态,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表示,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从起因到结果,看似是又一场环保主题的“邻避运动”取得了“胜利”,但是事实究竟如何呢?

眼下,杭州市政府、余杭区政府均已表态,尊重程序、尊重民意。尽管这样的表态不过是

常识的重复,也有些晚了,但毕竟使这一事件开始走向寻求共识的正确路径。期待下一步,当地政府和居民双方,能通过理性对话,求取最大公约数。

科普行动解决不了邻避思维

由于PX项目建设和垃圾焚烧厂选址不时引发的冲突,不能简单将其当成科学与愚昧的斗争,而应该看成是公众对环保问题应下猛药的表态。当前中国的很多问题其核心并不在于公众相不相信科学,而在于公众相不相信当下的社会治理。

余杭九峰垃圾焚烧厂安全吗?纸面上看并不危险

5月12日,在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明确表态民众不支持不开工之后,杭州市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媒体发布了关于垃圾焚烧项目的36问36答,对一系列具体的技术细节给出了解答。对于民众广泛关注的“二噁英”控制,他的解释如下:

二噁英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来控制。规划中的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将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和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尾气排放将参照要求更严格的欧盟2000标准,即二噁英的排放浓度控制在0.1ngTEQ/Nm3以下(我国现行的垃圾焚烧尾气中二噁英控制标准为1.0ngTEQ/Nm3)。

这个数据与4月22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示的项目说明并无二致。仅从公布的信息上看,九峰垃圾焚烧厂项目的各项标准并不比日本同类项目的标准低。而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大量关停超标垃圾焚烧厂后保留下来的工厂,也基本实现了和居民区安全共处。 “垃圾焚烧厂争议”需要冷静和理性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新京报

民众以“闹大”求关注的做法固不可取,而当地政府似乎也该检视一下问题处置的失当之处,切实保障民众在重大公共项目上的知情权。再就是对类似可能存在污染的项目要实施动态监管,并及时与民众进行互动,焚烧厂的排放数据要公开透明。

民众以“闹大”求关注的做法固不可取,而当地政府似乎也该检视一下问题处置的失当之处,切实保障民众在重大公共项目上的知情权。

据新华社报道,5月10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并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多人受伤。余杭官方表态,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表示,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

因为维护自身权利,封堵省道和高速路,甚至上演打砸场景,这些行为伤害了他人的利益,也逾越了法律的底线。民众表达自己诉求的急切心理值得理解,但是任何维权行动,都要依法理性而行,过激的做法只会让维权变味,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

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民众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对于民众如何理性表达民意,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及时公开信息而言,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诚如余杭区民众所担忧的,一是生活环境会不会受到污染?再就是会不会危及龙井茶的生产环境?等等。这些问题均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不可轻轻放过。

对此,相关各方都应该冷静下来,有所反思,并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行事。民众以“闹大”求关注的做法固不可取,而当地政府似乎也该检视一下问题处置的失当之处,切实保障民众在重大公共项目上的知情权。

对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而言,应该因势利导,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公开,扩大参与,听取民意,说服民众,在兼顾各方利益、“求取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扎实推进这一民生项目的建设。

具体而言,一是要构建与周边民众平等通畅的沟通机制,将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的情况,向民众讲清楚,正面回应民众的疑虑。民众不了解,只能说明有关方面科普不到位,或者相关解释缺乏说服力。不能动辄认为民众的不同意就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漠视民众的意见表达。

事实上,民众的焦虑并非都是被夸大的偏见。现实中,确有一些垃圾焚烧厂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而这些焚烧项目在其规划立项之初,无一例外都夸下海口,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产生污染。

再就是对类似可能存在污染的项目要实施动态监管,并及时与民众进行互动,焚烧厂的排放数据要公开透明。

对于民众而言,在表达合理诉求时,也应该保持足够的平和与理性。既然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自己首先不能违法,听任戾气发泄。必须明白,表达诉求的行为一旦逾越了法律的底线,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受到法律追究。

2万多人联名反对 人们的恐惧是因为无知?

据当地居民介绍,4月24日,杭州城区居民以及周边村村民就已经向杭州市规划局提交了一份2万多人反对建造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联合签名,以及52人要求对《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2008-2020年)修改完善稿》公示提出听证的申请。杭州市规划局24日出具了一份书面答复,称将对这些申请材料予以承办、给予答复。

5月8日,杭州市针对该项目召开了垃圾处置专家媒体沟通会,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引述了国家住建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上海环境院院长张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和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新能源工程总设计师赵光杰的言论,专家们的答案是:“如果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标准足够先进,政府能够严格监管,企业能够自律经营,那就可以接受。”

专家言之凿凿,民众又是否理解呢?根据《中国青年报》的现场报道,“部分参与集聚的当地居民明确告诉记者,他们不是不相信技术,但就怕政府监管不到位。”同样在另一家官方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中,受访民众反复提及的也是自己的呼声没有得到回应。

“不相信”绝不只是科学和愚昧的斗争

对于局外人而已,将参与余杭事件的民众视为缺乏科学知识的群氓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然而,在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群体事件被频频报道的今天,在番禺事件、启东事件、大连PX事件之类环保群体性事件被掰开揉碎,大肆宣传“不信谣不传谣”的今天,在距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区25公里的地段,竟然有数以万计闭目塞听的“义和团”?

当然,在群体心理形成“共意”的情况下,群体的情绪动员并不困难,互联网上多元化的信息被单向摄取同样存在可能,但是5月10日余杭区政府发布的“关于九峰环境能源项目通告”可见:“近日来,每天有数百名群众集聚到中泰街道办事处,最近两天,又有数百名群众集聚在南峰村九峰矿区。”似乎可以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居民所述“去了规划局要求听证什么的,后来政府的话也没反应。省政府市政府乡政府天天去的,他们也不给作回应。”提供佐证。

那么,面对2万人的签名,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已露端倪,“天黑请闭眼”对也不对?

- 1

推荐第8篇:福邻酒楼整改报告

福邻酒楼整改报告

按照济宁市任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意见书(2017)第CY428号文件精神,结合福邻酒楼现场检查中有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问题组成了整改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时间、质量标准整改。

1、结合本店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工作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措施:开会听取员工建议,根据本店实际情况制定员工认可、企业管理有效的制度,健康证登记有效日期,到期前办理健康查体,每月1号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2、严格落实食品原料及相关产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记录制度。

措施:每次进货查看生产日期及质检报告,经厨师长检验完毕认可方可入库。向供应商索证索票,要随货同行,按批次登记台账。

3、设置员工物品存放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所有食品离地离墙10CM分类分区,明显标识存放。

措施:划定区域明牌标示员工物品存放区域,做到天天检查,有违必罚,执行到位。原辅材料仓库严格执行防鼠板按规定使用,所有食品离地离墙10CM分类分区,明显标识存放。

4、冰箱内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冰室存放,散装食品用保鲜膜或密闭保鲜盆储存,不得敞口压挤存放。措施:严格执行冰箱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冰室存放,标识清晰。散装食品用保鲜膜或密闭保鲜盆储存,不得敞口压挤存放。每日厨师长检查并记录,违反必罚。

5、食品原料清洗水池标识“植物性、动物性、水产品”,餐用具清洗水池分别标识“清洗池、消毒池”增设密闭保洁柜,做好消毒记录。各水池严格区分使用。

措施:安装“植物性、动物性、水产品、清洗池、消毒池”标识牌,增设餐具密闭保洁柜,做好消毒记录。各水池严格区分使用,厨师长每日检查并记录。

6、地面排水沟与外界相通的排烟换气设施铺设孔径小于6mm金属网罩,与外界相通处增设60mm金属挡鼠板。

措施:安装地面排水沟与外界相通的排烟换气设施铺设孔径小于6mm金属网罩,安装外界相通处增设60mm金属挡鼠板。严格要求厨房从业人员做好防鼠防蝇防虫措施,并定期检查,执行到位。

7、使用清洁能源,增设油烟净化设施。

措施:采购蓝煤,使用清洁能源。采购油烟净化机,并进行安装。

8、增设符合要求的凉菜间,凉菜间为独立密闭场所。入口设置二次洗手更衣设施,门可自动闭合,凉菜间内设置用具清洗池,推拉式传菜口,熟食专用冰箱、消毒柜、空调、脚踏式垃圾桶。操作台上方1.5米处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与加工凉菜无关的人员与物品不得进入。

措施:改造符合要求的凉菜间,入口设置金属挡鼠板,二次洗手更衣设施,门可自动闭合,凉菜间内设置用具清洗池,推拉式传菜口,熟食专用冰箱、消毒柜、空调、脚踏式垃圾桶。操作台上方1.5米处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严格要求工凉菜无关的人员与物品不得进入凉菜间,厨师长每日检查,有错必究。

9、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擅自从事食品经营。

措施: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到期之前,提前一个月积极审办,严格要求本单位依法经营,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按时取得经营许可,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济宁市任城区福邻酒楼

2017年1月20日

推荐第9篇:好 邻 居

好 邻 居

我家楼下住着一位和蔼可亲的李叔叔,他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为人正直、宽厚,从不斤斤计较。我可不是吹牛,他在学校里年年被评为“优秀老师”,是同学们心中的好老师,更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好邻居。

去年,李叔叔家装了一个门铃,从此,楼道里常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门铃声。对面王阿姨的孩子刚刚见李叔叔家的门铃很好玩,便经常按这个门铃。没过多久,李叔叔家的门铃便没有声音了。李叔叔开始很奇怪,后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不声不响地换了一个。人们常言道:没有不透凤的墙,这件事最终还是让王阿姨知道了,她狠狠地批评了刚刚一顿,然后带着刚刚亲自到李叔叔家赔礼道歉。刚刚对李叔叔说:“叔叔,对不起,是我把您家的门铃弄坏了。”王阿姨也在一旁说道:“真是抱歉,刚刚这孩子从小调皮,望你能原谅。”李叔叔很平静地对王阿姨说:“都过去的事了,没关系,男孩子嘛,总免不了有些贪玩,以后注意就行了。”王阿姨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这些钱算是我们对您的赔偿,请收下吧,要不我会心不安的。”“这怎么可以,我不能收。”“收下吧!李叔叔。”刚刚摇了摇李叔叔的手说。“不行”…… 最终还是李叔叔说:“这些钱我不能要,我们是好邻居,大家应像一家人一样相处。你拿这些钱,还是给刚刚买几本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的课外生活。”王阿姨听了,激动地说:“有像你这样的好邻居,我真是三生有幸。您说得对,我们就是一家人。”

事情很快便传开了,人们纷纷赞扬李叔叔的为人,大家都说“李叔叔不愧是我们大家的好邻居”。

推荐第10篇:邻避运动的频起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提高反方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但我方必须要指出的是,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公民责任感如何如何,却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具体语境。开宗明义,邻避运动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必需的公共设施和经济项目遭到选址处居民排斥甚至引起群体抗议的现象。频起,即为某种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频率很高。中国公民责任感,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语境,更侧重承担责任,心怀天下。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对社会和他人也自觉抱有关怀之心。而今天讨论邻避运动频起是否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提高的标准就在于邻避频起运动是否符合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下面我方将从三点论证。

第一,邻避运动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利己主义,不符合公民责任感的本质要求。邻避运动的核心诉求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但并不反对这个项目本身,甚至可以让这个项目建在别处、自己还去分一杯羹。这难道不是只在乎自己利益,而不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利己主义的表现吗?从表面上来看是个人权利得到了尊重,但进一步思考则会发现其他绝大部分居民的权利和利益又将置于天平的哪一端呢?真正的个人权利是普遍的、共通的,绝非只在乎自身利益,排斥他人利益。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公民社会的语境,中国社会所固有的价值传统和文化心理,即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超越自我的价值观念无不表明了中国公民责任感的体现在于兼济天下,利己又利他。而邻避频起运动显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 第二,邻避运动的频起从发展态势来看不具备提高公民责任感的良性发展可能.一方面,当前邻避运动中,公众参与的特点主要包括公众风险认知能力较低,集体行动的非理性,公众诉求的目的单一。冲动 盲目的方式造就其对公众权利的亵渎和个人和社会利益损害的双输结局。另一方面,中国的邻避运动往往是以采取违法手段和以扰乱其他正常社会秩序的后果为代价来推动进行。以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为例,发起方式是以px项目造成断子绝孙、白血病、畸形儿等违反科学常识的虚假短信的大量传播而引起大规模恐慌,并最终演变为警民暴力对抗、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非法集会,这样不理性的参与方式又怎么能提高公民责任感呢?所以,邻避频起运动不是提高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良性发展道路。

第三,邻避运动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利益失衡与社会公平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体,这是社会转型期矛盾与焦虑的必然阶段。今天整个中国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艰难地爬坡,拐点还没有到来。一线发达城市的人口数量,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唯一的出路,是顺利地、加速地、创造性地完成整个工业化和转型进程,改写库兹涅茨曲线的线型,而不是试图跳跃某些阶段,将利益博弈解读成为现代化后期的环境市民运动。我们应采取补偿救济等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和沟通机制,而非高唱赞歌,助长这种不良行为的频发。综上,我方坚持认为:邻避频起运动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谢谢!

第11篇:从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邻避效应看LPG供应站的安全间距

从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邻避效应看LPG供应站的安全间距

812天津滨海特大爆炸事故发生以来,全国各个城市例如宁波慈溪、北京海淀、上海长宁、呼和浩特等地,纷纷出现了居民反映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以下简称LPG供应站)距离民宅太近,安全间距不符合规定,要求供应站搬迁的新闻。社会出现这种邻避效应(详见延伸阅读)也是人之常情,但这其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一、液化石油气是危险化学品吗?适用危险化学品管理吗?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国务院发布,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修订)

3、《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消防法》 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社会存在邻避效应是人之常情的表现,是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纠结的结果,应循理解决,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

第12篇:避高温工作时间

关于避高温工作时间调整

的通知

致全体员工:

盛夏高温酷暑季节已经到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根据季节性变化实行夏时制工作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从2014年7月22日起我公司挤压工段工作人员上下班的时间调整为凌晨3:30—11:30,其它工段上班时间不做改变。

请大家严格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限公司

2014年7月21日

第13篇:紧急避灾

自我救,相互救,避灾路线要记熟。

遇事故,快报警,获救时间分秒争。

避灾中,切莫惊,遵守纪律忌独行。

迎风流,看标记,选择进风口撤离。

离灾区,有困难,暂避快进安全点;

敲铁轨,留标记,求救信号发出去;

先复苏,后搬运,抢救窒息慎又慎;

后搬运,先止血,出血伤员怕流血;

后搬运,先固定,骨折伤员莫乱动。

瓦斯爆,煤尘炸,背向震动脸朝下;

湿毛巾,捂口鼻,最怕吸入有毒气;

快戴好,自救器,顶板坚固水处避;

遇火灾,快酌情,能救则救切莫惊;

遇水灾,快避开,躲避水头是要诀;

煤瓦斯,突出时,戴自救器进峒室

第14篇:避震要点

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家里怎样避震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1.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3.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5.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6.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7.加固睡床。

8.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9.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10.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11.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12.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在学校怎样避震

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2.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4.不要回到教室去。

5.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6.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7.千万不要跳楼!

8.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9.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怎样避震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4.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5.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6.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7.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3.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怎样避震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2.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野外怎样避震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2.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第15篇:端午节避五毒

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第16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推荐)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所谓“邻避”是指社会必需的公共设施遭到选址社区排斥甚至群体抗议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大面积铺开,和公众维权意识的提升,“邻避”运动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其中一些由于社会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知名度也较高。与“邻避”相对的是“迎臂”,即公众对于公共设施不但不排斥,还表示欢迎。“迎臂”是“邻避”现象的理想结果,也是当前政府努力的目标。但从此到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纵观我国当前各地“邻避”事件的起因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大多以地方政府不尊重群众知情权开始,以“一闹就停”结尾,其间还夹杂着被公众和政府忽视的专家意见,以及“政府越解释群众越不满”的信任危机,再加上一部分群众“建在哪儿都行,就是别建在我家后院”的观念。林林总总的原因总结起来,可以说我国的“邻避”之所以无法转变成“迎臂”,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严重欠缺外,公众的公共精神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可见,要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除了老生常谈的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培育公共精神更是应有之义。

公共精神不会自发产生,要有公共精神,首先要求又理性又成熟的社会心态。参与到邻避运动中的,既有理性思考、以维权为目的的社会公众,也有一部分跟风反对、惯性不满的人,“你说一千道一万,我就是不同意”,就是这类人群观点的集中体现;此外,每次重大邻避事件中,也都离不开网上“煽风点火”的“舆论”身影,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让问题越来越陷入胶着。当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公众的观念的逐渐理性化,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要培育公共精神,不但要有理性成熟的公民个人,更需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这样才能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并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公共精神还要在公共生活实践中磨练。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磨练和学习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参与实践。而我国公民的公共生活实践参与度总体不高,这方面主要还应归因为政府的“维稳”思维,认为“不出声就是没事”,在这种思维之下,很多地方政府逃避与公众接触,压制公众发声,或者以“停工”为方式,换取邻避运动的停止,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政府威信的消解,更无益于公众在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公共精神。所以要让民有公共精神,入手点还是“官”,官方合理引导、积极鼓励、理性协商,才能让公共精神最终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冲突的情况还会不断增多,邻避事件和邻避现象也会不断出现,但这些不该成为公共设施建设脚步的绊脚石,相反,政府和社会正好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培育、磨练公共精神和公共治理能力,最终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

中公教育

第17篇:以你为邻

以你为邻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以史为邻呢?

你是深沉的,让我时常沉浸在你的海洋之中,无可自拔。泡一壶香茗,于摇椅上安坐,手持一卷史书,让自己游曳在你海洋中,回过神时,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偶尔,我更是会冒出就这样过一世的念头。与你为邻,使我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在读你的过程中,渐渐领悟,渐渐充实,渐渐成长。在读你的过程中,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你曾金戈铁马,英雄辈出;你曾山河破碎,风雨飘零;你曾光辉盛世,万国来朝。你也曾历尽磨难,饱受欺凌。你惊心动魄,你风云变幻,你在令人深思的同时也给我们以真谛。你用你的发展历程指点了一代又一代,你用你积蓄千年的智慧引导了一世又一世。历史,你是这世上最深刻、最真切、最有涵养、最不可抗拒的邻居。以你为邻,此生足矣。

你教我以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告诉我,为人要心胸宽广。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管仲,不仅成就了一代名相,更是让人懂得了宽

以待人的道理。

你教我以坚韧。你历经屈辱却不折不挠,用浩然之正气告诉我做人要坚韧有刚。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都让人体味到人生价值的高尚。

你教我以淡泊。你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古训让我懂得要善待生活与挫折。苏轼居于东坡躬身亲耕的悠然,都让我体会到挫折不过是天地间一粟,而自然的黯然宁静才是最伟大的诗篇。

你教我以忠诚。你用多少血汗向我昭示人生之大义在为国尽忠。苏武牧羊的民族气节,坚守的勇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戚继光的抗倭为国,平乱安民,无一不让我认识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和先辈的忠烈之心。

以史为邻,可以让人更智慧;以史为邻,可以让人更勇敢;以史为邻,可以使人更高尚;以史为邻,可以使人更深刻。历史,你将教导我一生,以你为邻,是我最荣幸的事!

高三十四班 王瞳 2010年9月26日

第18篇:与山为邻

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 第四单元 第二课 与山为邻

[教材分析] “垂直牧场”“如画梯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山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同时教育学生要走一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前部分来讲,既有独立性,又是它的继续和延伸。

[教学目标]

1、了解天山山地垂直牧场的分布情况,及哈萨克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了解和熟悉哈尼族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积极改造自然、修筑梯田的情况。了解梯田对哈尼族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筑梯田种水稻的科学性。

3、通过绘图、析图,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运用示意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生活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明确自然条件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生产生活的情况。

教学难点: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生产生活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有么含义? 生:就是说外出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师:那大家愿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我行万里路去认识两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哈萨克族、哈尼族吗?(愿意)这两个民族都是与山为邻、依山而居的民族,分别在天山山脉、哀牢山区。

板书:

第二课 与山为邻

哈萨克族

哈尼族

天山山脉

哀牢山区

二、概况:

师:现在全班分成两个旅行团开始这次的民族风情游吧!先请大家做出发前的准备,借用地图册(地形图、气候图)了解一下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概况,以便我们准备衣物行囊。

生:天山位处西北内陆,海拔超4000米,典型的的高山高原气候。(备足各式衣物)

哀牢山区邻海而居,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带些轻便的衣物)

三、自然景观:

师:准备好了行囊,我们出发吧!旅游团的同学借助地图册的“垂直景观图”说一说从天山山脚到山顶一路上看到什么自然景观?

生:山脚是荒漠,山腰是草地再上去是针叶林带,在上去是高海拔草地,山顶是冰雪带。

1 (生边讲师边放映山脚到山顶的图片)

师:这一路走来你感觉天山的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生:从山脚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典型的的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 板书:垂直牧场

师:现在我们再到哀牢山区看看有什么美丽的自然景观? 播放:哀牢山区自然景观的录像

师:大家看到什么自然景观印象最深,像什么,感觉到什么? 生:如画的梯田像„„ 板书:如画梯田

师:参观完两地的自然景观,你们会怎样向别人介绍呢?我建议大家画张示意图可能有助于别人的理解,可参照地图册示意图同桌一起画一画。

生动手画完,展示讲解。

四、生产活动:

投影:天山牧场放牧的画面

师:继续天山的旅行,大家看到这里的哈萨克族人在从事什么生产活动? 生:放牧牲畜。 板书:放牧

师:他们有进行放牧的条件吗?

生:有,他们有两个草场:高山草场、中山草场。 师:那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两个草场的? 生: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转场”,比如夏季在水草丰美的高纬度草场进行放牧,夏天过后向山下的牧场转移,到深秋时进入低纬度的草场,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山谷间的冬季牧场,以躲避冰雪的袭击。来年春季又返回春秋牧场。

生边讲述师边放“转场”的课件,以明确夏季牧场、春秋牧场、冬季牧场的直观概念。 板书:四季“转场”

师:了解了哈萨克族人利用“转场”进行四季放牧的生产特点,下面来看看哈尼族人是怎样进行生产劳动的?

投影:哀牢山区人们劳动的图片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进行水稻耕种。

师:水稻种植需要哪些的条件? 生:高温、水、土壤„„

师:那里都具备这些条件吗?比如哪里来那么多水? 生:这里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形成云雨,然后沿着山势爬升,便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情况。哈尼族人还在高山上修建了庞大的水渠网络,将山泉不断引入梯田。(生讲述、相互补充,师引导)

师:哈尼族人怎么让这么多的雨水不随着山势流失掉? 生:修筑梯田以减缓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投影:哈尼族人引水筑田的资料 板书:引水筑田

五、生活状况:

师:了解了两个民族的生产活动后让我们深入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特点?先来了解一下哈萨克族吧!

生:他们住的是毡房,(为什么)因为这便于拆卸。(这他们的什么有关系)和他们一年 2 要不断进行“转场”的生产方式有关。

投影:毡房的图片

生:他们喜欢吃牛羊肉(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

他们在冬季安排婚礼、节庆活动,(为什么)因为冬季是休闲时间。

师小结:看来哈萨克族人的生活习惯深深受到他们的生产活动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哈尼族人的生活方式!

生:他们住的山寨一般都在向阳开阔的山坡上,(为什么)便于照看山前屋后的稻田。(也是和他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投影:哈尼族人的蘑菇屋

生:哈尼族人很看重修筑梯田的本领,又一句俗语„„

六、课堂小结:

师:结束这次旅行,我有一个疑问:“同样是山区,为什么两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生:因为两地的自然条件不同,比如哈萨克族利用天山一山四季不同的条件进行四季放牧,而哈尼族利用哀牢山区的水热条件加上勤劳的双手饮水筑田创造了水稻种植的良好条件。

师引导板书:因地制宜

师:两地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其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 生:都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都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七、课外延伸: 师:旅行回来,到了家乡,我们来看看温州的农业生产是否也可借鉴这两个民族的经验? 投影:实践探究:

温州也是多山地丘陵(78.2%)的地区 ,请4—6人小组选择某一山区进行调查:

较好利用山地自然条件的做法有:____

破坏性利用山地自然条件的做法有:____

你们的建议是____

第二课 与山为邻

哈萨克族

哈尼族

天山山脉

哀牢山区

概况: 西北内陆

高山高原气候

邻海而居

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景观:

垂直牧场

如画梯田

生产活动: 放牧

(四季“转场”)

水稻耕种

(引水筑田) 生活状况:

毡房

蘑菇屋

因地制宜

第19篇:与你为邻

与你为邻

看见了残伤,却摆脱不了春天正如你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却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走出了世间最完美的绝唱。与你为邻,让我成长,学着飞翔!

初读《地坛》,有些感伤,有些无奈,有些同情,更有一些失望。再读你,慢慢体会那一份痛苦和坚强,让我记住了你史铁生。

你曾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或许上帝是不公平的,二十岁刚出头的的你不幸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而你,依然乐观、坚强、阳光。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正如你,那么真,那么乐观。可敬之人,可读之书网友这样评价你。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生活这条路上你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而你依然笑对生活,让一切一笑而过。与你为邻,我开始相信磨难让生命之花更灿烂,学着重新开始,不再被挫折打败,像你一样乐观、坚强。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了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失去了雄浑;巨浪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这是你交给我的,也是你一生最真的写照,你用坚强与乐观唱出了生命的凯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个世界。一个生命结束了,一个世界也就消失了。可我想史老你不会你会一直活着,激励着我们直到永远。

与你为邻,我在成长,学着坚强,给生活一张笑脸!

斯人已乘鹤,地坛何人懂,愿史老一路走好!

冠县武训高中高一:张风红

第20篇:与你为邻

与你为邻

作者:云汐

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在北欧神话中,战神铁尔是不言败的象征;在印度神话中,迦楼罗是忠诚的使者。而在中国,历史上却真有这么一位奇人:集智慧、不言败、忠诚为一身,他就是——诸葛孔明。

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你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刀光剑影中,你携带着你的智慧,在天地间划出一片属于你的天地。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结孙权,修政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运筹帷幄〃〃〃〃〃〃这无疑不是你的智慧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从隆中对三分天下到三国鼎立,从蜀帝国的建立开始,你辅佐刘备,借东风,借荆州,取冀州,为蜀国划定了一块不可忽视的版图。你辅佐刘禅,《出师表》中阐释了你忠心报国的情怀。面对你的智慧,我愿与你为邻。

当先主刘备驾鹤西去时,蜀国千万人唯你是瞻,以你的智慧,你不会不知道少主刘禅是扶不起的无能君主,你更不会不知道刘姓江山的气数,但因为忠,你始终不曾放弃,希望有朝一日能尽展宏图。你知道,如果你此时离去,只会加快蜀国灭亡的速度,留下千古的骂名。你明知回天无力,明知不可能力挽狂澜,但你还是这样做了。面对你的不言败,我愿与你为邻。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你可以谋定天下,却不能成就天下。帝国的昌盛,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但遗憾的是,刘氏一家把一统天下的重担全部加在了你的身上,于是乎就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面对你的忠诚,我愿与你为邻。

当五丈芒原的秋风满树枯叶时,当六出祁山变成往事时,当卧龙岗上没有了卧龙先生时,我站在定军山你的墓前,读着那篇永垂不朽的《出师表》,才明白你轻摇羽扇背后的丝丝无奈,才知道一腔热血会因为不合时宜的年代而洒在历史的舞台上。

但无论如何,你的智慧,你的不言败,你的忠诚不免让我心生喟叹,让我对你万分感慨。于是,我决定:

与你为邻,永不分离!

邻避调研报告
《邻避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