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国土执法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2 08:37:23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土系统执法情况报告

国土系统执法情况报告

一、工作成效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适应并胜任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我们通过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执法监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察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安排了1名队员参加省厅统一组织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知识培训。二是选派监察大队人员到省厅、市局及周边县局交流和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办案经验。三是组织全体队员每周五下午准时参加县局统一组织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与业务学习,为自身理论业务知识充电;四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钻研执法监察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发布和实施以来国务院陆续发布的配套的相关规定,及《行政处罚法》、《物权法》和及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等。在执法监察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耐心细致地做好执法监察对象的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文明执法,以人为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执法监察各项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了预防、查处、监管、部门联动4个方面19项内容的执法长效机制。为保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实施,我大队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协助政府及县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意见》、《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快速反应制度》、《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关于在调查处理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意见》、《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目标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加强和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制度,以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来规范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

2、加强和完善了一系列执法监察队伍内部工作管理制度。一是实行节假日及周末轮流值班制,要求执法监察大队所有工作人员节假日原则上不得外出;二是建立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所有人员接通知后必须及时到场;三是健全了动态巡查保障机制。首先是经费保障,日常巡查实行燃修费补助,每个巡查区每月补助燃修费80元,周末和节假日值班巡查每人每天补助20元。其次是设备保障,配备了执法车辆、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购置了安全帽、手套、铁锤、榔头等执法工具。四是建立了内部联动机制。在土地、矿产资源审批、供应会议讨论时,要求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参加,在国土资源行政许可事项申请审批时,出具查验意见。同时要求相关股室必须将土地、矿产资源审批、供应及使用情况与执法监察大队实现数据库共享,并明确了各股室的批后、供后监管职责;五是建立了动态巡查考核奖惩机制。将动态巡查内容列入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所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根据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效果实行奖惩。

(三)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维护了我县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针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严峻形势和执法人员疲于应付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被动局面,我们通过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明确动态巡查责任,强化动态巡查措施,使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坚决维护了我县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动态巡查,着重加强了对县城黎洞坑、工业园区、城北建设区等地域的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进行动态巡查2000多人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2起,涉及面积163209平方米,其中制止29起,立案查处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赫信化学有限公司、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违法违规用地3起,涉及土地面积160109平方米。联合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城管大

队实施强行拆除100多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查封搅拌机、小推车、潜水泵、铁锹、洋镐等施工设备50余件。国庆中秋两节8天长假期间,执法监察大队所有人员没有休息一天,全部坚守工作岗位,两次雇请铲车填埋违法用地墙基,并实施强行拆除30多次。

(四)协助县局组织开展了县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工作全省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大队协助县局在市土地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督查下,严格按照省、市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对全县范围内2006年1月1日以来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和2008年1月1日-2009年7月31日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了认真梳理,全面摸清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征而未供、供而未建、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底数,对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赫信化学有限公司、省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违法违规用地依法进行了严厉查处,分别给予了人民币玖拾捌万柒仟伍佰叁拾叁元、叁拾万贰仟贰佰元、伍拾玖万陆仟叁佰陆拾元的罚款处罚,有效遏制了我县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依法用地氛

围。

(五)全力以赴投入到县城区违法违规用地和违章违规建筑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中县社会治安严打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我大队严格按照社会治安严打整治百日行动方案中的要求和部署,在县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第

一、

二、三阶段的工作。一是全面摸清了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自10月下旬开始,安排了十多位执法人员分片对县城规划区违法违规用地进行调查摸底,逐宗摸清了违法违规用地面积、位置、用途、建筑现状等情况,并做好了部分调查笔录、勘测笔录、拍照等调查取证工作。二是协助相关部门停水、停电,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蔓延势头。10月下旬,我局和规划建设局派员协助了县电力和自来水公司将县城规划区内多宗违法违规用地的三相建筑用电和施工用水截断,成功阻止了部分违法违规用地的继续施工。三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严厉打击了顶风作案,暴力抗法,强行施工的行为。我大队联合县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对在百日行动期间顶风作案、强行施工违法占地所建的十多处违法建筑物实施了彻底拆除,协助公安机关对1名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施工人员给予了治安拘留5天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四是开展了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土地信访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针对收到4件信访举报情况,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并上报县政府。

(六)加大了打击滥采、乱挖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一是扎实开展了矿山执法动态巡查,启动了临时占地费收取工作。二是继续协助县公安局补充侦查黄桥张某非法开采白泥矿案有关材料,取得了省厅破坏价值鉴定结论,为公安机关起诉违法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最终成功追究违法当事人刑事责任。三是针对部分乡镇十多起出现的“四处乱占、抢建砖瓦窑厂”违法行为,我大队协助矿产股,联合公安局、安监局、工经委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砖瓦窑厂专项整治,规范和引导部分砖瓦窑厂走上了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新型用料的道路,有效扼制了我县屡禁不止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违法犯罪势头。

(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工作,建立和健全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

(七)、联合法规股、地矿股深入开展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调处了多起土地和矿产纠纷,指导、协助各乡镇国土所查处、制止各类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严格执法流于形式,执法人员常常遭到威胁、恐吓、殴打,执法经常面临尴尬局

面。

(二)部门联合机制和股室之间内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不够,有待于进

一步加强。

(三)执法监察力量比较单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

作。

(二)加强执法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严惩土地违法行为。

(四)严厉打击滥采、乱挖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年,我们将以更高昂的精神,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把2012年度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2篇:国土执法队长述职报告

中层干部年度述职报告 2011年12月16日

XX,任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执法监察中队副队长,负责XX镇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和中队违法占地的卷宗整理工作。

自3月份任职以来,本人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上级领导赋予的其他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动态巡查工作

动态巡查,是我们工作之重,及时发现违法占地才可以有效地制止违法占地的发生,XX执法中队根据XX的实际情况,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消灭”的工作思路,力争将违法占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制度,我们从巡查的实施主体、巡查区域、巡查周期、巡查方式、巡查程序、制止和报告、台账登记等具体方面做好国土巡查工作。今年,我们的巡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XX的违法占地大幅度较少,此举既减少了占地户损失,也规范了XX的用地环境,为将来XX科学合理用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执法监察工作

按照执法监察局的要求,我们依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加大了对违法占地的查处工作,全年XX发生违法占地卷宗70宗,我们都对其下达了处罚手续,卷宗均已上报市执法监察局。

思想政治方面

1

根据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认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作风意识、服务意识和党风廉政意识。执法监察工作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改进工作作风,展现我们国土干部的崭新形象。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我们身后的党和人民政府,我们的言行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改进作风,是时代的必然,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寄托。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自己还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处理群众纠纷中的态度问题,在处理群众纠纷中,容易被客观局面所感化,容易带着情绪处理工作,我有时也明白效果会适得其反,但往往易激动,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2、调解基层纠纷的能力欠缺,长时间的在市局工作,缺少群众工作经验,一些基层经验上存在不足,我感觉调处纠纷的能力有待提高。

明年工作计划

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XX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

1、思想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上查找不足予以改进。

2、工作上,继续干好本职工作,多和其他中队探讨,借鉴经验,摒弃不足。坚持动态巡查制度,依法办事,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业绩。

3、能力上,查找不足,增强依法办事的

2

能力,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增强和同事协调互动的能力,增强执法监察的能力。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要以坚持打击违法占地为首要任务,继续发扬文明执法、和谐执法的优良作风。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翻开XX国土执法监察的崭新篇章。

推荐第3篇:国土执法工作总结

国土执法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汇报

一年来,在省厅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自己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完善制度,规范行为,着力提升执法监察水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一年来执法支队的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以及我本人在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学习型队伍。

基层国土执法监察队伍是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者和执行落实者,我深知要圆满完成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维护国土资源市场规范有序的任务,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执法监察队伍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到**工作以来,坚持带领整个队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

自己先后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于部廉洁从政准

则(试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关于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的若干规定》、省委号召的‚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高卫东书记倡导的‚四宽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思考‚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案件查处中的新挑战,理论联系实际地明确形势任务,科学合理地找准工作方法和着力点。

在注重自身学习提高的同时,我还主动根据局党组的安排要求,认真抓好支队干部队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工作。要求思想上认真对待,形式上积极探索,态度上常抓不懈,有计划、有步骤、形式多样地开展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与研讨,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支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上周密组织,行动上认真落实。全体同志在不影响案件查处和日常巡查的前提下,学资料、记笔记、听讲座、写体会,定措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整改热潮,为思想提高、观念转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整改‚回头看‛阶段,我们结合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座谈讨论,进行自我对照查摆,制定今后的整改措施。通过学习和整改,

大家在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转变,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纪律性更强,工作状态更积极。

常年坚持双周一下午业务培训学习,内容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和实际操作,典型案例的查处和具体问题分析,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使大家政策法规水平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同时也培育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全年执法监察任务。

(一)依法规范办案程序,提高查办质量

案件查处是我们执法监察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在案件查处中,能依法执法、规范办案,力争把每一宗案件办成铁案,经得起推敲和考验。一年来,我们着重通过严格的工作程序,规范的文书格式,细化的工作制度来规范案件查处行为。为规范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程序,制定了《**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暂行办法》、《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基本要求》,并要求每一宗案件在立案前,都须经过核实审理,提出审理意见,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案件透明度;制定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重大案件会审制度》,对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形成了内部集体会审;为进一步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制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要求县(市、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络监管体系,有效地防范违法违

规行为发生;为使执法亮证制度得以落实,市执法支队为新调整和职务变更的执法人员及时办理执法监察证,同时为案件查办配备了激光测距仪、GPS卫星定位仪和手提电脑,提升了案件查处硬件力量。为联合执法办案,完善执法机制,联合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出台了《**市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联席会议制度》和《**市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联合执法制度》,使联合执法机制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案件查处

**年市执法监察支队巡查发现各类土地违法违规用地**宗,其中立案查处**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宗,罚款**余万元;调查核实信访案件**宗,全部会同县(市、区)局已查处落实。巡查发现非法采矿**起,及时制止**起。

执法监察是我们执法支队重要职责,也是国家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有效防范和减少违法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求三个执法队按照各自执法监察的区域,制定日常动态巡查和抽查制度,建立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检查工作新机制,做到巡查到位,记录真实,报告及时,处臵有力。在案件查处中,一贯倡导‚支队工作一切为案件查办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案件的查处,经常要求大家,严格按照有关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用矿行为,做到敢于执法,

严于执法,善于执法。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不良现象。同时强调,要善于执法。在执法工作中,要讲究策略,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善于执法,善于沟通,处理好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把执法监察这个难点、热点变成我们工作的亮点。

(三)强化信访工作,化解纠份矛盾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访接待工作,把工作抓细抓实,取得成效,一是在信访案件落实上下功夫。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案件上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决心‛,对待当事人态度热情、灵活运用政策法规,从源头上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强化初信初访案件的落实,减少案件的重复上访,力争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解释到位;行为违法的处理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为解决绛县东三管庄群众上访问题,我带领有关工作人员三次到该村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合理解决了上访问题。**年,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共计**件,其中省级以上部门交办**件,市级有关单位转力、**件。所有信访案件全部得以落实处理。二是在今年全国、省、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和‚国庆六十大庆‛节日期间,多次召开全市执法监察会议,安排部署信访稳定工作,对有关土地信访问题,要求各县(市、区)局确定包案领导、承办责任人,及时做好信访人安抚工作,确保‚两

会‛期间无一突发事件发生和国庆节日期间信访秩序良好。三是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结合落实市政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息报送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信访积案、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进行摸底排查,澄清了底数,查明了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不隐瞒不上交。此项工作在市委督察组验收时得到了充分肯定。四是强化信访机构,畅通信访渠道,目前全市除个别县(市)外都设臵了专门信访机构,配备了专职信访人员。八月份,全市十二县(市)、盐湖、空港分局均开通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国土资源信访信息网络,同时配备了电脑、传真、录音电话等办公设备,使信访工作的硬件、软件力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集中清查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为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15号令贯彻落实,联合纪检、公安、法院等部门对全市2005—2008年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集中清查,共涉及违法违规案件***宗,土地面积***万亩,经清查,发现在土地案件查处中存在着罚款收缴不到位、拆除没收不到位,强制执行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和对政府违法行为的处理不到位的五大类问题,针对违法用地现象较为严重的闻喜、盐湖、夏县、稷山等四县(区)政府下达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已追缴罚

款***多万元,建议移交纪检部门责任追究***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宗,拆除**宗(违法建筑**万平方米),责令退回、恢复耕地面积**亩。

二是完成非煤矿山、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为深入贯彻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文件精神,联合市安监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县(市、区)及***开发区等**个辖区内的**个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中,抽查企业**个,下达执法文书**份。同时按照市政府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要求,进行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工作,全市非煤矿山企业数量由整合前的**座减少到**座,并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开发利用方案。并结合安全生产整治活动,建立健全了日常监管和动态巡查制度,从严打击了无证、越界勘查开采等行为,确保全市矿产资源秩序 稳定有序。

三是积极开展‚双保行动‛。为严防违法用地态势反弹, 依法保护耕地,‚双保行动‛开展以来,我们不断强化执法监 管,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在全市实行国土资源无缝隙,全天候动态巡查,并划定巡查区域,确定巡查时间,做到早掌控早发现早制止,降低发案率;市执法监察支队联合纪检、公安、法院等部门对全市2005—2008年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多次参加由市政府牵头,国土、公安、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多人,对违

法**区的****等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进行集中拆除,拆除违章建筑**万余平方米,恢复耕地面积**余亩,依法保护了耕地,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查处农村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秩序,纠正乱占农村集体土地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今年三月份,市局联合纪检部门开展此项整治行动。通过专项整治,共制止擅自改变集体土地用途用于非农建设**宗,收回违法违规宅基地***处,取缔无证违法占(租)用农村集体土地企业**家。

(五)重视媒体监督,及时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

今年以来,支队代表局机关参加市广播电视局、市纠风办举办‚监督热线‛电视节目**次,现场解答群众来信、来电、受理群众举报土地违法案件**余起。充分利用‚监督热线‛电视节目这个平台,认真解答群众咨询问题,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及时落实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同时,还通过实际案例的热线反馈,增强人们保护耕地和依法用地意识,进一步防范了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端正行风作风,健全防范机制,注重廉洁自律 在致力于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倾力打造一流的软环 境。我深知每个执法人员的行为作风时刻关系着行风,而行风则关系到部门形象,执法支队作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更是

如此。为此,我们针对支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一是严肃纪律,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在支队内部建立执法人员依法、文明、廉洁执法行为准则,规定执法人员不得参加相对人邀请的吃、喝、玩;不得收受相对人的钱、财、物。执行公务,不得向相对人摊派车辆加油和修理等事宜,不得提出与工作无关的额外要求。同时,也严明执法纪律,案件处理结果未告知前,不得向当事人透露案件处理结果。办案中不得与当事人串通一气,规避法律法规,欺骗国家。二是常抓抓廉洁自律,不图索取,只讲奉献,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不正之风,做到警钟长鸣,行风工作常抓不懈。2009年4月和12月,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支队全体于部两次到**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洁从政教育,聆听廉政报告。通过观看模范人物廉政事迹版面、收看腐败案例记录片,使大家从正反两方面受到形象、生动、深刻的警示教育,全体人员还踊跃捐款,积极支援农村中小学校危房建设。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把‚两个务必‛、‚八个坚持‛作为我的座右铭,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在防治腐败、维护党的队

伍纯洁及廉洁勤政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筑牢思想防线,认真遵守中央关于党政领导于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民主生活会,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严格队伍管理和办案纪律,继续执行‚四公开‛(公开调查、公开曝光、公开追究、公开处理)的要求,坚持‚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廉洁办案‛的原则。严肃办案纪律,严禁查案‚吃、拿、卡、要‛搞执法经济,‘把支队建设成执法公正、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具有战斗力的国土资源执法队伍。

回顾2009年,自己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秦世昌局长为班长的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局机关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更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习不够主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勤奋学习,踏实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不断锤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结和带领全体于部职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支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推荐第4篇:国土执法信息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环境压力大,影响作用发挥

在农村修建新房是多数村民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但由于大部分农村至今尚未完成村镇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正常情况村民建房的申请很难得到批准,村民建房矛盾十分普遍,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显突出,而村级协管员的工作就处在这种矛盾交锋的最前沿。村级协管员对本村具有“情况明、底子清、群众基础好”的优势,按理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劝阻、低成本”执法,但就是因为本村本土,村级协管员与村民终日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碍于情面、有时碍于宗族亲戚的关系等,有的村级协管员对报告本村违法情节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村级协管员认为农村违法建房矛盾突出也有地方政策制定失当的原因,协助执法有畏难情绪。由于有些地方对村民建房问题只堵不疏,村民建房的正当需求长期处在压抑之中,矛盾积深增大了村级协管员的工作量和环境压力,面对迫于生活需要又无法得到政府批准的建房者,他们经常处在劝阻无力、报告畏难的境地。

(二)履职偏向严重,影响全面发挥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赋予村级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有七项,对应的任务归纳为五项:政策宣传、违法劝阻、执法协助、信息报告、意见反馈等。实际工作中,不少村级协管员存在履职偏向化、作用发挥不全面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有的地方村级协管员仅把巡查责任区内有否违法用地、非法采矿等情况发生当作全部工作,对规划、建设与环保的职责意识不够强,认识不清; 2.仅仅充当上报违法行为的“眼线”或“耳目”,工作被动单一,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不能主动靠上去做政策法规宣传,更不敢直接进行劝阻;3.少数人把承担协管工作当作荣誉和权力而不是责任和义务,参与管理意识强又碍于方法不多、执行力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又缺乏主动服务的动力,发挥作用空间受限。4.有的协管员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中起负面作用,有的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生没有及时报告,加大了执法难度。

(三)津贴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在协管员座谈会上,工资待遇低问题是各地村级协管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七县(市、区)的村级协管员每人每月实际领取岗位津贴(或工作补助)各地不等,其中:晋江市350元,莆田涵江区为200元,南靖县120元,永定县为每月100元加年终奖励1000元,福清市、平和县为100元。可见,为了提高村级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村级协管员津贴待遇偏低的问题,许多地方都已给予适当增加。自2005年12月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以来,工价与物价均己翻番,但津贴补助一直没增加。施行“五个一”制度后,村级协管员每天都要通过电话向乡(镇)国土资源所、村镇建设站等报告情况,100元津贴中电话费都要占去不少;为了做好巡查、纠纷调解、参加会议、协助登记办证、参与土地征用、拆迁等任务,经常误工,而100元津贴还不够一天的工钱。

省内大村人口

六、七千人,小村人仅有口百来人,而且所辖幅地相差悬殊。每个村配置一名协管员,不管村大村小每月给予100元的津贴补助,村级协管员之间差量劳动拿同额报酬,苦乐不均。另外,在农村“六大员”中,村级协管员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劳动付出与津贴待遇反差最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村干兼协管员,工作弊多利少

根据《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村级协管员必须由25-55周岁的村两委中选聘,目前80%的村级协管员由村两委主干担任。在调研的七个县(市、区)中有六个反映由村两委兼职村级协管员不利于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村委会为民选的自治组织,村干部行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与监管,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协管员目前只能解聘,但是解聘后照样还当村干部,这一定程度助长了一些协管员工作懒散现象,也增加了基层对协管员队伍日常管理的难度。二是村两委干部尤其是主要村干的年龄一般偏大,村务繁多,有的身兼数职,工作经常无法及时到位。三是村两委干部兼职村级协管员后,由于担心选举时丢失选票,平时工作就有所顾忌,对违法违规行为经常睁一眼闭一眼,老好人思想严重。四是由于村干部选举与协管员选聘不同步,落选村干部不能再担任协管员一职,新选的村干部未经协管员任职培训,可能出现协管工作脱节。

(五)协管员未全覆盖,存在监管空档

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首届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选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具有集体土地性质的社区居委会、国有农场、盐场、林场等暂时不开展选聘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许多社区、居委会是近年来由于城镇规模的扩大而从原来的村建制改为社区居委会的,其大部分土地仍为集体土地,社区居委会仍然是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主体,同时,社区土地由于处于城市的边沿,土地价值日益显现,往往是土地违法的重灾区,更是土地矛盾纠纷的高发区。近一年来各县(市、区)呈报的增加协管员配额申请中,撤销农场改设行政村的情况占大多数,一般农场地处偏远,更需要本村本地的人员参与协管服务。

(六)培训经费无着落,组织培训困难多

我厅先后会同建设厅和环保局联合编制下发了《福建省村级国土资源和建设规划环保协管员基础培训教材》、《福建省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实用手册》和《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工作指南》光盘,为各级开展村级协管员培训与自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三年来,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和环保部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协管员岗前、岗中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除去以会代训,每人每年不少于6天的要求难以达到,主要原因有:1.由于培训一般以新聘村级协管员培训为重点,内容较为基础,其他人员对重复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村级协管员分期进行训练存有困难;2.村级协管员多为兼职,除了农事及其他谋生要做,杂乱事务也多,很难找到合适时间段把全部村级协管员召集齐。3.组织村级协管员培训,讲课费,耗材费以及学员集训期间的住宿、伙食、交通费用不少,由于全省编列的培训经费没有下拨到位,本级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几年来,组织集训活动都是通过特批挤占其它项目活动经费来保障,卖力又贴钱,培训工作难以为继。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队伍管理、密切部门协作

村级协管员分散在各个行政村,有的在偏远山区,日常工作分立性强,如何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加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一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五个一”制度,用制度管理队伍、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内容。

三要严肃工作纪律,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违反规定的协管员要坚决予以清退。

四要加强各级国土资源、规划建设以及环保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协作,共同作好协管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全面发挥好村级协管员作用。

(二)着力化解矛盾,促进减压增效

村级协管员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有许多矛盾因素制约了村级协管员队伍作用的发挥,而这些矛盾正是我们一直努力破解的问题。

一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措施,知法守法,减少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要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既要坚决制止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回应人民群众的正当诉求,疏堵结合,以人为本,减轻各社会矛盾对村级协管员工作构成的环境压力。

三要加强动态巡查力度,动态巡查与村级协管员巡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既完善发现机制,又减轻了协管员的工作压力。

四要强化村级协管员的服务意识,转变从“以监管为主”到“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方式。村级协管员队伍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三农为其不可或缺的职责,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展服务空间,用服务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为自身工作减压增效。如:协助制定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充当新农村建设的推手;做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主动为村民建房用地申请等提供咨询;为有关职能部门把好审核程序的第一关,对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协助按时上报审批等;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及时给申请对象解释说明原因,避免矛盾产生与激化。

(三)扩大选聘范围,理顺工作关系

2009年5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等十三个部门联合下发了《福建省农村“六大员”管理办法(试行)》,对规范村级协管员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第五条规定:“村级协管员必须在村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第三十二条规定:“村级协管员向村两委和乡镇业务主管人员汇报日常工作,村两委原则每月向乡镇报告工作”。村级协管员职责中“政策宣传、违法劝阻、执法协助、信息报告”等项工作原本就是村两委干部职责的一部分,从《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看,设立村级协管员后也并没有免除村干部的这些原有职责;第十六条规定:“农村‘六大员’原则上一人一职,村主干原则上不兼任,有专长的村两委干部可参加竞聘,村两委干部聘任数额不得超过该村‘六大员’总数的一半”。

所以,在村两委外选聘村级协管员不会削弱监管与服务的工作力度,而且履行职能更为顺畅。建议修订《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去除村级协管员必须由村两委人员兼任的规定。

另外,从协管与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具有集体土地性质的社区居委会、农场、盐场、林场等地方建议配齐村级协管员,让协管与服务工作不留死角。

(四)因地量力而行,适当增加报酬

根据《福建省农村“六大员”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六条规定:“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调整提高农村‘六大员’津贴补助。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可根据当地情况提高农村‘六大员’津贴补助标准”。在当前关注“三农”,倾斜“三农”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政府公共财力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是个合时合理合情的要求。建议在条件成熟时,适时调整村级协管员的津贴标准。

依据《福建省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津贴管理暂行办法》闽财建[2006]30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协管员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由当地自筹解决,不得从省里拨付的协管员经费中列支。所以,协管员的津贴应由省、县(区、市)、乡(镇)多级共同担负,省财政拨付的每人每月100元为最低保障的基本津贴;设区市、县(区、市)、乡(镇)应根据自身财力和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

(五)落实专项经费,创新培训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对于村级协管员工作能力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发挥好村级协管员的作用,必须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统一规范。所以各级应高度重视村级协管员的培训工作,积极争取专项培训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村级协管员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村级协管员工作能力培训应坚持“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相结合,多种培训方式互补并用”的原则,创新村级协管员培训方式。

岗前培训要配合村级协管员任职资格考核制度实施。对竞聘村级协管员的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考核,通过考试的人员才有资格继续参加竞聘,这样变岗中培训的“要我学”为岗前培训的“我要学”,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岗中培训要灵活采取多种互补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自学、教学集训、录像资料教学、网络教学、固定点辅导教学等方式。采取开放式教学,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和方式。每年结合年度考核,要对协管员的法律法规学习掌握进行理论考查,督促学习并检查学习效果。

(六)着重综合设计,健全激励机制

三年来,根据《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第六章中关于考核与奖惩的指导性规定,各设区市、各县(市、区)针对细化奖惩措施、完善激励机制问题出台了许多规定,但从前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看,仅依靠基层制定的措施难以弥补由体制瑕疵引起的弊端,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完美地融合在体制的设计中,需要上下共同营造一个“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环境。

一要组织国土资源、建设规划以及环保部门有关人员研究探讨《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意见。由于《福建省农村“六大员”管理办法(试行)》是《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的上位法,不一致的地方应尽快进行修正,并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的问题重新进行综合设计。

二要建立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明确考评内容,细化考评标准,加强监管、严格考评,奖优惩劣。

三要积极开展村级协管员的评先评优活动。树立工作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推进村级协管员工作全面发展。

推荐第5篇:城管执法调研报告

2019年城管执法调研报告-范文汇编

我们从全省依法行政检查中发现,**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城市实际的运行机制和执法方式,变强制执法为刚柔相济,灵活采用柔性执法手段,为寻找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实现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达到良好的行政执法效果作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我们在**市政府法制办的协助下,对**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及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和特点

1.创新执法理念,消除特权思想,树立服务意识。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自20xx年12月8日挂牌成立之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出高标准组建、高起点亮相、高素质执法的要求。市执法局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想实现高要求的目标,必须创新执法理念。他们通过外出学习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确立了把城市管理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目标的执法工作指导思想,并以此衡量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果。两年多来,他们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聘请有社会影响的人士和政协委员监督执法队伍和执法活动,使执法队伍中传统的特权观念受到重重制约,并完全转变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实行柔性执法,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行政执法的亲和力。

城管执法涉及到市容环卫、规划、建筑市场、绿化、市政公用、工商行政、公安交通、交通运政、房屋拆迁等方面,执法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城市的城管执法单位为完成执法任务,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扫荡式、封杀式、铁面式执法,有的甚至临时聘用能打会武的社会人员参与执法,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的社会形象。其结果是执法环境遭到破坏,抗法事件不断发生,反而给执法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力和困难。**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学习考察和实践,认识到要落实依法行政,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必须改善执法环境,树立新型的城管执法形象。他们及时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求队伍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和执法资格条件进行人员录用,解决清理和解聘原各类协管员和其他临时人员。他们还适时组建了女子执法队,着重招录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进入执法队伍,增强执法队伍的亲和力和专业素质。其次局党组制定了每周一学、每月一题、每季一讲、每年一训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聘请专家、教授讲课,执法现场观摩,典型案例剖析,军事化训练等方法,提升执法队伍的素养,树立亲民、爱民和执法为民的理念,培养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目前,**城管执法队伍已在市民心中建立起了较为良好的亲和形象,得到了市民的支持和信任。

3.实行行政服务,慎用行政处罚,增强执法的人性化。

**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城管执法的特点,提出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目标.要求执法三先一慎,即处理违法违章前先敬礼、先说教、先帮忙,慎处罚。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只要判断能用服务的方式解决问题,就绝不使用强制方式去解决,宁可多跑几趟路,多受一些麻烦,多做几次服务也要让问题和谐解决。如在治理占道经营零散摊群点的执法中,他们不是简单地取缔封杀或罚款处罚,而是积极提供服务。首先从便民出发,联系场地,寻找市场空闲资源,或新开市场,或对占道摊点统一规范,搞好服务后在引导占道经营户进店面、进居民小区、进市场(超市)规范经营。既实现了改善市容面貌的目的,又保障了经营户的经营权益。通过服务把取缔变安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针对城市建筑垃圾清运中治理难的问题,他们专门成立了建筑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帮助建筑工地制定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合理制定拉运线路,指导建筑工地设置洗车台和硬化出入口路面,还适时提供清扫人员和冲洗设施,同时辅以动态巡查,使垃圾渣土清运管理大为改善。为了扩大服务范围,他们于去年三月开通了统一的12319服务热线,调动了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执法管理活动。

4.实行行政指导,减缓执法的对抗性。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据国家法律或政策,对特定相对人运用劝告、说服、建议、示范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引导相对人遵守或服从法律,以实现预期的行政目的的行为。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国家行政管理民主化的要求和趋势,是对传统的行政强制的有益补充。

**城管执法局在日常执法中,事事以劝导为先,规定了小商贩首次违法违章接受劝告立即纠正不予处罚;农民临时进城销售农副产品违法违章只劝导不处罚;残疾人员及下岗职工违反城管规定劝告帮助不处罚;警告有效,不再处罚。他们还印制了《不再违章保证书》,违章人员承诺不再违章并签了保证书的,也不再处罚。再如,在处理藏族群众在市区繁华路口叫卖刀具饰品的过程中,公安部门不便管,他们积极承担起管理职责,采用行政指导的方式,起草具有行政指导性的《致藏族朋友的一封信》,并请来当地民族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当翻译,与藏族群众沟通和交流。

首先对藏族朋友来**经商表示热情欢迎,同时宣传**市开展创卫活动的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他们规范经商,并想方设法为他们经商活动提供帮助。藏族商贩深受感动,上百名在街头游荡的藏族商贩有的进入市场,有的自愿撤离街道。在治理马路摊点中,执法队在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出台指导性新举措,倡导居民住宅小区和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积极设立瓜果、蔬菜、便餐等方便市民生活的摊点,引导夜间不营业的院内市场,吸纳周边占道夜市。通过灵活运用行政指导方式,大大减少了执法的对抗性,缓解了社会矛盾。我们在**市街道随机询问了一位正在执法的队员平日是如何进行执法管理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四个字劝导、宣传.可见在**市柔性化的执法方式已成主导。

5.实行行政契约,建立执法的互动性。

行政契约,又称行政合同,它是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依据法律和政策与相对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行政契约同样不象行政命令那样强硬,也不同于民事合同表达的是自由意愿。它是一种弹性灵活的新型行政管理手段。在城市拆迁和建筑垃圾管理中,他们与建筑工地或拆迁单位签订《市区建筑垃圾管理责任书》,针对居住区野广告治理难的问题,他们与小区物业或管理单位签订《居民居住区野广告治理责任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将执法任务转变为相对人的合同义务,增强了相对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使执法主体与相对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保障了执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6.实行行政奖励,调动执法的公众参与性。

行政奖励作为国家和政府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的手段,在调动和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发挥了重要的行政作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行政执法中尝试使用行政奖励,使市民积极支持城管执法,共同营造出执法的良好社会效应。他们制定出《有奖投诉办法》,与公示电话一并制成卡片向公众散发,对制止或举报违反城管法规行为的人员均给予100至150元的奖励。同时对在城管执法工作中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还给予各种精神奖励。通过奖励,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既激励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又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

推荐第6篇:交警执法调研报告

一、执法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度交警大队的法制工作主要围绕巩固和扩大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警培训和执法考试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强化法制队员队伍建设和涉案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以提升办案水平和执法质量考评。县交警大队秉着“文明规范,理性平和执法”的宗旨,针对无证、酒驾、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并且努力做到重实体重程序。每年定期开展执法培训,每月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案例评议,重点围绕着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办案质量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3449起,非现场处罚39090起,占总处罚量的53.22%。其中一般处罚程序835起,行政拘留8人,无信访投诉和复议案件。在全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队所有执法人员全部通过资格考试,并且法制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绩效考核前列。

二、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基金尚未建立,配套办法、设施不完善。逃逸交通事故医疗抢救费用及经济困难人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医疗费用难以解决,无人垫付,容易造成家属与交警大队的矛盾,引起上访。

(二)交警大队民警年龄老化现象普遍。交警大队缺少新生力量,严重制约了队伍发展。

(三)警力不足现象突出。交警大队每年出警3000多起,其中最吃紧的为警卫任务。由于执行警卫任务时需要抽调大部分警力,削弱

了同时间段路面上民警的执法力量。

为了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交警大队至1996年开始招聘协管员,到2012年全队共有46名协管员协助交警执法。协管员在民警的带领下可以开展一些非执法行为的工作,减少了民警的工作量,使民警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得到缓解,增加有效警力。但协管员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多年来,由于协管员的招录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大,在进人上存在着把关不严、照顾关系等问题,部分协管员文化水平低,自身素质差,不能适应交通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协管员队伍管理遗留问题多,清理整顿难度大。 三是经费保障不力,队伍思想不稳。大部分协管员的工资都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一线协管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压力大,导致少数协管员思想上产生了偏差。

三、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

要切实解决当前交警队伍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有的放矢,对症施治,力求长效。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民警是执法工作的主体,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办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执法质量的好坏。要全方位开展执法业务和素养培训,要以民警岗位工作规范和能力素质标准为导向,按照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培训、人人得到提高的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一是狠抓业务技能培训。解决“一个人不顶一个人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

训班,定期轮训民警,强化民警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二是加大民警心理素质培训,解决部分民警“人在岗精神不在状态”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用人激励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有效解决部分民警理想信念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片面攀比心理、执法畏难情绪大、婚姻家庭精神包袱重等问题。

(二)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环境

随着《行政处罚法》和新《刑法》、《刑诉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建章立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已迫在眉睫。一要严格规范暂扣车、牌、证照、财物的审批程序和登记保管制度;二要规范执法主体的行为,交警执法要依法出示执法证件,严禁交警协管员和其它临时雇用人员行使交警行政执法权;三要严格办案审批手续,严禁不经审核批准擅自处罚;四要使用规范、统一的法律文书;五要依法履行《行政处罚法》新增加的执法程序,要依法制作告知笔录,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符合听证条件的要依法组织听证。

(三)全面推行责任制,紧抓执法质量

按照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各自的执法范围和执法责任,并将执法责任和量化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形成人人有责任的执法氛围。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应将队伍建设摆上各项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级交警部门领导的队伍建设责任制和追究制度,以交警总队、支队、大队的一把手为重点,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队伍

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业务工作,及时制定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研究提出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改进经常性教育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尽可能地从民警身边的人和事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关于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要努力解决以下问题:1.协管员的定位为“辅警”,在实际工作中只起从旁协助民警的作用,但是作为协管员体现的也是民警的形象,所以在协管员的招聘上一定严格按照《交通协管员办法》中的招录条件、工作职责、福利待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执行。2.建立并完善配套方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强化对协管员的监督管理,不断优化结构。利用转事业编等措施调动广大协管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协管员的工作效力。

(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要完善执法检查、案件审核把关等内部执法监督制度,认真负责地办理行政复议、诉讼和赔偿案件,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错误。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办错案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经济责任。执法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在继承现有执法质量考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民警职责,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制度、执法行为、执法责任、执法监督及执法保障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科学考核,充分发挥执法质量考评对规范执法的推进、引导作用。另一方面

要坚持平时监督检查与集中考核检查相结合,把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的工作做在前头,把影响执法质量的问题真正发现在平时,讲评在平时,解决在平时。

推荐第7篇:路政执法调研报告

道真自治县公路管理所

关于公路路政执法工作的调研报告

1964年9月1日,我县成立道真县交通局公路养护工区,属正股级事业单位。2005年9月,将“公路养护工区”更名为“公路管理所”,隶属于道真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9人,职能职责主要是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现对近年来我所执法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以及对路政执法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道真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现状

道真地处黔北,辖10镇4乡,总人口35万,县内县道232.007公里,乡道278.6公里。我所现有专职路政人员4人、兼职8人、协勤11人。

“十一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我县而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主要是地方政府在认识上对公路路政管理还没有像公路建设那样高度重视。在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4名专职路政人员负责路政日常管理(含超限治理)工作,处于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状态。我所在县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和市公路处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遇急、难案件,则全所集中力量统一出动。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路政管理人员数量及结构问题,全县仅有4个专职路政管理人员,且由于历史原因,现有人员结构与规范实施路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有关部门在办理

- 1

多年来,我所执法人员按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路政管理目标任务,为道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省、市、县“公路管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路政执法单位”、“公路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公路信息宣传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具体做法是:

(一)重素质培养,建设文明执法队伍

1、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近年来,我所积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操守培训,扎实了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建党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国发2号”文件、喜迎党的十八大上级有关要求等多项学教活动,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文件等渠道进行深入学习,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的再教育再丰富,进一步提升执行力。

2、提高执法业务水平。一方面,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公路法》、《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路政管理规定》、《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同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公路交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习《公路路政管理学》、《公路路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岗位职责》等专业知识,深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进行执法文书的实际制作和法律案卷的归档操作;第三,专题学习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全所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建立了合法执法程序,形成了行政执法管理长效机制,提高路政人员执法工作水平。

- 34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村道的养护管理,乡、村道的路政管理由县交通运输局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村民委员会应将本村辖区内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村委会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了路政执法工作的有效管理。《奖惩办法》中明确了在公路建管养方面对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二是协调部门联合。我所积极探索联合工作模式,大力争取乡镇政府和国土、交警、运政等部门的支持配合,先后建立了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和治超工作机制,形成了联防联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拓宽执法网络。争取政府支持;与乡镇(交通管理站)、公路沿线村委配合履行好参与公路管理责任,统一配置了交通协管员、路政联络员;与涉路当事人签订了《公路管理协议书》。基本形成了网络执法格局,共同维护公路利益。

(四)重优质服务,打造路政执法品牌

为维护执法为民形象,我所把“规范化执法、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操作”贯穿于执法工作始终,进一步打造路政执法品牌。在具备执法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快捷化”的特点。譬如执法工作中实行:全天候上路巡查、主动上门服务;首办负责制、限时服务制、服务承诺制;接报路政案件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最快时间措施到位;货运车辆违法超限2吨以下视为轻微违章,只收费不罚款,实行教育放行等,进一步打造“反应迅速、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路政执法队伍,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公路通道。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我所在执法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6程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托人求情,干扰办案,有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借口为招商引资企业排忧解难,借口大搞“新农村建设”,通过行政手腕迫使公路部门放弃执法,成为实际上的违法庇护者。四是执法保障力度不够,在部分路政执法工作中抗拒执法、阻挠执法事件时有发生,但却很难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保障,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公路用地权属不清,公路取、弃料场未确定。在公路建设时,由于征用土地和确定公路取、弃料场涉及巨额的费用问题,加之地方财政薄弱,往往变通处理,未能办理正式的土地征用手续,造成公路留用地及公路取、弃料场的“虚置”。从法律上讲,由于我们连最基本的土地使用证书都拿不出来,我们的公路用料全是市场购买,对公路留用地的管理权几乎大打问号。如我们遇到公路留用地内种植农作物、路边开挖填土、搭建、公路养护取、弃料等情况,嘴说“依法治路”,实际实行“人治”,请地方政府出面干预。当然,这种干预不会是无偿的,是以我们其它方面的妥协为代价的。

四、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大趋势和必然要求,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在路政执法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或尴尬。

(一)关于公路用地问题

由于公路用地权属不清,极大程度影响公路的养护。

【案例1】简介:今年7月,大路道班养护人员王某在县道(X344线)道真至务川公路K22+700米处进行养护作业时,为了清除公路内边坡(公路用地范围内)杂草,将一孟姓农户的南瓜藤铲除(事先已告之对方自行处理未果)而发生纠纷,对方提出“自留地承包50年不变”为由,

- 8建议:公路建筑控制区并不改变土地权属性质,可由省人民政府在制定《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直接确定各类公路的建筑控制区范围,设界标注,并完善相关手续。

(四)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架设管线、电缆等设施该不该管的问题 《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对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行为及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对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线)、电缆等设施的行为及法律责任也作了规定,但对在建筑控制区内架设管道(线)、电缆设施的行为未作任何规定。为何埋设就要管而架设则不作规定?而且,架设管道(线)、电缆等设施时修建的架设设施算不算建筑物、构筑物?怎么界定?

【案例4】简介:2011年3月,某电力公司在县道(X344线)道真至务川公路沿线架设电线,据我所路政执法人员现场勘查,其中局部地段涉嫌在建筑控制区内架设电缆设施的行为。在处理本案中,当事人就提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在建筑控制区内架设电缆设施的行为未作任何规定。路政执法很是困惑。

建议:省人民政府在制定《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或修改《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中将之纳入路政管理范畴或作其他明确。

(五)、关于行政强制问题

1、关于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强制

《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都作了内容相似的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交通主管部门有权拆除,而在公路用地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交通主管部门反而无权拆除,对

- 10订《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时,结合《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相关设施的拆除列入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强制范畴,规定“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或申请人民法院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或责任人承担。”并明确界定“占用公路”与“堆放物品”范畴。

(六)、超限运输治理的相关问题

1、超限标准问题

《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均未对超限的具体标准作规定,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三条对超限标准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对三轴以上的车辆,执法人员很难从外形上判断车辆的轴结构是单轴还是双连轴、三连轴,而且该条款中对车辆的轴结构也未列举全面,轴结构不一样,超限标准就不一样,因此很难准确判断是否超限和超限多少。

建议:尽快修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对超限认定标准作进一步清晰准确的明确。

2、站点设置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设置超限运输检测点的文件精神,对超限检测点的设置审批、站点配置、站点建设、站点职能等作了规定,我县未能审批设置治超站点。《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应当就近引导至固定超限检测站进行处理。”而我县无一个固定治超站点,仅靠流动检查很难收到实效,根本不能满足治超需要。

- 12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与人民法院、国土、公安、环保、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愈来愈显得重要,为此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制度势在必行。

(四)完善路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针对近年来路政执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建筑控制区还不明确,路产范围不明晰,路产档案不健全等。建立健全本区域内的路产档案,不断量化路政状况和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促进日常工作的条理性和路政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明晰公路用地范围和路产、路权范围,明确公路管理部门对建筑控制区内土地审批的优先权。

(五)制定路政执法检查时可阻截车辆规定。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范》第十条“遇有行政相对人拒绝接受检查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强行拦截车(船),也不得追截,可采取记录车(船)牌号等方法进行处理。”若将此规范大力宣传,行政相对人了解政策后拒绝停车接受检查,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既不能强行拦截又不能追截,那么,公路管理机构或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记录车牌号能进行怎样的处理?建议制定对强行逃逸的超限运输车辆、损坏公路及附属设施后逃逸的车辆,路政执法人员有全阻截车辆的规定。

(六)缩短案件办结期限。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规定“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2个月办理完毕。因特殊需要,经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办案期间,但最长不得延长至3个月。如3个月内仍不能办理完毕,经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再延长办案期间,但最长不得延长至6个月。案件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本《规范》规定的“办理完毕”时限无异于自戴镣铐枷锁。为提高办案效率,应当尽可能缩短案件办结时限。

- 14

推荐第8篇:执法规范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检察机关如果执 法不严格,工作不规范,执法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的检务运作模式,以规范促公正,以规范树形象。下面,我就 县院在加强执法规范化、提升执法公信力建设中的思考和实践向大家作汇报交流:

一、主要做法

1、强化教育引导。按照上级检察院的部署要求,先后开展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将这些教育活动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相结合,教育引导干警强化宗旨意识,统一执法思想,进一步确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等正确执法观。

2、开展检务督察和执法效能监察。纪检监察部门采用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法,强化对遵守“禁酒令”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为每一名检察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客观记录执法办案情况,作为考核、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3、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批准制度;检察委员会决定的重大案件和事项及时上报市院备案;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判决后,按要求将相关的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及判决书上报上级院同步审查。

4、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加强执法办案管理和队伍 1

管理的新机制。按上级院要求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对全院案件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案件,统一接收、保管、移送涉案款物。在公诉科内设刑事审判监督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对刑事审判进行监督、法律监督调查及抗诉等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评公细则基本完成,年底将初见成效。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相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法律规定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干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2、执法思想有偏差。有的检察干警对规范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深,把握不透,存在抵触思想、厌烦情绪;有的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疑罪从有,只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的证据;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配合与监督”,“数量与质量”,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只顾埋头办案,不考虑大局稳定和社会影响。

3.监督管理不到位。认识上,检察机关领导不愿自我揭短,执法干警对自己的监督行为不理解、不支持,对各项监督行为有抵抗情绪,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认为和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愿得罪人,不敢监督。方法上,缺乏那些真正管得住,使执法干警对执法不规范的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办

法。

4.追究责任不严格。一些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疏于对执法办案干警的管理,对执法办案中出现的问题责任追究不严,该调查的不调查,该处分的不处分;有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有的避重就轻,迁就照顾;有的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以批评教育代替组织处理等,纵容和袒护违规办案,使得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查处,培育了执法不规范现象的滋生土壤。

5、执法保障仍需加强。一是检察干警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装备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近年来,尽管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人手一台电脑为网上办公提供了基本条件,内网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网上办公一直没有实现。

三、对策研究

1、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前提。首先加强对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把执法规范化与管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结合起来,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执法规范化为重点,立足岗位、注重实效,通过培训使干警准确把握岗位要求,明确业务规范和职业纪律,在业务培训中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培训,使检察干警熟练掌握业务的同时增强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同时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高检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突出抓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熟练掌握执法行为规范,提高规范执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检察礼仪规范教育,邀请知名礼仪专家根据检察实际主讲礼仪课,使广大干警掌握仪表礼仪规范、公务礼仪规范、接访礼仪规范、案

件受理礼仪规范、办案礼仪规范等方面,使礼仪内化于心,外固于行,自觉遵守各项检察规范。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规范执法引导。定期组织开展正反两方面案例点评活动。选择体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的案例,从正面引导干警执法;选择因执法不规范引发舆论炒作或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案例,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危害,以典型案例警示干警规范执法。通过以上措施,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植于干警脑中、融入到执法实践中,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健康发展。

2、转变执法观念。

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长期

以来,在执法理念方面,少数干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一些干警执法为民的要求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些人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对于检察执法而言,应当树立以下四种执法意识。

第一,人权意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权来源于“人所固有

的尊严”,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自由,也称之为“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意识要求检察干警在执法中,要尊重违法嫌疑人和被侵害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尊重他们。

第二,证据意识。现代诉讼制度愈加强调“以证据为本”,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基石,司法裁判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的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都深深留下了这种证据裁判主义的烙印。

第三,程序意识。一是检察官要严守客观义务。检察机关

不仅要履行控诉职能,更要超越这种职能,代表国家维护法律权威,不管是诉讼行为还是监督行为都应该遵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二是强化尊重诉讼参与人充分参与的诉讼意识。检察机

关在作出有关严重影响当事人权利的决议前,应当按照法律的要求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观点,并确保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三是强化程序公开意识,这是程序公正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四是强化程序性制裁意识。重视程序性的制裁措施,减少程序违法现象,实现追求程序公正的理念和意识。程序是交涉过程的制度化。

第四,责任意识。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法

治社会的基础。这里的负责,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如果这种负责被法律所规范,那么就会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法律上的责任是以法定的义务为前提的。如果违反了法律给予我们的义务,我们就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当然,各上级院的许多规范性文件也重申和深化了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如果违反了上述义务,也应承当相应的责任。责任意识首先意味着每一个案件的承办人员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要负责的填对填全每一份法律文书,制作好每一份笔录,办好每一个经手的案件。其次,责任意识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面对办案中出现的差错,并及时想办法予以补救,如果补救不能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时,要敢于承担责任。

3、规范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进行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着眼于规范,着眼于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使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首先,检察职责部门对本部门检察业务进行全面清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虽有制度但没有落实的,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落实措施。其次,在检查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各检察职责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制度,该废除的立即废除,该修订的尽快修订,该完善的及时完善。

落实执法责任,是减少随意、无序执法,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一个重要执法保障。要按照职责分工,合理划分执法人员执法权限,逐步建立起逐级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尤其是要

针对不同的执法部门和岗位,按照不同的职责权限,明确执法工作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执法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过失。

第一是建立和完善办案流程机制。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实际,对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结案、决定移送等环节,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严格各环节办案责任和审批手续。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考评机制。规范办案行为,科学管理检察业务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衡量办案质量优劣的质量考评标准,主要根据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综合评定,并细化为可供操作的具体指标,使其具体化和制度化。

第三是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确保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杜绝和减少案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4、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初查、逮捕、撤案、不起诉等环节的监督,规范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第二、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机制;积极拓展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的新途径,组织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回访、信访接待、公开听证等活动,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继续深化检务公开,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为人民群众监督检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第9篇:城市管理执法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执法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执法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任务繁琐,执法对象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加强和改进城管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一支规范文明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必然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城管执法队伍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xx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原名市容局)自xxxx年成立以来,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建带队建”,特别是xxxx年底成立局党组、xxxx年底成立党总支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共有党支部4个,党员62名,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随着城管执法队伍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城市管理工作是硬指标,必须不折不扣高标准的完成,而党建工作是政治思想领域的东西,是软指标,不好撑握标准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抓的太好;部分领导认为党建工作就是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日常工作也就是发展党员、收缴党费,忽略党建工作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相当部分的同志认为党建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因此缺乏参与党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根本原因就是部分领导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党支部委员意识淡化,部分党员的参与意识减弱。

(二)党建工作职责不明确。基层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应发挥协助、监督、教育三个方面的作用。但由于管理范围不规范、责权界限不明确,影响了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

协助作用难以发挥。一是协助的途径较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组和行政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有的单位行政负责人很少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又没有列席党组会,缺少了党政结合沟通的平台,因此,党组织的协助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发挥。二是协助的意识不强。不少党组织安排筹划工作时往往从自身要求出发,就党建抓党建,很少考虑如何围绕城市管理中心工作部署开展工作,不注重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没有把业务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缺乏协助的意识,造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脱节,形成“两张皮”,从而削弱了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协助的能力较弱。部分党组织对在具体实践中究竟该做哪些工作心中无数,无法统筹安排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党组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党组织的活动往往零打碎敲,作用不够明显。

监督作用难到位。加强党内监督是机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是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出台后,对党员干部、政府部门监督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停留在抓学习、抓教育、收党费、过组织生活等方面,而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运作等深层次监督不到位。

教育作用难保证。不少基层组织没有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缺少必要的学习场所和环境,学习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学习教育工作中只注重教育的人数和时间,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教育处于应付状态,缺乏连贯性、深入性和针对性,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二是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党员教育的模式较为单一,不少机关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形式、方法比较单一,只停留在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或是轮流发言、谈体会上,致使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教育制度缺乏规范性。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随意性很大,缺乏制度规范,党内活动的开展不够正常。

(三)党员队伍素质不平衡。目前,我局基层党组织机构健全,支部班子配备相当到位,但有的支部领导观念落后,认为党务工作是务虚的,没必要太认真。对党支部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以致支部工作缺乏特色,活动缺乏吸引力,工作局面打不开,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同时也造成基层党员“跟风走”,导致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对参加组织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是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意识,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要根据城管执法队伍的自身特点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细化量化基层党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使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心中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工作有动力,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要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党建工作落实,切实改变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要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建工作调研制度等。在日常工作中,局党委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定期、不定期就各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要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将基层党建督查、整改落实情况与考核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使党支部书记真正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要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善于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充分认清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的挑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引导党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中,与所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结合起来。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帮助和监督,促使他们及时消除思想上的负面影响。要浓厚党内生活的原则氛围,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达到加强政治、思想、作风和纪律修养的目的。要适时给党员压担子、交任务,深化“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带头锤炼无惧险阻、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工作拿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三是要关心服务基层党员。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建立党员访谈制度,积极开展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的谈心活动,结成对子,搞好帮扶,沟通思想,加深感情,切实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信任感、归属感的党员之家。探索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对困难党员要积极救助,对生病党员要及时看望,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切实为党员家庭办实事、解难事。

四是要树立城管先进典型。抓好典型的选树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要严格标准抓树典型引导,借助“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党员先锋岗”创建等载体,深入基层,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使得典型“树得实、立得稳、叫得响、拿得出”。对于个人典型,要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影响团队,使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好风气,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一定影响力、模式化做法较为成熟的集体典型,要通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借鉴各类媒体拓宽典型宣传推广形式,扩大影响力,在全局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使城管执法队伍的基层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整体推进。

五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以创新基层党建活动为载体,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党员活动,通过组织比赛、培训等形式,挖掘、提炼城管文化精髓,着力打造富有城管特色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中提升组织观念、增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要进一步抓好城管执法队伍基层党组织与结对社区的区域共建工作,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主动联系社区,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活动联系和扶贫帮困机制,完善党员双向考核、评优制度,积极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活动,推广党员承诺制。

六是要塑造城管队伍形象。城管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队伍形象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深化党员队伍礼仪道德实践,形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文明创建氛围,使每位党员成为城市文明流动的窗口、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表,以城管队伍文明的言行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提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文明素质。要在转变作风中塑树形象,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意见最大、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改进服务态度,着力解决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党员志愿服务形式,拓展党员志愿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服务,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荐第10篇:城管执法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重大举措,是“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城管执法工作的强大动力。

作为党总支负责人,我按照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性这个根本要求,带领组员根据“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活动总体要求,经反复研究,确定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是“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服务科学发展”;实践载体是“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执法工作全覆盖”。紧紧围绕这一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立足实际,扎实推进,深入到各中队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以走访调查、座谈、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为主体的调研活动,努力探索新时期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城管的问题。力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履行城市管理“7﹢1”工作职能,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城管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现做如下总结:

一、当前构建和谐城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执法行为理应是文明的行为,因为它代表国家的权力,执行的是国家公正的法律。然而,现实生活中,个别执法人员视国家的执法权力为私有权力,视执法地位为称霸地位,视执法利益为个人利益。这样的思想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出现和发生不文明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文明的执法过程等等。如整顿市场秩序、取缔乱设摊位时将秤杆拗断,取缔摊位时将桌子踢翻的行为就决不是文明的执法行为。这些不文明的执法行为,玷污了执法队伍整体形象,破坏了法律的尊严,降低了法律的威信,损伤了群众的信心。城管“暴力抗法”和“暴力执法”一直以来就是公众热议的话题,新闻媒体毁誉参半,给一直以来正努力树立和谐城管新形象的城管人提出了严峻的课题。面对人们的议论纷纷,我们应冷静下来作一下理性的思考,在当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应当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执法,重新塑造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当前构建和谐城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城管意识不强,为构建和谐城管带来观念上的制约

目前,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观念;仍存在突击式的管理模式;仍缺乏对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全社会和谐共管的良性互动局面有待形成。

(二)城管体制不完善,为构建和谐城管带来机制上的制约

城市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城管体制下移街道办事处后,存在难以有效协调职能部门的实际困难,对城市管理效果难以形成统一的考核、验收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步调,有时职能部门互相扯皮、推诿责任,一定程度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被动。

(三)市民的城管意识薄弱,增加了构建和谐城管的艰巨性

市民自我管理意识欠缺,违法后还蛮不讲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农民工、外来工等要融入现代化城市文明,仍需要一个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城管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构建和谐城管的进程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部分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换位思考,需进一步增强人性化管理意识;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城管执法文化亟待构建。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市民城市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城市管理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相较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城市观念,人们还没有接受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的是“坐商归店”的规范统一。而摆摊设点的行为在某一种程度上又方便了市民的某些需要,因此,当城管取缔这些摊贩时,市民往往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反而助长了违章者的嚣张气焰,导致双方的矛盾激化。

(二)“脸皮”与“肚皮”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批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城与城里人“分羹”,而社会保障体制并没有将他们纳入安置、保障的范畴。占道经营、摆摊设点这些门槛较低的经营方式成了许多人赖以生存的首选,导致闹市区、人口密集区的摊点将人行道、小区通道挤得水泄不通,行人路难走,车辆行不通,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要求相违背。但一味地取缔,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利益,所以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规避或者反抗法律的实施。由此可见,执法的阻力可见一

斑。

(三)“弱势群体”引发的社会同情感

由于当前贫富悬殊、分配制度的问题,资源占有的不均导致人们的感情出现偏差。警察抓小偷人们认定小偷是违法行为,从而拍手称快并积极协助。而城管执法对违反市容规定的违章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处罚管理责无旁贷,但有些人却站出来指责城管拿走了他们的饭碗,但谋生的饭碗应该由谁来

给?要一个行政处罚部门来承担被管理者的生存权问题,那有多大的可行性?

(四)执法方式的简单、粗暴

行政处罚本身就容易产生对立与冲突,而城管行使的又是城市建设多个部门的行政处罚,集许多矛盾于一体,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冲突。特别是流动摊点,他们往往采取“游击战”的方式,与城管执法人员“捉迷藏”,管理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甚微。因此,“拆、砸、赶”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被大量运用,在短时期内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管理双方矛盾冲突的不断升级和恶化。为此,认真分析执法队伍中不文明的执法行为,加强执法文明教育,特别是加强执法权力观、执法地位观、执法利益观的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执法行为道德准则和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言行,倡导文明执法;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构建和谐城管,树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先进形象,实乃当务之急。

三、强制执行与不文明执法有原则区别

(一)城管执法大多牵涉到违法者的生存问题,很多占道摊点、违法搭建都是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维系生活的直接经济来源,管理难度较大。刚刚教育纠正过的当事人,第二天又堂而皇之地我行我素。三番五次的教育,苦口婆心地劝说对于当事人无济于事。一旦真要依法处罚或暂扣其物品,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以命相搏,管理越来越难。执法中往往碰到两种情景,一种是当事人做出可怜状,以博得过路群众的同情,造成很多百姓对城管误生“不文明”的印象;另一种是当事人抗拒执法,殴打城管队员。

(二)在实施强制清除过程中,判断城管是不是文明要破除两个误区。

误区一:符合法律程序的强制清除是完全必要的,此过程中发生的推搡、拉扯等行为不能与不文明执法混为一谈。其间如果当事人躺在执法车下面阻挠执法,或辱骂城管队员,蓄意扩大事态,引起路人围观,堵塞交通,城管队员为了尽快平息事态,将辱骂、耍泼的当事人制服,这难道是不文明行为?如果不强制清除,事态就不能平息,执法就不能顺利进行,破坏城管、阻碍交通的状况就不能得以改变。文明执法是一个过程,有的路过群众对城管执法前期的教育、规劝直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过程情况一概不知,单凭看到强制性清除的情景就指责或投诉城管“不文明”,这有失公平,是对城管的误解。

误区二:冲突过程中执法队员被迫自卫是合理合法的行为。当少数“邪头”拿起凶器殴打执法者时,城管队员奋起自卫,冒着生命危险制服“邪头”并扭送派出所,是完全合法的见义勇为的行为。而有的媒体接到投诉仅到现场问几个人就报道“城管打人”,这是失实报道,误导读者,使城管声誉严重受损,也使众多执法队员深感委屈。一位同行说:我们现在不是执法难,而是不能执法的问题,要么请公安一起去,要么请人大代表一起去,证明城管没有打人,否则有口难辩。由此可见,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新时期构建和谐城管的思路与对策

(一)增强人本理念,坚持文明执法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正确把握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弱势群体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极为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把服务摆在第一位,通过服务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正面引导,做到处罚与教育并举,以管理带动服务、提供服务,实现城市管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加强队伍建设,锻铸文明之师

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构建和谐城管的成败。当前,锻铸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训练有素、服务至上、和谐共进”的文明执法之师,是构建和谐城管的迫切需要。一要加强班子建设,通过抓学习、讲团结、严作风、求自律,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三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完善公开、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城管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四要培育独特的城管执法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激发团队活力,迈向和谐共进。

(三)坚持堵疏结合,着力化解矛盾

深入探求理性化执法、人性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把人性化、理性化、柔性化贯穿于执法全过程。规范执法文明用语,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以教育、疏导为主,坚决摒弃野蛮执法、随意执法、暗箱执法。正视进城务工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维系生活的直接经济来源问题,始终以“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开源疏导给出路。

(四)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城管意识

构建和谐城管,宣传教育是关键。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与市民沟通的平台;向市民广泛宣传普及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和社会公德,加强城市意识教育,唤起全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实施城管投诉热线,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的作用,力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城管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注重促进执法相对人的心理和谐,“宣教为先,处罚在后”,主动深入帮扶困难家庭,做好跟踪服务,做到尽职尽责;加大对外来民工城市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使之尽快适应和融入和谐环境。

(五)推进大城管战略,提高城管水平

构建和谐城管,重点要确立大城管战略,实现由单一城管向综合城管即由小城管向大城管、突击性管理向经常性管理、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和跨越。坚定不移推行全面管理和大城管战略,调动各个部门、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城管、人人支持城管、人人参与城管、人人监督城管的和谐氛围。

总之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一直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进程是由野蛮走向文明,而城市管理工作代表政府的形象,“粗暴”、“野蛮”的执法方式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进而损害到政府的形象。今年是“城管执法宣传年”,我们要借这个活动的东风,积极行动起来,在执法工作中将“文明”作为宗旨,将“柔情”倾注于管理对象,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塑造“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的和谐城管新形象。

第11篇:国土执法监察部门职责

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基本介绍

一、国土执法监查部门的职责: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方式,对本行政区域内单位和个人执行、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目的市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秩序,保护国土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国土执法监察部门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

1、

2、监督检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受理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通过巡查、卫片执法检查、媒体反映等途径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3、核查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

4、依照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

5、指导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查工作,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国土资源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存在的问题: 土地执法监管问题:

1、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比较严重;

2、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问题突出;

3、农村违法用地特备是农民违法占地建房问题突出;矿产执法监管问题:

1、零星分散的私挖盗采现象禁而不绝,呈现“多、小、散”的特点;

2、

3、

4、

5、

三、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3221”的工作思路,即树立三种理念、打造两个平台、推进两个转移、构建一个机制,形成“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新格局。

1、

2、树立三种理念:科学,公正,效能。

打造两个平台:打造监管平台,实行地方政府主体监管、相关砂石、黏土违法问题较为普遍;

部分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问题时有发生; 边办边采现象仍然存在;

出现以工程或项目名义采矿的苗头性问题。

部门联动监管、国土主管部门全程全员综合监管;打造信息平台,运用先进科技、网络、通讯、媒体,发挥巡查、卫星遥感监测、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对违法行为早发现的综合预防系统。

3、推进两个转移:推进关口前移——将执法关口由事后查处前移到事前预防,把执法工作向前延伸到制度设计和改革,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为发生;推进重心下移——将执法监察重心下移到县(市)、乡(镇)、村,充分发挥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

4、

四、国土执法监管体系的具体内容。

“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执法监管体系。

1、全国覆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范围覆盖全国(不包括港构建一个机制:共同责任机制 “大家管、大家用”。

澳台)

2、全程监管:对土地管理的规划、耕地保护、利用、地籍、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开发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3、科技支撑: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全国“一张图”、试点开展视频监控网建设。

4、

5、执法监督

社会监督:12336举报电话;聘任国土资源协管员、信息员和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社会媒体网络等。

五、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探”。[参考《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

1、

2、

3、天上看:卫片执法检查 地上查:建立巡查制度

网上管:将执法监察信息与国土资源“一张图”“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对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息化、网络化监管。

4、

5、

群众报:信访件、举报电话、邮箱短信、来访、媒体披露。 视频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违法行为易发区建立视频监控网。

第12篇:国土部门执法培训

国土部门执法培训

今天我根据国土部门的邀请参加这个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国土部门常用的行政处罚和土地确权和大家一起探讨,下面分两个部分谈点我对法律的理解。

行政处罚部分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3款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任何法律都要遵守一定的立法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也要公开,这是公开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依法中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是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非法损害违法行为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依法对行政处罚提出的根本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1.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2.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实施。3.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行政处罚公正原则、行政处罚不免除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构成了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这三种法律责任的性质是不相同的,不能相互代替。)、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 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在现实中对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过一次后,行政相对人屡教不改,仍我行我素的,那就不是一个事了! 一个事情完结后, 再犯 那就继续行政处罚!有的违法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当事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施罚机关可以并处两种

1 处罚,如没收并处罚款,罚款并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是对违法行为人的从重处罚,在具备法定条件下实施并处同样也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不再罚”的核心是“不再罚款”。)

二、行政处罚的从轻或者减轻情形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3、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土 地 违 法 案 件 查 处 程 序

一、受

1、范围(案件来源):①上级交办 ②其他部门移送 ③群众举报④巡查发现

2、登记:对受理的案件,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3、处理: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在七日内作出如下处理:①符合立案件的,立案查处;②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③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④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

二、立

1、立案条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行政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①有明确行为的人(在现实中出现不知道涉嫌违法人员是谁,如非法建筑的土地使用人);②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③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④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

2、立案步骤

2 ⑴审查。对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听取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及群众意见,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内容:①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可靠(初查,可以在立案前);②案件的违法性质和情节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③是否应由本级、本部门管辖等。经过初步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查处。⑵立案: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填好以下有关内容:案由、违法单位(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主要违法事实及性质、受理人建议、受理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⑶上报: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调

1、指派承办人。对承办人有关要求:

⑴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⑵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⑶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2、询问调查有关人员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关系人询问。询问结束,制作询问或者调查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认笔录无误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

笔录的制作要求:

1、时间包括年月日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主要能反映一天中2次以上询问同一人的);

2、地点;

3、调查人或者询问人(注明执法证号)、记录人(只能是一人)

4、被询问人或者被调查人、性别、年龄、族别、职业(是否务农)、政治面貌(是否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文化程度、籍贯、住址。

5、告知执法人员是哪个行政机关的(同时注明出示执法证件),要向被调查人了解什么情况。了解被调查人和违法人是什么关系。了解被调查人是怎么知道情况的(情况来源,如看到的还是…)。了解违法行为发生的确切地点(小地名或者四至界限、面积等)。了解违法行为发生和终止的时间。如果是询问当事人的还应该了解(如建房的就应该了解有几出房屋,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房屋、面积、办理登记手续的情况、家庭农业人口等情况,目的是是否违反了“城市近郊区,人均占地不得超过20平方米,每户最多不得超过100平方米”等规定,在笔录的后面应该经被调查人审核后签名按印、日期)。

3、勘验检查

现场勘验,制作勘测笔录,由勘测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在此过程中可以摄像或者照像。勘验笔录应当有以下内容: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记录人,绘图人,拍照人或者摄像人,见证人、其他参与人,勘验使用的工具,勘验是什么人的指挥下,其他勘验人分别从事什么工作,如XX测

3 量,XX制图,勘验的结果(违法用地的因确定违法用地面积和界限)等。最后由勘验人、当事人、见证人、记录人等分别在笔录、草图、相片上签(印)字,拍照的请在相片上注明拍摄的时间和拍摄人等。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4、收集证据 证据包括:⑴物证;⑵书证;⑶视听材料;⑷证人证言;⑸当事人陈述;⑹调查笔录和现场勘测笔录;⑺鉴定结论;⑻其他

在这个阶段可以调取相关能证据违法行为身份的证据,如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已经办理的相关土地登记手续等。复印件应当和相关部门核对后并由相关部门或者当事人注明认可后入档。

5、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承办人经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且正在进行的,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6、起草调查报告

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四、处

1、集体审议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集体审议,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2、处理

调查终结的案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⑴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对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⑵认定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⑶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⑷认定非法批地的,撤销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5)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无权处理的,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附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6)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五、告

1、在立案调查后,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复议和提出诉讼的权利,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符合听证条件的(指

4 对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罚款的案件或者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应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须按听证程序组织听证。

这里所指的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过公开举行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的程序。

1、听证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处罚决定之前进行,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专门人员或机构的主持下,由直接参与案件调查取证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为一方当事人,被认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将受到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另一方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等共同参加,口头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护、质疑和要求,以进一步澄清事实、核实证据。

2、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日内提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听证的七日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包括每个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等)。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听证程序的基本内容

1.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当事人在限期内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要求

3.行政机关在7日之前告知当事人听证时间、地点

4.公开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5.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 6.听证委托代理

7.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8.制作听证笔录

9.审查听证结果报告,作出处理决定。 听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

拟听证事项的具体经办人员,不得作为听证员和记录员(案件承办人)。 听证可以由一名听证员组织和一名记录员记录,以可以由三或五名听证员组织。

首先在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查明听证参加人(包括委托人)的身份和到场情况,宣布听证纪律和听证会场有关注意事项。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介绍听证员、记录员,宣布听证事项和事由,告知听证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

5 主持人指定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证据应当分组出示并在出示的时候说明要证明什么事实?)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就行政机关调查人提出的事实和相关的证据发表意见、出示证据、进行答辩;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就各自出示的证据进行辩论;辩论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最后由主持人宣布:待听证人员综合听证情况报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请当事人和调查人员核对笔录,听证结束。

听证笔录应当在听证后当场交当事人审核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当事人认为无误后,听证主持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当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作出处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送 达

1、送达时间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2、送达方式

①直接送达 ②留置送达 ③邮寄送达④公告送达。

3、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并签名盖章。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时,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负责送达人员、见证人签名盖章(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执 行

申请强制执行

6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必须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180日内申请强制执行。

土地确权部分

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的确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办理争议案件有关事宜。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当事人有选择权)

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

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邮政编码。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代为申请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进行审查(注意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主体是否合法,如集体的土地只有极少数的人申请又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是申请的主体不合法,如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并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和发送受理通知书给申请人(同时发告知通知书给双方当事人,在土

8 地争议未解决之前双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包括权力义务,提供证据的义务,提交答辩书的时间,授权委托代理人的权力,申请调解的权力等)。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时,应当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下列证据材料: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者以其它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五)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

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以就是说在被申请人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后,处理意见下达之前要组织调解,在这个期间才算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时间段,这里就要看当事人的了,如果你的调解通知书下达后有任何一方不愿意调解就不能启动调解程序了,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达不成协议就不存在制作调解书了。为了证明通知了当事人调解,而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可以在调解书上注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组织调解,到时候不到视为不愿调解,可以以两次为限。调解通知书采用送达回证。不论调解是否达成协议都应该在案件中有文字记载。不愿调解的有调解通知书,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有调解笔录。达成协议的有协议书。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

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9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调查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三)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四)拟定的处理结论。

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我对土地行政处罚案件和土地确权案件的法律理解讲完了,不妥之处请行政审判庭的领导和国土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纠正。

第13篇:国土执法监察总结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针对当前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分局领导要求分局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严把土地“闸门”上来,严格逗硬国土资源执法,加强依法行政。要坚定信心,坚持原则,做到“有案必查、依法查处”,“既要查处事,又要查处人”,同时坚持公开查处,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目的。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执法监察工作的监督,分局主要领导对执法监察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和安排部署,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为了提高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办案质量,加强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行政,按照有关要求,我分局全年集体会审讨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5次,会审讨论案件14件。同时对各中心所和分局业务的依法行政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就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研究解决。

2、为了全面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我分局于今年就土地管理要求、工作责任、查处范围以及责任追究等工作作了仔细的规定和工作布署,对我分局开展土地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强化执法,营造执法环境。根据市局对执法监察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分局明确指导思想,为执法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着力解决了执法专用车辆和照相、摄像、扫描仪等办案工具,全力落实执法人员、办案经费等执法监察问题。

4、加强内部监督检查。为了加快依法行政进程,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使部门的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我分局坚持预审、会审相结合的方针,每季度有针对性地对土地供应、矿权转让、农地转让、土地整理、土地登记发证、抵押、出让金收取等工作抽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了认真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市局的工作布置结合我分局的工作实际,制定和建立了依法行政制度。一是建立了执法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局与各基层中心所签订了《执法监察目标责任书》;二是坚持以“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方针,制定了巡查制度,坚持重点区域重点巡查,一般区域经常巡查制度。今年分局矿管监察股按照巡查网络和工作情况对重点乡镇、非煤矿山及重大项目的用地实施重点巡查,全年共计巡查20余次。发现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6起,均得到有效制止和依法查处。各中心所对辖区内的用地及非煤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坚持常年巡查。通过建立巡查制度,将大部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减少了发案率。三是建立了统计制度,落实了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统计,上报各类报表。四是建立了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举报电话:2522188,对群众举报的违法案件做到认真登记并及时调查处理。五是确保办案质量,建立了错案追究制度,明确规定谁办案、谁负责、谁出差错追究谁的责任。规定每个执法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三不”,即不许以手中权利谋取私利,不得向当事人索、拿、卡、要、吃,不办“人情案”等。通过以上举措,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执法人员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等行为。

三、实施动态巡查,确保土地、矿产良好秩序

实行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确保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为此,我们把实行动态巡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动态巡查制度,明确了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对城区范围内及城郊村民用地坚持了重点巡查,有效地遏制了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全区建立和完善了动态巡查台帐和巡查登记卡,巡回检查登记表,规范了统一的巡查登记卡和台帐,做到了登记和台帐内容全面,填写工整,无错登漏登现象,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查处,做到件件有处理结果。确保了我区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

四、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效的贯彻实施,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促进全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分局充分利用39个“地球日”和第十八个“土地日”大力宣传矿产资源管理及土地法律法规。同时,按照部、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分局今年4月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宣传培训了全区168名村级干部,发放《村级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230册、《国土资源法律知识政策汇编》110册、《国土资源宣传画》110册。增强了各乡镇街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用地的自觉性,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1、为了提高办案质量,我们按照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标准、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程序等一系列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常用的法律文书规范制作案件查处资料,要求执法人员按照范本进行操作。同时我局对全区各中心所的业务人员进行了集中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办案能力。今年以来,重点对全区特别是在城镇规划区内未批先用、以租代征、少批多占等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同时,全区全年没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的现象。

2、为了贯彻落实国发31号文件以及部、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分局代区政府拟定了《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区政府于XX年11月19日出台并下发了此《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和工作部署,对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作明确,以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为目的。全年共计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14宗。其中:土地违法案件14宗,占地面积1.27公顷,共计收取罚没款21.45万元,结案14宗。

3、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督办和转办案件。

在本年度的执法监察工作中,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团结一致,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14篇:关于国土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调研报告

*****人大主席团

关于国土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

调研报告

***人大:

近年来,随着场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场镇居住人数急剧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现,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通过合法渠道难以及时、足量取得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一些农民为了自身利益,造成违法用地情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明确的执法权力、土地执法难以到位,现结合本乡实际,浅谈当前我乡农村土地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当前农村土地违法的特点

1、农村违法用地形式多样,调查取证难。一是未批先建,批少占多。村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占用土地建房,或者不按批准标准建房,任意扩大占地面积。二是违规出让,私自买卖土地。村民间私自转让或买卖土地。三是非法占用、破坏耕地。擅自取土,破坏耕地植被、破坏土地耕作层等违法行为。

2、农村违法用地面广量大,现场制止难。在大多数的农村村民建房中,因施工要求不高,加上充足的建筑材料,往往几天之内就可建成。修建者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已既成事实,现场制止和查处都很难。

3、执法人员配备不够。因机构调整,现只设有片区国土所,在基础执法中,往往人员缺乏,甚至无力应对。

二、农村违法用地存在的原因

1、土地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

2、部门配合难,执法难以到位。

3、执法效果不够明显。

4、个别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淡薄。

三、对农村土地违法的对策及建议

1、抓宣传教育,加大现有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与农村土地使用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

2、抓日常预防,建立巡查制度和监管网络。要制订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实施方案,真正建立乡、村、组三级动态巡查机制,将违法案件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建议给村、组级国土资源监察员一定的工资补助,例如村级计划生育专管员每年都有1200元的补助,按比例应该给村级国土资源监察员800元/年.人,组级国土资源监察员200元/年.人的补助,以充分发挥村、组国土资源监察、信息员的作用。

3、抓案件查处,做到案件查处到位。要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对非法批地和暗中支持导致土地被违法占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追究和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对土地违法行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4、抓队伍建设,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要以完善体

制、提高素质为契机,实行土地执法监察的规范管理,强化自上而下的土地执法监察管理体制,保证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5、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土地执法监察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

&&&&&人大主席团

*****年***月***日

第15篇:国土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国土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层的窗口单位,处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前沿,肩负着守一方之土、促一方发展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基层国土所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和用地用矿单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成效和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精神,立足我所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就开展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思考和探讨。

一、客观分析,认真总结我所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工作现状。城关中心所成立于2007年7月7日,属全额事业单位,设副科级所长1名,股级副所长1名,一般干部4名,现有办公用房及业务用房共计7间,130平方米。中心所负责3镇2乡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职责和乡镇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登记管理所的业务指导,包括城关镇、开边镇、临泾镇、武沟乡和郭原乡共50个行政村,443个自然村,总耕地38.05万亩,基本农田31.58万亩;砂矿、砖瓦企业14家,总人口13.14万人。

(二)取得成效。城关中心所自成立以来,在县局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1 一是整章建制,提升管理水平。结合本所实际,编印了《城关中心所规章制度汇编》各项制度11大类44项;制作了防控机制图8张,排摸了廉政风险点191个,制定防控措施165项;依据省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编印的《工作实务手册》、庆阳市国土资源管局编印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新编》编制了《城关中心所业务规范化管理手册》,共细化业务5类15项和89项成果。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打造过硬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我所注重抓政治和业务学习,来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的综合素质。在政治学习中,把参与解放思想讨论,坚持“两学一做”等列为重点内容,作为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在业务培训上,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基础业务知识作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从土地确权发证、土地变更调查建设用地审查,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执法监察网络构建等相关业务入手,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

三是完善数据化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从2013年开始,我所注重办公数据化建设,在县局支持下,配备了手持GPS、RTK等高精度测量设备,使得我们的工作彻底告别“尺子时代”,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注重电子化办公,完成了地籍档案的新旧合并和档案查询的搜索引擎的建立工作。使得我们的工作有顺序,有效率。

(三)主要经验。一是积极沟通配合,积极主动沟通

2 是中心所工作的关键。作为县局的派出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中心所成为了县局和乡镇业务往来的桥梁。在工作实践中,我所主动与乡镇联系,帮助其了解其国土资源相关政策,配合乡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二是扎实工作,扎实认真工作是中心所推进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所紧紧围绕县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优质服务,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县局和地方党委政府对我所的工作是满意的。同时,我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抓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所的工作做到了有为有位,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县局的重视和支持,进而为我所建设中解决有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创新我所建设的不竭动力。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建设中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拓宽思路,在制度,业务等方面要立新求变。实践证明。锐意改革,重视创新,迎难而上,常抓不懈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深入剖析,查找我所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几年,我所在建设上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所在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分析原因、及时破解。

(一)工作任务重、人员编制少,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增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我所的工作力量却逐年减少,人员编制严重欠缺,我所担负3镇5乡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包括50个行政村13多万人口,现

3 有事业编制3人,实际工作人员6名,在编的3名工作人员中有2名带编被借调到县局工作。工作任务大,人员力量薄弱,编制不够等问题导致我所工作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工作热情减少.

(二)硬件设施落后,基础建设滞后。现有的硬件设施大部分为2008年建所之初配臵,电脑运行慢,打印机时好时坏。随着业务要求的增加,原有的电脑已经无法满足地籍数据库、基本农田规划等专业性较强的业务运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需要。

(三)办公经费不足,业务开展无法进行。最近一两年,由于各级财政吃紧,对我所在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日常的执法巡查,精准扶贫等业务都因为经费欠缺导致业务滞后。与乡镇所的联合巡查,查处违法用地和矿产都无法及时开展。

(四)责任不清,职责履行不到位。自2007年建所之初,由于县局地质灾害、地图市场监管、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收购和储备中心等股室未设立,故中心所也肩负这些职责。至2010年以后,县局相应设立这些股室,专人专责,但基层业务依然要求中心所办理,造成中心所业务量大,职责不清。2015年,县局在乡镇设立国土资源管理与不动产登记所,主要开展执法巡查、耕地保护、地籍管理、地矿管理、基层信访不动产登记与等业务,中心所的职能变成了业务指导和配合,但是乡镇所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责任不清,中心所也无法履行业务指导职责。

(五)业务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职能增加,任务增加,我虽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机会时间少,研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业务的时间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工作人员中有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学历的人相对较少致使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为群众服务办事水平较低。

三、立足实际,提出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基层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与国土部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职能融为一体的,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增加人员编制,壮大基层国土工作力量,增加基层所的人员编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得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有空间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增加硬件配备和经费投入,完善基层所的基础设施。使得基层所的硬件设施能跟上业务需要。四是分清责任,各司其职。分清乡镇所和中心所的职责,使得各自能很好的履职开展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定期开展基层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16篇:酒类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酒类行政执法是开展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务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酒类行政执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眾的饮酒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及保证酒类生產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各类宾馆酒店、夜总会、KTV、酒吧和夜市异军突起,**市一跃成為名符其实的饮料酒消费大市。加强酒类行政执法,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為此,**市商务局酒管办历经几届人的努力,克服机构调整、人员异动、经费短缺,执法环境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為指引,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產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商务部****第**号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坚持依法依规,严查快处的原则,有效打击制贩卖假酒和倒酒扰市的违法违规行為,為规范我市区域内的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產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酒类流通现状

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家,分别分布在我市的**区和**县境内,其中年产量在**吨以上***吨以下的生产企业有*家,年產量在***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家。另有已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家,零售企业****家。根据****年市酒管办收集的监测数据显示,****年我市共消费白酒****千升,黄酒****千升,啤酒*****千升,红酒****千升,累计共消费饮料酒*****千升。进口酒类由于营运成本较高,申请备案登记资料要求严格且市场需求不大,个别经销商虽有兼营行为,但均不愿主动向市酒管办提出许可登记和备案申请,业务往来基本都没有开具酒类随附单,故无法纳入监测统计。由于我市酒类生產企业基本属于中小型传统企业,生產能力低,品牌知名度不高,故我市目前酒类消费仍以外地品牌酒为主导。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流通的国產白酒品种数量有***余种,啤酒种类达到**余种,红酒品种多达**余种以上,价格高、中、低档齐全,其质量也是优劣参半,鱼龙混杂。虽然自开展酒类执法工作以来,市场较以往更规范,制贩卖假酒的行為得到了有效扼制,但由于我市推行酒类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经验不足及执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酒类行政执法工作推进速度慢,执法力度不强,执法影响不广,酒类行政执法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二、酒类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酒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是导致执法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合法酒类生产企业共*家,登记备案的酒类批发企业有***家,酒类零售企业****户。而事实上,*家生产企业除索卡黄酒办理了生產经营许可证外,其余*家都没有办理酒类生產经营许可证,应登未登的酒类批发企业也远远不止***家,酒类零售企业更是多达****户以上。而目前我市全部酒管人员(含执法人员)不过**人。个别县(市、区)的酒管部门还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经费短缺,酒管从业人员收入低微,相对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来说,商务酒管执法人员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受人员和经费短缺的影响,对偏远乡镇的酒类流通监管执法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执法主体不明,职能部门协调不畅是导致酒类执法难到位的根本原由。酒类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商务局酒管办,但打击假冒偽劣却归属于市工商局,质量检测又是技术监督局的职责。商务部门对无证经营和没有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的酒类只能就地扣押,不能没收,这无疑削弱了酒类执法的权威。对于涉嫌假冒或者造假的酒类必须依靠工商和质监局的配合,才能执法到位,遇上暴力抗法,除了报警外没有其他有效的行政手段,而事实上是,目前我市部门之间各自為阵,互不协调,仅凭商务酒管部门单打独斗,面对宠大的酒类流通市场,明显势单力薄,事倍功半。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发动不到位是导致酒类执法不力的重要因素。我市酒管执法正面临著群眾不知晓、经营户不理解、不配合的困惑。从我省其他市州酒类执法现状来看,政府重视是关键。我省**、**、**等地市,当地政府在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都出台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酒类行政执法条例,并且充分利用本地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介资源,大力宣传酒类执法,广而告之,不仅让全市老百姓知道酒管执法是政府行为,同时也给当地的酒管执法部门找到了执法的依据。在培养酒类经营户增强持证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同时也从根本上起到了震慑制贩卖假酒违法犯罪的作用。

三、加强酒类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定期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酒类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结合打击经销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行为行动,大力宣传酒类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形象对外展示酒管执法队伍,以“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為平台,向酒类消费者和酒类经营者宣传酒类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举办酒类流通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全方位与有关媒体合作,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平台和全市各项专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酒类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政府支持,建章立制,為酒类执法提供执

法依据。参照我省**、**、**等地市的做法,在严格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產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商务部****第**号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参照市直相关行政执法单位的经验和文本,制定《**市酒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发文实施,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从而使我市酒管执法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三)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酒类管理和行政执法涉及部门多,只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将案件执法到位。遵循法律法规关于执法职责划分的规定,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通报、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建立联席联审会议制度,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努力提升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扩大商务综合行政法的影响。

(四)建立酒类行业协会,用行业标准促行业自律。我市是酒类消费和流通的大市,仅凭酒管执法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尽快成立酒类行业协会,运用行业标准去促进行业自律,从而杜绝或减少制贩卖假酒及倒酒乱市行为的发生,真正保护酒类生產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现行酒类批发准入规定对批发企业拥有资金要求不高,一般代理一个品牌或者其中的某个系列就能申办批发许可证,按照现行的酒类流通管理制度,批发许可证有效期為三年,期间不年审。事实上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问题而被迫提前中止经营,此时容易出现许可证转让或者租借等情况,由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变更,导致出现监管盲区。提高酒类批发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既有利于酒管部门加强对酒类流通企业和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又有利于扶持酒类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

(六)定期举办酒类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目前我市酒类从业人员多达*****余人,应定期组织对酒类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发给培训证书。通过培训,增进从业人员知法、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辨别真偽酒类的能力。规定所有酒类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不予核发酒类批发许可证或者零售许可证。宾馆酒店,KTV酒吧、夜市等场所的酒类推销人员,未经培训,不予聘用。培训所需经费应由财政列入年初预算并建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

(七)严格落实酒类随附单和建立进销台帐溯源制度。对所有从事酒类批发、酒类零售店实行酒类随附单及销售台帐制度,加大对超市、宾馆酒店、酒吧及KTV、夜市等终端消费场所的监督和检查。让流向市场的每瓶酒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让消费终端的每瓶酒都做到有据可查。同时重点加大对国产名优名酒和进口红酒的监督检查。

第17篇:我县执法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执法状况,县政府法制办采取问卷调查、研究分析行政争议案件、赴执法机关抽查执法案卷等形式,对我县执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初步掌握了我县行政执法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县行政执法总体情况良好,行政争议发生较少;另一方面,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县在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仍需努力。

一、我县行政执法现状

(一)企业对我县执法工作满意度较高

今年5月,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县领导批示,县政府法制办面向县领导分包的120家企业开展依法行政问卷调查,并对其中部分企业进行走访。此次问卷调查主要以省政府在“企业服务年”中对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规定的“十不准”为内容开展,同时公布了县政府法制办的电子邮箱地址以方便企业更为详细地反映情况。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我县各执法机关在行政管理中,能够较好地执行法律、法规和省、市、县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规定,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切实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没有违反“十不准”等规定的行为。

(二)因行政争议引发的信访案件不多

从调查的情况看,通过信访渠道寻求行政争议解决的案件不多。今年上半年我县去京信访8批50人,其中集访1批43人,去省信访23批80人,其中集访3批54人,去市信访35批183人,其中集访9批145人,在赴市以上66起信访案件中,仅集访2批、个访2批为行政争议引发的信访案件,占整个信访案件总数不足6.7%,行政争议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形式反映出来。

(三)行政争议呈现“三少一无”的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少。从近三年上半年发生的行政争议案件数量来看,无论是行政诉讼还是行政复议,总量同期比逐年走低。(见表一)

一、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情况表(单位:件)

2007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2009年上半年

行政诉讼12129

行政复议1160

总计23189

二是行政诉讼中执法机关败诉少。在已审结的22件案件中,法院判决撤销的3件,所占比例不足14%,更多的案件以行政机关胜诉结案,包括以判决形式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驳回诉讼请求和以裁定形式驳回起诉、准许当事人撤诉四种结案方式。(见表二)

二、应诉案件结案情况表(单位:件)

撤诉驳回诉讼请求驳回起诉撤销维持备注

2007上半年6221

12008上半年6112延期2件

2009上半年尚未结案

三是行政争议类型少。从统计的三个时间段立案的行政争议类型看,2007年上半年有6种,2008年上半年有5种,今年上半年仅有3种,行政争议类型也呈逐年减少趋势。在行政争议类型中,土地行政管理因与房产的权利、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挂钩,成为引发行政争议最多的执法领域;治安管理工作因涉及面大,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继土地执法领域外行政争议第二大高发领域。(见表三)

三、行政争议类型情况表

2007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2009年上半年总计

土地111122

4治安74617

劳动人事111

3房产2

2民政1

1工商11

质监11

卫生11

四是无群体性行政争议案件。从全国范围来说,城市拆迁、城区规划、土地征用等领域为牵涉面广、容易引发集诉集访的领域。我县因为不存在旧城拆迁改造、旧城区规范建设等问题,再加上在土地征用方面执行法律、把握政策较好,所以近年来没有大的行政争议发生。

二、我县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预防行政争议的产生,关键是要依法行政。从对部分行政争议案件原因的分析来看,引发行政争议主要是执法过程中时有违法或不当问题出现:

一是有些部门没有查清事实或没有充分取证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引起行政争议导致被动;

二是有些部门不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显失公正;

三是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树立“依照法定程序行政”的观念,没有做到实体和程序并重、结果和过程并重,出现一些该告知不告知等损害当事人陈述权、申辩权的违法行为。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几点建议

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权利,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县行政争议虽然数量少、类型少、涉及部门少,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压力不大,但从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社会和谐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县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方面仍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加强文明执法教育,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逐步形成遵纪守法、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行使权力,减少行政争议。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做到执法主体适格,执法依据充分。严格执行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定期开展案卷质量评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重视执法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的各项权利。

(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投诉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投诉渠道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广大投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认真听取人大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县人大开展行风评议、执法评议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执法部门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各种外部监督,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配合司法调解,及早实现定纷止争

我国的行政审判中虽没有规定调解制度,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的行政诉讼撤诉实际上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几年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原告主动撤诉和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撤诉两类案件高达41.2%,有的年份甚至高达69%,最近网上有撤诉率高达85%以上的新闻报道。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庭处和解”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肯定,提倡和鼓励以当事人撤诉的方式结案。该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既给法院审判工作提供了主持调解的法律依据,也给被诉的执法机关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被诉执法机关在诉讼中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重新审视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旦发现原执法行为有偏差,主动与法院沟通,积极响应法院的调解工作,尊重、理解、配合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依法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有助于减少与相对人之间的对抗,提高行政效率,避免相对人进一步上诉或上访,从而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修复社会关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18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的

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调研组

2012年x月x日

为了解《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为《促进法》)在全区的贯彻执行情况,促进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2012年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调研组,于2012年x月x日对我区贯彻执行《促进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区农机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区政府的专题汇报,并深入区农机监理站、xx乡农机服务中心、xx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贯彻执行《促进法》的成效及做法

2004年《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和推广培训力度,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组织,搞好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技术服务,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全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6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2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4689台,大型拖拉机2116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2.6%,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玉米 1

机收及秸秆还田率突破30%,植保、农田排灌、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我区农机化发展处于全省领先位置,2011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主要做法有:

(一)坚持政府引导,促进农机科学发展。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引导,农机部门多措并举,促进农机科学发展。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采取报刊电视广播宣传、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编印农机简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月”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促进法》。2004年以来,共编印发放法律读本、农机科技图书和各类宣传资料7万余份。二是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邀请参与起草《促进法》的专家,举办农机骨干培训班;每年抓住重要农时节点,邀请农机、农艺专家,培训农机推广人员。2004年以来,共培训农机推广人员535人次。三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每年午秋两季均召开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现场演示会,针对制约我区粮食增产的“瓶颈”环节,重点推广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施肥播种机、震动式深松机等新型机具和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重视培育民间技术力量。支河乡朱超研发出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芦岭镇廖玄、时村镇张亚洲均对播种机进行了了不同形式的改进。对农民群众的技术革新,区政府积极加以引导,给予技术支持,

帮助其申请技术专利,并与相关部门、企业联系,做好技术鉴定和扶持政策落实工作,引导其做大做强。

(二)坚持落实政策,促进农机快速发展。我区自2005

年起,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资金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区累计落实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65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0075台件,惠及农户8987户,拉动农民投入近

1.5亿元。为方便农民就近购机、办理购机补贴及农机入户等相关手续,区政府在金田农机大市场设立了农机购置补贴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购机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农机装备结构。

(三)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农机安全发展。区政府依法加强对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一是依法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加强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强化部门配合,建立健全了农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农机、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协作,各司其职,联合执法,共同做好全区农机安全工作。三是严查违法违规,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成立区农机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市场的监管,严厉查处农机证照不全、报废车上路、农机维修网点无证非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等违法违规行为。近年来,共开

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14次,打假和市场整治行动80余次,纠正和查处违章行为3万余次。四是开展平安创建,实施平安农机示范工程,加强平安农机示范村建设,打造安全预防网络,保证全区不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

(四)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农机持续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农机服务体系,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近年来,区政府在政策、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58家,其中4家被评为省级合作示范社。二是积极探索农机服务新模式。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开展耕地承包、租赁经营、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益,并成立了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指挥中心,为跨区作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三是积极开展农机化公益服务。每年农忙时节,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组、田间地头、合作社场地开展农机具检修服务,确保农机具正常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农村田间机耕道建设滞后,使机械田间转移不方便,降低了机械使用效率。二是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从总量上看,我区大型农机具仍然不够,尚不能满足全面机械

化的需求;同时农机库棚建设滞后,目前多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具露天停放或者简单遮盖,机械使用寿命缩短。

(二)存在相关体制机制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合作机制有待理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种植模式和农民购机以满足自用为主的小农经营模式,制约了大中型高效农机的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的过程中,有的农民不愿意流转,造成流转土地不连片,有的流转时间短,造成流转者不敢多投入,亟待探索完善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多样化农业生产合作方式。二是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有待理顺。《促进法》赋予了农机部门承担农机安全监管的职责,但是农机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检查的权力,对从事道路运输的部分农机具的安全监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粮食生产中,我区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是玉米等其他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不高。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经济作物机具总量少,专门机械数量更少,而且作物间分布不平衡。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限,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林果储运保鲜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等方面的机械化推广工作尚不能充分满足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促进法》。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法》的宣传贯彻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抓好对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宣传。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实施《促进法》的自觉性,提高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将发展农机化纳入各级政府岗位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农机化的有效投入。

(三)进一步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培育,提升农机规模化服务能力。力争每个村都建立农机合作组织。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拉长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链条,增加农机服务收入。

(四)进一步加快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完善农田布局规划,加强农村机耕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广应用大中型农机具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服务网络,尤其是加强乡镇和村级农机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农机中介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确保农机产业化发展、社会

化服务的稳步快速推进。

(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促进法》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农机产品市场监管,强化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行为。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制度建设、执法装备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协调力度,力争农机与交警部门联合上路执法常态化,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业机械高效、安全生产。

第19篇:城管执法进社区调研报告

开展执法四进宣传 打造群众满意的民生城管

随着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们愈来愈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这样就对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转变城管作风,以打造民生城管为宗旨,通过开展执法四进活动,提升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洁、靓、谐”的城管工作愿景,天桥区城管局对城管执法四进(包括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一、天桥区城管执法环境基本情况

天桥区建成区总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51万,辖区内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88余处。做为老工业区,天桥区在新旧产业更替中,产生了大量下岗和失业人群,加上地处城乡结合部,各类市场集中,流动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较多,经济落后,造成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社区治安等发展参差不齐,与其它区相比稍显滞后,因此流动摊贩、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现象严重,治理城市“八乱”的压力较重。随着近两年天桥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管理水平的加大,综合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市民对城管执法的认可度、信任度也逐步增强,但仍有市民不配合、抵触执法的事件发生,执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城管开展四进活动的意义

(一)四进为增加执法人员与市民的沟通提供平台 执法环境的创造一是靠执法人员自身的工作,二是靠执法相对人的配合,即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离不开宣传跟沟通。向市民宣传执法理念和城管工作,介绍城管法规,得到市民理解和配合,与市民沟通,了解所需、所急,才能提高工作针对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四进作为宣传和沟通的平台,为服务民生起到有益作用。

(二)四进为及时调整城管发展方向提供资料 在四进活动中,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家庭,实地观察,与市民接触,掌握辖区城管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城管工作效能,从整体把握管理发展进程。

(三)四进是新形势下的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市大城管模式建成后,对城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目前进行的尝试和经验

推行城管进社区,既能够畅通居民群众反映城管问题的渠道,切实解决一些居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诸多矛盾问题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基层,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又能体现行政执法工作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真正发挥城管与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城管执法进社区

城管进驻社区当“管家”,可使城管执法的触角有效地延伸至社区,做到了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了城管属地化,改变了城管执法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社区居委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居委会没有执法权及城管部门人员有限、财力不足等实际问题,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去年,我局开展了“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的探索。在市区范围内,建立起“一区一员”的社区联络员制度。今年,结合海宁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可进一步加大城管宣传进社区的力度。

城管社区联络员应定期到社区了解相关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组织召开由城管队员、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城管工作协调会,跟踪了解和破解落实有关市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好社区存在的私搭乱建、乱设摊点、无照经营、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

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借助社区多样化、立体化、生动化的宣传载体,配合社区做好多媒体、黑板报、期刊等宣传工作,重点突出宣传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倡导社区居民共同维护市容环境整洁。

充分依靠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内建立一支城管动态协查员队伍,利用社区热线电话,及时将违章违纪现象通报城管组织,形成上下互动,目标一致地管理,从而加快社区建设

管理的步伐。

落实定点联系工作长效机制,继续不折不扣的贯彻“城管进社区”的工作方针,做好每周定期巡访、回访工作,增强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实施“城管执法进社区”活动,实现了社区与执法部门、管理与执法互动互助的双赢局面;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城管执法进学校

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如果把对青少年的城管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城管工作的切入点,可以产生“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的社会效应。开展“城管执法进学校”,就是通过与学校携手共建,进一步拓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视野,阵地延伸,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学校,促进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构建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具体可选择中队辖区内一至二所重点中小学为共建对象,建立共建关系,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

一是强化各中小学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在学生上下学时对校门口的小吃、小百货等商店的越门设

摊和流动摊贩等违章行为的管理,维护良好的学校周围秩序;二是加强中考、高考期间的工地管理,及时对学校周边的施工工地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噪声污染等行为发生,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和各项创建活动,把局团委和学校团组织联动起来,搞好团员青年与学生的共建活动。通过一连串的宣传教育和实践,使中小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城市管理的意识,而学生又能将所见、所学传给家长,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影响家长。“小手牵大手”,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

通过开展“城管执法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学生宣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培育他们初步的法律意识,养成建设文明城市的责任感。同时,借“学校”这个突破口,通过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宣传和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让学生把城管法规带回家,从而增进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大家受益”的社会氛围。

三、城管执法进企业

城市商业区、市场是车流、人流密集之地,同时也是容易滋生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敏感地带。解决此类城市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单靠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积极开展“门前五包”、“城管执法进商店”活动。

以“门前三包”为龙头,是加强商户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宣传教育,使各沿街店主充分认识发放具有正规化、法制化的“门前三包”责任书的严肃性,从基础上抓起。与辖区内责任单位、门头房签订责任书,营造起“城市管理人人有责,全市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日常工作中,督促沿街商店和门店正确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和义务,做到不乱贴不乱画,维护好商店责任区内的市容环境。

跨门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历来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顽症”,中队还需继续推行人性化服务,以丰富“城管进商店”为载体,规范商家经营行为突破口,温馨提示到店门,劝导前臵入人心,推行有情送法、文明执法活动。城管队员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开展法律宣教、发放为沿街商户量身打造的《告各沿街店主的一封信》以及零距离谈心等形式,拉近与商家的距离,进一步巩固、夯实城市管理基础。

“城管执法进商店”的开展,有助于加强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协作联系,形成彼此互相配合和支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我局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方式。在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同时注意倾听商户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把城管服务经济建设的工作推向深处。

四、城管执法进家庭

以服务为主导,由我局自行编制的城市管理宣传手册自去年起被广泛发放到了海宁的众多家庭手中。宣传册中的漫画以乱贴乱画、占道经营、违法搭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题材,通俗幽默、寓意深刻,宣传主旨一目了然,市民反响热烈。

今年,我们可积极拓展宣传进家庭的内涵,通过为特困户“送温暖、献爱心”,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进一步融入社会,增强与市民的沟通互动,密切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

“城管执法进家庭”工作的开展,减少了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各界与城管工作的良性互动,拉近了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使市民民主法制意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市民关注、关心、关爱城管的意识日益增强,从而可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和执法环境。

一个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管理的好坏,是品牌,是形象。而城市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社会工作,离不开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因此,城市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抓好宣传,而且要把宣传视为城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亲民务实,按照下一阶段海宁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目标,开展好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店、进家庭活动,努力以

优良作风感染群众,以热情服务方便群众,以文明执法取信群众。以宣传城管执法工作为重点,以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四进”工作,全面提升城管执法水平

四、目前四进存在的问题:

推行城管进社区,既畅通了居民群众反映城管问题的渠道,切实解决了一些居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诸多矛盾问题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基层,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又能体现行政执法工作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真正发挥城管与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2、城管进社区后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⑴、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国家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门法律,虽然各地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但也是规定的比较粗,范围比较大,有的现象也不是很具体,而且在执法实践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却找不到明确依据,从而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深入发展。

⑵、社区市民文明素养程度不高,城市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在我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却有一个很大的不协调,只注重了城市的硬件建设,却忽视了城市软件的建设——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在目前的执法实践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

象,就是市民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市民在享受城市公共资源的同时,关注城市建设、尊重和维护城市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而且还经常会遇到执法相对人及市民的不理解,以及被动、应付、敷衍城市管理工作现象,管理起来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以至于是反反复复,成效不大。

⑶、社区管理工作的琐碎性、复杂性、反复性,加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所谓琐碎性是指管理工作的内容太多,大到店外经营、占路经营,小到乱摆乱放,清除、涂抹小广告,可谓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干。所谓复杂性,一个是相对人比较复杂,什么层次的人都有,干什么的都有;另一个是运用的法律法规比较复杂,虽然就某一方面的法律法规用的不是很多,但也都应了解,而且界线必须分明;再就是在执法实践中,需要协调的部门比较多,等等。所谓反复性,就是重复,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周而复始,忙个不停,一天不去管理或者放松了要求,往往就会出现反弹。

⑷、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共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现有的执法体制不是很明确。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起步较晚,各地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②、关系不是很顺。如协调配合不力,从大的方面讲,一项大的活动需要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部门的配合,组织、协调、安全、保障起来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从小的方面讲,有时弄不清业户的详细

信息,却又不知如何向工商查找业户的工商执照;所以城管进社区后面临的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③、办案保障不健全,物资器材还有些落后,取证不详,效率不高。城管进社区后,人员相对分散,如何实现物资保障的问题更显得突出。④、城管执法这支队伍还比较新,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执法水平和执法艺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还需要在执法过程和业务学习中不断提高。

五、城管进社区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城管执法进社区的实施办法的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的管理格局,即变“点、线”管理为“ 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重心下移,立足社区,建立“市、区两级政府,市、区、办事处三级管理,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服务”的管理机制。

(一)、主要是遵循“三个原则”。“三个原则”是指: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在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服务,尤其要明确办事处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与职权;

2、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原则。按照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统

一、联动、效能的原则。社区的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设立“一职多能”的配臵,充分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体现统

一、联动、效能的原则。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立足社区,与社区群众和社区组织紧密联系。

城管进社区,与社区群众紧密联系、相互依靠,是城管进社区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作中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碰到的困难及时处理和解决,才能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社区组织在社区建立起来的工作结构,发挥社区组织的功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及各单位组织的力量,搞好社区环境建设,共享社区资源,使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相融合,形成社区活动的一种合力,促进城管与社区组织的配合。不断完善城管在社区内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城管在社区的地位和威信。

2、加强横向联系,理顺各种关系。

城管进社区,要加强与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民间组织、社区单位等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在社区内的作用,调动他们关爱社区的意识。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区分责任,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其中主要是要处理好城管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和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因为这两个组织和社区群众关系最密切,在社区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多部门协调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强调管理合力,整合社区资源,才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为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3、加强社区投诉体系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投诉受理工作作为了解市容市貌的听诊器,群众反映的晴雨表,政策法规的咨询台,行政执法的监督岗,意义重大。因此,社区行政执法系统要高度重视投诉受理工作,以机构网络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运行高效化为目标,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配套必要的网络设备,形成社区内外,行政执法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执法部门与各社区投诉中心公开电话、与相关部门之间上下畅通的投诉受理网络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网上投诉受理,实现投诉受理现代化,建立执法机动队伍,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形成快速联动机制。

同时也可以充分依靠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内建立一支城管动态协查员队伍,利用社区热线电话,及时将违章违纪现象通报社区城管组织。信息的即时提供将有助于城管队员加强对辖区的了解,便于对社区的城市环境实施监控,形成上下互动,目标一致的管理,从而加快社区建设管理的步伐。

4、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社区建设。

要先做好城管进社区的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经验后,进一步全面展开。选择一两个人口规模,机构设臵都比较规范的社区作为试点,在其中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试尝。如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试点经验,在社区内实施聘用协管员制度,在社区内设臵固定的宣传栏等,利用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弘扬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营造

有利于社区城市管理的浓厚社会氛围,以赢得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在一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因地制宜的逐步推进整个城区社区的建设管理。

5、坚持日常管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以往的经验说明,突击式的集中整治,整治成果很难巩固,只有实行长效管理,才能提高整个管理水平。要在坚持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经验,积极探索社区管理规律,逐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改变管理办法,逐步由运动式和突击式管理向日常动态、长效管理转变,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转变,增强工作主动性。要实施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区(市)、街道、社区管理城市的基础作用,可以探索聘请城市管理协管员等办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最终实现整个社区的长效管理。 城管执法进驻社区,使社区成为执法工作的阵地,服务工作的平台,宣传工作的载体,既拓宽了城管执法的工作渠道,同时也为更好地开展城管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的社区工作体系。达到“发展在社

区、服务在社区、稳定在社区,文明在社区”的目标,构筑一个协调和谐的工作机制。

总之,社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充满蓬勃生机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更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城管部门,进社区更是时不我待。因此,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城管部门的积极努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管执法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机遇,开拓前进,落实执法为民的宗旨,再创城市社区建设新的辉煌。

第20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一、机构现状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是隶属于市交通运输局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核定编制71人,实际在编61人,由法定授权的实施道路运输管理的执法单位,共有执法车辆11辆,其中交通厅配备执法标志车1辆,执法服装全员配备齐全。

二、队伍现状

我局实际在编61人,取得正式执法证件的60人,人员来源大部分是解决的政府安置人员内部职工子女和部分军转安置、其他单位外调人员,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11人,大专49人,中专1人,专业多为法律和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为主,年龄结构35岁以下有8人,35-50岁有49人,50岁以上4人。

三、进人用人机制

我局自2006年至今一直未新进人员,而2006年以前进入的人员少量是军转安置人员,大部分是解决政府安置对象和内部子女,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普遍偏大。自2010年被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后,进人用人都是按照人社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考,现有执法人员的评价、考核、奖惩、选拔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公务员、工勤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四、交通队伍信息化建设

我局的执法人员和执法证件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卷的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未完全到位,由于应用软件程序的问题和实际办案人员在路上现场执法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设施设备来完善处罚案卷的信息化录入,而导致该项工作的不全面。

五、深化执法体制,创新执法模式等方面的做法

由于行政执法的特殊性和现在行政执法面临的大环境,让我们不得不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体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学习考核机制,按照“三基三化”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队伍的职能化建设,规范落实基础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全局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水平,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学习规范计算机操作技能,为规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开展部门配合、部门联动,以提高我们行政执法的力度,也能较好地改善执法难、取证难的现状,切实增强服务意识,面对广大的经营业户,要求全局执法人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付诸于实际的执法和管理工作中去,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中还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一个部门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由于执法力度不强,执法人员的水平再高,执法难、取证难还是一个没有根本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六、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应从严规范规范我们的行政执法队伍,严把准入关,加强业务学习和素质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进程,增强各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工作中的操作性。

国土执法调研报告
《国土执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