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社会问题及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4 08:35:5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问题调研备选课题

社会问题调研备选课题

一、教育问题

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从学生角度看高校老师队伍建设 城镇(农村)家庭教育支出情况调查 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二、青年(大学生)问题 当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道德责任

大学生创业调查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时尚消费调查

大学生贫富差距研究

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

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三、城市弱势群体

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心态调查

某阶层的调查研究

妇女地位和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外来务工者的城市适应研究

农民工法制意识状况调查

农民工收入调查

城市贫困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四、三农问题

某地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某地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昆明市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以……为例

五、犯罪问题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高校校园暴力研究

六、其它

某企业职工参与社会保险情况调查

昆明市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以……为例 经济危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调查及分析

房价上涨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调查

推荐第2篇:社会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特征:

1、从其存在状态来看,它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2、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上看,它具有局部性和整体性统一的特征

3、从其产生过程来看他是事实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4、从环境的影响来看它具有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统一。

趋势:

1、从常规点源污染向点源与面源相结合的符合污染转换。

2、由单纯的工业污染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并存过渡

3、新的污染源不断出现

4、长距离跨界污染日趋严重

5、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和扩大

危害:

1、经济损失巨大

2、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3、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

4、影响社会的稳定

5、损害了中国的环境形象。

产生的社会原因:

1、超大个规模的人口压力是影响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长时期因素

2、以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环境问题的结构性因素

3、已经极为中心的发展趋势,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政治基础

4、消费主义是环境问题家家具的推动剂

5、环境观念的缺失是环境恶化的心理基础

6、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格局是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

2、绿色经营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3、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和实现零污染

4、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

(二)重视运用市场机制,以此作为环境法规政策的有利补充

1、征收环境税

2、征收环境费

3、补贴

4、押金制度

(三)加强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强化执法力度

1、加强环境管理,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

2、对违法行为制定惩罚标准

(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鼓励民众的参与

2、中视传媒的作用

3、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4、重视环保教育

2.腐败的概念:个人或团体为谋取个人的、家庭的或团体的私利而滥用公众所赋予的权力的现象 。 分类:

1、政府权腐败和代理权腐败征服权腐败:与政府官员相关的违规行为。代理权腐败:与被赋予共有资源所有权的国有企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关的违规行为。

2、腐败的三阶段、三层次一阶段是开始阶段,范围较小,危害不大;二阶段扩散与繁衍阶段;三是自我毁灭阶段。三层次是个人腐败、整体腐败、制度性腐败。

中国腐败的特点:腐败渗透到各个领域;腐败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腐败引人关注;集体腐败盛行;腐败的规模不断扩大;腐败的潜伏期更长。

中国腐败的形式:两搞、桂冠现象、59现象、26现象、陷阱现象、串案现象、窝案现象、卖官现象、傍大现象、穷庙富方丈现象

腐败的严重后果

1、腐败可以形成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2、导致社会规范的混乱

3、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4、腐败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5、腐败严重影响了收入分配的格局

6、腐败导致腐败的恶性循环 腐败成因的社会学研究:

(一)腐败的社会学视角 1亚文化;2理性选择视角

(二)中国腐败问题的社会学判断1权利引发腐败2现代化引发腐败价值标准的现代化导致许多行为呗认定为腐败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引发了腐败现代化通过他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来加剧腐败抑制腐败的政策《一》减少腐败机会1.改革政府机构,缩小政府规模2.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1保证国家权力之间的制衡2鼓励群众监督3舆论监督4审计监督)

3、建立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二》严惩腐败行为

1、要改进独立反腐败机构的运作方式1》反腐败要有独立的运作机构2》机构运作的方式要合理

2、要推动社会公众反腐败的支持 3.犯罪的测评:实际犯罪率现行犯罪率隐形犯罪率

趋势:

1、侵财性犯罪发案率上升

2、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加强

3、流动人口犯罪增多

4、暴力犯罪影响恶劣

5、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

4.收入差距的含义:就是平时说的贫富差距,财产差距,其评价指标有:收入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收入十等分法④绝对收入法

收入差距的表现:马太效应、倒U曲线假说原因:

1、市场经济本身会扩大初始收入差距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也扩大了收入差距

3、嫉妒性偏好函数对其影响。风险表现:

1、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3、危机执政地位

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1、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总是低于经济增长

2、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处在倒U曲线的上升期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呈上升趋势

4、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与较低的个人收入差距并存

收入差距问题的成因:

1、地域差异造成

2、收入分配政策

3、体制改革不完善

4、权力寻租

5、收入调解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解决收入差距的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二)切实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

的调节作用

1、严惩偷税漏税

2、应当尽快选择开征社会保险税、遗产税、赠与税

3、对权力和慈善捐款的个人要予以税收优惠。

(三)调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四)继续向落后地区实施政策倾斜,鼓励多规模发展

(五)广开就业渠道,通过就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5.贫困的含义:个人或家庭因缺乏必要的资源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它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家庭、群体、民族或国家。 类型: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测定方法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恩格尔系数法

3、市场菜篮子法相对贫困测量方法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法

2、基尼系数法

3、五等分法、

4、收入比例法

(二)侠义广义贫困

(三)制度性、区域性、阶层性贫困

(四)客观贫困与主管贫困

(五)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

贫困的治理:理念与政策创新

(一)理念与实践

1、关于责任的理念

2、关于救助的理念

3、关于贫困之力主体的理念

4、贫困治理的目标与性质

5、贫困治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

6、重视国际合作

(二)贫困治理的政策与制度建设

1、重视社会保障建设

2、社会抚持建设

5.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的表现: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

2、农民的负担比较沉重

3、农村贫困人口多,返贫现象存在

4、农业生产维持在简单再生产状态,农业失去在发展的活力。

5、农民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6、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多

7、农村城镇化速度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三农问题成因

1、“人地”关系

2、工业化倾斜战略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3、城乡二元体制加剧了三农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应该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坚持农业保障自主

2、提高农业生产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3、保护农业自然与生态环境,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的 基础

4、为国内外的消费者提供环保绿色食品,同时建立技术保障和法律保护机制。

5、努力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口问题:指的是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的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 6.当前中国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数量问题特点

1、人口过多

2、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关系长期并存影响:

1、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供给紧张

2、人口过快增长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3、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加大了社会发展的压力

4、人口规模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二)人口质量问题人口质量问题特点:

1、身体素质问题突出

2、文化素质低,高学历人才缺

3、人口现代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人口质量问题的影响:

1、人口总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人的素质低创新能力差。

7.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绝对数实际

2、发展速度快

3、未富先老

4、农村超过城镇

5、高龄化趋势明显影响:

1、人口总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人的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差。8.出生性别比:指某一时期内每一百名初生婴儿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影响:

1、造成婚配压力,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2、引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加重人口老龄化程度

3、挤压女性就业,妨碍妇女地位的提高

4、削弱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

9.失业的类型

1、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分为现行事业和隐性失业

2、按失业的性质分为摩擦性事业、周期性事业、结构性事业 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失业的正负面效应 失业的正面效应

1、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

2、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有利于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失业的负效应:

1、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影响社会的稳定

3、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失业的社会危害:失业导致贫困加剧和贫富差距拉大;是也导致犯罪和反社会行为;对政府的冲击

10.政策的特点:规范性、强制性、统一性、普遍性、明确性、灵活性社会政策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目标的多重性;利益的相关性 社会政策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1、保障和实现人的生存权及其他人权

2、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3、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二)规范功能

1、引导功能

2、协调功能

3、预测功能

4、评价功能

5、控制功能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社会政策的客体,社会政策的内容。社会政策制定过程:

(一)制定(二)实施(三)遵守

(四)监督

(五)评价

(六)调整与终结

11.社会问题的概念:广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

侠义:

1、影响社会成员或部门成员的共同生活

2、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失调现象。

社会问题的本质:公共麻烦。社会问题的内容:

(一)结构性社会问题:主要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而是某些政策制度因素或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引起的是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关系失调造成的

(二)变迁性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伴生现象

(三)越轨性社会问题:超越违背了法规或规范,主要是有个人行为偏差引起的。

(五)病态性社会问题: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那些极其丑恶的社会现象。

(六)心理性社会问题: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引起的,心理负荷加重和心理震荡或由于个人遭受挫折、创伤、身心患病无法调适。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增多的原因——社会转型 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社会敏感集团的和有识之士的呼唤;社会舆论集团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宣扬和推动;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解决社会问题;社会权利集团的认可和支持。

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的区别:受关注的时间长度不同;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涉及的范围不同;推动因素不同;

社会问题的特征:1.普遍性:①绝对性:社会问题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相同的社会问题。②客观性 ③复杂性 2.特殊性.只由于时代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和阶段及的不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性质认定会产生不痛的认识、态度、处理方法。

推荐第3篇: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1客观性的事实依据。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意义,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其一是指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不可否认,他都是客观存在。2影响相当数量人的公共麻烦。社会问题具有意义,引起社会问题的现象通常是一种”公共问题“而不是”个人问题“3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具有主观方面的意义,这里指社会成员的直觉判断对界定社会问题起着重要问题4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人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具有社会目的性,行为是有主观意志支配的5社会问题具有可改变性。社会问题的热宁被认为与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关,社会问题的发生由社会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它所造成的后果是社会性的,涉及整个社会生活。

二、社会问题界定的环节或过程.1、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利益受损集团是指直接受到某类社会问题伤害的对象。他们对某种社会问题感受最深,往往最早发出呼吁。

2、社会敏感集团及社会上某些有识之士的呼唤。对社会问题敏感度较高的社会群体通常包括:记者、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等

3、社会舆论集团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宣扬和推动。某些社会现象能否别界定为社会问题,或能否被当做社会问题来看待,关键在于广大社会成员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和看法。

4、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当某一社会现象呗相当多数社会成员看做社会问题,在心理上形成压力和不安全感,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5、社会权力集团的认可与支持。最后将某一社会现象界定为社会问题=题是在所难免的c许多社会问题并不与社会制度有着直接的关联

六.社会结构:指社会体系各成分之间,由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劳动分工以及社会利益的性质决定的,稳定的、有条理的关系网络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1.从社会结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1)原有的阶级基础上分化出新的阶层。(2)新生的阶层发展较快。(3)不同阶层、利益群体间的社会差异将有所扩大。2.从组织结构主体的存在方式老理解。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开始变化,组织自主性开始增强,组织开放度增加,体制外资源丰富3.从社会结构主体的存在的空房间形式理解。二元城乡结构在地理上区域边界模糊4.从社会解雇主题的互动关系的秩序来理解。转换中的制度结构矛盾突出:制度冲突、软弱、滞后。在转型期出现制度松散状况,使群体、个体的活动具有更大的空间,在发挥自主性和更具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无序现象及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使社会问题更加突出。5.意识形态结构转变。转型期价值观念由单一取向到多元取向;社会成员独立思考、自我抉择的自由度增加;第三,新旧观念冲突剧烈。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点 :1.交错性。在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之间的位置与关系远没有顺利和整合,带有转型时期特有的新旧要素的矛盾冲突的特征。2.伴生幸。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某些社会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是现代的半生现象,具有共性。3.复杂性。社会问题产生与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有关,发展的不平衡使矛盾更加错综复杂。 七.失范行为的总体特征与趋势表现1失范的数量增6)吸毒形式半公开化7)吸毒地区扩大化8)城乡具有差异性9)对毒品认识程度有空白10)复吸率较高。

一、吸毒的社会原因1.好奇与被诱惑是吸毒的主要原因,这与吸毒者个人文化因素有密切关系2.贫困与吸毒是相依相存的怪胎3.心理压力促使人吸毒4.吸毒的外部诱惑因素是强大的

2、吸毒的危害(1).吸毒是对自我身体的摧残吸毒眼中一直身体的正常功能,免疫系统水平大大降低,抵抗力十分薄弱;吸毒过量会引起急性死亡,不洁净诸社会传播肝炎,梅毒,艾滋病等。(2).吸毒是对自我心理的扭曲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只是毒品-陶醉-毒品-陶醉这一过程,吸毒者以单上瘾意味着精神支柱的倒塌,就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成为家庭的负担和社会的隐患。(3).吸毒会引发大量社会犯罪当前系度问题是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温床,吸毒人员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骗养吸,以娼养吸的现象严重。

十一1.青少年犯罪:指青少年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行为后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了其他人的正当权益,一招法律应当受到制裁的行为。2.不良青少年问题:指青少年在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社会亚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不为社会主文化所认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是一种道德行为及社会责任感的失范。3.不良青少年思想与行为特征:1)道德法制观念模糊,缺乏判断能力2)畸形的需要结构,错误的人生观3)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辛苦。4)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5)思维的片面性,情感的情绪化 2.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闲散青少年成为犯罪主体劳动力。4.失业群体的特征1)个体特征:下岗职工的文虎程度较低,职业技能不高2)经济状况3)思想状态大多数下岗职工处于一种茫然无奈 情绪低落的状态 在心理上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对现实不满,埋怨领导无能,政府不关心。4)职业期望失业下岗人员大多数迫切需要就业

5、原因 a、劳动力供给状况

1、新增劳动年龄人口。

2、城镇企业富余人员的释放。b、劳动力的需求状况

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

2、产业结构变动因素。

7.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政府:1 解决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的增长 2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保障,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社区 :1 改变失业管理措施 2 组建劳动服务公司 3 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个人 :1 只有靠实力不断提高素质和转变观念才能应付挑战,抓住机遇,因此每个就业员必须学会储备知识 2 转变就业观念也是实现就业的关键,一是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就业,二是破除等级和爱面子思想实行反串就业,三是避免因循守旧,要创造就业。

十四.1.反贫困至少包括三层含义1)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其能够生存下去,在中国就是建立和完善一个规范运作的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反贫困的起码底线。2)从体制和政策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少贫困人口在转型期遭遇的社会剥夺性,谋求并付诸行动准备解决的,通常是有组织的权力者群体。

6、解决社会问题开始。当某一问题被界定为社会问题出现,得到全社会首肯,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议事日程便提出。

三、社会热点与社会问题的区别社会热点问题:是社会成员所关注的某种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关心、评论,一段时期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1)它是社会利益的聚焦点 2)它是社会成员的疑虑点3)具有多样性和周期性4)具有社会评价的多义性 3.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区别1)受关注的时间长度不同,一直存在,时效性2)性质不同(社会问题一般都是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对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新鲜事物,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丑恶现象)3)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是显性,隐形,即客观存在,但没有引起社会重视;后者是显性)4)涉及范围不同(前者关注公共麻烦,后者可以是个人,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5)研究者不同(前者是社会学者凭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凭专业兴趣选择研究,作出解释;后者是新闻工作者凭敏锐新闻嗅觉,感觉到某种社会现象重要性,大量报道引起关注形成社会热点)

四 1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1)社会问题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几乎与人类社会同事存在(2)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在时间上的特殊性,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3)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4)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界定是不同的2.对社会问题认识的相对性1)时间差异性:人们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是变化的2)国情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社会问题的界定是有差别的3)群体性差异: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利益群体,职业群体等准群体)在对社会问题的认定上是有所不同的3.社会问题的分类(1)结构型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主要不是有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某些制度性、政策性因素引起的。这类社会问题是各个国家都会遇到的,具有普遍的意义。正是社会转型为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2)变迁型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与本国的政治经济问题纽结在一起。(二元社会结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进城,环境污染,家庭解体)3)越轨性社会问题(属于个人行为偏差,诱发原因是个人因素a一般性的越轨问题b严重的越轨性社会问题如社会犯罪)

五、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

1、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方针。(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力量、发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基本力量)

2、坚持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解决问题一部分主要依靠物质帮助,但也需要适当的精神支持和思想教育

3、坚持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很多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些社会问题的起因比较简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牵涉到许多方面,需要统一协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1、社会规律性原则。社会问题必须负荷和遵循社会的规律性。首先,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属性,是事物之间固定的联系。其次解决社会问题将会涉及社会问题自身的规律性,解决条件中的规律性及对策措施中俄的规律性,需要正确把我和运用着三个方面的规律来确定对策

2、社会规范性原则。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确定和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坚持这一原则必须:

一、分析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与现存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社会规范

三、分析解决问题的规范和其他现存的规范之间的关系

3、社会公众性原则。之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利于维护和谋求社会公众的利益

4、社会效益性原则。

5、社会进步性原则。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谋求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最大或最高社会利益。坚持社会效益原则,第一是注重社会效率即谋求在问题解决中所投入的一定能量的最大效果。第二,注重整体社会效益,即谋求解决问题活动中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平衡和发展,及公众利益的实现。 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1政府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政策调控。通过宏观的政策,来调节政法各部门的管理行为,调动社会的力量调动政法控制的人、财、物、信息等个资源,创造有利于瓦解社会问题的条件,创造有利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环境2第二种常用方法法规调控当某社会问题经常地、重复地出此案时,就有用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方法解决3第三种方法传播媒介的抨击。传播媒介起着引起社会重视、、调动社会舆论对社会问题形成的社会压力的作用4第四种方法社区基层力量的化解。社区是我国化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操作层面的承担着5专业机构的介入。社会工作机构是通过汲取社会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的力量如何看待社会问题1.(1)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2)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a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他是不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着的b本身就是一种发展中的制度或还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制度,因而有矛盾或问长比强度增长速度快,失范强度增长比释放烈度增长速度快2失范行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利益有关3失范行为总量在较高的平台上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减慢我国失范行为的总体特征与趋势表现失范的数量增长比失范强度增长速度快,失范强度增长比失范烈度增长快失范行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利益有关失范行为总量在较高的平台上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有所减慢

八.精神疾病含义:精神疾病是肌体在内外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下,导致认识情感一直等精神活动以及行为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影响:1对患者本人【感觉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动障碍;意识障碍;智能欲望性格障碍】2给家庭带来诸多压力影响【经济;社会;心理;工作】3对社会影响【社会要承受精神疾病患者一定的危害结果;精神病不承担刑事责任;社会承担一定经济负担】2.对社会的影响a社会要承受精神病患者一定的危害结果b由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因精神疾病而丧失或不具有民事能力的人做出犯罪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因此这些案件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感到委屈和不公c社会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负担精神疾病的治疗 一。精神治疗【1支持疗法2行为疗法3精神分析法4生物反馈治疗5催眠疗法】支持疗法(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保证、劝解、疏导,培养兴趣,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加强病人心理活动的防御能力,以恢复对环境的适应平衡,达到治疗目的)行为治疗(运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强化学说,对某些疾病的不良行为与异常生理功能矫正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脱敏法、厌恶疗法、消退性实践法和强化法)精神分析疗法 又称心理分析,以弗洛伊德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心理分析技术为治疗方法。主要手段是系统地采用联想、梦的分析、移情、解释,是病人能够意识到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未能实现的欲望,进而了解患者变态行为的真实意义和原因,最终达到症状消失生物反馈治疗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内脏反应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方法对病人进行暗示,言语暗示和药物暗示是两种常用方法。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可以启发、了解他们压抑的痛苦情绪冲突,进行暗示治疗二。工娱治疗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1精神刺激2躯体因素3遗传因素 素质4社会环境因素5年龄和性别

九.1.我国自杀的特征1)从发展趋势看,城市自杀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则呈现显著的波动状态,居高不下2)农村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3)在性别方面,女性自杀的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4)自杀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具有相对稳定的规律2.自杀的原因 A社会结构视角【1自杀的一般情况。自杀倾向在知识界很轻累的根源是传统新年的削弱及精神上的个人主义状况2自杀类型 利己,自杀是由于个人与社会联系脱节,缺乏集体的支持和温暖以致滋生孤独感、空虚感和生存的悲剧感而造成的;利他自杀是个人呢为某种主义或团体竭尽忠诚而舍身的结果;失范自杀的产生是由于个人缺乏社会约束的调节。3自杀的原因要到社会结构中去找自杀者的行为从属于一种社会条件,是该社会条件的外在表现,每一个社会集团对自杀行为有独特的集体倾向,这种倾向是个人倾向的根源而不是结果。4群体的整合对自杀的化解作用自杀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5个人主义是利己型自杀的主要原因。6利他型自杀的原因7失范型自杀的原因8自杀是有规律的9文明社会是反对自杀的二个人因素的视角1从个人遭遇的困难中找原因自杀是自杀者意志和行为的统一,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从个人精神角度寻找原因真正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3.预防自杀的措施 (1).注重健康人的培养一个人的健康是生理肌体健康和心理机制将康德统一,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2).建立自杀劝阻中心建立自杀劝阻中心,配有热线电话和个别的给想自杀额的人解答问题的专职咨询辅导员,24小时服务。(3).采取形象教育将危险性制作成影片,录像资料,让青少年认知自杀的丑恶与后果。(4).减少渲染自杀情绪、自杀气氛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加强正确的引导,对自杀事件大肆报道,以减少青少年的模仿。(5).开启干预自杀的组织工作在我国应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预防自杀的救助体系,将各种救助系统建立起来。(6).培养预防自杀的专门人才我国的医学院精神科要培养预防自杀的专业人才,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也可以设立预防自杀的相关课题。(7).加强职业团体的凝聚力职业团体有机会也有能力发现自杀者的异常现象,及时帮助当事人摆脱困境。

十1.当前吸毒状况的特点1)短时间内吸食者快速增长2)青少年成为吸食者的主力军3)吸毒者以低文化群体为主4)吸毒活动有小群化的趋势5)吸毒者身份复杂化2)犯罪类型多样化3)智能化犯罪开始增多4)团伙犯罪是主要形式5)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6)突发性犯罪多

3.青少年犯罪的轨迹:1)问题少年2)不良同龄伙伴群体3)向劣迹群体转化4)向越轨群体转化第5)向犯罪群体转化6)有组织犯罪 4.越轨青少年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偏差1)家庭过分溺爱2)家庭教育放任自流3)家庭破裂创伤4)冷漠家庭氛围

二、社区交友偏差 越轨青少年在互动中传递的是不良的文化信息:哥们义气和趣事2.玩弄异性3.吃喝玩乐4.社会不正之风的传闻5.街头巷尾轶事6.生活的意义7.甲流生活经验。

三、社会学习偏差1直接学习2间接学习

5.青少年问题的实证研究1.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能发生直接影响或与其他因素发生交互影响二搓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变项;生理因素是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2.家庭因素 a家庭规模与结构b家庭社会经济地位c管教态度d家庭关系、亲子关系3.学校因素 学校介于与家庭和社会之间负有教育及社会控制功能4.朋辈因素 同辈群体对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要消极的一面。5.一般社会因素

6.青少年犯罪的预防1宏观预防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全社会的事情 全社会的每一部分,大到政府社区 小到团体 学校 家庭,还有传播媒介都有责任相互配合,共同行动,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趋势,不断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网络,政府预防,通过政府立法和采取一些行政措施来试试先2.中观预防社区预防:社区是青少年离开家庭和学校吼活动较多的场所,社区工作者的积极主动工作能将青少年犯罪扼杀在摇篮中,预防小犯法,杜绝大犯罪,达到减少和消灭社区犯罪的目的。社区是接受劳动教养,劳动改造释放的青少年回归社会的主要场所,它能协调社区内各种青少年矫直力量和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并提供一定服务。3.微观预防学校预防: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及时帮助他们纠正观念的偏差和行为偏差 家庭预防:在家庭教育中对还自带额法制教育是不可少的,对社会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家长要给孩子分析和解释,让他们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家庭的和睦美满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十二1残疾人: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不便发挥正常作用的人。

3.残疾人问题的现实根源残疾人问题的凸显与一系列社会结构性因素的转变面且相关 a经济结构的转轨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在经济专柜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收到的冲击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大,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残疾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b人口结构的转变 我国人口老化的速度极快,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龄人口,全面的社会养老保险在短时期内无法建立。c产业结构的转变 1.我国残疾人就整体状况而言素质较低,远远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科技产业的兴起更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拒之门外2.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使大批劳动力被排挤出就业部门 首当其冲的就是残疾人4.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确立新的残疾人观只有用新的残疾人观来知道残疾人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实现残疾人真正的全面的回归社会健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一套适用于国情的专门的残疾人法制体系是规范处理残疾人问题不可获缺的。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a残疾人生活保障特殊情况和需求,应当考虑到残疾人的 生活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和了解,适时给与帮助:最低生活保证线、b劳动保障劳动就业 对个人 对国家c医疗保障保健和康复d教育保障 加大教育投入 师资队伍 多方办学 多方筹资e残疾人服务保障。 创造无障碍社会环境立法宣传力度

十三.1.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需找工作的人员。

2、失业指标体系就业和失业的指标体系应该有三个层次的指标构成:第一层次的指标是对一个国家总人口中适合劳动的人口进行界定;第二层次的指标是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第三层次指标是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3.失业的种类:

1、磨擦性失业。由于求职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受汽狗变化、风俗习惯等影响,是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导致生产对劳动力节省而形成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就业。 中国失业的类型还包括:下岗、农村剩余

经济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3)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矫正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排斥或歧视,保证其就业迁徙居住医疗和受教育等应有的权利,维护贫困者的人格尊严。2.贫困的类型(1).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这些维持生存所需的的基本条件包括视频,住房和衣着消费等。(2)相对贫困: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达一定程度是的生活状况主观贫困:指某些人根据他们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他们自己处于贫困状态。(3)客观贫困:只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些人所处的贫困状态。(4)区域贫困:如果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区域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则称该区域为贫困区域。(5)个体贫困:如果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人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则称其为个体贫困(6)长期贫困:如果某种贫困状态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或经过长期仍不能摆脱,那这种贫困状态就是长期贫困。(7)暂时贫困:指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的贫困。 3.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在相当大的数量2)返贫率较高3)特困的顽固性4)贫困地区人口普遍营养不良4.我国城市贫困发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城市贫困人口规模急剧增加2)城市贫困人口结构呈多元化3)从就业结构看,贫困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型工作,多源于传统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5,国际反贫困的战略1)人力资本投资 2)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方式3)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 4)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6.我国政治家论贫困1)中国反贫困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2)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首要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3)反贫困的手段和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反贫困必须坚持长期作战的思想7.农村反贫困措施: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五项原则1)直接面向贫困者的原则2)分类援助的原则3)多种反贫困计划相结合的原则4)综合治理的原则5)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则

8、现阶段城市反贫困措施的构建 政府a推动经济增长 吸收更多劳动力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辟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

4、提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机制,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安全功能9.反贫困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心理辅导:针对贫困者依赖性较强等心理,社工要了解其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使它们能够从宿命论中走出,引导他们走向自助和自立。2)就业辅导。为贫困人员制定合适他们能力的就业辅导计划,知道他们进行职业训练,提供与挖掘就业机会。3)协调和调动社会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提供个案 小组等专业化服务,帮助贫困者解决婚姻问题,亲子关系万体,接受专业化的个案辅导。

十五。1.婚姻是为社会所认可的,主要涉及男女双方关系的制度化安排。有如下含义:一对男女配偶的关系式为社会所认可的,即合乎社会习惯法或成文法律,同时这对配偶关系具有排他性1)同居,并具有简历家庭和生育后代的意向;2)具有共同的劳务和经济权益3)生儿育女有积蓄,子女有社会公认的家庭财产继承权。2.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家庭最多的国家;大概率现象和大概率价值观。大概率现象是指人们的行为相当整齐划一,呈现出一种大多数对极少数的不均匀分布;大概率价值观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同一事物持高度一致的观点和态度;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3家庭社会工作对婚姻家庭问题的介入 (1)社会工作在协调家庭关系,增强婚姻家庭关系的调节功能方面可以采取个案和团体工作的方法。就团体工作而言,可以针对各种家庭开设有关夫妻关系、性关系、家政以及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向家庭传授增强自我调节功能的知识和技巧;在个案工作方面,主要是利用结构家庭治疗方法以及联合家庭治疗方法的技术。(2)家庭社会工作要对青少年进行婚前的婚姻家庭辅导,针对青少年以及婚前的婚姻家庭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婚前学校,家长学校,家政学校中。(3)在社会上建立转么的妇女援助机构,在社工的指导下建立由社区,妇联,新闻机构以及司法部门共同组成的援助网络,及时了解并掌握家庭离异,家庭暴力的情况,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和经济援助,并开通专门的热线。(4)社工要推进保护妇女的立法工作。一方面推动政府重视并完善对家暴,家庭离异的专门法律法规的立法,另一方面加强对妇女的素质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反对家暴,家庭离异的能力。

推荐第4篇:当代社会问题

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指的是女大学生在毕业后一段时期内因性别差异而存在全方位的职业获取困难与障碍,以致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现象。

女大学生就业,是公平就业问题(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是意义重大与影响深远的公共政策问题。

在几年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字眼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了人民的眼球,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大代表及妇女代表的普遍关注。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1.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2 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

3 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看,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就业中是极为严重的。

2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文化偏见的影响

传统观念“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根深蒂固, 受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角色期待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遵守传统、相夫教子。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在结婚之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这使得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2.2 用人单位利益驱使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讲求“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的成本要高于男大学生。首先,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婚育等系列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造成直接成本。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性产生工作生涯的中断,重返工作岗位后又需要一段时期的恢复和调整,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重返者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退出时的水平,这样用人单位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负担。其次,从长远来看。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一般要比男职工提前5—10年,这就意味着,她们比男职工们要少贡献5—10年,而多拿几年的工资,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单位的成本。 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用人单位对女性实行非准入机制。

2.3 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健全

关于性别歧视,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乎于此的综合性法律,《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关条文只散见于各种法律之中,而且仅有禁令却无罚则,劳动监察缺失,司法渠道不明。以我国《劳动法》第13条为例,“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之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禁令虽有,却无任何可操作性,哪个部门负责监察、将采取何种惩戒措施惩罚违法企业都不得而知。因为无论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都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将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文落在实处。可以讲,立法的缺失在客观上纵容了就业歧视的畅行。

3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对策分析

3.1 社会要加大宣传性别文化的观念

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树立公平的竞争意识,做好舆论宣传,对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为了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从根本上要转变观念,剔除“男尊女卑”的封建落后思想,为此,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 。

3,2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考虑近期的经济利益,而应从企业文化内涵、岗位需求、人才素质、性别比例等更为长远和可持续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拒招或少招女性是规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是,对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减少女性自然附着成本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消除对女性的偏见。

3.3 政府要加强有关立法工作

要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法律。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权利,消除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从政府、社会到个人,都要冲破传统的性别歧视与偏见,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推荐第5篇:社会问题分析

社会问题期末作业 题目:社会腐败问题分析

年级:11级汉语授课班专业:社会学学号:20111106025姓名:马小龙

社会腐败问题分析

——以刘志军案为参考

人物简介: 刘志军(1953.01—),男,汉族,湖北鄂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2011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2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其铁道部部长职务。2011年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负主要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2012年11月4日,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2013年6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刘志军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7月份,法院作出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严重违纪:2011年2月以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中共中央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

经查,刘志军滥用职权帮助北京博宥投资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丁羽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收受他人巨额贿赂和贵重物品;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刘志军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有的问题已涉嫌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给予刘志军开除的行政处分由监察部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后,另行作出;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012年11月4日,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

犯罪事实: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86年至2011年,刘志军在担任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沈阳铁路局局长、原铁道部运输总调度长、副部长、部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邵力平、丁羽心等11人在职务晋升、承揽工程、获取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60万余元;刘志军在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违反规定,徇私舞弊,为丁羽心及其与亲属实际控制的公司获得铁路货物运输计划、获取经营动车组轮对项目公司的股权、运作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解决企业经营资金困难提供帮助,使丁羽心及其亲属获得巨额经济利益。[

腐败破坏国家与政府公信力.在政治领域,它涉及到行政运行和管理体制中最具可变性也是最可贵的资源—人和权力。国家和政府通过对人的任命和委派,以及赋予他们基于他们职能的公共职权,对社会进行统筹管理。人事相对于国家,就好比枝叶相对于树干,虽不至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细枝末节的损伤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整修,也会危及整体,因腐败案而倒阁的政府及公权数不胜数。此当以之为戒,戒之以早,戒之以严。腐败不利于行政体制的发展和改革.行政体制中最能保证政治秩序良性发展和社会管理有效实施的环节,在于人事体制以及部门结构的构建。合适而有效的人员流动是组织,尤其是公共职能部门,健康良性运行的保障。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资源、信息的配置能保证公共管理的稳定性、资源分配的权威性如果人事晋升、流动、调配权掌握在腐败分子手中,势必出现任人唯亲不唯贤,唯财不唯才的现象,如果公职部门出现了大量的不称职者、不作为者,极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同时,腐败分子通过人事权构建关系网络,又极易形成权力体系的个人化、团体化腐败.

二、从经济的角度看

腐败的实质是一种寻租行为,是公共权力行使者为了牟取私人利益而进行的权力与利益的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与经济领域的联系密不可分,对经济的危害也极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腐败干预和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的巩固期,由于经济利益的诱使,权力和公共职能主体违背初衷和本质,利用政府能量干预经济,长此以往会导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受阻甚至倒退。

(二)腐败扰乱资源合理分配和流动。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各种资源,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充足的和稀缺的等。腐败主体为了权益而利用职权进行寻租行为,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资源分配,尤其是权威性分配的行为,导致“稀而不得,缺而不补,富至过剩等资源匮乏、浪费”现象将大量存在,严重干扰经济体正常运作。腐败将经济沦为进一步腐败的手段和工具,当获得了一定的资源、资本后,腐败分子便有更大的能力和动机使自身或诱使、逼迫他人进一步腐败,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腐败侵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平.当公众共有的资源操纵在少数人、个别人手里时;当人事、权利体制被权力私有者所把持时;当利益供给成为权力动用的前提时,受到利益损失的,只有社会最广大层面的公众。正当的人事晋升,通过努力发家致富,积极的社会竞争,当这些遭遇腐败时,一切都显得异常渺小。“有钱鬼才给推磨”是一种无奈,且如不接受这一现实,理想和愿望都是空谈,社会公平无从谈起。

四、如何防腐反腐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伴随深刻转型的背景下,腐败也会自我演化出新的形态。在新的反腐败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新矛盾,要求反腐败机构及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发展需要、针对腐败的社会根源与具体形式,创造性地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一) 从源头处预防腐败

从源头处预防腐败,其要点在于尽量消除权力行使主体的腐败动机,具体而说应让其感到不敢腐败,不必腐败。首先应从思想教育处着手,还需要立法、司法、行政的紧密配合。单纯的理论说教,呆板的课堂教育也许已经不如从前那般有效了,但这些是最基本的,不能停止和放弃的。即使是灌输,也要将反腐的思想倾注在人们的心中。但在此基础上,方式可以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公务员制度及其他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构建力度。近年来人事体制的不合理之处衍生了社会上官员思想上认为回报不足,服务动力不强甚至自行谋道捞取“外快”的想法。 其次社会上的高薪养廉与防腐也不断被提及,然而“高薪”是否真能“养廉”?廉确实需要“养”,但“养廉”不能靠高薪,而只能靠扎扎实实的惩防机制。否则不但治不好腐败病,而且更会使反腐败走进死胡同。国际反腐经验方面,“高压反腐”反映了社会对打击腐败的急迫情绪,新加坡以高薪养廉和严厉的惩戒措施而闻名于世;“制度反腐”的努力试图寻找更为根本的反腐败策略

(二)在过程中遏制腐败

在腐败可能正在发生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予以发现和制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这主要应依靠政府、各类事业机构及公民三个角度相互之间的配合。首先,政府应加大巡检力度。使其范围更广,频率更繁,时间更久,力度更强,从心理上威慑住腐败分子,打消其侥幸心理。同时这种制度

也可有机与人事制度中的考核部分相结合。其次,加强对行政人员的财产监督,较可行的方式有加强审计力度,积极推行并推广行政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金融实名制、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等经济社会管理制度。 再次,发挥舆论及公民力量,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做到有情敢报,报而有效,并做到保护举报人权益甚至予以嘉奖等,使全民的注意力能更多地集中在公共领域。

(三) 对腐败结果的追究与处理

如果前期的措施不力,产生了腐败现象甚至犯罪情节,对腐败的惩处便应毫不手软,如有违反,坚决打击。第一重典完善政府责任问责制。虽然一味地提高惩罚强度并不意味着腐败现象的消除,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巨大的心理威慑作用,或可考虑将腐败的犯罪级别和惩罚上限提高;第二,建立上下级责任制。所说“上”,即指腐败分子升迁,上任等人事行为的推荐、负责人等,惩之以用人不当,监管不力,迫其用人谨慎,用后不放任,避免关系网结织;所说“下”,要追究向腐败分子行贿送礼,诱使其走向犯罪的人员,尤其是导致官员初犯的人员,惩之以重,管之以严。同时应对官员的监督部门问责,监督力度不足和职责不当也纵容了腐败的产生;第三,改革绩效考评方法,“积极”的乱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都是变相腐败的重要形式,通过科学、合理,既有量化又有质化,短期和长期结合的绩效考核,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防止形象工程,劳民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进而抑制腐败; 第四,当一切打击手段都没有起到应有效用,导致腐败事实出现,腐败分子外逃时,防止外逃的检查,户籍管理,出入境手续监查等措施便派上了用场。

综上所述只有以上各个环节都把好了,政府才会廉洁,社会才能良性运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推荐第6篇:社会问题讲稿

社会问题学科

一、社会问题学科开设的重要性

1、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

A、社会问题是传统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B、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模式。 C、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2、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事业与一门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学科,是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为基础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工具。

三者的关系是,社会学是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技术与措施。

二、学科成立的基本要素

1、学科成立必备的理论知识

每门学科的成立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没有理论的研究都是浮浅的研究,理论研究对于每门学科都非常的必要,如果我们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会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之上。让我们见现象而不见本质,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我国的社会学产生主要受美国实证社会学的影响,一开始我国非常的重视社会调查,在调查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为我国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客观与主观条件的限制,当时我国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数据的收集上,很少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当时我们的理论成果也非常的少。有代表性理论的就是梁漱溟的伦理本位论、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等。但是到了当代,我国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处于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有郑杭生为代表的社会运行论,李培林、刘少杰为代表的理性选择论,孙立平为代表的实践社会学等。

2、学科成立必备的研究方法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要想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认识与研究,并且总结出其中的一般规律。我们必须有研究问题发现规律的方法,正确的研究方法就相当于达到社会问题规律性彼岸的‘桥’或‘船’。研究方法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

研究社会问题也应该要有方法论的指导。研究复杂的社会问题,寻求深藏在其背后的规律更需要正确的方法。方法论就是对方法的理论总结,一般通过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原则表述出来。这是历代社会学家从无数经验研究中提炼出来的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心得,它凝聚着社会学先辈的智慧,总结了在研究社会问题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方法论主要体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视角上,即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特殊角度上,方法论的选择一般都带有人的主观价值倾向。从我们看问题视角上,我们对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分为:透视性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群体性的观点和客观性的观点。

1、透视性的观点,是指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要透过表面的、虚假的、复杂的现象,掌握社会问题深层的、真实的、本质的现象,最终获得社会问题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性。A、要看到社会问题的隐功能

隐功能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墨顿提出来的。他认为: 功能就是有助于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观察的结果。

显性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参与者所预料的、所认识的;

隐形功能就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参与者没有预料到、没有认识到的。

墨顿认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非意图的后果,即隐形功能,研究隐形功能是最能发挥所长的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焦点从显性平面转移到隐形平面,这正是社会学者做出特殊贡献之处。因为这意味着新的发现,就是经过研究和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和规律。墨顿若认为发现隐形功能是社会学知识的重大进步。发现隐形功能比了解显性功能在知识上更为进步,因为后者能够看到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的规律。 B、要透视社会的内幕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各类角色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是按照社会所允许的规范进行的,这就是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幕前表演。人们在公开场合的表演和在私下场合的表演是不同的,在正式组织中的表演和在非正式组织中的表演是不同的,人们是公开的场合和正式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可能表现出某种虚假性。戈夫曼的戏剧化理论认为,社会学家要观察人是如何从后台转变到前台的。我们要通过“戴着假面具的人”看到他的真面目。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有必要区分人们幕前与幕后的活动。美国社会学家帕克认为:“社会学家最需要知道的是隐藏在人们面孔后面的东西”。社会学的前辈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探寻社会问题的真正原因,有的深入街头社会了解青少年团伙,有的深入监狱了解犯罪心理,有的亲自到贫民窟了解社会下层真情。 C、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有众所周知的、光明的、美好的、积极的、体面的一面之外,还有另一个侧面,即社会中还存在不为人所知的、被人忽视的、阴暗的、丑恶的、消极的不体面的一面。 D、要透视社会的多重本质

研究社会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不能停留在对生活表面的探究上。社会现象后面隐藏着多级本质,要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在研究社会众多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到引发这些问题、现象的因素上,即决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上。所以,社会学者注重描述社会现象,这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第一步,在认真、详细、全面描述的基础上,还必须分析引发社会问题的诸种因素,从中找出影响社会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决定因素就是社会问题的实质。

2、整体性观点,是指在分析研究问题时,要吧社会问题放在社会整体中去看,要将影响社会问题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整体性观点隐含着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人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 A、社会是一个整体 整体性的观点是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历代大师所倡导的一种思想观点,从孔德的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从帕森斯的社会结构功能理论到科塞的社会冲突论,均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各种成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状态,而不是各类要素机械的拼凑。这种多种因素的有机联系,是在人类社会通过社会分工发展而来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孔德、斯宾塞、帕森斯用协调与稳定来解释社会的有机性和整体性;与此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科塞则重视社会体系的内部矛盾,通过冲突和斗争这类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来研究社会。但是在方法论上都是将社会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B、任何社会现象只有把它放到社会整体中,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

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离开一定的社会整体,就不可能被科学地解释,就会有片面性。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所发生与活动的规律,只存在于一定的整体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单独地去研究它,把某一社会现象从社会整体中抽取出来,割断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则不能揭示这一现象的规律。把社会问题放在社会整体中才能找到产生的真正原因。 C、社会整体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个社会问题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因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历史因素影响的问题。抽取了历史因素去考虑,社会问题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研究就变得苍白无力。

3、群体性的观点,是指我们看待社会问题时,不是把它看做个人的问题,而是群体的问题,在观察问题时要超越个人,要研究群体的结构、属性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

社会不是有单个个人组成的,而是有群体组成的。社会的最小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群体。任何个人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在群体中人才能体现出类属性,人的本质属性不是体现在人的生物性特征上,而是体现在人的社会性特征上,这种社会性特征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就表现为人的群体性。 B、观察社会时要超越个人 研究社会问题时要跳出个人狭小的范围,一是要看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有一句名言:“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照映着对方”。这就是著名的“镜中之我”理论,就是以其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自己,也即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意识中的。库利指出,人总是想像,并在想像中与另一个头脑持同一判断。 C、要研究群体结构

这一观点要求我们要看到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是由影响其生存的社会背景决定的。观察社会问题时要有穿透力,穿透个人所在的群体,穿透群体所在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在研究越轨性社会问题时,要经常从越轨者所在的亚文化群体中寻找原因,从个人所在的小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中寻找导致其越轨的因素。群体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在空间形式上群体的存在形式就是社区。社区是相对稳定的群体的活动范围,在一个社区中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我们可以从群体的结构中观察个人或小群体所处的位置,观察群体结构性力量对个人或小群体的影响。 D、群体的特性独立于个人的属性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注重研究群体及其结构的特征。他指出:“群体特征独立于个别特征,因此必须把群体特征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他考查了一些特定群体中某些行为出现的不同比率,特定群体的特征及其变化。例如他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他在探讨自杀群体的事发原因时,他撇开了个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现了所有自杀率高的团体结构,一般都缺乏内聚力和一定的规范。

4、客观性观点,要求研究者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对熟悉的社会现象熟视无睹,带着自己的价值倾向研究问题,抱着地方性的观念观察问题,而是应该站在超越个人经验的立场上,带着新奇的眼光,不抱有先入为主的价值倾向,用广阔的世界性的视野去观察问题。A、保持价值中立观点

韦伯认为,价值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研究者选择什么课题,但在科学研究中则是可以做到避免价值影响的。价值中立观点是指社会学者在观察问题时应持客观的、公正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利益,价值观念带进观察之中,不要将自己的好恶、成见置于研究之中,要摆脱这些因素对研究活动的片面影响。 B、避免地方性观念,把世界作为整体来看待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冲破通讯与交通的障碍,整个世界的空间距离日益缩小,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全球呈现一种各国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局面。各个国家正在成为一个整体,人们把世界比作“地球村”、“世界社会”、“人类共同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面临社会问题的共同性。 C、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质的变化也由量的变化引起的。任何事物包括社会问题都同时具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的性质是由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来决定的,超过一定度的极限或关节点,一事物就转变成另一个事物,这是事物的普遍规律。社会问题也不是一下子就爆发出来的,也是有一个生长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方法

研究社会问题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获得系统的、可以验证的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而科学的方法是用准确的工具,以不带个人情感好恶的客观态度,去观察、量度、测验某种社会问题的现象,并实地记录所得结果和资料,再以同样的态度与工具去分析、比较、研究、综合所得结果或资料,然后找出根治社会问题的方法。下面介绍的就是社会学研究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1、收集社会问题信息的方法

在研究社会问题中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全面调查,指调查全部研究对象的方法。

B、重点调查,即选择研究对象总体中有代表性的少量单位进行调查。 C、抽样调查,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与统计,并根据这部分样本的实际资料,从数量上推算出总体,推断出全部研究对象的特征。例如:单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类抽样等。 D、个案调查,对于若干个人或研究对象中若干基本单位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

E、观察法,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用感官直接感知与记录事实,并且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包括,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两种。

F、社区考察,这是一种运用多种社会研究方法,对一个社区中的某类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的方法。

G、访谈法,就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谈话,了解调查对象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便于理解个人的主观意见、内心感受、信仰、态度和见闻。 H、问卷法,要求被调查对象填写或选择答案的问题表。它根据人们的回答情况,对人们的态度与状况作一定数量的分析。

I、实验法,研究人员把自变量引进经过缜密安排的环境,然后记录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是一种在高度控制条件下的因果测试。

2、分析资料的方法

A、文献法,指收集有关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来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即使用第二手经验研究资料的方法。

B、统计法,用于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列表、制图、计算三种方法。

C、比较法,这是在比较相同类型的社会现象的不同表现中,寻找某种类型的社会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或研究不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与共同点的一种方法。

二、社会问题研究的展开

1、准备阶段

A、确定社会问题研究课题,这是研究问题的第一步。研究者所选择的课题应该是自己深感兴趣或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B、初步探讨,当我们初步选择了将某一社会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全面地获取关于这一社会问题的相关信息。 C、提出假设,假设,也就是根据我们的推测,提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性说明。

D、概念界定,有些假设是建立在复杂或抽象的概念之上的,为了避免其他人有不同的理解,应该给予明确的解释。

2、实施阶段

A、选择研究方法,假设提出后,研究者必须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是调查、做实验、进行观察性研究还是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或是综合使用这些方法。 B、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尽管还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对研究社会问题而言,收集资料是研究工作最艰巨的一个环节。

C、分析结果,资料到手后,研究者就开始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判明这些资料所表现的总趋势以及资料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将其列表整理以便进行分析解释。 D、作出结论,如果研究过程按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结果作出报告。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功能类型

1、描述性研究的功能——回答:社会问题是怎样的?

科学认识社会问题的现象是研究工作的前提。描述性研究,是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客观地、忠实地搜集、整理和记录具体社会问题的事实,事件及其过程的资料,真实再现社会问题的图景。描述性研究首先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它主要是为了弄清楚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

2、解释性研究的功能——回答:社会问题为什么?

研究社会问题的目标不在于描述,而在于解释,不在于记述社会问题“是什么”情况,而在于说明社会问题“为什么”产生。解释性研究就是对社会问题为什么那样存在或变化的原因的回答。解释性研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说明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理解、把握社会问题的主体社会行动者所表达的精神内容。

3、预测性研究的功能——回答:社会问题将会怎样?

描述是为了解释,解释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控制。我们研究社会问题不仅要探讨已经发生或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要通过对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规律性的把握,来认识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探讨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对社会问题的预测。

3、规范性研究的功能——回答:社会问题应该怎样?

规范性研究是一个确定解决社会问题的预定目标及其达到该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论证“应该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检验“应该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假设。

推荐第7篇: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

院系:文法学院

班级:公管10-1

姓名:刘海龙

学号:201012041033

题目:关于农村社会养老的社会问题

现状和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与挑战。

1、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种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进了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业大生产劳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受到削弱。

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商品性支出增大。农民收入提高,消费尤其是商品性支出的增加,改变了老年人供养以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方式,子女对老年人的供养主要表现为货币支出。自给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的转变使老年人经济供养来源对县场的依赖性加大,老年人供养状况直接受子女货币收入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并隐藏着风险。

3、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水平和进步程度,是工业化、城县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粮食购销政策的改革,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县,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年人的供养,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4、人口老年化的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成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全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老年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这样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5、家庭规模小型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家庭“

四、

二、一”人口结构的形成,家庭小型化也在发展。农村人口结构也将出现以下变动趋势:

1、已婚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现象逐渐增多,老年人单身户或一对夫妇比重提高。

2、特殊老年群体大量出现。主要有三类:一是丧偶老人群体。由于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以及性别比的变化,丧偶老人主要是丧偶老年妇女会大量增加。除部分另组家庭外,有许多老年夫妇因一方去世而成为单身老人家庭。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批独生子女本世纪初开始步入婚期,他们的父母也将由目前的准老人步入老年。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同时照顾多位老人,这是十分困难的任务。三是两代老人家庭。随着人口老龄程度的加深,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口高龄化将出现,到那时将是许多低龄老人不能与子女共居,但却要赡养已进入高龄的父母,组成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两代老人共居的家庭。

6、社会保障体系缺位,社会化养老供养水平低。目前,尽管实施了新农保,但每月仅领取100余元甚至还要低,根本起不到养老保障作用。

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心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突出位置。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撑能力相适应,以切实可行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养老保障体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养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对农村“三无”老人和其他特困老年人,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让农村贫困老年人也享受低保。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总结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经验,研究完善奖励扶持措施,真正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第三,加快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做好这项工作,一是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在农村逐步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筹措资金加以解决;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

第四,加强农村乡(镇)社会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一是继续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福星”工程,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 “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以乡镇福利院为主的集中供养,让最困难的群众真正成为“福利之星”。二是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三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原从农业附加中列支的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四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以提高供养对象生活水平,确保这些老年人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五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问题。第五,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强化农村家庭对老年人赡养义务。继续推行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有效做法,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具体执行中,一是经常开展尊老、爱幼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明确《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协议书内容应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三是协议签订后,由老人、子女和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各持一份,并由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监管执行。

第六,加快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应尽快出台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大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总而言之,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必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推荐第8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审视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麦尔哈巴

510204901

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加上网络等新兴媒体对舆论空间的扩充,一些一直被忽视或屏蔽的问题也开始露出水面。各种社会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频频出现和媒体舆论带来的空前强大的压力不得不让我们去认真审视这些问题。

中国社会与现代化进程有所关联的社会问题是非常繁多的。无论是同先发国家相比,还是同其他后发国家相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很不相同,有着一些明显的特色。中国社会大致存在着这样一些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腐败问题,拜金主义问题,极端的利己主义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贫困化问题,民工潮问题,职工劳保问题,道德问题,代际矛盾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下面我们重点探讨这其中一些问题。

官员腐败问题

“走后门”在我们社会中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从考试到升官,甚至做手术无不关系着“走后门”这一环节,以至于这已成为全国公民的一种“习俗”。公民对贿赂的曲解进而导致官员也对其习以为常。长时间的被贿赂使得一些官员将其视为各种流程的必要环节,对民众造成压力,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我国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然而解决腐败问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腐败现象古来有之,起因错综复杂,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完全根除这一社会恶习似乎不太可能。相反,当今腐败问题日益加重,严重到连红十字会的廉正都受到质疑,严重到甚至像国足一样形成一个连锁环。

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对于权力,财富(或名利的表述)的不正确看法,和缺少信仰最高层次的自我约束。贪官之所以“贪”,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思想,抵御不了“名,利”的诱惑力,从而产生了贪污腐败的行为。因此解决腐败问题应先从思想开始。如今腐败问题的加重表明,往前中国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除了后果极为严重的大型贪污,多数贪污行动只停留在口头惩罚上,而对贪污者或贪污系统造成任何影响。甚至一些贪污活动在群众眼皮底下也会被视而不见。目前,贪污行动已经形成一种从上级到下级的连锁线。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理来说工人阶层应受到较大的关注,可是工人生活保障乃至生命保障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尽管农民工“亦农亦工”,他们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非农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他们的权利却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过去几年,矿工遇难,工人工资拖欠等问题频频出现,富士达连续出现的几次员工跳楼自杀

事件更是升级了农民工问题。虽然随着媒体舆论监督的加强和政府重视度的提高,相应的政策出台,农民工问题也得到一些改善,但农民工现状的完全改善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 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经济、保障社会稳定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金融危机以后,“就业”这一次变得更加烫手。看到人才市场拥挤的人群,大家便开始开玩笑的说“人才”变成了“人踩”。大学生作为高投入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开始担忧投入与回报不成比。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拥有理性的认识,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是为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矛盾:

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

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以后,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信息不畅、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用人单位不知何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我国教育体制过渡重视大学建设,而忽略了中专等技术性院校的建设。而实际上,社会除了需要大学培养出来的领袖型人才外,还需很多专业型人才。而国家队技术院校的不重视使得民众产生贬低技术院校的心理。此外,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缺乏充分的思想与组织准备,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缺乏主动性。还有很多大学生不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

中国社会的转型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特殊时代条件和特定的社会现象会持续存在下去,而且,其中的不少因素还会呈加剧的趋势。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的状态,中国的社会问题具有着很大的生长潜力。对于社会问题的这种生长潜力若不加以及时的制约与缓解,很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媒体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克服一切阻力揭露社会病根。同时,政府要利用好网络等新兴媒体,时刻关注社会舆论,对民众的反应和需求给予高度重视。

推荐第9篇:关于社会问题

关于社会问题“房价持续走高造成的人民居无定所”的小论文

[世华财讯]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解读京15条细则,其中包括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限购以认房为标准,开发商定价与成本差异过大将追责,暂不公布调控目标。

据搜房网2月16日报道,北京国八条落实会议今天上午召开。据会上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北京将出台楼市调控15条细则,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限购以认房为标准,开发商定价与成本差异过大将追责,暂不公布调控目标。

下午3点半,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解读京15条细则。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公租房是今年住房建设重点,年底前要求必须配租入住完成10000户。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

三、加强税收征管。据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介绍,通过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计税标准明显偏低,将会重新调整提高计税标准,各区县政府将紧密配合,实行任务分解,执行问责制,把调控措施落实到位。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京政办发布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 细则共分为八部分15条。主要涉及责任问题,对如何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责任问题。 第一,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全力做好保障房工作; 第三,保障房、公租房保障体系双轨并行; 第四,加强税收征管; 第五,差别化房贷政策; 第六,严格住房土地税收; 第七,建立健全约谈问责机制; 第八,加强强化舆论引导。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陈志认为京版细则具有非常明确的操作性。对预期引导有了非常明确的提法。对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在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的过程。 所以在此时出台政策是必须的。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政策,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继续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加强监管促进房地产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二,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形成适合首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坚决完成本市保障房安居任务,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事,完善体制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继续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件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有政府回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规模。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中长期贷款。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可根据本市房地产市场情况,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研究提高本市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陈志表示:对于二房房贷认定并不是“认房贷不认贷”,并没有明确说明,要根据具体银行的制定标准分别执行。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增加住房有地有效供应。全买你落实本市2011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是住房供地的50%以上,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年度供应总量的70%。商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不低于前两年平均实际供应量。总结本市“限房价、竞低价”的经验做法,并在中低价位普通上平住房用地供应中全面施行。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本市土地竞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坚决纠正并严肃查处。开展商品住房用地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对超过2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1年以上罚款。一发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已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5年)以上的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含新建房及二手房)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特别指出:提供连续5年社保证明及纳税证明,不是累计五年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对外籍人士在京购房仍有规定。“限外令”仍在执行。对外国人士仍要按照原来规定执行。对港澳台同胞按照国民待遇对待。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不对现役军人和现已武警家庭、持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含二手房及新建商品房)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内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只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有住房,且连续5年在本市缴纳5年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可购买1套。 如果孩子满18岁,可独立分户。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2011年2月17日0:00以前已经完成交易记录的,不受细则影响。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现场热议:细则无法涵盖循环买卖的操作。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现场热议:“京籍限购1套。对已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京籍或非京籍住房的居民或家庭,将暂停销售。”考虑到存量及增量,今年之内对多套房家庭将限制再次购买。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要严格杜绝土地出让中连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块历史最高价的情况发生。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新的买房查询系统即将登陆售楼处和网签大厅,记录详尽。陈志提醒,不要心存侥幸。

【细则解读现场实录】:新的网签系统3月1日正式启动

推荐第10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公正,贫富问题等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员腐败。

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腐败算是中国最大的矛盾,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之高,以及大部分地方官员的表现令老百姓过于失望,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个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威信,老百姓心中的不满和经过长久的对政府的失望会引发不可想像的大问题。

二、贫富差距过大

现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标准的底线,数据大家可以去网上查。差不多从中国20%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已经让老百姓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心理不平衡,由此产生了种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社会的仇富现象就可见一斑。这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及其有害的,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如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种种措施,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三、人口问题

先当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从开展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中国人口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差不多减少了近3亿人口。但是到现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独生子女太多,产生了以后其结婚后负担太重,到后来一对夫妻要负担12个老人;到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增多,中国提前进入了老年人社会,依此出现的福利和照顾问题;以及重男轻女思想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国有近3700万人口可能找不到老婆。

四、环境污染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以及制造工业的发达,在全中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年底已经是世界第一,到工业污水到处横流,没有进行废水处理,以及工业垃圾电子垃圾无法有效的处理。各处水源污染,引起了环境的破坏和各种疾病的流行,这可是关乎到全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五、思想道德败坏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思想混乱,人人向钱看,盲目的崇洋,对中国缺乏自信,带起了各种道德问题。从黄、赌、毒横行,到食品掺假、婚外情泛滥,扰乱家庭和睦、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优秀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渗入生活中,破坏了法律的威信,还有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和低龄化,社会治安差,人们生活的没有安全感,人情的冷漠,对社会不关心,事不关己等等。

第11篇:农村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问题的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问题的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社会问题的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社会的主要的问题从大的 方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村贫富差距界定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农村社会人口问题的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的素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8 社会问题的危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社会问题的概念:

二选择题:

1属于结构型的社会问题是__________.

A人口老龄化B以权谋私贪污受贿C人口流动 离婚率上升D犯罪,精神病 自杀 2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

A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B落后的生产力C政策失误 3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

A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B落后的生产力C政策失误 4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于__________.

A70年代初B80年代初C90年代初 5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________.

A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B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以上 C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6国际上把新生100名女婴与其相对的男婴的数作为出生性别比,正常为_________.

A100:105_+2B100:110C100:115

9套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_________年

A1978年B1980年C1982年 大纲

8 目前农村人口性别比为_______.

A100:120B100:105C100:100D100:150 9 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8公顷,不及世界平均值的 ____.08年A1/8B1/4C1/2D1/510下列属于社会问题特点的是——。06年

A连续性B时间性C社会性D普遍性 三判断题:

1() 农村正常的出生性别比为100:1102()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3() 社会问题的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限性构成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4()社会问题的多元性是由于社会问题生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5()社会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决定了社会问题的特殊性.

6()社会问题的复合性是指各种社会问题常常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7()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形式.8()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的历史过程.

9()作为一定时代的人的生活活动对象只能是客观对象的某一部分或某一

领域,而不是全部.

10() 从一定的意义上将生活活动的手段是人类生活活动发展水平的指示

器.

11 ()农村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8套四 简答题:

1运用孩子成本-效益学说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如何理解?

2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农村主要的 社会问题有哪些(表现)?大纲5套07年高考题

3 农村人口问题的表现有那些?

4 农村生态问题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第12篇: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一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的格式

1.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2。调查报告写法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

1、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2、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调查报告的标准格式:

1.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第13篇:当代社会问题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号:_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我们在经济增长上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贫富差距不断的变大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本文浅谈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解决贫富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原因;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方面的进步尤为引人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中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的显现。特别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不断的牵动和刺激着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敏感神经。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未来的几年变得无比的重要。

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是基尼系数,一般认为0.3 以下为平均状态,0.3~0.4 为合理状态,超过0.4 则表示该国贫富差距过大,超过0.6 则说明该国已经严重两极分化,处于社会动荡的边缘。[6]我国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为0.2左右,当时我国的收入差距比较理想,因为世界上能够达到这一系数的国家比较少见,可以说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还是比较均匀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步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的刷新记录。到九十年代末达到了0.4国际警戒线。以后几年还是没有放缓增长的势头,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 年达到0.48。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没有公布基尼系数,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但国外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6的水平,已经严重的两级分化。而我们经常提到的美帝国主义的基尼系数也不过0.3-0.4的水平,正在处于水深火热的伊朗也只有0.43-0.46。如果这个结果属实则我国的贫富差距远远的高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且连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法超越。

我国的贫富差距在同期也呈现出多样性,在很多方面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

1.1、城乡收入严重失衡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的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不断的扩大,差距扩大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乡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离,城乡之间的界限是很明显的,因为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一种偏向发展城市的策略,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城市,城市得到优先发展的权利。而且居民身份之间也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城市居民拥有良好的福利制度,工资水平也远远超出农村地区。仅仅由于居民的城乡身份的差异而使得占总人口80%的农民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各种实物补贴与福利待遇,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2.57倍。[2]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土地的权利下方到农民手中,农村曾经出现过一段发展时期。而且城乡的收入差距缩小了一些。但随后由于改革政策的不断变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再加上农村发展的力度不断的减小,农民获得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再加上一定的通胀。我国的城乡差距被无止境的再次拉大。到了1994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又迅速扩大到2.86:1。2001年扩大到2.90:l,2003年以后更是超过了3.2:1。[4]这仅仅是纯收入的对比,如果再算上农村城市之间的各项福利,和城市居民的隐性资产,这个数字会被再次打破。

1.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之一。于地理上的一些原因,历史上我国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就发展部平衡。建国初期,由于一些战略上的考量国家将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放在了内地,当时的地区差距还不是特别的明显,但随着国内、际环境的不断改善沿海地区乘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拉开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序幕,但内地的企业由于在计划经济中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

竞争中处在不利的地位,其一度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停滞。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东部地区最先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倾斜,经济发展的极为迅速。有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和政策的原因,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我国居民的收入也呈现地区性的差异,依次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近十年来国家向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慢慢的变大,西部地区多的经济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发展。居民收入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总的来说,我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2007 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均纯收入为14 960元,中部地区为9 900元,西部地区为9 720 元。2005 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78:1.23:1。可见,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7]由此可见这种区域之间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

1.3、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行也的工资水普遍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增长的水平基本上均衡,各行业的收入差距比较小。比如1979年我国职工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3]。到了90年代不同行业的职工工资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增长幅度也参差不齐。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效益好的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完全好于其他企业,到2007年行也中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差距从1979年的610元变为35300元。其中可能还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其中,但还是明显的扩大了差距。近年来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明显占有优势。而且国企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员工比其他岗位员工的工资动则高达好几万,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可能。企业主管的工资也是高的离谱。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近年来增长很快,普遍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较其他行业更加稳定,而且福利待遇逐年提高,这也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的原因。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行业收入的不均衡性。据统计,电力、邮电通讯和航空运输等行业的职工年收入能够达到10 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收入却不足2 万元。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6]

2、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

政府政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建国初期为了更好的建设我国在城市中的重工业,我们把农产品中的利润转移到工业产品上人为的为国防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是的农民的更多合法利益受到损害。这样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削弱了农村的发展,是的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在改革开放也后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倾向城市而没有去更好的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虽然农村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比起来相差甚远。以至于农村的发展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改革开放后国家设立很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对东部沿海城市的政策倾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优惠政策。是的东部和西部的经济房展不在等同。致使地区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所以国家政策是影响贫富差距的最主要的因素。

行业自身的发展使的收入水平产生明显收入差距,在市场经济的体质下,很多企业的效益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导致了员工的收入分配产生差异。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的各种企业中效益普遍比较高的,所以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的员工,而国有企业中的垄断企业由于不受其他企业的影响其效益一直比较稳定,它们都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和控制,甚至还被国家赋予一定的行政权力,国家对于这些行业也有着很高的进入标准。因此,这些垄断行业凭借着这种垄断优势而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企业一部分利润转变为员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加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加快,我国政府对占人口8.7%的富人征收的税收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占纳税人8.9%的富人2009年所缴纳的个税,仅占中国GDP的0.0406%,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281%。而在美国2011年税收中的80%,将由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家庭负担。美国的税收政策是:占美国总人口约2%的,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们纳税,包括中产在内的98%的中低收入者免税,来缩小美国的贫富差别。由此看来我国政府制定的旨在缩小贫富制度的税收是极不合理的。这样不但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且还会使得富人更加富有,相应的穷人更加的贫穷。

其他引起贫富差距的因素还有很多不在列举。

3、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对于怎样缩小我国现有的贫富差距我们要针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上我想政府要将农村的发展提上日程,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50.32%。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中国今后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向农村倾斜政策,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让农村地区依靠地区特色发展地方的特色经济,加快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问题上,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不断的引进新的项目和技术,让东部发展起来的地区有针对性的帮扶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建立帮扶措施。

的确我们在怎样缩小贫富差距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我们没有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积累。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但我们怀有信心,相信我们会处理好这个关乎人民大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艳娟 .中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研究[J].河北大学.

[2] 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2010,07:32.

[3] 何妍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08:0002-01.

[4] D.Gale.Johnson.1978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了吗?[J].经济学(季刊),2002,04:1—3.

[5] 蔡文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0027- 02.

[6] 查俊峰,张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2011,08:0002-01.

[7] 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9:200-1.

[8] 刘燕平,张传平.浅谈我国贫富差距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24.

[9] 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J].理论月刊,2010,02.

第14篇:社会问题之我见

社会问题之我见——以教育公平问题为例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早在两千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现阶段,我国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接受教育的情况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不少障碍。户籍问题就是其中的最大障碍,大部分大城市的公办学校都不接纳非本地户籍的学生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公费教育,然而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并没有当地户籍,所以他们只好去民办学校,缴纳高昂的学杂费,或者去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得不到很好的义务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是我国的长期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呢?

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系,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

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这种户籍制度也在严重的制约我们社会教育的发展。一是民众不能加入打工地户籍,导致工作和生活的不方便;再就是民工不能迁入城市户口,严重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由此导致一系列教育问题。而且由于户籍问题产生民工的流动性,导致很多民办学校目前的生源极其不稳定,这也导致民办学校无法长远的规划学校的发展。如果放宽我们的户籍落户限制,很多民工、外来人口由于工作的关系,将选择落户打工地,这样教育部门也将逃脱不了这些新移民子女的教育责任。即使教育部门不管,民办和社会力量也可以更顺利的开展对这些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工作。

三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难以解决。

四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藏在心里。

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应平等地享有教育的权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那我们该怎么样改善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变为以常住人口为主的管理体制,以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流入地政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为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等非户籍人口提供公告服务,特别应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流入地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建立保障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乃至初中以后教育的长期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其次,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实现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主体平等。

再次,要消除法律上的歧视。按照联合国《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的规定,从法理上讲,明显存在对流动少年儿童的歧视性条款,造成了流动少年儿童在选择受教育权、缴费、享受教学资源等方面与本地少年儿童的不平等。现行的一些教育法律规范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子弟学校”、“ 附属教学班”、“借读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隔离开来进行教育。这些做法在形式上违反了许多国际人权法文件所确立的禁止歧视原则。

最后,要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任何城市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适度控制流动人口的规模,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发达地区的企业、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民工家庭三方共赢,这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教育公平问题,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那么认真对待、研究以及改善、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第15篇: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

社会问题总结

1.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2.问题:是指不符合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公共生活中的麻烦。3.构成社会问题的条件:(1)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2)社会问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后果具有社会性,它能对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构成障碍(3)社会问题的责任具有社会性(4)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社会性。

4.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历史性、变异性。

5.社会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成分,它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社会环境,它即通过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等机制照成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又通过社会成员的规范内化与自省实现内在控制与自我控制。6.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迫使社会成员去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又称为强制性控制或统治。

7.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引导社会成员去认同遵守规范的社会控制。又称为非强制性控制或制约。 8.社会控制的度则: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制约程度。 9.社会控制的度包括:控制力度、控制网络致密度和控制刚度。

10.规范真空:是指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规范已经被社会否认并失去其社会功能,而新的规范却不能立刻发挥其社会功能。

11.规范迷乱:是指在社会转型期,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杂然并存、共起作用,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12.规范软化:是指形式上合法的显规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被潜规则所取代,失去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和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

13.社会秩序的生成途径:社会秩序的自发生成和理性构建。14.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的表现:(1)政治领域的失序,行政低效、权力失控(2)经济领域的失序,市场主体混乱、市场行为混乱(3)思想文化领域的失序,价值体系崩溃、道德观念沦丧(4)社会生活领域的失序,犯罪数量剧增、青年犯罪突出、有组织犯罪严重。

15.政治领域的失序主要表现在:行政低效和权力失控。政治失效与权力失控的表现在腐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 16.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最高等级。

17.社会解组: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社会出现松散、离析的现象,但仍然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内的种状态。

18.社会解组的主要形式:无规范、文化冲突、价值崩溃。19.行为偏差的类型:革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反抗。

20.革新:是指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并不通过社会所认可的方法来达到目标,而是寻求社会所不认可的途径。如诈骗犯。

21.仪式主义:是指社会成员不认可社会赞许的目标,但又不得不接受,同时被动地使用社会所认可的方法。22.退却主义:是一种双重失败,社会成员在这里不仅放弃了社会所赞许的目标,

社会问题总结

同时也放弃了社会所认可的方法。如幽闭症患者、流浪汉、瘾君子。

23.反抗:是指具有重要意义的偏差类型,社会成员拒绝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社会认可的方法,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方法。如起义。

24.我国社会问题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1949至1979第二阶段1980至1992主要表现在群体性失范、政府性失范、利益性失范第三阶段1993至今。25.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科学性、客观性、工具性。

26.社会问题研究的视角:主要有透视性视角、整体性视角、群体性视角、客观性视角。

27.群体性视角:是指在我们看待问题时,不把它看做个人问题,而是看做群体的问题,在观察问题时要超越个人,要研究群体的结构和属性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

28.实验研究:是更具一定的研究假设,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然后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9.生物社会论的观点:是指试图从生物学、人类的生理学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体质、染色体)。

30.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条件:相当量和一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普遍的社会关注、足够的社会力量、科学的解决对策。

31.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规律性、规范性、公众性、效益性、进步性。32.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政策调控、法规调控、大众媒介的影响、社会基层力量的化解、专业机构的介入。

33.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34.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是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35.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未富先老现象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

36.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1)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提高人口抚养比、抵消人口福利、加重社会负担。(2)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影响,如空巢老人、经济贫困(3)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如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产业。

37.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异常偏高,可以看做是生育空间过于狭小和歧视性性别偏好过于强烈相互冲突和挤压的后果。(1)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2)现实中两性不平等(3)性别选择技术普及(4)管理存在漏洞,缺乏综合治理。

38.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有:2000年广东、海南2005年安徽、陕西。39.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社会影响:(1)婚姻挤压日益严重(2)诱发犯罪(3)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4)人口萎缩、人口在生产能力下降、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 40.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1)流动原因的经济化特征明显(2)流动过程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3)流向的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4)流动人口出现家庭化移民模式(5)流动人口素质逐渐提高。

41.我国失业率统计的主要指标有: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42.按失业的表现形式划分,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43.按主观就业意愿划分,失业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44.显性失业:是指进入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同生产资料

社会问题总结

分离、不能结合的现象,是一种明显的看得见的失业。

45.隐性失业:是指相对多余的那部分劳动力表面上看虽然就业,但并未实现与生产要素的充分结合,从而造成劳动力半闲置的不完全就业状况。

46.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划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47.新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隐含合同理论、失业回滞理论、效率工资理论。48.发达国家失业治理的经验:(1)实行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2)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服务,提高失业者的再就业能力(3)改革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就业保障制度(4)鼓励劳动力流动和迁徙,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49.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1)劳动供给量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日益增大(2)实际就业需求量下降,加剧了就业供求矛盾(3)新的就业矛盾不断产生。50.我国失业问题的影响:(1)失业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用工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并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2)失业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失业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失业造成人力资本流失和劳动力浪费,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3)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失业造成生存风险循环,失业造成收入减少从而造成生活贫困导致社会地位下降(4)失业造成心理压力,失业者与心理压力,失业导致社会排斥(5)失业导致社会冲突。

51.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1)强化治理失业的政府责任(2)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52.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力,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低于该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53.围观测量:是指对贫困人口的认定,主要有市场菜篮子法、国际贫困标准、生活形态法。

54.我国反贫困的政策:

一、农村反贫困政策(1)完善扶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创新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思路(3)优化扶贫制度安排(4)加大农村组织扶贫的力度(5)加大农村扶贫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6)调整和完善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贫贴息信贷政策。

二、城市反贫困政策(1)大力发展经济(2)积极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改变就业观念(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55.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生产条件差、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2)制度因素,城乡二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3)农村经济政策,如重城轻乡、重工轻农(4)人口生育政策(5)经济因素,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

一、市场发育程度低(6)人口因素,人口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56.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1)社会病态伦斯宾塞认为:将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归结为社会病态。(2)生物社会论:主要代表观点体质伦与染色体伦。(3)社会解组伦: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并非错在个人本身,而是源于社会解组。其内容有失范、文化冲突、制度失效,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4)文化失调伦:是建立在社会及文化整合理论基础之上的。(5)亚文化理论:是指社会一部分

社会问题总结

人所接受的或某一部分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认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问题。(6)价值冲突理论:代表人物理查德富勒和理查德迈尔斯认为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矛盾致使社会思想准则混乱,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7)群体冲突论又叫社会冲突: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8)行为偏差理论(9)标签理论。

57.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增速的影响(3)经济方面的原因(4)政治方面的原因,如腐败、经济犯罪(5)社会文化的变迁(6)社会问题的产生尚有价值观根源。58.腐败的原因和危害:(1)原因:人性都是自私的、权利的本质诱惑着一些人对权力的追捧、权利制度疏漏,缺乏制约、权力运行过程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督、权利主体中多数人素质低下导致逆淘汰、社会秩序混乱导致人们是非观念扭曲。(2)危害:亡党亡国、政治上迫害国家政治统一和法制统

一、经济上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在精神上摧残整个社会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毒化社会风气,把人往金钱和欲化的风气上引导。

59.社会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或问题及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16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摘要】中国正在逐步地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方可更快速前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举目共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走到哪里跟随到哪里。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值得执政党反思其执政思路,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极大地困惑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民生政策发展

背景:中国的当代社会问题不止是从当代开始,缘由也与历史留下来的问题以及遭遇相关,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这些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中国存在的当代社会问题 :

中国如今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房价高、物价高、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贫富差距大、官员腐败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低。最近出现的社会问题:公共信任缺失、公共道德缺失等。

一、房价问题

中国社科院于2011年12月7日在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关注中国房价问题: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

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5%。1到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为4800元/平方米左右,预计今年房价涨幅为15%。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其中关于房价上涨的数据为: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同比上涨8.6%,8月同比上涨9.3%,1~10月的平均上涨幅度约为10.5%。对比统计局与社科院的数据不难发现,2010年全国房价平均涨幅似乎“被低估了近5%”。蓝皮书也对2011年房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目前中国85%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房价·现状:居民收入涨幅比房价少5个百分点专家称:“如果买房花的钱超过自己6年纯收入的总和,那就不要考虑买房了。房价·走势:调控不能放松否则报复性上涨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2011年,房价有可能略有下跌,或者其涨幅最多为6%,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

解决政策:房价·调控:中国房地产深层次矛盾仍待解决蓝皮书指出了3方面的矛盾:一是实现居民买得起房的目标与猛烈推高房价的土地买卖制度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央要求控制房价和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税收关系不顺的冲突;三是土地是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居住的矛盾。

二、物价问题

物价的上涨,既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也和房价牵连在一起。 2012年5月份PPI同比下降1.4%,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1.2%和我们的1.1%。诡异的是,物价当然不仅仅是在上涨。最近媒体广泛报道的“卖菜难”,也是物价上涨的伸延问题。政府对房价调控制乏力,对一

般农副产品的调控却相当给力,但因为太给力了,隔山打牛,受伤的几乎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解决政策:

1、物价部门加强市场物价监测、分析,每日在电视台公布一次主要食品价格情况;对蓄意涨价,合谋涨价的要严惩不怠。

2、市政府对上涨过快产品实行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3、建议市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采取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如可以让开发商垫资,招拍挂时在竞拍10%的范围内,优先供应土地给经济适用房地产商建设,在税费、各种规费方面给予减免,推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迅速启动。对开发商不按合同约定建房的,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视情节给予处罚。对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处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希望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

三、食品安全

近些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海南毒豇豆、毒节瓜事件,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

解决政策:

(一)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

第一,需要成立一个政府性质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构。当食品危机事件发生时,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映,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而不是临时组织而成的部门。第二,以权威专家为中心,建立一个社会性组织。可以有效地解读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信息,进而避免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

一、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及评估,及时对食品危机事件做出预警报告。

(三)加强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案的建设

根据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过程的关键点,预先建立各种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方案,避免事件发生后再盲目做出紧急处理,不利于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

(四)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评估体系

尽管我国发生了很多起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食品安全管理评估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危机事件的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做出客观的评价,需要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评估体系,以提高对食品危机事件的管理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管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需要根据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特征,结合我国特殊的食品经济体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减少或杜绝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四、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 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因此,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资金不足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但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农村学校,仍然存在校舍陈旧、设备落后等现象,信息化教学等所需设备与城市差距甚大,有的设备根本都没见过,谈何提高素质。所以,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有待提高 ,由于工资低,教师的地位不得不下降,师道不再尊严,同时也引起部分教师心理的不平衡,不能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3.缺乏优秀教育人才资源 ,由于农村学校待遇低,各种大中专毕业生、艺体院校学生根本不愿到农村任教,同时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或辞职下海,或通过各种途径的考调、跳槽,人才流失严重。

(二) 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的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法律法规;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3.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打造高素质的教育人才;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5.建立阅读基地,营造阅读氛围;6.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7.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五、就业问题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动手能力强和高新技术类人员极度匮乏 基层技术人员精品少 大学毕业生所学课程脱离社会需求所以坐办公室的远远供大于求 为提高竞争力要在技术程度水平上下功夫活跃思维增强创造 也就是思想力行动力。

第一,城镇失业率仍然很高。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84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为4%。第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550万人,2009年更达到创纪录的592万。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就业率在65%左右,大学生失业率增加。第四,农民工待业现象比较突出。

解决政策: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将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加强紧缺型人才培养第二,大力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第三,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高效毕业生对农村教师岗位的补充机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是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国家项目。第四,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入伍,投生国防建设。

总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经济社会制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的加强,牵动着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能够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重视人才教育培养,关注民生问题以及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促进我国社会安定平稳发展。问题的存在是外向成功的一道门槛,中国的发展会解决当代问题。

参考文献:【1】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 周轶强.论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年第12期

【3】潘沈燕 广州教育网 2010年8月

【4】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华网,2009.

第17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作业 07 社会工作 陈斯 学号 1311207009 当代中国“富二代 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当代中国 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富二代 引言 这一阵,富二代的话题多了起来。先是富二代开着好车,在斑马线上撞人。然后领 导重视,江苏省开办富二代培训班。说是要解决民企的接班人问题。无疑,改革三十多年, 先富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后代已经长大成人,出来招摇过市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家 庭教育造就了他们的独特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富二代”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 国市场文化的缺陷, 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隐忧, 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 思考。 在中国,富二代接班的事,一直就是一个难题。最常见的模式,就是老子挣钱儿子 花,不,是挥霍。个中的原因说来也简单,老子创业,一旦打下天下,儿子就生活在蜜罐里 了。加上老子又忙,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从心里也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过得像当年自己那样 辛苦,故要什么给什么。于是,富二代就变成纨绔子,斗鸡走马无所不能,挣钱办事一无所 能。 现在,第一个原因,华人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所注意。很多产业巨子,着手引入西方继承 制度,不再搞诸子平分,以免产业分散。而是在诸子中,择其优秀者单线继承。如果子女无 一有用者,还可以让经理人来经营。针对富二代变纨绔的问题,海外华人企业家也加强了子 女的教育。 也有人学西方人, 不让子女特殊化, 只给一点生活费, 鼓励子女从小自立。 但是, 在中国大陆,富二代的自立性的培养,显然还没有提上日程,很多富二代恶习已成,估计就 是下狠心扳,也一时半会儿扳不过来。 富二代的难题,实际上是富一代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想到,挣钱给儿子挥霍,到底是造 福于他呢,还是害他?更何况,很多富二代,由于吸毒、放纵,在老子没有咽气之前,就已 经挥霍掉了家产。因此,改革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能否把产业传下去,令人忧虑。 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向西方学点东西。 摘要 富二代,简单地说他们是“富一代”的子女。 “富一代”是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一 批民营企业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生活条件优越,接受过良好的教 育,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然而,随着“富一代”逐渐老去,接受海外教育的“富二代”海 归们如何继承家族企业和财富等问题随之出现, 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富二 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 。 《非诚勿扰》节目的富二代刘云超 非诚勿扰》 在今年爆红的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中,出现了一个富二代刘云超并一票走红。他 在节目中宣称自己刚过 23 岁, 父母都是商人, 自己银行存款有 600 万元, 拥有 3 辆跑车 (其 中一辆是宝马的改装车) 。节目中,他多次炫富,发表狂妄言论,反驳女嘉宾的刁难批评, 称其女嘉宾虚伪不够诚实,引起很大的争议。刘云超语出惊人,口无遮拦。六百万的存款, 3 辆跑车,3-5 万的月收入,更将漂移,甩尾这样公路杀手,说的轻而易举。面对对面的 24 位女生,特别是个别拜金女给予了当头棒喝,网上更是热议,有人想坐宝马,还不想臭屁; 有人以貌取人,又为存款惊愕;很多网友更是拍手称赞,说为男生出了口气,不过既然是个 秀场,大家图个热闹就算了,不必太过认真,留几句雷人的话让人茶余饭后嚼嚼舌头,尚有 一番滋味。基于他敢在针对全国性播出的江苏卫视一档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里,以一种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量, 对着祖国十三亿人额外轻松地说出漂移甩尾 (富二代撞车事件的起 因)之类的话语,却丝毫没有顾全我们国家在去年一年里,各省市一度因这个“漂移甩尾” 的超级玩车而破碎了多少美好完整的家庭, 彻底地伤害了事件未亡人和其他祖国人民的情感。 出事之后, 当事人也就是富二代家庭对社会做出的一种私人危机处理的方法也是遭受广大民 众的鄙夷。就这一点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的一个共通点:砸钱地去享受生活,并且缺 少社会责任感。 杭州富二代撞车事件近年来随着富裕家庭拥有车辆的增加和外来“时尚”的影响,家庭殷实的子弟越来越多 地以疯狂驾车来展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另类与前卫。他们在体验疯狂刺激的时候,绝不会 想到有那么一刻,自己很可能会面对他人父母的老泪纵横、悲痛欲绝,体验没有速度更没有 激情的铁窗生活。 浙江杭州“富二代”的青年胡斌驾驶跑车在杭州市区穿越斑马线时,飚车撞死二十五岁 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 留下了年迈无所依的父母和即将准备要结婚的女友。 飚车已经变成 严重威胁道路安全的“杀手”,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必须治理的对象。据了解,遇害者谭卓年 仅二十五岁,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某企业员工。据他的同学和同事反映,谭卓在浙江大 学就读和工作期间表现十分优秀,近期正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 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最早的杭州富二代撞车门事件, 据闻使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得以解决。 在他们眼里,平民的命廉价到只要他出得起这个价钱就可以买断其性命的所有权, 管他是用 来当作撞车的障碍物还是射箭的箭靶, 人命微贱到了

了如斯地步, 可真是极尽人性阴暗丑陋之 能事,也许他们道德“种子”的营养供应早已和连接母体的脐带一并割断,不复我们人性正 常的后天的茁壮成形。 改装宝马撞人、飙车案、如此这些事件的发生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的富二代父母惊醒吗? 生孩子而不教养这是父母的失责, 也许这些父母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吧, 改革开放无论 正当或不正当手段, 无论是否存在违法的原始积累让一些人一夜暴富, 或许这些人还沉浸在 享受的沉沦之中, 殊不知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用钱可以正比提高的。 父母可以享受可以沉 迷于享受可以享受金钱带来的快感, 因为也许你们还曾经有过白手起家的艰辛与不易, 这些 经历或多或少能让你们在做事的时候有些许责任与道德意识, 但是你们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 飙车的本质也透露出精神世界的空虚,肇事后还能谈笑风生已经足以透露精神的糜烂! 大陆幼儿园孩子攀比心严重 5 岁官二代自称小局长 某市一所幼儿园老师打进早报热线讲述孩子的攀比故事:他们比房子大小、假期休闲、豪车……有一次听到小朋友们笑嘻嘻地喊一个小男孩: “小局长”“我以为他们是开玩笑或 。 过家家。陈女士一问, ” 那个男孩自己先嚷起来了:因为我爸爸是局长啊, “ 我就是小局长啊。 ” 当今小孩是否过早失去童真?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像“小大人”?早报与腾讯大成网 联合推出调查,上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和讨论。 “现在的小朋友比以往更加成熟世故?”截 至昨日下午 5 时,92%的网友认为“是的” 。75.52%的网友觉得这样不好。 “什么让孩子失 去了应有的童真?”64.98%的人选择“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作用”;14.90%的人认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13.23%的人则认为: “大人影响了现在的小孩子。 ”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出生长大,进入社会生活,攀比现在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早熟的小孩在和同龄人大到比家世,比家产,小到衣食住行,生活中到处渗透着一种优 越感。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 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 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 李某小朋友贪玩,学习成绩很落后,其父母为了让他学习成绩赶得上,而与他约定:如果成 绩能赶得上张某小朋友就买与张某一样高档的书包给他。 这样迎合了李某小朋友的心理, 结 果李某的成绩果然赶上了张某。 长此以往, 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 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

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 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富二代 现象折射出的市场文化 富二代”现象折射出的市场文化 富二代 “富二代”阶层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但在当今中国,我们看到的“富二代”现象却更多 地将财富变成一种恣意妄为的靠山,助推社会不公、分化甚至对立,并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 烈的趋势,从而使民众看不到财富的善良意义,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走向。当财富成为对公 众的伤害。成为导致不公的源泉,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 二代”阶层的问题,这种现象从更深层次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文化的某些缺陷。 1 当代市场文化冲击中国传统道德伦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生存状态、道德 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 化形成强烈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义利之间是明显偏重于义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利的追求仍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这使市场文化一度在 中国举步维艰。然而追求利润始终是市场文化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光明 正大地谈论金钱、崇拜财富。年轻一代更是视财富为炫耀攀比和目空一切的资本,对传统文 化中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面对来势汹涌的市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家庭、人伦等精神受到巨大地挑战和冲击。 2 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畸变。 “富二代”的消费观折射出我国的“消费主义”畸变。在市场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 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力量之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正逐渐被适度奢侈和透支的理 念所代替。当今的消费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利用商品使用价值而已,它具有象 征性、攀比性、自我性等诸多特性。调查显示,有逾七成的青年表示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 己”地卷入了象征消费的行列。男生的皮鞋、领带、手表,女生的钱袋、化妆品、耳环等无 一不被赋予超越其本身使用价值的新含义。在这种环境下,“富二代”理所当然成为引领奢侈 品消费的主要力最。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 力。从“小资派”到“月光族”,从“明星崇拜”到“名牌情结”,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悄然变 质。 3 文化市场传递的不良信息。 所谓文化市场, 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市场, 包括报

刊、杂志、网络电视剧、歌舞会等等。 可见, 文化市场与市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括地说,市场文化的外延几乎包括了所有文化市场。随着 我国进一步开放国门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当前的文化市场不容乐观。 不良商人为了赚钱 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恐怖等追求感官刺激的文化产品。加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产品的进 入,心智不成熟的青年受到巨大地冲击,追求电影里展示的所谓“时尚”的生活方式,例如飙 车、炫富、豪赌、逞强斗狠、是非不分,更有甚者将腐败堕落的情节当做崇拜的对象加以模 仿。如果说一般的青年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富二代”的玩世不恭便更好地折射出这样的文 化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大众对“财富”的适应度低。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均由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统一计划。这使中 国民众在财富的持有上长时间处于相对贫乏稳定的状态,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一切都 因循守旧,毫无活力可言。久而久之,这种稳定性、持久性和保守性使中国民众对新文化的 心理适应度极低, 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日趋增长的财富时显得无所 适从,甚至作出不恰当的反应。例如把“崇尚财富”误读为“唯财富论”,把“提高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误读为“享乐主义至上”,面对巨额财富时容易自我膨胀。 结语 社会上有富人也有穷人,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现象却传递种种 令人担忧的信息。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加剧社会分化、对立,甚至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如何教育这些“富二代”们使其珍惜手中的机会与财富,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因此,应当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弘扬和坚持正确的荣辱观导向,让青少年分清美丑善 恶。从教育和舆论上大力强调能力观念,不管上辈们留下了一个企业,还是一栋房屋,还是 一无所有,都应该自强自立、艰苦拼搏。而对于“富二代”,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 该加强人格教育。在知识获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懂得财富是一种责 任,要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明进程的大格局思考自身行为,此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 和法律上保障青年起点公平,保障资源合理分配,保障人格人权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不让 财富毁了青年一代,才能让经济刚刚起步的中国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18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这在中国好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在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我谨结合一些社会上的观点,从我的观点寻找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公平

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路径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发生,从而使绝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不是只由一部分人,甚至极少数人独享经济增长的好处。然而,实际情形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背离。如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更棘手的是,这一趋势最终也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学上,贫富差距过大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消费需求,而在目前的中国,情形远远不止如此,贫富差距过大已经直接引起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富人有钱无处花,穷人有钱不敢花”的现象已经出现。

一、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

根据查得的资料,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城乡分化

先不说农村,仅中国城市在资源的配置上,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局面: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而且其他中小城市很难得到处国家分配以外的资源;再者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城市的功能单一。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计划外发展的状态下。当把农村和乡镇考虑进来时,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2.行业差距

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中国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有调查显示,仅在2001年,北京市86个大类行业中,最高工资行业与最低工资行业相差6.6倍,二者间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入户只占4%左右。从主观感受方面来看,多数社会成员已认为贫富差距是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1.灰色收入的分量过大

目前,由于我们国家规则体系的不健全,使得灰色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比如,税务专家的研究显示:2002年根据中国含税GDP计算,企业有3000-4000亿元该交纳的税没有收上来。于是,这样一项巨额的本应属于国家的资金便流向了少数群体和个人。如果再加上其他没有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各种现象,中国现阶段的灰色经济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大量的灰色经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灰色收入。而在大量的灰色收入当中,人数少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群体必定会占据一个高比例的份额。这样

一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必定会被加重。

2.成因中不公正成分过多

正常社会流动渠道的不畅,身份制,行业垄断,同工不同酬,国有资产向个人一方的流失等等。起点、机会和过程的不公正,必然会造成结果的不公正,导致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由此可见,民众之所以对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十分不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如今过大的贫富差距主要地并不是社会成员能力的差异和努力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而更多地是由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往往缺乏基本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正因为如此,所以,民众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现象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小。

3.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保障的缺乏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底线能否得到保障,是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对于大量的低收入者来说,它可以确保其基本生存状态不至于恶化到难以生存的地步。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缺少这样一个社会保护。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开始,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因为如此,尽管俄罗斯在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贫困者,但是,这些贫困者在基本生活资料、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方面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其基本的生存问题不至于恶化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从而也保证了这些贫困者不至于变成激烈的反社会力量。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具体状况不容乐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外汇储备更是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排在世界倒数。大量的社会成员缺少起码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享受不到足额的、政策所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中国最大社会群体的农民从总体上来说没有社会保障;大量的城市居民更是购买不起起码的住房。\"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正是由于社会对贫困者和低收入者缺少一个社会保护,所以,对于大批的贫困者来说,其基本生存状况恶化到什么地步难以预期。这就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形成一个恶心循环。社会发展的成果基本难以实现共享,社会建设的目标难以达到。显然,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就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难以渡过改革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

4.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

我们今日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近20年来经济政策的偏向。在偏向效率抛弃公平的思想下,加剧贫富差距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作法首先表现在中国经济中的优惠政策几乎从来都是只给予市场经济中的强势集团。20年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形成了只给富者以优惠政策,只给富裕地区和富裕的个人以优惠政策。

第一,这种制造贫富两极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上。当今中国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就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高薪阶层。外资企业的这种巨额薪金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税收政策优惠造成的。这种税收政策优惠表现在法定的税率上,表现在外资企业一直享有低于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定年限的所得税税收减免上。在这种不平等的税收待遇下,中国企业由于税负过重而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外资企业却由于税负较轻而乐于给其员工高薪。外资企业薪金普遍高于中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

第二,最近几年中国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这主要因为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国有企业的职工待遇不公,切断了国企发展的后路。从国企的长远

发展而言,自从转向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政府就基本上不再向企业实行大量的财政性投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的主要“优惠”和“资源”,其实是银行的贷款。

第三,地区政策不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先天因素,但政府政策不平衡的人为因素也需要予以重视。本来东南沿海地区在市场经济中天生就有地理上的优势,可以长期保持比内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它们却在最近20年中一直在政策待遇上享有比内地多得多的优惠。90年代初,东南沿海的富裕和老工业基地的贫穷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某些部门给东南沿海特殊政策优惠的恶习仍然没有终结。结果是老工业基地由于不堪财政重负而衰落,形成了今日大批人绝对贫困的局面,而东南沿海的个别省份却富冠全国。这样造成的地区性贫富分化绝不能算是公平的。

三、缩减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第一,落实国家对企业的征税。就目前的情况说,我国法律对企业的征税是是不轻的。但问题是,税收效率不高,企业偷税逃税现象严重;另外,在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的征缴存在很多漏洞,个税还未形成调节贫富差别的有效机制,甚至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政府必须加大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和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还有就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正当手段富裕起来的,但是,也确实有个别人不是这样的。特别是一些人在淘“第一桶金”时,出现的问题较多。有人提出了不追究这批人的“原罪”的观点。其实,关键是看有没有罪,如果有罪,为何不追究,不追究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对全体人民的犯罪。

第二,是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比重较小,大量的资金用在政府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行政支出上因此,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首先是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两年中,国家再分配有向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倾斜的迹象,但力度仍然有限。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 .第三,企改革过程中的资产转移的规范化 在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出售国有资产过程中,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保证国有资产不发生量变,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堵住国有企业改制和战略重组中可能发生的私有化漏洞。公正评估国有资产,公开转让国有资产,收回的国有资产用于再投资,建立复式财政预算制度。国企改革问题,必须迅速建立国有资产转移的法律,使它有法可依。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措施必须体现竞争、透明、公开的要求,必须让公众有参与的机会。可能有些人会说,一旦有公众参与,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决策的成本会大大地提高。但是,它带来的是相对公平,后患比较少,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看,应该是值得的。

第五、法治约束下的机会平等 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有助于抑制这种活动和实现机会平等,因此既有利于效率提高,也有利于收入平等的实现。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是要激励那些勤于劳动、善于经营的人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市场活动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不是这样,不是去推进我国的法治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而是让少数人凭借行政权力进行寻租活动,甚至靠鲸吞国有资产和掠夺大众而暴富,效率和平等的状况都会恶化。所以,以分配状况恶化为由来反对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大方向,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应当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铲除寻租的土壤,既推进平等,又促进效。

第19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试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30分,第2题35分,第3题35分,共100分)

1、(1)你是否同意“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请谈出你的理由。

同意。理由可围绕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角度谈起(12分) (或不同意,理由可围绕不应浪费人才谈起)

(2)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一,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6分);第二,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符合市场的需要(6分);第三,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6分)。

2、(1)请指出药品回扣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一,造成药价虚高,使患者背负高额的医疗费用(6分);第二,滋生腐败(6分);第三,造成职业道德滑坡和社会信任危机(6分)。

(2)如果你是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制止药品回扣现象?

第一,加强政府监管,规范药品市场(6分);第二,倡导行业自律(5分);第三,健全社会监督机制(6分)。

3、(1)请指出以上材料中所提及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区别。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经批准用于市场出售而建造的房屋。(5分)经济适用房是指以微利价出售给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商品房。(5分)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5分)。

(2)请指出建立廉租房制度的重要意义。

廉租房与经济住宅房和市民出租的房屋性质不同,廉租房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廉租房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10分)它是具有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物品。廉租房的性质不只是表现在政策性、社会保障性和福利性方面,还要考虑运用它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作用。(10分)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在考试论述时必须予以展开)

第20篇:调研报告及问卷

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xxx-4-1~xxx-4-10 调查地点: xxx校区 调查人: xxx 调查负责人:xxx 调查对象: xxx大学大

一、大二学生(情况及分布) 调查方法: 随即抽样调查

调查分工: 问卷由xxx设计,全 体成员讨论确定 文字整理: xxx xxx 前言或者调查目的阐述

图表分析

调查的结果分析

范例

一、问卷调查背景

二、问卷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绍兴广大购房者的心态、计划和预期,把脉绍兴楼市的风向转换。

三、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参加绍兴市第十二届房产展示交易会的广大市民,共发放问卷1700份左右,回收问卷1642份,其中有效问卷1511份。

四、调研结果分析

1、房交会参加者以中老年为主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参加此次调查问卷的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了40%,31-40岁之间的占28%,而25岁以下的只占到了13%,可见参加本次房交会的市民年龄普遍偏大。

2、被调查者职业以公司员工为多

3、近五成购房者买房为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改善型购房者达到了47%,为子女购房的占了19%,婚房和投资的分别占了14%和9%。上述数据说明此次房交会的潜在购房者中,大部分是已经有房的,30岁以上的基本倾向于改善型住房。

4、购房资金完全靠自己或伴侣的收入者最多

在购房资金来源中,完全靠自己或伴侣的收入者最多,这也和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者的年龄偏大有关。

5、城北最受购房者欢迎

参加问卷调查者中,希望购买城北区域房子的购房者最多,其次是袍江区域,城东、城南、城西基本持平,近几年城北区域特别是镜湖新区不断发生巨大变化,项目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镜湖萌芽,行政中心、科技中心、奥体中心等城市配套也使得这里的楼盘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6、中等户型最受欢迎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购房者中,有33%的购房者想要买100-120㎡之间的户型,28%的购房者想要买80-120㎡之间的户型,21%的购房者想要买120-150㎡之间的户型,而小户只占了3%。这说明绍兴的中型户型仍然是热卖的,而小户型则不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7、35%的购房者愿意接受7000-9000元/㎡的房价篇二: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

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

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对宜春市基金投资的调查报告

自1998年3月首只基金发行以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大规模发行开放式基金,将基金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国共设立了 29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包括5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总数达78只,总规模1374.89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346.51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54只,发行总规模817亿份,资产净值790.81亿元;开放式基金24只,总规模557.89亿份,资产净值555.7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迅猛发展,对改善和调整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更新和倡导不同的投资理念,实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专业化分工,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基金业诞生后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很快便遇到了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就此,本人对基金投资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调查目的

掌握宜春市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宜春市基金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宜春市证券投资者(主要是基金投资者)。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30至45岁之间,其中以大概以4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有一定的富余资金,且具有相当的投资理财经验.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宜春市各证券营业部随机选择证券投资者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市各证券营业点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7份,回收率达87%;

四、调查时间:2003年10月8日――――2003年11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投资于基金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基金间选择的因素以及喜欢的基金类型和持有基金分额的时期等。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14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以下省略) 从投资基金的历史看,有60%的投资者购买基金是在最近一年发生的,说明投资基金的在最近一年在宜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持有期限,多数投资者还是希望短期持有,对基金的长期投资还不看好。

有34%的投资者购买过开放式基金。虽然受基金业整体表现的影响,大多数投资者仍没有购买开放式基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同上年年相比上涨近10%,说明开放式基金已初步走出认知度的冬天,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了解。

就投资基金的主要原因来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在文卷中占的比例较大,说明投资者投资基金还是希望经理人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取得较满意的回报。另外, 获得短期收益也是基金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没有买开放式基金的原因中,不了解其特点的较低,这说明基金在销售环节以及形象宣传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效果明显。调查还显示,投资者对于开放式基金手续费偏高的看法的比例较高,达五分之一之多。而随着开放式基金数量的增加以及各基金的表现,在投资者心目当中, 封闭式基金优于开放式基金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一年中的期望回报中,显示投资者普遍认为对基金的盈利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基金总是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值得重视的是,近半数的投资者将管理水平有待检验作为没有购买开放式基金的最主要原因,比上年上升近15个百分点。这结果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基金的整体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很难让投资者满意。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金投资者将会越来越多,因为有近60%人的是在近1年内涉足基金投资者的,这种趋势将促进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问题更应该引起投资基金公司的关注,以改变目前对其管理不完善的局面,同时也是适应这种增长趋势的须求。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下省略) 2 附1:

对宜春市基金投资的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请您接受本次调查.请您认真如实地填写. 调查时间: 2003年12月1日~12月5日

1、请问您的年龄:

a.18~25 b.25~30 c.30~40 d.40~50 e.50~60 f.60以上

2、性别: 1.男 b.女

3、投资基金的历史:

1.一年以下 b.1~2年 c.2~3年 d.4年以上

4、你是否购买过基金: 1.购买过 b.没有购买过

5、你的投资目的:

1.确保本金的安全 b.获得短期收益 c.资产长期稳定的增值

6、您是否了解开放式基金: 1.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了解

7、购买的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 1.封闭式基金 b.开放式基金

8、没有买开放基金的原因: 1.没有听说过 b.购买不方便 c.手续费偏高 d.管理水平有待检验 e.封闭式基金优于开放式基金

9、影响您在各基金公司之间选择的主要原因: 1.专业理财 b.信息优势 c.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 d.获得短期超额收益

10、您购买基金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1.净值 b.价格 c.分红 d.基金投资组合 e.基金管理人的能力 f.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 g.其他

11、您喜欢投资基金的类型: 1.平衡型基金 b.债券基金 c.指数基金 d.股票基金

12、假设您购买了开放式基金,您预计的投资年限: 1.少于一年 b.1-3年 c.3-5年 d.6-10年 e.10年以上

13、您投资这笔金额期望一年内能有多少的回报: 1.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14、一般您购买的基金,在涨幅达到多少时会抛出: a.5%左右 b.10%左右 c.20%左右 d.30%左右 e.50%左右 f.1倍以上 3篇三: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二、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88.83%。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效问卷176份,其中佩戴眼镜的人数为154人,未佩戴眼镜的人数为22人,由此可得下表:

1、样本年级分析

2、样本性别分析

我们所抽取的样本的总容量为176,其中男生人数为105人,女生人数为71人。由此可得下表: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市场分析

南工大“眼镜”消费市场综述

市场细分

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中第7题中消费者对“眼镜”消费的心理价位我们将眼镜消费市场细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其中100元以下(即题目中的a选项)为低端消费市场,100-300元(即题目中的b、c选项)为中端消费市场,300元以上(即题目中的d选项)为高端消费市场。大学生

对于眼镜的价格的普遍接受程度是100—200元,所以在眼镜产品的提供方面,应更多的考虑质美价廉的选择,这样就要求厂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多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者购买眼镜频率(即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眼镜) 根据问卷调查的第6题涉及到消费者购买频率

6、您认为平均多长时间该更换一次眼镜? a.半年左右 b.一年左右 c.一年半左右 d.两年以上

结合上述图表可得更换眼镜的周期在1—2年左右。 2)消费者购买眼镜所考虑的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问题9涉及到的购买因素

9、您在选择眼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品牌 b.款式 c.舒适度 d.质量 e.价格 f.其他 再结合男女生的不同选择,男生主要考虑的因素中舒适度和质量为主要因素分别占到了男生

总人数的33.6%和25.23%;而女生所考虑的因素中款式和质量因素为最多,分别为30.78%和28.66%。综上所述,厂家应以质量为主,其次再考虑款式以及与之相辅的舒适度价格等等 3)消费者选择眼镜店时所考虑的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中所涉及的问题12

12、您认为选择一家眼镜店哪些因素重要?(可多选) a.价格便宜 b.设备先进 c.专业服务 d知名度高 e.地理位置好,便利 f.可供选择产品多 g.服务态度 h.店内装潢涉及 i.为顾客着想并提出合理建议 g..其他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其中c占66%,b占57%,这不难看出专业服务设备先进在学生选择一家眼镜店占最大的比重,所以眼镜店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专业服务和设备的先进,当然在这主要两个主要因素当中还要考虑服务态度,集合这三个主要因素再辅助以另外的几个其余选项因素,眼镜店会有较大的市场。篇四:调查问卷及 调研报告

东北市场熟食消费者调查问卷

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正在针对东北市场熟食行业对消费者进行一项市场调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五分钟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研工作,希望得到你们的大力合作。谢谢。 1.您喜欢吃熟食吗?

a 喜欢 b 不喜欢(结束调查) 2.您购买熟食的频率? a 几乎每天 b 每周1~2次 c 每月2~3次 d 很少买 3.您都是到那些地方购买熟食品:()?

a 小区内熟食作坊 b 品牌专卖店 c 超市 d 农贸市场。 4.您购买熟食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再次:()? a 味道 b 外观 c 价格 d品牌 e服务 f距离 g产品丰富度 h 功效 i 市场口碑

5.您平时都通过那些途径来了解熟食企业的?多选,按顺序选() a. 门店内外装修 b 电视广告 c 移动传媒 d 广播中小吃介绍节目 e.报纸 f 活动 g 宣传单。

6.您对现有市场熟食企业服务态度评分()? a 60以下 b 60到70 c 70到80 d 80到90 e 90以上 7 您认对现有熟食企业产品口感味道方面打分()? a 60以下 b 60到70 c 70到80 d 80到90 e 90以上 8.说同时说出你熟悉的三个大的熟食企业()? a 能 b 不能 9.您希望熟食企业销售环境是什么样的 () ? a 服务优质,价格合理 b 店面整洁 干净卫生 c 新鲜即时 品种齐全 d 装修独特,展示企业文化 e 位置合理,方便购物 10.品牌熟食企业与一般普通店产品相比,你能接受的价格()? a 贵10﹪ b贵20﹪ c贵25﹪ d 贵30﹪ 11.您对熟食品的营养情况的重视度()

a 很重视 b 一般重视 c 不了解 d 不重视 12.如果现在出现了健康营养的熟食产品,价格贵点,你愿意购买吗? a 愿意 b 不愿意 c 看情况。 13 健康营养食品未来前景如何() ? a 非常大 b 一般 c 不清楚 d不是很大 14 您认为现有熟食企业那些地方需要改进() ? a 卫生条件 b 产品特色 c 服务 d 价格 问卷调查到此结束,再次对您的参与表示感谢!

调研报告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有效回复问卷100份。现将基本统计结果汇总如下:

1、熟食品深受大众喜欢程度

从调研反馈回来的调研结果看出,除了15%的人由于各种原因的不经常购买熟食产品,其余的85%的人会在一个月内购买一次或者几次的熟食,因此说明熟食市场在东北前景依然巨大,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

2、品牌专卖店独霸一方

消费者购买渠道首先是知名度高等品牌专卖店,其占有量在45%,其次是小区作坊35%,这两种模式占据着整个熟食行业的80%市场份额,较低的两个购买方式是农贸市场13%,和超市的7%,因此消费者购买意愿最大的是品牌专卖店。 3.味道第一,服务第二

购买制约因素

消费者购买熟食品的制约因素,第一是味道占35%,口碑占20%,价格占21%,品牌占15%,因此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这几个方面是未来主要关注观点。

4、消费者了解企业的具体途径

消费者了解企业途径

消费者购买途径,电视广告占30%,移动传媒占25%,广播占20%,店内外专修占15%,宣传活动占15%,上面几个制约因素都是企业在以后发展过程中关注点。 5.消费者对行业内熟食服务态度平分

资料上显示,消费者对现在行业内熟食企业的服务水准普遍的不够满意。60下的占70%,70分以上的仅仅占20%,因此企业作好服务的这个环节,会给企业无形的增加了一个优势。

6、消费者对熟食品中的营养因素重视度的调查 5% 消费者对熟食中营养重视度显示,很重视的占45%,一般重视的占35%,不了解的占15%,不重视的占5%,因此可以推断出消费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

7、健康营养型食品未来发展趋势调查 5% 20% 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型食品发展趋势来看,认为趋势非常大的占65%,一般的占20%,不清楚的占10%,因此从整体来看,未来健康营养型食品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趋势。

8、熟食企业那些方面需要改进调查

熟食企业那些方面需要改进调查

消费者对熟食品行业内欠缺地方改进调查显示,产品特色方面占35%,卫生条件按15%,服务方面占25%,价格方面占25%,从数据中显示,现有熟食企业还有狠毒需要不足和改进的地方。篇五:调研方案、问卷、调研报告

关于天津国旅“短线游”需求状况的调研方案

目前,是旅游行业长线游的淡季,各大旅行社均瞄准“短线游”市场,天津国旅也不例外。为了准确了解消费者对“短线游”的需求状况、态度、看法以及相关建议等,以采取恰当的广告和促销方式等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对“短线游”的潜在需求,受天津国旅的委托,特对“短线游”需求状况进行调查。调研方案如下: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短线游”的需求状况;

2、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及出游频率;

2、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短线游”价格及促销策略的接受状况;

3、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

二、调研内容

(一)消费需求调查

1、调查消费者对于“短线游”路线的需求;

2、消费行为调查

(1)消费者选择“短线游”的主要动机

(2)消费者选择“短线游”的频率

(二)4p策略调查

1、调查消费者对于“短线游”路线价格的接受度

2、调查消费者对“短线游”促销的接受状况

(三)市场竞争调查

1、竞争对手“短线游”的线路情况

2、竞争对手“短线游”的营销策略

三、调研对象

滨江道上的游人及行人

四、调研方法——文案调查、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1、文案调查

通过互联网,搜索天津国旅的基本介绍,竞争对手如大亚旅行社、中青旅等旅行社现有短线游线路、“短线游”的营销策略等基本情况。

2、实地调查

主要采用随机调查与拦截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滨江道对来往游客及行人进行随机拦截问卷调查。

3、网络调查

五、调研地点

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及调查结果的误差率等因素,本次调查拟选择天津市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滨江道。

六、调查进度表

共计7天。

七、统计分析方法

1、纸质问卷部分通过excel图表进行统计分析;

2、网络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后台自动进行整理分析;

3、将excel与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excel汇总后得出最终的统计分析数据。

八、经费预算

本次调研,最终费用预计45元。

九、调研人员工作分配

孙晓曼——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实地调研

高晓静——调查方案的撰写、实地调研、调查报告的撰写

李茗——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问卷的撰写、实地调研

张露——实地调研、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

冯艳云——实地调研、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

十、附录 后附问卷

关于短线游消费现状的调查问卷

我们是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所得资料用于学习研究。我们承诺对您所提供的资料完全保密,谢谢合作!

1、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25岁 c、26-35岁 d、36-50岁 e、50岁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 b、机关事业单位 c、公司 d、自由职业者 e、教师 f、其他

3、您的月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5000元 d、5000-8000元 e、8000元以上

4、您喜欢短线游吗? a、喜欢 b、不喜欢

5、您能接受短线游的价格?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300元 d、300-500元 e、500元以上

6、您一年中出游的次数?

a、不出游 b、1-2次 c、3-5次 d、6-7次 e、7次以上

7、您最喜欢以下哪种短线游出游方式? a、自驾游 b、自助游 c、团队游 d、徒步旅游 e、其他

8、您出游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a、观光旅游 b、缓解生活压力 c、增长见闻 d、商务会议 e、体验异地风情和文化 f、访友探亲 g、休闲度假 h、其他

9、您选择旅游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 a、名胜古迹 b、园林景区 c、民俗风情 d、特色饮食 e、娱乐场所 f、住宿环境 g、商场等消费场所 h、其他

10、您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出游信息?(可多选) a、网站 b、朋友介绍 c、报纸 d、电视 e、杂志 f、书籍 g、其他

11、您在选择旅行社时最注重以下哪个因素? a、服务 b、价格 c、方便 d、信誉 e、其他

感谢您的配合!!

短线游谁主沉浮?

----天津国旅关于“短线游”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旅游市场热浪涌动,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出游?去哪旅游?选择何种方式旅游?愿意花多少钱旅游?为了准确了解消费者对“短线游”需求状况、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及出游频率、消费者对“短线游”价格及促销策略的接受状况、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等,受天津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委托,我组同学对“短线游”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及调查结果的误差率等因素,本次调查拟选择天津市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滨江道。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主要为滨江道上的游客和行人。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excel及问卷星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纸质问卷部分通过excel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网络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后台自动进行整理分析;将excel与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excel汇总后得出最终的统计分析数据。

社会问题及调研报告
《社会问题及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