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淇河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8 08:35:4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淇河生态旅游调研总结

淇河生态旅游调研总结

冯贵香

今年7月至8月我们旅游教研室一行7人对淇河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个人在调研中所想所得一并总结如下:

一、对生态旅游的理解

生态旅游的最新定义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在现代旅游大发展时期,犹如工业革命爆发一样势不可挡,蓬勃发展,但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也犹如工业革命所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一样,促使人们对旅游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我觉得生态旅游应该是在对原始状态环境的尊重之下的欣赏,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最好不要对经过之处不产生任何人为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的对象主要是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旅游系统主要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即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即非生命的系统,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无机物等等,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成为组成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物。良好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容不得任何耗竭性的消费,因此,无论是经营开发者、管理决策者,还是旅游者,对保护自然生态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必须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这种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循环稳定的维护,同时也包括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的维护,即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这种对旅游对象尊重与保护的责任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所以看来发展生态旅游最终还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环境观的问题。

二、淇河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优势

1、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向东流经河南辉县、林州、鹤壁市淇滨区、淇县及浚县,最后注入卫河。淇河总长161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淇河河谷狭窄,两岸峰峦竞秀,淇河还是中华民族的发样地之一,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我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融汇山地、浅丘、平原、河流、湿地等多种自然要素于一体,自然风光旖旎;同时我市历史悠久,所辖浚县、淇县分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荟萃。淇河生态区更是鹤壁市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优越的区域条件,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客源的保证

鹤壁市地处晋冀鲁豫区域中心,距周边地区

一、二级城市较近,其内部的天然太极图、火山地幔窗口、地热资源景观等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北方较为罕见的特色景观,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源。

3、区域交通条件改善,推动淇河生态区开发建设

鹤壁市内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客运专线和107国道、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南北,鹤濮、鹤辉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铁路、公路、水路交汇,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规划区内快速通道的建成及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强化了淇河生态区的南北走廊,对于改善规划区原有交通条件,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鹤壁到北京2个小时,到郑州30分钟,生态区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区域交通条件,淇河生态区将成为北京、郑州等一线城市度假休闲的后花园、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我市“一河五园”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鹤壁淇河生态森林公园的建设已初步成形,再加上鹤壁市将在森林景观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淇河生态森林公园“八景”。这都将加快淇河的生态建设和保护。

三、存在问题

在对淇河两岸生态旅游调查中发现,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被人们认知和接受。近些年,“生态旅游”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许多人对此都有自己比较直观的认识,此次调研也验证了这一事实,但大多数人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一定偏颇与误区,说明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念多数情况下并不为人所知。生态旅游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当地群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普通民众对其有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生态旅游活动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应该是我们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更应该注意的。

四、发展生态旅游建议

1、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人们对生态旅游内涵的全面认知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否则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事与愿违,

2、生态旅游开发应重视当地人利益

利益驱使之下让淇河沿岸的民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淇河生态旅游开发之中,最直接的是让其认识到保护淇河生态与其获益是成正比的。

3、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4、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

5、注重培育旅游品牌。

6、加强淇河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7、加强生态旅游内容的开发建设,凸显特色,形成模式。

2013年8月30日

推荐第2篇:淇河环保状况调查报告

淇河环保状况调查报告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张御清

摘要

作为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何以在工业化的大潮中独善其身?对淇河环保的认知过程经历了无视到重视,欠开发把淇河从工业化的起步中拯救出来,循环经济的试行为淇河罩上了一层防护膜,旅游产业与环保工程的结合把主动加强淇河环保推向了高峰。本次调查采取搜集资料与实地考察的方法,探究淇河环保的奥秘,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为经济与环保均衡发展探寻良策。

淇河是鹤壁人民的母亲河,她历史悠久,《诗经》中直接涉及淇河的多达6首,仅次于黄河,淇河入豫后经辉县市、林州市、浚县、淇县,鹤壁境内是淇河最秀美的河段,河水清澈见底,纯净甘甜,是河南,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那么它未被污染的秘密何在呢?

淇河的环保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鹤壁工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鹤壁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1957年才建市,围绕当地的煤矿开始以矿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但煤矿区处在鹤壁北部,因此鹤壁工业与城市也集中于北部,淇河流经的南部开发不够,淇河也避免了此类污染;淇县西部的铁西地区土壤贫瘠,难以进行农业开发,一片荒芜,当地人称为“上荒”,因此淇县的工业主要布局在铁西地区,工业污水就近排放入护城河,流入东南方向的共产主义渠;浚县只在西部边

界处存在一小截河段,位置偏远,浚县的工业主要布置在中东部地区,从县域中部穿过的卫河代替淇河成为工业化的牺牲品。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未有人特别注意到淇河的环保问题,但十分巧合的是三个区域的工业化都未接触到淇河流域,等当地人把已开发地区的一切都污染透了,仍发现工业不如人,农业不如人,他们回头一看,原来还有一条清澈的淇河,它这时候已经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了,淇河就成了鹤壁人民的骄傲了。为了维持这河南唯一未被污染河流的地位,淇河的环保问题开始得到重视,淇河的环保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淇河环保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鹤壁的新区开发时期。从2000年市直机关搬迁到开发区,南部的淇河流域进入高速开发阶段,但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2005年鹤壁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鹤壁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循环链将废物基本上“吃干榨净”了,比如鹤壁最大的企业鹤煤集团,煤炭收入只占总营业收入的40%以下,循环经济将炼矸石、瓦斯、矿井水等煤炭工业“三大害”变为宝;2005年淇县的淇北新区开始建设,由于2002年对排污大户的大用集团新闻曝光和经济处罚,淇县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关停一大批污染企业,在新区招商中坚持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循环经济保证了在新区开发时期淇河的环保力度,淇河常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淇河环保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正在展开的工程环保阶段。鹤壁从对淇河的保护从被动防护进入主动出击,主动建设一系列的生态环保工

程。从淇河疏浚减漏工程建设开始,到2010年竣工,通过建设高村橡胶坝、河道清理疏浚减漏、河底填土碾压减漏、河岸护坡防渗等工程措施,淇河原有湿地扩大,形成许沟湿地和石河岸湿地两大湿地景观,生态环境得到强有力的保护,也为鹤壁市带来新的旅游资源。鹤壁市把淇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开始规划打造一座面积约35平方公里总体构架为一带、两轴、六区的淇河生态区。去年11月23日淇河生态保护区十大重点工程在淇河湿地公园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副市长史全新提出“一切从保护出发,一切为了保护”的原则。总投资21.6亿,分别为淇河湿地涵养工程、生态公园、生态植物园、下庞村生态社区建设、生态商务服务中心、寒坡洞拦河坝工程、生态会议休闲中心、道路系统工程。我相信这一系列工程定将让淇河环保成就继续下去。

从淇河环保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鹤壁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发展的原因还是宣传,尤其是人们对所处环境恶化的切身体会,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血的教训,因此当人们发现水质仍良好的淇河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了它。其后循环经济的发展则解决了长期以来经济与环境难以协调的问题,为淇河环保和鹤壁经济的齐头并进探索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向我们透露了一种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经济推动环保,环保

推荐第3篇:关于淇河的诗

关于淇河的诗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给盛行隐逸之风的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提供了绝佳的隐逸旅游胜地。

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诗圣杜甫也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无限欣喜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中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最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赵维平在2003年第5-6期(合刊)《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撰文《〈全唐诗〉和唐代淇河文化》中说,“《全唐诗》共收录李白、杜甫等28位诗人咏及淇河卫地的诗歌45首”。之后,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核查,实为52首。这是近期淇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中的惊人的发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仅有305首诗的《诗经》中就有39首春秋时期卫国(淇河中下游一带)的民歌,且有6首直接咏及淇河,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更令人惊奇的是,卷帙浩大、共900卷、辑录唐朝2613位诗人的37919首诗歌的《全唐诗》中,竟又有28位诗人及其52首诗咏及淇河,淇河的历史地位和曾有过的影响便可略见一斑。 这28位诗人及其所写颂咏淇河诗的数量分别是:李白(1)、杜甫(1)、王维(3)、高适(21)、王昌龄(1)、韦应物(1)、岑参(2)、贾岛(1)、宋之问(1)、陈子昂(1)、储光羲(1)、常建(2)、杨师道(1)、沈颂(1)、长孙无忌(1)、张说(1)、乔知之(1)、崔国辅(1)、沈佺期(1)、李嘉祐(1)、孟云卿(1)、韩翃(1)、皇甫冉(1)、权德舆(1)、姚合(1)、朱湾(1)、张南容(1)、皎然(1)。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淇河曾是何等风光:水清如碧,车船如织,楼宇峙立,歌钟绕梁,游人如潮,美女如云,两岸市面之繁华,风景之优美,尽呈眼前。可见当时的淇河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了,不然,怎么会能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呢? 诗圣杜甫也在他的《洗兵马(收京后作)》一诗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无限欣喜充满字里行间,且渴望着“净洗甲兵长不用”,但愿天下永无战争,永远太平。全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岂不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两岸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赵维平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认为这些颂咏淇河的诗的内容可分为六类:

一、描写淇河及其两岸的自然风光。

除了李白的“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外,像沈颂《卫中作》:“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李嘉祐《春日淇上》:“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沈佺期《入卫作》:“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这些诗都从各个角度写出了淇河自然风光之旖旎、靓丽,令人陶醉,也说明淇河流域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文化区。

二、记录文人学士在淇河流域的隐居生活。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贾岛《访李甘原居》:“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这些诗都生动地写出了几位作者曾隐居风景优美的淇河的恬静舒适的生活情景。

三、记述文人学士在淇河卫地的过往足迹。

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岑参《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这些诗记述了一些文人学士们在淇河卫地或久别重逢,叙旧话新;或欣赏美景,赞颂淇河的动人情景。诗人们以淇河为集结地,过从之频繁,友情之深重充溢字里行间。

四、描写淇河卫地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

长孙无忌《新曲二首·其一》:“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索殳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常建《春词二首(乐府诗题作陌上桑)·其一》:“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这些诗或写相恋情人在柳丝婀娜、杂花遍野的明媚春光下,倚傍淇河,相互爱慕,情思无限;或写青年男女衣着华丽,“玉珮金钿”,相约淇河,谈情说爱,结伴而游;或写淇河日落时,闺中少妇眺望“淇水长悠悠”而油然而生的绵绵思夫之情。

五、描绘淇水卫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高适《淇上别业》:“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这三首诗中既写到了三十年垂钓淇滨的白发渔翁不问世事的“闲放”、超脱;也写到了作者与农人为邻的“别业(别 墅)”旁,桑林成片,鸡鸭成群,农人们开田种菜、怡然自得的劳动情景;还写到了通过与农人(野人)的交谈,了解了他们在天灾人祸中的艰辛,从一定程度真实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六、反映当时淇水卫地的草木风物。

乔知之《弃妾篇》中有:“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的句子,崔国辅《卫艳词》:“淇上桑叶青,青楼含白日。比时遥望君,车马城中出。”常建《张公子行》中有:“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四》:“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韩 《送蓚县刘主簿楚》中有:“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储光羲《相和歌辞·采莲曲》:“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这些诗说明当时的淇河是翠竹夹岸、桑林成片;“浅渚”“深塘”,遍布淇滨;荷花菱叶,弥望皆是。

再读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中:“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王维《淇上田园即事》中有“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这些诗句告诉我们,唐时的淇河卫地的蚕桑业较发达,鱼类、动物资源丰富,这才会有采桑养蚕或渔猎为生之人。再读贾岛《访李甘原居》中“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中“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可以看出唐时淇河卫地的生态环境和植被情况比现在好。

淇河是“史河”、“文化河”。看来,说淇河是“诗河”也不算过誉。淇河历史文化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探查、发掘。让我们尽快淘去历史的尘封,使淇河重新放出灿烂的光华。

推荐第4篇:湛河调研报告

关于平顶山市湛河改造的调研报告

课 程 名 称: 题 目: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城市详规设计 湛河改造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

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平顶山市湛河改造的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1)2015.3.21 8:30-18:30(2)2015.3.27 8:00-19:30 调研地点:平顶山市湛河光明路至开源路段

调研目的:通过对平顶山市湛河光明路至开源路段的现状调查,了解湛河的地形地貌,公共空间的规划与组织形式,以及湛河附属的各种元素形成与协调。了解社会对湛河的需求,了解人们的生活对湛河的需求;熟悉湛河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从而为自己做湛河改造做准备。

主题理解:“社会融合,多元共生”社会融合旨在确保公民基本的社会基本权利,得到居住、生活、游憩以及交通最基本的保障;城市设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在民族融合、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就要求社会融合不仅仅解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要求多文化、多民族、多层次的相互协调。相互共存,在共存中融合进而发展、传承。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环境、交通、工作、生态等等社会元素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怎样让这些社会元素和谐融合,让他们共存就成了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

1.湛河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淮河流域沙河上游,是一座以煤炭、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九大城市之一。湛河是沙河支流,发源于平顶山市西郊的马跑泉,自西向东贯穿平顶山市区,于叶县张庄汇入沙河,干流全长38 .9 km,市区段( 乌江口至许南路) 长巧.s km ,流域面积2 47 km2,是一条典型的以防洪为主,兼有排水、排污、灌溉和改善城市环境等多项功能的中型河道。古之湛河因河水清澈湛蓝而得其名。1 959-1996年修白龟山水库北干渠时,将干渠汇入湛河,湛河在市区东改道入沙河。1982年,为了提高平顶山市大型厂矿企业的防洪标准, 对湛河进行了治理, 但由于施工条件差、管理差, 工程未完全按设计标准施工。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矿企业的增多,沿途有乌江口、师专沟、陈庄沟等16 条支流( 沟) 汇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湛河,致使湛河水质污染,变黑发臭,严重影响了市区人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环境。

1 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平顶山市湛河改造的调研报告》

2.调研内容

(1) 湛河光明路至开源路段的地形地貌; (2) 河段内开敞空间的适用性; (3) 河段内各个空间的关系与组织形式; (4) 居民的自发性活动; (5) 湛河滨水区的社会需求;

(6) 河段内步行交通与机动交通的组织与联系; (7) 河段内商业的可行性调查; (8) 河段内建筑的形式与建筑高度。

3.调研结果与存在的问题

(1)湛河为了达到防洪的要求,甚至部分河段需要达到百年一遇的要求,所以河段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河堤过高,这样就导致了人与水之间的联系性降低。缺乏亲水平台;

(2)湛河污染严重,河水乌黑发臭,杂草丛生,湛河作为市区内唯一一条河流,生态堪忧;

(3)湛河内的开敞空间基础设施匮乏,缺乏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

(4)步行交通不连贯,河岸和堤上联系不紧密;

2 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平顶山市湛河改造的调研报告》

(5)开敞空间的未能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有的空间空无一人,有的空间人

流比肩接踵,严重失衡;

(6)商业街缺乏统一的管理,摊位摆设在路边,严重影响交通;

(7)河段内各个空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统一的规划,应该考虑到空间的整体性和景观的联系性;

(8)居民的自发性活动主要有:早晨晨跑、跳广场舞、购物、散步、聊天、休憩等等;

(9) 社会对湛河的滨水区需求主要有休闲、购物、餐饮以及娱乐; (10)湛河滨水区的建筑主要是中高层的底商住宅;

4.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解决湛河的水质污染问题,还民众一条湛蓝的湛河;

3 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平顶山市湛河改造的调研报告》

(2)充分考虑各个空间的连续性,有效组织各个空间,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优化交通组织,以步行为主;

(4)统一规划管理商业街,优化组织,调整平衡。

5.关于湛河改造的一些构思

(1)“一廊”:即湛河景观廊道。在精心营造绿化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社会融合,多元共生”的理念;

(2)“一带”:即湛南路餐饮商业带。以“餐饮商业”为主题功能,理由滨水景观的优势来强调沿线地块的商业氛围,通过沿河的连续性景观,使南北两岸遥相对应,其实连贯;

(3)“五区”:即健身区、儿童娱乐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小型市场区以及水上乐园。

6.结语

湛河改造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发展,充分融合“社会融合,多元共生”的理念,从源头上正确的把握设计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对于城市的重要性的同时,要杜绝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建设,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的经济基础来制定健康、长远的发展思路,只有做到了与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走滨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水清、岸绿、景美、游畅,这样的景观才会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4

推荐第5篇:关于描写淇河的诗词

关于描写淇河的诗词

一、“淇河水(1)

淇河水,绿又蓝, 一年四季忙不闲。 出山西,入河南, 穿越峡谷到平原。 青山不墨千年画, 流水抚琴弄管弦。 鬼斧神工天地造, 琼浆滋润万顷田。

淇河水,春来早, 两岸风光无限好。 苍松翠柏留鹤影,

诗经唱颂新词褒。(2)

雌鸭生下缠丝蛋。 双背鲫鱼人间少。 冬凌药草祛病患, 绿水施恩赐三宝。

(待续)

注:

(1)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其源头峰峦叠嶂,峡谷幽深。据国家地质部门实测记载,形成于下澳陶统,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历史。入豫后经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在淇县淇门汇入卫河,全长161公里。淇河河谷狭窄,两岸峰峦竞秀,千岩万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在水文地质上多属奥陶系岩石溶裂隙水。鹤壁境内是淇河最秀丽的河段。河水清澈见底,纯净甘甜,是河南省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2)淇河水流经太行山脉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水影山光,胜过桃源”,享有“北国漓江”之称。《诗经》中有十三篇描写淇河风光。“淇水悠悠,接揖松舟,驾舟出游,以写我忧”,其美妙令人神往。

二、古诗词介绍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给盛行隐逸之风的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提供了绝佳的隐逸旅游胜地。

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诗圣杜甫也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无限欣喜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中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推荐第6篇:美丽的淇河小学作文

美丽的淇河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人去淇河玩,爸爸告诉我淇河在鹤壁市西南山区,淇河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我们到了淇河,一下车,我就看见一排排高大的树木,长得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小草中间夹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再往前走,就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清清的,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水面起了波纹,波纹又一圈圈地荡开,非常的美丽。河里有许多水草,碧绿的水草在水里摇来摇去,小鱼在水草里钻来钻去,时隐时现,放眼望去,河里的石头看的清清楚楚。

河的对岸是连绵不断、奇形怪状的大石头,一层层的,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石头千奇百怪,有的大石头像人似的,有的大石头像瓷器般的光滑,大石头上面长出了许多小草,绿油油的一片。

啊,多美的淇河呀!淇河的一切都让人百看不厌,我还会再来的。

推荐第7篇:盐井河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我到盐井河村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驻村期间,我对该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盐井河村基本情况

盐井河村是我镇民风淳朴、和谐稳定之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较强,在村民中有威望较高,村办公室也完善了办公设备,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

二、近年来发展的情况

(一)农民贫困状况改善。全村现已全部通公路,户户通电,紧邻河边场镇附近及公路沿线部分村民正在稳步跨入小康生活。

(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近年,该村以上级政府拨款、自筹等方式对全村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和整治。

(三)居住条件有所改观。该村群众在住房方面60%以上的群众是砖混结构,个别先富起来的村民在河边镇场镇或璧山县城购买了住房。

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来看,比较切合盐井河村的实际情况。盐井河村的现状其实也是重庆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目前正在大力促进统筹城乡事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着力推动做好以下工作:

1、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深入推动小城镇建设,增强地方特色,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满足农村居民便利出行的需要。

3、保护耕地,开展土地整治,发展生态农业。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4、积极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5、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完善农村旅游设施。

6、加强对农村房舍建筑的规划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解决农村住房散、乱、差的问题。

7、深化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充实农村街道、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加强对医生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对口支援活动,鼓励主城区医生到乡镇医院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8、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电话通信全覆盖。继续实施好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质。

9、加强农村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生存本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0、加强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与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11、深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8篇:湘江中学淇河捡垃圾活动总结

湘江中学淇河捡垃圾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

“保护淇河母亲河,共享绿色未来”

二、活动目的:

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并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常识,为环境保护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意义:

贯彻落实了上级领导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同时提高了市民和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内容:

1、乘兴而往,意气风发: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身穿整齐的校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活动正式开展的时间到了。向关心我们活动的人介绍我们的行动,并向乘客分发环保贴士,讲解环保知识,我们着装统一,热情洋溢,成为了淇河边的一道风景。然后在指定地点集合,进行人员清点之后,我们陆续开始工作了。

2、辛勤工作,收获颇丰:

由于我们活动前经过了紧密的安排,所以按照活动前的人员分工,我们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各个小组开始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捡纸片,烟头,宣传单都准备就绪,摄影小组和采访小组也开始搜寻采访对象。

我们全体人员穿着整齐的服装,且声势较为浩大,引来了一大群群众的围观,其中包括市民,环卫工人,交警,当我们向他们征询意见时,他们很乐意的说道:你们这是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活动,我们很支持.这使得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的做下去了,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环保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经过半个小时的准备工作,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我们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骄阳开始吐露出它炙热的火焰,大部分开始汗流浃背,由于手上都拿着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大家甚至于都没去买水,这份感动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 淇河沿岸渐渐地越来越干净了,宣传单一份一份的发下去了,看着路人拿着我们

的环保小贴士仔细在看,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采访小组采访了民警,商店服务人员,小学生等各种社会人群,采集了很多环保资料。精致独特的横幅不时引来很多人驻足,从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环保的真挚期望。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完成任务的同学也陆续回到指定集合地点,看得出大家顶着烈日的那份疲惫,但更多的是活动中大家收获到的那份满足,那份为环保做出了贡献的骄傲。

推荐第9篇:安乐河镇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安乐河镇学校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工会工作是党政领导与广大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对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推进民主管理、维护教师权益、调动工作热情、保障教育改革等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为此,对学校一年多来学校的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会基本概况

我镇学校工会现有会员共有36名,其中男26人,女10人。高级教师职称人数1,中级、初级职称教工占82%,可以说学校教职员工总体素质是较高的。校中层以上领导职数6人,工会主席兼职。工会活动经费,主要来自系统工会下拨。

二、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调研专题一: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生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财富。关心教职工,生活是基础,是最基本的切入点。我校工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树立“民生为本”的关怀意识,把温暖首先送在教职工的生活细节上。

一是坚持“三必到三必问”制度。

即教职工婚丧大事必到必慰问,教职工生病住院必到必慰问,教职工难事麻烦事必到必慰问。

一年来,工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亲自到教职工家里慰问活动。其中丧事到家慰问3次,婚事到家慰问4次,难事麻烦事到家慰问5次。必到必问率100%,教职工满意率100%。“三必到三比问”活动的持续经常化,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激发了干事成事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春风化雨,把温暖送到教职工的生活细节上,,把温暖送到教职工心坎上。

二是积极组织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我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先后举办 “唱红歌、跟党走”文艺节目;校内组织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体育活动。

调研专题二:以教为重,关心教师业务成长

业务成长,使广大教师人生幸福的最高指数反映。工会充分发挥“贴心人”的纽带作用,扎实细致的做好教师业务成长的参谋人,服务人。

第一、倡导教师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提高师德师风素养,做依法从教的明白人。我镇工会倡导广大教师开展“四法一纲要”学习活动,“四法”即《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会法》;“一纲要”是指《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通过学习,大家普遍增强了从教的自豪感、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依法从教、端正师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二、校工会积极参与制度拟定,就升职、晋级、奖励、考核、评选等工作参与讨论,进言献策。

第三、校工会与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协作,吸纳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精心筛选图书、为教育教学提供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资源。

调研专题三:发挥工会职能,参与民主建设

维护教职工利益,参与民主建设,促进学校发展,是新形势下学校工会的重要职能。这一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督促学校行政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

凡是涉及教职工权利与义务的事项,工会都有代表全过程参与;凡是学校有大批财务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等都有工会代表参与。。

二是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听民声,建民言,及时反映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关心离退休职工,及时联络

几点建议:

针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建议:

1、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使工会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会干部业务素质,今后将通过培训工会干部,从而提高工会干部自身业务素质,把学校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每一个工会干部成为“学习型工会干部”。

调查研究,是为了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不断完善。通过调研,我们更加坚信了学校工会工作的思路,明确了重点,总结了经验,认识到了不足。我们学校的工会工作组织得力,内容具体,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参与度不深、满意率不高、载体不新等不足,我们将大胆创新,完善工作,为把我校工会工作推向新高度而努力奋斗!

安乐河镇中心小学工会

2014年4月8日

推荐第10篇:(顾正淇)司马冲镇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

推动武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和谐

——加快司马冲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顾正淇)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司马冲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司马冲镇位于武冈市南部,处于省道S220线与双江公路的汇合口,洞新高速过境全镇并建司马冲互通。北距武冈市城区24公里,南距新宁县城23公里。辖21个村委会,总面积

78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是武冈市经贸发展的边境窗口。司马冲镇是湘西南连贯崀山、云山、南山三山旅游和桂林旅游的重要通道,1996年6月撤乡建镇。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镇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镇规划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司马冲镇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投资单一。司马冲镇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辐射能力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而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当地政府通过土地运作,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及银行信贷等模式,其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资就负债,一欠债就无法建设,无法经营的现状。

(四)小城镇管理编制不够,机构不健全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

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镇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中药材加工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精加工业和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第11篇:红岩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永乐镇红岩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红岩河村位于永乐镇南部川道地区,距镇政府10公里。高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相对便利。全村三个村民小组,223户1051人,总耕地面积1591亩,其中川台地634亩,山坡地957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003元,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劳务输出。

二、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2万元,其中粮食油料种植面积1240亩收入62万元,种植西甜瓜350亩收入35万元。养牛200头,猪羊360头(只),收入52万元,劳务输出96人收入48万元,政策性补贴收入11万元,其他收入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是全镇经济欠发达地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该地区川道狭窄,川地少而坡地多,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90年代虽然修通了“高安公路”,但由于水毁等问题,道路出行不畅;川台地由于大田块较少,农田灌溉主要以农民自购的柴油机抽水灌溉为主,成本高而效益差;电力线路基本正常但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而未进行低压线路整改;大部分群众吃上了自来水,产业发展方面,90年代,该村曾栽植酥梨多亩,挂果面积 余亩,亩均产值达到4000元左右,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年收入上万元的户占该村果农的30%,一大批农

民建起了新房。但好景不长,2002年起,连续4年果树遭受低温冻害,该地区酥梨几乎绝收,2004年起该地区果农大面积挖梨树,目前梨园面积不足百亩。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位的果品产业倒了,部分有作物西甜瓜特长的农民种起了西瓜、甜瓜,3亩以上的种植户有4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2006年以来,该村逐渐形成了以粮食、西甜瓜、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的4大产业格局,但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

四、产业规划

调查组认为该地区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以核桃、柿子、大枣为主导产业的干杂果业,最终形成干杂果、畜草、粮食西甜瓜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的五大产业格局,使农民收入在五年以内上台阶。

该村有坡地95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如果全部栽上干杂果,5年之后,亩均产值按3000元计算,产值可达287万元,人均达到2730元,扣除费用,人均增加纯收入可望达到2000元,使2008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

五、配套措施

1、修通山坡生产路。该村山坡大部分为羊肠小道,农机无法通行,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2、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该地区干旱少雨,缺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效开发红岩河川道水资源,形成节水灌溉网络,必将为当地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实施电网改造工程,确保电力供应高效可靠。

4、加大扶贫投资力度,该村是国家重点贫困村,应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和基本设施建设。

5、加快推进农民安居工程,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6、修建手机信号塔,进一步改善群众对外联系的条件。

第12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水环境管理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促进水环境治理、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维护河流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推行河长制工作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同时弄清全市257条设立河长的河流(段)“河长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成效,我们对全市6县(市、区)河长制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一、河长制实施情况及主要做法

全市有257条河流设立了河长,其中流域面积x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x条,x平方公里以下重要河流有x条。全市共设立河长x个(包括总河长、副总河长),其中市级河长x个,县级河长x个,乡级河长x个,村级河长x个;共设立河湖警长x个,其中市级7个,县级x个,乡级x个,村级x个。我市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县、乡级河长制办公室。

(一)高位推动,全面构建河长制工作体系。一是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河长制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多次听取专题工作汇报,明确指示要对标一流,扎实推进全市河长制工作;要求市河长办一月一报告、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二是市总河长、市委书记张志川,多次深入沁河研究、指导沁河治理工作。三是市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并多次深入沁河、丹河调研。四是市人大常委会把河长制工作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对全市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督导,多次召开座谈会,挖掘问题,商谈对策,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五是市级河长、副市长按照分工,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河长制工作的具体问题。按《xx市河长巡查工作制度》要求全部开始巡河履职。六是市水务局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建设。市水务局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实施方案精神和全市改革推进会议精神,研究讨论《x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工作举措和实施步骤。经过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x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已全面开展巡河工作。市级河长已累计巡河30余次,县级河长累计巡河170余次,乡级河长已累计巡河2000余次。

(二)机制先行,确保河长履职尽责。一是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相关制度。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河长会议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巡查工作制度等10项配套制度相继制定出台,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完成,为河长制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制度支撑。县、乡参照市级制度,全部出台了相关制度。二是按照水利部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指南。完成了市级河流丹河、跨县重要河流东大河、白洋泉河、白水河、获泽河、长河的“一河一策”编制工作。目前,“一河一策”通过专家审查、市级河长审定。各县县级河流的“一河一策”编制工作按要求全部完成。三是及时公示河长名单、更新河长公示牌。农村换届工作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示河长名单。同步更新河长公示牌相关信息,共更新河长公示牌591块,其中,市级16块、县级147块 、乡级210块、村级196块,水库22块。四是市河长办多次召开河长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河长制工作。两次分组对县级政府的河长制工作进行督察督导,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

(三)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契机,我市河长办大力开展河长制宣传工作,在《x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出台之时,市、县电视台新闻频道多次报道、黄金时段插播河长制公益广告6个月;在太行日报、xx在线等主流媒体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全面宣传。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平台联合“掌上微xx”微信公众号向广大群众推放惜水爱河的科普知识;在2018年开展“河长制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中,全市共2万人参与答题,社会反响强烈;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品和宣传资料2万余份、特刊x份,宣传画x份,印发了《部分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汇编》《河长制工作手册》x份、图解xx河长制x份,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河湖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协同,专项整治成效好。一是开展“清河专项行动”。2018年,共投入资金x万元,排查河道垃圾及违章堆积物x万方,排查阻水林木及高杆作物x亩,排查淤积量x万方,排查违章房屋252平方米,违规违章建筑和垃圾全部清理完成。二是实施“红、黄”牌管理制度。对全市所有涉水企事业单位共166个入河排污口设置了标识牌。对全市涉水企事业单位实施环保“黄、红”牌管理,共核定“黄”牌企事业单位103家,“红”牌企事业单位4家,目前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三是实施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考核机制。加强对市、县地表水断面水质的监控和考核,加大对不达标断面的惩处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扣缴生态补偿金x万元,奖励生态补偿金x万元。四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活动。完成了禁养区划定工作,全市共划定禁养区89个,总面积1330.399平方公里,禁养区内16家规模化养殖场已全部关停搬迁。通过专项整治,我市地表水水质有了明显好转,在2018年前半年省环保厅公布全省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两项排名中,我市均名列第一。

(五)综合施策,相关重点工程得到加快推进。一是沁河重点治理工程全面启动。省七河生态修复工程是省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重要任务,沁河xx段河道治理工程是全省七河生态修复工程之一,由阳城县、沁水县政府组织实施。二是市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市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10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2018年启动书院河清水复流工程建设。三是湿地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市级河长、市河长办多次督导高平南部两河湿地、泽州丹河湿地公园及陵川茶棚河湿地工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四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50公里,2018年要新建污水配套管网5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站)10座,规划建设的2座。同时,开始启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高平市被省水利厅确定为“一体化工程”示范县,计划完成100个村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在管水治水实践中,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仍有发生。部分地区上下游割裂、水陆分离、左右岸相互推诿,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及行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级河长在对所管辖流域督导巡查、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平衡。全市除了大田、沙县率先在全省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成立专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其余10个县(市、区)只是参照这个模式,统筹联合执法,存在执法合力不足的问题。

(二)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河长制工作资金投入仍然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单一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没有缺乏其他投融资渠道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河流环境治理和保护。目前各地河湖治理资金缺口大,缺乏专项工作经费。特别是基层乡镇,河道保洁治理、垃圾处理等各项治理资金难以落实。

(三)全民参与氛围尚未形成。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发动力度仍不够大,尚未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氛围,群众对河长制的知晓率不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还不够强,部分企业不达标排放污水,沿河沿溪部分群众违法占用河道、乱倒垃圾、乱排放污水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大力度推进河长制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河长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好抓实。相关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各级河长办要加强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河长制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充分用好河长制平台,持续深入开展“清河行动”等专项监督,结合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破解河湖管护难题,巩固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一是要加快建设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对河道的基本概况、水质、水环境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定位和编号,对河道存在污染源、河道保洁、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逐项进行登记。通过建立河长制数据库,建成河长制指挥作战图、巡河执法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为主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河湖基础数据、移动办公、公众服务、业务管理、综合展示等功能。二是组建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涉及水务、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人员,依托于河湖警长,进行联合执法,保证沿河两岸居民不私搭乱建,不私排污水,不乱倒垃圾,不围耕造田。三是增设巡河员,走完走好“最后一公里”。建议每条河流流经的每个村段都应设置1—2名专职巡河员。城区范围内的河流建议和环卫结合,增设保洁功能,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切实推进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实现对河道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三)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建立完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河长抓手作用。各级河长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组织领导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导下级河长和有关责任单位履行职责。要率先垂范,一级管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坚持定期巡查,真正掌握河情湖情,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要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反馈、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严惩不贷,不搞下不为例。

着力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抓住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契机,整合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监管职能,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加强河湖保护统一综合执法。建立健全跨区域河湖管护协调配合机制,破解跨区域河湖管护难题。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长效、稳定的河湖保护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持续组织开展河湖专项执法活动,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四)推进全民治水氛围的形成。一要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宣传载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全面贯彻河长制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氛围。二要鼓励社会监督。要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垃圾治理举报投诉奖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群众参与到河长监督工作中。可借鉴大田县成立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河长协会的经验做法,广泛联络沿河企业、老党员、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定期组织治水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河长制宣传和舆论监督,逐步实现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三要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运用新媒体力量,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曝光力度,并建立涉水违法企业黑名单。让涉水违法者在经济上受到重罚、在舆论上受到谴责,在法律上受到制裁,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第13篇: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古河镇位于阜宁县西南边陲,地处盐城、淮安两地级镇,阜宁县、涟水县、淮安区三县(区),益林、板湖、罗桥、芦蒲、复兴、苏嘴六镇交界之处,距县城40多公里,是县内离阜宁县城最远乡镇之一。全镇社会地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万亩(其中旱地1.5万亩),全镇15795多户,58401人口。下辖古河居委会、洋桥、小许、古颜、张秦、许高、梨元、富民、中桥、古凤、梁庄、联合、大冲、运河、张刘、左杨、刘庄、前墩、神墩、韦唐20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境内呈北高南低地貌形状,属古黄河冲积沉淀区域,地势普遍较高,适宜西瓜的种植,目前,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

二、发展状况

在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古河西瓜凭借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特有的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产品口感风味,已逐步培植成为主导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省内外产生很高的知名度,带动和促进了古河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园艺生产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特点: 古河西瓜之所以保持镇场永久不衰的竞争力,是与品种、品质、品牌三大特色分不开的。

一是不同果型搭配和不同熟期上镇更适应镇场需求。面对城乡消费者一般只有2-3口之家的实际,坚持小果型礼品西瓜为主(单果重1.5-2.5Kg),搭配种植中果型品种(4-5Kg),适合于现有家庭的消费要求。同时,通过改进栽培设施,选用对路品种,发展春提早、越夏和延秋栽培,除5月份为主产期外,古河西瓜从4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上旬都可以持续不断的有产品入镇供应。 二是内在品质和风味口感更适合消费心理。全镇推广84-

24、京欣等国内中果型优良品种,应用良法栽培,产品以其口感细腻、食口性好、纤维少、水分足、甜度高等诸多优势,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三是大力创树和运用品牌更增添镇场影响效应。除产品和产地具有独特优势外, 鉴于古河西瓜产区生态环境优越、质量优势明显、镇场销路扩大等基础条件,创树古河西瓜品牌,运用这一无形资产将是巩固发展西瓜产业的强大动力。古河西瓜现有包装虽然精美别致,但防伪标识还未启用;产品虽然畅销大江南北,但网络营销才刚刚起步,用好“古河西瓜”品牌将是进一步占领国内镇场的必由之路。古河将坚持做到分品种、标级别、注商标、贴标识,以新颖的包装设计,过硬的产品质量,应有的商品形象步入镇场,努力实现以质量保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品牌创效益的远大目标。

近年来,古河镇以许高村为代表的西瓜大棚种植规模不断加大,种植户们从2月份开始做西瓜的种植、育苗和管理,3月初开始瓜苗的移栽,5月底西瓜可以上市。目前,许高村拥有西瓜大棚面积超500亩,产量达到4500斤/亩。

三、存在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古河西瓜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推介活动较少,知名度方面有所欠缺。

(二)品质注重不够

早春大棚刚上市时价格较高,少数瓜农不注重品质,为追求经济效益采摘未成熟瓜上市,影响了古河西瓜的整体品质。

(三)产业瓶颈难突破

同一块土地上不能进行西瓜重茬种植,所有人都知道。土地有限还是制约着西瓜的发展之路。去外地包田种瓜,成了不少三仓西瓜大户的选择。“外面的田都是"馋田",只种一年,西瓜品质好、产量高,一包就是几百亩,投入是大,但是收益更好。”

(四)产销环节较多 从西瓜的生产到销售,中间有多道环节,时常出现农民田头瓜价格低,城市瓜价格高的情况。近年来,古河镇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让西瓜产业冲破产业瓶颈,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但西瓜不能重茬,土地有限还是制约着西瓜的发展之路。去外地包田种瓜,成了不少三仓西瓜大户的选择。“外面的田都是"馋田",只种一年,西瓜品质好、产量高,一包就是几百亩,投入是大,但是收益更好。”同一块土地上不能进行西瓜重茬种植,所有人都知道,可以采用葫芦嫁接苗缓解这个问题大家也都知道。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益,选择了走出去。

阜宁地处江淮腹地,常年种植设施西瓜10多万亩,年产量60万吨。阜宁绿色西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已发展成为阜宁县农业的优势产业。今年5月11日,我们对阜宁县西瓜种植进行调查。整体形势喜人,呈现以下特点:

上市提早。由于采用多层覆盖和秸杆生物反应技术。种苗移栽提早10-15天。西瓜上市提早8-10天。4月29日就有不少基地有大量西瓜上市销售。

效益提高。阜宁绿色西瓜分不同品种产量都在9500-12500斤左右,今年上市早的西瓜田头批发价曾一度飘到2.5元/斤,正常价格也在1.8元-2.2左右。除去资金投入和用工成本,瓜农亩效益达到6000元到9000元。

品种优新。选用的品种主要有早佳8

424、早春红玉、超级冬春、小兰、特小凤、惠兰等,果型好、果皮薄,有晶黄瓤和红瓤两种类型,种子小,果皮淡绿青色条纹,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

食口味好。黄瓤西瓜口感细腻、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红瓤西瓜糖度高、纤维少,更以其甘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质量安全。普遍采用钢架大棚多层覆盖保护地栽培,前期西瓜生长病虫害发生极轻,全部使用有机肥料,部分镇区还使用秸杆培育西瓜,西瓜产品经审定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达到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要求。

馈赠佳品。中小果型西瓜既是人们消费使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经营者十分注重内在质量和箱型设计,坚持规格分级、分色外套网罩,分品种定量包装,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多年来,古河镇与全国各大农产品镇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西瓜的销售季节,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到南京、上海、无锡、常州等大中城镇推介古河西瓜,诚请各大镇场为古河西瓜设立销售专区,并由古河西瓜产销协会与镇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瓜农走向镇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扩大使用“古河西瓜”品牌销售,培植农民经纪人2400多人,设立西瓜外销窗口260多个,西瓜销售的覆盖面从过去邻近的沪宁杭苏锡常等大中城镇

第14篇:九河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九河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一、现状调查

九河村委会地处县城以南,东接竹园镇,西接墨红村委会,南连吉克村委会,北攘玉麦村委会,距县城37公里。辖区包括九河、老书桌、新书桌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99户,共4007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2012米,年平均气温13.2℃,年降水量1043.2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烟草、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32亩,林地21500亩,人均耕地0.61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

二、面临的问题

九河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经商业,农村不太适宜,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四是对发展

村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原来有山林立地,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当,怕麻烦,只能让部分群众自由耕种,谁种谁有,使村里失去了经济实体,断绝了经济来源。

三、几点建议

九河村委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大胆尝试村班子成员公开海选任用方式。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千村致富”

带来的成果

县委政府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千村致富”行动。目前,我县许多村子已经享受到千村致富”行动的成果。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第15篇:观淇河美景,翻越太极图,雨中骑行白龙庙

观淇河美景,翻越太极图,雨中骑行白龙庙

原定的周六骑行淇河休闲游,天气预报就有雨。早上雨还没有下,天空逐渐转为多云。早上6点浚县捷安特单车俱乐部一行10人登上自己的爱车踏上了征程 。

我们一路狂奔,经过淇河景观大道,领略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淇河养育了勤劳智慧的鹤壁人,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穿过景观大道,我们休息片刻,临时决定再次翻越天然太极图, 这里山青水秀、风光优美,文物古迹随处可风,我们推车、搬车、扛车,一步一步的登上了山顶,个个累的汗流浃背,在山顶稍作休息,合影留念。

在十点多钟,我们下山,骑行白龙庙,11点多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候天公不做美,漂漂洒洒地下起了小雨,肯定会有人窃窃自喜没有出来,躲过了这恶劣的天气;也肯定会有人嘲笑上路人的疯劲;也许会有人后悔自己运气不好,碰上这倒霉天气;而我们都把它当作可遇不可求的历练机会。

雨中骑行肯定没有了休闲的那种雅兴,更多的只是一种挑战。在雨中骑车,体验那种酣畅淋漓,融入自然的感觉。那时,还真想仰天长啸,裸骑一把! 午饭后雨下的越来越大,我们顾不得休息,骑车返程, 快速通道上,除了汽车外,再就看不到行人和骑车的,山地赛车的车轮没有瓦盖,遇到雨天或地面有积水,那车轮可就成了水轮,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带上的泥水甩满全身,所以不仅仅是来自天空雨滴的威胁,还有地面积水的威胁。

雨越来越大,地面开始出现积水,不敢快蹬,怕泥水甩到身上,但不快蹬又怕更大的雨下来,真是进退两难,就在犹豫不定的时候,雨真的下大了,快速通道两旁没有住户人家,根本就没有避雨的地方,还是硬着头皮骑吧,现在也不管它车轮甩泥水的事情了,一切不顾地加快了骑行速度。

雨越来越大,遮阳镜上全都是雨水,视线有些模糊,有人突然想到,如果把汽车的雨刷缩小,安放在这眼镜上,那下多大的雨也没有关系,这个发明不错,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有驴友再考虑,在眼睛上用什么做这个小雨刷的动力。呵呵,这样大的雨还胡思乱想。雨滴落在地上,泛起一个个水泡,许许多多的水泡覆盖了整个路面,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好在事先把手机,照相机用塑料袋装好,放到腰包里或拖抱里,没有这样的准备这些电子用具真的要受损失了

进到市区,房檐屋下避雨的人们,看到我们落汤鸡似的,不免一笑,我们什么也顾不上了,既然已经像落汤鸡那就让他像到底,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挺有绅士风度,宁愿雨中死,做鬼也做落汤鸡

我打开音响,一边欣赏着音乐,一边享受着雨水的洗礼,雨淋的酣畅。雨点打在我们的脸上丝丝凉意,车子的速度却丝毫不减。雨水落在地上,又被飞转的车轮高高扬起,再落在我的身上,给我们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说着笑着,丝毫感觉不到累。路上来往的车辆从我们身边开过,时不时的有人伸着脑袋看着我们。虽然大家今天是:汗、泥、水混为一车一身,但大家还是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快乐, 淋着飘飘细雨,伴着徐徐微风,雨中骑行会让你觉得无比滋润。

骑行路上充满无数的欢乐,骑行路上充满团结互爱的友情,骑行路上才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骑行路上才能知道什么是困难重重。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迎来电闪雷鸣,刚才还曾汗流夹背,转眼便是细雨蒙蒙。狂风暴雨何所惧,我们在风雨中快乐骑行!

我们不追求什么结果,我们只看重骑行的过程。我们告别了发福发胖的身材,我们重新恢复了优美矫健的体形。疾病离我们远去,重新迎来了青春的活力。人活着就要有欢乐,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归根结底一句话: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情。我们一同快乐骑行!

第16篇:岔河则乡人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岔河则乡人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乡人大主席团,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岔河则乡人大工作现状

乡人大换届后,乡人大主席团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认真履行职责,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和有序开展,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1.依法组织召开好法定会议。乡人大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精心组织、认真筹备,每年依法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乡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财政收支预算报告,收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选举或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了人民意志。

2.代表工作取得新实效。乡人大主席团认真贯彻落实《代表法》和上级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一是组建了代表活动小组。岔河则乡现有区、乡人大代表46名,其中区人大代表 3 名,乡人大代表 43名。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全乡共组建了 7 个人大代表活动小组。二是完善了代表活动制度。乡人大健全和完善了行之有效的代表工作办法和制度,丰富代表活动形式,拓展代表活动载体,确保了代表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了代表培训。乡人大换届后,为进一步提高新一届乡人大代表的整体履职水平,乡人大采取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将代表培训经常化,在召开人代会、代表视察、执法检查时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增强了代表的职务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了代表履行职务的能力。四是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乡人大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年度代表活动主题,结合民生热点和本地实际,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知情议政、桥梁纽带、监督支持和示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基层人大的工作活力,代表活动的实效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3.监督效能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在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乡人大围绕“惠民生、保稳定、强基础、构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为推动本辖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乡人大坚持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为重点,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人代会决议、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调研等形式,切实强化监督职能,不断提高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实效,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抓住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适时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有力地推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进程。

4.服务大局有新的起色。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乡人大主席团不仅加强了监督,推动政府工作,还按照党委的安排,乡人大主席直接参与或实施了全乡环境卫生整治、政府保障房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平安建设、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并将监督关口前移,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了政府的工作。

二、乡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一)、乡人大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

(二)、乡人大都成立了代表活动小组,能够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建立了代表学习培训制度,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及时答复代表。

三、为抓好乡人大建设,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用“十八大”精神统揽全局,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障。紧紧围绕2014年区人大工作的要点,部署工作、开展活动,保证乡人大履职与党委决策在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同时,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坚定不移地维护党委核心,坚持向乡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积极主动争取乡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新的成绩。

二是坚持跟踪问效,实施好监督职能。“一个突出”即突出依法监督,“两个着力”即着力监督维权,着力监督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要按照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要求,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和手段,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管、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推动自行整改与依法纠正结合起来,实现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实施监督的良性互动工作机制。通过强化监督,支持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1.认真扎实抓好代表视察工作。年内要对板头圪点到灯炉滩村4.5公路建设情况、等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视察,督促、支持政府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2.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检查。一是重点抓好乡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环境卫生整治执法检查工作。二是各工作委员会按照本年度工作要点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3.做好做实信访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信访室的作用。深入开展“基层大接访”活动,多方位、多渠道,依法受理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加大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及重要案件的交办、督办力度,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增强信访监督实效。

三是坚持认真扎实督办,处理好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工作。要把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主渠道。实行分口负责的机制,采用挂牌督办的方式,督促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逐件办理答复代表,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表提出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深入开展“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创先争优活动,积极组织代表向选民和选区单位述职活动,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好代表履职档案,及时总结宣传代表优秀事迹,尤其是在养殖业领头人物的先进事迹。同时,适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外地考察人大工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创办企业牵线搭桥,筑好平台。

五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6月上旬,由岔河则乡党委牵头,陕西榆林大地种业的技术专家到灯炉滩村、河口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向农民朋友传授一些相关知识。如:马铃薯的耕种,病虫害的防治。还就如何发展其它经济作物等。专家们认真地分析、讲解一些应用技术及操作方法。农民朋友们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提高了以后的生产效率,为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力保障。培训会后有村民激动地说:“像这样的培训会以后要多多举办”。

三、乡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虽然现人大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代表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乡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就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闭会期间的工作缺位,实施人大监督难以组织。其次,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使监督对象对乡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甚至把人大的监督看成“唱对台戏”、“挑刺”,对人大监督有抵触情绪。

2.代表履职状况差强人意。虽然大多数代表能按要求出席人代会,参加乡主席团组织的调研、视察和评议等活动,在各自的岗位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乡人大代表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这使得有些代表的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仅将人大代表看作“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有些代表由于文化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在人代会上发言较少或者根本不发言,很难胜任代表工作;有些代表的议政督政能力不强,不能将选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己的代表活动与其他代表形式共识,没有能够较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还有部分代表由于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无法正常参加人代会和人大组织的活动,难以履行代表职责。以上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人大职权的正常行使。

3.乡人大的自身建设尚有不少差距。乡人大随有常设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室,且人大主席专职难专责,分管和负责其它工作比较多。人大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党委、政府的中心、重点工作上,真正用于人大工作的精力较少,分管的其它工作多了,做人大工作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了。

三、做好乡人大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应在实际工作中,依法依规,边实践边探索,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大胆地、认真地去做好乡人大工作。

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开展活动。党委重视是搞好乡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乡人大主席团必须坚持、依靠和服从党委的领导,善于把党委的意图依法变成人民的意志和自觉行动。要主动争取党委的重视支持,按照“目标统

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的原则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理顺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要经常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尤其要组织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开展扎实有效的代表活动,如调研、述职、评议等,及时反映代表建议和意见,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2.提高代表素质,增强履职能力。一是要提高代表综合素质。坚持代表当选条件,科学优化代表结构,把好源头关。二是要加强代表届中培训。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人大及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提高代表参政议政能力,为履行代表职责做准备。三是要抓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组织开展视察、检查等代表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高代表在参与决策、监督协助、联系群众等方面的桥梁纽带和先进模范作用。

3.夯实工作力量,加强自身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建设,乡人大主席不能分管的工作太多,更不能分管政府工作,要相对超脱的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承担乡人大主席团日常事务工作并做到专职专用,乡人大主席团应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2名。对乡人大主席、人大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培训1次,交流1—2次,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乡人大工作更好开展。要关心乡人大干部的成长,工作成效突出的,适时交流、提拔使用,激发人大工作活力。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对乡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加强对乡人大工作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的培训,加强信息交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乡人大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17篇: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滔河乡地处淅川县西南边陲,与湖北省郧县的梅铺、谭山两镇和丹江口市的大沟乡接壤,距县城56公里。全乡辖44个行政村,294个村民小组,5.1万人,国土面积117.3平方公里,荒山9.2万亩,荒滩2.2万亩。南水北调移民涉及30个行政村和1个林场,规划搬迁人数为30029人(实际情况为2009年试点移民2030人,2010年第一批移民10040人,2011年将再次移民18100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为一体的人口大乡。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有大小河流5条,分别是丹江河、滔河、闹峪河、横岭河、肖河。平原土地多系冲积而成,平整肥沃,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二、近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滔河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以移民迁安为“一号工程”,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强力突破,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08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31位;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100万元,同比增长2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集镇建设。集镇新址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

2、学校建设。引资140多万元完成了乡中学生宿舍楼和餐厅建设工程。

3、公路建设。全乡实现“村村通”100%,“组组通”40%。投资458.8万元,建成贺坡至东沟公路。

4、新农村建设。在巩固清泉、姬堰两个新农村的基础上,新建成周沟新农村示范村。

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石庙湾段120米护岸坝工程。植树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投资190万元的闹峪河流域治理项目已开工。

6、民政。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发放专项资金103万元;投资扩建乡直、周沟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3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40%。

7、卫生。新农合群众参合率达到99%。

8、电力。完成朱沟、孔家峪等11个村的农网改造。

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0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288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71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50万元,同比增长17%。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村村通\"水泥路达到100%。\"组组通\"达到50%。

2、沼气。周沟、东闹峪、孔家峪、尚岗、姬堰等5个国债项目建设村新发展沼气460座。

3、学校。建成乡中综合办公楼和餐厅,解决了乡中师生的办公和住宿问题。

4、卫生。利用项目资金建成卫生院宿舍楼和孔家峪村标准化卫生室。

5、民政。建成一个乡中心敬老院和周沟敬

老院分院,入住五保老人21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

6、新农村建设。新建成东沟、尚岗两个新农村示范村。

2010年,全乡搬迁9个村后工农业总产值为6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保。投资4.1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大厅,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参保率达到100%;发放新农保资金436.32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2、公路。完成了被“7.24”洪水冲毁的丹南公路、209国道娘娘洞隧道等路段及“村村通”480米、桥涵2处、护坡19个的重建修复。

3、学校。建成石庙湾小学教学楼一座。

4、新农村建设。建成石庙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水利。投资10万元,建成尚岗村扒河桥一座;在杨伙和朱沟修建集雨水窖30个,修复渠道1000米。

6、桥涵修复。对丹江大桥受损部分进行了修复加固,对严湾险桥进行了拆除修建。

7、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发放种粮、退耕还林、“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各种补贴。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8.4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发展思路: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

主要措施及方法:

(一)建设生态农业大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加快农业市场建设。

(二)建设工业强乡,着力培育乡域经济支柱。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1、全力实施集镇迁建。

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全乡基本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交通环境。

3、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后五年,阻碍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交通不便。乡政府距县城56公里,且道路崎岖狭窄,209国道也只经乡西北边境而过,通往湖北省的班车一天也只有

二、三次。

2、吸引外资困难。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地处内陆偏远山区、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等原因,造成了我乡吸引外资困难的状况。

3、南水北调工程限制了部分产业发展 。丹江、滔河从我乡流过,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我乡不得不停止发展某些工业、农业项目。

4、移民搬迁及后续工作制约经济发展。由于我乡今年移民搬迁任务艰巨,仅外迁移民就达18100人,后续各项工作也相当繁重。所

以在今后两年左右,全乡干部的主要精力都将扑在移民工作上,一 心一意谋发展的主旋律势必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原因,今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促进新集镇建设步伐,改善我乡交通落后面貌。由于我乡现政府所在地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集镇功能损失殆尽,上级批准把乡政府迁至209国道附近的清泉、姬堰村,这将大大改善我乡交通不便的状况。

2、处理好移民搬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今年至明年,集中完成好移民搬迁工作,尤其是今年8月底以前,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 中,因为我乡今年的移民搬迁任务占全县任务的近四分之一。今年9月以后,方可把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

五、对于我乡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针对我乡处于丹江口库区的关键位置,我乡在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同时,对工业及农业的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对于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持和净化环境的产业和企业,要大力引进、投产、推广,尤其在“十二五”的后三年要做好这项工作 。

(二)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及丹江口水库的加高,我乡处于丹江口水库的较上游,东有丹江湖、香严寺景区等,西有荆紫关仿古一条街等景区,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适宜发展旅游业。

(三)把发展林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演。由于移民搬迁后,我乡的土地有90%以上是丘陵和山坡,为保

持湖水清洁,防止水土流失,并进一步发展经济,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林果业。

(四)集中建设生态居民区,实施生态移民。针对我乡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落后不便的实际,为了优化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饮水便利的地方建立居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生态移民十分必要,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希望上级部门在有关方面予以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我乡移民迁安任务结束后,黄楝树、刘伙、闫楼、申明铺、文坑、黄桥、罗山、朱山、门伙、陈家湾、梁庄、白亭、严湾、岳洼、余营等15个村为半搬半迁村,仍有部分群众留在原村居住。这些村线下良田全部被淹,只留线上少数贫瘠山地可供耕种。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生产生活极其困难。建议上级部门:

1、将这些村纳入国家贫困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加大对这些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3、聘请农业专家,对这部分村的山地进行土地改造升级,确保群众有地种,有粮吃。

滔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0日

第18篇:寨河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寨河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事业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多年来,我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现有这些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就我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有关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乡公共卫生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基层公共卫生是涉及公众卫生和健康的公共事业,它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我乡公共卫生工作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适应我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乡12个村卫生室,共有卫生防保人员13人,其中专职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12人。上述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任务,为我乡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肯定成绩的同

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足。

1.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2.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3.预防接种工作

4.儿童保健工作

5.孕产妇保健工作

6.传染病防治工作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8.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9.老年人保健工作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建立、健全是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事实证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乡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体现在:

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乡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要求日益增长。但现有公共卫生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改善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些也给公共卫生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我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乡公共卫生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此次调研的结果和我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以供政府参考。

第19篇:颖川河及北贾公路沿线调研报告

天水市麦积区旅游局

关于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商贸旅游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是全区“一城两线三河”区域发展的中心和重点,按照全区河谷川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安排,我局组织人员从9月27日至10月8日,利用10天的时间对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商贸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资源分布情况

颖川河及北贾公路沿线范围包括:颖川河(麦贾公路)马跑泉路口至麦积镇贾河、麦积镇贾河至麦积山景区、麦积镇贾河至仙人崖景区(净土寺)三大部分,涉及马跑泉、甘泉、麦积三镇,区域总面积40.9平方公里,居民7114户、人口32534人。其中颖川河(麦贾公路)马跑泉段区域面积19.62平方公里,所住居民2499户、11627人,颖川河(麦贾公路)甘泉段区域面积11.28平方公里,

18403人,所住居民4021户、麦积镇贾河至麦积山景区区域面积6

平方公里,所住居民310户、1265人,麦积镇贾河至仙人崖景区(净土寺)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所住居民284户、1239人。颖

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片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植被生态良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县级13处),自然景观20多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达100多处。富集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史、迹、景的结合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品位高,为全区旅游产业的中心和重点。

(二)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旅游拉动”战略的指导下,我区逐年加大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及周边保护开发力度,宝天高速公路的开通有力地助推了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商贸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通过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活动,为该区域商贸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调查,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范围内共有农家乐经营户118户,沿线餐馆、汽车加维修站、加水点、商店等商贸经营店531家,商贸旅游产业从业人员2560人。其中,麦贾公路马跑泉段有商贸店72家,甘泉镇有商贸店419家,农家乐经营户15户,麦积镇有商贸点40家,农家乐经营户103户。商贸旅游经营点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该区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商贸旅游产业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总体情况看,商贸旅游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发展程度低,带动效应不足。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是全区旅游资源和商贸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和重点。商贸旅游产业做为先导产业,应该在这一区域起到有效地带动和引导作用。但从调查结果来看,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有居民7114户、人口32534人,而商贸旅游经营户仅有649家(包括农家乐和商贸店),不足区域内总户数的9.12%,从业人员2560人,不足区域内总人数的7.86%,而且各旅游商贸经营点规模小,类型单一,发展程度低,对整个区域引导带动作用不大。

(二)旅游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开发资金短缺,除交通条件近年有大的改善外,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垃圾投放及处理、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商贸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环境与旅游开发不相适应。大多经营点服务设施条件差,缺乏高品位、高质量旅游品牌和拳头产品。

(三)环境治理力度不大,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颖川河沿线一直以来就是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经过近年的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观,但对于发展商贸旅游产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区域内各商贸经营店、农家乐经营户缺乏规范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差。

(四)宣传促销滞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旅游对外宣传促销始终处于被动和落后状态。尽管近年在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区域商贸旅游产业的突出地位还未真正确立,旅游拉动效应还未真正形成共识,区域在发展商贸旅游产业方面还未形成合力。宣传投入不足,宣传手段单一,品牌效应不强。

三、工作思路和措施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全局,贯彻实施区委、区政府“13345”战略,按照“一城两线三河”总体发展布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强化管理、提高服务为重点,尽快把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商贸旅游聚集区。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开发抓规划。对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清资源底数,对开发价值、社会效益、开发前景以及开发时机进行全面评估。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规划》,抓紧《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商贸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街亭古镇保护规划》等一批规划的编制完善,科学指导整个区域商贸旅游产业开发。

(二)发展抓项目。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努力实施好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内重点项目,加大麦积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服务保障,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麦积镇后川村农家乐提升改造项目,力争将麦积镇后川村打造成为“陇上江南第一

村”;加快推进甘泉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发建设;做好街子温泉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保障;坚持“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游发展思路,以麦积镇后川村、贾河村、宏罗村和甘泉镇白石村、峡门村为重点,整村推进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农家乐专业村3个,农家乐经营户500户以上;依托甘泉物流园建设,完善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商品等旅游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区域旅游产品的品质。

(三)规范抓管理。在扶持商贸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商贸旅游行业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对旅游景点、农家乐、商贸经营店、旅游商品生产厂家等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行业诚信制度,狠抓旅游安全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依法管理、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持续开展景区环境清洁工程,以在加强麦积镇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将环境清洁工程向颖川河及麦贾公路沿线整个区域推进,创造优美的商贸旅游环境。

(四)商品抓企业。充分利用农林资源和旅游定点生产厂家的潜力,开发生产一批具有麦积地方特色、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做大汉唐陶艺、北铃仿古家具等工艺商品企业,大力提升根雕、山核桃工艺等系列产品档次,开发加工以山野菜、山野果为主的旅游小食品等,拉长商贸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居民致富增收。

(五)队伍抓建设。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商贸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组织商贸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开展景区(点)讲解导游人员、饭店及农家乐服务人员商贸经营店服务人员的各种旅游培训活动;通过举办服务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

“文明旅游”宣传月“岗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开展“诚信旅游”,

位技术能手、服务标兵”评选等活动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内商贸旅游产业整体服务素质。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第20篇:蟒河中学教师性别构成状况调研报告

蟒河中学教师性别构成状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本校教师性别构成现状

1、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9人,其中男教工49人,女教工20人,男教工约占总教工数的70%,女教工约占总教工数的30%,

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6人,全部为女性,30至45岁30人,有13名女性,45至55岁21人,其中女性1人,55岁以上5人,没有女性。女性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男性分布在30岁以上。

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有35人,其中女12人,男23人,专科学历17人,其中女4人,男13人、中专5人,全部为男性。

从学科构成情况看,语文学科8人,其中有5名男性3名女性,数学学科7人,其中有3名男性4名女性,英语学科9人,其中包括3名男性6名女性,理化生学科共有9人,其中包括6名男性3名女性,政史地9人中男性有6名女性有3名,英体美3人全部为男性,其他岗位12人中男性11名女性1名。

2、05年以来,本学校新增教师性别情况。

05年以来,本校新增7名教师,其中调入1人,为女性,新招6人,其中1名男性5名女性。新增教师中女性比例较大,占到了85.7%。

我校教师男女比例基本合理,但从新增教师和年龄结构上来看,呈现出女教师比例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二、形成教师性别构成现状的原因

1、是否为教育行业特点所限?

女教师比例扩大与教师行业特点有紧密的关系,

2、是否为教师岗位(薪酬福利、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吸引力不足所致?

女性比例扩大与教师岗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工作十分繁重,收入却又十分低,社会上几乎找不到收入比教师还低的职业了,男性普遍认为当教师没有什么成就感,更不会有什么出路,大多数男性不愿意从事教育这一行业,而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男强女弱”思想让许多女性能勉强接受教师这一行业。

三、当前教师性别构成对教育工作的影响

1、当前教师性别构成,是否符合教育科学规律,是否适应学校发展,是否能满足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需要?

我校教师性别构成符合教育科学规律,能满足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需要,但呈现出的女性化趋势让人担忧,如果女性比例进一步扩大,从心理学理论的观点看,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势必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如果不符合教育科学规律,或不适应学校发展,或不能满足学生健康身体心理成长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会

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由于我校还未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未出现这些问题。

四、建议

1、根据本单位或学校实际,如何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消除性别结构对学生、学校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学校要合理搭配男女教师,即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科教师要从男女比例上进行合理搭配。

2、政府在解决教师性别失衡问题上,可采取什么措施?

政府要努力使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声望。

淇河调研报告
《淇河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