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40年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9 07:53:0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调研报告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

以下是我在东方红广场对群众的口头调查;

东方红广场上的一位老奶奶;奶奶,您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怎么样?您小时候生活水平又是怎么样呢?

答:现在生活水平好啊,能吃饱了!奶奶小时候正赶上饥荒年啊,别说白面馒头了,就是糠窝窝都不多,甚至去吃树叶,去晚了就没了,我姐姐十四岁就嫁人啦,家里养不了她啊。

问:那奶奶能不能具体的举个实例?不如说现在过年跟以前过年的区别啊?

答:我再大点的时候生活生活水平就好点了,但是也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去买想什么时候吃都行,等到过年了买的多了还都不想吃了,反而喜欢奶奶盐的咸菜了,年夜饭也不在家吃了跑饭店花那冤枉钱,不都一个味嘛。我们那时候吧,过年了就熬一锅小米粥,那也是赞了一年留下的一把米,父母也都就喝汤,把剩下的米留给我们分了,那时候虽然艰苦,但是 特别高兴。是一年的期盼!

先询问广场上的一位中年叔叔,问:叔叔您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怎么样?您小时候又是怎么样呢?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大的区 1 别?

答: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很多啊,中国现在发展太快啦!一个地方几年不去再去就不认识了,其实我小时候生活水平还可以,正好生活在农场,属于地多人少,能吃上白面,但是村里就不一样了,地少人多又都是人力劳动,相对还差些,一到丰收的季节就会有人来农场抢粮,现在农村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好了,甚至比有些城市还好,别说吃不饱了,还经常村里组织一起旅游。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才一百多,并且只是捧着这个铁饭碗,现在不一样了,工资涨了,还能做做别的挣一些外汇。广场上的一位老爷爷,问爷爷您觉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我们那个时候穿的都是绿,蓝,灰军装,中山装,你看现在哪有人那么穿了,现在的人穿的多时尚,布料的质量也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以前吃饭都吃不饱,现在是每天吃得饱吃得好,那时人能有个自行车都可了不得了,现在是满大街的小汽车。

结论:

现代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好,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些发展变化正是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这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㈠、我党的正确决策

2 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㈡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效益

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的确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的各种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各种福利制度逐步实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体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用上了各种家电,吃着更丰富而美味的食品,喝着多滋多味的饮料,享受着高科技的医疗服务,玩着各种有趣的电子游戏,做着各种精彩的体育运动,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通讯工具普遍化„„这些都颠覆着旧的传统观念,冲击着旧的社会结构,推动着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㈢、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启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展开,西方的文化观念逐渐深入我国,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又有一些文化垃圾——物质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以普世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着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过去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过激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过度崇拜国外的文化观念,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

3 文化价值观。还好最近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已越来越重视。对于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实质,而不应学习它在国外的表现形式,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给它赋予自己的元素,构建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㈣改革开放的精髓

改革开放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出了精当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导致普遍的贫穷,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过人的胆识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㈤、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是思想解放。我们过去坚持思想解放,现在坚持思想解放,将来还要坚持思想解放,永远都要坚持思想解放。我们根据新时期的社会问题,要进行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加强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对内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5]。

总结: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

[2]百度网

[3]邓小平文选

[4]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

[5]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

推荐第2篇: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关于“百姓眼中的改革开放”的调查报告》

《关于“百姓眼中的改革开放”的调查报告》

前言: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整,改革开放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头里,我利用寒假1.20-1.23为其三天的时间在家庭所在地——南京市栖霞区林景瑞园小区进行了一项针对改革开放对其生活影响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正文: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面貌到百姓日常生活都得到了改善。今年寒假我便选择小区中几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代表进行了调查,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一张师傅今年刚刚从工厂退休,他出生于五十年代,经历了*十年,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有着切身体验的发言权。张师傅说,改革开放之前他家五口人住二十几平方的房子里,每个月全家人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每天很难吃上顿肉,一套工作服一穿就是五六年,家里的衣服老大穿,老大穿小了老二穿。用一句当时的顺口溜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日子过的十分清苦。改革开放之后,厂里引进了外资,技术改革升级,产品打开了销路,自己的工资也一涨再涨;后来两个儿子都参加高考并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进入了大学深造。毕业后都顺利进入了外资企业,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前几年,大儿子更是从企业辞职自己办起了公司,这几年经营的颇有声色。今年还搬进了新房子,他和老伴两人平时就种花,养鸟日子过的十分惬意,回想过去,老人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当年的改革开放,就绝没有自己家今天的好日子。

二王老板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听说我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的调查,主动找到了我,想向我谈谈自己的切身体验。王老板就是人民俗称的“包工头”,改革开放前他一直在老家务农,是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每天下田挣工分,从来没想过会走出老家到外面去闯荡一番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之后家乡有部分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开始到南京闯荡,过年回家时便向他讲述了在外面的经历,他听了之后感触颇多,决定过完年之后像他们一样出去拼搏一番事业。刚到南京,人生地不熟,只认识几个老乡,吃不饱穿不暖,也动摇了闯事业的决心。但看到成功的人越来越多,便坚持了下来了,最后靠着自己的聪明,勤劳,终于在南京闯出了一番事业。回想小时候过年盼望穿新衣,吃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王老板回忆道,“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那时刚刚二十几岁,过年只有5元钱置办年货。”如今王老板离开家乡闯荡已有20多年,企业不断壮大,经营不断拓宽,但他没有忘记家乡,为家乡修路筑桥出钱出力。现在有房有车,今年生意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还过得去。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他特别想说:是邓小平救了我,是改革开放救了中国。

三刚来到老隋家,他就打开了话匣子,46岁的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离开过印刷行业,但1992年却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是国营单位的工人,此后成了一个“个体户”。他常常这样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这样的人。”1980年,他接父亲的班,成为南京市一个印刷厂的工人,上班第一个月他领到的工资是37元,这个数字固定不变地伴随了他好多年,“37元的工资干得好也不会多,干得差一点也不会少”。

1992年的元旦,他和爱人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他至今仍无法忘记妻子的鼓励:“只有出来自己干,你才更有希望,更有出路。” 随后,他辞职“下海”。他首先去南京进了一批挂历批发到金桥批发市场,一下赚了几千元。谈及此事,他至今仍很兴奋。“你说改革开放好不好?你说共产党好不好?”他反问我,“1999年我搬出筒子楼,住进了迈皋桥附近的两室两厅的商品房。2006年,我又买了一辆车。至于冰箱、彩电等已经不用提了,想买就买、想换就换。”

“还有加入世贸组织这件事。”他说,“虽然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东西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便宜。我是为国内出口企业做配套印刷的,他们的生意这几年越来越好,我的收入也跟着不断上升。改革开放,形势肯定是越来越好。”

四最后我来到了杨老板的家,他们一家刚结束了外地的旅行,这已是老杨第五次带着家人外出旅游了。

2007年,老杨经营的纺织加工厂利润增长了30%,心情格外舒畅:“现在我们生活这么好,还能出去到处看一看,以前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啊,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老杨家祖祖辈辈务农,回想起30年前,他说:“改革开放前,农村吃的是大锅饭,田地里种什么、怎么种,农民都没有自主权,每天起早贪黑还挣不到两毛钱,大家生产没有积极性,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连饭都吃不饱。”“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收入也提高了。”老杨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人在农业生产之余搞一些副业,有的人开始进城打工。”老杨的纺织加工厂就是那时办起来的。一开始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农闲时做些活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床上用品、家居饰品等需求也多了,小作坊生意越来越好。“国家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工厂很扶持,不仅给政策、还给贷款,厂子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竞争的压力也更大,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很多过去从没经历过的事情,需要不断给自己充充电。”老杨爽朗地笑着说,“相信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然后逐渐成为兴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切实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为80年出生的我并没有尝到过艰辛的生活,但是父母家人的耳提面命,也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我家的影响;以前在乡下住砖屋,现在住带电梯的高层;以前捡哥哥的就衣服穿,现在去商场随便挑;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实事,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2009.02.07 东方学院一系07汽服 姜军强 07803113

推荐第3篇: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以下我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两大方面讨论改革开放,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精髓,以及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三十年来到现在的农民各个方面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结论:

现代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好,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些发展变化正是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这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㈠、我党的正确决策

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

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币,到现在达到全世界第三,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我们的体会也最深。改革开放就如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

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以其过人的胆识打开国门,以优惠的政策把外资吸引进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先进的科技、现代化的管理。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使我国的产品价格低廉,如潮水般地涌向世界,并以资源的高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迅速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改革的胆子很大,但步子很稳,整个改革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再加上以党政分开和权力分散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已加入世贸组织为起点,我国大踏步进入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总额五年成三倍之速递增,顺差更是爆炸式增长,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的狂风一阵接一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又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㈡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效益

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的确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的各种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各种福利制度逐步实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体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用上了各种家电,吃着更丰富而美味的食品,喝着多滋多味的饮料,享受着高科技的医疗服务,玩着各种有趣的电子游戏,做着各种精彩的体育运动,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

通讯工具普遍化„„这些都颠覆着旧的传统观念,冲击着旧的社会结构,推动着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㈢、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启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展开,西方的文化观念逐渐深入我国,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又有一些文化垃圾——物质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以普世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着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过去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过激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过度崇拜国外的文化观念,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还好最近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已越来越重视。对于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实质,而不应学习它在国外的表现形式,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给它赋予自己的元素,构建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㈣改革开放的精髓

改革开放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出了精当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导致普遍的贫穷,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过人的胆识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㈤、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是思想解放。我们过去坚持思想解放,现在坚持思想解放,将来还要坚持思想解放,永远都要坚持思想解放。我们根据新时期的社会问题,要进行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加强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

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对内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是唯经济发展为中心,高的GDP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胡锦涛为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总结:

改革开放,让我们以采薇采茶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澎湃的激情。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了如今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河山河浩浩荡荡以**前走过,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2]百度网[3]邓小平文选[4]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5]中国共产党第十期全国代表大会文稿

推荐第4篇: 年是改革开放

1.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

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今年6月在(青岛)举行,对(上海精神)进行了重新诠释。也就是(上合峰会) 3.3月1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4.亚洲博鳌论坛在(海南) 拉开帷幕,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5.4月22日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6.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7.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四号)发射升空,讲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8.山东省海水稻研究中心在(青岛).9.汶川地震(10)周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出台。

11.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12.2018年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

推荐第5篇:调研报告改革开放的成就

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的成就

——————新疆的繁荣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经济文化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教育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与内地相比,发展还相对滞后,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逐步缩小和消除历史遗留的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繁荣与进步,党和国家及兄弟省市对新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正确认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事实上,党和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从各方面采取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及我们自身的原因等,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显而易见。“三股势力”为达到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等目的,通过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进行各种煽动破坏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

从客观上看,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脱胎母体不同,各民族、名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和程度不同,因而造成民族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别。从主观上看,虽然时代和机遇相同,但由于受到各民族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造成了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历史遗留的。新疆与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一样,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疆有些农村还残存着典型的农奴制特征,新疆各族人民不但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还受到当地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文化极端落后,经济长期萧条,国民经济是以原始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寸铁路,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新疆和平解放近60年,这种差距很难在短期内消解掉。

第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商品经济,进入到90年代的市场经济,逐渐打破了平均主义。全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显出了前后快慢的差异。新疆的经济发展如果与自己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便凸显出来。

第三,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远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到这里接受信息的时间、速度,周边环境的安全程度及气候因素也影响到这里的生产发展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制约新疆经济的发展。

第四,从我们新疆人的思想解放程度看,也存在着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新疆人与内地人一样也在不断解放思想,但从其力度和程度看,与内地许多地方相比还是有距离的。“等、靠、要”思想还依旧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

中,裹足不前、封闭保守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这也是制约和影响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相信,这些差距必将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缩小。党和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的目的,就是逐步尽快地缩小这个差距。虽然这要经历一个过程,但解放60年来,新疆的巨大变化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和帮助

新疆是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第一, 国家对新疆的政策支持。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保障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国家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对新疆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给予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构思的提出,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另外,中央还设立若干专项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在税收、商业、原材料供应、民族用品生产、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对新疆实施了优惠政策。

第二,国家对新疆的财政支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每年都拿出巨额资金对新疆进行补贴,几十年从未中断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给予新疆的一般性财政补助逐年增长,从而保证了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历史清晰地记载: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仅1976-2006年,中央在新疆的投资就达4853.52亿元,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1%。

第三,国家对新疆重点项目的支持。

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加强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张玉琪

090201

高一(2)班

新疆吐鲁番实验中学

2010-2-18

推荐第6篇:调研报告改革开放30年变化

关于改革开放30年新农村变化的调研报告

寒假回家,看见路两边建立起了一座座新楼房,街道也修得笔直,村貌焕然一新。这对世代土坯房,土泥路的落后农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变化。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我对村里近几年的新变化进行了一番实践调查。

柴涧村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山区北部,北靠群岭,土壤疏松;马路弯曲,于周围地区来说,一直是个比较贫穷的地方。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村民在村委会的领导之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使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最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

一、在政治建设方面,改变原来的“拍脑袋决策”和贿选等现象,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切实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村民干部村民选,村里大事村民定,各项事务村民监督。新的村党委班子建立十几年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真意为村民办事,用发展的眼光领导群众走先进的路子,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党委一建立就实施了一整套文明户评定标准。自从三个代表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过去做的事也有了新的理论依据,一个村委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村党委开会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家伙选上咱们,咱就应对得起村里的老少爷们。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党委班子就像一个龙头,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二、在经济建设方面,村委会起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根据本村土壤的特点,改变单一的世代种粮模式,搞起了蔬菜、瓜果大棚种植,并联系商家在此建立了蔬菜市场,将种植号的瓜果通过超市,保证了基本销路。近两年,受经济波动影响,大棚收入一度不景气,瓜果价格有所下降,村党委便与县外贸联系,在村里建大棚搞肉鸭养殖,肉鸭产量增加,而需求不稳,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冷冻冷藏厂。自从冷藏厂建立后,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鸭、鱼、都有了养殖户。到2010年为止,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足1000元到现在2000余元,建立各式蔬菜瓜果大棚,鸡鸭养殖大棚,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从文化建设方面看,过去村里存在有迷信活动,劳民伤财,村党委便组织起了村里的村党委捐资邀请文化艺人,逢年过节就在村里唱上一台,这样一来,村里的风气也好了,有效改变了村里迷信的风气。村委还组织了老年秧歌队,不仅增加了村里的喜庆气氛,而且为解决老年人的冷清孤独问题找到了一个绝好的途径。随着九年义务教育

的免费化,村党委下定决心,坚决杜绝青少年儿童辍学现象,村党委将每一个孩子送进最近的中小学上学,确保每个有志学子“有学可上,上学有依”。

四、从衣食住行方面看,变化尤为巨大。

(1)在“衣”的方面,从以前的“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现在很多人都不再为衣物的价格所局限,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穿戴的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样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村民们所接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

(2)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村民们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村民把各个大小饭店、商店全部塞了个爆满。

(3)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大的瓦房和新楼房。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而如今,住房达到一二百平方米的村民为数不少。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与城市不相上下。而且随着新农村的大力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4)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几年来,我村电动车、摩托车的数量猛增,小轿车也偶尔有几辆,彻底告别了原来独轮车、自行车的社会。车辆多起来,道路的狭窄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对我村的所有街道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狭窄不堪的土泥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并抽出专项资金,将因年久失修而停用的柏油马路进行了重新整修,架起了我村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的我村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大大促进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5)在“用”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也经历了“百元——千元——万元”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已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村党委严格根据党的性质宗旨,深入贯彻党员义务,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他们说,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说:人人都是形象,事事皆为服务。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牢记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用真

情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引导并帮助他们出点子、找路子。现在懂经济的人多了,懂工业经济的人多了,但懂外向型经济的人不多;就企业管理者来说,懂工业生产管理的人多了,懂市场营销的人多了,但懂外向型营销的人少。我们要通过政策扶持,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政策运用的角度、企业发展的角度、自身素质的角度来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用激情为工作服务。没有激情,只能是碌碌无为、敷衍了事;没有激情,就谈不上创新、谈不上改革;没有激情,就不会抢抓机遇,就不能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发现新政策带来的新机遇。要善于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及时关注政策的调整变化。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分析利弊、研究对策,为指导、引导基层和企业做好工作。促进科学发展,要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调研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更是找出解决问题好办法、发现新典型的过程。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来帮助企业研究解决问题;要增强与基层、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多为基层、服务对象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制度建设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人民群众。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过了三十年的光阴。三十年的时间里,改革开放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角落,给我们的祖国揭开了一层又一层新的面纱;三十年的时间里,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屹立于世人的面前!

改革开放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在中国的现代化。

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可以说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过祖辈们的纷飞战火,也没有经历过父辈们文化大革命那个充满考验的时代。从一出生,我们便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无需在战乱的夹缝里去艰难求生,也不会因为历史文化的迥异而难以发光难以出人头地,只要我们肯勤勤恳恳的努力,社会就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这是我们祖辈们远远没有的机遇,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一代如此优厚的待遇,让我们感到如此兴奋。

三十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却足以为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它的光芒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绚丽!

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推荐第7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一、《我看三十年》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它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以下我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两大方面讨论改革开放,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精髓,以及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币,2006年2月达到2000美元,增加了约40倍。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我们的体会也最深。改革开放就如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

- 12345

调研报告图片资料

图1 七十年代的大北庄

图2 山水诗城 活力钢城

周 钢

2008年8月22日

推荐第8篇: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实践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1 绪论................................................................2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2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2 (1)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2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3 (3)经济飞速增长 .................................................3 (4)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3 (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4

三、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摸索,让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四、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鼓舞我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4 结语:..............................................................4

伟大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赵京辉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回顾这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他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1

绪论

3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此在全国人民脚下坚定不移地延伸。在今天,我们回转头看这30多年的历史,禁不住庆幸并慨叹:改革开放是决定我国命运的多么关键而英明的抉择!是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达5000亿元。人民普遍生活贫苦。在1978年底,我国大约九亿人口,全世界约有7亿贫困人口,而我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在犹豫。不知道中国该走怎样一条道路。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了,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为之震惊。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1)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

2

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两岸问题的良性发展,无跟我们的国际地位紧密关联。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逐渐被得到尊重跟重视。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更是期望我们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3)经济飞速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经济总量增加,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2亿元,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以达到56.9万亿元。 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发展。1949年的粮食产量仅为11318万吨,人均只有209公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深入发展,党和政府“支持惠农”政策的制定和逐步完善,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是1949年的4.7倍。 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石油产量从1949年12万吨到2008年1.9亿吨;钢产量从1949年15.8万吨到2008年粗钢50091.5万吨、钢材58488.1万吨,标志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迅猛提高。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额数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贸易环境整体良好,为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基本建立并日臻完善。逐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切实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加强人大工作制定建设,改善国家权利机关运作机制;不断加强人大立法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

(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的0.0171%。到2008年,仅全日制大学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

三、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摸索,让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年来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前进一步都是靠改革开放取得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是靠解放思想推动的。 理论指导实践。改革开放30年除了赋予我们伟大的成就,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科学的态度来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工作方法,也是改革开放30年教会我们的伟大财富。

四,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鼓舞我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改革开放究其对我国的意义,最根本的就是该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为世界人民的大发展提供的生动的案例,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语: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成就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对这些成就做了贴切的高度概括,那就是三个“大台阶”。

4

第一,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三,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用世界上最华美的词汇来赞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之路必由之路!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传统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难点和社会问题凸显,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可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赞美。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推荐第9篇:基层建设年调研报告

大青沟镇前官地村

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

调研报告

自 2月 1 0日市县镇工作队进驻我村以来,按照省、市、县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和要求,坚持多种方式搞调研,紧扣实际作宣传,尽心竭力办实事,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较为圆满地完 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结合本村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内基本情况

大青沟镇前官地村位于大青沟镇东部,距大青沟镇12公里。辖5个自然村。全村平均海拔高度1350米,年均气温3.5℃,降水量350毫米,无霜期110天,日照时数2815小时,积温2—3℃。全村总面积12460亩,其中耕地面积4878.6亩(水浇地2600亩),林地3461亩,草地3500亩。全村484户、1681口人,贫困户302户,938人。全村主要以畜牧业,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 2011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

前官地村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45个,有“两委”干部6名,交叉任职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干部2名,高中以上学历干部2名。

近年来村“两委”干部以“重民生、强基础、增收入、促和谐”为根本理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以蔬菜种植和小尾寒羊养殖为主导产业,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2008年抓住国家投资的有利时机,硬化村村通公路4.5公里;解决了5个村人畜饮水问题,但由于目前坝上地区水位下降并且村内水质差,现在有4个村的饮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村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耕地资源紧缺,中低产田比例较大,农业设施装备比较落后,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现有的水井中多数是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多数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该村地处坝上高原,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遇“三寒”(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形势日趋严峻,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防疫体系薄弱,养殖方式落后,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快,优势品牌不多,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无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建立,农业内部增收受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

三是农业资金投入有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普遍缺乏资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担心从银行贷款后投入生产失败而丧失偿还能力,因此缺乏资金是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四是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该村虽然在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示范效应尚未完全显现。特别是该村地处坝上,由于条件差、待遇低,造成农业科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目前,农村乡镇基层服务网络不同程度地存在“网破、线断、人散”状况,农村科技推广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农产品流通难、农业融资难、信息服务难等“五难”问题仍然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同时,村民素质普遍较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比较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前官地村有6000多亩退耕地,适合发展立体种植养殖项目及肉羊、牛育肥项目,同时,该村土地地平整,适合发

展节水蔬菜种植 ,对接市各大超市及蔬菜加工企业,距北京约330公里,镇区有344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积极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肉羊生产基地。确保到2013年平均每人年增收500元。同时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支持,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2012年上半年主村主街道全部硬化,同时对受损的柏油路面进行修补,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 “村村通”沙石路。

2、2012年完成村自来水“户户通”建设工程,确保群众吃上干净水。

3、年内为700亩水浇地配套以滴灌为主的节水设施,到2015年全村2600木水浇地全部配套节水设施。

4、积极争取上级帮扶项目在村完成4000平米的圈舍建设,进一步扩大村内小尾寒羊的养殖数量。

5、利用退耕还林土地种植紫花苜蓿3000亩,用以解决

养殖饲草问题。

6、完成前官地村101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三)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村级活动场所房内只有简单的几张办公桌椅,而且还是几年前从别的单位打下来的。扩建村室、改善办公条件已成为前官地广大村民与两委干部的强烈愿望。因此进一步建设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别外,在村部设立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前官地”为目标,认真落实“三大网络”建设任务,成立治安维稳小组;实现村内治安稳定,无赌搏、盗窃等违法犯罪现象。同时,抓好村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杜绝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四)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按照“一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各位领导,以上是前官地村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以来的总体工作情况,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推荐第10篇: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位于珠江口的**省**市,在全国率先引进外商投资,逐步扩大劳动力就业,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既能“请进来”,又能“走出去”,逐渐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城市面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村镇经济不

断壮大,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到****年底,**的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一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年的1**倍、84倍和76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奇迹得益于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始终置身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成为“华南模式”的缩影,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位于珠江口东岸,北靠广州,南连深圳,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16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英战斗就发生在这里,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百年抗争、走向复兴的近代史序幕。

19**年,**仍是一个有111万人口的农业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元。当地人回忆那时的景象是“青年跑光,田地撂荒;老人心慌,干部难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扬长避短,敢为人先,经过不懈努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51亿元,是19**年的1**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14元,是19**年的82倍;财政收入538亿元,是19**年的440倍;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0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14元,分别是19**年的84倍和76倍。今日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城市第一位,并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等称号。在中华民族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人民又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总结他们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率先引进外商投资,形成加工出口产业集群

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是**经济腾飞的主要途径。早在19**年8月,**虎门镇就尝试引进外资,在全国兴办了第一家出口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依靠港商提供的几个图纸样板和**0万港元投资,边试产、边出口、边扩厂,当年出口30多万港元,6年收回投资,合作双方都很满意。此后,以外商来件、来料、来样加工进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形式,在**及珠三角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港商、台商和其他外商的资金、技术、营销渠道同内地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加工贸易基地,在吸引外资、吸纳劳动力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其制造环节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成为必然趋势。**抓住这个机遇,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电子类企业上。开始以电子玩具、收音机、录音机的来件组装为主,逐步向电子元器件延伸,完善配套能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电脑及网络产品大发展阶段。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端到高端、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由面向国内市场到走向国际市场,电子类企业不断集聚,上下游产品配套,体系越来越完善,电子信息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企业3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8%;机电产品出口436.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5%。

配套体系的完善,成本的下降,进一步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使**成为对全球IT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中地。目前全市电脑零部件配套率达到95%以上,IT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超过**%的有**多种,其中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40%,敷铜板、电脑驱动器占30%,高级交流电容器、行输出变压器占27%,电脑扫描仪、微型马达占**%,电脑键盘占15%。仅台达一家企业就有**多家中小企业为之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使**在全球电子市场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份额不断增加,产品主要销往美、欧、日、韩等国。如宏威数码电子机械公司生产的光盘设备居世界第二位,****年生产光盘7亿多张,居世界第五位。“**塞车、全球缺货”。这个说法形象地表明了**在全球

电子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从制造业向研发、制造、物流业不断延伸。先进制造业是**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制造业的档次和水平,实现由技术外源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建立了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本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从加工制造中心向技术研发中心转变,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市。从**06年

起,市财政计划连续5年每年投入**亿元,建设公共和行业性技术创新平台,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分别为1家、13家和43家,有9个镇为**省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环境幽雅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以IT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攻方向,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正向“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的目标迈进。

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实现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是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环节。从**05年起,实施了“商贸**”工程,颁布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整合商业基础设施;市政府认定了54家工业商贸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市经贸局引入先进管理理念,着力培育商贸流通服务业名牌。目前全市已拥有9个中国商业名牌企业、12家国家级酒店,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物流和展览企业前来投资。全市已形成半小时商业圈,进出口十分方便。良好的服务降低了流通成本,进而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三是从主要吸引港台资金转向吸引全球大企业。30年来,**依靠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充分发挥**地处沿海、毗邻香港的地理人文优势,通过“借船出海”、“三来一补”等形式,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1985年开始实施“向农村工业化进军”战略,通过大量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推动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外向型工业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点吸引台资。之后,抓住国际大企业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机遇,及时把引资重点转向日、欧、美、韩等国,引进了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民营经济也在为外资企业的协作配套中逐步成长,出现了以厂带厂、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内外互补的景象。截至****年11月底,**共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54多万家,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81宗项目,全市累计合同吸收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形成了电子、机械、服装、食品、塑料、化工等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

四是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随着企业数量和外来人口的增加,**以一个县的面积承载了1**0万人口,成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土地、淡水供给能力已接近极限。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面临的突出矛盾。他们一方面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入手,全面清理闲置土地,重点打造科技产业园、工业园和生态园;另一方面开始实施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工程,精心选择外资,优先为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解决用地指标,要求每亩投资强度必须在50万美元以上,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门槛,使全市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06年,全市新签项目合同平均金额248万美元,比****年增加1.2倍;其中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1宗,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新增5宗。

二、鼓励能人来**创业,为发展内资企业搭建平台

**人深知,由外商独资、控股的加工贸易不是支撑**经济的长久之计,只有内资企业不断壮大,实现由外资为主向内资为主、由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型升级,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市政府采取措施,利用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鼓励内资企业发展。

一是为打工族提供创业服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万务工经商人员,他们中间既有普通的打工者,也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有一批创业者。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下,他们把外企作为学校,把外国管理者作为老师,潜心钻研,掌握技术,学习管理,少数人逐渐成长为成功的创业者。政府为他们的成才培训、土地供应、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子女上学等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比**00年增长了近3倍,占全市各类经济实体的94%;注册资金超过800亿元,增长5倍多。全市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家具、五金、模具等以内资为主体的特色产业群,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力进入**,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

二是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舞台。为支持发展科技型企业,市财政每年安排**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并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境内外的创业者,像宏威数码、易事特等民营企业,就是带着技术成果来**创业成功的。仅松山湖科技园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就达**0家,民营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以自主创新带动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现在,**民营企业已逐步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三来一补”的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生产转变,培育出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截至****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中国名牌产品,拥有**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近**0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制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细则,包括资助民营企业上市,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目前已有12家成为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科技企业。****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9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5%;民营企业纳税18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38.8%。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三是鼓励本地劳动力在服务领域就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服务需求。当地居民利用自身优势,在服务业各个领域积极创业,大显身手。目前他们已在酒店服务、房屋出租、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教育医疗、旅游休闲、交通运输等方面站稳脚跟,仅厂房、宿舍、柜台出租即带来可观的收益,既为全社会提供了周到服务,也大幅度增加了居民收入,使全市人民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遍富裕起来。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的实践让**人认识到:如果说企业是“摇钱树”,那么环境就是“聚宝盆”。栽得梧桐树,不愁凤凰来。为打造“投资者的天堂”,**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关系发展前景的一件大事认真来抓。

在硬环境建设上,**先后走了两步棋:第一步,改革开放之初着重打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解决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问题。随着企业的增多,1988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战略,发展联网公路,扩大水电供给,改善住宅、商业环境。1992年又提出实施按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战略,以高标准和超前意识抓城市规划,以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90年代中期,用**0多亿元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光纤中继传输程控电话数字交换网;兴建了176座桥梁,修建了4条主干公路、13条联网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00多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91公里,公路密度超过韩国。这一时期,**的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原来的村镇已经变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第二步,新世纪以来着力抓提高。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对市、镇、村统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网络化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投入115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05年,开展了清理违法搭建、违法用地、养殖业污染、无照经营等整治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6年,又推进以整治生态环境、整治旧村、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等活动,全面建设安全、文明、清洁、安静的社会环境,打造适宜居住的城市。****年,启动了40多处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对六大污染行业采取关闭、搬迁、在线监控等措施。市财政出资5.5亿元、镇村配套25亿元,兴建了5个森林公园,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8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1.2%,森林覆盖率33.1%;斥资5亿元建设面积为4平方公里的绿色世界城市公园,城市环境大为改善。

在软环境建设上,**抓了两件事: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力的信贷支持和良好的金融生态。为了创造这一条件,**一方面重视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来**开设分支机构;另一方面改革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建设高效、安全、开放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市政府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成果产业化。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贷款担保公司,为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组建了科技投资担保公司,成立民营企业融资辅导中心,重点支持制造型、科技型、外向型和就业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发生率只有2%。良好的金融生态吸引了更多的银行贷款,扩大了融资规模。二是建设和谐**。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既带来了发展的活力,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压力。市委和市政府决定用“新莞人”代替“外来工”的称谓,十分重视处理好本地居民与新莞人的关系,以关爱新莞人为切入点,突出为新莞人办好实事。他们加强工资和用工管理,把最低月工资标准从**05年的450元提高到****年的7**元;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保年检制度,在新莞人中扩大工伤保险,目前新莞人参保率达82%;政府新建廉租房和收购农民旧房,以较低价格出租给新莞人。放宽新莞人入户规定,对企业技术骨干和表现优秀的新莞人,给予入户**等鼓励。为保障新莞人民主政治权利,在去年市党代会和两会上,新莞人首次出现5名政协委员和17名党员代表。最近,他们还在新莞人中公开选拔专职团市委副书记和市妇联副主席,并计划今后在工青妇组织中拿出若干职位进行公选。

四、壮大村镇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道路

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经济的一大亮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发展工商业中增强集体经济。早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市就对集体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将适宜分户使用的耕牛、农具分配到户,将会堂、仓库等适合统一经营的资产保留在集体。对外开放后,**农民充分利用这些保留下来的集体资产,通过土地开发、建厂出租、房屋出租和门面房出租等方式,增加了集体收入。目前,在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农村,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口、经济总量和工业企业。到****年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已达**89亿元,占全省同级资产的1/3强;年经营收入140亿元,约占全市公共可支配财力的1/3。村均净资产1.47亿元,均纯收入1463万元,全市没有一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14元,其中来自集体的收入6934元,占60%。集体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以工建农中发展现代农业。**人懂得,农业的基础地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发展现代农业是**的一大优势。近些年来,**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的新目标,利用

二、三产业的收入建设农业和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服务体系,努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向专业化、产业化迈进。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全市农村以林果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格局。如今,全市大部分农民已经过上了宽裕的小康生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活跃在**大地。

在共同富裕中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先富帮后富,富村带穷村,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村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收入差距有所拉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们着手对经济后进村进行帮扶,并逐步提高扶持标准。1985年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为扶持对象。从**02年开始,把81个纯收入低于50万元的村和11个经济欠发达镇列为扶持对象,通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发放扶贫贷款、化解不良债务、结对挂钩帮扶等一系列措施,使欠发达村镇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到****年底,这些欠发达村总资产达41.5亿元,年经营总收入3.1亿元。**02年以来,全市累计为经济欠发达镇发放扶贫贷款34.6亿元,市财政投入农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84亿元,在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财政倾斜,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各村镇发展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富而思进,重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经过30年的迅猛发展,**人富了。怎样改变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现象,做到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这是摆在**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了激励大家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他们着重抓了3件事:

一是以先进文化塑造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要保持城市发展持久不衰的活力,必须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塑造城市文明,夯实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为建设“文化新城”,创建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全市共投入15亿元建设文化设施,大剧院、展览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岭南画院等文化设施相继落成。投入40多亿元建成村镇文化中心80个,图书馆(室)367个、文化广场360个、电影院和影剧院49间,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他们还定期举办以高雅艺术和知识普及为特色的“文化周末”、“文化高地直播车”、“**学习论坛”、“读书节”、“图书流动服务车”,各镇村举办了特色鲜明的广场文化活动。为了倡导和谐文化,**06年初,**开展了城市精神大讨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成为全市和谐文化的主旋律。同时,开展了“温情**三联系”系列活动,即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本地户籍居民与外来暂住人口的联系,加强企业老板与企业员工的联系,倡导情感关怀,增进沟通理解,构建和睦共处、和谐共进、同舟共济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对**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二是以优质教育培养人。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06年全市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6%。**市在保证增加教育经费、统筹协调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办与民办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他们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选拔校长教师参加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选派校长出国挂职学习和轮训,开展英语教师“海外培训计划”,选聘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历进修、高级研修、业务技能培训、技能考证和技能竞赛,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专题教育,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和道德水平,为提供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创新创业激励人。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年轻人中出现了一些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现象。为培养新一代人吃苦耐劳和经营能力,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近年来**市加快实施了“创业**”工程。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通过使用《劳动力资源应用平台系统》,对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对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实现信息化管理。从**06年起,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亿元,用于青年人就业培训补贴,努力营造崇尚劳动、激励创业的社会氛围。长安镇对考上大学的青年人,给予学费资助和补贴,直到学业完成;对愿意出去打工的青年人,工资低于本村居民的,由村委会给予补齐;对于参军入伍的,保留户口和村民身份。与以前相比,这个镇的年轻人读书的多了、当兵的多了、打工的多了、入党的多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30年来每一次大的发展,都得益于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委和市政府求真务实,根据发展的实际,不断作出新的正确决策,并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努力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对**“打基础、办实业、走正道”的发展道路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验。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给**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展望未来,**人充满了信心。他们提出分两步走的宏伟目标: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500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成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名城。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年再翻一番,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体制法制健全、社会和谐进步、生活富裕安康的现代化城市。

第11篇: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关于对达茂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促进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有效之举。达茂旗委、旗政府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002年就开始按照“农牧业生产向水资源富集区集中和农牧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在农村牧区建成了35个产业化园区,推动农牧业生产走上了产业化集约化之路。2006年,全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全面推开。为进一步了解和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近日,在广泛征求农牧部门和新农办意见及深入苏木、镇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2006年以来,达茂旗涉农涉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包头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逐年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和土房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支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农村牧区经济稳步发展,农牧民生活逐步改善,文明乡风和整洁村容村貌正在形成,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农牧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经济稳步发展。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达茂旗立足当地,积极发展养牛种薯两大产业,有效巩固了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在稳步发展养羊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奶牛和肉牛养殖业,有机奶基地通过了国家认证,活畜进出口检验检疫隔离场建成运营;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3.5万亩,形成了10万吨种薯、20万吨专用薯的生产能力和3.2亿斤的储存保鲜能力,脱毒种薯繁育、优质专用薯生产、反季节销售三大基地基本形成。养牛种薯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化链条不断完善,产值占到了农牧业总产值的50%,收入占到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4.8%,已成为繁荣农牧区、发展农牧业、富裕农牧民的主要支撑,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粗放式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了科学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之路。

(二)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推进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落实中央、自治区、包头市支农支牧政策等措施,全旗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截止2007年底,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5500元,较2003年增长了72%。农牧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了47.7%,住房面积大了,标准高了,衣着服饰靓起来了,私人轿车也多起来了,信息沟通简单快捷了,老百姓已远离为吃穿而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沼气池的建设和

使用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追求,已从过去的讲求温饱逐渐向“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的讲宽敞、用的讲时尚、活的讲质量”转变。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优化。自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来,达茂旗按照“一业、二整、三建、四改、五通”的建设标准,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积极实施26个试点村的通村道路、安全饮水、有线电视、沼气池和卫生室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859.3万元。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1831.2万元完成了12个试点村的通村道路44.9公里,投资795万元解决了13个试点村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4.3万元完成了3个试点村的有线电视安装配备工作,投资79.73万元完成了140户沼气池的建设任务,投资51.2万元完成了10个试点村的卫生室建设任务,投资1710多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壮大乳业、薯业、肉牛肉羊产业,投资507万元完成了14个试点村的主街道硬化工程,投资74.9万元完成了19个试点村的村屯绿化工程,投资32万元彻底整治了17个试点村的村容环境卫生工作。同时,协调市体育局和旗文广局对15个试点村中的7个试点村投放了体育器材,并已落实宝丰日用消费品农家店20处,其中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10处,现已全部投入运营。

(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战略,土房整治改造成效显著。按照“十一五”规划,达茂旗共规划确定了60个中心村、200个基本村、135个撤并村、500户家庭牧场,其中牧区有22个中心

村、农区有38个中心村、180个基本村、135个撤并村,农区共计15079户,其中土房11955户。2006年以来,在牧区已整治中心村5个504户,农区已整治村庄37个3151户,其中土房1643户。涉及中心村17个(包括已成形的巴音新村、后房新村)、基本村12个、撤并村8个。2009年,按照“收缩、转移、集中”的要求,为在牧区22个产业化园区居住的牧民每户增盖一间砖房。实施土房改造两年来,达茂旗累计投资3500多万元,拆除土房2600多间,新建扩建农牧民砖瓦住房1261户。2006年全旗投资760万元,试点村新建和扩建农牧民住房453套21072平方米,其中红井滩实施完成150套住房扩建工程;坤兑滩启动边墙一队、二队整村搬迁工程,新建65套住房;石宝新村新建140套住房;巴音宝力格试点村完成扩建住房86户;二里半试点村新建住房12套。2007年全旗投资2570.73万元,新建住房636套30528平方米,其中在西河、坤兑滩、呼格吉勒图、敖龙忽洞四个试点村为200户农牧民实施了土房改造工程,共投资621.13万元,建成住房118套192间,使砖瓦房率达到了100%;在整治呼包两条主干公路沿线村庄上,对乌克、石宝、百灵庙、希拉穆仁4个镇的18个村的700户农牧户进行了整治,规划撤并5个村,整治建设13个村。共投资1949.6万元,完成拆迁土房353套852间,新建住房518套1175间。2008年,全旗完成投资536.2万元,整治土房384户1267间,其中拆土房361户1260间,开工建新房172户296间,建成砖瓦结构新房172户296间。

(五)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2006年以来,达茂旗先后组织农牧民讨论起草了《道德评议会章程》、《红

白喜事理事会章程》、《禁毒禁赌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并制作了一大批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宣传画进行广泛张贴。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了“文明家庭户、文明村镇、文明示范村(嘎查)”的创建评比活动和“除陋习、治脏乱、树新风”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的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加科普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石宝镇腮吾素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走村串户进行义务演出,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2008年,希拉穆仁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石宝镇腮吾素村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工作村”;26个试点村(嘎查)中有15个村(嘎查)被评为全旗首批“文明示范村(嘎查)”。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农牧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和重大事务决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牧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了农牧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六)加强领导强化落实,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为把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达茂旗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任务每年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苏木镇和有关部门,纳入了年度实绩目标考核。近两年,达茂旗主要领导利用各种会议,多次强调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给予更多的精力和足够的重视,并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分管领导也多次深入基层,召开会议,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难题。以纪委监察局、旗委督查室、新农办为主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督查组,多次深入各苏木镇开展新农村新牧区督查工作。

同时,按照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对帮扶、村企共建的要求,各有关帮扶单位重点从产业建设、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全方位帮扶试点村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7年以来,达茂旗共有11名副县级指导员、15个民营企业、31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了26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的建设。各帮扶单位高度重视,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各对口帮扶单位共投入项目资金及物资折款810.74万元。其中昆区整体帮扶达茂旗,已到位资金278万元。达茂旗的77个共建单位抽组了77名党建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77个村嘎查协助村嘎查“两委”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共注入物资、资金折款182万元,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七)举办专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深入人心。为提高全旗广大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思想认识,达茂旗委、政府在党委中心组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专题学习活动。旗委宣传部、组织部主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研讨班,全旗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村嘎查负责人分期分批参加了研讨。旗新农办和苏木镇先后安排19人参加了市人事局和科技局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新农村建设乡镇干部科技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技、政策、法律服务入万家”活动。各苏木镇都成立了科技、政策服务团,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投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为增强宣传效果,旗新农办适时在《漠南时讯》上开辟专栏,刊登相关理论文章,利用旗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展情况,截止目

前共播发专题新闻160多条。包头日报和内蒙古日报也多次报道了达茂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情况。同时,旗新农办还印发了600多册《达茂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手册》,发放到全旗77个嘎查村、苏木镇、有关部门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手中,使其学有依据,做有榜样。通过在村、嘎查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等方式,大造声势,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八)完善社会各项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超前发展。近年来,达茂旗把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基础。旗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一是2006年以来农村牧区享受低保达到3836户5892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66587人,参保率达92%。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并逐年增加救助金额。三是实行了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启动了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这些惠民举措的实施都保证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四是全面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五是2006年以来旗财政已累计将19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其中2006年投入500万元、2007年投入900万元、2008年列入500万元。同时,捆绑各级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倾斜用于新农村新牧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各苏木、镇也积极多方筹措资金,用于配套当地的建设项目。

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益经验

通过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好、群众为主体、社会共参与的原则。只有加强领导,切实履行农村牧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调动群众自主参与、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原则。只有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地规划,才能按照中心示范村、基本整治村的不同类型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原则。只有按照城镇带动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序地转移农牧区人口,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做到既要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新农村牧区建设,又要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注重实效,先易后难的原则。只有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农村牧区发展最好的地方为基础,从广大农牧民最为关心、最容易接受的地方入手,先取得成效,用典型示范,才能因势利导,逐步扩展,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五是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达茂旗农村牧区点多面广,各地情况不一,如全面开花,就不切实际。只有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才能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六是发挥好政策集成、资金整合、部门协同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只有加强协调,捆绑使用各类项目资金,才能达到合力共建,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苏木、镇和旗直部门重视不够,有待提高。个别地方和部门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只停留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上,部分旗直单位没有很好地落实职责和联系责任,个别单

位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还处于“会上说重要、会后成次要、忙起来不要”和“下下文件、报报材料”的状态。

(二)个别地方工作思路不够明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高等原因,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内容还不够了解全面,甚至存在曲解和误解。个别镇村(嘎查)干部认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就是逐步把现有的土房子拆掉,建成砖瓦房和楼房,养好奶牛肉牛,种好马铃薯就行了。有一部分镇村(嘎查)至今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和措施,更没有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仅满足于改造村道等硬件设施建设,缺乏全面具体的工作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三)推进措施落实不够有力。由于种种原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进展相对滞后,如公路改造、土房改造、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建设等工作进展不够快,整个村的建设规划不够明确,违规土葬、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明乡风有待进一步培育。

(四)农村牧区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够高。部分农村牧区干部群众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和无所作为的心态,认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就是要靠上级给钱架桥筑路建砖房修水利,缺乏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苏木、镇和村(嘎查)党员干部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方面做得还不够,党政领导、部门推动、干群齐动手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合力还未能很好地形成。

(五)建设资金不够充足,且到位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进度。尽管近年来达茂旗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投入

了大量的资金,也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但对于达茂旗广阔的农村牧区来讲,投入的建设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由于农牧民居住分散,土房数量多,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同时跟进,且由于连续几年的旱灾,致使农牧民增收缓慢,农牧户自筹建设资金难度加大,所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资金不足,到位缓慢,仍然是制约达茂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最大“瓶颈”。

(六)基层文化生活单调,村(嘎查)文化活动室名存实亡。目前,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底子薄弱,基础差,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设施差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牧民群众还缺乏多种形式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发挥和保护,村(嘎查)文化活动室名存实亡,适合农村牧区的各类科普资料缺乏,文化生活单调匮乏,从而导致赌博等不文明现象屡有发生。

(七)干部群众创新意识淡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广大农牧民群众受旧习俗、旧观念的束缚,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这既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又使他们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活力不足。近年来,由于达茂旗采取了优化组合、撤点并校的措施,使农牧区的初中学校只剩下了两所,其余均改为小学。由于多数年轻优秀教师调到了旗中学,农村小学的现任教师年龄偏大,素质不高,且多数接近退休之年,致使农村小学教师活力不足,综合素质和

能力偏低。

四、推进当前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针对达茂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建议在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全面推进和实施以“高效农牧业规模化工程、3万农牧民转移工程、2万农牧民培训工程、农牧区道路通达工程、农牧区村容整洁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农牧民健康工程、农牧区文化教育工程、农牧民社会保障工程、农牧民民主管理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工程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旗农牧业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牧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一要大力发展以“乳、薯、肉、草”为主的现代农牧业。要重点加大进口奶牛繁育和扶持力度,要逐步淘汰劣质奶牛,扩大奶牛风险担保范围,强化奶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肉牛肉羊并举并重发展原则,农区围绕禁牧强化舍饲圈养,重点以百灵园区为中心,引进和扶持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形成自己的乳、肉业品牌;稳定薯业种植规模,提高薯业种植质量,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推广机械化作业,发展大型节水喷灌技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优质专用薯,开发下游产品,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完善反季节销售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退耕地种植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加工合理利用,加大饲草料基地和小草库伦建设力度,提高种植水平,建设饲草料加工企业,提高

饲草料的利用价值。同时对天然草场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力争实现饲草料基本自给。二要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要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地上地下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矿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吸纳安排农牧民就业并稳定增加收入,以此带动发展农村牧区经济,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牧业的能力,促进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第三产业。加快以农畜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牲畜交易市场和马铃薯贮存交易市场;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机具、日用化工等零售批发市场,完善城乡商贸体系。依托草原风光、满都拉口岸、历史古迹和农牧户文化庭院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要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

(二)加大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力度,推动城镇化发展步伐。一要加快农牧民向大中城市转移步伐。抓住全区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时机,通过减少农牧民来富裕农牧民,加大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力度,做到转移有序,增收稳定。二要创造条件使百灵庙镇吸纳更多的农牧业人口。要合理规划百灵庙镇的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交易、餐饮、商贸、旅游、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区,吸纳有条件的农牧民进城务工。三要加快农区两镇的城镇化发展步伐。石宝镇要依托石宝工业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农畜产品加工交易和围绕工业区的社会服务业,开发新型住宅区、新镇沿街商业门店,发展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农牧民进入城镇,带动农牧民增收。乌克镇要依托马铃薯产业发展优

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贸、餐饮、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和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吸纳农牧民入镇。四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牧区苏木镇的第三产业,吸纳农牧业人口。明安镇要依托巴润矿区和各个旅游景区,积极发展工矿服务和旅游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吸纳牧民入镇。希拉穆仁镇要打造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产业,要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民用建筑,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服务业,吸纳牧民入镇。满都拉镇要依托口岸优势,建立面向国内外的进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边境贸易、皮毛加工、物流仓储等服务业,并同步发展跨境旅游业,吸纳有条件的牧民入镇从事相关产业。巴音花镇要围绕煤电联营产业,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吸纳牧民入镇。

(三)加快农牧新村建设,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一要合理规划中心村和基本村,加快建设新村庄。要依据“三建、四改、五通”的标准加快建设中心村和基本村步伐。二要以产业化园区和家庭牧场建设为重点,建设牧民新居。根据牧区分散的特点,要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抓好小草库伦、棚圈、草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功能齐全的家庭牧场,确保牧民稳定增收。同时要通过改、扩、建等办法,改善牧户的居住和生产环境,引导牧民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三要按照“三建、四改、五通”标准建设中心村,加快村镇环境治理步伐。要建好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实施好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和通水、通路、通电、通信、通有线电视工程。

(四)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保护环境。一要保护与建设同步推进,抓好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沙

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和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保护草原生态的环境工程,切实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二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抓好村庄建设和整治村的道路、庭院、农田防护林绿化工作。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发展条件。一要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全旗大型灌溉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投资重点,使农牧业机械化程度得到广泛提高,促进养殖业更快更好发展。二要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高氟、苦咸、污染水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完善农村牧区电网结构,保证中心村、基本村的生产生活用电,在牧区发展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等清洁能源,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村村通电话和通广播(有线)电视工程。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一要加快发展农村牧区教育事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好农村牧区因贫辍学失学问题,加大对贫困农牧民家庭子女上学救助力度。大力发展面向社会,面向农牧民的职业成人教育,引导和鼓励办农牧民夜校、业余职校,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增强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二要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心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专业技能。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农牧业技术,增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能力。三要积极发展农村牧区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改善村级卫生所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中心村要办好

一所卫生所,基本村要配备卫生室,逐步建立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农牧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旗就能享受医疗就诊和卫生服务目标。四要发展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完善苏木镇综合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内部设施,实施好农村牧区“彩虹文化计划”、“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等工程,设立流动图书站和文艺巡回演出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

(七)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好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教育救助、贫困母亲和贫困妇女就业救助、残疾人就业救助等保障制度。二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旗财政要逐年拿出足够的资金确保农村牧区各种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让农牧民长期受益。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一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讲德学法、诚信做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为主题,在农村牧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农牧民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引导农牧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牧区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二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和“星级文明嘎查村镇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尽快改变农村牧区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九)培育农村牧区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一要大力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区经纪人队伍。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农牧民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进入市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引导农牧民自己组建协会,并壮大经纪人队伍。二要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倡导并推进“支部+基地+协会”的组织形式,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使基层党组织与协会、协会与农牧民融洽互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牧民的民主权利。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纳入旗、苏木镇、村“三级联创”活动和“三定三评”的重要内容,按照“五好党委”、“五好支部”的要求开展评比活动,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规范民主选举,坚持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选好村“两委”班子成员,精简优化村干部队伍。开展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年轻有文化的新党员,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二要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民主权利。要建立起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切实发挥嘎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农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到村务管理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真正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农牧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三要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

政支持,整合各类支农支牧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利用各种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牧民自身投入。四要继续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引导和动员广大城乡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来,营造共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舆论氛围。五要抓好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全力抓好26个示范点建设,重点要抓好石宝镇红井滩村和百灵庙镇巴音宝力格嘎查这两个自治区示范点的建设,确保其他试点村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旗各地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第12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篇1: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迁调研 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班级 12服3Z学号:12222324姓名:周晶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调研 家乡的蜕变 内容摘要:东台——我的家乡,黄海之滨的一座小城,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是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我的家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是2008年度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东台拥有被联合国认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沃地。改革开放30年来,在这个小城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的东台,已经成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唯一的县级中等城市。 关键词:东台 变化 蜕变 引言:思想不是物质,物质在交换中保持数量的平衡,思想却在交流中丰富,沉积而变得更深沉、完善!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在与世界交流!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社会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日牛羊成群,粮谷满仓;昨天还是秦砖汉瓦,现在已是高楼林立。经过30年的建设,东台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变高,路变宽,市民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市区建成区由改革开放前的4.9平方公里扩大到26.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5万人,拉开了“四纵五横”的市区道路框架,一大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市区与30年前已然大大不同! 观点: 滚动式实施旧城改造,着力构建现代人居佳境 东台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建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大街虽经几次拓宽,但整个老城区仍然房屋破旧,巷道狭窄,交通不畅,设施陈旧,配套漏缺,市民居住条件和环境较差,工作生活不便。1979年,东台人民公园开始筹建,通过多年努力,已成为综合性公园,被江苏省评定为“二级园林”, 3A级旅游景点创建并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市区还建成了憩园、何垛桥小游园、清竹园、百岁园、趣园、东亭园、鼓楼小游园等路边、街头、住宅小区开放式小游园。公园和小游园为城市增添美景,也为市民休闲、娱乐、健康提供了场所。为彻底改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从199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组织实施了五期大规模旧城改造。除按规划保留或迁移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等体现东台城市发展延脉的标志性建筑外,其它民居和公共建筑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建设。先后投入21亿元,拆除旧房110.87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3万户、4.8万人,新建商住楼、住宅楼312幢,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新建东亭村、新桥新村,茶城花园、林城花园、南城花园、红兰花园、东坝新村等风格各异的居民小区19个。北至何垛河,西至串场河,南至南城河,东至陆家滩,累计改造旧城区面积超过五分之四。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1982年,地处苏北里下河平原的东台市时堰镇嵇东村在全国率先创建文明村。如今,这里党风正、民风淳、村民生活殷实、人人思进、社会稳定。当年,东台市嵇东大队党支部领导社员开展创建文明村、评选文明家庭的活动,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迅速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推动了农村大好形势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这标志着110多万东台人民迈开了追求现代文明的步伐。嵇东全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小的时候,没有几条宽广的马路,一到下雨天,路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东台出现了好多高层建筑,条条马路宽又广,市区又刚刚换了新公交车,马路边的绿化搞得非常好,已经差不多是一个园林城市了。东台已多次被评为“省级卫生城

市”,这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的骄傲。1989年,东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十佳文明新事”评选活动。这项活动面向社会,扎根最基层。多年来持之以恒,常评常新,越发成为广大干群学习身边典型、弘扬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项目和特色品牌。2002年,东台在全国首开农村道德评议先河,道德评议会通常由7至9人组成,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会长,群众推荐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其他群众代表担任评议员。目前,全市共聘请村级评议员3300多名。评议会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订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村中那些法律管不到、行政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人和事、言和行进行评议,教育引导农民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 改革开放的30年间,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东台市市民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受教育的劳动力人数、学历层次都有显著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教育在提高城市品位,构建和谐东台,打造美丽新东台,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城市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楼路步行街是旧城改造四期工程确定的配套项目之一,也是东台有史以来规划建设的 第一条步行街,位于鼓楼中路,于2003年建成。东起海陵南路,西至西环线,街面建筑由11幢造型各异、高低错落、风格一致的店铺和少量办公房编排而成,蜿蜒伸展。为瞄准“全省一流,苏北第一”的建设目标,曾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博采众长,特邀高资质设计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数易其稿拿出4套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然后实施高标准路面铺装,高品位绿化栽植,高档次灯饰亮化,高水平雕塑小品点缀,设施建设明快、大方、现代感强,形成简洁统一的风格,具有浓厚商业气氛的休闲、购物、游憩于一体的舒适宜人的人文环境。尤其是在夜晚,整个街区呈现出流光溢彩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竭力做强作优发展引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县委、县革会就着手在台城东北部规划建设新街道。撤县建市以后,围绕建设江苏沿海中部现代化工商业中等城市的目标,东台市区按照“北扩、东进、西补、南延”的发展思路,逐步作大作强作优作美城市,形成市区北部和东部以工业为主,中部以行政商贸为主,西部和南部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城市功能格局。2007年,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来东台视察,提出东台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东台市区迅速掀起新一轮城市大规划大建设浪潮,城东新区和中心城区等新区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市委、市政府把基础设施列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先后建成范公路、海陵路、红兰路(南段)、东亭路、望海路、金海路、开发大道、迎宾大道、惠阳路、宁树路等主干道,新建或重建范公大桥、东进大桥、北海大桥、台南大桥、城南大桥、北关桥、东亭桥、何垛桥、二女桥、望海桥、工农桥、海道桥、南门桥等大中型桥梁,打通了市区的四面出口,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网,城市道路的通畅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9月28日,城建重点工程东进路、北海路、站前路、红兰路(中段)同时建成通车。东进路东起沿海高速东台段,西至东进大桥东引坡;北海路西起体育馆,东至火车站站前广场;站前路北起北海路,南至东进路;红兰路(中段)南起望海路,北至东达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而且为“筑巢引凤”创造了条件。由荷兰尚尚集团公司投资开发的“尚诺威赫欧洲工业园”日前落户我市城东新区。 这一切都是由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东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成建制输出等办法,积极开拓农村劳务市场。据统计,3年间全市新增劳动力转移15万人,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32万人,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东台市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是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商品粮、棉、瘦肉型猪、山羊和优质商品油基地,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年产棉花3万吨,蚕茧1万吨,双低油菜籽5万吨,优质西瓜50万吨;已成为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东台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盛产文蛤、鳗鱼、黄鱼、螃蟹、

白虾、泥螺等特种水产品,滩涂围养总面积达70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珍贵海产品生产基地。现在,东台建成了永丰农业生态园,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验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迅猛发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6个,农民经纪人1.5万人。2006年1月,东台市溱东镇周黄村成立苏北首家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的富民合作社。这些成就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党的正确领导促进了东台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间,在社会事业上,东台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东台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全面完成了农村初中“四配套”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惠及了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越来越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北县级市第一。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建成“农家书屋”50个,完成了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和戈宝权故居的维修工程,有线电视行政村开通率达97%。 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倾力打造精品标志工程 改革开放之前,东台市区几乎没有高层建筑。短短的三十年,古老的东台城在迅速窜高,市政府大楼、苏中大厦、工商局大楼、中国农业银行、凯悦国际大酒店、国贸大厦、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信合大厦、电信大厦、广电大厦、水务大厦、环保大厦、国土大厦等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的高层楼宇相继建成,新市政府大楼、检察院大楼、法院大院、磊达五星级酒店、兴城国际花园等十几座高层建筑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日益透射出现代化城市的风采。 随着老城区改造,市区向北拓展,城市主干道形成,东台市区逐步建成磊达广场、摩天广场和东强广场等三大道路广场,以及东亭广场、金墩广场、景范广场等住宅小区广场,五角广场、红兰广场、文化广场、开发广场、迎宾广场、振兴广场等公共广场和金东广场等商用广场。建成大、小型雕塑50多处,其中安放在开发大道的“黄海明珠”、安放在五角广场的“希望之星”成为市区标志性大型雕塑;红兰广场“盘铁煮盐”、鼓楼路步行街“戏耍”、“磨刀”、“理发”等铜塑,无不透射出东台人文气息。有统计数据显示,东台市市区面积由5年前的8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市区面积16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19.1万人增加到27.5万人。近年来,东台市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城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农村,原来是草房居多,后来是瓦房居多,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多镇建起了“中心村”,许多两层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路边排成一排,放眼望去,宛如一条美丽的商业街,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东台的城市规划以人为本,大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开发大道、纬二路、经二路、站前路等一大批城市干道全面竣工,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城市主干道和数十条次干道合理分布的道路网络。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何垛桥公园、人民公园、憩园等游园绿地相继完善;西溪泰山寺、海春轩塔等也成为市区亮丽的风景线,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正在初步形成,东台正加速向更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迈进。 在城市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每一项重大工程项目都当作精品来全力打造。几年来相继开发建设了西湖花园、水景湾、金地·盛大花园、兴城国际花园、蓝色港湾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仅2004年至2006年,市区就有9项工程荣获盐城市城建精品工程奖,其中市政道路类有北海路,标志性建筑类有文化大厦、东中新校区、金东广场,园林绿地类有迎宾大道、开发大道,人防工程类有东台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金地·盛大花园、金色佳园。文化大厦和金东广场还分别荣获江苏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和“江苏省建筑施工文明工地”。 结论:东台这座城,我生活了20年,走访大街小巷。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东台的城市面积明显扩大了。东台市中心也比以前繁华了许多,记得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华联商场那儿新建了一个地下商城,能去地下商城是我的一大乐趣。现在,时代、世纪联华、新合作、农工商、苏果、新世界等一大批知名超市相继落户东台,高级酒店也越来越多,这些更进一步

促进了东台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扩建,身边的这些变化让每一个东台人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创造的成就 改革开放不仅使东台迅猛发展,祖国的每一块土地都发展迅速,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祖国的儿女啊,“喜看稻椒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挺立在世界的东方,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的航船正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祖**亲啊,是改革开放使您换了新衣,告别了贫穷,是改革开放使您变得美丽、富强、不可侵犯!“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伟大!我爱中华!”。

篇2: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迁调查报告 引言: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到今天已过去了三十余年。在1978年-2008年这三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处改革开放最底层的农村也经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在2001年后期加入WTO之后,农村的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此次调差主要针对我的家庭以及我周边亲人的整体情况变化做以记录整理,最后归整为家庭收入、衣食住行、教育以及卫生环境方面。

一、调查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5年10月8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东平县新湖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小学教师、村干部、乡镇医院医生 主要内容: 家乡人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家庭及收入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稳定增长又到缓慢增长的过程,衣食消费由以前的大部分自给自足到现在多样化消费选择。住房交通情况也大为改善。教育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适龄读书儿童数量大为减少,村一级小学合并明显。近年来乡镇初级中学也有合并趋势,但不如小学明显。教师素质相对提升。农村卫生医疗覆盖明显增加,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尤其是国家2003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相对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工厂转移城市近郊农村地区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农村生活垃圾随地丢弃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乡镇卫生院检测近年来周边村庄患重大疾病的农民逐年增加,比如食道癌、肺癌、白血病等。这与农村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报告呼吁政府强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维护。 具体报告如下: 农民家庭收入的波浪线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还是人民公社大集体生产方式,如村民说“当时后泊村约200余户人家,分为7个大队,挣公分吃公粮。”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村里开始为每户按照人口分地,土地按照优良分为一级地和二级地,保持分地的公平公正。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源自土地收入。为了增加收入,就得给土地上肥料,当时化肥奇缺,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土地的营养主要来自有机肥{动物的粪便以及废坑积攒的生活排泄物},粮食的产量较低。粮食的收割主要靠人力,生产效率也较低。而且农业队天气的依赖较大,家庭收入的风险较大,但是收入在区域内呈现均衡的趋势。家庭生活消耗几乎是自给自足,几乎家家都饲养牲畜家禽。农民外出打工现象非常少。 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城市建设开始了,随着农村家庭劳动力的增加,土地生产效率略微的体改,村民说“当时村里土地较多的人家有的买了手扶拖拉机用于粮食的运输。”这样小量富余劳动力出现了,附近村子有人外出打工,以建筑业为主,家庭收入开始有了多样化的增加。同时村里开始出现小型商店,主要销售

酱油醋以及烟酒等生活辅助品。 直到进入2000年后,农村的变化才明显起来。此时大中城市建设进入高潮,劳动力缺口巨大,农民工开始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农民工的待遇也开始大幅增加。村庄里外出打工的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2005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此时农村的家庭收入增长幅度也几乎达到了顶峰。随着国内制造产业的普及,以及设备生产线成熟之后的价格优势。农业机械开始大幅进入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这个阶段对于中国各个行业来讲都是黄金时期,尤其是中国股市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变化。 2008年之后农村由于前几年的“农民工经济”带动了农村自身小型经济圈的构建,村里的小型超市开始普遍起来,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富余劳动力也开始增加,尤其是家庭留守妇女也渐渐加入了劳动力大军,村办企业开始兴起,农村经济开始出现多样化趋势,但是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来临,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度饱和,建筑业开始遭受危机,尤其是2012年之后这种冲击越来越明显,所以农村劳动力和建筑业密切相关,农民的家庭收入增长幅度开始出现了下滑危机。尽管妇女加入了商业劳动中,但是村级企业的不规范性,资金不充足最终的收入还是难以增长幅度弥补下滑的家庭收入趋势。 所以农民家庭收入在改革开放这30里大致经历了一个弧线的历程,但是随着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相信这短暂的家庭收入危机会很快过去。相比改革开放之初,家庭收入的增加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建筑行的密切关系造成了农村家庭收入的及不稳定性应当引起政府重视,政府应该对于培养农村人才,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具体措施加以改善这一局面。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不容模糊的一点就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农民家庭收入与城镇居民的家庭年收入的差距被拉大了,贫富差距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农民家庭衣食住行愈渐多样性 改革开放之初,农民的衣食几乎都是自给自足,衣服主要来自集市上布料,回家再加工。村民说“当时村里结婚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房屋的构建主要土坯房,当时砖瓦结构的房子很少见。交通工具主要是靠自行车,自行车和电视机的普及率并不是非常高,主要集中于新婚农民青年家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镇周边村庄新婚青年不再垒土坯房,开始换为水泥钢筋楼板结构,告别了木梁结构。这与农村的经济条件开始改善是不分开的。 2000年开始农村的衣食住行开始发生变化,新婚青年已经告别三大件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五间新房、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衣服的选择非常多样。生活消费开始有所增加,乡镇人民商场生意火爆。但相比当时城市,农村的生活资料门类不够齐全。有些东西在乡镇以下村庄是买不到的。摩托车已经开始成为流行的交通工具,村子里几乎没有拥有汽车的家庭。除摩托车外,部分家庭开始拥有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辆。 2010年后农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上述所说家庭收入的增加,另外一方面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便利开始惠及农村,比如衣服样式、食物的种类大大丰富,在乡镇以下的农村超市里消费品异常齐全。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的特产在农村也可以看到。衣服的样式款式开始与城市接轨,物流配送的畅通,让农村的衣食住行生活消费开始不逊于城市的居民。农村的房屋建筑也呈现新的变化,新婚青年不再是五间毛坯房,而是完全盖好的一处宅院,并且是简装之后家具

家电齐全,或者宅基地不够的家庭通常是盖一栋二至三层的小楼。 农民家庭拥有的交通工具更加丰富,随着新能源电池的开发利用,电动自行车在农村普及率达到97%,自行车反而减少,除此之外,农业机械以及农用车辆普及率也是非常高。并且农村新婚青年家庭开始拥有家用轿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由于农村车辆增加,农村的交通开始出现问题,国家节日尤其是农历春节时期农村的堵车现象堪比城市。随着政府对村村通公路的扶持,这种情况虽然大为改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特产等资源向外运送,城镇化建设的开始,农村的道路规划面临新的挑战。道路的使用寿命也接近极限。但是道路规划不能仅局限在乡镇,更应该与后期的城镇化结合,尽早规划,讨论实施,避免重复施工造成浪费。交通压力的增加还应当加强交通运行的监督,尤其是超载对省级以下公路的危害巨大,但又在农村极为普遍。所以加强农村交通监督也应当引起重视。 农村教育资源的逐步整合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适龄儿童数量较多,几乎各村庄或者临近村庄都有自己的小学,故乡镇以下小学数量也较多,相对教师资源少,待遇较差,师资队伍素质较低,大部分是一些乡村上过中学的村民上课,鲜有高中或者职专毕业的老师。学生上学较为方便,几乎小学生都是自己步行去学校。但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是低的,教学环境也是艰苦的。学校规模较小,设施非常简陋。甚至部分小学连学生厕所都是临时堆起来的土墩围起来的。并且儿童失学现象明显,尤其是初中阶段失学率最高,特别是女孩。村民说“闺女上学啥用啊,最后还是不如找个好婆家。”失学之后的农村学生或者在家务农,或者后期跟随父辈外出打工。 2000年左右由于计划生育在农村开始严格执行导致适龄儿童的人数大幅下滑,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开始合并,乡村学生上学开始出现交通问题,基本都是老人开始接送孩子。教育资源开始初步整合,教学条件开始有所改善,学校的部分文体设施开始设置,校园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观。师资队伍由于整合有了明显提高,此时农村学生辍学率开始降低,尤其是家庭条件改善后,农村女孩的辍学现象得到遏制。 2010年以后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几乎全部合并完毕,适龄儿童人数变化趋于平稳,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开始有了独立的教学楼、操场、实验楼等。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费用的免除,农村小学几乎没有辍学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步入正轨。农村教育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师资队伍建设已经纳入事业单位招考系列,师资力量提升明显。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小学高级职称向一线偏远乡村倾斜之后,我们相信农村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农村卫生环境条件迫切需要改变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生产资料较为原始,农村生态环境几乎没有遭受破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出现,使得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类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问题,对排泄的污染物没有能力处理,再加上农村地区卫生环境的监管力度太薄弱,所以三十余年的经济变化使得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当今威胁农民生活的头等问题。

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农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成为污染难题,这类垃圾难以自动降解,对土壤污染程度较深且持久。同时由于乡村超市的普及,很多城市食品检验不合格的副食大量流向农村,对农民的生活健康尤其是儿童(这些副食主要由儿童消耗)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加重,外加农业现在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很多农民在喷洒农药以及施肥的操作中缺乏技术指导,没有做好对农药、化肥等化学危险品的防护,也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伤害。 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终于开始关注对为改革开放做出巨大牺牲贡献的农业,开始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健康。新农合的实施确实部分减轻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由于相比而言乡镇医疗资源还是贫乏的。 随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农村重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镇卫生所大夫说“近几年周边村庄患有食道癌、胃癌以及白血病的农民越来越多,这对农民来说是灾难性的”,该类大病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是灾难性的描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病致贫的情况在农村是相当普遍的。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需构建基层疾病卫生防治网络体系,尤其是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基层卫生机构对农民群众的健康情况进行初步检查,按照疾病治疗的难易程度或者疾病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按照疾病情况向上级或下级医疗体系输送病人。同时要对农村出现的典型的疾病案例及时做好宣传预防工作。针对由于农业操作不规范到时潜在疾病威胁要积极要求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引导,比如喷洒农药以及施肥时需要注意穿戴相关的防护装备。 同时对于农村的环境污染则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坚强环境执法力度,从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维护共和国最后的土地生态环境! 结语: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底层的农业、农村、农民在这三十年的浪潮变化中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了的经济成果,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也摆在了人民群众的面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积极总结经验,尤其是关乎农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勇于迎接新的经济模式下,新的环境压力下的挑战,担负起大学研究生生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从 家 乡 变 化 看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2015年10月22日

一、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开江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位于渠江支流明月江的两大源头白岩河、新宁河流经之地。开江县域介于东经107°42′至108°05′、北纬30°47′至31°15′之间。东西宽36.5㎞,南北长51.5㎞。开江县全境幅员面积1032.55㎞2,总人口60.34万人(2011年),辖十镇、十乡。 开江历史悠久,旧名新宁县,有1450多年历史。建置以前,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开江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宝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保健医疗功用的双飞温泉,有宝石湖水库。

二、我的回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从我出生开始,这20多年来,随着我慢慢地长大,我的家乡也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乡只有一条街,沿街全是瓦房,居民们也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到了傍晚,都在家里看着那台还算清晰的小彩电。然而,不知不觉,改革开放的东风也从沿海刮到了我的家乡,从此以后我的家乡每天都在不停地变化。直到现在,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能看到新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新的公共基础设施又投入使用。我为我的家乡紧跟时代的潮流而深感欣慰。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改变还是这条河。 80年代的母亲河 如今的母亲河 不论在面对我家乡的建设成就,还是在面对我的家庭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我都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未来,给了我们希望,如果没有这次改革,我不知道我还会在我那只有一条街的县城里面呆多久。

三、旅游业的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努力建设和发展旅游业。宝泉塔、文笔塔、明月泉、宝石泉、飞云温泉??素有“巴山平原·毓秀水乡”之美誉的开江以其山奇水秀闻名遐迩,县内有国家3A级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如画的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 然而,在没有高速公路之前,由于受到交通的限制,开江的旅游还停留在以万州、达州、梁平为主的范围内。 路通则通,路通则变。随着万达高速全线建成,开江旅游将迎来一个飞跃的契机。 如今,在“万达高速”通车后,开江到达州半小时,到万州1小时,到成都3小时,将成为连接成都——重庆——西安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和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热线的延伸。 “在开江旅游景点较为集中的讲治和普安两个镇都有高速路出口,并且距离景点也只有两公里左右。”刘艳妮说,万达高速缩短了旅游的路程和成本,游客增多的同时,庞大的自驾游队伍也会随之而来。多样的旅游形式和线路会带来更多的游客,预计每年能增加3万人次。 便捷的交通条件提供了更加灵活快捷的线路组合,开江与周边景区旅游将融为一体,区域合作将更加紧密。刘艳妮说,目前正与重庆开县联系,围绕万达高速打造一条黄金旅游环线。

四、工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 开江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有20多种。同时,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以五金工具、轻纺、食品、能源、建材业为支柱,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工业格局。 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交通,一条高速路,就是开江经济迫在眉睫的一条腾飞路。开江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占地4.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家,主要是五金工磨具、食品加工等产业。万达高速通车后对开江工业经济带来的变化,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主任陈斗兵感触颇深。 早在开江至达州段通车后,我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愿意入住园区的企业大幅增加,招商引资比以前更加容易。“万达高速全线通车后,我们还能通过万州拉近与沿江沿海城事的距离,增强园区企业与西部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抢占西南片区市场。” 万达高速通车后,开江直接面向的是万州、达州两座城市和重庆、武汉、成都等大城市,开江将通过它们向西部和东部延伸至全国。此外,借助万达高速,开江能西经达州到西安;东经万州到宜昌、武汉、上海,路上交通网络真真正正横贯东西,成为川东地区名副其实的出川“东窗口”。同时,万达高速在达州与达陕高速相连,承接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省份,是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最快速通道,开江作为万达高速的“中间点”,区位优势明显。 “万达高速通车后,开江将是秦巴地区连接中原、承接沿海、面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市场要素聚集洼地、进出口物资集散中心。”阮德章说,开江无疑将是秦巴山区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五、改革开放让广电事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回首过去,广播电视局事业经历了艰苦的发展岁月,开江广电人始终以孜孜 以求的态度,在艰难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谱写了开江广电不屈不挠、不断跨越的宏伟篇章。 30年前,有线广播是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宣传工具。民国时期,境内没有广播事业。1951年3月,成立县收音站,配收音员1人。先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被群众组织接管,后又实行了军事管制。直到1984年6月5日,改名为县广播电视局。到1985年底,全局(站)职工28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乡、镇广播站,共有机务、线务人员58人。在广播事业建设上,70年代的农村有线广播网,架设的铁线多属民用铁线,木杆矮小,杆距稀,几年后,木杆腐烂,磁瓶破碎,线路倒塌,不少大队,生产队的广播中断。1974年,电杆以条石代木杆,广播逐渐恢复。 在广播宣传上,1956年7月开始自办地方新闻,内容以通讯报道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政令、报纸摘要为主,没有固定时间。1957年,自办节目时间固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自办节目中断。1975年恢复。每天分早、午、晚3次播音,转播时数为2小时30分钟。 在电视事业建设上,30年前县人只能通过架设接收天线收看电视节目。1976年9月,县广播站购进县内第一台国产凯歌4D4A9时黑白电视机,在县医院后山坡架设接收天线,收看效果良好。1979年3月,县广播局购进国产峨嵋投影电视机1台,在机关院内放映,直接收看省台电视节目。随着1981年1月开江县牛山寺电视差转台修建竣工,用发射功率10瓦、发射频道为8频道的彩色差转机,正式转播省电视台节目。在此期间,县人能收看四川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986年,在牛山寺电视差转台建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县人能收看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共两套节目。 30年后的今天,开江县广播电视局从”加大新闻宣传、扩大网络覆盖、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发展”着力,不断加强新闻宣传的喉舌作用,努力扩大网络履盖面,积极完善管理体制,锐意改革创新发展。通过全体广电人的不懈努力,搭建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促就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电事业正方兴未艾。 如今的开江县广播电视局组织机构健全。局机关内设综合办公室、总编室、社会管理股(行政审批股)、科学技术股、行政执法股等5个股室。县广播电视局下设县广播电视台、县广播电视差转台、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心等事业单位。县广播电视台内设编辑室、新闻部、文娱部、影视部、外宣部、技播部和广播节目部等部室;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心设有城网部、农网部、技术部、财务室等部室和20个乡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分中心,全县广播电视系统员工总数232人。 如今的开江县广播电视局功能发挥完善。各栏目收视效果较好,反响强十分强烈。本台节目多次被省台、市台采用并转播。电视台、电台、《开江在线》网站三大媒体打好主动仗,多频率、多频道、多栏目联动,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宣传任务,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的一致认可。创优节目获佳绩,广播、电视创优,2007年获奖率达82%。个别节目在省级评比中获奖。转播节目数增多。在原来29套节目的基础上,增开了戏曲频道、新疆卫视台、深圳卫视等节目,电视频道数已增加到41套。

六、总述 30年,改革开放站到了而立的节点上。30年,人生可称而立,国家可见枯荣。过去的30年,激荡而伟大。 回望来路,中国以濒临崩溃之身,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30年,一个个瞬间书写完成的这部改

革开放史,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击节赞叹。今天,我们,和讯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勾勒重述这段历史。我们深知自己的青涩,这样的梳理必然挂一漏万,但面对这段历史,我们不能放弃作为一个独立媒体的思考责任;站在30周年这个节点,我们不愿缺席这个也许会对将来产生更深远影响的讨论现场。 我们首先感恩于思想自由法则的真正复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过去的30年,中国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学会思考、包容、平和、自信; 我们要感恩于经济自由法则的最终归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鲜红的指印,邓小平的大笔乾坤,市场经济开始站上中国的经济舞台,从此再也无法退潮。 我们还要对在这30年来路上追寻探索的每一个人,致以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搭建起共和国强健的体格,他们的失败与成功,沉淀为这个时代永恒的财富。

第13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神州巨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摘要】1987年,神州大地竖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杆大旗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而今,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寒假,以寒假返乡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560名同学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主题调研。调研采用统一调研标准,东中西部、城乡进行区分,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调查法对家乡的三十年变化进行调研。针对同学们反馈的大量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 变化 城乡 区域 调研 【正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一、东部发展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此次调研结果表明城市的交通、住房、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交通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泥路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坑坑洼洼,很难行走,这样的道路很难形成便利的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因此为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修路成了城市发展经济越过的第一道障碍。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公路改造速度不断加快,路面质量也不断提高,主要岛屿公路进行拓宽取直,降低坡度,提高道路质量,实现路面黑色化。为让人们出门都能便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以快速的抵达目的地。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湘赣复线横卧东西;高架桥悬卧各市,地铁直通各地,沿海城市水上交通更是日新月异。

以河北迁安为例:迁安市区面积达到21.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前仅有几条破旧的公路,但截止到2008年2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12.6公里,新建乡村油路38.8公里,通油路村达到486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1%,形成了连接城区、建制镇、旅游区和村的四级快速路网;不到一年时间,投资2.35亿元的9公里钢城路和1800米长的钢城大桥竣工通车,建成了滦河第一长桥,也是河北省公路第一桥;建成河北省县级第一条一级公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44公里, 形成了“四纵四横”、“四环相绕”的城市道路网络。全市用电总量达到22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1.3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8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形成了100%的集中供热率、100%的自来水普及率等多元能源网络。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完善,极大地保障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而今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收入并不像农村那样单一,其中包含着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等。改革开放前,城市发展比较落后,即使身兼数职的居民也很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昂贵的消费。每个月仅50¬¬¬¬—100元的收入让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勉强的维持生活。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各大城市加快对外开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工业,使全市工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切实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7年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工效挂钩、税利包干等承包责任制,并不断加以完善;1994年起,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基本完成乡镇企业转制的基础上,对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实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转制工作,大胆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出售、破产等形式,注重盘活存量,重组优势,整体搞活。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工业开始起步,政府通过放手发展、放开经营、加大扶持、扩大规模等方式,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异军突起。加上工人的不懈努力,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让这个新生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以浙江省舟山市的岱山县为例:1999年,全县的1182家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的56.6%;实现工业产值7.42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6.6%。成为岱山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和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人们的收入成倍的增长,已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业率也呈好转趋势。比如:2007年福建省武平县新增就业2260人,143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各大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使同属东部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就会比较注重海上事业的发展。渔业,盐业以及一些轻工业是其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仍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为例,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那里的渔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和生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1999年全县渔农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年均递增7.8%。综合利用渔业资源,渔船作业向钢质化、大型化迈进。渔业是岱山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优势。1978年全县机帆船总数为934艘、44055吨位,基本实现了渔业生产机械化。1984年,改革渔业经济体制,从原来的“三定两奖”、“定额包干”等生产责任制转变为单对船核算。1993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渔业股份合作制,对渔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民的积极性,增加渔业投入,调整作业结构,船只向大型化、钢质化、多功能化发展。1999年全县有钢质渔船861艘、112250吨位、264422马力,分别占全县渔船总数的30.5%、56.1%和54.4%;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35.7万吨,5年间年均递增11.1%。渔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渔民的收入大为增长,2006年,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了8432元。

在对东部城市的调查问卷统计中,83.33%的受访者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政策的实施情况表示“满意”或“一般”,仅有16.67%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或“不满意”。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相较30年前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品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甘美琼汁,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住房条件的变化

在我们的调查中,东部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30年来变化持“变化很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的占78.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城市的住房条件也大有改善的。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居住房屋最常见的是破旧的平房,而家中也没有什么电器。脏衣服只能依赖手洗,做饭前需捡柴、烧火,就更难以奢望电视机等先进的娱乐设施了。可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住房装修相当豪华。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不仅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室外的娱乐设施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每个居民区都建起了公园供大家休息、娱乐。另外,城市的邮电通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码头、电厂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正是这方方面面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如此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

4、医疗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的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疗水平也相对低下。因一些小病就不治而亡的情况随处可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城市都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医疗设备,发展中国自己的医疗单位,领会西方医学与中方医学双方面的知识,达到中西结合。并且建立起健全的医疗制度,促进市民的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事业也取得明显成效。可是,近年来我国又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有的医院看病,排队甚至要排上几个月。再者对一些并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家里只要有一个人生了一场大病就基本上要搭进全家几乎所有的财产,以至于有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去医院就医。目前国家已经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控制医院的医疗费用,并从一些小的方面帮人们省钱。例如:医院的挂号费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而且在开药方面不再是整盒整盒的卖,而是根据病人需要来开药方。 在社会福利方面,国家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城市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险,而且国家还规定了最低收入保障,保证让每个人都有基本生活保障。

5、教育方面的变化

发展迅速的城市自然不会轻视教育了。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当时,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工作者也比较少。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多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所以很少考虑过上学、读书。调查中有人这样描述“在我父辈一代,一家五六口人,最高学历不过是初中。有的一家人都没上过学。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人人都有机会上学,都可以接受初级教育,以至中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逐渐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明白知识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还可以带来财富。所以他们下决心让自己的儿女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在岱山县,教育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县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弘扬尊师重教风气,采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学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等多项措施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9年全县小学在校学生16612人,初级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巩固率99.98%;初中在校学生8645人,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7.92%,巩固率99.07%;初中升高中段比率达70.12%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人们的收入高了,居住条件好了,交通方便了,自然也就追求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通过调查,人们以前的休闲方式大多为听广播,聊天,看报,可如今看电视,上网,听mp3,休闲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不再只想温饱问题,而更多的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思想解放了,人们开始烫头开始打扮,80年代喇叭裤成为时尚,女青年开始穿红裙子红羽绒服,后来又出现了健美裤,牛仔裤等等;90年代人们开始与世界同步,追求名牌;而21世纪,人们关注个性,认为服装是一种魅力个性的体现,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加丰富。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相对于城市变化,东部农村变化就显得慢一些,不过,同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东部农村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03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因为这些设施在农村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努力劳动下,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注意到要加强农村卫生、娱乐、住房等设施的建设。2003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建设以后,各村村长、支书就带领着大家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新一次的农村整改活动,尽快让农村完善起来,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有的乡村认为在改革开放30年中家乡变化最大的就是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即使是在农村也可以到处看见公园,里面的保健设施一应俱全;过去垃圾到处飞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道路两边也设有垃圾筒,每天有专人负责清理;村子里的厕所也在村长的要求下统一进行了整修,让村子里一下子干净多了;村里还建起了设施齐备的文化中心,让村民在闲余之时有了读书、看报、娱乐的好去处;家门口的银行,也为人们的资金来往提供了方便。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二、中部发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 投资/元 项目

2001年 9000万 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02年 1.1亿 “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03年 4亿 “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 2.6亿 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05年 1.4亿 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06年 1.8亿 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07年 3.6亿 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细化,城市居民的组成早已变得多样化了,有工人、教师、个体户、商人、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等。但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并不相同。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自主经商的商业人员收入较高。这些人员的月收入大多在5000元以上。工薪阶层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该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99年工薪阶层平均工资水平为1000—1500元。而直至2007年,已经提升至2500元。

当然,在工资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居民的就业途径就业方式比起30年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就业通常就意味着进入某个工厂或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然后一直干下去。现在城市居民就业时更多的人进入了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带动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广大的待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资源,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压力。由于服务业有污染小、回报快等特点,它已成为了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据调查,江西省宜春市30年前财政总收入只有1.04亿元,,2007年宜春市的财政总收入达到50.32亿元,增长了48.38倍;1980年宜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30.04元,2007年为1.1万元,增长了20.75倍;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05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0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三十年后,人们观念早已完全变样了。从衣着到化妆品再到发型发生的变化的确令人难以想象。现在,再鲜亮的颜色也有人敢穿,再大胆的式样也有人敢试。“个性”和“品位”成了考虑着装时的首选。服装从70年代的的确良,到80年代的喇叭裤,再90年代的健美裤,一直到现在的各类休闲装。

三十年前“爱情”是只能在心里想,羞于说出口的。三十年后“爱情”变成了“日常用品”。70年代说到爱情很多年轻人都会脸红。80年代的爱情是用语言和文字“写”出来的,90年代的爱情是靠嘴说出来的,而现在爱情更有唱出来的。当年的一首《致橡树》唤醒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平等和独立意识。现在,包办婚姻几乎绝迹,自由恋爱成为男女爱情的主要方式。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了一项基本国策。人们关于养儿育女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变化。三十年从曾经的多生、到少生优生,再到现在的一些“丁克”家族,从“一定要生儿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人们在生育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农村——自古即是贫困之源,历史的遗留问题加上现实的具体问题造就了农村在改革之初举步维艰的局面。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表现在乡村道路公路极少、路况极差、水利基础设施未得到较好保护,破坏严重,大部分地区不通电、通电的地区也常停电等。

现在中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部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使中部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交通工具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的农村居民出行也已十分方便,在公路上可以和城市里一样搭到公交车了。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农村为例:“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现在城乡间的公交车上,车厢内干净整洁,乘客们对公交车都有掩饰不住的赞意。近年来全市累积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4.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共计1170公里。

2、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各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

年份/年 1978 1982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收入/元 106 156 494 767 1455 3285 5162 5682 6379

据了解,1978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06元,2007年人均收入6379元,是78年时的近60倍。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

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4、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5、教育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农村地区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儿童的失学率是相当高的,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女孩子的失学率比男孩子更高。这不仅仅是由于社会总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居民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即使是十分贫困的家庭,家长们也会咬牙让孩子上学,“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重视教育的成年人较少,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许多孩子未读完小学,父母们就迫不及待的把他们留在家里帮忙干活。那时经常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生产队里抓紧做工分。于是,家务活、部分农活就落在孩子,特别是长子长女的肩上。农村的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机会都很少。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和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原来外出打工的人,由于学历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只能从事十分辛苦但报酬又低的体力劳动。他们返乡后教育后人,要珍惜上学的机会。于是,村里人也渐渐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改之后九年义务教育免交学费,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父母让其子女读书的积极性。现在的农村就是十分困难的家庭,家长也会尽全力让孩子上学。教育事业在乡村中蓬勃发展,呈现了勃勃生机,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祖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也是中部地区发生巨变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和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的大街小巷、村舍田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西部地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在居民水电使用方面,西部地区的许多城镇进行了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电力运输的能力,为缺电少电地区的居民用电提供了保障。而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又给西部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便利。

另外,在城镇的市容建设等方面,西部地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这次调研中,西部地区城镇的受调查居民普遍反映这些年来家乡的环境有较大改善,表现在城镇绿化面积扩大,街道路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城镇卫生情况改善等方面。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城建工程为例:呼和浩特市在2003年修建了其市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建工程——二环路。其规划设计按照城市主干道建设的标准进行。道路设计采用机动车双向八车道,中间用绿化带隔开,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界限分明。呼和浩特市的二环路建成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道路的压力,使道路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二环路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二环路联通了各开发区和旗县,对货物转运起了极大的便利作用。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物流通畅,利于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公交系统在二环路通车后增设了环城公交线路,这也给二环路附近的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00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以前对卫生、绿化等方面的重视度较差,居民居住的周边环境并不是很舒适。同时,由于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也不完备,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一定麻烦。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三十年前基本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城镇居民只能自己靠生炉火取暖,这样既污染环境又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居民用水也很少有自来水,基本都是在院落中间打井取水,有些干旱地区甚至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然而,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上述情况已有所改观。西部好多城镇大都建设了楼房供居民居住,这些楼房以钢架结构居多,住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由于将城市卫生、绿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上了足够的重视,西部城镇的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日益变得整洁干净。同时,在城镇居民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许多居民小区,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维护小区的环境等,也使居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现在西部城镇地区的用水用电问题早已解决,供暖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

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经过努力,喀什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6.7%。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观念比较保守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也逐渐对外开放起来,进步的思想逐渐进入并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居民逐渐认识到改革与开放的必要性,并尝到了实惠。

这点在问卷调查中即有明显的体现。在居民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所持观点这项调查中,近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改革开放是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国策,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对居民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变化最大的方面的调查中,80%以上的被调查的城镇居民认为是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另有60%—70%的城镇被调查者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加方便以及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

除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接受与支持,西部地区居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还表现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居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居民逐渐对饮食、着装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欢追求时尚。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部地区城镇日新月异的同时,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本次调研中体现的甚至比城镇更为明显。

1、基础设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并不完善,西部的乡村地区就更差了。乡村内部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主要是土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十分不便。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备,阻碍了农民的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

如今,西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突破。经过多年的改造,乡村的道路状况有了极大改观,许多地方铺设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的畅通,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西部地区的乡村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地区,许多水利工程尤其是调水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西北地区农业的生产力,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现象。在西部地区城镇的中,几乎100%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地的交通环境有所改善,同时水利等方面的建设也有较明显的效果,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三十年前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景的好坏。但即使收成好的年份,由于技术等条件的落后,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

一组针对甘肃省天水乡村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年代初,该地区 60%以上的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30元,15%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50元,1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100元,只有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上,甚至还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元以下。

而目前,该地区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只有1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8%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甚至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已达到5000元以上。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受经济条件制约,二三十年前,贫困的西部地区乡村的住房条件非常差,大多村民居住的房屋为土坯房甚至茅草房,居住舒适度及安全系数极低。而村中的卫生条件也不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低矮、危险的土坯房、茅草房被宽敞、明亮的平房取代了,甚至部分村民已经建起了小别墅,村民住房的面积明显扩大。而农村的卫生状况也有很大改观,以前随意堆放的垃圾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乡村小路。

云南腾冲的调研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腾冲乡村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30年间,每户都换了一套新房。在当地,每户人家都盖一架木架结构的正房,每栋耗资2万元左右,装修大抵也需要2万元左右。而在腾冲地区的广大农村,已有60%的农户住房条件达到这样的水平。

4、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以前,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类似,由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医疗设施较差等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而如今,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已经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村民每年只需缴纳10元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医疗补贴。这项政策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看病问题,有病不去治疗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农业补助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国家给农民直接补发粮食补助款,减轻了西部地区农民的负担。

5、教育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教育发展也很快。以前,由于观念落后,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即使有少数人希望求学,也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农村的教育观念已经转变,加上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支持,这种情况大大得到改善。

以甘肃天水某村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现在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农村25岁以下的村民,80%为初中以上学历,其中50%是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25—40岁的村民,有60%是初中以上文凭。从这些数字当中可以看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农民深刻意识到知识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符合了时代的需求,促进了当地农村与时代接轨,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6、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

近三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发展到现在,所调查的农村家庭大多都看上了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5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甚至有10%左右的村民家中已经开始使用电脑。在被调查的村镇中也出现了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7、文娱生活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整日劳作在田间,为生计奔忙,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而今,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也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能力,文化娱乐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建立了不少专供村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给村民的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重庆周边农村的调查问卷显示:该地区虽然80%的被调查者的休闲方式是电视媒体,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外出活动,而且还可以清楚的发现网络媒体已经逐渐深入到了当地农村。最近几年,甚至已经有部分村民放弃传统的方式而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

【结语】

世事更替,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种已持续30年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而且也是1840年以来中国进入近代史以后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不仅有赖于其对国内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渐近式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还得益于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开放战略。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相辅相成,相互激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两大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事业也必将成为我党我国一直坚持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胜利!

第14篇:关于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调研报告

河北省改革开放后某家庭的具体调查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下面是我在我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县城所做的调研:

问:奶奶,您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怎么样?您小时候生活水平又是怎么样呢?

答:现在生活水平好啊,能吃饱了!奶奶小时候正赶上饥荒年啊,别说白面馒头了,就是糠窝窝都不多,甚至去吃树叶,去晚了就没了,我姐姐十四岁就嫁人啦,家里养不了她啊。

问:那奶奶能不能具体的举个实例?不如说现在过年跟以前过年的区别啊?

答:我再大点的时候生活生活水平就好点了,但是也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去买想什么时候吃都行,等到过年了买的多了还都不想吃了,反而喜欢奶奶盐的咸菜了,年夜饭也不在家吃了跑饭店花那冤枉钱,不都一个味嘛。我们那时候吧,过年了就熬一锅小米粥,那也是赞了一年留下的一把米,父母也都就喝汤,把剩下的米留给我们分了,那时候虽然艰苦,但是过年特别高兴。是一年的期盼!

问:爸爸您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怎么样?您小时候又是怎么样呢?在生邢旭然 2011-4-23

河北省改革开放后某家庭的具体调查

活上有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答: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很多啊,中国现在发展太快啦!一个地方几年不去再去就不认识了,其实我小时候生活水平还可以,正好生活在农场,属于地多人少,能吃上白面,但是村里就不一样了,地少人多又都是人力劳动,相对还差些,一到丰收的季节就会有人来农场抢粮,现在农村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好了,甚至比有些城市还好,别说吃不饱了,还经常村里组织一起旅游。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才一百多,并且只是捧着这个铁饭碗,现在不一样了,工资涨了,还能做做别的挣一些外汇。

我没有去调查很多的人,但是从奶奶和父亲的口中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中国的变化。仅仅从饮食上就有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以肉类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中国的社会福利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以前,我国人民生活毫无保障。经过共和国前30年的建设,建立了以免费医疗(城市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免费教育(中小学和大学一律免费)、免费住房(福利分房制度)、免费养老(城市退休制度和农村集体养老制度)制度为中心的高福利制度。不仅免费,而且医疗、教育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尤其是农村,教育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毫无保障。经过共和国前30年的建设,建立了以免费医

河北省改革开放后某家庭的具体调查

疗(城市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免费教育(中小学和大学一律免费)、免费住房(福利分房制度)、免费养老(城市退休制度和农村集体养老制度)制度为中心的高福利制度。不仅免费,而且医疗、教育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人们的收入更是飞快增长,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现金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到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34元。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发展转机,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到1998年分别增加到5425元和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20年分别实际增长了2.2倍和3.4倍,年

平均增长6%和6.3%。

通过和长辈的谈话还有所查的一系列的数据,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依然站在了世界的前端,人民生活现代化程度继续提高,但是考虑物价因素后人民实际收入增长并不明显,人民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又依赖科技普及特别是外国技术。社会福利体系崩溃,很大程度上增长的工资又通过医疗、教育、住房等原本免费的项目的支出流到了32万千万富翁腰包里,人民生活质量的隐性因素的恶化更是很难用金钱衡量的。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社会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隐患的。所以我感觉国家应该做出一

河北省改革开放后某家庭的具体调查

些调整,当然现在我国也做出了调整,房价也有所控制。我感觉应该还是把重点放在农村的发展。

我觉得通过学习毛概这门课,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国情,关注我国的发展,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国民,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时时刻刻关注国家。我希望上这门课可以通过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国家的政策来结合我国现状,让同学参加发表自己的见解。

做了这次调查,我觉得认得认识是从多方面获得的,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很多,可以是跟其他人的交流探讨,也可以是通过媒体获取。我们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感想会不同,也就会有多方面的认识。 注:被访问人姓名:齐新改;退休职工;我的奶奶;电话:5569151 邢孟双;公司经理;我的父亲;电话:13931909023

访谈时间:四月十六日;地点:学校宿舍;访谈方式:打电话

第15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衣 食 住 行 用 娱乐

“三大件”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20世纪70年代——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录像机;20世纪90年代——手提电话、空调、音响;新世纪——楼房、电脑、私家车。

从以上对比的图片看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谈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

1 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起点。

2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却再上新台阶,过去五年年均经济增速超过7%,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五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7%,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韧性增强。

三、从环境问题大国到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提出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付中国的新遏制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在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

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美丽中国的绚丽画卷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

3 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前,不管办什么事,都是人说了算,可现在不同了,是法律说了算。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做了全局性部署,其中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此外,近五年来,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多种手段,重拳打击多种违法案件,守护了百姓的安宁,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对于政府和执法机关,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明确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厘清权力边界。

五、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

4 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1、“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

5 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2、G20峰会

20国集团,又称G20,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作为G20峰会峰会的成员国,积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杭州在2016年承办了G20峰会。

3、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增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4、亚投行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建立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

6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 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目前成员总数增至87个,成员从亚洲拓展至全球。截止2019年底,共贷出42亿美元,投资项目从贫民窟到地铁均有覆盖。

5、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河北省保定市内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观看《雄安新区》介绍片

6、海南自由贸易港

2018年,国家把海南确定为自由贸易港,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2017年,海南省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提前三年实现2020年目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

7 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六、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6年的29.3%和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

8

第16篇:作风建设年调研报告

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隆回县麻塘山乡青山九年制义务学校 游先锋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路子,我校通过座谈走访和个案分析以及自我剖析,对我支部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我支部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我支部能够按照局里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都能按时参加,从不缺席,并认真做好笔记。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基本现状

1、政治学习不够,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自我要求不严,主动超前少。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安于份内工作,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站在全校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3、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虽然,过去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为大局的工作做得较少,未有很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之一就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法律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2、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在思想作风上坚持以民为本,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谋为民之事,切实肩负起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重任。在工作作风上,服从党的领导,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在功名利禄方面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3、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教育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今后我支部职工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

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争创学习型的教师党组织。

第17篇:作风建设年调研报告

堪嘉镇中心小学支部

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路子,我校通过座谈走访和个案分析以及自我剖析,对我支部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我支部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我支部能够按照局里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都能按时参加,从不缺席,并认真做好笔记。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基本现状

1、政治学习不够,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自我要求不严,主动超前少。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安于份内工作,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站在全校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3、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虽然,过去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为大局的工作做得较少,未有很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之一就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法律观念,增强法纪意识。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2、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在思想作风上坚持以民为本,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谋为民之事,切实肩负起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重任。在工作作风上,服从党的领导,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在功名利禄方面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3、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财税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之,今后我支部职工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争创学习型的教师党组织。

第18篇:纪委队伍建设年调研报告

“队伍建设年”调研报告

根据县纪委提出“队伍建设年”活动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纪检队伍整体素质这一课题,通过与纪检干部进行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镇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建设不相适应。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我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存在有一定的弱化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本职工作,以至有时只能忙于应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查办案件工作,削弱了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队伍建设不够合理。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结构上虽然学历较高,却大多是通过党校、函授等途径取得的学历,接受国民教育系列全日制大学学历教育的较少,而且专业大多不对口,中文、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对较多,缺乏懂财务、懂法律、懂办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技能不强。

(三)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目前,我镇纪检监察工作沿用的制度有很大一部分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一系列具有

1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制度和一套基层纪检监察规范运作的指导性意见,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督查。

二、思考于对策

(一)思想观念要更新。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作用,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纪检干部责任意识针对性最强。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也是最前线,他们最了解下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问题大多发生在这些群体中。对于人民群众的疾苦、困难、难点、热点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作为,需要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纪检干部担负着繁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大多落在他们干部身上。许多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要求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组织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着眼于培元固本,提高整体素质,建立长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

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坚持正义感、严于律已、依法办事;要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政治学习、研讨、考核考试等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采取综合的、专项的等措施,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交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选调干部,把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专业对口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不能把纪检部门做为解决老同志“待遇”的地方,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强化监督。加大对下发文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把落实情况做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验收的一项内容。

(四)设立办案专项经费。把纪检监察经费列入镇年初预算中,妥善解决纪检干部办公设备、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五)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协调各方力量,利用各种资源,采取跟班学习,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等方法,让纪检干部带去学习新经验、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加强对干部理论和业务培训。

(六)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只有在稳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解决“愿干”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科学考核评价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绩,才能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体系,严把实绩关,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纪检监察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考核评议工作一定要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要注重干部业绩考评,实行目标化管理。要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不断完善修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对查案办案、执法纠风、宣传教育、源头治腐、信访调查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验收相结合、干部自我测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进行业绩综合评分排位,其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对纪检监察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奖罚一定要分明,要拉大档次,并与评奖相结合,与晋职晋级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对那些理论基础差,实际工作能力低,又缺乏上进心并且不热爱这项工作的干部,应调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19篇: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也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在达县双庙乡就如何创新基层组织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展开调研。

一、基层组织情况

**乡共有基层党支部*个,其中农村党支部*个,社区党支部*个,机关单位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农村党员***名。***个农村党支部分别建立了活动室,其中**村、**村村级活动场所采取“1+6”模式建设,每个支部分别建设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二、基层组织及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薄低重”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自身经济底子薄。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

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在2009年村级债务锁定中,全乡*个村和*个社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其中**村、**村债务高达70余万。

(二)村级组织运转“难低差”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一些薄弱村来说,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五千元办公经费是杯水车薪,甚至还不能满足报刊杂志的征订任务,也就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服务、公益事业、党的建设等支出。二是干部报酬待遇低。农村基层干部是村民自选自治的干部,工资只是作为误工误时的补偿,并不能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基层工作却要占用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每年平均有60%的精力得用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的干部能达到80%以上。农村基层干部一般都是当地致富能力强的“能人”,如果不担任干部,他们获得远比干部工资高得多的收益。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往往是应付了事。三是自我创收能力差。双庙乡是一个典型的的欠发达农业地区,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的制约,村级组织通过自我创收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有

的村甚至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3年、5年,甚至1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严重影响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

(三)党员干部队伍“高低乏”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党员干部“年龄高”。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调查中:全乡农村党员857名,60岁以上党员398名,占总数的46.4%;35岁以下党员57名,占总数的6.7%。二是党员干部“文化低”。全乡农村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党员662名,占党员总数的77.2%;高中以上文化党员114名,占党员总数的13.3%。虽然这几年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三是培养对象“源头匮乏”。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家人员基本是“老弱妇幼”,这给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加之部分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发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四)基层活动场所“齐差难”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硬件设施不齐。按照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我乡每个村已经建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由于乡级、村级财政的紧张,室内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现代化办公设施,很多时候都是铁将军把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办公、娱乐的正常开展。例如***村自2010年活

动场所修建完工交付使用以来,一直空置至今。二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差。村级活动场所明确是国有资产,胆管理主体是村委会,很多基层干部缺乏管理责任意识,活动场所室内堆放杂物、室外四周环境不整洁,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整体形象。三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发挥难。个别基层组织缺乏利用阵地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没有实行坐班制,村办公室每年只是用来开几个会,利用活动场所组织党员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公益性活动很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未能得以发挥。

(五)远程教育站点“深低大”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基层干部认识不够深。远程教育是新鲜事物,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认为设备已经装好了就没问题了,根本没有认识到这项惠民服务的重要性,就更没有宣传远程教育工作,导致基层部分群众根本不了解远程教育,更谈不上参与学习。二是站点操作员水平低。我乡的远教站点操作人员基本都是在村三职干部中兼任,这些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操作能力非常有限,仅仅只会点击收看远教课件,绝大部分操作员对远教系统出现故障束手无策。三是组织收看难度大。双庙乡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群众历来都是随自家土地分散居住,不利于集中组织收看,加之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很少能主动参与远程教育节目收看。

三、措施及建议

一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底子薄,反映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就是经费

不足,运行不畅。因此,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必须首先解决基层组织经费和基层干部待遇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探索上级财政对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待遇的支出制度,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额度和基层干部待遇,并确保足额按时到位,保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保障基层干部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激励约束机制。虽然当前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采取了一些激励表彰措施,但这些激励表彰措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长期制度作保障,往往随领导、随工作、随活动的变换而变化。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在精神、物质方面的激励机制,采取固定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模式,激发基层干部想事、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并加大退职干部养老保险改革力度,采取自己出一点、组织补一点的方式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基层的后顾之忧。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基层干部的约束机制,完善党、村务公开,健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三资托管”制度,坚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工作问责制度,努力把基层组织的责、权、利更充分、具体、详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干部,更好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组织才会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制设置机制。就是科学合理地对一些建制村进行合并或成立党总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建立高效运行的基层组织。采取大村并小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拓宽村级组织的选人用人范围,更好地

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培训机制。要按照“关键抓人、重点抓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创新培训内容,围绕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培训内容。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辅导、理论研究、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形式培训党员干部。要创新培训制度,以规范化约束党员干部,采取“听汇报、看总结、查效果”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

五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培养机制。要以破解基层党组织选人视野和范围狭窄为突破点,以“把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人才,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人才培养成党员”为核心,坚持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本地致富能手中培育党员,创新“群众推荐、党员推荐、自我推荐”模式,拓宽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要加大对发展党员不力的支部书记的惩罚力度,对一年未发展党员的给予警示,两年未发展党员的给予免职。

六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用机制。要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资金列入预算,完善其配套设施,并对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卫生保洁、设施维护进行补贴;要完善村级议事规则,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载体,认真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事一议”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民主议事会、民主决策会等活动,推进农村民主

政治建设;要搭建为民服务载体,采取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住的模式,建立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制度,搭建干群干系和谐的“桥梁”;要将农家书屋、远教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经常向党员群众开放,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要严格落实考核,乡一级党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工作考核中,考核不合格者要酌情减发绩效工资。

七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远程教育站点学用机制。要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政策法规“集中学”、实用技术“重点学”、疑难问题“指导学”、特殊需求“随时学”、刻录资源“上门学”等模式,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要积极开发“乡土教材”,结合本地实际制作乡土教育课件,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补充教材;要广泛宣传远教“学用”结合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结合远程教育脱贫致富的事例;要花大力气培养远教操作员,提高操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第20篇: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2010-06-29 18:23:4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2)

**地处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中,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律、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交通便利。受周边城市的辐射,**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京泸铁路一线而过,京福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县境,104国道由县城横穿而过,一条国道、四条省道公路与县、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业的发

展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小型汽车由改革开放前的一百部增加到2500多部,公路里程由1983年的308公里(包括**原乡镇赵寨、赵虎、袁桥抬头寺)增加至公里;桥梁由1984年的62座增加至403座;客运量由1978年的万人次,上升至200万人次,货运周转量是由1978年的吨公里上升至23000万吨公里。

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0年来,**交通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30年公路里程增加十倍,农民收入增加20倍

改革开放前我县公路里程不足200多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时农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路、桥梁建设的滞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困

难,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抓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落实,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较好地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县公路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公里左右增加至公里,增长10余倍,尤其是在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民心工程以来,全县县、乡、村路里程增长了5倍,由03年的不足5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公里,全县通油路968个,公路通村率达到98%,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公里。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促

进**经济全面提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县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桥梁只有62座,由于当时设计标准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桥梁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相当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我县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高潮。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种等级桥梁403座。2004年我县又实行了危桥改造计划,截止2007年共改造危桥73座,投资2100万元。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县各乡镇以公路网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区域间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由改革开放前的几百元增加至2007年的四千多元元,翻了近20倍。

二、客运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群众

出行更加便捷

我县老汽车站始建于1962年,后经几次修扩,至1985年始建成集侯车大厅、办公设施为一体的三层综合大楼,是**唯一的客车运输集散地。随着县城不断改造发展,农村公路路网逐渐密集,老汽车站已不能适应逐年增加的客流和车流。2000年**新汽车站落成并投入使用,新汽车站占地80亩,主体楼高6层,建筑面积 4100方米,商贸经营楼房10000余平方米,停车场地26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一度成为**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新汽车站的投入使用,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兴起,现已形成以车站为依托,集吃、住、行、停车、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旺区。

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农村客运市场基本空白,农民朋友出行需要步行或骑自行车很长时间在主干线公路等候过路车。2000年**物资局代理成立“顺安”城乡公交客运公司,后因种种问题于200年划归交通局管理,并更名为**城乡客

运公司,公司车辆40部,运行线路8条,辐射全县各个乡镇,农民车行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3年省交通厅提出了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农村客运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侯车亭13个,站牌50个,农村客运线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为进一步整合我县客运资源,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2005年根据市交通局要求,成立德陵快客股份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投入快客8部,普客15部,采取公司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至德州的运营时间。

2007年省交通厅提出包括农村客运站功能在内的“四

改革开放40年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40年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