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1 07:50:26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拜城县总工会在自治区、地区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拜城县有下岗职工共587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帮扶中心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原大部份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

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概念。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政府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政府救济后仍十分困难的;略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结合我县实际,工会在政府定义的框架下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但因疾病、工伤、子女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全部纳入到了困难职工行列。这个界定不仅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更趋一致,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

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并逐步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导致一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生活无着。二是国企改制进程不断深入致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

业工程。随着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生活陷入了困境。三是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四是就业体制并轨冲击着社会弱势群体。伴随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二元就业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国企不再履行吸纳超出自身需求的劳动力职责,并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最终形成单一的市场就业机制。在此期间,失业率上升,困难职工群体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

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

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

四、对策与思考: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的困难,尤其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为辅助手段的一项系统工程。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的最有力体现,也是国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最可靠保证。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1、加大政府对就业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解决就业再就业难问题。把下岗职工就业率作为各级党委

考核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困难职工的就业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职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学毕业的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2、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将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体系。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力度,尽快将未参保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体系,解决困难职工后顾之忧。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鼓励和支持共同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县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及临时性救助在内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但是,覆盖范围较窄,救助力度不大。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动员全社会为困难职工在就业、生活、子女上学、医疗等多方面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使社会救助成为全民参与国家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在推进工会帮扶工作科学发展上做好文章。工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

群众”,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的创新发展。

1、立足源头参与,实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开展督促检查推动贯彻落实。在涉及职工日常生活的水、电、暖、煤、食品等价格听证会上,更多地争取针对困难职工的优惠政策。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2、立足自身优势,促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寻找工作困难的“4050”人员,提供免费的多方位的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协助政府促进下岗再就业。积极探索实施对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信贷服务,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立足机制建设,推进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有机结合。继续完善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龙头的困难职工日常救助体系,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互助、就业服务、助学救助、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救助。大力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金秋助学”活动,推动政府设立“贫困

学生救助资金”,逐步提高助学标准和范围,确保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的全覆盖。

4、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到帮扶事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让每名求助的职工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三)倡导和谐发展理念,为实现共建共享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宣传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做出的牺牲,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困,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困难职工切身感

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脱贫解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提升就业能力。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再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动员协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承办等方式,由社会承担部分培训义务,教育、引导、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克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等自身困难,摆脱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自我创业的就业新观念,建立脱困的信心和再就业的决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3、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工会帮扶网络与政府生活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工会帮扶工作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政府在帮扶救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必须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会在协助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保障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真正形成全社会帮扶合力。

五、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通过全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管理软件系统,拜城县困难职工档案已形成基层工会、县总工会网络化管理。对全县的日常帮扶救助、生活救助、送温暖活动、助学活动活动均按照一户

一档的要求,通过对全县的下岗职工的调查摸底,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线,但因失业,重大疾病、子女上学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建档,共建档159户。同时对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工会对困难职工发现一户登记一户,解困一户注销一户,一年一审核一调整。今年前五个月在全县共帮扶困难职工138人次,同时,按照档案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审核,实行跟踪动态管理,以便随时掌握了解困难职工情况。实现了档案软件管理微机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今后开展帮扶救助提供了可靠重要的依据。

六、深入开展帮扶救助工作,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一)加大帮力度,帮扶工作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近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拜城县帮扶中心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地区工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落实送温暖工程及各项帮扶工作。一是生活救助扩面增员。按照“扩大范围、应救则救”的原则,享受生活救助和日常帮扶的困难职工家庭三年来共421户,发放生活救助资金22.703万元;二是“金秋助学”扎实有效。三年来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共救助45人次,发放助学金10.05万元;三是大病救助及时到位。近年来为全县8名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大病救助,发放大病救助金7.6万

元;四是职业培训富有成效。一是2009年县总工会出资选派20名有创业需求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免费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学员均达到了中级职称,人均提供技能培训费用2500元,共计5万元。二是县总工会联合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17名有创业意向的困难职工进行了技能培训。2009年全县困难职工家庭实现就业30人。

五、“送温暖”活动扎实有效。2008—2010年在节假日期间共慰问劳模、困难党员、困难职工110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品)7.133万元;

(二)创新救助模式,完善救助程序。拜城县总工会帮扶中心按照“坚持标准、严守程序、公开公正、扶助真贫”的原则,以帮扶中心工作为平台,以切实为县委、政府分忧,让困难职工得到实惠,切实受益为宗旨,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使困难群体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一是生活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爱心卡”(凭此卡可免费在指定的超市领取生活用品);对已脱贫不再符合条件的,由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收回“爱心卡”,并从困难职工档案中取消。二是金秋助学。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均可享受助学救助。同时,并建立了助学回访制度,救助对象在校学习、品德,生活及思想动态实行跟踪回访,以保证救助对象在校、假期间都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职业培训。

因我县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因家庭困难导致其子女文化素质也不高,就业难度较大,所以在技能、创业培训中重心倾斜于其子女。在今年的工作中主要是加强困难职工子女,农民工的技能、创业培训工作,为困难群体再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让其早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早日走上富裕之路。四是法律援助。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的会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案件,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有关法律文书,为广大职工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帮扶中心通过近年来的规范运作,为县委、政府排了忧、为职工解了难,强化了工会工作的品牌建设,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仍感到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进一步规范运作、延伸服务、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县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

拜城县总工会 2010年6月7日

推荐第2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拜城县总工会在自治区、地区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拜城县有下岗职工共587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帮扶中心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原大部份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

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概念。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政府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政府救济后仍十分困难的;略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结合我县实际,工会在政府定义的框架下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但因疾病、工伤、子女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全部纳入到了困难职工行列。这个界定不仅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更趋一致,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

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并逐步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导致一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生活无着。二是国企改制进程不断深入致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

业工程。随着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生活陷入了困境。三是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四是就业体制并轨冲击着社会弱势群体。伴随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二元就业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国企不再履行吸纳超出自身需求的劳动力职责,并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最终形成单一的市场就业机制。在此期间,失业率上升,困难职工群体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

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篇二: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xx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县总工会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工会、xx镇政府、xx县阳光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发调查表、与基层单位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现本人就我县困难职工的情况作个简要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函盖全县所有国有、集体、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内退、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现有各类困难职工2650人,其中特困职工有1650人。困难职工群体构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68人;非公企业职工22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85人;内退、下岗失业职工2272人。困难职工以40—55年龄段的居多,下岗失业困难职工主要分布在轻工、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厂、瓷业等行业。

二、致困原因:

造成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1、职工家庭收入偏低,尤其是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业、瓷业等行业由于国企改革、企业破产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职工,下岗失业后自谋职业致富的少,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多,大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年龄偏大,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岗位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由于无稳定的收入,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有的还连住房都没有,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人员又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生活困难;2、夫妻同时下岗失业后,回原籍无田无地,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另外有少部分家庭婚姻关系破裂,成为单亲家庭,租房生活,抚养小孩的一方经济收入低生活造成困难。下岗失业职工续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造成经济十分困难;3、原xx的轻工企业由于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成立的手工加工行业,由于没有科技含量,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 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有的已资不抵债,这部分企业全部在九十年代初破产,企业破产后职工没有经济补偿,也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大多数职工年龄在60岁以上,已基本没有收入,只是靠低保、救济、打零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生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更无法抵御病痛灾难的侵袭。

4、企业职工尤其是森工、粮食、瓷业等一些老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导致工资偏低,部分非公企业职工工资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职工因供养人口多、家人就医、子女上学等因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家庭成员患重病、大病等等导致家庭困难,加之大部分失业职工、农民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不幸患病后高昂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更是不堪重负,造成生活十分困难。 总之,xx是人口大县,财政穷县,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经济在市竞争中逐步淘汰,造成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大了城镇居民的贫困面,xx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又无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望县委、政府、能及时制定扶贫济困的相关政策,使优

惠政策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贫困面大的县倾斜,以便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好贫困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篇三: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里乡工会在泸州市、合江县总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县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二里乡有下岗职工共 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篇四:困难女职工调查报告

白水县总工工会 关于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和掌握白水县困难女职工生活基本状况,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上级工会的要求,我们白水县总工会开展了困难女职工生活基本状况的调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确定了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干部深入困难女职工家中,走访了251户,发放调查表251份。在调查期间,嘘寒问暖,访贫问苦,不仅了解到了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而且增进了与困难职工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白水县共有女职工7720人,困难女职工 313人,占女职工的4 % ,我们走访了困难女职工251人。调查了困难女职工家庭收入情况、支出情况、住房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社会保障情况、子女上学等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二、主要问题

1、收入低或没有固定收入。调查的251户困难女职工,有的是夫妻双双下岗,家庭根本没有固定收入;有的虽在上班,但由于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其工资收入很低,而且面临下岗。已下岗的职工每月生活费很少,有的企业采取双免的办法(企业不发给职工生活费,职工不需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金)。但有个别停工靠厂房出租的企业,不但不发给下岗职工生活费,还要让职工全额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

金。

2、体弱多病就医难。调查了解到,困难女职工最怕自己或子女生病。她们说:“生小病不敢上医院,怕医药费太贵,生大病就要向别人借钱,借款后很难还清。”一些职工虽然有医疗保险,但住院费中的自负部份仍无法承受。

3、子女培养费用难承受。困难女职工子女上学是她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为之父母,总希望子女能够与同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然而因生活所迫,却没有能力供给孩子上学。近几年来大学费用高昂,有些因交不起学费而与大学无缘。

4、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再就业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年轻又有学历的人员,下岗职工的条件相去甚远。而困难女职工要兼顾家庭和子女,再就业难上加难。

5、没有住房食宿不安。调查中发现一些女职工原住厂宿舍,企业改制后要搬出另寻住宿。有的女职工离婚时因欠债,把房子卖了还债。有的是原来就无房子,每月还要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一部份支付房租费。

6、有些是单亲女职工,她们的生活更加艰辛。有的女职工是离异或是丈夫去世,带着孩子生活艰辛。

以上各类情况给困难女职工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她们迫切希望能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帮助。虽然我县各级政府和工会都给予了困难职工不同程度的关怀与帮扶,但还是很有限,对她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以后更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形式、多层次、多

渠道的救助,体现党政府对困难女职工的关怀和照顾,体现社会人文关怀。

三、主要做法

(一)调查研究,建档立案,为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奠定基础 目前,国家针对低保户有明确的救助政策,但是对于那些尚未纳入低保户救助范围,生活上确有困难的女职工家庭没有明确帮扶措施,亟需我们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特别关注。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我们首先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困难女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其次,建立困难女职工档案。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详细地掌握她们的情况。同时,我们要求基层工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家庭平均收入在低保线边缘、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困难女职工家庭的情况详细登记,建档立卡,为及时有效地帮扶救助困难女职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困难女职工的需求,以便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我们对困难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专门印发了《2010年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调查表》,要求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有针对性地入户走访,主动了解女职工权益实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困难女职工的需求。

(二)探索途径,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维护困难女职工利益 近年来,白水县总女职工委员会注意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调研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困难女职工实施有效的帮扶救助。

一是抓住“两节”期间开展困难职工温暖工程救助的时机, 把帮扶困难女职工纳入工会整体“送温暖”工程中,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帮困体系。 三是开展对困难女职工子女的助学活动。我们借助 “金秋助学”活动,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努力争取,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女职工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同时,号召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本单位和困难女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为困难女职工子女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动员单位或个人与困难女职工子女结对子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进行救助,最大限度地把需要帮助的女职工纳入到这次活动中来,切实把这项活动作好做实、做细。我们还协调社会各界,让有识之士拉起困难女职工子女之手。让困难女职工学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学费有了着落,安心地踏入大学校园。

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困难女职工实现再就业。我们充分利用我县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再就业安置基地,根据女职工就业意向和需求专门开设各类培训班,为她们自强自立出谋划策,免费培训下岗失业的困难女职工。

经过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不懈努力,我县的困难女职工得到了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关爱和帮助,推进了维护女职工权益特别关爱行动的进一步深化。下一步,我们将在上级女职工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借鉴其他县(市)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创新,使我县困难女职工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四、今后的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对解决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重要性认识。困难女职工家庭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意识方面的背景。她们面对社会、面对子女,用她们话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但相当部份困难女职工都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盼望子女能早日成才,盼望阳光更多的照耀。建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相思想的高度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全社会应高度关注她们的疾苦,大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活动。我们工会更要抓信成立困难帮扶中心这一契机,增强对解决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为她们多办实事、办好事。

(二)全面调查掌握困难女职工总体状况。各级工会女工干部就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下基层与困难女职工进行交谈,初步掌握了她们生活的总体状况,当好困难女职工“第一知情人”。录入困难帮扶中心网,便于工会统一管理,及时掌握信息和动态。

(三)加快推进帮扶工作社会化、制度化。作为各级工会组织一方面要在工会“送温暖工程”活动中,将困难女职工这一群体列入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继续深入开展“姐妹献爱心”、“一帮一结对子”、“爱心助学”、“慈善门诊”、“女职工特病保险”等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制定保障困难女职工生活的具体政策措施。如为困难女职工子女解决就学、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廉租房和免费就业培训等。此外,关键是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下岗困难女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给她们提供再就业优惠政策。篇五: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和硕县总工会)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和硕县总工会) 和硕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困难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县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县困难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职工总数9724人,困难职工(人均500元以下)总数386人,约占职工总数3.9%。其中:困难职工(人均300元以下)215人。困难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 岁以下142人,50岁以上131人,女40岁以上87人,40岁以下35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256人,高中78人,大专以上52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

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和硕县委,县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县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县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县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对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县困难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工会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重新上岗。6月11 日,县总工会举办了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援助行动,暨岗位援助服务。有8个单位提供近200多个岗位。二是开展“共同约定行动”,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县总工会于4月底举行了“共同约定行动”推进大会,企业代表表态,力求企业不减员、不减薪,签定了责任状和约定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走访慰问,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机制。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节和古尔邦节等节日,县总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为困难职工送去大米、油等慰问品。去年春节,县总工会投入11万余元,为245名困难职工,81名农民工,2名困难劳模送去价值每人35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学,资助寒子,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想,县总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工会资助,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连续3年,我们为27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子女解决学费。工会领导直接深入到困难职工家,送去助学金。

推荐第3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里乡工会在泸州市、合江县总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县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二里乡有下岗职工共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1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

推荐第4篇: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调研报告

大队在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管理所的安排部署,在全队范围内深入开展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调研工作。现将大队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经过调查:我大队有职工共14名,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就业率低,孩子年幼,实现再就业比较,老人需要照顾并长年需要看病,仅靠职工一人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我大队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的表现在于个人工作收入偏低,单位救济后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而导致生活困难。结合我大队实际,发现我大队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

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大队采取的一系列改善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

1的困难,尤其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大队建议管理所加大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解决生活问题。把进一步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职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努力扩大困难职工的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力度,解决困难职工后顾之忧。

进一步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大队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帮扶工作的创新发展。

立足源头参与,实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大队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更多地争取针对困难职工的优惠政策。积极深入基层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困难职工实际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

时向管理所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到帮扶事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让每名求助的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大队的责任,还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因此,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体职工的力量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营造良好舆论

氛围。大队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为大队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工作中所做出的牺牲,引导全体职工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困,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困难职工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脱贫解

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

提升就业能力。管理所还需要加大对各队困难职工的帮扶资金投入,动员协调各类机构、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困难职工。大队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特事特办。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障贫困职工真正成为优惠政策的受益人。进一步开展通道可以确保有一条畅通渠道反应在贫困职工工作、生活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起到上达民意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贫困职工的行列中来,加强大队困难职工的管理力度工作,避免有限的资金浪费、流失,和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大队要在对检查中所发现的职工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向管理做汇报,并及时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感到要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想解决诸多问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更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有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带领困难职工群众树立战胜困难坚定的信心。我们要在管理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开展走百家门、解千家难,努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深入职工群众,全面真实地了解职工所想、职工所盼,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摆在首位,扎

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和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推荐第5篇: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

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中国好范文)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特困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区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区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

推荐第6篇:关于帮扶困难职工的调研报告

关于帮扶困难职工的调研报告

那旭颖

多年来,阿荣旗总工会对如何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为构建和谐阿荣履行着工会组织应尽的职责。2008年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旗总工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基本如下:

一、阿荣旗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基本情况

阿荣旗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5年,主要工作解决我旗贫困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现有贫困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在城镇最低收入线即500元以下)1036名,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5名,每年投入帮扶款70000~80000元。

二、困难职工增多帮扶中心负担过重的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阿荣旗经济的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原有的部分国有企业纷纷破产或重组并大量裁减冗员,导致我旗下岗职工激增,这部分职工中的一部分生活确实存在困难,但是又不属于政府民政部门帮扶的范围。

三、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造成下岗职工增多是体制原因属历史遗留问题,这部分下岗职工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了*时期,年龄在40~50岁之间(即40-50人员)有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接受新事物慢、家庭负担重、不会电脑等特点。我旗是一个农业旗县,随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渗透,加之旗内工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用工市场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现状,优胜劣汰的法则使他们很容易被用工市场所淘汰。

2、下岗职工创业难。近几年来我旗加大了创业贷款的放款额度和优惠政策的出台力度,但是面对庞大的贫困职工群体,年均3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撑,困难职工很难闯出一片天空。

3、下岗职工就医难。除了历史原因导致的职工贫困,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疾病返贫,今年阿荣旗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但在近期内并不能缓解职工的看病难的问题。北方地方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患病率极高,贫困职工一旦患病,免不了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同时由于疾病致贫是突发事件,困难职工很难在第一时间领到急需的各种救济物资。民政救济存在救穷不救急的弊端。

4、下岗职工子女读书难。每年阿荣旗贫困职工家庭都会有不少学生考入大学校园,贫困的家境使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学业,旗帮扶中心的救助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他们中有一部分不得不中途退学。

5、下岗职工连续救助难。今年,阿荣旗率先在全市开展城镇医疗保险,我旗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从1996年开始缴纳三险的,下岗后部分职工没有钱再交纳社会保险,养老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目前他们所从事的部分行业主要以高体力强度和超时加班为主,不仅透支体力还透支了健康,老了以后贫困更加严重。

四、做好帮扶工作的对策

阿荣旗总工会在做好帮扶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

1、加强输血式扶贫力度。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让有限的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工会做为政府群团组织没有行政职权,帮扶资金也很有限,面对众多的贫困职工显得捉襟见肘,贫困职工是社会的成员,增强与民政、红十字协会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参与出钱出力协调解决。

2、增强造血式创业的探索。阿荣旗是一个农业旗县,农副产品丰富,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山野菜资源潜力巨大,各种野生菌类繁生,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广阔,由于贫困职工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他们又不得不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旗总工会积极争取同级政府的贴息贷款,鼓励扶持困难职工养殖家禽,做小商品零售。4年来,共争取贴息贷款123万元,扶持165人创业。虽然并不能使他们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摆脱了贫困现状。

3、创新帮扶工作形式。开展互助(即对各位贫困职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的同时对各自的特长进行登记,帮扶中心会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将来给予等价的帮扶);爱心超市(分为两种一种是捐助的爱心超市,贫困职工可以持贫困职工证明免费领取所需物品,另一种是贫困职工购买生活必须品享受优惠的购物超市);爱心医院(阿荣旗困难职工到当地爱心医院就医住院享受5%的优惠,完全由旗总工会协调当地人民医院完成,全过程旗总工会没有投入资金);爱心学校(今年,阿荣旗明德小学挂牌为旗总工会爱心学校,旗总工会投入启动资金5000元。救助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储备未来的人力资源,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金秋助学”,今年阿荣旗总工会积极协调旗委、政府、民政、红十字协会等多家单位成功的组织了“凝聚每份份爱”大型义演演,为贫困学子募得善款61.2万元。协调旗委、政府在全旗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困难职工活动,全旗共555名副职以上领导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为困难职工捐助款物24560余元,提供就业岗位33个,为6户困难职工提供贷款担保20000元。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

五、对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结合近几年阿荣旗工业园区内各大企业入驻和开工的实际情况我个人对如何开展好帮扶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下岗贫困职工的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重点撇开原来的劳务输出,放在贫困职工有能力从事的养殖、种植等投入少风险性小的行业,有条件的话应该组织下岗职工养殖示范街。同时有针对性的对贫困职工进行目前我旗入驻的各大工业企业所需技术要求低的工种的专业培训,

2、对贫困职工创业、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事特办。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障贫困职工真正成为优惠政策的受益人。在荒山承包、蚕场、水库承包、工厂、工地招工中享受优先待遇、创业、就业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将贫困职工就业名额分任务给各大企业,让他们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

3、完善党政联席和三方协商制度。由于工会组织的性质,三方协商机制和党政联席制度的完善,将进一步巩固工会组织的地位,可以确保有一条畅通渠道反应在贫困职工工作、生活和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起到上达民意的作用。

4、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贫困职工的行列中来,阿荣旗总工会是一个行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费有限,况且仅靠一个单位的救助是很难改变得了什么。得不到救助的贫困职工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子,救助贫困职工是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融社会之资做为救助全社会贫困职工的资金保障。

5、加强基层工会经费经审工作,使工会会费真正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避免有限的资金浪费、流失,和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作者单位:阿荣旗总工会)

推荐第7篇:高安市困难职工帮扶调研

高安市总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高安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困难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市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市困难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

一、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一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且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少数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高安市市委、市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市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市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市总工会主席为组长,市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对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市困难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目前已建立困难职工档案8400多家,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走访慰问,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机制。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市总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今年春节,市总工会投入 13万余元,为300名困难职工,100名农民工,送去了工会组织的关怀。

(四)金秋助学,资助寒子,建立就学救助机制。针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想,市总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工会资助,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今年,我们为30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子女解决学费。共计资助20万余元,工会领导直接深入到困难职工家,送去助学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出现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协调不到位。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宣传不到位。

在帮扶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也就无法享受到这些政策了。

(四)资金不到位

资金匮乏造成落实力度不够,帮扶工作后劲不足,形成了帮扶工作的瓶颈。有些政策的落实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帮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需要法规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主要内容,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落实好已经制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对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的困难职工,国家和社会要多承担医疗费。

(四)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

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载体、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高安市总工会 吴 文 龙

推荐第8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所属勃利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也与2004年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市总工会独立开展工作的内设机构,地理位置十分方便,居市中心地带有利于职工来访,目前还没有固定的编制。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面向职工、及时帮扶、快捷准确、拾遗补缺、高

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特困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成了特困职工的维权窗口、协调部门、办事载体。几年来帮扶中心共接接待各类来访者和电话咨询计4152人;特困救助551人,发放救助金和物资共13.4万元;助学456人,救助款22.8万元;接待求职人3.085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就业培训7.483人,带动就业和再就业10.648人。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帮扶中心成立几年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但连续下拨10万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还将其纳入了我市10项利民行动,办好38件实事之中。市总工会也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姜艳任主任的帮扶中心工作领导机构,副主任由两名副主席担任,下设帮扶中心办公室,由市总工会直接领导,帮扶中心的资金由市总工会财务部统一管理,实行政府给予一次性或定期资金支持,由工会单独运作的工作模式,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5人,(2人专职、3人兼职由法律部、保障部、劳动保护部部长兼任)文化程度全部大专以上,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了内外协调、上下齐动的帮扶工作体系。从市总到三区一县总工会层层建立了职工帮扶救助体系,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办法,使帮扶救助工作在全市形成了网络。同时加强了与政府劳动、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建立共同协商解决困难问题的渠道,制定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相关制度,如联席会议制度,就职工反映的有关问题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在帮扶困难群体工作中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使案件都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如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七台河市特困职工就业脱贫致富的优惠政策》,共为5300名特困职工办理了特困证,减免各种费用230万元。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使9800户特困职工纳入了低保。针对特困职工就医难的问题,多次同卫生局沟通,在市区最大的两家医院成立了\"爱心门诊\"对持有特困证的职工减免挂号费和20%的检查费,到目前共为14706名特困职工减免费用19.1万元。为增强帮扶中心的辐射作用,形成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帮扶救助网络,在全市80个基层工会设立了\"爱心募捐站\",畅通了帮扶救助渠道,加强和充实了帮扶救助工作力量,拓宽了中心筹集资金和物资和渠道。

七台河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为职工解难,为政府分忧的工作宗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工会\"切实维权\"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特困救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职能作用。为确保每一名特困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帮扶中心按照家庭住址清、困难原因清、家庭成员清、家庭收入清、工作单位清的原则,分层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即企业、区县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网络化管理使每一个特困职工均处在市总帮扶中心的管理范围内,随时了解,及时发现,及时救助,避免了特困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发生问题,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建立了职业培训档案、职业介绍档案、信访接待档案;制定了帮扶中心工作制度、办公和工作人员守则,并用图片进行公示。制定了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及现金审批程序,信息定期上报制度,按时上报省总工会保障部,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总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帮扶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研究解决,做到发现及时,研究及时,救助及时。建立了工会各部互相结合工作模式,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帮扶中心同法律部在工作中形成合力,设立了法律咨询热线,及时了解情况,方便快速地给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无偿提供法律咨询。至目前,维权机构共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636件次,协调办结516件,参与基层调解11次。

帮扶中心的成立,把分散的维权工作力量集中到帮扶中心,实现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由生活帮扶向就业帮扶的转变,把分散临时帮扶向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转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在对来访的困难职工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是因为生活困难,造成生活困难的重要原因是疾病,其次是子女上学。如我们救助的对象董万英,由于患癌症,丧失劳动能力,又下岗,丈夫又病故,孩子才14岁,在对她实施救助时救助金按最高额支付,但面对癌症这种疾病,医药费用十分大,这点救助金只能是

杯水车薪,救一时却救不了一世,只是缓解暂时生活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帮扶中心救助金有限,需要救助的对象又多,不可能把资金用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制约帮扶中心工作不能大步前进的阻力是资金问题。还有一种情况,七台河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城市,造成工伤的职工相对较多,无劳动能力,也是造成家庭贫困又一个原因,这些工伤职工按照救助标准又不

符合条件,这样的家庭,生活困难这一问题很难解决。还有对特困职工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来说每年几千元的学杂费用,困难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接待这种情况来访的职工,这样的问题通过帮扶中心也很难完全解决,有限的资金,却有无限的人需要,所以感到这是工作中的难题。在工作中觉得帮扶中心的救助对遇有突发的水灾、火灾等情况,解决暂时的困难,帮扶的效果较好,而对长期需要救助的职工问题就很难解决。

对帮扶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感到,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有把生活帮扶向就业帮扶转移,把帮扶资金更多的投放在下岗职工技能培训上,把扶贫向扶智,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因此几年来结合我们煤城的特点,企业全部改制,下岗失业职工较多,同时城市职工中贫困矿工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工伤矿工占其中大部分,这是形成我市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我们感觉,要快捷地解决困难职工问题,仅靠困难职工的帮扶中心有限的资金帮扶,力量远远不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拓宽帮扶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结合我市情况我们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在紧紧围绕就业培训促进再就业这一工作目标上,本着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为职工解难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挖掘社会力量,克服困难,规范运作,探索出一种以优化环境为促动,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建立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基地10个,培养他们学技能)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4个,吸纳下岗职工就业)以就业创业为目标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机制(开展了以\"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贫困职工脱贫\"为内容的双扶工程),打开了局面、服务了大局、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信任,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几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学习各地市工作中许多好的作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的职责,全力为困难职工办更多的好事、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七台河市总工会帮扶中心

2006年8月21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调查表

填表单位:七台河市总工会填表日期:7月2日

1、a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共计5人

b其中专职1人

c兼职4人

d聘用-人

e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5岁

f其中55岁以上的-人

g45-55岁2人

h45岁以下3人

i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人

j高中学历有-人

k初中及以下学历有-人

2、a帮扶中心场地面积是35平方米

b帮扶中心是否配备微机,实现微机化管理是

c帮扶中心是否制作了办公管理软件否

3、帮扶中心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b

4、帮扶中心工作人员是否有额外的岗位补贴否

5、帮扶中心的性质是工会的内设机构

6、帮扶中心的主管单位总工会

7、帮扶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是c

8、a帮扶中心是否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否

b工会对帮扶中心是否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是

c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拨付上,工会财务是否建立了专门会计科目是

d工会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拨付是否是从送温暖资金中划拨是

9、a帮扶中心是否得到政府拨款是

b政府是一次性拨款还是定期拨款一次性

c政府拨款是否列入财政预算否

10、a2004年度帮扶中心共获得资金含物资2.5万元

b其中政府拨款2万元

c工会经费0.5万元

d捐助-万

e其它

11、a帮扶中心是否成立了由地方党政领导牵头,劳动、民政等部门参加,工会具体运作的帮扶中心工作协调机构否

b帮扶中心在转办困难职工的来访案件时,是否分别和劳动、民政等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制度否

12、a工会内部已经建立了协调帮扶中心工作的帮扶领导小组是

b帮扶中心是否建立了来访困难职工的信息档案是

c帮扶中心是否建立了困难职工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是

13、帮扶中心开展的帮扶救助项目有几项?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职工维权热线123

5114a2005年1-6月帮扶职工270人

b其中生活救助-人次

c医疗救助-人次

d资助子女上学-人次

e创业贷款-人次

f职业介绍144人次

g就业培训568人次

h劳务输出-人次

i实现就业361人次

j政策咨询43人次

l法律援助-人次

m其它帮扶-人次

15a2005年1-6月帮扶中心帮扶款物1.45万元

b其中生活救助1.45万元

c医疗救助-万元

d资助子女上学-万元

e创业贷款-万元

f其它帮扶-万元

g2004年帮扶中心帮扶款物1.8万元

16、a20051-6月共接待来访困难职工326人次

b其中进行政策咨询的困难职工有24人次

c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有――人

d因就业困难来访的有135人次

e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来访的12人次

f因子女上学困难来访的36人次

g因其它方面生活困难来访的119人

h因其企业改制问题来访的困难职工-人

i因企业拖欠工资来访-人

j因社会保险来访的-人

k因工伤赔付来访的有-人

l因职业安全来访有-人

m因其它原因来访有-人

17、到帮扶中心来求助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人

18、ad2005年1-6月来访的职工中,使问题完全解决的有326人

b通过努力,问题得到部分解决的-人

c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人

d已经移交政府的职工来访案件-人次

e通过政府得到落实和解决的案件有-人次

19、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制约了帮扶中心的发展?帮扶资金不足

20、如果存在帮扶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资金没能列入财政预算,需要上级部门下发有关把拨付帮扶中心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文件。

21、到帮扶中心求助的困难原因是:a

22、如果存在来访劳资纠纷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b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调查表(县)

填报单位:七台河市总工会日期:2005年7月2日

1、a本市已经建立了区县一级的帮扶中心或帮扶站1个

b已建立帮扶中心占全部区县总数的比例为100%

2、a本市所有已建的区县帮扶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人

b其中专职-人

c兼职2人

d聘用――人

3、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区县帮扶中心共接待来访困难职工24人次

b其中进行政策咨询类的困难职工2人次

c因生活困难来访的有22人次

其中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来访10人次

因子女上学困难来访的12人次

d因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问题来访-人次

4、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区县帮扶中心共帮扶款物0.41万元

b其中生活救助0.41万元

c医疗救助―――万元

d资助子女上学――万元

e创业贷款―――万元

f其它帮扶――万元

5、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县帮扶中心或帮扶站共获得帮扶资金

b其中政府拨款――万元

d工会经费投入――万元

e接受社会捐助――万元

f其它――万元

6、a本市所有的县帮扶中心中,政府定期拨付资金的有――个

b其中政府拨款纳入财政预算的有―――个

7、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制约了帮扶中心的发展:a

8、如果存在来访劳资纠纷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b

推荐第9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

设调研报告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总工会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经县总工会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邵东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6年8月, 由于成立之初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地,200

7、2008年连续三年由办公室兼管此项工作。2009年10

月争取了县委、县编委领导的重视,正式批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正股级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名。帮扶中心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电脑3台,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3000余人次,实施帮扶20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邵东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会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邵东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

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今年5月底我中心联合县工商联、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联合举办了“邵东县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免费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如期开展每年

的金秋助学活动,2009年以来我中心联合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在读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摸底,并通过走访核实。当年对30名学生进行现场捐助,资金达39396元。二为确保金秋助学工作的长期性,我们将贫困学生跟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帮扶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帮扶中心的发动和带动下,县计生局、县煤炭局、县妇联、团县委、金利华实业公司、邵东伟特家具有限公司、邵东齿轮厂等单位和民营企业也纷纷出资,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在全县形成了一股助学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0余名受助学金额达50余万元。

3、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在全县范围内每个乡镇、大的企业都建立有帮扶网络站点,形成了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

4、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2008年一名贵州榕江县的务工人员来到县帮扶中心,诉说了自已在邵东的打工经历,该务工人员在邵东一家非法小作坊打工被机器所伤,构成伤残,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应得8万余元的伤残赔偿,然而非法企业的负责人因无力支付而外逃,致使从2001年判决以来该务工人员多次到我县有关部门上访,并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均未解决问题。帮扶中心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积极与

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最终由我县相关的七个机关单位共同先预付了该赔偿金,使该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化解了一起影响较大的上访事件。

四、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由县委、政府、纪委、财政、劳动和民政为成员单位的“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但联席会议开展较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

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五、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几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支配的资金仅只限于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省级财政和县财政配套资金,仍未处于落实,可用财力相当有限。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六、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县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

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

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如邵东县统战部刘昌嵩同志,他爱人曾朝秀系邵东县公安局干警,患有乳腺癌、脑溢血、尿毒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子女单位效益都不太好,每每来到工会求助时泪流满面,我中心每年从有限的医疗援助资金中都给他解决一定的帮扶资金,但作为干部职工的娘家人,还是为他的家境感到揪心。几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七、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

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4、邵东县作为民营经济大县,非公企业发展迅速,农民工团体非常壮大,由于他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对他们的法律援助还很薄弱。

5、邵东县帮扶中心的建立,争得了县领导的重视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但办公场地等各项硬件设施一直未得到解决,要达到省总要求的规范化县级帮扶中心还

有一定的距离。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

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推荐第10篇:关于离退休困难职工帮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围绕离退休人员思想稳定这一主题,结合全局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继续开展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为实现我局三年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贡献。更好

的解决离退休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我中心工会对离退休困难职工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2年巴彦淖尔电业工会建立了特困扶贫救助专项基金,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中心工会对全体离退休(养)职工进行摸底调查,截止2007年底共有离退休人员992人(其中离休老干部14人,遗孀75人),退休人员平均月收入1252元,遗孀抚恤金300元,共有困难户45户。对离退休困难职工建立了档案。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及时给予帮助。有效地文秘杂烩网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情况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的、低收入的离退休职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巴彦淖尔电业局工会及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多年来为广大离退休职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有效地解决了离退休职工的就医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企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认真落实了离退人员的生活待遇,保证生活费的足额发放,连续四年为离退休职工调整了生活费,共增资80余万元;同时对各类优抚对象提高了抚恤补助。使得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使之能够安渡晚年,从而达到了使社会进一步稳定的目的。

对离退休人员的看病就医得到了保障。我中心所管辖的离退休人员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15人,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75%,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自然逐步衰退,看病就医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2007年我们所管辖的686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开支达265.1万余元,人均达到3864余元,开支在1万元以上的就有30多名,5万元以上重症病人9人,最高的达到13.8万元,单位承担报销医疗费70%约9.6万余元,个人还要承担4万多元,不包括部分自购药品和不属于报销范围内的专家服务费、陪护费、输血费、取暖费等等。如果加上这些还要开支更多。由于我们的退休职工退休时间早,年龄比较大,工资收入少,虽然我们有了较好的医疗保险制度,保证了老同志们有病看病就医,但因此造成的家庭生活困难还普遍存在。在每年的特困户、困难户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根据国家规定基本上从医疗保障方面,都能够较好的落实离休人员医药费实行实报实销,退休人员按照企业的内部规定,基本上能够做到有病就医。为逐步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有病能够及时治疗,根据同类地区巴市直属单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社保局医疗保险办公室关于《医疗费管理办法的暂行规定》,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中心制订了“医药费管理制度”,基本上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离休老同志的医药费及时给予报销,确保他们能够及时看病就医;对于患重特大病人的医药费在有关规定范围内尽力提高报销比例;对广大退休人员的医疗费也按时给予报销。为增强离退休职工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为60岁以上的500多名离退休职工进行每两年一次的身体全面检查,每次体检费要支出7万余元,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60岁以下的人员也进行每两年一次的轮换体检,为全体离退休人员每人发放医疗保健药盒一个。同时还购买了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光盘,在老年活动室、家属片区播放,使老年人随时能听到名医专家的讲课,增强了防病治病的能力。

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逢元旦、春节或重大节日都要慰问特困户、离休老同志,退休老领导、老劳模及遗孀。仅2007年对2名特困退休职工每人补助2000元;对23名困难退休职工每人补助1000元。对20名一般困难职工每人补助500元,解决特大病人的医药费支出5万元以上的共9人。老年节对450余名60岁以上老同志进行慰问,支出经费4万余元;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对全体离退休人员进行慰问,共支出慰问金35万余元。慰问遗孀83人,每人300元,共支24900元,为4名大学特困生送

第11篇:关于电业局困难职工群体医疗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电业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终达到的目的是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以,解决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九八三年五月三日,××*人民政府内政发〔1982〕154号文《关

于改变巴盟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批复》中规定,将巴盟地方所属电业局及其部分直属单位划归自治区统一管理;重新组建了××*电业局,职工总数为1437人。××*电业局成立后,临河发电厂医务室撤销,人员设备全部并入局机关管理。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为了执行职工劳动保险医疗文秘杂烩网制度,经××*电业局工会研究并报局党委批准,成立了“××*电业局医务鉴定委员会”,此后,××*电业局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职工有病就医,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控制药费不合理的超支对医药费管理制订了新的办法,即按职工的工龄分为五个等级,划分金额数。为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电业局工会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修订了《××*电业局职工劳动保险医疗管理办法》,依据 “保证就医,克服浪费”的原则,规定了“一般疾病点医疗,实行按工龄划分医药费分配档次的办法”,即按职工工龄在四年以下到二十年以上分为五个档次,分配医疗费为200元至700元不同数额;职工就医后,经所在单位工会主席签字后在行政财务报销,但不得将年度医疗费分配数发给本人;如有结余,可转本人下年度使用。各单位职工医疗费原则上不得突破当年提取福利费的50%,职工住院治疗报销比例不得高于70%(对于特殊病例另有规定)。

根据××*电力公司内电人资〔2003〕2号文《关于建立职工医疗保险补贴的通知》中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凡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区和单位,从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享受范围:在册的全部正式职工;补贴标准为按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进行补贴,”并按月随本人工资发放。××*电业局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为了方便在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就近医疗,除加强××*电业局医务所服务力度外,还与××*老干局保健所合作,开办医务所,作为电业局职工的医疗定点服务处,充分体现了××*电业局对广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高度重视。

××*电业局二00八年底共有职工1890人,其中离退休(养)总数为925人,占全局总人数近一半。离退休(养)职工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感”,即由于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自卑感,由于位置的转换产生的失落感和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二是在改革不断的深度发展阶段涉及离退休(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导致部分一直处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老同志感到生活上的不适应,思想上的不理解,情绪上的不稳定,心理上的不平衡。就××*电业局离退休(养)职工来说,除离退休干部按公务员增加工资外,其他退休(养)职工工资一般在1500—2500元左右(包括××*电力公司发放的内部生活补贴),在系统内部是工资最低的;因此,属于困难职工群体。

一九九七年××*电力公司实行离退休人员“两费”(医疗费、活动经费)定额包干,平均每人每年1400元。××*电业局据此精神,制订了“两费”管理办法。医疗费按退休(养)职工工龄计算,有一年工龄给予35元医疗费二00二年在原有医疗费管理办法基础上作了调整,对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年每人增加医疗费350元;离休干部实报实销。二00七年重新修订《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住、转院病人医疗费的管理,加强了对会同医院住院费的稽查力度,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对大额的外地住院病人的票据进行核查,严格医疗费的报销制度,堵塞了医疗费报销的漏洞,并实行了双月报销医疗费的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绝大多数离退休(养)职工的支持。但是,也有极个别同志不够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说出或做出一些不符合党性的言语和行为。对此,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的同志作细致的思想工作,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内政发(1997)74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巴政办发(2007)4号等文件精神,二00七年下半年××*电业局对直属单位的在岗职工和离退休(养)人员移

交地方社会医疗保险做了宣传和准备,印发了医保宣传手册并发放了医疗本;并于二00七年十二月份顺利地将1890余名在岗和离退休(养)人员交给地方医疗保险部门,离退休老干部由本企业负担医疗费用,并继续实行全额报销,这样做使全体职工看病就医管理与国务院制定的管理办法相接轨,使老有所医更有社会保障。

据统计,××*电业局困难职工群

体,离退休(养)人员经济状况及医疗保险情况如下:有离退休(养)老干部14人,二00八年月平均工资3298元,比二00七年增加574元;生活补贴月人均350元,经济收入大约3600—3700元;医疗费实报实销,二00八年大约人均2万元;所以说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和医疗都有保障.有离退休职工688人,二00八年月平均工资1206元,比二00七增加102元;生活补贴月270元,经济收入大约1400—1500元;医保每年每人平均1305元.有退养职工223人,二00八年月平均2200元,比二00七年增加120元;生活补贴月人均240元,经济收入大约2400—2500元医保每人每年1790元;两项都基于退休职工。从上述数据分析,离退休老干部经济收入最高,而且医疗费实报实销;退养职工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居中,高于离退休职工,退休职工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费用最低,略高于社会其他企业,在××*电力系统实属困难职工群体。

根据××*电力公司《关于电力系统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内电人资(2003)56号及《关于印发××*电力公司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内人资(2007)54号精神,为解决在岗职工和退休(养)职工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后,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重,相对缩小新老医疗保险待遇差距,提供电力系统职工和退休(养)人员医疗保健水平,经二00八年六月十七日××*电业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并制订了《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试行)。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全局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的在册职工和退休(养)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的原则:相对缩小参保前后医疗保险水平的差距,力争医疗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的医疗费用补贴,以减轻职工医药费负担,特别是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扶困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是按工资总额的4%从成本中提取,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的60%作为门诊医疗补贴,20%作为住院及大病医疗补贴。

补充医疗保险标准如下:在职职工1—1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10元:11—2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20元;21—3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60元;31—40年工龄每人每月补贴110元;41年工龄以上每人每月130元。退休人员70岁以下,每人每月补贴130元;71岁以上,每人每月补贴140元。因大病在定点医疗结构住院或转入外地医院治疗,医保统筹支付后剩余部分按90%补贴。具有规定的11种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为自付部分3000元;医疗费用超过××*市医疗保险慢性病最高限额自费部分,退休人员按95%报销。在职职工按90%报销,通过上述规定报销比例,说明对“两高”人员还是制定了优惠政策,达到了扶贫济困的目的,深受困难职工群体的拥护。

××*电业局从二00七年交给地方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后,又于二00八年实行内部补充医疗保险;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重得到了缓解,尤其是退休“两高”人员的医疗得到;充分的保障,退休“两高”人员从二00八年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两项门诊医疗补贴已经达到3000余元,基本满足了困难职工群体看病买药的需求。因大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或转院到外地治疗,除医保统筹支付后剩余部分又按90%补贴报销,这样两头报销后,住院治疗除门槛费等自付外,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0—95%,个人支付只有一少部分。慢性病退休人员除社会医保报销外,剩余部分又可按95%报销,最高限额3000元;拿糖尿病患者来说,两头报销达到6000元/年,即使打胰岛素治疗亦可全部满足。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对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文化大革命中致残人员、工伤人员和第一胎女职工分娩或人工流产所发生的医药费,全额报销。综上所述,××*电业局无论是对在职职工,还是对退休困难群体职工,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了个人医药费负担过重问题,为广大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电业局在全局范围内推向社会医疗保险后,又制定了内部补充医疗保险,这样实行双重保险后,广大电力职工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深表欢迎和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优越性,又彰显了电力企业“以人为本”为职工人性化服务的实践性,广大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非常感激,下面就执行过程中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建议,供参考。

1、离退休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没有他们当年打天下和艰苦创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在医疗保健方面给予全额报销是理所应当的,无可非议的,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坚持党性原则,永葆革命本色,但个别离退休老同志在医疗报销方面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有的把别人不要票的通过大夫开上自己的名字报销;有的本来没有买药,通过熟人开出药店发票报销;甚至有人从医院或药店买到常用药后,低价推销给别人从中渔利。上述做法导致药费居高不下,××*电业局离退休老干部每年人均两万元,与此不无关系。

2、××*电业局在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后,发放了“补充医疗保险卡”,临河地区的只能在××*电业局卫生所使用,乌前旗和磴口地区只能在同仁药店使用,这样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巴电人字2008155号《关于印发××*电业局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中第五条规定来看,作为门诊医疗补贴,应该到指定医院就医,有好多病不光需要吃药,还需要进一步做检查确诊,只能到药店买药,不能到医院就诊,极不方便,应该尽快加以解决。

3、××*电业局决定:每两年给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做一次身体检查;这的确是深受欢迎的大好事。但是,作为退休职工属于 “两高”人群,年龄偏大疾病偏多;这部分困难群体应该每年给予一次身体检查,并增加部分体检项目,如男性作前列腺检查,女性作乳房检查;体检费用就应随之增加。

4、社会基本统筹医疗保险和××*电业局内部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中,都没有将重症高血压,前列腺严重增生肥大,腰椎和颈椎严重骨质增生以及腰间盘突出等病症列入11种慢性病之中;而“两高”困难职工群体往往又容易出现这些多发病症;今后是否能将上述疾病也列入慢性病的目录中,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斟酌研讨。

5、社会基本统筹医疗保险和××*电业局内部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中,还将个人不慎摔伤造成骨折住院治疗两人不予报销范围;“两高”困难职工群体,骨质疏松、行动迟缓、经常发生不慎摔伤,造成软组织破坏或骨折。所以,这种病例应不应该给予报销,值得商榷。

6、重病或大病住院治疗,个别医院为追求高额利润,个别医生为了增加个人收入,经常出现医院延长住院时间,医生多开各种昂贵药品(包括与此病无关的);这也就造成了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增加,极不合理,如何解决值得深思。

7、用社会医保卡和内部补充医疗卡到药店刷卡买药,还出现化妆品、保健品、喝水杯、洗脚盆等非药类物品也可以划卡的现象;虽然这些费用是打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但从深度分析还是不合理的,怎样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值得探讨。

总而言之,××*电业局将在岗职工和离退休(养)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并率先实行了社会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和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双重医疗保险,走在了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的前面,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见成效,应继续发扬光大。

第12篇: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

篇1: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是**电器的一名普通员工,来自**农村,现家庭成员5人(父亲、我、妻子、女儿、儿子)入职**工作快两年半了,年收入21600元。在来**的两年多里,我成熟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在思想和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生活方面让我懂得了现实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很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每年都要吃各种的药来消除疼痛,由于长期的吃药给肾脏带来了伤害又加重了病情,在08年被检查出了肾衰竭,为了给母亲治病,亲戚朋友能借的我都借了。而就在此时我的父亲又患上了胃癌需要动手术 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不管我怎么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够挽救母亲的生命,于08年母亲不幸去世,这给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那是起家里就开始负债累累了。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我们,就在今年的4月份我的父亲又患上肺结核,在医院隔离治疗了两个月,虽现在已回家养病但需要长期的吃药使老人的身体极度的虚弱。最少要吃上9个月的药,还要每两个月做一次CT复查和透视,今年医药费除了医保报销部分自负5000多元。我的妻子也一直在家除了照看老人外,家里还需要照看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妻子平日里种点庄稼来维持生活。而家庭的收入也就是我一人的工资。在没有进**公司之前我只是从事一些零散的工作,收入也很不稳定,所以家里还负债几万元。所以希望**能够给与我帮助,帮助我能够顺利的度过难关。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希望能在今后为**能做一点我微薄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基本情况,望各位领导加以审核!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201*-9-25

篇2:困难职工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李峰,是本单位的退休职工,最近听说单位正在给有困难的职工办理困难补助,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单位的难处,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主要原因如下:

我丈夫是一名下岗职工,下岗之后,也曾积极主动地四处寻找工作,但由于年龄偏大,且无什么一技之长,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每年要承担费用不低的社会保险,我是一名退休职工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家庭本有的一点积蓄也因这些年的缴纳社会保险和为儿子结婚花的所剩无几。

我儿子虽有工作但企业效益不是很好,每月工资仅够维持日常生活支出,儿媳妇没有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同时也要承担费用不低的社会保险。本来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生活虽然很辛苦但仍可以勉强维持下去,但是在今年过年期间孙儿不幸患病,儿媳妇只能在家照顾孙儿无法外出工作,而且看病花费了3万多元,对我们本来就收入不多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希望企业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李峰

第13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xiexiebang.com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

第14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4、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2005年双节期间,我市三级工会组织共筹资289.95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8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依法维护参加工会组织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目前,两个维权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670次,为 28起劳动争议案件实施了法律援助。如贵州省小伙子韦勇在我市某私人企业打工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肺部感染,厂方不但不为其治病,申报工伤,反而将其开除,韦勇无奈之下到帮扶中心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我们指派值班律师对它进行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帮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社会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长兼任,帮扶中心工作与保障部工作一并安排进行,并每月定期向党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市总党组抽调职能部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机关干部充实到帮扶中心。目前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且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职能设置上,我们按照“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目前帮扶中心有单显滚动式电子大屏幕、触摸式电脑各一台,方正牌17寸纯平电脑3台,激光打字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并开辟了工会自己的网站,与省总、县区已经联网。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可以快速为职工服务、也可以接受领导的监督。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我们认为,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会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承担的,帮扶中心是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五、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之所以未建立这种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六、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漯河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支配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本级工会20万,社会捐助82万,送温暖资金30万,共132万。帮扶中心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资金管理权,只有使用权,所有帮扶资金由市总财务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两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也没有给与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七、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市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住。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啊。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15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文秘部落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并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祝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埃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16篇:宁陕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宁陕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8-06-24 08:58文章来源:宁陕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

按照安康市总工会要求,宁陕县总工会精心组织,安排人力,对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成立于2004年7月,有兼职工作人员3人,与县总工会合署办公。县援助中心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工作,是全县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重要窗口,是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帮扶困难职工的有效载体。援助中心自2004年7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不断创新援助思路,充分发挥了工会维护职工利益、扶助弱势群体、稳定社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援助中心开展工作情况

全县有职工(包括农民工)685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35人,特困职工146人,单亲特困职工19人,已建立困难职工档案157人。援助中心按照全总帮扶工作要求,充分履行维护职能,积极开展援助工作,及时、真实、准确按要求输入帮扶统计数据,上报帮扶信息,努力为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办实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党政重视、部门支持为援助中心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援助中心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联系工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人劳局等十一个部门为成员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领导小组,设

办公室,县总工会副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办公,重点加强与人劳、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的联络,建立共同协商解决困难问题的渠道,及时沟通和共同协商解决困难职工反映的有关问题,在帮扶工作中既分工又合作,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和努力下,县总工会与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陕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部门之间协作的具体内容,援助对象的范围,援助的程序等,并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援助中心成立当年,市总工会拨付启动资金5000元,县政府从县财政资金中安排拨付4000元,此后每年年底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都会下拨几千元的帮扶资金,县政府也通过县财政、人劳、民政安排一定帮扶资金,基本保障了援助中心的正常运转。

(二)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援助中心的作用

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作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工会困难援助中心在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定位应该是“面向职工,救急济难、拾遗补缺”。县援助中心根据宁陕困难职工的实际,针对困难职工家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孩子上学难、因灾因病生活难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工作,在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做出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应有的贡献。

1、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就业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贫解困的根本,因此我们加大协调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通过劳务输出帮助实现再就业,对职工家庭无拖累,个人愿意外出务工的困难职工,通过县人劳局职介所有组织地帮助他们外出务工或创业,近几年,先后有组织地劳务输出10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结合县上的旅游产业发展,在环卫、服务等行业优先安排下岗困难职工,近几

年来,我县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8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县援助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几年来,联合培训下岗困难职工和失业人员766人次,免费发放《劳动者维权手册》、《务工指南》、《宁陕县再就业及务工能人事迹汇编》以及政策宣传资料1800余册。鼓励困难职工走自强之路, 先后有15人自主创业取得了成功。县地税局作为成员单位,积极为86户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款达86.58万元,把党的优惠政策落到了实处。

2、借助社会力量,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从2004年开始,我们以援助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采取“工会组织、多方筹资、统一运作、帮扶助学”的形式,重点帮助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就学,针对我县连续几年受洪水泥石流灾害影响,我们还特别关注了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在市援助中心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县援助中心积极协调,发动各级工会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几年来,共资助84名困难职工(包括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路费,资助金额

4.54万元。

3、实施送温暖工程,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把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做为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基础,针对人口小县的实际,县援助中心从特困职工的家庭情况、困难原因、思想状况、就业需求、技术特长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帮扶。努力落实帮扶责任,采取交友帮扶的方式,将困难职工分别落实给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各级工会干部负责督促落实,从而使帮扶救助工作在全县形成了制度。在严冬、双节和盛夏、分别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惯例,县委、县政府领导都亲

自前往特困职工家中进行慰问,得到了广大职工和社会各届的好评。在资金的筹措上,除市工会下拨一定补助外,县援助中心协调人劳、民政安排一部分,也动员社会各界捐赠一些。几年来,我们共筹资金19.4万元,救助特困职工45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特困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至目前,援助中心及成员单位共接待职工2800人次,实施帮扶2766人次。

4、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援助中心成员单位县司法局成立了“148法律援助热线”,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至目前,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200人次,免费办理30起法律援助案件,为15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9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在上级总工会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县总工会克服困难,在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援助中心人员的配备问题

目前,县总工会共有7人,其中领导3人,司机1人,工人俱乐部管理人员1人,财务和办公室各1人。这些人既要承担全县的工会业务工作和县上安排的相关中心工作任务,又要承担援助中心的工作任务,因此,很难保证援助中心工作的全面、系统。县总工会的编制只有5人,现已超编2人,无编进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个原因,工会人员的工资没有纳入县财政预算,如今保工资已经有些困难,所以带编、带资配备专职人员是援助中心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援助中心的资金来源问题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援助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我县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无稳定资金来源渠道,每年上级工会拨付约1万元,政府拨付约0.5万元,

县本级工会靠“讨要”“化缘”筹集约2万元,这些资金在促进困难职工再就业和生活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暂时为困难职工解了燃眉之急。但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因为我县没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个体工商户和小型私营企业,筹集资金没有去处。

(三)援助中心的定位问题

援助中心不是法人单位,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长效机制如何建立,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四)援助中心的工作力度问题。

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一家唱独台戏,虽然建立了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帮扶职责,但是,多数都停留在纸上,即使工会反复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效果也不明显,往往还要政府领导亲自出面。在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缺乏钢性措施。

五、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最大限度的争取党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大力宣传援助中心工作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力争使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同时县级工会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通过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帮助困难职工参与发展建设,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援助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对外联络,扩大援助中心的影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要通过与基层单位、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引导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关注。逐步建立要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

援助中心与上级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联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工会反映基层援助中心存在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局面,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二)畅通援助中心资金渠道

在宁陕这样的经济穷县,单靠政府拨款支持援助中心是不现实的,但要主动争取,力争每年有一定预算进帐;靠社会集资也是有限的,但要积极组织动员、大力宣传,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工会经费的投入,县本级工会要加大力度,加强经费收缴和管理,把有限的工会经费尽可能多投入到职工援助事业中,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工会组织对边远县的倾斜,越是经费收缴来源少的县,越需要上级工会的扶持,上级工会永远是基层工会的坚强后盾。

(三)规范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县援助中心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要完善帮扶中心信访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生活救助等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四)有针对性地拓展困难职工救助项目

创造条件启动困难职工医疗救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因病致贫的职工比较多,在信访接待中,也占相当比例是请求医疗救助的。目前农村已全面实行了合作医疗统筹,而城镇居民尤其是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医疗还是空白,原本贫困,一旦生病或意外受伤,就显得更加无助。因此,将这些人员纳入合作医疗统筹尤为重要。

(五)配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

配备适当数量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热心公益的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是当前县级援助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需要上级工会组织从人员编制、人员工资等方面出政策,定措施。

宁陕县总工会 王正琰饶忠春 二〇〇八

第17篇:困难职工本人申请救助报告

困难职工本人申请救助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是欧意电器的一名普通员工,来自**农村,现家庭成员5人(父亲、我、妻子、女儿、儿子)入职欧意工作快两年半了,年收入21600元。在来欧意的两年多里,我成熟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在思想和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生活方面让我懂得了现实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很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每年都要吃各种的药来消除疼痛,由于长期的吃药给肾脏带来了伤害又加重了病情,在08年被检查出了肾衰竭,为了给母亲治病,亲戚朋友能借的我都借了。而就在此时我的父亲又患上了胃癌需要动手术 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不管我怎么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够挽救母亲的生命,于08年母亲不幸去世,这给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那是起家里就开始负债累累了。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我们,就在今年的4月份我的父亲又患上肺结核,在医院隔离治疗了两个月,虽现在已回家养病但需要长期的吃药使老人的身体极度的虚弱。最少要吃上9个月的药,还要每两个月做一次CT复查和透视,今年医药费除了医保报销部分自负5000多元。我的妻子也一直在家除了照看老人外,家里还需要照看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妻子平日里种点庄稼来维持生活。而家庭的收入也就是我一人的工资。在没有进欧意公司之前我只是从事一些零散的工作,收入也很不稳定,所以家里还负债几万元。所以希望欧意能够给与我帮助,帮助我能够顺利的度过难关。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希望能在今后为欧意能做一点我微薄的贡献。

第18篇:企业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

企业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精选两篇

篇1: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电器的一名普通员工,来自xx农村,现家庭成员x人(父亲、我、妻子、女儿、儿子)入职xx工作快两年半了,年收入xxxx元。在来xx的两年多里,我成熟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在思想和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生活方面让我懂得了现实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很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每年都要吃各种的药来消除疼痛,由于长期的吃药给肾脏带来了伤害又加重了病情,在xx年被检查出了肾衰竭,为了给母亲治病,亲戚朋友能借的我都借了。而就在此时我的父亲又患上了胃癌需要动手术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不管我怎么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够挽救母亲的生命,于xx年母亲不幸去世,这给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那是起家里就开始负债累累了。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我们,就在今年的4月份我的父亲又患上肺结核,在医院隔离治疗了两个月,虽现在已回家养病但需要长期的吃药使老人的身体极度的虚弱。最少要吃

上x个月的药,还要每两个月做一次xx复查和透视,今年医药费除了医保报销部分自负xxxxx多元。我的妻子也一直在家除了照看老人外,家里还需要照看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妻子平日里种点庄稼来维持生活。而家庭的收入也就是我一人的工资。在没有进xx公司之前我只是从事一些零散的工作,收入也很不稳定,所以家里还负债几万元。所以希望xx能够给与我帮助,帮助我能够顺利的度过难关。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希望能在今后为xx能做一点我微薄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基本情况,望各位领导加以审核!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日期:xxxx-x-xx

篇2:困难职工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是本单位的退休职工,最近听说单位正在给有困难的职工办理困难补助,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单位的难处,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主要原因如下:

我丈夫是一名下岗职工,下岗之后,也曾积极主动地四处寻找工作,但由于年龄偏大,且无什么一技之长,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每年要承担费用不低的社会保险,我是一名退休职工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家庭本有的一点积蓄也因这些年的缴纳社会保险和为儿子结婚花的所剩无几。

我儿子虽有工作但企业效益不是很好,每月工资仅够维持日常生活支出,儿媳妇没有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同时也要承担费用不低的社会保险。本来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生活虽然很辛苦但仍可以勉强维持下去,但是在今年过年期间孙儿不幸患病,儿媳妇只能在家照顾孙儿无法外出工作,而且看病花费了x万多元,对我们本来就收入不多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希望企业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助我

们度过这个难关,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企业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报告精选两篇》

第19篇:困难职工申请书

困难职工申请书

尊敬的中国人寿南通公司领导:

我叫石秀美,是中国人寿南通市崇川区分公司的一名职工。我于2002年加入中国人寿南通市崇川区工作,在职期间,一直从事人寿保险销售工作。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考虑到生活的难处,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我家主要成员有:婆婆xxx,年龄xx岁,没有退休工资。丈夫xxx,年龄xx岁,个体兽医,年收入xx元。儿子xxx,年龄xx岁,现在读大四,年支付学费xx元,生活费xx元。

婆婆xxx,xxx年x月在南通xxx医院诊断出xxx,从xxx年x月至xxx年x月一直在南通市xx医院治疗花费近两万,后由于病情加重又转到xxx市肿瘤医院治疗也花费了不少资金的治疗费用。在此期间也曾到处治疗过,也用了不少有中草药与民间的各种药材,现如今婆婆的医药费近七万元左右,婆婆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多少医疗报销,只能自费治疗,由于家庭经济问题,现如今我婆婆停止继续治疗,以药物维持着生命。

丈夫xxx于2013年10月x日发生车祸,送南通xxx医院抢救,诊断结果为右腿四处粉碎性骨折,医院治疗花费近两万,住院期间请护理工护理,护工费xx元。出院后要卧床休养xxx天,因家里无人照顾日常生活,只好请钟点工,每月支出xxxx元。个体兽医不工作就无收入,整个家庭的全部费用均靠我2600元工资,巨大的开支,使家庭基本生活费用已经入不敷出,已经向亲戚好友举债xxxx元。我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很多困难的时候从没有向组织开过口。目前,家里经济负担已经过重,每每念及这些,我下班后不按时回家照顾婆婆、丈夫,而是抢时间拜访客户谈业务,想尽量增加收入,致使我内心对家庭总是心存不安和愧疚。

我本不愿给市公司领导添麻烦,但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期能得到集体、组织的温暖,拿到一些困难补助,以此减轻家里的一点经济负担,所以特此提出申请,同时也希望市公司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看一下我家的实际情况。在此我代表我全家感谢各位领导,望市公司领导能核查批准。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13年10月日

第20篇:困难职工慰问

节前慰问暖人心

天宇公司领导节前慰问老同志和困难职工

新春佳节临近之际,天宇公司为了让公司困难职工与离退休老干部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公司党政领导与工会分别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向他们致以新春的祝愿和节日的问候,把公司的关怀和祝福带到了职工家中。

1月16日,公司党政全体领导携带慰问金和米、面、牛奶等慰问品,分头前往困难职工与离退休老干部的住处。每到一户,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之后,领导们都会与职工及家属亲切交谈,深入了解职工家中所面临的困难,积极帮助寻求解决办法,并勉励困难职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祝福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在离退休干部家中,领导嘱咐老同志注意身体,祝他们春节愉快、合家幸福。

对于公司的关爱,职工和家属再三致谢,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公司领导的关怀,努力工作,为公司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老同志对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深怀感激,纷纷表示要为促进公司发展继续发挥余热,为公司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天宇公司通讯员 井华玉)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