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税务专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6 12:03:06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税务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内容:数据大集中下如何加强税务数据质量的管理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找到提高税务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调研时间:2011年7月18日到20日

调研地点:**县地方税务局

调研方式:实地查看资料、询问

二、调研过程

甘肃省地方税务局新税收征管软件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上线后,实现了全省征管数据的大集中,如何依托这一平台,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信息管税水平,是早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税收征管目的重要途径。

问题一:数据大集中环境下,税务数据的属性有哪些?如何去监控这些要素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数据作为税收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它具有多重属性,其基本质量特性主要包括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四个方面,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较好地控制,就必须对数据的四个基本质量特性进行很好了解,从而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杜绝数据质量问题的出现,使数据监控工作能够真正达到控制数据质量的目的。

1、数据的适用性。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各类税收数据,这些数据有反映不断数量变化的税收动态信息,也有反映相对稳定属性的税收静态信息。这些数据有的是为基层税收管理员服务的,有的则是满足管理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的,这就从客观上造成数据的多样化。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每个数据的正确性都要求它是进入正确的专业应用,换句话说:无论多么准确、及时的数据,如果不具有适用性,它就不能产生任何作用,甚至使用之后会造成损失。

2、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准确性越好的数据,其误差应该越小。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数据误差在数据采集、审核、录入、传输和处理等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如: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所以,需要税务人员在工作中从各个方面分析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同时有效控制不同类型数据的合理变化范围,将数据误差控制在尽可能理想的范围内,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的及时性。在税务部门日常数据的管理中,往往要求能够更快、更准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如:对于地税部门某个基层征收管理分局,如果有一条线的税款征收发生滞后,导致税收统计数据不实了,那么拿在手里的征收数据就没有任何及时性,也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好的应用系统在使用数据时不仅要求数据的适用性还必须考虑数据的及时性,应用系统引入税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大量复杂、繁重的重复计算、统计、分类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并迅速得出准确结果。如果数据不及时,那么应用系统的处理结果就可能违背了程序设计和使用者的初衷,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还可能由于数据滞后而影响税款征收的正常化。因此根据数据应用需求及时采集数据,按照操作人员要求及时发布数据,是保证数据及时性的重要一环。

4、数据的有效性。在解决好数据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情况,需要考虑数据的有效性。对于一个及时采集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还需要考虑这个数据使用的时间和对象。一堆过期的数据无异于废品或垃圾,是不产生价值的,因此在使用数据时,要考虑它是否有效。如:我们在3年前采集了某个企业的按月征收的税款统计数据,记录了当月各种税款的征收数,而该企业现在已经注销了,那么我们拿着这一些数据来分析、管理这户企业,还有效没有呢?

结论:税收数据是否可信、可用,这是税务部门关心数据的两个层面。是否可信是指数据在适用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是否满足应用要求;是否可用是指数据的格式、内容等能否被操作人员读取和使用,能不能很方便地进行深入处理和分析。以上两个层面中,可信就是数据的基本质量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管理手段、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可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使数据规范化、格式化。

观点二:坚持数据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目前大集中运行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要理性对待、科学解决、持续改进

随着新税收征管系统的成功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又一历史性跨越,税收业务流程的处理愈加便捷,涉税数据的管理更加规范,数据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对数据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自新系统运行以来,各基层税收管理部门总体感觉运行流畅、业务全面、满足需求,较旧系统而言更合理化,但个别方面还存在个别矛盾有待化解。而数据质量作为影响整个流程的起始环节,其问题尤其使基层税收管理员所关注。

问题二:目前大集中环境下,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有哪些?解决的路径如何去选择?

目前,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全面采集纳税人数据。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大多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实施管理行为,信息来源面窄,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致使数据质量受到影响。数据采集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多侧重于对纳税人静态信息的收集,而对动态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不能真实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状况。

2、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内部各软件间数据定义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关联性差,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国税、地税、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3、人员操作水平制约数据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县地方税务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达42岁,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并且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尽管地税系统每年定期开展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但效果不明显。也有极个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缺少工作耐心,致使错误数据屡屡出现。另一方面,办税人员对网上申报等系统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诚信纳税的意识不同,也影响到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工作实际,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1、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为了保证业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一致,必须要有专门的岗位负责业务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当前,各级要在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中心的机制、职能的过程中,专门设臵数据质量管理岗,或将数据管理的职能详细明确到相关岗位,牵头负责税收业务数据的质量管理,使得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如征管部门负责统筹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有关制度和办法,业务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进行技术岗位数据变更,并对系统税收业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计算机中心负责系统数据资源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各业务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管理权限,负责对应范围内的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参与相关制度办法、数据审计规则和问题数据处理方案的制定;各基层单位所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各岗位人员对自身采集录入的业务数据质量负责;对其他岗位采集录入的,且属于本岗位管辖范围的数据质量负责。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应相应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落实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提供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数据质量管理工具针对数据流中的特点,主要体现三个特点:前堵、中控、后审。

前堵——阻拦错误数据于进系统之前。在数据录入环节、纳税人涉税数据导入环节、部门间信息交换环节,设臵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排查错误数据,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度。建立征收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征收人员的相互交流,及时交流、解决征收大厅录入、开票、操作等问题,将可能的错误录入解决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

中控——通过数据审计及时校验、修正数据。开发检测软件、预警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后的自动审核,及时发现各类异常数据,分层面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纠正。数据审计是组织开展数据质量评估,保障业务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运用人工审计和软件审计两种方式。人工审计即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择一定容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审计,重点审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主要方式是通过实地检查,调阅资料,手工对各类录入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内容进行对比核实。软件审计即利用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审核校验,重点审查数据的时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及相容性。

后审——检测错误数据于日常维护之后。实施日常检查和稽查的核查、抽查。检查核查的范围是综合股到户日常检查的纳税人,稽查抽查的范围是稽查局到户检查的纳税人和县局确定的专项抽查对象,核查、抽查的内容为登记类、税源类、管理类三类信息。建立质量通报制度,定期发布数据质量通报,将检测的异常数据下发基层核实维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完善大集中系统自身功能。一是加强系统间对接,减少重复劳动。大集中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处理功能,但是却使用单独系统处理个别业务或机外流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带来了一些重复劳动,最典型的是企业所得税的年度汇缴申报与货物运输业的管理。二是拓宽回流数据分析途径,实时反馈重点指标。在强调基础信息、数据的登记上报的同时,要关注上传数据的回流、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税源监控。如在查询分析上,需要更强大的组合查询功能,便于根据各种需要批量或单一实时分析,特别是按不同对象对收入进度进行的查询。三是完善系统内在设计不足。再好的系统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是必然的,百密难免一疏。后大集中时代,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诸如市内工程项目开票需更改账户划缴,项目开票退税需返回施工方管理员审核等问题应及时解决。四是结合系统整合流程文书,同步统一管理要求。根据大集中设定的相关流程、相关文书,对原有的所有管理办法、涉税文书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对不符合新系统流转的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修改、制定。譬如对双定户的管理等,如此类推,不一而足。

5.提升操作人员数据应用水平。在培训模式上,建议根据岗位需要,分批分岗位培训,集中整理特殊环节、特殊业务处理的注意事项,尽快下发系统操作的帮助文档。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懂得全流程的通才,更需要熟悉自己岗位所涉及模块的专才,只要每个岗位都能熟练操作,那整个系统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结论: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

观点三:提高数据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冲突、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是可以化解的

信息化在人的意识中往往意味着速度、效率,当信息化在税收征管中全面应用、快速推进后,手工作业已基本被电子化所取代,由此带来的工作提速是毋庸置疑的。这理应会带来工作量的减轻与征纳的便捷,而易于被征纳双方所接纳。但事实往往会与理论产生偏差,在推进信息管税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数据质量的提高必然要付出效率的牺牲,也必然会有来自纳税人的阻力,但提高数据质量或者说推进信息管税的根本目的决定了这种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思考:如何辩证地分析这些冲突的产生?

首先,数据质量的提升在短期内是以工作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关键。从实际情况看,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一直是我国税收工作的 “软肋”,信息数量少、质量低、利用差,最为重要的是与纳税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纳税人所知晓、掌握的情况严重缺乏,这也是我们信息化运用多年而利用层次一直受限的主要屏障。现实背景下,信息是税收征管的核心,但数据采集、整理、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必须以短期为基础,大量涉税信息的采集,不可避免的将集中在某一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增加征纳税双方负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数据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序上也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认识。从长远看,数据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征管环境。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原则,作为具体的纳税人而言,依法纳税与维护个体利益本身是个两难取舍,征管实践中,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要解决纳税不实问题,促使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的缴纳税款。从纳税人角度衡量,信息管税的制度安排本身就是对其利益的一种更深度“侵害”和“侵犯”,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对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往往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抵触,必然会影响原始数据质量。

结论: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加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在税收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依靠纳税人的配合参与,税务部门设定的理想化程序未必是最符合当前纳税人的诉求,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但一切工作的成败终究取决于人,提高征纳双方的思想认识,更新理念观念,不失为提高数据质量的治本之道。

推荐第2篇:税务管理调研报告

“税收存续期”税务管理之探讨

一、“税收存续期”的定义及管理现状

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往往会影响到后期的税收问题,从经济事项发生到涉税事项产生的这段时期即称之为“税收存续期”。一般而言,“税收存续期”随经济事项发生而开始,随涉税事项产生而逐步结束。现阶段,对“税收存续期”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不管是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对“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虽然,目前从“后续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所得税“税收存续期”的管理有所强化,但如何从“税收存续期”的角度统筹各税的“后续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与研究,更没有系统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等。

(二)风险意识不强。“税收存续期”具有三个特点:1.存在的普遍性。“税收存续期”普遍存在于纳税人和多税种之中,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2.时间的不确定性。有的存续时间较为明确,有的存续时间却无法预知;3.相关人员的变动性。存续期内,既可能是企业财会人员变动,也可能是税收管理人员变动。导致税企双方均可能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而这些风险往往容易被税企双方所忽视。

(三)政策水平不高。税收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税务人员对涉及“税收存续期”的税收政策不熟悉,对税收政策与财会制度的差异不了解,导致不能对“税收存续期”相关税收事宜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

(四)管理范围不广。目前对“税收存续期”的管理,较多的是从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角度进行强化,而对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的“税收存续期”管理较薄弱,有的甚至还是盲区。

(五)管理手段滞后。目前对“税收存续期”的涉税事项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手段比较单一,既没有推行专业化管理,也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税收存续期”产生的原因

(一)因税收政策原因产生的“税收存续期”。按照税收政策相关规定,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影响后期的税收缴纳,特别是明确规定企业经济事项发生时暂不征税的税收政策。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年60号文规定“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权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该政策中,从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拥有所有权的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个人将股权转让时再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相隔一段时期即“税收存续期”,而且存续期的长短因股权转让的时间而定。又如,《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该规定中,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亏损),影响到后5年的企业所得税,其“存续期”最短可能一年,最长可能5年。

(二)因税收政策与会计差异原因产生的“税收存续期”。由于税收政策与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前提,以及遵循的原则不同,税收政策对某些经济事项的确认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税收存续期”。例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收账款,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营业税上确认为计税收入;企业所得税上不确认收入,但要按毛利率预征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上不确认为清算收入,但要按规定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由此,《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专门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如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按会计制度能够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其“以后纳税年度”即属于“税收存续期”。

三、“税收存续期”税收管理相关案例

(一)个人所得税案例:某有限责任公司由原集体企业于2000年改组改制成立。改制时,注册资本(实收资本)100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资产250万元。2009年10月,股东转让65.78%股权计657.8万股,在计算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时,企业按账面实收资本乘以转让比例扣除转让成本657.8万元。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企业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资产的涉税经济事项于2000年7月发生,但根据国税发〔2000〕年60号文规定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存续”于企业,2009年股权转让时所转让的65.78%部分164.45万元(250×65.78%)不能作为成本扣除,因而税务机关审核时调减了成本扣除额而补征了个人所得税32.89万元。尚未转让的34.22%的股权所包含的量化资产则仍然“存续”于该企业。

(二)营业税案例:2008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开发了ABCGF共5栋商住楼,其中A号楼为产权式酒店,共有332间产权房,2008年底止已售出257家。购房合同约定,业主在签订合同时首付50%,剩余款项由租用业主产权式酒店房的某酒店用租金(年租金为购房总价的8.5%)代业主支付,至付完为止。合同总价款4977.7万元,首付2488.85万元,剩余款项由酒店分6年付清,每年支付423.1万。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年销售不动产业务已经发生,按营业税条例规定,首付50%应于2008年申报缴纳营业税,剩余款项在未来6年内于每年收到酒店租金时申报缴纳营业税,其“税收存续期”长达6年。2010年3月税务稽查部门对该公司2008年和2009年度纳税情况进行稽查时,2008年首付及2009年合同款项均申报了营业税,但2012年3月进行稽查时,因主管会计变动,2010年和2011年合同款项均未申报营业税,税务稽查部门不仅追缴了该公司营业税42万多元,还给与了一定的处罚。

(三)企业所得税案例:某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委托某资产评估机构对其15宗土地进行了评估,账面价值2500万元,评估值3500万元,评估增值1000万元,企业进行了借记“无形资产”、贷记“资本公积”1000万元的账务处理。2008年10月,该公司以15宗土地作价3500万元和现金500万元投资于某公司,取得某公司80%计4000万股股权。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企业资产评估增值,会计上允许增加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不得改变计税基础,不得计提折旧或者摊销费用,也不确认收益。如果企业转让该资产,原评估增值部分应确认收益的实现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该案例中,从资产评估经济事项发生,到该资产用于股权投资,其存续期为4个月。地税稽查部门于2011年对该企业2008年至2010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稽查时,该企业2008年账面亏损712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元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288多万元,不仅减少了2008年以后需要弥补的亏损,而且当年查补企业所得税72多万元。

四、加强“税收存续期”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税收政策及财会制度的学习。特别是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发生各项税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才能准确地对企业“税收存续期”影响到本期的税收进行计算,从而规避因政策不熟而可能导致的税务风险。

(二)及时建立“税收存续期”档案。“税收存续期”经济事项发生后,及时采集相关信息,既要分门别类建立专门台账记录,又要将企业的税收征管资料记录于信息库之中。同时,对存续期内涉税事项的变动及时进行登记并跟踪管理,做到“税收存续期”管理系统化、信息化。

(三)强化“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的检查。稽查人员对企业进行税收检查时,应对企业“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逐一进行检查。其中,以营业税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的调整、个人所得税有关计税成本和费用的扣除为检查重点,对企业“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进行检查。

推荐第3篇:税务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说明

根据学校要求,我于2014年暑期在江夏区国家税务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阶段实习,当带着一份既欣喜又紧张的心情踏上实习征程时,我感受到了实习环境与在校的学习环境完全是两码事。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既是对我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检验,感受颇深。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师父的安排,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学习,注意观察,独立思考,理论结合实际。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XX区地税局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实习单位简介

江夏区国税局位于江夏区纸坊街,为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的直属机构,负责江夏区的国家税收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有以下几项:

1、负责税收计划管理、税收会计、统计等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2、负责编制和分配税收计划、指导组织收入工作,进行税收预测分析,负责税款征收信息的集中处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并检查税款征收、解库、提退等制度的执行;

3、负责税源资料的调查和测算,监控重点税源;

4、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

5、负责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办税服务厅职能),具体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解缴、欠税公告、发票购销、税法宣传、金税发售、报税稽核、咨询辅导和受理减免申请及有关优惠政策的申请等;

6、负责车辆购置税的计划、征收工作;

7、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征收职能有: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计划执行、会计核算、统计分析、税款退付、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税源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税收票证管理、欠税清理、日常征收中需要采取的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管理职能有:税务登记、认定管理、核定申报方式、征收方式和纳税定额、发票管理、注销户结税结票、减免抵缓退税审核和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或审批核准备案、零散税收征管、稽查案源提供、稽核评税、税法宣传、咨询辅导、违章处理等,为江夏区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税务专业的学生,我怀着一份为了实地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一个充实,也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税务系统及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程序有一个总体上了解的心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在大学期间,经过老师对我们专业知识的细心的讲解和重复的贯穿,再加上我的学习,我基本了解了我们专业的理论知识,由于我的社会经验不足,在实际应用中不知从何入手。通过本次实习达到以下两种效果,一方面,可以将我学到的理论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能尝试到一些在学校我们没有学到的知识,为我将来走入自己工作岗位和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意识上提升我对税务专业的认识,加强了对税务局及其各部门的认识,懂得了在社会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加强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让我能够学到一些税务方面的相关程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能够尽职尽责,做一名合格的财税工作人员。

四、实习成果

刚开始上班,心里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会不会被收到批评,向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好一到局里,科长就介绍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带我。她详细地向我介绍了他们局里的工作内容和他们办公室基本的工作以及平时的上下班时间之后,要求我从基本入手,整体了解税务局的工作程序。于是,我很快就投入了工作之中,有什么事情她都亲自给我指导。刚开始算是熟悉工作,对办公室资料的放置有了基本的了解。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对于刚入手的我更是难以入手。整理资料需要按照装订的规范,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整理好后装订好,不能出现差错。地方税务局的工作比我想象的要繁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耐心对待,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

由于我被分配到人事科档案管理部门,每天,我们的工作除了烧水打扫,主要就是抄写整理档案。前三天不停的写档案,经过严师傅手把手的教授,我渐渐学会如何核对和改正资料,除了将每一页的编号,内容,时间信息核对,还要保证分类正确,时间顺序正确,一切核对无误后,再将资料装订成册,一份资料才算完工。而且在自己并不太熟悉操作过程,容易犯错的情况下,去寻找前辈可能遗留下的错误并非易事。所以每一份资料厚厚的一摞,从第一页检查到最后一页,弥补缺漏,有时前前后后迂迂回回的翻看资料,连不起眼处的页码号也不能放过。偶尔看到一摞摞的资料,而自己才完成一小部分,就会产生挫败感,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也很容易失去新鲜感,但是如果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会觉得无聊,而且能有所领悟。这是一个不断磨练自己的过程,一个人能够最终走向梦想的彼岸,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必要经历一番痛苦的煎熬,经受风霜雨雾,甚至满身伤口,在各种逆境的打磨下,从脆弱不堪现实的一击逐渐成长,使自己的内在更强大,更豁达,有勇气接受自己曾经望而却步的一切。所以整理资料这些工作也可以当作是磨练自己的耐性和细心的品质,越是繁杂的工作,就更加一丝不苟,静下心来,有头有尾完美地完成它。

五、实习体会

1.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并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但让我学到了在大学课本里没有涉及到的外界知识,并应用到社会之中,潜意识地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在社会经验方面,通过在实习的阶段,我学会了怎样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怎样去和别人进行沟通,怎样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些都对于我来说是我步入社会的一笔财富,为我以后走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心,在实习中,我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种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实习让我看清了将来努力的方向,给了我充足的自信,在以后学习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专业知识。

4.实习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对税务岗位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我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六、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对我意义深远,能够全面了解了地方税务系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社会经验尚且,处理的事情能力不够,而且,在实习中我缺乏工作耐心,细心程度也不够,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尽管不是正式上班,但是敬业、守时、有礼貌,这些工作最基本的素质应该具备,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管是在此时的实习期间,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应该是敷衍了事,而应该兢兢业业尽好自己的职责,用理智战胜自己潜在的惰性,整理好心情平静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来回回奔走的日子里,我见识了一些不同的人,也不停地寻找自我,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方法, 原本不太确定的答案在心里更加清晰了,不去想未来如何,只在当下尽心尽力,不求十全十美,只求没有悔恨。

最后感谢江夏区国税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耐心和热情让我有机会亲自体会国税局的工作,不论以后会怎样,现在的我需要不断的积累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推荐第4篇:税务报表的调研报告

税收报表是以表格化的形式对税收征收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披露的一种方式。与其他的信息披露形式相比,税收报表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统和更有条理性的特点。税收业务报表主要是为服务征管、反映税收政策影响、分析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提供税收参考信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网络、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运行模式开始形成,传统的税收业务报表编报方式其低效、陈旧和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按照统一规范、集中高效、网络化共享的目标改进税收报表编报方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提高税收报表编制质量,*地税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改革前税收业务报表编报的概况

(一)税收业务报表体系的概述

在集中编报改革前,*地税系统填报的税收业务报表有79份,其中78份是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上报的报表,1份是自治区地税局要求上报的《*重大投资项目税源监控表》。税收业务报表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至上而下分部门布置下达,按部门组织采集和使用。这种分部门统计、分析和使用模式,在技术手段较比落后、信息共享需求低的情况下,存在合理性,对反映税收工作成果及税收决策提供依据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税收报表的编报工作也出现新的变化和需求。首先是报表指标更趋于细化,数据来源更趋向于征管一线。其次是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报表编报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也给税收业务报表编报提出了更高要求。

税收业务报表按管理的部门可以细分为7类,即税收会统核算类、税收政策法规类、财产行为税类、所得税类、流转税类、征管类和稽查类。

(二)各类税收业务报表产生的背景

当前填报的绝大多数的税收业务报表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各类税收业务报表都有着一定的产生背景。

6.征管类。

(1)征管情况报表:其主要目的是为适应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力求综合反映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情况。

(2)征管质量报表: 其主要目的是为有效检验税收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规范税务行政执法,切实强化管理,促进执法意识、管理质量和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确保税收征管行为依法、公正、廉洁、高效。主要考核指标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主要填报的报表有《征管质量考核得分汇总表》、征管质量考核分项统计表(1)-(3),共计4张表。

(3)其主要目的是为及时掌握重点集贸市场和个体大户的生产经营及纳税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大户建账工作,逐步提高查账征收的比例。主要填报的报表有《个体工商大户税收征管情况报告表》、《重点集贸市场税收征管情况报告表》。

7.稽查类。稽查类税收报表15张,主要反映稽查部门人、财、物的配备,稽查部门查处案件的情况。例如:税收专项检查报表主要是对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和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进行统计及情况汇报;年度税收违法举报案件分析统计表主要是为加强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反映各地税务违法案件受理和查处情况;税务稽查机构查补收入统计表主要是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税务稽查工作及税务稽查案件查处的总体情况。

(三)税收业务报表的编报软件系统

随着税收业务报表填报要求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编程软件、数据库技术等不断发展,税收业务报表填报使用的软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税收业务报表软件呈现以下特点:软件形式多样,功能相对单一,网络化程度及信息共享程度低。以下是各类税收业务报表软件发展状况。

1.税收会统报表软件。从*年税务机构分设后,全区地税系统市局以下单位采取手工填报报表 ,自治区、各市局统一使用《KT-pC》会统核算软件。*年1月1日起在全区地税系统推广应用《*地税基层管理信息系统》(税收会统模块)(以下简称新税收会统软件),原税收会计核算软件《KT-pC》停止使用。*年,市级用《*地税信息管理系统》(税收会统模块),自治区用《税收计会统管理系统(TRS)》。

2.法规类税收报表,主要采取EXCEL电子表格填报,通过FTp上报。

3.所得税类报表软件,从*年开始采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简称“汇总表”软件系统采集,汇总上报。

4.征管类税收报表软件,从*年开始推广使用征管报表系统(1.03版)。

5.稽查类税收报表软件,*年推广应用新版的《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TAMIS)。从*年推广应用《税收违法检举案件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从*年起推广应用《税务稽查统计系统》。

(四)税收业务报表发展趋势及特点

1.报表数量呈现逐步增长态势。随着税收征收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各个税收业务部门不断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税收业务报表方面即报表数量及统计指标的增加。从报表的分类情况看,报表数量增加较快的报表类型为税收会统类,主要以税收统计报表增加为主。其次是稽查类报表,主要是加强了专项检查及税务违法案件情况的统计。再次是征管类报表,主要是加强了征管情况及征管质量的考核。

2.报表统计、使用部门化。随着各税收业务部门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地细化了本部门业务报表管理。当前主要体现在各部门都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一套报表收集管理方法,形成了本部门的一套报表指标,开发了本部门的报表管理软件,上下级间有相对固定的报表管理人员。报表的指标设计主要满足本部门管理使用需要,报表数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难被其他部门利用。

3.报表统计指标明细化、数据来源多样化。从前面的分类型报表发展状况不难看出,税收业务报表数量在不断增加,税收业务报表从大的方面来说,涉及的统计指标在不断增加。从细的方面来说,同一指标的分类更加明细化。例如税收会统报表中的《营业税分行业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原来只统计到涉及营业税的行业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水上运输”,而现在已经统计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水上运输--内河货物运输”。在报表指标细化的同时,税收业务报表的数据来源也趋于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从原来注重税务机关内部工作情况的统计,逐步扩展到外部对纳税人经营情况、税收政策的影响等方面的统计。比如*年开展的重点税源管理,就是加强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的管理,重点税源报表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

4.报表统计方式、软件多样化。从税收业务报表发展看,税收业务报表统计主要经历了手工编报、手工与电子表格结合编报、单机版软件编报、网络版软件编报等几种方式。当前税收业务报表的编报方式是几种方式并存,同时由于各税收业务部门不断设计报表软件,现有的税收业务报表软件已有6种。

二、税收业务报表编报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税收业务报表编报使用存在的问题

1.报表重复报送。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统计观念影响,少数部门统计工作只考虑自身便利,缺乏统计成本意识和全局整体观念,报表随意增加,简单重复统计,表现在上级多个部门同时要求下级报送内容基本相同的报表,或上级职能部门可在本级取数编制的报表仍由下级单位逐级上报。造成基层单位忙于报表的统计,减弱了基层单位的征收管理力度。具体表现在:

(1)税收会统报表中有《纳税登记户数统计年报表》,主要按纳税人登记类型统计“登记户数”,“纳税户数”“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而征管部门统计上报《税务登记户数年度报告表》,其中也包括了按纳税人登记类型统计的“登记户数”,“纳税户数”“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指标。

(2)稽查报表中《税务稽查机构查补收入情况统计表(季报)》,主要是按季统计查补和实际入库的“税款”、“滞纳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数量,而在税收会统报表中的《查补税金及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明细年报表》也对稽查机构查补和实际入库的“税款”、“滞纳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按月进行统计。

(3)所得税报表中《企业所得税管户情况统计表》,该表内统计指标已经可以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中反映,这只是一种简单重复,其中的新办、老转新、内转外、消亡等指标,在现实中缺乏统计基础,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上述各表统计内容基本一致或是其中一张已经包括了另外一张需要统计的内容,由于部门间缺乏必要联系,所以造成内容相同的报表向下级布置了两次,增加了基层工作量。

2.指标设置标准不一,同一指标数出多门,数据严肃性受到质疑。 表现在各部门均按照本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计算口径、分类目录、统计编码和上报要求等,难以在全局形成统一标准, 其结果是指标多头采集、统计口径各异、数出多门、相互矛盾, 例如对税收查补收入的统计,除了在税收会计报表中有反映,同时在稽查查补报表、征管报表中都有统计,而这些报表要求的取数来源、计算口径都不尽相同,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3.业务系统平台不统

一、信息共享难以实现、投入大效率低。首先每个业务部门都开发了本部门的报表编报软件,这些税收业务报表系统技术平台各异、互不兼容、信息共享度低,使信息在业务部门之间无法横向流动。其次是多个部门的报表软件最终都要在基层税务机关使用,给基层税务人员在使用上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基层人员岗位轮换时,对不同的报表软件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熟悉和掌握。同时多种报表软件开发,消耗了税务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各级税务机关的维护、推广应用带来了诸多资金困难,投入大而利用效率低。

4.管理体制不健全,岗位责任不明,造成报表编报不够顺畅。税收业务报表的编报涉及的层级和岗位多,其中总局要统计的报表就可能涉及总局、省级、市级、县级、分局、征收一线的管理员共6个层级,具体岗位就因报表统计指标而异。这种多层级多岗位的工作,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数据的采集标准、数据来源,以及平时数据的准备和积累。由于当前我们在税收业务报表管理制度和岗位考核上的缺失,所以造成我们在编制报表时容易出现分工不清,报送不及时,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5.不断增加的报表编报工作量给工作人员带来压力。税收业务报表数量从*年的27张发展到*年79张,其间报表数量还有增有减,总量已经增长了近两倍。而税务干部从*年的8421人发展到*年12140人,增加了44%。而税务机关管理的纳税户从*年42.47万户发展到*年的56.56万户,增长了33.17%。这样数量相对固定的税务人员就要承担日益增长的税收业务量,用手工编制或应用不同软件来采集各类数据,给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报表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税务部门在加强专业化管理的同时,缺乏有效的部门联系机制。各个部门只注重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把税收业务报表的编报仅作为本部门内部工作考虑,缺乏大局意识和统筹安排。从内因来分析,就是我们上级管理人员缺乏团队精神,做事情没有从团体工作去思考,只顾本部门想要的数据能够统计上来,与其他业务部门缺乏沟通。从机构职能分工来说,当前缺少负责税收业务报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税收报表的管理和报表信息发布,各部门在处理税收业务报表方面,更多采取的是各自为政,造成报表信息资源浪费。

2.税收业务报表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亟需进一步提高。税收业务报表的数据绝大多数来源于征管数据的汇总,征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税收业务报表的质量。多年来,我们在税收征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一是受人员数量、素质、岗位操作流程等因素的影响,岗责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征管工作不够规范。二是征管数据只注重录入,缺乏数据质量的监管,征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急需加大管理力度。三是征收管理工作过于重视过程,忽略工作成果的归档管理,结果填报数据一大堆,但是要用的却取不到。因此,只有加强征管基础工作才能确保税收业务报表数据来源准确。

3.缺乏统一的报表管理平台。从报表表现形式来看,税收业务报表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一般都具备表头、报表统计指标、填报单位、数量单位、制表、审核、制表日期等组成因素。统计方式上主要采取相同指标的累加或是同类记录的汇集。基于税收业务报表的相同特性,应采取统一的管理软件实现对税收业务报表进行统一管理。

三、集中编报税收业务报表、提高报表编报效率的总体思路

*地税系统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现全区地税系统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切实减轻基层税务机关负担,避免重复编报各类报表, 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报表编报 “统一规范、分岗采集、集中汇总、统一上报、平级传输、分类研究、信息共享”。

(一)加大报表整合力度,进一步压缩报表总量。一是建立报表定期清理整合制度。定期调查,规范管理,对报表设计过时、数据分析现实指导意义较弱的报表进行清理,对内容基本雷同重复编制的报表予以整合;二是严格控制新增报表,能与上级报表合并采集的就不要单独列表,能从同级相关部门取得的就不要基层单位重复报送,能一次采集的就不要分次布置,能自动取数的就不要手工填报。对确需新增的报表,必须事先向管理信息部门提出申请,按规范标准设计报表格式,编写编报说明,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增加执行。对非常规报表,要求凡临时报送超过规定次数的必须到信息管理部门备案,并规定具体截止时限,以防止非常规报表向常规报表转变。

(二)理顺部门统计关系,确立统一的税收报表编制管理部门。结合当前各部门在职能分工上的特点,税收业务报表的管理工作交由计统部门来负责比较合理。首先是计统部门原来就负责了税收会统报表的统计,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基础较好。其次把税收业务报表统一由计统部门管理,有利于今后税收业务报表数据发布及共享利用。

(三)做好税收业务报表的基础管理,完善税收业务报表体系。首先优化指标设计,建立报表统一数据标准是建立统一报表体系的关键,建立覆盖所有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指标库,详尽解释指标内涵,统一指标口径,形成全系统标准化指标体系。其次要加大税收业务报表指标的采集力度,税收业务报表指标的采集要以日常采集为主,周期性分类汇总。再次采集来的报表指标尽量采取数据库技术进行存储,以便实现从数据库自动提取指标生成报表,避免重复采集指标数据,解决不同出处的数据相互矛盾的问题,保持报表设计适度灵活,增强报表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四)加大科技投入,构建税收业务报表平台。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起全系统税收业务报表管理平台,连通各业务部门的报表信息,开辟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报表数据传输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部门不同报表系统间数据不一致、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其次要强化业务部门与计算机中心的沟通,促进《*地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充分为税收业务报表编报服务。

(五)不断完善考核制度,细化岗位工作流程,为税收业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源。税收业务报表数据主要来源于税收征收管理一线,我们的征管一线工作是否到位,流程规范与否,这都直接影响到报表的质量。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们税收征管业务流程不断得到规范,但是我们要更加注重流程的细化。只有细化的工作流程,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会有可操作性。

四、*地税系统开展税收报表集中编报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一)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的具体实践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有序发展。为了确保全区地税系统税收报表集中编报工作的顺利开展,自治区地税局成立了税收报表集中编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市、县(市、区)地税机关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

2.清理简并税收报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今年年初,自治区地税局下发了《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清理简并税收报表的通知》,把原来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税局要求各地编报的税收报表123张进行简并,保留了78张税收报表(其中77张是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上报的税收报表,1张是我局要求上报的税收报表)。并明确要求从*年1月1起,各级地税机关只向自治区地税局编报保留的税收报表,其他税收报表不再编报。若有增加、变化的税收报表,一律以正式文件明确,未经自治区地税局批准,各市、县(市、区)地税机关不得擅自向基层税务机关要求定期增编、增报税收报表。

3.自主研发税收报表编报管理软件。我局在全区范围内抽调业务和计算机技术骨干,在充分论证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用一个月的时间成功开发了《*地税税收报表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税收报表系统)。我局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数据信息大集中的发展趋势,确定了税收报表数据的存储采取省级集中的模式,采用数据库实现税收报表数据存储管理,充分利用了通用制表软件EXCEL的强大表格处理功能。税收报表系统的功能界面既简洁又通俗易懂,同时方便操作。

4.采用“点面结合”,开展多层次培训,确保各级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税收报表系统。为了税收报表系统推广的顺利开展,我局举办了两期税收报表系统应用师资培训班,共培训市、县(市、区)师资人员170多人。同时各市、县(市、区)地税机关也按自治区地税局的要求开展基层操作人员的培训。为了让各级地税机关的领导对税收报表系统有深入了解,我局在举办领导干部信息技术基础应用培训班上安排了税收报表系统专题介绍,确保各级领导对税收报表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

5.实行倒计时工作日程安排,使各级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工作统一有序进行。推广税收报表系统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在*年7月1日开始上线使用,自治区地税局下发了《关于集中编报税收业务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地税税收报表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日程表》,对推广准备工作进行逐项明确,实行倒计时督查,确保全区推广应用工作做到步调一致,有条不紊。

6.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自治区地税局下发了《关于明确税收报表集中编报审核分析工作职责的通知》和《税收业务税收报表分岗填报说明表》,对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各岗位的填报、汇总、审核、分析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确保了整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各业务部门充分利用税收报表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

7.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广。自治区地税局于*年8月13日举行了全区地税系统税收报表系统应用视频演示会,对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取得的阶段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与地市编报人员对税收报表软件的功能实现互动演示,让全区地税系统干部对税收报表系统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会议得到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的支持,舒启明司长亲临会场指导,并对税收数据应用提出具体要求,对完善税收报表集中编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税收业务税收报表集中编报的具体成效

1.统一了税收报表编报软件。现在所有税收业务报表都统一通过税收报表系统来进行采集上报,避免了多种软件互不兼容给采集人员带来的工作困难。基层税务机关的人员只要应用税收报表系统,就能取得税收报表的统一表样,并进行填报、审核、分析、上报,操作简单,口径统一,减少工作量。

2.明确了岗位职责,强化了编报人员的责任感。由于在税收报表系统中对每一个填报人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逐一明确,填报人只要登录到税收报表系统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填报的税收报表,上级管理汇总人也能通过税收报表管理系统了解每一张税收报表的具体填报单位及填报人,及时了解掌握填报的数据质量,这样有利于监督考核,也有利提高填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实现了税收报表数据全区集中,数据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了税收报表数据的利用率。使用税收报表系统后,全区地税系统所有编制的税收报表数据统一存放在自治区地税局的服务器中,由自治区地税局进行统一维护管理,确保了税收报表数据的安全。各级税务人员可以通过登录税收报表管理系统,查询到权限范围内所有的税收报表数据,有利于税收报表数据的充分利用。

4.强化了部门协作,加强了税收报表的分析和审核。使用税收报表系统后,原来由各税收业务部门管理的税收报表改由计统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使税收报表的编报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更为紧密,税收业务报表的指标体系更加规范, 数据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税收业务报表统一由计统部门管理,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有利于其他业务部门集中精力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各自业务特长,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税收分析工作质量的提高。

5.减少了中间环节的重复劳动,切实为基层减负。一是统一使用一套税收报表编报软件,减少基层税务人员使用多套管理软件填报税收报表数据的工作量;二是直接由税收报表系统直接上报数据和文字分析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税收报表管理系统有强大的数据汇总功能,能实现税收报表的自动汇总、报送或抽取,并实现各级税务机关业务部门撰写的文字分析材料与税收报表一起上报的功能,大大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的工作量,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据统计,我区共有14个地市和120个县(市、区),原来每个市(县)的税政、征管、法规、稽查、所得税、计统部门都有一个负责税收报表汇总的人员,现在统一由计统部门负责,汇总人员从原来的*多人减为现在的900多人。

五、进一步改进税收报表集中编报的建议

(一)加强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的调研和质量考核。建议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地市进行调查,了解各地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开展情况,改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税收业务报表编报工作质量考核,促进税收报表集中编报工作质量提高。

(二) 改善税收业务报表指标体系。建议总局在修改完善报表指标体系时要统筹考虑,充分考虑各职能部门间的需求,避免报表指标重复统计,提高税收业务报表的编报效率,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在制定报表统计指标前要进行必要的实际调研,听取基层税务机关对统计指标的看法,了解指标的实际来源状况及可操作性,确保统计指标能够统计上来、数据准确。如有可能,从更高的层次要求出发,总局可以与有关部委联系,就有关的经济运行中的数据采集进行协商,分部门明确职责,加快经济运行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及共享使用的效率,减轻基层有关单位人员的负担。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报表管理系统软件。《*地税税收报表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研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税收报表系统难免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比如存在TRAS重点税源系统软件、通用税收报表系统TAXBLE、企业所得税调查软件、稽查软件等多种税收报表应用软件共存的情况,税收报表系统还未能实现与以上多种软件进行数据接口对接,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加紧完善税收报表系统与现有的《*地税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实现税收报表系统与征管系统之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为了统一报表管理,建议总局改变现在多种报表软件共存的现状,统一开发报表管理软件,自治区地税局也要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种软件接口,这样多种软件造成的数据接口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提高税收业务报表质量。影响税收业务报表质量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报表指标的合理性、统计方法、报表的数据来源,其中报表指标的合理性可以由总局在指标体系设计时给予解决,统计方法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报表管理平台得以实现。对于报表的数据来源,这涉及到报表指标的具体采集,与我们的征收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只有提高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质量,才会给我们税收业务报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源。

(五)逐步提高税收报表集中编报人员素质。首先作为区局要组织人员编好和规范税收报表管理软件的操作教程,增加统一的操作手册及视频教材,为各地市做好师资培训。其次各地市要做好基层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税收报表工作岗位的岗前培训,确保基层人员能够在需要时得到统一规范的培训,大大降低培训成本。

(六)进一步细化税收业务报表集中编报的岗位考核。为了确保税收业务报表编报各岗位的工作步调一致,要不断细化岗位职责分工。同时制定配套的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建议自治区地税局在岗位职责中明确税收业务报表编报职能,调查制定税收业务税收报表集中编报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

(七)充分发挥税收报表管理系统的共享平台作用。税收报表管理系统现已具备了表格和文档的收集、存储、共享的功能,但是实际工作中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偏爱于为了某项具体工作而收集数据和材料,工作过后材料数据未能及时归档,造成资源浪费。我们应充分利用税收报表软件所具有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料采集规范,提高我们收集数据的效率和利用率,促进我们上下级、平级地税机关之间的业务处理,确保我们的税收工作有序高效地完成。

(八)建议国家行政信息化主管部门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机制实现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在当前实际经济工作中,许多行政部门存在信息采集工作重复交叉的问题。如国税、地税、财政、统计、发改委、经贸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的经营、财务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中,重复地向企业采集上报有关信息数据,造成企业工作量增加,部门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企业对此意见很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建议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重新评估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大整合力度,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在设计调查统计指标时达成一致,尽量使用统一的统计软件采集企业信息数据。这样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行政部门资源的耗费,树立行政部门廉洁高效的形象。

推荐第5篇:税务数据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依靠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已被愈来愈多地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不仅使人们在工作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为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和管理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效益,信息数据已经成为21世纪第四大资源。计算机数据管理在国税系统同样发挥着主要作用。以中国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为标志,计算机数据管理已渗透到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到录入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收入汇总统计,到计会部门税票核销、金库对账,到税收会计账,不难看出各项业务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对数据信息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类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及当前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以某税务分局为例,该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以来,各项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特别是各级税务干部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配套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导致基础信息长期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各科室的相关统计表长期以来严重不准确。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税务系统没有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二),在数据采集、录入两个重要环节都存在昔影响数据质量的管理漏洞。

1、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不能较正确地填写,因此导致填写的纳税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部门的同志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掌握业务标准不一致,加之责任心的强弱不同,因此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

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企业所属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得税行业)、应纳税种、预算科目的核定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税务部门计算机系统。

2、在数据录入环节存在着打字人员技能低、操作责任心不强、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在税务系统的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每月征期所受理纳税申报环节,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手工操作,它不仅要求录入人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录入者有较强的责任心。由于税务系统大多数前台受理申报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打字技能培训,不懂计算机打字的指法,只能用一两个手指录人数字。在征期录入量大的时候,这种操作情况不仅录入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录入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因为数据量大嫌麻烦而不录、少录入某些数据,使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通过以上对造成税务系统基础信息不准的原因分析,以及这几年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表明,税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探索新的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解决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

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

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

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应召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2、对数据录入环节加强培训,强化考核,以解决受理申报人员录入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建议将开展的打字技能培训考试坚持开展下去。通过某局进行的培训考试,发现原来大多数在受理申报窗口对计算机数字键盘操作不熟练的同志,经过培训练习,对数字键盘操作比过去规范熟练多了,这样就会对今后纳税申报录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税务部门数据录入质量,笔者建议应对前台申报录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检查数据质量的办法,同时要将考核制度列入各局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将每个操作员的录入质量与该所季度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数紧密挂钩,以改变过去各科对数据录入质量不重视的状况。真正创造一个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前后台紧密配合、数据流动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过滤”把关,使最后流入主系统的数据是“干净”、“纯净”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要解决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准的问题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手,建立适合税务系统实际工作需要的数据管理新模式,以推动税收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6篇:税务数据质量调研报告

税收收入核算数据工作调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依靠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已被愈来愈多地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不仅使人们在工作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为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和管理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效益,信息数据已经成为21世纪第四大资源。计算机数据管理在国税系统同样发挥着主要作用。以综合税务征收管理软件的推广为标志,计算机数据管理已渗透到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到录入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收入汇总统计,到计会部门税票核销、金库对账,到税收会计账,不难看出各项业务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对数据信息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就此类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

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

二、提高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

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 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应召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2、对数据录入环节加强培训,强化考核,以解决受理申报人员录入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建议将开展的打字技能培训考试坚持开展下去。通过某局进行的培训考试,发现原来大多数在受理申报窗口对计算机数字键盘操作不熟练的同志,经过培训练习,对数字键盘操作比过去规范熟练多了,这样就会对今后纳税申报录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税务部门数据录入质量,笔者建议应对前台申报录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检查数据质量的办法,同时要将考核制度列入各局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将每个操作员的录入质量与该所季度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数紧密挂钩,以改变过去各科对数据录入质量不重视的状况。真正创造一个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前后台紧密配合、数据流动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过滤”把关,使最后流入主系统的数据是“干净”、“纯净”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要解决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准的问题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手,建立适合税务系统实际工作需要的数据管理新模式,以推动税收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7篇:专业调研报告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调研报告

学生姓

完成日期级: 08试点1班 名: 叶帅 号: 0800201A05 目: 测控专业就业前景调研报告年06月18日201

1前言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然而就业是目前高校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话题。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就业问题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大学生,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高校中做好就业研究和指导工作,无疑会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测控专业就业总体状况

2008年到2010年,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生中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管理、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专业,加上自动化(电站自动化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站测控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共有6个专业和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含电站测控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测量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与检测、网络通讯及机电一体化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等大中型企业、设计院、研究院所、电力电子企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

近三年来,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总体就业率在全校都处于较高水平2008届就业率为96.86%,2009届就业率为97.59%,2010届到目前为止就业率为96.76%。测控专业(含电站方向)就业率在全校中也是比较高的。200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率为92.5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站测控方向)就业率为95.31%,2009年就业率分别为93.84%和99.02%,2010年到目前为止就业率分别为95.77%和96.1%。但在学院里与其他专业相比,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偏低一些。因此,做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能够对以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误区和影响因素

结合近几年对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发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由于相互比较、家庭影响等各种原因存在一定误区。

1.非电不去

由于这两个专业是属于电力学院的电自学院,不少学生认为电力学院、电自学院在电力行业具有优势,就可以进入电力行业就业。同时受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入电力行业就业较多的影响,再加上电力系统待遇优厚,不

少学生在就业时存在非电力行业领域不就业的想法。但实际上,就业是由市场客观需求来决定的,市场与就业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2.非国不进

在很多学生希望能进入电力行业就业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就业目标就是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就业,认为到这样的单位就业,工作稳定、待遇不错,非国不进,存在着追求稳定安逸的思想。有的毕业生也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父母和家庭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建议,也导致非国不进这样的结果。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就业前,首先要通过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早地做好面对就业的心理准备,避免临阵退缩和手足无措等被动局面的出现,消除面对就业“等、靠、要”的局面,使他们有信心积极主动应对就业。同时还要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其次才是择业,在能够就业的基础上再择业。在就业过程中要多渠道、多行业、多区域进行搜集就业信息,破除区域和行业限制,增加就业机率。同时,要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根据自身情况给自己正确定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2.指导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如果在毕业时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那就需要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就业竞争力如何获得,这就需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需要创建就业资本,多方提高能力,学会自我营销。这些可以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实践锻炼、考取等级证书等多种途径获取。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营销,包括简历的制作、求职面试、求职技巧等,这些也需要在就业前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培养、锻炼和提高。

3.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就业

每个毕业生都有他们各自的专业依托,每个专业都有它自身的专业背景和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就业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地指导。即使是同一专业,可能专业方向不同或者每个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水平不同都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去向和选择。因此,要细化分类指导,区别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好与其他学校同专业的比较工作,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本专业与同学院的其他专业的差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依托专业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或经验等局限,可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寻求校内专业教师帮助或者校外行业领域内的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4.设立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是指个体劳动者在工作找寻前或在工作找寻过程中给自己设定的可接受工资的下限,如果求职者找不到此工资下限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工作找寻,而一旦有雇主愿意提供等于或超过该工资下限的工作,那么求职者将停止工

作找寻而接受这份工作。在给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的时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尽量减少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达到期望和现实的一个契合点。当现实和期望的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调整保留工资,这是一个理想和现实不断磨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自己在社会中正确定位的过程。而这个保留工资也是就业的底限。

结束语

经过统计和分析,近三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含电站方向)总体就业率较高,但与学院其他专业相比还有差距,低于学院平均水平。但这两个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在不断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上海生源的就业率相对于外地生源来说稍低;电站方向就业率高于非电站方向,违约率也高于非电站方向,但违约呈逐年递减趋势;毕业生在电力行业就业呈逐年递减趋势,非电力行业就业呈递增趋势。

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非电不去、非国不进、非沪不留、“等、靠、要”的误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就业,设立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建立就业反馈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人民论坛

(2) 潘莉莉.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职业获得的比较研究——以安徽省部分本科院校为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3) 孙浩然, 冉昆玉.工科大学生就业特征及其对就业指导的要求——基于安徽 高校的调查分析.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推荐第8篇:专业调研报告

连锁与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调研工作汇报

一、调研目的:

市场营销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都是应用型的综合专业,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前景,特到柳州人才市场,在深入调查人才市场管理者、工作人员的基础上作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调研报告。

二、调查基本信息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

调查时间:2012年2月8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人才市场

(二)调查方式、对象及范围

本次调查活动是利用2012年春节过后,企业用人的高峰期,主要选取XX人才市场管理者、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并在填写问卷的同时对调查者进行了现场实际访谈。共发放调研问卷 10份,回收率 70%。调查内容以问卷问题的形式进行。

(三)调查问卷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

1.连锁企业岗位构成与需求

连锁企业岗位构成相对标准和统一,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岗位人员编制数量上。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壮大,对于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爆炸式增长,企业普遍反映在发展过程中人才招聘难,需求量大,储备量大,归纳起来呈现如下特点:

(1)按层级分,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最为缺乏,成为扩张的主要障碍,也是企业进行人才储备的主要方向。80%以上的企业表示有“招聘难”

1的现象,每月在人才市场出现的频率大于两次的占76%,门店醒目处贴有招聘广告的企业占70%以上。

(2)店长、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成为最稀缺、最抢手资源。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培养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再加上不可或缺,随着零售连锁企业不断地开店扩张,企业之间相互“挖角”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80%的企业曾经有过“挖角”行为。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学历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连锁企业各岗位目前的学历结构为:一线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不到15%,管理层如课长、主管等岗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以上。在回答“储备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学历要求中,大专及以上占80%,硕士占10%,其他占10%,对于一线服务类员工招聘时大部分没有学历要求。

3.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被访者选择最看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百分比高低,可以确定哪些素质是他们最看重的。其中,吃苦耐劳(100%)与专业技术(100%)名列榜首,成为第一梯度;主动性(83.2%)和热情(80.5%)成为第二梯度;实干精神(60.6%)、服务意识(59.8%)、职业道德(57%)这几种素质要求就形成第三梯度。从专家咨询意见来看,对大学生从事零售连锁业素质要求提得最多的也是“良好的心态”“吃苦耐劳”“主动性”等几项,与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二)市场营销专业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主要分布于连锁店),营销策划、物流管理、销售主管、部门经理、公关等岗位也有一定的分布。其中:推销员、业务员或营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

表一: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目标岗位(群)

2.对应的职业岗位在相关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的服务行业众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

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营销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31%和33%(如表二所示)。

表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去向

3.不同行业中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及要求

根据多数企业所提录用营销人员的基本条件,除年龄条件在高职教育中不需考虑外,按照程度排序,可用下图显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的营销人才,综合能力成为首要条件,诚信力、进取精神、实践力是重要标志。

表三企业录用营销人员的条件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下:

(1)政治思想素质方面。思想品德好,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学会做人,易与人相处,协调能力强,安心在企业一线工作,不断进取。

(2)专业素质方面。掌握现代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熟悉市场发展的态势,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强,较好的写作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

(3)身心素质方面。健康的体魄,能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心理素质良好,自我

控制与调节能力强,意志坚定,充满自信心。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获悉,大多数企业都很注重营销人员的招聘,认为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在不同的行业,市场营销类的职位也是招聘的热门,可以说现在的市场营销专业类的职位是最供不应求的,但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做营销,而非本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不能做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尤其是现在的企业最注重的是营销实践性,而非理论性,当然理论知识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因为在以后的发展中,理论知识不扎实,有可能成为大学生职场生涯的瓶颈。还有,许多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和营销人员时,并不限制专业和学历,看重的是招聘对象的销售业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谈起底薪大多数的企业往往 1200 至 1500 之间,最终的报酬多少主要是取决于业绩提成。

问卷和现场访问过后,通过仔细地看招聘简章和现场咨询,还有以下几点发现:

1.就目前就业市场看,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业务人员、营销人员等需求较大,即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

2.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广,适合的工作较多,除实物营销以外,还有网 络营销,网络的推广对营销人员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3.虽各公司对业务人员,销售人员等需求较多,但对学历的要求较低,一般在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即可。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历方面优越性不大。

4.相对于学历,招工的公司更多的看重营销人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5.在应聘人员中,公司对业务人员,营销人员的入门要求低。更多的是,需要有责任心,肯吃苦耐劳的人员。对于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太严格。

6.营销人员、业务人员等在工资方面中,一般为基本工资加提成。基本工资较低,一般提成较高,而提成则来源于个人业绩。

四、建议和措施

(一)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

本次调研发现,随着零售连锁业的不断发展,连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储备性需求非常大。旺盛的行业需求,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

高就业率的有力保障。另外,零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线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没有优势。所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把人才培养职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类岗位及岗位群。

(二)市场营销专业:

1.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点需要重点强调,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寒暑假期间尽量能够在一些企业实习。

2.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发展动态,一定要关注时事,这样会让学生对市场有比较敏锐的嗅觉。

3.在应聘工作时,切莫眼高手低,而要注重应聘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晋升空间。

推荐第9篇:税务文化调研

关于税务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独有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与社会现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进作用。税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树立先进的税收文化观念,建立先进的税收文化,以先进税务文化引领税收事业发展,并以此来服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建设和发展先进的税收文化,就是要通过树立先进的税收文化观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广大税务干部中确立一种奋发向上、干事敬业的进取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潜能,为税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从而促进税收事业的发展。税收文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灵魂。税收文化建设对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税收事业能否不断的发展壮大,与税收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当前税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进步,各地税务部门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税收征管也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为现今的信息化管理,各项制度建设日臻完善。而体现税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念的税务文化建设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还不够明确

税务文化建设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没有形成一个包括基本目

标、即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和长效机制,致使在税务文化建设上出现短期行为。于此同时,还缺乏为实现各期目标的规划。

(二)对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第一,对税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不足,将税务文化的内涵简单化、形式化。混淆了税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文娱活动等的关系,使税务文化建设浮于表面,忽略了税务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以及税务文化建设对税务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作用。第二,把税务文化建设看作是政工组织和宣教部门的事情,使业务部门和大多数干部职工游离于税务文化建设之外,税务系统内部人员整体参与度不高,在系统内外缺乏观念上的认同和实际行为的支持。

(三)税务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考量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理念提出,但各地各级税务文化建设活动基本上还处在各自为政,分散开展的现状,廉洁从政、制度建设、队伍管理、服务理念等均从某一个角度对税务文化的内容加以诠释,却因为缺乏整体考量而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

(四)税务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宣传

税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没有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虽然有的地方税务机关也通过平面媒介、电视广播、文化长廊、宣传标

语等方式宣传税务文化,但税务文化建设尚未转化为惠及税务干部、纳税人和全社会的文化成果,未真正体现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因此难以得到全社会乃至全体税务干部的认同,群众参与热情和认知度都很低。

二、建设先进的税务文化的建议

(一)要明确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打造统一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吸收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建立健全一套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体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化人的思想,用先进的科学强化人的技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税务文化的作用,主要不是依靠规章制度之类的硬约束,而是依靠其核心价值观对干部的熏陶、感染,使他们产生对组织目标、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自觉地按照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受到组织领导和成员的认可,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与平衡,否则,他将受到群体意识的谴责和排斥,从而产生失落感、挫折感。因此,税务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总结、提炼具有税务特色的、全体税务干部职工普遍认同的统一核心价值理念,经过辛勤培育,使之逐步融入干部的思想,便成大家的自觉行为或者好的习惯。

(二)要从改变观念,提升认识入手,全面提升税务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修养。

突出人本管理在税务文化建设中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全面开发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着眼于深层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开发,从而提高税务职工文化素养,优化税务文化氛围。人既是税务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文化育人的对象。税务文化建设需要以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保障,而全员素质的提高又将极大地推动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要着重在提高各级领导的文化领导力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执行力上下功夫。要全面提升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重点是基于本职工作需求的税收业务技能与相关综合知识,以充分满足本职岗位的工作要求;要全面提升税务干部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引导广大税务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文化理念,凝聚人气人心,提升精神境界。

(三)强化税务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使税务文化建设得到整体有序的发展。

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把此项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抓好落实。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认真实践,把深化税务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抓手,切实抓出成效。一是统筹规划,上下协动。重点把握税务文化建设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的问题。要明确税

务文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以及价值理念体系,对税务系统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经验推广,推动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化。二是内外协调,同步推进。主要把握好练好内功与外部沟通的关系。在税务文化建设工作中,不仅应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扎实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还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具有本单位本地方鲜明特征的税务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面上推开、点上突破。重点把握好税务文化建设的节奏,既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又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各级税务部门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培养税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税务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重点突破。注意保证税务文化建设的参与面和渗透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吸引更广大的税务干部认识税务文化、接受税务文化、参与税务文化建设。四是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应将税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应根据税务文化建设近、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科学地规划,形成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税务干部充分认识税务文化建设任务的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做好税务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四)加强税务文化宣传力度,丰富各种文化建设载体。推进税务文化建设,需要全系统的共同努力。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广大税务人员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广大税务人员广泛参

与,从税务基层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充分调动税务人员参与税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创新、丰富税务文化建设宣传的载体,提高税务文化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参与度、接受度。加强办公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文化展室、陈列室和文化展板,悬挂税收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语,张贴名言警句、干部的文艺作品,编辑文化手册、印制桌牌书签,编发文化宣传内部刊物等,使广大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部门网站、简讯板报等媒介的宣传作用,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健康向上和寓教于乐的凝聚作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进取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税务文化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凝聚税务精神力量。

推荐第10篇:提升电算化税务稽查调研报告

**市地税局

近年来,随着纳税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普及以及税务机关执法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电算化税务稽查已成当务之急,依赖传统的手工查账稽查检查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市地税稽查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就如何改变现有的税务稽查思路和方法,尽快提升稽查质效,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

尖刀”作用,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共对46户实行电算化企业实施稽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计400余万元。

一、实施电算化企业稽查的动因

**市现有年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136户,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高,应用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占82%,其中使用用友、金蝶、浪潮软件68户,约占电算化总户数的61%。去年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3亿元,占总收入的81.5%,因此,抓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稽查,也就抓住了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工作的“牛鼻子”。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进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另一方面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一是稽查线索更为隐蔽。在手工会计记账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都以书面形式反映,稽查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可见的线索检查证、账、表之间所反映的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直观地看到其处理过程、修改和删除等痕迹。二是稽查内容更为广泛。会计电算化系统特点决定了稽查内容的变化,增加了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和控制能力的审查。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手工记账的计算错误机会大大减少,但系统应用程序出错或非法篡改也同样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三是稽查技术要求更高。手工会计条件下,稽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仍采取常规的稽查方式,就不可能达到稽查目的。

强化对电算化企业的稽查成为外查偷逃、内促征管的必然选择,其中科学管理方式的应用、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打造、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成为重要基础。一是先进管理方式的充分应用。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先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实现了过程监督与结果控制、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等的有机统一,各项管理步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轨道,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持续提升,对应用新型管理手段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二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锻造。整支队伍知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10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85%,取得会计师、税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人员占30%,10名同志进入了国家、省级人才库,有些同志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多师”于一身,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三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全局人均微机达到24台,内部网络连接达到100m光纤传输,100%干部达到计算机中级操作水平;建成了覆盖内部、联通外部的网络系统,全局95%以上的工作均通过计算机操作、网络运行,网络成为办公、学习、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工作手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造,工作运行的规范化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电算化企业稽查质效

为满足对电算化企业稽查工作要求,形成管理合力,对内部稽查机构、岗位及职能进行适当调整。抽调00名精通企业税收管理、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成立电算化企业稽查组,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稽查方式和标准,对全市实行电算化企业稽查权限上收,直接进行专业化稽查。

完善相关制度。一是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1条规定,要求凡是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一律将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及有关说明报送备案。同时,对于升级的与原会计软件发生版本变化的会计软件,要求纳税人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提前报送备案。为制定稽查方案、实施稽查,做好查前准备创造条件。二是制定《**市地税局对会计电算化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稽查内容、方式、方法,加强对电算化企业稽查的管理。

细化工作流程。一是调取账目。在调取企业的电算化资料前,告知其征管法规定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相应责任,送达相应的法律文书,保证调取账簿资料能够真实、完整、准确、符合法定程序。二是数据提取。利用查账助手中的数据采集模块,全面扫描计算机中财务数据,对检索到的财务数据,按照要求,全面、完整的进行提取,便于发现被查单位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情况。三是数据比对。对取得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汇总和查询,并与核心征管数据库数据、财务报表数据等进行比对,将企业使用的科目与软件的标准科目进行调整和对应,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四是细查疑点。

通过提取的财务数据自动进行智能的分析,对发现的异常自动进行归集汇总。如在对某房地企业成本项目的检查中发现成本变化有异常,利用穿透式查询功能用鼠标直接点击相应成本项目,直接查看到该月成本的具体内容与记账凭证,高效完成查看总账、明细账、电子凭证等财务资料工作,大大减少了稽查人员翻阅、查找、计算等繁杂劳动,可迅速查找出案件的突破口。五是

归集问题,生成稽查底稿。利用提取的数据资料建立税务检查资料库,资料库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历年的销售、成本、费用、利润、主要产品的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单位利润以及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等详细资料。稽查人员运用按行业、主要收入项目或主要产品分类计算比较,建立各行业历年各主要收入项目或各主要产品的销售利润、销售成本率、销售费用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体系,作为各行业、各收入项目或主要产品的盈利水平的对照参数标准,便于今后检查人员将检查结果与企业原申报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其差异的合理性,从而确定其纳税的正确性。如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的检查中,稽查人员通过“大集中”软件查询系统发现该企业, 2007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申报缴纳,2007年度缴纳税费830余万元。尽管从税款缴纳和税负方面看不出存在明显问题,但利用软件趋势对比及穿透式查询等功能进一步分析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发现在存货账面存货与分析推断相差100余万元。检查人员经过进行实地检查,该企业虽然应用了会计电算化进行核算管理,但账务设置混乱,库存商品账不核算,设置的所谓存货账户核算的实际是原材料,并存在隐藏销售数量等问题,最终该企业共计应补缴税款39万元,滞纳金4.04万元,并处以罚款19万元。

注重双查结合。针对电算化企业稽查不太完善的基础上,注重以手工稽查和计算机查账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稽查线索和证据,既便于发现问题,又有利于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具体工作中,要求被查单位打印标准式财务报表,同时结合原始凭证,运用传统的稽查技术,分析和核对报表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参照同类行业的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出稽查方向和突破口。同时,将有关电子数据按传统会计账册形式编织成三栏式简易账户,建立模拟人工会计表格体系,并运用传统顺查、逆差、全查等方法去稽核,寻找疑点,然后运用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获取稽查证据。这样虽然工作比较繁琐,但仍不失为是当前条件下开展税务稽查最有效的手段。同时,针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特点,我们还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检查:一是数据完整性的检验。注重了数据归集输入错误、故意不按规定数据作出调整等问题。二是凭证顺序号的检验。在财会电算化系统中,业务收入应按其发生的时间自动编号记录,如发现缺号则应查明缺号原因。三是大笔整数业务检验。避免关联企业不实的业务往来,甚至直接虚列费用的办法。

重塑知识结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目繁多,软件形式各异,造成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应付各类电算化软件。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大力提高稽查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现有综合征管软件和办公软件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率。在开展电算化税务稽查前能够进入综合征管软件查询被查企业的税务登记信息,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等申报信息、发票信息、税负率信息、会计电算化信息等,掌握被查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做好查前分析,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检查过程中,可以利用税务系统的金税信息和银行对账单信息通过资金流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报税、滞留发票信息所反映的物流信息进行比对,判断被查业务的真实性和有无账外经营嫌疑,同时能够直接面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熟练进入系统查验程序设置,会熟练使用查账软件,在纳税人授权并设置查询用户的前提下能够进入系统熟练查询;检查后,能够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直接监控稽查执行入库信息,对予逾期拒不执行入库的纳税人,除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外,能够在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内开展网上协察工作,并向基层分局发出提示信息,协助执行。同时,还可以运用综合征管软件对被查企业进行查后跟踪,掌握检查前与检查后税负率的增减变化情况,将以查促管和整顿税收秩序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工作质效大幅提升。传统手工操作,既要翻阅企业账簿、记账凭证,又要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费时费力。如分析性复核工作,以前手工操作时,需要人工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数据的整理、填列和计算也需要大量时间。而在会计电算化稽查环境中,利用原始电子数据,借助工具软件,原来需要5-7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2-4天。

稽查广度有效拓展。手工查账对一些业务量大的业务,一般采取随机抽样检查的检查方法,检查、核实比例较低,而通过数字化查账助手软件,只需制作一个模型,几秒钟时间,即可把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凭证筛选出来,从而得到一个详细、具体的结果。例如:要对账簿中的人员工资进行汇总以检查与报表数是否相符,用工资对应的标识进行筛选,所有科目中的工资自动都被筛选出来,准确率达到100%。

工作深度进一步加大。做到手工查账、电子查账并用,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全部采用调账检查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助软件发现疑点,对所有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疑点。利用手工查账及时通过企业账簿、凭证来查证,保证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整体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的检查,对稽查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稽查人员做到四个掌握:掌握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掌握熟悉财务、税收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稽查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对电算化企业稽查的实施,在深入探讨研究新领域稽查方式方法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11篇:税务专业个人简历

姓名: glzy8.com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8年08月

户口: 杭州市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大专

毕业院校: 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时间: 2009年07月

所学专业: 税务

外语水平: 英语 (一般)

电脑水平: 一般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生产、制造、加工、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期望职位: 会计、成本管理、出纳、财务助理、统计员

工作地点: 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拱墅区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6.9-2009.7 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税务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外贸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培训经历

在校期间,多次实训各种帐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工作,编制记账凭证以及各种日记账、报表

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能力,熟悉国家财经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已取得电算化证书、会计上岗证。头脑灵活,善于分析,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熟悉企业(工业、商业等)的各项财务流程,能基本完成各种帐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工作,编制记账凭证以及各种日记账、报表,能将最新的财税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

做事认真踏实,谨慎,有责任心,合作精神佳.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我未来目标。我坚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第12篇:税务专业 选题

2012届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或方向)

54.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56.税收宏观调节作用初探

57.税收调节与搞活市场初探

58.税收与其他经济杠杆的配合运用研究

60.分税制研究

61.税收负担研究

62.税负转嫁及其归宿的形式和内容探索

63.我国社会主义税收负担及转嫁研究

64.我国现行流转税的改革方向研究

65.城乡统一税制的可行性分析

6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67.转让定价调整重复征税问题研究

68.流转税税收竞争研究

69.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效应分析

70.增值税发票扣税制度研究

71.消费税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

72.乡镇企业税收问题研究

73.民营经济税收问题研究 税收负担

74.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完善的研究

75.我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研究

76.个人所得税研究

77.企业税后留利分配的税收调节研究

78.印花税制度的完善探索

79.运用负所得税制改革我国低保制度的探讨

80.绿色税收开征的可行性分析

81.浅析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

82.完善我国财产税制度研究

83.完善我国行为税制度研究

84.我国财产转移税制研究

85.试论我国社会保险税制的建立

86.论基本建设投资和税收调节

87.完善地方税体系研究

88.试论股份制经济中的税收问题

89.我国证券交易征税研究

90.我国遗产和赠与税研究

91.我国各种土地税收的研究

92.物业税初探

93.企业集团税收研究

94.经济特区税收问题研究

第13篇:税务专业特点

税务专业

税务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通晓财政税收、会计、财务及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具备管理、法律、金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并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能在政府财税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税务中介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税务人才。

我校财政和税收专业与省财税部门共建财政与税收实验室和模拟办税大厅,在广州、中山、惠州等地方财税专业统建有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多年来,以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已任,为全省各地财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财税专业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有益贡献。在财政和税收科研上,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与税收、政府间财政与税收关专业、财政与税收风险、所得税理论、财政与税收投融资和地方财源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良好研究成果。且先后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论著多部,一九九七年7月经批准开始招收成套人本科(财政专业)、一九九七年7月开始招收普高(财政、税收专业)。教学上,1人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02-03学年教学评估中总分全院第一。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规范,包括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适应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专业拥有11名各类学科的专业教师中,有1名正教授,4名副教授且具有硕士学位讲师6名。已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系财政与税收学始终处于学科前沿,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均在全国省属财经专业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务稽查等。并且每个学期都有实践性环节,专业模拟实习及实务训练5周。安排进学校模拟实验室学习, 或穿插在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就业方向:主要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税务咨询代理机构及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银行、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税务、财务相关工作。

办税小窗口,满意大学识。欢迎有志青年加入到我系税务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互相帮助,为了未来更加美好,我们将一起奋斗、一起努力。

第14篇:建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潍坊百树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可行性调研报告

潍坊百树中等专业学校理工系编制

2015年8月

- 1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未来50年,中国预计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2、建筑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我校通过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调研和座谈讨论,得到了一些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认识:

人才需求量大。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社会固定投资的60%左右是通过建筑业实现的。庞大的建筑体系需要大量的岗位和值为,这种需求也将解决大量的专业人才就业。“十一五”期间 ,国家级开发区扩展到逾90个,几乎翻了1倍,在国家与各地区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建筑行业异军突起,成长显著。但在此期间,该行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有相应的措施。

二、我校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所具备的优势

(一)专业紧贴我市长盛不衰的支柱产业,办学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产业发

- 3 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满足了该专业开设和发展的需要。

(五)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流的软硬件教学设施

学院总占地面积51亩,教学面积4万余平方米。全力打造一流的教育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教学相互渗透的教育教学理念。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校的二期及后期工程建设,让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去体验,加大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更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同时学校还为本专业学生配备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等可满足该专业学生的使用,是一所高规格、多层次、多轨制的综合职业技术院校。

(六)稳就业,强保障 (1)先进的就业模式

学校在重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 工作。学校肩负着落实“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产教结合为一体”的示范办学重任,采取多渠道就业模式,学校先后与全国多家实力雄厚的百强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探索一条全方位、全过程以能力为本的“多证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可靠的、多选择的岗位群支持,保证100%就业。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后续服务机构,指导、落实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为学生的实习就业保驾护航。

(2)校企合作广泛深入,成效良好

面向行业的办学培训,使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形成了深厚的行

- 5 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分为五个部分:操作演示、训练、模拟、见习、实习。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的联系。

根据目前生源的素质、招生和就业的形势,我校针对当前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出发,适当拓宽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增加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适当考虑超前性。

在教学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以够用为限,实用为度。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对于重点专业理论的课程,要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加强知识的应用教学。还要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认识实习、操作实习、毕业实习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职业敏感,丰富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学生在毕业前,学校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再出面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考试,拿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本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敲门砖。

3、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行政管理要为教学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管理为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在一方面教务处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另一方面学院教研组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形势和变化调整教学计划。

- 7

第15篇:影视制作专业调研报告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影视制作方向)

调研报告

1、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文化创新产业”。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中, 几乎都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特别是:广告、出版、印刷、会展、影视、动漫、网络。2006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进行以动漫行业和影视行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的建设,争取利用10年的时间使中国成为文化产业强国。在国家的大力号召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动漫、多媒体、影视行业及周边行业大力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人才需求报告,多媒体、影视、动漫及周边行业未来人才在100万左右。 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我们专业建设和发展到来了良好的机遇。另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被列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之一。

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电脑动画、电子游戏、数字电影、网络教育、移动增值、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和数字创意等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多媒体产业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据2007年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介绍,上海共有数字媒体企业8836家,行业总收入418亿元。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

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门化人才。其人才可分布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媒体、桌面视窗、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远程医疗、数字媒体展示、游戏制作、触摸媒体和在线培训等等领域,这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我国数字媒体市场正飞速发展,户外、公交、地铁、楼宇以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影视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数字影视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制约数字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美联社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观看或下载过视频。预计2010年,

在网络视频领域亚洲仍将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除新闻之外,短片、音乐视频以及用户自己创造的业余视频节目是最受网民欢迎的内容。

2.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以及51job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于2010年12月发布的影视职位需求信息为2000余个,招聘人数超过10000人。2010年初的北京人才招聘会上,不降反升的职位就是影视行业,,目前据权威组织统计,到2010年底,市场上数字影视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150万,其中数字影视创新创意策划人才与制作人才尤其匮乏。而影楼、婚庆公司等需要的摄影摄像、后期制作人才更是需求惊人。

目前,全国2000家电视台、5000家影视制作公司和近万家网站都急需大量影视制作人员。业内人士估计,数字影视制作行业急需约150万从业人员。由于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的薪水水涨船高。网站视频编辑月薪为3000-5000元,视频短信制作人员达到5000-9000元/月,而具有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数字影视制作人才年薪可达十万元以上。

3.就本市而言,眉山市影视广告市场,婚庆摄像,潜力巨大,目前我们的毕业生已经在眉山电视台,以及影视市场上站稳脚跟,有的还成为行业佼佼者。

3.影视制作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下面我们从生产流程来研究

A、影视制作流程

从片头制作、MTV制作、视频制作的生产方式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像、建模、修型、动画、后期制作、合成、特效的环节是比较适合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岗位需求。

B、网站编辑流程

从新闻采集、摄影摄像到新闻报告、网页制作、视频制作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影摄像、网页制作、视频后期制作等环节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岗位需求。

C、影楼、婚庆公司制作流程

从婚纱摄影到婚庆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影摄像到电子相册制作、视频制作等工作环节适合我校学生的岗位需求。

2、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要求还是基本相符,还需与本地区行业用人需求紧密联系,不断修改,这样才能做到为地方经济服务,推动地方行业发展。

2,岗位能力要求

影视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影视设计与制作企业从事创作、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如在2D影视设计业中从事背景、线拍、修型、动画、扫描、上色、合成、特效以及渲染的环节等工作;在3D影视设计业从事培养建模、材质灯光、三维、制片助理、后期制作(合成)、短片制作等工作。

根据企业的反馈,随着企业的发展或人员的流动,每年均要招聘高职生。对高职生来说,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工作态度、所持的技能证书及具备的技能,有的当场还做企业带来的试卷进行测试,有的通过初试后还要进企业进行考察试用,最后决定正式录用那些会做人、能干事的学生。

我校影视制作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影视制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分析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众媒体、影视单位、电视台、网站、广告公司从事影视节目策划与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宣传片的制作等工作。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基本定位是:

(1)、在知识要求方面:

学习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三大构成等基本造型手段,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影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网络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规律及跟踪数字媒体新工艺、新潮流的能力。

(2)、在能力要求方面:

A、掌握各类影像处理软件、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具备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处理、编辑制作能力,能顺利完成网页设计、平面设计、视频编辑合成等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工作。

B、了解国内多媒体艺术设计、数码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规范电脑美术设计与创作。

C、要求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规则,熟悉多媒体设计公司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务,能够运用设计创新理论,密切关注设计市场动态。

(3)、在素质结构方面:

A、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讲究文明卫生,不断增强身体素质。

B、具有一定的养育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文娱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自控和适应能力。

C、具有良好的气质和社交、沟通、协调能力。D、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3.根据实际调查与用人单位反馈来看,目前我们的毕业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但在职业素质上还有待提高!

3、专业整改方向

(1)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要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体系上,以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为目的

要关注家用影视设计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3)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本市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模块加小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技

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项目,不仅要适应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而且要适应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4,对学院专业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影视专业师资培训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影视专业教学的希望也是在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推进影视二维动漫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培训情况是关系到当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师的培训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教学理念;二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二者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以当前的课程改革推动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进行职业技能的提高。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当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时,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的学习最有效。因此,对影视设计专任教师的培训应该与他们具体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影视设计与制专业一直面临3DMAX软件教师的缺乏,3DMAX软件教师都是外聘教师任教,队伍不稳定。

2、强化学生实践操作

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专业的特点,我们必须大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职业能力,学习专业技能,学习有关知识。各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和实践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努力改变现有“实验从属于理论”和“实验服务于理论”,这种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理论——实践—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活动(环节)的一边连接着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另一边连接着(未来的)工作(岗位技能)。因此,我们要加强实践操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选取项目(或内容),使它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切不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操作而操作。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应该努力渗透职业安全意识、团结合作能力、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汇报:

(1)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方面

例如课程设置上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会使用3D,AE这两门软件的人才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较为欠缺,且会使用的人员在操作水平上较为欠缺,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上,增加了3D,AE的周课时,

(2)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如何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了解企业需求,更加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的为一线企业生产服务。

(3)对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何处理计划与执行之间的矛盾等)。

制定完人才培养方案以后,在执行上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善,例如,多媒体专业在上3D课时,教师会根据多媒体专业特点,多进行一些3D材质和3D动画,模型方面的教学,而不是偏向于渲染,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第16篇:电力专业调研报告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搞好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的教学,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及时发现我专业在办学思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调研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通过走访企业和实习生、毕业生进行电话、电子邮件联系,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通过分析实习生、毕业生调查所得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教研、讨论,作了相应的调整。于2011年-2012年期间,在校领导、教务处带领下,我们去呼伦贝尔市所属的电力企业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很多启发。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新形势、新科技和新任务,发展电力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建设和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电力发展的当务之际。随着电力负荷的增长和大型水、火电源的开发,目前需要大批有技能、高素质的电力一线工作人员。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力紧张,大量的电站投产,更需要大批电力应用型人才,且需求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这种局势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产业化先头部队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电力行业急需大批掌握电力生产和供用电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作为我校的精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又从社会上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

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及综合动手能力的培训。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电力企业发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热能动力专业、发变电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

2、调查内容

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集体精神等方面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检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否受欢迎;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调查分析、结论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此专业设置比较合理能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比较扎实,应用能力与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3、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吃苦、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踏实,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事业心强,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哪一些因素更为关键呢?7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有64%的企业选择了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单位认为踏实、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事业心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企业也很重要,少数单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考虑哪类求职者? 有80%的企业会选择农村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们具备吃苦耐劳的特质。有32%的企业更青睐于获得各种证书(特别是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的应聘者,他们认为这类人员学习能力强,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对而言,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求职者综合素质高、有特长(文艺才能)等因素对企业用人取舍的影响力度较大,占69%。从中可以看出,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素质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学生素质前5位依次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

力。这表明,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人际关系处理等综合能力在工作中的作用日益

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2)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普遍强调的还是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 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心理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具体要求如下:

1.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看问题、办事情;

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理想,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

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公德;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豁达大度。

(2)科学与文化素质

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

自强、自立、自爱,戒骄戒躁,乐观进取,始终保持良好心态;

有正确的审美观,言谈举止及衣着修饰等符合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

爱好广泛,兴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3)身体心理素质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

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善于接纳别人,包括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处理好男女之间的友谊、爱情关系,男女交往行为得体;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4)职业素质

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行业精神

吃苦耐劳,文明生产;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服务精神:

尊重用户,热情服务。

诚信精神

真诚老实,公道正派。

团结竞争精神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2.能力与技能要求

(1)基本(通用)能力与技能

数学计算能力:

具备简单函数、微积分运算能力;

掌握数据的收集、计算和处理,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能力。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备本专业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如调查、调研及工作的计划、总结等。 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文本、数据的处理和编辑能力;

掌握一定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未来人才的竞争将是适应性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能否取胜和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建议

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自我表现观念

出于种种原因,在校期间,老师、亲友和同学一般来说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并对其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指出不足。建议要求在校生通过主动寻求真实意见反馈,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在认识自我优势的同时,也能客观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全面提升自我,谋求后续发展预先做好准备。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明确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电厂设备、供用电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能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运行、发变电运行管理、检修、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力行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校期间,要求学生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把握机会,主动接受挑战性的任务,充分展示自我才艺,更好地去开发自我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转变择业观念,顺应社会发展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

11年5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海拉尔热电厂进行走访,我深受启发,更进一步了解到电力生产单位对电力专业的用人需求,更进一步的体会到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要更进一步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际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3、大力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近几年来,我专业教学及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工学相结合道路,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踏上社会,接触生产实践后,让学生面对各种高新技术,通过自学资料,短期培训,刻苦钻研,很快地能够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4、加强学生敬业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生要加强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注重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基本状况

我校学生来源于呼伦贝尔市所属的旗市县区的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文化基础各方面都底子很差,在学习专业课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困难,为了达到更好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文化课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难度,调整重难点的范围;在专业课方面,根据学生将要面对的就业方向和企业需求,减少对学生理论分析计算方面的要求,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设备结构组成作用上,降低了难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让学生通过培训学习,考取电工操作证、电焊操作证。

第17篇:财会专业调研报告

财会专业调研报告

一.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己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留党察看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犯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败,对已产生企业文化腐败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败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应该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己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实质还存在,新的主角还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业务置于有组织的厂际会计集体监督之下,是一种既能剥离企业主体侵犯会计主体,又能保证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会计主体的到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主体的行为在极大的程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中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经济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总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三、关于创建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制度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这是研究会计行为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果信息发自客观事物对自身的一种自然表达,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种真实的表现,如天气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物质运动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会计信息则不完全是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以企业的收益和资产为例,它们是企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客体,也是会计

行为所要反映的会计客体,但是,收益的确定和资产的计量则需要通过会计人的脑力劳动来表达,这就在会计客体和会计信息之间设置了一道人的行为过程。人的行为在会计信息能否完成对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能力差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会计客体状况的信息表达是有差异的。所以,便产生了会计信息对会计

客体进行价值表达和服务的真实性的争论,这种争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会计工作性质的机会。作为会计主体,至少应该以真实的行为去完成对会计客体的表达和服务。事实上,虽然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实体,但它的价值面却必须通过人的脑力劳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会计客体的价值面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对价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过会计信息来表达,并通过会计信息的途径向会计的服务客体进行传达,这使得人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的认识完全受到人的行为的控制,在未能揭话出会计信息失真之前,人们只能将己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但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露出来,人们就将失去对企业经济活动价值面取得认识的机会,从而造成决策损失。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索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讨,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案例、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案例。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案例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案例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4个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够论述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本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本专业做专业讲座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 推动了“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本专业让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

第18篇:园艺专业调研报告

园艺专业人才市场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园艺教研室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园艺技术专业是学院的长线专业,也是学院确定的重点示范专业。新疆是园艺大省,在自治区农业厅制定《新疆 “十一五” 园艺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中提出,蔬菜280万亩(含保护地45万亩),西甜瓜140万亩,打瓜90万,设施瓜果30万亩,特色园艺作物总面积为2170万亩。园艺业已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是新疆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示范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根据就业市场对我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新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对准岗位设专业、对准专业设课程,对准企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为新疆园艺业的大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应用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

花卉生产技术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岗位方向是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和花卉生产有关的技术服务、行政管理、产品深加工和营销工作。并可自主创业(如开设花店);种子繁育技术是本专业的整合课程,面向的岗位方向是种子生产和农资生产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种子检验和营销工作。

2011年4月20-5月26日,我们选择目前能代表这两个岗位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且在该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4家单位(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上海种业下属子公司上海康登园艺有限公司、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新实良种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意义在于把握专业方向,根据岗位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内容

调研对象主要是技术部门管理者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员;调研的主要内容分类如下: 1.花卉生产技术员的社会需求情况

2.有关岗位部门对园艺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及专业拓展能力的要求 3.花卉和种子的种植结构、主要发生病虫害害及防治措施

4.花卉生产技术员和种子生产技术员的岗位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生产技术标准等。

(一)公司简介

1.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首家集团性种业国有独资企业,是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海市农林行业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企业五十强之一。专业从事种子开发与工厂化育苗、花卉生产与进出口贸易、林业与温室工程以及资产经营与管理四大经营业务板块。

公司以“科技装备产业、服务创造市场”为理念,利用种源、人才、设备和市场优势,通过加大中国种业产业化、向国际市场辐射、资本经营三大进程,努力打造中国著名的种业企业。

上海康登园艺有限公司为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是红掌、凤梨和一品红等中高档花卉生产的 专业公司;拥有基地生产面积25公顷,现代化智能温室4公顷,资产总额6000多万元。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由研究员、博士后组成的科技队伍,勇于创新,攻克花卉生产技术难关,不仅开发了红掌、凤梨和一品红等系列产品,而且形成了红掌、凤梨和一品红等中高档花卉一整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公司生产的红掌、凤梨和一品红等产品,长期以来因其品种丰富、品质上乘、货源稳定已热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红掌生产面积达3公顷,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已远销日本、香港等地。公司还与国际著名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是荷兰安祖花公司授权在国内唯一的红掌小苗生产商与分销商。

公司坚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成为花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目标,参与国际竞争。“顾客满意是我们事业成功之基石”。

该公司在新疆租用了我院的一号智能温室进行红掌和凤梨的生产,具体工作由两个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员完成。该公司的产品目前在疆内同类产品中属于高档。基本上能代表国内盆花生产的先进技术水平。该公司这两年一直雇用我院生物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对我院学生素质较为满意。我们专业可以此为平台进行开发和合作,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2.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产业集团与社会资深科研人士共同出资组建。公司座落于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交大农科新桥花卉园区内,注册资本850万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达3000万元。公司依托上海交大深厚的学术底蕴、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广泛的国内外产业背景。走“立足科技创新、拓展市场空间、维护企业品牌、打造诚信形象”的企业发展之路。公司重点研发品质卓异、市场适销的新品大红花蝴蝶兰以及彩色马蹄莲、凤梨、红掌等高档花卉,努力实现生产加销售的集约化经营。

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宗旨: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客商收益为核心”,“花求美、业求精、商求诚、人求真”,

该公司在新疆租用了我院的二号智能温室进行高档蝴蝶兰的生产,产品在新疆供不应求。具体工作由公司派出的片区经理和生物科技学院的两个毕业生完成,该公司准备开拓中亚市场,对我专业的学生潜在需求较大。 3.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依托中以项目,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我专业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在该基地进行第一轮学徒工的培养和训练。该公司目前的4个技术人员中有三个毕业于本专业。随着园林科技学院在康乃馨鲜切花生产上面积的迅速扩大,我专业的学生已成为公司发展扩大人员规模中首选的技术人员。这是我们今后花卉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训练的技能。

4.新实良种有限公司

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是自治区农业厅直属的新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科技厅认定的科技企业,公司依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致力于玉米种子的产业化发展,大力开发高科技项目,是集种子科研、良繁、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名,其中生产技术人员110余名,高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骨干35名,营销人员60余名,并聘请了多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同时,在技术上公司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新疆农大等科研单位进行横向联合,为科技兴企,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我专业目前有两名在该公司就业,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根据调研结果,我专业的《种子繁育技术》课程设置的内容可满足类似企业对种子生产技术员的基本要求。

三、调研结果

1.市场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数量(花卉生产技术人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需求呈上升之势。

从调研的几个企业来看,都处于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经营领域的阶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之势。

2.花卉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尽可能专而精,而种子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据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片区经理王玉国介绍,在高档盆花和鲜切花生产的企业,专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某一个具体的花卉生产而言要求学生尽可能专而精,才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成为企业生产缺少不了的骨干。我专业兼职教师康乃馨生产技术专家赖炳旭也阐述了相同的观点。而在种子生产领域,要求学生尽可能熟悉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在进入岗位时能很快熟悉和胜任种子生产从种到收到销售的岗位要求。

3.花卉生产技术人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能够吃苦耐劳,热爱专业 通过对这几家企业的调研,对于岗位能力要求时一致认为,懂技术,能够吃苦耐劳应当是花卉生产技术人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的最基本的技能和品质。

这几家花卉生产的负责人都指出花卉生产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有许多是很单调和重复性的工作,有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不是很好,学生不能只看中眼前的利益,而应该端正心态,热爱专业,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和总结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看重的掌握核心技能的技术人才。才有可能将自己不断提升,成为被别的企业“挖”的能人。

4.花卉生产技术人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岗位要求上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花卉和种子生产的过程中,要想生产出高品质高产量的产品,应该具有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在生产中,对养护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做到用心观察,预防为主。能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既要懂得花卉和种子作物栽培生理、生长与环境的基本原理,更要懂得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的一般原理、掌握病虫的识别、诊断一般方法和防治技术,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花卉生产技术的就业面会随着新疆花卉业“走西口”而向国际市场渗透,就业前景形式很好,有待在教学内容更好的体现。

自治区花卉协会秘书长、自治区林业厅花卉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哲延说: “近几年,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飞速增长,新疆的花卉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 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居民非常喜爱鲜花,节日里、庆典上,人们常常要送上鲜花表示祝贺。城市里的花店也非常多,但是因为地理、气候以及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等多方面原因,当地生产的花卉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现在,主要是从荷兰、土耳其等国进口,数量不大而且价格高昂,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

目前,从中国进口花卉只占中亚国家花卉市场销售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多是通过民间贸易的形式进行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新疆花卉业发展势头很好,花卉生产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花卉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形成了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等6个花卉生产销售重点区域,花卉销售已辐射到哈萨克斯坦等国。我们距离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很近,地缘优势非常大。

在调研中,上海交大农科新桥花木有限公司片区经理及其他几个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现出对中亚市场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会成为我们专业花卉方向很好的一个发展空间。

三、根据调研结果,园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及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园艺技术专业发展很有前途

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单位的调研表明,园艺技术专业是服务于新疆特色林果业和园艺业的专业,是培养行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有很好的就业面和非常巨大的潜在人才需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园艺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2.建议调整花卉生产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需求,将教学更多的和生产结合,提高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的实际动手和操作应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再按照以往的先总论后各论的形式按部就班的授课,而应该打破界限,根据目前生产上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将某一类花卉的生产技术讲精讲透,以点带面,融汇贯通。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3.做好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

调研企业普遍认为学生的热爱专业和吃苦耐劳精神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和接收。我们要在学生入学时,邀请企业负责人做专业发展和就业形式的讲座,以一些生动而直接的案例让学生在接触专业时能端正心态,以良好的心态投入专业学习。

第19篇:平面专业调研报告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社会调研报告

这次的暑假调研我们选择了3家平面设计公司,因为平时在学校从事编辑排版工作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的公司考察一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调研的内容是学习习近平面设计(Photoshop和CorelDraw的使用)以及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设计师如果缺乏足够的市场和管理上的经验,做出的设计作品往往会与市场经济脱节;而作为管理者如果缺乏设计基础和审美能力,一味追求市场效益,过多地拘束设计师的思维与创新,忽略了设计要素的重要性,便会造成设计的庸俗化。

所以仅仅通过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去实践,走进设计公司,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社会对平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发展前景,这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

一、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使综合国力增强,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前景

1、平面设计广告业的发展前景

从竞争的角度看,广告业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现在企业对广告宣传特别重视,选择的媒体也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也是企业之间竞争带来的一种附加效应。从行业角度看,在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非常快,行业细分的趋势,企业原来都有自己的广告部,但是从管理和专业性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及市场要求,因此,他们必须找更专业的公司去做好广告设计。从经济发展看,在国外,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创意能力强的广告公司。中国的市场经济相对落后一点,所以,通过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未来的趋势,广告行业确实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大中小企业的宣传意识和企业文化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这样提供具有专业和创意的平面广告设计。给平面设计广告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业务:企业画册、公司年报、公司请柬、招标投标书、标志及企业形象设计、品牌设计、招商函、招商画册、产品手册、说明书、手提袋、招贴、海报、X型展架、展板、条幅、易拉宝、宣传页(册)、台历、包装、不干胶、杂志、报刊、各种贺卡、酒单、胸卡、名片、表格单据、电脑刻绘、打字、写真、标牌、便签、信纸信封VI系统,汽车广告、车厢广告,网站制作等。制作各种彩色条幅、各式锦旗、绶带、灯箱牌匾、PVC、铜牌、铜字、铁字,不锈钢宣传栏。

2、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都将在中国上演,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也都看好这一商机,大量涌入中国。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已进入平缓增长而竞争空前的阶段。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买房、买好房、装修房”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图形图像方向专业的当务之急。

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所以在开学后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班级小组合作,也成为一个课堂环节的重点去落实,一个设计团队是否优秀,首先要看它对设计的管理与分配,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并不是要每个人都非常的优秀,这样很容易造成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所以在共同进行一个大的策划项目的时候,设计师之间一定要经常沟通、交流,在共同的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商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碰出新的闪光点,使策划项目更加的完备。

通过这次调研,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调研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调研单位的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多他们的设计任务。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学生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等等。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这样才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课题组成员:王永达

第20篇:秘书专业调研报告

文秘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秘书的必备条件,与传统秘书截然不同,20世纪的秘书所被赋予的职责,是消极地等待主管的命令,配合周围的工作环境;而新世纪来临之际,由于网络的四通八达,企业扁平化、全球化的发展,促使秘书积极顺应变局,创新思维。因此,21世纪的秘书,除了外形利落出色、学识涵养丰富、个性成熟稳重等传统的标准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条件:

第一:有问题,能自己找答案。资深参谋人员应为主管设想出合理的方法,要

主管做选择题而非是非题。

第二:情绪问题,能自行排解。世界上95%的秘书都是女性,下个世纪无疑

将是女性发展最快速也是最具挑战机会的世纪。专业秘书必须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力求成熟稳重。

第三:不断给自己找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危机就是转机。

第四:随时准备。许多秘书抱怨加班,比老总还忙,这就违反了秘书工作的要

求。主管随传随到这是必须的。

第五:话不多但中听。多数主管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听闲话。所以秘书在回答

前必须思考,做到能言不繁。

第六:做事有分寸。做秘书最难的一件事,是揣度主管的心意。许多反应及作

风都是在日积月累的沟通和协调中了解的。所以过度反应是需要避免的。

第七:凡事多观察。秘书就像气象局一样,主管及办公室的风吹草动都唯你是

问。要适应环境,而非要环境适应你;要改变自己而非改变人。第八:能设身处地的考虑。秘书是未来办公室资讯的整合者,在这个前提下,

你所拥有的资源最多也最完整,所以你的思维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整合的。

第九:能扮黑白脸。许多会议和谈判的场合可能需要你适当的出现,配合主管

完成工作。所以你的沟通协调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第十:有公关能力。秘书工作会涉及更多的顾客服务,也就是对外涉及联络的

能力。秘书也将逐步迈向公关经理人或甚至发言人的角色。

税务专业调研报告范文
《税务专业调研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