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25:0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清平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中省市县扶贫工作总体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认真实施,坚持按照“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实施三项措施,落实五个一批,达到一个目的。具体的讲,就是实施镇村重点帮、干部结对帮、部门具体帮三项工作措施,落实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最终达到全镇总体脱贫的目的。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清平镇在册贫困户共162户389人,其中2015年保留40户106人,2016年新纳入122户283人;有低保对象86户211人,五保对象27户27人,残疾人员70户72人;全镇共有帮扶单位22个,结对帮扶干部153人。

二、工作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领导责任落的实。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高度重视。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21个战区,为打胜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协调,我们召开了全镇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员大会,并以战区为单位,多次召开部门、村、户三级协调会,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三是强化督查,我们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为组长的三支督查队,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拍照取证,督查各战区和干部包扶情况,与包扶干部一起研究制定相应的脱贫措施,使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措施高效可行。

二是严格认定,精准识别落的实。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方面,我镇坚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认定程序进行认定。即:四议“村民小组提议、村三委会商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镇党委会审议”,两公开“认定过程公开、认定结果公开”。要求在识别过程中做到对贫困户“三个清”,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子清”;二是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做到“问题清”;三是摸清能干什么、会干什么的问题,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措施清”。真正实现精准识别。

三是强化管理,帮扶措施落的实。在具体的帮扶过程中,我们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措施,全民动员,全员参战。一是干部“真”帮。要求所有包扶干部每月到村到户至少1次,做到包扶计划到户、脱贫措施到户、项目资金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截至目前:全镇153名帮扶干部,共落实帮扶项目53个,投入资金8.6万元,投入猪仔38头,鸡仔800余只,玉米种子800公斤,化肥8.5吨、地膜6.4吨。二是部门“真”扶。全镇21个包扶部门都能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斗中来。积极组织本部门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并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今年各相关部门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0场次,参与培训人次达到800多人次,提供各类物资80余吨,投入资金达到了150多万元。尤其是县蔬菜公司在帮扶过程中,多次组织菜农进行现场培训,外出考察;县法院积极协调,投资苹果园化肥10吨。三是群众“真”脱。通过帮扶,目前我镇16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的54户163人,其中:发展苹果产业23户71人83亩,发展种植业14户46人,发展养殖业12户36人,发展蔬菜业2户8人3座;社会兜底保障108户226人;生态补偿140户320人;教育培训25户87人。通过各类帮扶措施的落实和贫困户的积极参与,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已为时不远。

半年来,扶贫攻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在各包扶干部的辛勤工作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对象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金技术我们都可以通过结对帮扶予以解决,但缺乏劳动力的问题确实很难马上解决。二是贫困对象自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就看政府怎么办。 三是帮扶措施单一,大部分结对帮扶干部的帮扶办法就是简单的买些鸡仔猪仔、化肥种子等,这些办法只能解决当年短期内的问题,在思想动员工作上还做的不够好,还没有真正做到由“输血”转化为“造血”。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全力打胜全镇脱贫攻坚硬仗。

推荐第2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 1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 3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 5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 7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 9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 11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 13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 15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

- 17为了加强公务租车使用管理,控制公务租车费用,确保公务租车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租车原则

凡在本县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工作及到本市以内开会、参观、考察、学习需要用车,而本单位配置的车辆又无法调剂时,可以租用社会车辆。租用车辆时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履行手续,不得私自租车。

二、公务承租条件

1、车辆行驶证、牌等证件齐全有效。

2、按规定办理了保险。

3、车辆状况良好。

4、驾驶员年龄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驾龄一般在3年以上。

三、公务租车程序

公务租车实行派遣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调度,严格出车审批程序。凡需租车者,需提前向单位分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填写《公务用车派车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由车辆调度人员统一联系用车对象。

- 19 -

推荐第3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蒿坪镇黄金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5月22日)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4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 1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

- 3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 5

推荐第4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首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组成的精准扶贫医疗服务团队,贫困人口涉及70个行政村,52名乡村医生,全镇总人口38276人,贫困人口:1458人,因病致贫611人,2017年减免58人,共计290元。

一是为贫困村设立了卫生室,统一标识,建立了各项卫生室制度,对卫生室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二是为每一户贫困人口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卫服务,免费提供了健康查体、签约服务、“三免一减半”医疗服务等惠民政策,对因病致贫人员致病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干预,通过服务,为我镇贫困人口提供了健康保障。

推荐第5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工作情况汇报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林缘地带,海拔2440米,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无霜期130天,属高寒阴湿气候。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917人,耕地面积5500亩,人均2.87亩,林地4800亩,草地3850亩。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有低保户151户491人,五保户8户9人,扶贫对象221户1098人,贫困面为57.3%。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元古堆村视察,慰问了老党员、贫困户马岗和全村群众,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总书记视察后,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编制完成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渭源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以脱贫攻坚统揽元古堆村各项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县、乡、村各级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3月份以来,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773.08万元(其

—1— 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实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全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221户1098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户20人(2013年减贫92户499人,2014年减贫30户142人,2015年减贫88户404人,2016年减贫7户33人),贫困面由57.3%下降到1%。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其中,财产性收入356.29元,经营性收入2721.35元,工资性收入1707.75元 ,转移性收入1357.60元),比2012年增加4677.2元、增长76.1%,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5元,比2012年增加3615元、增长79.7%。2017年4月,在精准扶贫核查过程中,核查出因病回退贫困户2户9人。在6月份两项制度衔接动态调整后,新纳入低保户45户97人,一般户2户10人,全村现有未脱贫户53户136人,贫困面为7.1%。

——基础条件彻底改善。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先后完成混凝土护岸11.4公里,生态措施防护岸9.4公里,全村及周边河沟道得到全面治理;自来水实现447户农户全覆盖;完成机修梯田77亩,达到愿修尽修;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公里、0.4千伏线路7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硬化村社道路30.49公里,新建桥梁2座,村内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建成集中安置区3

—2— 个,安置农户130户,配套建设羊舍130栋,改造危旧房203户,危房基本消除;建成移动网络基站2处,全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推进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大力实施以‚五改‛、‚四通‛和整治‚五乱‛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210户农户住宅进行了风貌改造,购置压缩式垃圾清运车1台,手推垃圾车20辆、户用垃圾桶447个、公共垃圾箱85个,建成垃圾收集屋2座。坚持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投资132万元实施了元古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生态造林5900亩,营造乔木林750亩,实施退耕还林1194.3亩,建设封禁围栏10公里,青山绿水掩映红瓦白墙的美丽乡村景象初步形成。2016年,元古堆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富民产业多元发展。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壮大肉羊养殖、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百合种植、劳务输转等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发展玛卡、竹柳、苗木繁育和梅花鹿、放养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工业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全村富民产业多元化发展。种植业方面,每年建成马铃薯原种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人均增收532元;建成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基

—3— 地1000亩,参与农户350多户,人均增收742元;30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百合820亩,人均收入775元。栽植云杉、樟子松苗木350亩,速生竹柳120亩,参与农户160户。草牧业方面,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建成梅花鹿养殖圈舍2栋,梅花鹿饲养量达到230只;建成肉羊养殖小区4个140栋、规模养殖羊舍21栋,500立方米青贮氨化池2座,肉羊饲养量达到3600只。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村320户农户以羊只、圈舍等入股企业(合作社)分红增加收入,每户年分红370—1000元。建成1万只以上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2个,发展养殖户46户,饲养量达到3.8万只,带动人均收入233元。其他产业方面,引导和组织输出劳务710人(次),劳务收入达257万元,人均收入1342元;引进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元古堆村建设百合产业园和贮藏气调库,已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启动建设。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2016年并网发电,3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分红3000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万元。同时,圣源公司在元古堆村大石头河规划建设扶贫创业旅游小镇,占地30亩的光伏产业园和果蔬采摘园正在建设,为元古堆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加强。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对元古堆小学进行了整体搬迁,改建教学点1个,新建幼儿园1所,新建教学及办公用房1210平方米。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

—4— 卫生室、金融代办点、体育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村民公共综合服务区,改造建设敬老院1处。全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四年来,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甜、信心更足,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存款38户。家族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新购置各类车辆98辆(其中轿车29辆、摩托车45辆)、电视机156台、冰箱(柜)78台。全村现有农用车(含装载机、双排座小货车)320辆、轿车36辆、摩托车350辆,电视机460台,冰箱(柜)162台,户均拥有移动电话2部以上。

——干群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实、基层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致富能力、经营理念、市场观念不断提升,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

四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走在前‛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凝聚各方合力,落实最大责任,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振奋精神聚合力。元古堆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

—5— 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将渭源县确定为直接联系县,为元古堆村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铎等省上领导先后到元古堆村调研,精心谋划指导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县委主要领导将元古堆村确定为联系帮扶村,组建由国务院扶贫办下派干部任队长,市、县、乡共计7名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派驻5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田家河乡选派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中央统战部、交通部、酒钢公司等30多个单位、企业倾力帮助和支持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形成了领导带头、单位牵手、干群联合、社会助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促进了人才、资金、项目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向元古堆村汇集。

(二)规划引导明方向。县上积极与省市发改、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编制了元古堆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设施畜牧业、村庄建设等专项规划,谋划全村重点建设项目40项,确保了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投入夯基础。围绕破解发展瓶颈,坚持‚项目

—6— 跟着扶贫走‛的原则,建立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四年来,集中整合财政、扶贫、信贷、企业、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10773.0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全面加强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推进产业开发,形成了‚政府建基础、企业帮增收、社会办实事、群众齐参与‛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补齐了欠账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

(四)产业扶贫促增收。以减贫增收为核心任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探索总结出六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是‚母畜寄养+农户分红‛模式,由甘肃神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40户贫困户入股羊只统一养殖,每户年分红1000元。由甘肃圣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带动115户五保户和一二类低保户养殖良种羊275只,已分红43520元,户均分红370多元。二是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采取技术入股、圈舍入股、羊只入股的方式,全村227户农户与科技特派员领办的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共同体,合作社每年按20%分红,户均分红1000元。三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模式,实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覆盖,累计投放个人类贷款54户27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为46户贫困户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0万元,由圣源公司等4家企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连续分红三年,每户年分红4000元。四是互助增信金融扶贫模式,由县财政投入20万元、江能集团公司捐

—7— 赠100万元建立村级互助基金,按1:10的比例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已为103户群众投放238.5万元产业贷款。五是土地入股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共建产业基地、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0户,发展百合、马铃薯种薯、苗木、玛卡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六是‚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办经营实体模式,由圣源公司兴办经济实体,全村178户农户入股37.85万元,共分红31.33万元,户均累计分红1760元。

(五)教育培训提能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扶持群众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元古堆村与福建蓉中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村党支部先后2次组织22名骨干青年到蓉中村参加小微企业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与此同时,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按照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的工作思路,进行‚菜单式‛精准培训,先后进行引导性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460多人(次),劳动就业技能鉴定146人,通过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自主发展意识,激活了群众脱贫致富‚原动力‛。

(六)双联帮扶添活力。市委书记张令平将元古堆村作为自己的双联扶贫联系点,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联村联户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衔接‚双联‛单位市人民医院扩大

—8— 联户范围,组织15名县级领导干部和22个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按照‚6532‛的联系标准(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联系6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户;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联系3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户)联系全村447户群众,实现‚一户一策一干部‛全覆盖帮扶联系。各级双联单位累计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38.5万元,为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和医疗器械,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并对因病、缺技术贫困户确定医务人员和农技干部精准结对,开展长期帮扶。实行县级领导责任联系、部门覆盖帮扶、乡村驻社包户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定期推进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七)党建引领强保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能人致富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党建+致富能人‛,使党员能人引领发展致富,四年来,先后有13名党员创办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3家,全村88%的农户加入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能人刘海东创办的塑业编织厂,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能吸纳40多名贫困群众到厂务工,预计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党建+产业发展‛,使贫困群众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通过开展支部与企业(合作社)共建,分别与酒钢、神农、圣源、江能等4家公司党支部结成对子,在种植、养殖产业链上建立了2个党支

—9— 部,探索出了‚支部+企业(合作社)+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党建+双联帮扶‛,使各类社会帮扶力量聚合发力,村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组织各级干部、党员产业带头人等社会帮扶力量与精准扶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将社会帮扶力量凝聚在脱贫攻坚工作链上,实现了党建与双联行动、社会帮扶深度融合。‚党建+科技服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县上选派3名畜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和2名农业专业的专技人才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精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科技宣传培训和成果转化, 先后争取引进农业项目3个,领办良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开展各类技术服务300多场次,真正将自己掌握的富民技术变成了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效益。

(八)联动发展抓统筹。坚持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改善生产发展环境与培育富民产业同步部署,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行动、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全面小康引领、多维联动攻坚的新局面。同时,把元古堆村纳入田家河乡区域集中连片开发整体规划,推动元古堆村与香卜路村等周边村及田家河乡协同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了重点村引领、统筹区域扶贫的集约效应。

虽然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市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不强,

—10— 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由于羊价回落、市场低迷,养殖业的增收推动效应没有完全显现。二是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还不够解放,加之致富技术缺乏,培训提高缓慢,群众自我发展致富能力不强。三是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群众参与日常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面建成小康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突出产业开发、能力素质提升、党建保障等关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小康。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继续加大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推动马铃薯种薯、百合、中医药、畜草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建成电子商务中心1 处,组织骨干青年发展网店10家以上,再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二期工程,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

—11— 步伐,建设温泉度假村、水上漂流、狩猎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景区。二是以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展示小康。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面完成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整治‚五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改善村庄面貌。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实现农村庭院经济花果化,鼓励农户利用‚四旁‛、‚四荒‛地,种植绿色经济作物,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五有‛(有美观漂亮的房屋,有整洁卫生的厨房,有功能齐全的圈舍,有一个硬化院落,有星级农户标志)和‚五个一‛(有一个经济园,有一个指导产业,有一个劳动力转移,有一人参加技能培训,有一个明白人)目标。三是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小康。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不断完善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核心的救助制度,特别是对因灾害造成住房搬迁家庭、大病致贫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学三大特困群体的救助,有效遏制‚因灾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完善技防、人防、物防和社区矫治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四是以村民素质提

—12— 升共建小康。加强对农民特别是村社干部、致富带头人、骨干青年的农业技术、职业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力争到2017年底把全村75%以上的适龄农民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新型农民。五是以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小康。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新农村。深入实施‚能人引领‛、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等活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农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的新风貌。

—13—

推荐第6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村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现对我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之后,***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抽调2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村上在2013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对一百多户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共有***户***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并对第一批***户帮扶对象名单和首批扶贫贷款***户名单进行了公示,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村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龙头,高山村组发展核桃、牛羊养殖业,川道村组发展商贸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

- 1

点,力争将***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包抓责任制,驻村联户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2014- 3 -

年*月*日

推荐第7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第1篇】

今年在上级机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乡列为“十三五”期间泰州市里下河地区重点薄弱乡镇。为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照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工作目标,一方面找穷因,摸家底、挖潜力,一方面抓机遇、攀高亲、谋发展,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将我乡基本情况和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兴化城区北侧,下辖17个行政村,30个责任区,1个居委会,其中12个行政村已纳入城市规划区。总户数9835户、3.1万人。全乡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万亩、水面滩涂1.2万亩。2015年社会生产总值4.43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2万元,工商税收收入2432万元,招商引资实绩1.1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854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6万元,工商税收收入1281万元,招商引资实绩9000万元,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双过半”目标。2011年我们抓住S231省道北延机遇,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投入800多万元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强化对工业项目招引,先后有15家企业落户园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培育招引建筑业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现有建筑企业4家。其中一级企业一家,2015年建筑三产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45%。积极引导适度规模化种植,全乡共有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瓜果、蔬菜、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我乡集镇建设起步较晚,原乡政府在最北端的西鲍村,行政居住较为分散,2009年南迁至全乡的中心区(现在的办公地),先后规划建设行政、教育、卫生、商贸、居住等区域,方便了群众办事,也集聚了中心区的人气。

二、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

在乡级层面上:就区域优势而言,我乡虽地处城郊且有12个行政村在城市规划区内,但由于兴化城区东拓南延,导致接受城市辐射缓慢,分享城市带动效益不明显。就经济发展而言,我乡仍属于农业乡镇,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曾为工商税收主要来源的境内华东地区最大的废旧橡塑市场2008年因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问题被取缔,导致税源大幅减少;我乡属于综合经济实力第三层次乡镇,财政属于吃饭财政。近年来本着积极作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加大民生公益事业投入和工业园区载体建设,但由于财力制约,框架拉开不大,往往只能配套随着项目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在村级层面上:由于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时,我乡大多数村将所有土地全部发包给农户,集体未留机动田,导致如今陷入集体资源匮乏、增收乏力的窘境。为完成康居村创建任务,各村纷纷举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形成一定的村级债务。在低收入人口层面上:因我乡临近城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进城务工劳务性收入和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入。2015年末,全乡进城务工的农民数11717人,劳务收入约1.75亿元。全乡纳入建档立卡的低收入贫困家庭1106户,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因残,缺劳力、缺技能,其中:因病致贫521户,因残致贫327户,因学致贫7户,因灾致贫8户,缺资金、技能、劳力、土地等致贫243户。

三、精准扶贫进展情况

2015年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5万元,其中:25-35万元2个,20-25万元2个,15-20万元3个,15万元以下3个。已纳入建档立卡的1106户低收入户中:低保户340户、五保户223户、一般贫困户543户。按照泰州扶贫工作《意见》要求,泰州市9家单位部门挂钩帮扶我乡平..........

推荐第8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南河村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加快罗汉洞乡南河村精准扶贫步伐,确保实现2017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省委“1+17”,市县“2+19”方案要求,县委“14565”扶贫计划,根据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结合村情实际,按照全县调整后的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积极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对帮扶贫困户进行摸底,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现就南河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南河村位于罗汉洞乡东部,泾河以南,东临泾明乡雷家沟村,西接三山子村,距乡政府7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2013年底建档立卡户198户803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468.56元,2014年贫困户发生率50.3%,实际脱贫44户154人,未脱贫154户649人;2015年贫困户发生率40.6%,脱贫30户105人,返贫8户354人,未脱贫132户580人;2016年贫困户发生率36.3%,实际脱贫26户108人,压减回退7户41人,剔除问题户44户178人,未脱贫98户426人;2017年预计脱贫47户220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1、根据县政协统一安排,积极开展危房改造核查工作,南河村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是13户,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是33户,符合省级危房改造条件的是2户,共计48户。

2、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工作。核查2014—2016年度贫困户人口100户,剔除清理有车有房有公职及有公职退休人员44户、178人,返贫困户1户、4人,新识别贫困户3户、3人。完善动态管理及公示资料。

3、指导蔬菜大棚生产,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培训农户123人,发放培训资料123套,发放电动喷雾器23台,维修塑料大棚3座。指导种植大棚蔬菜40棚,提供菜苗5万株。5月底提供换茬辣椒种子80袋,甘蓝种子15袋。大棚换茬31棚,其中辣椒16棚,甘蓝7棚,其他8棚。

4、组织蔬菜办17名帮扶干部深入

一、

二、三组贫困户进行摸底。对户内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户内住房、饮水情况、户内产业情况、户内享受政策情况、户内收支情况和户内致贫原因及发展愿景进行详细摸底。

5、积极争取项目,硬化

1、

2、3组道路1公里,衬砌排洪渠1.3公里,修建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12间,计划安装路灯10盏,篮球、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8套,绿化广场300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株。

三、下一步打算

紧紧围绕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此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学习与宣传,深刻领会省、市、县、乡各级精准扶贫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先进村的脱贫经验和做法,深入贫困户,座谈交流,定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回头看,不断地完善各类表册和各类信息数据,真正做到底子清、问题清、任务清,按照“七个一批”要求和“近抓劳务蔬菜摘穷帽、远抓果畜旅游奔小康”的思路,着力培育增收产业,全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争取报批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日光温室10座,钢架大棚40座,种植高原夏菜150亩,修建农家乐1个,增加收入渠道,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推荐第9篇:教育精准扶贫

问题:教育精准扶贫 原因:

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有关扶贫工作的新的战略举措。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通过扶“智”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教育为我国实现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新的途径。 难点:

探讨教育精准扶贫时,首先需要考虑到是如何精准分类。针对贫困家庭的学龄儿童、新成长劳动力、中成年劳动力、妇女、残障群体的特点和脱贫就业的需求,开发和建设多种类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其次,需要明确脱贫成效的评价指标,建立大数据支持的精准扶贫评价机制。第三,需要重点重视教育信息化,积极和国家信息中心以及大数据云平台企业开展合作,更好的弥合数字鸿沟。 创新点:

以往在研究教育精准扶贫时,是一种描述性的探讨。在多篇文献中提到了“上饶经验”。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江西上饶县,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上饶县与国家信息中心和腾讯公司积极开展合作,采用具有用户基础好,投入成本少、应用门槛低的微信“腾讯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教育应用服务的教育精准供给。

因此,我认为:第一,可以对上饶县的教育信息化进行更加具体的个案研究和跟踪研究。第二,在2017年11月曾去咸宁崇阳调研“联校网教“模式,该模式与”上饶经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做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相关文章: 1.封清云.大数据支持的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科学决策研究[J].教育精准扶贫, 2017, (12): 21-26 2.任友群.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远程教育, 2017, (5): 51-56 3.陈恩伦.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7, (3): 58-62 4.李延平.西部农村“互联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 2017, (12): 32-36 5.汪基德.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及其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17, (2): 66-72 6.任友群.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4): 11-19 7.王嘉毅.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 2016, (7): 12-21

推荐第10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一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x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x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xx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由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我办事

处成立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办事处直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我办事处参照市、县级层面,统一按照“四个具体”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别制定和细化方案,根据减贫任务分配计划组织开展入户,以现有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围绕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无劳动力、失地等致贫因素,公平合理识别出我办事处贫困户454户1350人的扶贫对象并进行办事处、村两级公示。 强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增收情况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扶贫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组建“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督查检查组,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2015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乡扶贫攻坚进程,结合市扶贫移民局统一安排部署,现就我乡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情况 全乡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人口3130人,耕地面积3211亩。2014年,万源市分配我乡贫困人口总数620人,实际录入620人,贫困村2个,实际录入2个。我乡识别出贫困农户199户,贫困人口数620人,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出贫困村2个(杜家坪村、道子坪村)。2014年度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8户、52人。2015上级下达我乡年预脱贫指标101人,已分解落实到各村,并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制定了脱贫计划和措施,确保年底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根据全市统一调度扶贫资源的安排,市法院定点帮扶我乡2个贫困村,市法院对2个贫困村都相应制定了扶贫规划,在资金、技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各村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并上报市扶贫移民局备案。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xx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各村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加大落实力度,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5个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分别进驻5个行政村,将精准扶贫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协同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按万源市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经乡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镇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负责,村支“两委”具体落实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2014年6月6日召开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5个行政村成立了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确保了我乡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在8月底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为确保此项取得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沟通,衔接民政部门的低保和五保数据,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在农

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我乡结合“两项制度”,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最少不低于7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组织抽调的调查组人员在包村领导带领下迅速进村入社到户,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乡审核”原则,达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采取“以会代训、全程参与”的方式,着力抓好了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知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逐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贫困户识别期间,我乡举办各级培训班2期共80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20余人,向广大农民朋友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极大地推动了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六)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深入5个村督查指导,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需要解释的进行耐心解释,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6月份以来,我乡派出多批次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村社,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抽检了5个村的18个社共199户贫困家庭,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通过村干部反映、向附近村民了解情况以及到贫困户家实地察看、询问等多种方式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实现了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农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社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贫困对象识别程序混乱,导致工作推进缓慢。二是个别村社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农户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三是一些村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不细致。一些干部为了减轻工作量,填报数据不够细致,也出现个别有关数据错误。

四、下一步打算 (一)档案归档,完善数据库。由于我乡的扶贫建档立卡相关的档案资料较多,我乡将安排专人负责,继续完善档案数据库。 (二)结合实际,分类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每个村的实际,分类制定扶助措施,落实帮扶计划。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篇2:2016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xx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6年1月1日)

现将县政府办驻xx镇xx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5年包联xx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xx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xx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臵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篇3: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精品范文)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xx局包抓xx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现对xx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之后,xxx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x“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抽调2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村上在2015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xx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xx村对一百多户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共有xx户xx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并对第一

批xx户帮扶对象名单和首批扶贫贷款xx户名单进行了公示,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xx村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xxx龙头,xx村组发展核桃、牛羊养殖业,xx村组发展商贸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

四是干部包抓,确保示范带动精准。按照科级领导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模式,首轮由xxx、镇、村干部共包抓42户精准扶贫示范户,协助贫困户选准项目,提供技术,发展产业,协调xxx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配套3-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力争通过一对一包扶,使贫困户都能够顺利脱贫。

二、当前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15年计划在xxx村实施的xxx个项目,目前有xxx个已启动实施,累计完成投资xxx万元,其中xxxx投资xxx万元新修xxx米河堤工程已基本完工,xxxxxx户发放名单已确定;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新修便民桥等其他项目也正在积极谋划中。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我局将结合xxx实际情况和中、省、市、县有关政策,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该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2015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xxx村的整体发展和xxx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二是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分户包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是发挥xxx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

第11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度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镇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确保建成小康乡镇”为中心目标,认真贯彻市六届九次全会会议XX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的精神,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结合全镇实际情况,抓好扶贫建档、结对帮扶、技能培训、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生产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生产不断向组织化、产业化、高效化前进,使3个贫困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人。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涉农部门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以此引起全镇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杜绝推诿责任、效率低下的现象,领导小组将促进农民脱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严格执行“一评一定”工作制度,即每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由全镇干部共同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下周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了全镇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二)强化帮扶,落实“3.5.10”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行为向3个贫困村制发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工作相关文件,由3个村的包片领导任镇派“第一书记”,联合市县下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并选派了3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3.5.10”要求:“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必须为联系村做3件关乎全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好事;驻村干部每周要制定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村干部每月要解决10户农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下村入户,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实时动态。为及时将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了传达学习工作。一是按时组织大家观看了市六届九次全会电视直播,要求大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农政通”平台分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便供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考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精心谋划,抓好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到开设培训班,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贫困户到远鑫养殖学习家禽养殖技术、到龙宝学习蔬菜培育技术,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创业脱贫,政府给予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按时完成基本任务。全镇84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上级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成果显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房屋改造、院坝整治、厨房厕所等卫生设施)15041平米、围栏21米、入户路13.5米、排水沟整治181米、天然气安装3户;增收产业培育共养鸡1170只、养鹅60只、养鸭90只、养牛9头、养猪65头、养羊134只、养鱼1290平米;购买渔船2艘、加工机械1套、农用机械1辆、能力提升培训2户。截止9月上旬,8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二)努力推进重点项目。通过联系协调上级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结合3个贫困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1167.5万元建设62.8公里道路(其中包括村道路、生产便道、入户路);拟新建集中供水点10处、灌溉渠道23.1公里、灌溉塘(堰、井)26口、地头水窖71个、小型提灌站8个;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拟计划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3个、垃圾集中收集点31处、污水处理点18处、集中沼气池235口。目前,以上重点已经进入请示汇报阶段,预计年底之前将正式开始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工作中仔细观察和自我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个别群众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较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重视、不支持,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2、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较狭隘,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好办法,加之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很难找到发展的道路,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按照

2016年,镇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确保建成小康乡镇”为中心目标,认真贯彻市六届九次全会会议XX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的精神,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结合全镇实际情况,抓好扶贫建档、结对帮扶、技能培训、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生产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生产不断向组织化、产业化、高效化前进,使3个贫困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人。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涉农部门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以此引起全镇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杜绝推诿责任、效率低下的现象,领导小组将促进农民脱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严格执行“一评一定”工作制度,即每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由全镇干部共同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下周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了全镇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二)强化帮扶,落实“3.5.10”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行为向3个贫困村制发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工作相关文件,由3个村的包片领导任镇派“第一书记”,联合市县下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并选派了3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3.5.10”要求:“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必须为联系村做3件关乎全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好事;驻村干部每周要制定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村干部每月要解决10户农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下村入户,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实时动态。为及时将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了传达学习工作。一是按时组织大家观看了市六届九次全会电视直播,要求大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农政通”平台分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便供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考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精心谋划,抓好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到开设培训班,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贫困户到远鑫养殖学习家禽养殖技术、到龙宝学习蔬菜培育技术,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创业脱贫,政府给予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按时完成基本任务。全镇84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上级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成果显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房屋改造、院坝整治、厨房厕所等卫生设施)15041平米、围栏21米、入户路13.5米、排水沟整治181米、天然气安装3户;增收产业培育共养鸡1170只、养鹅60只、养鸭90只、养牛9头、养猪65头、养羊134只、养鱼1290平米;购买渔船2艘、加工机械1套、农用机械1辆、能力提升培训2户。截止9月上旬,8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二)努力推进重点项目。通过联系协调上级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结合3个贫困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1167.5万元建设62.8公里道路(其中包括村道路、生产便道、入户路);拟新建集中供水点10处、灌溉渠道23.1公里、灌溉塘(堰、井)26口、地头水窖71个、小型提灌站8个;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拟计划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3个、垃圾集中收集点31处、污水处理点18处、集中沼气池235口。目前,以上重点已经进入请示汇报阶段,预计年底之前将正式开始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工作中仔细观察和自我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个别群众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较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重视、不支持,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2、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较狭隘,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好办法,加之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很难找到发展的道路,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按照 上级最新工作要求,加强精准扶贫工作跟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充分利用远程电视教育系统,宣传党的富农政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转变“传统小农思想”,配合县就业局等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用科技脱贫致富。 三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大力吸引域内外企业在我镇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在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大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户的先导作用、带头作用,以见效益、显成绩来增强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第12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21个村街,4.6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1997户、贫困人口4696人,贫困发生率7%。其中一般贫困户711户2288人,低保户贫困户900户2008人,五保贫困户386户400人。2014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743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719人,目前实有贫困户1527户、贫困人口3234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的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双河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专干,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任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镇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3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不符合贫困条件157户41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461户668人,在“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9大类管理台账。机关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与贫困户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与21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制定《双河镇精准扶贫手册》和《双河镇脱贫攻坚规范档案培训指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印制双河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双河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重视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的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不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与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的匹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镇上下全面行动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1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608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年度攻坚战役,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任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规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年度滚动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合一。

2、多举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等组合手段,编制双河镇产业脱贫发展规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好的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优势,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突出抓好光伏扶贫脱贫。对贫困村和“三无”贫困户分期分批实施村级和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60kw村级电站1个(六岭村),户用电站完成193户,其中六岭30户、祁塘40户、雨淋岗40户、九十铺40户、孙岗43户。下半年完成60kw村级电站3个(春光村、许楼村、晁仓村),户用电站160户,分别是春光30户、街道9户、许楼40户、草堰10户、谢郢30户、友爱16户、晁仓25户。

3、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脱贫攻坚主动性。完善镇村两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发挥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激发镇村干部抓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发挥出来,增强主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防止被动扶贫,形成上下互动的良好氛围。

4、加强政策宣传,解决“政策梗阻”问题。一方面加强干部培训,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充分领会政策内容。在开展工作时始终将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作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引领,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切实将精准扶贫政策原汁原味地宣传到群众当中去,奠定工作推进的扎实基础。另一方面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将广大贫困户直接受益的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低保“兜底”等扶贫开发政策和扶贫工作流程图,统一制作成政策宣传单,分发给贫困户,并在村公示公告栏张贴上墙,把扶贫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广大群众,使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 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我办2个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更加完善。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到XX县调研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对全市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确定了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稳定脱贫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标,逐县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了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借鉴贵州“四看看真贫”做法,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9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并在贫困县的非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我市先后3次代表全省接受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督导、检查或观摩,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施“钱袋子”工程。对符合这类条件的扶贫对象,把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主动瞄准对接京津地区用工市场和用工单位,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实施“挪穷窝”工程。对生存环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完成年度搬迁任务的同时,对贫困地区群众居住状况和搬迁意愿进行摸底。全省列入国家搬迁盘子的共9万人,我市就达到4.7万人,占到52%。与贫困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科学编制“十三五”搬迁规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聚宝盆”工程。打好“生态牌”,围绕打造“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国家公园”,开展山水林田湖治理修复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兜底线”工程。制定“两线合一”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将低保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2900元,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对因病致贫返贫、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群众,从提高民政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补偿比、建立特殊人群医疗救助基金、建立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设立扶贫门诊、在XX县率先推行60岁以上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看病全额救助机制等7个方面创新突破。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拔穷根”工程。围绕“不让贫困群众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建设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保证山区4年级以上孩子应宿尽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提升燕太片区“9 2”职业教育协作区,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职业教育。

4.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光伏扶贫。累计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260兆瓦,带动1.49万贫困群众增收。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2个村,涉及贫困户13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旅游扶贫。大力支持XX县旅游扶贫试点县和1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改善旅游农家院硬件设施,统一服务标准,并与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产业项目相结合,增加群众收入。XX县依托白石山景区带动4万人增收的做法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XX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旅游带动脱贫示XX县。金融扶贫。发挥贫困县扶贫自立服务社全覆盖的作用,用好4个扶贫担保公司和4个省级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试点项目,累计为贫困群众解决贷款资金9.5亿元,涉及贫困户2.8万户。XX县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经过积极跑争,我市被确定为全国4个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之一。家庭手工业。针对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动力较多的情况,大力发展新型家庭手工业,并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促进产品上档升级,提高附加值。全年打造家庭手工业村示范109个,新增从业人员6461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以9个贫困县的16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共流转土地6.32万亩,带动周边85个贫困村、2.3万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租金”、“薪金”和“股金”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互联网 扶贫。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 电商、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务工等扶贫新模式。9个贫困县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XX县完善拓展“淘宝中国.阜平馆”电商平台,全县农村网店超过330家,增长200%。XX县成为国定县(片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销售第6名。XX县、XX县与京东,XX县与“购特网”合作建立电商扶贫平台,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搭建了平台,既方便贫困群众生活,更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118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全部建立扶贫办,明确了专人负责。所有1082个贫困村由工作队牵头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使上级的政策能够更好更快的传递到基层末梢,惠及贫困群众。我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建设、成立乡镇扶贫办、建立村扶贫工作室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定评价。深入推进驻村包户帮扶。组织由158个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保单位,组成28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加上省直、县直工作队,实现了1082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所有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出台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严格督导考核,并首次分别为本级工作队安排专门经费共计2271.5万元。全年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 7775 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300多个。

6.加强资金项目跑争,争取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42亿元,其中5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落户5个片区贫困县,实现8个片区县彩票公益金项目全覆盖,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90个贫困村的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总量和中央资金总量都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设施菌菜1.6万亩,中药材6.5万亩,核桃等林果12.7万亩,猪牛羊9.4万只,肉鸡65万只,兔1.68万只。

7.“阜平试点”扎实推进,得到中办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指导XX县紧抓试点政策机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早落地、早见效、群众早受益,“三年大见成效”交出了合格成绩单。办机关先后90多次到XX县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持力度,帮助XX县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实际困难。XX县建档立卡全覆盖、扶贫产业全覆盖、金融扶贫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教育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保障兜底等做法和相关工作机制,得到了中办回访组和省委赵克志书记的充分肯定,“联办共保”金融扶贫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8.强化扶贫宣传发动,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扶贫宣传的形式和途径,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在市电视台、xx日报上开办专栏,宣传扶贫政策,反映贫困地区发展状况,展示扶贫开发成果,弘扬社会帮扶先进典型,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扶贫稿件172篇(含全市扶贫系统),在本单位网站和微博上发布信息586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编印《精准扶贫政策100问》3000余册,组织进村入户宣讲,印发明白纸48万多份,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各类扶贫惠农政策。利用10.17“扶贫日”的平台,发布倡议书,组织现场捐款,刊发扶贫先进事迹和公益广告,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营造浓厚氛围,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为扶贫攻坚增添了不竭动力。以贫困地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展家庭手工业、金融知识、电子商务等各类扶贫政策和致富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含各部门和各县组织人次),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201x年目标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照赵克志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把2016年确定为“精准脱贫攻坚年”,扎实落实好全省脱贫攻坚的“八八战略”、八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七大工程,全市所有贫困县都对标XX县,在完成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抓亮点、育典型、做表率,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确保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是以XX县为发起点,打好易地搬迁“当头炮”。指导XX县打响全省易地搬迁“当头炮”,在景区XX县城周边启动2个5000人的小区建设,完成10000人的搬迁任务。以此为引领,结合生态建设、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多种路径,全市启动建设24个搬迁小区,搬迁0.7万户、2.6万人。

二是以股份合作为途径,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长毛兔、手工业等特色脱贫产业,确保实现贫困村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股份合作体,户户有脱贫门路,为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扶贫拔穷根。完成6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雨露计划”生活补助,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服务。

四是以“两线合一”为基础,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水平。从今年1月起,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900元,实现“两线合一”。今年内,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提标后的医疗救助政策将全面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五是出台“1 9 9 7 20”脱贫攻坚方案,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对照省出台的11个专件,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制定出台(完善)“1(全市总方案) 9(9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 9(9个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 7(7个市辖区、开发区对口帮扶方案) 20(市直有关部门专项方案)”脱贫攻坚方案,完善全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责任体系。

六是加强供需对接,创新精准帮扶机制。调整驻村工作组,选派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组织9个非贫困县、7个市辖区(开发区),针对贫困县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形式的对口精准帮扶。

七是借助“旅发大会”机遇,深度拓展旅游扶贫。借助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贫困县召开的机遇,积极探索打造景区带动型、农家游型、易地搬迁小区与景区同建型、资产收益型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扶贫新亮点,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脱贫。

八是打造“三个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信贷支撑。指导XX县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XX县,XX县景区带动区域整体脱贫示XX县,并积极争跑其他试点示范政策项目,带动全市各县、各项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13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我办2个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更加完善。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到XX县调研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对全市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确定了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稳定脱贫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标,逐县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了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借鉴贵州“四看看真贫”做法,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9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并在贫困县的非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我市先后3次代表全省接受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督导、检查或观摩,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施“钱袋子”工程。对符合这类条件的扶贫对象,把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主动瞄准对接京津地区用工市场和用工单位,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实施“挪穷窝”工程。对生存环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完成年度搬迁任务的同时,对贫困地区群众居住状况和搬迁意愿进行摸底。全省列入国家搬迁盘子的共9万人,我市就达到4.7万人,占到52%。与贫困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科学编制“十三五”搬迁规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聚宝盆”工程。打好“生态牌”,围绕打造“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国家公园”,开展山水林田湖治理修复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兜底线”工程。制定“两线合一”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将低保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2900元,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对因病致贫返贫、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群众,从提高民政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补偿比、建立特殊人群医疗救助基金、建立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设立扶贫门诊、在XX县率先推行60岁以上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看病全额救助机制等7个方面创新突破。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拔穷根”工程。围绕“不让贫困群众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建设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保证山区4年级以上孩子应宿尽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提升燕太片区“9 2”职业教育协作区,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职业教育。

4.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光伏扶贫。累计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260兆瓦,带动1.49万贫困群众增收。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2个村,涉及贫困户13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旅游扶贫。大力支持XX县旅游扶贫试点县和1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改善旅游农家院硬件设施,统一服务标准,并与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产业项目相结合,增加群众收入。XX县依托白石山景区带动4万人增收的做法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XX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旅游带动脱贫示XX县。金融扶贫。发挥贫困县扶贫自立服务社全覆盖的作用,用好4个扶贫担保公司和4个省级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试点项目,累计为贫困群众解决贷款资金9.5亿元,涉及贫困户2.8万户。XX县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经过积极跑争,我市被确定为全国4个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之一。家庭手工业。针对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动力较多的情况,大力发展新型家庭手工业,并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促进产品上档升级,提高附加值。全年打造家庭手工业村示范109个,新增从业人员6461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以9个贫困县的16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共流转土地6.32万亩,带动周边85个贫困村、2.3万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租金”、“薪金”和“股金”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互联网 扶贫。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 电商、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务工等扶贫新模式。9个贫困县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XX县完善拓展“淘宝中国.阜平馆”电商平台,全县农村网店超过330家,增长200%。XX县成为国定县(片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销售第6名。XX县、XX县与京东,XX县与“购特网”合作建立电商扶贫平台,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搭建了平台,既方便贫困群众生活,更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118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全部建立扶贫办,明确了专人负责。所有1082个贫困村由工作队牵头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使上级的政策能够更好更快的传递到基层末梢,惠及贫困群众。我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建设、成立乡镇扶贫办、建立村扶贫工作室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定评价。深入推进驻村包户帮扶。组织由158个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保单位,组成28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加上省直、县直工作队,实现了1082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所有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出台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严格督导考核,并首次分别为本级工作队安排专门经费共计2271.5万元。全年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 7775 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300多个。

6.加强资金项目跑争,争取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42亿元,其中5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落户5个片区贫困县,实现8个片区县彩票公益金项目全覆盖,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90个贫困村的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总量和中央资金总量都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设施菌菜1.6万亩,中药材6.5万亩,核桃等林果12.7万亩,猪牛羊9.4万只,肉鸡65万只,兔1.68万只。

7.“阜平试点”扎实推进,得到中办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指导XX县紧抓试点政策机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早落地、早见效、群众早受益,“三年大见成效”交出了合格成绩单。办机关先后90多次到XX县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持力度,帮助XX县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实际困难。XX县建档立卡全覆盖、扶贫产业全覆盖、金融扶贫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教育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保障兜底等做法和相关工作机制,得到了中办回访组和省委赵克志书记的充分肯定,“联办共保”金融扶贫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8.强化扶贫宣传发动,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扶贫宣传的形式和途径,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在市电视台、xx日报上开办专栏,宣传扶贫政策,反映贫困地区发展状况,展示扶贫开发成果,弘扬社会帮扶先进典型,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扶贫稿件172篇(含全市扶贫系统),在本单位网站和微博上发布信息586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编印《精准扶贫政策100问》3000余册,组织进村入户宣讲,印发明白纸48万多份,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各类扶贫惠农政策。利用10.17“扶贫日”的平台,发布倡议书,组织现场捐款,刊发扶贫先进事迹和公益广告,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营造浓厚氛围,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为扶贫攻坚增添了不竭动力。以贫困地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展家庭手工业、金融知识、电子商务等各类扶贫政策和致富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含各部门和各县组织人次),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2016年目标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照赵克志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把2016年确定为“精准脱贫攻坚年”,扎实落实好全省脱贫攻坚的“八八战略”、八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七大工程,全市所有贫困县都对标XX县,在完成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抓亮点、育典型、做表率,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确保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是以XX县为发起点,打好易地搬迁“当头炮”。指导XX县打响全省易地搬迁“当头炮”,在景区XX县城周边启动2个5000人的小区建设,完成10000人的搬迁任务。以此为引领,结合生态建设、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多种路径,全市启动建设24个搬迁小区,搬迁0.7万户、2.6万人。

二是以股份合作为途径,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长毛兔、手工业等特色脱贫产业,确保实现贫困村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股份合作体,户户有脱贫门路,为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扶贫拔穷根。完成6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雨露计划”生活补助,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从学校到岗位的“一站式”服务。

四是以“两线合一”为基础,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水平。从今年1月起,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900元,实现“两线合一”。今年内,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提标后的医疗救助政策将全面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五是出台“1 9 9 7 20”脱贫攻坚方案,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对照省出台的11个专件,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制定出台(完善)“1(全市总方案) 9(9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 9(9个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方案) 7(7个市辖区、开发区对口帮扶方案) 20(市直有关部门专项方案)”脱贫攻坚方案,完善全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责任体系。

六是加强供需对接,创新精准帮扶机制。调整驻村工作组,选派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组织9个非贫困县、7个市辖区(开发区),针对贫困县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形式的对口精准帮扶。

七是借助“旅发大会”机遇,深度拓展旅游扶贫。借助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我市贫困县召开的机遇,积极探索打造景区带动型、农家游型、易地搬迁小区与景区同建型、资产收益型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扶贫新亮点,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脱贫。

八是打造“三个示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信贷支撑。指导XX县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XX县,XX县景区带动区域整体脱贫示XX县,并积极争跑其他试点示范政策项目,带动全市各县、各项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二)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当年有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建档立卡时的12.4%下降到7.5%。

一、工作进展情况2015年

我办3个项目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分别是:贫困地区村屯道路建设、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这些工作都按《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项重点工作推进表》进度实施,划定我办10项重点工作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10项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扶贫部门10项重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典型亮点

(一)实现减贫人口4.9万人。把调整后的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

(三)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推进工作措施

(一)减贫增收

1.把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把减贫增收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把责任落实到位。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4.9万人,具体目标是:桂平市减贫23168人,平南县减贫14553人,港北区减贫3126人,港南区减贫4331人,覃塘区减贫3822人。目前各县(市、区)完成信息录入,完成目标形象进度。从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目标。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拓宽增收渠道。2015年,全市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83万元,发展种植22100亩,养殖家畜1900只,家禽养殖40.9万羽,受益人口87665人。重点培育1—3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产业,打造在全市乃至自治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品牌。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优势产业都扶持有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3.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养水平。2015年,我办计划完成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去年,我市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7%,排名全区第一。今年要继续结合我市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农民科学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采取“三个结合”的方法:即当地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思想素质提高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新品种推广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理论上弄通(听讲课),现场传授(走下去),外地参观(走出去)”等三种办法。目前共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完成培训3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占计划60%,争取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贫困村群众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群众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3.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计划争取上级贴息贷款1.46亿元,向龙头企业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438万元,目前已下达各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贴息资金指1.46亿元指标,待贷款期限满一年后即可以拨付贴息。探索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担保,进一步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并且要切实加强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效益。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200条190公里,缓解20万人行路难问题。年初,我们就制订了《贵港市扶贫办2015年“1010”工作项目推进表》,划定扶贫部门项目建设月形象进度完成的时间节点,并把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扶贫办,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171.8万元,开工230条138.3公里,完成185条132.45公里,桥梁2座12延米,占计划79.2%。其余项目也将陆续开始组织实施建设。

2、严格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切实做到建好一条发挥作用一条造福群众一方。要认真落实资金、目标、任务、责任“四到县”,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任务具体分解到县市区、到乡镇、到项目村屯,确保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并按照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措、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按质按时完成。

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市扶贫部门每月要组织督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年中还要联合市财政、审计、发改等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查,确保项目进度如期完成,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杜绝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改变投向等情况发生。

(三)精准扶贫

全面完成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管理工作6月27日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相继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确定贫困村数和贫困人口数并报自治区备案。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低。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少的制约,有的贫困村只是“解决村屯路和人畜饮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状况,与小康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更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为主要投资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整村推进”目标要求投入的需要。

五、下步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各项目责任人要高度负责,从力量配备、措施落实到进度安排,都要亲自把关、亲自抓。

(二)加强宣传力度我们要采取板报、墙报、媒体和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各级扶贫办要对开展“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采取逐月汇报、逐个项目检查、验收考核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并安排专门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检查监察,追究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逐月按要求和形象进度完成任务。

(四)确保工程质量“争创全区先进典型项目”建设是利民工程、民心工程,各级扶贫部门将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以致出现不达标、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

(五)加强协调,狠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我们要督促有关部门加快资金的到位。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第14篇:精准扶贫宣传工作汇报

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宣传工作汇报

为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群众知晓度,富饶小学面向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做好教育扶贫和教育民生工程宣传工作,大力提升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知晓率。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校落实上级部门安排开展的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信息宣传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教育资助工作的开展,特安排以下各项工作:

一、宣传工作的内容

1、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教育扶贫精准资助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动态情况。

2、上级领导对我园教育精准资助工作情况视察、调研、现场办公时的重要讲话以及贯彻落实情况。

3、我校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和做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突出的问题。

二、宣传工作的载体

一是行政会、教职工会议上的政策宣传。在行政办公会议、全体教师会议上,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相关文件,号召全体教师在工作中要关爱弱势群体。

二是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项目、补助标准、申办流程等补助政策,以及以“四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向学生和家长一次性书面告知。

三是通过宣传画、展板、大型电子屏播放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扶贫和教育民生工程政策。

四是开展走访活动,重点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走访,充分细致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国家的政策、政府的关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温暖送到学生家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精准资助扶贫宣传工作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事例、数据要准确。

2、坚持时效性原则。及时反映最新工作动态,重大紧急信息应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并续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切实做到不迟报、不漏报。重大事件上报必须报经主要领导审签。

3、坚持全面深刻的原则。要拓展视野、增强敏锐性,多领域、多角度、多渠道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仅要全面、完整,而且要有深度,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

4、坚持新颖独到的原则。集中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同时,鼓励在宣传工作上开拓创新。

第15篇:市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市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市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敦煌市贯彻落实酒泉市委“四个六”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问题建议汇报如下,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化“六个精准”

省市深化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在脱贫对象精准上,按照“五步一公示”的工作程序,组织驻村工作队对全市814户、2808名贫困人口进行入户摸底、全面识别,对32户贫困户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客观公正、精准到位。在脱贫目标精准上,按照“一户一本台帐、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思路,因村施策、因户举措,精准扶贫,重点突破,力争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20%,达到3360元以上,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市级领导包挂村建成“示范村”,科级干部联系户建成“示范户”。在脱贫内容精准上,按照《深化双联行动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要求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为联系村帮办3件实事,引进、争取并实施项目1个,每个村于2015年底前建立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渠道,实现“户均增加1亩高效田、户均输转1个劳动力、户均增养10只羊”的“1110”目标。在脱贫方式精准上,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双联行动的基础上,按照“党委部门联系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政法部门联系矛盾纠纷多发村、经济部门联系发展滞后村、农口部门联系特色产业村”的原则,重新调配了乡镇、部门、单位和各级干部的帮扶对象,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在考核评价精准上,出台了考核办法和责任书,将限时脱贫目标、精准扶贫内容和精准帮扶责任落实情况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将精准扶贫成效纳入乡镇、帮联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不成脱贫任务的班子不能评为“好”班子,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干部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并注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考察识别和培养选拔干部。在措施保障精准上,市委主要领导负责全市区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抓脱贫任务最重的工作组,市委其他常委各包挂一个农村乡镇并且包乡抓组驻村联户,其他县级领导干部抓组驻村联户,科级干部各联系1-2户贫困户。全市划分3个片区45个工作组,169个单位729名干部与814户贫困户结成“一对

一、面对面”的帮扶对子。

(二)紧盯“六个落实”

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狠抓落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在对象户主落实上,按照“点对点、人盯人、一对一”精准帮扶要求,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对接帮扶工作,填写工作台账和工作手册,制定的增收脱贫计划、脱贫内容、脱贫时限、帮扶措施均与户主充分沟通并由户主签字确认。在责任主体落实上,坚持把落实精准扶贫主体责任作为关键所在,逐级召开了市、镇、村深化双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逐层签定了精准扶贫目标责任书,逐项明确了市、镇、村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形成了“三级联动、一体作战、合力攻坚”的责任机制。在帮扶政策落实上,承接省上和酒泉市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结合敦煌实际,制定出台了专项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基础母羊调引补助、劳务输转支持等15项帮扶政策,涉及扶持资金1100万元,其中我市财政资金700万元。与此同时,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切实以“真金白银”的投入确保精准扶贫的实效。在计划指标落实上,联村单位为联系村帮办的“3件实事”均已确定并启动实施,引进争取的1个项目和帮助建立的1个经营性收入渠道正在积极推进;帮联干部与联系户面对面地分析致贫原因,一对一地将帮扶措施和增收计划落实到了“户头”和“人头”。在跟踪督查落实上,市上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督查组,在严格落实“一月一督查、季度一调研、半年一观摩、年终一评议”督查督办机制的基础上,“两办”督查室对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各乡镇督察小组,对联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帮扶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加强横向对比、纵向拉动,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扶贫效果落实上,既从长远发展考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下功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滴灌16576亩、管灌12050亩、渠灌53.67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8公里,新植农田防护林77.5公里、绿色通道33公里,解决了一大批“面”上存在的瓶颈问题;(w w w .f w s i r .c o m)又从贫困户现实需求出发,因乡因村、因户因人下功夫解决了贷款融资、求职创业、就学就医、救助保障等一大批“点”上存在的实际困难,确定农村危房改造65户,并引导73家企业达成扶贫意向,3所农村小学获助近20万元,54名贫困户学生获得结对资助。

(三)做到“六个统一”

以实现整体脱贫为目标,统一认识,深入推进,精准发力。在思想认识统一上,各级帮扶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进一步克服等待观望、要钱要物、怨天尤人的思想,自觉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上,将主要精力聚焦到精准扶贫工作任务上,走出机关单位,走进田间地头,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在人员>培训统一上,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集中对全市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队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培训,编印了学习资料,解读了扶持政策,掌握了工作方法,为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夯实了基础。在帮扶方式统一上,按照省、市会议和文件精神及要求,要求帮扶单位和干部把重点放在对接落实省地市的帮扶政策上,放在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上,放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上,动员帮扶部门、单位结余资金用于精准帮扶,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出真效。在工作规程统一上,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的要求,统一制作了驻村工作台账和联系手册,同步工作,统一考勤,定责、定期、定时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在帮扶标准统一上,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围绕危房改造、产业发展补助、贴息贷款等15项持政策,做到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兑现,确保每名贫困户都能公平地享受各项扶持政策。在考核验收统一上,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和考核办法,制定了统一的验收标准,实行“双向评议”考评,对参与精准扶贫干部统一考勤考能考绩,从严从实验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推进、均衡推进、整体推进。

(四)突出“六个到位”

牢固树立“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理念,带着真情、满怀深情、充满激情,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层层召开工作会议、集中举办专题培训和全面开展新闻宣传,引导各级帮扶干部把精准扶贫部署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市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乡镇、村组调研60余次,争取对接项目76个,解决发展难题121件;帮联单位已为联系村帮办实事90件,帮联干部已为贫困户帮办实事800多件;帮联干部走访困难群众5次以上,化解矛盾纠纷110起。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参照省市架构,研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精准扶贫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并已召开6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帮扶人员到位。市财政列支精准扶贫专项工作经费,统一解决各级帮扶干部下乡交通和驻村食宿问题,确保干部下得去、留得住、蹲得实。截止目前,各级帮扶干部累计入户走访贫困户4100余次以上,填写工作台账56册,制定致富增收计划800余份,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四是措施办法到位。围绕整体脱贫目标把脉会诊,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推动各项帮扶措施抓实见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组织贫困户外出考察、学习观摩26批次,开展科技培训150场次,实施土地改良1200亩,提供就业信息1000条,实现劳务输转600余人,劳务收入1080万元;累计调引种公羊110只、基础母羊1200只。五是驻队考勤到位。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驻村考勤制度,县乡村统一实施考勤,坚持日考勤、周报告、月通报,并将驻村考勤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市45支工作队均已驻村开展工作60天以上,有力推动了村组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六是专项督查到位。市精准扶贫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针对各乡镇精准扶贫措施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提高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尽管我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但一些边远乡镇村组的道路、水利、电力、居住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议酒泉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

二是文化场所建设进展缓慢。村组文化活动场所项目是财政“一事一议”主要项目,由于受土地、规划手续的限制,导致今年村组文化项目开工建设不到一半,影响上级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完成。建议酒泉市协调相关部门放宽或精简村组文化项目前置手续。

三是特色产业贷款门槛较高。金融机构产业贷款手续繁多、门槛较高,特别是对贫困户贷款审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贫困户贷款难问题突出。建议酒泉市协调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贴息贷款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增加额度,进一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第16篇:天祝县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天祝县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6年2月)

根据《天祝县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县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教育局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0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64所,小学教学点40个,幼儿园36所;寄宿制学校59所;双语学校23所;教学班1081个。在校学生26097名,其中职中242名,高中5145名,初中6219名,小学10660名,学前班687名,在园幼儿3143名,特教班学生1名,学习双语学生1200名;寄宿生 10365名。教职工3322名,其中专任教师3021名,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任教师110名。

截至目前,精准数据大平台中全县各乡镇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8509名,其中学前教育幼儿89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150名,高中学生1366名,中职生218名,高职专科生749名,普通本科生901名。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

1 育的机会。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及其他安全、优质的可利用资源,在贫困村新改建幼儿园。2015年,我县共投入资金340万元,新改建松山镇阿岗湾村、松山镇鞍子山村、哈溪镇西滩村、华藏寺镇周家窑村4所幼儿园,建筑面积1010平方米,同时投入设备配备资金20万元,为4所幼儿园购臵了教具、玩具和图书。其中,周家窑村幼儿园被列入了我县2015年精准扶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投资140万元,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配合县人大完成了对城区部分幼儿园和哈溪等11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幼儿园的视察工作,县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对西大滩幼儿园进行了综合督导,对打柴沟、哈溪镇幼儿园进行了督导回访,在全县各幼儿园开展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招聘农村幼儿园教师53名,有效解决了学前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举办了学前教育新教师岗前培训,选派12名骨干教师赴北京、兰州参加了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目前,全县学前一年、两年、三年幼儿毛入园率分别为99.65%、84.89%、66.41%,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0

2、1.

22、0.64个百分点。

二是全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学校,优先办好贫困村教学点,保障农村儿童就近入学。根据《天祝县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安排,我县2015年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9个贫困村校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1047万元,其中:校舍建设项目3项,建筑面积2574平方米,操场建设项目6项,建筑面积20590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实施“全面

2 改薄”项目105项,投资11833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27176平方米,运动场10.71万平方米;为116所中小学和教学点配臵了学生用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术器材和图书。全县农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水暖供暖,使冬季取暖更加温暖、卫生、安全。12015年我县作为全省“全面改薄”项目现场推进会观摩点进行了观摩,并在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人民日报》等18家媒体对我县“全面改薄”工作做了宣传报道,全面改薄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县政府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约2173万元,为中小学配臵“班班通”设备712套,计算机2246台,录播教室10个,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组织全县3033名教师参加了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县级“优课”105节参加国家、省、市级“优课”评选。1名教师的教学案例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教育局在2015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广州现场会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民族中学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全国五个分会场代表之一作了交流发言。副省长郝远在视察时,对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建立教育精准资助体系,提高贫困学生就学保障。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8509名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受益学生占全县贫困人口46601

3 人的18.26%。构建起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5%,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从每日3元提高到4元,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817.6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774.45万元,学校公用经费1943万元,普通高中“三免一补”1056.73万元,中职生减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90.8万元。为3028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686.74万元,为1117名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金78.53万元,其中,为234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资助金36.4万元,为57名普通高中学生落实资助金8.2万元,为 2名中职生落实资助金0.6万元,为38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落实资助金18.15万元,为506名学前一年教育幼儿落实资助金15.18万元。免除850名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的保教费42.5万元,为进入121名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60.5万元。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扶贫。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公开、群众监督”的招生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工作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规定。在高考前组织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深入解读各项招生政策,安排部署招生工作,使各项招生政策深入人心。二是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认真做好招生工作。2015年,我县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共录取考生64人,精准扶贫专项计划录取农村考生8人,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单独招生和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录

4 取考生352人。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录取初中毕业生16人。在中职生“单考单招”中106名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中44名被省内外高等院校录取,3名艺术生被对口院校录取。职教中心招生中职生100名。

(三)加大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在教师职称晋升、荣誉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上向贫困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今年有81名教师聘评了中高级职称,725名教师晋升中级、初级岗位等级,其中农村教师占80%。二是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86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宿舍322套,进行简单装修并配备了基本生活用具,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落实乡村教师岗位津贴,为1778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75.913万元,为331名县聘60周岁以上代课人员落实工龄补助资金80.9万元。四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选派291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培训,举办县级教师培训班8期,培训教师853名,其中贫困村教师425名;选派17名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选派2名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担任副校长。五是着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认真实施以培养选拔名教师、名校长和创建名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三名”工程,有30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农村乡镇骨干教师,评选县级骨干教师78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9名。

(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转移。积极争取省上投资专项资金100万元,购臵了汽车实训设备,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面落实省、市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支持汽修及电子电工骨干专业等一批社会有需求、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满足贫困村产业发展对技

5 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和选拔培养工作,提高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今年有41名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9名学生获一等奖。协调扶贫、人社等部门,认真落实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任务,注重发挥“造血”功能,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配合扶贫办实施贫困户“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1100名。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营养改善计划保障经费不足。根据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秋季学期视频调度会议及甘肃省学生营养办《关于整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学生营养办„2015‟1号)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国家补助的每生每天4元钱全部用于学生营养餐,加工营养餐产生的炊事员工资及日常开支不得占用补助资金和学校公用经费。由于县财政经费有限,仅仅为学校食堂炊事员每人每年落实了1万元的工资补助,加工营养餐产生的费用仍占用大量公用经费,造成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学校发展。

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得益于国家项目支持,目前我县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2000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但由于农牧民居住分散,部分农牧民居住地距离乡镇中心幼儿园较远,致使贫困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仍然偏低。随着移民搬迁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城区人口逐年增加,但目前城区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入园难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农村幼儿园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县《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安排,到2017年,在1000

6 人以上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总投资1000万元,但根据实际情况,所下达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四是省上未足额下达2015年省内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金。至目前,全县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有328人,而省内高职院校摸底调查后报教育厅审定核拨资金的学生178人,因省内高职院校调查摸底和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学生未能及时向就读高职院校提交精准扶贫证明,致使150名学生遗漏而不能享受补助资金,尚缺省级资金45万元。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精准宣传教育资助政策。精准、全面地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各学段学生对应享有的教育资助政策,保障百姓享有政策的知晓权,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扶助教育政策深入人心。

二是精准兑现教育资助经费。按照相关资助条件和规定,精准、全面、及时地向建卡贫困户子女兑现资助资金,保障学生享有助学经费的获得权,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三是精准培训生产生活技能。着力办好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学前教育三个重点专业,进一步与全省五年一贯制、“2+2+1”、提前单独招生、推免招生、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职业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对接,努力使职教中心80%的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就业率达到95%以上。依托天祝县职教中心及相关部门,实施“雨露计划”,组织未升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等待业青年免费参加汽车维修、电工焊接等职业技能培训,保障百姓享有生存发展的继续教育权,提高他们科技致富、智力致富水平。

四是精准实施学校建设项目。认真、科学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2016年,计划投入

7 资金540万元,完成华藏寺镇阳山村等6个贫困村幼儿园建设任务;投入资金452万元,完成安远镇白塔村等6个贫困村校舍改扩建工程。着力实施好“全面改薄”等6大类28项教育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五是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百日冲刺活动,合理配臵师资,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保障学生享有优质教育的公平权,确保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

第17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和增收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截止目前,开展以山核桃、杨梅种植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农民1532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7200份。对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补助,其中高中(中专、职高、职院)补助 313人,大学(大专、本科)补助175人,义务教育特困家庭补助260人。还选送到省市参加科技骨干培训50人,贫困村村干部培训30人,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同时还开展了乡镇分管领导及贫困村干部培训4期176人次,大大提高了扶贫干部落实政策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7、社会扶贫同步跟进,扶贫力量进一步充实。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采取三联三帮方式对贫困村进行帮扶,全县6个国扶村、34个省扶村、6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村、1个市级深度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员,相关驻村单位的党员都联系并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年投入帮扶资金72.25万元,各类帮扶物资(折价10.45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720户,资助贫困学生130人。

8、宣传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宣传进一步深入。一是充分利用首个扶贫日这个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 10月17日我们在靖天国际广场门口举行了10.17邀你一起来扶贫募捐活动,现场募捐资金41万余元,我县扶贫募捐活动先后被怀化市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转播。二是围绕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推介扶贫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全年在省扶贫开发网发表调研文章1篇,经验交流1篇,信息12篇,在怀化日报发表信息2篇,较系统地报道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扶贫工作的知晓度。同时,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向县直单位、乡镇、村发放《靖州县扶贫政策指南》500余本。

9、重点产业稳步推进,企业帮扶进一步凸显。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打造杨梅、山核桃、茯苓三大特色产业为主题内容,将湖南红湘之梅酒业有限公司、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作为2015年的重点产业项目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王志群主任对我县申报的帮扶企业高度重视,亲临我县考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省考核组实地筛选、考察认证后我县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进入全省第一批帮扶企业范围,帮扶资金500万元。

10、财政报帐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实行民主议事制。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都推行民主议事制,充分听取各层代表意见,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项目安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规范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扶贫资金一律按项目进度,实行拨付;直补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卡通打卡到户;项目工程结算留有完整的项目竣工资料。

11、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了真心实意抓扶贫、真抓实干出实效的观念。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了业务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扶贫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各种疑惑,对群众提出的关于扶贫政策及各项工作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答复。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行为,优化了运行程序、强化了监督检查。

二、《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

分解落实到县扶贫办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是: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做好三锹元贞、新厂冲嫩等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着力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完成情况:我办把《政府工作报告》分解到我办的任务,摆到重要的位置,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上着手,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好任务。据统计:2015年在新厂镇冲嫩村硬化道路11公里,实施核桃低改732.9亩,危房改造35户;在三锹乡元贞村实施老核桃林改造200亩,新造杨梅林50 亩,葛根种植20亩,油茶林改造100亩,危房改造2户,村委会办公大楼修建铁门一个,厕所一座,元贞至塘款道路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为修建水坝一座。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1、扶贫攻坚难度大。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2、基础条件差。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3、龙头企业弱小。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2016年扶贫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2016 年,力争解决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本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稳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主要工作:

1、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住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2015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工作总结 2015年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

2、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3、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靖州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4、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5、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6、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一是积极扶持短、平、快产业。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重点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周期短、技术要求不高、投入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畜牧养殖和种植致富产业。

二是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户的思路,选准优势产业,通过能力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企业牵动等方式,大力推进山核桃、杨梅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三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建立与农户有机结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和产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 年,州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党办、政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博州党办发〔2015〕7号)精神,在深入摸排、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目标。现将2015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塔木根赞格村贫困现状

一 村队概况。塔木根赞格村位于博乐市以西5公里,距离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在博温公路南侧。全村人口192户、728人,其中常住户165户、常住人口633人,非常住户27户、95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142户、562人,汉族13户39人,蒙古族8户、28人,哈萨克族2户4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占88.8%。全村四老人员6 名;常住人口中80、90后年青人187人,占总人口的29.5%,其中维吾尔族169人,占90.4%。全村耕地面积1376亩,人均耕地1.9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队。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一座砖窑承包费每年7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750元。农村党员16 人,团员青年22名,民兵6名,十户长8名,信教群众210人。村委会(文化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二 贫困人口现状。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共计45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共计1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43人、无劳动能力65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1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人),扶贫低保户18户6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9人),扶贫户16户2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3人)。

家庭人口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户8人;部分人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6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5人、无劳动能力33 人);家庭人口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32人。有劳动能力家庭致贫原因主要为缺资金、技术、土地等,发展基础薄弱、增收途径少。无劳动能力65人中,因老丧失劳动能力34人(伴有残疾3人、精神原因1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3人,因残丧失劳动能力5人,因精神原因无劳动能力2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 11人。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帮扶村队精准扶贫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是州卫生局住村工作组和联系帮扶村两委班子联合成立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摸清贫困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分类建档立册,按照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二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会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2015年脱贫计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一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

三是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45户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工作,对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汇总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三 建立责任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一是建立了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住村工作组成员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普通党员、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其中2015年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任务,由州卫生局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各包1户负责脱贫。

二是建立了住村工作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工作组成员按照每人2户的标准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5月民族团结月,工作组干部集中走访了结对子结亲戚帮扶对象,每人拿出400余元生活补助为结对亲戚购买了生活用品。

三是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每名农村党员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优势,帮助结对贫困户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助就业、促增收。

四是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16户贫困户,送去4800元慰问金和价值2000元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六一儿童节前夕,村两委和住村工作组向20名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了书包等学习用品;七一建党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了3名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300元;上半年2名贫困户因病去世,住村工作组代表局党组给其亲属各送去500元慰问金。

四 突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申请全部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医疗和教育扶持措施,确保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原因而中途辍学。

二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分类扶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因户因人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脱贫。今年以来,协助23户养殖户办理养殖贷款、已成功申办贷款12户,其中贫困户3户。扶持80、90后贫困户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并积极帮助其联系销售渠道,首批70羽鸡已顺利出售。多方协调推进扶贫解困,6月初湖北省卫计委领导给塔木根赞格村1户结对子亲戚(贫困户)送来80只羊(其中生产母羊40只)、价值5.6万元,成功帮助1户4人实现脱贫。

三是积极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创收扶贫。努力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对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引导,采取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3月份以来,多次为村里劳务经纪人提供用工信息,协调联系了7家用工单位和多个劳务输出项目,帮助村民联系就业岗位,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四是加强培训,全力助民增收。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主动为贫困户送劳动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宣传社保政策等,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月22日邀请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来村开展培训,50余名农户参加了培训。

五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帮助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困难群众安居房申报、遴选等工作,2015年20户贫困户申请了住房安居房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政府按照每户3.85万元的标准给予建房补助77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4月1日联系5名医疗专家到青得里乡4个村队进行了义诊,其中在塔木根赞格村义诊233 人次、赠送药品价值4000余元、免费检查为村民节约费用3000余元;对1名长期患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协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和费用减免,送去 1000元救助金;主动带2名因家庭困难未就医患者就医,协调医疗机构减免门诊及住院费用2700余元;2月份以来有5名村民住院,工作组获悉后立即到医院进行了探视,对其中1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工作组干部自发送去了500元现金;积极协助1名老党员办理了新农合慢性病手续。同时积极争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早日结束村里无村卫生室、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工作组干部在农忙时节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1名工作组成员还扭伤脚踝造成骨折住院手术治疗。四是是推进惠民生项目实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投入资金5.2万元,实施了亮化工程,为村队主巷道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1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 深化结对帮扶。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工作组成员、机关党员、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明确结对子帮扶人员工作责任,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二 持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做好新建灌溉机井和农用道路升级改造前期调研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概算、资金来源和报批等准备工作。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医疗帮扶,经常开展送医送药下乡,针对塔木根赞格村无村医,群众看病不方便的突出问题,组织医疗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免费义诊、送医送药下乡。实施老年人健康关爱工程,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三是争取项目新建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建成后面向社会招聘村医或由博乐市青得里乡卫生院下派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解决村里无村医和卫生室、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四是积极开展慰问走访和扶贫帮困等活动。

三 推动劳动力转移助民增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引导中青年女性到城市开展家政服务,增加家庭收入。加强教育引导,转变80、90后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持续增加。

四 全力帮扶实现年度脱贫目标。在全面改善45户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整体推进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以2015年扶贫计划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为重点,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努力实现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第18篇:教育精准扶贫方案

万屯镇贡新小学2018年秋季学期教育精准扶贫

实施方案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为贯彻落实市政府2018年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创新和加强我镇教育扶贫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扶贫工作实效,结合我镇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围绕“对准目标、查缺补漏、提升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边远山区教师待遇、争取社会力量扶助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扶贫提升贫困村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目标,加大教育扶贫资源倾斜力度,着力构建教育发展扶持工作机制,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家庭的扶智脱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数,资助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且符合条件都能资助到位,对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实行落实资助政策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

三、工作任务

(一)扎实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1.加大教育资助项目工作力度,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措施,对贫困家庭的学生优先予以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1)学前教育资助。 (2)义务教育资助

“两免”是指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一补”是指对在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宿舍内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 2.关爱留守儿童实行全覆盖。

(二)抓实“控辍保学”工作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一次高效的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无一人因贫辍学,提高劝返率,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一人因贫辍学。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台账。积极沟通协调扶贫部门,摸清全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情况。

(二)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教育扶贫。

(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教育扶贫的氛围。

(五)建立教育扶贫工作机制。

(六)建立严格督查考核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学校要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意识,提高认识,对标中央政治要求,对标年度脱贫任务,对照肩负的工作重任,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学校要加强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要抓好帮扶干部宣传教育扶贫政策等工作,使宣传入村、入小组、入户。要求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在读情况进行深入详细准确的摸底调查,确保政策人人知晓,数据准确无误。学校要抓好开学期间的有利时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利用好教育云平台、板报、宣传栏、家长会、家访、微信群、宣传单等多形式,多平台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宣传无死角。

(三)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严格时间节点抓实抓细。

万屯镇贡新小学

2018年8月

第19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 年,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契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引导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着力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帮扶对象进一步明确。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我们对全县13747户贫困户,4.7277万人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实现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并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2、稳步实施整村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按照全面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思路,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目前争取到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8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225万元,实施项目65个,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产业发展项目20个,项目覆盖人口5.4 万人。较好完成三锹乡元贞村、新厂镇冲嫩村2个国扶村整村推进村任务。

3、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我们始终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和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任务分解到乡,落实到村,工作到户,责任到人。通过一系列过硬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和增加收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全年实现9320人稳定脱贫,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06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4、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三锹元贞村、寨牙岩脚、文溪金马等村建成生猪养殖基地、山羊养殖基地8个,修建栏舍2000余平方米。引导群众养鸡3万羽、鸭 2.5万羽,猪2000头,羊400只,网箱养鱼5000尾,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依托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收益后,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公司按比列分成,今年湘百仕酒业以这种模式在太阳坪乡朱戈村新造杨梅林2000亩,盛果期预计人均增收1800 元以上。通过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部分整村推进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5、基础设施逐步夯实,乡村面貌进一步改观。始终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放在扶贫开发的首位,突出加强贫困乡村水、电、路等工程建设,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新(维)修贫困村村组公路82.1公里,其中硬化道路54.7公里,解决21个村2800户1.2万人出行难的问题;新建人饮工程3处,蓄水池 11口,铺设管道14.9千米,解决1100户4000余名困难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修建水渠19.76千米,整治病险山塘1口,解决3000余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6、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雨露计划政策。将贫困对象户作为雨露计划培训补贴对象,把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留守贫困劳动力接受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和增收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截止目前,开展以山核桃、杨梅种植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农民1532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7200份。对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补助,其中高中(中专、职高、职院)补助 313人,大学(大专、本科)补助175人,义务教育特困家庭补助260人。还选送到省市参加科技骨干培训50人,贫困村村干部培训30人,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同时还开展了乡镇分管领导及贫困村干部培训4期176人次,大大提高了扶贫干部落实政策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7、社会扶贫同步跟进,扶贫力量进一步充实。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采取三联三帮方式对贫困村进行帮扶,全县6个国扶村、34个省扶村、6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村、1个市级深度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员,相关驻村单位的党员都联系并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年投入帮扶资金72.25万元,各类帮扶物资(折价10.45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720户,资助贫困学生130人。

8、宣传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宣传进一步深入。一是充分利用首个扶贫日这个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 10月17日我们在靖天国际广场门口举行了10.17邀你一起来扶贫募捐活动,现场募捐资金41万余元,我县扶贫募捐活动先后被怀化市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转播。二是围绕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推介扶贫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全年在省扶贫开发网发表调研文章1篇,经验交流1篇,信息12篇,在怀化日报发表信息2篇,较系统地报道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扶贫工作的知晓度。同时,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向县直单位、乡镇、村发放《靖州县扶贫政策指南》500余本。

9、重点产业稳步推进,企业帮扶进一步凸显。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打造杨梅、山核桃、茯苓三大特色产业为主题内容,将湖南红湘之梅酒业有限公司、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作为2015年的重点产业项目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王志群主任对我县申报的帮扶企业高度重视,亲临我县考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省考核组实地筛选、考察认证后我县湖南湘百仕酒业有限公司进入全省第一批帮扶企业范围,帮扶资金500万元。

10、财政报帐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实行民主议事制。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都推行民主议事制,充分听取各层代表意见,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项目安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规范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扶贫资金一律按项目进度,实行拨付;直补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卡通打卡到户;项目工程结算留有完整的项目竣工资料。

11、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了真心实意抓扶贫、真抓实干出实效的观念。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了业务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扶贫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各种疑惑,对群众提出的关于扶贫政策及各项工作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答复。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行为,优化了运行程序、强化了监督检查。

二、《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

分解落实到县扶贫办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是: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做好三锹元贞、新厂冲嫩等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着力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完成情况:我办把《政府工作报告》分解到我办的任务,摆到重要的位置,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上着手,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好任务。据统计:2015年在新厂镇冲嫩村硬化道路11公里,实施核桃低改732.9亩,危房改造35户;在三锹乡元贞村实施老核桃林改造200亩,新造杨梅林50 亩,葛根种植20亩,油茶林改造100亩,危房改造2户,村委会办公大楼修建铁门一个,厕所一座,元贞至塘款道路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为修建水坝一座。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1、扶贫攻坚难度大。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2、基础条件差。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3、龙头企业弱小。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2016年扶贫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2016 年,力争解决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本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稳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主要工作:

1、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住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2015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工作总结 2015年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

2、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3、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靖州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4、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5、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6、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一是积极扶持短、平、快产业。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重点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周期短、技术要求不高、投入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畜牧养殖和种植致富产业。

二是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户的思路,选准优势产业,通过能力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企业牵动等方式,大力推进山核桃、杨梅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三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建立与农户有机结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和产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 年,州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党办、政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博州党办发〔2015〕7号)精神,在深入摸排、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目标。现将2015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塔木根赞格村贫困现状

一 村队概况。塔木根赞格村位于博乐市以西5公里,距离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在博温公路南侧。全村人口192户、728人,其中常住户165户、常住人口633人,非常住户27户、95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142户、562人,汉族13户39人,蒙古族8户、28人,哈萨克族2户4人,常住人口中维吾尔族占88.8%。全村四老人员6 名;常住人口中80、90后年青人187人,占总人口的29.5%,其中维吾尔族169人,占90.4%。全村耕地面积1376亩,人均耕地1.9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队。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一座砖窑承包费每年7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750元。农村党员16 人,团员青年22名,民兵6名,十户长8名,信教群众210人。村委会(文化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二 贫困人口现状。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共计45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共计1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43人、无劳动能力65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1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人),扶贫低保户18户6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9人),扶贫户16户2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3人)。

家庭人口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户8人;部分人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6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5人、无劳动能力33 人);家庭人口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32人。有劳动能力家庭致贫原因主要为缺资金、技术、土地等,发展基础薄弱、增收途径少。无劳动能力65人中,因老丧失劳动能力34人(伴有残疾3人、精神原因1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3人,因残丧失劳动能力5人,因精神原因无劳动能力2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 11人。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帮扶村队精准扶贫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是州卫生局住村工作组和联系帮扶村两委班子联合成立塔木根赞格村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摸清贫困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分类建档立册,按照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二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会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2015年脱贫计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一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

三是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45户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工作,对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汇总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三 建立责任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一是建立了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住村工作组成员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普通党员、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其中2015年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任务,由州卫生局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各包1户负责脱贫。

二是建立了住村工作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工作组成员按照每人2户的标准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5月民族团结月,工作组干部集中走访了结对子结亲戚帮扶对象,每人拿出400余元生活补助为结对亲戚购买了生活用品。

三是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每名农村党员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优势,帮助结对贫困户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助就业、促增收。

四是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16户贫困户,送去4800元慰问金和价值2000元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六一儿童节前夕,村两委和住村工作组向20名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了书包等学习用品;七一建党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了3名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300元;上半年2名贫困户因病去世,住村工作组代表局党组给其亲属各送去500元慰问金。

四 突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申请全部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医疗和教育扶持措施,确保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原因而中途辍学。

二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分类扶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因户因人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脱贫。今年以来,协助23户养殖户办理养殖贷款、已成功申办贷款12户,其中贫困户3户。扶持80、90后贫困户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并积极帮助其联系销售渠道,首批70羽鸡已顺利出售。多方协调推进扶贫解困,6月初湖北省卫计委领导给塔木根赞格村1户结对子亲戚(贫困户)送来80只羊(其中生产母羊40只)、价值5.6万元,成功帮助1户4人实现脱贫。

三是积极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创收扶贫。努力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对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引导,采取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3月份以来,多次为村里劳务经纪人提供用工信息,协调联系了7家用工单位和多个劳务输出项目,帮助村民联系就业岗位,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四是加强培训,全力助民增收。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主动为贫困户送劳动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宣传社保政策等,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月22日邀请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来村开展培训,50余名农户参加了培训。

五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帮助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困难群众安居房申报、遴选等工作,2015年20户贫困户申请了住房安居房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政府按照每户3.85万元的标准给予建房补助77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4月1日联系5名医疗专家到青得里乡4个村队进行了义诊,其中在塔木根赞格村义诊233 人次、赠送药品价值4000余元、免费检查为村民节约费用3000余元;对1名长期患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协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和费用减免,送去 1000元救助金;主动带2名因家庭困难未就医患者就医,协调医疗机构减免门诊及住院费用2700余元;2月份以来有5名村民住院,工作组获悉后立即到医院进行了探视,对其中1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工作组干部自发送去了500元现金;积极协助1名老党员办理了新农合慢性病手续。同时积极争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早日结束村里无村卫生室、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工作组干部在农忙时节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1名工作组成员还扭伤脚踝造成骨折住院手术治疗。四是是推进惠民生项目实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投入资金5.2万元,实施了亮化工程,为村队主巷道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1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 深化结对帮扶。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工作组成员、机关党员、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明确结对子帮扶人员工作责任,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二 持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做好新建灌溉机井和农用道路升级改造前期调研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概算、资金来源和报批等准备工作。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医疗帮扶,经常开展送医送药下乡,针对塔木根赞格村无村医,群众看病不方便的突出问题,组织医疗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免费义诊、送医送药下乡。实施老年人健康关爱工程,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三是争取项目新建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建成后面向社会招聘村医或由博乐市青得里乡卫生院下派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解决村里无村医和卫生室、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四是积极开展慰问走访和扶贫帮困等活动。

三 推动劳动力转移助民增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引导中青年女性到城市开展家政服务,增加家庭收入。加强教育引导,转变80、90后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持续增加。

四 全力帮扶实现年度脱贫目标。在全面改善45户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整体推进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以2015年扶贫计划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为重点,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努力实现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第20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教育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根据县局教育精准扶贫精神和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本着“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智”的精神,我针对本学期我帮扶的级九(3)班的贫困户子女周娅婷、杨丽军、寇东芬三人的学习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精心关怀下,三人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二、总结体会

1、要关心、爱护贫困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

2、关爱贫困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3、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4.技术支持

积极和帮扶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总之,贫困学生的脱贫,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帮扶。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穷。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更应倾注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生的成绩和能力。

2016年7月4日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