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0:15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1111)

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

陇县节水办 (2011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检查组各位领导莅临陇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关心、支持和鼓舞,在此,我代表中共陇县县委、陇县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情况予以汇报:

一、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一年来,在市节水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开源节流、防治并举、节约管理、发展并重的创建思路,采取科学管水、生态养水、环境护水、行业节水、工程蓄水的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强力突破,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工作合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围绕 “区域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最佳人居环境”为一体的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把节水型社会建设摆在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来抓,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共

1 部署,常抓不懈。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明确了今年创建目标任务,将2010年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29个部门和16个乡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督查考核。为了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考核办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岗位目标制考核,县监察局对实施情况进行效能督察,县政府与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政府督察室、考核办、节水办坚持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员单位工作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半年考核,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与节水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了规划。完善了《陇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陇县节水工程“三同时”管理办法》、《陇县取水许可暨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陇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强了规划支撑,编制完成了《陇县“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规划,提出了我县节水灌溉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和发展重点,对于全县节水灌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制定了节水相关政策。一是确定了节水目标责任制制度,二是加强对节水器具推广的指导,三是制定了农业水资源管理办法,四是推行了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费计收制度。第

2 三,全面实行单位用水定额管理。一是在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全县所非居民用水单位已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在市上下达我县的取水总量控制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用水,将用水指标按年度分配到各用水企业,实行节奖超罚;二是坚持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计划管理为核心的节水管理体系。通过节水制度建设,逐步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走上了以管理促用水方式转变,以管理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节水工程建设,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上水平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是支撑,投入是保障,惠民是目的。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节水项目工程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认真实施项目,以项目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一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先后实施农发、以工代赈、段家峡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项目,投入资金1800万元,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 21000亩,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实施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示范点工程,在温水镇闫家湾村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农业节水示范点;实施果园节水工程,在牙科乡梁甫村投资200万元,正在建设3000亩果园节水工程。实施集雨灌溉工程,在东南演峪山、牙科予村、城关赵家坡、温水柳曲塬、河北兰家堡建成集雨灌溉工程

3 1处,投资60万元,发展集雨灌溉面积1000亩。二是实施城乡生活节水工程。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投资1500万元,维修改造县城供水管网18.4公里,管网漏损率由16%降低到12%。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修供水工程23处,解决4万人、4300头大家畜饮水困难问题。兴建综合性供水工程10处,发展庭院经济100亩,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实施水保生态工程。实施农发流域治理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峡口沟流域治理30平方公里;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新修、改造基本口粮田1.2万亩。四是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工程。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空气冷却、废污水回用等技术,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和氏、关山和华升镁业公司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使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达到95%,废污水回用率达到50%,空气冷却水收集利用率达到100%,使工业增加值用水年均下降5%。

(四)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公民良好的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做到“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同时,我们提倡人人都树立节水意识,人人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我们以宣传为先导,努力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良好的氛围。

4 通过节水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增强节水意识,让节水成为生活习惯,逐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元宵节、“陇州首届社火艺术节、科技“三下乡”活动,在城乡进行巡回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辟电视专栏,在各集镇进行专题宣传和咨询服务,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水法》等法律法规。投入宣传经费6万多元,制作了永久性宣传公益广告2处,制做宣传牌58面,印制、发放节水社会建设工作手册5000份,悬挂横幅18条,现场答疑180次,使节水型社会家喻户晓,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拓宽宣传层面。由县委宣传部、教育局、水利局联合组织各中小学校举办了节水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刊活动,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全县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举办节水型城镇、灌区、企业、单位、小区创建培训班,印发培训资料2套200份,通过培训学习,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单位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政策法规、目标要求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培训,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氛围,全民的参与意识、护水和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二、节水示范单元创建情况

5 坚持以节水单元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节水型城镇、企业、单位、小区、示范灌区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是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我们采取集中宣传,通过小知识小窍门座谈讲座、致公民一封信、小区文化宣传等形式,在第二高级中学、凯悦酒店、居泰园、宇峰花园住宅小区、和氏乳品、关山乳业、段家峡灌区、丰收灌区、城关镇等节水单位、小区、企业、灌区、城镇、大造声势,使大家能够了解节水,关注节水,主动参与节水活动。二是实施节水器具更新改造工程,把节水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各示范点的节水器具普查情况,出台有关补偿政策,鼓励创建的节水企业、节水单位、节水小区更换节水龙头100个、节水座便器30个、节水淋浴器等设施100台,使节水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特别是居泰园和宇峰花园小区,在创建活动中,从创建氛围营造、节水器具更换、群众节水意识等方面表现突出,创建成效显著。三是实施节水工程改造,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段家峡节水灌区积极争取资金1400多万元 ,投入到段家峡南干渠维修改造工程中,加大渠道的防渗处理和维修改造加固,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三年努力,我县示范单元创建活动效果明显,对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6 各位领导、同志们,节水型社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我们还有长期、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以这次检查指导为契机,全面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按照我县建设三级城市的总体部署,通过采取法律、行政、科技、经济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节水管理,强化重点行业节水,夯实节水科技支撑体系,创新节水宣传,增强公民节水意识,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努力实现生活用水适量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农业用水负增长的目标。深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文明用水、节水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水资源承载空间,为改善恢复生态环境节留水源保障空间,以有限水资源有效支撑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提供支撑。

推荐第2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

1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

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5 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

6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

7 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推荐第3篇: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汇报

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汇报

省水利厅把**申报列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充分说明对**水利高度重视。为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将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加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步伐,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现将前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经济社会现状

**县位于##,,是一个以低山和丘陵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公倾,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全县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35.2:33.7,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x公倾。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xx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4。

2、水资源现状

全县共有主要大小河流15条,分氵员 水和澴水两大水系。其中澴水为全县最长的河流,流经我县8个乡镇及城区全长60公里。**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119.8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5mm,年径流系数0.313,年平均径流总量4.18亿m3。地下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0.168亿m3,主要集中在澴河两岸的漫滩和一级阶地及双峰山周围。过境水由澴河东、中、西三支来水,汇合于**县花园镇,组成澴河干流,于白沙镇出境。澴河境外总流域面积2089.3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28亿m3,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7.62亿m3。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1.968亿m3。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64.44m3,亩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18.68m3,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当p=50%时,可利用量为41225万m3,当p=80%时,可利用量为33898万m3,当p=95%时,可利用量为28877万m3。**县地表水水质较好,水的矿化度低,pH值、总硬度适中,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但局部地区地下水含铁量较高。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是入境水。澴水上游大悟城关、黄麦岭磷矿、芳畈铜矿、广水镇、应山城关等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澴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澴河有43.5km被污染,污染物氨、氮平均含量1.78mg/L,极值达6.98mg/L,属Ⅲ类水。

3、水工程现状

建国以来,我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抗御洪灾和旱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资投劳共新建大小水利工程26017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29座,塘堰、河坝25988处,40KW以上泵站148处,装机总容量9865kw,工程总蓄水能力30062万m3。

全县现有29座大中小型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观音岩大(二)、芳畈、金盆、滑石。4座水库总承雨面积为210km2,水域面积18750亩,总库容21790万m3,调洪库容7392万m3。小型水库25座:小(一)型水库9座,总承雨面积58.8km2,库容2140万m3;小(二)型水库16座,总承雨面积21.2km2,库容770万m3。五大灌区现有干渠12条,全长255.5km;支渠54条,全长299.6km;渡槽18座,全长4272m;隧洞11处,全长2858m;闸类72处,桥类157处,斗门357处。国营陆家山泵站总装机1960/7(KW/台)。

4、管理体制现状

**县水务局为县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县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工程管理、防汛抗旱、节水、防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产渔业技术指导等。下辖工程管理、城市供水、水产渔业等13个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438人。全县12个乡镇分别设立水利管理站,共有水利管理员59人,其人事、经费均有乡镇统筹负担。水务局下辖的6个水管单位均为事业单位。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单位定位不准,权责不分,非企非事,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水管单位主要收入来源是工程水费,由于水价低廉,水费政策不能执行到位,收费率低,每年农业灌溉水费实收率仅为30-40%,工程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保障。因此,进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城市供水为企业性质,属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单位,主要经营业务以自来水供应,管网安装及零配件销售,纯净水生产销售等为主,目前,由于管理机制、制度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还不完善,还不配套,水资源浪费较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缺乏

通过对**县现有蓄、引、提水利设施可供水量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

推荐第4篇: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省水利厅把**申报列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充分说明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为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将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加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步伐,全面推进节水型

社会建设。现将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经济社会现状**县位于##,,是一个以低山和丘陵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公倾,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全县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35.2:33.7,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x公倾。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xx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4。

2、水资源现状全县共有主要大小河流15条,分氵员 水和澴水两大水系。其中澴水为全县最长的河流,流经我县8个乡镇及城区全长60公里。**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119.8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5mm,年径流系数0.313,年平均径流总量4.18亿m3。地下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0.168亿m3,主要集中在澴河两岸的漫滩和一级阶地及双峰山周围。过境水由澴河东、中、西三支来水,汇合于**县花园镇,组成澴河干流,于白沙镇出境。澴河境外总流域面积2089.3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28亿m3,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7.62亿m3。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1.968亿m3。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64.44m3,亩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18.68m3,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当P=50%时,可利用量为41225万m3,当P=80%时,可利用量为33898万m3,当P=95%时,可利用量为28877万m3。**县地表水水质较好,水的矿化度低,PH值、总硬度适中,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但局部地区地下水含铁量较高。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是入境水。澴水上游大悟城关、黄麦岭磷矿、芳畈铜矿、广水镇、应山城关等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澴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澴河有43.5km被污染,污染物氨、氮平均含量1.78mg/L,极值达6.98mg/L,属Ⅲ类水。

3、水工程现状建国以来,我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抗御洪灾和旱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资投劳共新建大小水利工程26017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29座,塘堰、河坝25988处,40KW以上泵站148处,装机总容量9865kw,工程总蓄水能力30062万m3。全县现有29座大中小型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观音岩大(二)、芳畈、金盆、滑石。4座水库总承雨面积为210km2,水域面积18750亩,总库容21790万m3,调洪库容7392万m3。小型水库25座:小(一)型水库9座,总承雨面积58.8km2,库容2140万m3;小(二)型水库16座,总承雨面积21.2km2,库容770万m3。五大灌区现有干渠12条,全长255.5km;支渠54条,全长299.6km;渡槽18座,全长4272m;隧洞11处,全长2858m;闸类72处,桥类157处,斗门357处。国营陆家山泵站总装机1960/7(KW/台)。

4、管理体制现状**县水务局为县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县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工程管理、防汛抗旱、节水、防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产渔业技术指导等。下辖工程管理、城市供水、水产渔业等13个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438人。全县12个乡镇分别设立水利管理站,共有水利管理员59人,其人事、经费均有乡镇统筹负担。水务局下辖的6个水管单位均为事业单位。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单位定位不准,权责不分,非企非事,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水管单位主要收入来源是工程水费,由于水价低廉,水费政策不能执行到位,收费率低,每年农业灌溉水费实收率仅为30-40%,工程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保障。因此,进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城市供水为企业性质,属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单位,主要经营业务以自来水供应,管网安装及零配件销售,纯净水生产销售等为主,目前,由于管理机制、制度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还不完善,还不配套,水资源浪费较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缺乏通过对**县现有蓄、引、提水利设施可供水量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有

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当P=80时,**县缺水12037万m3,缺水率达28.57;当P=95时,缺水23091万m3,缺水率达46.43。特别是1998-2001年连续四年大旱,属历史罕见,2001年,春夏连旱长达80多天,全县29座大中小型水库干涸9座,16座在死水位线以下,塘堰干涸90%以上,河港基本断流,全

县150个村、8.6万人、3.9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需求量将迅速增长,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现有工程对本地地表水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47.33(P=80),开发潜力很大;地下水可开采量不丰;过境水利用程度不高,可考虑在不影响下游用水及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开发利用率。今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着重放在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方面,以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2、节水意识不强

一是宣传节水政策没有到位,群众对水的认识不够,加上我县目前水资源还未出现用水危机,群众没有未雨缪束的思想意识;二是供水、节水基础设施不健全,设施老化,管理手段落后,水价偏低,造成城市用水随心所欲,农田用水大水深灌的传统思想。

3、水利用率不高全县五大灌区由于渠系建筑物老化、不配套,渠道淤塞、渗漏严重,致使大部分灌区渠道过水能力下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加之田间工程不配套,从而导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大多在0.5左右。如观音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资料分析,供水计算为0.38,高干渠原设计流量12m3/s,近几年实际通过能力只有7.5m3/s,减少了37.5;一方面灌区下游多处求水不得,不能满足供水需求;另一方面上游渠道大量渗漏,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4、工程老化失修,投入不足全县五大灌区及水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灌区渠道主要是半挖半填的盘山渠道,填方渠堤多为风化的石碴和石屑,渗漏严重。此外,受当时条件所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加上渠道运行近40年,靠山边坡被山洪冲成的大小沟缺随处可见。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渠道淤塞。沿渠建筑物不配套,老化失修。造成大部分灌区严重萎缩,灌溉效益逐年减小,五大灌区带共性的问题:渠道淤塞、损坏、渗漏、崩塌、滑坡严重;建筑物不配套,老化失修,投入不足。

5、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还一直沿袭计划经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模式。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体制性障碍,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水利工程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定位不准,机制不活。既有公益性质,又有经营性功能,企事不分,既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质量,又不利于水管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现行水管体制造成水管单位内部难以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一方面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员膨胀,人浮于事;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和运营的需要。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初步设想(一)前期工作回顾

1、狠抓水务体制改革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利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中央治水方针的指导下,我县水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于2001年4月8日成立了水务局,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转变了职能,原由建设部门承担的指导城市防洪职能,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职能,交由水务局承担。对城乡水源建设、供水、输水、配水、节水、污水防治等涉水环节工作,一律划归水务局,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打破了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水管理界限,为实行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水事活动统一监督奠定了基础。

2、狠抓水利科学规划建县初,全县水利设施极端薄弱,五大灌区渠系工程老化失修,不配套,水工程蓄水能力差,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用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进展缓慢。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组织规划专班,对全县水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先后完成了“九五”、“十五”水利规划、2010年水利规划、**县城市水资源规划、水功能区划、**县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县农村饮水、人饮解困规划、**县节水灌溉、节水改造规划、节水增效重点县规划以及**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县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3、狠抓地方政策出台为了贯彻执行好水法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材料和数据,为制定地方性政策起到了参谋作用。建县以来,我县先后出台了《**县防汛费征收管理办法》、《**县水利建设基本筹集使用管理办法》、《**县河道管理实施细则》、《**县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县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转发了《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县顺利贯彻实施水法夯实了基础。

4、狠抓节水工程建设面对水资源相对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的现状,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实现县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县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灌区节水改造、城镇供水、农村人饮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塘堰河坝泵站等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近7万亩。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2000年,我们编制了《湖北省**县“十五”节水增效建设规划报告》和《**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投资620万元(其中国债310万元),计划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6100亩(其中微灌300亩,喷灌1200亩,渠道防渗14000亩,低压管灌900亩)。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国债资金80万元和自筹资金80万元共计160万元,在富民畈共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50亩(其中喷灌250亩,渠道防渗2000亩)。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1996年,我们利用农发行节水灌溉专项资金50万元在周巷镇公牧山茶场、安桥村茶场实施固定式喷灌500亩。2002年,我县被列入全国节水灌溉增效重点县。②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建县年以来,我们利用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100万元,对观音岩灌区渠道、建筑物等进行了更新改造,共完成干渠硬化1公里,维-修桥、涵、闸、斗门、直灌口等192处,加固青山口、夏分等3处;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县乡自筹资金120多万元对金盆、滑石冲、芳畈、徐家河**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共硬化渠道2.6公里,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158处;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对花园、白沙、卫店、季店、陡山、邹岗、丰山等乡镇的5万多亩农田进行了田间工程节水改造。以小水库、小泵站及塘堰河坝为水源的微型灌区,由村组、农户自筹资金完成U型槽硬化50多公里。③城镇供水改造。建县以后,面对城区人口的急剧增长,我们投资额1500多万元兴建成了日产2万吨的城区自来水厂,对花园镇老水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更新老管网。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丰山、卫店两座乡镇供水站,对小河镇供水站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④农村饮水改造。建县年以来,我们把解决当时15.3万人的饮水困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在国家扶持、部门援助、政府引导下,通过地方和群众自筹等多种形式,建成各类饮水工程式18211处,解决了12.6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大大提高了饮水质量,使2.5万人用上了自来水。特别是200

1、2002年投资660万元(利用国债264万元)进行的人饮解困工程,其本上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难的问题。农村饮水工程的改造,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集中工程按方收费,大大节约了水资源。⑤水库除险加固。建县年以来,我们利用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240万元,对金盆、滑石冲进行了整险加固。利用国债资金2620万元(其国债务1310万元)对芳畈水库进行全面的整险加固、更新改造。利用各乡镇、村组、农户自筹资金万元,对座水型水库进行了达标整治。⑥塘堰河坝泵站工程。建县年以来,利用各种渠道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泵站24处,更新改造泵站长52处;以村、组、农户自筹为生,新修塘堰河坝1000多口,扩修配套塘堰3000多口,增加蓄水1000多万方。

5、狠抓水价体制改革为健全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利工程水价管理,维护供(排)水经营者和受益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2003年元月,我们组织人员,成立专班,通过调查研究,科学测算,完成了《**县水利工程农业供(排)水价格成本调查报告》,调查成果为上级和领导决策水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我县的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在进一步深化之中。

6、狠抓依法治水为了确保全县水工程和居民用水安全,为水利事业保好架护好航,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一系列水法规,大力加强水法规宣传,增强了全民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法制观念和水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自觉性,不断加强了水政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共举办水执法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720人次。同时,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275起,查处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违章建筑案件60起,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案件20起,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案件95起,协调水事纠纷60起,办理取水许可证16户,共征收各项水利规费520万元。通过一系列水事案件查处,严厉打击了水事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水工程的安全和水利行业的正当权益;通过征收各项水利规费,改变了我县水利工程现状,并为防汛抗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二)指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以中央治水方针,治水新思路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布局,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明晰水权,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构筑与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08年,**县达到节水型社会的初步要求。

1、经济指标⑴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45亿元;⑵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达到1.55亿元;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净增100元左右;⑷预期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4:40:35.6。

2、生态指标⑴森林覆盖率大于45%。⑵全县保持河道原貌,依法取缔所有占用河道采矿、采砂。⑶城市绿化率达到40%。

3、水资源相关指标⑴万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取水量190m3/万元;万元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取水量2100m3/万元;⑵计划用水实施率70%;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7%;⑷水环境质量达到良;⑸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控制在《湖北省用水定额》范围之内;⑹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60%;⑺节水灌溉工程率达到60%;⑻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80m3/万元;⑼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⑾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00L/人·d;⑿居民用水质量Ⅱ类水质;⒀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为Ⅱ类水体;⒁供水管网漏水率<8%;⒂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50%;⒃城镇用水装表计量达到100%;⒄节水体制健全率60%。(四)主要举措为切实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准备,首要的是成立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试点工作加强领导,同时下设试点工作专班,负责组织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实施方案。对试点建设我们将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1、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水规划在分析水资源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县情的节水政策,编制我县中、长期节约用水发展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参与实施。

2、制定用水定额,实施取水许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照《湖北省用水定额(试行)》的规定,对我县工业用水,城市公共用水、农作物灌溉等用水实施用水定额制度,制定**县用水定额,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对目前尚未申办取水许可的单位或个人,一律停止供水,追究相应责任,直至领取取水许可证,取得取水权。

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的配置。①农业产业和种植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上,围绕“山岗果药茶、冲田太子稻、河畈种蔬菜、全县抓养殖”的思路,稳定粮油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耕地面积稳定在内45万亩左右,粮经比达到5׃5,多种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在区域种植结构上,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形成农业“三区三带”的开发布局(全县30万亩太子稻生产区、东部20万亩林特果生产区、西部优质三元杂交猪生产区。京珠沿线优质果经济带、107国道现代农业经济带、东部旅游观光农业经济带)。形成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特色十分鲜明的经济格局。②工业及其它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其它产业建设项目,由其建设单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组织评审论证,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并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坚决制止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项目开工上马。③水资源优化配置。近期不同保证率各业用水指标分别如下,农业灌溉:P=50时,29589万方;P=80时,20985万方,P=95时,13403万方;林牧渔业:4900万方;城镇生活:1640万方;农村生活:1700万方;工业:4320万方。

4、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今后一段时期,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我们将不断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大力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利用国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资金,续建富民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到2005年,建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6100亩(其中微灌木300亩,喷灌溉1200亩,渠道防渗透14000亩,低压管灌900亩)。同时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进行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建设。力争5年内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0000亩。②灌区节水改造。积极争取世行贷款项目,进行观音岩灌区的节水改造。今年6月,我们编制了《湖北省**县观音岩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成议书》,计划投资2585万元(利用外资157万美元),对灌区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搞好芳畈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综合效益。③城镇供水改造。利用日本协力银行贷款和国债资金对县城水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增容扩建。利用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对乡镇水厂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对乡镇和农村用户实行水表计量,按方收费,彻底废除按人或按户收费的水资源浪费现象。④小水库除险加固和节水改造。采取产权制度改革和受益农户自筹等有效可行的方式筹集资金,对未达标的座小型水库进行技术改造。争取五年内使全县25座小型水库全部达标。⑤塘堰河坝泵站工程。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按照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鼓励村、组及农户自筹资金大搞当家塘、当家堰、当家站建设。每年新建当家塘300口左右,改造老塘1500口左右,并配套输水、溢洪设施。新建、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0处,彻底消灭水利死角。同时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鼓励拍卖、租赁、承包,以存量换增量,盘活存量、滚动发展。

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要制定节水政策。即,**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水价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取用水户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依法管水制度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水价机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重中之重是实现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彻底改变目前只管城市,不管农村用水现状。根据工业用水、居民用水、旅游用水、农业灌溉等用水不同,适时、适度、适地相应制定水价和水资源费,把盈利用水和生活用水区别开来,同时,实行用水计划,采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水价机制和节水有奖的激励制度。

7、拓宽投资渠道,鼓励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节水灌溉工程所需投资大、涉及面广,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将遵循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拓宽投资渠道,开展节水工程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世行、日本协力银行贷款项目,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城区供水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二是努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开展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是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等捆起来使用,发挥整体优势。四是大力推行“五小”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等形式筹集资金。五是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中提起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六是大力提倡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的“三民水利”办法,筹集社会资金。七是县乡财政投入。在加强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鼓励节约用水,奖励节约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实行梯级水价。农业用水分乡镇或村组实行总量控制,超量加价。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分时段计价,错开用水高峰。对节约用水的典型单位和个人,可从项目安排、事业费补助、财政补贴中给予扶持。

8、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节约用水监督对高耗工业用水行业,用水大户以及大型宾馆、酒店等单位率先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厉行节约用水。

9、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节水型社会进程加强对取用水户节水技术指导,及时提供技术服务,筹建节水示范培训基地,不断培养节水技术人才,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10、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自觉性节水型社会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我们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邀请新闻媒体共同参入,大力宣传我国已初步取得成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省市,只有唤起全社会珍惜水,节约用水的强烈意识,把建立节水型社会转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建立节水型社会才会健康地发展。

《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推荐第5篇: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约水源,合理利用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一22班冯亦青

一、引言

镜头一: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西居延海原有水面近3000平方公里,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东居延海解放后干涸了6次,到199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镜头二:截止20世纪末,人们对黑河水的粗放利用,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在最近的40多年时间里,面积从6940平方公里锐减到3328平方公里,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460多平方公里。黑河尾闾湖泊西、东居延海也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干涸的居延海和萎缩的额济纳绿洲成了影响我国北方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沙尘源地。

昔日的张掖,曾是荒凉塞上的一颗明珠,“半城芦苇半城塔”的风姿在历史的青烟后影影绰绰,源源黑河给这个小城带来了水的灵气,然而千百年后的今天,黑河水位不断下降,下游居延海的干枯,荒漠面积的增加,一个又一个的现实摆在人们的面前——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为此,2000年,国家决定投资23.6亿元,展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并保证向下游额济纳旗定量分水。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94次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黑河水资源问题,把黑河治理作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2002年,水利部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二、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水权明晰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掖市是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的试

1点,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区域性综合节水示范项目,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张掖的试点工作对于我们认识节水型社会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张掖水资源概况

张掖属黑河流域东片,年降水量89~283mm,蒸发量1700mm。境内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小河流共26条,均发源于祁连山北麓。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m3,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0亿m3,梨园河梨园堡站2.37亿m3,其它沿山支流6.58亿m3(所占比例见图2-1)。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m3。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m3。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各部门总用水量23.78亿m3,其中,农林牧业用水量19亿m3;工业用水0.93亿m3;生活用水0.7亿m3;生态用水3.15亿m3。自2000年实施黑河分水以来,连续5年完成了分水任务,向下游累计下泄水量43.7亿m3,为修复下游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主要问题及建议

1、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张掖降雨稀少,蒸发能力很大,主要依靠过境水。按照水利部《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正义峡下泄水量,区内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250m3,亩均水量511m3,分别为全国平均的57%和29%,依据国际标准,属中度缺水地区。按现有人口增长速度,到2015年,人均水量将降为1000m3,属严重缺水地区。此外,黑河干流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来水需水过程很不协调,且干流缺乏骨干调蓄工程,客观上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建议:应倡导节水,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使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提高农田灌溉率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严格把关,依法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工作。

2、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历史传统原因,农业一直是张掖用水的绝对主体。2000年张掖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比例为87.7:2.8:2.2:7.4,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63.7:20.7:10.1:5.5。张掖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例相对过大,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例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区域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低下,用水结构不合理。

建议:继续完善水票制及相关用水制度,引进先进浇灌技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使之与节水措施相适应,加强田间沟渠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灌溉管理,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3、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水源地生态系统状况堪忧。

张掖现状工业废水排放量约1385万t,达标排放率仅1.53%,且污染物含量较高。尽管目前水污染尚不很严重,但随着区域工业发展和用水量的增加,水污染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张掖祁连山段近年来林区人口和载畜量不断增加,大大超出其承载能力。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

建议: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使企业进行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气物直接排放,努力实现达标排放,保护林地草原,制定休牧期与放牧期,合理放牧。

五、启示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没有水,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将会被打乱。张掖地处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正是有了滔滔黑河所形成的绿洲,才能发展到今天。作为张掖的每一个公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珍惜水源,不能让黑河在祁连山脚下干涸,更不能让张掖成为茫茫沙漠中的一部分。这里是我们的故乡,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水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推荐第6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我镇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年初召开了领导会议,对相关精神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方案、指定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现将我镇2012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市政府相关文件下发以后,我镇就召开了领导会议,就此项工作专门进行研究,制定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由农办负责,落实了工作职责。

二、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

1、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我镇利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通过悬挂横幅、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2、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的宣传,以点带面,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高门原供水工程覆盖村进行了重点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我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积极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1、列入全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韩城市高门供水工程,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也是市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惠民重点工程。我镇积极配合解决工程进展中的相关问题,现在芝川段主体管道铺设已经完成,共涉及到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村。

2、积极和相关部门衔接,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2012年12月5日

推荐第7篇: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

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

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

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5)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

只有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节水的效果才能更快的表现出来,才能让人民享受的更多的实惠,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推荐第8篇:节水型社会建设(版)

浅谈节水型社会建设

姓名:丁春雨

专业:安全工程班级:安全10-06学号:31100101060

51

一.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这两个不适应是我们对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判断。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还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不断推进,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突出。 水危机将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心腹之患,如何保障水安全,包括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

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向

解决水资源问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广大人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动机激励机制,全民节水。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切实从对大自然的无序开发、无限索取向注重合理开发、节约保护的方向转变,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项节水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水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水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水型社会。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水的循环利用,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减少污染排放,逐步改善水质。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环保技术及设施的投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使其提高废水污水的治理能力,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加强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支持力度。国家应当加强对农业节水科技的支持和投入,以建立一种更加高效节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体系及科技支撑体系。

三.大力倡导建设节水型社会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我国目前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极不相称,目前全民的节水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水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节约用水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转变发展观念,从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珍惜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1.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2.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3.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5.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6.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效

烟台市是一个缺水城市。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城市节水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工作中,把宣传教育作为节水工作的首要环节抓住不放,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市民宣传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唤起市民的忧患意识;宣传政府对节水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宣传节水工作的经验和作法,提高市民节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了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节约用水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1.计划管理上抓规范。对全市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定期下达计划用水指标,并给予节奖超罚。注意抓好水价调整,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水需求。1998~2001年历时32个月的严重干旱期间,全市为鼓励市民节水,规定市民每人每月

1.5立方米的用水限额,超限额用水部分以每立方米40元收费,企事业单位超计划用水,超用部分按每立方米50元收费。市区用水量由每日20多万立方米下降为12万立方米,极大缓解了紧张的供水形势,保证了市区正常供水。

2.在技术型和设施型节水上抓落实。一是编制《烟台市城市节水规划》,科学制定近期和远期节水目标、方向和任务,为创建节水型企业、社区和节水型城市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城市中水设施建设。根据《山东省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规定》,不断强化措施,加强管理,使城市中水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宾馆、学校、医院等单位建设了中水设施,仅市中心区就上马中水回用设施16套。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管道辐射西部工业区,每年中水回用量在100万立方米 4

以上。三是推广应用了一批节水新技术和新器具。

3.在创建节水型企业上抓突破。根据建设部《节水型企业目标导则》和省建设厅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到2005年,市区共有36个企业成为节水型企业试点单位,其中已有18个企业被省建设厅考核验收合格,成为节水型企业。

2005年10月31日,“全国节水型城市”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烟台市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这标志着烟台市城市节水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推荐第9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20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县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水是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脉显得更加突出,为保障自治县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特制定****2008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县域内水资源总量为6.012亿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3.08亿m3,可开发利用的的年径流量2.1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5.42亿m3,重复量为2.5亿m3,实际补给量2.93亿m3,可开采量2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15550.15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4130.246万m3,工业用水量150.85万m3,生活用水243.81万m3,生态用水量1025.246万m3,用水比例为90.8:1:1.6:6.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县水资源特点,存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布不均,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强度相对较高,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节水意识淡薄。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新型化旅游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坚定不移的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之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旅游城市,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需要。

四、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二、切实落实“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化管理,建立用水定额管理体系。

(一)农业用水实行“地有定额、户有总量”08年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单位县水管总站、水资办,责任领导:赵晓,责任人:***、***、***。

1、落实各乡(镇)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按照不同的作物,核定用水定额,3月底前完成

2、根据不同土壤墑情,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在每次轮流灌前后都进行监测,比较耗水量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8月低前完成。

(二)立足企业用水实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其中规模20万以上的企业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0%,其余企业达到90%。

1、对县域内的所有工业、企业用水量进行调查摸底,核定企业生产、生活、绿化用水量,经核定的企业用水量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整理归档,年底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责任单位:县水资办、节水办,责任领导:***,责任人:***、***。

(三)城市生活用水实行“人有定额、户有总量”,城市自来水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0%,公共服务设施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5%,全面建立用水档案,实行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阶梯式水价运行机制。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于4月底前完成。

四、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07年节水型先进单位的挂牌验收工作,对07年开展节水型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企业、宾馆、机关、地区、家庭加大检查力度,进行技术指导,完善节水运行体制,对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验收挂牌,奖优罚劣。

该项工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成员单位配合,于4月底前完成。

(二)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1、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江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单位:经贸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文****、****。

2、创建节水型机关5家(县水利局、建设局、国税局、社保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3、创建节水型社区1家(县城镇住宅小区)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五、在07年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08年继续做好该项工作,年内完成****新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密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对于不按年度计划进行水平衡测试的企业,将执行《哈密地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水平衡测试后管理办法》予以处罚,以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

推荐第10篇: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专业:

班级 :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 10月23号星期日201

1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一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工程,制度,政府,它们对节水型

社会建设起着重要而又不同得作用,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在水资源治理、开发、利用方面有悠久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国共修建水库8.5万座,建万亩以上灌区5611处,使中国以占世界8.6%的耕

地、6.5%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础工程建设

得到很大的发展。然而仅仅是基础工程建设是远远能满足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的。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而政府

在其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础工程建设

根据地区经济用水主导行业状况,以及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等情况,可

分为工业型城镇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农业型城镇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生态退

化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旅游服务型城镇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 。 我国在基

础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南水北调工程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得益

彰,相互促进 ,南水北调工程要想发挥预期效应,避免“大调水,大污染,大

浪费”,关键在于北方能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工业建设措施:(1)限制高污染高耗水行业扩展;大力调整工业结构,

提高用水水平。

(2)积极采用先进节水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

耗水量。

(3)逐步改革生产工艺,通过改变生产原料、工艺和设备或用水方式,实现少

用水或不用水。

节水型社区建设措施: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

(2)加强节水器具推广普及。

农业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措施和农艺节水措施。

节水灌溉包括: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膜上灌溉、节水灌溉制度和科学管

理方法。

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耐旱品种、有机肥料、薄膜覆盖、抗旱保水剂等。

服务业节水措施:(1)全面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对公共场所采取限期强

制更换措施。

节水器具: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设施

(2)对饮食业、洗浴业、洗车业、游泳馆、建筑施工等高耗水服务业,按定额

进行用水和排污监管。

(3)加强文明消费、文明用水的宣传。

(4)注重经济手段节水,制定水价政策促进节水。

建设计量和监控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基础硬件措施和建立用水协会等试

试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是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

实施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用水者协会、水票制、冲突调节规则、水权

交易规则等。其作用是降低制度的变革成本和新制度的运行成本。

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

的社会变革,需要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本质是从浪费水的旧体制转向高效用水的

新体制,需要经历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1)全民参与机制:建立用水者协会、建立水价听证会制度、用水协会

参与灌区管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3)改革农业水费计收制度;

(4)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

(5)政府扶持机制;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开展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

(2)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

(3)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元的权力和义务

(4)建设计量和监控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

(5)建立用水者协会等实施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

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 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可利用水资源,根据

水资源承载能力,首先分配和确保生态用水,其余水量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对

于生产和生活用水要实行强制性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 实现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

根据地区的资源情况选择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产业调整,通过产业分工

和相互交易实现共同繁荣。

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将区域内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总量指标,根据区域内人口、耕地、牲畜以及其它产

业发展状况,通过建立定额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水权细化分配,将用水指标逐级

分配给各县(区)、乡(镇)、村、企业和用水户,明确各级水权,公民和单位用

水只能在分配到的水权范围内用水。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的作用:水权管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制度框架,

其实施效果取决于制度环境的有效性,也就是能否提供成本节约的制度运行机

制。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实施水权管理的前提,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要解决好中国的水问题,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和工程措施问题,管理体制和

非工程措施也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水资源

的配置、节约与保护,不仅会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会涉及人们经济利

益关系的调整。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一

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

政府职能对

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主导作用:

(1)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经济社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

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2)制定水资源规划,编制区域内水资源配置方案,明晰各级水权,确定各行

业单位用水控制指标,完善定额管理体系;

(3)贯彻国家水管理政策法规,建立区域水管理的政策规章体系;

(4)建立水价听证会制度,形成水价管理的公共决策机制。

(5)建立地方之间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制度,水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

(6)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和全面向全社会发布各种用水信

息。

节水型社会对政府转型的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政府的转型,

要求政府运作方式经历“四个转变”。

(1)从分割管理转向统一管理。从对水量、水质分割管理以及对水的供、用、排、

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多部门管理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2)从工程建管转向宏观调控。水公共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从主要兴建、管

理工程转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从排斥市场转向市场友好。要在经营性领域打破垄断,全面开放市场,建

立利用市场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和社会资金投入的新机制。

(4)从封闭决策转向参与透明。要在水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贯彻公开透明、

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原则。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共参与,是节水型社会前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和必

不可少的环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应对水危机

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几个星期的节水型社会的学习,

使我充分认识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提高节水

意识,身体力行地为节水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1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就是对我县的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等实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建设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施对我县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全县的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县的供水安全。

(十)抓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单位。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促进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商品水观念,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增强节水意识。对居民用水实行分段计价,多用多缴,超用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生产用水区别不同情况,按合理水价,市场导向,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保护性开发和使用。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水利设施、供水管网,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投资谁使用的办法,确定产权、供应服务区域,鼓励社会化。

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大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弥补水资源的先天不足,缓解水的供需矛盾,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举措。为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发挥创造性,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要将节水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要综合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中水回用和节水器具推广,逐步实行阶梯式供水价格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与治污相结合,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职责,落实专人负责(2月底前将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县水务局,联系方式:6218211),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见附件1)和节水工程建设(见附件2)。各地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主动加强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县发改委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与上级发改部门的衔接;参与制定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负责项目的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县农委负责协助县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金的统筹、调集、管理和监督。

县水务局负责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据新《水法》等政策法规,研究拟订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形成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法规体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方案,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制定全县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各灌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水体纳污能力提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进行水权交易试点。

第12篇:大张庄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汇报

大张庄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汇报

区政府《批转区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北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北辰政发(2007 )35号)下发后,我镇高度重视。镇党政领导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下面就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接到《区政府批转水利局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通知》后,镇党委、镇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首先由镇党政领导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和研究。水孕育和维持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水资源是人类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资源,支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极为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及未来50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以迫在眉睫,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是很有必要的,是符合区情、镇情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切实加强领导,组建节水机 1

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镇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镇长担任,成员单位由镇企经办、镇农办等部门组成,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农办,具体负责落实。同时各村也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村长担任,具体负责实施。再次,着手编制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我区编制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召开各部门会议认真分析、同时深入基层各村、厂、户调查研究,细化各种措施,以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还有,在全镇范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众意识,在全镇形成关心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使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最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按照已经编制好的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对地下水压采限采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1.重点加强农业节水建设。我镇是一农业大镇,农业用水量占全镇用水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农业节水建设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农业节水建设要以节水高效为目标,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为核心,要加快基础建设更新改造,提高灌溉工程配套水平,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改进土地灌溉技术。近几年来,我镇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了对农业节水建设的力度,2005年进行了一项万亩节水工程项目,铺设低压

输水管道56000米、新建防渗渠道12000米。2006年进行了一项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铺设低压输水管道14550米、新建防渗渠道6500米。目前全镇共建成防渗渠道195公里,其中防渗明渠为122公里,暗管为73公里。同时,我镇还加大了对喷、滴灌的推广力度,争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提高工业节水。结合我镇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了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用水定额的管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节水型企业和产业,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处理和回用水平,逐步使重点工业、企业达到节水型标准。

3.改善乡村生活用水。在保证不降低群众生活标准的前提下,加快村级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镇31个村,目前已有11各村完成了自来水管网改造(一户一表)工程。计划在2009年完成全镇31个村的管网改造(一户一表)工程。改革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方式,逐步取消包费制。利用水价的经济杠杆引导群众更换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减少浪费,节约用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我区、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方案已经制定,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群众思想中对节水这件事情意识还比较淡化,认为水和空气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浪费的现象还很严重。这种情况对节

水型社会建设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二)水资源形势严峻。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干旱缺水比较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此外,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是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和水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与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表现在: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水的重复利用率、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等方面。此外,在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目前,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二是通过科技等办法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因此结合我镇实际,总结措施如下。

(一)逐步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突出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政府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制度保障;实行镇村水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体制保障;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明晰到户,配水到地。市场引导,就是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二)逐步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一是加强输水设施建设。结合实际改造干、支渠,多发展节水型渠道。二是积极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在井灌区改建以管灌、滴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三是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四是在农村生活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村民使用节水型器具。

大张庄镇人民政府

2007年7月9日

第13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

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4篇: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5篇: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建德市2018年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2017年我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市,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工作部属,以转变观念促发展、节水增效上水平为目标,牢牢抓住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两颗纽带,转变群众用水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为“节水优先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开展。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以来,建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17年创建文件下达后,我市立即成立了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及《方案》的报批工作。

根据《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并于18年2月2日召集节水型社会建设各成员单位开展了201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布置会,集中部署2018年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工作任务。并与2月5日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1号)及《关于印发《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补助方案》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2号)。

二、突出重点 多策并举

依据《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我市2018年完成水平衡测试企业20家,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1家,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8个,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2个,节水型教育宣传基地已开展工作,超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管理和制度建设

管理和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基础,我市从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节水奖励制度、节水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制定管理和建设方案,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爱水、惜水、节水”的意识,我市利用世界水日等节日,结合全市打击非法取水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及现场宣传的契机,宣传节水知识,树立节水意识。

进一步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用水定额,根据取水户前三年用水趋势初步计算,加以企业当年实际需求(增产、搬迁、基建),反馈完成后下达正式取水计划。按照省水利、物价、财政、住建系统要求,会同出台我市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制度等相关水费收缴制度。同时,根据2016-2017年大规模用水单位实际用水量(自来水厂供水),核定2018年计划用水量,并在年底完成实际用水量的核定,对照计划用水量落实累进加价水费收取工作。

加强建设项目节水管理,根据我市出台《建德市市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工作,与发改等审批单位对接,在初步设计批复阶段就开始落实“节水三同时”要求,并在后续的设计、施工阶段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在竣工验收时同时对节水“三同时”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2、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是节水工作的重点,我市以节水高效为目标,加快建设农业节水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下发了《关于印发建德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制度的通知》(建水利[2018]90号)。

我市今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7处,面积4085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输水管道、新建泵站、新建渠系建筑物等。渠道改造工程8处,总长度9.10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修建渠道,新建渠系建筑物等。

3、工业节水

为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用水效率,引导企业自主创建节水型企业,市经信局制订出台《建德市工业节水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和《建德市工业节水财政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建立工业节水促转型工作协调机制。通过鼓励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型企业创建、完善资金奖补保障等措施,促进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到2017年年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分别下降6.8%、6.5%,完成上级经信部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5%”的考核指标要求。

本年度,我市开展水平衡测试的20家工业企业通过专家验收、部门评审等环节,均列为2018年度杭州市级节水型企业名单之内,下一步将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下达了《关于下达2018年建德市水平衡测试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3号)。

4、生活和城镇公共节水

结合年度“五水共治”抓节水工作要求,开展“一户一表”“节水器具”改造,屋顶集雨系统建设,节水小区创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建设,污水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主要内容如下:2018年一是结合年度供水管网建设项目同步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00户,结合教育局推进全市中小学节水器具改造500套,完成月亮湾与风尚泽园两处省级节水小区创建,目前在等待杭州验收,结合新小区建设完成屋顶集雨系统5处;二是通过水务公司开展供水管网漏耗排查,老旧管网维修改造,有效的减少城市供水漏耗率,2018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三是推进污水再生水利用项目,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湿地项目,最高日处理量1万吨,再处理后的水用于河道补充、景观用水、绿化浇灌等,1-10月污水再生水利用率在15%左右。

5、节水型载体创建

对高耗水行业规上企业或年取水量超过5万立方米的企业进行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4月下发了《关于2018年度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作的通知》(建经信函[2018]18号),初步拟定了20家开展水平衡测试和创建节水型企业名单。

对全市15家机关、13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水平衡测试。 建德皇爵精品酒店8月向建德市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正式申报“绿色饭店”,酒店在提高员工对“绿色饭店”认识的同时,加强对客人绿色消费的宣传,并开展一系列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绿色活动。11月5日汇报之后全域办工作人员针对汇报出现的问题又对酒店开展创建指导,并要求酒店做好相应的整改。杭州市饭店协会绿色饭店评定专家也将于11月底至酒店开展现场评定工作。

我市初步拟定新安江第一小学作为节水型宣传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

6、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我市目前现有实时监控取水户48家,在线设备63台,监控点58个。目前安装的取水实时监控系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品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设施设备,给现在的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旦需要更换设备,需要调解的方面较多,企业也不是很配合,时间就会拖的比较长,因此部分时间段存在在线率较低的情况,2018年我市实时监控平均上线率约为94.50%。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节水型社会工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着力完成三年创建行动计划的任务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11月16日

第16篇: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义乌市水务局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7年,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水务、生态水务、法治水务”的治水目标,致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加大节水宣教和执法力度,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现将义乌市2007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一)节水指标完成情况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在用水效率方面有了一定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06年的86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72立方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06年的63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5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6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50%,亩均灌溉用水量由2006年的370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356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6年的0.56提高到2007年的0.58,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由2006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1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仍为35%。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框架。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于2006年12月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分别于2007年6月和9月组

1 织相关专家在湖南岳阳市和北京市召开了规划审查会,对规划进行了两次审查,目前规划送审稿已报经省水利厅批复,正在报水利部备案过程中。该规划编制费用为20万元,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节水专题。为保证水利部委托我局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现已完成草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该项目属2007年度全国节水社会建设专题项目,30万元编制费用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2、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规范居民、单位节水行为。●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完善水资源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制度,制定排污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办法和制度。我市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分析近几年义乌实际用水情况及现状水价合理性的基础上,按照小步快走的原则,分阶段制定了水价调整方案。2003年以来,我市已进行了两次调价,新一轮水价政策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每立方米2.6元,调价幅度在30%,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涨幅较大,由每立方米3元调整到每立方米6.6元,涨幅达120%。

3、积极建设节水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水稻薄露灌技术、花卉瓜果的喷、滴灌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喷滴灌面积9000余亩,可年节水200万方。

——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八都、岩口、巧溪、柏峰、长堰、姑塘6个中型灌区24.3万亩农田,126.7公

2 里干渠,工程投资1亿元。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50公里干渠改造。与此同时,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对各灌区的支渠、毛渠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积极利用工业节水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理念,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市正在以华川实业集团、金富染整厂、华昌塑胶有限公司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对耗水量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如,华川集团投资的赤岸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已投产运行。该工程的上马,将污水厂出厂水重新回用于造纸、印染、冷却等工艺,综合回用率达到80%以上。

●城乡供水系统扩展和改造工程

——城乡供水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我市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原则,积极扩大城乡供水,按照块状、片状、点状三种供水模式实施,稳步推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高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我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饮用水工程项目 79项(截止2007年底),投入资金9623万元,新增供水规模5万吨/日,受益行政村163个,受益人口25万余人。

——城乡管网改造工程

对陈旧老化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和二次污染,以达到节水和保证水质安全的目的。义乌市政府2006年3月下发抄告单,明确了建成区范围供水管网改造政策:对于建成区道路现有供水管道的改造费用,由市财政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各出资50%。2007年,完成建成区供水管网改造4公里,建成区管网漏损率由原来的17%下降为15%左右。

●智能化一户一表工程和推行节水器具。在城镇,全面开展智能化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在新建住宅和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节水器具。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市财政出资60%、市自来水公司20%、住户20%的一户一表改造政策,大大提高了市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的积极性。2007年,共完成“一户一表”改造3523

3 户,截至2007年底,城区已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3433户。

●非常规(或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分质供水工程。义乌江年过境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建设分质供水工程,对于有效利用本地水资源,解决义乌中长期优质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市2003年时就开始对分质供水工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完成义乌市分质供水预可研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7月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义乌市分质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9月完成报批搞。可研报告考虑在义乌江与南江交叉口建设双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容1500万方;在此基础上,建设两个总规模为20万吨的工业水厂,义乌江水经过处理,作为工业企业低品质用水,大幅节约优质水资源。日前,《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已申报成为水利部2008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编制工作正在开展。该规划由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承担编制,编制总费用为65万元,其中水利部补助资金为30万元,义乌市财政补助资金为35万元。该规划对于指导我市开展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污水处理工程。义乌市目前已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7万吨/天。根据规划,全市目前正在建设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60万吨/天(一期规模29万吨/天),这为污水再生回用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赤岸分厂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其余5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建设进度总体较为顺利,预计年底前主体工程均可完成,2009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中水回用工程。2005年,我市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中水回灌城南河工程,该工程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通过提水回灌冲洗城区的城南河,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目前该工程已正常运行,发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雨水集蓄工程。目前正在国际商贸城三期和国际村住宅小区进行试点,计划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

4 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由于屋面为停车场,停车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收集的雨水经简易处理后用于绿地灌溉、浇洒道路、冲厕、补充景观用水和冷却水。经投资收益分析,年可节水5万余吨,年可节省水电费20余万元。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将于2008年义博会之前按期交付使用。

国际村住宅小区建设面积218亩的小区内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净化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洗涮道路,年可节约30多万吨水资源。选择部分山区农村建设屋顶雨水集蓄工程。

4、建设水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科技节水。

我市计划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300-400万元),建设义乌市水务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运行。水务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项功能是实现对现状用水户的用水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实行计划用水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5、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政府于2004年8月下发通告,确定八都水库、巧溪水库、柏峰水库等9座水库库区为饮用水源保护区。2007年7月,《义乌市饮用水源水污染管理办法》公布施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域保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按照“全水域保洁,分镇街管理,政府适当补助,物业化操作”的思路,大力开展了城区、镇区河道、水库水域保洁工作。2007年,市政府把市属水库、主要河道也列入水域保洁范围,补助资金达202.65万元。目前,全市各镇街水域保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洁养殖获得稳步推进。2007年,义乌市现代农业扶持资金中,清洁水产养殖业补助资金达40万元。为改善和保护岩口、深塘、长堰三座市属水库水质,市政府从2007年起,每年对上述水库给予一定的水源保护补偿,这对保护供水水库水资源不受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市属水域已全面实行清洁养

5 殖(除养殖场、渔种场以外),全市用于清洁养殖的水域面积达1240.6公顷,占整个养殖证规划面积的53.58%。清洁养殖的实行,进一步保护了水源水质,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水域环境。

●生态河道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38项(续建13项,新建13项、前期12项)。截至2007年底,13项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13项新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其中4项已超额完成任务,7项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生态建设理念和技术,改浆砌为干砌,改直面为斜面土坡,逐步改善河道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做到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时,大力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水土流失。2007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治理10.2平方公里。

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农业领域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优化种植结构,2007年全市新推广旱稻2862亩;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作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缩减冷水茭白、养殖业等高耗水种养业规模,提高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

●工业领域

积极发展低耗水、无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关停现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或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在义乌落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三产业领域

严格控制高耗水的洗浴、洗车行业的发展,鼓励使用再生水洗车,鼓励安装节水型用水装臵,大众浴池有条件的安装智能淋浴器。

7、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营造浓厚的全社会节水氛围,树立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节水宣传。近年来,我局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机会,通过设台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纪念品等形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节水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局先后在《浙江日报●生活周刊》和《红旗文稿》刊登专版文章,介绍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开展节水创建活动。2006年9月,我市确定孝子祠社区为义乌首个节水型社区,在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宣传活动,并评比表彰了一批 “节水单位”和“节水家庭”,取得显著成效,市区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节水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孝子祠社区的成功创建也为其他社区开展节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这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强化。

1、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义乌市被列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各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建立协调、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节水机构。义乌市节水办于2004年成立,但既无专门人员编制配备,又无独立经济核算,管理力量薄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需进一步

7 强化执行。

由于200

3、2004我市连续两年遭遇大旱天气,全市范围,特别是主城区地下水开采井较多,整治地下水井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水务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有效的做好地下水保护工作。

3、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

目前,义乌市除部分新建项目执行节水“三同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外,其余大部分建设项目均未实行。今后,我市需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强制落实和完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节水政策体系构建工作。

节水政策是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义乌市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系列节水政策,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直到市民用水行为,转变全社会用水观念,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2008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修编和出台工作。

2、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义乌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义乌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两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配合编制单位做好《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研究分质供水相关政策措施。

3、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08年,

8 我市计划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9项,其中续建3项,概算投资432万元,完成7.9公里渠道改造任务;新建1项,概算投资205万元,完成894米改造任务;前期5项,计划改造渠道13.9公里。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喷滴灌工程。2008年,我市计划新发展喷滴灌面积2000亩。

三是持续开展中水回用工作。在金哥集团、华川集团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我市将继续在其他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推行中水回用技术。

四是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步伐。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饮用水工程项目合计60项,其中续建项目25项,概算投资4549万元,新建项目11项,估算投资6025万元,前期项目24项,计划解决327个行政村38万人的饮水问题。

五是加大老城区的管网改造力度,持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工作。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市政供水新建工程1项,估算投资310万元,新建DN600球墨铸铁管2245米;市政供水改造工程5项,估算总投资388万元,完成4.8公里管道改造任务;小区平面管网改造工程4项;“一户一表”改造工程4项;完成1万户家庭用水器具改造任务。

六是在编制《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的同时,在今年上马建设的杨宅水轮泵站改造工程中配套建设分质供水沉淀池及管网设施,在稠江街道童店村和有关企业进行分质供水试点。

七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做好污水干管沿线政策处理工作,力争年内赤岸分厂可开工建设,其余5座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是在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确保雨水收集取得实效。

九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水域保洁和水土保持工作。2008

9 年,我市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项目合计37项,其中续建项目11项,概算投资2267万元,完成30公里河道治理任务;新建项目9项,估算投资4335万元,计划治理河道49公里;前期项目17项,计划治理河道11.4公里。加强地下水取水管理,规范企业及居民取水行为,强化执法力度,在北苑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本年度计划在大陈镇深入开展试点工作。

十是加快取水计量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对5座中型水库取水的实时监控。

4、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在孝子祠社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区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一系列节水宣传和创建活动,通过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不断积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经验,努力实现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第17篇: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007年4月5日)不详不详

法规名称: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办资源[2005]179号]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建设节水型社会,重点是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这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二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为《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三大体系而构建,力图系统、全面、科学地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通过评价工作,及时掌握试点建设的进程,分析、总结试点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对试点建设的指导,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工作,也可用于其它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本《评价指标体系》为试行,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1.力求全面。所选指标尽量涵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2.体现层次。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

3.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所选指标即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

5.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既有反映综合情况的,又有反映单项情况的。

二、《指标体系》的内容

《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性指标、节水管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指标共五类32项主要评价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评价单位可从中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指标,也可视情况增补其它评价指标。表1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表

三、《指标体系》说明1.指标解释与计算分析方法指标解释与计算分析方法见表2。

表2指标解释与计算分析方法注:《指标体系》仅列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各地区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增补其它指标。

附件下载: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表

第18篇:建设节水型社会经验交流材料

乌鲁木齐市地处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少,蒸发量高,蒸降比大于7,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全市水资源量10.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仅为全疆的1/10,全国的1/4,处于极度缺水边缘。面对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式,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水源并重,节流优先”的方针,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按照国务院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文件精神,以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制定的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指标的要求,XX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活动的决定》、《关于批转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委、市政府于XX年9月14日,召开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动员大会,正式提出了2011年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自治区节水型城市; 2011年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1年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节水型社会(含农牧区),实现节水型乌鲁木齐的总体目标。

目前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要求已全面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交流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保障

1981年乌鲁木齐市成立了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在20余年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自治区、市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节水宣传、计划用水、节水检查、工业节水技改、水平衡测试等工作,我市的节水工作取得的一定的成效。XX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同年4月16日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和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刚为新成立的水务局挂牌剪彩。至此,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管理打破了城乡、部门间的界限,建立了城乡供水、节水一体化个管理体制,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

二、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制定方案分解目标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摆到了改善乌鲁木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建设“和谐乌鲁木齐”的战略高度,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各区(县)政府及委、办、局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 “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节水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部分区(县)也相应成立或完善了节水管理机构,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区领导小组,明确了管理职责,基本形成市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节水办——用水户三级创建节水型工作网络,为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效的创建组织体系。

三、制定创建节水型工作制度,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各项标准的通知》等,把创建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还使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检查,便于考核,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 营造全民节水氛围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各区(县),委、局、办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方联动,在每年的“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和“世界环境日”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以及节水服务下社区、悬挂节水横幅、设置节水咨询台、发放节水宣传手册(单)、播放节水宣传片、以节水为主题的板报巡展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宣传,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和创建节水型社会(城市)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通过开展中小学校节水征文比赛、举办节水知识竞赛、节水知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全社会的节水知识和意识的普及教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配合、齐抓共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节水环境。

五、完善节水政策法规、标准,提高节水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我市目前出台了实施了《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我市今后的节水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依据。

六、加强创建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涉及节水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节水工作的各项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具体做法,充分发挥创建工作人员作用,以适应节水工作的需要,担负起创建节水型工作的重任。为了保证我市的建设工作规范完整,全面了解各项创建指标。XX年制定《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举办5期培训,培训人员主要来自各区(县),委、局、办工作人员,用水单位管理人员,其中,第一期培训对象是各区(县)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委、局、办,参加人数126名;第二期对象是农牧区用水管理人员,参加人数30名;第三期培训对象是用水单位管理人员和部分街道办事处节水专干,参加人数250余名。内地培训班2期,参加人数共40余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创建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七、制定用水定额,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1981年我市开始实施计划用水工作,初步制订了《生活用水定额》,对全市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超计划用水实行加价收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随着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了新的《乌鲁木齐市工业企业产品用水定额》和《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已报请自治区、市有关部门批准。同时,定额标准的实施,企业可以对照标准、主动寻找差距,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加强内部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八、加大节水器具的更新改造力度

为从源头上做好节水工作,一是,对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普查,并引导用水户使用节水型器具,宣传建设部颁布实施的《节水型生活用水标准》。二是,督促用水单位对非节水型座便器的配件进行改造、更换。三是,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严格把关,对使用淘汰落后用水器具的不增加用水指标。四是,各区对辖区居民住户进行用水器具调查,督促制定了相应的改造计划。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九、各区(县)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活动

为了及时掌握辖区创建单位工作的基本情况,区(县),街道办事处从抓好入户摸底调查入手,强化创建工作力度,组织人员对工业企业用水、生活用水器具、用水量等多项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同时对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创建单位、社区、居民小区,进行经常性的督查指导。

区(县)政府,按照《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和《乌鲁木齐市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申报、考核验收、命名办法》的要求,开展了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活动,对辖区创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天山区、沙区、新市区、头屯河区政府组建了由区(县)节水办、建设局、区目标办组成的验收组。水磨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组建了由建设局、街道办事处节水专(兼)工作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已于XX年9月底至12月底,分别对辖区创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主要从创建单位节水宣传工作、节水日常管理工作,节水管理制度建设、节水管理档案建立等方面入手,同时对各单位各用水点、节水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最后将考核内容进行综合打分,综合得分在85分以上的成为区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或社区(居民小区),通过考核验收共评出达到区级标准的单位有315家。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市的沙区、新市区在创建节水型工作的同时,要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率先垂范,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目标考核办法》进行了考核验收和综合评分,沙区考核达到优秀街道办事处有7家。新市区考核达到优秀街道办事处有10家。为今后创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大力开展城市节水科学研究,以科技进步和新技术、新器具推动城市节水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实施方案》中涉及节水设施建设、科技节水等项目。编制完成了《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务信息化大纲》,其中乌鲁木齐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经国家水利部审查通过,并予以一定资金支持。编制了《乌鲁木齐市节水规划》、《乌鲁木齐市农业节水规划》即将完稿。针对洗车行业用水和中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在进行调研和草拟相关管理办法。在制定规划和办法的同时,对全市工业用水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XX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XX年—2011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调查汇总乌鲁木齐市特种行业用水设施及技术改造项目;配合自治区建设厅制定乌鲁木齐市XX年—2011年节水工程项目计划;配合市建委落实我市XX年节水示范工程资金;配合市科技局落实XX年5项节水科研项目及资金。完成5座城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建设。

十一、积极开展农业节水工作

我市农业用水利用率低,XX年我市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62%。部分地区农田基本建设不配套、设备老化、利用率低,主要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难度大,北郊大多为井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可达0.7左右,南郊板房沟、水西沟两乡的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55左右,达坂城地区渠系配套更差,仅有干支两级渠道,亩灌溉定额高达1060立方米。我们针对农业用水现状和《实施方案》中涉及农业节水的各项指标,加强农业节水的管理。一是向各区(县)政府,农林水牧局、建设局发放国家、自治区有关建设节水型社会文件及“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文件材料。使农牧民对节水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二是对南郊、北郊、东山、达坂城农业区进行了斗渠调查,获取农业灌溉第一手资料,作为农业节水基准年的基数;三是按照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各项指标要求,对我市农业用水情况、农作物分布情况进行了普查,收集整理、汇总相关资料;四是开展对我市农业用水三级渠道分布情况、防渗设施、进行调查;五是对农业用水定额进行定点测试,并签订测试协议;六是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资金到位后此项工作可即时开展。七是制定农业节水宣传方案。为实现农业节水的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第19篇:平罗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平罗县2011—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大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保障平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04—2020》和自治区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为前提,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等多种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建设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水资源支撑。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逐步推广,注重总结、积累经验,通过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水资源管理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

二、任务目标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目标:经过5年努力初步建立起与滨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

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的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在确保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万元GDP耗水量低于12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0.60。全社会总用水量控制在23.5亿m3以内,达到水供需平衡要求。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现在的46.5%,提高到5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

(二)、工作重点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明晰水权,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制定各县区、各行业用水量控制指标,编制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定额水价体系;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逐步形成“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体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及水务一体化建设;制定节水政策,修订制发《滨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滨州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法》、《定额水价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提供政策保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2005年下半年,推动先期试点包括企业、学校、灌区、社区和居民区等节水型单位40家和2个省级试点县、2个市级试点县的试点工作,2006年试点单位达到100家、试点乡镇30个。

——推进城市节水。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广适用非接触自动控制式、延时自闭、停水自闭、脚踏式、陶瓷磨片封闭

式等节水型水龙头;鼓励研究开发利用高智能化的用水器具;2006年底前淘汰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铸铁螺旋升降式截止阀,全社会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到65%以上;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2006年底减少到12%以下,2010年减少到9%以下;积极推广利用再生水,加快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与利用,推广海水淡化、微咸水开发利用技术;出台《滨州市住宅建设“中水”供水系统建设规定》,2010年后凡城市中新建规划面积5万㎡以上的,建筑面积超过2万㎡的公寓、住宅、宾馆、饭店以及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同步设计中水冲厕系统,逐步达到满足小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路面冲洗等用水。加快电力、造纸、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研究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职能管理,强化地下水环境修复。

——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引进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和设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低压管道等节水型灌溉方式;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2007年底大中型灌区干级渠道衬砌率到达30%;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加强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等技术研究。

三、实施步骤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2005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集中推进,到201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滨州。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推动先期试点包括企业、学校、灌区、社区和居民区等节水型单位40家和2个省级试点县、2个市级试点县的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扩展节水试点单位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提供示范。期间,成立滨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搞好宣传发动和人员培训,增强全民

节水的自觉性,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落实主要行业、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根据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协调用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推动节水型单位100家和30个乡镇试点工作。期间,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确定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和各灌区的用水控制指标和排污控制指标;制定并实施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治污新技术,搞好节水服务体系、节水指标体系建设,建立检测监督检查机制。

第三阶段(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重点推进的基础上,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走进千家万户,基本建成节水型滨州。期间,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试点建设的重点支持工程建设项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估,并做好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工作,力争2010年下半年完成检查验收工作。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贸、

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财政、国土、环保、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并建立起统

一、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区之间、水利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节水专项经费,用于节水技术研究、技术推广、节水管理及节水设施建设等。积极策划项目,加大对国家和省的资金争取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引到滨州,同时引导企业加大节水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三)科技保障。以科研院校为依托,研究、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提高节水科技水平。深入开展水价、用水定额、排污定额和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等专题研究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20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作者:张颖洁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

[摘要] 福建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现象同样存在。为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该文针对福建省水资源分布、利用的现状,以及当前节水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 节水 社会建设 思考

1 福建省水资源概况及供需状况

1.1 水资源概况

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11.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79.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42.3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的不重复量为1.2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180.56亿m3。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全省雨量充沛,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从地域分布看,水资源量北多南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闽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从时间分布看,丰水期(4—9月)降水和径流均占全年的75—80%,枯水季(10—次年3月)仅占25—20%。地下水资源不太丰富,含水层不厚,地下水不宜用作大量集中供水水源。

福建省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条,其中除赛江、汀江外,其余均源于本省独流入海。由于天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汛期洪水径流难以利用,大量水资源奔腾注入大海,导致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1.2 水资源供需状况

从近几年全省用水统计情况来看,年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预测未来全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持续呈下降趋势,但工业、生活用水及总用水量将持续增长。此外,一些水源的污染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据分析,2020年全省P=95%供水保证率缺水达74.48亿m3,缺水率达28.4%。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厦门、泉州等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 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

2.1 目前的用水水平

1980年全省用水量137.64亿m3,至2006年增加到187.25亿m3,26年用水量净增49.61亿m3,年均增长率1.91%。期间,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年份用水情况见表1。

2.2 节水潜力初步分析

从2006年看,全省用水效率较1980年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用水方式仍较为粗放,用水效率仍不高,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些地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农业仍是主要用水大户,农业用水仍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0%以上,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0.45,亩均毛需水量777 m3;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不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73 m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约60%,管网漏失率17%左右;城镇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全省管网综合漏失率25%左右,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平均仅为35%左右,因此,节水潜力还是十分可观。

2.3 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社会普遍对节水的认识不到位,对未来水危机的形势及节水减污缺乏足够的认识,节水意识和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水措施不落实,各行各业节水工作很难联动。

(2)节水制度不够健全,节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用水定额管理尚未开展,有些地区注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忽视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剧了贫水区缺水和水污染。

(3)投入不足使节水难以向深度发展,影响了先进的节水技术研究、节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节水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等。

(4)技术和工艺及节水的产业还有待发展,节水产品还需积极推广。

3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根据《福建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提倡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研究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根据这个目标,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情的变化,对水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不断提高。但从目前普遍情况看,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紧迫性普遍认识不足,节水观念淡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用水浪费较为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需水量还在不断增加,如不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而且,节水还意味着减污,就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也有很强的节水需求。因节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需全民参与,对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全民节水意识的宣传与教育,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国我省水情的认识,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节水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3.2 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治本之策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要求治水模式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节水的法律法规,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鼓励有利于水资源节约的技术开发;要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水资源的体制和机制。2007年11月,福建省以地方标准颁布了《行业用水定额》,该标准确定了我省工农业94类用水户用水标准,作为本省开展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下达取(用)水计划、用水及节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真正在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立起“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3.3 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科技支撑

近期应注重用水设施的创新。在农业节水方面,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渠道衬砌,整修配水设施,逐步实现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在工业节水方面,主要对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行业,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对各种制造工序进行改良和改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污染。在生活节水方面,主要推广节水器具,对家用水龙头、厕所等进行节水工艺改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3.4 利用价格杠杆,加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力举措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起重要的导向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定量用水、计量收费、超量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防污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结构和数量。实践证明,新的水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节约用水。

3.5 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中枢环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涉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法制建设,涉及各项建设的投入,还涉及节水宣传、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的推广。这些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城乡一体,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技支撑,法制保障”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

4 结语

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实现节水减污增效,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建立节水机制,才是解决福建省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