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5:57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并根据需要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人员密集场所、关键街区、主要建筑物、公交设施上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村级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网,组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十)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十一)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后。根据需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主动予以应对。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科学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并及时上报灾情。认真落实减灾救灾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十二)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重点抓好烟叶、高山蔬菜、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增雨防雹作业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十三)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灾害易发地区要延伸到村、社区、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完善气象、公安、民政、国土、建设、铁道、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环保、民航、安全监管、林业、旅游等部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防灾减灾的工作合力。

(十四)加大气象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各地要把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十五)增强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推荐第2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xxx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2011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气象会议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1年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2011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非常重视,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并成立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总抓创建,各线、各所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我镇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信息、组织培训、定期考察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镇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四、广泛宣传、整治队伍

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加强公共服务系统、预测预报系统、综合观测系统、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建设。一抓思想建设,主要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定《xxx镇气象信息服务防灾减灾实施方案》,并向村和企事业单位公布,使整个工作有了鲜明的指向性和科学的操作性;制作宣传小册子,在村科普宣传栏宣传挂图,提高气象信息的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二抓制度建设,通过政府发文,印发《xxx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气象站工作职责和气象协理员工作职责,并上墙或发放到人,使各级协理员的责任更加清晰。三抓队伍建设,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等方式,重新调整了镇、站所气象协理员和村级信息员,切实提高了队伍的思

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抓硬件建设。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镇从财政中播出专款,用于硬件设施改善,为气象站配备电脑,落实专人负责气象设备的运转和维护,发放协理员报酬等,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农民预测各种天气,及时发布信息,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视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并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真正做到惠及于民。

推荐第3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2019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组织召开2019年度xx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暨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培训会议,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表彰先进,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讲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及钉钉智慧信息员系统应用等专题培训。分解安排今年我县35个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工作任务,督促每个乡镇落实任务,上报创建对象信息。建立气象标准化建设群,下发学习资料,提出工作要求和指导意见。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申报系统培训并进行系统测试。分二批组织标准化村创建人员业务培训,督促协理员、创建员按时申报,指导创建员组织申报材料,完成申报材料初评。根据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要求,指导xx镇xx村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做好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智慧信息员系统管理维护等工作,动员、督促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分发、灾情上报等工作,对部分基层灾情进行系统代报,钉钉智慧信息员系统上报各类灾情信息已达700多条。对基层防汛会议部署、预警信息传播、防汛巡查等情况进行公告。及时更新气象协理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畅通信息交流和灾情上报渠道。开展网格员队伍业务培训,对网格员履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传播、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上报、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等职责进行详细的业务操作指导。积极组织和参与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科普宣传活动,赴xx街道xx村、xx村等村,组织村民在文化礼堂观看气象科普视频和科普展板。积极推进气象科普进文化礼堂工作,选点东华街道高仙塘村和官村,提供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展板,落实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工作责任机制。参加县安委会主办的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危化品应急技能比赛暨应急演练、安全生产现场咨询。

二、认真做好气象行政许可工作

认真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及气球施放活动的行政许可工作,各项审批活动实现跨县域、零跑腿网上办理,全年办理防雷行政许可项目7件、气球施放活动8件。有效运行各在线审批管理系统,努力提升防雷行政许可质量,加强防雷设计图纸审查纠错、防雷工程竣工检查和问题整改,把牢防雷安全第一道关口。对中国石油xx白凉亭加油站、伊利乳业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项目防雷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并与设计院对接解决。对广汇能源、吉恒家园小区等竣工项目防雷装置安装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确保整改到位。对xx万顺加油站原地改建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提出意见,要求并指导业主按规定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及图纸审核。加强企业办事咨询服务和指导,提高行政许可办事效率,所有申报项目均在接件当天办理完成。

三、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认真梳理并汇总上报基本建设项目“提速审批”事项清单、部门联办“一件事”信息归集、中介机构服务汇总表、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本部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县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表。对气象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及承载系统、《浙江省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批复文号规范》、部门电子印章申领情况等事项进行确认。做好权力事项库新增政务服务事项领用工作,对各事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设置、完善维护和上报备案,政务服务8项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要求。按要求做好11项行政监管事项的入库选择和信息完善。做好投资项目监管平台项目筛选反馈、审批数据补录等工作,进行投资项目平台3.0版的权力事项领用,开展3.0版系统运行测试并进行实际审批操作。

做好xx县营商环境调查评价摸底工作,对近年来本县建设项目防雷审批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与上级部门对接“浙里办”移动客户端气象证明一证通办系统开发问题,做好民生事项“一证通办”事项维护和模拟测试。落实气象证明服务改革工作,与保险公司、银保监局对接我县气象信息查询相关事宜,推动各保险公司开展自主查询气象信息。做好与上级气象部门、县发改局及经济开发区的对接协调工作,对我县各区块平台是否启动雷评提供建议,提交区域雷评管理办法、业务规范等资料,了解区域雷评开展方式、收费标准等情况,积极推动我县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向行政中心、住建、规划等部门反馈防雷行政许可环节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批系统中严格把关。

四、认真履行防雷安全监督管理职能

组织人员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宣传读本,签订企业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排查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年内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实现全覆盖。督促并指导xx泰安爆破、xx气体供应站等企业进行防雷安全隐患整改。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对本县部分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开展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整治。开展涉批防雷检测机构专项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检查方式包括现场检查、电话回访及查看资料等。建立防雷重点单位微信群,在群里交流企业防雷防静电相关工作信息,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发送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参考资料,便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服务”活动的要求,组织人员赴xx燃气、xx爆破、中石化xx石油支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对于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防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企业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和开展安全隐患整改进行现场指导。对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的企业服务对象进行更新和充实,新增中石化下属19个加油站负责人为服务对象,并上报服务企业的问题清单。

根据开展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清单认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我局17个监管事项清单的认领、录入、审核工作。对浙江省“互联网+监管”事项管理系统账号进行激活,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对今年防雷安全检查情况全部数据进行系统补录。启动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梳理并录入执法对象信息,进行执法人员入库和激活,增选业务骨干加入检查人员队伍,开展掌上执法系统学习和试运行。运用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开展了21家防雷重点单位的双随机检查和即时检查,所有入库执法人员均参与,掌上执法激活率、检查率等指标均达到100%。行政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和系统规定程序,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关表单,请企业负责人在电子表单上现场签字确认,检查结果经审核后及时在网上公开。

xx县气象局

2019年11月7日

推荐第4篇: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书

江口镇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书

一、本责任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防灾减灾条例》、《重庆市气象防灾减灾条例》以及市、区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相关规定制定。

二、在江口镇境内进行的气象防灾减灾活动,适应本责任书。

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

一、以防为主”的方针。

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行各村主要负责人追究制,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村主任是本辖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措施,确保本责任区不发生问题。

五、认真搞好气象防灾减灾安全检查。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气象灾害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排查隐患。

六、全力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基础工作。各村要制定应急行动计划,建设气象防灾减灾设施,落实防灾措施,组建本村、组应急抢险队伍。

七、认真做好救灾准备工作。各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救预案,提前确定好群众撤离疏散路线,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值班工作。各村要成立专门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加强气象信息员和协管员管理,指定专人24小时值班,按照灾情汇报制度规定,如实快速反映汛期和灾情,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

九、此责任书一式两份,镇、村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代表:

年月年月

推荐第5篇: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小西堡中学

“防灾减灾周”工作汇报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周”。我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周”系列教育活动。突出了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了学生安全防范,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现将“防灾减灾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管理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应急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周”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开展系列活动

1、5月9日班主任会议,宣传布置活动安排,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2、5月10日前对校内一切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治。

3、5月9日,利用周会课每班学习《中学生安全避灾防护小常识》,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自救自护的培训,重点加强学生的逃生意识和技能训练。

4、5月11日前各班出一期防灾减灾为主题的黑板报。

5、5月11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6、5月12日,利用辅导课时间,开展自救自护的主题班会,重点防溺水教育。

7、全校每名学生写一篇自救自护学习心得,各班组织评出优秀作品3篇交学校政教处。

三、取得效果

1、学生安全知识面更广了,安全意识更强了,对注意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2、通过对各种灾害避险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更高了。

3、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了。

4、创建了安全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防灾减灾”宣传周,特别是逃生演练这一契机,大大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起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学校的一切安全工作。

小西堡中学 2011年5月20日

推荐第6篇: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任县第四中学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提我校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学校高度重视县教育系统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局关于做好2014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召开专题会,成立领导小组,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灾减灾知识进课堂

5月12日邀请县消防大队工作负责人来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全校师生通过听取专业的知识讲座及鲜明的案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另外,学校还把本周定为安全主题周,通过主题班会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主题班会上,师生利用演讲、看视频、讲故事、传阅资料、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对安全防范防灾减灾知识进行交流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学校于2014年5月12日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活动前,学校结合以前演练经验,修订和完善了疏散方案和应急预案。演练中师生有序疏散,整个活动过程安全、快速。师生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加强,疏散逃生本领得到提高。这次演练针对灾难发生时紧急疏散,旨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紧急疏散能力,严防拥挤踩踏等事故的发生。

三、灾害风险隐患与排查治理

学校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牵头,总务处配合对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及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全方位的隐患排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出口、应急灯、消防管道、实验室、院落围墙、学校监控、食品卫生及用电安全等。并对发现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整改措施,消除隐患。

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学校还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及校园网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地震应急、自救互助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方法的宣传,普及地震安全知识活动,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让全体学生都树立正确看待地震的理念,掌握应有的防震自救互救、防灾减灾知识。

推荐第7篇:第9周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对气象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基本的气象知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班会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活动对象:三年五班同学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4日 活动地点:班级

活动准备:关于气象灾害的资料、PPT 活动过程:

一、整理队伍

二、出旗、敬礼

三、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背景

第21号台风“莎莉嘉”和第22号台风“海马”正来势汹汹的影响我国。第22号台风“莎莉嘉”于19号上午已经在海南登陆。而海马已成为强台风。因为福建处于沿海地带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所以我们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台风,做好台风的防灾减灾工作。认识5.12防灾减灾纪念日的由来。

(二)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台风知识

(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高温

(四)常见气象灾害的防护 台风:

(1)警惕台风动向,通过收听、收看台风的最新情况

(2)台风来临时应该要关紧门窗防雨,搬移窗台或阳台上的花防止砸落

(3)台风来临时,容易发生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所以台风来临时尽量避免外出

(4)如果发现高压线塔倾倒,电线低垂,千万不要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触摸,因为这极易引发触电事故。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洪涝灾害

(1)人员应该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高温: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候时段的户外活动,做出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

(2)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特别提示:每一个家庭都需要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六、辅导员讲话

今天的队会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从活动中我看到了队员们沉着冷静的处世态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在遇到气象灾害的时候能够保护好自己。

七、呼号

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回答:时刻准备着!

八、退旗

九、“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剪影:

辅导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台风造成的灾害的视频

孩子们认真聆听辅导员老师讲述如何进行防灾减灾

辅导员老师针对如何应对高温天气进行问答

效果及改进意见: 经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习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相关常识,防灾减灾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尊重自然,不能让城市的快速发展变成安全的隐患,要防患于未然掌握各种灾害的防范和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方法。通过本次班会再次让同学们重视各种灾害,在尤其是对都市频发灾害,台风、暴雨的防灾更加了解。相信经过本次班活动同学们心中一定警铃长响。

推荐第8篇: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创建工作总结

Xxx镇xxx位于嘉善县xxx镇北首,东接xxx村,南连xxx村,西临xxx村,北靠xxx镇xxx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甸洪公路南北贯穿境内1.5公里,离在建的申嘉湖高速公路和善江公路分别只有2.5公里和2公里,距县城320国道15公里。我村由河道呈岔口型包围,村内圣堂浜、倪家村、白洋滩等地地势偏低,全村房屋建筑多为90年代前期建筑,有些偏于陈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同时全村种养殖农户较多,在台风及汛期,不免会造成村民生命财产损失。防汛、防台是抗灾重点。我村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村年度工作重点,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村领导小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领导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村长任副组长,总抓创建,各线负责人相互配合积极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稳步进行。

二是制定防灾减灾规章制度。通过两委班子讨论制定《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有制可循,树立“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观念。

三是设立各防灾应急小分队和气象防灾信息员。全村参与抗灾减灾积极性比较高,由全村青年党员和群众组成了灾害应急救

助疏散小分队、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小分队、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小分队、应急救助消防小分队、应急救助巡逻小分队、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小分队等六个防灾应急小分队。村部设立气象信息员一名,组织信息员参加培训,切实掌握气象信息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农民信箱、村级简报等村自有信息平台发布气象信息。

四是配备防灾减灾硬件设施。为了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有坚实的设备作后盾,我村从改善气象站办公条件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为气象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落实专人负责气象设备的运转和维护。

xxx村委会

2011年10月

推荐第9篇:乡镇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乡人民政府

(2012年5月)

**乡西接定远镇,南与**乡交界,北连**镇,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1公里,乡域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平均海拔1900米,年均气温在6.6℃上下,年降雨量约450㎜,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辖18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592户,农业人口31993人。现有耕地面积7.33万亩(其中水浇地3.84万亩,旱地3.49万亩)。**乡一年四季中,冬春时节及易发生旱灾, 6至8月时节因降雨量集中,极易发生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洪涝和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9至10月份极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冰暴灾害,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全乡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今年以来,**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以重点村社和重点时段防灾减灾工作为重点,加强宣传,制定各种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制度。

一、防灾减灾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防灾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12341”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

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推行“政府主导、企业支持、村(社区)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不断强化防灾减灾公共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全乡防灾减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我乡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主任,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政府办、民政、发改、国土、农牧、林业等工作人员为成员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工作规则。工作领导办公室设在乡民政办,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目标和进度。各村、单位及企业均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从三个方面切实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重点加强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每逢灾害来临前,通过县电视台、乡政务网接受到灾害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将天气情况电话通知各行政村,各行政村通过村委会广播向群众多次播放相关天气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以坚持定期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壮大应急队伍、组织应急演练和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为主要措施,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和救灾款物投入机制。每年,我3 -

急指挥平台和制度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各类应急队伍19支。其中:成立综合应急队伍1支70人,各村成立应急队伍18支720人。邀请专家举办专业应急救助培训1期,切实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应急救助能力。同时,按照省、市、县要求,乡、村、社三级均配备了122名灾害信息员,由乡民政办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每年,乡民政办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印发资料、实地查看等多种手段,强化提高救灾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防灾减灾宣传、风险排查常抓不懈。今年以来,我乡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动员全乡18个行政村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在“5.12防灾减灾日”等特定时间,深入开展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自救互救、应急救援、居民防灾、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宣教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隐患告知书》8200余份,分发给全乡7.5万农户及15所中小学校,户均一本,学生人手一册。使广大农户和学生对防灾减灾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提高了防灾意识和能力。同时,乡上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了风险防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制定防范处置预案,全乡上下重基础、抓管理的防灾减灾意识显著增强。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在我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群众防灾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二是现有应急队伍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个别基层救灾人员为村社干部,自身兼职较多,业务不够熟 - 4 -

练,影响了应急救助工作成效,由于缺少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影响了救灾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度;三是由于乡上财力有限,无救灾基本装备,救灾物资匮乏,物资储备不够充分,不能够满足灾害应急需要。

今后,我们严格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继续深化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遇灾不慌、抗灾不惧、救灾有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二是多方筹资,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对高科技应急装备和必需的办公设施的配备,努力改变应急装备落后和办公设施短缺的现状,积极储备救灾物资。三是强化宣教演练,定期、不定期的举行各类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应急演练,切实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是不断修订完善灾害应急预安体系,在做好上下对接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我县实际,使之具有更强实际性和可操作性。

- 5 -

推荐第10篇:==镇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镇防灾减灾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靖远县城西部,距县城和白银市区各30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为27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850亩,辖7个村,72个村民小组,10625户,39366人。我镇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一年四季中,冬春时节易发生旱灾,4至9月份降雨量集中,极易发生洪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今年5月4日,===大石湾沟发生洪水灾害,冲毁稻苗及稻田850亩,受灾农户44户,受灾群众达178人,各类经济损失51万元。我镇防灾减灾的重点区域为张家大沟、张家小沟、大石湾沟、小石湾沟、小砂沟、蛇皮沟、羊圈沟、无量沟等8个排洪沟流经区域。

二、防灾减灾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省、市、县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我镇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乡镇、保障民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推行“政府主导、村社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不断强化防灾减灾公共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全镇防灾减灾工作扎实开展。

——高度重视,扎实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自5月13日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之后,我镇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以重点村镇和重点区域防灾减灾工作为重点,镇党委召开了两次党委会专题研究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镇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镇防汛应急预案》及《===镇2012年地2 -

领取点,一旦发生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各村社立即到指定的救灾物资领取点领取雨衣、雨鞋、手电、铁锹、沙袋、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地点。

——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演练、险情排查。我镇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动员全镇各村社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在“5.12防灾减灾日”深入开展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自救互救、应急救援、居民防灾、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宣教活动。在全镇11所中小学及文化广场等人员较集中的地方举行防震、防洪应急演练1次,水务局购买6面铜锣分配给灾害易发的===村、===村等重点村。使广大师生、群众对防灾减灾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能力。同时,镇上组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对各类建筑和人口集中的民房、学校、医院、工厂和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制定防范处置预案,全镇上下重基础、抓管理的防灾减灾意识显著增强。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为全面提高我镇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镇上组织民政、土管、农牧、林业等部门的业务人员,对全镇范围内历年自然灾害资料进行了收集,采取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调研活动。各村都确定了救灾应急物资供应点,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能及时供应。

——壮大应急救灾队伍。为确保灾情发生后能第一时间赶赴4 -

素质偏低,险段多,范围大,组织撤离难度大。五是无救灾基本装备,救灾物资匮乏,物资储备不够充分,不能满足灾害应急需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继续深化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遇灾不慌、抗灾不惧、救灾有序。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是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共联系救援车辆40辆,救援物资供应点8处,签订购销合同8份。二是多方筹资,加强对应急装备和必需的办公设施的配备,努力改变应急装备落后和办公设施短缺的现状,积极储备救灾物资。三是强化宣教演练,定期、不定期的举行各类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应急演练,切实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大洪沟清淤力度,清除洪沟内一切障碍物,杜绝堰塞湖的形成,做好排洪工作。五是进一步确定撤离路线和避难场所,尽力确保灾害发生时群众安全撤离,共排查危险区域住户共233户,1037人。六是开展险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七是不断修订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做好上下对接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我镇实际,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八是加强公众参与,在全镇范围内逐步形成“重预防、保安全”的防灾氛围。- 5 -

第11篇:防灾减灾活动工作汇报

廊坊市林美商厦关于开展 “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汇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搞好我商厦“防灾减灾日”工作,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切实唤起全体员工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高度重视,以进一步推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下面,将我商厦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汇报一下。

一、安排部署

按照廊国资传【2009】7号文件要求,我商厦于5月3日制定了《廊坊市林美商厦“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由商厦办公室和安全保卫部人员负责落实此项活动。

二、广泛宣传

1、5月3日开始,商厦办公室与安全保卫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防灾减灾日”宣传资料,并按文件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截止5月6日,各项宣传资料准备齐全,由保卫部把宣传材料发至各部门及商厦广播室,充分做好了宣传前的准备工作。

2、商厦在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7日-5月13日)期间,以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营造出了我商厦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1)改版宣传栏

由办公室负责,在宣传栏上开辟“防灾减灾”版面,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相关知识,供员工学习。

(2)张贴宣传标语

1 我商厦在一楼南面楼梯口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宣传标语,提高全体员工以及广大顾客的防灾减灾意识。

(3)广播防灾减灾知识

在活动开展期间,商厦广播室每天广播防灾减灾宣传知识。引起商厦全体人员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推动商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4)积极组织培训

商厦各楼层负责人分别利用早上晨会时间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员工在防灾减灾活动中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5月12日,由安全保卫部主管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学习有关防灾减灾安全知识以及消防救援疏散灭火演练安全撤离方式方法等。

通过“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商厦全体员工对“防灾减灾”的深刻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自救互救和有效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从而为促进商厦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廊坊市林美商厦 2009年5月14日

第12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现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行动,周密安排部署

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减灾委员会(扩大)

会议结束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省、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工作,切实明确重点任务、工作责任和具体措施。同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重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我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各配合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煤矿、非煤矿山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研究,决定由我局2名领导带队,从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等配合单位各抽调1人,组成2个安全专项检查组,集中时间,集中人力,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入各县区、各企业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各县(区)也按照市上的部署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动员,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安排部署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集中开展整治

- 1 -

按照“100%覆盖、100%检查”和“达不到整治目标不收兵、达不到整治效果不结束”的工作要求,检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经营一线,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煤矿整治方面:狠抓生产矿井、资源整合矿井、新建技改矿井安全检查,认真排查领导带班下井、“一通三防”等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治理煤矿瓦斯和水患、火灾隐患。同时,严把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关口,进一步规范验收程序、验收重点、验收标准,坚决做到验收不合格不得恢复生产,确保了全市煤矿生产安全。目前,检查煤矿12户(次),查出安全隐患36项,已整改25项,限期整改11项。非煤矿山整治方面:以露天矿山、地下矿井、尾矿库、冶金高炉、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和地质勘探单位为重点,对“三证一照”、开采设计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露天矿山分层开采和边坡管理、地下矿山机械通风、提升运输、掘进施工、机电通讯、排水供电、采空区、火工品管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培训教育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共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8户(次),查出隐患46项,已整改34项,责令停产整改1户。危险化学品整治方面:突出抓好重点监管品种、重点环节部位、重点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共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12户(次),查出安全隐患32项,已整改23项。烟花爆竹整治方面:以烟花爆竹批发、零售单位为重点,

从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经销和燃放等各个环节着手,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行为。检查烟花爆竹经营单位20户(次),查出安全隐患44项,已整改36项。检查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强化措施,务求工作实效

一是大力推行安全生产五项制度。我们将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五项制度作为加强监管、整治隐患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二是严格责任落实。在隐患排查整治中,及时下发《安全生产整改指令书》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书》,认真落实“政府领导包行业、行业领导包企业、企业领导包隐患”的隐患排查整治“三包”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确保隐患整治到位。三是建立隐患台账。为确保隐患排查整治成效,我局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表》和《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情况表》,对排查出的隐患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做到一个企业一书一表配套齐全,检查资料完整,切实保证了检查实效。四是分类整治隐患。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严格实行申报备案、分级管理、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整改销号,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对一般事故隐患,登记造册、建立

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措施,跟踪落实,确保各类事故隐患整治到位。

四、制定方案,深化打非治违

根据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上的部署要求,制定下发了《全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方案,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县区政府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打非治违”工作。在行动中,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工作要求,以打击13个共性和10个行业的52项具有行业特点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重点,强化联合执法,推行严管重罚,落实惩治措施,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市取缔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烟花爆竹门点40个,查处无证违规批发烟花爆竹车辆2辆,收缴烟花爆竹42箱,对25户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有效遏制了非法违法生产行为。

五、完善预案,加强教育培训

按照延伸触角、广泛覆盖、注重实用、简易操作的要求,我局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煤矿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实增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科

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平台和救援队伍建设,制定了《“十二五”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投资350万元购置了10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用房,建立了应急管理专家库,配备救援设备,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和职工的识灾、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全省、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在安全隐患

排查整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基础薄弱、非法违法行为突出、事故隐患依然较多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着力在加强企业安全预控管理、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强化科技保障支撑、隐患排查整治、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大功夫,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大幅压减事故总量,努力为我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做大做靓宜居宜游创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

第13篇:干窑社区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干窑社区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了高效、有序开展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救灾工作,全面提高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今年三月我镇启动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工作以来,我社区也随即启动了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社区紧密围绕“职责落实、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应急准备和科普宣传”等六大标准,创新实践、努力探索,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代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小组,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落实。

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作为我镇“四镇联创”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社区根据干窑镇《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的实施方案》,开始了社区防灾减灾社区的创建工作。社区明确成立了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灾害救助组、灾害恢复重建组。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气象信息员联络员、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等8支队伍。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气象工作站建设、气象站运行维护、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培训以及科普资料与宣传栏的设计与制作,保证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队伍覆盖。

在确立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社区还组建了各类气象信息员队伍,确保气象信息接收与转发,使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位。社区共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8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14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8人;社区气象信息员联络员20名;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6名。共8支队伍,74人。确保气象灾害发生时,人员能够及时到位。

三、加强气象工作站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干窑社区气象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社区气象工作站设立在社区一楼,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浦志根具体领导。工作站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其中工作站配有专用电脑、一台多功能打印机和一台传真电话机,保证在气象灾害来临时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预警信息,工作站还设有值班室,以满足在灾害性天气影响期间24小时值班的需要。此外,社区将相关职责制牌上墙,确保制度要求落实到位。

四、完善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

在公共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方面,在辖区内,镇文化中心广场左侧设有一块多媒体广播型显示器,通过该显示器能向公众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防御措施等,平时也不定时地为广大群众播放气象科普小电影,使广大百姓对气象预警信号、灾害防御指南等有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社区百姓的气象防灾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农户信箱作为气象预警的重要作用,在今年梅汛期、梅花台风、短时强降雨等期间我们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将灾害性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居民手中,以便居民能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五、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防灾减灾,未雨绸缪。社区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发布了《干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案从组织领导、人员队伍、防御措施、

灾害部署、灾后救援等方面对我社区的气象应急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六、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宣传与培训对于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的公众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社区注重融合各类活动日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充分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科普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开展上街气象知识宣传,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等各类气象科普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2、跨平台、多渠道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针对社区主要气象灾害特点,在社区简报开辟专栏进行防雷知识宣传。每月通过农民信箱发送气象防减灾手机短信。社区也利用社区简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3、多开展各类知识培训学习。社区多次邀请市、镇消防大队指导员为社区居民培训,培训包括灭火器的使用、现场演练等。今年8月27日,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参加了干窑镇举办的由县气象局副局长李明作关于气象防灾减灾讲座,充实了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下一步工作:

一、做好社区信息员、气象队伍的培训,增强居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并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社区居民群众的培训,使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知识。

三、做好气象科普专用宣传栏的建设,及时更换气象宣传橱窗、气象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在气象宣传橱窗和展板处张贴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险小常识等图版,向百姓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以进一步普及气象防灾避险知识并浓化创建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

2011-10

第14篇:某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办法

XX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各乡镇、村(居)委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市防灾减灾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决定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总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对各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考核。

(二)本办法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政府应急办、县气象局等单位配合组织实施。

(三)对年度防灾减灾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结合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加分、扣分。

(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以各单位自评为基础,日常督查、集中评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防灾减灾工作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到位。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考核项目(100分)

1、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30分)。(1)领导机构建设。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机制健全 (5分); (2)工作机构建设。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并挂牌,“八有标准”齐全(10分);

(3)信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村干部、学校等单位负责人为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村村有信息员(5分);

(4)日常工作管理。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工作纳入乡镇及相关单位日常管理(5分);

(5)应急措施建设。应急预案健全,责任人员落实,防御措施有效可行(5分)。

2、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开展(15分)。

按照《XX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X政办„XXXX‟XX号)要求,积极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认证,及时申报本地、本单位认证材料(5分),验收达标(10分)。

3、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履行(55分)。(1)日常工作(20分)。切实发挥信息员作用,及时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及时收集、传递和上报各类气象自然灾害的灾情,不迟报、漏报;配合开展灾情实地调查,主动做好气象公共服务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及自动气象站常规维护工作(8分)。有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工作计划、服务材料和总结,并按要求做好工作台账,及时报送至县气象局(4分);充分利用气象预警信息与气象公共服务信息,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年报送气象信息员典型服务事例不少于1篇(4分);加强新农村建设防雷安全工作,做好农村防雷安全科普宣传和防雷技术推广应用(4分)。

(2)学习培训(10分)。信息员积极参加业务集中培训及会议(10分)。

(3)灾情上报(15分)。及时收集属地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并说明发生时间、地点和灾情(5分)。县政府或气象主管机构发布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命令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实行零报告;当灾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电话向县气象台报告灾情信息,并及时报送灾情文字信息,写明灾害种类、强度,发生时间、地点和损失情况(10分)。

(4)科普宣传(10分)。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雷减灾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村组、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每年组织一次以上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相关活动有照片、有记录、有宣传材料。

(二)加减分项目(累计最高限加20分)。

1、因气象信息员工作出色,获国家、省、市或县级政府表彰,集体受表彰的分别加20分、15分、10分、5分;个人受相应级别表彰的分别加10分、8分、6分、2分。表彰奖励以正式文件或奖励证书为准。

2、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方面有创新,并对本县乃至全市有示范作用的,加5-10分。

3、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获示范乡镇称号的加5分。

4、辖区内发生重大气象灾害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信息员未尽职尽责或有明显过失的扣5-10分。

5、辖区内发生人为破坏自动站气象探测设施与环境事件的扣5分。

6、加分项目中同一类别不同等级的加分项目以最高奖项为准,不重复加分。

三、考核说明

(一)考核时段:当年1月1日—12月31日。(二)考核依据: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应在当年12月15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评分表》电子文档通过E-MAIL(XXXX@XXX.com)、QQ(XXXXXXX)或“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传至县气象局,同时上报纸质文件1份(加盖公章),并按要求附报相应凭据、证明及有关数据。

(三)考核程序: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自评,经分管负责同志审核盖章后报县气象局,由政府办、县气象局、应急办对上报情况进行复查或抽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最终考核得分,并将结果予以公布。(四)结果运用:得分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单位,80分以上为合格单位,70分以上为基本合格单位,未达到70分为不合格单位;结果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并处于后三名的单位,在县绩效考核分值中分别扣去0.3、0.

4、0.5分。同时,在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的单位中,择优评出2-3个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和5名先进个人。

(五)年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细则,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另行制定。

(六)本办法由县气象局负责解释。

第15篇:某年四川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XX年四川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四川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12月1日,四川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近年来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研究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措施,着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一是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要加密布设局地天气雷达站和自动站,深入开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扩大城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机制。各级政府要在气象防灾减灾的行政组织协调、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法规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灾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气象灾害防御职责,构建部门协调联动委员会、联络员会议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扩大社会参与。三是坚持依法科学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编制细化到县级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将气象防灾减灾相关工程建设纳入地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职责,尽快制定四川省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规规章和专业规划。

钟勉还要求全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将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体系、制度建设等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要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与省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发展服务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省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要进一步落实职能职责。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部门协作机制,各级政府应急办要切实发挥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作用,组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发展改革委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建设,对重大项目给予支持。气象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广电、通讯部门要切实发挥公共媒体的作用,做好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民政、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做好各自领域的相关工作。三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规划,并按照《气象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好气象事业发展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切实加大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

会议由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谦主持,省气象局局长彭广对近年来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重点任务,德阳市政府作了交流发言。全省23个省级部门和21个市(州)政府、相关部门分别在主、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本规划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法律、法规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着眼四川防灾减灾工作全局,立足解决防灾减灾综合问题,重点加强多灾种综合、各部门协同、跨行业合作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统筹防御地震、地质、气象、旱洪等自然灾害,统筹考虑防灾减灾工作各个阶段,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统筹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基准期为XX年,规划范围为四川省内地震、地质、气象及旱洪等自然灾害。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四川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制订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大考验,全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由各级人民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军队、武警部队以及社会公众构成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节 “十一五”工作主要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5·12”汶川特大地震、特大暴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大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及重大挑战,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与战略部署,带领全省人民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取得了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

五年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联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工程防御能力稳步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专业救援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应急队伍逐步壮大,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临灾避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大幅提升。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影响。

第二节 发展机遇

——经济健康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通过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全省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为快速救灾救援提供了便利条件。以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及“村村通”工程为支撑,构建了通向灾区的多通道快速救灾救援通道。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加快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与完善,为灾后快速救援救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科学技术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强有力手段。无线通讯、“3S”、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高新技术及设备装备的应用,为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实践为防灾减灾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我省在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考验,为政府、社会及公众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更加开放自信从容应对大灾大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际交流合作及民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为综合防灾减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参与国际救援、分享自然灾害应对的成功经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我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随着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防灾减灾的意识逐步增强,积极投身防灾减灾工作,日益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社会动员逐步实现由应急化向常态化转变。

第三节 主要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XX年至XX年,是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期,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资源消耗不断增长,城市(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速,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全省地质、旱洪及气象等灾害易发、多发的趋势将继续存在,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全省174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达3万余处,占全国15%左右。当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健全,基层应急支撑能力普遍薄弱,群众识灾、防灾能力还较欠缺;加之诱发因素复杂多变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繁重,防灾挑战不断,压力剧增,形势十分严峻。

——旱洪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7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5—9月,且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2%。十年九旱、洪水频发、旱洪交错,是我省的基本水情。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洪灾害日趋严重,部分区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加之水利设施薄弱,抗御旱洪灾害的能力不强。

——防震减灾形势严峻。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地震带中段,全省有70%的区域处于较高地震烈度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汶川级余震空间分布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当前,全省监测台网布设不足,监测系统整合与集成不到位,监测能力偏低,预警能力还有待提高,应对极端事件的基础还很薄弱。我省现代地震灾害呈现以下特点: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财产损失大,西部山区人员伤亡重;次生灾害重,衍生灾害损失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灾害损失呈现非线性加速的增长趋势。我省防震减灾形势严峻。

——原生环境脆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大,引发新的灾害风险增大。四川地处西南山区,原生环境脆弱,全省绝大部分城镇、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及范围加大,引发新灾害的风险增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超负荷,部分建筑达不到设防标准,城市管理还比较薄弱,造成城市对自然灾害有明显放大作用并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广大农村,尤其是盆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其他自然资源为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与科技支撑有待大力提升。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减灾救灾能力底子薄、欠账多。防灾减灾人才、应急救援队伍短缺,人才结构需要优化,应急队伍资源共享有待提高。应急装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足。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欠缺,科技投入的系统性和持续性需加强,现代化专业监测预警技术应用还有待大力提升。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亟需健全。当前,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尚未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还不顺畅,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化处理及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低,建立信息畅通、协调有力、联动联防、运转高效的常态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制刻不容缓。

——防灾减灾意识与防灾减灾形势需求差距较大。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亟需增强,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急需健全,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还较薄弱,识灾、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任务还较艰巨。

总之,“十二五”是四川防灾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期,要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加速推进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国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防减并重、综合防治,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灾减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实效,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家支持,合力减灾。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的根本,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工作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规范有序地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加强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等综合防范,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协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遵循客观规律,遵照法律法规,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区域战略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逐步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依法防灾,依法减灾。通过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一步健全应急抢险指挥及防灾减灾法律体系,依法依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促进我省防灾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节 规划目标

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

——基本摸清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威胁情况及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情况,基本建成省级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共享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自然灾害百万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以内。

——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土地利用、资源开发、能源供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规划中体现防灾减灾的要求。

——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自然灾害保险赔款占自然灾害损失的比例明显提高。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成。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全面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纳入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采取防范措施。

——加快建设渠江等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大力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水文设施,县级以上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以下。

——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以上;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7天以上,精细化到乡镇的灾害性天气落区和强度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常规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能够监测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级以上地震。全省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和监测预警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长、中、短地震预测预报协调发展,地震预测能力不断提高。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不断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各级各类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得到稳步提升。每个城乡基层社区确保有1名灾害信息员。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0个以上。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在大中小学生及公众中普及率明显提高。

——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覆盖。受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健全。

第一节 加强信息管理及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加强信息获取手段,提高信息处理与分析水平,完善灾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水平,建立省级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库,完善灾害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标准,保障防灾减灾信息安全。

建立完善国土、地震、气象、水利、交通等三级应急指挥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完善民政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处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与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应急指挥平台的互通互联,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共享能力。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和移动信息终端等手段,提高信息获取、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工程建设,建设四川省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平台。

第二节 加强防御工程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除险、避让搬迁安置综合防治,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气象、地震灾害防御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加强包括应急避难场所在内的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和重点工程活断层探测,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防灾减灾设防标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性能。

第三节 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开展自然灾害调查与评价,完善防灾避险应急预案,健全监测站网,优化功能布局,加强早期预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机制,开展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编制灾害风险区划图和风险图。开展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一轮的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修编和编制工作。

健全专业监测与应急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基地及应急装备建设,加强受灾群众救助及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应急处置和救灾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防灾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统筹科技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新机制,重视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鼓励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恢复重建评估制度和重大项目听证制度,提高恢复重建监管水平。

第四节 加强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

加强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救灾抢险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结合抢险救灾工作特点,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灾结合”的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加强基层灾害监测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手段,确保每个灾害隐患点有1名监测员,每个城乡基层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及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培养。加强各级专家咨询库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第五节 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

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强化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结合“气象日”、“地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及“地质灾害万村培训”等活动,积极动员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各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

重点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及临灾避险能力建设;推进重点区域及主要江河防灾减灾重点防御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应急救灾队伍组织和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加强预测预报预警的集成和协同能力建设,大力提升我省防灾救灾综合能力。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全面推进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群测群防与监测预警、治理(搬迁)工程以及应急体系建设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专栏1: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开展全省174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年度动态巡查、排查工作。开展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重点集镇地质灾害专项勘查评价工作。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重点开展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龙池镇、北川县曲山镇、安县高川乡、青川县红石河流域及康定、炉霍、金阳等县城典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

3.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程。重点推进地震灾区、盆周山区及川西高原等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地区威胁县城、集镇、学校、居民聚居区等人口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及典型小流域的综合防治工作。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工程治理。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且有搬迁意愿的分散农户采取避让搬迁安置。

4.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工程。健全省市县三级技术支撑单位及专业监测、应急管理、技术保障队伍与应急装备建设,统筹开展科普宣传培训、应急避险演练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抢险救援支撑能力。

第二节 防洪抗旱

统筹流域防灾减灾,坚持防洪抗旱并重、兴利除害结合,加强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切实增强抵御旱洪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专栏2:防洪抗旱重点工程

1.水资源配置工程。尽快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引蓬船灌区、亭子口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加强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连通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2.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加快渠江红鱼洞、土溪口、泥溪、固军、黄石盘、江家口水库和安宁河米市水库等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建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涪江武都水库等在建工程。增强对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3.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及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

4.江河治理。对长江上游干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南广河、白河、黑河及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主要支流,通过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疏浚河道、拓宽卡口断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行洪能力。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对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千米的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进行治理。

5.山洪灾害防治。尽快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地震重灾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警指挥及群测群防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XX年前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对重点防治区的山洪沟进行治理。科学安排生活生产设施,合理避让山洪灾害风险。

第三节 气象灾害防御

建立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重点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措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程和防雷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水平与应对能力。

专栏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工程

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在重点城市、气象灾害易发区升级改造自动气象观测站、新建区域气象观测站,建立市、县气象应急观测系统;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气象信息网络,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实时共享数据库;完善雷电监测网,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风险调查,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省市县三级雷电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农村中小学、示范乡镇防雷工程建设;建设气象装备储备库,加强省市县气象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2.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工程。建设省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楼和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建设广汉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基地、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基地、人工防雹作业示范基地、保护森林生态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基地;建立空中云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装备、信息传输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

3.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支撑工程。在西昌、康定、遂宁等地建设地面基准气候观测系统、近地边界层通量观测系统、GPS/MET观测系统、大气成分观测系统、地面基准辐射观测系统等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建设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变化预测数据集、气候异常诊断和监测评估系统及区域气候变化预测预估业务系统。

第四节 地震安全

健全完善地震监测台网布设,加强防震减灾工程建设,提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水平与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城市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

专栏4:地震安全重点工程

1.防震减灾中心。新建集地震监测预报、应急指挥、通讯网络、科普宣传、烈度速报与预警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防震减灾中心。

2.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有效整合四川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资源,建设基本覆盖全省的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探索电磁波震发时预警技术与设备研制。

3.地震预报实验场。在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地震预报实验场,包括构建测震和地震前兆密集观测系统,地震活动构造精细探测系统,地震预测系统和地震预报辅助决策系统。建立西昌预报实验场研究基地。

4.市县防震减灾工程建设。在我省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县级防震减灾工程建设,平时,实现地震监测实时数据共享,开展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震后,第一时间获得地震震情信息,及时发布震情信息给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

5.地震紧急救援处置平台建设。为全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专业救援设备;建立集通信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指挥调度技术系统;建设地震救援设备仓储中心;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震现场工作队伍设施;建立和完善灾情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系统。

6.地震活动构造探查。实施全省地震构造带探测计划,对主要地震构造带的重要活动构造开展大比例尺地震活动断层填图、水库大坝地震地质背景探测和长期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大中城市及市(州)政府所在地完成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填图和危险性评价工作。

第五节 综合减灾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网络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及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众识灾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

专栏5:综合减灾重点工程

1.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建设工程。开展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开展典型灾种灾害风险评价、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风险评价以及区域减灾能力评价等工作,建设省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省、市及灾害频发易发区县级行政单元自然灾害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

2.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省级综合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建设省级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3.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和装备建设工程。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实施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鉴定,建设一支由社区、村专兼职人员为主的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装备建设。

4.救灾物资储备库及应急避难场所网络建设工程。在未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及避难场所的市、县所在地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及避难场所;在县以下灾害易发高发和交通不便居民集中居住地,合理布局和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点和应急避难点。建设全省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系统。

5.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程。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在全省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0个以上。城乡社区内应建立居民就近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的避难场所。

6.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程。新建或改扩建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防灾减灾数字图书馆。开发防灾减灾系列科普读物、挂图、音像制品和教育培训教材。

第一节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施防灾减灾,减轻或消除气象、地震、地质及旱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运行期的有利影响则是显著的和长远的。

对大气、水环境的影响。作业现场距居民点较近时,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和道路扬尘,使局部大气质量有所下降。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含油污废水可能对局地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暂时性污染。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占地、表土剥离可能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土体结构,对局部区域的水土保持在一定时期产生不利影响。水利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对水生生物的活动区域造成影响。弃渣、弃土如处置不当,可能会产生水土流失。

对景观、地形地貌的影响。防治工程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在短时期内破坏原来的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改变当地的景观,但防止了更大规模的景观破坏,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防治工程竣工后可以有效地保护风景名胜及游客安全。

第二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水土保持工作。防灾减灾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制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减少致灾因素或减缓致灾因素向不利方向演变,逐步恢复或重建当地生态平衡,实现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坚持工程防治与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切实做到保障安全,改善环境,减少资源损毁。

在依法开展相关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免。

第一节 加强组织管理

进一步强化各级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部门协调与联动,健全地方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狠抓相应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编制与实施。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社)多级综合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灾害应急救助协同联动机制、救灾征用补偿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和机制。完善防灾减灾绩效评估、考核、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节 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稳定增长、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通过财政投资与社会资助、专项资金等渠道,建立防灾减灾专项资金。加大对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健全救灾补助项目,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探索通过多元化机制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经济补偿与损失转移分担。加强统筹集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节 强化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提高装备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积极推进防灾减灾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理论创新,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与应用示范,开展防灾减灾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研发与应用,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第四节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积极促进公众参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大力整合全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普及专业培训,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全社会识灾、避灾、防灾、救助能力,使防灾减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第五节 狠抓规划实施

各地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行业实际,将防灾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好与本规划的衔接。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联防联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民政、水利、环境保护、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横向联动,优化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切实组织落实好防灾救灾项目建设资金、项目审批、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省减灾委要建立规划监测评估制度,适时对规划实施及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检查。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订时,由原编制部门提出方案,报省政府批准。

第16篇: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

附件:

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名单

一、杭州(共60个) 上城区

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 清波街道清波门社区 小营街道紫金社区 下城区

潮鸣街道东园社区 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 江干区

闸弄口街道蓝天社区 采荷街道红菱社区 九堡街道江涛社区 凯旋街道景华社区 拱墅区

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 半山街道夏意社区 祥符街道祥符社区 西湖区 翠苑街道翠苑三区社区 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 三墩镇文鼎苑社区 滨江区

长河街道白马湖社区 浦沿街道东信社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 西湖街道杨梅岭村 经济技术开发区 白杨街道观澜社区 大江东产业聚集区 新湾街道创建村 义蓬街道火星村 河庄街道江东村 萧山区

宁围街道宁新村 瓜沥镇群谊村 瓜沥镇勇建村

城厢街道育才东苑社区 余杭区 黄湖镇赐壁村 南苑街道新城社区 五常街道永福社区 余杭街道永安村 富阳区 胥口镇查岭村 常安镇横槎村 场口镇红星村 临安市 高虹镇高桥村 锦南街道卦畈社区 清凉峰镇石长城村 建德市

新安江街道岭后社区 更楼街道更楼社区 洋溪街道洋溪社区 梅城镇伊村村 寿昌镇西华村 大同镇镇源村 乾潭镇邵家村 三都镇梓里村 杨村桥镇上山 下涯镇金洲村 大慈岩镇双泉村 航头镇黄木岗村 李家镇龙桥村 大洋镇高垣村 莲花镇齐平村 钦堂乡庄丰村 桐庐县

城南街道中杭社区 分水镇新龙村 新合乡松山村 钟山乡高峰村 淳安县 大墅镇大墅村 鸠坑乡乳洞村 里商乡塔山村 临岐镇仰韩村

二、宁波(共179个) 海曙区

望春街道广安社区 白云街道安丰社区 南门街道澄浪社区 段塘街道南塘社区 西门街道汪弄社区 西门街道翠中社区 江东区

东胜街道曙光社区 白鹤街道镇安社区 百丈街道宁舟社区 江北区

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 慈城镇三勤村 慈城镇前洋村 庄桥街道广庆社区 庄桥街道河东社区 洪塘街道北欣社区 甬江街道湾头社区 鄞州区

下应街道景湖社区 鄞江镇悬慈村 古林镇前虞村 瞻歧镇东一村 咸祥镇咸三村 塘溪镇童夏家村 东吴镇三塘村 邱隘镇镇南社区 潘火街道金桥花园社区 中河街道华泰剑桥社区 云龙镇任新村 横溪镇金溪村 姜山镇茅东村 姜山镇陆家堰村 姜山镇上游村 横街镇东村 集士港镇山下庄村 石碶街道雅渡村 洞桥镇石臼庙村 东钱湖镇下王村 首南街道陈婆渡社区 镇海区

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 招宝山街道城东社区 庄市街道汉塘村 庄市街道钟包村 蛟川街道清水浦村 蛟川街道俞范社区 骆驼街道董家畈村 澥浦镇澥浦村 九龙湖镇杜夹岙村 北仑区

大碶街道横杨社区 大碶街道高田王社区 大碶街道灵岩社区 大碶街道金泉社区 大碶街道太白社区 大碶街道坝头社区 小港街道下邵社区 小港街道长山社区 新碶街道紫荆社区 新碶街道向家村 春晓街道干岙村 春晓街道咸昶村 余姚市 大岚镇大岚村 低塘街道低塘社区 低塘街道洋山村 梨洲街道明伟村 梁弄镇梁冯村 陆埠镇兰山村 马渚镇乐安湖村 四明山镇梨洲村 丈亭镇渔溪村 泗门镇小路下村 牟山镇狮山村 鹿亭乡中村村 阳明街道畈周村 河姆渡镇车厩村 大隐镇大隐村 郎霞街道天华村 凤山街道永丰村 三七市镇祝家渡村 阳明街道丰南村 黄家埠镇上塘村 黄家埠镇黄家埠村 黄家埠镇韩夏村 兰江街道凤亭村 小曹娥镇曹娥村 临山镇邵家丘村 慈溪市 龙山镇徐福村 掌起镇长溪村 观海卫镇白洋村 附海镇花塘村 新浦镇黎明村 逍林镇新园村 胜山镇三灶村 匡堰镇岗墩村 桥头镇毛三斢村 横河镇子陵村 古塘街道团圈社区 古塘街道太屺村 浒山街道湾底社区 白沙路街道高河塘村 坎墩街道直塘村 宗汉街道二塘新村 崇寿镇六塘村 长河镇垫桥村 周巷镇潭北村 奉化市 大堰镇常照村 大堰镇后畈村 岳林街道童桥村 岳林街道舒前村 溪口镇葛竹村 溪口镇明溪村 萧王庙前葛村 松岙镇上汪村 裘村镇马头村 裘村镇吴江村 莼湖镇楼隘村 莼湖镇章胡村 江口街道双马村 江口街道庄家畈村 锦屏街道南门社区 锦屏街道西岙村 西坞街道金峨村 西坞街道高楼张村 尚田镇王家岭村 尚田镇鸣雁村 宁海县

桃源街道湖西社区 跃龙街道项家村 桥头胡街道涨家溪村 梅林街道兰丁村 越溪乡大林村 茶院乡许民村 胡陈乡长山主村 西店镇西店村 强蛟镇上蒲村 深甽镇南溪村 大佳何镇和平村 一市镇前岙村 力洋镇田交朱村 长街镇向阳村 黄坛镇五兴村 前童镇鹿山村 岔路镇下畈村 桑洲镇南岭村 象山县 石浦镇五新村 石浦镇东渔村 石浦镇上金鸡村 东陈乡沙岗村 东陈乡樟岙村 黄避岙乡山夹岙 黄避岙乡黄避岙村 西周镇潘埠村 西周镇莲花村 西周镇柴溪村 西周镇夏叶村 贤庠镇俞公岙村 贤庠镇东风村 泗洲头镇泗洲头村 泗洲头镇墩岙村 涂茨镇新塘村 涂茨镇玉泉村 大徐镇下岙村 大徐镇塔幢村 定塘镇渡头村 定塘镇下营村 墙头镇墙头村 墙头镇溪里方村 丹西街道北路社区 丹西街道上吴村 茅洋乡文山村 茅洋乡白岩下村 新桥镇板岭村 新桥镇井头村 鹤浦镇杨柳坑渔村 鹤浦镇双下湾 鹤浦镇蟹厂村 高塘岛乡江北村 高塘岛乡林港村 晓塘乡晓塘村 晓塘乡中央堍村 丹东街道东环村 丹东街道南门村 丹东街道梅溪村

三、温州(共39个) 鹿城区

五马街道八仙楼社区 仰义街道澄沙桥村 山福镇荫溪潮埠村 龙湾区

海滨街道北新村 永中街道桥北村 永中街道衙前村 瓯海区

仙岩街道沈岙村 丽岙街道下川村 丽岙街道梓上村 洞头区

北岙街道阜埠岙村 元觉街道沙角村 东屏街道金岙村 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河街道新河村 乐清市 南岳镇里一村 北白象镇山下村 城南街道南岸村 虹桥镇西塘村 永嘉县 鹤盛镇下岙村 鹤盛镇下家岙村 岩坦镇岩坦村 岩头镇苍坡村 瑞安市

东山街道农业村 锦湖街道第一桥村 上望街道新村村 莘塍街道和平村平阳县

青街畲族乡青街村 山门镇田中央村 腾蛟镇塘溪村 文成县

大峃镇苔湖社区 大峃镇樟台社区 珊溪镇西龙社区 泰顺县

三魁镇三魁社区 司前畲族镇左溪村 司前畲族镇左溪社区 苍南县 灵溪镇大观村 灵溪镇东阳村 霞关镇库下回族村 沿浦镇岭尾村 灵溪镇城南社区

四、湖州(共51个) 吴兴区 东林镇青联村 东林镇泉益村 道场乡菰城村 南浔区 和孚镇复乐村 练市镇民安村 双林镇后坝村 度假区

滨湖街道湖滨村 滨湖街道小梅村 仁皇山街道金家兜村 开发区

杨家埠街道凡洋湖村 杨家埠街道钮店桥村 杨家埠街道杨庄村 德清县

武康街道对河口村 阜溪街道龙山村 阜溪街道王母山村 舞阳街道城山村 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 莫干山镇劳岭村 莫干山镇兰树坑村 乾元镇溪街社区 钟管镇钟管村 洛舍镇洛舍村 新市镇乐安村 新市镇梅林村 新市镇韶村村 禹越镇东港村 雷甸镇东新村 长兴县 泗安镇杨湾村 林城镇北汤村 洪桥镇陈桥村 画溪街道长桥村 安吉县

昌硕街道天目社区 昌硕街道凤凰社区 昌硕街道广场社区 昌硕街道灵芝社区 昌硕街道穆王城社区 昌硕街道桃园社区 昌硕街道铜山桥社区 昌硕街道芝里社区 昌硕街道三友社区 梅溪镇晓墅社区 梅溪镇白云社区 梅溪镇龙翔社区 梅溪镇梅溪村 梅溪镇板桥村 梅溪镇甲子村 梅溪镇华光村 梅溪镇独山头村 梅溪镇红庙村 灵峰街道城南社区 灵峰街道灵峰村

五、嘉兴(共28个) 南湖区 余新镇曹王村 大桥镇建国村 大桥镇胥山村 新丰镇金章村 新丰镇竹林村 秀洲区 洪合镇建北村 王店镇国庆村 王江泾镇栋梁村 新塍镇桃园村 油车港镇马厍村 嘉善县 天凝镇麟溪村 天凝镇洪南村 惠民街道大通村 惠民街道枫南村 惠民街道曙光村平湖市 林埭镇陈匠村 林埭镇华丰村 林埭镇祥中村 海盐县 于城镇吕冢村 于城镇三联村 于城镇江渭村 海宁市 丁桥镇新仓村 丁桥镇民利村 丁桥镇万新村 桐乡市 高桥镇越丰村 河山镇五泾村 屠甸镇恒丰村 乌镇镇新翁村

六、绍兴(共27个) 越城区(高新区) 灵芝镇山泉村 灵芝镇安心村 鉴湖镇丰乐村 东湖镇永宁村 迪荡街道剡溪社区 稽山街道秀水社区 皋埠镇西湖岙村 皋埠镇攒宫村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斗门镇璜山北村 马山镇檀渎村 孙端镇后双盆村 滨海新城

沥海镇新联村 柯桥区

柯桥街道梅陇社区 华舍街道亭东居委会 齐贤镇阳嘉龙村 上虞区

曹娥街道德济苑社区 百官街道卧龙山庄社区 东关街道金鸡山村 诸暨市

东白湖镇陈蔡村 暨阳街道凤凰社区 同山镇丽坞底村 嵊州市 三界镇南街村 剡湖街道八何洋村 竹溪乡竹溪村 新昌县 沙溪镇沙溪村 城南乡韩妃村 城南乡杨家山村

七、金华(共36个) 婺城区

新狮街道玫瑰园社区 长山乡三村 塔石乡上塔石村 金东区

多湖街道东华社区 塘雅镇雅河村 江东镇黄甫坑村 澧浦镇下宅村 开发区

江南街道中村社区 秋滨街道吕塘下社区 洋埠镇五三村 汤溪镇陈村村 义乌市 义亭镇枧畴村 江东街道徐村 佛堂镇寺前街村 苏溪镇联合村 兰溪市 柏社乡下陈村 赤溪街道山背岗村 香溪镇北山村 兰江街道华丰社区 梅江镇塔山村 东阳市

江北街道凤凰社区上王小区 画水镇许宅村 马宅镇七秩塘 东阳江镇三甲院村 永康市

方岩镇可投应村 龙山镇下贵村 西城街道四方社区 西溪镇棠溪村 浦江县 大畈乡清溪村 仙华街道曙光村 虞宅乡马岭脚村 郑家坞镇溪东村 武义县 泉溪镇白革村 桃溪镇潘家洋村 柳城畲族镇皮子源村 熟溪街道吴杨村

八、衢州(共30个) 柯城区 航埠镇航埠村 七里乡大头村 石室乡新东村 华墅乡上墅村 衢化街道花径二村 衢江区

岭洋乡抱珠龙村 举村乡洋坑村 湖南镇白坞口村 高家镇盈川村 云溪乡云溪村 龙游县

龙洲街道新桥头村 龙洲街道阳光社区 龙洲街道清廉社区 湖镇镇童村村 庙下乡严村村 江山市

虎山街道南门社区 双塔街道乌木山社区 双塔街道城北社区 碗窑乡凤凰村 峡口镇 枫石村 常山县 东案乡田蓬村 招贤镇古县村 青石镇砚瓦山村 球川镇后弄村 白石镇小白石村 开化县

芹阳办事处城西社区 华埠镇东岸社区 杨林镇东坑口村 音坑乡下淤村 村头镇大黄山村

九、舟山(共15个) 定海区

岑港街道桥头社区 岑港街道司前社区 岑港街道涨次社区 岑港街道烟墩社区 岑港街道马目社区 普陀区

展茅街道螺门社区 东港街道芦花社区 东港街道红旗社区 桃花镇茅山社区 桃花镇青龙社区 岱山县

衢山镇瀛洲社区 衢山镇太平社区 衢山镇高涂社区 衢山镇枕头山社区 衢山镇沙龙社区

十、台州(共40个) 椒江区

下陈街道杨家村 海门街道景海社区 海门街道育才社区 前所街道椒江村 黄岩区

平田乡天灯洋村 沙埠镇横溪村 新前街道西岙村 江口街道江口村 路桥区

金清镇金清港社区 路桥街道古街社区 路北街道三角陈村 蓬街镇启明村 临海市 东塍镇岭根村 杜桥镇岸头村 沿江镇上金村 上盘镇沙基村 温岭市

城北街道杨家渭村 城东街道后洋吴村 城西街道上林村 大溪镇兆岙村 横峰街道下洋林村 箬横镇龙皇宫村 太平街道东门村 泽国镇高坦村 玉环县

坎门街道东安村 龙溪镇大密溪村 龙溪镇小山外村 沙门镇南山村 天台县

始丰街道鼻下许村 赤城街道小溪村 赤城街道天都社区 街头镇后岸村 仙居县 下各镇新路村 横溪镇河塘村 皤滩乡汤坎头村 安洲街道下园村 三门县

浦坝港镇大域村 珠岙镇西陈村 沙柳街道曼岙村 横渡镇岭根陈村 十

一、丽水(共29个) 莲都区 黄村乡皂坑村 丽新畲族乡黄弄村 联城街道张村街村 仙渡乡张山后村 龙泉市

龙渊街道梧桐口村 兰巨乡官埔垟村 小梅镇大梅口村 缙云县 方溪乡方溪村 前路乡前路村 双溪口乡上周村 庆元县

百山祖镇车坑村 隆宫乡莲湖村 濛洲街道西演村 青田县 高市乡练岙村 章村乡颜宅村 黄垟乡石平川村 遂昌县 垵口乡垵口村 蔡源乡蔡和村 三仁畲族乡排前村 云和县

安溪畲族乡上村村 紧水滩镇金水坑村 雾溪畲族乡坪垟岗村 景宁畲族自治县 鹤溪街道包凤村 雁溪乡黄桐村 红星街道金仙寺社区 松阳县

象溪镇象溪一村 玉岩镇排居口村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 古市镇新铺社区

第17篇:莎车气象防灾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

莎车气象防灾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莎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着眼莎车防灾减灾全局,立足解决防灾减灾综合问题,莎车县气象局制定了《莎车县“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突发性灾害和相关公共事件气象应急预案》,重点加强防灾减灾多灾种综合、各部门协同、跨区域合作的能力建设,统筹防御各类自然灾害,统筹考虑防灾减灾工作各个阶段,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统筹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保障莎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气象防灾减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莎车县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常年盛行东北风,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合有效辐射高,光热匹配佳。莎车县因在中纬度的欧亚大陆腹地,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也是沙尘暴、大风策源地和必经之地。全球气温在持续的变暖,变暖带来的影响是大气运动规律发生了变化,也导致了莎车县域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突发性暴雨洪水、森林草场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矿山事故、道路抢险、火灾事故、寒潮、暴雨、雪灾、大风、沙尘暴、霜冻、高温、大雾、冰雹、道路积冰、雷雨大风等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 第二,现在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在提高,无论是时间密度还是空间密度都在提高,跟过去可能监测不到的一些气象灾害,现在能够监测到了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社会敏感性越来越高,气象防灾减灾已经不是简单的专业技术性工作,而是成为牵动面不断扩大的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的效益显著提高,影响进一步凸显。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和预报时效也大大提高,气象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日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的效益显著提高。莎车县气象部门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紧紧围绕莎车县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化建设为依托,为政府、社会公众及各个领域及时提供预报和服务,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为防灾减灾、促进莎车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面临的有利条件

一是气象灾害影响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2008年南方地区的雨雪冰冻、2009年的西南特大干旱以及2010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及其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表明,应对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和衍生灾害影响的能力,已经成为检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敏感领域。气象灾害影响的“灾害链”特征和社会关联性特征,使气象防灾减灾成为牵动面越来越广的社会公共事物,对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战略性谋划和全局性统筹安排,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要求我们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在最后一公里的全覆盖,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目的是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效益。同时也要体现“公共气象”理念,让全县人民都有权无偿的获得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尽量减轻灾害损失,也是我们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职责。当然,这一切工作也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二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气象业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由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新格局初步建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计划财务体制等改革取得进展。与莎车相关部门和政府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力度显著加大,与农业局、水利局签署了信息资料共享协议,实现一站多能、优势互补、资料共享;与水利、农业、林业、牧业等部门紧密合作,联合发布防汛抗旱预报和森林、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与国土资源局合作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沙漠所合作,建成莎车沙漠生态大气探测基地;加大了参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力度。 三是推进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并重发展,目前我县也起动了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就是在莎车县域内易发多发气象灾害的地方建设多个自动气象站,以达到监测并预警该区域内气象灾害的发生。同时国家气象局在十二五期间将在中西部加强观测网的建设,预计将在我县新建30个自动气象站,建成气象灾害预警平台,这将有利的促进莎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保障莎车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县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重点区域的防汛抗灾能力显著加强,体现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益。但是,面对我县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气象灾害及其诱发灾害种类多、影响大的县域,完全靠工程性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气象灾害防御的问题。很多气象防灾减灾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应急防御的组织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一是要重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有效地发挥气象预警“消息树”和“信号枪”的作用。二是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建设。农村和社区基层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线,应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重点。三是要重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络和应急防御的组织网络延伸到农村和社区基层,构建“纵向到底”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要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但是,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就其功能而言,主要是在灾害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灾,属于一种被动的灾害防御。我们从一些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实例中已经看到,由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缺乏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相应的防灾避灾知识,一些地方缺乏基本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造成了本该可以避免的气象灾害损失。由暴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往往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防洪排涝设防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由山洪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往往是由于灾害易发区居民设施建设选址没有考虑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农村农民遭受气象灾害损失也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因此,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需要统筹气象防灾减灾的当前和长远工作,既要重视灾害来临的应急防御,更要重视立足长远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培育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树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使气象灾害防御的端口前移,变被动防灾为主动应对,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由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向降低气象灾害风险转变,这也是国际气象防灾减灾发展的新趋向。

(二)、随着莎车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相比,莎车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薄弱,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在防灾抗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气象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现代化水平距离“四个一流”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气象科技整体实力、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气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基层台站建设和基层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多种因素困扰,人工增雨防灾减灾工作开展不够正常;天气气候预测能力和预报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新需要,气象服务与社会需求矛盾仍然是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服务的领域、内容、方式、手段仍有待继续改善和拓宽。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切实加以解决。

四、“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方案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从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人影作业指挥体系等方面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一、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平台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包括采集处理、产品编辑制作、数据库管理、产品分发服务等功能模块。总投资估算为:90万,建设内容和规模:100平方工作用房,设备配置:服务器1台、四屏工作站1台、台式计算机2台、彩色A3激光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复印机1台、扫描一体机1台,黑白激光打印机1台。

二、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项目

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190万元;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天气预警报产品制作业务现状及5-10年内业务发展的硬件需求,根据市县气象局预警报业务实际,体现系统集约化。建设内容和规模:1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建立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预警报综合业务系统、可视会商系统。

——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包括当地历史气象资料数据库、气候背景分析资料、本站监测资料、当地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实时监测资料并经加工分析后以图、表、文本等多种方式显示。实现对历史资料自动查询、任意时段统计,查询、调阅方便,输出资料可根据需要有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显示直观,操作便捷。

设备配置:服务器1台(与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平台并用)、台式计算机1台(与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平台并用)。

——预警报综合业务系统。包括气象信息分析子系统、产品加工制作子系统、质量评定子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

设备配置:台式计算机1台、四屏工作站1台(与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并用)。

——可视会商系统。由音频、视频、摄像、通信线路、调节控制、显示屏等构成。用于与上级气象台和其他台站进行天气预报会商、气象信息通报、气象业务研讨等。

设备配置:可视会商系统1套,显示屏1台,便携式计算机1台。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项目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估算:150万元,其投资规模及设备:人影作业指挥平台100平方及设备、220平方的作业用房及围墙,报警装置、通信终端、自动气象站1个、摄像监控装置、弹药存储柜、火箭发射装置、计算机、发电机、辅助设施。该项目可以使莎车20万亩土地受益,有效的增加莎车抗旱能力,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项目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项目:投资总额估算:250万元, 其投资规模及设备:10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中心站一个、红枣实景观测站5个。该项目的建成可有效提供莎车农业土地,用水需求指标及红枣生长的实时数据,为枣农提供合理化的施肥打药建议,并可有效测产。

莎车县气象局 2011年9月15日

第18篇:洛南县防灾减灾气象能力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

一、洛南县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

1、主要内容:①建设以X波段小型雷达为主的雷达站;②建设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③对现有十个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④新增六个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

2、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

3、实施时间:2011~2013年

二、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

1、主要内容:建设县级多功能综合业务平台、会议室,包括:房屋装修、电视墙、音响系统、业务平台、会商系统和一批业务办公设备。

2、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3、实施时间:2012年

三、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1、主要内容:①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②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体系;③建设行政村雨量自动报警点和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完善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防雷设施;④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⑤建设镇、村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栏。

2、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3、实施时间:2013~2015年

洛南县气象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19篇:乡镇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汇报

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

工作汇报

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为导向,以服务为原则,以信息为纽带,为XX镇镇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效益农业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我镇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成立了由镇长牵头,涉农部门等组成的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驻村干部、各村干部、科技示范户为信息员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队伍,明确了1名政治可靠、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分管信息采集工作,3名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助开展网上信息服务。设立了专职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办公室,配置了专用电脑。

二、制度健全,服务到位。

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对信息员的管理,确保信息员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保密性、合法性,并对信息员发布的信息负责。

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站的信息纽带、咨询参谋的功能,为领导决策、群众致富提供可靠的有力依据,专门设立了农经

网信息发布专栏,每周更新,及时、准确的发布各类信息。并将各种新信息按照市场信息、供求动态、招商引资、农业科技、人才招聘、政策法规等,分门别类张贴出去,供广大群众和乡镇企业采集、分析和利用。认真做好气象信息传递工作,做到上传下达,在接到有关重要天气信息,我们第一时间通知领导、驻村干部、村干和站内信息员,利用广播、手机、QQ群、飞信平台等通讯工具广泛传达,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知道天气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不误农时和做好防灾、避灾、减灾工作。

三、服务良好,效益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XX镇通过搞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为XX镇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效益。

1、信息传播,杨梅、葡萄不滞销。我镇有众多农户种植杨梅,随着生产的发展,本地销售根本无法解决,而销售的价格较市场偏低,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益,农经网信息服务站通过网上发布信息,飞信平台传播,吸引客商,帮助农户联系销售渠道,杨梅、葡萄价格稳中有升,广大农户获得实利。

2、信息保障,农业喜获丰收。2012年上半年,我镇完成夏收粮食5650亩,总产量1137吨;油料作物385亩,总产量40吨;蔬菜3400亩,产量2008吨;绿肥等3520亩。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长。

3、信息支持,农改经种作物谱新篇。在了解农经网所发布信息后,我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宣传,引导群众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上半年完成太子参49亩、折耳根16亩、魔芋35亩。

4、信息运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XX信息服务站根据网上收集信息结合我镇气象及地质条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500万元的猕猴桃项目和3300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其中猕猴桃种植已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商品猪养殖已于2012年7月实施,目前工作进度喜人,必将为我镇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5、信息服务,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我镇信息站不断宣传各类信息,介绍村情、镇情,鼓励及支持外出打工多年的劳务人员成功学习外地经验技术后,回乡创业。

四、气象服务、抗灾避灾

今年春耕,水稻防虫、防病压力大、任务重,我镇信息站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和农业服务中心以及全镇农户发布了信息,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组织了多台机动喷雾器抓住有力时期进行了普防普治,避免了病虫灾害的发生,无一农户受灾。针对暴雨天气,我镇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民兵急赴灾区抢险抗灾,保障防灾减灾,保护人民财产。

开展工作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

多方面做的不够。此后,我镇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大综合信息服务力度,不断完善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镇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20篇:乡镇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汇报

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

工作汇报

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为导向,以服务为原则,以信息为纽带,为XX镇镇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效益农业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我镇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成立了由镇长牵头,涉农部门等组成的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驻村干部、各村干部、科技示范户为信息员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队伍,明确了1名政治可靠、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分管信息采集工作,3名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助开展网上信息服务。设立了专职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办公室,配置了专用电脑。

二、制度健全,服务到位。

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对信息员的管理,确保信息员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保密性、合法性,并对信息员发布的信息负责。

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站的信息纽带、咨询参谋的功能,为领导决策、群众致富提供可靠的有力依据,专门设立了农经网信息发布专栏,每周更新,及时、准确的发布各类信息。并将各种新信息按照市场信息、供求动态、招商引资、农业科技、人才招聘、政策法规等,分门别类张贴出去,供广大群众和乡镇企业采集、分析和利用。认真做好气象信息传递工作,做到上传下达,在接到有关重要天气信息,我们第一时间通知领导、驻村干部、村干和站内信息员,利用广播、手机、QQ群、飞信平台等通讯工具广泛传达,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知道天气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不误农时和做好防灾、避灾、减灾工作。

三、服务良好,效益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XX镇通过搞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为XX镇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效益。

1、信息传播,杨梅、葡萄不滞销。我镇有众多农户种植杨梅,随着生产的发展,本地销售根本无法解决,而销售的价格较市场偏低,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益,农经网信息服务站通过网上发布信息,飞信平台传播,吸引客商,帮助农户联系销售渠道,杨梅、葡萄价格稳中有升,广大农户获得实利。

2、信息保障,农业喜获丰收。2012年上半年,我镇完成夏收粮食5650亩,总产量1137吨;油料作物385亩,总产量40吨;蔬菜3400亩,产量2008吨;绿肥等3520亩。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长。

3、信息支持,农改经种作物谱新篇。在了解农经网所发布信息后,我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宣传,引导群众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上半年完成太子参49亩、折耳根16亩、魔芋35亩。

4、信息运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XX信息服务站根据网上收集信息结合我镇气象及地质条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500万元的猕猴桃项目和3300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其中猕猴桃种植已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商品猪养殖已于2012年7月实施,目前工作进度喜人,必将为我镇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5、信息服务,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我镇信息站不断宣传各类信息,介绍村情、镇情,鼓励及支持外出打工多年的劳务人员成功学习外地经验技术后,回乡创业。

四、气象服务、抗灾避灾

今年春耕,水稻防虫、防病压力大、任务重,我镇信息站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和农业服务中心以及全镇农户发布了信息,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组织了多台机动喷雾器抓住有力时期进行了普防普治,避免了病虫灾害的发生,无一农户受灾。针对暴雨天气,我镇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民兵急赴灾区抢险抗灾,保障防灾减灾,保护人民财产。

开展工作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够。此后,我镇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大综合信息服务力度,不断完善XX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镇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