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50:5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六大重点工作

经过地方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省级旅游部门推荐、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审核,海南省和北京市昌平区等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李金早局长指出,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改革创新。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改革评价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业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根据各地方旅游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归纳了现阶段率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 六大重点:

一是做好全域旅游的系统科学规划 。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编制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地方标准。编制的不仅是有针对性做好顶层设计,更是推进创建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分工,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

二是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申报的省、市(州)县人民政府为主体。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作为创建区域当地的总体战略来整体推进,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需要主要领导推动方能取得成效。可依托各地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领导机制,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在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三是着力深化全域旅游的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整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确保全域旅游规划能真正落地实施,全面优化全域旅游环境。重点围绕适应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委、旅游功能区、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从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

四是统筹建设全域旅游的产品体系。整合资源、全面统筹考虑全域的旅游产业布局。培育核心吸引物,注重景区景点建设,发挥重点突破和极核带动,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同时,以点带面、开放联动,构建多层次、特色化、大众与中高端并存、地域文化与国际品牌兼容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体系,创造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新旅游生活方式。

五是推进建设全域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硬件的建设,也要重视社会环境、软服务等品质提升。交通全域化、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智慧旅游设施和服务全域覆盖等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要结合供给侧改革,整合各种渠道资金,加强对全域旅游的交通、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逐步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加大景区和

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创新完善快行漫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

六是贯彻推进全域旅游的相关培训宣传。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必须要改变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县委书记、分管县市副书记副市(县)长、旅游局长、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旅游乡镇长、村主任、重点旅游区负责人、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作者技术总监胡晓苒,转载请注明)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推荐第2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五项基本要求

《标准》中基本要求包括体制机制、综合贡献、旅游规划、旅游厕所、安全文明等五个方面。 ——体制机制包括统筹领导体制、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机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 ——综合贡献包括旅游业对当地GDP、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指标,旅游新增就业、农民年纯收入、旅游脱贫的相关指标。

——旅游规划包括有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审核、审批和发布,以及全域旅游与各类规划的协同关系。

——旅游厕所包括城乡旅游厕所的分布、开放与管理,交通沿线厕所的开放,以及导向标识要求。

——安全文明包括特定时间内无严重警告、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事故、严重旅游投诉事件等要求。 八个认定条件

《标准》公布了包括政策支撑、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旅游环境、旅游要素、宣传推广、共建共享等八个方面的认定条件。

——政策支撑包括政策意见、土地政策、旅游项目、资金保障等要求,如“每年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保障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达到一定规模”等; ——旅游交通方面包括“连接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等级较高,设施完善,全面实现景观化”、“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等要求; ——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公共游憩空间、旅游集散咨询体系、旅游安全、停车场、旅游标识等要求; ——智慧旅游方面包括“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所有旅游景区流量实时监控、发布”等要求; ——旅游环境方面包括“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涉旅路边、河边、湖边、海边达到美化、绿化、洁化”等要求; ——旅游要素方面对旅游产品、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分别提出了要求; ——宣传推广方面包括“有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扩大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等要求; ——共建共享方面包括“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机制”、“志愿者服务队伍”等要求。 认定依据

根据《标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认定,包括基本要求和认定条件。基本要求规定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认定的前置条件,即只有满足基本要求的市(州)、县(市、区、旗)才能依据认定条件按照认定程序和计分要求,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认定。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所辖设区市(州)70%以上达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州),要求所辖县(市、区、旗)70%以上达标。 申报与认定

根据《标准》,各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自愿申报、省级初审的流程,提交包含推荐申请、认定报告书、达标细则说明材料、其他相关影像材料等申报材料,经由相关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公示等流程后,有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发文确认。 亮点:多规合

一、公共空间

《标准》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的“旅游规划”项中,提到了需要有“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其中“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是指以旅游业为引导,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难成合力等问题。

《标准》在八个认定条件的“公共服务”项中,提到了“公共游憩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充足、功能完备”,其中,“公共游憩空间”是指处于城市或者乡村,可供社会公众自由进入和开展游憩活动的开放空间、建筑物及设施。

《标准》提到了综合产业与综合协调、综合监管的统一。景点旅游下,各地只受益综合产业的综合效应,忽略综合协调和综合监管,带来一系列发展难题和市场乱像。全域旅游下,要求四个综合四位一体,协同发力,更符合现代旅游业的根本属性。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公开

[日期:2016-11-30] 来源:红网长沙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在3月30日召开的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委员,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石培华首次公开披露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四个基本要求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

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建成旅游数据中心。 八方面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从8个方面,共1000分进行验收,具体指标及打分点分别为:

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30分)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30分)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30分)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等。(每项5分,最高20分)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

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6、环卫体系(20分)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打分点: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打分点: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打分点: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打分点: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6)环卫体系(20分)。

推荐第3篇:云南建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总结

云南建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总结

?

当前,我国全民共享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抓手。本文以云南省建水县为例,解析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围绕古城文化,将古城氛围营造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文产城融合发展,带动文化繁荣共享。

一、背景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作为云南边陲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具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千年建水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名片,是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建水拥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众多优势,从物质资源看,丰富的文物古迹,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计有505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使建水成为“古建筑博物馆”,积淀了丰富的“古城韵”元素基础;从非物质的文化资源来看,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建水紫陶制作工艺、铓鼓舞、彝族花灯、建水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二、做法

1.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建水县创新管理模式,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分工责任,成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综合协调旅游管理和旅游市场治理工作,成立了“旅游巡回审判点”“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所”,初步形成全域旅游“1 3”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格局。通过整合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旅游机制,全县上下形成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多种文化兼容并济。依托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为促进多种文化繁荣发展,建水做出多方努力。一是启动31条历史街区风貌恢复,推进了临安府衙、朱家花园、武庙、玉皇阁、迎晖路等一批风貌保护恢复项目,古城保护与开发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积淀了丰富的“古城韵”元素基础。二是通过挖掘四类文化(居家文化、儒学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建设六大景区(中部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西部泸江烟柳乡村文化体验区、东部燕子洞生态度假旅游区、北部曲江氡泉生态园和云龙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南部民俗风情旅游区)入手,打造独具特色的“墨香古城、上善建水”旅游品牌。三是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建水千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将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的建筑文化和朱子家训、百忍家风与打造“党建·家”服务结合,弘扬建水文庙、学政考棚、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崇文书院等为载体的儒学文化。以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和围绕紫陶创作而繁荣的书法、绘画、雕刻等文化,独树一帜。

3.树立建水旅游大品牌。以打造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目的地为标准,做浓“乡愁建水”品牌。一是做浓“一家人的建水”。建水注重居家文化,古宅院大多是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讲求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的向心力。恢复改造好“青砖、青瓦、白墙、斗拱”的传统民居,更要突出居家文化、市井文化,“巷巷有故事,街街有吆喝,门前井边有嬉闹”,让游客感受到浓重的家味。政府制定相应措施,引导民众与旅游配套的产业致富,如特色礼品的生产、包装、售卖等,促使人口回流,围着古城古村古巷古宅转。二是做美“一千年的临安”。注重对街巷的风貌恢复改造,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产权不变、限时改造、政府补助”的原则,计划三年内完成城区历史街区的风貌恢复改造工程,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原则,从城区内巷道先行改造。

4.设计多种旅游产品。建水县在完善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更着重在“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上下功夫,为游客设计多种活动产品,满足各式需求。一是根据建水特色,设计出以功能区块为基础、以各式活动及项目为核心的五条精品线路:建水古城+泸江烟柳·丝绸廊道乡村历史文化休闲游、建水古城+云龙山+曲江田园温泉康体休闲养生游、建水古城+南庄主题农业采摘体验游、建水古城+官厅、普雄、坡头南部民族文化观光体验游、建水古城 紫陶街

紫陶产业园区陶陶乐体验游。每条线路都是特色不同的复合型活动体系,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建水县特殊节庆,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如“孔子文化节”暨紫陶文化旅游节,借助该节日纪念孔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主题,以“文庙、崇正书院、学政考棚、紫陶创意园区”等景点为支撑,在建水开展“兴礼仪,知荣辱”和紫陶文化感受的主题活动体验游,让游客在活动中感受古城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乡土万圣节——坡头祭龙节,利用哈尼族特色节庆,让游客徒步云上哈尼村寨,品尝哈尼特色风味,体验原始铓鼓舞,观乡土怪异万圣节,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整合推出展示生命原色的特色民族旅游产品。

5.做古“建水民居”品牌。建水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多为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承载了建水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将建水民居返古“修旧如旧”,让“明韵”看不尽,“清风”迎面来,恢复古城留住游客。一是通过异地迁建等方式,将一部分很有价值但维修保护难度大的古建筑原住居民迁出,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规划和维修保护后,再统一出租出售的方式进行保护;二是由居民出资维修保护、恢复风貌,政府适当补助,产权不作变更;三是推广“认养”模式,建立文物建筑认领保护机制,鼓励无能力修缮保护的村民将房屋租赁给外商,由外商投入资金维修后进行保护经营;四是由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收购,融资进行修缮保护和改造提升后,通过资本运作和创新经营方式来滚动发展。

三、启示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建水县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以古城旅游带动文化共享。这启示我们:

其一,要推进本地旅游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建水县将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保证整个全域旅游工作的成员,党政齐抓共管,通过整合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旅游机制。这就改变了过去旅游由旅游部门单一去抓、单一管理的这种被动的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其二,从“有景点”向“无景点”转变。建水县以古城旅游为中心,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整合休闲、农业、商业、文化、运动、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由以景点建设为主向全产业链打造转变,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多年来,以“景城一体,景在城中,城在景中”为目标,实现景区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其三,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建水县按照“旅游 ”的思维推进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催化,推进旅游与城镇化、美丽乡村集成发展。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建水旅游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全县所有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其四,要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建水县突出项目带动,全力打造古城旅游大景区。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入挖掘“儒学文化、紫陶文化、居家文化、市井文化”四大门类的文化资源,着力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推荐第4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最新版)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打分点: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打分点: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打分点: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打分点: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6)环卫体系(20分)。

推荐第5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森林城市讲话

全域旅游示范区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讲话提纲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好油菜花节系列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

通过用3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顺应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我区而言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既是*****追赶超越所需,也是广大群众所盼。去年6月,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对标创建4类基本标准和12项指标,我们细化分解了76项具体工作任务。经过各级各部门的艰辛努力,我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旅游厕所、河东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22项工作推进有力有效,*****的旅游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扩大。虽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但是按照验收基本要求,我区全域旅游创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比如景区吸引力不足,缺乏高品位的战略和总体规划;旅游基础配套条件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7大旅游要素还存在短板;资源整合和开发度低,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等高层次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任重道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目前我国评价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一个城

1 市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城市与乡村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如何在“高铁时代”到来之前,向广大游客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秩序井然的旅游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凝心聚力,紧盯目标、倒排工期,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开展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方面,对标76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在全域旅游专题培训、精品景区建设等44项任务推进上进展缓慢,特别是建设自驾游营地和关闭天台山开矿点、恢复植被等10项工作进展滞后,这是我们开展创建工作不容忽视的短板。今年至2018年底,是*****创建达标的集中攻坚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域化打造景观。一方面要谋划大项目,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旅游项目,重点做好天台山古建筑群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新门区至灵官垭客运索道等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另一方面要培育大景区,持续巩固提升天台山森林公园创3A成果,整合天台森林公园和褒河森林公园山地旅游资源,打造以天台山为核心的*****北部山地祈福健身旅游区,推进林海山庄游客接待中心、玻璃栈道、蒿丛滩花海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北丘桔园古镇风景线建设,实施好“点睛”工程,培育3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片区,建成2个农家乐专业村,申报10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二要深入推进“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推进“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

2 河东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武乡古镇建设,开发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名镇;推进“旅游业+农业”,积极申报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推进“旅游+体育健身”,谋划建设河东店、武乡、汉王3条登山穿越线路,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推进“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建立旅游信息中心与数据平台,将智慧旅游纳入智慧*****板块,充实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功能。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中心城区游客集中场所、天台森林公园、褒河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改扩建河东店镇、武乡镇等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完成汉武路等县乡交通主干道绿化修复提升工程,规划建设武乡、汉王和天台山景区自驾车(房车)营地。合理布局旅游要素,进一步改善旅游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条件,加大五星级酒店建设,发展一批文化主题酒店,打造2-3处商业步行街、旅游商品购物街、特色餐饮小吃等特色街区。四要补好短板、拉长短边。在油菜花海景观打造上,要围绕王道池村、毛堰村油菜花观花点,打造老君徐望汉王武乡精品观花线路,进一步完善花海线路标识标牌、导览图、停车场、花海步道、观景平台等建设,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花海旅游休闲项目。在公路沿线风貌提升上,要突出国省干线公路和景区连接线等重点路段,集中力量整治提升环境风貌,建设道路两侧绿化景观,整治村民住房立面景观,完善道路标识,展示地方文化。努力实现旅游干线通畅化、花草树木特色化、房屋环境整洁化、服务设施完备化。在旅游厕所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厕所建设力度,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

3 座,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上,要严格执行服务等级退出、社会监督员、媒体曝光、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完善涉旅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公布“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违法违规信息,下硬茬、出重拳整治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方面,一要认真做好森林城市建设规划。要围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健康、城市生态文化等6大类指标体系40项具体内容,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抓好造林绿化,特别是城市景观林、森林公园、道路绿化、山林绿化、河流绿化、社区绿化等重点项目,构建城市与森林相依存、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辉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二要大力抓好城市绿化提升。要紧紧围绕增绿和扩绿下功夫,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增绿方面,要积极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完善山区绿屏、平川绿网、城市绿景三大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湿地等修复工程,加强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建设城市周边区域生态风景林,提高城郊森林覆盖率和景观效果。加强农田林网和水网体系改造升级,充分利用进村道路、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地、河流等区域开展造林绿化,打造一批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实施百里汉江景观长廊建设、国省道绿化提升、高速路景观提升、县乡公路绿化提升等工程,建设四季常绿、层次丰富的沿江、沿路护堤林带和绿色景观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扩绿方面,要加快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区域植物造景和补植补造,引导鼓励拆墙透绿、拆墙建绿、盆栽和家庭养花等行为,增加通

4 透开敞的临街绿地和庭院绿地面积;大力实施破硬植绿、立体绿化和生态停车场建设,在重点商圈和主要干道设置花箱,不断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效果,解决城市绿量不足问题,拓展城区造绿空间。三要全力抓好林业产业发展。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建设等为载体,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休闲旅游新型产业业态,促进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发展。以发展核桃、油用牡丹、中药材等经济林木种植和培植壮大种苗花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产品品牌,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促进森林产业增量提质。四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湿地保护区综合治理、保护和监管措施,精心实施森林火险重点项目,强化森林防火能力和队伍建设,加强物资储备和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森林防火防控水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抓好对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加大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批滥占林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有效保护各类林业资源,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五要努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市民植绿、兴绿、管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镇、生态村和绿色校园、绿色小区、绿色单位创建,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公共区域,设立科普小标牌、科普宣传栏,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素质和自身修养。

三、全力以赴,开展好油菜花节系列活动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节会气氛。要在滨江东路、天汉大道、西汉高速东出口设立灯杆道旗广告牌,在桥北广场、中心广场、铺镇转盘设立大型广告牌,完善城区至油菜花景点道路沿线旅游线路指示牌、设立观景台标识和交通指示,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宣媒体,广泛宣传最美油菜花海系列活动。

二要丰富节会活动,增强节会特色。要精心策划、组织好自行车骑行活动、郁金香游园活动、花果美食厨艺大赛、天台山登山节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全区九大群众文化艺术协会,开展书法、绘画、戏曲等文艺活动,增强节会活动互动性,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吃、住、行、游、购、娱、环境卫生”7大领域为旅游综合环境整治工作重点,由食药、发改、交通、文旅、商务、物价、公安、交警、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抓好星级饭店、商务快捷酒店规范经营和农家乐星级评定,对全区旅游综合环境进行明察暗访,结合查找的突出问题,全面彻底做好整改。要组织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节会圆满结束。

推荐第6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旅游业以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和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被誉为“朝阳产业”,并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乐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优势十分突出。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乐东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乐东旅游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

根据国家旅游局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旅发[2015]182号)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示范区

- 12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严格对照县十三五规划和多规合一,以西环高铁开通、中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为契机,积极科学谋划景区发展总体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业态布局、标识系统、管线系统等内容。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乐东旅游品牌。要吸引境外游客来乐东旅游,除了要不断提高各景点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凸显乐东旅游特色。要依托乐东独特互补的海洋和生态旅游资源,创建以魅力滨海、热带雨林和黎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精品,规划和发展具有山海并举、山海互动的特色旅游产业,更多的开发一些人文景观,如乐东黎苗风情景观、乐东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等。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均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和景区必须因地制宜,妥善配臵,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加快龙潭峡河谷漂流项目、昌化江两岸旅游休闲慢行道项目、沿海三湾旅游公路、佳西岭旅游公路等项目的建设。

(四)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是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统一规划,避免景点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同时,尽可能吸纳当地居民进入旅游相关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引进国内外乡村游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打造较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三是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五)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扩大旅游市场范围,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不断探索联合营销、捆绑营销的市场宣传推广运作机制,充分借力三亚等市县周边大景区旅游宣传及营销活动,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策划包装新产品、新线路,加大对全县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 5 -

推荐第7篇: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围绕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既要考虑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来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如海南三亚玫瑰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路子。 玫瑰谷所在的三亚吉阳区博后村,原来是个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的村落,耕地基本是撂荒多年的盐碱地。玫瑰谷公司采取每亩3300元年租金的方式租赁村里2755亩盐碱地种玫瑰开发旅游,安排村民300多人从事玫瑰种苗培植、种植、田间管理和采花,200多人从事旅游运营管理工作。 公司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每年的土地租金直接进入村民口袋(博后村土地撂荒之前,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每亩地年租金3300元)。二是确保村民每月2600至3000元的工资准时发放。三是确保村民除租金外,每年还能得到每亩最低800元以上的旅游分红。村民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四是确保常年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的鲜切玫瑰花产品。村民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务工,不必为就业发愁,不担心领不到工资,享受着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快乐、幸福和尊严。2013年4月9日,总书记在此视察的时候予以肯定,并亲切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二、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三、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四、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这四项基本标准是现阶段的起码要求,各地应实事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取得符合当地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经验。 正确理解全域旅游,应避免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其一,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其二,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其三,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切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有条件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一般应具有几个“主”的特点:区域内有明显的旅游主打产品,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产业覆盖面广,旅游业有优势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其四,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探索针对性举措。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我们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创建标准,更要鼓励各地的首创精神,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其五,全域旅游不可无序而为,一哄而起。要通过重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市)进行示范引导。理论上讲,全域旅游在空间上不应局限于行政区划,既可以是省、市、县、镇、村,也可以是跨行政区划的旅游区域、经济区域。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推进发展,这个阶段有必要鼓励重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市)。

推荐第8篇:县体育运动中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

体育运动中心创建

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配合中共蒙阴县委办公室、蒙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蒙阴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中心积极围绕旅游+休闲体育做工作,现就具体推进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工作任务:

1、年内在县内力争打造1处以上的体旅基地。

2、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整合体育资源,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

二、责任人:

吕 忠 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 石仁平主任科员 贾明亮 副主任 王建忠 副主任 刘玉莲 副主任 公维强 办公室主任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分别打造“岱崮地貌户外休闲拓展”、“云蒙湖自行车健身绿道”两处体旅基地。

1、围绕“岱崮地貌”旅游区。8月份督促指导成立了蒙阴县崮乡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整个景区的赛事活动组织运营工作,计划九月份前在神佛崮山山门处,建成6000余平的汽车营地一座,另为满足大型赛事活动饮食保障,在能满足1000余人就餐的大食堂基础上,又建成了可以同时满足200余名运动员就餐的小食堂一座。(2017年8月—12月)

2、围绕现有“云蒙湖自行车主体公园”,督促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环湖自行车健身绿道建设工作。将现有的28公里的环湖绿道拓宽到9米,并继续完成24公里的环路健身绿道路基建设,计划明年6月份前,全部实现健身绿道的硬化、绿化、亮化任务;8月初,选派自行车主体公园五名工作精干参加了由市体育总会举办全市自行车二级裁判培训班,并全部通过了培训考核获得了国家二级自行车裁判员资格。(2017年8月—12月)

(二)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积极对接省、市体育总会,做好省、市高水平群体赛事承接工作。

1、在今年7月份成功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岱崮地貌杯云蒙湖站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青海省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组委会办公室的对接联系,争取明年云蒙湖站赛事能够在4月中旬桃花节期间在我县召开,做到真正借赛事活动提升自然风光旅游最大化。(2017年7月—2018年4月)

2、积极对接省、市体育总会、市体育局、省体育总会、人民网、鲁网,充分发挥我们县区内各景区举办大型赛事经验、后勤保障优势,计划9月份在岱崮地貌旅游区举办全省“跑游山东”蒙阴岱崮地貌站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在10月中下旬在孟良崮举办“红色之旅、沂蒙骑行”孟良崮站的自行车赛事。(2017年8月——10月)

2017年8月15日

蒙阴县体育运动中心

推荐第9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解读[推荐]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解读

为学习和贯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充分发挥其对示范区创建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写本解读材料,供参考。

一、出台背景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功能特性,对经济社会、内政外交、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旅游业发展对于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情况下,旅游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直接而明显;旅游业是当前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内部制约相对最好,但在社会大潮中,其发展也同样受到外部制约,因此旅游业内部深化改革具有全局示范性;旅游业作为一个文化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对于文化的提升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旅游业对提升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对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发挥民间外交作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国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更高水平小康目标的实现,旅游成为我国人民追求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方式。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和日常生活化,必然导致旅游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快速大幅度增长与类型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国家以及各个地区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就必须转变旅游业的组织管理、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推广营销等各方面的思想理念、途径方式、对策措施,实现从景区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战略性调整。正如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所明确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主要依靠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十三五’时期,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要“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要贡献。”

正是在此经济社会大背景和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行业背景下,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随后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域旅游推进大会,并持续开展宣传培训、研究出台规划和指导意见、推动重点领域“旅游+”融合发展等,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和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要求:“完善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并将旅游作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主要标志。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促进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组织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研究机构、重点地区和城市党政机关等方面的力量,认真研究制定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分六章,依次为总则、创建原则、创建目标、创建任务、评估管理和附则,共30条。以下分专题内容进行解读。

二、《导则》制定目的和意义

制定《导则》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第一章第一条。

1.1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制定《导则》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在旅游工作中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主要体现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其中阐明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次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战略部署和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最后是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这是《导则》制定的直接目的和意义,是前两个目的和意义得以实现的途径和基础,即制定《导则》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通过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此来促进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来体现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战略部署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1.5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所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相关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

本条是为了保证实现《导则》制定的目的和意义而做出的规定,即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所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不论行政层级高低和地区、类型,都必须接受《导则》的指导和规范。

三、创建总体要求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基本任务和工作方针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一章总则有关全域旅游的定义和创建工作基本方针两条中。

(一)基本任务

1.2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导则》以全域旅游定义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本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内容包括立足点、着力点、途径、主要任务和目标5个方面。①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就是要立足于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省、市、县等不同空间规模、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是创建工作的立足点。②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坚持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是创建工作的着力点。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定义中对途径的列举不可能全面、更不可能穷尽,还必须结合对《导则》其他部分,特别是创建任务一章去全面理解和把握。④创建示范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一系列转变,本条列出了7个方面,李金早局长曾经归纳出“9个转变”,各个示范区在创建中都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来掌握,不限于列明的7个和9个,只要是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都要调整转变。⑤示范区创建和全域旅游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要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而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生产目的所决定的,是在旅游业发展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根本目标。

(二)工作方针

1.3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

本条内容包括工作方针及其应用两个方面。方针自身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核心要求即务求实效——这是所有工作和活动功败垂成的基本点、出发点和立足点,示范区创建工作当然不能例外,具体就表现在要能够发挥出示范作用,要成为标杆、榜样,要出经验,要有值得学、可以学的地方,因此,将“注重实效、突出示范”作为首要方针。二是考虑到全域旅游是一种创新,示范区创建需要广泛参与和多途径探索,4要让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具备条件和积极性的地区、城市都有机会参与,所以在创建单位选择上要实行“宽进”方针。但服从首要方针,为了保证实效和切实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在示范区考核认定上必须严格把关,而且要由国家旅游局统一认定。因此,为贯彻落实首要方针,必须实行“宽进严选、统一认定”的方针。三是在示范区及其创建单位管理上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既要让具备条件的参与创建并按照标准考核认定和命名,又要让不具备条件的及时退出创建和示范,不搞“终身制”,这是落实首要方针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常理。“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和“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就是将工作方针具体应用于创建考核和管理工作中。

四、创建原则

创建原则由《导则》第二章进行系统、全面规定,包括6项,逐条逐项明确其含义,旨在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保证。

2.1突出改革创新。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创新居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主要途径。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方式、路径、理念等创新,改革创新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导则》明确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并要求将创新作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主线。在创新方式上,则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方面改革创新作为重点,目标是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高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审视旅游业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以“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方向,针对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进行,将解决突出问题与实现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2.2突出党政统筹。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必须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由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具体的创建工作。全域旅游涉及面广,组织协调任务重、难度大,必须突出党政统筹,实现从部门为主抓旅游到党政统筹抓旅游的转变。同时,由于旅游是综合带动功能强的动力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健康产业、和谐产业等,党和政府统筹协调抓旅游,同时就是在贯彻执行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建生态、促开放、兴文化等基本工作方针,就是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所以,要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合力。

2.3突出融合共享。大力推进“旅游+”,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磨合、组合和融合,促进旅游功能全面增强,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让游客能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融合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途径,共享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诉求。发展全域旅游,资源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力量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旅游开发建设、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需要各个行业、部门和方面的主动参与、密切配合或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又会促进相关行业、部门、地区、方面的发展。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让人民大众共同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健康、快乐、幸福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在信息化时代和众筹共享日益广泛的今天,发展全域旅游更需要坚持共建共享,不仅让我国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而且要让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分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不仅要让人民群众通过旅游消费来分享旅游发展成果,而且要让各个部门、行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其从业者来共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成果。突出融合共享,就是要把旅游业放在社会经济的大局中,实现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围绕旅游这个核心优势产业,形成“旅游+”的大发展格局,让游客体验更丰富的旅游产品,让居民增加就业和收入并提高生活水平,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各个行业在“旅游+”中得到提升和强化,让所在地政府增加税收和财政实力,最终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2.4突出创建特色。注重产品、设施与项目特色,不同层级、不同地区要形成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主打产品、主题形象等,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形成吝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

旅游是体验经济,特色是旅游的本质和生命,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坚持突出特色至关重要。突出特色就是要因地制宜,要在旅游产品、公共服务、营销方式等各方面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以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日益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要;要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形成特色,为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做出贡献,最终在全国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

2.5突出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杜绝竭泽而渔,摒弃运动式盲目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升,开辟全域旅游发展新境界。

优良生态、优美环境、优质空气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旅游更为贴切。因此,在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和推进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破坏环境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运动式盲目开发往往造成环境破坏,必须坚决制止。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绿色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文化先导性产业等功能,积极主动承担起改造优化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引导人们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历史责任。

2.6突出示范导向。强化创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省、市、县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努力在推进全域旅游和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方式,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突出示范导向的原则是针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所设定的一个总体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选择一些地区和城市,通过创建成为其他地区和城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样板,为其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可复制、可学习的经验。突出示范导向,就是要让纳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地区和城市先行先试,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因此,要求各创建单位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全面尝试,以便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五、创建目标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导则》为示范创建工作设定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分别以“五化”为题和“五个典范”为目标,其所构成的第三章相应就分为5条。

3.1旅游治理规范化。坚持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坚持依法治旅,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典范。

旅游治理规范化,首要的是要坚持党委和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在保证旅游发展方向、途径、模式科学有效的基础上,实现旅游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其他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有序推进;其次是要建立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形成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实施的大格局,提高旅游决策的执行力和效率;再次就是要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最后就是用效果来检验旅游治理规范化,看是否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和成为旅游组织领导、协调推进、考核评价等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典范。

3.2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整体营销、全域服务提升,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亲善人文社会环境、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和全域接待海内外游客,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

旅游发展全域化是从旅游目的地建设途径和方法角度来设定的示范创建目标,其基本含义包括方法手段和目标两个层面。从方法和手段层面看,就是“四个全域”,即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整体营销、全域服务提升,可以看出这也只是就重点方面所概括列举出的,实际上方法和手段层面的全域化也应该是全面的。方法和手段层面的全域化要实现的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直接的结果和目标就是构建“三个环境”,即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亲善人文社会环境、放心旅游消费环境;二是从消费者感受角度,要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将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全域旅游中注重全体人民消费感受和整体评价;三是从目的地建设角度,就是要实现全域接待海内外游客和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

3.3旅游供给品质化。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发展融合业态,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典范。

以旅游消费体验、感受和评价为最终评判标准,所有旅游产品、项目、设施和服务的供给都必须实现品质化。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的途径主要是,第一,通过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发展融合业态,大幅度增加新产品供给;第二,提高旅游供给的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第三,通过各种手段来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旅游服务;第四,在总体上注意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改进和优化旅游供给效果,不断提高旅游供给效率。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示范区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典范。

3.4旅游参与全民化。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居民以主人翁态度共同参与旅游建设,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切实保证居民、企业参与收益分配,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典范。

旅游参与全民化的目标是从目的地全体居民与旅游建设发展关系的角度设定的,主要从居民作为旅游生产建设者和旅游业发展成果分享者两个角度来明确。在居民作为旅游生产建设者方面,突出强调在思想认识上要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而政府、行业和社会方面有责任引导居民以主人翁态度共同参与旅游建设和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突出了目的地旅游消费环境氛围营造这一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持续不断努力的方面。在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成果分享者角度,分别从机制、政策及分配三个方面来明确要求,即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切实保证居民、企业参与收益分配。最终,旅游参与全民化的目标就是使目的地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典范。

3.5旅游效应最大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典范。

旅游效应最大化的目标是就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整体效益来设定的,是要引导各示范区将创建和旅游业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明建设等大局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是旅游业本身的效益最大化,而是要让旅游业的整体效益、综合效益最大化。具体要求有四项:一是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工作定位;二是要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既要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又要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三是使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民生社会效益共同提高,其中在民生社会效益方面突出了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四是在最终目标上要成为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典范。在整体效益目标中没有涉及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在创建任务中有体现,作为目标则突出经济和社会,以紧紧围绕国家当前阶段改革发展的“稳增长、惠民生”等中心任务。

六、创建任务

第四章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任务的规定,是《导则》各章中篇幅最大的,而且每一条都分若干项,目的是按照总体要求、创建原则和目标来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内容,八条依次从体制机制、规划、基础与环境、服务、产品、营销、监管、共建共享来予以明确,比较系统、全面和具体,需要解读的内容相对较少。

4.1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4.1.1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1.2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

4.1.3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

4.1.4积极创新旅游配套机制,建立相应的旅游联席会议、旅游项目联审、旅游投融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旅游志愿者组织、旅游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培训、旅游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

4.1.5推动政策创新。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将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推进旅游资产证券化试点,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因地制宜建立旅游资源资产交易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鼓励开发性金融为全域旅游项目提供支持。强化旅游用地保障,在年度用地指标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探索实行重点旅游项目点状供地等用地改革,优化旅游项目用地政策。

本条以“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为题目,分别就建立党政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推进“1+3+N”改革和政策创新明确任务。 第一项关于建立党政统筹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强调要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加强部门联动方面要在政府相关部门之外专门强调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其中,宣传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在整体宣传、氛围和环境营造、形象塑造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在旅游行业包括行业媒体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闻出版等主流媒体在旅游宣传上的重要作用以及网络媒体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目的地人文社会环境营造和居民旅游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党委组织部门则主要是在干部配备和教育培训、班子建设和管理考核以及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党委政法机关则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抬理、协调公安司法机关加强旅游环境综合保障和旅游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项关于建立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就是“1+3+N”中的“1”,考虑到需要和可行因素,使用了“探索建立”和名称举例的方式(如旅游发展委员会),重点放在强调其应该有效承担的几个方面综合协调功能:一是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二是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三是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四是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五是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六是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

第三项是“1 +3+N”中的“3”,同样是考虑需要和可行因素,没有提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法庭等直接设计机构谁要求,使用了“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提法,实际上要求也更高。

第四项关于“1+3+N”中的“N”,以“积极创新旅游配套机制”为题,重点列出了10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当然不是所有的示范区都要全面建立这10项,也不是每个示范区只在这10项之中来选择建立就行了,而是根据需要和条件来决定,完全可能超出这个范围。

第五项任务是政策创新,重点是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和优化旅游项目用地政策4个方面,当然对于不同示范区来说都是具有突破的可能性和相应选择性的。 4.2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4.2.1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

4.2.2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要就其旅游影响及相应旅游配套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

4.2.3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人力资源等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或行动方案,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

4.2.4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应报请人大或政府批准,提升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

本章第二条以“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为题,依次就旅游进规划、落实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规划管理、旅游规划实施4个方面明确了任务,相应地分为4项。第一项是要求将旅游发展纳入本区域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所在地人民政府要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同时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第二项要求在相关重大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就其对旅游的影响和旅游配套建设需求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第三项要求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就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人力资源等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所形成的规划体系要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第四项关于规划实施主要是强调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要报请人大或政府批准以提升法律效力,并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以保证实施效果。

4.3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

4.3.1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5A级景区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鼓励对外服务场所厕所免费对游客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通过使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新技术,切实解决旱厕、孤厕及其污物处理、厕所信息服务等难题。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 4.3.2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科学安排支线机场新建和扩建,优化旅游旺季和通重点客源市地航班配置,加强覆盖旅游景区的通用机场建设。改善区域公路通达条件,提升区域可进入性,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建设等级,推进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

4.3.3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在建好景区游客中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建立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因地制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

4.3.4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在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4.3.5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旅游服务区、释站、观景台、自驾车营地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本章第三条是旅游设施和环境方面的创建任务,以“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为题,分5项依次就旅游厕所、交通、游客中心、旅游标识、停车场等的任务予以明确。其中,在厕所革命方面强调第三卫生间设置、乡村旅游厕所改造、厕所服务与开放、厕所维护管理、新技术应用和厕所文明建设6个重点:在交通服务体系上突出大交通服务水平提升、旅游连接交通建设、快进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旅游交通服务产品化等4个方面:在游客中心及旅游集散服务上明确了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和服务的任务要求:在旅游引导标识系统上强调“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和在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在旅游停车场建设上强调满足需要和生态化,同时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旅游服务区、驿站、观景台、自驾车营地等设施,还要求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4.4提升旅游服务,推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 4.4.1充分发挥标准在全域旅游工作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扩大旅游标准覆盖范围,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树立友善好客旅游服务形象。

4.4.2按照旅游需求个性化要求,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鼓励企业实行旅游服务规范和承诺,建立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开展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4.4.3推进服务智能化。建立地区旅游服务线上“总入口”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4.4.4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服务工作站,制定管理激励制度,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本章第四条是有关旅游服务,整体上突出人性化和品质化,分别就旅游服务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和志愿服务明确任务。其中,标准化突出标准在全域旅游工作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同时要求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在增强服务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树立友善好客旅游服务形象:品质化明确要求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开展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智能化突出对旅游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移动网络信息全覆盖以及提供网络咨询、导览、导游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旅游志愿服务则突出体系、机构和机制、品牌建设并明确了重点服务内容。

4.5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

4.5.1“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突出中国元素、体现区域风格,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因地制宜开展工业旅游,鼓励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4.5.2“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鼓励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和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鼓励水利设施建设融入旅游元素和标准,充分依托水域和水利工程,开发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

4.5.3“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积极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推进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业态。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体育旅游。

4.5.4“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打造旅游风景道和铁路遗产、大型交通工程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推广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支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开发多类型、多功能的低空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以及山地旅游、海洋海岛旅游、避暑旅游等旅游产品。

4.5.5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和新科技装备,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无害化处理等生态技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旅游开发的生态含量。

4.5.6丰富品牌旅游产品。增强要素型旅游产品吸引力,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品质,发展精品饭店、文化主题饭店、经济型和度假型酒店、旅游民宿、露营、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园区型旅游产品品质,强化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旅游综合体、城市公园、主题乐园、大型实景演出和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展览馆、纪念馆、动植物园等园区型旅游产品设施配套,实现节约、集成和系统化发展,打造整体品牌。发展目的地型产品,按照村、镇、县、市、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目的地品牌。

4.5.7推动主体创新。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并购等方式发展知名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资源。促进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发展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特色涉旅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升旅游业创新创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

本章第五条是产品供给方面的任务,在标题中即明确要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第一至四项依次就“旅游+”的4个重点领域明确任务,都很具体和明确。第五至七项分别明确产品品质、品牌产品和供给主体建设任务,其中,第五项就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明确了三大途径,分别为提升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生态含量:第六项丰富品牌旅游产品要求增强要素型旅游产品吸引力、提升园区型旅游产品品质和发展目的地型产品:第七项推动主体创新则分别就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企业品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明确了任务。

4.6实施整体营销,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4.6.1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和方案。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加强市场推广部门与生产供给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无缝对接。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鼓励制定相应的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切实做好入境旅游营销。

4.6.2拓展营销内容。在做好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等传统产品推介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地区特色,将商贸活动、科技产业、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特色企业、知名院校、城乡社区、乡风民俗、优良生态等拓展为目的地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提升旅游整体吸引力。

4.6.3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区域内各类品牌资源,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变旅游产业优势为品牌优势。

4.6.4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等参与的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方式,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

4.6.5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有效运用高层营销、公众营销、内部营销、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事件营销、节庆营销、反季营销等多种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提高全域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

本章第六条关于旅游营销的任务中,突出整体营销和品牌形象塑造。共5项,依次就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和方案、丰富营销内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落实营销责任、创新营销方式明确了任务。其中,第一项明确要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第二项要求在做好传统产品营销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地区特色项目,提升旅游整体吸引力:第四项明确要求建立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等参与的营销机制,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第五项要求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借助大数据和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提高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

4.7加强旅游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4.7.1加强旅游执法。严肃查处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重大违法案件,实现旅游执法检查的常态化。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对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的市场监督执法功能,建立健全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4.7.2加强旅游投诉举报处理。建立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积极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多样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受理热情友好、处理规范公正、反馈及时有效,不断提高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4.7.3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扩大旅游“红黑榜”应用,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积极应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日常监管,保障导游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4.7.4加强旅游文明建设。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法庭等工作人员的执法培训,提高旅游执法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

本章第七条关于旅游监管任务,在标题中即将其目的和意义——切实保障游客权益——明确出来。共4项,依次为加强旅游执法、旅游投诉举报处理、事中事后监管和旅游文明建设。其中,第一项强调旅游执法常态化和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执法职责并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第二项强调运用信息化方式畅通旅游投诉举报渠道并提高处理效率:第三项强调建立“红黑榜”等信用平台并开展联合惩戒和加强公众、社会、舆论监督:第四项强调要通过文明旅游行为记录等手段来推进文明旅游进程。

4.8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

4.8.1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保护,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环境优良性、传统村镇原有肌理和建筑元素。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特色的城乡建筑风格。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广节水节能产品、技术和新能源的使用,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

4.8.2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开展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

4.8.3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旅游、公安、交通、安监、卫生、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景区开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加大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安全规范。强化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4.8.4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建设旅游就业需求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加大技术支持,进一步改善传统旅游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环境,切实为新型旅游企业招募员工创造便利条件。积极引导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各类专业人才跨界参与旅游开发建设。重视发展创业型的个体私营旅游经济和家庭手工业。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发展旅游教育,开设特色旅游专业,提升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

4.8.5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建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区和乡村旅游后备厢基地等各类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通过旅游创业、旅游经营、旅游服务、资产收益等方式促进增收致富。

4.8.6营造良好旅游发展社会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向目的地居民开展旅游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强化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旅游形象意识、旅游责任意识。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城市休闲公园、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鼓励旅游场所对特定人群实行价格优惠,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本章第八条是关于推进旅游共建共享的任务,旨在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共s项,依次为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营造良好旅游发展社会环境。其中,提出要由安监部门牵头组织景区开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将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并重,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等理念,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和特定人群旅游服务。

七、评估管理

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其创建的考核与管理,集中在第五章,但第一章第四条有关程序及相关职责分工的规定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

1.4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地方申报、审核确定、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其中,示范区创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家旅游局推荐申报,国家旅游局审核确定:创建工作日常指导、评估监测、复核督导由国家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委托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实施。

此条明确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程序分6步,并就相关程序所发生的责任承担予以明确。

一是“地方申报”,具体就是由参加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区的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其中,省级行政区参加示范创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直接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请: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级人民政府提出示范创建申请的,由所在地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向国家旅游局推荐。要求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目的既在于明确具体程序及申报主体,更在于落实示范创建的主体责任,既然是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就要由其承担创建的主体责任。

二是“审核确定”,是指国家旅游局对每个申请示范创建单位进行审核并确定是否同意其参加创建,审核还包括所在地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对县(市、区、旗)和市(地、州、盟)级示范创建申请所进行的审核。

三是“创建实施”,即各申请单位被确定为示范创建单位后,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在《导则》等文件和国家旅游局指导下,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任务,实现创建目标。

四是“评估监测”,是由国家旅游局和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示范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及时反映创建工作成效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各级评估监测机关可以要求创建单位进行阶段性自检自测并报告结果,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门机构和专家进行专业评估与明察暗访。

五是“考核命名”,由国家旅游局或其委托所在地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创建工作成效、创建任务完成、创建目标实现情况,根据监测评估和报告,通过集中检查考核和实地检查考核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认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具备示范功能的,由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尚未完成创建任务、实现创建目标和不具备示范功能作用的,则不予命名并指导其继续创建,如果自愿退出示范创建,则将其从示范创建名单中注销。

六是“复核督导”,是由国家旅游局或其委托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经命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定期复核,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指导其解决,以不断提高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和示范水平,存在严重间题、不具备示范功能作用的,则撤销其示范区命名。

5.1创建工作应由本地区党委政府统筹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创建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

此条是根据创建工作性质和要求,进一步明确所在地党委和政府承担创建工作主体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同时明确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考核和协调服务等责任。 5.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年度评估监测。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示范区创建工作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评估监测,并向国家旅游局提交评估报告。

此条是按照创建工作程序,划分和落实评估监测责任,并明确了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报告责任,贯彻的是实事求是以及分级管理与属地负责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5.3国家旅游局依据本导则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命名和管理办法》,示范区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相关办法进行,对符合条件和标准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

此条是对国家旅游局负责考核命名的方式、原则等做出明确规定。

5.4对已命名的示范区适时组织复核,对于复核不达标或发生重大旅游违法案件、重大旅游生产责任安全事故、严重不文明旅游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示范区,视情况予以警告或撤销。

此条是对复核结果处置做出明确规定,旨在贯彻“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示范创建工作基本方针,通过复核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以及及时淘汰不具备示范功能作用者,来实现“注重实效、突出示范”的目标。

八、《导则》实施和解释

6.1本导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6.2本导则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并修订

第六章附则的两条内容都是程序性并按通行方式做出的规定,分别就生效施行时间和解释权、修订权做出规定,分别贯彻的是“发布即生效”和“谁制定、谁解释、谁维护修订”的原则。

推荐第10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初评核验反馈会议讲话稿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初评核验反馈会议讲话稿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初评核验反馈会议讲话稿尊敬的周副院长、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昨天,专家组一行不辞辛劳,分组深入我县各个旅游项目点,对我县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检查。

各位专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令我们十分感动和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家班子,对专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刚才,自治区专家组对我县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行了意见反馈,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多、启发很大,专家组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创建成果,认真领会初评专家反馈的意见精神,认真反思和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整改提升力度,力争早日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是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县委、县政府十三五时期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

此次检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县创域工作存在的缺项和不足,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根据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作如下表态:

一、面对肯定,我们绝不自满、绝不懈怠、绝不停步,一如既往地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切实巩固成果,使全县旅游工作更上一层楼,不辜负检查组领导的殷切期望。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

会后,我县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照今天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逐项对账销号,坚决做到整改一抓到底。

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我们将明确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时间整改才能取得长期实效的问题,我们将逐条逐项列出整改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三、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抓好创域工作。

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创域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全县各单位责任意识,使创域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不断完善创域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县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充分肯定。

祝愿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11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新闻发布稿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新闻发布稿

规划财务司司长 张吉林 (2017年6月12日)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要求。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从过去只是少数人的奢侈消费转变为大众化日常消费,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消费层次的提高对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景点景区为依托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能够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扩大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改善旅游消费软硬环境,全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全域旅游应运而生。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

1 举措。发展全域旅游能够进一步彰显旅游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首先,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引领旅游消费,拉动旅游投资,给处于新常态的我国经济增加发展的新动能,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二,发展全域旅游能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产业的作用和关联带动性强的特点,形成以旅游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新体系,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旅游业壮大第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抓手。第三,发展全域旅游能有效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交流,改善城乡风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的新局面,是促开放、惠民生的重要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发展全域旅游可以以目的地为载体,实现要素的集约化发展。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单一产业向产业集群转变,完善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益,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三步走”战略、加快建设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手段。

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契合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迅速上升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全域旅游是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旅游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为此,我们启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区的创建,探索发展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模式,通过示范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旅游局在系统研究总结各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下面,我就其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坚持“三大方针”。方针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导则》提出,示范区创建要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三大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

二、突出“六项原则”。原则是示范区创建所依据的标准。《导则》提出,创建工作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改革创新,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突出党政统筹,

3 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突出融合共享,大力推进“旅游+”,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突出创建特色,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突出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升,开辟全域旅游发展新境界;突出示范导向,强化创建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三、落实“八方面任务”。《导则》提出,要按照李金早局长关于“九个转变、十个突破、八个防止”总要求,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旅游部门职能,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积极创新旅游配套机制,推进政策创新,全面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促进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二是加强规划工作,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就其旅游影响及相应旅游配套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全面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促进分头规划向区域内“多规合一”转变。三是加强旅游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全面创造和谐旅游环境。四是提升旅游服务,充分发挥标准在全域旅游工作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

4 完善服务标准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开展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提高智能化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促进粗放低效旅游服务向精细高效旅游服务转变。五是丰富旅游产品,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做好“旅游+”文章,推进“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全面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六是实施整体营销,促进传统的旅游产品营销向全域整体营销转变,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建立多方参与的营销机制,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拓展营销内容,全面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七是加强旅游监管,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的市场监督执法功能和相关部门对涉旅领域的执法检查,建立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加强旅游投诉举报处理、事中事后监管和旅游文明建设,全面强化以法治旅,保障游客权益。八是优化城乡环境,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全面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

5 求。

四、实现“五个目标”。《导则》提出,示范区要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典范;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典范;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典范;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成为旅游业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典范。

同时,《导则》明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由当地党委政府统筹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创建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国家旅游局将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命名和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并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对已命名的示范区将适时组织复核。国家旅游局将与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承担相应的创建评估监测工作,以确保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科学演进。

我要发布的内容就到这里,下面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提问。谢谢!

第12篇: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之昌平模式

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之昌平模式

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昌平位列其中,并被确定为全域旅游五种发展模式之一——昌平模式。那么,昌平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各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昌平模式突出的是产业深度融合。今后五年,昌平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昌平与文化、养生、商业、科教、工业等各产业的融合做大、做强,促进昌平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昌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昌平各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中医药、现代农业……各个产业都可以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在这一点上,昌平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昌平创建了“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将旅游与昌平现有的中医药、温泉和养生资源融合;已经连续举办多届的北京农业嘉年华、苹果文化节等活动,都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昌平区还积极宣传推介民俗和民间美食,推出了涮羊肉、春饼宴、驴打滚等美食,昌平因此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今后五年,国家大马戏院、大明文化城等项目,三大文化带与旅游的结合,都在昌平全域旅游的计划之中,此外,高教游、科技游、工业游、军事游……昌平全域旅游还大有文章可做。

提升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

昌平现有景区景点的服务将继续进行提升,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和质量,完善服务内容。

2017年,昌平将继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治理非法一日游,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作为昌平唯一的5A级景区,十三陵景区全域旅游建设初步完成,与北京中景合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旅游执法协同联动平台,实现公安、旅游、税务、发改、工商、城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最快速度收集证据、依法处理;推出了十三陵旅游APP,可以预订门票、在线订餐,还有语音导游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快捷、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打造特色民宿和民俗村

昌平比较缺乏有特色的民宿,昌平将围绕全域旅游的乡村改造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昌平民宿。目前,西湖—红门正在打造特色民宿,把生态、景观、住宿、美食资源融合在一起。2016年,昌平打造了仙人洞素食文化,游客反响很好,2017年,昌平还要打造几个类似的小村庄。

第13篇:全域旅游创建示范材料

树立“三个思维”

推进绿色发展

——东莲花院乡全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乡

习近平总书记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如何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充分依托该乡区位、人文、生态和林果优势,牢固树立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了发展全域旅游的“花院样板”。

一、背景

东莲花院乡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交界处,距京沈高速20公里,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花院民风质朴、人才辈出,有曹家坟、龙凤山、赶马河传说,柳沟峪会议、松山峪战役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积淀厚实;境内空气清新,山峦起伏,峰峦叠嶂,树木苍翠,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处处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秀美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乡内林果面积达到13649亩,盛产干鲜果品15大类、60多个品种,常年产量900万公斤,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为该乡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国家层面,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发展,而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效抓手,是促进旅游—1—

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多选择自助游或自驾游,旅游产业尤其是全域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2016年,迁西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发展全域旅游做出了详细安排部署,迁西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二、做法

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东莲花院乡以绿色为指引,以开放和创新为保障,以协调和共享为目标,全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全面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乡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攻坚克难,将生态变成产业、将环境变成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树立辩证思维,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大小并重强推进。大处着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总体布局。发展旅游,规划先行。为实现乡内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开发,该乡坚持高端站位,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精心编制了《东莲花院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一线、一带、三个板块、七个组团”全域旅游总体格局,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乡提供遵循和指导。小处着手,坚持精准施策,推动项目建设。每周四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旅游知识,练好内功;4次组织班子成员、部分农村干部到河南郝堂、天津蓟县等地参观学习,开拓眼界和思路;将发展任务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员和每个村,建立周分析、月调度、季总结制度,推动重点工作一件件落实、疑难问题一项项处理。—2—

二是点面结合促提升。点上,打造马家沟国学文化村、梨花坡富贵牡丹园、五海猕猴桃庄园等龙头旅游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面上,将全乡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重点打造东花院—黄岩、杨家沟—徐庄子2条魅力花道,马家沟、东城峪等6个“美丽乡村”,实现打造景点到打造景区的转变,做到无处不精彩、处处是景点,打造干净整洁、天蓝水净、地绿山美的“秀美乡村”。三是长短兼顾求实效。立足当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资源很好,可开发的景点很多,但就是苦于没人投资。针对这种现状,该乡通过开展“凤还巢”、“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者。目前,已组织招商活动3次,已落地项目2个,正在洽谈3个,做到了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放眼长远,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在招商过程中,明确“污染企业不能进、大拆大建不能搞”两条底线,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绝不为眼前利益破坏生态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2、树立发散思维,实现三项融合

牢固树立“旅游+”观念,依托全域旅游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为旅游发展优势,真正实现旅游产业与特色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单纯发展旅游业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一是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近年来,深入推进了迁玉蔬菜种植基地、黄岩百果园、洼子地千亩核桃园、尚菌堂灰树花产品开发、千亩苗木花卉培育基地等项目,打造了一批农业特色产—3—

业集群;同时,依托特色农业开展赏花观光游、采摘体验游、康养度假游为重点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实现全乡旅游产业规模倍增、人气倍增、效益倍增。目前,全县形成了徐庄子安梨、黄岩葡萄、西路庄李子、东路庄樱桃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二是实现乡村建设与文化产业融合。将文化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实际,重点打造马家沟国学文化、西莲花院廉政文化、东莲花院红学文化、黄岩生态采摘文化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村级文化品牌,通过举办读书节、“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使国学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成为全乡文化根骨,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提升旅游产业内涵,提高吸引力。马家沟村被评为河北省国学文化第一村,多次接待国际和省市有关部门调研参观,成为文化旅游一大亮点。三是实现项目建设与体制创新融合。为有效化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该乡在工作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百姓参与、利益共享”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入股分红、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实现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的多方共赢。在梨花坡富贵牡丹园、五海猕猴桃采摘园两个项目中,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百姓靠出租承包地和为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仅这两项就每年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1300元。同时,在增加集体和个人收—4—

入的基础上,促进了农家乐的发展,减少了村企矛盾,赢得了百姓支持,加快了项目建设。

3、树立系统思维,开展三项行动

将全域旅游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规划编制、宣传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打造、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务及旅游配套体系。一是接待能力提升行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提升景点吸引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产业发展根基。近年来,围绕旅游产业六要素,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村庄“绿、美、亮、净”及引导农民创业“

十、百、千” 三大工程,加大道路交通、服务中心、农家乐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景区承载力,使游客能引得来、留得下、玩得好,增加企业和百姓收入。3年来,累计投资6.8亿元,完成了新花线改造升级、16个村改水改厕、28家农家乐示范户打造以及35户微商扶持等工作,接待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旅游环境优化行动。坚持“人人为旅游、人民全获益”的发展思路,在全乡开展了“比致富领富、比家庭美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两比一推”活动,充分激发全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切实发挥广大百姓在环境卫生保持、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形象建立、旅游景点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全民推动的强大合力,营造了人人爱旅游、人人懂旅游、人人为—5—

旅游发展做贡献的良好环境。三是特色品牌创建行动。加大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实现满足顾客需求到引领消费理念的转变,切实将本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近年来,该乡依托西山梨花坡、黄岩百果园、马家沟国学村三个景点,开展了“梨花节”、采摘节等多项特色活动,开通了“花院旅游网”及“走进花院”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群,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了休闲观光游、农事体验游、国学文化游3大旅游品牌,旅游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围绕亲子互动、摄影、写生、禅修、养老、美食体验以及徒步旅游、自行车骑行等体育运动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

经过几年发展,全乡乡村旅游特色村达到8个、特色点15个、农家乐示范户达到58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游客接待数突破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00万元。2015年,西山梨花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美丽田园,国家农科院牡丹实践基地,全域旅游示范乡雏形已经显现。2017年,东连花院乡将以西山梨花坡综合开发、五海猕猴桃庄园、马家沟文化产业综合体、董庄子五谷庄园目、马家冲锦鲤观光园五大龙头项目为统领,丰富看点,增加卖点,打造亮点,五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马家沟国学文化园、西山梨花坡富贵牡丹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园几大旅游景点的连线成片,实现集群化、全域化发展,切实提高景区承载力、影响力,真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乡上实现重—6—

大突破。

三、启示

1、正确的执政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靠政府来主导的,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和思维模式,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执政者要在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在有限度的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和坚实保障,使旅游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赢。

2、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个人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必须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持续用力,认真做好规划编制、道路交通、农业产业发展、旅游产品打造等各方面工作;同时,要充分引导全体人民在环境卫生整治、景点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

3、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发展全域旅游的目标。发展全域旅游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真正将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百姓依托自然资源富裕起来,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样既可以减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7—

名词解释:

一线,即燕山花果风景线;一带,即,迁曹绿色观景带,三个板块,即农事体验区、乡村娱乐区、养生度假区,七个组团,以梨花坡富贵牡丹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园、马家沟文化产业综合体、董庄子五谷庄园、西莲花院玉泉山庄、鲤观光园为核心产品,打造生态产业群。

—8—

马家冲锦

第14篇: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意见

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实 施 意 见

2016年6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精神,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全面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制订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旅游产业“一城驱动、一带联动”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两大主题”,紧盯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服务带建设,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机制,通过融汇旅游

1 要素,强化旅游引领,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泾源旅游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把旅游业打造为泾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促进对外开放、观念更新的窗口产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的和谐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树立旅游业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形象。

二、基本原则

用足用活国家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平台优势,深化陕、甘、宁、蒙旅游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以大六盘生态旅游圈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政策为引导,以项目为支撑,全力实施项目引领战略、组群发展战略、城乡统筹战略、特色品牌战略、产业提升战略,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深化服务意识,推进品牌创建,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进程,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乡村驿站”的概念营造农村,用“景观长廊”的观念构造景区主干道沿线,为游客提供产品,为旅游提供服务,逐步实现旅游模式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

2 变,观光旅游向体验式、休闲娱乐式并重转变,进一步提升泾源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泾源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进程,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西部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森林公园县,构筑“泾水之源”旅游整体形象。

三、目标任务

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实施“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景区、全域开发、全域交通、全域管理、全域服务、全域营销”八大行动计划,全面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把泾源县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县,西北最佳旅游目的地,宁夏全域旅游先行区。“十三五”期末,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旅游产业收入占全县GDP的2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全县劳动力的25%,农民纯收入中旅游业创收达到30%以上,拉动社会就业10万人。推进泾源县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四、重点工作

(一)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

1、实现旅游规划全域化。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和建设农林牧业、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县各类规划应与旅游发展规划相适应,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彰显旅游元素。从规划上保证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

3 打造,并以城乡景区化、项目景点化的要求,对县城、乡镇、农村、项目进行造景打造。

2、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按照“两带四区六镇”的功能布局,带动全县2带(县城至老龙潭旅游服务带、萧关至县城乡村旅游带)4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度假区、卧龙山休闲避暑度假区、六盘山镇冬季休闲旅游区、胭脂峡弹筝峡登山攀岩探险体验区)6镇(泾河源镇建成风情旅游小镇、六盘山镇建成冬季休闲旅游镇、新民乡建成边贸旅游中心、兴盛乡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黄花乡建成探险疗养体验区、大湾乡建成萧关历史文化名乡)同步推进,实现旅游业态覆盖乡村。

3、加速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完成20公里旅游服务带沿线民居改造、道路拓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景观水系、休闲体验式景观节点打造以及文化旅游观光式特色村庄建设工程。完成老龙潭二期、三期建设工程。实施胭脂峡---弹筝峡自驾游营地及景区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等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集雪山观光、滑雪、娱乐等为一体的大中型冬季游览区,

4、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围绕 “山在水中、水在林中、林在景中”的旅游城市发展思路,以完善休闲功能为基础,以特色休闲要素为支撑,融景于城,置城于景,拆墙透绿,提升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城

4 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建设全域旅游功能齐全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城镇。

5、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依托景区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红色游、观光游”,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以旧补旧,用古仿古的原则,对景区沿线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打造“泾水乡恋、龙乡情愁”的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二)完善全域化旅游要素

1、发展特色美食。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建成泾源县城特色旅游街等餐饮街区,积极举办“龙乡泾源烹饪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餐饮竞赛活动。

2、提升住宿水平。合理发展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农庄。支持商务酒店、青年旅社、自驾车露营地、乡村旅游点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

3、完善交通网络。一是美化20公里旅游服务带景观长廊;二是开辟胭脂峡、弹筝峡旅游专线;三是实施六盘山镇李庄村至老龙潭景区旅游标准化道路建设和国道344线泾源

5 段生态湿地项目,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4、培育旅游购物中心。加大招商力度,丰富旅游商品;尽早建成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及旅游商品园,依托城区主要街巷及全县景区,形成系列旅游购物点,加强旅游购物规范化管理,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人事劳动局、县职业中学的合作,重点突出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旅游人才储备基地,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6、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鼓励旅游服务型企业积极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力争到2018年末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吸纳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扩大旅游对群众增收带动作用。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18年末,我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家,全县农家乐床位数达到10000张。

(三)提高全域化营销水平

1、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策划举办一批“赏花踏青、生态摄影、漂流避暑、户外登山、回乡野炊、泡泉养生、滑雪体验”等贯穿全年常态化特色主题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服务内容,拉动旅游营销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

2、制作一批精美的宣传品。按照“彰显特色,丰富内涵”的要求,完善“一句口号、一本画册、一张导游图、一个微信(博)、一张宣传片、一个代言人、一首歌、一部剧”等宣传资料的制作,塑造“碧水蓝天、泾水人家”品牌形象。

3、完善一个营销网络。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全区旅游营销大架构,提升对外宣传层级,继续拓展区内以及平凉、咸阳、西安、兰州等近程市场,积极开拓周边新市场,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国内各省市及周边国家的营销大网络。

4、做大做强新媒体营销。以“龙乡泾源”微信平台为基础,形成以新媒体为核心,层次丰富、针对性强、扩散力好的媒体宣传体系。

五、方法步骤

(一)全域布局阶段(2016年7月底前)

1、形成创建工作思路、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组建相应工作领导机构、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和运行机制;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完成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形成以旅游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统筹城乡”示范县建设工作格局。

2、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全域旅游合作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合作体系,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水利建

7 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和谐社会构建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最大限度的把农牧业、林业、交通、水利、商贸、文化、教育、体育等管理部门掌握的资源极其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社会各部门力量,构筑全季候、全要素、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业态。

3、组建由政府控股、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形成县域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到资产进而转化为资本的跳跃升级。

4、确定泾源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围绕县城旅游咨询接待服务集散中心、泾河源旅游综合服务区、黄花胭脂峡旅游探险区、新民大雪山旅游度假区、六盘山红色旅游区、萧关古栈道文化体验区、泾河游览带、香水河滨水休憩带,修编建设开发详规,争取项目扶持,确立“全域旅游县—特殊旅游小镇—品牌景区—乡村旅游村寨”旅游发展支撑体系,推进城乡旅游统筹发展。

(二)全域突破阶段(2016年6月—2018年7月)

1、项目引领,梯次递进。抢抓国家和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把招大引强和重大项目落地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景区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

8 工程,对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沿线道路、民居、绿化、景观水系、休闲慢行道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旅游特色村寨、民族风情园、观光植物园、垂钓中心、水上公园、农家客栈、回乡家坊等特色风情线,有效拓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涵,形成具有区域带动性、产业辐射性、全域示范性的旅游发展新业态。

2、城乡统筹,全域联动。以建设生态休闲度假避暑旅游县为目标,围绕“宜游、宜居、宜业”旅游发展格局,全域一体谋划,城乡一体推动,紧紧依托乡村旅游这一重点,为旅游提供服务,为游客提供产品,实现景区连着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同步推进全县2带(县城至老龙潭旅游服务带、萧关至县城乡村旅游带)4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度假区、卧龙山休闲避暑度假区、六盘山镇冬季休闲旅游区、胭脂峡弹筝峡登山攀岩探险体验区)6镇(泾河源镇建成风情旅游小镇、六盘山镇建成冬季休闲旅游镇、新民乡建成边贸旅游中心、兴盛乡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黄花乡建成探险疗养体验区、大湾乡建成萧关历史文化名乡)建设,整合资金,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景区区域资源优势,对景区沿线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要素完备的美丽村庄,改造提升现有“农家乐”, 实施冶家、园子、大庄、周沟、和尚铺、

9 羊槽等农家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农家乐协会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评星定级,以点带面,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塑造环境优美、民风文明的“多彩乡村”。

3、整合资源,拓展业态。科学合理制定区域内城市特色、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吸引物、休闲氛围、整体生态环境和安全保障等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全程旅游内涵,深化产业融合,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精心打造自然生态展示、民俗文化挖掘、乡村旅游民俗接待、城市景观等产业开发项目,进一步发挥优势,构建涵盖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等全方位智慧旅游体系,升级改造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挖掘规划一批、对外宣传一批、完善提升一批,建设泾源旅游产业集群。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品体系,全链条产业集聚,全覆盖产业融合,实现区域优势生态旅游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及产业深度的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在旅游城镇化建设方面,以完善休闲功能为基础,以特色休闲要素为支撑,实施县城主题公园提升和城市景观带建设工程,打造卧龙山旅游综合区、万汇生态公园、香水河风景园、特色旅游休闲街区、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长廊。在县城主要街区建设集商务、会议、健身服务、歌舞剧场等功

10 能齐全的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体,完成县城中心街区、泾河源镇冶家村立体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县城公共广场、商城、清真寺、公园、乡村、景区等场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厕所。在旅游交通道路建设方面,优先安排全县旅游交通道路建设与改造项目,实施景区交通环线工程,打造老龙潭、胭脂峡、弹筝峡旅游环线,开辟老龙潭、胭脂峡自驾游旅游专线,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在生态观光旅游建设方面,实施现代生态农林牧业旅游观光工程和滨水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圈,围绕南北两翼,建设冬季旅游游览区,改善我县旅游“半年闲”的现状,使泾源旅游从“季节游”实现“全季游”的转变,加速各类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现实生产力。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龙乡泾源微信平台已成为泾源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依托县交通旅游智慧化运营中心建设的旅游导览服务平台、手机旅游导游服务、网上电子票务、电子解说等多媒体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将使得来泾源的游客变得“耳聪目明、畅行无阻”。

4、产业融合,精准推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引领作用,按照景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实现景区、城市一体化战略,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区域,加快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村镇,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旅游新格局,

11 实现旅游资源的全覆盖。加速实现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推行服务精细化,切实落实“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理念,加强服务信息化,突出服务个性化,推广服务标准化,推进工作项目化,实现投入多元化,强化智慧营销、精准营销,发挥合力,形成聚力,实现共赢。

5、创意宣传,强化监管。充分利用各种平面载体和新媒介,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动员、全民参与、“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大使、处处都有全域创建氛围”的“魅力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大考核力度,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范畴,分解细化创建任务,年初下达硬性经济指标,年末开展综合考核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创建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部门予以问责,对开展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予以表彰奖励,以推动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全域复核阶段(2018年8月—10月) 全面总结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健全完善账表卡册等内业资料,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分项归类,统计汇总,查漏补缺。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9月—12月) 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向区、市呈报验收报告,迎接自治区初验和国家旅游局验收评定。

六、工作举措

12 (一)机制保障 成立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与旅游相关的职能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各主要成员单位、乡镇成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办公室,由一名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谋划辖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内设办公室,由1-2名县级领导任办公室专职主任、县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各相关单位抽调组成,具体负责全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二)政策保障 全域旅游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关联带动性,其涵盖范围属于公共事业服务范畴,必须依赖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具体实施进程需要彰显政府主导作用,为全域旅游发展制定产业政策,承担投资、宣传、规范和协调职能,发挥特有的引导、保障作用。

1、制定出台《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三年推进计划》《泾源县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优惠政策》《泾源县乡村旅游建设规划》《泾源县全域旅游文明公约》《泾源县农家乐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泾源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修编完善《泾源县旅游总规》《泾源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泾源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泾源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暂行规定》。

3、编制并推行《泾源县旅游服务通用规则》、《星级旅游宾馆、餐饮、农家乐管理细则》《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宣传册》等。

(三)体系保障 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协作分工,各施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1、发改局 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要位置,明确各行政部门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所占的地位和责任,指导全域旅游项目立项,积极申请全域旅游发展项目资金。

2、农牧局 研究制定现代生态农业观光规划,包括对农产品品种改良、选种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农业结构的调整。紧紧围绕全域旅游打造特色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发展模式。

3、林业局 拟定全县生态林业保护与休闲式林业开发实施办法,适时调整以特色苗木种植业为主的现代林业发展布局,以面为主,以线为骨,以点为重,大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观赏与绿化并举的休闲式、吸氧式避暑度假特色林业度假区。

4、交通局 在全县交通发展总体计划中,优先安排全县旅游发展相关道路建设与改造工作,制定民间参与投资旅游道路建设的相关办法和规定,合理调整景区内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输车辆的营运线路,增设路标以及路政管理措施。制定全县旅游车辆营运管理制度,组建泾源县旅游车船服务公司,提供统一租赁,统一运营、统一调度的出租车运营秩序。开辟旅游专线,打造古道旅游景观带、乡村旅游景观带,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的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5、建环局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重新审定原有城市发展与建设规划,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全面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围绕环境生态化、风貌特色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服务人性化和集约高效的建设要求,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城镇。 坚持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活小区、现代城镇设施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引导居民开展旅游从业。

重点实施泾河源镇、新民乡、黄花乡、六盘山镇、香水镇等5个乡镇以及公路沿线乡村、民居风貌设计和改造。逐步规范和提升旅游沿线各乡(镇)办公用房建筑外观,形成特色,凸显风格。

6、水务局 编制以泾河、香水河为中心的水系景观建

15 设规划,拟定“十里香水滨河区”、“千亩泾河游览区”修建性详规,打造充分展示泾源水系特色的滨水休闲旅游圈,大力建设水岸游乐场、主题欢乐岛、水上休闲氧吧等设施,划定泾源县水系开发建设控制区,严禁控制区内河段开采、砂石开挖、以及与旅游资源统筹开发不协调不配套的建设,积极推行新型节能环保观赏型水系带建设。用活水资源,做足水文章。

7、文广局 深入挖掘泾源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结合旅游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名镇、农林牧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构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乡镇、民俗名村、文化名城和文化创意街区,不断完善泾源历史民俗文化和回族特色文化体系的整理、编撰、出版、发行工作,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灵魂和内涵。

8、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局 做好全域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人才培训工作,为打造全季候全域旅游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做好旅游人才引进工作,引导城乡群众多形式、多渠道融入全域旅游服务行业。

16

第15篇: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唱好示范创建三重奏

谱写慢病防控新篇章

——**市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1年以来,**市深刻把握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完善组织管理,优化支持性环境建设,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慢病综合防控事业,奋力谱写慢病综合防控新篇章。截至2018年底,全市9个县(区)分四批全部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实现省级示范区创建率和成功率双百佳绩。

一、强化四项措施,在优化示范区创建大环境上下功夫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卫健委负责创建活动的整体谋划与组织协调,市、县两级专家组共同承担技术指导服务,县(区)政府组建了卫生、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强化衔接配合,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管理格局。二是加强财政保障。全市累计投资23亿元,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50个,有力保障了慢性病防控基础设施改建、基本设备更新和慢病防控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树立示范标杆。2017年以来,连续两年在全市疾控工作会议上,由新晋示范区的县区卫计局主要领导做典型发言,促进经验交流,激发创建动力。四是纳入考核指标。2014年开始,我委将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全市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加分项,创建成功的县区加分30分;2016年以来,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对县(区)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2018年纳入健康**十大重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抓住三个环节,在提升慢病综合防控能力上下功夫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创建原则,筑牢网底,健全体系,创新模式,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一是夯实防控网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慢病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慢病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对慢病患者实现信息化管理。规范开展社区诊断,逐步强化慢病检测。逐级开展慢病防治人员培训,机构和人员覆盖率均达到100%。32个健康小屋累计免费体检30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常住人口133.4万人,形成了“盖边沉底、覆盖城乡”的防控格局。二是完善防控体系。实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儿童口腔综合干预等重大公卫项目,开展癌症和脑卒中高危人群评估与筛查,推动卒中中心和肿瘤监测点建设,推广慢病防控适宜技术,宣传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提高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居民科学保健意识,促进慢病实现“防、治、管、康”一体化。建成医联体和医共体28个、县(区)级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11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634个,助推分级诊疗工作落实,建立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三是推广创新案例。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慢病防控管理的“好做法、新模式”的同时,深入辖区开展慢病防控工作调查走访,积极发掘具有学习推广价值的健康管理典型做法,提炼总结,形成并推广适合我市的健康小厨房、地企共建、共享单车等特色案例10个,促进了县(区)均衡发展,带动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三、开展四个行动,在转变优化居民健康观念上下功夫

坚持“核心是干预、主题是健康”的创建路径,着眼于改造并优化公众的健康观念,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全面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是开展健康单位创建行动。开展“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食堂”、“健康学校”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健康公园和健康步道12个,健康学校25个,健康社区30个。二是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出健康导医台、健康大讲堂等栏目,累计刊播健康资讯和健康知识3500多条。组织开展“三减三健”等主题宣传活动,全市设置健康宣传栏1500余块,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开展心理健康巡讲、健康知识“五进”、平衡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周等系列活动406场次,加强群众自我预防保健意识。三是开展全民健身行动。以斯诺克国锦赛、铁人三项联赛等国际国家级体育赛事为牵动,落实单位工间操制度,举办篮球赛等群众体育竞赛,深入开展社区健身活动1000多项,引导群众主动开展健身运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四是开展健康行为养成行动。向居民家庭发放盐勺、油壶等控盐限油工具,提高社区居民家庭盐勺等控盐工具使用率,全面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努力将健康理念植入公众的意识之中,实现健康教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

慢性病示范区建设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市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巩固省级慢病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引领带动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推动全市慢病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16篇:全域旅游

去年河南旅业实现双\"破五\" 2016全力攻旅业转型

2016-02-26

中国网2月26日讯 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昨天,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武江做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河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双“破五”,分别达到5.18亿人次和5035亿元。

截止“十二五”期末,河南省年均分别增长14.9%、17%,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会议指出,河南省旅游业总体呈现五大特点,即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产业素质明显提升,转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影响广泛,市场秩序规范。

寇武江指出,“十三五”预期目标是: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13%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正处于旅游形式良好,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矛盾的转型关键期。“2016年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全省旅游业要坚持观念转变与结构调整同步、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并重、硬件完善与软件提升并举,做精旅游产品,做大客源市场,做优旅游服务,做靓主题形象,做高综合效益,立足实际情况,克服井喷式市场需求等多重矛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打造新支撑。”寇武江指出,2016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8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以上。

会议指出,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市场开拓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保护优先,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个性化、标准化转变,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常态化。(伍策 一剑)

全域旅游核心发展理念:

1、全地域: 整合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整个地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

2、全领域: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泛旅游产业格局;

3、全要素: 不仅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还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

4、全方位: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破除壁垒,实现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5、全过程: 实现游客整个旅行中的全程化服务。为游客打造“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完美之旅,为游客带来“商务、养生、研学、休闲、情感、探奇”等多元化的“旅游盛宴”。

6、全行业: 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都要找到自己位置,怎么做?如何做?都是围绕旅游业。

7、全时间: 实现全年旅游,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转变。

8、全社会: 引导社会各个层面,调动社会大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出谋献策,建言出力,都来投入建设旅游。

9、全产业: 创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地域文化融合,与特色资源融合,与大网络空间融合,力求在泛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赢取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新跨越。

1

10、全空间: 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全新资源利用,所有地方而不是单独景区旅游,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全域旅游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2016年金猴闹春,开年出现了很多的火爆词语“IP”“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等,对于全域旅游这个名词,是在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在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引发整个旅游行业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思索。笔者在这里就全域旅游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探索。

一、什么叫做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这个名称其实很早就有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来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名词,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例如奇创规划院和北二外的厉新建教授都曾先后提出来过类似的概念。笔者觉得其实全域旅游是之前的区域旅游和整体战略结合的升级版,是单一的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以地域扩展的一个方式。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链协作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二、全域旅游的意义

1、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在2016年1月11日,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对于旅游行业的供给侧,包涵了一个区域的酒店、景区、餐厅、车队、旅行社等等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服务和产品。其未来发展,则要根据市场和目标客源的需要,相互结合、统一协作,方能以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水平来适应终端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当然也更好的诠释了旅游供给侧改则的方向。

2、全域旅游是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侧的产品升级版。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的出游市场,出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周边游到度假休闲,从自由人到跟团旅行,从商务会议到高端定制,不同的出游客源市场的要求也各自不同,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需要随着市场客源的需要升级和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这从旅游的散客和团队的比例基本达到7:3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全域旅游的思维也正是可以应对需求侧客源大潮的一个方式。通过全域协作和整合,到全体营销和服务,最后到全员树立口碑和品牌。

3、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及整合的创新版。过去我们提出过打造某个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即使是有打造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多数是停留在区域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及整合的创新上提出来,那就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更是需要调动区域内的各种旅游服务企业,不但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需要把各自的产品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旅游产品。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有协作的心态,更要有全局的观念,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思维和促销方式,

2 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旅游产品和企业服务融合。

4、全域旅游会加速区域旅游的产业布局融合与协作提升。当一个地方提出全域旅游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布局与协作。在以前传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自己分析市场及需求,所有的营销传播的渠道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协调和产品的差异化基本没有做过多的思维。也正是这样才造成部分区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形势严峻。当全域旅游的思维出来之后,旅游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及产品,同时利用不同的产品的优缺点的互补,来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产品和竞争优势。

5、全域旅游会促进区域内不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管理服务提高。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模式下,在区域内的不同的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如果在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营销品牌传播,那么对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会在区域内形成高等级的产品服务的聚合,并且逐步由市场的手淘汰管理差服务差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为了维护新的聚合性产品和品牌,各供应商之间有一定行业自律的约束和协作的条款,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最后达到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目的。

6、全域旅游加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过去的区域化发展的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从初级产品往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当全域旅游的概念实施后,从一个区域整体发展去布局,从一个区域所有旅游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服务和管理,整合和协作都是一盘棋去看,会加速区域旅游的品牌传播速度,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更符合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并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有更强的推动力和提升力。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旅游企业的应对与思考

1、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思维转变。当我们谈到“旅游供给侧改革”说到“全域旅游”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感觉到可能是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政策和方向的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潮中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服务及产品的供给商,应该首先从思维上转变。先要开放企业的经营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愿意协作,从靠自己到愿意整合,从自己为自己摇旗呐喊到愿意共同打造创新产品及品牌。只有先从旅游企业的内部观点先转变,才是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大潮的基础。然后,就是旅游企业的传统的算账方式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舍弃一点暂时的利益,需要让出一点眼前的收入,用包容的态度主动联手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的区域旅游的产品。

2、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顺势和借势。全域旅游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原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演变,在现在的国内的旅游企业来说,国内的旅游大的OTA发展到今天基本都出现了各种瓶颈,而对于区域化的平台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过去我们去海南上去哪儿网查,我们去云南到携程网看,我们去黄山登陆驴妈妈网了解„„

这些大的OTA真的很专业么?为什么游客不能去海南到海南的平台,去云南到云南的平台。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全域旅游的发展未来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的旅游综合平台,他们一面携区域性的优势,一面以更接地气的价格和服务来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旅游企业在这样的大潮之中,顺势发展借势而为,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不就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和发展方向么?

3

四、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

1、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扮演。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局或者旅游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发展的战略。结合全域旅游的战略,需要制定一些的地方性法规,发布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协调相关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同时用行政手段加市场手段结合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来保驾护航,指导规范。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需要做好裁判员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规范引导,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制约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作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指导及规划。

2、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在哪里。全域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着力之处,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升级版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好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作为全域旅游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政府的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结合。在国家旅游局的262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有些区域都还没有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现在提出来全域旅游还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当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地的时候,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个书本上的词语,无法实施。另外就是全域旅游实施中各个旅游企业的协作和整合,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联盟和各自旅游联合体都是开始的愿景非常好,但是慢慢的都是各算各帐逐步消失无影无踪。对于全域旅游的参与企业,不应该是区域内的几个旅游服务企业,它应该是全体企业全员参与整体发展,那么这样观念的一致,愿景的统一,动作的协调等难点也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最后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执行和标准,也是影响着全域旅游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五、全域旅游的思考综述

全域旅游其实不是什么鬼,也真的没有那么神,更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更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与奖励,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企业的整合与协作等有机结合到一起,用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做的宗旨去做一件事。

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关键,只有全域旅游的有效的执行,最后才能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17篇:500家全域示范区名单

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共计262个,第二批共计238个

江苏省

首批 苏州市 南京市秦淮区 南京市江宁区 徐州市贾汪区 金湖县 盐城市大丰区 句容市 兴化市 第二批 高邮市 南京市 镇江市 无锡市滨湖区 无锡市梁溪区 宜兴市 常州市新北区 常州市武进区 常州市金坛区 溧阳市 如皋市 淮安市淮安区

淮安市清河区(现淮安市清江浦区) 洪泽县(现淮安市洪泽区) 盱眙县 连云港市连云区 东海县 盐城市盐都区 东台市 宿迁市湖滨新区

北京市

首批 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平谷区 北京市延庆区 第二批 门头沟区 怀柔区

天津市

首批 天津市和平区 天津市蓟县 天津市生态城

河北省

首批

石家庄市平山县 邯郸市涉县 保定市易县 保定市阜平县 保定市安新县 保定市涞源县 保定市涞水县 张家口市张北县 张家口市蔚县 唐山市迁西县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第二批 秦皇岛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迁安市 遵化市 武安市[2]

山西省

首批 晋中市 长治市壶关县 长治市平顺县 晋城市阳城县 朔州市右玉县 第二批 忻州市 太原市阳曲县 大同市灵丘县 大同县 浑源县 长治市黎城县 武乡县 晋城市泽州县 临汾市洪洞县 吉县 隰县 运城市永济市 芮城县 吕梁市岚县 交城县

内蒙古自治区

首批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第二批 鄂尔多斯市 阿拉善盟 包头市石拐区 土默特右旗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 额尔古纳市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

辽宁省

首批 盘锦市 沈阳市沈北新区 大连市瓦房店市 抚顺市沈抚新城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凤城市

丹东市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北镇市 葫芦岛市兴城市 葫芦岛市绥中县 朝阳市喀左县 第二批 本溪市 锦州市 沈阳市浑南区 大连市庄河市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营口市鲅鱼圈区 阜新市阜蒙县 辽阳市弓长岭区 朝阳市凌源市

吉林省

首批 吉林市 长白山

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春市九台区 长春市双阳区 通化市辉南县 通化市柳河县 通化市集安市 通化市通化县 白山市临江市 白山市抚松县 延边州敦化市 延边州延吉市 延边州珲春市 梅河口市 第二批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通化市东昌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黑龙江省

首批 伊春市 哈尔滨市阿城区 哈尔滨市宾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黑河市五大连池市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 第二批 黑河市 绥芬河市 大兴安岭地区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鸡西市虎林市 佳木斯市抚远市 牡丹江市东宁县

上海市

首批 上海市黄浦区 上海市青浦区 上海市崇明县 第二批 松江区

浙江省

首批 杭州市 湖州市 丽水市 宁波市宁海县 宁波市象山县 衢州市开化县 舟山市普陀区 台州市天台县 台州市仙居县 第二批 衢州市 舟山市 宁波市奉化市 温州市文成县 永嘉县 绍兴市新昌县 嘉兴市嘉善县 桐乡市 金华市浦江县 磐安县

安徽省

首批 黄山市 池州市 合肥市巢湖市 安庆市岳西县 安庆市太湖县 安庆市潜山县 宣城市绩溪县 宣城市广德县 宣城市泾县 六安市霍山县 六安市金寨县 第二批 宣城市 合肥市庐江县 马鞍山市含山县 淮北市烈山区 淮北市相山区 铜陵市枞阳县 安庆市宜秀区 滁州市南谯区 全椒县 阜阳市颍上县 宿州市砀山县 福建省

首批

平潭综合实验区 莆田市仙游县 三明市泰宁县 泉州市永春县 漳州市东山县 南平市武夷山市 龙岩市永定区 龙岩市连城县 宁德市屏南县 第二批 厦门市 福州市永泰县 泉州市德化县 龙岩市武平县 三明市尤溪县

江西省

首批 上饶市 鹰潭市 南昌市湾里区 九江市武宁县 赣州市石城县 吉安市井冈山市 吉安市青原区 宜春市靖安县 宜春市铜鼓县 抚州市南丰县 抚州市资溪县 第二批 景德镇市 新余市 萍乡市芦溪县 宜春市宜丰县 吉安市安福县 赣州市瑞金市 龙南县

山东省

首批 烟台市 临沂市 济南市历城区 青岛市崂山区 淄博市沂源县 枣庄市台儿庄区 枣庄市滕州市 潍坊市青州市 潍坊市临朐县 威海市荣成市 威海市文登区 日照市五莲县 第二批 济南市 泰安市 威海市[3]

日照市 莱芜市 枣庄市山亭区 济宁市曲阜市 滨州市无棣县 聊城市东阿县

河南省

首批 郑州市 济源市 洛阳市栾川县 洛阳市嵩县 安阳市林州市 焦作市修武县 焦作市博爱县 南阳市西峡县 信阳市新县 信阳市浉河区 第二批 焦作市 郑州市巩义市 洛阳市洛龙区、孟津县平顶山市汝州市 舞钢市 鲁山县 鹤壁市淇县 新乡市辉县 许昌市魏都区 鄢陵县 三门峡市灵宝县 卢氏县 商丘市民权县 南阳市南召县 信阳市商城县

湖北省

首批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神农架林区 仙桃市 武汉市黄陂区 黄石市铁山区 宜昌市远安县 宜昌市秭归县 宜昌市长阳县 黄冈市麻城市 黄冈市罗田县 黄冈市红安县 咸宁市赤壁市 第二批 宜昌市夷陵区 五峰土家自治县 黄冈市英山县 咸宁通山县

湖南省 首批 张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长沙市望城区 株洲市炎陵县 湘潭市韶山市 湘潭市昭山示范区 邵阳市新宁县 岳阳市平江县 常德市石门县 郴州市桂东县 郴州市苏仙区 怀化市通道县 娄底市新化县 第二批 怀化市 衡阳市南岳区 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 永州市东安县 江永县 宁远县 岳阳市湘阴县 临湘市 郴州市资兴市 汝城县 宜章县 长沙市浏阳市 宁乡县 长沙县 益阳市安化县 桃江县 株洲市醴陵市 娄底市涟源市[4]

广东省

首批 深圳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门市开平市 江门市台山市 惠州市博罗县 惠州市龙门县 第二批 韶关市 惠州市 梅州市 广州市番禹区 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区 清远市连南县 揭阳市揭西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首批 北海市 南宁市上林县 柳州市融水县 桂林市兴安县 桂林市阳朔县 桂林市龙胜县 百色市靖西县 贺州市昭平县 河池市巴马县 崇左市凭祥市 第二批 南宁市 贺州市 桂林市雁山区 恭城瑶族自治县 防城港市东兴市 钦州市钦南区 玉林市容县 河池市宜州市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海南省

首批 全省各市县区 重庆市

首批 重庆市渝中区 重庆市大足区 重庆市南川区 重庆市万盛区 重庆市巫山县 第二批 奉节县 武隆县 石柱县

四川省

首批 乐山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成都市都江堰市 成都市温江区 成都市邛崃市 广元市剑阁县 广元市青川县 雅安市宝兴县 雅安市石棉县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第二批 成都市锦江区 蒲江县 新津县 崇州市 攀枝花市 广元市 雅安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 巴中市 绵阳市安州区平武县 泸州市纳溪区 绵竹市 长宁县 兴文县 宣汉县 华蓥市[5]

贵州省

首批 遵义市 安顺市 贵阳市花溪区 六盘水市盘县 铜仁市江口县 毕节市百里杜鹃旅游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 第二批 贵阳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六盘水市钟山区 水城县

云南省

首批 丽江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保山市腾冲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 第二批 大理白族自治州 昆明市石林县 曲靖罗平县 玉溪市新平县 澄江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西藏自治区

首批 拉萨市 林芝市 第二批 日喀则市 阿里地区普兰县

陕西省

首批 宝鸡市 汉中市 韩城市 西安市临潼区 咸阳市礼泉县 渭南市华阴市 延安市黄陵县 延安市宜川县 榆林市佳县 安康市石泉县 安康市岚皋县 商洛市商南县 商洛市柞水县 第二批 渭南市大荔县 铜川市耀州区 安康市宁陕县 商洛市山阳县

甘肃省

首批

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城关区 天水市武山县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敦煌市 第二批 甘肃省嘉峪关市 张掖市 兰州市榆中县 白银市景泰县 天水市麦积区 陇南市宕昌县 康县平凉市崆峒区 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青海省

首批 西宁市大通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 第二批 海东市乐都区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首批 中卫市 银川市西夏区 银川市永宁县 石嘴山市平罗县 吴忠市青铜峡市 固原市泾源县 第二批

全自治区(5个市22个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首批 吐鲁番市

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6] 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团 第二批 喀什地区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吉木萨尔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斯县 塔城地区裕民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6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青湖经济开发区101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6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5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

旅发[2015]182号 编辑

各市(州)旅游局: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精神,为做好我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对象及主体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示范区分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含县级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各地首批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原则上各市(州)申报1个县(市、区),有条件的可视情申报市(州)为创建对象。创建主体为县、市(州)人民政府,成熟一批公布一批。2016年验收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主要考核指标 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2.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3.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4.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6.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

三、申报程序

1.申报。申报单位按照自愿申报的原则,根据相关条件进行自检后,由县、市(州)人民政府提交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材料及不少于一年的创建工作计划。

2.推荐。省旅游局收到申报材料后,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合格后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

3.确定创建名单。国家旅游局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检查,确定同意创建的县、市州名单后对外公布。

4.组织验收。创建单位应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完成后,市(州)旅游局初检,省旅游局复检合格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正式验收申请,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后,正式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有序组织。各市(州)旅游局要高度重视,组织指导做好申报工作,并于2015年9月20日前将首批申报单位资料报省旅游局。材料内容主要包括申报区域所在市(州)旅游部门认可的旅游总体规划文本、基本条件现状证明材料文本、城市形象宣传片(光盘)、创建工作计划文本等。

认真核查,严格把关。各市(州)应严格按照上述基本条件,推荐空间覆盖度广、产业融合度深、综合贡献度大、居民参与度高的县(市、区)进行申报。对评定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将取消申报资格,并视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18篇: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推荐)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概念,在2001年就提出来了(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提出)。2007年7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授予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荣誉称号,东部华侨城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旅游区。同年,发布了《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

后来由于标准和规范问题,停了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底,家旅游局联合环保部和两家机构起草、布实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并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工作。2013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共39家,其中福建有两家:(南平市)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龙岩市)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根据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部署,我们三明也于2013年全面启动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旅游局层面也多次组织开展宣传、部署,鼓励、支持全市条件成熟的旅游景区(点)积极参与创建。市旅游局成立了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办公室,并从规划引导、优化环境、提升品质等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4年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上报了3家景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请(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宁化客家祖地),其中: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为今年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创造良好带动作用。

今年,根据各个县申报的情况,计划以建宁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为创建试点,开展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我们将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督促、指导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开展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积极做好评估、遴选、初审和汇总上报材料、评审、验收等相关工作,力争在年内通过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

第19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推进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基本概况

××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居委会和××个行政村。××区海洋资源富饶,旅游资源独厚,人居环境优越,区内科教基础较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多年来,××区先后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光荣称号。

二、科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情况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契机,以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突出滨海特色、巩固提升荣誉,塑造特色品牌,助推跨越发展。主要做法有如下三点:

(一)强化领导,夯实基础,继续巩固提升科普格局

××区形成了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坚持“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并把实施《纲要》作为科教兴区的重要举措,纳入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每年定期、不定期听汇报,解难题,全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机制建立到位。建立健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纲要》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把实施《纲要》和创建工作纳入××区党政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严格按照“四定”方针,做到上帐管理,奖惩并举,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专项经费确保逐年递增并根据重大活动的开展随时追加。带动和引导有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科普事业,如××移动、××电信、××商场、等企业和个人捐资兴建科普活动场所,赞助科普文艺晚会,免费提供活动舞台。

2.完善工作网络,建设“四大链条”。一是巩固“区-镇(办)-村(社区)”科普传统链条。指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一名副区长具体分管和联系科普工作,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调整配备基层科协专(兼)职主席。所有社区、行政村均成立了科普活动站,成立了老科协,在北海市率先健全了基层科协组织。二是拓展“科技专家-行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科普创新链条。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吸纳专家,邀请农业专家到我区讲学,实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充分发挥××花卉协会、××香蕉合作社、××渔业促进协会等专业协会的辐射功能,扩大科技种养大王、致富能手的示范影响,结合庭院经济、海水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对帮扶培养各类科技专业户、示范户××户。三是突出“主题宣传-社会实践-统筹协调”科普活动链条。通过广听意见,丰富主题实践,深化科普内涵,实现了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带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四是探索“移风易俗-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科普舆论链条。结合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周末科普广场”、“爱心超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科普,推广先进文化,促使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都社会风尚。

(二)突出重点,优化配置,不断深化科学素质工程

一是机关干部科普培训成效突出。制订培训计划,以创先争优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精选内容,把《纲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科普内容纳入,注重实效,使领导干部素养明显提高。二是城市劳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以提高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高“失地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日渐浓厚。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普讲座、学生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科学融入教育,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参与、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四是农村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强化技术培训,找准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人口培训,提高农村人口农业种养技术和转移就业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加大科普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扶持发展“公司+基地(协会)+支部+农户”生产形式,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以村为单位的一站一品一园建设达100%。注重技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教育,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彰显特色,塑造精品,深入推动主题创新拓展

一是实效和特色相结合,社区科普欣欣繁荣。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喜欢参与,乐于推动的科普活动,宣传和发扬疍家文化,搭建社区文化活动的平台,成效显着。二是科普和历史相结合,历史文化弘扬光大。以××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扩大地域特色文化影响力。打造了“××××”等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了全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主题和精品相结合,海洋科普特色鲜明。做好“海”文章,深化拓展主题活动。统筹组织了“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活动、海滩环保行动、科普上海岛、科普上渔船等主题活动;突出“海”科教,开创海洋科普教育。开创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学校海洋科普教育。各中小学主动申请自治区级的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研究课题,多方筹措经费建设学校海洋科普文化长廊;邀请有关专家做“保护海洋,从我做起”的知识辅导;举办水上航模竞赛以及“海之梦”系列活动;做“活”岛科教,旅游观光科普旺岛。组织开展海岛旅游观光科普活动。利用海岛的生态优势,围绕海岛、生态、历史、科普、探险旅游等核心环节,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海洋科普旅游活动。

(四)科技引领,注重创新,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是科技兴渔,促进海洋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科普讲座进渔港,另一方面信息跟进重服务。引导拓展远洋渔业,通过加强生产信息的发布和协调服务,组织渔船开拓南海外海以及东沙、西沙深海的新渔场。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广先进耕作栽培技术,促进都市型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科学养殖的效益日益凸现。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IT、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依托广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市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支持××××生物药厂等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工程,促进以海洋生物药品、中成药、珍珠系列医药保健产品为主的医药保健品产业发展。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真诚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区将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和新起点,进一步提升科普影响力,努力推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20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推进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基本概况

××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居委会和××个行政村。××区海洋资源富饶,旅游资源独厚,人居环境优越,区内科教基础较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多年来,××区先后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光荣称号。

二、科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情况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契机,以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突出滨海特色、巩固提升荣誉,塑造特色品牌,助推跨越发展。主要做法有如下三点:

(一)强化领导,夯实基础,继续巩固提升科普格局

××区形成了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坚持“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并把实施《纲要》作为科教兴区的重要举措,纳入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每年定期、不定期听汇报,解难题,全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机制建立到位。建立健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纲要》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把实施《纲要》和创建工作纳入××区党政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严格按照“四定”方针,做到上帐管理,奖惩并举,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专项经费确保逐年递增并根据重大活动的开展随时追加。带动和引导有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科普事业,如××移动、××电信、××商场、等企业和个人捐资兴建科普活动场所,赞助科普文艺晚会,免费提供活动舞台。

2.完善工作网络,建设“四大链条”。一是巩固“区-镇(办)-村(社区)”科普传统链条。指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一名副区长具体分管和联系科普工作,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调整配备基层科协专(兼)职主席。所有社区、行政村均成立了科普活动站,成立了老科协,在北海市率先健全了基层科协组织。二是拓展“科技专家-行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科普创新链条。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吸纳专家,邀请农业专家到我区讲学,实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充分发挥××花卉协会、××香蕉合作社、××渔业促进协会等专业协会的辐射功能,扩大科技种养大王、致富能手的示范影响,结合庭院经济、海水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对帮扶培养各类科技专业户、示范户××户。三是突出“主题宣传-社会实践-统筹协调”科普活动链条。通过广听意见,丰富主题实践,深化科普内涵,实现了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带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四是探索“移风易俗-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科普舆论链条。结合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周末科普广场”、“爱心超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科普,推广先进文化,促使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都社会风尚。

(二)突出重点,优化配置,不断深化科学素质工程

一是机关干部科普>培训成效突出。制订培训计划,以>创先争优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精选内容,把《纲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科普内容纳入,注重实效,使领导干部素养明显提高。二是城市劳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以提高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高“失地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日渐浓厚。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普讲座、学生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科学融入教育,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参与、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四是农村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强化技术培训,找准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人口培训,提高农村人口农业种养技术和转移就业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加大科普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扶持发展“公司+基地(协会)+支部+农户”生产形式,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以村为单位的一站一品一园建设达100%。注重技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教育,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彰显特色,塑造精品,深入推动主题创新拓展

一是实效和特色相结合,社区科普欣欣繁荣。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喜欢参与,乐于推动的科普活动,宣传和发扬疍家文化,搭建社区文化活动的平台,成效显着。二是科普和历史相结合,历史文化弘扬光大。以××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扩大地域特色文化影响力。打造了“××××”等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了全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主题和精品相结合,海洋科普特色鲜明。做好“海”文章,深化拓展主题活动。统筹组织了“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活动、海滩环保行动、科普上海岛、科普上渔船等主题活动;突出“海”科教,开创海洋科普教育。开创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学校海洋科普教育。各中小学主动申请自治区级的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研究课题,多方筹措经费建设学校海洋科普文化长廊;邀请有关专家做“保护海洋,从我做起”的知识辅导;举办水上航模竞赛以及“海之梦”系列活动;做“活”岛科教,旅游观光科普旺岛。组织开展海岛旅游观光科普活动。利用海岛的生态优势,围绕海岛、生态、历史、科普、探险旅游等核心环节,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海洋科普旅游活动。

(四)科技引领,注重创新,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是科技兴渔,促进海洋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科普讲座进渔港,另一方面信息跟进重服务。引导拓展远洋渔业,通过加强生产信息的发布和协调服务,组织渔船开拓南海外海以及东沙、西沙深海的新渔场。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广先进耕作栽培技术,促进都市型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科学养殖的效益日益凸现。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IT、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依托广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市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支持××××生物药厂等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工程,促进以海洋生物药品、中成药、珍珠系列医药保健产品为主的医药保健品产业发展。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真诚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区将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和新起点,进一步提升科普影响力,努力推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工作汇报
《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