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拓展税源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58:26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地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地税收入增长途径较为单一,增收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我们今后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税收与经济结构相互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方税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税收入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国家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六)落实优惠政策,培植后续税源。税源增长点的建设不仅在于营建,更在于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期看是减少了税收,但长期看则是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后续财力。因此,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税收科学发展观,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涵养税源。

(七)创新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地税部门要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日常的纳税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和公平税负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要规范办税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办税,节约纳税人成本,建立和谐的经济与税收发展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2篇:全县税源现状调研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近期,我们对全县的税源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下面,我就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元至七月份组织收入情况

今年我局的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元至七月份全县共计入库地方税收7906万元,占全年计划的65.65%,比去年同期增长10.66%,增收762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436万元,同比增长12.56%,增收49万元;市级收入12万元,同比增长18.01%;县级收入完成7458万元,占全年计划的66.06%,同比增长10.54%,增收711万元。

二、全县税源分布状况

xx县辖6镇18乡401个行政村,总面积2774平方公里,97万人口,有工商业户4530户,09年地税税收任务是1.2亿元。地税现行征收的共有11个税种,其中营业税、资源税、所得税和烟叶税为大的税源,所占比例较大。近几年,营业税主要来源于修建高速、水库大坝加固、村村通工程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源税主要来源于xx、xx、xx、xx等地的铁矿石、河砂、石英石、石材等项目的开发,另外还有xx的油田。

三、全县分税种收入情况及税收增减因素分析

我县营业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520万元,同比增加20.5%,增收599万元。原因是2010年国家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修建高速、水库大坝加固工程项目、房地产项目为营业税的征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筑业入库税款2271万元。其中高速2010年元至7月份入库营业税1442万元,去年同期入库1442万元,同比减少217万元;水库加固工程入库营业税13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80万元,同比增加50万元;村村通工程入库5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50万元,同比减少300万元。房地产业营业税入库42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18万元,同比增加102万元。

企业所得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03万元,同比增加87.35%,增收141万元。增收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多,企业承包项目dkfp增多从而入库企业所得税税款增多。

个人所得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425万元,同比减少12.41%,减收60万元。原因是我县的个人所得应税收入比较单纯,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从2010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扣除标准提高到XX元,个体工商户费用扣除数提高到XX元,另外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个体工商户收入减少从而引起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少。私人承包工程项目减少,dkfp减少导致入库个人所得税减少。

资源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701万元,同比减少14.15%,减收280万元。原因是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下降,我县的大部分选矿厂停业,销售收入减少,从而引起资源税收入下降,铁矿石2010年元至7月入库资源税148万元,去年同期入库990万元,同比减少742万元。另外受国家政策影响取缔窑厂也引起资源税收入下降。

城建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775万元,同比减少19.52%,减收176万元。原因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增值税消费税减少,导致城建税减收。去年同期进行了城建税清查,查补征收城建税较多。

印花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5万元,同比增收83.38%,增收16万元。原因是今年加大小税种的征收,另外建筑合同增多,从而印花税增收。

房产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280万元,同比增加14.18%,增收35万元。主要是加强房屋租赁业房产税的管理和集中开展房屋租赁业税收清查。全面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理顺了管理程序,建立了部门配合,信息共享,源泉控管的协作机制。

土地使用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74万元,同比增加5.53%,增收9万元。主要是进行了土地使用税清查工作,加大了对各单位的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车船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24万元,同比增加69.83%,增收51万元。主要是由于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四、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基数过大,重点税源减少,加之税收收入计划逐年增长,给完成全年计划带来难度。

2、原有税源紧缩,缺少新的税收增长点。我县的高速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和水库大坝加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这块已无可增加税源。全国对砖瓦窑厂的清理整顿,也导致该部分税收大量减收。另外随着铁矿石行业的低迷,致使下半年资源税将逐步下降。

3、具有规模的企业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县一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真正能为地方做出税收贡献的企业微乎其微。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税源管理,进行税源清查。进一步加大对正常纳税人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停业、歇业的管理和达不到起征点的业户管理,适当调整高消费行业纳税人的税负。

2、严格落实车辆税收清查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完善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加强对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对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专项清查工作,健全机动车车船税“以检控保、以保控税”的征管办法,规范代收代缴工作。

3、借市局开发房地产软件应用之际,对涉及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加强与房管所的协调、配合,促进房产租赁行业的税收征管。

4、建立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加强与国土部门的信息交换和比对,核实纳税人的实际占地面积与应税土地面积,夯实税源基础

5、进一步做好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下半年集中力量对税收秩序混乱的行业以及税收征管比较薄弱的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区域整治,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五、用足优惠政策,培植涵养税源

近年来,我县地税面临着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我局没有“竭泽而渔”,也没有收过头税,而是积极培植税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想方设法“放水养鱼”。

我们在依法治税的同时,注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涵养税源,大力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为促进泌阳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局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以“三个到位”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全民创业、支持全民创业。一是加强宣传,及时将政策送到位。将最新税收优惠政策编印成宣传小册,通过报纸、办税服务厅显示屏、触摸屏、公告栏等途径,广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报批范围、程序和申请手续等有关事项,让纳税人充分拥有知情权。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将政策落实到位。在办税服务厅、分局办税服务点开设专门窗口,限时办理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和税收政策性减免有关手续。三是强化管理,及时监督到位。对批准享受地方税优惠的业户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并开展了再就业政策落实的排查工作和政策时效评估及年检工作。同时,建立了分类台帐等方法全面加强对优惠对象的监督检查。今年,我局共审批税收减免6户,审批金额 51.8 万元;审批资产损失7户,金额738万元。另外,累计审批下岗再就业人员200 人次,减免税额达128.86万元。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给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实际困难,从而坚定了他们自谋职业的信心,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推荐第3篇:企业拓展部工作汇报

在协会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10年第一学期的工作。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应在管理上的混乱,工作效率的低效,尤其是在职场助跑活动中把协会的不足完全地展示出来,不过在招聘会中,由于得到全体人员的重视,所以取得外界满意的效果。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把协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总结

自第一学期开学以来,围绕着协会的安排,开展部门的工作,从学期初的新生接待,再到招干,一系列的培训,助跑职场,招聘会,一步一步地走来,一步一步地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作为协会活动策划的企拓部,一直坚持着部门的职能,不拖协会的后退。由于部门职能的新变化,从能力上和经验上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着不少的问题。

回顾这学期企拓部的重点工作:

1.配合学校的招生工作。

2.新成员的招干工作。在本次招干过程中,企拓部参与到招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经过全部人的努力,报名人数达到160多人,最终录用人数为33人。

3.新成员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部门内部的策划书培训,主持人培训;协会内部的礼仪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策划书培训。

4.策划活动工作。这学期的策划工作主要是负责助跑职场系列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职场沙龙的过程策划:还有一个是关于协会内部辩论赛的活动策划。

5.配合协会除策划之外的其他工作安排。主要有参与制作助跑职场的活动展板,问卷调查,传单派发等,更有参与学校大型招聘会的工作安排。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其中包括:

1.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策划队伍,在部门现有的28人中,每个人初步的策划水平,为协会活动的安排提供了初步保障。

2.明确部门职能,这主要是指活动的策划职能,在协会中找到定位。

3.建立了分组机制。在部门内部,有会计小组,主要负责部门的资金流动,检查工作;秘书小组,工作主要是消息的通知,会议的记录;联系小组,主要是在平时生活中与部门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

4.部门的凝聚力初步体现,通过平时的活动,娱乐,让同事在部门内部找到朋友,找到自己的方向。

5.部门的工作得到协会的承认。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不足,其中包括:

1.部门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沟通机制不够成熟;检查、监督机制不明显;奖罚措施欠缺。

2.管理层与同事的沟通不足。

3.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不足,导致部门成员的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一层隔膜,不了解,也令其他部门的成员的企拓部不了解,容易产生误会。

4.经过一学期的工作, 内部成员的热情渐退,干劲不足,工作的责任感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的不足,吸取经验,以后的工作将会采取一下措施:(详细请看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1.加强部门内部的建设,完善部门的职能,制度。

2.加强与干事,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3.在工作中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有权必有责。

以上是部门2209第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协会服务。

推荐第4篇:税源专业化

专业化管理既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此次...形成专业化管理为主、综合性管理为辅的新的征管格局,并优化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多元化是陷阱而不是馅饼。只有专业化,企业才可以集中最有效 的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

 汪中求:2004年1月,推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

决定成败”的理念,被誉为“扎在当今社会浮躁病穴上的一根银针”该书销量超过100万册,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他本人也被第二届中国职业经理人年会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优秀管理培训师”。

现任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NO : 1非专业化的五大特征

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管理,如果资源是无限的,那就不需要管理了。管理之目的在

于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我们知道,在同等条件下,要想把事情做得精,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事情上去。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与其多挖井而不及泉,不如深挖一井”,准确到位地描述了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的思想。这同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把这种原理运用到企业上,就是我们的企业必须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两次深入浙江宁波进行考察之后,

曾指出民营经济应该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归核化和国际化。其中,专业化发展是精细化发展的前提,而专业化必须要做到企业内部的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和资本专业化。

产业专业化是指在单一或主要产业内要做到又红又专,在消费者面前要红,就必须在产品

上专,从工艺设计、核心技术乃至服务体系上,都要紧紧依靠围绕着“专”字做文章。管理的专业化则主要表现在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组建高效管理的团队。在资本的专业化方面,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的发展限制,在资金、人才等资本相对贫乏的情况下,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本优势,专攻某一产品的特定区域市场。

归核化发展其实就是集中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专业化从而步入精细化发展的根本。

专业化是精细化的途径,做专才能做精。而要实行专业化,就要求着眼于长远发展。粗放

式经营的企业,大都力求短期效益,期望通过广告轰炸或其它一些所谓的“绝招”,使企业一夜暴富,而不愿意在管理上下功夫,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在一些企业大打价格战,实在是一种在缺乏品牌效应情况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与此相应,那些企图采取广告战、价格战等方式寻求企业的发展突破,是粗放式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企业不努力于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是难以持久的。

中国企业在非专业化方面往往表现出以下现象:

一是企业本来就小,动辄号称“集团”,笔者就曾见过30位员工的企业集团,七八个人,就一路“总裁”地叫唤得更多;

二是有些上市公司,总经理都说不清自己的企业核心产业是什么;

三是产品结构复杂,对主产品定位心中无数,生产集中度低,造成生产线效率低,原材料、辅料供应链复杂,库存管理难度极大;

四是企业规模小,却要做全国市场,没有占有率,营销费用过大,销售效率低;

五是所有关联、配套部分都想自己做,恨不能不让旁人赚走一分钱,做方便面了做面桶,做了面桶做包装纸,做了纸后做印刷,不晓得还做不做油墨和印刷机械。

凡此种种,既是一种浮躁,更是一种不自信。根本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NO : 2多数中国企业不适合多元化

在中国企业界,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原因在于在中国的市场成长期为企业创造了太多的成长机会,这些机会只要你抓住其中一个,那么你就可以有增长,就可以有利润。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言:“过去,中国的企业家找到一个洞钻进去,坐在那儿,就成了菩萨。未来,所有的洞都被人家填满了,你要在人家那里戳一个洞然后坐进去,看看你能不能成为菩萨。”

多元化是一种选择,但有前提条件,在专业领域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并在相应领域里占居垄断地位的时候,才可以向多元化发展。

但是,现在一些企业实行多元化,是企业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多元化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20世纪60、70年代曾被西方的大企业广泛采用,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多元化经营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比如,只有当本业吸纳不了剩余的资本时,企业才有资格考虑多元化的问题;是否实行多元化,还要分析企业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时有没有必要的技术、管理和销售能力,因为在不同的行业里这三个要素是不同的。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企业回归主业、突出核心能力的趋势。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不适合搞多元化战略。现在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和人才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优势,因此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专业的领域内,才有可能创造出相对优势。专业做好了,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基业长青。

被誉为“常青树”的鲁冠球认为,万向集团常胜不衰的奥秘在于把握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紧紧咬住自己的主业,做大做强。万向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万向集团围绕这个主业发展,逐步积累了自己在技术、人才、市场和公共关系方面的优势,同时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得比较透,因而可以减低政策方面的风险。万向生产的产品从一个零件、一个部件到系统集成模块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汽车底盘系统为主的8大系列,产品都已经通过了ISO9000和QS9000国

际最高质量体系认证,已经初步确立了产业规模优势。二是量力而行,不搞投机。万向集团一直没有涉足这几年利润较高的房地产、汽车、建材、能源等领域。因为万向认为自己缺乏这方向的专业人才,投资超过了万向所具备的力量。

鲁冠球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发展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减少甚至避免失误。一个致命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前功尽弃。三是牢牢把握国家产业的导向,非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不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万向的发展已经跳出了传统的以量的、规模的扩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是更侧重于质的提高。比如,由于万向的产业定位,国家每进行一次宏观调控,万向就多一次机遇,因为万向的产业大多是具有先导性、前瞻性、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因而能够获得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的。2004年,夏天浙江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重电荒,但由于万向的产品市场好、效益好,其用电指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优先保证。

万向的发展证明了,首先应该着力于专业化;想要实行多元化,也应该在保证专业化的基础上,沿着与专业化相关的领域实行多元化。

NO : 3多元化是陷阱而非馅饼

多元化和专业化是一些企业、尤其是所谓的大企业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两者关系,我们有两点看法,一是我们不主张多元化经营,二是必须实行多元经营的话,那也应该遵循先专业后多元、先国内后国外的原则。

那些在市场上占居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另辟蹊径,扩大自己的规模。我们认为,垄断是市场的发展必然趋势。在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市场上,除了新兴产品,每种产品都由

四、五家大企业垄断了整个市场。在中国现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垄断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新兴的企业要想进入这个市场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也应该从联想这两年的经营中吸取教训。联想是国内,也是亚洲市场上PC电脑销售量最大的公司,但其电脑的市场占有率远没有达到兰契斯特法则所要求的最低值。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便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结果联想至今在多元化方面进展不大,联想极力选定的新增长业务,普遍表现不佳,非核心业务如手机、IT服务、合同制造(主机板)业务都不太理想,同时核心业务的地位正在下降。联想在国内的电脑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柳传志对此的总结是:“有段时间,我们过于自满,我们应该先二元化而后尝试多元化。”

即使必须实行多元化,也须先国内市场,后国际市场;放眼世界舞台,占稳国内市场。我们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战略的最佳选择。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如果能在13亿人的巨大市场中牢固地占居垄断地位,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强手竞争,都有实力相抗衡。所以,那些急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先看看自己的后院是否稳固。我们不反对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但一定要先占领国内市场,然

推荐第5篇:重点税源

关于2010年重点税源企业电子申报补充数据填报口径

附表一:《重点税源企业电子申报基本信息情况表》(简称《基本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基本情况的统计表。《基本信息表》随月上报,年内可随时调整变更事项和纠正差错。金额单位一般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标为“人”;其余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均按标明的计量单位填写。现将有关指标填报说明如下:

一、企业基本属性

1、企业税务登记号码:(必填)

由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前6位加企业法人代码后9-12位组成。是重点税源监控系统唯一的企业识别码。要求按照企业税务登记证上的代码填写。如果一个企业有两个以上属地纳税的重点税源户,应按其不同的属地纳税登记识别代码分户填写。

2、企业名称:(必填)

要求按企业税务登记证上的企业名称的全称填写,不得简化。

3、主管部门:(仅中央级企业填报)

4、集团公司情况:(必填) (1)非集团隶属关系的一般企业; (2)集团母公司(核心企业);

(3)集团母公司(集团总部)仅有相应集团的管理职能,却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集团总部机构;

(4)集团成员公司。

5、企业财务核算方式及报表期:(必填)

⑴独立核算按月编制财务报表:选此项的企业必须按月填报B1表,按季填报B

3、B5表;如果是工业企业还必须按月填报B2表,如果是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必须按季填报B4表;

⑵独立核算按季编制财务报表:选此项的企业仍须按月填报B1表(应

缴税收按季度发生额填入本月栏,已缴税收按实际发生月份及数额填入本月栏),按季填报B

3、B5表;如果是工业企业还必须按月填报B2表,如果是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还必须按季填报B4表;

⑶非独立核算不编制财务报表:选此项的企业填写B

1、B5表和B3表的相关附列资料;如果是工业企业还必须按月填报B2表,如果是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还必须按季填报B4表。

6、增值税缴纳方式:(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选项填写)

(10)表示按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分(11)、(12)、(13)子项:

(11)表示独立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

(12)表示统一核算增值税的总公司:指电力、烟草、石油、石化等部门的总公司统一核算增值税。由分公司属地预缴的增值税部分,总公司用“应纳增值税调整额”指标调减总公司应纳数;

(13)表示属地预缴增值税的分公司:指电力、烟草、石油、石化等部门分公司属地预缴税款的,不需要填报增值税核算指标,需要将属地预缴增值税数额用“应纳税调整额”指标调增分公司的应纳数。

(20)表示按简易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含小规模纳税人); (30)表示其他方式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 (90)表示不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

7、消费税缴纳方式:(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选项填写)。(1)按法定税率(额)缴纳消费税的纳税人; (2)代扣代缴消费税义务人; (3)按其他方式缴纳消费税的纳税人; (4)不缴纳消费税的纳税人。

8、营业税缴纳方式:(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选项填写)。(1)按法定税率,独立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

(2)核定征收(按税率或税额),独立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 (3)汇总下级公司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 (4)其他方式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 (5)不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

9、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必填,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选项填写)。(10)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下分(11)、(12)、(13)、(14)、(15)、(16)子项:

(11)独立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2)按比例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指一些按比例就地预缴成员企业,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13)汇总下级公司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指集中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总公司,如:金融行业、中石油、中石化总公司等;

(14)上报上级公司预缴所得税的企业:指财务独立核算,企业所得税由上级单位集中预缴的企业,此类企业需要填报B1表、B3表,其中B1表不需要填写有关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指标;

(15)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总机构纳税人; (16)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分支机构纳税人。

(20)实行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下分(21)、(22)、(23)、(24)、(25)、(26)子项:

(21)独立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22)按比例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指一些就地按比例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系统的下属子公司);

(23) 汇总下级公司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指统一核算并集中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24)上报上级公司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指财务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所得税由上级单位集中预缴的企业,此类企业需要填报B1表、B3表,其中B1表不需要填写有关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指标。

(25)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总机构纳税人; (26)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分支机构纳税人。

(30)核定征收的纳税人:下分(31)、(32)、(33)子项: (31)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 (32)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 (33)按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

(40)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41)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总机构纳税人; (42)总分机构纳税人中的分支机构纳税人;

(43)其他纳税人。

10、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形式:(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选项填写,享受两项或两项以上优惠政策的企业按享受优惠额度大的形式选择填报)

(1)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3)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对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优惠;

(4)过渡期的优惠; (5)其他优惠。

11、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指国家统计局确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12、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独立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必填)

指企业目前执行的会计准则是否为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13.总机构财务报送类型 (1)本部报表 (2)合并报表

二、2010年月度指标

1、纳税评估补缴税款:

指纳税人经纳税评估后,在本期补缴入库的全部税收收入。

2、自查自纠补缴税款:

指纳税人通过税收自查自纠,在本期补缴入库的全部税收收入。

3、外购可抵扣的固定资产金额:

指纳税人本期外购的可以抵扣销项税额的固定资产金额。

4、已缴进口环节增值税:

指企业进口货物时,企业当期缴纳的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

5、已缴进口环节消费税:

指企业进口货物时,企业当期缴纳的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税额。

6、已缴关税:

指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关税税额(含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7、实际收到的出口货物退税额(填写负数):

指企业当期实际收到的出口货物退税金额,以负数形式填写。

8、已缴契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契税额。

9、已缴耕地占用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耕地占用税额,包括因清欠、多交所产生的税额。

10、已缴烟叶税: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烟叶税额,包括因清欠、多交所产生的税额。

11、已缴社保基金

指企业本期实际缴纳的社保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保险。

12、已缴其他收费:

指企业本期实际已缴的除上述各项收费以外的收费。

13、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的总价值量。它反映工业企业该时期工业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由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照报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填写。

14、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工业企业统计核算单位可按照上报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填写。

15、电力消费量: 填写企业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电量(填报单位:千千瓦时),本指标工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填报。

16、煤炭消费量: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煤量(填报单位:吨),由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消耗情况填报。

17、油消费量(汽、煤、柴、燃料等):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油量(填报单位:吨),由工业、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填报,主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

18、水资源消费量:

指本期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水量(填报单位:吨),由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住宿餐饮业等相关行业填报。水力发电、循环用水均不需要填列。

19、代扣代缴(非贸易)减免税项目营业额

根据纳税人在报告期内向境外公司(个人)支付非贸易项目外汇时填报出证申请表中的免税营业额填列。

三、2009年财务年报

1、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收入)(年报):

本项目应根据《2009年财务年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收入)”填写。其中实行旧会计制度的企业填写主营业务收入,实行新会计制度的企业填报营业收入。

2、利润总额(年报):

本项目应根据《2009年财务年报》中的“利润总额”填写。如为亏损

总额,以"-"号填写。

三、2010年季度指标

1、本年累计计提折旧(季度):(必填)

指本年固定资产实际累计计提的折旧。实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累计折旧”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写。

2、工业总产值(季度):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的总价值量。它反映工业企业该时期工业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由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照报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填写 (本指标为按季填报累计数) 。

3、企业增加值(季度):

工业企业统计核算单位可按照上报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填写。其他企业可参照下列口径计算企业增加值(本指标为按季填报累计数):

企业增加值=当期劳动者报酬+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当期生产税净额+当期营业盈余,其中:

当期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当期获得的工资+福利+奖金+津贴+社保基金+医疗补贴+住房公积金+交通补助等。

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当期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当期生产税净额=当期缴纳的各种税金、规费总和(不含当期缴纳企业所得税)-生产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

当期营业盈余=企业营业利润+生产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从利润开支的支付给劳动者的奖金等。

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指截至报告期企业累计建造和购臵固定资产及有关费用的支出合计。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工器具投资、应分摊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等。

5、本年新增固定资产:

指本年累计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并填写。

6、平均职工人数:(必填)

填写本企业截止本季度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独立核算企业填报。公式[(年初职工人数+期末职工人数)/2]取整,本指标不得为空。

7、本年累计为职工支付的薪酬(万元):(必填)

填写与本企业职工人数同口径的本年度累计薪酬总额。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及其计提的各种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实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应付职工薪酬”本期贷方发生额填写。实行旧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本指标口径分析填列。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货币性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收入,包括企业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三是企业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企业为劳动者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待业、退休、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为职工支付的薪酬=工资+福利+奖金+津贴+为职工缴纳的社保基金+医疗补贴+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交通补助等。

8、其中: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必填)

指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中的工资、福利、奖金和津贴等。(审核8

四、2010年全年预测指标

1、预计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万元):

指企业预计本年发生的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企业本年的经营发展规划相应指标填写,其中实行旧会计制度的企业填写预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实行新会计制度的企业填报预计的营业收入。

2、预计本年的利润总额(万元):

指企业预计本年产生的利润。根据企业本年的经营发展规划相应指标填写。

3、应缴国内税收合计(万元):(必填)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实现的税收总额。

4、增值税(万元)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本年度上缴增值税额。

5、营业税(万元)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本年度上缴营业税额。

6、消费税(万元)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本年度上缴消费税额。

7、企业所得税(万元)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本年度上缴企业所得税额。

8、个人所得税(万元)

指企业根据当年经营发展规划预计本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额。

附表二:《重点税源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与税收信息(月报)表》

填表说明

●《重点税源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与税收信息(月报)表》简称《工业产品月报表》是记录和反映工业产品产、销、存和相关税收情况的报表。

●工业企业有涉及“工业产品编码”中的产品填写本表,如产品编码中没有的产品可以不填报本表(重要强调:煤炭、钢铁、汽车、卷烟、酒、

植物油、糖、汽煤柴等油、化肥、农药、水泥、玻璃、有色、原矿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必须填报)。

●企业按软件系统设臵的“产品编码”选择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目进行填报。企业生产的产品较多,一行表格填写不完的,可以继续选择产品编码按顺序填写。一户企业相同产品,必须合并在一起填入相应的产品代码的行列内,表中不能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的产品代码的产品。

●企业自产自用的产品不必填报,仅填报最终产品的有关数据。 ●计量单位:不需手工填写,填写代码后计算机自动生成。企业填报数据时要特别注意计量单位,要严格按照产品标明的计量单位填写产品产量的数据,防止出现数量级错误(如:吨和万吨,米和万米等)。

●金额单位:万元(价格单位:元)。

●该表按月填报当期数据,累计数据自动生成。

●本表所列指标说明序号均按该指标在软件中的实际的列号表示,其中:3-24列指标单列均为本年数,双数列均为上年同期数。

●煤炭折合成标准煤填写,其他产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指标的要求进行填报。

各项指标口径说明如下: 1.产品名称:

指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名称,根据软件任务的产品编码选择填写。 2.计量单位:

指软件任务规定填报产品的数量单位。软件任务自动设定计量单位。

3、4.期初产品库存量: 指月初产成品的库存数量。

5、6.产品产量:

指企业当月生产的产品数量,对于工业产品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年度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7、8.产品销量:(审核[7≤3+5] [8≤4+6])

指企业本期内实际销售货物的数量,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数量,对于工业产品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年度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

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9、10.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元)(„9=13/7‟„10=14/8‟)

指企业本期内实际销售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公式: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收入/产品销量)。如因出口等原因造成销售价格不能通过审核公式,请写填报说明。

11、12.出口产品销量:(审核[11≤

7、12≤8])

指企业本期内实际出口货物的数量,对于工业产品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期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13、14.销售收入: (必填) 指本期该产品的销售收入。

15、16.产品销售利润(必填)

指企业销售该产品或提供该劳务的收入扣除其成本、税金后的利润,即某产品的毛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

17、18.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 填报所选产品的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 ●应纳消费税额:

填报所选产品的从量和从价计征的应纳消费税,如果该产品有两种计征方式的要分别填写。

19.20.从价计征税额:填报所选产品按照销售收入计征的应纳的消费税,等于该产品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消费税适用税率%。

21.22.从量计征税额:填报所选产品按照产品销售数量计征的应纳的消费税。等于单位税额×产品销售量。

23.24.应纳资源税:

填报所选产品应纳的资源税。

附表三:《重点税源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信息(季报)表》

填报说明

●本表反映的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经营与税收情况,简称《房地产企业季报表》。所有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必须按季如实填报本表,兼营房地产的企业也须按季填报。

●本年新增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发生预售时填报本表,本年汇算清缴结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本年内必须继续填写本表各项指标。审核:国民经济行业为房地产业的企业必须按季填报本表。

●本表对项目名称、房屋用途、税款征收方式、项目批准时间、项目投资总额、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可售建筑面积等指标采取的是自动取上季数的方式,企业在填报本表时,只需要在一季度首次填报本表时,填报上述指标,以后各期由软件自动取上季填报数,对本期新增项目,企业可在前几期已填报项目之后增加填报(软件设臵对于取上期数的指标中,项目名称为不可修改的指标,其他几项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改)。

●本表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项目基本信息、本年度累计已结转成本收入情况、本年度累计销售及税收情况、本项目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税收情况。

各项指标具体填报口径如下:

一、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

根据项目批准时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名称填写。 2.房屋用途:

根据软件系统设臵的“房屋用途”选择填写,多种用途的房地产项目,按主要用途填写:

(10)住宅,

其中(11)经济适用房、(12)别墅、(13)公寓、(14)普通住宅; (20)办公楼; (30)商业营业用房; (40)其他。 3.税款征收方式:

按税务机关核准的营业税征收方式选择填写。 4.项目批准时间:

根据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核发的立项或规划许可证填写。 5.项目投资总额:

根据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核发的立项或规划许可证填写。 6.土地面积:

根据国土部门核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填写。 7.建筑面积:

根据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核发的立项或规划许可证填写。 8.可售建筑面积:

指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后可以销售的实际面积。

二、本年度累计已结转成本收入情况 9.已结转的销售收入:

截止报表期该项目当年累计已经结转的销售收入。 10.已结转的土地成本:

指本年度实际已结转的全部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地价款)、契税(含国家统一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配套费(特殊地段市政设施建设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臵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臵动迁用房支出等)等费用。如果未结转土地成本则为空。

11.已结转前期工程费:

指本年度该项目累计已结转的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等支出。

12.已结转建筑安装工程费:

指本年度该项目累计已结转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包括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和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13.已结转公共配套设施费:

指本年度该项目累计已结转的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如锅炉房、水塔、公共厕所、自行车棚等和基础设施费(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凡能有偿转让的公共

配套设施如商店、邮局、学校、医院、理发店等都不能计入该成本项目内。

14.已结转开发费用:

指本年度该项目实际已结转的企业所属的开发部门或工程指挥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企业的各行政部门为管理公司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在此列,应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15.已结转销售面积:

指项目开发后实际已经结转的全部销售面积,如尚未结转则为空。本项目应与前几项已结转项目口径相一致。

三、本年度累计销售及税收情况

16、17.本年销售面积:

指本项目本年度和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对外销售的全部建筑面积。

18、19.本年度累计预(已)收款:

指本年和上年同期本项目累计预(已)收的全部款项,包括定金、首付房款、银行与购房人办妥按揭手续后将购房人的按揭款项已经划到企业帐上的累计数等。

20、21.期末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指本年度和上年同期截至报表期的期末平均销售价格。 22.本年累计应纳营业税:

指该项目按不同房屋用途适用税率计算的当年累计应纳营业税额。 23.本年累计已缴营业税:

指该项目按不同房屋用途适用税率计算的当年累计已缴纳入库的营业税额。

24.本年累计已预缴的土地增值税:

指该项目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土地增值税额,可根据本年“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累计的借方发生额填写。

25.本年汇算清缴的土地增值税:

指该项目本年累计实际汇算清缴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如发生退税,用“-”号表示。

四、本项目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税收情况 26.本项目累计发生的开发成本:

指本项目投资以来累计发生的全部开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地价款)、契税(含国家统一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配套费(特殊地段市政设施建设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臵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臵动迁用房支出等))、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如锅炉房、水塔、公共厕所、自行车棚等。凡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如商店、邮局、学校、医院、理发店等都不能计入该成本项目内)、开发间接费用(本项目累计发生的企业所属的开发部门或工程指挥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不包括整个公司发生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27.其中:本项目累计发生的土地成本:

指项目立项后所发生的全部土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地价款)、契税(含国家统一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配套费(特殊地段市政设施建设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臵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臵动迁用房支出等)。

28.其中:本项目累计发生的开发间接费用:

指本项目累计发生的企业所属的开发部门或工程指挥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企业的各行政部门为管理公司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在此列,应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29.本项目累计已缴营业税:

指该项目按不同房屋用途适用税率计算的累计已缴营业税额。 30.本项目累计已缴土地增值税:

指本项目自立项以来累计已缴的土地增值税额,可根据本项目“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累计的借方发生额填写。

附表四:《企业调查问卷(季度)》填报说明

本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税收实现情况以及国家各项经济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

一、本行业景气状况判断

1、您对本行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良好 □

②一般 □

③不 佳 □

2、您对本行业下期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乐观 □

②一般 □

③不乐观 □

3、您对本行业全年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乐观 □

②一般 □

③不乐观 □

二、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判断

(一)总体情况

4、您对本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良好 □

②一般 □

③不 佳 □

5、您对本企业下期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乐观 □

②一般 □

③不乐观 □

6、您对本企业全年生产经营状况的看法是

①乐观 □

②一般 □

③不乐观 □

(二)主要经营指标

7、下期营业收入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③减少 □

8、下期营业成本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③减少 □

9、下期利润总额预计比本期(赢利企业填) ①增加 □

②持平□

10、下期亏损额预计比本期(亏损企业填) ①增加 □

②持平□

(三)流动资金

11、本期流动资金是

①充足 □ ②一般 □

12、下期流动资金预计是

①充足 □

②一般 □

(四)固定资产投资

13、本期固定资产投资比上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14、下期固定资产投资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进出口(有进出口业务企业填写)

15、本期进口货物金额比上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16、下期进口货物金额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17

③减少 □ ③减少 □ ③紧张 □ ③紧张 □ ③减少 □ ③减少 □ ③减少 □ ③减少 □

17、本期出口货物金额比上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③减少 □

18、下期出口货物金额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③减少 □

三、税收趋势判断

19、下期实现税收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20、下期上缴税收预计比本期

①增加 □

②持平□

21、下期税款预计缴纳情况

①足额缴纳 □

②可能欠缴 □

22、全年税款预计缴纳情况

①足额缴纳 □

②可能欠缴 □18

③减少 □ ③减少 □ ③肯定欠缴 □③肯定欠缴 □

推荐第6篇:税源调查报告

税源调查报告范文

从鞋业社到鞋业公司X县分厂

——×××县皮鞋厂税源情况调查报告

××鞋业公司×县分厂的前身是×县皮鞋厂,再前身是X县鞋业社。该厂是1961年由15名职工自发组织起来的。当时的生产车间仅是几问破瓦房,没有机器设备,全部是手工作业;流动资金是由个人集资凑成的,仅有2000余元;生产的产品均为布鞋,在本县出售;年产量仅1000余双,产值7000元,销售收入6400余元。销售税金320元,利润200余元。十年浩劫时期,该厂不但没有进行扩大再生产,相反经常因开会而停产。在十年中,年平均产量仅有1200双,销售收入5000余元,利润l20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给企业指明了方向。1979年初,该厂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面向社会招工30名,向银行贷款l7万元,维修了厂房,装潢了门面,建起13间砖瓦车间及仓库,购进一些必需设备,引进皮鞋生产流水线。1979年生产皮鞋28双,布鞋34 890双,工业总产值15.38万元,销售收入l2.19万元,销售税金7200元,实现利润2843元。

1980年,该厂组织一批业务骨干外出取经。回来后,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厂内产品品种不多,式样不新颖,赋予领导的权力没有充分发挥,工人技术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经过厂务会计论研究,一致认为只有联营才有出路。

1986年初,该厂派人东奔西跑,几经挫折,在年底总算和X X皮鞋公司达成协议。该公司派人实地考察,认为和该厂确有联营,在1987年初正式签订合同,由该公司提供技术,严把质量关,生产产品一律用步××鞋业公司商标。联营对该厂来说,仿佛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了生机。当年年底,全部淘汰了布鞋产品生产线,将闲置的厂房充分利用起来。截至l987年底,产值达140万元,销售etA.145万元,实现税金1 0万元,纯利润3万元。

1988年,该厂向银行贷款140万元,向业务部门借周转金20万元.引进了皮鞋生产线,淘汰了老产品,新建了一幢生产桃设置4个车间,安置社会待业青年240名。从业人员相当于建厂时的20倍。l 989年产值达229.84万元,销售收入301.2万元,销售税金l 5.76万元,利润31.7万元。去年仅上半年就生产皮鞋12.02万双,产值152.74万元,销售收入116.63万元,销售税金5.56万元.利润1 3.8万元。

我们调查了这个厂的兴起经历,很有启发。从中可以看到,要企业活起来,可搞横向经济联合,或招标承包、内外承包。这是企业改革之路。

推荐第7篇:税源监控

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和基础,税源监控的好坏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标志。目前税源监控中存在税源监控的幅度不宽、深度不深、渠道不多、手段简单等不足的问题,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已成为当前税收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税源监控的视野是很广泛的。税源监控的宽度或者说幅度主要需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税源户的监控;二是税源数额的监控;三是税源是否足额入库的监控。

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纳税人不同情况,每年一次确定不同相应的类型,实施不同的管理。其中着重抓住重点税源,对重点税源所取得的数据、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应按企业或行业、税种、税目编制重点税源情况报告表,及时传递给组织收入的决策层。同时为分析对比历年情况需要,必须建立重点税源资料档案。同时积极开发、完善高水平的税源监控应用程度,真正依托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和税源的全过程监控。

税源监控的方法有很多,在目前各地积极探索以票管税及税控装置的基础上,可考虑采取评估与预测方法。即在县以上税务机构中健全评估机构,充实评估力量,完善评估方法。这方面是一个全新内容,在现阶段要侧重于发展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预测即按季或按年的整体税源预测。运用经济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如趋势周期预测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来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对税收的影响,预计和测算税源的状况。

其二是有选择地开发重点行业、重点户税源的评估。这一工作要与“申报评审”工作相关联,但它又具有独立性。主要是考虑到纳税人传递给税务机关信息不对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出某一纳税人或某一时段的税源数据,用于对该纳税人实际申报缴纳数据或某时期的征收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原因,做出判断。克服财务核算造假,计税依据失真所造成的税源流失,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税源监控还必须进行立体性的全面监控,加强与工商部门的配合。各级工商、税务部门要建立健全定期通报及户管联网协作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传送户源动态。工商登记户与税务登记户管清册或数据库应定期交流,拟按半年交换;对工商、税务登记的新开户、变更户、非正常户、注销户清册或数据库也应定期传送,拟按季进行交换,做到动态和静态相结合。

加强与金融部门的配合。改善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结算方式,严格控制现金结算的范围和数量。在全社会建立健全货币监督和控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减少坐支现金和套取现金的现象。解决好现金运行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使纳税人的经济往来票据化或电子信息化,逐步取代目前大量的现金收付,收入和支出无据可查的局面,促使税源监控日趋透明化。新《税收征管法》规定了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协助税收征管查清税源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税银联合共同监控税源,防止税收流失必定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协税护税网络建设。首先,畅通群众监控渠道,实行“开式”税源监控体系统。切实贯彻落实好举报奖励制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对群众反映的偷逃税情况进行认真稽查,从严处理,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和奖励。其次,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做到税源控管疏而不漏。第三,对零散税源、流动税源、隐蔽税源和偏远税源,要在“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委托支付收入的源头或熟悉情况的部门进行监控,真正使税源监控工作卓有成效。

推荐第8篇:税源1

我国税务机关目前的征管格局是对纳税人统一实施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内部征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更谈不上全面掌握企业的信息数据,重点税源企业办理涉税事项多,效率要求高,但具体办税却涉及多个部门,环节多,程序繁,效率低,纳税服务的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一)在税源管理对象上实行多元化差别式分类管理。一是大企业风险管理,通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拓展渠道采集数据,以重点企业上报数据为依托,有效采集所需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对分析,制定出行业相关指标、参数和模型,结合评估方法,实行动态监控;二是中小企业分行业风险管理应对,中小企业特点是生产经营不稳定,多数情况下不易获得第三方资料加以核实;缺乏完备的会计核算机构,存在独立于会计检查审计和现金交易控制之外的事项。应对措施是把中小企业分成不同的行业集群,分行业建立模型或是涉税指南,结合风险指标找出潜在的应对目标

(二)提高数据情报信息采集及交换应用能力。把数据信息情报应用作为开展执法管理活动的前置步骤,逐步改变数据信息情报管理与税收管理活动脱节的现象。

(三)强化风险识别分析与应对处理,提高风险应对处理能力。必须确保所有行动都建立在对不遵从行为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市局是风险识别工作的主体,必须建立风险特征库,其中收入规划核算部门主要承担行业性、区域性、分税种的宏观综合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征管部门主要承担应用内外部情报开展微观综合性风险识别工作,其他各业务部们设置专业风险分析识别岗位,有序开展专业分析识别工作。

(四)加强风险管理的内部能力塑造,为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要完善人力配备: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级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选拔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人才队伍。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市局层面,主要负责情报管理、风险识别、模板制定、监督评价与跟踪质疑等环节工作,建立行业评估参数和评估模型。分局层面,主要承担风险应对、纳税评估、所得税汇缴、分行业的税负分析等

无论是程序还是制度都是因时、因事而生,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进程中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不断发现问题或考虑不周全的方面,及时完善,持续改进,真正达到加大税源管理力度和拓展税源管理深度的要求,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根本目标。

推荐第9篇:税源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201070,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同时,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四)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的原则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同时,在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按照规模、行业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

(二)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程序要求,将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责体系。

(三)在对税源科学分类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有限征管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四)支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以及市局风险预警系统、联动平台为主要结构、贯通各级各部门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市直税源管理单位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六)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纳税遵从总体状况、税收征收成本等重要指标、保持原有机构不变,一分局、二分局、开发区局将原有属地管理科(不含个体市场管理科、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不少于一个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该科人数不少于税源管理科总人数的20%;保留个体市场管理科,设立专业化管理岗位,赋予其部分专业化管理职能,成为专业管理个体市场的专业化管理科;保留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负责专业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除专业化管理事项以外的其他基础管理事项。四分局将大企业管理科和国际税收调查科确定为专业化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在专业化管理职能和复杂的基础管理事项职能剥离后,成为负责其他基础管理职能的属地税源管理科,仍保持责任区形式进行管理。

2包括:注销登记清算检查;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所得税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等。各单位可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复杂税收基础管理事项;

3设立风险监控应对岗、政策执行管理岗。

4、属地税源管理科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后,其管户调整至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现行的责任区设置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为减轻责任区管理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能,将催报催缴、简易处罚等职能前移办税服务厅,在加强信息交流共享的基础上可将部分依申请调查事项的职能调整至综合业务科或属地管理科专门岗位。调整的依申请调查的具体事项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具体职能划分详见附件三。

(三) 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专业化管理岗位、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综合效能。

1、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机制

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单位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建立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应用为主要环节,专业分工明确,

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单位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部门扎口管理。

3、风险等级排序管理机制

市局、县(市、区)局根据税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调整风险等级排序的参数设置、高风险纳税人分布比例,定期发布排序结果,供风险应对管理部门参照。在特殊情况下,市局和县(市、区)局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部门可对单户纳税人风险等级予以调整。

5、风险管理监控和评估机制

法规部门牵头对风险管理从目标规划、指标发布到应对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把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的风险应对情况和重点工作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办要落实月度通报、季度双向评价制度,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四)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1、要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以市局机关及其专业化团队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的专家团队,发挥专业管理机构层级高、信息掌握全面、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要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评估和全面审计。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抓紧建立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对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要深入分析,总结规律,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要完善税种、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健全业务专家团队专业化评审制度;配合做好企业所得税评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五、实施步骤

今年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底前):市局下发《扬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各单位要采取召开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全体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地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调查研究规划本单位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6月-10月):各单位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在6月30日前制定上报本单位实施方案;7月15日前征管处、信息中心与市直各单位商定实施方案,并梳理出需要调整的系统设置;7月20日前市直各单位将机构职能和人员调整方案报市局人事部门审批;7月30日前,各县(市、区)局、市直各单位完成职能调整、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和系统岗位设定;8月1日起全市全面按照调整后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实施税源管理;8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并将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录和专业人员专业岗位配置情况目录,上报市局统一汇总,编制成册。

9月底以前完成税收风险分析、税收风险应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及反避税和税收情报收集与交换管理等专题培训。

各单位要充分运用专业化分析应对等案例实证的方法,评估验证专业化管理的成效,研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持续推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2月):各单位开展年度总结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局。年底,市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评比表彰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先进单位。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思想保障

各单位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要使全体国税干部都深刻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猛增加,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从而自觉适应、支持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形成上下同心协力,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组织保障

税源管理专业化不仅是征管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负责,认真研究和制定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正常运转。

(三)优化配置,注重培养,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各单位要整合管理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数据分析、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标,鼓励广大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更快更多地培养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完善功能,深化运用,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扎实开展“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年”活动,在广大干部中普及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拓展各种税收数据来源和渠道,探索建立跨地区数据信息情报交换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分析比对;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利用为重点,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各单位要深化基层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以及市局相关系统的功能应用,确保系统相关设计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强化监督,加强考核,为提供制度保障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其中重点事项作为年度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检查考核;要充分运用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系统、基层管理平台及市局风险预警等系统,提取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进展状况,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日常监控和绩效分析评价,促进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推荐第10篇:税源分析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话:什么都可以逃避,但死亡与纳税除外。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需要每年填报纳税申请表,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他们的主体税种。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逐步遵循这一规律: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主体,个人所得税正在成为主要的税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公民越来越多。从统计上看,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70年时仅有42%,1977年仅有53%,而到了2001年则高达93%;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零,1980年全国仅征收16万元,1994年则征收73亿元,占全部税收的1.4%,2001年则接近1000亿元,成为第四大税种,占全部税收的6.5%;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已由1994年的957万人次上升到2000年的6000多万人次。显然,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依据现行税法,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项目共有如下几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目前工资与薪金所得、利息与股息及红利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税源。大体上个人所得税中来自工资薪金所得的份额占40%左右,来自利息等资本所得的份额占30%左右,来自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份额占20%左右。针对这样的税源结构,有关部门认为大体上是合理的,有些人则认为\"富人纳税少,穷人纳税多\"。笔者在此不欲从规范方面论证纳税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而是从实证方面作些说明。

第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自然导致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只有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只有足够的收入差距才会形成发展的动力。此时,要防止借公平来否定效率优先的倾向。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在心态观念上没有从旧的体制中调整过来,因而认为对富人征税少了。

第二,要区分富人不等于资产收益者,要区分应税收入与非应税收入。大部分富人仍属于打工范围,有时富人的收入属于受贿等不合法收入,不属于课税对象。因此,税源中大部分来自于工薪收入是正常的。从发达国家,特别是公认的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看,它们的税源中,60%以上都是来自于工薪所得。

第三,与人力收益相比,资产性收益一部分已体现为企业所得,从而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甚至有些资产所有者很少分红利、拿高酬,他们的个人生活比较简单,因此不能一概认为\"为富不仁\"。

第四,与人力收入相比,资产所有者的收益面临更大的风险性。资产所有者一方面有可能是最大收益者,一方面又可能是最大的受损者,他们是最后分取蛋糕的人,可能在支付了受雇者的工薪之后,已无利可分,甚至亏损、破产。资产所有者需要把更多的资本收益用于各种投资以防范风险,因而个人所得可能不多。

第五,不排除有一部分资产所有者的第一桶金是不合法的,但不能据此断言他们应该多纳税,这是两类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法律去调整。在市场经济、法制经济条件下,要使用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以事实说话,谁主张谁举证,不可随意、轻易地指责任何人。

第六,国家征税机关一定会存在各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能无证据地怀疑其执法公正性。以笔者之见,有一部分人不作充分调查,没有宏观数据,仅从个别、局部出发就指责国家征税机关对富人征得少、对穷人征得多。实际上对税务机关可以有多种监督方法,如人大代表、纪律检查、审计机构、上级税务机构、检察院、法院等,还可以采用有奖举报方法。

第七,各种税收中,工薪收入相对于其他税目,比较规范、透明,因而征收成本低、征收率高,这样工薪所得占比较高一些也是正常的,国外情况也是如此。税款征收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是一个由易到难不断改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调整工作,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避难就易,要有征收重点,以尽可能低的征税成本(时间与钱财)征得尽可能多的税款。

从2003年开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大对个人所得税重点税源的征管。所谓重点税源不仅是指高收入者,而且是指征收率(实际纳税人数与应纳税人数之比)低、征足率(实际纳税额与应纳税额之比)低的部分。

从收入形态看,重点税源是指:个人实物性收入,来自小金库的个人收入,公家买单个人得益的收入(如公家给个人买保险、买汽车、买家具、旅游等),非正规收入,职务性收入(配备电话、汽车等)。

从行业看,重点税源是指: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房地产、城市供水、供气行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物所、税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足球俱乐部、商业性杂志社、省级以上企业化运作的各种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代表机构;重点高等院校;星级饭店;休闲娱乐企业。

从人群看,重点税源是指:著名歌星、影星、导演、作曲家、演奏家、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时装模特、名作家和运动员,部分个体和私营企业主,外企与国家机构中的中高级雇员,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房地产部门的开发商与经理,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股者,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领先者、著名学者、律师,名车与豪宅所有者,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经纪人、早期入市的部分炒股者,独立或合伙执业的会计师以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等。

从征管看,重点税源可以是指每年随机抽取的一定比例(如5%)的人,对这部分人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必须进行纳税申报、财产登记等方面的彻底调查。

个人所得税征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应使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不仅承担义务,更应享有充分的权利,比如对用税的监督,对税务机关的监督,对政府的监督。现在许多纳税人纳税之后连起码的纳税凭证都没有获得,纳税过程极不规范。二是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偏高,最高边际税率高达45%;对稿酬所得、偶然所得不分多少一律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所致,既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国情,又不符合世界税制的发展方向,其结果是征税总额偏低。因为,个人所得税征收额=应税所得×税率×征足率,单纯税率高并不一定增加征收额,税率高往往会使征足率下降。在高税率下,其实是竭泽而渔,从而遭遇较大的逃、避税阻力,合适的做法是低税率、宽税基。三是一方面加大举报奖励制度,为举报人提供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对诚信纳税也应给予奖励。目前北京地税推出的有奖发票就是一个失小得大的做法,可以借鉴。四是个人所得税征收应由地税部门改为国税部门,因为个人收入往往跨地区,地税征收有局限。借助国税系统,还可建立个人收入监控信息系统。五是要加强税源测算,做到胸中有数,既不征过头税,也不少征税。下面就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

依据个人所得税征收法规,个人所得税超过800元部分采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应该纳税的是收入较高者,即年收入超过9600元的劳动力。由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家计调查资料(这是统计资料中数据质量较高的),10%的最高收入户、10%的高收入户、20%的中等偏上收入户可以归为应纳税户。粗略估计,2001年最高收入户的劳均月收入大体为2000元,高收入户劳均月收入大体为1400元,中等偏上收入户的劳均月收入大体为1100元。扣除800元后所对应的月应纳税收入为1200元、600元、300元,所对应的税率分别为10%与5%、10%与5%、5%,假定收入呈均匀分布,并假定高低税率互相抵消,则可算得月应纳税额分别为95元、35元、15元,年应纳税额分别大体为1140元、420元、180元。2001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2.4亿,合计全年应纳税额大体上在460亿元左右。

联系2001年实际征收个人所得税近千亿元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应纳税理论值明显低于实际纳税值,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严重不足正好相反。其原因可能是:国家统计局所抽样本代表性差;城镇就业人数统计偏少,也许超过2.4亿;假定的每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呈均匀分布不符合实际;所使用的平均税率偏低;国家统计局的人均收入统计偏低,调查户低报收入等等。现在还难以作出结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现在的城镇居民家计调查中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统计偏低。依据统计,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全部年收入是690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859元,即人均个人所得税最多为48元。按城镇人口最大值5亿计算,个人所得税也不超过250亿元。显然,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统计需要改进。总之,没有大体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进行科学的税源测算的;没有大体科学的税源测算,就不可能做好税收征管工作,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就不可能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渝中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促使该区个人所得税增长迅猛,年均增速达21.15% ,占各税种税收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10.87%上升至2006年的19.89%,取代企业所得税成为渝中区局征收的第二大税种。其中,最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高收入行业及人群对该区个人所得税高增长的突出贡献。通过以此次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申报数据为切入点,分析该区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高收入人群高度集中,总部经济税收积聚效应突出。一季度该局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人数达4,448人次,占全市自行申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强,扣缴及补缴税款合计12,450万元,占2006年个人所得税总额的29.11%。

二是从产业分布看,存在“三产”独大,“二产”薄弱现象,和该区产业结构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其中,第二产业高收入数比重为7.12%,纳税额比重为6.01%,高收入人员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其纳税人数及纳税比重均占到二产业的95%以上。第三产业高收入自行申报人数比重为92.88%,纳税额比重为93.99%,高收入人员主要分布在金融业、建筑房地产行业及中介、咨询、设计行业,其中金融业申报人数及纳税额占到申报总人数的32.55%,纳税总额的39.69%,符合我区CBD金融高地的区位特征。

三是税收负担及人均纳税额差异较大,收入政策向高准入壁垒、高垄断行业倾斜。从高收入员承担的税负(应纳税额/年所得总额)看,平均税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新闻传媒行业(34.03%)、外商企业及外国驻华代表(20.69%)和电力行业(18%),排名最末位的为律师及中介、其他服务业。从行业人均纳税水平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律师及中介业(人均纳税6.78万元)、外商企业(人均纳税6.62万元)及新闻行业(人均纳税5.96万元),该三行业人均纳税额是其他行业的2-3倍。

四是从纳税人自觉纳税遵从度来看,高收入人群自觉纳税意识有所提高。一季度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补税合计214万元,占年应纳税总额的1.72%,占全市补税总额的8.56%。从各行业纳税遵从度看,会计制度较健全完善的金融业、电信、外商企业扣缴率达100%,无补税;相对较差的为其他服务业、新闻传媒行业及建安房地产行业,补税额达195万元,占补税总额的90%。

针对上述税源特点,该局就进一步扩大税源,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引资”与“引智”并举,积极为高智力、高技能专业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利用该区CBD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总部经济产生的人才积聚效应和强大的税源汇总集聚效应。

二是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法政策宣传力度和纳税辅导力度,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纳税宣传和纳税辅导,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并积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三是强化税收的源头监控、事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加强涉税信息管理并积极和社会各职能管理部门联系畅通涉税信息采集渠道。

四是加强个人所得税数据资料的分析利用和纳税评估,对税负明显偏低及纳税人数明显偏低行业进一步加强征管,有的放矢地展开税务稽查。

第11篇:税源分析

税源监控分析是对涉税经济指标和主要征管质量指标的定期监控和比较分析,及时掌握本地区税源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为查找征管漏洞、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依据。钟祥市国税局紧紧围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充分依靠CTAIS系统和“瑞思达”分析监控系统的同时,从建立顺畅的税源信息和监控管理信息入手,打响了抓基础、强监控、提升税源监控分析质量的攻坚战,有效地促进了税源监控分析质量的提高。笔者现就我市国税系统税源监控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践经验做一些肤浅探讨。

一、当前税源监控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部分人员税源监控管理观念陈旧,部门之间各自为阵,计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度不够完善;在工作的延续性上,存在着收入紧时对税源分析工作重视程度高;收入松时,认为税源分析工作可有可无的现象;在工作的参与程度上,存在领导和计划统计部门及有关责任人比较重视,其他部门、人员不重视,全员参与程度低的现象。

(二)疏于管理。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责任不明确、不具体,而在具体工作中又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现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再加上巡查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存在漏征漏管现象;有的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对税收政策或上级制定的征管办法不加以具体研究,没有进行细化和深化;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现象。

(三)淡化责任。2003年,基层国税机构撤并集中到城区办公后,部分人员存在着“车到站点船靠岸”的思想,认为是该歇歇、该享受的时候了,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淡化了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在工作中一贯倡导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廉政意识、勤政意识、服务意识逐渐淡化放松了。

(四)技术匮乏。税源监控的方式、方法单一,技术手段滞后,不能认知新生事物,导致新形势、新情况下税源监控分析工作受到传统技术手段的严重制约。税源分析还局限于常规算术方法,对数理统计、现代管理理论运用不够,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程度不高,缺乏专门的软件支持。

基于以上问题,造成税源监控分析工作存在两方面的后果:一是预测准确性低。税源分析工作受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低,税源分析不准,导致税收计划制定、分配的不合理,组织收入工作苦乐不均,对纳税人的执法松紧程度不一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应收尽收原则的全面贯彻实施。二是超前性不够强。税源分析只有做到提前谋划,才能有效把握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做好计划分配及调度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开展税源分析,而是“亡羊补牢”事后算帐,给收入工作带来了被动。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一)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加强税源分析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对税源分析工作的思想认识,客观评价税源分析工作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税源分析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主要因素。人员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导致了税源分析质量的不高,各级税务机关应在着力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专业人员的培养。

1、提高分析意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税收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广大税务干部的支持。作为税务干部关注税源分析工作是对经济税收观的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服务收入中心工作,也有助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培植更多的税源。因此,要重点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群策群力地抓好税源分析工作。

2、培养专业队伍。税源分析工作属于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工作要得到优化,质量要得到提高,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专业人员除掌握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一般方法、技术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市、县级税务机关应象有些单位培养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一样着力抓好专业人员的培训,抓好税源分析人员的配置,不断提高专业分析人员素质。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搭建税源监控分析平台。

税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做好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应收尽收,税源分析是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服务的。税源分析所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离不开税源管理的对象,离开了税源管理工作税源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税源分析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税源管理工作做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优化税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1、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底册制度。要想全面掌握所辖区内的税源底数,建立健全税源底册制度是关键。税源底册的内容应包括各税种的纳税对象的数量状况及纳税情况。每套税源底册均应反映连续税源情况〈一般应容纳3—5年的情况〉,以便进行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税源底册应由各征管单位建立、使用、保管。为有效实施税源底册制度,在实施税源底册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税源普查,将普查数据和情况经过分析确认后登记填入税源底册。

2、加强税源管理,重点实施五大措施。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如按年缴税总量细分为六个档次,即:10万元以下、10— 30万元以下、30—50万元以下、50—100万元以下、100—5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按经济区域划分为发展地区经济税源、稳定地区经济税源、落后地区经济税源。二是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对税源的全方位管理监控,主要从税源分户、税源数额、税源是否足额入库的监控入手,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三是利用CTAIS现有的税源信息资源建立按行业、税种、税目的重点税源情况统计报告表,从满足数据的提取和

分析对比历年情况的需要入手,形成分行业、分监控区域的即时统计分析查询体系。四是按经济税源各类别的确立,分户建立重点经济税源电子资料档案卡及新增项目税源监控管理卡,做到时时更新。五是积极开发、完善CTAIS系统、“瑞思达”分析系统的税源监控应用程度,真正依托计算机对征收管理和经济税源变化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3、强化考核职能,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新征管模式中的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应通过建立税源管理责任人制度予以弥补和加强,税源管理责任人原则上分片〈段〉设置,重点税源按户或行业设置,其职责主要有: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管理,调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搜集有关涉税信息,对逾期未申报纳税和拖欠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宣传税法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在制度上应强化目标考核,对税源分析材料上报要求、上报时间、分析步骤、分析内容、分析方法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并建立日常考核台帐;同时,将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应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拓宽渠道,改进方法,提升税源监控分析质量。

1、建立机制,实现税收执法理念由收入任务型向税源监控型的转变。实施经济税源按结构、按行业分类的管理,首先要在执法理念和收入观念上实现由收入任务型逐步向税源监控型的转变。在对各基层管理分局的目标考核中,不以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论英雄,更应关注对税源管理水平和收入质量的考核,改进考核指标的实用性,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对税源监控管理质量进行细化考核,以税源管理质量的高低作为评判征管质量的主要标准,彻底改变税收、税源的监控统计分析工作只是“计划统计部门做”的错误观念,基于此,应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经济税源数据信息采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2、强化措施,实现税源由分户型监控向分行业、链条式监控的转变。一是选择行业,确定重点,实施“梯级税源”战略。为了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税收收入管理观念,我局逐步搭建了以信息化为依托,加强重点税源控管,优化收入核算管理,建立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预警机制的收入管理体系构架;将全市税源划分为现实支柱税源、新兴崛起税源和潜在优势税源三个“梯队”,实施分类培植、承上启下的梯级税源监控管理策略,形成现实税源——新兴税源——潜在税源循环递增、动态连续的纵向税源机构体系。对现实骨干税源,我们做到了严控细管、应收尽收,在对全市进行税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筛选那些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征管薄弱或易出问题的行业作为经济税源分类管理的重点行业。二是探索行业规律,分析经济指标,开展各类典型调查。为了掌握我市各行业规律,我们选取每个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开展调查;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信息以及行业标准等,在典型调查、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源变化的内在规律,并针对“税收增幅为什么与工业增加值增幅差额较大?”、“为什么一些企业税负极低?”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

通过调查,使我们对全市各行业税源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掌握全局税源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梳理剖析信息,寻找主控、辅控指标。我们在实行经济税源分类管理的同时,经过一个时期的跟踪监控分析比较,发现对某个行业来说,往往能够通过1—2项主要信息指标即可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测算出来,我们按照确定性和真实性原则,确定了各行业的主控指标;同时,根据行业实际确定2—4个指标作为辅控指标,对主控指标进行补充和校正,实现微观监控和宏观监控的有效结合,真实地掌握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四是将行业经济税源的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必定有一个固定的产业链条,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好,适时掌握经济税源,我们十分注重国家出台的各类经济政策对行业税源的影响,在已实施的经济税源分类管理工作中,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来了解把握该企业信息,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税源监控分析管理机制。

(四)因地制宜,分级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占有了广泛的经济税源信息以后,如何把这些资料应用到分析工作上去,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加快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配置,确保专业分析人员人手一台性能好、质量高的计算机;其次要推广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税源分析的程度,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经济税源和税收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分类、综合对比,产生及时、准确、全面的税收分析报告;再次要研制税源分析软件,与高平台软件对接,与防伪税控系统相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2、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加强横向联系是指税务部门要加强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各级经济、计划、统计、地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信息网络,掌握经济动态及发展趋势;加强纵向联系是指在税务系统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准确地通报税源变化情况,保持信息畅通。

(五)充分利用,科学分析,为组织税收收入服好务。

1、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税源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最终会造成误导;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佐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2、坚持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注意数据的经济性和宏观性。经济决定税收,进行税源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也在不断运动之中,税源分析工作要结合宏观经济信息,重点分析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税制

与征管上的原因,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

第12篇:开发地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草稿)

开发市地方税务局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

开发市地税局近期顺利完成税源专业化改革任务,本次改革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先搭架构、稳中求进、程序标准、务求实效。先搭架构就是先将专业化的架构搭建起来,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稳中求进就是适应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因地制宜,做到专业化管理与当地征管现状、人员素质、税源结构的有机结合;程序标准就是在征管流程、明晰岗责、机制考核等各个环节形成标准化体系;务求实效就是在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前提下,同时考虑税收任务这个不可回避的因素,做到各项工作始终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税收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先搭架构。

基于依法治税、以人为本、聚焦质量的现代税收征管理论,以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贯穿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的先进理念,按照业务引领和机构设置并行的原则,搭建“征、评、管、查”四分离的征管运行框架。具体做法:

一是取消全职能科所,全市只设置一个办税服务厅,改变以前分散服务、多部门受理审批的形式,本着“程序简化、职能前移”的原则,将纳税人所有涉税审批、备案事项的申

1 请、申报,统一由办税服务厅扎口管理、集约服务,避免造成纳税人“多头跑”的现象,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

二是成立风险监控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应对涉税风险。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征管、税政、法规、稽查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以税源管理科为基础组建“风险监控中心”。该中心由九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中注册税务师3名、中级会计师2名、省级能手3名、市级能手8名,主要职能是风险识别、税源监控,集中税源管理的预警、评估、调查、分析、预测等职能,变“分散”为“集中”的税源管理新格局。

三是按规模、行业双标准,重新划分征管范围,实施分类管理。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分布特点,打破乡镇属地管理,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两大类。重点税源由重点企业管理分局和两个重点行业管理所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一般税源由三个基层所按区域划分“城南、城北、城西”三大片区分别管理。

四是强化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中的保障作用,在日常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实现“以分析引导评估、以评估协助稽查、以稽查促进管理”的“闭环式”操作。

二、稳中求进

本次改革涉及人员的调整、征管范围的重新划分、税收业务事项的整合前移,因我们方案严禁、方法得当,整个改

2 革过程过渡平稳。一是人员稳定。因改革涉及人员变动52人,当天下达人员任命,当天顺利交接完毕,没有因改革造成人员思想波动。二是业务稳定。征管范围重新进行了划分,涉及纳税人迁移3172户;业务事项整合前移,对17类108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业务管理平稳过渡,没有因改革造成纳税人无法办理涉税业务现象。三是市委市府及乡镇领导放心,没有因改革给各级领导造成收入组织顾虑。

三、程序标准

我们先后制定了《核心征管业务事项进行明细分工表》、《开发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开发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互动机制管理办法》、《开发市地方税务局税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再造征管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建立互动机制,一切行为有规范、一切规范有标准,有力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务求实效

这次改革我们各项工作始终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税收工作的良性发展为目标。主要成效体现为以下几个变化。

(一) “分散服务”向“集约服务”变化。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取消全职能科所,在全市只设置一个办税服务厅,改变以前分散服务、多部门受理审批的形式,将纳税人所有涉税审批、备案事项的申请、申报,统一由办税

3 服务厅扎口管理、集约服务,避免造成纳税人“多头跑”的现象,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

(二) “人海战术”向“风险管理”的变化。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从小处入手,夯实征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效率,按照谁用谁采的原则将第三方信息的采集纳入税源管理科,将信息的分析、比对、加工、处理、利用等也全部纳入税源管理科,集中全局业务能力强、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人员,把税源管理科打造成为“数据信息的扫描议、涉税疑点的筛选器、风险防控的导流渠”。从数据信息的采集、利用入手,查找纳税人税收风险点,按照“没有风险不管,针对风险分管”的原则,由税源管理科向基层管理分局、纳税评估小组、稽查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

(三) “单兵教练”向“团队管理”的变化。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打破属地管理,在对管理对象实施专业化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调整管理结构,改变传统税收管理员模式下的“统管统揽”局面,组建以基层征管单位为主体的基础管理团队;以征管和科技发展科、法规税政科、税源管理科、计划统计科、稽查局为主体的风险管理团队;以纳税服务中心、办税服务厅为主体的纳税服务团队等三大专业团队。三大团队各司其职,以税收管理员为主体的基础管理团队仅仅负责户籍管理、宣传辅导、日常检查、催报催缴、调查核定等5大类基础性管理事项;风险

4 管理团队负责管理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的监控性管理事项以及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纳税服务团队专司审核审批的及时办结及面向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的办理。

(四)“任务主导”向“质量主导”的变化。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注重数据分析、预测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四级分析机制,征管和科技发展科注重征管状况分析,查找解决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征管质量;法规税政科注重执法状况分析,查找解决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执法水平;税源管理科注重宏观税源分析和预测,查找税收风险点、预测税源应征数,提高税源掌控水平;计划统计科注重税收收入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查找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收入质量。通过定期召开四级分析联动会,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形成“捆绑制约”,在确保征管质量、执法水平、收入质量的情况下完成税收任务。

第13篇:植保学院素质拓展工作汇报

植保学院素质拓展工作汇报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倡导的一项全面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项目。学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总体要求是整合校内外资源支持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引导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学院素拓领导小组各级领导指出,要求素拓工作必须明确思路、拓展形式、紧密结合专业。

按照学校素质拓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校团委、教务处和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结合学院特色,以学院党总支提出的“三结合”素质拓展教育为基本思路。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结合、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结合。重在以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的专业内容、专业前景、学习方法作为特色素拓活动内容,以爱校爱院爱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根据各年级素拓要求,对大一到大四分阶段的进行素拓指导,即05级重在认证工作补缺补差和毕业生学分归档,0

6、07级重在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08级重在广泛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宣传。

其次,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植物保护学院素质拓展科研活动学分评分细则(暂行)》、《植物保护学院素拓部工作流程实施办法(暂行)》、《植物保护学院素拓档案管理注意事项》。主要是针对学院特色活动,对素拓活动学分进行细分,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的养虫组、食用菌组、琥 1

珀标本组等,同时具有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属性,依据相关细则,对基地中技术开发的活动划分为科研类,对营销、市场开发活动划分为社会实践类。通过自主分析,指导素拓部开展工作,真正体现素质拓展工作在繁荣校园文化中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学院严格按照素拓活动的工作流程开展活动,做好活动申报、整理、递交、反馈、认证、归档等规定动作。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科研讲座类活动,采取素拓部同学参与现场监督工作,根据举办活动教室的特点,依据素拓手册或学生证,采取走一个记录一个的现场记录方式,提高活动后期认证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做好每一个活动的档案备份工作,服务于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核查活动信息。

在素拓部结构调整上,由以往的任命学生会主要干部,到从各年级通过学生个人申请,选拔同学加入,分设副部长、办公室、信息组、宣传组。以此保证各班级和学生会中的素质拓展活动,由专人及时负责申报和认证,避免认证过程中出现混乱和错误。要求素拓部副部长列席团总支例会,及时与各班级和学生会沟通素拓活动进展,做好信息反馈。

第三,把握十六字工作内容:“宣传到位、明确类别、及时归档、时刻总结” 。随着素质拓展工作从无到有,结合学院现有特色素拓活动,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参观等方式,让每一个同学了解:“什么是素拓”、“为什么要素拓”、“到哪里去素拓”、“怎样素拓”,加强对素质拓展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意义和引导作用上的宣传;做到明确类别:网页宣传注明类别、海报宣传注明类别、活动汇总分类统计、重点指导缺失活动;规范管理学分记录手册及活动档案,对认证错误的学分手册及时记录在案和注销;根据素拓活动的四个重要环节做到时刻总结:申报中注重活动类别划分,宣传中注重活动细节的标识、加大网络宣传面,现场(科研类)实施“素拓人员

把关口,同学排队依次走”的工作方式,在现场认证实行走一个认证一个,离场认证实行严格做好记录在册,通过时刻总结,进一步完善活动评估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增强认证可信度。针对每一学年的具体工作,汇总部内外意见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学期的工作做出计划。

在“三结合”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的指导下,随着素拓活动的深入开展,从“我们要学生素拓”到“学生我要素拓”,以素拓学分为杠杆,全面开展各年级学生活动,营造班级、学院、学校学生活动新氛围。截至2009年3月份,05级同学已经全部修满五个素质拓展学分,06级三个班级中已经有一个班全部修满五个学分。

在“三结合”教育思路的指引下,学院素拓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双创人才”培养与素拓结合方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参加素质拓展的学生依靠学院的创新创业基地自主设计、自主创新,养虫组、琥珀标本组、食用菌组、番茄育种组先后参加校“兴农杯”创业计划大赛。在校、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养虫组《兴农特种动物立体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挑战杯”铜奖。《兴农特种动物立体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获省挑战杯金奖,《情系琥珀有限公司》获省挑战杯优秀奖。特种动物的循环立体养殖》和《情系琥珀有限公司》均获校兴农杯一等奖,《抗青枯病番茄新品种“黄山3号”的推广与销售》获校兴农杯三等奖。

专业教育与素拓结合方面:根据本专业的学习方向,举办了“生物入侵之师生讲坛”、“微生物学研究”、“植保学院昆虫知识讲座”、“华南有机食品生产核心技术”等具有学院特色的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与素拓结合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素拓活动,对学生

加强爱国爱校教育,培养了学生诚信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创业意识。如“克服焦虑和困惑,积极应对大学学习”心理辅导,参观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等实践体验,均收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植保学院团总支 2009年4月2日

第14篇:开发市地税局形成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工作汇报

开发市地税局形成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开发市地税局近期已顺利完成税源专业化改革。这次改革的充分体现了两个理念的运用:一是按规模加行业标准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以风险为导向加强重点税源监控。 主要做法:

一、按规模加行业双标准,重新划分征管范围,实现专业化管理。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分布特点,打破乡镇属地管理,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将重点税源划分征管范围,成立了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和两个行业管理中心税务所;一般税源实行区域管理。

二、县局组建风险监控中心,形成专业化团队,集中分析和评估职能,发挥团队优势。

为适应专业化理念的要求,我局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征管、税政、法规、稽查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由组建了“风险监控中心”。该中心由九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中注册税务师三名,中级会计师二名,省市级业务能手六名,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评估团队。主要职能是风险识别、税源监控,集中税源管理的预警、评估、调查、分析、预测等职能,变“分散”为“集中”的税源管理新格局。

通过组建风险监控中心发挥了两大优势,一是上收了基层税源管理的评估、核查职能,这样避免了管户人员核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两难”境地。同时对企业的评估、检查,也实现了对基层税源管理的有效监督。二是形成专业化团队,集中分析和评估职能,发挥团队优势,解决了重点税源管不了和管不好的问题。

三、充分运用风险导向理念,侧重事前和事中风险防控,提高纳税遵从和征管质效。

近几年来,我局先后对设备制造、功能糖、羊绒行业进行了调研,通过纳税评估,建立了三大行业的税收风险点和评估模型。再加上省局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通用评估模型,我局目前已建立七大行业的风险特征库。基本上已覆盖了我市的重点税源行业,由税源管理科通过充分运用预警、评估系统和稽查软件,通过风险提醒、风险核查、申报预审核、纳税评估、报表分析、税负分析、账簿分析等等手段及早发现税收风险,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减少企业涉税和基层执法风险。

四、科室及管理单位业务互动:

增加:税收计划由管理单位测算,税源管理科有针对性的审核。管理单位发现企业申报不实或存在疑点的,可以提报税源管理科审核,提高税收计划的准确率。

第15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

,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增值税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增值税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

第16篇:税源建设汇报

税源建设十大措施

一是强化税源分析。深入对2016年各行业产业、税收结构、区域收入等增减情况利用大数据进行全面比对寻找税源征收漏洞,已开展的比对有,如分户对财产行为税源数据与实际征收数进行比对;对营改增后国、地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对房产、土地交易交易项目数据与税收实现情况进行比对;经过比对寻找税收漏洞,找准征管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改进税收征管措施。下一步将进一步将税收与经济相关联进行比较分析,为地方政府加强税源建设当好参谋。

二是强化税收督导。面对收入任务重、促收时间紧的双重压力,自10月份起,我们在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开展税收“百日攻坚战”活动,成立了由局长牵头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副局长带队的8个督导小组,以每周不少于两次的频率对各县(市、区)局和直属分局进行收入督导,业务科室全员下基层、现场办公,帮助征收单位解决、协调收入困难。明确了“营改增”行业税收、历史欠税、营业税欠税、工业园区税收、土地增值税等10项督收重点,集中攻坚,大力组织税收收入,防范执法风险,缩小收入差距。

三是强化税源监控。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加大考核力度,从宏观和微观数据等方面防控税收风险。由税源监控部门对外部信息涉税数据与缴税数据进行比对,结合省局风控平台,将发现的疑点及时推送至风险防控部门,风控部门根据不同的疑点类型,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分别推送给税源管理部门、纳税评估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税收疑点和税收盲区实施分类核查,集合力量,促进收入的增长。

四是强化协税护税。一是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争取对难、重点欠税清缴的支持。专题向市政府汇报需要协调的重难点欠税纳税人(天成家居、南楚、工业园区等),请求给与支持,确保税款第四季度平稳入库,缓解收入压力。二是加强与国税部门合作,全面推行委托代征。加强与国税部门的深度合作,在全市全面推行附加税费以及所得税的委托代征。三是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充分应用第三方信息。进一步加大与28家协税护税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利用力度,堵塞征管漏洞。

五是强化稽查督收。要求全市稽查部门,对照年初制定的稽查计划进行“回头看”,该查办的案件是否查办到位,该补缴的税款纳税人是否补缴到位,该移交给公安部门的是否移交到位。另外,市稽查局将组织工作专班,对全市重点、难点税源企业进行集中攻坚,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稽查的尖刀作用,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震慑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堵塞税收漏,达到以查促收的效果。

六是强化绩效考核。每月召开收入专题会议制度,听取各地收入情况汇报,共同研究、协调、解决促收工作遇到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督收工作方向。同时,市局将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了收入质量考核扣分细则,分解税收收入目标到单位、到人、到户,将收入完成进度与年度工作目标、评奖评优资格挂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七是强化纳税评估。我们市局已经成立了独立纳税评估局,抽调业务精英和工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进行了相关纳税评估培训,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

八是强化税种管理。(1)对高薪人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清理。(2)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3)工业园区欠税清理。(4)建立附加税费比对机制,加强国地税合作,推行委托代征。(5)存量房地产和土地使用税清理。结合风控平台,要求纳税人及时补缴“房、土”两税。

九是强化队伍建设。税源管理,人是关键,尤其是“营改增”后,控管手段缺失,也使地税失去了与纳税人构建良好征纳关系的纽带,影响地税在社会和纳税人中的地位,干部职工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失落感,今后征管工作的重点和职能也面临重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稳定军心。

十是强化税法宣传。纳税人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税收知识不深,也是造成税源流失的一个关键点,特别是针对营改增后的国地税相关征管规定,税收政策及时宣传到位,防止纳税人无意识的附加税费、所得税流失问题。

第17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各科室:

经市局2月16日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如执行中遇到情况的,可及时与市局征管科联系。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绩效,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以信息化为依托,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不断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饶地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促进上饶市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志刚 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俞灶久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真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其和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永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 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叶灵发 总经济师

成 员:徐文东、李振亭、钱国庆、陈水斌、汤哲荣、查吉胜、范丽娟、唐五成、郑任江、马军强

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于2011年2月28日前上报市局征管科。

三、主要内容

(一)税源分类

根据《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饶地税发〔2010〕75号)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分类管理暨纳税评估专业化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源四类。

1、重点税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②上年度缴纳地税税额达到50万元且本年度预测税源也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大户);③房地产开发行业、金融保险业;④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计划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⑤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企业;⑥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管理的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单位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3、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体工商业者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源(不含已列入重点税源的个体工商大户)。

4、零散税源是指个人房屋出租、集贸市场、边远山区以及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等所产生的零星、分散的税源和个人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税源。

(二)税源管理模式

1、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市局确定和各单位上报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由各县(市、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市局直属分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将重点税源归口到一个分局(股)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明确管理职责,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标准对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的管理。

2、一般税源实施风险化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为抓手,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是转变评估职能。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修改,减少相应工作环节,在评估结果应用方面,以《纳税风险评估建议书》形式告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涉税事项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告知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所负担的责任,由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或自我纠错。二是积极开展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要根据各地实际,选择1-2个重点行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设置合理的纳税评估预警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开展风险管理。

3、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工商户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规范计算机参数定税和民主评税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

1、成立信息管税工作办公室。市局信息管税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收集各种税源信息,评估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分析人员要深入基层分局和大税源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定期出具税源分析报告。

2、加强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局应重视税源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对于信息采集不真实、税源信息不应用或对预警信息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列入考核内容并严格追究责任。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纳税人财务信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采集,工商、国税、财政、发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采集,征收等税后信息通过征管系统采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源、汇集成税源信息库,为信息管税奠定基础。

(四)税源分级监控 采取分级监控的方式对全市税源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市局负责采集、传递市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分析全市税源管理现状,对重大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提醒,对市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县(市、区)局负责核实税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采集、传递县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建立征管数据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督促各基层分局应用税源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的税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基层分局负责对税源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控,加工、比对、分析和应用税源信息,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督促管理员做好动态管理,提供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值;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源信息的采集、录入,全面掌握管户税源;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及时了解税源变化,动态调整税源预测数据;负责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开展纳税评估;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信息的采集,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负责对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及其指标值的设置提出具体意见,对所辖管户全面实行征管数据预警管理。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对重点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或选拔,各岗位人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能力要求: 分局长(股长):法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做到清正廉洁;

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能力,坚持廉洁从税。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3月26日前将确定的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名单上报市局征管科,市局将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分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绩效。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税源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本地重点税源的行业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税源管理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以信息管税为基础,重点税源专业化、一般税源风险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零散税源社会化,分类管理,分级监控”的税源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的基础上,结合征管日常工作,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对税源数据、征管信息质量、征管质量及其他征管数据信息开展全面的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工作步骤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各单位开展动员,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第二阶段为人员选拔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为挑选或选拔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11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税源管理、建立税源管理制度、评估风险指标库、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召开税源管理现场会,总结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六、绩效考核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比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局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列入2011年度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和表彰,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管理绩效差的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扣分。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归类,根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精细、专业地管理税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管理绩效。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征管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各单位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纳税人,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各县(市、区)局要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异地管理的纳税人,各县(市、区)局要定期将征收入库情况向其所在地政府部门通报,以便其全面掌握财税收入总量及进度。

第18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险指标,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以房地产为例,建立建筑成本指标(不同时间段砖混结构、框剪结构建筑成本比对),销售价格指标(同时间、同地段、相似户型价格比对),行业利润率指标,存量房指标、财务费用指标。

(三)合理确立风险应对方式,根据应对对象分别采用差别化的应对方式,对跨地域、重点税源企业采取税务风险防范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中等规模企业采取纳税评估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合规审查;对小微企业采取案头审核、询问约谈等方式进行应对,重点在于纠错。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贯彻“未识别不推送,无风险不应对”观念,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在整个税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利用信息交换的比对筛选,将税收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19篇:税源分析报告

2011年度税源分析报告

经济决定税收,展望2011年地税工作,冷静分析,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税收任务要达到23%的增长目标,困难巨大。为此,区局就2011年的税源变化开展了调查,现将预测分析简要报告如下:

一、2010年税收完成情况及结构分析

区地处湘江之滨,市区的东大门,区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企业纳税人956户,个体工商户4262户。2010年,区地税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该局年初工作计划,始终坚持组织地税收入这一中心工作,强化税收征管,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克服了世界金融风暴对我区经济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年初的税收收入计划。 2010年,全局共组织税收收入20400万元(含教育费附加),为年度计划的 100 %,与去年同比增收3424万元,增收19%;从年纳税额度来看:年缴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仅 36户,2010年共缴纳税款8655万元,占全年税收任务的42.42%;年缴税在50-100万元的仅有28户,2010年共缴纳税款1867 万元,占全年税收任务的9.15 %,其余的就是年纳税在50万元以下及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款,小税户,芝麻税款。从行业结构来看:房地产行业(含建筑业)2010年共缴纳地方各税 10063万元,占整个税收收入的49.79%,是区的主要税源行业;工业企业2010年缴纳税款3554万元,占17.58%;批发零售业328万元,占1.6%;饮食服务行业819万元,占 4%;交通运输业1445万元,占13.98%,其他行业共4000 万元,占19.79%。从税源情况来看:正常纳税户2010年入库税款12522万元,占61.96%;非正常户入库税款2588万元,占12.8%;外 1

来税收和一次性税收4940万元,占24.44%。2010年,区局艰难的完成了税收任务,但喜中有忧:一是我局税收任务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自2004年以来每年增幅高达20%以上,远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基数越来越大;二是受全球经济的影响,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冶金行业等税收将大幅减少。这些忧,已经从2010年的税收收入的完成情况凸显出来,必将影响2011年的税收任务的完成。

二、2011年税源分析

根据2010年入库税款情况分析,区地方各税仅有固定税款1.6亿元(含个体工商税收1200万元)。按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2011年全区地方各税在2010年实际入库税款的基础上增长22%,需达到2.468亿元,与实有固定税源相差9000万元。

(一)、减收主要因素:

1、工业:由于市、两工业园区的建设,区的工业面临被边沿化局面,招不进留不住。加上去年经济危机影响,装备制造业反映滞后,唯一一家上千万的税源大户—,今年订单明显减少,货款难收回,流动资金不足,开工不够。2010年实际入库税款比2009年同期下降378万元;唯一一家500万元税源大户—,由于国企参与,订单业务同样受挫,加上钢材主要原材料涨价,上年的合同无法生产。在本来就薄弱的

基础上,税收有减少的趋势,预测同上年比减少约800万元。如、、将搬至工业园,搬至工业园,减收更大。

2、房地产:项目有所增长,但投资总额下降,税收同比减少。类似等有影响的大税源项目到现在为止实现税款已基本缴清。加上今年中央对

房地产实施“打压”宏观政策的影响,没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很难启动,这块税收不容乐观,全年影响税收3680万元。

3、重点工程及建筑安装项目:这块是今年计划区级税收主要增长的理由,但启动落地的项目到现在没有。体育馆、高铁广场、大道、新园路、高铁安置房等建筑工程项目税款基本结清,只有少量尾欠。2010年由我局负责税收征收的重点工程共入库税款973.94万元,且这些项目2009年入库税款1482万元,减少508万元。今年截止到4月10日,重点工程这块共入库税款260.86万元。

4、铁路系统改制:核算地发生变化,业务范围减少,税收明显减少。同期预计减少150万元。

5、外税:近几年引税年均在1500万元以上,但今年难保基数,而且有政策障碍和执法风险,特别是新征管软件运用后,引税不能提供相应的有效证明文书,电脑无法开出税票和发票,加上引税者利益空间小,积极性不会再高,有心无力。

6、区协调市局调剂税收难保证。近两年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今年情况不明。

7、企业改制结束,因资产处置产生大宗临时税收不可能再有,但无序地扩大了税基。过去几年因为企业改制产生的税收主要有:400万元、800万元、160万元,合计共产生1360万特殊临时税收,基数形成后,后续经济税源增长难以弥补,给今年任务的完成产生了巨大压力。

(二)、增收主要项目:

1、服务饮食行业有所增长,预计300万元;

2、“三私”税收会有所增长,预计200万元;

3、大道四标开工,预计实现税款200万元税收;

4、新城建设,预计实现100万元。

综合上述增减因素分析,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不考虑引税是否能保证,协调税收能否到位,)减少近4000万元,按今年2.6亿计划将会有近8000万元的税源缺口。

工业税收税源占比不大,同时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的起幅,一季度入库税金1044万元,而今年一季度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共入库税金2324较去年同期增长649万元,要完成今年的计划任务最终要落实到重点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两大块上来。

三、2010年税收管理建议

一是突出重点保收入。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征收管理,密切关注入库进度和收入动态,避免重点税源出现大幅下滑、收入短缺的情况。 我局缴纳地税收入5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64家,只占企业总户数的6%,但完成的地方税收却占到51.5%,地税税收收入对大型骨干企业的依赖性较大,而中、小企业的税收贡献率相对较低。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鼓励重点骨干企业抓住机遇尽快做大做强的同时,重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国企改革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同时要加大征管力度,力争行业税收增长,大力发展与增加地方财政密切相关的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业、饮食业及社区服务业。

二是发掘潜力挖收入。结合大集中推行,加强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比对,进一步落实税管员制度、户籍管理办法,摸清税源底数,清理漏征漏管;针对征管薄弱环节,全面加大中介代理、私人办学、个体行医等新兴税源的征管力度。

三是全面整顿行政事业单位纳税秩序。建议区委、区政府向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呼吁,依法诚信纳税,支持地税工作,为地税部门执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建议由区政府牵头,组织财政、审计、地税人员,联合对行政事业单位纳税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之形成工作制度。

四是全面压欠补收入。加强税收清理与稽查工作,开展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专项清理与发票大检查专项清理,建立清欠目标责任制,清理陈欠,防止新欠。

综上所述,今年税收工作任务很艰巨,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不可预见性很大,但我们也充分看到各级对地税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应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契机,开拓进取,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千方百计完成税收任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0篇:重点税源系统

第一章 TRAS系统概述

第一节 系统概述

为了整合税收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在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的指导下,在计统司宏观分析处的全力配合下,我们开发了重点税源监控分析业务软件—— TRAS(Tax Resource Analysing System)。

TRAS采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实现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TRAS不只是简单涵盖了SDMS的功能模块,更是融入了计统司、宏观处领导和各级业务人员的大量先进工作理念,使系统不仅能更高效地完成 SDMS系统能完成的工作,更能满足随着重点税源工作的加强而提出的更多更新的业务需求。例如,允许各级方便地定义个性化的重点税源指标体系;提供更丰富的数据采集方式;提供更强大更便捷的数据分析手段等等。总之, TRAS在开放性、易操作性、个性化应用适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错误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

当然,我们深知一个优秀的软件离不开用户的关心和厚爱。我们非常欢迎大家随时对TRAS提出各种建议,遇到问题请大家及时向我们反馈,我们会不断优化改善 TRAS,让TRAS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更加喜爱TRAS系统。TRAS由两部分组成: TRAS设计系统 和TRAS运行系统。

【设计系统】

简单说来,设计系统是用来定义、设计报表任务(报表)的TRAS子系统。TRAS设计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操作界面,操作方式与EXCEL、WORD等常用软件基本一致。TRAS 设计系统可以让用户快速设计任意报表格式、定义运算审核公式、定义报表代码、定义分析表等,上级单位将报表任务(报表)设计好后,将任务下发,下级单位在收到的报表任务中填写数据即可,无须再次进行报表格式定义等工作。

【运行系统】

设计系统设计的报表、报表任务,其实只是一个框架,并不包含报表数据。TRAS 运行系统,就是一个对报表任务进行数据处理的系统,这些数据处理包括报表填写、运算审核、报表汇总、上报下发、统计分析等。

拓展税源工作汇报
《拓展税源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