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管线普查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16:4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小结

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

试验区工作小结

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办公室 江阴市城市规划信息咨询中心

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试验区是全市域地下管线普查全面展开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试验区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摸索地下管线敷设规律,总结各类型管线探测的有效办法,检验作业单位整体素质,理顺涉及到的各方面关系。通过试验区的实施验证项目技术规程、技术设计书、数据标准、监理实施细则等,完善项目组织方案,充分发掘和解决试验区管线普查的普遍性和个性问题,为后续全市域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工作提供实例验证。项目从前期调研准备到目前试验区验收结束,前后历时4个多月时间,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筹建专办负责

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地下管线安全有序运行的必要保证,也是江阴市规划局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局主要领导对工作开展提出了“管线探测与原地下管线资料的衔接和结合;与管线规划管理系统升级、政务平台有效对接的结合;与今后对外服务、提供相关单位应用的结合”等意见,并在项目开展前和开展过程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听取工作进展情况,部署有关工作,要求在8月上旬完成试验区所有工作,并提交最终成果和与上一轮管线普查数据比较分析报告,完成试验区成果验收。

为加快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工作高效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地下管线探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强项目委托方、探测、监理、质检、系统开发、管线权属单位等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我局成立了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项目办由局分管领导担任主任,由信息中心主任、规划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信息中心、市政规划管理科、规划设计院、省测绘院、广州城信所、省测绘产品质检站相关人员组成,局各规划办根据需要参与有关工作。6月8日,项目办正式开展各项工作,明确了主要工作职责、工作分工和相关工作要求,及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等设备设施。

二、强化组织协调,项目稳步实施

1、前期调研

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复杂工程,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实施机制是保证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根据局工作安排,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于今年4月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工作。由于该项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强,工作协调难度大,为使工作能顺利开展,必须对此项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赴有关城市考察学习,在吸收和总结其他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江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工作方案》。

2、项目委托

由于我市是再次进行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对有关工作的具体程序、行业信息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出于管线探测工作的特殊性,为了保证该项工作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决定委托江苏省测绘资质、测绘力量最为雄厚、对江阴市地形地物相对了解、参与过第一次探测的省测绘院对我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进行探测。委托国内信息化行业排头兵、承担我市第一次探测监理、我局规划政务平台开发的广州城信所进行监理和管线规划管理系统整合升级。委托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项目管线探查精度、管线测量精度、综合管线图地理精度、地形图修测、附件质量进行质量监督检验。

3、试验区的选择

按照工作组织方案,在对全市域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开展之前,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区域作为探测试验区,分别为城中片区(东至朝阳路(环城东路)、西至虹桥路、南至环城南路、北至滨江路,约2.8平方公里);城东片区(东至白屈港、西至朝阳路(环城东路)、南至东横河、北至滨江路,约7.7平方公里);利港片区(东至利港镇界、南至港城大道、西至贵宾大道、北至滨江西路,约13.12平方公里)。城中片区是老城区的典型代表,管线种类多而且错综复杂;城东片区涉及新老城区,新建道路、新增管线量较大;利港片区代表乡镇,相关数据可以反映乡镇的管线建设情况。试验区作为项目的前期重要准备,是全面展开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试验区作业基础上总结完善《江阴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为后续探测工作的全面开展积累宝贵经验。

4、项目有序开展

五月初,试验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探测工作正式铺开。两作业单位累计先后投入探测人员及检查人员80余名,监理人员8名,试验区共先后进入26个物探组、7个测量组,投入管线探测仪24套、GPS5套、全站仪7台。从大街到小巷,从清晨到黄昏,顶高温冒酷暑,哪里有管线哪里就有探测、监理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明显点调查、隐蔽点探测、不确定处开挖、钎探,管线点定位测量,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致的操作、严格的把关。探测单位对工作积极主动,项目办、信息中心更是对工程的如期保质完成尽心尽责。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办采用细分工种工序,以局部控制整体等有效措施,把三个测区分成若干个区块,分别交给探测、监理单位各作业小组,对每个片区实行边探测边进行质量、进度跟踪检查的办法进行管理,挂图作战,及时更新,根据作业剩余时间倒逼进度,并且组织每周两次与监理单位进行联合检查,不仅方便了对作业单位外业探测质量的控制,而且加快了探测速度,保证了试验区的如期完成。由于两家作业单位经验丰富、组织健全,加之项目办、信息中心协调配合工作的及时有效以及各管线权属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我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试验区工作开展顺利,外业调查探测工作于7月下旬全部完成,内业编辑整理工作也与外业工作交叉滚动进行,基本同步结束。

5、相关单位审图

考虑到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其各自地下管线的情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根据项目工作流程,项目办、信息中心将探测数据成果按权属分片打印,装订成册后送交各管线权属部门进行初步错漏测检查。传统审图流程是监理单位审图完成后由权属单位进行审图,但由于双方关注的内容、图纸精度、审图方式等方面都不同,权属单位关注成果的准确完整和防止数据缺漏,监理单位则更为关注管线图式、图例,管线连接去向关系,管线地形接边和精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为节约时间和减少冗余工作量,项目办、信息中心、探测单位、监理单位经例会充分探讨,决定在试验区审图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由监理单位和权属单位并行审图,从而缩短审图周期,提高整个流程效率。事实证明通过此次尝试,确实在相对缩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同样的工作量,将在后续全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展开后的审图环节加以推广。

6、质检、监理验收

7月20日,城中试验区、城东试验区、利港试验区顺利通过、监理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监理部的检查验收。验收包括外业巡视、明显点检查、隐蔽点检查、开挖点检查及管线点重复测量检查等。试验区根据质检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野外核实,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试验区成果。同时,根据部分已回收的管线权属单位审图记录和图纸进行整理,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总结,将总结好的问题向各小组反馈,并整改完善。针对各小组提供的CAD图和数据库进行检查,出具检查报告,提交给各作业小组,各作业小组分别进行修改。通过城中、城东、利港三个试验区的CAD图和数据库对三个试验区的管线、管点进行统计。制定验收需提交的资料及资料规范要求,包括草图、成果表等。

7、提交有关资料

本次试验区共完成管线探测总长度965.425公里,共探查管线点55322个。其中:城中试验区共完成管线探测长度282.566公里,共探查管线点17718个(包括地下明显管线点7406个、隐蔽点10312个),城东试验区共完成管线探测长度501.822公里,共探查管线点28135个(包括地下明显管线点15088个、隐蔽点13047个),利港试验区共完成管线探测长度181.037公里,共探查管线点9469个(包括地下明显管线点3544个、隐蔽点5925个)。

7月下旬探测、监理、质检单位分别向项目办提交试验区技术总结、监理报告和检验报告等验收资料。技术总结从项目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质量措施与成果质量、提交的成果资料四方面总结了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试验区探测技术工作;监理报告从试验区概况、监理依据及流程、外业物探监理、外业测量监理、计算机监理工作、疑难问题及处理意见、成果资料、质量评定及结论八方面对试验区监理工作情况做了小结,对探测单位工作及成果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定,对部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做了阐述;省测绘产品质检站则对项目试验区出具了检验报告,重点对探测单位抽样情况、检验内容方法、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质量统计及质量综述,对监理单位资料情况检查等进行了全面监督检验,认为本次试验区所检项目符合《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程,检验合格。

8、项目验收

8月 日,江阴市规划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试验区验收。 等省、市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专家小组会听取了试验区技术总结、监理检查报告、质量检验报告,观看了信息系统多媒体演示,查阅了有关成果资料,并对工程成果进行质询,经过认真讨论,专家小组认为:

三、系统同步开发,共建共享平台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全市域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针对此次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信息中心进行了几项前期调研,其中包括与规划政务平台的整合、与基础空间数据库的整合以及与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集成,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通过这次试验区工作,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空间数据库(基础地形和地下管线)的建立和整合、与规划政务平台和CAD图文关联系统的整合、三维模型平台(地上和地下)的建立与应用、到与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集成,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的开发方向。

1、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系统整合工作

目前基础空间数据库(地下管线部分)已经建立,并初步形成了一套数据标准规范;系统与规划政务平台、基础空间数据库(基础地形)的整合已经基本实现,试验区的成果数据已全部入库,通过这次试验区数据的入库工作,逐步测试了整合后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数据的完整性,入库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数据问题已经与探测单位、监理单位沟通并已基本解决。

2、三维地下管线系统平台的开发工作

三维地下管线系统平台的系统环境配臵工作(数据库配臵、服务器配臵等)基本部署完成,地下管线模型数据(试验区的成果数据)基本处理完毕,目前通过三维地下管线系统平台可以进行地上地下全方位多角度浏览,具有基本的属性查询、断面分析等功能。

3、与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集成工作

目前信息中心正与开发单位进行沟通和讨论,以此次全市域地下管线普查为契机,加快推进与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集成,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共建共享,目前考虑先以此次试验区成果数据为基础,探索和研究地下管线数据共建共享的方式与方法,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全市域地下管线数据的统一管理。

为完善管线系统功能,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管线系统功能探讨会,项目办、市政规划管理科、城区规划办、总工办及软件开发单位派员参加。会上软件开发单位演示了试验区部分测试成果数据在系统中的表现情况和针对试验区情况开发的管线系统的各项功能,并与与会人员充分探讨、沟通。与会人员针对各部门需求提出了对系统的实际使用要求和建议,包括框选定位、局部调图、三维应用、规范标准等。局分管领导也对系统也提出了界面进一步优化;管线技术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与规划行政许可进一步结合;各项操作进一步智能化、简洁化等相关要求。信息中心与软件开发单位充分沟通,将根据提出的需求和会议有关要求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稳定性。

四、项目试验区工作特点

1、组织机构设置合理

为了有利于此次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经局领导专题研究,成立了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与协调工作。抽调专人负责普查日常工作,与管线权属单位建立固定的联系人制度,解决作业单位在普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定期向局主要领导汇报普查工作情况。

项目办工作人员也按技术协调和组织协调两方面对日常工作实施分工管理。技术协调负责普查工作中日常技术协调、普查监督、管线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工作等;组织协调负责组织作业单位的生产进度,与各管线权属部门关系的协调等。实现日常工作有人管,技术工作有人抓。

2、普查实施方案较为完善

由于我市已经是第二次进行地下空间数据(地下管线)探测,项目办、信息中心在学习和总结上一轮和其他城市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江阴市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项目工作方案》,确定了普查范围、内容、时间。为确保普查成果的质量,项目办本着分片把关、层层负责、滚动进行的原则,坚持把任务下达与片区成果质检相挂钩,使组织体系贯穿于每个片区的普查作业中。建立了严格的每周例会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化解,及时沟通和了解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工作中,项目办积极与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协调,使管线权属单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线普查的有关信息,共同解决与处理普查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3、质量保证措施到位

探测工作的关键是探测成果的真实可靠、达到技术要求,更好地满足今后规划管理及城市建设的需要。项目办、信息中心设立专职现场巡视,进行探测工作全过程的跟踪检查监督。对日常跟踪检查情况均记入工作日志,记录检查路线、作业分组、存在问题、处理办法等,做到每日一记,避免检查人员对工作的敷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反映到项目办,保证普查工作保质保量顺利进行。项目办根据日志内容和相关单位反馈的简讯编辑工作简报,在每周例会中进行通报并报局主要领导。此举促进了作业单位的质量管理,加强了作业人员的任务意识,同时在跟踪检查过程中,随时了解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的掌握情况。

项目办对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以监督检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给作业单位。要求作业单位提出整改措施,项目负责人和整改人分别在该表上对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并签字。现场巡视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让作业单位切实体会到监督工作的公正合理,这一做法对项目的高质、高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推荐第2篇:地下管线普查情况说明

泸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情况说明

1、项目概况

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也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废水、雨水等进行监测管理,是城市排水设施日常维护和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也是促进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必要和有效手段。因此科学组织排水管线普查,建设“数字排水”管理平台,实现对排水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已将泸州市主城区“数字排水”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要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网普查建库、主要管线病害调查治理、“数字排水”综合管理系统(管线信息系统)建设。

泸州市城市排水管线普查,由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组织实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六地形测量队承担完成。

2、普查范围及工作内容

普查范围为泸州市主城区,管线长度约400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市主干道和支路以上的道路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管线。企事业单位、院校、庭院内部、封闭小区、待开发的居民生活区不查,但穿越上述区域构成完整管网系统的主干管线须查明。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一二级排水管线(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空间位置及管径的调查与测量。

(2)查明排水管线地表上的建(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泵站、化粪池、沉淀池、暗沟、地面出口等的相关情况。

(3)查明排水管线附属设施:窨井、检修井、雨、污水篦、溢流井、闸门井、出水口等的基本情况。

(4)普查成果的图形、属性一体化的数据建库处理。

3、项目进度安排

此次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合同期限:2014年10月20日开始, 2015年3月

18日完成。

4、项目资金筹措情况

该项目资金为财政拨款资金

泸州市城市排水设施地下管线普查,经过泸州市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采购,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第六地形测量队中标,2014年10月20日签订合同,2015年3月完工,已经完成排水管道普查410Km;2009年我单位普查过一次,长度200 Km,到目前为止,累计普查排水管道610 Km。

610 Km排水管道,全部按照四川省建设厅普查导则的要求进行普查工作。 评标办法技术方案中的说明:“承诺免费把泸州在2009年城区进行的管网普查成果导入此次普查成果内,得3分,未提供承诺函的不得分。”

泸州在2009年对城区进行了部分管网普查,长度200Km,管网普查进行了以下项目:

排水检查井:井大小、井深、井盖大小、井盖材质、修改日期、图上点号、图幅编号、地面高程、旋转角、纵横坐标、特征、特征点编码、符号编码、街路名称、附属物;

排水管线:修改日期、埋设位置、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管材、管线类型、线型编码、起点终点埋深、街路名称、起点终点编码、规格、备注、建设年代;

投标人如承诺,需把以上内容导入此次的普查成果结果中。

上述2009年对城区排水管网普查不能满足现行的规范、导则要求,拟进行补充测量普查,增加相应内容,但不属于本次采购范围。投标人可对该部分普查另行补充表格单独列表报价,该报价不作本次评标依据,不影响本次投标。

1.1普查范围:普查范围为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排水管线长度约380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区间连接道路以上的道路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管线。企事业单位、院校、庭院内部、封闭小区、待开发的居民生活区不查,但穿越上述区域构成完整管网系统的主干管线须查。

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①上述区域排水管线(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空间位置、管径、材质、形状等的调查与测量。

②查明排水管线地表上的建(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泵站、化粪池、沉淀

池、暗沟、地面出口等相关情况。

③查明排水管线附属设施:窨井、检修井、雨、污水篦、溢流井、闸门井、出水口等基本情况。

④普查成果的图形、属性一体化的数据建库处理。 1.2普查对象

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管线、城市防洪排水沟渠

二、普查执行标准

2.1执行现行国家(或行业或地方)适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

2.2 技术规范: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范》(CJJ61-2003);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73-2010);

2.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一部分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8);

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2.2.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2013年6月)。

三、工程进度

3.1乙方在投标文件中的普查方案,甲方对其进度计划提出质疑和修正时,乙方在签订合同后三天内提供修正的普查方案,甲方代表将在三天内批复。

3.2 合同签订后150日历日内提交成果资料。 3.3成果验收、评定具体时间另定。

四、成果提交

按照招标人要求提交相应内容和格式的成果。

五、质量与验收

普查质量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CJJ61-200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2013年6月)进行质量评定与验收。本项目需经由采购人及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复查合格方才认定为验收合格。

推荐第3篇:普查工作汇报

赤城镇计生办2011年第二季度普查

工作汇报

赤城镇2011年第二季度普查工作从3月中旬下乡摸底登记开始以来,经历了入户登记、核实、复查和数据汇总,现已进入收尾阶段。3月24号县局领导梁局长等一行5人到我镇检查督导工作,转达了县局的会议精神,听取了我镇工作汇报。我办认真执行县局领导,镇政府的指示要求,高度重视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共普查全镇33个行政村,入户摸底11270户,摸底清查10730人。现将我办普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了切实搞好我镇2011年第二季度普查工作,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和镇政府关于计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成立了普查组,由谷志刚主任担任组长,刘国平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下设四个普查小组共八人,第一组:刘国平、郭亚男,第二组:包桂平、郭小磊,第三组:杨秀平、张春兰,第四组:闫秀清、李俊峰。普查员对各村已报怀孕妇女和新生儿进行准确核查,确实掌握最新情况。

二、入户普查,确保质量

为了保证普查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我办对全镇33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入户普查。主要普查内容:一是核实2009年以来考核期内的出生情况,对已出生人员“三证”以及必要的材料进行核实。二是对怀孕人员进行核实、登记,确认怀孕的属性和月份。三是与各村计生专干核实情况,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复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问题。要对全年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全面的掌控。

三、上报数据,精确统计

通过对我镇人口目标的季度普查,有效的摸清了人口目标的真实情况。应普查育龄妇女11919人,实普查育龄妇女10730人,新婚27对,死亡39人。本月现孕18人,一胎13人,二胎5人。当月出生18人,其中一胎10人(男孩5人,女孩5人),二胎8人(男孩3人,女孩5人)。政策外生育2人(一胎1人,二胎一人)。补报15人,其中一胎9人(政策外1人),二胎3人,多胎3人。半边户116人。

四、下一步工作

进一步核对计生人口信息,完善育龄妇女信息库的各项数据补录工作,认真做好半年报表工作。

赤城镇计生办2011年3月29日

推荐第4篇:普查排水管线 启用卫星定位

本报讯 本报6月11日报道的《首次公共排水设施大核查本周启动》又有最新进展。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获悉,通州区排水设施普查正式启动。该院承接了通州区需普查雨、污水管线近400公里。据悉,本次普查采用了卫星定位等测量方式,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州城区逐渐变大,普查人员把通州区分为三个片区开展管线探测。“测绘人员顶着7月的太阳,在地面温度达到四五十摄氏度的条件下,细心调查每一条管线,填写每一张表格。”据介绍,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通州水务普查办公室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后,在原有管线探测工作基础上,自行设计普查表格。

“此次普查采用GPS+导线+水准的测量方式。”普查人员告诉记者,“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与传统测量方式不同的就是数据的精准度提高了。”测量结果为数据的精准提供了保障,也可以为数据库建设提供资料。同时,现代手段的运用,还可以及时编辑数据,及时发现调查及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促进了项目的高效运行。

据了解,此次普查将在中心城区陆续展开。普查将先摸清公共排水设施的“家底”,看清所有管线的“路径”,排查隐患,之后再把管线全部纳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制定规划逐年实施。此外,还将查清运营单位不清的无主管线。通州区是北京市水普工作的重点地区,普查可以全面查清区域内公共排水及处理设施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管理状况,为建立排水管网设施基础数据库奠定翔实的基础。

推荐第5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资丘镇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精神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先将本阶段水利普查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制定计划。我们充分争取了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员、经费、物资等各方面支持为水利普查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和准备工作。以分管领导牵头,抽调专班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进行细致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并制定工作计划,为搞好水利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对象,不同时间的工作任务也进行了任务部署和计划安排,以便做到有条不紊。

二、学习文件,搞好宣传,认真培训。我们认真、积极地组织乡镇普查人员和村级普查员对各级水利普查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学习,充分提高对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集中镇村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还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制作了标语。利用会议对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三、认真普查,细心记录,谨慎填表。水利普查工作必须做到全面清查和数据精确,我们在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进行实地调查,严格普查各项任务并详细做好记录,对每一

份表格认真审查谨慎填写,争取不出纰漏,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并上报。

四、前期工作总结和未来工作安排。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县普查办工作计划的要求完成了

3、4月份的普查任务,工作情况得到了县普查办领导的肯定。总共统计了12个村的28个50亩以上灌区和11个50亩以下灌区,确定了8个重点调查灌区和8个重点调查企业实地调查,并建立了相关工作表和台帐表;39个灌区47条水渠和55条排水沟(排洪渠),两个灌溉河湖取水口,以及西阳坡村抗旱窖池42口共计978.2m³(受益面积186亩,受益人口157人)也登记在册;19个规模以下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12741人),1个规模以上集镇供水(受益人口达15000人),黄柏山村集雨窖池112口共计2240m³(受益人口达470人),并对水源地流量、坐标进行了登记;1个水利文化遗迹和4个涉水石碑文物,并详细记录了坐标和进行了实地拍照;对14个行业能力单位的15个水电站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对地下水、河湖开发、堤防工程等没有的项目也进行了零上报。尽管本阶段按要求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本镇地域广、交通不便、工作量大,一些单位缺乏基础资料,并且联系非常不便资料难以获取,相应硬件不足,工作难免有疏漏,不能完全做到精确无误,但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做工作,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努力改善我们的技术手段,做到灵活应用,争取将下一阶段的水利普查工作做得更好!

***镇水利普查办公室2011-05-10

推荐第6篇: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2008年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根据市、县统计局的工作部署,我乡的经济普查工作从9月初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宣传工作。通过召开村干部、乡干部会进行宣传培训,两次召集乡班子领导和挂村组长开会研究和布置经济普查的具体工作。加大标语宣传力度,在龙美集镇悬挂大跨街标语两幅,张贴小标语100多

条,张贴宣传挂图40份,扩大宣传面。

二、清查工作。我乡从10月7日开始对全乡各单位及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清查工作共分为9个工作组,6个工作组负责社区集镇的清查工作,3个工作组负责各村委的清查工作。10月10日,社区居委会的清查工作基本完成,经普办召集各组普查员认真比对整理,全乡单位清查登记在册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个,个体经营户 户。

三、存在问题。经县统计局指导小组对我乡的清查工作情况进行审核,我乡的清查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从业人数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2、有些个体户主要业务活动填写模糊,说明不清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认真组织清查工作组进行查遗补漏工作;

2、认真审核从业人数并规范表格的填写。

推荐第7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附件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2014年12月

目录

1 前期准备 1 1.1组织机构 1 1.2工作方案 1 1.3普查依据 2 1.4普查内容 3 1.5相关要求 3 2普查实施 6 2.1召开会议 6 2.2组织培训 6 2.3资料调绘 6 2.4现场踏勘 6 2.5探测实施 6 3验收与归档移交 8 3.1成果验收 8 3.2内容检查 8 3.3编制报告 8 3.4组卷归档 8 3.5成果移交 8 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9 4.1系统目标 9 4.2软硬件环境 9 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 10 4.4功能要求 11 4.5系统安全 12 4.6信息动态管理 16 1 前期准备 1.1组织机构

1.1.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城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任正、副组长,发改、财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监以及市政公用、通信、广电、电力等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做好统一领导,推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负责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负责重点、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相关工作。

1.1.2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与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兼任,成员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 主要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普查标准规范,组织好普查成果验收和归档移交等工作。 1.1.3管线权属单位职责

按照普查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组织和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所属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电子和纸质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等资料进行整理,向办公室汇交;对普查成果中的所属管线信息进行审核确认;负责所属管线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整改意见。 1.2工作方案 1.2.1一般要求

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包括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基本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实施计划、质量监控、时间安排、经费预算、主要成果、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1.2.2质量保障制度

建立普查工作检查验收质量保障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管。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1.2.3更新维护机制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及时采集、入库竣工数据,定期开展数据修(补)测绘,即时交换数据。 1.3普查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 (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5)《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8)《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规范》(安监总厅规划(2014)97号) (10)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规范 1.4普查内容

1.4.1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

主要内容: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沿线地形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 管线种类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不包括油气管线)等。

1.4.2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应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管线权属单位排查具体情况。包括: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部位、隐患描述、责任单位、责任人、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

1.5相关要求

1.5.1资料调绘要求 (1)资料调绘定义

资料调绘是指将现有管线资料(示意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底图(交通图、地形图、正射影像、道路规划红线等)上,作为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参考的依据。资料调绘工作应在开展管线实测工作前完成。 (2)数据来源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管线权属单位;二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三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四是其他管线信息管理部门。 (3)一般要求

统一调绘资料要求,规范调绘资料成果,形成调绘资料、图。其中:

调绘数据范围:普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管线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点、危险场站点,以及综合管廊等。

调绘数据要求: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绘制调绘图。调绘图应标明管线的敷设方式、类别、管径、埋深、高程、长度、起止点、压力、流向、材质、附属物、权属、建设年代、使用状况、完好程度(有无破坏、损坏、腐蚀点)等基本信息。废弃管线应单独列出。

调绘数据格式:调绘图应为dwg、shp、mdb等格式的电子数据,并配以管线资料调绘属性表。

1.5.2探测成果要求 (1)基本规定

应明确坐标系统、成图比例、管线类别、测绘范围及内容、精度要求等。 (2)图面要求

应符合规范要求,对地下管线进行分类后,进行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应包含管线大类代码、亚类代码,并规定图层颜色。 (3)数据库结构

应建立管点表、管线表、设施面表、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等数据表。其中:

管点表用以记录管线点的物探点号、XY坐标、地面高程、特征、附属物、井底高程、井底埋深、点标准代码、图幅号、勘测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数据类型、精度级别、偏心井位等。

管线表用以记录管线段的管线材质、敷设方式、管径、电缆条数、光缆条数、压力值、总孔数、已用孔数、管线亚级类别、管线使用状况、线标准代码、流向、是否有防腐保护措施、是否有安全保护提示、是否定期检测等。

设施面表用以记录管线附属设施的设施点号、设施名称、专业编号、亚级类别、底面高程、顶面高程、数据类型、精度级别、测绘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所属类型、管理单位、服务范围、服务性质、运行参数、参数单位、运行时间等。

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用以记录测量工程的工程编号、项目总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绘单位、测绘时间、测绘内容、工程种类、竣工长度、竣工埋深、竣工时间、操作员、检查员、高程系统等。 (4)成果资料

主要包括:工作依据文件、工作凭证资料、探测原始记录、作业单位质量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成果图纸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2普查实施 2.1召开会议

普查前应召开动员会,参会人员包括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管线权属等单位负责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向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通告。 2.2组织培训

包括基本培训和专题培训。基本培训主要是对普查工作基本情况、资料调绘相关要求、测绘数据标准等内容进行讲解;专题培训主要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殊需要,对管线管理、权属、测绘等单位开展培训。 2.3资料调绘

办公室应根据普查工作安排,提出调绘要求,明确调绘范围、内容、时间和绘制要求。相关单位应及时整理已有管线资料,并汇交至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编绘管线普查资料调绘图,作为探测作业的参考。 2.4现场踏勘

根据调绘成果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拟定探测方法与技术方案。现场踏勘应核实调绘图中明显点与实地的一致性,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测区地物、地貌、交通、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2.5探测实施 2.5.1测区划分

根据探测任务划分测区。不同测区间应做到无缝接边。 2.5.2工作程序 接受任务(委托)、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校验和方法试验、制定探测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制定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实地调查、仪器探查、建立测量控制、管线点测量与数据处理、内外业衔接、管线图编绘、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成果提交和成果验收。 2.5.3全过程监管

办公室可委托有关单位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作业安全、成果归档等进行全过程监管。 监管内容包括:合同履行、工程准备、工程进度、探查、测量、数据整理、归档、作业安全和资料保密等及质量评价。 2.5.4涉密资料管理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资料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3验收与归档移交 3.1成果验收

验收主要包括过程验收和成果验收。过程验收是指探测单位自验、监管单位查验、权属单位核验;成果验收是指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 3.2内容检查

成果验收检查包括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包括属性完整性,图库一致性,数据库格式,数据入库接边,管线类别、图层、编码正确性,图面元素等;外业检查包括探查精度,测绘精度,漏测、错测及连接关系等。 3.3编制报告

验收报告包括普查概述、普查成果、效益评价等。 3.4组卷归档 3.4.1项目归档

包括前期准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计划批文、招投标文件、合同、会议纪要、大事记、通知、组织实施文件及专家评审验收文件等。 3.4.2成果归档

包括成果报告、成果图及对应的数据库文件等。 3.4.3归档要求

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一并归档。 3.5成果移交

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系统目标 4.1.1总体目标

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应急抢险提供服务。 4.1.2具体目标

(1)实现管线信息的采集、检查与入库、查询统计等功能;

(2)实现断面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 (3)提供地下管线综合信息服务。 4.2软硬件环境

4.2.1硬件与网络环境 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安全性; (2)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3)涉密计算机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4)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 (5)网络带宽应满足系统数据传输、交换、分发与服务的需要; (6)符合地下管线信息三维可视化显示的需要。 4.2.2软件环境 应满足以下要求:

(1)可实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三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3)具有开放式结构;

(4)具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5)具有支持数据共享的功能; (6)支持常用的多种数据格式。 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元数据,还可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数据。

4.3.1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描述城市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结构物、设施空间及属性特征,包括地形要素数据及各类相关数据等。其中地形要素数据由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或数字栅格图等形式来表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应包括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工矿建筑等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的基本要求、几何精度、图形或影像质量、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等质量元素来描述。 4.3.2地下管线数据

地下管线数据应包括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等,按管线段、管线点及附属设施相应图例表示,其内容应充分反映普查成果。 4.3.3元数据

元数据包括标识、范围、数据描述、数据质量、数据编辑状态等信息。 元数据建立、更新、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4.4功能要求 4.4.1基本功能 包括放大、缩小、全屏、漫游、图层控制、数据加载等功能。 4.4.2查询、统计

(1)包括空间定位查询、管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

(2)具备多种查询手段,可以按图幅号、管径等管线要素属性进行多重分级查询; (3)能够迅速准确地查询定位指定管线要素,获取有关信息; (4)具有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和输出的功能; (5)具有日常工作使用报表的统计功能。 4.4.3编辑入库

(1)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结构的修改功能; (2)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编辑功能; (3)应具有图形与属性的联动修改功能;

(4)宜具有批量管线点和管线数据入库的功能; (5)宜具有储存历史数据的功能; (6)应具有数据检查功能。 4.4.4分析

(1)应具有碰撞分析功能;

(2)应具有纵、横剖面分析功能; (3)宜具有三维立体分析功能; (4)宜具有连通分析功能; (5)宜具有流向分析功能; (6)宜具有最短路经分析功能; (7)宜具有事故处理分析功能; (8)宜具有开挖分析功能。 4.4.5输出

(1)应具有符合制图标准的各种规格专题图输出功能; (2)应具有矢量图和影像图叠加输出的功能;

(3)宜具有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能输出通用GIS格式数据; (4)应具有数据加密和记录的功能。 4.4.6管理

(1)具有用户管理功能;

(2)具有图例、符号库、代码等参数设置功能; (3)具有日志管理功能;

(4)具备数据备份、修改更新与恢复功能。 4.4.7 三维

(1)应具有三维管线浏览功能; (2)应具有三维场景显示功能; (3)宜具有三维管线材质调整功能; (4)宜具有三维管线垂距调整功能; (5)宜具有三维剖面分析功能。 4.5系统安全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技术方面可采用专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确保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4.5.1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如下表所示: 表1 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安全类型

问题

后果

解决对策

物理安全

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的发生

整个系统毁灭

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电源故障如设备断电

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

UPS、备用电源

设备被盗、被毁

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同时严格管理及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

电磁辐射

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

对存放机密信息的机房进行必要的设计,如构建屏蔽室。 采用辐射干扰机,防止电磁辐射泄漏机密信息。 订购低辐射终端机。

网络安全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访问,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最终它会使部分Internet连接和网络系统失效

利用网络安全设备(加固网络的安全性,配置好这些设备的安全规则,过滤掉所有可能的伪造数据包)

缓冲区溢出攻击

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当机、重新启动等

编写正确的代码

网络欺骗攻击

被信任的主机丧失工作能力

路由器、加密方法

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错误攻击

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

打最新的补丁

网络监听

非法入侵

使用反监听工具如antisniffer等进行监测

木马攻击

通过后门对目标主机进行控制

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系统安全

黑客对网络主机的攻击和非法访问

服务器瘫痪,数据丢失

防火墙(屏蔽不安全或者有问题的访问)

感染病毒或者木马程序

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

反病毒(检查用户操作,定时扫描系统)

黑客通过网络扫描系统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非法获取高级权限

系统失控、信息窃取、网络瘫痪

漏洞扫描和入侵监测(主动发现和修补系统弱点,监视和发现恶意访问)

数据安全

黑客通过非法手段得到文件,从中提取关键数据或者篡改数据

重要信息被窃取或被篡改

商用密码(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

无法判断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是否安全可信 系统间通讯有困难,重要信息被窃取

CA系统(建立分级信任机制,解决信息的交流问题)

4.5.2安全管理机制

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手段、人员行为等实行集中、全方位、动态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防护策略,保障对安全问题的隔离和限制。 (1)人员行为管理

设置系统安全人员岗位,负责系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问题进行书面跟踪等;在网络管理中实行责权利的界定,对网络管理人员做级别限制,实现专人专管。 (2)安全评估与监督 建立安全评估与监督组,定期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基本组成应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及网络安全专家。 主要工作有:对骨干网络关键设备的重要管理日志信息的分析;利用网络审计工具对网络常见安全点的评估;发现关键应用服务系统新的安全漏洞;对主要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功能检测;对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的安全功能进行检测;针对以上各种安全信息进行汇总,编写网络安全审计报告,制定最新的防范措施。 (3)应急响应

对事故进行检测,确定事件来源;检查威胁的结果;采取信息恢复、网络隔离等相应措施。 4.6信息动态管理 4.6.1建立机构

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以下简称“综合信息管理机构”),从事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的信息管理工作;整合专业管线单位信息。 4.6.2信息更新

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利用管线竣工测量、定期修(补)测等方式,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库。 4.6.3信息共建共享

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与专业管线单位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采取签署协议的方式确定信息共享办法,可以用网络的形式将共同需要的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即时交换,亦可在每个季度末由专业管线单位将管线数据汇交至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由后者结合自身管线数据库情况将数据进行汇总整合,整合后的数据可供专业管线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使用和提取。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同应用。 4.6.4标准规范

各城市应制定适合本市情况的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地下管线数据建库标准》、《地下管线工程现状及竣工数据汇交标准》等。

推荐第8篇:地下管线探测和普查工作概述

地下管线探测和普查工作概述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一门涉及物探、测绘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等多专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探测产品必然是多专业协作、多工序集成完成的,影响探测成果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样和复杂的。因此,必须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实行探测工程监理制度,监督和保证探测技术标准贯彻执行,保证探测工程质量,并为探测成果验收提供依据。

1.监理工作的技术依据

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标准有如下几个: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l00—2004);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

(5)《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6)本项目的技术设计书。

2.监理的主要职责

在城市地下管线监理活动中,监理单位一般要进行如下工作: (1)协助业主单位做好招投标工作;

(2)监督测绘生产单位对测绘生产合同的履行情况;

(3)审查《技术设计书》、《探测方法试验及一致性校验报告》、《质量自检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4)负责对测绘生产单位作业全过程实施监理,做好资料编辑整理工作,编写监理报告;

(5)做好甲乙双方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监理的协调作用;

(6)在监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测绘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当测绘生产单位未能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令测绘生产单位立即停工并及时报告业主单位;

(7)定期向业主单位汇报探测作业进度及监理工作情况;

(8)对测绘生产单位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知测绘生产单位。

3.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基本流程

监理任务的下达就是从监理委托合同签订之日算起,此时,监理就要及时与测绘生产单位取得联系,做好测绘生产的组织安排工作。同时协助测绘生产单位解决进场前需要业主协调解决的各项准备工作问题。监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如图8.2所示,图上所规定的各项检查比例因项目的不同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图8.2监理流程图

推荐第9篇:关于益阳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报告

关于益阳市地下管线普查及

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

益阳市人民政府:

为全面掌握和摸清我市地下管网现状,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按照市政府的安排,我局会同市城建投资公司自2009至2011年完成了我市中心城区的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一、项目基本情况

益阳市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为我市建成区约55平方公里,管线总长1371.5公里,管线类型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国防光缆等。今年上半年完了地下管线探测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所有工作,并于6月14日已聘请相关专家和部门联合完成了项目验收。

二、项目资金情况

按市政府当时确定的普查范围(迎宾路以北,长益高速公路以西,资阳路以南,云树路以东)预计总管线长度约1200多公里,预算总投资368万元,市政府当时只批准投资300万元。现于指定范围内完成的实际总管线长度为1371.5公里,按招标投标确定的价格计算,每公里1690元/米(单种管线),因此用于地下管线探测的资金为232万元,加上20万元监理费,20万元工资经费和82.9万元信息系统建设费,此次地下管线普查总经费为355万元。城建投资公司已拨付20万元工作经费和180万

普查费用和信息系统建设费用,还剩155万元暂未支付。

三、现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市的地下管网普查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并取得了最终成果。但对于成果的运用及信息系统的运行还需我们做以下工作:

一、城建投资公司作为此次地下管线普查的投资主体,应尽快拿出具体的收费方案,方便管线单位尽快有偿地使用普查成果,保证在收回投资成本的基础上促进我市各专业地下管线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为保障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营。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里的数据需不断更新,更新的信息数据分为地形数据更新和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因此次普查的道路主要为已建成的主次干道,对于暂未修建或未修建到位的道路,缺乏地形数据,地形数据的更新可通过对所有新建道路在施工完毕后,将验收的道路数据更新到信息系统中;对于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需要建设单位到我局申请办理规划行政许可、放线、验线。只有通过验收,才能更新管线数据。

三、市政府应成立我市地下管线信息工程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接收、整理、管理和利用,负责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与运行。只有通过专门的机构,专业的人员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有序的运行。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推荐第10篇: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

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

温州市城建档案馆 吴轶

为适应温州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程序,提高温州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温州市政府于1999年末决定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旨在通过对城市现状地下管线资料的调查建档,建立合理、高效、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管理,理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程序,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来建设与管理好温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更好地推进温州城市化进程。

一、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实践

根据温州市政府安排,由温州市规划局牵头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由于该项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强,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为使工作能顺利开展,必须对此项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市规划局抽调专门人员到有关城市去考察学习,在吸收和总结其他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温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本着“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温州市政府于2000年1月份批准成立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由阮晖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任小组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管线办),抽调专门人员全面负责普查的具体工作。

由于我市是首次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对有关普查的具体程序、行业信息等都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按时、合理、高效地完成,根据温州的具体情况,按照“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要求,管线办决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两家探测单位共同对温州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2000年2月21日,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招投标工程问题澄清会在温州市规划局七楼举行,到会的投标单位有:福州雷力之星探测公司、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公司、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公司、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建设部勘测院等六家单位,管线办向与会的各家单位发放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招标说明书及评标细则》;3月1日早上管线办接收并登记保管了五家单位呈交的标书(一家单位弃权),下午在规划局六楼会议室召开对商务标的开标,并进行汇总,各管线权属单位均参加了会议。3月8日,经过对商务标和技术标的评审,领导小组按照综合评定的原则,最后选择了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院(国测)和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有限公司(金迪)两家单位共同进行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按照管线办的普查工作组织方案,在对两家中标单位委托正式任务之前,先在试测区内进行地下管线普查试验工作。为了便于初期工作的开展和与各方面的协调我们选择了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约计10平方公里作为两家单位在温州的试测区。3月21日试测区工作全面铺开,国测共投入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8人,4个测量台组,11个物探台组,全站仪5台,探测仪12台,共探测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115幅;金迪共投入4个物探台组,1个物探检查台组,2个测量台组,2个内业处理台组,设项目经理1人,物探负责人1人,测量技术负责人1人,内业技术负责人1人,共计18人,探测面积约3.3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53幅。管线办分别对两家单位的仪器精度校准、明显点调查成果、隐蔽点探查成果、测量精度和开挖隐蔽点进行了验收。通过对两家作业单位工作的组织实施、质保体系、探测方法、成果质量等方面工

作的检查,管线办认为两家作业单位在试验区中的工作是可行的,试验成果符合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及规程的质量要求,可以接受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任务,同意进入下阶段的普查工作。

在试测区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线办全体工作人员还进行了普查技术规程的编制、信息系统的选择与普查合同的拟定。《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以《城市测量规范》基本原则为依据,参考《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结合《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和新技术的要求而编写的。《规程》内容包括:总则、地下管线的探查、地下管线测量、管线图的编绘及数据处理、成果资料的检查和验收、管线数据库的建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几大部分;《规程》还对地下管线代码和颜色、注记标准、探查表、开挖检查表、成果表、图例、地下管线横断面样图等做了详细规定。通过试测区的工作验证,对《规程》初稿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后,管线办于2000年5月将《规程》提交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进行审定,领导小组认为:《规程》编制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科技成果,批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按照本《规程》正式执行。与此同时,“温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在管线办的共同努力下也基本确定了下来,考虑到系统平台应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性能稳定、数据共享和在我国应有较多用户的要求,管线办决定采用ESRI(美国环境研究所)公司的桌面GIS-ARCVIEW系统平台,并与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签定协议,互相合作共同开发“温州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五月初,全市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正式铺开了。从大街到小巷,从清晨到黄昏,从和煦的春风到高温酷暑,哪里有管线哪里就有探测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明显点调查、隐蔽点探测、不确定处开挖、钎探,管线点定位测量,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致的操作、严格的把关。探测单位对工作积极主动,管线办同志更是对工程的如期保质完成尽心尽责。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管线办采用以局部控制整体的措施,把整个测区分成若干个区块,分别交给两家单位,对每个片区实行边探测边进行质量跟踪检查的办法进行管理,并且还从外地聘请了两位资深工程师对项目进行监督。这项措施不仅方便了监督组对作业单位外业探查质量的控制,而且加快了探查速度,保证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的如期完成。由于两家作业单位经验丰富、组织健全,加上管线办协调配合工作的及时有效以及各管线权属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顺利,外业调查探测工作于9月中旬全部完成,内业编辑整理工作也早在7月份开始,并与外业工作交叉滚动进行。考虑到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其各自地下管线的情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管线办要求两家作业单位将普查成果送交各管线权属部门进行初步错漏测检查,事实证明该项工作是地下管线普查验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高与保证地下管线成果资料的可靠性。11月中旬,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初步成果提交到了管线办。在收到两家单位送交的1:500综合管线图与成果表后,管线办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与权属单位对普查成果进行了预检查,按照《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细则》的规定,大家在肯定整体成果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修改意见,并按照10%的抽图比例对两家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并返回了修改意见。12月下旬,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正式成果提交到了管线办,由管线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面验收与鉴定。根据《规程》要求,验收时应提交的普查成果资料包括:任务合同书、技术设计书、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技术总结报告书等七项内容,

专家小组要对其探测技术是否满足规程规定,各种探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方法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各种专业管线图、综合管线图、断面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等十项内容做出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中测绘工作实施的质量情况,温州市管线办还委托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进行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省测绘产品质检站分别对给水、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燃气、电力、电信、信号、有线电视、军用电缆、联通电缆、工业管道、长途电缆等13类管线共2181.07公里,综合管线图1339幅,断面图1210幅进行了抽查,认为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测绘产品质量合格。

2001年1月5日,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专家鉴定会在温州市奥林匹克宾馆如期举行,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国泮、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研究员黄久松、建设部规划司勘测处处长蔡立群、北京市测绘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洪立波、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田雪强高工、温州市截污工程指挥部王学权高工等省、市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专家委员会听取了工程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质量监督报告,观看了信息系统多媒体演示,查阅了有关成果资料,并对工程成果进行质询,经过认真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成果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程管理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至此,历时整整一年的温州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暂告一段落。据统计本次普查涉及城区范围约83.7平方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区范围内主要道路上的主要管线的主干网络,共探测地下管线总长2181.289公里,其中:给水553.514公里、污水250.373公里、雨水417.265公里、雨污合流管线168.304公里、燃气91.174公里、电力95.432公里、电信359.065公里、联通管线45.074公里,军用线路41.029公里,有线电视50.468公里,工业管线32.707公里,信号线8.053公里,长途光缆16.757公里,试验区路灯52.074公里。测区管线平均密度为26.06公里/平方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共1339幅。

紧接着的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维护管理和动态更新工作,这项工作更具长期性、艰巨性,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特点:

(一)地下管线普查组织健全、机构设置合理

(1) 普查领导小组

此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工管理”的精神,市政府专门批准成立了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由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任组长,主管城市建设的市府副秘书长和规划局局长任副组长,各权属单位的主管领导任小组成员,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系统的组织保证。

(2) 日常办公机构

为了有利于此次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简称管线办),具体负责管线普查工作的实施与协调工作。管线办以市规划局人员为主,抽调专人负责普查日常工作,与管线权属单位的人员建立固定的联系人制度,解决作业单位在普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定期向普查领导小组汇报普查工作情况。

(3) 技术协调组与组织协调组

根据普查工作需要,管线办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组织,成立了技术协调组和组

织协调组,对管线普查的日常工作实行分工管理。技术协调组负责普查工作中日常技术协调、普查监督、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文档管理工作等;组织协调组负责组织作业单位的生产进度与各管线权属部门关系的协调和普查工作的总组织协调。实现日常工作有人管,技术工作有人抓。实践证明合理的组织管理和专门的工作机构是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

(二) 普查实施方案较为完善

由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步时间不长,在我市更属首次,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开始时困难较大。管线办在学习和总结其他城市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温州城市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确定了普查范围、内容、期限。为确保普查成果的质量,管线办本着“分片把关、层层负责,滚动进行”的原则,坚持把任务下达与片区成果质检相挂钩的原则,使组织体系整体贯穿于每个片区的普查作业中去。管线办建立了严格的周例会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化解,及时沟通和了解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线办积极与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协调,对于权属单位的有关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予以多地考虑,对于一些在目前国内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目标,管线办也努力加以说明,使管线权属单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线普查的有关信息,共同解决与处理普查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三) 质量保证措施到位

(1) 择优选择作业队伍

本次管线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现状资料不完整,存在局部区域工作难度大等特点。管线办通过对目前国内几家地下管线探测单位的调查,邀请了6家单位来温州进行投标,我们本着“管理严,业务精,制度全,经验足”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几家投标单位的资料进行充分审查和研究,经综合考虑,最后报领导小组同意择优选取了两家探测单位(即国测,金迪)共同进行温州市地下管线的普查探测工作。

(2) 技术措施较齐全

由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技术性强,工程复杂,涉及专业多,现有规程对新技术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管线办在吸取和总结了我国其他城市管线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并结合温州实际,经市管线办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编制了《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添加了管线图的编绘及由数据处理和管线数据库的建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规定,并根据本次工作要求对探测的取舍标准进行了调整。《温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为整个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严格的技术保证。

(3) 质量监督方法切实有效

探测工作的关键是普查成果的真实可靠、达到技术要求,更好地满足今后生产及城市建设的需要。管线办根据目前国内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监理机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没有专门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工作,而在管线办内部设立专职质量监督组进行普查工作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检查监督工作。监督组从作业单位的质检体系监督入手,制定严格的监督规程,根据国家有关任务检验标准,进行普查作业过程及中间成果的质量检查,各项检查方法、数量、质量严格按技术标准执行。监督组由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人员组成,由管线办技术组负责管理,保证监督工作的及时、合理,监督数据的准确可靠,实事求是地反映普

查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确保有关技术标准措施的贯彻执行,避免随意性。监督工作实行作业现场跟踪监控,监督组成员从明显点调查到隐蔽点探测,从图根点控制到管线点测量,对整个探测过程实行现场跟踪巡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反映到管线办,保证普查工作保质保量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质量监督组始终以服务与协助为宗旨,与作业单位一起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问题,又起到管线办与普查作业单位之间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4) 实行监督检查日记制

监督组成员对日常跟踪检查情况均记入监督日记,记录检查路线、作业分组、存在问题、处理办法等,做到每日一记,避免检查人员对工作的敷衍。监督组根据日记内容编辑监督简报,在每周例会中进行通报。此举促进了作业单位的质量管理,加强了作业人员的任务意识,同时在跟踪检查过程中,随时了解作业人员有对关规程的掌握情况。

(5) 建立检查信息反馈制度。

管线办对检查中发现了的重要问题,以监督检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给作业单位。要求作业单位提出整改措施,项目经理和整改人分别在该表上对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并签字。监督组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让作业单位切实体会到监督工作的公正合理,这一做法对控制整个工程任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及时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于温州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普查资金到位比较及时,这为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各管线权属单位对此次普查工作都给以积极配合,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了此项工作,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审查普查成果,为普查成果的质量保证打下基础。另外,温州市基础地形图的及时提供,是此次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能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在普查工作中,管线办及时与测绘局进行协调,根据目前温州市基础地形图测量工作正在全面进行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以普查工作用图为目标,合理地安排局部地形的修测补测,使部分没有地形图的普查成果得以完善,保证了普查成果的按时完成。在同年温州市政府组织的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中,由于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的及时提供,给塘河截污工程调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旧城解放南路的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根据地下管线普查准确详实的资料,合理确定了施工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大南门交叉口交通复杂地段的施工任务。还有信河街改造工程等等,种种情况表明,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已经在我市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必将促进温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今后的工作与建议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直接目的虽然是要查清现状地下管线的情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管线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的规划管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新的地下管线将不断增加,而原有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地下管线将被废弃或更换。因此,普查成果数据库应及时补充更新信息,否则便不能反应现况。因此,这次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始终以建立一套高效、合理、便捷、可靠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充分考虑各种技术因素,为实行动态管理作准备,管线办与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探测工程院联合开发了“温州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与完善,促使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1)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组成部分

利用此次普查成果,实现动态更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现势性的地下管线信息,这样将大大提高地下管线普查的社会经济效益。

(2)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广泛应用的重要保证 系统的建立将对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起着重大作用,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利用查询检索功能,提高了地下管线建设和使用的效率;通过不断对管线资料进行补充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使系统保持较好的现势性,达到有效地为城市建设服务的目的。

(3)面向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管线信息系统

通过这次地下管线普查,要在规划部门建立全市范围的综合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存储全市范围的各类管线的主要内容,采用1/500比例尺成图为基本成图方式,其管线、管线点的平面位置与竖向位置必须满足“管线工程综合”的规划设计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全市各种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以及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在以上基础上,对经济、技术与管理条件成熟的专业部门再建立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城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

过去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无序性,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缺乏整体性,给城市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隐患。面对眼前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为维护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真实可靠,必须及时对普查成果进行动态更新。由于目前我市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方面的程序尚不规范,制约着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维护和更新。所以,要尽快建立专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严格按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努力建设温州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3、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规划及建设管理体系

(1)制定相应的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健全地下管线规划审批制度。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意义重大,为维护和提高普查成果的现势性,同时为了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必须制定一套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建立起一种有法可依的制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地下管线系统。

(2)由于城市地下管线系统牵涉面广,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系统必将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各专业管线主管单位及权属单位应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有关管理规定,服从统一管理,积极配合,不断完善温州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系。

(3)随着未来形势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空间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更决定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艰巨任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做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11篇:某年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XX年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XX年农业普查工作汇报范文有哪些呢。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XX年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一:

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成立机构,落实人员。为做好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XX年底,金安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金政秘【XX】77号),要求各乡镇街、园区和区直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士银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汪家胜为副组长,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金安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按照职能,各负其责,积极做好普查相关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领导组办公室内设综合业务、数据处理和后期保障三个小组,具体负责全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日常工作,六安市金安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印章同步启用。

各乡镇、涉农街道也相应的成立了普查领导组和普查办公室,乡镇街普查领导组一般有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乡镇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普查办公室主任由首席统计员担任,配备3-5名工作人员。

2、落实普查经费、场地。区级普查工作经费初步安排约200万元,其中60万元工作经费,分三年拨付,20万元PDA增购经费,120万两员补贴,目前PDA增购经费和XX年20万元的工作经费已经拨付到位,两员补贴已作为XX年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批,各乡镇街农业普查经费按实报实销的方法给予解决,初步预算每个乡镇街需要安排农普工作经费约10万元。

同时为保障普查正常开展,区统计局在区政府四楼安排两间约4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普查办公用房,基本能满足需求,各乡镇街也依托乡镇统计站,均落实了普查用房。

3、拟定工作制度和计划,稳步推进普查。按照省市普查办的要去,区普查办拟定的区农普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普查办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等工作制度,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工作责任到人,避免推诿扯皮。

同时根据省市农普工作时间安排,制定普查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推进普查工作。

4、积极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利用农普简报、一封信、宣传车等宣传载体,积极做好农普宣传工作,截止目前为区普查办已印发《农普简报》5期,同时在农普试点期间,发放农普一封信1200份,农普宣传扇1000个,印制宣传横幅60条,出动农普宣传车2辆,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以及各乡镇街党员微信群、工作群宣传农业普查,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5、做好普查试点工作。6月下旬,全省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在我区三十铺镇凤凰村、枣树回民村进行,全省各市及我市各县区、我区部分乡镇普查办主任、业务骨干共计170多人参加试点,试点期间,省普查办对普查方案、流程以及普查表的填报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6月25日-7月10日,我区组织18名普查员和4名普查指导员对两村范围内所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户、规模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村、镇表进行了调查,经过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审核、录入上报等阶段工作,共调查普通农户1333户,规模户11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9家。7月26日省普查办对我区普查试点数据质量进行质量抽查,对在我区举办的全省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此次试点非常成功。

一、存在问题

通过农普试点和前期的工作发现,以下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农业普查顺利开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1、经费筹措难。此次农业普查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按照省农普办要求,县区财政除了要承担本级工作经费外,还有全额承担“两员”补贴以及增购的PDA费用,初步估算我区财政需要拿出200余万元用于农业普查,其中“两员”补贴占到支出的大部分,当前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步伐较快,经费支出大,财政吃紧,经费争取难度较大。

2、普查员选聘难。此次农业普查采用PDA调查方式采集数据,对普查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普查员一般要文化程度较高、能熟练操作电子产品,而目前农村年轻人普遍在外务工、求学,留在家中的基本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不能胜任普查员工作,在本次试点,两个试点村就无法选到足够数量的普查员,最后还是由镇普查办协调从该镇其他村选聘,在正式登记时,由于全区各村均要承担普查任务,普查员选聘将成为一个难题。

3、入户调查难。在此次试点中我们发现,农村有相当部分农户在附近的工厂上班,白天家中无人,虽然我们的普查员采用电话提前预约、晚上上门等手段,仍然有很多农户需要普查员多次上门才能完成调查任务,给普查工作造成大量的额外工作,还有部分农户家中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留守老人和孩子,对普查员询问的问题因理解困难或不了解情况而不能答复,也给普查工作造成困难。

4、普查指标多,上门登记时间长。此次普查试点各类表中设计的指标均较多,例如普查中最常用到的农户普查试点表,共有十一个大类约90个指标,而且部分指标的专业性较强,普查员需要花费时间向农户解释,如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普查员完成一户调查任务大约需要40分钟,去除在路上的时间,每天大约只能调查5-6户,调查时间过长,按250户一个小区,正式调查时,普查员需要约5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调查任务。

二、几点建议

一是由于此次普查对普查员素质要求比以往要高,普查占用的时间长、任务量大,因此要加大普查经费投入,提高“两员”补贴标准,特别是目前县区财政困难,“两员”补贴费用需要各级共同分担,不能简单地将经费推给县区,要县区自行解决。

二是农业普查点多面广,涉及到全区20万农户和部分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同时对于基层普查员来时PDA是个新鲜事物,需要花时间去熟悉使用方法,耗费精力,建议在正式普查时同时使用PDA调查和纸质表调查两种方式,便于基层灵活操作。

三是针对此次普查要求普查员素质高、普查员数量大,选聘难的问题,建议市农普办能够以市农普领导组名义,发文鼓励基层政府将近年来新招录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支一扶”、公益性岗位以及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普查中来,充实普查员队伍。 金安区普查办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XX年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二: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

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2篇:文物普查工作汇报11.27

红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

调查阶段工作情况报告

(2009年11月 27日)

尊敬的各级领导,文物工作领域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红山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红山区检查指导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级领导和专家多年以来关心和支持红山区文物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红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区,也是赤峰市工业、商贸和科教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202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人,辖2镇、11个街道。红山区因城区东北部有一个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史称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悠久的历史衍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截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单位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26处。

红山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历时2年多,在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普查、复查和数据整理录入工作。现将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切实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对于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组织机构。

2006年,红山区被列为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地区,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红山区文物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文物普查工作,使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并在技术标准、工作方法、经费管理、组织保障、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为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开展后,红山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文物普查工作更是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文物部门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此次普查任务。

2008年4月,红山区政府下发了《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赤红政字〔2008〕5号),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正式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的红山区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局

2 (以下简称三普办),同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内文物普查〔2007〕1号)的要求,制定了切合红山区实际情况的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壮大普查队伍。

红山区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普查任务繁重。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经红山区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赤峰学院研究决定,由赤峰学院历史系和红山区文物管理所组建联合普查队,共同开展红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2008年5月20日,红山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暨赤峰学院历史系与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合作启动仪式在赤峰学院召开。赤峰学院、赤峰市文化局、红山区政府有关领导、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全体工作人员、赤峰学院历史系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的全体师生和新闻媒体的6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阐述了国家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意义,对普查工作提出了要求,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区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普查培训。

为确保普查资料详实无误,红山区三普办在普查队正式进入田野前,对普查队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为了使队员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三普办还带领队员们到西水

3 泉遗址进行实地演练,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指导。通过室内外相结合的普查培训方式,使队员们对文物普查中的相关标准规范有了细致的领会,夯实了他们的业务知识,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大资金投入。

为确保普查工作能够扎实有效的推进,红山区财政对普查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先后投入资金20余万元购臵所需设备。普查办公室为每个普查小组配备了对讲机、GPS定位仪、数码照相机、1:5万地图、指北针等普查设备,改善了普查工作条件,确保了普查结果真实准确。

二、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圆满完成各阶段的普查任务

我区的普查工作分田野调查、复查和室内整理三个阶段进行,在完成前两个阶段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了四个“精心”,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做好普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我区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少走弯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红山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普查计划和工作方案。普查队还查阅了大量现有文史材料,为文物普查工作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二)精心编制普查工作方案。

为了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红山区政府组织文物部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在上级文物部门和有关专

4 家的指导下,详细具体的安排了普查任务、普查路线及工作模式。对红山区全部27个行政村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在普查中,我们坚持实现了“四个不漏”即:不漏一个自然村、不漏一个山头、不漏一个自然河沟、不漏一个台地,做到了“四勤”,即:手勤(多记)、腿勤(多跑)、嘴勤(多问)、脑勤(多思考),确保了普查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三)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普查氛围。

为了使社会各界了解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红山区文化局精心制作了文物普查宣传策划方案,通过制作板面、图片、印刷文物普查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普查期间,红山区三普办通过内蒙古晨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赤峰市广播电台、赤峰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介绍文物普查的意义、目的、指导思想和普查对象等。这些宣传,不仅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文物普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文物普查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四)做好重点遗址的田野复查工作。

2008年底,红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转入到室内资料整理阶段。2009年3月,针对室内整理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普查队再次进入田野进行复查,由于复查任务繁重而人员严重不足,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再次

5 和赤峰学院进行联合,对27个行政村中的重点遗址进行复查,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了所有复查项目的文字撰写、GPS测点、平面图及位臵图绘制、登记表填写等。复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获得了较为翔实的资料。

三、实地调查初见成效,文物普查结硕果

红山区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一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三普办抢时间、争实效,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在各镇(办)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文物普查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普查工作显成效。

红山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82处,其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50处,复查遗址点32处,包括古墓葬8处、古建筑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全部采集了准确的信息数据,包括文物内涵、图纸、照片、标本等,并制作了电子文本。这次普查,不仅基本摸清了我区文化遗产家底,而且还发现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的红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二)野外调查取得重大成果。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是此次野外调查所发现的重要成果。魏家窝铺村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南部,距市区不足20公里,遗址位于魏家窝铺村东北1公里

6 的山坡上,属于近山坡顶部的三级台地。经专家确认,魏家窝铺遗址是典型的文化性质相对单纯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此遗址规模大、布局完整,对研究红山文化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10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对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了勘测钻探。2009年7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联合组成了考古队对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9月末,完成了今年的发掘和后期整理任务。试发掘区域虽由于曾用作耕地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遗址格局保存完好,对研究红山文化遗址聚落形态,布局以及当时的生产生活形态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红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规划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三普办、市三普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等重点文物进行重新规划、保护并开发利用。

两年来,在自治区三普办和市三普办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全体普查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三普工作通过合理调度,科学组织安排,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夯实了基础,摸清了文物家底,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今后保护利用研究文

7 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文物队伍整体素质,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和知识面,对文物保护理念有了更新更好的理解和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红山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自治区三普办和市三普办要求,以及和兄弟旗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更好地借鉴各兄弟旗县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努力把红山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13篇:吉水县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吉水县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吉水县水利普查办公室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关于抓紧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台账建设对象名录汇总审核工作的通知》(国水普办„2011‟24号)、江西省水利普查办《关于抓紧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台账建设对象名录汇总审核工作的通知》(赣水普办字„2011‟27号)等文件精神要求,我县高度重视,抓紧做好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现将目前我县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机制建立情况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曾亚东任组长,水利局、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等等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吉水县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负责水利普查日常工作。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任组长专抓水利普查工作,由乡镇水管站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吉水县府办发„2010‟354号),对扎实搞好第一次水利普查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局明确了各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普查办副主任,同时确定了一名专职副主任,安排了4名业务熟

悉、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为专职工作人员。县普查办制定了《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使吉水县水利普查工作有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动员部署

为及时推动全县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各阶层和广大干群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切实落实普查任务,2010年12月15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动员大会,县委常委、副县长曾亚东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增强了对水利普查工作重要意义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统一了意见,为全县认真开展水利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4月15日,又召开了全县水利普查工作会议,对开展清查登记阶段工作作了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曾亚东常委在会上指出,我县水利工作通过广大水利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此次普查目的就是进一步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建立全县基础水信息平台,要求大家一定要沉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做好对每一眼井、每一处灌区、每一处塘坝、每一座水库等水利设施详细登记等基础工作,积极与县水普办沟通联系。

3.专职人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及时将有关文件传达至相关单位,要求水务局尽快做好人员选配工作,2010年11月水务局研究成立水利普查办公室,县水利局明确了各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普查办副主任,同时确定了一名素质较高、能力强的股级

干部为专职副主任,安排了4名业务熟悉、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为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办公室人员职责分工。根据专业特点和各股室工作职能,从水利局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具体牵头负责各专项普查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4.集中办公条件

按上级文件要求我县及时落实了办公场所,重新装修了一间办公室,添臵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速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GPS等各种先进设备,购臵了档案柜、办公桌椅等。所有办公设备已按文件要求通过政府采购臵办齐全。

5.普查经费落实

我县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根据上级安排着手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为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江西省普查办编制的《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我县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和计划,合理确定了取费标准,编制了我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预算,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在2010年12月28日下发抄告单追加2010年普查工作经费10万元,并划拨给我局作为水利普查前期工作专项经费。县政府已经在2011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了120万元(吉水县府字[2011]11号),作为2011年度水利普查的专项工作经费。

6、实施方案

为使普查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普查办组织办公室人员和局各专项普查负责人利用1周的时间,集中学习有关文

件精神、表格内容和填表说明,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各种表间关系,召开专项普查人员座谈会,集思广益,全面收集全县经济社会、水利工程、用水大户等基本情况,认真研究普查指标界定、典型用水户选取、用水计量方式、台帐建设等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据国家《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明确了水利普查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并详细制定了宣传培训、清查底册编制、清查表发放和收集汇总、普查数据上报、质量控制等工作细则以及6个普查方面和2个专项调查的工作日程。经县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研究,由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将实施方案下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实施方案明确普查范围,合理划分分区,同时明确各普查小组的工作范围,分清普查责任,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县普查办综合考虑县域内清查对象分类特点、数量及分布情况又按照普查内容划分了普查分区。整个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7、“两员”管理

县普查办根据国水普查办[2010]55号文件要求,县政府办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吉水县府办字[2010]304号),制订了详细的选聘标准,严格程序,层层把关,把每个乡镇作为一个普查分区。强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选聘工作。在选调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中,除各村配备的普查员外,其他普查人

员具有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而且大多数人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素质较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数量及素质都符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国水普办[2010]55号)的要求,其中选聘普查指导员79名,普查员279名,共计358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都于2010年11月底前完成了初选并造册上报市级水利普查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档案信息全部存在县普查办,并发了上岗工作胸牌,要求持证上岗。

8、培训工作

一是按时制定了«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并上报了«参加省级水利普查第一阶段培训计划和县级开展水利普查培训计划工作的报告»(吉水水普办字[2010]3号)文件,参训人员专业对口,参训人数符合要求,达到培训效果;二是下发了«关于举办我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首期县级培训班的通知»(吉水水普办字[2010]4号)对县级培训作了周密的安排。按时制定并上报了县级培训计划,举办了两期县级水利普查培训班。第一次培训于2010年12月15日-17日举行,完成了综合培训及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情况、灌区专项普查县级培训班,所有从事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情况、灌区专项普查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共计344人参加了培训。第二次培训班于2011年1月20日-23日举办,完成了水利工作、水利行业能力、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的专业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为乡镇普查指导员和村级普查指导员,培训率达98%。

通过两次六天的培训,提高了全体普查人员对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了普查路线和流程,掌握了水利普查专业知识及普查成果控制方法;使技术骨干、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熟练掌握了各项普查内容的指标含义、普查表填报要求、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相关技术规定;使全县普查人员掌握了普查工作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普查试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两期培训班上,县委常委,副县长、县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曾亚东都到会讲话,挑选了参加省级培训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精心授课,学员专心听课,使得两次培训效果非常好,且基本上通过了培训测试。各乡镇也陆续在今年3月底以前完成了村级普查员的学习培训班。

9、宣传工作

为提高全县各级对水利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水利普查工作,我县把宣传作为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深入宣传。一是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水利普查工作领导组组长曾亚东于2010年报11月18日在县电视台作专题讲话;对全县水利普查动员会上县领导的讲话进行录像,黄金时段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三天;二是通过会议进行宣传。2010年12月15日,吉水县委、县政府在县会务中心组织召开了“吉水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动员会”,县主要领导、各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

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了这次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对水利普查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规律、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作了详细介绍,针对下一步水利普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12月21日召开了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水利普查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宣传,对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三是在电视上全天播放水利普查宣传滚动字幕,深入宣传水利普查的意义、方式和工作时段。四是悬挂宣传条幅和刷写墙标。在县城和各乡镇的主要街道和重要村庄悬挂宣传条幅,每个村悬挂1幅宣传条幅,刷写1处墙标。五是根据水利普查工作进程及时编发简报、信息开展面上宣传,积极向省、市级水利网站、刊物等媒体投稿;六是县动员大会、领导小组成员会、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会等几次较大的活动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在电视台播报新闻5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群对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全县相关部门对水利普查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和关心水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为今后顺利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有了坚实基础。

二、清查登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资料收集情况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情况、灌区专项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各专项的清查表、台账表、名录表在2011年4月底全部完成并交县普查办,目前有部分乡镇上交表,其余乡镇陆续正在上交。

2、台账建设审核情况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情况、灌区专项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各专项的预清查已基本完成,并且各专项的名录表已编制,发放到各专项及乡镇,1-3月台账表回收全部完成,各专项的数据采集,审核正在进行,且在4月底完成审核。

3、其他清查工作开展情况

水土保持:到气象台收集30年的气象资料并填写气象普查表。下发单独的水土保持措施表格到各个乡镇并对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答疑、沟通和协调。根据国家普查办下发的1:5万工作底图及地幅编号等相关资料确定野外调查单元地点以便进行野外调查。

行业能力:到水利系统内各单位和统计局查找相关单位资料,确定清查名录,然后到名录内单位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完善清查名录,为普查做准备。

河湖治理:到河道管理机构、环保、统计等相关单位部门查找资料,先作初步清查,初步确定普查范围内的取水口、入河排污口、地表水水源地等。然后在乡镇配合下实地调查建立清查名录,为普查工作做淮备。

经济社会用水及灌区专项:提取公共供水企业、工业企业、建筑业与第三产业名录,查漏补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一一组织填报。根据水利局已有的灌区资料,对规模以上的灌区进行调查,填报台账及普查表;对规模以下的灌区由乡镇填报后,县普查办审核。对填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耐心沟通和协调。

水利基本工程:先将普查表汇总表发往乡镇进行填写并对填写中遇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普查填报的同时,采取档

案查阅方式将现有的资料填写汇总,以便与上报上来的资料进行比较,再核实补充遗漏的水利工程。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以行政村为单位填报,对机电井的资料进行实地勘测形式核实补充遗漏。

三、经验和亮点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是搞好水利普查工作前提。在普查工作过程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组织是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水利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如果没有县政府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水利普查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有序地开展。县长刘兰芳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经常过问普查工作各项准备工作情况,在经费安排、文件下发、人员落实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县委常委、县政府曾亚东副县长对如何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多次带领普查办负责人向主要领导汇报普查工作,多次在普查动员会、领导小组成员会、普查员培训会上做作重要讲话,多次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多次专程来到县普查办和部分乡镇看望和慰问普查人员,帮助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普查人员极大的鼓舞,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障。县水利普查办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机构,对全县普查工作全面负责;同时根据专项普查业务特点,划分了七个专业组,由局里七个业务股室分头负责,且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并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水利普查各专项工作。各乡镇也都成立了水利普查组织,从而在组织机构上为普查的成功

奠定了基础。为保证工作责任明确,运转高效,县、乡普查办都制定了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忙中出乱、乱中出错的现象,使普查过程做到“全局一盘棋,分工不分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协同作战,井然有序,工作到位。

(二)政府参与,真抓实干,是普查工作取得实效重要基础。这次水利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对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基础信息的一次全面收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一部门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政府行为来开展工作。以政府行为开展水利普查工作,能够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广泛的号召力和明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部门无法完成的。我县的政府行为,突出的表现在“强化”二字上,具体体现在:一是把县、乡两级政府领导的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2011年“1号文件”精神上来,思想认识上到位;二是成立了的水利普查机构,突出普查的政府行为;三是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落实专项经费、安排部署水利普查工作;四是政府领导协调各部门解决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是水利普查取得实效重要保证。水利普查涉及面极广,既有中央单位,又有地方部门;既有行政单位,又有企事业单位,协调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实行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参与的统一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计、财政、农业、林业、发改委、住建设、气象、国土资源、税务等

部门的作用,及时搜集包括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经济普查资料、气象资料、供排水资料、农业普查资料、国土资源资料、环境保护资料等,在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因此,加强组织协调是确保水利普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县在强化部门组织协调上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水利普查领导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二是实行统一领导,上下行动一致;三是把水利普查牵涉的部门纳入领导组成员,引起单位的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四是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普查有关事宜;五是及时召开“碰头会”,沟通信息,紧张有序地搞好水利普查工作。县普查办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部门间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出其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和竭尽全力做好水利普查的局面。

(四)选好人员,健全制度,是水利普查取得成功重要条件。水利普查工作与其他普查工作区别很大,情况复杂,技术含量很高,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普查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聘、培训和管好普查人员,也是搞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一。对此,我县首先在县级普查机构人员确定上作了细致考虑。根据局里中心工作情况,选择各专项普查专业对口的股室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同时确定一名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协调发展能力强的负责人作专职副主任,从机关和下属单位选调4名熟悉电脑、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工作干劲足的干部作为专职人员,并从相关股室抽调一名业务骨干作为专项普查负责人。从目前各

项工作来看,这批人脚踏实地的工作能力、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过硬实用的举措是取得我县水利普查阶段性工作实效的关键。在选聘普查员与普查指导员上突出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调关,坚持条件,重点选调熟悉水利情况,思想、身体素质好,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努力提高普查人员素质。业务培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水利普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合格的普查员,才能做出合格的普查表来。为此,在对普查员业务培训时,一定要保证普查的业务素质,保证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严防走过场,培训结束后,对每个普查员都进行了严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

四、问题分析

1、普查培训时间匆促,学时较短,而要掌握的知识量又大,在工作中边普查边消化,影响工作效率;

2、部门协调难,工作量大。本次水利普查试点涉及面宽,行业多,部门分散,时间又很急迫,协调工作十分艰巨。据反映,部分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大供水企业、保密单位等)在工作中配合不够,不主动、不热情、障碍较多。

3、普查方案各节点时间太紧,因而乡镇村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完成任务感到时间紧、压力大;

4、本次普查未考虑县级小型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部分企业存在停产、季节性生产、短期集中生产状态;

5、目前正直县乡换届选举之际,人员变动较大,影响队伍稳定。

6、普查经费的落实相当艰难,要向有关领导做大量的工作,

建议上级普查机构对下级经费的安排做硬性规定;要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资待遇和补贴费要做统一的规定,不能各自为政,标准不一。

7、普查力量相对不足。水利普查点多面广、要素齐全、数据量大,复杂程度与技术难度高,除许多室内技术工作外,还有大量且十分必要的现场勘查,普查工作才刚开始,许多普查人员纷纷反映操作难度大,甚至说不懂,工作力量显得不足。一是当前国家对水利投资巨大,水利部门建设项目多,工作繁重,由于局里技术人员不足,普查办的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专项负责人有时不“专”,难以完全脱钩做普查工作;二是基层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水利普查的技术要求,有些技术含量稍大的项目就很少人懂得如何去开展工作。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水利普查的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因此,请上级普查机构进一步增加普查办、技术支撑单位人员数量,选派一些业务能力强技术骨干加强对下级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召开普查工作会议,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使国家、省、市的具体要求能够及时传达,下级具体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便于县级开展工作,确保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8、经费比较困难。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我办保守测算,整个水利普查完成所需专项工作经费为231万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财政穷县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完全解决全部经费的,我县虽然目前已经解决了130万元,但差额还很大。希望国家、省、市政府要加大水利

普查经费的投入,给予类似困难大县给予合理经费补助,同时要确保普查经费及时到位,为进一步开展水利普查提供资金保障。

9、基础资料不够齐全。一是按照规定的技术路线,准备阶段的有关清查底册,不能满足本阶段的工作需要;二是部分基础资料(如1/10000地形图等)体系不完整,已有资料因管辖单位不同收集起来难度也较大。

10、全国统一的水利普查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目前,我县水利普查宣传工作虽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层次较低、影响力不大、效果不显著,广大干群对水利普查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一步强化水利普查宣传工作。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宣传标识、宣传口号,根据普查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开展普查阶段性总结与经验交流,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水利普查的全过程。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周密部署,协调安排好各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争取全社会对水利普查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对存在顾虑的调查对象积极上门解释和沟通,确保台账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3、对因选举换届导致变动的分管领导重新确定,加强联系。

4、加强对台账建设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县普查办要积极派出指导小组进行填报指导,对填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以确保台账建设的数据质量和填报时效。

5、积极准备,做好清查登记工作。

六、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普查投入。水利普查涉及全社会各层面,工作量极大、难度极大、操作复杂,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一笔充分保证的经费、一支专业过硬埋头苦干的队伍、一套先进的设备设施作保证,为此必须加大领导投入、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技术设备投入等,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普查队伍应整合部门人员力量,尤其是统计、国土、环保、经济、农业等部门,抽调他们参加过经普、土普、农普和污染源普查的技术人员参与水利普查,借助其工作方法和资源,加强水利普查工作;

3、加强普查培训,加大技术投入。一定要分层次培训到位,保证培训时间,建议培训后组织实地普查演习,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加大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及培训,保证普查数据的“含金量”;

4.普查登记的组织实施应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及用水大户

第14篇:乡镇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一) 根据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柳北区统计局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如建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办公场地、宣传工作启动等,现将三农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柳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机构组建完成。

XX年1月8日,柳北区人民政府以XX年1号文印发《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农业普查工作,要求按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柳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成立了柳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统计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区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农水局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等19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普查办公室主任由统计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统计局专业人员组成,已刻好普查专用公章。各镇、涉农办事处也已组建完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机构,相关文件材料已收集归档。

二、普查办人员基本落实。普查办人员目前由柳北区统计局全体人员参与,前期准备工作按计划进行,工作进度按上级有关要求进行逐项落实,六月乡镇、县区换届后再调整增加人员力量。全体人员进行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

三、办公场地已落实。柳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挂牌,在501大办公室进行合并办公,配备有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复印机、电话等。

四、经费申请已获批准.为确保我区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区统计局精心编制农普经费预算,报财政部门进行认真审核,目前柳北区农业普查经费已经列入财政预算,包括XX年和XX年2年是万元,XX年预计所需经费约58万元,主要用于开展普查前期购买办公设备等办公室费用、普查试点、动员布置会、绘制小区图、调查员培训、宣传演出、补助镇、村委工作经费及开展摸底清查等相关费用。

五、宣传工作已启动。统计局在代拟《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前,征求成员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向成员单位和部门作普查宣传;在柳北区政府XX年一号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部门发文通知,宣传动员和要求成立本级普查机构;柳北区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普查工作,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普查工作,并将农业普查工作写进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在全区干部参加的区委、区政府工作会议上向与会人员报告和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统计局在统计员会议上进行宣传,统筹落实和安排统计员各项兼职工作;统计局在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公布《柳北区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信息,向公众宣传全国第三次农业工作。

乡镇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二)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5篇:乡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竹山镇是2010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试点镇之一,乡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在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中,我镇按照国家、省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普查任务。2010年12月,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正式启动,我镇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安排部署,加强组织动员,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已完成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建立台帐各阶段性工作任务,正积极开展清查、普查、登记工作。现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启动后,我镇迅速成立了由县长佘立柱同志担任组长的“竹山镇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竹山镇水利普查工作办公室,明确了7名水利普查专职干部,并抽调了34名水利专业人员和292名乡镇、村干部成立了12个工作专班,完建了水利普查机构,专职负责水利普查工作,为搞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发动。于2010年12月,我镇再次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并通过网站、电视、报纸和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水利普查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开通了水利普查宣传网站,成立了竹山镇水利普查QQ群,悬挂宣传条幅130幅,张贴宣传标语754幅,通过再次宣传使我镇的水利普查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营造了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

3、加强技术培训。多次组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水利部、省水利厅组织的水利普查业务培训学习,同时加强水利普查专职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在水利普查过程中,我镇已派出到盛市水利普查专业培训3次7人次,并结合湖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专业的培训教材,对水务系统抽调的34名普查指导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培训,直到每个普查项目的流程、表格发放对象、填表内容弄清楚为止。

4、完善了工作制度。针对试点期间水利普查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普查办制定了集中办公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及印章管理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细化了水利普查员和指导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普查制度,规范了水利普查人员的行为。

5、建立了普查台帐,工作汇报《乡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从2011年1月开始,镇水利普查办就安排了6名普查指导员,结合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镇统计局、工商局提供的资料,对全镇38个工业企业、11个建筑业和第三产业、28个灌区、14个公共供水企业、44个河湖取水口建立了用水台帐,发放台帐表134张;同时,在全镇17个乡镇范围内,确立了50户典型城镇用水户、50户典型农村用水户,并发放了城镇和农村居民典型用水户记录表。

6、组织开展清查、普查工作。根据水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以乡镇为单元,共划分了17个普查清查区。今年2月下旬以来,各普查工作小组深入全面各地开展普查登记工作。目前,已发放清查表格18种、1781张表,正组织清查对象填表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们在积极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解决:

1、普查经费严重不足。水利普查工作从宣传发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购买及打印普查资料、购置设备、实地调查交通费、普查人员补助等要花费必要的资金,中央财政没有经费补助,要求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而我县属国家新阶段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正常的工作经费尚无法保证。县财政在去年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中落实了10万元工作经费,今年正式普查所需经费尚未落实。建议国家对享受西部政策的国家贫困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2、普查台帐建立还存在一定难度。我县有28个灌区需要建立用水台帐,只有一个灌区是国营管理单位,其他27个灌区属村级管理,所有灌区都无任何计量设施,无法准确计录实际用水量,其数据来源只有依据用水对象进行大致估算,准确率较低。同时,仍有部分工业企业、第三产业怕与以后的税收、水资源费的征收挂钩,有假报瞒报现象。下一步我们在充分掌握灌溉对象需水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灌溉用水习惯,科学的测算好灌区用水量。针对部分工业、第三产业用水户假报瞒报现象,要耐心细致的依法加大工作力度,作好宣传工作,督促其准确填报数据。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关于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制定水利发展规划,促进水利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水利普查工作总体部署和安排,我们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保持与上级普查机构的沟通衔接,严格把握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任务。

1、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全社会支持、配合第一次水利普查各项工作;加强部门协调,明确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并抽调专人,专职负责水利普查中的协调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提供虚假数据的单位给予处罚,确保水利普查数据的真实性

2、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各阶段普查技术要求,适时组织水利普查员进行技术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试,让广大基层干部弄懂学透普查方案和要求,确保水利普查顺利推进。

3、加快普查工作进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做好实地调查和清查登记工作,及时做好水利普查数据的统计、审核、上报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

第16篇:党员队伍专题普查工作汇报

***社区党员队伍专题普查工作汇报

根据镇党委《***委发(2014)23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我社区党总支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党员普查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经过普查,我社区党总支共设立分支部15个,目前在册党员196名。按年龄结构分,60周岁以上党员95名,占48.5%,50-59周岁56名,占28.6%,40-49周岁18名,占9.2%,40周岁以下27名,占13.8%;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本科文化15名,占7.6%,高中文化16名,占8.2%,初中文化121名,占61.7%,小学及以下文化44名,占22.4%;按性别分,女党员43名,占21.9%。2015年发展入党对象1人,积极分子1人,无预备党员发展及转正。

二、党员动态流动情况

党员因工作、户口、退休等原因共转出1人,转入3人,组织关系保留在社区党组织的外出党员8人(***、***),主要从事服装销售、外地工作。

三、开展组织生活情况

我社区党总支每年开展各类组织生活12次,主要内容有:(1)一年一度的“党员冬训”。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和指示,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和有关业务知识等;(2)党员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群众思想情绪,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研究群众思想工作;(3)党员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党员,处理违纪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4)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周年大会,远程教育,以及其他适合党员特点的教育活动。党员到会率保持在75%以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再发放会议误工费,到年终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对困难党员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党员因工作不能参加组织生活或较少参加组织生活的,党总支及时与其联系,进行谈话,告知党总支组织生活情况,并要求其及时缴纳党费。

四、党员管理的难点

本年度社区党总支无违法违纪及失去联系党员,管理难度较大的党员主要集中在异地从事服装销售和其他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目前社区党员管理的难点体现在支部大会到位率偏低、党员组织生活缺乏、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形式单

一、党费收缴难、部署落实任务难。

五、工作思路

1、以结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和党员远程教育,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活动。使党的活动为社区居民所需要,为群众所支持,为党员所欢迎。

3、有针对性、时事性对党员进行培训。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全面落实上级提出的加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

4、继续做好党员的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对不合格党员要落实责任人,做好帮教工作,并做好党费收缴。

5、发扬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关心年老、体弱和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及时上门进行慰问,排忧解难。并开展党员助残、扶贫活动。树立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共产主义精神。

6、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使社区党组织充满活力。

第17篇:绵阳市城市地下管线灾后普查工作方案

绵阳市城市地下管线灾后普查工作方案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推进城市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特制定城市地下管线灾后普查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绵阳市地下管线灾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建设局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综合管理部门、管线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决定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普查工作计划、项目招标文件和经费安排,协调解决有关矛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线普查工作组、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工作组、普查成果及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组。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由市建设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及组织成果验收等工作。

(二)管线普查工作组:由市建设局牵头,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张迅同志负责。该工作组的职责是负责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以市建设局城建处(原重点工程指挥部)已有的档案资料及技术力量为基础,负责城市排水管网的具体普查工作;监督指导给水、供气、电讯、电力等各专业管线管理及产权单位的普查工作;负责相关技术规程、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负责普查项目招标文件的拟定和初审;负责管线普查信息的汇总、审查及成果验收等工作。

(三)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工作组:由市规划局牵头,由市规划局副局长何俊其同志负责。该工作组的职责是利用规划部门现有电子地形图,运用先进的开发平台开发建设我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负责按规定选用和购置软件平台,招标确定开发建设单位;指导勘察测绘单位汇总和录入普查信息,建立管线信息数据库;与普查工作组一道开展管线普查信息的审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四)普查成果及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组:由市建设局牵头,市建设局纪委书记余跃年同志负责,具体工作任务由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承担。工作职责是负责接收、保管普查所形成的成果;负责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硬件选用和购置;负责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

本次普查工作在市地下管线灾后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进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以管线单位为主体。各管线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职责。各管线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统一的工作进度,完成自有管线的

普查工作;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上报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完成集中统一的管线信息建库等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运用先进技术,全面查清灾后我市城市地下管线现状,编制形成综合管线图、各业管线图、管线断面图、控制成果、管线点成果表、管线图形及属性数据文件。

(二)建立专业管线数据库,开发建设完整、准确的三维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三)建立起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管线信息实时更新,避免信息资源老化和过时。

三、普查范围、对象和内容

普查范围:绵阳城市规划区,重点是老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创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普查对象:主要是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路灯、有线电视以及人防、排洪等其它地下、水下管线工程和设施。

普查的主要内容:有关管线工程的建(构)筑物、附属设施、载体特征、权属单位、埋设年代以及管线用途、走向、性质、坐标、高程、管径、埋深、材质、管孔数、电(光)缆根数等。

四、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落实管线普查工作机构和人员;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制定普查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汇总、统计普查工作量;启动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相关工作等。

各管线专业管理及产权单位根据要求,整理、汇交管线示意图等现状资料。

(二)全面普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各专业管理和产权单位在普查工作组的指导下,采用招标方式,委托专业管线勘察测绘单位进行普查、物探、测量工作,绘制专业管线图和综合管线图;汇总、上报普查成果;进行建库试

点工作等。

(三)建立统一的管线信息数据库(2010年1月-2010年4月)。全面汇总各专业管理和产权单位上报的普查成果,建立管线信息数据库,完善三维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

(四)建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共享终端(2010年5月-2010年7月)。各专业管理、产权单位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或专线与管线综合信息系统主服务器建立链接关系,实现管线信息的有效共享。

(五)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普查工作全面结束,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完善,经过反复测试,达到平稳、安全运行后,由市管线灾后普查领导小组组织项目监理单位、各管线专业管理和产权单位及有关部门等,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对普查成果(包括信息系统)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城市管线灾后普查工作是灾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市建设局、规划局等单位要严格按工作计划和有关规范,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按时完成此次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此次灾后普查工作,组织和推动所属管线单位的普查工作。各管线单位是普查工作的主体,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完成灾后普查和普查成果汇总上报等工作任务。

(二)建立多渠道筹措地下管线普查经费机制。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市政府和各管线单位共同出资解决。市政府安排的专项经费,一是用于城市排水管网普查;二是用于解决普查工作基础资料、普查成果的汇总、编制综合管线图、数据建库、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等。其它专业管线普查工作所需经费由管线单位承担。

(三)建立技术保障机制,确保普查工作质量。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要严格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质量标准实施,确保普查成果质量。具体规定由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普查工作组研究制定,经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四)建立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共享机制。通过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在绵阳市城建档案馆建立我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管线普查成果。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市建设局、规划局及其它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和权属单位建立服务终端,通过权限设置提供管线信息资源查阅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具体办法和规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

(五)建立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动态管理协调机制。为避免信息老化、过时,普查工作完成后,市建设局、市规划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从管线信息查询、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和备案、档案技术资料移交、管线信息补充和更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在各专业管理和权属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实现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

第18篇:综合地下管线普查管线点成果表制表说明

重庆渝高新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竹林横六路

综合地下管网探测管线成果表制表说明

1.作业依据:双方签定的工程合同。

2.技术依据:《城市地下管网探测规范》(CJJ61-200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图形比例尺: 1:500。

4.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56年黄海高程系。

5.管线成果表包括管线的点属性和线属性。点属性包括:点号、特征、点埋深、坐标、地面高程;线属性包括:线起点/埋深/高程(管线外顶高程:电信、给水、天然气;管线内底高程:电力、排水)、线终点/埋深/高程(管线外顶高程:电信、给水、天然气;管线内底高程:电力、排水)、管段长、断面尺寸、总孔数、载体、权属单位等。

6.管线成果表以整个工程范围为单位编制。管线成果表编制顺序为:电力、电信(联通、有线、移动、军缆)、给水、排水、天

然气。根据工程范围的实际情况,资料上包含的管线种类可能是一种或几种。

7.管线点编号由管线代码加点号组成,如:PS 3 , PS为管线代码, 3为点号。各种管线的代码分别为:电力(DL)、电信(DX)、

给水(JS)、排水(PS)、天然气(RQ)。

8.管线断面尺寸以mm为单位,埋深以m 为单位。通常断面尺寸描述管线的外型尺寸,其中电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的一部分外型尺寸不规则,资料中可能以孔数、或根数表示,否则管线断面尺寸和孔数都表示。

9.根椐规范要求,本次探测各种地下管线的作业范围:给水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天然气直径大于或等于89mm;排水(包括雨水、污水)直径大于或等于300mm;电信、电力、路灯全部。

10.本次现状地形测量的地下管线探测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按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标准进行。如需作钻探、免开挖施工及场地开挖施工等的管网施工用途,必须进行专门的施工场地地下管线探测工作。

11.本次出图范围包括工程用地周边关系,但周边地形未进行管线测量,使用时请注意。

12.本次工程管线点位间全部使用直线连接,使用时要留足误差间距、考虑管线线型关系,特别是转折点。

13.因目前探测手段的局限,现在的各种新型复合材料(PE)管线都是目前国际国内探测行列的盲区,常规方法无法解决。

第19篇:聊城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聊城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掌握聊城市城区地下管线现状,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作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结合聊城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摸清市城区各类地下管线状况,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即时更新、动态管理,促使管线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推进城市信息化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普查范围和对象

城区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为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外环路以内的区域。

地下管线普查对象为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管道、人防等地下管线和隐蔽工程。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8月)。成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搞好宣传发动;开展调研工作,制定普查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整理汇总、统计普查工作量;布设测量控制网;开展试验区探测;筹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等。各管线管理部门或组织产权单位整理、调绘管线示意图等现状资料。

(二)普查及系统建库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0

月)。采用招标方式,委托专业管线普查勘测单位进行普查、物探、测量工作,绘制专业管线图和综合管线图;开发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委托系统开发单位同步进行数据录入;实行项目监理和联合验收制度。对普查成果进行综合处理,完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组织专家验收普查成果,确保普查成果和系统软件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四、组织领导

为扎实推进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规划局、经信委、国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计划,指导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人员,负责提供本单位或本系统单位专业管线现状调绘图,做好专业管线图的审核及工程档案报送和数据更新。各相关部门要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城区地下管线管理机制,促使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地下管线信息,实现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20篇: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一) 2月29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前期准备工作向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德利做了专题汇报。

一是成立普查组织机构。江夏区人民政府于XX年1月28日印发《江夏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区农业普查的通知(夏政〔XX〕1号),成立了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要求各办事处、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区农委、区林业和园林局于XX年3月底前相应成立本级普查领导机构,5月底之前完成村级农业普查工作组的组建工作,认真做好辖区内农业普查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做好普查经费预算。按照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印发《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规定》(国统字〔XX〕74号)的通知精神,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经费预算。

三是早宣传,早部署。XX年1月27日,江夏区统计局在召开的整体推进全区村级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传达了省、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江夏区第三次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做出重点安排。XX年2月3日,下达了《关于第三次全区农业普查有关前期准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办事处,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统计站、区农委、区林业和园林局统计科抓紧组建完成街村两级普查组织机构、对普查人员的配备、普查经费的落实、建立完善的普查机制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四是印发相关文件。XX年2月18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相继印发《关于启用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和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的通知》(夏农普组〔XX〕1号)、《江夏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夏农普组〔XX〕2号)、《关于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包片责任制的通知》(夏农普办〔XX〕1号)。XX年2月26日,江夏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区农业普查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夏农普办〔XX〕2号)。

在听取区农普办前期工作汇报后,谭德利对区农普办积极作为,紧跟国家农普办和省、市农普办的工作节奏,有序有效推进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乡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汇报(二)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管线普查工作汇报
《管线普查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