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特殊人群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43:35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专项组半年工作小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司法局精心指导下,我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分工协作、落实日常管理,创新帮扶方式等,使我乡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芦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半年以来的特殊人群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机制

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消除社会对立面,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乡高度重视帮教工作,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乡、村、组帮教队伍建设和帮教制度落实,建立健全了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一是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了与其他工作一样年初同步部署,实行每季度一检查,平时抽查,年底统一考核。二是加大基层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力度,结合人事变动和村两委换届,及时调整乡、村领导组织,并按每一帮教对象落实一个安置帮教小组形式,建立健全了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以司法所为主导,落实了专职人员,在领导、组织、制度、人员上抓落实,确保了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乡安置帮

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能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的作用,重点抓衔接登记、例会、档案、统计、信息、奖惩制度的落实,派出所、司法所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有特色地落实各种制度,实行了 “一人一档案”、“一帮一结对”等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安置帮教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二、齐抓共管,做好衔接

一是以抓好衔接工作为开端,以抓好帮教为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夯实了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中办、国办的“意见”,坚持以帮教就业防脱管这一工作主线,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积极联系乡民政、劳动社保等部门和村,对符合政策的安置对象落实养老保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包括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衔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我们能认真落实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释放解教时的衔接工作的意见》,在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后,能及时登记并下发给各村,由他们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到派出所、司法所报到登记,建立档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同时,我们积极做好了对刑释人员的排查工作,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多种形式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加大安置帮教工作力度,通过派出所、司法所干警和村组干部日常走访帮教,加强帮教措施的落实,创新帮教联系工作方式。各单位、村委会还结合有关工作,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帮教对象实行特别扶助,确保其感受到政府和社会温暖。乡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还积极探索工作创新,并将安置帮教工作创新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置帮教措施。 四是积极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使帮教对象不重新犯罪,我们在注重提高帮教质量的同时,主要是采取抓住重点对象,实施分类帮教的措施,在普遍做好刑释5年内,解教3年内帮教对象工作的同时,将帮教对象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多层次教育,抓好帮教重点对象的管控,对其实施严密的跟踪考察,建立档案,把握活动规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三、存在问题:

1、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不断加大,人户分离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人员根本不回籍,不申报户口或去向不明,最终虽能掌握去向但使安置帮教工作无法及时跟上,也无疑给社会管理稳定带来隐患。

2、过渡性安置帮教实体(基地)未建立,不能有效解决一些年老体弱者过渡性安置。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有个别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有歧视刑释解教人员现象,不愿招聘刑释人员;一

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观点还未转变,本身缺乏一技之长,对已安置的工作挑挑捡捡,不愿干不想干,所以给安置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帮教力度,逐步建立乡安置帮教基地,完善帮教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重新犯罪率,努力服务于全乡稳定大局。

推荐第2篇:特殊人群总结

关于上报****年前半年全县特殊人群管理

服务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委政法委:

2012年上半年,全县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县综治委职责分工,县上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县司法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伍。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

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全县共接受社区矫正对象 人,列管2007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 人,矫正率和帮教率均达到 ,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

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2011年以来我县共查处法轮功案件 起,对法轮功痴迷人员刑事拘留 人,治安拘留 人,劳动教养 人,收缴法轮功宣传品 余件;打击贩毒人员 人,吸毒人员 余人,强制戒毒 人;公安局对全县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截止目前,已摸排出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患者 人,其中有家人监护的 人,“法轮功”邪教组织人员 人,其他邪教组织人员 人有居住信息登记的 人,下落不明 人,社会闲散人员 人。县公安局及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据统计,我县自2011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止2012年三月份,无一例脱管。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

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县司法局要求基层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公安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

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县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年 月 日

主题词:特殊人群 管理服务 工作总结 报告

抄报:市司法局 ***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工作组办公室 年 月 日印

(共印10份)

推荐第3篇:县人社局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汇报

县人社局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汇报

2012年县人社局认真学习贯彻司法局组织召开关于全县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精神,围绕本单位工作职责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一、工作职责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县人社局为专项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对特殊人群技能培训和就业介绍安置工作。与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为更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四个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1、通过会议让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充分认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2、劳动就业管理处在淮安市首家创办了创业服务超市,举办培训班,利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区被征地农民、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特殊人群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介绍安置提供更好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鼓励各单位积极安排特殊人群就业,对于安排特殊人群就业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拓宽就业途径,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的实用技能培训班,做好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等服务,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增强报答社会、服务社会和依法履行权利义务的观念

洪泽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2012年4月19日

推荐第4篇: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和师市党委(扩大)会议暨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按照兵团、师市普法办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叶城二牧场实际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于8月25日以《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对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严惩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对场里的四名刑释解教人员逐个入户进行专题法制宣讲。进一步提升这样的特殊人群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强化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群众基础,收效明显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扎实推进维稳专题宣传工作。司法所在接收到相关文件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学习、讨论,并结合团场普法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际,拟定维稳专题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对近期普法宣传工作进行调整、安排、落实。

二是迅速发动,全面铺开,集中力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活动。团普法办将把维稳专题宣传活动作为下半年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及时拟发通知,要求基层单位、农业连队根据工作要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面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当前,各基层单位和农业连队利用职工会议、法制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围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专题宣传活动。

三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重点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8月17日,深入到民族7连和9连,在田间地头面向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专题法制宣讲,。

为做好本辖区的安全稳定工作,使各族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团结一心,8月22日下午8点,148司法所在团领导大力支持下,协同团政法办、工会、信访办的同志,在西营职工俱乐部门前挂起了“维护治安,人人有责,预防犯罪,从我做起”和“加强法制教育,共创和谐团场”的布标,利用小广播宣传与维稳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现场设立了法制宣传台,对来往的群众发放印有《反分裂国家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类容的宣传单,受到了团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通过此次法制宣传活动,不仅营造了团场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为司法所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通讯员 杨晓腾)日前,兵团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对组织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作出安排。强调,要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尖锐性,把思想认为统一到中央对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部署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维稳责任感,紧急行动起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通知指出,要迅速发动,全面铺开,集中力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维稳形势,广泛宣传宪法、刑法、反分裂国家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管理条例等与维稳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进一步做好当前维稳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宣传对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对犯罪分子依法从严惩处的事例,形成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强大声势。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带领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进连入户,到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区域进行宣传,切实提高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力求取得显著效果。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重点区域、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针对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以及旅游人员、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教育他们遵守民族团结的宪法原则和依法维护稳定的意识,引导他们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殊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断提高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与“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自觉性,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破坏是祸”的思想,打牢“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思想基础,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决与暴力恐怖分子作斗争,坚决捍卫法律尊严、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要注重创新,灵活多样,广泛宣传维稳法律法规。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就要从法治建设的普适性、治本性特点出发,在法制宣传的广度、力度、尝试上狠下工夫。在这次维稳专题宣传活动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舆论主渠道作用,提高宣传的知晓率;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渠道,提高宣传的快捷度;充分利用公共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提高宣传的实效性。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丰富多彩,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不断开创法制宣传的新局面。

通知强调,要加强考核,落实责任,确保维稳宣传教育见到实效。这次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为期3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各师、各单位普法办要积极督促基层普法部门开展2-3次较大规模的专题宣传活动,形成声势,营造氛围。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把维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实际,迅速进行研究,及时安排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将维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兵团普法办要把维稳专题宣传活动作为下半年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年度考核。专题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要有台账记录,活动时间、内容,都要有文字图像资料印证。切实做到有方案、有主题、有资料、有小结。同时,要加强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态势,推进维稳宣传教育取得实效,努力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 新疆兵团网

(责任编

推荐第5篇:特殊人群救助申请书

特殊人群救助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叫王粉霞,今年45岁,生于1973年3月,家住陕西省神木市神木镇乔东庄村8号,我的丈夫叫乔建雄,今年47岁,我们两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我又是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全靠丈夫外出打工来维持这个家庭。 我的丈夫身体也不好,一年四季药不离口,我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维持家庭,家里的生活条件又十分差,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及使今后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特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请求给予贫困支助,望上级领导恩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王粉霞 2017年8月23日

推荐第6篇:特殊人群工作总结(定稿)

阿综特办„201*‟**号

201*年***县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总结

县综治办:

201*年,我县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在市特殊人群专项组的业务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力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法治***做出积极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今年,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我县分批次对全县特殊人群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我县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截止目前,我县在册刑满释放人员**人,到期解除*人。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手册》。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报请特赦工作中,经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我县无符合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社区服刑人员**人,其中:缓刑**人,管制*人,假释*人,解除社区矫正*人。

(二)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我县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派出所对全县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截止目前,我县无“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无吸毒人员,经调查,我县现有精神病患者**人,其中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有**人,入院治疗*8人。

(三)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四)高度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孤寡老人生存生活状况。近期,全国一些地方发生了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服食农药中毒死亡的惨痛事件,悲剧令人十分痛心,教训让人刻骨铭心,也给我们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及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求助工作敲响了警钟。为此,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的重要性,要全面排查,认真细致地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鉴于此,县特殊人群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县六类青少年群体和孤寡(空巢)老人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基本生存现状和情感状况。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留守儿童**名,其中孤残儿童*人,空巢老人**人,其中五保*人,残疾老人*人,孤寡老人*人。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县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县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办公室

201*年10月8日

推荐第7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措施.

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措施

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措施

一、基本情况

本方案所指吸毒人员是指吸毒成瘾人员。我镇目前排查有吸毒人员3 名。

二、工作目标

搭建完善的救防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服务管理责任,确保吸毒人员不漏管、不失控,有效防止吸毒现象滋生传播。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救治防范体系。按照“综治牵头、公安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建立集打击、求助和关怀于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吸毒人员救助防范体系。镇一级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卫生、民政等单位参与的戒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全面负责全镇的禁毒和戒毒工作。村(居)委会一级,成立由村(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民警、社区医疗人员和禁毒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和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负责具体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全镇上下构建起以镇禁毒办为龙头,以村(社区)戒毒帮教小组为基础的救助防范工作网络。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吸毒人员的综合表现,按照“严格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一般管理对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严格管理对象是指抗拒社区戒毒和帮教,无正当职业,随时可能复吸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医疗人员包保,实行严密控制、即时尿检,发生复吸的,实行强制隔离戒毒;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长,毒瘾较深,有复吸倾向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社区民警包保,做好帮教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控制;一般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短,毒瘾较轻,日常表现较好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禁毒志愿者在做好帮教的同时,做好谈心、鼓励等工作,帮助其改掉陋习。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对吸毒人员管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镇派出所负责健全完善吸毒人员的档案,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并动态管理,即:为全镇所有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既包含吸毒人员基本情况,又包含吸毒人员定期、不定期尿检的影像资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尿检报告,实现档案全面、规范、客观、公正管理。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服务。建立跟踪帮教综合工作机制,全面作好服务管理工作。第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吸毒人员前来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第二,对吸毒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相关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掌握后续照管必要的知识技能,促使吸毒人员更好地、尽快适应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第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第四,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定期开展亲情、爱心帮教活动,巩固戒毒成果。同时,在办理低保、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措施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五种(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镇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名,其中,判处缓刑的3名,裁定假释的 1名,剥夺政治权利的2名,暂予监外执行的 名,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有 2 人(假释的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不能离开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自愿者 名。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共有49名(其中刑释人员45名、解教人员4名),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镇社区矫正办与法院、公安局协调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庭后收集判决文书等工作,做到不漏登、不重登。利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监狱内宜城小河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二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按照司发文件规定,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愿意经商的,工商部门为他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为他们办理税收优惠证,金融部门按政策给予小额资金扶持;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无资金、无技术、无耕地的困难人员,户口所在地村组尽力为其解决承包荒地、荒水、荒山;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抓好培训,最大限度促就业。我镇社区服刑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人,占 50 %,刑释解教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40人,占82%。积极组织本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组织的义务培训,参加市组织的各种活动,镇综治办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合对心理不太健康、有厌世情绪的对象上门进行专门心理疏导。

四是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镇矫正办在灰沙砖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不论有无技术,只要身体健康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临时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及温暖。

五是提供法律援助。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七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镇直各单位和各村(社区)要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镇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措施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初、高中辍学及初中毕业既不读高中、中职,又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青少年。其主要包括三个群体:

一、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但又劝返无效流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二、完成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的青少年;

三、高中辍学流入社会的青少年。上述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无相对固定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

一、基本情况

1、“十一五”期间全镇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十一五”全镇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以内,共计辍学学生 人,初中辍学生中农村占 %,城镇占 %;初中辍学生中外出打工 %,学技术 %,务农 %,无相对固定职业 %。

2、近三年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情况。据统计,2011年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有 人,2012年有 人,2013年有 人。随着高中教育、社会就业渠道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人数逐年递减;

二、工作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巩固率保持98%以上。

2、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重点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建档达到100%。

3、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综合监管和包保帮教达到100%。

4、社会闲散青少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达到100%,服务推荐就业达到200%。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狠抓源头防辍,实施政策支持。

1、落实义务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建立政府、村、学交联动机制,落实乡镇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劝学包保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劝学保学任务,落实到镇、村、学校的每一名干部和教师。

2、开展义务教育执法劝返活动。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宝监护人,由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中心学校等组成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依法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教师家访制度。组织学校教师逐生逐户走访,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确定专人重点走访有流失倾向的学生家庭。

4、实施学生辍学监控制度。全镇学校坚持每天清点学生人数,每周汇总一次学生到校情况,每月向中心学校报告一次在校学生情况;中心学校一季度通报一次就学情况,对学生劝返不力、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

5、健全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学生一天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家方,摸清学生未到原因和去向,并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劝返并如实填写《辍学生劝返情况记载表》,经三次以上劝返仍不到校的,学校填写《学生流失报告书》并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向乡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到辍学学生基本情况清楚,报告及时。

6、加强学生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咨询等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护人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7、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做到建档、建卡、建制,班主任做到多走访、多观察、多沟通,科任教师做到心到、口到、点到、谈到。健全完善爱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对特殊群体学生厚爱一层的教育管理,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情有人诉、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8、落实防辍控流奖惩制度。坚持防辍控流失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表模、职称晋升挂钩。并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1%进行奖惩。当年班级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并取消年度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资格,按照比例扣除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黑名单”管理和责任追究。

9、实施政策支持。(1)积极实施市职业高中春秋两季招生,解决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因“怕考”而流失的问题。(2)畅通入学通道,实行无门槛进入、免试即时入学,对已流入社会的辍学生,可随时到市职业高中就读,解决劝返后因无法“插班”而流失的问题。(3)对辍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市职业高中的,在校

一、二年级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全部免费,插班就读学生减免学费,解决劝返后因“无钱”上学而流失的问题。(4)对既想读职高又想上普高的学生实行职高、普高双学籍,发放高中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解决劝返学生升学和就业“所需”问题。(5)与市人武部联合举办国防班,市职高建立国家兵源基地,就读市职高的学生可优先入伍,解决学生“有志报国、应征入伍”问题。(6)市职业高中面向市和特殊群体需求,培植优质学科,拓展市场对接能力,提高就业率,解决劝返学生“毕业即就业”问题。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包保责任。

1、健全信息档案。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流入社会青少年情况由教育部门负责登记,教育部门要于每年9月中旬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提供初中毕业后既不升学也不读中职的毕业生名单,镇政府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组织村(居)委会,认真做好实地排查登记,并逐人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流入社会原因、有何愿望或打算、监护人或父母从事职业等。工作纳入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2、落实包保责任。将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日程,建立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包保效果与新农村建设与村组班子的实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

3、开展心理测试。卫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镇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进行体验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健康档案。

4、整治重点场所。公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歌厅、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对违规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的网吧予以严惩,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打击违法用工。加大对劳务场所使用童工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效预防未成所人外出务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6、强化教育培训。村(居)委会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政策;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服务就业。

1、建档立卡。重点做好高中辍学生基本信息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进行登记,基本信息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成员、详细住址、就业培训意愿、联系方式等内容。

2、宣传引导。根据所掌握的高中辍学和未升学且没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培训方面的政策、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就业途径和方向、国家资助政策等等,鼓励其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就业培训。

3、加强培训。积极组织好没就业人员参加市组织各种技能培训,为他们能就业提供帮助。

4、促进就业。广泛收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了解其用工动态;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

5、政策支持。对接受市技工学校学历教育的学员,根据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规定,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连续发放两年。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员可申请减免学费。对接受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实施免费培训。所需费用由市技工学校统一申报争取。对首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初级工鉴定费用全免,中级工减半收取。对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外出就业的,免收职业介绍费。

推荐第8篇:特殊人群怎么吃零食[材料]

特殊人群怎么吃零食

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

儿童

儿童食用零食除了要做到适时、适量外,不应根据个人口味的偏好,而应多选择富含钙质、蛋白质、纤维素的健康零食,如乳制品、水果、全麦食品等。

怀孕妇女

孕妇由于特殊情况,营养需要量高于一般同龄人。但是,由于怀孕后期胎儿压迫消化系统,食后饱胀感重,以致影响食入量。而这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又相当大,营养不足会直接危害胎儿和孕妇。此时可以采用吃零食的办法拓宽养分的供给渠道。水果和乳制品是首选,另外还可以换着花样地吃些核桃、瓜子、黑芝麻、大杏仁、大枣等,对妈妈宝宝都很有益处。

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应该少吃多餐,每天除了三顿正餐外,还应有两三顿加餐,可以把小零食作为加餐。老年人吃零食要吃得科学,65岁以上老人早餐后2~3小时吃一次零食,可以选择维生素含量高的苹果、香蕉、橘子、猕猴桃、西瓜等新鲜水果。

午饭后小憩一会儿,等到下午3点左右来点坚果类的零食是个不错选择,如葵花子、南瓜子、花生、核桃仁、松子等,每天不超过25克。

不过,坚果类的零食虽然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微量元素,但是也有热量太高的缺点,因此不宜吃得过多。瓜子、花生、松子限制在10粒左右,核桃仁两个就足够了。 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含钾高的零食,例如橙子、苹果、香蕉、哈密瓜、土豆泥、红薯条等零食,既可以增加食物种类,又可以置换体内多余的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还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与抗氧化剂的大枣、猕猴桃、柚子、葡萄干、杏干、话梅等,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吃一些含微量元素与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坚果类零食。

摘自于康著《于康教你怎么吃》,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29.80元

推荐第9篇:关爱特殊人群活动策划书

爱的多米诺效应

——关爱特殊人群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关爱残障人士 将爱进行到底

二、活动目的

引起社会和大学生感恩生命的感想,并为大家在学习之余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大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感恩社会打下了基石和为同学们展现爱心提供一个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鼓励大学生、青年感恩生命,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

三、活动时间

四月二十日

四、活动地点和人员

黄石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14级生物化工班全体同学

五、活动前期准备

1派代表去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其实际情况。

2、策划并制作出关爱特殊人群的宣传标语。

3、发动全体同学积极准备为特殊人群表演节目。

4、为残疾人群准备一些小礼物。

5、准备一些趣味小游戏。

六、活动流程

1、提前将宣传标语制作好。

2、带领全体同学前往黄石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3、向残障人赠送礼物。

4、为残障人表演节目。

5、与残障人一起做一些游戏。

6、清点人数,返校。

七、活动注意事项

1、一定要对这些智障人士给予充分的尊重。

2、维持良好的纪律,不得喧哗。

八、活动需求经费

300元

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14级生物化工班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10篇: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制度

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制度

一、特殊人群主要指:外来人员、法轮功及其他邪教人员、涉毒人员、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

二、衔接登记制度

1、社区在特殊人群来村后一周内向乡镇街道及县有关部门及时报告。

2、社区在接到街道或县有关部门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家属,动员家属将其接回,予以办理登记手续并建立好档案资料,长期妥善保管。

3、社区在特殊人群回村后,综治警务室应当登记在册,并建立相应的帮教小组。

三、谈话制度

1、帮教小组成员对帮教对象施行定期谈话制,即对重点对象实行每个月进行走访谈话。

2、找特殊人群谈话,要了解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及生活情况。

3、平时要加强同特殊人群的家属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在思想上奉劝重点对象,使其重返正途。

4、每次走访谈话后,要认真做好谈话记录,登记在案。

四、帮教制度

对一时失足、确已悔改的特殊人群,由家长、亲属、社

区干部帮教;尚有不良行为的,由居委会帮教小组帮教;恶习较深、改造差并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对象,由街道干部、辖区民警会同居委会帮教小组重点帮教,也可由工、青、妇、关协、老协等部门干部与重点对象结对帮教。要做到帮教对象、帮教责任人、帮教考察、帮教措施“四落实”。

五、回访制度

了解、把握被帮教对象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有困难必访,有纠纷必访,有婚丧必访,遇突发情况必访,并做好走访情况登记。

第11篇:作为社会中的特殊人群

浅谈怎样做好聋生的德育工作

作为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的大背景下,聋哑人也开始重视“经济效益”和追求“经济地位”。一些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社会上不良人群的唆使,一些聋哑人也开始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其主要手段为偷窃和盗抢。从近来一些派出所聋哑人所犯案件的数字不断翻新这一严峻事实来看,加强对在校聋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毕业后的聋生也经常为工作、生活、情感上的事回校哭诉,寻求帮助。在学校学生德育这一块,也总是领导班子抓的重点。然而行为规范的守则不知学习了多少遍,思想品德课上爱祖国爱科学、讲文明讲礼貌的道德观念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可学生的道德品质却越来越差,教师和家长常感叹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琢磨不透。学生犯了错,老师的批评、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要我们老师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理去,只有解决了心理问题,扫除了心理障碍,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品行。对聋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讨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及行为因素,以促进青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品质则属与认识的理性阶段。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心理健康教育就好似打地基,德育就似在地基上建立高楼大厦。如果说高耸入云的大厦好比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心理健康便是牢固的地基了。要塑造聋生健全的人格,做新世纪合格的公民,必须把心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研究聋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寻找有效的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对于聋校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对症下药,德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结合一些实例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有效的提升班级德育工作的效能。

一、创造愉快、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我们的老师不能将自己内心的好恶表现出来,尤其

是对某个特定的学生。应该从自封的领导者,管束者开始有意识地转变成一个参与者,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乃至一个知心者。聋哑学生的生活体验肤浅,心理承受能力差。再加上听觉障碍,使他们受“认知、意志、个性倾向、活动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引导,反而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这种情况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更为重要了。特别是班主任,应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兼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在我刚接手高一(2)班的时候,我就开展了一次“辩论式调查”,让学生敞开心扉的说说: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做他们的班主任?希望老师怎样对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了解了学生的想法也就能更好的定位班级工作的方向了。学生有时有了心里话,想对老师说,但又羞于当面对老师说。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切实的做好德育工作,就在班级中开展了一个“悄悄话”活动。就是让学生把想说的心理话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老师慢慢地赢得了学生的心,师生之间的关系就融洽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二、抓住教育转变的契机,擦去学生心理对立情绪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的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又由于手脚有些不协调,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有些同学就取笑他。再加上家里父母和他的相处方式不对,得不到沟通,总认为父母偏爱弟弟。导致了他对事冷漠,猜疑心大,和同学相处不融洽,把自己躲藏在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里。但有时又会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欺负小同学,老师们都戏称他是“聋校阿Q”。对他的教育问题确实头疼,如何来疏导他的心理障碍呢?本学期我班来了一个插班生,刚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上还不适应。我觉得机会来了,就把他俩的座位安排在一起,让他帮新同学学习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对自己转变看法,觉得自己还是有长处的。我发现他的心情逐渐好了,喜欢和同学接触了,对班集体的事情也很关心了,每一次都认真地做好值日。老师也反映他对学习开始产生了兴趣,特别是课后能主动的复习预习了。这一变化让我看到希望,更明白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了。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聋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聋生是一个异质形群体,聋生的个性差异显著,各种心理特质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生表现为学习上焦虑,有恐惧心理,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冷漠多疑,甚至敌意心理;有的冲动,自制力差;有的悲观,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善意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坚信学生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激励其发展成才。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触动、震撼学生的心理,使其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班中李同学性格倔强,动不动就和同学发脾气,在班中大吵大,和同学的关系非常紧张,也就导致了她的性格更差。而且,她对自己缺少信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逃避。在美术课上,我发现她的绘画功底很好,再看看她写的作业,每一本都字迹清秀,又干净又工整。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表扬了她很多次。还把班中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她。没想到她非常用心,设计的黑板报、手抄报很漂亮,同学们对她也刮目相看了。再利用机会和她交谈,鼓励她学好文化课,将来朝美术方面发展。后来,发觉她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似乎一个前方的目标在牵引着她,性格也随和多了。

四、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部分的聋哑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他们就寄宿在学校里,在加上他们本身的生理残疾,使他们和社会的沟通很少,接受的信息也不完整,甚至和父母间也缺乏情感的交流。导致他们自闭、狭隘、有孤独感。为此班主任除了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精神愉悦,启发他们对人对事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我不时地听到有的学生抱怨学校的生活无聊,甚

至说在学校里就像是坐牢一样很烦。我开始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每月一次“生活体验”,和学生一起包馄钝、包饺子,由于班中有外地的同学,就一起学做家乡菜;每月利用班会课介绍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组织学生自编自排班队活动。

五、重家教,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家庭环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好的家庭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健康。教师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校联系,否则你的教育将会受到影响。

1、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好来自家庭影响。

作为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帮助。有许多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都与家庭的不和睦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对学生家长讲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具体的教育内容,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有机地结合。

教育是多方面的,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两大阵地。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任务是将学生在学校管好,回家是父母的事。这样,老师在学校的教育就会和家庭教育相脱节,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师要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而回到家里,父母从来都不要孩子做事,认为他已经是残疾人了,应加以溺爱,这样,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很难得到提高和锻炼,教育孩子的效果就很难体会出来。教师应该给家长多联系,让他们放弃不正确的想法,配合学校教育。

总之,要做好聋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从教育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将聋哑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质十分优秀的好学生,最终让学生成为有用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第12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开年以来,我院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思想核心,以“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的,对全院特殊人群进行长期、有效的服务管理,有效消除本院范围内因特殊人群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现对本年度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以院党支部书记何文平同志、院长赵松同志为组长,王德志同志、朱国庆同志、闫志华同志、王玲同志、伍丰隆同志为核心成员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密切与团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联动,与院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建立合作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切实有效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信息。

二、将走访工作与和特殊人群的座谈工作常态化,熟悉特殊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特殊人群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知悉特殊人群的思想动态。

三、坚持在特殊人群中的普法宣讲教育工作,讲解由益于特殊人群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利好政策,体现社会对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关爱之情,对有

创业和就业欲望的特殊人员给予合理合法的必要帮助。

四、对特殊人群依法管理,对存在不安定倾向的人员联系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进行思想引导教育,经思想引导教育仍不思悔改的人员,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辖区内的社会和谐发展的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管理、以德育人、以情暖心的工作路线,为保障我院乃至我团的和谐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十一团医院

2013年11月

第13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仲兴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全年,全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综治维稳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乡社会稳定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

全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

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乡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还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当地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仲兴司法所 2014年12月2

第14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太保庄初中

2013年2月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镇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和动态变化,建立长效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为重点,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集中化解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进京上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司法所与家庭、单位、村之间的对接联系,完善对刑释解教重点人员的无缝对接机制。

2、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衔接管控。在建立辖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基础上,强化对重点人员管控,建立刑释解教重点人员数据库,健全完善帮扶措施,减少脱管失控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1)社保所牵头,农技、农经、财政等部门配合,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绿色通道,

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收策、普惠政策和社会保险政策。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失业登记范围,降低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困难认定标准;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服务;(2)民政办牵头,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加强对生活困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3)司法所牵头,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

(二)矫正工作

1、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在镇党委、政府和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健全完善矫正工作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矫正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规范矫正工作文书格式,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强化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推进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完善。

(三)闲散青少年群体工作

由团委牵头,公安派出所、民政所、教育机构、社保所、司法所、工会、妇联等责任单位共同参与,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和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对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

群体,开展排查摸底,尽量解决其就学、职业培训等部门。加强和改进工读学校的工作,注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站点,强化对流浪闲散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业的青少年,加强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失足青少年教育挽救,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重点人群管理工作

1、加强调查研究。由公安派出所牵头,卫生、民政办、综治办协作配合,按照摸清底数、分类管控的思路,加强对高危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有显示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

2、加强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对有社会危害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经专门机构鉴定的精神病人,卫生、民政、公安部门联动,基层组织、家庭配合,落实治疗、管控措施。

3、加强对违法犯罪艾滋病患者的管控工作。对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由公安、卫生、综治部门协同,加强治疗和教育改造,防止其危害社会。

4、强化“法轮功”人员管理。由综治、公安、民政部门协同,对已经彻底转化的“法轮功”人员,落实好解脱政策;对“法轮功”痴迷人员,组织帮教力量进行攻坚,提高转化率、巩固率。对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

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承担职责,把部门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健全责任机制。健全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责任制,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绩效考核范围。

(三)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司法所切实负起统筹协调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责任单位细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四)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责任单位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考评结果由镇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镇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通报。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究。

第15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2年全年,全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生态文化名县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

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

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镇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

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外埠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大厂镇综治办

2012年12月5日

第16篇:特殊人群的认证问题

特殊人群的认证问题

一、居住本市范围内,因长期身患严重疾病等原因不能进行人脸建模和认证的退休人员,可由家属与社区协商,预约上门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在见到退休人员本人的条件下,核对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通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记录认证。协助认证的工作人员为本次认证记录的责任人。

二、居住于长沙市外(境内),且因网络或身体等原因无法进行人脸建模和认证的退休人员,填写《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协查表》(长沙社会保险服务网可下载),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到当地街道(乡、镇)或以上级别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由当地机构协助认证盖章,寄回领取养老金的社保经办机构即可完成认证。

三、居住于港澳台地区,且因网络或身体等原因无法进行人脸建模和认证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由当地工会联合会、民政署或公证机构签署意见及盖章的《退休人员生存证明书》,寄回领取养老金的社保经办机构完成认证。

四、移居国外,且因网络或身体等原因无法进行人脸建模和认证的企业退休人员可提供由我国驻当地大使馆或领事馆开具的《出境定居离退休人员健在确认表》,寄回领取养老金社保经办机

构完成认证。

五、特殊人群的认证周期同样为一年,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为集中认证时间。

第17篇:特殊人群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大发[2012]11号

中共大厂镇委办公室 大厂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厂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的

各村(社区)、镇直企事业各单位:

《大厂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将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对照方案,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厂镇委办公室 大厂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特殊人群

管理工作

创新方案

中共大厂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5月20日印发

共印30份

大厂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特殊人群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政府《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的部署安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创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殊人群齐抓共管格局,不断探索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原则;(2)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4)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原则;(5)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工作相结合;(6)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7)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8)坚持加大投入,保障运转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通过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集中化解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特殊人群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涉及特殊人群、有重大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四、主要任务

针对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闲散青少年和长期反映利益上访人员等七类特殊人群,分类实施服务管理创新措施,做到“底数全摸清、情况全掌握、管理全覆盖、服务全到位”,形成具有宜城特色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有效实施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本方案所指吸毒人员是指吸毒成瘾人员。我镇目前排查有吸毒人员3 名。

二、工作目标

搭建完善的救防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服务管理责任,确保吸毒人员不漏管、不失控,有效防止吸毒现象滋生传播。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救治防范体系。按照“综治牵头、公安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建立集打击、求助和关怀于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吸毒人员救助防范体系。镇一级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卫生、民政等单位参与的戒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全面负责全镇的禁毒和戒毒工作。村(居)委会一级,成立由村(社区)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民警、社区医疗人员和禁毒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和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负责具体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全镇上下构建起以镇禁毒办为龙头,以村(社区)戒毒帮教小组为基础的救助防范工作网络。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吸毒人员的综合表现,按照“严格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一般管理对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严格管理对象是指抗拒社区戒毒和帮教,无正当职业,随时可能复吸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医疗人员包保,实行严密控制、即时尿检,发生复吸的,实行强制隔离戒毒;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长,毒瘾较深,有复吸倾向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社区民警包保,做好帮教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控制;一般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短,毒瘾较轻,日常表现较好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禁毒志愿者在做好帮教的同时,做好谈心、鼓励等工作,帮助其改掉陋习。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对吸毒人员管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镇派出所负责健全完善吸毒人员的档案,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并动态管理,即:为全镇所有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既包含吸毒人员基本情况,又包含吸毒人员定期、不定期尿检的影像资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尿检报告,实现档案全面、规范、客观、公正管理。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服务。建立跟踪帮教综合工作机制,全面作好服务管理工作。第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吸毒人员前来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第二,对吸毒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相关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掌握后续照管必要的知识技能,促使吸毒人员更好地、尽快适应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第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第四,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定期开展亲情、爱心帮教活动,巩固戒毒成果。同时,在办理低保、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五种(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镇现有社区服刑人员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镇社区矫正办与法院、公安局协调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庭后收集判决文书等工作,做到不漏登、不重登。利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监狱内宜城大厂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二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按规定,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镇矫正办在灰沙砖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不论有无技术,只要身体健康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临时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及温暖。

四是提供法律援助。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五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镇直各单位和各村(社区)要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镇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初、高中辍学及初中毕业既不读高中、中职,又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青少年。其主要包括三个群体:

一、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但又劝返无效流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二、完成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的青少年;

三、高中辍学流入社会的青少年。上述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无相对固定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

一、工作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上。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建档达到100%。

3、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综合监管和包保帮教达到100%。

4、社会闲散青少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达到100%,服务推荐就业达到200%。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狠抓源头防辍,实施政策支持。

1、落实义务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建立政府、村(社区)、学交联动机制,落实镇党政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劝学包保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劝学保学任务,落实到镇、村、学校的每一名干部和教师。

2、开展义务教育执法劝返活动。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宝监护人,由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中心学校等组成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依法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教师家访制度。组织学校教师逐生逐户走访,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确定专人重点走访有流失倾向的学生家庭。

4、实施学生辍学监控制度。全镇学校坚持每天清点学生人数,每周汇总一次学生到校情况,每月向镇政府办公室报告一次在校学生情况;中心学校一季度通报一次就学情况,对学生劝返不力、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

5、加强学生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咨询等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护人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6、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做到建档、建卡、建制,班主任做到多走访、多观察、多沟通,科任教师做到心到、口到、点到、谈到。健全完善爱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对特殊群体学生厚爱一层的教育管理,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情有人诉、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7、落实防辍控流奖惩制度。坚持防辍控流失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表模、职称晋升挂钩。并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1%进行奖惩。当年班级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并取消年度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资格,按照比例扣除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黑名单”管理和责任追究。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包保责任。

1、健全信息档案。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流入社会青少年情况由教育部门负责登记,教育部门要于每年9月中旬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提供初中毕业后既不升学也不读中职的毕业生名单,镇政府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组织村(社区)委会,认真做好实地排查登记,并逐人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流入社会原因、有何愿望或打算、监护人或父母从事职业等。工作纳入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2、落实包保责任。将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日程,建立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包保效果与新农村建设与村组班子的实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

3、开展心理测试。

4、整治重点场所。公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歌厅、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对违规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的网吧予以严惩,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打击违法用工。加大对劳务场所使用童工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效预防未成所人外出务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6、强化教育培训。村(社区)委会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政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外出打工等原因而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或独居老人。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等照料而形成的特殊群体。

二、目标任务

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新时期“空巢老人”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空巢老人”个人档案和“空巢老人”干部包保责任制,建立“老龄人日照中心”和加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建设,大力维护“空巢老人”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本地特色的“空巢老人”社会管理体系,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聚的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健全档案。从2012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秋季(9月),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工作。调查登记内容包括: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子女基本情况;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父母基本情况、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基本情况等。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类统计,建立档案,纳入镇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二是建立责任制。

1、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机制,实行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

2、教育部门将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安排、指导、检查、考评学校工作时,将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一部署。

3、民政部门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

4、卫生部门建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督促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督促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5、公安、文化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歌厅、舞厅、游戏厅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监管,制止留守儿童的不良嗜好和倾向。

6、司法部门成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

7、综治部门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综治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评重要内容。

三是具体工作措施。

1、各村要综合农家书屋建设,完善养老机构。每个“中心”配备图书室、娱乐室、休息室等,让60岁以上的老人有学习、娱乐活动场地,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每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创办一所幼儿园。

3、建立联系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制。空巢老人和学龄前留守儿童由镇、村干部包保,镇包保干部要保证每周走访一次,村包保干部要及时掌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情况,做好走访日志记录,每月与空巢老人子女、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一次电话、短信或网络交流,互通情况,增强空巢老人子女和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由教师包保,建立教师家访制度,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同时每月向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其学习、生活情况。

4、开展帮扶活动,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际困难。首先,建立老龄人互助组织,实行自我帮扶。本着就近就亲的原则,以组为单位组建“老老互助组织”。一般采取“十人一联”,让他们相互探望、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通气,同时,若遇有重大情况(如生病及其他天灾人祸)向村(社区)、组干部报告,确保他们幸福安康的生活。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全镇中小学校必须按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站标准建立服务站,规范管理制度,丰富活动内容,教育部门要对建站管理工作进行考评;每村要确定一个场所(村委会或文化中心户等),建立“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指定专人负责辅导站的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外学习、生活、娱乐、管理、监护等服务。第三,组织成立志愿者队伍。村(社区)组建由村组干部、党团员、退伍军人、退休教师、回乡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保证每周走访一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并形成走访日志。同时,定期或不定期上门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重点群众服务对象管理工作创新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用活一切调处方法和资源做好化解和稳控,不出现赴京、赴省信访案件。

二、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建档立案。分级建立台帐。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及各部门要通过调查,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信访次数、反映的问题和诉讼、家庭主要成员、社会主要关系等,并建立服务对象的工作台帐。

1.二是分类化解。

1、重新复查案情。组建工作专班对全镇重点群众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清重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上访反映的主要诉求、过去接待及处理情况。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调查核实、定性分析、哪此属应该解决的问题,哪些属无理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制订具体解决方案。

2、解决实际问题。(1)对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案件,督办各承办单位限期解决服务对象反映的实际问题;(2)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案件,要在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创造条件分步解决;(3)行政协调不能解决的案件,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4)对过去处理失当的案件,要按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尽快纠正、及时解决;(5)对定性准确,处理合理的案件,要坚持原则,不能为求暂时的稳定而乱开政策口子,引发新的矛盾。

3、解决特殊困难。(1)对无法律和政策依据,确有特殊困难的服务对象,把解决实际困难同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结合起来。在不违反政策、法律,不引起攀比和连锁反应、不影响全局稳定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采取政府救助、民政帮扶、社会救济、干部服务等办法予以解决,符合低保条件的,按农村和城镇低保标准纳入低保范围给予照顾;(2)对无生活来源的重点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及个人诉求,为他们联系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进企业就业,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生活来源问题;(3)对符合政策又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案件,在具体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后,通过变通的处理方式,由相关部门提供技术、资金、信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息诉罢访。

4、解决思想问题。(1)对依法、依政策处理不服或提出要求没有政策依据和法律规定的服务对象,立足于用足用活调解手段和调解资源,做到以情感人调、说服教育调、亲朋好友调。同时安排承办单位联系司法部门、法律服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全程为服务对象提供无偿的法律、经济等救助,对服务对象加强政策宣传、法制教育和思想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劝导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2)对长期上访思想偏执的服务对象,聘请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可以由服务对象的承办单位安排他们定期到市人民医院、中医疗进行心理治疗。也可以由服务对象的承办单位联系心理医生定期到

服务对象的家中,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舒缓情绪、解开心结,化解问题;(3)对精神异常的服务对象,由服务对象的承办单位和其家属共同将服务对象安排到襄阳市安定医院进行治疗,以帮助服务对象尽快康复,不再无序上访。

5、举行公开听证。(1)对确定无法解决或要求不合理,思想工作难以做通的服务对象,通过召开信访听证会的方式处理,邀请服务对象所在地或单位的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当地有影响人员共同参与听证,服务对象和承办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当场进行陈述、质证和答辩,增强处理信访问题的透明度和公正性。(2)对听证结论不服的服务对象,通过公开信访案件和方式处理,在服务对象居住地或工作单位公示信访案件,公布服务对象的姓名、事由和处理情况,争取服务对象亲属和周边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整合舆论和社会力量进行帮助教育,使其失去无理闹访的社会基础。

6、终结信访程序。对复查无误、信访听证、专家“会诊”或上级机关三级终结、法院终审,确定合理请求已依法按政策处理落实到位,但仍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而不息诉罢访的服务对象,市群众工作部整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反映诉求的处理情况,经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认定无理上访的,终止其信访程序,并报上级信访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备案。服务对象在没有提出新的问题证据之前,各级各部门不再受理,使服务对象失去无理信访的平台,从而不再无理信访。

三是加强稳控。

1、专班稳控。对一些不听劝、不配合的服务对象,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专班稳控。即:“五定五包”(定专班、定包案领导、定工作任务、定具体单位和承办人、定办结时限,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问题、包息诉息访、包信访稳定)。

2、社会稳控。对重点服务对象想办法落实其家庭成员、邻居、亲友及服务对象的其他社会关系参与包案稳控,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24小时关注,确保重点服务对象有序信访。

3、培训稳控。对长期依靠信访生活的重点服务对象,特别是年轻的服务对象,根据他们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安排他们进入职业培训部门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并在培训期间协调培训部门对服务对象进行适当的政策教育,使服务对象既掌握新技术和技能,又增强社会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服务对象从培训部门结业后,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燃起新生活希望,不再依靠信访过生活。

4、就业稳控。对有劳动能力的长期缠访、闹访、越级上访服务对象,根据其个人意愿及特长,实行就业“一对一”帮扶措施,安排他们到企业再就业,依靠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他们,与工资挂钩约束服务对象的行为,从而通过就业加强对重点服务对象的稳控,使重点服务对象不再上访。

第18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材料)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五一路接到办事处2013年2月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镇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和动态变化,建立长效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为重点,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集中化解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进京上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司法所与家庭、单位、村之间的对接联系,完善对刑释解教重点人员的无缝对接机制。

2、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衔接管控。在建立辖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基础上,强化对重点人员管控,建立刑释解教重点人员数据库,健全完善帮扶措施,减少脱管失控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1)社保所牵头,农技、农经、财政等部门配合,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绿色通道,

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收策、普惠政策和社会保险政策。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失业登记范围,降低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困难认定标准;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服务;(2)民政办牵头,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加强对生活困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3)司法所牵头,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

(二)矫正工作

1、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在镇党委、政府和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健全完善矫正工作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矫正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规范矫正工作文书格式,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强化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推进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完善。

(三)戒毒康复工作

1、例会制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辖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规范和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请示报告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辖区内发生的紧急重要事件应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

3、建档案统计制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对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要逐人建档,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错报、漏报、虚报和瞒报。

4、培训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承担职责,把部门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健全责任机制。健全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责任制,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绩效考核范围。

(三)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司法所切实负起统筹协调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责任单位细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四)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责任单位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考评结果由镇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镇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通报。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究。

第19篇:特殊人群管控工作职责

XX镇特殊人群管控工作职责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特殊人群教育救助和管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分析研判特殊人群现状,研究、协调、推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措施建议;积极配合监狱、劳教所等部门,加强对我县籍在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矫治;联系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项工作;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衔接等项工作制度,落实帮扶、安置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参与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信息管理台帐。全面了解和掌握特殊人群管控、帮教、安置等情况,将相关信息报告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交换有关部门。

二.组成人员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 三.职责任务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刑释解教、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安排部署;推动我县刑释解教、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地方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调查、总结、指导、督查全县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帮教、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问题。

第20篇:个人账户和特殊人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参保人员个人账户配置、照相,核发IC卡和《医疗保险手册》、《病历本》,建立个人账户管理系统。2.负责审定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转化记录情况,通知银行按时足额划入个人账户,定期不定期检查个人账户的有关情况。3.为退休的参保人员变更医保待遇手续,办理调离本市和出境定居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剩余金额结转手续。4.负责为参保单位集中管理的异地安置人员IC卡刷卡冲减个人账户手续,为遗失IC卡人员办理挂失、补发手续和发卡。5.受理参保单位和个人有关个人账户资金情况的查询,宣传有关医保政策与规定。6.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上月个人账户发生额的拨付初审、复审工作。7.依照相关政策规定,负责特殊人群的医疗费用报销初审、复审工作。8.负责审定和处理参保人员的异动情况。9.负责做好相应的其他配套服务工作。10.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特殊人群工作汇报
《特殊人群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