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08:39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xxxx县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xx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集医疗、预防、教学、保健、急救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78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任务。医院现有编制职工553人,回聘、临时职工315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人;医院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4.1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36张。固定资产2亿元,临床一级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个,层流手术室、综合ICU、新生儿监护室、血液净化室、健康体检站等功能设施完善,急诊科、骨科为市级重点学科。

一、做法与成绩

1、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医院有各种药品681种,基药占基药目录总数85%,销售额37.5%,基本药物均在山东省药品集中招标平台上进行集中采购、配送。自2012年10月1日零时起,对全部681种药物均实行了零差率销售。门诊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183.926元,降至171.44元,降幅6.79%,门诊次均药费由85.80元降至54.73元,降幅36.21%;出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3800.52元降至3709.84院,降幅2.39%;出院次均药费由改革前1581.50元降至1035.48元,降幅34.53%,药占比降至29.1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02个百分点,真正让患者得到了实惠。

2、改革收费方式。积极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严格执行市新农合“四统、四定”的管理。加大对门诊“大处方”的检查力度,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检查,对不合格的处方进行处罚,和绩效工资挂钩,改变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范行动。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高价值卫生耗材使用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住院次均费用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费,CT、磁共振均按国家收费标准降低20%进行收取,切实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筑面积

1.68万平方米的外科综合病房楼已于2012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内科病房楼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全部完成后,医院的医疗用房紧张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环境将极大改善,住院难的情况将不再存在。

4、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办法。通过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各类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绩效工资由去年每月人均2100元增长至今年的2450元左右,增幅16.67%,有效的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门诊、住院病人上升,次均费用下降的好局面。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诊疗人次296676例,同比增长16.52%;出院病人34926例,同比增长14.84%;平均住院日7.8天;业务收入18042.05万元,

2比上年增加1800.28万元,增长9.98%。医院门诊及住院费用均大幅下降,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多赢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1、人才短缺,制约医院整体水平提高。目前各科室普遍存在人才断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学科建设缺乏带头人,尤其是临床、影像、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2、设备老化,医疗设备急需更换。目前医院部分医疗设备老化严重,加之医院财力有限,无法购置大型医疗设备(DR、C型臂、彩超等),不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造成病源流失。

3、县财政困难,投入无法到位。财政应该持续投入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退休人员工资、专科建设等6方面的资金县财政无力承担。目前医院负债达1.34亿元。期望省、市政府分类拨付公立医院改革款项,适当化解债务,给予部分基础建设、设备购置款项。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方式,完善便民措施,扩大惠民政策范围,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切实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推荐第2篇: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人民政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精神,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要求,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总原则以及打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总目标,把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抓手。现将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情况和主要举措 实施供销社“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1、打造县域快捷电商服务平台,推进网上供销社建设。供销社抓住列为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契机,依托新供销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聚焦县域的型、本地化网上超市——新供销“网”,作为网上供销社平台。新供销“网”整合了供销社日用消费品、农资农技、煤气、农产品等实体资源,采取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联动,打造5公里半径服务圈,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日用品、农产品和农资商品等服务,并实行“三对接”:对接农民合作社,对接系统社有企业、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网”经过3年多的发展,从原来平方米的“网”实体超市,扩大到集超市

购物、线上商品体验、网络销售、社区配送和农村电商五位一体,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供销电商广场,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网上超市体验店,现入会会员10万多人,月均上线1万多次,网页月点击量100多万次,提供200多人就业;2016年1-11月,新供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实现销售总额6797万元,是同期的3倍;利润190万元。

2、整合资源,上联下接,纵深推进镇村农村电商实体网络建设。供销社创新经营业态,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流通方式变革,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帮助农民对接市场,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均等化。2016年8月,网上供销社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该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供应、惠农贷款、代办政务等业务整合,有效恢复了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功能。市供销社并以网上供销社牵引带

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开展为农服务,如镇田江村综合服务社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积极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通过供销社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的蔬菜、无花果、黄皮、红糖、生姜等农产品;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均以合作共享电商平台的方式,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上行网销服务,以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电商服务。

3、对接系统经营服务网络。加强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对接,以业务经营为立足点,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大力推进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等经营业务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平台协调、对接。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已与11家省市供销社企业进行了业务对接,业务对接网点总数221间,业务对接企业销售总额4559万元;改造基层社农资门店和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等

70多家。

以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1、积极领办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市供销社把领办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从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难以对接这一环节入手,结合各地名优特农产品资源,指导基层供销社以当地主导产业、骨干农产品、经营优势等为依托,组织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至2016年11月底止,市供销社系统共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90个,涉及蔬菜、水果、蚕桑、农资等多个农业产业和经营领域,入社社员5000多人,带动近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种养。市供销社系统有1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有2家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等12部门评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12家

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评为“广东省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实行开放办社,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市供销社根据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以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供销社生产、生活、农产品购销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功能与涉农综合服务平台有机融合,改造和完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体系。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涉农综合服务平台48家,实现销售总额3328万元,其中销售化肥、农药吨,实现利润万元;举办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34期,参加培训农民2170人。实现了“农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和行政服务不出片区就可以解决”的目标。2016年10月,根据《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办法》有关规定,经审核,我市供销社系统领办的英红田江村、望埠黄田村等4家综合服务社被认定为2015

年度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 转变职能、理顺机制,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完善了联合社组织体系,召开了市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强化了市供销合作社管理、监督、指导、服务职能。

2、组建成立了市新供销尚业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供销系统内推进以“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县基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对市直企业和基层社的资产、资金、人事、业务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3、设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市供销社系统企业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细则》、《“县基一体化”改革的企业人员统一管理办法》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

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1、构建三农经营服务平台。由市供销社负责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已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加快融入珠三角,承接广州江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广州市白云区与我市对接帮扶项目,并且已申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环境评价、立项审批,首期宝石洞地块已征用土地约800亩,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市供销社以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我市为契机,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我市供销社与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洽谈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合作,促进资源互补。

2、建成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做强做大供销传统主业。市供销社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位于市镇的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并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成为清远市标准档次最高、功能最完善的烟花爆竹储存仓库,为我市供销社烟花爆竹安全储存、安全配送提供了有力保

障。

3、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红茶产城融合项目。

市供销社依托红茶产业资源优势,利用市农批市场迎宾大道宝石洞地块约500亩土地,拟兴建红茶产城融合项目。2016年11月,注册登记成立了“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展红茶产城融合项目。红茶产城融合项目是省供销社巩固和发展涉农产业的重要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建设国际标准的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茶农种植达到20万亩的高标准红茶,并将该基地打造成为生态茶园特色旅游小镇,引导周边农户开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全面促进红茶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

二、初步成效和主要经验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主动向上级供销社和上级党委政府汇报,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纳入市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为供销社综

合改革试点创造宽松的环境。市供销社抓住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编办批复,自2017年1月份起市供销社重新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关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财政供养,今后将有效保障供销社机关人员的经费来源渠道。

系统经营运行机制更高效。据统计,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亿元,同比综合改革前一年增长%,系统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增长%;系统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增项目投资总额8900多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 重塑了供销社新形象。市供销社创办综合服务社的做法得到省供销社、清远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把它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以推广。综合服务社的创办,使当地农民享受到优质高效综合服务,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供销社帮助农民增收

致富的民心工程,充分展示了供销社的新形象。

提升了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中华合作时报、南方日报、清远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均专题深入报道了市供销社“网”电商发展经验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充分肯定。此外,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指导,中华合作时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供销金融杯”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活动中,付尚波同志作为市供销社代表荣获了“十大改革人物”荣誉称号。

三、主要存在问题

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真正成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层供销社普遍存在缺乏经营资产、经营资金、经营人才,社有资产开发利用难度大,一些企业银行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目

前上下联接的经营服务平台对接层次、深度还很不够,尤其是业务经营上没有做到联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难以做强做大;三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不完善,不配套,农产品大多没有注册商标和实施qs认证,没有建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的销售和效益仍有待提高;四是市社机关以及下属企业干部队伍断层、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匮乏,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缺乏资本上的合作共赢;为农服务的基础仍显薄弱,一些基层组织发展乏力、服务功能弱化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 接下来,市供销社将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通过上下联动、集聚资源、共享要素、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成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骨干力量,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我们也有信心,在上级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供销社将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第3篇: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工作汇报

一、周家的基本情况

周家位于哈市平房区、双城、阿城、五常三县一区的重心位置,是双城东部中心镇。全镇幅员10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1个社区,4个居民委,共有人口3.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7638公顷。周家交通便利,镇内有火车站、汽车站和市场货物托运站,哈吉铁路、202国道、双周公路在镇内交叉通过。[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2005年地方生产总值6.4亿元,财政收入5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8元。

周家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星火小城镇首批创建镇和哈市级小康示范镇。今年又被定为哈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东跃村被定为哈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周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一是经济结构趋于城市化。周家

一、

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为12:50:38,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88%,接近于城市经济结构;周家镇区人口占总人口的37%,并且人口的从业结构也具有城市特点。

二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周家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92年之前,周家属于农业经济时代;从1992年建立大市场到2004年,属于商业经济时代;1992年建大市场,滚动投资已达7000万,占地7万平方米,门市摊位2420余个,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0亿,其中对俄达2亿元。从2004年到现在,周家将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围绕大市场兴建的加工业户达2000多家。由于小城镇功能的完善,来周家落户的企业越来越多,周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仅2006年上半年,我们以哈五路西侧、双周路南北两侧为平台共引进工业企业8家,总投资3.5亿元,预计3年内产值可达8亿元,税金3000万元。

三是受城市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特殊的区位,使城市经济文化对周家影响渗透力日益增强。每天有1—2千人到哈市打工经商,平房区工业改制后,有很多企业要到周家发展,使周家居民的思想观念受到大都市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较解放,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

三、周家镇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新农村宣传和基础调查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采用书写标语、口号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创新宣传载体,编印了《周家信息资讯》,集中宣传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周家在经济、建设、文化、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资讯》发放到各村村民代表和企事业单位,目前《信息资讯》已经发行了两期,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资产资源、基础设施、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各村确立了立村主导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奶牛存栏数稳步增长,上半年已经达到 头;绿色食品生产进入到实施阶段,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将规范生产流程;旅游经济的资源调查已经完成,下在进行调研和制定开发规划;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生机勃勃,上半年,在原有的七个专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东辉村的南瓜协会。

三是村级民主建设步入正轨。为加强村级民主建设,镇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工作民主公开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村规民约》等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施行了村级领导干部承诺制,引入班子成员储备机制,实施报告、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上有督促,下有监督,中间有竞争的工作格局,有效的调动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展开。今年计划镇区内修筑5条水泥街巷路、1条通村水泥路、4条通村屯砂石路,目前镇区内的5条水泥路已基本完工,通村水泥路和砂石路正在施工中,各村承诺建设的村屯路和街巷路及文化活动室也开始进行筹资和施工设计。

五是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举行了由周家镇政府组织,由万隆一中、二中、韩甸中学、周家二中参加的教学联谊活动,教师们进行了篮球赛、排球赛,学生们进行了多个学科的竞赛,促进了东西部乡镇教育教学的交流。由镇政府组织协调,由哈尔滨市志航模具有限公司主办,在双城市举行的第一届“志航杯”篮球邀请赛,促进了周家与周边市县的联系。

四、下一步打算

(一)建设开发区。由于周家经济结构接近于城市经济构成,根据我们的总体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翻,财政收入翻两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开发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我们在哈五路西侧、双周的两侧规划了占地约1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开发区分哈南机械工业园区和轻纺加工园区,先期启动5平方公里。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企业十余家,全部进驻开发区。下一步我们将每年投资不少于200万元,完善开发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镇内轻纺加工企业迁到轻纺加工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巩固前店后厂的格局。

(二)改造小城镇。目前镇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占整个行政区总面积的4%,人口1.2万人,占总人口的37%,每天的流动人口1500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镇区内不断增容,目前的格局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扩大镇区面积,将周家窝棚、房家窝棚、前五家屯、后三家子、铁道东等临近周家镇区的五个自然屯划入镇区,由社区管理;将东海两个自然屯,东跃村三个自然屯划入开发区,接受镇区管理。届时镇区面积将扩大到8平方公里,占行政区面积的8%;人口达到2万人,占总人口的61%。对西大街和北大街进行高标准改造,建成省内一流文化品牌商业街。加大对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体娱乐场馆(中心)和一处休闲广场,增加城镇载体功能。逐步硬化街巷路,到2010年实现镇内街巷路全部硬化,香化、绿化。初步实现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功能完备

(三)建设新农村。一是调整各村产业结构布局,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构建绿色循环农业,使农产品工业化、系列化、品牌化,进入城市高档次食品消费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下一步要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销售行为,开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促进奶牛饲养、蛋鸡饲养、南瓜种植等立村主导产业的升级。发展招商引资,建立劳动力转移的管理服务体系,使劳动力转移合理、高效,探索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二是完善基层民主体制建设,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在镇村干部管理体制、村屯建设维护体制、《村规民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实践,创新体制,制定与时俱进的抓落实、抓管理的工作体制。要激活已建立起来的村级民主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推动机制,让整个体制运转起来,从而实现政府与村民意志的一致性,确保群众热情不削弱,保证环境整治不反弹,建设得以维护,实现管理民主。

三是规划先行,稳步实施,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掌握新农村建设常规和动态情况,制定和完善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设规划。并以规划为基础,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实施。尤其在建设规划上,不急功近利,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确保质量和效果。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创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开展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先进的文化向农村渗透,形成文明、和谐村风。根除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等社会毒瘤,摒弃生活陋习,从而实现建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明向上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下半年我们将开展与周边市县的联谊活动,利用七

一、十一举办两次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推荐第4篇: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和“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文件精神,都江堰作为成都市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现将2010年度都江堰市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都江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于2010年成立了“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亲自牵头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履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规划、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各乡镇、市级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2010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城区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市旅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也已完成《龙门山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的规划统揽和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我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重点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三)建立综合改革试点区统计工作体系 按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内容和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市发改、统计、旅游、投促等部门建立了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统计、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市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支撑。

(四)创新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和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和“牛鼻子”,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和服务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由我市投促部门牵头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一是成立全市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单位,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督办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全市投资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业专业项目库”、“投促中心项目例会”、“重大项目协调会”等形式推动试点区内和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2010年新出台《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修订了《都江堰市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并同时实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VIP绿色通道服务。

二、综合改革试点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试点区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按照成都市委、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灾后我市区域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2009年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在此基础上2010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4亿元、200亿元、60亿元,较震前03年增长82.8%、452.5%、105.7%;财政总收入实现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分别较03年增长486.5%、591.8%;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03年增长31.5%、121.3%、81.2%。“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5%,总量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三

圈层第一位。

(二)重点旅游聚集区建设情况

1、旅游业全面恢复

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景区景点全面恢复。我市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扩展等景点重建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我市AAAAA重点旅游点二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完善提升了虹口乡、青城山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等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形成了彭青线、成青线、蒲张线乡村旅游带和高原村、茶坪村、欣禾村等旅游特色村,虹口乡、茶坪村分别被省、成都市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江堰市通过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的检查验收,虹口AAAA级景区创建也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重点景区的全面恢复营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旅游承载能力,2010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

2009年增长20%和21%。

2、重点项目不断完善

2010年我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引进到位内资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0万美元,列为成都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重点旅游项目34个,今年新开工5个,已竣工1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 重点项目两中心一博物馆、青城国际豪生酒店二期、《道解都江堰》、《青城》实景演出项目、泰安古镇一期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建成,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青城洲际酒店、经都置业酒店等项目已开工。我市启动了首批标准化乡村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建设,目前,有9家星级饭店、225家社会旅馆(含新建)、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已落成营业,提供床位3.4万张,成功打造“熊猫驿站”等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全市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

强。

(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情况

1、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了城区首批10个新型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点的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予乐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北区、永丰小区、壹街区等在内的标准化菜市场,将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建设,2010年全年完成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扶持资金80万余元,并在硬件设施建设、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我市标准化菜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管理,都将达到成都市中心城区水平。

2、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体系建设。城区100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点工程的的启动必将为提升我市城市功能,服务于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契机。“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使城乡物流配送渠道畅通、快捷,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以旧换新” 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商业服务,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强了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截止2010年12月,家电下乡网点140个,销售金额约7000万元,销售家电数量37000台,全市“放心商店”236家,实现我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全年我市“家电下乡”财政资金补贴达800万元,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补贴30万元,我市商贸流通市场全面提

档升级。

(四)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泰安古镇业态提档升级

按照成都市政府关于提升泰安古镇业态的指示精神,2010年我市重点开展青城后山泰安古业态提升工作,该项工作由市青都局、旅游局、商务局牵头成立的泰安古镇业态打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目前泰安古镇招商及业态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启动、品牌连锁客栈——熊猫驿站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已经正式引进,2010年积极争取成都市政府争取泰安古镇业态扶持资金300万元(申报成功),旨在项目促进,基础建设、业态提升、宣传策划等进一步提档升级,下一步都江堰市政府拟安排1000万泰安古镇项目引导资金,以全面提升我市重点旅游区业态整体形象。

2、做好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为有效推动我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我市“世界田园城市”建设, 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古城区建设项目。古城区重点商业项目的布局策划工作、建设方案、业态策划、《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古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等已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古城区新东门等一批标志性建设景观已经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子项目涵盖面达54个,预计

2011年初步完成整体打造。

3、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商业功能布局工程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按照都江堰市委、政府确定的“1475”城镇体系构架,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新区业态形象,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壹街区、高桥小区、兴堰*丽景、金江小区、沪都家园、民主小区、慧民雅居、兴堰*逸园、教师公寓等9个安置区内的商业业态规划并分布实施。目前9个安置点位共计商业面积29万平米的城市新区商业业态布局工作已经开始,现第一阶段8000平米商业面积布点工作已经完成,新引进红旗、互惠、老邻居、百扬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我市。第二阶段工作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5月将全部完成城市新区业态打造工作。

(五)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2010年我市青城山软件产业园区(东软)被成都市授牌为“成都市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示范园区内共计8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1家,其中今年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增重点项目BPO呼叫中心、诺基亚测试中心等。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完成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0多万美元,积极争取成都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企业人才培训扶持资金40万元,并在示范园区开展了项目促建、BPO项目建设、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招

商引资及项目推广等工作。

2、电子商务产业

今年9月,由中国银联和都江堰市政府合作在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正式启动,都江堰市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我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都江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建设。网上手机支付平台和网上景区门票支付的开通是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次规模性运用,必将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际田园城市”目标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局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为契机,通过酒店、餐饮等专业协会积极引导2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申报企业资金扶持180余万元,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300余家,电

子商务普及率为27%。

3、节会产业活动开展情况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 “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打造节会业中心城市,成功承办了“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2010中国〃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美食购物展”、“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西南总决赛”、“首届中国西部高端时尚品牌峰会都江堰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主题会场”、“2010上海.都江堰国际减灾与公共安全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通过牵头承办、参加系列节会活动,体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抓大放小”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了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恢复和提升,大力宣传了我市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和上海市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旅游互动,扩大了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六)成都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概况

经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研究及成都市确定的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1.32亿元。2010年29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25亿元,截止到12月20日所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3%,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其中我市重点项目中投产达产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0%;加快建设项目5个,完成投资41.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2.7%;促进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5%。积极鼓励、引导重点商贸项目成都百货大楼、城市购物、嘉城购物中心、家美福超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等商贸项目的恢复营业。百伦广场、都江明珠、中国水街、岷江国际、都之都商业广场、发润发超市等在建商业项目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商城、博美装饰城、会议中心、张江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明年动工。

三、试点区内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综合试点区内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服务业呈现低层次的均衡发展格局。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消费性金融三大传统服务业保持了发展的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支撑了区域正常运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文化

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2、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旅游城市的高标准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链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导、产业结构以观光产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导;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运动、休闲、度假等高端功能设施配套,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打造不能形成有力的支撑;缺乏旅游核心特色,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够。

3、支撑载体发展滞后

一方面,缺少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星级酒店数量较少,规模档次不高。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市政府不定期评选表彰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

并予以奖励。

2、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成立服务业投融资及策划平台,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积极筹建和完善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监管体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吸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4、创新用地保障制度。服务业项目用地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供给,确保项目落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商务管理、会展、软件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本市高校或与市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我市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5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2007-02-18 09:45:20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农村让重要工作之一,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

及面广的综合性改革,改革成功与否关系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认识。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级有关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教育、农税、农经等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县人大、政协、纪检为主的×县农村税费改革巡视组。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农村税费改革日常事务工作。为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力量,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及时从组织、人事、宣传、农业、教育、税务等部门抽调了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办公室,保证了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各乡(镇)也先后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形成一

把手亲自抓的良好局面。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明确了县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对办公室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成立了综合、宣传、农经、农税四个小组,明确了每个小组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各小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负责农村税费改革日常工作。三是层层动员,提高认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到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县的经济发展大局,为确保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县立即安排部署,在县、乡、村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为农村税费改革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会议次,安排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各阶段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营造农村

税费改革的良好氛围。

农村税费改革直接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把政策交给群众、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从今年月下旬开始,全县各乡(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税费改革宣传活动。宣传工作突出了“四个特点”:即在宣传时间上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县、乡(镇)召开动员会后,机构、人员、职责、办公设备等立即到位;在宣传内容上体现一个“广”字,做到了“六个有”:即电视有专题、简报有深度、街道有横幅、墙上有标语、村有公开栏,户有宣传提纲;在宣传形式上,力求一个“新”字,不仅采用县级领导电视讲话、广播、专栏、黑板报等常见的宣传形式,还根据实际,结合包乡住村工作,组织县、乡干部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向农民进行面对面的释疑解惑和政策宣传工作;在宣传效果上,把握一个“实”字,重点宣传税费改革政策,做到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把税改政

策宣传到每个农户,使农民真正理解,拥护和参与税改。同时各乡(镇)在宣传中还注意把宣传税改政策与宣传党的其它农村政策结合起来,把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宣传规范征收,依法纳税结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结合起来,既加深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强化了各级干部的改革意识。据统计,截止目前,县广播电视局税费改革专题宣传栏目滚动播出有关宣传内容余期;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各乡(镇)、村共出板报余期,悬挂横幅余条,张贴标语条,发放宣传单余份,出动宣传车余辆次,编写简报期,并印制了《致全区农牧民群众的公开信》万余份分发到每一个农户家中。通过宣传,使群众掌握了政策,真正理解了农村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重要举措,消除了疑虑,真正取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三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全面落实税改政策。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准确把握税改

政策。为了使税改干部准确把握政策,县税费改革领导小组举办了税费改革培训班,专门对税改工作人员、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财政所长、农经站长等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税改骨干多人。为确保全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我们还安排有关领导到自治区培训学习,组织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到岳普湖、吉木萨尔县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为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认真做好税费改革调研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我县税费改革工作部署,县直各相关部门认真组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调研内容,撰写了《乡、村组领导班子现状》、《乡村组织机构改革、人事编制情况》、《年至某年农业现状》、《畜牧业、农业区畜牧业现状》、《第一轮土地承包与第二轮土地承包比较、二轮土地承包现状、村集体经济组织现状、村组

干部构成及报酬标准、至某年各项经济指标构成情况》、《全县各乡村土地的现状》、《全县各学校分布情况、教师学生现状及学校运行情况》等篇调研报告,为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三是调查摸底,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全县税改方案。农村税费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改实施方案。为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税费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坚持按照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不变的原则实施,我县二轮土地承包时全县共有耕地万亩。但是近年来,我县连年遭受洪涝灾害,博斯腾湖水位不断上涨,沿湖乡(镇)、村大面积农田被淹,从年至某年,被洪水淹没的耕地达万亩,另外实施退耕还林土地万亩,我县实际计税面积远远小于二轮土地承包面积。我们在测算计税面积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做到既注重减轻

农民负担,又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均衡负担。在调查摸底确定计税面积中,按照以二轮承包面积为基础,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成立工作组,深入到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对计税土地面积进行了认真的、详细的调查核实,确定全县计税土地面积为万亩,为制定全县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奠定了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确定常年产量。按照中央七号文件规定,我县常年产量是以—某年五年的主要农作物(按规定折算为主粮〈小麦〉)的实际平均产量据实核定并保持长期稳定。为确保常年产量测定更符合我县实际,根据自治区常产确定应遵循的三项原则,即:全县农民总体减负水平不低于;征求农民的意见,让大多数群众认可并张榜公布;考虑“三个确保”的原则的要求,我们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办法制定了四套方案,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并同周边县相比较,最后在自治州规定的常产范围——公斤之间确定我县综合常年产

量为公斤,这既符合自治区的政策要求,同时有利于税费改革后机构正常运转。

我县农业税税率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农业税税率,农业税的附加比例为正税的,两项合计平均税率为执行;计税价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的一价区农业税计税价格为元公斤进行测算。

在确定农村税费改革税额的四大要素后,按照自治区相关政策规定和测算办法,我县制定了《×县乡、村两级转移支付测算表》,并于近日得到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准。

四是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开展。为切实解决税改过程中各种矛盾,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的“三个确保”,针对我县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县关于加强农业税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县关于清理整顿

涉农收费项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县关于精简乡镇机构和压缩人员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意见》、《×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及精简优化教师队伍方案》、《×县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对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的处分规定(试行)》、《×县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十个配套措施,通过制定税费改革配套措施,推动了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是精心组织实施,全方位公示税费改革内容。《方案》经自治区、自治州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我县加大了公示力度,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事项均向农牧民及时进行公示,增加了透明度。同时对《方案》分三个步骤进行实施,第一,面积、产量分解阶段。由各乡镇把县审核批复的数字,分解落实到村到户,登记造册。对农业特产税,严禁摊派,要求据实征收,并建好农业特产税台帐。第二,张榜公布阶段。各

乡镇根据面积、产量落实到户情况,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布,公布内容包括各家各户的面积、常产、计税税率,计税价格、农业税额、农业税附加及农业特产税附加金额等,公布时间天。目前,这两个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全面征缴阶段。

六是认真督查,确保政策到位。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五套班子领导多次深入乡村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边查边改。实施方案确定后,县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了一次阶段性检查验收,重点检查了各乡(镇)、村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执行情况,如农业税计税面积落实、常产落实以及张榜公布情况等。通过“听、看、查、谈”,走访了近千户农户,实地查看张榜公布表,认真听取了农民的意见,核对了农民档案的有关数据,并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是农牧民负担明显减轻。某年全县农牧民实际总负担万元,其中:农业三税万元,乡五项统筹万元,村公益金、公积金、管理费万元,教育集资及各种摊派万元,屠宰税万元。农民人均负担元含两工农牧民负担总额万元,农牧民人均负担元。改革后,全县计税耕地面积万亩,亩均常产公斤,征收农牧业三税万元,其中农牧业税正税万元,附加万元,农牧民人均负担税费元,较改革前减负总额万元,人均减负元,减负率达到%含两工减负总额万元,人均减负元,减负率达到

二是初步规范了农牧民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对国家只承担缴纳农牧业税及附加,对村集体只承担“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其他形式的收费、摊派、集资等一律取消,初步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

牧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有效遏制了农村“三乱”。

三是农村社会稳定形势得到进一步巩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把农牧民减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受益放在第一位,各族群众对农村税费改革表示支持和理解,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了各阶段工作。在税改期间,全县未出现一起因税改问题造成的群众上访事件。

四是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提高了干部积极性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负就是增收。税改后,基层干部从催粮催款中解脱出来,既避免了因收费同农牧民的磨擦和纠纷,又使基层干部能集中精力搞好服务,从而减少了农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干部群众的团结。同时改革后农民负担将大为减轻,收入将有所提高,农民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有所增加,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和劲头明显提高。

三、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体会和

存在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一)认识到位是前提。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开展后,县五套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税费改革文件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税费征收办法不尽合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全县农村社会的稳定。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规范税费征收行为,抑制乱收费、乱摊派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减轻乡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使之集中时间和精力,带领群众致富。由于全县上下统一了认识,

统一了行动,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二)领导到位是保证。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县五套班子领导分片包乡,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督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宣传到位是基础。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再好,只有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为使税改政策入户,入脑、入心,我们采取各种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把税改政策宣传到每一户、每一位农民,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税改政策,积极支持和参与到税费改革中来,为顺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政策到位是关键。税费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面准确理解、把握政策,落实政策,严格执行,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制定实施方案中,坚持按政策办事,坚持把农民减负放在第一位,坚持把农民减负与确保基层正常运转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地确定计税面积和常年产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乡、村两级负债过重,机构运转困难。近年来,由于沿湖乡(镇)村连续遭受洪涝灾害,乡村防洪投入不断加大,致使经费匮乏;农牧民因灾减收或绝收,造成各乡(镇)村三提五统征收率较低。同时加之前几年各种形式的达标、验收活动,使乡、村两级经费日益紧张,造成了乡村两级“有人管事、无钱办事”的不利局面。目前,我县以上的村都是“空壳村”,村级支出偏高,村

集体增收的渠道较窄,缺少积累。据统计:全县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万元。全县各村管理费万元,每年支付村、组干部及配套组织人员工资达万元,经费入不敷出,乡、村负担较重。近几年,为减少乡、村两级开支,我县各乡(镇)、村采取了政务(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财乡管等多种办法,节约开支,增强了财务开支的透明度,但是由于本身资金来源不足,效果不明显。税改后,由于本着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进一步减轻了农牧民负担,让农民得实惠了,但是也相应增加了乡、村两级机构的运行难度。虽然上级解决了部分转移支付资金,但是,消化债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二)农牧民受洪涝灾害及博斯腾湖水位的影响,农牧民收入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县地处开都河下游,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灌、排水都必须依靠扬水来完成,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

遭受洪涝灾害前,×县被称为新疆的“鱼米之乡”,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较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博斯腾湖水位不断上升,沿湖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较差,排灌系统不畅,农业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某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低于巴州平均水平。某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农牧民增收的问题,确定为“畜牧水产发展年”,增加了投入,仅畜牧水产养殖贷款达多万元,但是在有限的土地上,要实现农牧民增收,难度较大。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农业税收征收难度就会相应加大。

(三)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会严重影响我县农税收入。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今后,将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我县与其他县(市)相比,情况比较特殊,环博斯腾湖有万亩芦苇,是新疆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而芦苇、水产品不在计税土地面积之内,不会增加农牧民负担。每年可产芦苇万吨,征收农业

特产税万元;水产品可征收农业特产税万元。取消特产税后,我县芦苇、水产品农业特产税收入将减少万元,将会严重影响各级机构运转。而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属于典型“吃饭财政”,这部分缺口资金只能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加以解决。

(四)乡、村两级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从总体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政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群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个别乡(镇)仍然存在一些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伤害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乡村干部也要在转变观念,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把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才能真正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农村税收改革工作取得了阶

段性成效,但是,全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搞好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要求,全面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认真搞好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归并过多过散的事业单位,清退临时人员,压缩超编人员;全面完成撤并规模过小的行政村工作,每个村的村干部严格控制在—人,并实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继续调整、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撤并部分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以“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三项调整、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

第二、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全面做好税收征收工作,坚持依法收税,客观、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和税改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税收的征管和稽查,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根据纳税通知书的税额征收,防止

“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

第三、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建立偿债制度,防范和化解乡村财政风险。大力培植新的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广辟财源,弥补县乡财政缺口,确保乡镇财政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今后我们将把培植经济增长点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巩固税改成果的关键环节来抓。目前,我县虽然绝大部分村都是“空壳村”,为全面落实农村税收各项政策,确保税改后农民负担不反弹,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县加快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暨加强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一块土地、一片鱼塘、一片林木(或果园)、一片育苇区、一群牲畜、一个小企业”的“六个一”工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开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用3年时间消灭“空壳村”。

第四、加大清欠力度。对乡村历年形成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村统提费尾欠,我们将根据尾欠数额和农户承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欠计划,核

实到户,分期分批逐年清缴。对符合减免政策的将予以减免。对其他结构债务,落实偿债对象和措施,力争用5年时间消化乡村债务。

推荐第6篇: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国务院2011年3月4日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根据《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将承担起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9个方面的主要试点任务。

《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义乌试点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

1、对于国务院批复在义乌实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

试点》你怎么看?

2、为推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组

织一次调研,让你负责,你会怎么做。

3、领导来义乌检查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假设

考官就是领导,请你现场作一个简短汇报。

推荐第7篇:成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成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去年底,成都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把试点工作作为国家旅游局交给成都的重要任务,作为成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试点工作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及时启动,切实推进。总体看,成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良好。1-10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18.54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99亿美元,同比增长59.5%。接待旅游总人数8867万人次,同比增长46.9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5.83万人次,同比增长68.87%。

一、工作情况

(一)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2月,我市召开了全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旅游局杜一力副局长莅临会议并对我市试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市政府副市长王忠林在会上对试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会后,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试点方案,出台政策措施

根据今年初国家旅游局在京召开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情况通报会精神,我市结合实际,研究完善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旅游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提出通过 1

旅游综合改革,我市旅游要实现发展方式显著转变、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旅游发展格局,最终把成都建设成为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典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为了把试点工作抓出成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旅游就业、旅游价格、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六个方面制定了23条具体政策,市本级财政建立了2.2亿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比去年净增1.7亿元。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意见》,从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产业规划落地机制、完善服务业要素保障、创新中心城区服务业结构调整战略推进机制、完善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力度等方面明确了20条政策措施。市旅游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旅游综合改革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把落实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三)实施目标管理,分解落实责任

我市建立了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制度。围绕试点方案提出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制定了《2011年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将试点方案的内容、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市级主管部门和区(市)县,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由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旅游综改办三家联合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 2

项督查。

(四)突出改革重点,着力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旅游规划。修编了成都市旅游总体规划,提出了全市旅游“一区两带”(都市旅游区、龙门山、龙泉山旅游发展带)的空间布局。采取“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文化与体育规划、交通与配套设施规划、管理与服务引导规划”等“七规合

一、上下联动”的编制方法,编制了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总体规划,并明确功能区总体规划为功能区顶层规划,功能区内的所有规划都要与之相衔接。

二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了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区(市)县为实施主体、统规分建的功能区管理体制。都江堰市、青白江区等11个区(市)县成立了旅游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或管委会。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与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成都大学共同成立“成都天府源旅游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景区管理的新模式。

三是创新重大项目审查机制。建立了重大旅游项目库,制定了生态旅游功能区重大项目审查办法,原则上生态旅游功能区内投资额1亿元以上和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或投资额不足1亿元,但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品牌项目由功能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按程序报批。

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龙门山相关六市县和成都文旅集团共同出资,注册资金2.2亿元,成立了龙门山功能区旅游 3

投资有限公司,发挥龙门山功能区平台公司的投资撬动作用,引导开发龙门山功能区重大旅游项目。四川省中行利用其“全产品、全平台、全方位”的整体优势,在银行贷款融资上给予龙门山功能区等成都市重大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项目提供总额为100亿元的授信支持。龙泉驿区、邛崃市、郫县等区(市)县积极组建了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搭建了旅游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

五是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努力探索建立“城市旅游整合营销工作机制”,推进成都“最佳旅游联盟”建设,促进银旅合作,实施联盟营销,构建成都旅游“价格洼地、服务高地”。目前,全市已发展最佳旅游联盟单位300余家。成功举办“中国。成都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银联长城熊猫卡首发仪式”。同时,我市在央视投播了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境外7个主要客源市场设立了成都旅游宣传营销总代理。

六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今年9月,我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验收。最近,我市迎接了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复核检查组检查。温江区、郫县、邛崃市、青羊区、锦江区和都江堰市等6个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区(市)县通过了评估验收,成都欢乐谷景区、锦江宾馆、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等39家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通过评估验收。建立完善了成都旅游呼叫中心,开通了15个座席、24小时值守服务的成都旅游服务热线96927。截至10月,旅游投诉受理197件,结案187 4

件,结案率为95%,游客满意率为100%。对成都旅游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率先建立了网上旅游投诉办理系统。

七是提升旅游业态。推进了宽窄巷子、锦里业态的提升,完成了非遗博览园建设,兰桂坊街区、东区数字音乐公园正式营业,启动了宽窄巷子2期、文殊坊2期、欢乐谷2期和国色天乡2期、水井坊特色街区建设,按照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要求,基本完成了街子、平乐、黄龙溪等5个古镇的业态提升,加快了安仁、西来等6个古镇建设,全面构建天府古镇旅游圈。

八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创新游客满意度测评工作,建立了游客满意度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前三季度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国前列。1-10月,全市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检查11次。组织开展了旅游市场集中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黄金周大检查,确保游客出行安全。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推进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区(市)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仍停留在旅游部门推进的层面,没有形成党政牵头、各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个别市级部门对旅游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难点突破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区(市)县都

出台

了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但`总的来看,改革领域大多局限于原有旅游常规工作范围,旅游综合改革的重点不太突出,在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上突破不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客观存在,旅游管理统筹协调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涉旅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

三是旅游要素保障不够。部分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用地 困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现行地票政策,三圈层地票已达18万元/亩,使得三圈层增加了招商引资难度;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授信支持有待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配套。

三、下一步打算

我市将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体制创新为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端发展为目标,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实施旅游创新发展、重点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和优化发展五大战略,建设“宜人”成都,促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旅游创新发展

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一要深化旅游功能区工体化体制改革。以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载体,完善市级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统工领导、相关区(市)

县为实施主体、“统规分建”的旅游一体化管理体制,把龙门山、龙泉山功能区建成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的样板。二要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三要强化旅游协会行业服务职能和行业自律功能。推动旅游行业协会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的自律组织和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组织。

2.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允许出让旅游景区经营权,推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引导旅游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旅游项目投资、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装各制造走园区化、景区化和综合体化发展道路,结合实际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制造产业园、旅游教育和创意产业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大型旅游综合体。

3.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一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 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二要建好旅游功能区建设开发平台公司,解决旅游功能区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旅游产品问题和业态问题。三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帚有条件的重点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参与私寡基金;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扩大旅游企业投融资规模和渠道。

(二) 推进旅游重点发展

1.加快重点旅游区建设。一要加快都市休闲旅游区建 7

设,大力发展以游憩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都市休闲旅游。二要加快生态旅游功能区建设。依托龙门山优质的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遗产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运动养生为主的山地旅游产品,着力培育高端旅游度假产业。依托龙泉山山地农业和山地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田园体验、乡村休闲、生态度假、运动康体等生态旅游项目。三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科学编制《成都天府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带动成都旅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和现代旅游发展的创新区。

2.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推进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遗产地、中华熊猫世界和以武侯祠为代表的文博旅游项目的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旅游精品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同时,抓好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天府古镇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建设。

3.扩大旅游开放合作。重点是扩大口岸开放。加快开通成都与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市场的直航线路,形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的航线网络和旅游航空便捷通道,积极争取成都口岸对革要客源地国家或地区实行7天免签和落地签政策。

(三) 推进旅游品牌发展

1.集中塑造“休闲之都〃熊猫家园”旅游品牌。以世界遗产旅游、“中华熊猫世界”旅游和以武侯祠为代表的文博旅游为重点,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以“非遗节”为代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会旅游品牌。要抓好天府古镇建设、乡村旅游、都市特色旅游为重点的休闲旅游品牌, 8

不断提升成都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到2015年培育10家旅游主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着力建立、挟持和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旅游企业。

2.创新旅游营销。建立成都旅游营销中心。成都旅游营销中心设在市旅游局,负责城市旅游营销重大项目策划、营销信`急沟通、营销计划实施、部门协调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推广联盟营销,进一步发挥熊猫卡在价格、服务方面的营销优势。加强与重点旅游城市的营销合作,积极承办旅游博览会、交易会、文化节等国际大型节事活动。推进与携程、软通等龙头企业的合作,整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资源,加快构建以成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总平台为基础、各区(市)县旅游景区(点)和企业共同加入的营销系统。

(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产品为引领,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三大文化产品为重点,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辅助的文化演艺、文博名镇、精品景区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与会展业融合,办好国际美食节等大型会展旅游活砷,筹划举办更多与旅游相关的重要会展节事,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会展品牌;促进旅游与现代商贸融合,打造旅游商业特色街区、旅游美食特色街区和旅游综合体,建设成都旅游购物中心;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培育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积极开发漂流、滑雪等 9

山地运动产品。

(五)推进旅游优化发展实施

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完善成都旅游信息化平台;实施“旅游标准化”工程,以标准化推动旅游规范化建设;实施“畅行天府”工程,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实施“旅游法治”工程,制定完善涉裨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改革成果;实施“旅游人才”工程,建设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六)切实推进工作落实

⒈加强综合协调。完善市与区(市)县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根据试点工作任务的轻重、主次和缓急,加强综合协调,及时沟通情况,协同开展工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2.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旅游综合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调研,同时要学习兄弟城市试点工作经验,研究和借鉴改革成果。

3.加强督促检查。根据年度目标计划,对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检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推荐第8篇: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我镇地处**边陲,扼**之咽喉,守**之门户,被誉为“**第一镇”。全镇**个村,*个居委会,**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亩,山林****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人平纯收入****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

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

(一)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二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

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村***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等村将村内的***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为了引进龙头企业——********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亩,安排就业****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余个,总面积**万亩,建立产业龙头

企业*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经费**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名,一大

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

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二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等**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

先,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用大会的形式,由镇干部选择村、岗位,村、岗位负责人选聘镇干部。选聘录用者,上岗工作,否则,待岗一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推荐第9篇: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我镇地处**边陲,扼**之咽喉,守**之门户,被誉为“**第一镇”。全镇**个村,*个居委会,**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亩,山林****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人平纯收入****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

(一)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上,着力进行了二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村***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等村将村内的***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为了引进龙头企业——********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亩,安排就业****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余个,总面积**万亩,建立产业龙头企业*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经费**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

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二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等**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先,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用大会的形式,由镇干部选择村、岗位,村、岗位负责人选聘镇干部。选聘录用者,上岗工作,否则,待岗一年。从而大大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作风转变成效明显。几年来,全镇干部满勤率达100%,领办重点工程30余个,建立各类产业企业8个,年均为群众办实事20余项,先后两年被评为**市转变干部作风

一、二等奖。

3、继续开展干部分流。我们以创办产调公司、鼓励留职停薪、示范建设产业基地等形式,采取行政和自愿相结合的手段,支持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谋发展。近几年,我们采取上述二种形式,新创办产调公司2个,分流干部5人;留职停薪谋职业3人,开发产业示范基地分流干部2人,分流25%,而机关没进一人,有力地减轻了财政压力。

二、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基础 我们继续围绕竹、茶和野生绿色食品产业,特别是在竹业的发展、壮大上作文章,利用改革促进发展。

1、创新传统方法,不断扩充优质资源。我们引进了********移植新技术,结合传统方法,不断改良耕作技术,加快了楠竹资源的繁殖,年增长速度比往年提高20%左右,也使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竹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加大了茶园改造力度。全镇*****余亩茶园,已低改抚育****余亩。在葛、蕨绿色食品的资源培植上,形成了干部示范办基地,群众合作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镇基地由**亩增加到***余亩,基地总数发展到**个。

2、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我们立足于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连续两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将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向纵深。几年来,先后引资****余万元,创立了**、**、**、******等新兴企业,正在兴建和改建**竹器城、**一条街、**堆码市场等专业市场,各类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个,专业市场有望发展到*个。*****厂总投资****万元,分二期建成,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产后,年消耗*****万 根,产品当年获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畅销国内**、****市场,创产值*亿元,年支付楠竹砍伐、加工工资****万元,安排就业****余人,还将带动周边*省*乡镇约*万余人从事楠竹生产、开发。

3、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发展

二、二产业。先后投入***余万元,对镇内*条主街道,*条主干道,*个居民小区进行了改造、改建,新建了功能齐全的供水厂、停车场、幼儿园,添置了垃圾池、垃圾处理场,疏通了集镇下水道,并逐步对街道店面实施亮化、美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使小城镇功能一年比一年齐全,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化,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几年中,我们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壮大支柱产业等多管齐下的手段,先后创造就业岗位****多个,吸引农民进镇****余人,农民进镇后,创办各类

二、二产业服务载体***多个,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四、加强服务引导,努力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们把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有力手段,着重抓了二个方面:

1、扶持组建**协会。我们在广泛调研、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多方争取,反复协调,发动镇内**大户的广泛参与,于今年*月正式组建了**协会。在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下,协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农户160户,吸引会员340人,将极大地规避行业风险,促进行业自律,提升融资力度,加快产品开发,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协会成立后,已成功向**市场销售第一批价值**万元的*系列精致工艺品。协会还广泛发动会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联系帮带活动,已联系农户3100余户,帮带项目7个,使10余户农村家庭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2、大力开展劳务服务。我们首先组建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组成了专门班子,规范了办公制度,制订了年度目标和劳务输出任务,为劳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加强了就业培训。通过镇内自办与参与市管部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外出员工技能培训,以增强务工者就业能力。今年来,我们已自行举办培训班3期,组织参加市级培训2次,累计培训技工218名,输出后均顺利走上就业岗位。第二,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服务。如在计划生育方面,我们就从育龄夫妇时间、利益上着想,组织计生办技术力量到本镇务工人口集中的主要城市,每年开展1—2次上门、免费“二查”等相关服务,同时在镇内不断改善幼儿就读环境、接送条件等,使广大务工育龄夫妇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年挣回外块***余万元。

3、规范发展村级事务。我们认真落实上级精神,把村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主权交给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监督执行,使村级建设合理、科学,而且没有加重农民负担。几年来,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程序,先后在全镇15个村推行了“一事一议”制度,引导群众自主发动、筹措资金办自已的事,兴建、改造道路38公里,修建堰坝2万米,机埠10座,架设桥梁8座,整修病险山塘、水库11座,**、**、***等5个村还全面进行了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村级公共环境,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

(二) 为了确保二轮改革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二条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订后,我们就组建成立了***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抓。相关市直单位和***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镇,办公室负责对改革情况及时进行综合、整理,上报和督促。这样,机构和人员职责等一直延续至今,不完成改革任务不解散,坚持按阶段性要求分步实施。

2、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对照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我们经请示上级同意,按照条块分割,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各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各部门单位的具体工作详细分解,责任到人。镇里则按分工管线的原则,派一名党政领导和数名干部协助落实,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由一名*级领导挂帅,市委、政府督查考评办和镇**办抽调专人,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每半年组织一次情况综合,向领导小组反馈改革情况。领导小组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召开讲评会,通报情况,讲评工作,并将考核、讲评情况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确定奖惩。

(二)通过几年改革试点,我镇各项工作又前进了一步,经济和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复杂,利益触动大,而乡镇政府职能有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尖锐,致使改革显得困难重重;二是改革是基层组织的新鲜事物,由于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资金的扶持,因而我们虽然付出不少努力,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难一步实施到位;二是改革过程中,思想意识难以全面统一到位,一定程度上牵扯了改革的精力,浪费了改革的时间,致使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我镇的改革试点之路,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前景远是乐观的,意义也是深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对照目标找差距,信心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把我镇早日建设成为**地区小康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推荐第10篇: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边陲,扼**之咽喉,守**之门户,被誉为“**第一镇”。全镇**个村,*个居委会,**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亩,山林****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人平纯收入****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

(一)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二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村***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等村将村内的***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为了引进龙头企业——********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亩,安排就业****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余个,总面积**万亩,建立产业龙头企业*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经费**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

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二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等**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先,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用大会的形式,由镇干部选择村、岗位,村、岗位负责人选聘镇干部。选聘录用者,上岗工作,否则,待岗一年。从而大大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作风转变成效明显。几年来,全镇干部满勤率达100%,领办重点工程30余个,建立各类产业企业8个,年均为群众办实事20余项,先后两年被评为**市转变干部作风

一、二等奖。

3、继续开展干部分流。我们以创办产调公司、鼓励留职停薪、示范建设产业基地等形式,采取行政和自愿相结合的手段,支持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谋发展。近几年,我们采取上述二种形式,新创办产调公司2个,分流干部5人;留职停薪谋职业3人,开发产业示范基地分流干部2人,分流25%,而机关没进一人,有力地减轻了财政压力。

三、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基础

我们继续围绕竹、茶和野生绿色食品产业,特别是在竹业的发展、壮大上作文章,利用改革促进发展。

1、创新传统方法,不断扩充优质资源。我们引进了********移植新技术,结合传统方法,不断改良耕作技术,加快了楠竹资源的繁殖,年增长速度比往年提高20%左右,也使楠竹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加大了茶园改造力度。全镇*****余亩茶园,已低改抚育****余亩。在葛、蕨绿色食品的资源培植上,形成了干部示范办基地,群众合作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镇基地由**亩增加到***余亩,基地总数发展到**个。

2、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我们立足于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连续两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将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向纵深。几年来,先后引资****余万元,创立了**、**、**、******等新兴企业,正在兴建和改建**竹器城、**一条街、**堆码市场等专业市场,各类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个,专业市场有望发展到*个。*****厂总投资****万元,分二期建成,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产后,年消耗*****万根,产品当年获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畅销国内**、****市场,创产值*亿元,年支付楠竹砍伐、加工工资****万元,安排就业****余人,还将带动周边*省*乡镇约*万余人从事楠竹生产、开发。

3、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发展

二、二产业。先后投入***余万元,对镇内*条主街道,*条主干道,*个居民小区进行了改造、改建,新建了功能齐全的供水厂、停车场、幼儿园,添置了垃圾池、垃圾处理场,疏通了集镇下水道,并逐步对街道店面实施亮化、美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使小城镇功能一年比一年齐全,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化,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几年中,我们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壮大支柱产业等多管齐下的手段,先后创造就业岗位****多个,吸引农民进镇****余人,农民进镇后,创办各类

二、二产业服务载体***多个,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四、加强服务引导,努力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们把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有力手段,着重抓了二个方面:

1、扶持组建**协会。我们在广泛调研、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多方争取,反复协调,发动镇内**大户的广泛参与,于今年*月正式组建了**协会。在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下,协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农户160户,吸引会员340人,将极大地规避行业风险,促进行业自律,提升融资力度,加快产品开发,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协会成立后,已成功向**市场销售第一批价值**万元的*系列精致工艺品。协会还广泛发动会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联系帮带活动,已联系农户3100余户,帮带项目7个,使10余户农村家庭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2、大力开展劳务服务。我们首先组建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组成了专门班子,规范了办公制度,制订了年度目标和劳务输出任务,为劳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加强了就业培训。通过镇内自办与参与市管部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外出员工技能培训,以增强务工者就业能力。今年来,我们已自行举办培训班3期,组织参加市级培训2次,累计培训技工218名,输出后均顺利走上就业岗位。第二,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服务。如在计划生育方面,我们就从育龄夫妇时间、利益上着想,组织计生办技术力量到本镇务工人口集中的主要城市,每年开展1—2次上门、免费“二查”等相关服务,同时在镇内不断改善幼儿就读环境、接送条件等,使广大务工育龄夫妇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年挣回外块***余万元。

3、规范发展村级事务。我们认真落实上级精神,把村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主权交给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监督执行,使村级建设合理、科学,而且没有加重农民负担。几年来,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程序,先后在全镇15个村推行了“一事一议”制度,引导群众自主发动、筹措资金办自已的事,兴建、改造道路38公里,修建堰坝2万米,机埠10座,架设桥梁8座,整修病险山塘、水库11座,**、**、***等5个村还全面进行了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村级公共环境,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

(二)为了确保二轮改革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二条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订后,我们就组建成立了***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抓。相关市直单位和***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镇,办公室负责对改革情况及时进行综合、整理,上报和督促。这样,机构和人员职责等一直延续至今,不完成改革任务不解散,坚持按阶段性要求分步实施。

2、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对照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我们经请示上级同意,按照条块分割,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各线、各部门单位的具体工作详细分解,责任到人。镇里则按分工管线的原则,派一名党政领导和数名干部协助落实,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由一名*级领导挂帅,市委、政府督查考评办和镇**办抽调专人,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每半年组织一次情况综合,向领导小组反馈改革情况。领导小组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召开讲评会,通报情况,讲评工作,并将考核、讲评情况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确定奖惩。

(二)通过几年改革试点,我镇各项工作又前进了一步,经济和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复杂,利益触动大,而乡镇政府职能有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尖锐,致使改革显得困难重重;二是改革是基层组织的新鲜事物,由于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资金的扶持,因而我们虽然付出不少努力,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难一步实施到位;二是改革过程中,思想意识难以全面统一到位,一定程度上牵扯了改革的精力,浪费了改革的时间,致使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我镇的改革试点之路,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前景远是乐观的,意义也是深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对照目标找差距,信心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把我镇早日建设成为**地区小康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11篇:固镇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固镇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医改办吴天宏副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固镇县委、县政府,着重就绩效考核、基本药物配送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做一汇报。

一、绩效考核工作

按照省市绩效考核的要求,我县重点从制定绩效考核的制度入手,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即县卫生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考核,与其相关经费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个人的综合绩效考核,与其工资等待遇挂钩。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达到了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即“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从而建立健全新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 绩效考核实施情况

随着基层医改的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水平提高,分配制度改革如何实施成为关键。在县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县医改办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院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改参与人员和职工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汇集多方智慧,精心研究政策方案,本着强化绩效考核分配,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 1

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形成了我县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我县绩效考核奠定了基础。

2010年,我县按照《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部职工及所辖村卫生室2次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服务任务、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服务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果直接与县财政部门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经费挂钩。

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了绩效工资,整个过程运作有序、平稳,职工对绩效考核满意度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绩效考核分配、加值班补助等,合理拉开了收入差距。

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585元,改革后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654元,提高69元,增幅4%。

(二) 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消除认识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由于绩效考核分配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如何保证医改后多数职工待遇不低于医改前,如何做好绩效考核和分配缺乏经验。为使绩效考核有关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县卫生局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开展职工面对面政策宣传,及时答疑,讲透政策精神,消除认识误区。由于宣传到位,职工认识清楚,统一了思想,我县绩效考核工作有序推进,平稳运行。

2.细化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按照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县制定了《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核定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细化了评价标准,设定了四项重点指标,即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任务、核定的医疗收入任务。并对四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

3.严格考核组织,创新考核方法。为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考核组,从卫生部门抽取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库,考核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员参加,考核结果上报县医改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并据此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为充分体现优绩优酬,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按照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

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补充意见的通知》(皖人社„2010‟113号)精神,将绩效工资总额进行全浮动。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情况发放其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本单位工作人员(不含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确定每个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社会效益好的岗位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打破平均主义;在专业技术岗位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的岗位系数在相应的基础上下浮一半;高、中、初级职称的人员、分院负责人、中层干部、兼职人员各在本岗位系数上加相应的系数;对本单位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另加一定的岗位系数,且每次人员均不固定。

4.加强指导,规范考核分配。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我县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平稳实施。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经院委会集体研究,职代会通过,报县卫生局审核审批,院内公开后实施。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大、贡献突出的岗位倾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的原则。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一体化管理、新农合管理等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二是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更加规范;三是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四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五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基本药物配送

为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皖政字[2009]122号)文件的要求,我县于2009年12月24日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单位3家,并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零差率销售。

2010年9月,国家基本药物由省药招办统一招标采购,补充药物由原3家配送企业继续配送,到2010年12月底,我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4%,惠及62万城乡居民,社会反响良好,群众交口称赞。据卫生部门统计,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本取消了“以药养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改变了医生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物滥用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0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47707人次、门诊均次费用36.8元;住院累计5003人次、住院均次费用969元。2009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29346人次、门诊均

次费用43.5元;住院累计18021人次、住院均次费用1246元。门诊病人有所上升,住院病人略有下降,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幅分别为15.4%和2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农民来自药品零差率受益1159万元,得到了城乡居民的广泛拥护。同时,规范了药品的采购渠道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相比,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化改革成果,努力把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化为惠及群众、构建和谐的具体行动。

谢谢大家!

第12篇: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一、整体情况和推进举措

我市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稳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经市委常委会通过试点改革方案。2016年12月按照正科级建制成立监事会机构,任命了监事会主任;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启用了市供销总公司;组建了联合社;把市“三名”组织建设交由市社管理并全省领先的成立了“农合联”;改造升级基层社3个,恢复重建2个。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确定为试点县以后,市社明琦主任多次主动向我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国家、省、市改革精神。我们高度重视,市改革办牵头成立了由我任组长,供销社、农业局、扶贫办、市场监管局、财政、土地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供销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起草修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经多次征求意见后,上报省社综合改革办公室审定后,我们以两办的形式下发了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了切实抓好试点改革工作,我们每年把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纳入了全市重点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市长办公会上专题研究讨论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并责成市督查室,每季度对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察,年底进行考评,有力地保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高质高效的稳步推进。

(二)政策上给予支持。近年来,为了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我们在明确市供销社为全市“三名组织”管理部门的前提下,相继出台了《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市成立农合联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奖补资金的使用分配实施方案》《市供销社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压茬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资金上给予扶持。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到供销社资产收益低、改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2017年协调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29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12.245万元贴息贷款,极大缓解了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在市财政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额外为供销社增加了一部分办公经费;同时,每年单列200万元奖补资金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稳步实施,三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按照吉发[2015]18号文件《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中“联合社要履行基层社改造、强化市场运营等职责,组织、指导、服务并构建新型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我们有序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加快体系建设,以组织管理体系、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组建主线初步形成。

1、组织管理体系有所创新。一是健全了监事会机构。按照综合改革文件要求,经市社请示上报,我们批复组建了监事会,配齐了监事会领导组织,充分发挥项目监督、重大事项决策等作用;二是提升了管理职能。明确了监事会管理职能,重点突出了对社有资产的监督职责,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三是优化了机构职能。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了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改进了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协调规范、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组织。

2、经营服务体系有所创新。我们在市供销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重新启用市供销总公司,强化资产经营,实现了社企分开、政企分开,完成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扫除了体制机制层面的发展障碍,为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市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对20个基层社、15个市以上公司进行了清产核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资产台帐,做到了产权清晰,为以后盘活社有资产扩大资本经营夯实了基础;积极引进合作伙伴,通过联合合作,推动农资服务网络建设,以市供销社农业物资配送中心为依托,在乡镇设立农资销售服务站。目前已在18个乡镇联合当地经济人、和经营业主建立了农资服务站点,年销售化肥4.2万吨。

3、行业指导体系有所创新。一是成立了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2017年9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18个乡镇党委书记及100名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的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大会,我主持了会议,彦峰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省社于国庭主任对我市农合联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农合联建设提出了希望。农合联的成立标志着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家”,有了自己的管理组织,真正让农民主体“联”起来,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实”起来,涉农资源“统”起来,使“联合会”成为农村家庭经营和商品流通的服务综合体、农业一体经营和服务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农业公共服务和政策实施的供给中介体,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开展了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大调查。按照《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标准》,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市合作经济组织大清查,逐乡、逐村、逐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梳理,把全市25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划分4个档次,为全市规范管理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奠定了基础。三是出台了考评奖励办法。为了加强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我们制定了《奖补资金分配实施方案》对管理规范、经营状态良好、行业信誉优良、带动能力强、扶贫参与度高的优质“三名”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此来带动、鼓励、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四是开展新型农民社员培训。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市加大农民社员的培训力度,去年举办培训班6期,300人次,今年计划培训400人次。通过培训农民社员实用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开阔视野,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二)夯实基础 提升功能,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得以加强

1、分类改造,激发基层社活力。一是项目资金扶持改造。我们大力支持市供销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扶持,借势改造有资产、有经营、有服务的基层社。市舍力镇供销合作社通过对外合作投资300万元,开展日杂、百货、农副产品等的经营,2017年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新建的平安镇供销社,投资500万元,新建交易大厅一栋3000平方米、库房两栋1440平方米,改建办公室840平方米、硬化地面1320平方米、建围墙260延长米、电子交易、电子监控设备各一套、打深水井一眼、电动大门一处,2017年,供销社收购高粱3000吨、玉米5000吨、笤帚糜子350吨,交易额达1700多万元;二是与能人合作新建基层社。以玉龙笤帚糜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重新成立的新荒供销社,利用新荒泡、月亮泡水资源开展农副产品经营活动,2017年收购蒲黄10吨、蒲绒200吨、笤帚糜子100吨,高粱100吨,销售额达150多万元。三是开放办社引进项目恢复重建红岗子供销社。引进民营企业合作重建了红岗子供销社,合作方先期投资1000万元,新建的综合服务大楼已完成了主体施工和整体装修。近期再投资500万元开展农产品收购、农资超市、科技服务、代缴代办、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全力打造一流的新时代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对基层社不同方式不同重点的改造,使供销社部分传统业务得以恢复,基层组织体系更完善,进一步激发了为农服务活力和动力,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

2、因势利导,组建联合社。我们以新平安镇艳峰笤帚糜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光镇玉龙笤帚糜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联合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平安镇笤帚糜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玉龙笤帚糜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悬挂了统一标示,实现了“统供、统销、统控”,有力推动农民专业社实现了二次联合和产业横向联合,进一步强化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通过二次联合合作,规模种植面积从原来的490亩发展到现在4500亩,带动农户220户。

3、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规模经营。2017年,我们依托龙头企业领办创办、能人带办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立足本地资源特色经办各类专业合作社49个,带动6351户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全年土地流转面积17140亩。安广镇粘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10060亩,金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200亩、订单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安广民意专业社流转土地1880亩。通过土地流转,部分专业社实现了规模经营,为创造特色业、品牌效益奠定了基础。

4、兴办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结合基层社改造工作的开展,我们在改造基层社基础上积极创办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目前通过专业社和日用品超市等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全市各渠道兴办村级服务站105个。立足传统的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购销服务,不断拓展庄稼医院、农机维修、科技咨询等系列综合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赢得了农民信任、社会认同的良好社会效益。

三、经验模式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市供销社为全市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部门,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推进,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组建,为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新平台,探索出一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的新模式。

四、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们在综合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实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农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基层社改造成员单一,农民参与度不高;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更新慢,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综合改革进程,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以来,有成功有不足,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但改革不能停,还要继续推进下去。要振作精神、坚定信念,加深精神领会、转变工作思路,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把供销事业做强做大。

(一)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农合联功能和体系建设。在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较快、运行较好、商业信誉较高、带动能力较强、扶贫参与度高的2至3个乡镇试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加快农合联乡镇体系建设;立足地域特色产业,适时组建水稻、香瓜等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推动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带动特产产业、品牌农业的发展。同时围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构建连接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二)基层社广开“社门”,充分吸收农民社员、专业社等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入社,真正办成农民社员的基层服务组织。结合基层社改造,延伸拓展服务功能,开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的组建工作,改造一个基层社就建设一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把基层社建设成为服务范围更广、服务能力更强、服务方式更便捷的为农服务平台。

(三)发挥社有企业作用,积极探索运作新模式。切实发挥供销总公司资产运营、做强企业、为农服务的作用,围绕打造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加快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引进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加大和域内外涉农龙头企业合作,实现联合发展和服务的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

第13篇: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XX医院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经验汇报

2017年8月31日24时,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标志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我院正式启动。自启动医改工作一年来,我院围绕《XX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XX市市属公立医院院长年薪考核办法》为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合理控制费用,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院近一年的医改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近几年,我院持续落实控费工作,扎实推进医改控费举措,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后,医院下调了X项检查检验项目的价格,另有X项医疗服务价格有相应的上调;同时,医院以多形式、多媒介加大医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如通过报纸、医院官网、微信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在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通过公示牌展示调价后的收费项目,收费挂号室处、医院大厅LED电子滚动屏公示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药品价格,合理、合规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让广大群众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医改新政策的相关信息。

截至2018年7月31日,医院医疗总收入X万元,其中医疗服务性收入为X%,同比增幅达X%;随着群众看病需求的不断增加,我院门急诊初次就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实际占床日同比增幅达X%,每床日平均收费为X元,为市直驻市医院最低水平。

二、降低药品及医用耗材费用

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院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为X万元,同比下降X%,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的控制也取得了较好成效,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从2017年度的X%,下降至现有的X%,在市直驻市医院中取得明显成效。

卫生耗材方面,医院一直严格把控,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为X元,为市直驻市医院的最低水平。

三、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1.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我院通过有效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我院自2017年起,按照DRG的相关数据实行院内管理,对科室及个人的相关数据进行通报、排名,与科室及个人考核挂钩,2018年的CMI值呈上升趋势,截至7月31日,我院的CMI值为X,较去年同期的X上升X。RW≥2的病例为X例,占出院病人X例的X%,较2017年同期的X%上升X%,根据省卫计委下发的DRG半年简报,我院RW≥2的病例占全省同类专科医院总数的X%。

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行科学数据化管理

(1)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建立全院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各个子系统间能够实现实时的资源互通,临床一线能够第一时间通过信息系统掌握病人的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准确评估病情,从而给患者提供快捷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率。将医保系统与本院系统的信息接口,实现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实时报销。制作了各种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报表,按照规定上报各种医疗质量信息。

(2)我院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于年初明确了X个院级监控指标,并要求各科室根据本科室的亚专科特点,确定本科室的监控指标,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及时发现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干预,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

3.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情况。

2017年上半年,医院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已达到X个病种,医务科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实施及考核方案,2018年1-7月临床路径入组率平均为X%,超出医改要求的30%入组率。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每年度对临床路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的管理水平。

4.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1)为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医院持续完善人员配置,招聘引进护理人员,扩大临床护理人才队伍,目前全院护理人员达X人,其中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X%。

(2)我院于2010年 5 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立了精神科为医院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在试点病区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将优化的护理模式及成功的经验向全院推广,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铺开优质护理病房数,目前,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为100%。

(3)为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有效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于2018年5月成立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服务。

5.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处方

(1)将合理用药作为医院的重点质控内容,医务科与药剂科运用协调机制,将合理用药情况与科室考核、个人积分挂钩,有效监管合理用药情况。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病区的药物占比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做好处方、医嘱点评。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药械科联合多部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定期督查,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切实做好整改措施并贯彻落实。临床药师、感控、质控医师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合理规范。目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

四、完善专科联盟建设,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1.2017年8月11日,由我院牵头的“XX市XX防治专科联盟”正式成立,首批24家县(市、区)人民医院、XX专科医院加盟为成员单位。通过专科联盟的微信群、QQ群及国家XX信息系统,我院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一年多来,我院持续推进XX防治专科联盟工作,加强与联盟医院的沟通联系,认真落实联盟协议中的技术帮扶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相关工作,派出专业人员为联盟医院进行培训、授课,2018年授课次数达XX次。

2.我院认真落实省市卫计委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不断完善、优化双向转诊的流程,进一步促进患者双向转诊,取得明显成效,1-7月我院下转患者为XX人次。同时,我院加大对县级医院的培训及督导力度。2017年至今,举办市级XX培训X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人次XX余人次,培养XX转岗医生XX余人。

3.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尤其是做好双向转诊基层协议医院的对接工作,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做好与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截至8月,我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流转发病报告XX人,流转出院信息X人次,通过患者信息的交流,实现患者能及时转至基层单位继续进行诊疗的目标。

自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一年来,医院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全院职工群策群力,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药品收入占比、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以及完善专科联盟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离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院将持续围绕医改相关政策,创新举措,让群众在就医中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XX医院

2018年X月X日

第14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的

我镇地处监利县西部,拥有版图面积144.4平方公里,第二轮承包耕地面积101906亩,总人口70265人,其中农业人口60889人,农业户数14460户,农业劳动力31762人,辖38个行政村,362个村民小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98元。

一、综合配套改革情况

1、精减机构和分流超编人员。我镇现有班子成员9人,机关工作人员51人,乡镇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按监办[2004]17号文件规定做到定编、定职、定岗,并将完成竞争上岗及分流工作情况在网上公示,镇机关不存在编外借、聘人员。镇机关按规定只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管理所(现有在岗职工15人)。

2、合理设置县直部门延伸派出机构。根据监办发[2002]48号文件,我镇属县垂直部门管理的单位仅国税、地税、工商、土管、交通、派出所、法庭等七个延伸派出机构。撤消了企管会、文化站、教育组、水产站、林业站、农机站、房管所、环保站、物价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所等十家单位。我们对县直部门延伸单位,一是抓好编外人员的清理,按政策一个不漏的清退到位。二是对编内人员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例如:交通分局原有16人,通过竞争上岗,现在只9人在岗。国土所原有职工12人,通过竞争上岗,现在只有5人在岗。对编内所有下岗人员按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主动分流人员每月按基本工资的70%发放生活费,竞岗分流的落岗人员,严格按基本工资的60%发放生活费,目前,各单位运行正常。

3、对涉农转制单位的人员实行基本养老保险。我镇转制单位涉及到水管站、兽医站、农技种子站、城建所、文化站、水产站、林业站、计生服务站共8家。实行转制后。原有的77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

4、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一是政府与各服务单位或个人签订了规范细化的服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实行定期考核细则,严格按合同中的方案对各服务组织或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必须由群众代表签字才能认可。三是按合同足额兑现“以钱养事”资金,不克扣,不挪用。四是对“以钱养事”资金管理制定了实施细则,严格按合同规定兑现。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1、实行了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初中、小学两个核算点。即:**镇初级中学义务教育经费初中核算点,**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小学核算点,配备了专用电脑及软件设备。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原则,按时足额支付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经费,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学校的相应账户,保障了我镇中小学春秋两季开学正常运转。2009年,春秋两季共拨公用经费334.1万,校舍维修费182万元,贫困住宿生生活困难补助18.2万元,共补助初中贫困学生188人,贫困小学学生82人,初中人平每年750元,小学人平500元。

2、2009年,我镇春秋两季开学严格按省物价厅、财政厅、教育厅的收费文件标准执行。只代收了作业本费、非免费教材费,并对此进行了“三公示”,即:收费文件公示,收费项目公示,收费标准公示。全镇中小学制定了在岗绩效工资补贴发放方案,严格按方案

对在岗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按考评等级,按时直接拨付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

3、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情况:拨付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500元,此数县财政局已足额直接拨付到了学校账户。

4、“普九”债务:全镇“普九”债务共94.44万元,其中**初中47.35万元,**小学26.96万元,**二小20.13万元。由县财政分期直达债权人个人帐户。

三、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严格执行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制度。2009年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情况: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74.64万元,其中农业税附加免征补助资金125.59 万元,转移支付缺口补助资金27.65万元,村干部在职补助11.4万元,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10万元,均已按数全额拨付到村。不存在抵扣、挪用、截留国家转移支付的现象。

2、切实执行“乡财县管”制度。自2005年以来,我镇的财政资金全部进县财政笼子,实行按月拨付制度。每月由镇财政管理所编制当月预算计划报县财政局,经审批后按月拨付。

3、按时足额发放村干部工资。年初由镇政府行文,根据村的规模大小,定编、定员、定报酬,发放标准与工作绩效挂钩,年终考核评定等级按数发放到人。

4、不折不扣落实五保户的供养经费。按照省、市、县的规定:集中供养的73人按人平1800元,分散供养的67人按人平1525元,每年分期拨付给镇福利院或以“一本通”发放到人。

四、农村税费改革的情况

1、规范涉农收费情况。农村中小学、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务工经商办证等收费项目均按政策分项以镇、村为单位进行了公示。多年来,镇直涉农收费部门坚持做到按章收费。没有一例违规收费行为。

2、严格执行税费改革政策。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由镇包村干部和财政工作人员一起,将明白袋、明白卡、监督卡等相关资料按时发送到户,让农民群众早吃“定心丸”。2009年度,我镇农民负担总额195万元。其中:灌溉水费66万元,一事一议筹资81.7万元,村组排水费47.3万元。

3、规范村级筹资、筹劳计划。一事一议筹资、村组排水费和“两工筹劳”,每年年初,村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定筹资项目、标准,报县减负办批准。根据县减负办的批复(一事一议人平15元,村组排水费亩平5元,“投工投劳”劳平10个)执行。不存在乱摊派和乱集资的现象。

4、严格执行党支部对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各项惠民补贴政策足额发放到位,严格按补贴标准执行。2009年良补早稻亩平10元,中稻亩平15元,晚稻亩平15元;直补亩平13.5元;农资增资补贴亩平45.5元,油菜补贴亩平10元,全镇享受补贴资金的种粮农户10306户,实行“一本通”发放,由财政工作人员上门直接送到农户手中,不存在截留、挪用、抵扣的现象。2009年共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090.4万元。

5、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003年税改初期锁定债务时,全镇债务总额为852.8元,我们通过组织村级村级拍卖闲置资产,化转不良债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清本降息等各种措施,化解村级不

良债务。到2009年年末,村级债务总额为719.8万元,比锁定债务时净减133万元。近几年来,全镇无一例新增债务和举债搞建设的不良现象。

6、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年初镇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并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对项目的受益面进行了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监督,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县综改办申请了财政奖补资金,建立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现已把财政奖补资金拨付到位。

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我们通过自身招商盘活了镇棉纺厂和塑料厂等骨干企业,既拓宽了税收渠道,又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活跃了地方经济。县级政府和部门未对我镇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8、依托地方经济,适度发展小城镇建设。我镇坚持“以地兴镇、以地建镇”的思路,发展小城镇建设。几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但一直以来,政府没有向群众收一分钱,更没举债,也没动用过财政资金。

农村综合改革,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认真整改,使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0一0年三月七日

第15篇: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汇报2016年 人行**市中心支行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支行积极履行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按照《**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2015年省、市两级农村金融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要求,加强组织实施,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不仅得到各级领导、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而且得到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官员专家的认可和支持。截至1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817.6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54.37%;比年初新增65.5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8.7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62.09亿元,同比增长25.97%。

一、2015年工作进展

(一)推进产权融资体系建设,“三农”融资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1.“三权”抵押贷款实现扩面增量。。

(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有效优化

1.升级完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已成功上线3.0版农户系统,新增“六权”信息、食品安全不良信息导入和展示功能模块,实现了部分信息批量化导入。

2.农户信用信息更新长效机制更趋完善。广泛开展农村“六权”信息征集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更新长效机制。截至12月末,全市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更新率达到99%,共征集入库“六权”信息近30万余条。

3.“四信”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2月末,全市已创建信用县2个(云和县、景宁县)、信用乡(镇)38个、信用村905个;评定信用农户41.3万户,其中35.53万信用农户累计获得贷款386.32亿元。

4.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更加广泛运用。截至12月末,已为1899个行政村(行业)开办“整体批发、集中授信”业务,提供授信16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9亿元。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食安金融联合惩戒工作试点。已将276条食品安全不良信息录入农户信用信息系统。

(三)推进支付结算体系建设,金融基础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 1.深化支付便农工程。截至12月末,全市累计办理小额取现业务182.81万笔、金额6.75亿元;办理代理转账业务67.61万笔、金额2.78亿元 。

2.构建“3.0版”农村金融服务站。进一步拓展201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功能,重点是结合“互联网+”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站与农村电子商务点的合作共建。截至12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服务站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结合的有425个,占比超过20%。 3.推动农村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截至12月末,已在浙南茶叶市场和农贸市场成功投放溯源金融ic卡;“网上支付应用示范区”达到38个,新增10个;网上支付和手机支付业务量分别达到15050.8亿元、8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4%、153.07%。

(四)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服务渠道有效拓宽

1.稳步推进农村担保平台建设。以村级互助担保组织为重点,继续全面推进财政出资、行业协会组建和商业性运作等“四级”担保组织体系建设。截至12月末,全市已建成村级互助担保组织170家,新增84家,累计为农户提供担保7.55亿元;建成政府出资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政府担保基金8个。

1.进一步健全金融组织服务平台。截至12月末,已引进4家金融机构,鼓励市内银行机构向县域、乡镇新设各级分支机构18家;设立村镇银行9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及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实现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县域全覆盖。

3.加快推进直接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截至12月末,新增股份制企业19家,推动海外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10家;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新增60家。莲都和青田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累计撮合民间借贷资金7.02亿元。

4.加强外汇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截至12月末,新设4个外币代兑点;全市9个外币兑换点、1家货币兑换公司累计办理代兑业务达21.53万笔、金额8.51亿美元;个人外汇贷款余额2316.72万美元。

5.推进农村保险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大力推广茶园、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全力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保险覆盖面。

第16篇: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力争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

到201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各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率达到100%,争取有20所高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同类学科排名前列。建成4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全省本专科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分别达95%、50%以上,师生比例不低于1∶15,其中研究型大学师生比例不低于1∶12。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和社会对高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江苏省拟实施十大改革措施: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成立省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

2.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拨款与高校绩效评价挂钩。建立省属高校拨款咨询委员会。

3.着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建立“江苏区域高校联盟”。支持苏北高等教育发展,探索独立学院到苏北、到市县办学等多种办学途径,力争每个省辖市至少拥有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到2015年,全省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保持在8∶54∶38左右。

4.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学分与本科院校学分互认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继续做好“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部省共建工作。遴选一批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省属重点高校进行特色大学建设。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6.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将产学研合作成效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考核内容。健全产学研合作受益共享机制,健全高校服务科学发展工作机制,健全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考核机制。推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7.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做优做强高校“青蓝工程”。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创新高端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校长,大力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8.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创办三至四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建立江苏国际高等教育园。引进国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

换、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培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设立招收留学生的“茉莉花”政府奖学金,做强“学在江苏”品牌。

9.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试行分类入学考试,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测试评价结果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入学资格的必要因素。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完善特殊人才选拔机制。试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扩大有资格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院校数量。

10.探索建立科学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分类评价激励和导向机制,开展对民办高校社会评价试点。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高校评价制度。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为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江苏省拟制定五项配套政策,并从四方面加强保障条件建设。

配套政策主要包括:1.对具备条件的高校,下放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2.根据实际,优化教育专项经费设置办法。3.增设优秀在校大学生公派留学资助项目。4.优先将“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列入当地科技计划,优先给予经费支持。5.制订《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成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定期通报制度。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3.建立高教综合改革专项经费。4.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第17篇: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2007-12-07 09:36:4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2)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3)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XX边陲,扼XX之咽喉,守XX之门户,被誉为“XX第一镇”。全镇XX个村,X个居委会,XX万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水田XXXX万亩,旱地XXXX亩,山林XXXX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XXXX万元,人平纯收入XXXX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XXX、XX、。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

(一)

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三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

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XX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XXX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XX村XXX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XX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XXX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XX等村将村内的XXX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XX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

为了引进龙头企业——XXXXXXXX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XX亩,安排就业XXXX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XXX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XX余个,总面积XX万亩,建立产业龙头企业X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X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

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经费XX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XX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X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

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三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XX、XX、XX、XX、XX等XX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

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XX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X万亩,实际完成XX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先进,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

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第18篇: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举措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举措

一、关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成都市:以龙门山、龙泉山两个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试点重点,建立完善了统筹推进机制。探索“五个一”统筹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统分结合”发展模式。下一步,要着力在功能区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功能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市(县)为实施主体、统规分建”的功能区统筹推进机制。

2、创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分类管理,稀缺遗产旅游资源由政府主导开发,大众旅游资源全面对外开放。

3、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按照“一个功能区一个平台公司”的思路,组建功能区建设开发平台公司。

秦皇岛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旅发委会议,调度督导重点工作。

创新旅游机制体制,在探索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上实现突破。以425平方公里北戴河新区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旅游业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旅游产业功能分区和集约化发展新模式。

舟山市:在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探索组建风景旅游一体化管理体制,将原城建部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职能划归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保护,强化对旅游项目的审批、监管职能。探索整合相关部门的涉旅职能。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

张家界市: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旅游目的地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建立协调统一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具体措施包括:

1、以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为基础,突破旅游资源分别隶属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现行管堙体制,适当调整行政管理区域和权限;

2、按照旅游要素有效配套的要求,设立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先导区,规划相应的功能空间,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城市旅游产业配套建设和管理创新试点;

3、实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促进客源市场拓展的综合协调行政工作职能等,建立大旅游工作格局。

二、关于旅游业经营管理方式

秦皇岛市:

1、转变旅游管理方式,在探索由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运行模式转变上实现突破。改革旅游管理方式,将对旅游业的管理从单纯的行业管理上升到对旅游活动的管理。通过行业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旅游整体素质。重点从海岸线资源入手,探索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统一标准和规范。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支队,率先在全国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全要素”管理模式转变。

2、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在探索旅游企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上实现突破。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整合资源,着力推动一批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探索形成文物、文化、风景、林业一体化管理体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舟山市:

1、在创新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上先行先试,创

建国家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为国家完善海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先行先试。构建完成海洋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全市景点门票网上销售系统。

2、在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上先行先试。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打造“美丽群岛、自在舟山”整体旅游形象品牌。积极实施创意营销、节庆菅销、区域营销,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家界市:创新旅游目的地管理方法手段,重点解决旅游市场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保障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新模式。

三、关于产业政策

秦皇岛市: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在探索破解旅游淡旺季矛盾发展良策上实现突破。

舟山市:

1、在促进生态文明旅游建设上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岛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科学制定景区保护制度,实行旅游景区“轮休”、“限流”制度。

2、在探索更加开放的产业政策上先行先试。扩大产业开放范围,放宽行业准入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引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逐步实行邮轮旅游和旅行社团队落地签证,在主要交通枢纽设立免税商店,建立舟山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或对台商品交易区,争取推行国际游客购物离岛退税政策。争取普陀山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开展国际旅游包机业务。争取开放水上飞机等岛际低空航线。

张家界市:配套完善旅游发展产业政策,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建立适应旅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招商引资、土地供给、投资融资的政策支持机制。

四、关于旅游新业态

成都市:在开发新业态上,将旅游元素融入到各项建设开发之中,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培育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康体保健等高端旅游业态,以增量调存量,推动旅游增长方式转变,以此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舟山市:在开发新业态新产品上先行先试。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结构优化发展、旅游产品多元发展,推进海洋旅游转型升级。

五、关于保障措施

成都市:

1、着力在功能区规划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功能区规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功能区信息化建设。

2、着力在功能区开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加强区域合作;强化营销推广。

3、着力在功能区要素保障上取得新突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相关区(市)县设立5亿元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完善功能区用地政策;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旅游业价格形成机制。

秦皇岛市:强化领导,成立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人员编制和不少于3000万元的旅游综合改草试验专项资金。强化旅游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权限,赋予旅游部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审批、市场综合管理等职能。特别是增强旅游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相关产业规划方面的话语权。明确责任;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舟山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高层次、高品质科学规划;加大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保障建设用地、岸线等要素供应。

第19篇: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2

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国家

战略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出了全年515.12亿元的贸易成绩单,同比增长12.95%。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2011年前11个月,义乌实现自营进口额35.9亿美元、自营出口32.6亿

美元,分别增长27.6%和25.7%。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国际贸易”,“义乌试点”无疑成为浙江外贸、中国外贸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块试验田和先行区。

参加浙江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对实施了大半年的义乌试点进行热烈讨论。在大家看来,正是“试点”的实施,为义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加了市场商户和采购商们的发展信心。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高秀玲表示,今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义乌市场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与“试点”实施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在外贸转型发展上,试点除了继续提升出口小商品的品牌、技术含量外,2012年,还将加大对进口商品馆的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同时,争取在2012年举办进口商品专业展会。

高秀玲委员建议义乌试点要积极推进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此提高小商品的档次,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进口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进口馆,与宁波舟山的大宗物资交易平台遥相呼应,可以共同构成我省日用消费品和大宗原材料进口的两大集散区域。

在浙江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确保外贸稳定增长。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表示,要加强出口企业引导和服务,利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政策,培育提升重点出口基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徐科)

(新华网)

义乌改革试点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金华六大战略重点与十八大精神关键词

(一)

??编者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认真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推动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市区建设与发展六大战略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大力推动金华赶超发展、加速浙中崛起。

年底将至,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六大战略重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为事关金华长远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工作再摇战旗、再擂战鼓。

2012年7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一行在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义乌。 陈少华 摄

记者 何百林 倪寒霞 张帅

义乌改革之分量:直接关系金华发展全局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11月21日,党的十八大闭幕6天后,国务院举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从上海浦东新区起步,国家先后批准11个试点地区,给予试点地区改革先行先试权,其中就包括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全国第10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会议指出,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两个全面”、“两个加快”,把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革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起规划、把市场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一同部署。全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甜头已经尝到。在新的起点上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要当好改革实验的‘侦察兵’、‘先遣队’,为改革攻坚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标杆。”———义乌改革被寄予厚望。

11月26日,市委在义乌召开常委会,这是继4月13日市委常委会在义乌召开后,市委第二次把常委会议放在义乌召开。市委书记陈一新透露:“我本人今年单独或陪同上级领导到义乌检查指导工作已有23次。

” 陈一新:十八大报告为义乌综合改革试点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发布时间: 2012-11-19 11:20:08 星期一??责任编辑: 张怡静??作者:

来源: 金华新闻网 打印

浙江省义乌市是世界著名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从纪念品到饰品再到玩具应有尽有。美国人庆祝圣诞节时,每十棵圣诞树中就有六棵来自义乌。但是对于金华市市委书记陈一新来说,义乌远远不满足于这一现有的公众形象。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的间隙,陈一新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今年前9个月,义乌的出口额增长了59.1%,达到了40.19亿美元。全年的增速将会超过百分之八十。 在陈一新看来,这一强劲的出口增长得益于义乌在提供贸易便利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服务政策,而这些政策和服务的改善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市场采购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是义乌的创造。义乌市根据市场采购单笔规模小、交易主体多等特征,量身定做了相应的市场监管方式和国际贸易机制,增强了市场主体活跃度和通关便利化的优势。截止今年九月底,在义乌注册的外贸公司数量达4658家,同比增长29.4%。陈一新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以前我们是个各类商品走向国外的平台,如今我们也能够通过我们遍布全国的网络将海外商品引入中国,”陈一新表示。而这一发展方向也和中央政府增加进口力度的决心相一致。陈一新表示,未来,义乌还将在发展虚拟电子市场,强化生产类、文化创意类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开展一系列转型升级的举措 “今年我们已经动工建设一个生产类商品的市场,预计明年年底将会投入使用。下一步将会发展文化创意类产品的市场建设。我们还会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打造成为一个类似沃尔玛的连锁品牌。“我们将会在国内和海外拓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品牌。” 此外,陈一新还表示,未来义乌还将通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中国日报记者 胡园园)

市委、市政府为何如此重视义乌工作?一是因为义乌是国家的综合改革试点,是浙江“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之一。二是因为义乌是金华的战略重点,是金华实施“商贸富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国际化的主阵地,对推动金华赶超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因为义乌是金华的增长点,义乌经济发展的快与慢,直接关系金华发展全局。四是因为义乌是金华的亮点,是金华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也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五是因为义乌是金义都市区的聚合点,加快推进义乌发展,发挥义乌的核心带动作用,对促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至关重要。

“正因为这样,市委、市政府要对义乌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义乌、支持义乌,推动义乌加快发展,带动金华赶超崛起。”陈一新说。

义乌改革之成效: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今年9月以来,我们公司的出口量同比增长50%以上,义乌一些国际货代公司的出口量同比增速达200%,这些变化受益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行。”昨天上午,义乌市国际货代仓储协会秘书长、义乌扬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丽仙说。

金丽仙说,以前公司出口的货物必须通过外地的进出口公司报关,一个标箱出口货物从收货到出柜,一般须5~7天。其间,去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报关时,每票单子要跑两三趟。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出口货物可在义乌直接报关,加上她的公司已被海关、检

验检疫等部门列入出口诚信企业,每票单子跑一趟就可以了。与以前相比,现在从收货到出柜可缩短1~2天,每标箱货物仅仓储费就可减少2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和仓储成本。

建立金丽仙所说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义乌改革的核心任务。义乌市改革办负责人说,“市场采购”是一种有别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新型贸易方式,其主旨是根据义乌商品贸易单笔规模小、贸易主体多、交易频繁等特征,“量身订制”市场监管方式,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国际贸易管理体制机制。

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拓市场、促外贸”工作部署,义乌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获批前的改革过渡期,把改革试点与异地外贸公司落地工作相结合,对试行外贸公司采取包括工商、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等各种便利化在内的监管措施。比如,工商部门创新推出“代表机构和外资经营主体并存的双轨制”,既缓解了外商出入境难题,又解决了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等影响经营的问题;商务部门取得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授权,9月份商务部又明确授予义乌开展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对外贸易权备案登记;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分类管理、风险分级评估机制,抽检总量由原来的47%下降为20%左右;义乌海关实施商品分类通关改革,审单、放行自动化比例达到70%左右,并实行24小时全天候放行;财税、外管等部门积极帮助市场经营户和外贸主体解决税收、资金风险问题。

因为贸易方式的便利、贸易成本的降低,义乌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渐渐转化为促进义乌外贸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截至11月14日,落地外贸公司累计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6.77亿美元,截至10月底在义乌注册登记的外贸公司累计达到4785家,同比增长28.77%。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义乌出口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10月单月实现出口18.9亿美元,同比增长4.9倍。与此同时,商检部门前9个月检验出口商品9.4万批,未出现被国外通报的质量事件,可谓“量质并升”。

义乌改革之展望:义乌市场去往何处?

关键词: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尽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自9月试行以来,义乌的外贸出口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但国际经济环境依旧疲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仍在削弱义乌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改革试点是否能扭转形势依然无法过早判断。义乌市改革办负责人说,义乌改革试点仍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义乌市改革办负责人说,这为推进义乌改革试点指明了方向。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之上的城市,市场兴则义乌兴。义乌正在重点打造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网上市场、进口贸易等,以推动市场结构从以生活类商品综合市场为主向生活类、文化类商品综合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推动市场模式从以实体市场为主向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推动贸易结构向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并重发展转变。

日前,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招商政策出炉。据介绍,目前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建设工程预计在今年年底能够顺利结顶,并将于明年10 月义博会期间开业。该工程规划占地525 亩, 建筑面积75 万平方米, 地上五层, 地下一层。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将力争建设成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区域性生产资料资源整合基地,与小商品市场齐名的国际生产资料集聚中心和采购平台。

与出口贸易相比,义乌的进口贸易比重较低。数据显示,1~10月,义乌实现进口2.8亿美元,同比下降5.8%,仅为外贸出口总额的4.6%。为此,“进口商品馆”被寄予更高期望。据介绍,“进口商品馆”目前已累计引进83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余种境外商品,已建成非洲产品展销中心,正在筹建东盟产品展销中心。

今年10月21日,更名后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官方网站———“义乌购”正式上线,随即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上线次日,“义乌购”的搜索量逼近3500次,甚至超过“义乌”一词的搜索次数。11月,“义乌购”新推出“投诉与处理”和“担保交易”两项重要功能,全力打造

可信、可控、可溯源的诚信交易。经过一个月多的正式运行,义乌购的日均流量、会员注册数、发布商品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稳健增长,最高峰时日流量超过30万人次。

“义乌购承担着服务义乌实体市场和加快义乌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融合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的目标是将义乌购打造成面向全球,为广大采购商、经营户、普通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3D版网上中国小商品城。今后,我们将在如何加快实体市场上网和虚拟市场落地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助推义乌市场转型升级。” 义乌购网站总经理王建军说。

对义乌制造业来说,市场的提升发展也为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动力。“巨龙”箱包是伴随着义乌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卢程航说:“以前是外商需要什么,我们做生产;现在是我们生产什么,外商要什么。”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创意与科技的力量。

印度客商耿博说,上次他在“巨龙”箱包公司里采购了一款箱包上印有主人照片的书包,发回国内后,客户马上要求我定购一大批,因为新德里一家贵族学校要求集中购买,孩子们很喜欢这款书包。

卢程航说,随着创意设计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义乌制造的附加值在提升,转型升级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第20篇:杭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杭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为深入做好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6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落实和深化2014年启动的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着力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监管效能,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医疗服务的主体作用,为国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累经验。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相协调;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群众满意度和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具体指标。

2015年年底前,完善市、县两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平台对接;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立,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患者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到2017年6月底,提前完成国家卫生计生委下达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任务,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明显控制,提前实现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至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中(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降到20元以下;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总体降至30%以下。

三、主要举措

(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政府办医和监管职责。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分别为市级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出资人,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资格。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不介入公立医院的内部运行管理,通过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综合目标的制定和监督指导以及行风效能监督等方式强化监管。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利益提供保障条件。

2.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明确公立医院在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享有完全自主权。督促公立医院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落实公立医院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职能,强化民主管理。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实行集团化管理的公立医院以及医疗联合体等可在成员医院层面成立管理委员会。

3.健全公益导向的考评机制。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提高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指标,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提高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支撑,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效能。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政府补助、总体工资水平以及医院领导班子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4.完善多方监管机制。强化卫生行业监管,逐步实现省市联动,对在杭所有医疗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推动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统一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推进部门齐抓共管,人力社保、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实施监管,促进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和良性运行。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通过医疗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继续实施医疗服务阳光工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通过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或医院自身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价格和医疗费用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1.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果,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设定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药品)、医保药品、抗菌药物以及非医保药品的配备品种和比例,确定公立医院药品总控目录,切实降低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比例、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药品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2.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药品,确保成交价格不高于省级中标价格。可结合实际鼓励省际跨区域采购、专科医院等联合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实行网上公开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加强合理用药和处方监管,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强化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的临床使用干预。

3.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不断完善•杭州市市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将疗效可靠、价格合理、技术先进、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技术项目纳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范围,有效完善医疗费用结构。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防范价格异动情况。加大对价格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4.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继续落实政府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对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切实保障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以及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落实投入倾斜政策。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后市级医院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进行补偿,确保综合补偿率达到92%。进一步探索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5.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完善市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督促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行为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诊疗活动和临床用药预警,重点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行为。以“智慧医疗”建设为载体,继续深化健康医疗信息便民惠民服务,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提升工程,实施市属医院物联网智慧护理系统建设,提高优质护理病区覆盖面,三级公立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三)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

1.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管理,建立以总额预算管理为核心,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的基础上,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均等化、标准化程度,并同步扩大患者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

2.建立谈判和分担机制。加快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协商谈判、动态监管和联席会议等方式,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确保支付标准执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引导提供适宜服务。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日间手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服务成本。

4.加强医疗服务监控。建立健全医保服务监控标准体系,明确监管重点环节,通过智能监管平台,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1.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用人管理,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岗位设置政策,根据医院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完善岗位总量和人员结构比例设置办法。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办法。对于医院紧缺及高层次人才,可由医院直接采取考察的办法予以招聘,不受公开招聘时间的限制,并做到结果公开。

2.深化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结合公立医院运行指标、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等要素,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绩效工资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深化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由医院结合实际,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分配。通过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重,积极探索档案工资制、核心人才年薪制等形式,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建立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机制。根据聘用的岗位职责任务,分级分类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营造人人重实绩、重贡献、重创新的良好氛围。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职称晋升、收入分配、奖励惩罚的重要依据。严禁对医务人员设定创收考核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五)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

1.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要求,结合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群众医疗需求变化,在“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中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人才队伍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考虑区域内各方面、各层次医疗卫生资源,增强规划的约束力。主城区不再新建公立医院,从严控制现有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公立医院应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

2.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认真贯彻•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4‟86号),制订相关实施细则,推动政策落实。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领域,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我市举办上规模、高层次的二级甲等医院以上建设标准的综合医院和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精神卫生、儿科、产科等非营利性专科医院,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在新建城区、开发区、大型住宅区、中心镇等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区域举办医疗机构。

3.强化分工协作机制。整合和优化区域医疗资源,深化“县域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医学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临床影像会诊中心、临床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辐射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巩固“市属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市属医院按城区划分结对帮扶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等“四大中心”;依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服务全市的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临床病理会诊中心、产前筛查会诊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中心等“四大中心”。市属医院与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形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同质化的检验检查等资源共享机制。继续鼓励设置独立的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机构。

4.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积极引进医院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及优秀团队,推进公立医院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并以领军人才为龙头,着力带领培育一批优秀梯队人选,带动一些重点学科快速发展。扎实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培训基地建设,2016年年底前在市属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进一步加大临床技能中心建设力度,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成效;逐步探索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积极推进与市属高校的医教研协同发展,优化重点学科布局,培养一批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骨干医生培养,开拓视野,定期组织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及青年骨干到国外培训进修,提升管理素质。

(六)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1.夯实分级诊疗服务基础。以“双下沉、两提升”作为推动城乡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有序利用的有效手段,着力扩大覆盖面、创新合作模式,夯实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办医长效机制,积极做好省级分级诊疗试点县(市)的相关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办法,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进市属医院专科医师与结对帮扶的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组建慢性病管理团队,对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及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加强管理和指导,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治疗模式。

2.深化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认真贯彻•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促进办法‣(市政府令第283号)的要求,巩固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相关财政投入、医保倾斜等保障政策,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内涵,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转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完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向京沪连接,增加省、市医院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号源,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人次。

3.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在落实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医保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以进一步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

(七)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1.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市、县两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市本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要达到国家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建立动态更新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完善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在县级或以上区域部署统一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对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的采集,全面记录和实时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推动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助推区域内人才、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建设杭州市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医疗质量控制监管系统等各种综合信息系统,发挥市卫生数据中心大数据的优势,为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强公立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到2017年6月份,市属综合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和电子病历分级评估均达到四级。拓展“杭州智慧医疗”的深度和广度,全面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自助机服务、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的诊间付费等智慧医疗应用,市属医院诊间付费占持社会保障卡就诊人次的60%以上,分时段就诊占门诊就诊人次的90%以上,预约诊疗占门诊就诊人次的30%以上,自助挂号、取号、报到的病患比例达到就诊人次的70%以上。建立诊疗信息共享机制,在实现市属医院医生诊间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和医学影像共享的基础上,推进区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同级医院医学影像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市级医保统筹区域内医生诊间重复用药实时提醒,强化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2015年年底前,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积极开展药品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

(八)切实改善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以领头学科、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为主的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通过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全市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加强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市级医院先进医疗设备配置,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2.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完善医德考评档案,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晋升晋级、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等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3.实施惠民便民措施。牢固树立“医学有局限勇于攀登、服务无止境追求卓越”的理念,落实便民、惠民医疗服务举措,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感受,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加强临床护理规范管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后勤保障水平,提高病人就诊过程中的便捷度、舒适度和满意度。

4.巩固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长效机制。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平安医院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办发„2014‟13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医疗纠纷,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维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以及依法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维稳部门综合协调、卫生部门强化管理、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长效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日前):总结2014年4月1日省、市同步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功经验,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策提供依据。

(二)方案拟定阶段(2015年7月底前):2015年6月25日前将本方案报国家和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7月底前,各有关部门就方案中的具体政策制定实施细则或细化方案。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8月—2017年6月):根据本方案,全面推进和深化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定期开展跟踪督查,定期收集医改监测数据。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7年12月底前):对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三年成效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和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改革措施的落实并做好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要成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改革方案,成立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推进。

(二)建立联动机制。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省、市公立医院改革联动机制,确保全市所有公立医院都纳入改革试点范围整体推进,并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各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责任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推进和保障工作。在此过程中,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引发医院及社会稳定问题的,按相关规定予以追究责任。

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