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39:3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3.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一、目标任务

年内各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改观;解决1.7万人的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3%以上;硬化道路158公里,100%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开工社区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80%以上,已开工社区二期工程和新建社区年底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50%以上。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至目前,泉山镇、西渠镇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工程招投标,苏武等4个乡镇社区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进入招投标环节,红沙梁乡等9个乡镇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2、二期主体工程和新建社区规划设计。泉山镇、西渠镇已完成二期主体工程规划设计和招投标,苏武等3个乡镇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招投标环节,蔡旗等10个乡镇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重兴乡、东湖镇2个新建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县上制定下发了《民勤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

—1—

施方案》和《民勤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确定每月10日、25日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日,各乡镇、村、村民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集中进行清理、清扫;各垃圾点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运1次,确保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

(三)“千村美丽”示范村创建。

各乡镇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的目标要求,确定永安村、沙滩村、蔡旗村、扎子沟村、下案村、五星村、八一村、上雷村、王和村、新粮地村、拐湾村、红墙村、二分村、团结村、上王化村、号顺村、雨圣村、正新村、天成村、麻莲井村、花儿园村等21个村为2015年“千村美丽”示范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入住报名率偏低。据摸底统计情况看,除蔡旗沙滩社区入住报名率为82.1%外,大部分乡镇社区入住报名率均在10%—40%之间,部分乡镇在宣传动员上方式单

一、创新不够,群众发动不足。收成、双茨科、苏武、大坝、红沙梁、夹河、薛百等乡镇入住报名率均在20%以下。

二是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力度不够。2014年,除建设局争取到位公共租赁住房项目27314.4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4169.35万元、发改局争取到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149万元、交通局争取到位项目资金400万元、扶贫办争取到位

—2—

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29.5万元、环保局争取到位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120万元、财政局争取到位一事一议项目121.3万元、文体局争取到位文化广场项目50万元、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20万元、民政局争取到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33万元外,其它相关部门均未争取到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资金。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普遍存在注重主干道路沿线、乡、村所在地等面子上的整治工作,而对庄前屋后、渠道内外、乡村道路等一些死角区域基本停留在“治脏”层面,整治力度不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常态化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形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进度。各乡镇要于3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二期主体工程和新建社区的规划设计、工程招标,4月初动工建设。确保已开工社区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运,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年内入住率达到80%以上;已开工社区二期工程和新建社区7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0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年底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50%以上。

二是要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农户入住报名的宣传动员工作力度。县电视台、信息中心要定期采访报道入住社区农户,记录入住新房群众的日常生活,通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制作专题节目,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栏播出。各乡镇

—3—

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集中召开宣传动员会议、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通过耐心说教、正面引导,宣传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提振群众购房信心,做好社区住房认购报名工作,切实提高入住报名率。

三是要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与乡镇加强沟通,主动靠前服务,做好工作衔接。要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尤其是2014年未争取到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的相关部门,要确保完成当年分配任务。要超前谋划,抓紧做好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乡镇社区建设进度,配套实施项目,全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各乡镇组织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村、村民小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督促、指导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是确定集中清洁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确定每月10日、25日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日,各乡镇、村、村民小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集中进行清理、清扫。各垃圾点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运1次,确保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

—4—

六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各乡镇、村、村民小组要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把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落实辖区内主干道路沿线、机关单位、商业门点、村民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堆放、统一填埋等各项管理制度,乡村社要确定专兼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健全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的办法,落实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任务,以规范化的制度来推进和保障环境整治工作。

2015年3月8日

—5—

推荐第2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阶段工作汇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阶段工作汇报

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现将近段时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进展情况

春节上班后,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落实攻坚任务。初九之后,岳区长就带队深入各乡镇,对改善农村人际环境攻坚逐个乡镇落实任务,明确路线和工作目标。

2、进一步再动员。3月7日,区政府隆重召开了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村书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和清收还林动员大会。刘区长亲自做了动员讲话,乌拉街镇和大口钦镇桦树村分别就农村环境攻坚做了表态发言。

3、开展初步设计。委托吉林省丰玺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对乌拉街民俗雾凇旅游专线涉及的村屯,进行了风貌设计。现已拿出设计初步草案,正在征求乌拉街意见,本周三计划再出第二稿。

1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确定乌拉街民俗雾凇旅游专线风貌设计,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具体任务。

2、开展攻坚项目申报。以乡镇为单位,对攻坚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

3、实施攻坚路线的绿化过程。

4、利用整地之机,开展新柴草不进村屯集中整治。

5、利用农户整理园田之机,开展庭院集中整治。

2

推荐第3篇:常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常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阶段性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兄弟乡镇:

今天,有幸借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乡(镇)现场会,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体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0月30日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会后,常村镇立即行动,迅速在全镇抛起了一场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为标准的人居环境清理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

一、措施有力,上下联动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及有关所站长为成员的常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实行所有班子成员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分包村,村两委干部分包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充实力量,办公室配套有必要的办公设备。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推进治理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了常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时间安排、

1

机制保障及考评奖惩标准等。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县动员会后,我镇立即召开了由各村三委干部、全体机关干部、镇直有关单位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了层层发动,对各村、各单位一把手施加压力,明确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工作成效要立杆见影。会后,各单位也相继召开了动员会进行宣传发动。悬挂横幅30多条,张贴临时性标语230多条,固定性宣传栏10个,还充分利用广播啦吧等进行宣讲,镇里出动2台宣传车不间断巡回宣传,强力宣传有关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清洁家园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高涨,一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战正隆隆烈烈地进行着。

三、积极行动,成效显著

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要求,我们突出把省道逍白公路沿线的行政村和市道曹常线及县道丁铁线沿线的行政村作为重点,把镇区及镇直单位作为重中之重,把位于偏远、居住深山环境条件先天不错的部分村作为后期治理。截直11月12日,我镇有20个行政村已全面启动,镇直单位有12个,前期镇级投入财政资金6万元,投入专用垃圾清运车2辆,启动垃圾填埋点2处,投入专业清洁队18个人员160

2

人。每天群众自愿行动人数约3000人,自觉对居住的房前屋后进行清运整治,院内物品摆放有序,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通过整治,镇区内已不存在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做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掩埋,各类主干道路路肩的杂草已全部清除,路上无挡道占路杂物,路沟内及视线范围内无塑料袋、破衣服等垃圾堆放,基本实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下一步,我镇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去落实,自行加压,强力推进,形成效机制,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工作持久长效,为迎接省委的考核验收做出常村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

推荐第4篇: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政府网10月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根据习近平的指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习近平的指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他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推荐第5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2016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之年。为切实做好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根据《**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20年)》,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年度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完善提质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47.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现有较大规模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加强老化失修村级管网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施5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供电支公司)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进村入户。(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3.353万亩,林木绿化率再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加快村庄绿化,在6个村开展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校舍,购置基本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师生生活环境改善纳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农村学校“六有”建设(有运动场所、有水冲厕所、有洗浴条件、有公共绿地、有饮水设施、有照明路灯)。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选出2人作为2016年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对象,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组织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购置设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32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340个乡村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740户。(牵头单位: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台)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二)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再解决1546户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工程治理。(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1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3、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中心村、乡村旅游区插花安置、货币补助安置等多种搬迁安置模式,对完成建档立卡、有移民搬迁意愿的96户300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三)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引进专业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农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保障,继续推进清扫保洁、“四堆”清理、村容整饰。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国家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五个有”的要求,完成全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建设卫生填埋场1个,创建省级考核达标村108个,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牵头单位:县园林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万人以上镇区、千人以上建制村、农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水处理模式和路径。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3、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4、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引领“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向。

1、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新启动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1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在部分省、市两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县农委)

2、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委)

3、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完成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4、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10个村实施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0家星级农家乐评定。(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扶贫办)

三、进度安排

(一)4月底,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要制定2016年行动计划,并报送市农村人居办备案。

(二)5月—11月为实施阶段,全县启动工程调度制度,实行工程进度月报送、月会商。县农村人居办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乡(镇)村实施进展情况。

(三)12月份,对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县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组及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联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一事一议”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选树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开展好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工程管理。要按照“三严三实”、“六权治本”的要求,把工程规范管理和廉政建设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要求,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完善平时督导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健全奖惩激励制度,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推荐第6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

++++镇2016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村容村貌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部署,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全镇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8月份开始,在全镇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二、主要任务

在全镇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其中:30%的村建成环境整洁、卫生干净的清洁乡村,15%的村建成环境优美、绿色和谐的生态乡村,5%的村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改农村居民出行、住房主、用电、饮水、通讯等基本生活条件,提升生活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实施计划及标准

2016年打造清洁乡村3个,分别是+村、+村、++村;打造生态乡村2个,分别是++村、++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个,++滩村。

1

1、创建清洁乡村标准

(1)、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等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治理柴草乱放、粪便乱堆、垃圾乱丢、乱搭乱建等脏乱差问题。

(2)、合理规划畜禽圈舍和养殖集中区,鼓励和引导零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转变、开展禽畜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

(3)、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类实施和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处理。

(4)、开展农村户厕改造,推广下水道冲水式为重点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

2、创建生态乡村标准

(1)、突出乡村道路绿化、坑塘河道绿化、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绿化,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整治美化村庄建筑立面、体现民居地域特色。

(2)、对主干道路两侧村庄住宅外墙立面进行清洁美化,组织人员及时清理路旁墙体和电线杆上的标语广告,集中整治沿街店铺牌匾,达到规范有序。

(3)、围绕“一村一品”地域特色,结合村庄整治及村民生产生活特点,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产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3、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标准

(1)、创建逐步达到“宜居、宜业、宜游”标准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居住环境上有大的改善,做到居住风格统一,人畜分离、干净整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大的突破,争创“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示范村,以产业的发展保证村民能留的住、生活好,逐步将乡土文化,休闲观光融为一体,打造特色村庄。

(2)、深入开展农村“十个一”活动。以农村“十个一”(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村广播室、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乡村文明一条街、一个善行义举榜、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一个道德讲堂、一套乡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同步配套“六通”(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六有”(有小广场、便民商业网点、医务室、垃圾收运点、农家书屋、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

四、工作措施

1、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印发实施方案,对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村结合实际,制定本村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安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2、集中清理。从8月份开始,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全镇开展一次以清理积存垃圾、村庄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 3

集中整治活动。9底前,各行政村全部达到整治工作的目标

3、完善设施和队伍。

(1)建立垃圾收集点。各行政村要在村外交通便利、方便清运的地方建设垃圾收集池,作为村内垃圾清运的中转站。

(2)加强环卫队伍管理。全镇以集镇、204省道为重点,兼顾其它各村共配备环卫工87个,村均7个环卫工,由村委会、镇政府统一管理,加强考核,落实环卫制度及绩效考核,切实保证所在辖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4、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1)建立卫生保洁制度。镇政府与配备的卫生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书,规定保洁员的清扫范围、次数、工资和奖惩措施。各村要督促环卫人员及时清理垃圾,做好环卫工作;各环卫工保洁时要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要求,保洁员要将村内垃圾及时运到垃圾箱或村外的垃圾收集池内。

(2)建立垃圾收集制度。按照“分类、收集、集中运输”的要求吧,村里要制定统一的垃圾收集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定时倒垃圾,由保洁员负责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收集点。

5、各行政村要按照创建标准,着力改善本村环境,有创建任务的村,要按照标准对照检查,逐项治理。党支部村委会要加强领导,分工明确,从8月份开始要当成一项长效工作来抓,确保年底达到创建标准。没有创建任务的村,也要按照创建标准来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

4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由组长,分管副镇长、环卫站长任副组长,各片片长为成员。各行政村也要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本村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2)广泛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现场会、座谈会、印发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册等形式和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方法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3)强化考核。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整治村容村貌领导小组按照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抓好全面督查。领导小组将按照十天一评比、一月一总结、半年一考核 的要求,加强督查问效,严格奖惩措施,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推荐第7篇: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优化和丰富我县(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区联动”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与措施,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抓手,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取得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集中整治工作思路

(一)整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与(“美丽乡村、美好乡风、美好家庭、美善人生”)四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与“四区联动”统筹发展有机结合,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以保障农村住房、饮水、用电安全和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美好生活。

(二)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思路:先整后管、以整促管、边整边管、整管结合,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良性运转,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长效管理奠定基础,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发展集中整治成果。

二、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为推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县专门组织召开了乡(镇)党政一把手XX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主体,明确目标。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统筹指挥,加强领导。从今年6月底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年底,实现全县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在10月底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全县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家园,实现我县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营造氛围,迅速行动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我县迅速行动,加强以“三保三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要内容的宣传,营造浓郁社会氛围,动员全县上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以清理积存垃圾、治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杂物乱堆、马路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突击战”和“歼灭战”。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1、整治任务。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解决好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三是清除村内私搭乱建。四是清除乱贴乱画。五是清马路市场和店外占道经营。六是清除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

2、重点工作。一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镇区、社区周边,要做到无垃圾、无树上悬挂物。二是镇区、社区和农贸集市,保证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三是村文化广场、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要做到美化亮化清洁化,整齐规范有序。四是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工业聚集区,要解决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废弃蔬菜处理、工业垃圾无污染处理。五是镇、村相邻地带、地段等卫生管理死角,厘清管理责任,确保环境整洁。

截至目前,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10.7万平方米;粉刷墙体12.6万平方米;铺设便道砖1万余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15.86万平方米;更换安装路灯2700余盏;清除杂草垃圾25.13万立方米;清理路边蔬菜、秸秆3.6万平方米;埋设路沿石7.6万余块;种植景观绿化树2.3万余棵;设置村容村貌常态管理公示牌126块。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以翟坡镇南西村、七里营镇西阳兴村为代表的村容村貌示范村,已经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共建和谐文明村的良好局面。

三、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在推进全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以集中整治活动为抓手抓硬件建设,一方面以探索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抓软件建设。全县179个行政村,按照标准(每村300人配备1个村容村貌管理员),全县应配备管理员983人。目前,已有163个村实现了常态管理,配备管理员876人,达标率91%,其中,46个重点村已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预计,年底前可实现所有行政村常态管理全覆盖,达标率100%。另外,为加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县专门配备了100人的村容村貌管理员队伍,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县还制定和完善了《XX县村容村貌常态管理月评考核实施细则》,实施“三分制”督查考核办法(月初验收、中旬督导、月末考评),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月排名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在日常督查考核过程中,重点考核各乡(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运作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督促乡(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制度、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管理员职责及考评办法落实到实处,健全村容村貌管理员选聘机制,通过低保对象与村容村貌管理员对接的办法,积极为困难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并建立电子档案,稳步打造村容村貌管理网络,同时利用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对各乡(镇)重点村实施监督,确保全县村容村貌常态管理工作健康、有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三保三化”活动,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目标,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2、统筹有序推进。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

3、加强监督考核。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和绩效考核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对达标村和示范村进行检查,建立季观摩评比、年全面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建立奖惩机制。

推荐第8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标语口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标语口号

1、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2、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人人受益!

4、爱护农村环境卫生,是每个村民的义务!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

6、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7、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8、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9、舍得一人苦,为求万家洁!

10、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11、全民参与,建设整洁优美新家园!

12、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13、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14、杜绝脏、乱、差,提倡真、善、美

15、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整洁

16、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17、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农村!

18、打造洁美天地,共建可爱家园!

19、卫生连着你我他,美化环境靠大家! 20、房前屋后干净,进进出出舒心!

推荐第9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督查方案

关于市督查组在我区开展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督查方案

一、市督查组人员

董晟熙 市委农办副主任

董忠昌 市委农办综合调研科科长 杨 峰 市委农办副科级干部 赵新存 市委农办副主任科员

二、区上陪同人员

景学书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范登奎 区委常委、统战部长 罗 刚 区政府副区长 王文云 区政协副主席 闫守福 区督考办主任 尹满富 区委农办主任 记者1人

三、督查日程

11月7日

14:30 在角弓镇迎接 16:30 佛崖乡杨家山村督查 17:30 在柏林乡大庄头村督查 18:00在城区晚餐

11月8日

8:30 从城区出发

8:50 在汉王镇汉王街村(省市美丽乡村示范点) 9:30 在三河镇李台村督查 11:30 在裕河谭梁督查

12:00 在裕河乡赵钱坝村督查(省市美丽乡村示12:30在裕河乡午餐 14:30在农办查看资料 18:00 在城区晚餐

2 范点)

推荐第10篇: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今年来,xx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广泛深入、多策并举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将该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xx镇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镇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从年初开始,镇班子成员就下基层到一线认真调研,掌握一手情况,开工作会研究分析,从基础设施、村庄美化、长效机制等方面确立目标任务。先后出台了《xx镇2015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意见》、《xx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方案》等文件。

4月份,与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随后,又与34个行政村签订了村级目标责任书,使工作有方向,行动有指南,在抓工作上,镇长、书记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副科级领导分区抓、片村干部定点抓,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xx镇利用固定宣传栏、标语、横幅、短信平台、简报、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和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义、目的,使每家每户群众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来。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从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抓起,开展庭院环境卫生整治,要求每户村民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完成脏乱的治理。通过这些活动,使群众明白了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了村民创建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xx镇还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宣传倡导的资源优势,在各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党员、妇女代表、共青团员的示范带动,以及志愿者的监督,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行动中来,使群众在参与中为社会宣传的主体,又在参与中受到自我教育。

三、紧抓重点,全面推进

xx镇以达标村、示范村创建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掀起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高潮。该镇北部以庙洪线、小北线为主轴,沿线的温楼、观上、雷湾、高庙、太山庙、xx、牛沟等村干部群众出工出力,挖砌边沟、铺设道牙、整修道路、涂白墙壁、绿化美化,大力推进通道绿化;南部以桑树坪、董沟为“龙头”街巷净化、山区绿化,全面整治农村环境;观上村整治街道12条,修建游园、绘制文化墙;高庙村投资50余万,组织人工1200人次,清挖边沟、修建排水渠,拆除影响规划的房屋5间,协调收回废旧宅基地一处,硬化道路2000余米;xx村投资348万元打造美丽乡村,清理渠道1000米,修建仿木栅栏2000米,绿化2300平方米,清运垃圾60吨,建设游园2个,污水管道2000米;桑树坪村栽种蜀桧、柏树、红叶石楠等景观树2万余棵,投资五十余万元整治街道、修建门楼,打造山区生态农业,成立绿鑫农林科技发展公司,全镇7个村进行了示范村创建,14个村进行了达标村创建,各村之间你追我赶,明争暗赛,全镇对上、下片分别进行了观摩评比,书记、镇长带队,逐村观摩,逐项打分,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掀起创建工作高潮。

截至目前,全镇共整修路基35公里,硬化道路20公里,通道绿化50公里,栽种各种树木13.5万株,修建游园6个,公厕3个,垃圾中转站1个,排污管网2000米,粉刷外墙11000米,绿化36000平方米,总投资1632万元。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xx镇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下拨15万元对两次观摩评比中的18个村进行了奖励,33万元进行庙洪线、小北线沿线整治、绿化,30万建设镇区游园,拨出专款62万元做为各村环境整治经费,各项经费开支达140万元。各村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是多策并举,克服难关,徐庄村主干李二江垫资50余万元修建广场、绿化道路、整治街巷;高庙村借资20余万元硬化道路;董沟村5名村干部每人集资2万元,共10万元资金进行路基铺垫、拓宽……,多方筹资,克服资金“瓶颈”有力的推动了工作进展。

五、巧用载体,发挥民智

xx镇在工作落实中,注重利用“四议两公开”这一载体,做好动员和发动群众工作,发挥民智民力,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去。桑树坪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会,采纳群众意见,栽种适宜苗木;太山庙村组织老干部、老党员成立监督小组,对工作经费、投入资金进行专门监督,使工作透明高效;雷湾村群众协调借用梨园矿水车对绿化苗木浇水维护。群众智慧力和创造力发挥,使得工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群众满意。

六、立足长效,着眼长远

xx镇着力建立卫生保洁机制,各行政村与配备的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规定保洁员的清扫范围、次数、工资及奖惩措施,建立了卫生清洁制度、垃圾收集处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为目标,加强保洁管理,137名保洁员工资全部足额,按要求发放,全年共发放保洁工资493200元,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实现常态化。 总之,xx镇多策并举,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强督导,深入推进,全力完成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建设美丽新xx。

第11篇:某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

Xx镇2014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

(2014年7月20日)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部署,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全镇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7月份开始,在全镇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清洁家园、靓丽汝州”活动为切入点,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二、主要任务

在全镇开展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规范秸秆杂物堆放秩序和建立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四项工作为重点,以创建卫生村、镇和生态村镇为目标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为全镇人民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三、总体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集中整治,使各村村容村貌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整治标准(即: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主次干道两侧和河道两旁环境干净);主干道路实现\"一清两统一三到位\"(即:清除沿线不规范

广告和标语;统一沿线外墙粉刷标准,统一沿线门外管理标准;边沟完善到位,路面平整到位,路侧垃圾清理到位);全镇无焚烧秸秆和杂物乱堆乱放现象发生。

四、整治措施

1、动员部署。组织村主干到外地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座谈讨论,炒热思想,激发行动自觉性。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印发实施方案,对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村结合实际,制定本村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安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2、集中清理。从8月份开始,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全镇开展一次以清理积存垃圾、村庄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9底前,各行政村全部达到整治工作的目标

3、完善设施和队伍。

(1)建立垃圾收集点。各行政村要在村外交通便利、方便清运的地方建设垃圾收集池,作为村内垃圾清运的中转站。

(2)配备垃圾清运车。根据村人口数量,每500人配备

1辆保洁手推车,原则上每户自备一个垃圾收集容器。

(3)建立环卫队伍。原则上各行政村按人口数量每500人

配备一名环卫工人,由村委会统一管理。

4、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1)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各村要与配备的卫生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书,规定保洁员的清扫范围、次数、工资和奖惩措施。环

卫人员保洁时要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要求,保洁员要将村内垃圾及时运到村外的垃圾收集池内。

(2)建立垃圾收集制度。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的要求吧,村里要制定统一的垃圾收集时间,安排群众定时倒垃圾,由保洁员负责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收集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镇党位政府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具体指导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孙青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行政村也要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本村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二)广泛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现场会、座谈会、印发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册等形式和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方法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三)强化考核。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要按照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抓好全面督查。指挥部将按照十天一评比、一月一总结、仨月一考核 的要求,加强督查问效,严格奖惩措施,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12篇:Y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报告

Y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山东省自2009年提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旧房改造的工作部署,Y市分别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农村镇区环境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进行了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全面拉开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序幕。

发挥规划调控,科学建设特色农村

Y市先后制定一系列有关规划和落实规划的法规政策,构建了一整套较完善的规划体系。2005-2007年对全市所有的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评审和批复实施。2009年,编制完成了Y市农房建设与危旧房改造规划和Y市村镇体系规划,优化了Y市的城乡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首次对农村范围内的排水规划、消防规划、燃气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提出规划,明显地提高了农村的规划水平。 实施农居工程,快速改善住房条件

近年来,特别是自2009年来,Y市不断农村住房建设力度,按照“提升驻地村、扩大中心村、撤并弱小村”的思路,采取强村带动、强企带动、园区带动、产业带动等方式,深入推进农居工程建设,三年来已累计完成新建农房29524户,成功地实施了七里河、五里顶后、八里张家、金岭山庄等一大批农村新型社区,使60多个村的居民享受到花园楼房的待遇。农民由低矮、潮湿、1

阴暗的平房,搬迁到了宽敞、卫生的楼房,不仅可以避免了以前鼠虫之害,还享受到了水、电、暖、气、闭路到户的便利。户外的健身广场、小区里的花园、超市等让农民生活更加舒适、方便。同时,部分开发企业为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安排了一些公益性劳动岗位,实行了年节分福利的制度,极大地改善了搬迁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收入水平。

加快基础配套,实现乡村碧水蓝天

Y市积极推动镇区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建设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生物无害化处理。2009年建成了6个小型污水处理厂,2010年又开工建设了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和3处污水泵站以及6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到2011年底,可实现80%的镇级污水得到稳定处理。推动镇区管道天然气对接,首批推进南海、泽头、宋村、泽库、大水泊、高村、张家产、埠口等8个镇区,逐步向周边镇、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投资925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12座,配备了垃圾桶(箱)8260个,垃圾运输车辆20辆,保洁员队伍达1378人,实现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镇村垃圾一体化处理。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向农村延伸,在宋村镇、南海新区实现镇区集中供热的基础上,泽库镇、埠口港、界石镇等正在开工建设镇区供热设施。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村庄面貌

从2009年开始,Y市深入开展了以硬化亮化街道、绿化美化村庄、清理“三大堆“和乱搭乱建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活动,按照“环境+社区+产业+文化”的模式,在抓好“三清三化”的基础上,将整治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结合,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农村自来水改造、沼气建设、改厕结合,避免道路硬化又被破挖现象的发生;与农村的产业发展结合,增强农民增收的“造血”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等创建活动结合,提高农村文明建设水平,健全了巩固整治效果的长效机制。先后对182个村庄进行了整治,建成了村庄社区服务中心、特色文化长廊、健身小广场、老年活动室、科普示范点等一系列的村庄服务设施,使农民出行、就医、购物等变得更加方便,健身、娱乐、养生都有了去处。

实施农村公共项目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Y市加快在教育、医疗、超市等方面对农村的投入,先后实施了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幼有所教、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闲有所乐的“十有民生工程”。

为彻底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Y从2008年就启动了农村中小学“食暖住行”工程,已经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新建了20处学校食堂、餐厅,改善9处学校住宿条件,为8处学校楼房校舍安装了取暖设施。2009Y又实施了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25.3万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加固和拆除重建,总投资达3.06亿元。80%的学校达到地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和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标准,配备了104辆农村学生班车,提前一年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3周岁儿童入园率

97%,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90%以上,杜绝了因贫失学的现象。

近年来,为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Y市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在卫生室与医院之间建立了技术、专业指导和双向转诊制度,使农村患者基本能够病有所医。Y市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处所改造和扩建列为重点民生项目,不断加大对镇卫生院、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力度,同时还筹建一批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了全国一流的骨科医院和相当于地级综合水平的Y中心医院,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标准,在农村新建60个中心卫生室和460个规范化卫生室,方便了群众就医。

Y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为目标,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要方式,大力实施超市下乡工程,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切实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民朋友方便消费、放心消费。目前,Y共有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配套农家店669家,其中日用品店346家,农资产品店323家,已覆盖全市100%乡镇、近70%自然村。

第13篇: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考核办法

为深入推进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省《2016年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考核办法》(豫农领发〔2016〕4号)和省委农办与省住建厅联合下发通知(豫农办文〔2016〕27号)的有关要求精神,特制定本标准。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

(一)农民住房安全标准

1.村内农户居住房屋无危险点、无安全隐患,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住有所居。新建住房符合抗震防灾等设防要求。

(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达标

2.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用水水源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安全达标,自来水普及率普遍提高。集镇所在地、人口集中的社区或有条件的行政村实行集中供水。

(三)农村用电安全标准

3.农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5%以上。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粮食生产或农作物种植用电有保障。

(四)垃圾收集处理

4.乡(镇)设立垃圾处理厂,配备满足使用的大型垃圾运输车和中转站;村级配备垃圾清运车。根据街区主干道、村庄布局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垃圾箱(桶)、垃圾房(池),以满足垃圾收运需要。

5.垃圾清运人员数量配备足额,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理责任,筹措管理经费,有效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持续保持农村良好环境卫生面貌。

6.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保持完好,外观整洁,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外溢和散落现象,并定期灭蝇。

(五)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7.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街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村庄或靠近河道、水库、景区分散居住的村庄建设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标准要求。

8.街道和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保持整体美观,排放畅通,有效控制黑臭水体,无污水向街道、河渠、田间直接排放的现象。

(六)农村卫生改厕

9.旱厕改建。积极推进农村旱厕改建工作,对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实行沼气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10.公厕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村庄内建有数量合理的水冲式公共厕所,保持卫生干净、维护、运行良好。

(七)村庄环境清洁

11.按照不低于实际人口2‰的标准配备村庄环卫保洁员,配置必要的环卫设施和设备。12.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生产生活物品堆放整洁、整齐;村内墙体整洁,无乱涂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等现象。

13.村内设立有规范的便民公示栏和环境卫生宣传栏,各类标识牌设置整齐规范。

14.村域内畜禽养殖场要符合相关环境卫生治理标准;村内散养家禽实行圈养,杜绝粪便露天堆放和污水直排现象。

(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5.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将行政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并列入当年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乡(镇)政府设立环卫管理专门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6.行政村成立环境维护管理组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17.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有稳定经费,采取村自筹、社会支持、乡发放补贴、县以奖代补的办法筹集,县级财政以不低于人均10元的工作经费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逐级拨付到村,村委会定期公开经费明细账目。

18.各种规章制度在村内合适位置公示公布,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村级重大事项,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务简报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布。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1.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村庄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

(二)村组道路硬化标准

2.行政村和村民组的主干道路硬化并形成路网,在通公交(班车)的主干道上设置停靠站点,满足群众日常出行方便。

(三)村内环境净化标准

3.村庄内配套建设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村庄建设雨污水分流系统。污水原则上采用密闭管道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满足需要,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B标准要求,村内杜绝黑臭水体出现。

4.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垃圾收集、倾倒和处理设施配置合理、运转良好,日产日清,无露天垃圾和秸秆焚烧现象。

5.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要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每个村民组至少建设一个公厕,且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

6.在确保饮水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采取集中供水方式,行政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

7.通过建设沼气改造厨房,有条件的地方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

(四)村庄美化标准

8.房屋及墙体外立面美化。对村庄空间外观影响视觉的外墙和屋顶等全面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清除屋顶杂物,拆除屋顶违法和不雅观搭建物,规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的安装,遮蔽或美化处理屋顶空调等设备,屋顶与墙面色彩协调美观。

9.河沟塘及岸边美化。村内河面和蓄水塘等水面无明显垃圾漂浮物;两侧(或周围)无禽畜圈舍、残墙断壁、建筑垃圾、土堆石堆等障碍物和污染源,并通过砌石护岸、疏通水系、配置护栏、栽花种草等措施进行适当美化。

10.村庄绿化。村内道路、庭院、闲置空地和村周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绿化,对公共活动空间、道路两侧、宅间空地、庭院空间、河道、池塘等载体进行绿化。

11.村庄亮化。村庄主要道路和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日常维护和运行良好。

12.公共场所美化。对村内公共休闲场所,进行适当的美化,各种美化元素尽可能体现农村风土人情和本村特色。

13.村庄信息化。互联网宽带主线端口接入村庄,有条件的村庄网络端口接入住户,适当提高行政村宽带网络普及率。

(五)乡风文明建设标准

14.结合村庄实际,在村庄内修建或改建适当面积的文化、体育公共活动场所。

15.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各种活动;古宅、古桥传统建筑和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16.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组织对农村不良风气和不文明现象进行评议等活动。17.农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无封建迷信活动;村民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 18.加强平安村建设,增强村民法制观念,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第14篇: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方忠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

●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二是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农牧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写进了中央文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笔者仅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庄及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散乱;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农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据有关部门2005年组织的调查,我国41%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6%的村庄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40%的村庄行路难,72%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68%的村庄垃圾随处丢放,95%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在农村居住区,每年工业和建筑废弃物总量达6.5亿吨,农村自身又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很多地方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不少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少。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规划建设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政府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手段。规划是否先行到位,是否科学,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是认真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按照“山上往山下靠、小村往大村靠、

农村往城镇靠”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县(市)域、镇(乡)城内需要保留的村庄。加强与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通过村庄布点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交通、能源、通信、电网、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行动计划。县市级规划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提出人居环境治理计划,以村容村貌治理、废旧露天粪坑整治、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打通乡村连通道路和硬化村庄内主要道路以及和人居环境治理涉及的“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建庭院经济、建设沼气池或太阳能,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厕、改圈、改厨,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建设治理为目标,使治理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证,农牧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分步分批组织实施,要结合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注意区别地域性、阶段性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

2、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新农村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培育产业为支撑,始终坚持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抓好具有不同产业特色的村庄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优美村庄、生态社区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村容整洁”不能单纯理解为打扫卫生、粉刷墙壁等形象工程,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建新村、盖新房,要围绕

解决农村的“六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话难、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创造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坚持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妥善处理建设中涉及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全面周密的筹划,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把握好政策,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涉及需要农牧民出资等重大事项,要严格办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没有条件的项目,不强搞;群众没有统一认识的,不强推。坚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推进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共建共享。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既要防止包办代替、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增加农牧民负担。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幅员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村庄布局分散,具有高山峡谷、广阔草原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差异较大。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按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突出特色。对过于零乱分散,不利于生产、生活的自然村落,特别是偏远村寨,高山村寨要进一步实施移民工程,逐步进行相对集中,集约使用土地,降低设施配套成本。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风貌,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乡土气息。避免“千村一面”的类同现象。一要体现地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融草原风光、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二要体现产业特色。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产业特色,抓住重点,并办求在规划中体现出来。三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要善

于融入藏羌各民族的人文元素,使农牧民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四要体现建筑风格特色,使不同的村寨体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进行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选择抓好不同类型的示范点,既要抓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村庄,也要关注高山、偏远和基础薄弱的村庄,积极探索高山峡谷村寨、草原村寨和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庄,并结合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观光农牧业、土地整理、移民工程,依托重点建设等项目发展不同产业的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防止一刀切。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5、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进取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管理和环资源境保护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弱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极不适应。要切实改变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充实和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人员队伍,工作职能向村镇延伸,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标准,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监察服务和指导,组织更多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加强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经营等各类专业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对村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农民建设新农村基本技能的培训,科学指导农民建房,注重村庄安全建设,规范农村建筑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帮助农民用好管好村庄公用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建立起以农民为主的公共设施运行与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和资源、环境保护机制。

作者系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方忠敬

第15篇:农村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浅析

浅析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

丹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 金迪 崔跃峰 摘要:本文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小城镇中居住模式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居住模式中所涉及的主要要素,从居住空间布局、居住建筑形式、基础设施配置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改善与提高小城镇居住模式所必须注重的相关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小城镇 人居环境 居住模式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城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居环境”就是指城镇内维护居民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而本文中的居住模式,则主要涉及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空间布局模式、民居建筑形式以及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配置等。 一.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城乡的发展建设一直遵循着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导致出现了城乡二元化,城乡居民在居住模式出现巨大差异。作为城乡结部的小城镇,由于独特的空间区位关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乡村的人居模式发展道路。

1.小城镇中居住问题最多就是城镇内用地布局功能混乱,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夹杂分布,毫无序列与章法可言,城镇内土地利用分散,宅基地面积超标、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居住空间间隔极不合理;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很多低层民居住宅直接被改造成为小作坊或家庭生产厂房,其生产产生的废物与污水随意堆砌排放,造成城镇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住宅外部环境恶劣,这些都成为小城镇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根源所在。

2.一些小城镇由于区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城镇经济投资、融资比较困难,经济走势一直步履蹒跚,城镇内没有具体的产业项目,居民收入普遍低下,这无法激发小城镇居民对自身居住建筑的改造与升级的渴望;城镇内民居建筑杂乱无章、质量低下,这同时也反映处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没有注重相应的设计。

3.我国小城镇的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新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原有的基础设施又缺乏必要的维护,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局面。

据抽样检查,2000年全国小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为68%,但是上下水不配套;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只有51%;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极低。这样的现状,不仅影响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制约着小城镇的经济建设,也是小城镇居民居住模式仍然

近似农村的主要原因。

二、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的改善与提高

1.注重城镇居住空间布局,重塑有序的城镇居住模式 小城镇居住空间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同时也是空间秩序的核心,是小城镇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

在朔造小城镇居住空间时,应坚持用地集中、节约布置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改善现状部分小城镇,尤其是北方小城镇宅基地面积过大的现状,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影响小城镇整体布局的住宅进行搬迁与重新安置,减少土地浪费,加强土地的控制和有效使用,促使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小城镇的居住空间应形成连续界面,结合其他用地功能如公建、生产、市政设施等布局,以及道路系统、河湖绿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控制与改变城镇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蔓延伸展趋势,通过区域绿地、绿带和道路绿化隔离等空间政策来有效遏制,这是形成小城镇自身特色的总体框架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业影响到小城镇的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建设,如建筑群体形象,绿化建设等。

2.综合考虑小城镇居住建筑综合功能,凸显小城镇特色 小城镇的居住建筑是小城镇特色的基调,同时也是城镇特色与形象最直接的反映。

首先,小城镇居住建筑模式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原有的地方风俗与历史,尽可能保持原籍居民生活气息的特色,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镇街道的肌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从而延续原有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场所文脉,增强归属感。在很多地方,传统的民居建筑正悄然消失。这个结果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即如果不对小城镇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那么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建筑文化将会在若干年后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则传统民居是其中的重要音符之一,是构成小城镇独特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的最重要基本要素。

其次,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建设特点也应同相应的自身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小城镇居民大多处于慢节奏的的生活方式中,这与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小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对邻里交往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小城镇中更加提倡中等低密度的低层与多层住宅形式,住宅相对集中从可拉近邻里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增加邻里间的交往机会

再次,小城镇居住建筑的舒适度、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采光条件、室内通风、建筑工程质量、给排水状况、建筑材料、抗震标准等,都是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考虑的诸多因素,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改变原来的无图施工、无证建设的方式,无论从居住建筑的群体设计还是单体设计,又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国家规范与施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布局与质量等诸多问题。

3.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多元化,保障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注意引导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完成配置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规模,也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政府制定规则、框架,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建设;注意将基础设施纳入全镇或区域统一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注重市、县、镇、社区各等级和系统规划的统筹考虑,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体系; 注重监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健全,避免因市场经济造成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建设滞后。

在近来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小城镇“绿色住宅”,小城镇“绿色住宅”提出居住模式应当在保证舒适的条件下,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有效利用能源,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尤其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利用住宅区内空隙余地分散处理粪便等污水,设置地下沼气池,获取的再生资源沼气,可用来照明、供热、余下的水液渣肥可用于农业生产,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些方法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打开了新的视野,也为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结语

小城镇居住模式应当因地制宜,保持地区的多样化、特色化的空间,其特色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掘、保护和发扬,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应创造切合自身实情和特色化的居住模式,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风貌特色。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创建优良的小城镇人居环境,才能保证小城镇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叶信岳,祁巍锋.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7) 2 王宝刚,程立诺,李宏.小城镇人居环境比较研究之一.小城镇建设,2006,(10) 3 程屹.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小城镇建设,2004,(3) 4 李枝秀,彭云.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农业考占,2006,(3)

第16篇: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今年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中国要美农(牧)村必须美,建设好美丽乡村是时代所需,农民所盼,让广大农牧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临潭县委、县政府认真深入贯彻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学习先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把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力抓手,把农牧村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宜居宜业、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留住中华文化根基,农耕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着近来年临潭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农牧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了村容村貌整洁、山更青水更绿、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形象,“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已初具成形。

立足乡村特色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近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省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同享发展成果的要求出发,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加快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垃圾污水治理、人畜分离、改厨、改圈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体现农牧村特色,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是基础。临潭县把编制规划作为建设农牧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洁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为了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符合农牧村实际,满足农牧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风貌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到编制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农牧民意见建议,切实发挥了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先后编制了冶力关庙滩新村、池沟村等5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氛围,群众参与是关键。自此项工作启动以来,临潭县高度重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和动员,最大限度的组织群众参与进来,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牧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乡镇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全面宣传报道“千村美丽”示范村和“万村整洁村”建设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县群众为示范村建设出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临潭电视台、临潭县农村工作办公室网站、临潭宣传网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示范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全县年度实施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截止目前,全县共印发整治情况通报、简报等刊物205期,发放宣传手册、倡仪书10万余份。

整合项目,基础建设是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配套双联、天津援建、异地搬迁、扶贫开发、一事一议等各类项目资金9300多万元,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立足解决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分类确定整治重点,分步实施,在基本生活条件尚未完善的村庄,重点解决饮水、修路、用电、建房等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在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实施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健全农牧村文化、体育、卫生、信息等公共服务,在省级示范村池沟村投入1339万元进行危旧房改造、风貌改造、道路硬化、异地搬迁、农家乐升级改造、景区河堤、亮化绿化等,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2016年省级示范村庙花山村共计划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危旧房改造、景观河堤、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亮化绿化、农家乐升级改造等项目;中寨村共计划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村道硬化、村级活动室、农牧户风貌改造、改圈改厕、幼儿园、垃圾处理点、亮化绿化等项目;古战村计划投入2000多万完成道路硬化、绿化、生态改善、风貌改造、节能改造等基础项目。

整治环境,常抓不懈是核心。按照“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临潭县委、县政府下发了《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年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县环保局农牧村环境卫生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对农牧村垃圾清运、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逐步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以全州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为切入点,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400多万元,在每个“万村整洁”示范村都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和垃圾手推车,并确定每周

一、五为全县“环境整治日”,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使农牧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培育产业,农牧民增收是根本。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临潭县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强农牧民自身造血功能工作放在首位,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创建青稞高产示范田1万亩,建立油菜高产示范田2万亩,种植脱毒马铃薯1万亩,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6个,建成养殖暖棚651座,巩固提高日光温室100座,建设设施蔬菜示范小区3个,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培育农牧业科技示范户650户。帮助农牧民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等农牧村二三产业,指导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牧村经纪人队伍,努力为联系村提供市场信息,做好农畜产品宣传、推介和促销工作,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并积极鼓励引导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冶力关镇庙滩新村、池沟村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升级农家乐,对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化水平;八角乡庙花山村、中寨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以“农户+协会+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短期牛、羊育肥,青脚麻鸡养殖,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10亩,同时加大村内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拓展增收致富渠道。

严格管理,机制建设是保障。制度建设是推动农牧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序开展的保障。临潭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工作职责和联络员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牵头领导抓部署落实、牵头单位协调成员单位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健全了“政府投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筹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发挥出公共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二是建立了管护长效机制。按照建管并重的要求,建立兼职村级环境管护员制度、宅基地使用范围内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三是建立了督查考核机制。坚持日常督查、调研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把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四是建立了全民参与机制。坚持多层次发动,多领域动员,构建全社会力量全员参与的多极联动机制。

第17篇:_《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吉林省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7-2020年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开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局面,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实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垃圾整治、粪污处理、厕所改造、秸秆利用七大工程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启动,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力争在解决农村居民出行、饮水、住房和农村脏、乱、差等问题上实现大的突破,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投入保障、工作推动等各项机制,为持续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二、主要任务

(一)规划编制。

1.完成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绿色村庄等四项规划的制定和修编任务。启动县(市)城镇村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测绘地信局、省国土资源厅配合)

2.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目标、规划、现状等信息检索服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测绘地信局、省国土资源厅配合)

(二)保障基本生活条件。

3.启动2000个保障基本型行政村建设工作,创建国家、省级 “保障基本示范村 ”100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配合)

4.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安全防护工程及旧路改造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74.5%。完成村内主要道路和巷路硬化建设任务,通屯公路比例进一步提高。(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

5.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全部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状况评估和水质检测,督促各地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及水价制定工作,确保工程电力供应保障。(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配合)

6.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万户,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提升农村住房的建筑水平,强化建筑风貌管控,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环保装修材料,改善民居条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配合)

7.有序推进电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农村机井通电和动力电进屯入户问题。(省电力公司牵头)

8.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工程,力争全部完成贫困村宽带网络工程建设,继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工作,98%以上的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省通信管理局牵头)

9.在527个贫困村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三)村庄环境整治。

10.启动500个环境整治型行政村建设工作,创建国家、省级 “环境整治示范村 ”50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配合)

11.启动辽源市、公主岭市等5个市、县人工湿地项目。(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爱卫办、省财政厅配合)

12.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农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爱卫办配合)

13.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5万户,将农村改厕工作与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相结合,优先选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旅游村庄,位于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和扶贫村,以及基础设施好、改造意愿强烈的农户进行改造建设。加大农村改厕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做好宣传,支持集中处理改造,推广室内节水型厕所改造技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爱卫办配合)

14.加强农村粪污处理,推进规模养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引导各地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行有机肥、沼气等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对现有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力争全年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00个。组织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提升养殖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力争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0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围绕打造无疫区,加强市县两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落实政策资金,建设县域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5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3%以上。(省畜牧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

15.全面落实河长制。农村河流、小流域、人工湿地、水库塘坝、饮用水源等清洁率有明显提高。(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配合)

16.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120万吨,推进秸秆还田和机收打捆,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50个,建设完成25个。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供热。(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环保厅、省农委、省畜牧局、省科技厅配合)

17.围绕如期实现国家 “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推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使用量基本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力争实现负增长。(省农委牵头,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畜牧局配合)

18.完成300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完善规范任务。(省农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9.启动200个美丽宜居型行政村建设工作,创建国家、省级 “美丽宜居示范村 ”30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配合)

20.推进4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含8个国家级贫困县整合的重点村)。(省农委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配合)

21.推动50个新农村重点村、示范村建设,打造精品示范片区20个。打造文化提升村100个,重点推进村史馆创设、名人故居保护、名景古迹修缮等项目建设。开展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试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22.创建省级 “绿美示范村屯 ”50个。(省林业厅牵头)

23.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省农委牵头,省妇联配合)

24.完成200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器材配套。(省体育局牵头,省文化厅配合)

25.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新建、改造校园校舍面积约20万平方米。(省教育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配合)

26.扶持建设94个乡镇卫生院便民中医馆。(省卫生计生委牵头)

27.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280个,完成500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补助工作。(省文化厅、省文明办牵头,省农委配合)

28.新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200个。(省民政厅牵头)

29.全面完成村级 “一站式 ”服务群众平台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省委组织部牵头)

30.加快 “新网工程 ”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新发展连锁门店100家,改造新建各类配送中心2个。(省供销社牵头)

31.扶持2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省民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五)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市、县试点。

32.探索推进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市试点,吉林市农村环境整治整市试点,四平市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整市试点,延边州整体推进民俗文化旅游示范试点。

33.启动实施通化县、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敦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省财政厅配合)

(六)考核验收。

启动2019年达标的28个县(市、区)环境整治整县推进。(省农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环保厅、

35.完成通化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验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牵头,省环保厅、省财政厅配合)

三、推进措施

(一)组织发动。明确各市(州)、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中省直36个部门单位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推动。以村级为单位开展以清理垃圾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二)督促检查。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市(州)、县(市、区)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主要检查各地工作重视程度、机构人员配备情况、资金和工作经费落实情况、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督促各地按照年度任务和完成时限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落实。三季度,召开现场会,参观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三)考核验收。12月底前,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年度检查验收考核,考核结果全省通报。对中省直部门单位参与和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同步进行考核。

第18篇: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调查

——以巨野县麒麟镇大刘村为例

大刘庄隶属麒麟镇管辖,属于典型的平原村庄,位于麒麟镇西南角。南隔洙赵新河与独山镇相望,西与永丰街道办事处相邻,薛双线公路从村庄西侧穿过。大刘庄位于巨野县城东南方向5千米,距离南环2.5千米,距327国道2.5千米,交通区位优越。全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活动方式以务农兼打工为主。

1、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1.1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居住条件不断完善

2011通过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与村民自筹资金方式将村内主干道路修为水泥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对外联系。至2014年冬大刘村已完成联通和移动光纤的覆盖,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0%。近年新建住房多为三层钢混结构小楼,村民居住条件不断完善。 1.2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在国家推行减免农业税、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养老保险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等政策下,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根据相关负责人的数据,本村90%以上村民参与了新农合,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10年以来25岁以下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 1.3生活配套条件比较方便

村内设有超市、大小商店,从日常商品到小型电器均可买到。村内分布幼儿园小学,孩子可以方便就近入学。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村内有综合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业务精湛。距离银行网点1.5千米以内,并且各个乡镇已有快递覆盖,以申通、中通,天天、韵达为主。

2、人居环境建设问题

2.1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村集体无收入

村内确实存在一部分村民通过做房地产等方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们多已进城落户,对于村庄的发展并不关心。村集体无财政性收入,制约村内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2村庄卫生差,村庄发展缺乏规划

家庭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人清理。在村内的池塘、小河全是村民的生活垃圾。以前村民大多引用自家的井水,属浅层地下水,甘甜可口。如今地下水遭到污染,水质急剧下降。村庄缺乏整体规划,房屋过度建设,大部分新建二三层房屋中有60%以上的建筑面积闲置。 2.3民主管理缺失,部分领导不作为

在本次村委换届选举时,三次都未选出村主任,存在非法拉票、舞弊现象,村内无领导直接影响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些人走向工作岗位,只为自己谋私利,只是挂职不考虑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2.4文化娱乐项目缺乏,婚俗奢侈

根据走访调查,村内没有文化活动,大多数40岁以下青年会选择打牌、上网度过自己闲暇生活,多数40岁以上村民会选择聊天的方式消磨时间。各年龄段中选择健身旅游的很少。青年赌博危害极大,可能造成盗窃等其他违法行为。菏泽市作为山东省最落后地区,而彩礼钱却在全省十七地市排名中居首。多数农户因建房、娶妻返贫。文化的缺失,精神的空虚也不利于村民关系的和谐,不利于孝敬老人优良传统的传承。

3、人居环境调查思考

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容易实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然而农民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要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深入的探讨,本文只是以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大刘村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和问题,由于时间、基础资料和本人学术水平等原因,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 附:大刘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图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5年2月22日

巨野麒麟镇大刘村

第19篇:关于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关于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县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践行绿色理念,高位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我们始终站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高度,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谋划、高位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xx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各乡镇、村组分别建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构建了县级领导包抓、县直部门分类主抓、乡镇承担主责、村组具体实施、村保洁员专职负责的五级联动格局。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始终遵循“设计美学”,立足于保存记忆、留住乡愁、彰显特色,突出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管控,有效避免了无序建设,先后完成

xx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为人居环境改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示范带动。率先实施“一池两改三化”工程,科学合理确定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先后创建省、市级示范村xx个、县级整洁村xx个、庄天二级公路沿线等示范带xx条,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围绕改善条件,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将农村环境卫生、乡村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加强文明意识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幸福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着力培育“讲卫生、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乡风文明共创共建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

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重点来抓,xx个建制村全部建成沥青(水泥)路,贫困村所有自然村全部通水。

虽然我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环境还需提高。部分村屯环境达不到标准。

二是老百姓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人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没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三是老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很多农村还未改厕,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

四是由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所需资金量较大,暂时无法全面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一阶段在市里的排名也不容乐观。部分乡

镇道路沿线、政府所在地垃圾还很严重,临

近春节,店外经营反弹明显,一些违章建筑

拆除还不到位,行政村陈年垃圾清理不彻

底,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XX

在全市的排

名,而且还会对下两个阶段的工作产生直接

的影响。

XX

小组抽调专业人员,编制《XX

资料汇编》,对资料整理进行了统一规范,昨天

又在XX

乡召开了现场会,对文明乡风提升

行动氛围营造、资料整理,坑塘改造,农村

垃圾清理,绿化美化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观

摩,但大部分乡镇都存在工作不实、疲于应

付思想,工作没有创新,千篇一律,打造出

的村庄毫无特色;第二把关不严,一些墙体

标语口号、喷绘错别字非常明显;第三各类

模范典型评选表彰一部分乡镇还没有进行,

等待观望心理严重。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

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百日行动”第二阶段

在全市的排名。

林业部门的同志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抽调专

业人员组成X

个调查规划小组对全县XX

贫困村的X个自然村逐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规

划,确保因地制宜,村村有特色。目前已完

成所有实施村庄的规划设计,制定出了《XX

县贫困村绿化美化工作方案》,并制定了乡

村绿化美化时间节点和督导办法,元月30

日召开了由各乡镇(场、办事处)主抓副职参

加的专题会议,对年前完成X

个贫困村的X

个自然村X

万棵树的挖树窑任务进行部署,

但近几天的督查情况却不容乐观,乡镇普遍

存在行动迟缓,组织人员少,工作进展缓慢

的现象。

各乡镇场办要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抓好整改,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不是单一的清清垃圾、做做版

面、整整资料,它是涵盖生活环境、生活方

式、乡风民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个

综合体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各

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

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以文明村镇创

建、美丽乡村打造为抓手,以乡风民风、人

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

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县、

乡、村三级要整体部署、上下联动、齐抓共

管,通盘谋划,各行政村要积极响应,充分

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

提高村委团结群众、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本

领,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

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充分利用春节期间,人

员在家较多的优势,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

参与其中,绝不能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尾。

打造“盆景”肯定不是这次“百日行动”的

目的,市里来验收检查也不会只盯着咱们的

示范点去看,按照要求是全面铺开。所以就不能只打造几个示范点,要在打造示范点的

基础上快速总结经验教训,迅速铺开。各项

工作都不能走走过场,要在工作中要善于总

结那些可以复制、能推广的经验,以点突破、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规模整体效应和

典型引导作用,有利于工作快速推进,各乡

镇(场、办)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各

自的经验分享交流,全县一盘棋,心往一处

想,劲儿往一处使,快速扭转我县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工作的被动局面。讲究方法,实干

的同时加上巧干,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是一项

短期的突击行动,更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

工作,绝不能应付了事。

二月份市里要来督

查排名,三月底市里人居环境要总体验收,

中间还有春节,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有

限,各乡镇(场、办)一定要认识到时间的

紧迫性,开完会后,立即行动,刻不容缓。

县“百日行动”各工作组要加强业务指导,

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在督查的过程中,列出

整改清单,一项一项的落实整改,不整改的

严格问责,使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争

取在市里督查排名中扭转被动局面

.

第20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须坚持哪些原则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须坚持哪些原则?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原则。人居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因地制宜原则。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农村条件千差万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地应因地制宜,分步指导,逐步实施。要从不同村庄的区位特点、经济状况和群众需求出发,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力求特色。

三是城乡统筹原则。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要跳出就农村论农村的误区,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社会经济的制度环境和法制环境,实施财政反哺的经济政策,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靠一村一乡的力量也不够,必须由各级地方政府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统筹规划,整体行动。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农村环境建设的领导者,既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制定、政策扶持、宣传发动和思想引导的职责,又要防止大包大揽、强制推行。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要充分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无论是村庄规划编制还是建设方案的选择,都要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农民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系统性原则。农村人居环境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空间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系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兼顾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等多方面,不仅要考虑短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要顾全大局,充分考虑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尽可能覆盖人居环境建设的每个方面,争取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

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人居环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发展农村文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既要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又要注重延续地域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故有的空间格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

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