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时间轴(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56:21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战时间轴

二战时间轴

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史称“黑暗的十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特征是来势凶猛,范围广,影响深远,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929年美国贫困家庭总数占到家庭总数的60%。

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德国法西斯纳粹建立原因,在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凡尔赛和约》激起德意志民族的复仇情绪;在现实中,经济危机的打击,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6年,德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日本法西斯建立原因,在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具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及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在现实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急需建立一个强权政府;在推动上,军部法西斯起来重要作用。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弗朗哥将军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国际纵队参与战争,德意进行武装干涉,苏联进行支援。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有二战前的彩排之称。

1936年10月, 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尔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1936年11月 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 德出兵吞并奥地利,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的条款。

1938年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至此达到顶峰。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4月起,英法苏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

1939年8月,英法苏谈判转入军事问题。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 1939年8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底,华沙沦陷。速败原因有波军部署不当,装备落后,战术落后,德军的强大。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丹麦、挪威。

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

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1940年5月底六月初,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也对法宣战。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由贝当组织的法国傀儡政府统治,政府设在维希。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海狮计划”。

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这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

1940年8月下旬-9月上旬,英国出动轰炸机夜袭柏林。 1940年9月,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0年9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1940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东非发动反击,意军接连败北。 1941年,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军事同盟。 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1941年11月,苏联失去西部150万平方千米土地。

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离亚历山大港仅100千米的阿拉曼,开罗告急。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了轰炸。

1942年5月,日军已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1942年6月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7月,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1942年10月,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英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与美英进行秘密谈判,最先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主力。在普罗霍夫卡地区发生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4年1月起连续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

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代号“霸王行动”的两栖登陆战诺曼底登陆,在美国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进行强行登陆。

1944年8月,巴黎光复。

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当日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推荐第2篇:高中历史时间轴

1640.

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7.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

光荣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1721.

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76.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1738.

英国成人美国独立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1787年宪法

1789.

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1832.

英国议会改革

1833.

广州《东西洋考每日统计传》,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 1841.

英军抢占香港岛 1842.

《南京条约》

1853.

①太平军定都南京(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1858.

《天津条约》

1859.

①《资政新篇》洪仁轩②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0.

《北京条约》

1866.

发电机,西门子,德国 1871.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3.48

巴黎公社建立 1872.

创办《申报》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82.

①唐胥铁路②电话传入中国 189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 1895.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电影诞生 1895.4

《马关条约》

1898.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1900.

普朗克《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部定律的理论》,量子理论诞生 1901.

《辛丑条约》

1905.

①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②《定军山》首映成功,第一部无声电影③爱因斯坦《轮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6.

天津创办有轨电车系统 1909.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10.10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2.1.1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1916.

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 1917.11.7

十月革命

1919.

①苏联余量收集制②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5.4

五四运动

1920.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线通航 1921.7.23

中共一大,上海

1922.

苏联正式成立

1924.

①国民党一大,广州,国共第一次合作②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1925.3.21

孙中山去世

1926.

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第一台机械扫描电视 1927.4.2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4.1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8.7

八七会议,汉口 1927.9

毛泽东秋收起义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

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1929.10.24 黑色星期四

1931.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江西瑞金②《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9.18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1931.

1935.

①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领导核心②《渔光曲》获得国际荣誉 1935.10.

吴起镇会师,长征结束 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

1937.7.7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7.8.13

“八一三”事变

1937.9

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12

南京大屠杀

1938春

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 1938秋

武汉会战

1940下半年 百团大战

1944.7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1945.8.15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

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

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②《关贸总协定》(GATT) 1947.3.

杜鲁门主义

1947.6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

①马歇尔计划②朝鲜分裂 1848.2

《共产党宣言》

1949.

①《北大西洋公约》②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③德国分裂 1949.1

北平和平解放

1949.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949.9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10.1

开国大典

1949.10.2

苏联与中国建交

1950.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朝鲜战争爆发 1951.

①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53.12.

周恩来,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①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瑞士日内瓦会议②美国第一台彩色电视 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宪法颁布

1955.

①印尼万隆会议②华约建立,两极格局形成③钱学森回到祖国 1956.

中共八大 1956春

双百方针

1958.

①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电视业诞生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

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1.

①柏林墙建立,德国分裂的象征②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南斯拉夫首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

①西藏自治区建立②牛胰岛素

1966.

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6夏

高考制度被废止

1967.

①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②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10.25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

1972.

①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①英国加入欧共体②袁隆平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1978.

①中美《建交公报》②十一届三中全会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元旦

①中美建交②《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1980.

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②四川省广安县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1982.

①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②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①城市改革,开放上海、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12

中英双方驻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②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

①台湾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②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88.

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9.

①APEC创立②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③东欧剧变④拆柏林墙 1990.

①台湾 海基会建立②浦东开发 1990.10

两德统一

1991.

①中国加入APEC ②欧共体12国《欧洲联盟条约》(马约)③苏联解体,两极

两极格局瓦解④大陆 海基会建立

1992.

①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②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③南方谈话④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3.

①欧盟成立②中国开通第一条互联网专线③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4.

①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1997.

①中共十五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②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

①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②欧元 1999.12.20 澳门回归

2000.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江泽民 2001.

①上海合作组织创立②上海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9.11 “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3.

神舟五号 2005.

连战访问大陆

2008.

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2014.

北京第22届APEC会议

19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一个电报机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

日本呼唤成为政治大国

20世纪90年代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12-1919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1921-1928 新经济政策 1961-1973 越南战争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6 ①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②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37.8-1937.11 淞沪会战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48.9-1949.1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53-1957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 三大改造

推荐第3篇:时间轴剧本

时间轴剧本

6S近女半 背景墙妩媚

发丝飞扬

带个扇子来··扇风用

6-22S 6画面 均2.14--3.04S 静物特写 6个一组 类墙体前景出字幕 静物后置特写 分为 :上下两只口红

口红涂花的小镜子and口红

小号化妆包Or小挎包

手串Or手镯等饰品

高跟鞋

女式香烟(男士也行吧·····)反正代表女性·有立体和空间感的静物特写。 3

第一句歌词3.07S 到底要笑得多虚伪 烈焰红唇 妩媚笑 眼睛以下\下颌Or脖颈 大特

第二句歌词 2.08S 才能够融入这世界

艳色妆 烈焰红唇继续妩媚的笑近景 闭眼\睁眼 眼神迷茫

2.15and2.20 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是

贴了张一样的假面

1中近景静站,神情迷茫 (每个人)

2中近景 回头,惊诧,眼神迷茫,镜头摇跟(的脸上)

2反过来的正面

近景 哭泣的泪流下来(都像是) 3特写面部,泪水肆意 (贴了张)4 清纯风格的嘉欣··面部同角度特写 泪水肆意 (一样的假面)

6 2.13S

想不起我在做什么

远 全景 (妩媚版)嘉欣背对镜头朝向镜头方向倒下··斜侧方45*镜头平拍

7 2.17S

想不起我在想什么

1(妩媚版)背部头顶近景微俯拍(想不起)

2(青春版)嘉欣正面全景 同动作在地上 微仰拍 嘉欣(动作)抬头望天 还没抬上去(我在想什么)

泪水要一直在脸上

8 2.04S 想不起灵魂深处

近景微俯拍

嘉欣(妩媚版)抬起了头望天 泪水肆意

9 2.15S 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 底 发 生 了什么

切5个一组镜头

(到)高跟鞋腿特写(长裙可带裙边) (底)牛仔裤膝盖到大腿特写

(发)(裙)腰部带胸口特写

(生)(清纯版)胸口带下巴

(了什么) (妩媚版)面部特写 无眼泪 (动作)睁眼 烈焰红唇的笑

10 2.17S 迷雾 迷雾 在迷雾

1(迷雾)近景 眼睛被手捂住 正面 烈焰红唇不笑了·2(迷雾)侧面稍微正一些 嘉欣一只手向前无意识的推

神情迷茫(中近景)切肚脐眼

3(在迷雾)动作同2 背面,嘉欣无意识向前走一步(中近景 切肚脐眼 ) 11 2.18S 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

1(我惊觉自己)(青春版)全景背面静止不动

2(在原地踏步)妩媚版正面近景 静止不动 表情迷茫 无笑 无眼泪

12 2.22S 到底是谁把我心蒙住

男出现 在左边把领带系在女主眼睛上

女双手无意识向前摸索 (中近景 切肚脐眼 )

13 2.18S 不想再糊涂

男背影(肩膀一半 脖颈一半

头一半)与女正面(男稍微靠前 前景虚掉 焦点在女身上)女向后踉跄 一步

14 2.15S 迷了路 迷了路 迷了路

1(迷了路 迷了路)眼睛被手捂住向后拖走(侧面用画框转场) 2(迷了路)换场景

女主迷茫的全景 (手无意识探索表现迷茫)向着镜头转身(由侧转正)

15 2.18S

我就彻底被这团迷雾困住

男出现 在右边 把领带系在女眼睛上 女还是迷茫双手无意识探索 (近景 切第三颗扣子 )

16 2.21S 谁能够指引我一条路

男后景虚掉女向前走

1男不动当背景

女向前一步 (中近走一步变近景)(谁能够指引我) 2男继续背景 女踉跄跪下(近景)侧跪··即跪坐(一条路)

17 3.22S 带我走向正途

(清纯版)侧跪抽泣

全景上摇到天空

18 11.05S 纯音乐

1坐在椅子上 中近景 被领带蒙住眼睛

2 站在椅子旁边 被领带蒙住眼睛 镜头不动 3 跪坐在镜头前的近景 4 跪坐的睁眼·用透明度叠化 ·动作协同统一(镜头必须高度一致,绝壁不能动 !!!动一下就全部要重来!!! )

19 2.14S 装不出融入的态度

走 桌子两人静止 女主角色转变一条线 20 2.18S

空气里充斥着虚无

侧面 走 桌子两人静止 消失 女主走 出画

21 2.12S

说什么都掩饰不了

22 2.23S

我这局外人的局促 23 2.06S

想不通自己怎么了 24 2.22S

想不通世界怎么了 25 2.10S

想不通心灵深处 26 2.14S

到底变成什么了 27 2.16S

迷雾 迷雾 在迷雾 28 2.14S

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 29 2.17S

到底是谁把我心蒙住 30 2.23S

不想再糊涂

31 2.18S

迷了路 迷了路 迷了路

我就彻底被这团迷雾困住

谁能够指引我一条路 走向正途

掌声 若需要掌声 只要你愿当被驯服的象 这舞台你就可以上 荣耀 胜过被嘲笑

所以抛开自尊 咬紧牙根硬撑

迷雾 迷雾 在迷雾 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 到底是谁把我心蒙住 不想再糊涂

迷了路 迷了路 迷了路 我就彻底被这团迷雾困住 谁能够指引我一条路 带我走向正途

迷了路 迷了路 迷了路 我就彻底被这团迷雾困住 谁能够指引我一条路 带我走向正途 写不下去了····看着拍吧···············脑洞有限···大量素材看着拍吧··· 以上补充:1女主旋转 镜头反向旋转 表情惊慌 小女孩迷路了···

2女主眼睛被领带蒙住 双手无意识向前 镜头旋转 当到背面时 女主猛然回头转身

3各种景走 出画 入画

4各种被蒙住眼睛拖走 继续迷茫 出画入画

推荐第4篇:毛概时间轴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达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提出“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南方谈话:1992年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指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十二大: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十三大: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

十四大: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十五大: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十七大: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推荐第5篇:二战时间轴(完整版)

二战时间轴

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史称“黑暗的十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 1929年美国贫困家庭总数占到家庭总数的60%。

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6年,德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弗朗哥将军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6年10月, 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尔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1936年11月 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3 德出兵吞并奥地利,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的条款

1938年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至此达到顶峰。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不久,意大利侵吞阿尔及利亚

1939年4月起,英法苏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

1939年8月,英法苏谈判转入军事问题。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 1939年8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底,华沙沦陷。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丹麦、挪威

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

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由贝当组织的法国傀儡政府统治,政府设在维希。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海狮计划”。

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这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

1940年8月下旬-9月上旬,英国出动轰炸机夜袭柏林。 1940年9月,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0年9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1940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东非发动反击,意军接连败北。 1941年,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军事同盟。 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离亚历山大港仅100千米的阿拉曼,开罗告急。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了轰炸。

1942年5月,日军已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1942年6月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7月,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1942年10月,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英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与美英进行秘密谈判,最先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主力。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4年1月起连续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

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8月,巴黎光复。 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当日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推荐第6篇:近代史纲要时间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主要涉及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不是现在的香港全境),准许中英自由贸易(贸易输出的开始),英国开始获取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

1843年6月25日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主要涉及海关关税。 1843年10月签订《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主要关于关税权利,司法审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主要是给予美国所有英国人在华的特权。 1844年10月,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法国也获得了相同的特权。 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

1851年,金田起义,后永安建制。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爆发“天京事变”。

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为增设通商口岸(不同条约不同),增加传教士可以进入中国内地的权利,确定领事裁判权。 1958年5月,俄国胁迫黑龙江将军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此条约并未得到清政府批准。 1859年,洪仁玕提交《资政新篇》。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天津开埠、割让九龙给英国、扶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当政。《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瑷珲条约》的效力,并增加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标志洋务运动正式开始。洋务派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同文馆(北京)、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汉阳铁厂。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864年,天京陷落。

186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由此标志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贸易体系。

1881年,俄国通过《改定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俄国共侵占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不败而败,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为越南的宗主国,法国以印度支那为跳板,中国西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 1887年,中葡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澳门管辖。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藩属国朝鲜;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后三国(俄、德、法)干涉还辽,但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重、苏、杭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设厂。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加深,且标志着资本输出开始代替贸易输出(这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壮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1895年,公车上书。康梁等人出版《中外纪闻》(《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先后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在湖南创办《湘报》。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进驻旅顺和大连,英国占领威海,法国借机进入湛江。为了平衡法国在南中国的势力,英国政府以香港的防卫需要加强为由,再逼使清朝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至此,英国分三次占领了香港全境。

1898年,康有为连写《上清帝第五书》和《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的保留成果:京师大学堂。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为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清朝对列强宣战。

1901年,中、英、美、日、俄、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订《辛丑条约》。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发生的战争。最后日本战胜了俄国,转让了东北部分权益给日本。

1905年,预备立宪开始,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练新军。同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成立了同盟会,并吸收了部分光复会成员,并主办了《民报》。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正式提出“三民主义”,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此人死后孙中山创办了“执信学校”来纪念他,现在称为“执信中学”)翻译《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第一次正式介绍马克思。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光绪、慈禧死去,傅仪即位,改元宣统。 1910年,爆发四川保路运动。武汉的新军被调去四川镇压。同年,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效,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清朝灭亡,标志着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1912年8月,宋教仁等人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政党,建立了国民党。并且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二次革命”。 1915年,北洋政府批准“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导致“护国运动”的爆发(护共和国体)。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 1916年,段祺瑞把持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1917年,爆发“护法运动”(护国法)。同年,由于在中国是否参加一战问题上出现分歧,黎元洪和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是总统,段祺瑞是国务院总理)。张勋借机入京,拥立宣统复辟,被段祺瑞镇压后,黎元洪辞职,改由冯国璋任总统,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俄退出一战,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李大钊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火热展开。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北洋政府被迫拒绝签字。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被击败,段祺瑞下台,直系军阀曹锟掌权。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大会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击败奉系。同年,中共二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又称党的最低纲领。

1924年,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先后召开,确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胜,掌握政权。

1925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之分析》,指出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1926年,北伐开始,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的重要性。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1日,爆发“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9月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失败。12月11日,爆发“广州起义”,均告失败。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初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同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击败奉系军阀。6月4日,爆发“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效忠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

1930年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几大派系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最后蒋介石胜出,真正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实际是张学良自己搞的不抵抗)。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同年,共产党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称中央苏区)。 1932年1月28日爆发“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在上海闸北区痛击日军,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最后双放停战。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同年,日军自关外进犯长城,二十九军宋哲元部组建大刀队,血拼日军。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义勇军进行曲由此诞生。5月,长城抗战失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同年,华北事变爆发,华北自治,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反对华北自治。随后,中共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同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战争爆发。二十九军奉命从北平突围,赵登禹、佟麟阁以身殉国。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历史3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整个抗战里有三个地方国军是亮了全部家底的,淞沪、南京和缅甸,死伤30万,调动了海陆空三军,唯一的三个德械师和中央教导团全部打残。从陈诚回忆录里看,淞沪会战是蒋介石有意扩大的战事,其战略目的是为了吸引一部分的日军主力从华北到华东,这样可以从战略上诱使日本由由北而南改成自东向西仰攻,因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的战争基本都胜利了,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三级阶梯,所以从上海达到重庆的难度要高于从北京打到南京)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对日宣战。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共军加入国军序列,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迁都重庆。南京大屠杀。

1938年2月,日军为打通津浦线,进攻徐州,徐州会战爆发,取得台儿庄大捷。8月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取得万家岭大捷。但两次会战国民政府均告失败。武汉会战后战争又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因为日本资源少、人口少、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了)。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一方面扫荡革命根据地,一方面以政治诱降为主。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同年,爆发第一次长沙会战。12月,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发动枣宜会战,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血战九昼夜,陆军上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夫人李敏慧绝食七日而死。6月22日,法国投降。8月20日,八路军129师、120师发动百团大战,日军为了报复对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1年,中英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因为海路已经被封锁,所以援华物资只能走滇缅公路,为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出兵缅甸(这是唯一一次在国外打仗,美械师基本都拉出去了)。同年,爆发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共歼灭日军5万多人。同年,爆发皖南事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迅速占领整个欧洲平原地区。德军的收获大大刺激了日军的野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美日爆发中途岛海战和瓜岛战役,日本战败,局势恶化。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4年日本为了挽回局势,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国军大溃败。5月,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8月,美国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受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日战争结束。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乱,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沉重打击,抗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经济掠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凋谢。

1946年内战爆发,先后经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4月21日,渡江战役爆发。6月2日,南京被占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史结束。

推荐第7篇:高中历史时间轴(整理版)

高中历史时间轴

夏 前2070—前1600 商 前1600—前1046 西周 前1046—前771 东周 前770—前221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前6世纪初 梭伦改革;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前594)

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 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

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

前5世纪 伯利克里改革;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前5世纪中期 《十二铜表法》(前449);魏国李悝变法(前445)

前四世纪 亚里士多德;秦国商鞅变法(前356) 秦 前221—前207 西汉 前202—25 前27年 罗马帝国建立 东汉 25—220 魏晋南北朝 220—589 3世纪 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自由民的法律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即封建社会) 6世纪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907—1368 北宋 916—1127 南宋 1127—1276 1265 英国议会制度开端 明 1368—1644 15世纪前后 西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 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人曲”,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15世纪 美术三杰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16世纪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487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 1497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 1500年左右 欧洲开始进入近代

1517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519-1522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葡萄牙人,西班牙王室支持)

1529年起 英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 1541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1581 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

1588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清 1636—1912(1616建立后金,1636改为清,清军1644入关)

16世纪末17世纪初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 17世纪 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霍布斯、洛克)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 俄国《法律大全》;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的地位,农奴制最终形成

1651 英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 1662 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7 英国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1688 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 1721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18世纪 法国迎来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卢梭《社会契约论》;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765 英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于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6,《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787 《1787年宪法》

1789 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

19世纪初 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基础 1825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1 英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 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 1839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6月广东虎门销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0左右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840—1842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1841 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1 德意志帝国建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33);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3—5月)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80年代 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 1881 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 魏源完成编撰《海国图志》 1843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1853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国)

1856 经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秋,天京变乱

19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17世纪提出) 1859 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英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基础)” 1864 天京陷落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 1860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天天陪九) 1861 签署“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设立总理衙门(1901改为外务部) 1862 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成立

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66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1864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 1868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明治维新开始,开始近代化进程

19世纪70年代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人自办报刊

2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 威海卫之战;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哥哥开厂,赔了两亿两);公车上书;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电影;康有为等在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

1896 强学会被查封;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897 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谭嗣同发表《仁学》;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大(旅顺、大连)

1898 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在香港。现在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和威海卫;保国会成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 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庚子事变);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量子论诞生(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的境地 20世纪初 邹容《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地;上海崇明,装设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05狭义,1916广义) 1903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三民主义”;中国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首映,电影事业起步

1909 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1911 保路运动(川汉、粤汉铁路);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 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2月,宣统帝溥仪退位;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袁世凯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1914—1918 一战 1915 日本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独霸中国;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

1917 《新青年》迁至北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3月,二月革命,推翻罗曼洛夫王朝,两个政权并立;4月,《四月提纲》;7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11月,十月革命,苏俄建立) 1918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 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渔光曲》(1935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影片)、《风云儿女》;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以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为题材)

1932 日本于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东北伪满洲国

1933 第五次围剿开始;罗斯福就职总统,推行新政 1934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0月开始长征

1935 华北事变;1月,贵州,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美国拍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

1918年夏—1920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1919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5月4日,第一阶段;6月5日,第二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1920 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

1921 俄共(布)十大召开,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7月23日,中共成立 1922 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苏联成立

1923 中共三大,通过两党合作的决定

1924 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提出;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苏联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1926 蒋介石誓师北伐) 1925 广州国民政府建立,整编国民革命军;苏联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26 北伐开始;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7 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4月,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8月1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于汉口召开;9月,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汉合流;毛泽东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苏联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美国拍摄有声电影,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 1928 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苏联“一五计划”开始

1929华尔街股市崩溃,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新经济政策正式被取消;英国试播世界第一个电视节目

1930 10月,蒋介石开始三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持续到1931年秋)

1931 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3

1936 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2月12日,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1937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1937—1945);淞沪会战(即八一三事变);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太原会战(林彪,平型关大捷);12月,南京大屠杀;苏联完成“二五计划”,实现工业化

1938 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10月,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1945 二战

1940 百团大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40年代初 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941 潘家峪惨案

1942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保卫滇缅公路(1945,击败侵缅日军)

1944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召开,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雅尔塔体系确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期;福利国家发展 1946 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这是冷战的最初信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6—1947.6 战略防御(全面进攻:194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重点进攻:1947春国军进 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1947.6—1948.9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扭转全国战局,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9—1949.1战略决战(辽沈、平津、淮海) 1949.4 北平谈判《国内和平协定》;渡江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1947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共在解放区颁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开始;北京电视台试播(央视前身),中国电视业诞生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电影界“难忘的1959”

1960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 1961 越南战争开始(结束于197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8 马歇尔计划(1952年结束) 1949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以及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新政协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0月,中苏建交;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1949 北约成立;经互会成立;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1953 朝鲜战争 1951 《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2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 1953 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开始(1953—1957);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朝鲜战争结束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万隆会议(第一届亚非会议)

1956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 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1957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两组织1958年正式成立运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 4

1962 国家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古巴导弹危机 1964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国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1966—1976 *;1966高考被废止(1977恢复) 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9 美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互联网诞生 1970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70年代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出现多极化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 尼克松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1973 越南战争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有“东方魔稻”之称,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5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全面系统纠正*错误;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1976 粉碎“四人帮”,*结束

1977 “两个凡是”出台;恢复高考制度 1978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讲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安徽、四川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包产到组,包产到户);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中央政府倡议两岸实行“三通”(通邮、1992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形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南方谈话(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航、通商)

1980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粤)、厦门(闽)四个经济特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修宪;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国两制”;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0年代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1983) 1983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中国成功研制每秒运算速度上亿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85 85年以后,陆续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厦漳泉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6 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并全面展开(863计划);颁布《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菜篮子工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988 海南省成立,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9 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启动“希望工程” 1990 开发开放浦东(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大陆)成立;两德统一;苏共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90年代 美国经济持续十年增长,新经济出现;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1991 “八一九”事件,苏共失去政权;《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

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3 欧盟成立;实施“211工程”计划,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1994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5 世贸组织成立;安居工程;颁布《教育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7 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依法治国”理念;邓小平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1999 澳门回归;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问世

20世纪末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00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上合组织成立;“9·11”事件

2002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欧元正式启用

2003 “神舟5号”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航天大国 2005 和平之旅(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008 两岸实现“三通”

推荐第8篇:心理学考研时间轴[图文]

2018心理学考研时间轴[图文]

2018心理学考研时间轴[图文],下面勤思考研网为大家详细解说一下:

当前-5月 心理学考研基础阶段

1、全面了解专业、院校信息,确定目标。

2、准备资料:购买公共课、专业课的备考资料。

3、协调关系:处理好上课、研考关系。

4、制定规划:做出全面、详细的复习计划。

5、进入复习:一轮地毯式复习。

6-7月 心理学考研强化阶段一

心理学考研真题_勤思考研网

http://www.daodoc.com/xilixuezhenti/

1、专业课复习可以开始了,深入研读目标院校专业的参考书籍,同时结合历年真题,总结考点。

2、公共课复习:英语、数学这一阶段仍是复习重点,政治进行常规复习即可。

3、可参加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切实掌握考研时讯,排解心中疑惑(有条件的话)

4、调整心态情绪,尽量保持紧张有序,平稳推进复习进度。

8-9月 心理学考研强化阶段二

1、关注最新招生简章、考研大纲,及时完善备考计划。

2、专业课复习,同6-7月复习步骤。

3、公共课复习,英语、数学真题分析深入展开,政治理解背诵做题同步进行。

10-11月 心理学考研冲刺阶段

1、专业课复习:做真题,理清脉络,将知识点、章节、整本书连成网络,不断回想,加深记忆。

2、公共课复习:英语作文探索,阅读和单词不断。数学题型归纳,做真题、模拟题。政治热点时事、知识点背诵。

心理学考研真题_勤思考研网

http://www.daodoc.com/xilixuezhenti/

12月 初试阶段

1、各科目进入最后重点回顾阶段,结合笔记和真题,加深巩固。

2、数学,一定要模拟考考氛围,掐时间做题。英语单词和阅读继续,背诵作文,最好归类,事前写几篇。政治这时候要多花些时间,市面上的模拟题,至少把选择题全部都做。专业课抓住真题。

3、打印准考证,确认考场,联系住宿旅馆,做好准备工作。

4、平复心情。

1-3月 心理学考研复试备考阶段

1、搜集复试信息,了解复试常识、资讯;联系上届的师哥师姐,请教经验。

2、巩固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信息,熟悉专业术语英语词汇,应对复试笔试、面试。

3、联系导师,了解研究方向,深入挖掘,吸引面试导师的注意。

这是个大体的时间规划。各位小伙伴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现在17考研了,17考研的小伙伴们不要太紧张,18考研的小伙伴一定不要急躁。平稳情绪,踏踏实实,就一定没问题。

心理学考研真题_勤思考研网

http://www.daodoc.com/xilixuezhenti/

推荐第9篇:通信工程发展的时间轴

通信工程发展的时间轴

提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去写)

主题:通信工程发展的时间轴。

内容:

1、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2、分析各个转折点的历史:

a:社会需求对知识产生进步的影响;b: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

c:技术因素的影响。

3、对专业未来的展望。

相关文献:

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韩智广邓娟

摘要: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社会其他经济单位的快速发展,网络事业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但是同样也必须面对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不稳定性和落后性所带来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了一个简要的讨论和研究,并且在文章的末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展望。 关键词:通信工程;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展望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沟通要求了,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沟通手段,因此如何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通信传输技术的高效、稳定、安全等,成为了网络通信工作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传统的SDH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比较重要的MSTP和ASON,以及它们在网络中的应用,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展望。

一、通信工程中几种重要的传输技术,在通行工程中有几种目前非常重要的传输技术,正是这些技术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技术。在我国,为了达到CMM各个级别的标准,很多通信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过程改进计划及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最上层的是总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的中心部门之一,中间层是质量管理经理;是各个业务分公司、地区分公司的QM组的负责人;第三层是项目质量保证经理(QAM),同时也是QM组的成员,通信企业按照这种质量管理方案来充分保证产

品质量,同时QM管理组会依照企业QM部所制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制定的方针目标职责够落实到实际的开发及生产中去。

l、SDH系统

SDH是指同步数字系列,是在SONET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针对光纤传输的新的数字传输网体制。它的主要原理是将信号固定在帧结构上,在电路层上复用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纤上传送,当光纤通过进入ADM时,信号转换成基本的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缆和DDF接到用户端口。

2、WDM系统

WDM系统属于同时在光纤上传输不同波长信号的技术,WDM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发射机将不同波长信号进行传送,在光层上复用后附着在一根光纤上,到达节点处后再解复用。WDM实现光信号可以采用ADM和DXC、OADM和0xC,不需要经过OE的转换。

3、M STP

MSTP是以SDH为核心来实现多种线路的速率。MSTP融合了SDH的多方优势,例如:交叉能力、PDH和SDH业务接口,同时也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MSTP提供了ATM、以太网、RPR、MLSP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对数据业务的汇集、整合的要求。

4、ASON

在通信工程传输技术中ASON是目前主要的研究项目,它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来完成光网络交换连接的传送网,ASON融合IP具有的快捷和SDH具有的保护功能,以及WDM具有的超大容量。将自动邻居和业务发现、实现网络资源和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提供智能光网络路由,并提供智能化的分布式恢复算法,是一种具有高弹性,可扩展的光网络设备。在以往的传输网络管理层面中ASON增加并将功能转移到控制层面。利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完成流量工程和动态连接,以及智能业务恢复等特性。

二、通行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长途干线传输网和本地传输网中的应用,二是在宽带局域网和接入网中的应用。早期的SDH由于其较优越的性能一直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在长途干 线传输网中,一来由于MSC之间的距离很长,二来SDH产品的在色度色散、反射等方面无法满足网路的高要求,使得扩大网络容量的成本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将SDH IWDM结合,增加新的波长的信号,便可将传输容量扩大。而随着EDFA的商业化,使用AS0N与WDM结合的方式,利用WDM的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能力以及ASON的宽带容量和敏捷性,可以形成一个功能更加强大齐全的网络。本地传输网一般都是以县、市为主要传输节点,在市区中主用是以管道形式铺设的光缆,因此,对于SDH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最大化定位利用有限的光纤资源。本地传输网的容量一般较小,不必采用EDFA,借助于WDM就可以实现最高的经济价值:而采用ASON和SDH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sDH传送网和光传送网,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现有的SDH网络来逐步实现整个ASON。SDH在宽带局域网和接入网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在目前,个人用于记入到InIemet和有线电视最主要的方式是Modem、ASDL和HFC等,企业用户则采用LAN接入,这些接入方式都是以SDH接入传输网,利用ADM提供的灵活的接入口来满足不同宽带用户的需求由于TDM机制只能够对恒定速率的语音信号有效方面进行局限,SDH虽然也能提供Ethemct、IP等服务,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过高的成本与复杂的结构也使得SDH的应用不是很顺利。为了解决这个困扰,目前通信工程传输所利用的是:MSTP技术,也就是多业务传送平台。这项技术涵盖了ATM和MPLS技术,以及以太网和RPR技术。利用MSTP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尤其是根据MPLS功能构造的二层VPN性价比要比以往的TDM超出很多。另外,一般局域网各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很短,很少需要用到EDFA,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采用的WDM设备,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三、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网络信息传输是现代生活中比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更好的发展通信行业,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必须要有更好的发展。首先,ASON技术。由于ASON技术系统比之以往的技术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例如,能够结合WDM技术大容量特点和SDH技术保护功能以达到智能网络交接的功能,自动搜索和发现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

上保证了网络通信的顺畅,在通信传输中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技术。其次,小而精。小型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运输能源的节省、制作材料的消耗,例如在在光纤收发器、PDH制式和SDH制式设备的单板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未来小型化也必将能够在通信传输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精就是要多功能,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多个功能,首先便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传输线路容量的利用率,它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多功能的设备提高了传输设备的增值业务能力,方便了网络信号的接入和传送。最后,一体机。现阶段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一体化应用主要表现在多个设备的一体化,这样可以提供最佳的资源传输分配方案,降低资源空间的占用率,节约时间和成本。在未来的通信传输中,一体化的优势必定能够更加显现出来。总而言之,近些年来,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手机和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的最主要方式。因此,在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能够推动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l】麻智宇;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J];魅力中国;2010年01期

[2】陈冬芳;基于FCS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3】李听;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hi;2004’中国通信学

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o4年

[4]何召舜;浅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f上旬]q]);2010年03期30

1中国通信工程建设市场发展

冉进

(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通信工程专业(1)班甘肃兰州730124)

【j离要】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通信网的运行质量和国家信息安全,如今与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通信建设市场工作,有利于保证国家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先进性,促进电信业做大做强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通信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科学、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电信行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一个新型服务产业,通信工程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高校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通信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更要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创新,不断完善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技术设备条件,促进通信工程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通信工程现状特点前景

引言自2000年我国通信业改革重组以来,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底,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49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24.8%,而国内同期工业增长率为l1.5%,国民 经济增长率为8%。近十年来全国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通信急速增长,成为通信建设市场又一大亮点。 一

、中国通信市场现状

根据显示,三十年来,中国国通信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进步不断产生对通信基础网络新的需求,使得通信行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当然新兴产业之~,建国初期,我国通信方式和通讯手段都还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加大通信工程建设投资,从1950年得4024万元到2008年的3128亿,年均增长l6.7%,是我国通信业得以获得巨大发展。在8O年代初家庭电话安装率不到1%,87年国内还没有手机,90年代初国人还未知电子邮件为何物,9O年代中期网页浏览也是奢谈。在1993年8月,国务院批准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向社会放开无线寻呼、800兆赫集群电话、国内VSAT通信、450兆赫无线电移动通信、电话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子邮箱、电子数据 交换、可视图文等9种业务,迈出通信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到2010年,全国电话纯增用户9244万户,总数已经达到115339万户。当中,移动电话的用户85900万户,3G的用户净增3473万户,累计达到用户4705万。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2009年提高8.1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6月

底,我国网民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移动电话用户国家的地位。

二、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特点

l_1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自I978年始,全国通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并在“八五”期间达到历史最高。此后,通信业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仍然高于GDP增长率,通信用户超过十亿,电信业明显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

1.2|‘光进铜退”与FTTx投资带动市场加速增长

我国的光通信市场,在庞大用户需求业务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驱动下,至2010年中国光通信市场规模达到5l9.8亿元,比2009年增长70.O%,技术创新成为了设备市场竞争的关键,更全面的性能、更高的性价比成为电信运营商采购的权衡点。在我国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及电信采购居高不下,广电系统对光通信设备的采购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范围的广电数字信息化改造部署双向化PON+EOC网络成为建设重点。

1.3网络建设与业务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到了2010年,我国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1.6亿元,各运营商从而更加重视支撑系统投资,应对中国3G市场竞争为了适应多种业务需求,各运营商的支撑系统从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升级完善。 支撑系统产品结构进一步细化,面向客户服务以及市场营销的业务支撑系统BSS超过整体的收入结构二分之一以上。

三、中国通信工程建设市场发展趋势

3.1通信市场平稳发展,3G用户增长加速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通信移动化、宽带化趋势将继续,固定电话用户继续减少,移动和宽带用户有望强劲增长,移动通信业务和宽带用户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3.2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6O%以上的收益和设备生产都来自东部;西部地区在3~5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主要是在通信建设方面,城乡通信差距会逐步缩小,且会有较大的政策导向和政策优惠做支持。

3.3中国通信产业继续网缯‘融合”时代。3G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加快了终端技术提升、价格变化的过程,而且使3G业务与终端产品的结合成为通信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在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支撑下,IPTV、数字电视等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新的业务模式将不断涌现。

四、结论

未来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继续成为主力军,据CNNIC分析,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预计移动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和增长点也将孕育而生,移动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应用将在3G时代逐渐凸显出来。随着3G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服务提供商将增大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以多元化的业务及现有品牌优势争夺更多产业合作资源。从国家政策来看,将大力支持运营商建设宽带网络,从市场需求看,受3G网络建设和三网融合等影响,宽带网络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宽带投资额和投资比重将大幅上升,将使光通信设备迎来持续繁荣,宽带升级也将使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大为受益。■

参考文献

[1]徐一斌.关于我国通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工业.2009

(46):1

32[2]薛文进.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年第12期[J].电子产品世界.2001:

66

[3]2009—2010年通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I].信息产业部:42~43

[4]杨迁迁.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Ol1,12:49—

51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刘盘

作者简介:刘 盘(1988-),男,贵州盘县人,从事通信工程方向的研究。

随着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既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引起了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通信工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作为通信行业人才培养起点和基础的通信专业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毕业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是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并由有线电、无线通信、电子技术、邮电通信等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发展而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和对通信人才培养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工程专业迎来其广阔发展的新天地,各大高校看到了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强劲势头,陆续增设了通信工程专业,特别是如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大批国家重点“211”院校先后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同时在我国原有的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首的一大批老牌通信工程专业院校的带领下,我国的通信工程专业正在蓬勃发展,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二、通信工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通信工程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对于适合讨论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教师学生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在讲课时多使用可视化动画模拟软件来进行动态演示,直观、形象、生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微波技术的教学中,用软件来演示史密斯圆图,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布置若干题目,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并按要求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网络教学,全面推进教学资源上网。

2.构建“2+X”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信产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不断增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构筑实践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两大教育模式。即通识教育两年后,先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进入实践型教育培养,一部分进入研究型教育培养。进入实践型教育培养的学生一年后再进行一次分流,划分主攻方向(如有的向移动通信发展,有的向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发展,有的向通信电子设备、器件方面发展等等),不同的方向学习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的实训,毕业后根据自己的专长择业;另一部分进入研究型教育培养的学生则在理论知识方面、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加强,为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或从事研发性工作。

3.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通信工程专业以大学科划分属信息学科类,而信息学科的基础是数学、物理方法在此领域的应用。加强数理基础的教学不光要表现在教学的课时上,更主要的是结合本专业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另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密不可分,其研究界限已经很难明确划分。计算机课程在通信专 业中的地位必须加强,像数据结构、数据库、VC十+、网络技术等课程需要放在与通信专业课程同等的地位,并需要较强的师资力量来指导完成。学校的教学应该根据技术的发展而适时更新,知识更新主要指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材的更新。总之,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通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通信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因此,必须抓住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不断

提高教育学质量。打造专业品牌优势,强化学生的实践力、创业能力,使培养的通信专业人才适应于现化、信息化的要求。

首先,要立足本校,搞好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其次,要修订好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第三,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加强实验教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峰,陈朝,张晓锋.从毕业生回访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7-8.

[2]孙云山,刘停,张立毅.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J].太原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4):85-87.

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刘 盘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

摘 要:当前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现状进行简要的分

析,对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提出了通信工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提高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通信工程;教学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05-0064-01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feion

Liu Pan

(Guizhou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Guiyang Guizhou,550004,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profeional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to propose the major initiatives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onengineering,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status

[责任编辑:毛国涛]

推荐第10篇: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年代 1838年底 1839年6月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1841年5月

1842年 1846-1850年1851年1月

1856年 1856年9月

1857-1858年1858年 重要事件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两广自然灾害

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 1859-1860年 1860年

19世纪60年代1861年 1861年 1862年 1862年 1864年7月 1865年

1869年 19世纪70年代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

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9世纪70至80年"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代 1872年

1873年 1881年 1885年3月 1888年 1894年 1894年

1894年11月 1895年4月

1895年

1896年 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

(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3)《申报》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成立北洋舰队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1)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2)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海战 (3)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4)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2、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897年 (1)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2)商务印书馆

1898年初 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898年秋 1899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移到直隶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3年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4年开始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1、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预备立宪

1906年 萍浏醴起义 1908年 1910年 1911年5月 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 →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创建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12年8月 1913年 (宋教仁)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3月宋教仁被暗杀;7月至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日本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4年初 1914年 1914年秋

1915年5月9日 “五九国耻”

1915年12月25日 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护国运动。 1915年 袁世凯尊孔复古;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1916年 1917年初 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抨击新文化运动,拉开中西文化论战序幕 (1)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2年---1919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1)《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前);6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8年5月

1919年

1920年秋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黄埔军校的建立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孙中山扶病北上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1924年5月 1924年 1924年冬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山会议派”分裂国民党 1925年5月 “五卅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广东战争的胜利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7月1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5年6月 1926年 省港大罢工,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1926年7月 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1926年9月1日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

1、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2、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1927年 (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5月,夏斗寅、许克祥叛变

(4)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927年8月7日

1、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 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12月,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1928年 1928年6月 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约

1928年10月和11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月 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革命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30年1月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

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査,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1年 1932年 1934年10月 1935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红军被迫长征

1、1月,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3、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4、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 毛泽东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一、红

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36年10月 1936年12月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史称“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1937年夏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9月 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 1937年秋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年5月至6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9月至11月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1938年10月 1938年12月 1939 年1月 1940年3月 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汪精卫投降日本

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8月至12月 百团大战 1941年 1941年12月 1942年5月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髙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鹏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第11篇:时间轴上的音乐旋律

2012年时间轴上的音乐旋律

逆风的蔷薇演唱:弦子

不需要对我卑微 也不怕你的敌对我不站在哪一队 Ah…ah…别惊讶 一朵逆风的蔷薇 紧闭着倔强的嘴 我讨厌墨守成规 Ah…ah…别说话脚步往哪里走 我有我的出口懂选择才自由就算是孤独的狂呼 在黑夜无人的公路不被谁懂不用谁祝福不关注虚伪的欢呼 才挣脱被它所俘虏就是我渴望的旅途 不要说甚么东西 别刻意拉近距离我懂得这种心机 Ah…ah…别说话脚步往哪里走 那是我的自由 谁看你皱眉头 就算是孤独的狂呼 在黑夜无人的公路 不被谁懂不用谁祝福 不关注虚伪的欢呼 才挣脱被它所俘虏 就是我渴望的旅途 天这么黑 却不疲惫 这眼泪 照亮逆着风的蔷薇 往前飞 不停追 生命的喜悲 如果词:小意 曲:张小楠

在那一天 是谁先说了再见 在那一天 是谁说了不要再留恋 那些孤独的夜晚 那些回不去的从前 而如今都成为记忆中的画面 在这一年 是谁依然在想念 在这一年 是谁回到熟悉的地点 那些泛黄的照片 那些无助时的泪眼而如今成为残念的梦在蔓延 我会等你到这一天 让我们完成未完成的心愿 如果还有明天 我会留你在这一瞬间 让我们成为永恒的画面桂冠英雄

天很高 心砰砰地跳 所有声音褪去 听不到 抬起头 自尊不让我退缩胆怯站在这一秒孤单和疲惫只有自己才会明了 没有极限的追寻是唯一的目标 我为爱而生 我为爱而活 为一个梦 我压不扁也打不倒 我为爱狂傲 我为爱谦卑 爱我的国我的家爱我爱的人 把桂冠给你 把光荣给你 我知道英雄走的路有多漫长 我知道你要 我知道我要 新的世界

迎着风 旗烈烈地飘 伟大时刻就快要来到 一颗心 千万万颗心 一起欢呼叹息这一秒 痛苦和压力不存在也不再重要 熔化每个人的心 是感动和骄傲 我为爱而生 我为爱而活 为一个梦 我压不扁也打不倒 我为爱狂傲 我为爱谦卑 爱我的国我的家爱我爱的人 把桂冠给你 把光荣给你 我知道英雄走的路有多漫长 我知道你要 我知道我要 新的世界 我为爱而生 我为爱而活 为一个梦 我压不扁也打不倒 我为爱狂傲 我为爱谦卑 爱我的国我的家爱我爱的人 把桂冠给你 把光荣给你 我要把一切献给你 终于做到 我要你的笑 我要你拥抱 以我为傲 以我为傲

手印温岚

小指头先勾住小指头 两个大拇哥儿盖印首 张开了双手 贴近掌心中 转个圈圈 握住这承诺牙牙学步您牵引着我那双温柔沉默的推手每一针执着 每一线宽容为我编织美丽的彩虹 你总把最好的都留给我用全部的爱为我守候陪我度过 每一个关口一起追逐那未来的 梦数着汗与泪水的交错刻划成了岁月的轮廓把手交给我 就像小时候和我一步一步向前走你总把最好的都留给我用全部的爱为我守候陪我度过每一个关口一起追逐那未来的 梦你总把最好的都留给我用全部的爱为我守候陪我度过每一个关口一起追逐那未来的 梦我要把最好的都留给你用全部的爱为你守候一起走过每一个寒冬陪你实现未完成的 梦让我陪着你走到 最后

落墨 作词:高 进 作曲:高 进演唱:李玉刚

一缕斜阳半寸的时光 几世虚妄轻狂少年郎 风声叹息夜色太漫长 寂寞如歌思念在摇晃 秋风雨凉转眼就沧桑 还能对谁去诉说衷肠 抬案扶起那霓裳轻扬 愿与君共勉相得益彰 墨滴落在了我的心上拂袖轻描美丽摸样 一杯清茶淡酒 陪孤单的月亮墨滴慢慢飘落在纸上 线条有如裙摆飘荡寥寥几笔画出 你心中的忧伤 幻影如勾翩翩起舞慢慢在飘荡 几寸光阴流年随风已改变了模样枯树弯月夜色苍茫添几分的惆怅 一滴淡墨足以化解心中所有的忧伤

水果魔法棒 演唱:Idol Girls 爱朵女孩作词:李小毛 作曲:张铠麟

中了魔法的水果 甜蜜滋味的生活 简单自然的快乐 浪漫缤纷的诱惑 樱桃给我勇气 草莓装点美丽 可爱不只香气 要爱主动出击 奇异果是个性传递 菠萝最甜蜜 芒果不够味 还有蜜桃料理 柠檬的清新 石榴高贵气息 葡萄穿成项链这感觉 水果无敌 我的魔法棒 要努力天天向上 用心念大魔咒 爱情需要营养 我的魔法棒 水果充满爱幻想咬一口甜蜜快乐浪漫一起分享转一圈 用力念 别浪费时间 消遣 再一秒 就灵验 童话故事上演 帅王子马上出现 我的魔法棒 要努力天天向上 用心念大魔咒 爱情需要营养 我的魔法棒 水果充满爱幻想 咬一口甜蜜快乐浪漫一起分享 分享 我的魔法棒 要努力天天向上 用心念大魔咒 爱情需要营养 我的魔法棒 水果充满爱幻想咬一口甜蜜快乐浪漫一起分享 分享

青春日记 作词:谭克媛 作曲:侯均编曲:孟可

我在青春的日记里流浪迷惘的脚步一行一行走过欢喜走过忧伤 走过那些莫名的惆怅

还有那初次动情的地方 当年龄在记忆里成长我的目光我的歌唱 每一天都在这里珍藏

我对你谈起的那些梦想 还有我的年少轻狂 青春的日记应该充满阳光 照亮了每一页年轻的时光 积蓄温暖积蓄力量 因为我和我的梦正奔跑在路上 来不及叹息来不及思量来不及回头望 因为青春正长筷子兄弟 - 父亲 词曲: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林书豪》词/曲:MC Han 演唱:新街口组合

一个曾被 整个NBA 不屑的孩子 现在成为拯救一个城市的英雄 他改变的是 世界的眼睛 黄皮肤的面孔 在纽约登基的King 从不放弃争取的脚步杀过黑色肌肉群冲到篮下他让你感到害怕 神准的外线、穿越包夹、反身上篮、身体失衡中出手命中 他“上”了美国人的篮球运动 那些惯性的漠视 那些该死的讽刺 赢不了一个真正坚强的意志当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个美丽的童话但谁又关心过曾经那个颠沛流离的他从苦盼未来的板凳奇兵到首发控卫六连胜 率领球队第一个背靠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从不发触爱谁谁 他赢的是人生的胜局所以人们敬畏 他们说你不会防守 他们说你不会投篮 你看看 那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山呼海啸 该知道 有多少人在为你骄傲 这次该让科比知道了谁是林书豪 勇士队脑子进水 让火箭队见鬼 去吧 去那些让藐视你的家伙们后悔 你实现了一个让人看得见的梦想 现在的掌声和赞扬是你应该得的奖赏 这不甘平庸的奋斗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请 你继续带领这个梦想前进 我们都在看着给予抱有梦想的人获得一份尊重突破篮球观念的禁区 造这项运动命运的犯规 就像逆转尼克斯的困境 扣碎势利的有色眼镜 出身平凡但是坐拥豪门 这是真实不是奇迹 号码17但是现在你是属于第一 这故事神到任何编剧都写不出来 这篮球带来的疯狂正在肆虐全球你给强者上了一课让弱者 重拾逐梦的勇气和希望 神话燃烧到了顶点 当你已经 不再需要让人吃惊 的时候给我们赢来一枚戒指刻下你的名字 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励志 你是什么国籍并不重要你是的世界的孩子 他们说你不会防守 他们说你不会投篮 你看看 那麦迪逊广场花园 的山呼海啸 该知道 有多少人在为你骄傲 这次该让科比知道了谁是林书豪勇士队脑子进水 让火箭队见鬼 去吧去那些让藐视你的家伙们后悔 你实现了一个让人看得见的梦想 现在的掌声和赞扬是你应该得的奖赏 这征服了纽约亚裔之光 所有人都在呐喊着我为林狂每个人都在等待救世主的出现上帝 让拥有勇气 的人能够战胜游戏 改变命运赋予小人物大智慧巨星的DNA 无可阻挡的极致发挥无所畏惧的健步如飞无可置疑的攻击粉碎LIN 跨院种族的全明星惊醒纽约席卷全美红遍半个地球 证明自己在篮坛的一路坎坷没有白走 当别人轻视你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你敢不敢坚持 你敢不敢挑战这灿烂源自忠于信仰的锤炼这不是热捧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书豪式的激情在你面对困境的到来你又如何搏命 梦想从来不是可耻的事情现实也并非永远不可改变永远不要轻薄自己的梦想”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才华不容扼杀 !

第12篇:时间轴制作基础教学(AE)

首先把Aegisub下载安装好

安装时选择英文,装完会自动汉化。

安装完软件打开页面是这样的

点击打开视频,把刚刚下载的视频添加进去。

再点击音频——下拉框——从视频中打开音频(第2行)

现在页面应该是这样的

右边不是绿色的这种,是这样的同学请点击行 )切换到绿色的样子。

接下来点击

下拉框——显示波形(第6下拉框——打开字幕(第2行 )

现在页面应该是这样的 可以先点播放键 放一下看看 看这里一根白色的线的移动

有人说话 或者是有声响发出来的时候 轴谱会有起伏(绿色的部分) 所以 拉轴 主要是要看轴谱

要做那句台词 要先点击一下

要修改内容的话在这里编辑 然后鼠标左键点在开始的起点(红色的线)(蓝色的线)

右键点结束的点

做完点 提交(或者直接点下一行字幕 就自动提交了)

一句做好 可以点这里(视频下面的那个) 看一下字幕有没有对应起来

最最重要的是全部做完以后一定要点

保存 以下是错误示范

正常字幕应该在这个位置

第一行还没结束 第二行就出来了 字幕就会重叠了(这是不允许出现的!)

这也是不允许的!

因为第一行还没走完 就点第2行了 字幕就会重叠了 所以这里一定要注意。

目前阶段 做时间轴只要掌握这些就够了。

第13篇:理学部活动计划时间轴

理学部20 13~2014学年活动时间轴

9月中旬新生辩论赛

10月初心理成长π对·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暨点子基金启动 10月末点子基金筛选

10月末心理成长π对·大夏杯宣讲会

11月初启动选课经验分享与心理学本科生专业课程调研启动 11月中心理成长π对·“三世同堂”聊心理

11月中末点子基金答辩

11月末心理成长π对·点子基金分享会

12月初心理成长π对·科研基本技能培训(2场) 12月中大夏杯报名初曝光

寒假

2月末大夏杯再曝光

3月初点子基金第二期启动

3月中启动文化节·心理杀展示

3月末文化节·参观认知所

4月上文化节·文化节影像分享与微电影展播 4月上中旬文化节·心理学实验

4月中点子基金答辩

4月中大夏杯成果曝光

4月下心理成长π对·点子基金分享会

5月初心理成长π对·心理学相关职业

5月中心理成长π对·大夏杯项目分享

5月末心理成长π对·心理学解答

第14篇: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1年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5年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

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19世纪

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872年(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日报《申报》由英国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8年成立北洋舰队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1894年(1)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2)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海战(3)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4)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1895年4月(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严重。(2)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1895年

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6年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2、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897年(1)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2)商务印书馆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898年秋“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1899年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移到直隶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1904年开始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1年~1911年清末新政

1905年

1、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预备立宪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创建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

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12年8月(宋教仁)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7月至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1914年秋日本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5年5月9日“五九国耻”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抨击新文化运动,拉开中西文化论战序幕 1917年初(1)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终结。

1912年---1919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1919年(1)《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前);6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924年冬孙中山扶病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山会议派”分裂国民党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广东战争的胜利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7月1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1926年7月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

1、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2、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1927年(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3)5月,夏斗寅、许克祥叛变(4)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927年8月7日

1、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9月三湾改编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12月,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1928年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约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革命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

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査,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

1、1月,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3、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4、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

毛泽东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0月红

一、红

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史称“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 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这个命题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2月汪精卫投降日本

1939 年1月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8月至12月百团大战

1941年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髙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942年5月毛泽东作了《鹏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毛泽东重要文章及中国近代史大事件

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代表作

192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2.指出国民问题中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5.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926《国民革命和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农民问题乃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总结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2.指出国民问题中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92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辨证统一)

1930《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中国的革命道路的阐述是“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1937《实践论》、《矛盾论》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战争和战略问题》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作为革命道路正是确立下来的文章

1938《论新阶段》: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38《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分析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1939《发刊词》: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形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称“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提法 1940《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发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完整形成

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

1943年王稼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

第15篇: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年代 1838年底 1839年6月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1841年5月 1842年 1846-1850年1851年1月

1856年 1856年9月 1857-1858年1858年

1859年 1859-1860年1860年 重要事件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两广自然灾害

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

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1869年 19世纪70年代 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861年 1861年 1862年 1862年 1864年7月 1865年

19世纪70至80年代 "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872年 (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

(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3)《申报》

1873年 1881年 1885年3月 1888年 1894年 1894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成立北洋舰队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1)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2)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海战 (3)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1894年11月 1895年4月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初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1898年秋 1899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4)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2、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2)商务印书馆

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移到直隶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3年

1904年开始 1901年~1911年 1905年

1906年 1908年 1910年 1911年5月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1月1日 1912年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

1912年8月 1913年 1914年初 1914年 1914年秋 1915年5月9日 1915年12月25日1915年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清末新政

1、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预备立宪

萍浏醴起义

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

→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创建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宋教仁)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3月宋教仁被暗杀;7月至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日本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五九国耻”

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护国运动。 袁世凯尊孔复古;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年3月22日 1916年 1917年初

1918年 1918年5月

1919年

1920年秋 1921年7月23日 1922年7月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1924年5月 1924年 1924年冬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5月

1925年6月 1926年 1926年7月 1926年9月1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抨击新文化运动,拉开中西文化论战序幕 (1)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2年---1919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1)《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前);6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黄埔军校的建立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孙中山扶病北上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山会议派”分裂国民党 “五卅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广东战争的胜利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7月1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省港大罢工,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

1、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2、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1927年 (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5月,夏斗寅、许克祥叛变

(4)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 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12月,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1928年 1928年6月 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约 1927年8月7日

1928年10月和11月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革命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28年12月29日 1930年1月 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査,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1年9月18日 1931年 1932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0年5月 1934年10月 1935年

1935年12月

1936年10月 1936年12月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夏

1937年7月7日 1937年9月

1937年8月13日 1937年9月 1937年秋

1937年12月13日 1938年春

1938年5月至6月

1938年9月至11月1938年10月 1938年12月 1939 年1月 红军被迫长征

1、1月,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3、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4、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毛泽东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红

一、红

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史称“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汪精卫投降日本

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第16篇: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1年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5年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

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19世纪

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872年(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日报《申报》由英国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8年成立北洋舰队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1894年(1)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2)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海战(3)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4)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1895年4月(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严重。(2)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1895年

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6年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2、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897年(1)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2)商务印书馆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898年秋“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1899年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移到直隶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1904年开始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1年~1911年清末新政

1905年

1、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预备立宪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创建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

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12年8月(宋教仁)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7月至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1914年秋日本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5年5月9日“五九国耻”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抨击新文化运动,拉开中西文化论战序幕 1917年初(1)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终结。

1912年---1919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1919年(1)《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前);6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924年冬孙中山扶病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山会议派”分裂国民党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广东战争的胜利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7月1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1926年7月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

1、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2、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1927年(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3)5月,夏斗寅、许克祥叛变(4)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927年8月7日

1、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9月三湾改编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12月,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1928年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约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革命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

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査,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

1、1月,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3、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4、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

毛泽东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0月红

一、红

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史称“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 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这个命题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2月汪精卫投降日本

1939 年1月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8月至12月百团大战

1941年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髙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942年5月毛泽东作了《鹏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第17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轴(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轴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四个特点P2 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 1842年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1843年,洪秀全受到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启发,决定成立拜上帝教,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区与冯云山会合,共同订定了《十款天条》。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动历史空前的农民运动。 1851年3月,在东乡称天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太平提昂社会的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土地分配方案P25倒数第二段;意义P26第三段)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没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7月,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失败。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在书上P28-29)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 1858年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战死。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国香港界内”。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19世纪60年底-90年代 (首领)、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刘坤一等封建阶级。口号:自强 求富;指导思想: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做了三件事(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P32-34)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1861年,清政府发生“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得中获胜,并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1862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登陆,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2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

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1884年,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大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4天的大屠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又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以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人物:光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等 做了几件事:(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办学会、半报纸、设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论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1898年9月,守旧势力发动政变,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P37-39 1898年3月,德州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云南和两广划入势力范围。 1898年2月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自己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又强租威海卫。 1898年,日本把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书中P18时间有误,应为1899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俄国入侵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901年《辛丑条约》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两大历史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主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2年-1911年各地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 1904-1905年,日俄两个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1904年,孙中山发表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为《民报》,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同盟会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1905年-1907年,孙中山革命派和康有为的改革派进行论战。论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 革命派的阶级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三条P46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废除科举考试。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4月,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利益,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暴动,四川尤其强烈。保路风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创立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民国元年。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呈。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教训)P49-50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8月,以孙中山为首,李烈钧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

1915年5月,袁世凯竟然基本接收日本提出的严损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新青年》)杂志,称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中死去。

1917年1月,蔡元培人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P57 1917年7月,孙中山为反对皖系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局限性)P57-58 李大钊是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英法俄为首协约国胜利,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失败。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主力从学生转到工人,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表现在三个方面:新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称为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嫌弃了思想解放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P58-59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59-60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传播主要表现方面,及其特点:P61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南陈被李,相约建党”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北京共产党。 (早期各地共产党主要进行的工作)P6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了一个纲领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历史意义)P64-65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掀起了农民运动。 1921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9个决议案,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8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22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发动安源工人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结束。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武汉招行,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形成。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11月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同时,国民党中央设立了农民部,由共产党员林伯渠任部长,澎湃任秘书长。

1924年7月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主要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5年,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开始,五卅运动。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9日-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P71 1926年,农民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在毛泽东等领导下迅速发展。到1927年3月,农会会员近1000万。

1927年1月,武汉人民在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下,占领了汉口英租界。

1927年2月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通英国签订协定,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市区。1927年春,全国工会成员达200万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反共政变,发动412政变。 1927年8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

1927年四五月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可行性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大会没有担负起危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开展大屠杀。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革命失败的原因 历史意义)P72-73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内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农民暴动;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展开八七会议。会议内容。历史意义。P82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历史意义。P83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秋收起义。 1927年,三湾改编。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广州,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领导发动广州起义。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国民党***军事独裁的表现P76-77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P85 1928年12月,毛泽东,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 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1933年,蒋介石对中共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1930年8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领导邓演达。 1931年9月18日,日本,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

1931年9月18日-1945年,日本发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毛泽东任主席。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1932年1月28日,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和蒋光鼐的领导下抵抗日军。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3月,伪满国建立,溥仪上台,年号大同。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P92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那里的红十五军团会合,实现战略大转移。

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口号和意义。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的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口号,9月1日发出指示,明确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

1936年10月,红

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P93-94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思想保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四条,意义P108)

1937年9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这事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2月,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 防御阶段日本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国民党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会战,涌现了很多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实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P104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同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第三厅,郭沫若,文化节提出的“抗战、团结、民主”文艺创作三大目标。

1938年5月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内容,科学预测的进程,取得胜利的关键。 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八路军的新四军的P109 八路军和新四军采取的作战方针: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撰写了《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对华三原则“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 反共”的方针。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进行了桂南、枣宜、中条山、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为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策略总方针。P112 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多人。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0-1943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体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

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9年-1943年,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发动皖南事变。

1942年2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戴安澜殉国。 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P115-116 1944年秋,原新疆省的三区革命。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猛烈攻击日本关东军。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的一战》的声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收回中国,抗战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的原因 基本经验 世界地位)P117-119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P124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10月10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国统区人民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开端。在昆明发动“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1946年2月10日校场口惨案。 1946年6月23日,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接解放区,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1946年7月,浙江、广西、江西等省发生抢米事件。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1946年12月30日,一二三0运动,口号是“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

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5月1日,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

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二二八起义。

1947年5月20日,五二0惨案,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947年6月底,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8月中旬,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47年7月-9月,中共在河北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开会,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报告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P131 各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致公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P136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蒋介石的和平阴谋针锋相对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联合发表《对时局的宣言》。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是什么(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国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朱发动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内容P141 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P147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度以及现金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工作。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土地改革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总数达到807万。 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区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月,彭德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

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底-1952年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2年1月,“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1953年,党正式提出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要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在合营企业中,公司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1956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P166 1956年1月,中共中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1956年2月-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先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7年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右派运动全面开展起来。

1957年冬季,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大跃进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23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错误地对彭德怀的信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代表了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猖狂进攻。

1959年8月2日至16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2年,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1962年9月,召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1963-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做了报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技)的奋斗目标。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住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并在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夺去了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号称“一月革命”。 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错误地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的决议。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修改宪法,还建议不设国家主席。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4月,党中央召开批陈(陈伯达)整风汇报会。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仓皇出逃,在内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1972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王洪文还当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举国悲痛。清明节前后,爆发了以**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单的正确领导,并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毛泽东对**事件作出错误判断,错误地撤消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提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负主要责任。教训P188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

邓小平提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从1979年起,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点重大决定:全党工作重点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据顶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邓小平访美,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邓小平主持下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2年11月-12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工作。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全面整党。到1987年5月结束。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决定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纪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所有制结构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质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 1987年4月,中葡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况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

1989年9月,邓小平向中共中央提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请求,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江泽民谈话时,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1990年4月,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启动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五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5)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中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同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

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0年,“九五”计划胜利完成。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P2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第18篇:19考研_备考时间轴(赶快收藏)

19考研|备考时间轴(赶快收藏!) 当前-18年5月

基础阶段

1、全面了解专业、院校信息,确定目标。

2、准备资料:购买公共课、专业课的备考资料。

3、协调关系:处理好上课、研考关系。

4、制定规划:做出全面、详细的复习计划。

5、进入复习:一轮地毯式复习。18年6-7月

强化阶段一

1、专业课复习可以开始了,深入研读目标院校专业的参考书籍,同时结合历年真题,总结考点。

2、公共课复习:英语、数学这一阶段仍是复习重点,政治进行常规复习即可。

3、可参加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切实掌握考研时讯,排解心中疑惑(有条件的话)

4、调整心态情绪,尽量保持紧张有序,平稳推进复习进度。18年8-9月

强化阶段二

1、关注最新招生简章、考研大纲,及时完善备考计划。

2、专业课复习,同6-7月复习步骤。

3、公共课复习,英语、数学真题分析深入展开,政治理解背诵做题同步进行。18年10-11月

冲刺阶段

1、专业课复习:做真题,理清脉络,将知识点、章节、整本书连成网络,不断回想,加深记忆。

2、公共课复习:英语作文探索,阅读和单词不断。数学题型归纳,做真题、模拟题。政治热点时事、知识点背诵。 18年12月 初试阶段

1、各科目进入最后重点回顾阶段,结合笔记和真题,加深巩固。

2、数学,一定要模拟考考氛围,掐时间做题。英语单词和阅读继续,背诵作文,最好归类,事前写几篇。政治这时候要多花些时间,市面上的模拟题,至少把选择题全部都做。专业课抓住真题。

3、打印准考证,确认考场,联系住宿旅馆,做好准备工作。

4、平复心情。

19年1-3月

复试备考阶段

1、搜集复试信息,了解复试常识、资讯;联系上届的师哥师姐,请教经验。

2、巩固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信息,熟悉专业术语英语词汇,应对复试笔试、面试。

3、联系导师,了解研究方向,深入挖掘,吸引面试导师的注意。

这是个大体的时间规划。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第19篇:人教八年上历史时间轴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第

二、四方面军长 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0篇:【大事迹】理学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大事迹时间轴

2014-2015年理学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大事迹

首先团委、学生会是三个系统,三个分支: 【三大系统】:团委、学生会、易班工作站; 【三个分支】:A、院各球队(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队、乒乓球队);

B、挂靠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绿色化学协会); C、理学院辩论队; 团委、学生会一是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二是活动开展。

所有工作围绕塑造西华青年品格,发扬理学院精神。具体工作分为两大项:第一常规性工作(完成考核指标),第二建设性工作(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爱校、爱院、爱班的精神) 开展活动,主要就是围绕“《团建、第二课堂2014年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展开,以团建和第二课堂 的考核作为一年的活动指标方向,以实时社会热点话题作为活动载体,塑造西华青年品格,发扬理学院精神。

其中,需要团委书记老师监督和指导的有【年终考核材料】(11月中旬开始准备,两周)、【五四评优材料及红旗团委答辩】(四月中旬准备,重要)、【三下乡材料及优秀学院组织奖答辩】(九月中旬准备); 【科技文体艺术节】具体活动开学务必跟王老师确认,年底需要由主席团共同完成答辩材料。

【西华讲堂】学校要求各个学院一年至少举办两次,请主席团成员通力合作。

现将去年的主要活动和明年的初步规划简单罗列如下,具体以实际开展活动为准。并随时根据开展的情况更新此份大事迹列表,留给下一届参考。尤其注意字体加粗的事情和活动,着重做。

8月:

收集3月到7月的活动素材(物理竞赛、数学竞赛等,策划、照片、新闻、总结) 干部新闻宣传和办公软件基本技能的学习迎新工作准备

9月:

三下乡材料、答辩PPT或视频的准备 → 团委老师监督

迎新工作

学生会成员招新(报名、初试、复试)

各个院队、辩论队成员招新(形成良性的管理制度) 学代表、团代表选举(时间校团委确定) 团委、学生会换届调整大会 第一次全体大会 10月:

干部、干事技能的培训(word、excel、ps、ppt等基本操作) 学生会的口号、目标、会歌(体现理学院精神)

新生入学教育

校青马骨干培训(重视,校团委考核干部) 院青马培训班(学生会全体参与)

干事新闻宣传基本技能的培训(对每个部门的干事都作要求) 新生辩论联赛

“爱衣旧”回收旧衣物,志愿者 易班微访谈、易班活动 党校动员大会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班 美寝大赛动员 新生运动会 11月:

年终考核材料的准备 → 团委老师监督 全校美寝大赛 → 学工办主任老师监督

化学实验竞赛(与绿色化学协会合作。为校外竞赛打下基础) 校羽毛球大赛 西华讲堂

西华杯项目结题

“易说”趣味化学知识竞赛(易班)(与绿色化学协会合作) 迎新晚会 12月:

基础党(团)建系列活动之“一二九”活动 科技文体艺术节答辩

西南石油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竞赛 理学院创新创业系列活动

3月:

全校辩论联赛 党校动员大会

易班微访谈、易班活动 学雷锋活动,全校发起 西华杯项目申请 西华讲堂 4月:

成都市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西华赛区) 校“西华杯“篮球赛

五四评优材料的准备 → 团委老师监督 运动会方阵队的训练 全校运动会 5月:

五四红旗团委答辩 → 团委老师参加 525心理活动月 → 学工办主任老师监督 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建模协会合作)

四川省“挑战杯”大赛 6月:

毕业季,系列活动 数学竞赛

西华杯项目中期检查

工作计划时间轴
《工作计划时间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