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9:08:19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语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些指示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各科教学都应遵循,语文科当然也不例外。

二.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工作计划《语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指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心理面貌,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注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倾向和能动性的因素;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义乌人才网向读者推荐的关于工作计划的文章: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查看更多〗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1年五月份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2011下半年银行工作计划

2001酒店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1年度医院工作计划

2011年第二季度销售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义乌人才网义乌找工作

前沿人才走在人才前沿!找工作请到义乌前沿人才网(www.daodoc.com)

MSN(xiexiebang.com)

推荐第2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有这么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外,还应适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三年级是面临升学的压力,而英语课程又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使学生在这个重要阶段学好英语不单单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一些方面让学生们从心理上喜欢学习。一旦有了兴趣,成绩提高便不是一件难事了。这也就是以下我要做的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说起德育工作计划总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2009年工作计划中工作要点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德育工作计划《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 让学困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四)赏识教育 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推荐第3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2014春英语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工作要点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

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 让学困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四)赏识教育 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推荐第4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由于小学英语是以三年级为起点,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外班学过英语,但是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从乡下来的学生也许从未接触过英语。这样一来,英语课可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并且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对每节英语课都产生恐慌的心理;有些学生可能还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长期下去,就会造成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遇到困难就退缩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 \",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PEP英语》, PEP 6 UNIT 2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以下案例均选自《PEP英语》教材);PEP 3 UNIT 5 谈论水果,通过Zoom吃水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贪嘴,要养成科学地食用水果的习惯,。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内容广泛,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如六年级pep 4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烦恼、恐惧讲述给父母,释放内心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三年级pep 2 Let’s chant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家名称,了解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国旗及其标志性的建筑物;三年级pep4 at the zoo 教学,学习公园里的动物,孩子们无不发出友好欢快的笑声,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六年级PEP 6 Unit 3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如:天山、新疆葡萄、羊肉串、骑马等;PEP 4 Unit 6 At the zoo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采;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三年级英语教学总要求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民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要求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be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

的运用。

6.对要求四会掌握的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7.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推荐第5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学期我在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

2009年9月

推荐第6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工作要点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

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让学困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好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四)赏识教育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推荐第7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工作要点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工作计划《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二)创新教育 让学困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四)赏识教育 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推荐第8篇: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工作要点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

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

让学困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四)赏识教育

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推荐第9篇: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冀丽云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学期我在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 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 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 体会。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 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英 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 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 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 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 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高俊梅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 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 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 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 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 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 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 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 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 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 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 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

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 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 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 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篇2:小学美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张淑红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将以生活德育、情境德育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二、目标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贯穿整个美术教学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中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

2、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1)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1)让各班、各年级积极行动起来,用学生美术经验来丰富校刊、校园网、黑板报、走廊文化等各种德育活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落留下班级美术文化的痕迹,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 (1)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为经典诗文、成语故事配画,及德育绘画比赛等,使教学有生气,学生有动力,学习有兴趣,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良好的育人环境里快乐成长。篇3: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

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以小学教学为例,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3)通过内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等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二、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

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 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篇4: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尤其要注视德育渗透,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等,使得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我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辅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世界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的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自己动手的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三、具体措施

1、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绘画来感染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要有革命理想,高尚情

操和良好品格。

2、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3、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培养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学会独立,自尊、自强、自重、自立,做一个有用的人。

4、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多种形式渗透德育,如通过比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竞争精神;命题作画,如植树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从多种角度加强德育,通过活动,增加友谊,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在互相竞赛中,取长补短。

5、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和领域的拓展性,增强时代气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特长得以有效持续发展,培养健康个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将尽可能多的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校:东胜区福兴小学 教师:韩刚霞 时间:2010年9月篇5:小学体育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学期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总之,本学期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2011-2012上学期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单位:刘河镇刘河小学

时间:

英语学科德育计划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

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第11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但数学教学中的思品教育,毕竟不同于思品课,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数学课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数不胜数,只要教师对教材充分挖掘,就可以找到很多有利的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生活实际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七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七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而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在数学教学中及时渗透德育,做到智育、德育巧妙结合,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教学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富锦市第十一小学

孟昭凤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但数学教学中的思品教育,毕竟不同于思品课,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渗透那些方面的内容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数学课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数不胜数,只要教师对教材充分挖掘,就可以找到很多有利的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生活实际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七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七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

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而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在数学教学中及时渗透德育,做到智育、德育巧妙结合,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教学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3篇: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要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你知道具体的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四、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PEP英语》,PEP 4 UNIT 2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以下案例均选自《PEP英语》教材);PEP 2 UNIT 3谈论水果,通过熊猫盼盼吃水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贪嘴,要养成科学地食用水果的习惯。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内容广泛,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如pep4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pep 2第二单元I can sing arain bow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pep 4 atthe farm教学,学习动农场里的动物,孩子们无不发出友好欢快的笑声,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PEP 6 UNIT 2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PEP 4 UNIT 6 ATA FARM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采;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第14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叶金龙

1、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文成功实施的基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情感与道德观念成长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主题与道德主题积极理解,受到身临其境的陶冶,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保持情感、情绪的兴奋,主动获得课文中知识、情感、品德的精华,成就健康豁达的人格。 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还包括对学生情感发展、品德发展欲望的唤醒能力。这种能力唤醒了学生对自我人格成长的自觉意识,坚定他们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念。

语文教师应是探究教学育德功能的“弄潮儿”,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动地位,既能同学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动学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牎师生同泳”,那么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这时也就达到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育艺术境界。

有人说“学生的身上有老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道德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生洗刷不掉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位教育家这样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着某种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自珍、自爱、自尊、自重,从而在认识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逐步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我要和各位教师共勉。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育德功能,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对课文道德、情感主题的品评水平。只有教师自己从课文中受到感动,才能把课文中的情感点传递给学生。只有教师自己对文中的精神境界向往,才可能使学生确立学习仿效的决心,实现知、情、义、行的良好结合,使语文教学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写作;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等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2010年9月12日

第15篇:学科德育

1、利用语文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所学课文,交流学习心得,激励学生发扬前辈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阅读材料等拓展内容,介绍我国古今科学家的事迹和杰出成就。在教学中,设计的过程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国情状况,让学生从图片中、视频中,感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我们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困难,从而激发高三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2、利用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继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热爱生命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理解语言和情感表达的内在关系,体味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意蕴,积极挖掘作品的社会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意义,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爱国的意义,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爱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意识,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类型的课文,适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还从课文实际内容出发,运用形式多样的各种方法来挖掘出文章内包含的生活技能和精神食粮,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时,通过学习课文,从桑兰的身上,力求使每一位学生懂得: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生命是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因为我知道,生命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学生注重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使生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让学生知道如何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与家庭、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生命的历程。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感悟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是《两纲》的内涵所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学好《两纲》,落实《两纲》,因为我们任重而道远,肩负着“树根立魂”的伟大使命。

第16篇:小学美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将以生活德育、情境德育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二、目标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贯穿整个美术教学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中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

2、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1)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1)让各班、各年级积极行动起来,用学生美术经验来丰富校刊、校园网、黑板报、走廊文化等各种德育活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落留下班级美术文化的痕迹,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

(1)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为经典诗文、成语故事配画,及德育绘画比赛等,使教学有生气,学生有动力,学习有兴趣,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良好的育人环境里快乐成长。

第17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二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三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18篇:心理健康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下

心理健康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有机渗透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因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感到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还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

二、创新形式强化生活实践体验,多举并措

心理健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多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品活动中来。

(1)在生活中明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通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美丑观,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如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中,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不同岗位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工作,我们的生活才能这样幸福美满,我们应该尊重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不应有工种歧视。

(2)在体验中升华。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为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如在上《感恩父母》一课中,我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这么多无私的爱,进而实施学生的感恩教育。

(3)在实践中内化。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如在上《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可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马路上、十字路口,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让小学生开展相应的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三、构建新的良好习惯目标体系,强化训练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利用积分、奖章、文具等强化物或语言,及时肯定学生某种行为并增强、放大该行为,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同时,还注重培养、呵护学生良性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在实际操作上,可以与学生共同商定一份公正、可行的契约,它既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渗透的重点,也是学生通过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体系。通过心理训练的形式,既能使学生明白严格约束自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能使学生相信自己,做到自律,做好自律。

应该说,小学心理健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他们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把德育与心育的结合和渗透做得更好、更加有效。

第19篇:德育学科论文

目录

摘要......................................................2

一、东西方教育家的德育观..................................2

(一)苏格拉底的德育观..................................2

(二)孔子的教育观......................................2

(三)蔡元培的德育观....................................2

二、德育理想德育现实......................................3

三、传统德育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3 (一) 重知识传授,轻德育熏陶............................3

(二)重整体灌输,轻个体研究............................3

(三)重传统说教,轻与时俱进............................3

(四)重教师为本,轻学生主体............................4

四、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的见解和建议................4 (一)完善德育制度,实施动态评价.........................4 (二)细化德育目标,实现心灵成长.........................4

(三)回归自然环保,教育生活一体........................5

(四)倾注更多关爱,浇灌德育之花........................5

五、结论..................................................5

六、参考文献..............................................5

1

回归自然,以爱浇灌德育之花

--论传统德育的藩篱及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教二班 易紫薇

2014年4月

摘要: 说起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角色定位,恐怕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定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追根溯源,这句话是出自前苏联的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之口。何谓灵魂?在中国这样一个普遍信仰唯物主义的国度里,我们将其解释为一个人的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如此可见,德育,毋庸置疑,在整个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育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精神价值的捍卫,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则应当是德育所应当承载的崇高使命。然而,当今的德育存在种种弊病,如何调整,如何改革都决定着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字:传统德育弊病;自然教育;爱;改革与发展;

一、东西方德育家的德育理论

(一)苏格拉底的德育观 “认识你自己”,“德性可教”是德行教育观的核心观点。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逐渐开启理性的过程。知识与美德并举,坚持人性本善,德性可教的观点,以教育来引领个人接近真理,成为具有理性的人,这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滥觞。

(二)孔子的德育观

他注重将个人德行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在一个战火纷飞,道德沦丧的社会里,是一剂可以治病救人的良药。“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文化足以彰显传统儒家思想对于人才道德的高要求和标准,道德气度和修为都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准。

(三)蔡元培的德育观

至近代,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五育并举”教育观念,树近代德育新风。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育教会人如何做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存在于社会并实现其自身价值。

2

二、德育理想与德育现实

有人说,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终身事业,既然是理想,那必定有与之对立的现实,当今中国的德育状况也不例外。我们储备了看似完备的德育知识,也在努力推进德育进程,但却总会被一些令人震惊唏嘘的消息挫败了继续坚持德育理想的勇气和信心,也不禁开始对当下的德育产生了质疑。去年春天,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投毒死亡,而原因只是一次小小的口角和玩笑。同年,上海浦东机场,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母亲闹不和而挥刀捅向母亲。今年春天,13岁女生小南因为疯狂追星,对父亲说出“明星就是比父母好”,其父亲一怒之下终结了亲生女儿的生命。浙江平阳一高三男生在晚自习期间,纵然一跃,告别他口中“伤他太深”的学校„„

这些事件令人痛心疾首,也迫使人们开始再次重视起学校德育,我们的德育怎么了,它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又要如何改进?我们德育的目标明明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懂得真善美,热爱生活的人,为何却让他们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变得如此冷漠无情?这样的德育显然是偏离了我们的理想初衷的。以我对当今德育状况的一点拙见,简单归纳了一下传统德育存在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

三、传统德育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

(一)重知识传授,轻德育熏陶

基础教育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面临繁重的课业与升学负担,“德育为首”的概念形式化,实际上被忽略,被架空,德育的重要性得不到广泛的认识。“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真正的教育应该包括智慧,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知识的堆集”。正因为“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观念并没有深入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所以往往造成德育的效果不佳。

(二)重整体灌输,轻个体研究

学校德育的目标模糊,德育的内容过于单调,空洞。且容易被单纯认为是政治思想教育而遭到批判和排斥。中学德育的内容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育往往将德育目标简单为意识形态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心灵,个体特殊性的研究。我们的德育目标只告诉我们应该增强爱国情感,却没有教会我们理智爱国的方式方法;我们的德育教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信念,殊不知,却有许多青年迷失在了各色诱惑之中;我们的德育教我们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却总有人会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我们的德育教我们全面发展,可却培养了一些淡漠的“读书机器。”马小平,一位因脑癌过早辞世的中学教师,临终之前表达了他对当下德育的忧思:“许多年轻人有技术却没良知,简直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因为缺乏细致,缜密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在指谪声中艰难地进行。

(三)重传统说教,轻与时俱进

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而目前我们的德育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都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传统的说教和讲解法,过时的内容,让现在处

3

于庞大信息网中的青少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我们不再只听一种声音,在千万种不同的观点中,我们又应当如何找到应该去遵循的信条?学校德育缺乏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不注重将生活经验和理论引导结合起来,单一的控制和强硬的措施造成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联动性差。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而当今教育却将德育与生活区分开来,德育的成果可想而知。

(四)重教师为本,轻学生主体

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与此同时,教育者在德育方面的素质能力也有待提高。“传统的德育大都是培养奴隶道德,它所强调的主要有两点:服从和奉献。而现代德育所要培养的是建立在个人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公德。公德是一个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健康的社会总是通过教育传递着维持社会健康的公德。它是人的一些基本品德。譬如诚信,守信,爱心,责任感等”。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一股年轻力量,若是想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将国家民主现代化的进程更加推进一步的话,那么,公民意识就应当纳入德育的范围之中得以推广。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起到作用与影响。目前教师队伍之中,仍旧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师自身品德素质不高,加之德育观念有所偏差,德育方法使用不恰当,就会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设下很大的障碍。

五、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的见解和建议

针对以上几点传统德育的弊病,通过这次“未来教育家”培训班的课程学习,结合自身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实际经验体会,在此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几点见解和建议。

(一)完善德育制度,实施动态评价 调整教育中德育的比例,通过制度完善将德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德育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有这样一番话:“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的发展也存在着顺序性和阶段性,最忌讳的则是“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过于死板,呆滞,片面,低效。我们需要调整应试教育以分数高低,成绩优异来评判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规范德育评价制度,各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来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灵活动态的德育体制。

(二)细化德育目标,实现学生心灵成长

细化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拥有道德权利,树立公民意识,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没有价值观体系的状态是一种心理病态。人类需要一种生活哲学、宗教或一种价值体系,就像他们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德育的对象,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要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头脑里扎根,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案。不谈空泛的大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因人而异,充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立德和树人是教育事业的两个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当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到束缚,世界因为多样性而美丽,孩子们的身上蕴藏了

4

许多种不同的发展可能,教育者们不能武断地判断孰是孰非,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加以激励,给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和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平台。

(三)回归自然环保,教育生活一体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更新充实德育内容,发展人文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用自然主义的观点来提出他的自然教育观。“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卢梭主张儿童在实践和经验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并主张在大自然中进行自然教育。现代文明高度发达,我们过着便捷迅速的生活,但是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却越来越差,而大人也疏于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儿童能在开放交流的环境中感知世界,并得到体会和经验,远远胜过一次强加的说教。而生活,是所有灵感和直接经验的源泉。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观点。好的人文教育,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西方的伟大教育家们应该是深深懂得自然教育的真谛的。比如卢梭就提出,要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自然人;斯坦纳要求,学校要建在美得像画一样的树林里;美国贝汉灵小学会在美好的春日临时放假;芬兰要求他们的孩子每天都要到树林去散步一个小时。所以,有这些伟大教育家的国度,就有了人性的光辉,就有了对生命的最高赞颂和礼遇。在这里,即使断脚塘鹅也会被装上假腿;即使失误打死海鸥也要付出代价;在这里,即使是濒临消逝的生命个体也会得到最温馨的关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是德育最好的课堂。

(四)倾注更多关爱,浇灌德育之花

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连接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纽带作用,“五位一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教师的心中,要常怀着一颗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爱之心,任何事情,失去了一份热忱都是难以成功的。学生不是完人,有缺点再所难免,教师应做到包容并进行正面激励。当学生面临挫折,教师应激励他们直面挫折,培养他们勇敢坚韧的品质,使其拥有强健的心灵。再者,道德不是灌输,教师应当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指出一条路,以优秀的文学和艺术来感染激励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自主接触和感知,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身教者从,言教者讼”,道德是社会的力量,更是人的力量,不仅是教师要做到,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在德育工作,每个人都应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精心培育好成长一代。

结论:展望理想,最终还是要落到身体力行上来。身为师范生的我,心怀憧憬朝我的教育事业走近。德育,终归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到生活中去,回大自然中,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能享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2] 爱因斯坦.论教育.1936

[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4]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2002

[5]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 2006

第20篇: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涉及人数较多、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搞好工作我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县就具体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结合课本内容对学识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渗透思想,我先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进行德育及环保等宣传。如讲《真正的英雄》、《登上地球之颠》等课文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即不畏艰险的精神。讲《猫》、《马》等课文时,传递给学生热爱和平、热爱自然的观念,是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在品质上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而且我还在课上适当开展讨论活动,史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让文章本身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另外我还注重自己的形象,通过我的“身体力行”来给学生作表率。不管是课上课下小到一言一行、一个手势,我都会给学生一个示范的形象,以为我一直记着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是重中之重。要是老师都不能身为典范,学生又怎能行正品端呢?所以我认为一年以来我的以身作则,师生平等在德育工作中是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

三、德育工作要与学校工作合拍

即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与学校的工作节拍是相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育,深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并且有学校这个大环境作后盾,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的放矢;学生也会加强自律。除此之外,及时抓住反馈时机,结合作文让学生反思,谈感想,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上的熟悉,对思想教育有辅助作用。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基本在我校杜绝打架、骂人事件,在楼梯内交谈已形成“耳语”化的习惯;改良了学校的校风校貌。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