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医改办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9:29:45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医改办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作为后勤管理处的对外服务窗口,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全院在职、退休职工及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后勤服务。

一年里,我们做到了:凡是医改办职责范围的事认真去做,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及时去做,对师生员工的来电、来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做到让师生满意。在工作中急他人所急,热情为需要帮助的教职工、学生解决困难。

今年在科室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有如下工作内容:

1.全年三个校区每周三次常规报销教职工和职工子女医药费及医疗保险费报销,(除10月、11月进行学生医保工作)。

2.2011年5月将2010社保年度全院职工校内个人医疗帐户余额核准,在各级领导的审批下发放到个人。

3.2011年5月与人事、财务部门共同协作,做好2011年校内补充医疗帐户经费的核准工作。

4、2011年5月负责建立建全了2011年度职工、职工子女、大病医疗费报销的个人电子档案

5、审核报销过程中严格把关,秉公办事,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指导职工尽量到两所平价药房配药,每年都能为学院节省医药费开10余万元左右。我院职工享受的医疗费用比例高于兄弟院校,医疗费用使用经费却低于兄弟院校。一年中帮助职工与社保、医院、药店等联系,为教职工在社保局争取办理医疗经费数万元,为职工子女在保险公司和社保中心争取报销医药费数万元,职工社保特殊情况协助解决10余人次,为学生在社保中心协调解决外地就医医疗经费报销特别情况10余人次。

6、9月至12月大学生医保工作:今年下半年在兼顾到日常工作及常规报销工作的同时,负责我院2012年度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为首保学生发放银行IC卡和密码封、病历等,因此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了,但在院处两级领导的关心下,完成了全院两万余名学生在社保中心的参保工作。工作中接收整理60余封邮件,多数院系都有添加删除,重复往返数次,因社保中心和银行将出姓名和身份证号以外的信息均删除,导致反馈信息和发放工作难度增大,多次反复与社保中心、银行进行个人信息、保费金额等核准工作,确保了每一位参保学生具有医疗保障。

7、

11、12月大学生门诊医疗费报销工作,

8、规范整理收集保存科室文字档案、电子档案等基础性整理汇总工作。

写通知、设计表格、工作稿件等,起草拟定的通知、报告等文档共二十余次。

9、为新来教职工办理参保工作,并为退休教职工办理转卡,转外就医、居外就医等。

2011-12-19

综合科(医改)

推荐第2篇: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突出一个重点 抓好三个专项 覆盖三个领域稳步推进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0年2月份,上海被选为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卫生部的关心和指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上海医改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和“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要求,围绕“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三个专项”,“覆盖三个领域”,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交流汇报如下:

一、突出一个重点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任务。2010年,上海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大力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秘书长做召集人,市人保局(市医保办)、市卫生局牵头,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控费工作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控费工作。卫生、医保、发改、财政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0年加强本市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22项具体控费举措。二是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医保部门对全市二级公立医院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制,三级医院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建立总费用、药品费用复合总控制度。卫生部门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不再增加中心城区公立医院的床位,将控费作为新一轮上海市医院等级评审的必备指标,将医保预付总额完成率、医保药品增长率2项指标纳入市级医院院长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市级医院建立了近期同类诊疗信息提醒信息系统和治疗安全警示信息系统,对29个常用检验项目、大型影像学检查项目和抗生素等药物的近期使用情况进行提醒,对医生的用药处方安全性进行警示。财政、价格等部门加大投入、调整价格,强化正向激励措施。三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各级公立医院狠抓内部管理,推出多项控费举措。六院、九院等13家市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覆盖了9个专科、77个病种术式,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了15%-60%。14家市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0%-25%,大部分病种出院均次费用下降10%左右。13家市级医院牵头与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14个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提高了基层慢性病防治水平,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经过努力,本市持续数年的医保费用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2010年,全市医保预算管理内的费用增长速度为11.5%,较2009年降低了约10%。全市33家三级医院医疗总费用同比增长15.13%,较2009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药占比46.48%,同比下降2.28%。

二、抓好三个专项

围绕“管长远、打基础、可持续”,本市选择了“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布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三个专项试点。

一是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布局。从2010年起,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保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郊区新建5个三级医院,将3个郊区二级医院提升为三级医院。建成后,将实现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家三级医院,上海市民公共交通1小时内即可抵达一所三级医院,从而改善郊区居民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有7家医院已开工建设,5家新建三级医院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已经确定。

二是建立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2010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在一个全市的公共平台上,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届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被医疗机构聘用。培训对象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有关社会保障,享受相关福利待遇。培训经费由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等共同承担。目前,《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已下发。2010年招录的183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于当年7月进入全市39家培训医院开始接受培训。 三是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从2010年起,探索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建设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覆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促进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实现 “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目前,该项目市发改委已经批准立项,市政府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工程指挥部,待全面启动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覆盖1800万人群的电子病历系统,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全部三级医院和6个试点区县的互联互通。

三、覆盖三个领域

根据试点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完善服务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三个领域全面开展试点探索。

一是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方面:2010年,本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市卫生局、市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以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更为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是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管理体制上,将卫生、医保、药监部门统筹由一位市领导分管,同时着手组建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健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积极开展部市共建,上海市政府与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签署协议,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投入机制上,财政部门完善财政补偿办法,在基建、大型设备、学科建设、对口支援等各方面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郊区5家新建三级医院的基建和大型设备购置全部由政府保障。支付机制上,在区县总额医保预付的基础上,本市进一步扩大对三级医院的医保总额预付范围,加强医保资金预算管理。价格机制上,本着“有升有降、先降后升、分批调整、分步到位、分类指导”的原则,2010年,本市调整了2859项临床诊疗大类项目的收费标准,同时适当拉开

二、三级手术收费标准。监管机制上,建立了医保、卫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构建了涵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监控系统;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内涵”原则,开展了上海市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和改善服务方面:本市全部36家三级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市级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导医、咨询、预约和便民服务等功能;启动整合门诊(联合门诊)试点,推动市级医院加强多专科协作,减少因专科划分较细而引起的患者就医不便。16家医院共开设44个专病门诊,2010年诊治患者近5万人次;部分市级医院开展“门诊一站式付费”试点,市中医医院试点后,患者均次就诊时间节约了近50分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挂号难”、“付费慢”等问题。

2010年上海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距试点目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2011年,我们将在卫生部等部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的各项要求,继续推进三个专项试点,坚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并力争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探索出一些经验,努力为面上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医改办医改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我局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使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于2010年1月6日成立了以局长漆爱水同志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靖安县卫生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任务分解通知,明确了目标及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人秘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医政防保股。

二、主要做法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为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再攀新高。今年全县参合农民达93964人,参合率96.7%,比2007年增加了6217人,提高了6个百分点。补偿力度进一步提高。通过科学调整补偿方案,使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定点医院、县外定点医院及非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5%、60%、45%、35%,住院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农民受益程度日益增加。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2010年我县新农合筹资总额达1409万元。1-7月份共补助参合农民 14460人次,农民受益率15%,其中门诊减免9573人次,住院补偿4887人次;共支付补偿金额648.82万元,基金使用率达到86%报账更加方便快捷。实行了参合农民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补工作,直补率达90.7%以上,基本实现了“参合农民在哪住院,在哪报账,当天出院,当天报帐”,使参合农民真正得到了便捷、实惠、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2、扎实推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举行仪式,宣传发动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我县于2009年12月24日在高湖镇中心卫生院举行了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健,县政府副县长李雪梅,县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药监局等单位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共计4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李雪梅副县长主持仪式,胡健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卫生局局长漆爱水、试点单位代表舒基林作了发言。

(2)制定方案、完善措施

为扎实有力、有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试点单位具体操作有章可遁,我县制定并下发了《靖安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暂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试点单位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医院醒目处公示基药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配备好专用互联网电脑,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药品采购工作;药品采购必须通过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网上基本药物采购系统”进行网上采购中标药品;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不得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品种数量的95%;非目录药品使用的品种数量和销售总额不得超过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30%;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的财政拨款部分从35%提高至100%,试点单位因药品零差率而减少的收入按其前三年药品加成收入的平均数(90万元)预拨,现省财政补助已到位50万元,县财政补助已到位24万元。

(3)全力实施,效果良好。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

决策,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我县高度重视、全力实施,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四所中心卫生院从今年1月份起全部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行网上集中采购中标药品,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数据可得到充分反映:一是四所中心卫生院在2010年1-7月期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主要指标与2009年同期比较如下:总诊疗人次数由28351人次下降为27816人次,下降了1.89%,门急诊人次数由27042人次下降为26079人次,下降了3.56%;病人门诊均次费用由26.60元降为21.98元,降幅为17.37%;病人住院均次费用由1068.49元降为843.47元,降幅为21.06%;药品收入由去年148.37万元降为118.42万元,降幅为20.19%。二是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为:平均配备数为290种,配备率为94.5%;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占药品全额的78.84%。三是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高出15%,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四个乡镇都已达到90%的报销比例。因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4)加强督查,解决问题

为了解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5月底至6月初,卫生局局长漆爱水亲自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到中源、罗湾、高湖、仁首四所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工作督查。调研中发现,四所中心卫生院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都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及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1、所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尚达不到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70%;

2、选择一家中标配送企业实行网上采购药品时,很难配齐药品品种。针对一些问题,漆爱水局长每到一处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查找问题,完善措施,解决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医药经济负担,真真正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定期组织培训,系统内对口帮扶等措施,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到目前,我县已建有规范化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5所、达标卫生院4所,还有县中医院斥资600多万元新建了5519㎡设计科学,设施一流的新住院大楼,现已投入正式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医院卫生服务功能。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为提高县乡两级医疗单位人员业务素质,同时按照基层赴县级以上,县级赴市级以上的人才培养规划,每年各医疗卫生单位派近20名业务技术骨干去外地进修学习。全县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今年以来,我局已完成了8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三基”考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与南大一附院、二附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县级三所医疗机构分别与8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了省、县、乡、村四级之间的传、帮、带业务平台,使我县在医疗队伍建设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4、全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增进居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我县从今年启动实施了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免费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继续抓好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目前为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624份,完成任务数的6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3%,完成率为103%;对2907位儿童、631位孕产妇、2184位高血压患者、592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完成率分别是60%、44%、

64%、54%;免费为2665位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完成任务数的94%;免费发放了

2.8万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套健康教育宣传光碟,免费为585名农村育龄妇女在孕前三个月和孕早期三个月补服叶酸发放,完成任务数的40.48%;对全县810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了专项补助,完成率51.59%;已建设了118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完成率78.7%;6月底前完成了12003名8-15岁儿童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免费补种,完成率100%。并统一制订了档案管理制度、建档流程图、各乡镇均等化项目领导小组责任人等制度牌,实行制度上墙。配套资金的逐步到位为我县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配套我县2009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资金122.4万元已足额到位,省级财政应拨付68.5万元,已到位18.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4.38万元也已足额到位。为促进工作开展,6月上旬卫生局组织了一次工作督查,各单位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制定下发了2010年度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方案。

推荐第4篇:局医改办工作总结

中牟县卫生局医改办

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卫生局医改办在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业务科室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坚持以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为主题,依靠各级医疗单位,按照今年的医政工作要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今年1-11月份工作总结如下。

一、1-11月份工作回顾

(一)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我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556人,职工医保参保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7%,基本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11年的240元提高到2012年的290元。截至10月份,全县新农合累计有169.94万人次享受到门诊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15742.52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从2006年的1万元逐年提高到2012年的15万元。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截至10月底,全县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36761人,参保率达到70%。四是医保基金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县医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全部通过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进行核算,支出由社保经办机构提出计划,每月10日前拨付到经办机构支出

账户。截至10月底,新农合基金结余8599万元,城镇居民医保结余107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11年、2012年分别投入10万元,截至10月底,结余508万元。

(二)扎实推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品种达485种,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分别达92%和98%。二是我县共有467个一体化村卫生所于2012年3月1日起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包括一次性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在村卫生所补偿方面,一般诊疗费补偿实行总额控制,按核定的门诊就诊人次,次均5元给予补助,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4.5元,个人承担0.5元。四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市财政在省级和县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每年再对每个村卫生所补助3000元。

截至2012年10月底,基层医疗机构基药采购涉及品规数 580个,采购金额 4282.68万元,配送率达98% ,销售基药总金额 4282.68万元。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建立情况。制定下发了《中牟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办法(试行)》、《中牟县基本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牟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核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对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改后的经费补偿、财务管理

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在基本建设资金拨付方面,对列入计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臵经费进行安排拨付,2012年共拨付233万元。在医改资金拨付方面,2012年安排基本药物等补偿经费1012万元,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1万元。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资金拨付方面,2012年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354万元,其中县财政163万元。

(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一是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我县467个一体化村卫生所于2012年3月1日起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包括一次性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村卫生所制定了“看病有登记,拿药有处方,结算有票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转诊有登记,药品、耗材购进有记录”等一系列措施,对基本药物目录及收费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加强了村卫生所药品管理。三是在村卫生所补偿方面,一般诊疗费补偿实行总额控制,按核定的门诊就诊人次,次均5元给予补助,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4.5元,个人承担0.5元。四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市财政在省级和县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每年再对每个村卫生所补助3000元。五是在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政策及执行方面,对已年满65周岁、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不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我县通过资格审查共确定

227名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目前正在进行名单公示,补助将马上发放。六是乡村医生队伍配臵、培养培训、管理、监督政策及落实方面,按照我县农村实际人口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规范,我县共设立一体化村卫生所467所,从业人员916人,配臵比例小于1.5‰。把全部乡村医生列入“51111”工程,每年由县培训基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七是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方面,自2008年至2010年,全县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22个,每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并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35种价值2万元的基础医疗设备,3年累计投资约3045万元。

(五)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按照省、市要求,已全面启动实施了“三类九项”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8%,健康教育受益群众约43320余人次,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7%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6%。二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全县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65岁以上乡村老年人管理率等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三是做好慢性病人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为 6972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63%。为2343名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四是组织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截至目前,已免费为32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五

是公共卫生经费实行预拨付,2012年已预拨1354万元,其中县财政163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六)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和绩效考核改革情况。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出台了《中牟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中牟县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等文件,各乡镇卫生院也都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其工作人员的两级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挂钩,实行“两级考核,两个挂钩”。 实行绩效考核后,医务人员的工资有了很大提升,大大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情况。依据《河南省审计厅关于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审计情况的报告》,2009年12月31日前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的未偿还长期债务共5366.38万元,其中审计部门已认定化解696.63万元,分两年进行化解,2012年化解423万元,2013年化解273.63万元,力争2013年8月以前全部化解完毕,早日减轻乡镇卫生院债务压力。目前,职工集资形成债务185万元已进入化解程序。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

一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从2012年11月1日起,中牟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部药品执行零差价销售(不含中药饮片)。根据省发改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价格调整方案。二是加快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借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民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拟定了我县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意见。三是加强重点科室建设。确定县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血液透析、病理科,中医院的重症监护、血液透析和放疗,县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儿科、妇科为重点发展科室。四是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推行“预约挂号”制度,县医院正在实行;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模式,从11月2日后开始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面铺开。五是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学习借鉴沁阳、宜阳经验,推行医疗服务综合支付制度。从11月1日开始在县医院先开展不低于60个病种。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为确保医改工作顺利实施,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副局长任副组长,人事科、医政科、基妇科等8个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全力做好医改工作。

(二)制定方案,逐步推行医改政策。结合卫生系统实际,相继制定下发了《中牟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意见》、《中牟县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中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中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计划推进表》等文件,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强化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建立周例会制,把握时间节点,及时解决问题,强力推进工作。

(四)加大督查力度,严格政策落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察,确保各项医改政策落到实处。

(五)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十统一”标准,在17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评比工作,使群众的就医环境彻底改变。

(六)加大医改宣传力度,营造医改氛围。一是每月召开一次医改领导小组会议,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二是每季度向市局医改办报送一次医改工作进度,互通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的监督,从2012年10月10日起,建立了“周报告、月通报”制度0。截至目前,医改办已开展督导检查工作4次,编印医改简报4期,医改信息8条。

四、医改中存在问题

1、省、市未出台相关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文件,造成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统一。

2、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资金周转困难;涉及绩效考核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定额补助不能及时下拨。

3、药品利润缺失,村卫生所收入的下降致使村医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增加。乡村医生待遇较低,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难度较大。

4、现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卫生院发展,财政返还不及时、资金不足,导致基层卫生院日常

业务运转、器械、耗材购臵不能自主采购,医务人员奖金、值班、加班费用不能发放。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较大,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截止2012年10底,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高达3855.36万元。

五、2013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巩固、完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完成指导、督导工作。

2、进一步强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已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要求村卫生室全覆盖。

3、进一步推进、完善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在县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对辖区村卫生室按照“二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三制”(聘用制、工资制、养老保险制)、“三独立”(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独立承担风险)和“七统一”(政务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人员统一调配、收费统一标准、机构统一设臵)的原则,实行规范化管理。

4、进一步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国债项目资金拨付工作。

5、按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尝试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和“先诊疗、后结算”等服务模式。

2012年11月9日

推荐第5篇:医改办信息11.17

我市实施新农合一般诊疗费补偿政策

为切实减轻农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发挥新农合互助共济作用,强化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按照我省医改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辖五个合管办均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在全市已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和已实行门诊统筹的新农合定点村卫生所实行一般诊疗费补偿政策,参合农民在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一般诊疗费由新农合进行补偿。一般诊疗费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动脉采血、静脉采血、静脉输血)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含病历手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10元/人次,在新农合门诊统筹资金中按参合农民每人10元标准支付给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农民在乡镇、村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不再收取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等费用。年底时,由县(区)合管办将对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门诊统筹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的结果,按比例下拨应付费用。

此项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上涨,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群众就医费用负担,确保新农合基金发挥最大效益。

推荐第6篇:医改办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第一季度工作汇报

一、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回顾

1、为加大统筹力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保,首先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农村2女户、70岁以上老人参保费用均由相关部门支付,住院期间免除起付线,同比提高报销比例5%。民政部门与卫生、社保及新农合办等部门紧密协作,在县医院设立了特困医疗救助窗口,并加大了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同时,对经社保和新农合报销后,数额仍然较大的(5000元以上)按10%的比例予以救助,对部分患心脏病、白血病、恶性肿瘤、肾衰竭等特重大疾病,造成医疗费用过高,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视情况提高了救助标准,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尤其是对五保对象实行全报全销,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看病困难。对新农合患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的病种以及孕产妇住院分娩,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有关规定给予报销。 2011年新农合住院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提升到6万。

2、为解决看病贵问题,自2010年12月1日起我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目录外药品也实施零差率销售,在医院建立基本药物价格公示牌,为规范临床用药,各卫生院实施 “八个排队”“四个排队”,医务人员不良业绩公示牌等等接受群众、上级单位监督。自实施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为群众看病减轻费用20-30%。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组织讨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平台。

3、为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本年度我县选派38人赴省级医院6人赴州级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争取5月底以前验收投入使用19个卫生院和210个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方面免费为全县39826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对县内2256名0-3岁儿童、1170名孕产妇、9065名65岁以上老人、1586例高血压、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92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实施了保健管理。

4、受“8.8泥石流灾害”印象,目前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滞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5、为了加快中藏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在全县综合医院设立了中藏医科、中藏药房、提供中藏医药服务,中藏医病床数基本达到医院总病床的5%。二是加大中藏医人才培养力度,22人参加了全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办,6人参加了“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从中藏医院选派了4名优秀骨干到兰州、西藏等地医院进修培训。三是计划建立1个中藏医卫生社区,目前我县中藏医院制剂楼项目已完成图纸设计和评审,即将开始投标,争取4月份开工修建。

6、县委组织部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了10名副科级乡镇卫生院院长,全面实施院长竞聘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资格准入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制度,完善了收入分配制度,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基本医保资金管理水平。

2、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框架内,拟将组织开展我县国家基本药物二次议价招标采购。完善我县药品采购、配送机制。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作,落实村医补助政策。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落实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全民健康档案,至年底建档率达90%以上,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5、拟制定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在下半年试点推行。

6、进一步促进中藏医药又快又好发展。

7、进一步召开宣传动员大会,搞好舆论引导。

推荐第7篇:医改办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

**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自2009年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医改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攻克难关,统筹推进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确定了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医改实施办法,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职能。医改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县位于**市南部,东邻**,西邻**,南接**,北连**,东北与**接壤,县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1.6公里,全县总土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无定河和大理河在县城交汇,形成“二水绕城,十桥飞架”城市景观。辖4乡12镇、6个社区居委,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和陕北“旱码头”之美誉。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0.47亿元,财政收入1.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3元,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二)卫生情况。

1、机构: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县级10个(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合疗办、妇保院、县卫校、爱卫办、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9个正科级建制单位和地病办1个副科级建制单位),乡镇卫生院20个(撤乡并镇未合并)。

2、人员结构及分布:全系统有在职职工848人(其中县级528人,乡级320人),在职职工中卫生技术人员722人,占总职工人数83.8%,其中高级55人,中级214人,初级453人。乡卫生院320人中专业技术人员301人,占总职工人数93.8%。

3、床位结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共设病床616张(县医院250张,县中医医院150张,乡镇卫生院21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72张。

4、其他医疗机构:全县企业事业单位医务室(所)6个,民办医疗机构29个,其中私立医院3所(同心医院有职工52人,设病床29张;和谐医院有职工35人,设病床29张。精神康复医院有职工12人,设病床30张)。个体诊所20个,个体镶牙馆6个,驻**医疗单位1个(**市第一医院**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有职工720人,设病床600张)。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医改政策情况

按照省、市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县在加大医改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了全县医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是我县于2009年医改启动之初即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县药监局等16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在县发改局设立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是为顺利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分别从县发改局、县卫生局抽调3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医改办,并指定由发改局局长担任县医改办主任,负责研究国家、省市医改相关政策,督促、指导、协调全县医改工作。三是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医改工作经费10万元,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

一是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印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县级医院管委会章程》、《**县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考核暂行办法》、《**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关于调整我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县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和意见。同时,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并安排部署我县医改各项工作。 二是在认真学习领会医改相关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深入县医院、中医院及20个乡镇卫生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调研,并结合县情率先制定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2009-2011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一些列指导性文件,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指导依据。

(三)分解责任,确保落实。

一是认真对照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进行具体分解,并按照全县三年实施方案与各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二是为确保责任书明确的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县人民政府组织专门调研组,对各乡镇及县级医院成员单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调研,对乡镇和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进行限期整改,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在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期间召开培训会,营造全县医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根据形势需要,先后几次认真组织修改了《**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等文本,并按照市医改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了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和医改相关信息情况。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2011年末,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84%,基本实现城乡医疗覆盖全县人民的目标。

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7年的50元逐年提高到2012年的35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8周岁以上成年人每人每年510元,18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每人每年250元。2011年全县累计有6.5万人次享受到门诊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6423.35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年提高到2012年的20万元,是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40倍。

三是城乡大病医疗求助制度进一步完善。2011年,城乡医疗救助支付1464.6万元,救助6302人次,平均救助资金2324元。2009年,我县启动实施了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点工作,并将新农合报销补偿政策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自2012年5月1日起,**县县级医院正式启动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我县20个乡镇卫生院、258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成立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委员会。目前,由各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管理基本药物采购和网上点击和出入库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降价幅度为30%。今年1-7月份乡镇卫生院采购药品378万元,村卫生室采购药品248万元。乡镇卫生院药品补助125万元,村卫生室92万元。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得到榆林市市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认可,并予以通报表扬。

二是积极探索实施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根据省市有关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经个人报名、单位职工推荐、卫生局进行资格审查等环节,确定了参加考试应聘的人员,根据民主测评及考试考核结果,聘任乡镇卫生院院长20名,副院长14名,分别签订聘了任合同书,颁发了聘书,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工作,在核定编制人数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全员竞聘上岗,建立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20所乡镇卫生院共聘用320人。

三是积极推行绩效工作制度改革。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占单位绩效工资的70%和3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按工作量和实际贡献,每月考核发放。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工作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劳动贡献挂钩,有效拉开了收入分配档次,充分调动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四十铺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最高者可得1561元,最低者1225元。

(三)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一是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得到改善,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投资3242万元(中央投资1900万元,省市县计划投资1342万元),新建了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建设面积11625平方米。目前,正在完成了室内外装修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争取2012年底投入使用。2008-2009年乡级共投资1443.62万元(中省市投资1143万元,自筹300.62万元)新建和维修改造乡镇卫生院18所,完成新建面积11097.7平方米,维修改造面积14340平方米。村级2009—2010年投资1071.2万元(省市投资748.8万元,自筹322.4万元),完成了508所(新建172所,维修改造336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新建面积10880平方米,维修改造19247平方米。

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三年来,共为县级医院招聘本科临床毕业生18名,乡镇卫生院招聘大专以上医学生13名,为乡镇卫生院招收了9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436名,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649人。安排3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一是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公卫人员培训、强化督导、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建立示范点等措施,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点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95414份,建档率98%(其中规范化电子档案192966人份,电子建档率达64%)。老年人管理30622人,管理率92%,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28293人,体检率85%。高血压规范管理17919人,糖尿病规范管理5250人,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1173人。孕产妇健康服务管理2056人,孕产妇管理率 96.80%,0-6岁儿童健康服务管理22642人,管理率94.17%。全县报告传染病16种594例,发病率为165.67/十万,传染病网络及时报告率100%。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均达97%以上,网络直报率达100%。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5%,健康行为形成率62%。

二是全力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42712人次,接种率97.1%。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救助孕产妇7288人,发放救助经费520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69%。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发放叶酸41595瓶,8562名妇女孕前和孕早期服用叶酸,叶酸服用率90%,依从率84%。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项目检查妇女40200人,确诊宫颈癌10例。完成农村改厕3000座。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80余例。

(五)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开展,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县被中省市列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我县根据中省市有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指导意见和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思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力求“配置更加合理、管理更加顺畅、机制更加灵活、费用更加低廉、保障更加有力”,以“资源得优化、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目标,全力以赴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一是突出政府行为,明确医院改革思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和民生工作。成立**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事、监察等部门为成员,明确领导责任,强化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全面负责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确定一个切合**实际,能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围绕“三个一”,体现“双兼顾”,达到“三提升”总体改革思路(即323思路)。“三个一”即一保一消一注重,一保证政府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补偿,一消是取消药品加成执行零差率销售,一注重是增强医院活力的激发;“双兼顾”即一是兼顾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二是兼顾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三提升”即提升对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公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公立医院对群众的服务覆盖面。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印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考核暂行办法》、《**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关于调整我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县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保障县级公立医院顺利实施。加大了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今年1月1日起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在编人员工资由原来财政预算的48%提高到80%(县财政增加投入667万元),县妇保院100%预算,县级医院药品加成控制在15%内销售。根据2月17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医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会议精神以及榆林市人民政府县级公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县域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医疗卫生资源现状以及医疗服务需求,重新核定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床位、人员编制,县医院病床由原来200张增加到250张,人员编制由原来242人增加到375人。县中医医院病床由原来96张增加到150张,人员编制由原来130人增加到225人。8月份调整了县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了特需病房床位费,取消取暖费、空调费,并入床位费,床位费上调幅度为50%;诊查费上调幅度为40%;级别护理和中医及民族医疗类的治疗费上调30%;手术费上调幅度为10%;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降幅20%;其他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费降幅15%,此项工作有待市上合疗配套政策调整后实施。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从8月10日0点起县级医院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

三是完善管理体制,推进人事绩效改革。成立了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县县级医院管委会章程》、《**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县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考核暂行办法》,院长由单位职工民主推荐、考察谈话、集体研究、任前公式、宣布任命等程序进行,明确了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奖励约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在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了医院院长是医院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医院的建设、发展、运行、管理等负全面责任。医院职工实行院长负责的全员聘任制度,院中层领导由院长提名,个人申请,公开竞聘,最后由院委会择优聘任,报卫生局备案,聘期一年。科室各工作岗位,实行科主任、护士长提名、个人竞聘,报院委会批准聘用,聘期为一年,县医院共聘用人员238名,县中医医院聘用人员112人,县妇保院聘用人员35人。制定了《**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指导意见》及《**县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文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各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细则》,采取量化考核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按月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强化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全力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县级医院病区45%。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县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35种,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19%,住院病人使用率50%。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人员7名,选派15名临床技术骨干到城市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医务人员脱产学习期间待遇保障、岗位保留等按照在职对待,提高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的积极性。远程网络教育培训330人。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五是强化服务,提前介入评估。目前我县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1)财政投入比例增加。去年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人员工资财政按48%预算,财政年投入约10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19.3%(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5188万元),2012年财政年投入约1667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27.8%(2012年预计地方财政收入6000万元),今年比去年增加投入667万元,投入比例增加8.5%,增加投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1.1%。

(2)实行“三个突破”。一是政府突破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投资项目、大额资金使用(30万元以上)“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决策执行;二是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实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三是突破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3)实现“三增三降三提高”。“三增”:医院收入增多,门诊人次增多,住院人次增多。今年1-7月份,县医院医疗业务收入2162496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44173元,增幅为9.9%,门诊患者3822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6192人,增幅为19.3%;住院患者612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674人,增幅为12.4%;县中医医院医疗业务收入1408887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843833元,增幅为52.4%,门诊患者3926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6948人,增幅为76%;住院患者392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31人,增幅为40.5%;“三降”:药占比降低,门诊次均费用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县医院平均住院费用较去年同期相比由人均3186元降低到3085元,降低3.2%,门诊次均费用由人均76元降低到71元,降低6.6%,药占比较去年同期相比由53%降低到44%,降低了9%;县中医医院平均住院费用较去年同期相比由人均3206元降低到 3014元,降低 6 %,门诊次均费用由人均53.92元降低到43.2元,降低20%,药占比较去年同期相比由64%降低到55%。降低9 %;“三提高”: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利用县级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对口支援、托管等,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等活动,推行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医疗行为,减少医患纠纷,为群众提拱了“优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医院改革以来,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满意度由来89%提高到95.4%。

(4)**县在特殊的医疗市场下(县内设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改革为动力、用服务争市场、靠科技做支撑、凭诚信塑形象,充分发挥了地理交通优势和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创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模式,我县县级医院1-7月住院人数远超周边县(**县10051人,米脂县4456人,吴堡县834人),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位居低水平(榆林市第一医院**医院人均医疗费用7155元,**县级医院人均医疗费用3049元),力争做榆林市南部六县医疗卫生工作的龙头。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艾滋病、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配送目录药物品种不全,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配送公司基本药物不全,申购中存在缺货、断货现象,并有超范围供货现象;

五是药品配送效率较前明显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医疗机构需要的及时性;

六是配送的个别基本药物价格偏高;

七是配送企业与个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缺乏沟通交流,导致配送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八是少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对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做法还很不适应,造成医患供求关系比较紧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医改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医改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进一步明确分工,协调确定好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努力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建立问责机制,对无法履行职责的单位部门,提出处罚办法。

(三)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四)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段炼,加强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16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及配置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六)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预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七)积极协调增补“三统一”药品目录品种和缩短配送周期,以满足乡镇卫生院的临床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购药问题。加强对配送企业和乡村医疗机构的督查力度,严格执行“三统一”配送政策,保证药品“三统一”各项工作能健康、规范、有序运行。

(八)千方百计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覆盖面,努力实现全民医保;进一步完善定点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和准入制度,做好定点协议服务管理,为参保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完善和改进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严格执行基金预算、决算制度,加强医保基金支出的分析、控制和稽核,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但离上级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本次督导调研为契机,针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领导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促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县医改办 二0一二年八月十日

推荐第8篇:县医改办医改工作总结

**县2009-2011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县人民政府

根据市医改办关于报送医改典型经验材料的通知(**医改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现将**县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北部,**市南部,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土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辖5乡11镇、个社区居委,总人口35.8万人。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0个(县级个,乡镇卫生院个),全系统有在职职工867人(其中县级533人,乡级334人),在职职工卫生技术人员783人(高级33人,中级167人,初级583人)。私立医院3所,诊所29所,规范化村卫生室508所。

二、国家、省市医改政策落实情况

医改工作开展三年来,我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 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

-1-

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我县在加大医改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下大功夫,确保了全县医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2009年10月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正县级调研员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药监局等16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发改局设立办公室,由正县级调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为顺利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分别从县发改局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县卫生局抽调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医改办,负责研究国家、省市医改相关政策,督促、指导、协调全县医改工作。

三、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足额的医改工作经费,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四、及时拨付中央、省、市下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

一、县委、政府、医改办多次研究全县医改工作。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县政府出台了《**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县公立医院重点改革实施方案》。今年7月19日,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我县召开

-2-

专门会议,专题听取和研究了全县的医改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就贯彻落实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并安排部署我县医改各项工作。

二、在认真学习领会医改相关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深入县医院、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调研,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分解责任,确保落实。

一、认真对照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具体分解,并按照全县三年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二、为确保责任书明确的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县政府组织两个调研组,对各乡镇及县级医改成员单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调研,对乡镇和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进行限期整改,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在党代会、人代会期间召开培训会,营造全县医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并按照市医改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了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和医改相关信息情况。

三、2011年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根据《**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要求,市人民政府与我县签订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的责任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一)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3-

截止目前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新农合筹资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300元,参合人数27.8942万人,参合率达到93.8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省级财政到位资金213万元,开展综合改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20个,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格下降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完工5个,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8人次。新农合实现统筹区域内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27个,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47.22%。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去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今年,3月份以来将符合标准并配电脑、打印机的126所村卫生室确定为我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使用了国家基本药品,药品销售加成率为15%。6月份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9月份根据省市规定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组织配送公司与20所乡镇卫生院签订了乡村两级的三统一配送合同,签订率100%。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平均药品配备420余种,700多品规,基本药物平均配备386种,1-11月份20所乡镇卫生院采购药品301万元,258所村卫生室采购药品147.5万元,配送覆盖率达100%,配送率87%,平均配送时间3天,基本药物使用率90%以上,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利用华医网远程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相关知识培训,共培训663人,采取多种形式

-4-

加大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力度,改变群众和医务人员用药习惯,国家基本药品使用率90%以上。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基础建设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来抓,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实施好项目工程。一是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基本完工,力争2012年投入使用。二是乡镇卫生院建设,08年以来,分批次对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了卫生院的硬件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三是全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卫生局制定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县公共卫生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实行)》,严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继续实施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选派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名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支援,15名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到县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开展双向互补培养,培训了13个项目,收到良好成效。五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医院、中医院招聘临床本科毕业生12名。继续加强卫生技术培训工作。继续教育1075人,县级业务骨干培训9人,腰腿痛、睡眠障碍培训17人,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培训20人,全科医生培训18人。培训乡村341人,参加考试人数339人,考试合格率100%。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5-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87058份,建档率95.4%,规范化电子档案150752份,电子档案建档率达50.1%。老年人管理26780人,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21359人,体检率79.76%(正在体检中)。慢性病患者登记22622人,规范管理21828人(其中高血压规范管理16703人、糖尿病规范管理5125人)。孕产妇健康服务管理3941人,系统管理率94.94%。0-6月儿童健康服务管理19161人,管理率91.65%。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7.4%,糖丸99.73%,百白破99.71%,乙肝99.9%(首针接种及时率95.34%),麻风99.7%,麻腮风99.85%,乙脑99.05%,流脑99.77%,甲肝99.63%,网络直报率达100%。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健康教育处方等36.8万余份。完成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第三轮接种9234人,接种率96.2%。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救助孕产妇3237人,发放救助经费222.67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1%。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发放叶酸22035瓶,4075名妇女孕前和孕早期服用叶酸,叶酸服用90%,依从率84%。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项目检查妇女16120人,确诊宫颈癌5例,查出各类妇科疾病5069例。农村改厕工作稳步推进,先后组织召开了**县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启动会和技术培训会,培训农村改厕技术人员40多人,发放改厕宣传画1000多份,完成改厕任务2300座。

(五)推进县镇一体化改革

-6-

遵循“三统

一、三不变”的原则,县卫生局统一安排,县医院对崔家湾中心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既人员、财务资产、医疗业务归并县医院统一管理,实现县乡医疗机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促进双向转诊,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就医负担。

(六)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市政府将我县列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我县根据中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一是县政府成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及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领导担任,卫生、发改、财政、人事、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统筹协调、指导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基础性调研工作,对县医院、中医院两所医院基本药物使用、业务收支、财务状况、人员编制、财政投入、资产负债、服务价格、运行成本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析测算,为全面改革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三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确定了切合我县实际,能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明确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将围绕“三个一”,体现“双兼顾”,达到“三提升”的总体思路进行(即323思路)。“三个一”即一补一降一注重,一补是增加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助,一降是

-7-

降低药品加成销售,一注重是增强医院活力的激发;“双兼顾”即一是兼顾县财政的承担能力,二是兼顾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三提升”即提升对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公立医院对群众的服务覆盖面。县医院、中医院在编人员工资由县财政以80%预算安排。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加成率控制在15%以内,并逐步向零差率销售过渡。9月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批复后,县政府印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县县级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领导班子考核暂行办法》、《**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改革指导意见》、《**县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规范文件。并根据《**县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县级医院全员聘用,签订了聘用合同,颁发了聘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实行绩效工作考核机制,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按照“三统

一、三不变”的原则,制定了《**县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推行县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确定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为县镇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乡镇卫生院,由县医院进行托管,县医院为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援助B超机一台、血球分析仪一台、标准病床20张、椅子40张,并多次派专业人员对崔家湾镇中心卫生院原有仪器进行维护,下派医疗技术人员5人,上派进修人

-8-

员3人,托管两个月以来接诊门诊患者520人次,住院40人次,业务收入3.2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提高。

(七)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厅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93号)精神,全面做好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遗留债务清理化解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和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制定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我办于12月同审计、财政、卫生、监察等部门对上报的基层债务数据进行审核和登记备案。争取用2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任务。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艾滋病、

-9-

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医改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医改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

(二)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医疗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巩固

-10-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医保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四)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锻炼,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及配置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公立医院工资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六)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预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但离上级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针对医药卫生

-11-

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整改到位、督促到位,促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12-

推荐第9篇:日照市医改办职责文档

日照市医改办职责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制定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内设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市医改办主要职责

(一)在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重点做好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督查工作。

(二)根据国家、省政策规定和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市医改领导小组决策参考。

(三)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县提报的有关事项进行协调联络,推进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健康稳步发展。

(四)协调促进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实施。

(五)督促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

(六)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医改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责,市医改办设综合组、协调组、政策组。

(一)综合组

1、负责协助办公室领导组织协调办公室日常工作。

2、负责起草综合性文稿,研究提出推进工作的意见、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

3、负责公文处理、信息、机要、档案、督查督办、办公室会务、内部制度建设、党务人事、资产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4、负责组织安排办公室领导公务活动和有关接待活动。

5、负责与省医改办、各区县医改办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系。

6、组织申报医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工作,衔接协调有关部门申报专项改革试点。

7、负责提出选择市级综合试点区县的建议,提出领导小组改革试点直接联系点的建议。

8、调度汇总各区县、市直有关单位试点进展情况,总结交流试点经验。

9、负责制定宣传计划,编印宣传材料,组织重要宣传活动,编发《简报》。

10、负责相关系统人员培训。

11、参与医改政策制定和修订、重要问题研究和有关事项的协调处理。

12、参与改革实施情况评估、改革情况督导和考核等相关工作。

13、承办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协调组

1、负责组织政府投入测算工作;

2、研究提出优化整合各类资金的政策建议;

3、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投入政策、财税政策、市级资金投入及年度安排建议;

4、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市级试点区县的相关政策;

5、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财税政策执行有关事项的衔接协调;

6、负责调度汇总医改目标任务、改革政策和保障资金的安排及落实等情况,牵头组织对各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改革推进情况的督导、考核;

7、参与改革实施情况评估及试点等相关工作;

8、参与医改政策制定和修订、重要问题研究;

9、承办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政策组

1、负责医改政策措施研究,承担重要文件和报告起草工作;

2、研究提出与医改有关法规、政策、规章制定和修订的建议,协调并参与落实;

3、跟踪分析重点和热点问题,负责对全省医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4、负责市级相关配套文件的审核,对各区县医改政策制定进行指导;

5、负责市级试点区县试点方案的指导并提出审查意见;

6、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医改政策有关事项的衔接协调;

7、参与改革情况的督导和考核及试点等相关工作、参与重要问题研究;

8、承办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推荐第10篇:省医改办、省发改委督导检查工作

黔西县卫生和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1年6月22日

省医改办督导组赴黔西县督导检查

医改工作

6月22日,省医改办主任李路、省医改办秘书长张曙华及督导组工作人员一行到黔西督导检查医改工作,在行署副秘书长黄彩军、地区卫生局副局长邓韬、地区医改办常务副主任丁远华、黔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亚利、县政府办机关党委书记董定皓、黔西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邓家礼及县医改办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我县2011年医改工作进行中期督查。

此次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汇报会上,黔西县卫食药监局局长邓家礼对2011年上半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作了汇报。我县2011年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各项医改工作、统筹各项资源,取得了成效。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步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听取汇报后,省医改办主任李路一行对黔西县的医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黔西县委、县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高度重视,黔西县医改工作开展得非常扎实,群众的满意度较高。汇报会上,督导组工作人员还与黔西县参会单位进行交流,提出很好的意见。

随后,督导组一行到黔西县正在施工的中心医院和已修建完工的钟山乡卫生院进行参观,钟山乡卫生院的建设得到省督查组高度评价。在听取相关人员的介绍后,省医改办主任李路希望钟山乡卫生院在良好工作环境基础上,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使医改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成为黔西县乡镇卫生院的一个亮点。

在钟山乡中心村卫生室,省督查组重点查看了药房是否还有非基本药物及库存量,逐一核对了药品采购清单,仔细查阅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询问了医改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了新农合、医保病人的即时结算情况,并从病人口中了解了他们对当地医疗卫生服务及医改工作的满意情况。

最后,省督查组要求我县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力度,采取措施解决好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0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11篇:市医改办调研基层卫生汇报材料

房山区基层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医改办基层卫生服务座谈会上

2010年11月2日

一、基本情况

(一)区情

房山区辖区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2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462个行政村、107个社区。常驻人口91.2万;户籍人口76.7万,其中农业人口36.4万。

(二)区域卫生资源

2009年,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中央市属厂矿医院12个、民营7个、区属35个。病床5583张,卫生人员82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61人。千人口(按常住人口91.2万计算)拥有医生2.6人、护士2.1人、病床数6.1张,分别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49倍、1.51倍、1.84倍(2009年全国千人口拥有医生1.75人、护士1.39人、病床3.31张)。

其中:区属卫生机构35个,包括二级医院4所、一级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一级街道医院1所、公共卫生机构6所、其它3所。病床3765张。卫生人员49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7人。卫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4.8%,中、高级职称占46.55%。固定资产9.74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824台件,房屋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三)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卫生投入,

1 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继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之后,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牙防工作先进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并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全国防盲先进区创建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10月实施以来,实现了“三个提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缓解。通过制定“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筹资增长机制等惠民政策,农民参合积极性迅速提高,2004年参合率65.6%,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100%。筹资标准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人均筹资由58元增加到520元,增长796.6%;筹资总额由1671.22万元增加到21450.5万元,增长1183.5%;政府补助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由71.21%增加到91.5%,增长20.29个百分点。保障水平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受益家庭由2%增加到100%,门诊报付率由0增加到42%、住院报付率由11.8%增加到55%,住院最高封顶由2万元增加到25万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主要举措,慢病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一)农民四种慢病基本治疗药物免费提供

1、启动四种慢病管理体系。2003年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然而,仍有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力支付新农合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特别是慢病患者尤为突出。2007年,通过对6乡镇1914名慢病患者调查显示:慢病防治费用对于农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人每年药费500元以下的有599人、500-1000元的724人,1000元-5000元的516人,5000元-10000元的75人,平均每人每年慢病药费

2 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且慢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老年人多数没有经济来源,长期的药费负担往往导致因病致贫。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区政府牵头、区卫生局具体实施《房山区健康新农民促进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进行总体设计与干预管理。干预人群为年满40周岁且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经过常规体检、区级医院专家确诊定制治疗方案,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免费用药与定期跟踪。干预周期为5-10年,旨在通过规范化药物和非药物综合干预,达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

2、确定临床用药。以北京市村级用药范围为参考,征求区级医院专家意见,以“保证基本医疗”和“提供基础治疗”为原则,确定18种药品作为村级基本用药。这些药品由区新农合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价格仅为市场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双鹤药业生产的降压0号为例,市场零售价每片1元,新农合采购价仅为0.4元。

3、实施情况。2008年先行试点覆盖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98万人,发放药品106万元。2009年又覆盖9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49万人,发放药品累计243万元。2010年实现全覆盖,免费供药5.64万人,发放药品637.5万元。

4、定期监测、科学评价干预效果。区卫生局聘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全程参与并指导,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由院长胡永华教授为组长的项目组,全国知名专家李立明、吴明等多名教授和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参与,连续数年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3 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评估慢病干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跟踪回访,我们发现:一是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对慢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认识不断强化;二是慢病二级预防进一步加强,通过体检、干预等手段,实现了慢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用药人群个人负担大大减轻,按每月检查一次计算,累计减少2360万元,包括:诊疗挂号费150万元、交通费200万元、住院自负费用1260万元、药品低价采购节省750万元;四是新农合资金累计减少支出1500万元,包括:药品采购节约500万元、因长期服药减少住院费用1000万元。

(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加大慢病管理力度

1、实行四种慢病规范化管理。免费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目前,我区高血压患者5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1.7%,有效控制率35.4%;糖尿病患者16735人,规范化管理率68.6%,有效控制率38.7%;冠心病患者管理人数23455人,脑卒中患者管理人数8352人。2010年,区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启动韩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 试点,共12个小组183名高血压患者参与到小组课程中,涉及11个村居委会和1个功能单位参与组织,覆盖1.8万人口。

2、加大区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力度。区级医院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支援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蒲洼、霞云岭、史家营三所深山区乡镇卫生院。组建以区级医院为核心单位、以乡镇卫生院为基本单位的两大医疗集团,开通流动医院、爱心服务车,组织专家每周定期下基层查房、会诊和进村入户义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农民在家门口

4 就能享受到区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服务前移,实行基层公共卫生归口管理,培训、指导、组织社区防保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3、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制管理。组建321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配备268台笔记本电脑,绘制社区居民居住分布图,村(居)委会覆盖率100%。《健康知识手册》、《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南》、《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温馨联系卡》每户一册。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免费配发移动电话,辖区居民可随时进行就诊预约、热线咨询。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进家庭。2010年1-9月份,组织健康讲座788场次,参加人数17934人;制作宣传栏808期,发放宣传材料140201份。区卫生局与北京移动公司房山分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平台,定期给慢病患者免费发送各种健康温馨提示信息,自2008年7月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共发送健康信息11.6万条。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慢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培养5000名家庭保健员。

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主体、运行模式

(一)举办主体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由政府举办,村卫生室由村委会举办、区乡两级管理。

(二)运行模式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保证,彻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行为挂钩的联系,杜绝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以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行为。2009年与2007年相比:区财政投入由1.15亿元增加到2.73亿元,增

5 长137.4%。

2、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包括公共卫生、医药卫生、财务管理、满意度调查四部分内容。实行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作为人员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

四、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员结构

1、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现有1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2人,占76.5%;行政管理、工勤人员246人,占16.1%。卫生技术人员中包括:医生608人(含全科医师141人)、护士228人(含社区护士113人)、防保医师87人。现有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60人,占4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67人,占10.9%。中级职称以上275人,占18.0%,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0.5%。

2、乡村医生。2008年,出台《房山区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待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全区1431名乡村医生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其中807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待遇(基本医疗400元/月、公共卫生400元/月)。目前,全区乡村医生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73.1%,有34名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教育培训

截止到2010年6月,全区有346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完成560学时社区岗位培训的学习;362人参加康复、口腔、中医等七个社区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25学分达标率98%以上。2010年,参加“健康管理社区行北

6 京市全科医师公益性培训”360人次,参加市社区管理干部培训94人,社区医生骨干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培训124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10人,参加北京惠民医药平台业务培训46人。乡村医生中医适用技术培训率100%。

(三)人员收入

2009年与2007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人均工资由3.9万元增加到4.2万元、公用经费由1.1万元增加到1.3万元,分别增长7.7%、18.2%。

2010年4月份,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正式工年人均工资5.78万元下拨(含单位负担五险一金部分)。

(四)人员招聘

实行“优秀人才进得来、不合格人员出得去”的人员聘用制度。区卫生局每年统一组织系统各单位到外省市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本科以上毕业生,招聘本地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有派遣证的毕业生,2007年以来,招聘外地及本地生源220人,其中外地生源125人。清退聘用工251人。

五、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覆盖半径,以及分布情况;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2005年以来,投资3.5亿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10个,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站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2倍;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六室分开,平均每站建筑面积214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78倍;标准化村卫生室四室分开,平均每室建筑面积

7 86.57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92倍。

2、社区卫生服务人人可及。2007年,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之后,我区仍有120个行政村、2.7万户、7.2万人未能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标准(即山区居民步行30分钟、平原居民步行2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保证全区居民均等享受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区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房山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三项措施:一是无乡村医生的34个村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室、每村配备1名社区卫生员,有乡村医生的86个村按1村1名配备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员、乡村医生经区卫生局、药监分局联合培训合格后,为本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零差率药品销售等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按照乡村医生每人每月1500元,社区卫生员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为山区9个乡镇配备巡诊医疗车,每周下乡巡诊两次,为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方案后,平原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实际覆盖半径平均1-1.5公里,山区平均2-5公里。

(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1、服务量。2010年1-9月份与2009年1-9月份相比: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及出诊181.8万人次(其中门诊177.9万人次,急诊2.9万人次,出诊6440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院2166人次,下降11.7%;上转病人7395人,增长11.9%;下转病人1406人,增长119.3%。

2、就诊疾病情况。经调查韩村河、阎村、周口店、河北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疾病情况,显示近期就诊前五类疾病依次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分别

8 占就诊总量的30.75%、22.75%、18.3%、17.5%、14.9%。

六、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率先在全市启动门诊和住院专网直报系统

2007年3月,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与23个乡镇合管办、区内2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封闭联网作业,参合农民从以往的“看病—付费—村—乡镇汇总—区管中心审核复验—报销资金拨付乡镇—村—返还个人”8道程序、3-6月时间,简化为门诊随诊随报、住院出院即报,报销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2009年,网络直报终端进一步延伸,平原参合1500人以上、山区参合1000人以上的90个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通。

(二)社区专网建设稳步推进

卫生局科教信息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网将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便于卫生综合业务数据的实时报送、卫生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搭建区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辐射型服务网络,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业务链、服务链形成机制链,区域平台引入高清晰的远程医疗视频系统,按照“多专多社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全科培养可持续性机制,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运转有序

2004年以来,区卫生局先后投入50万元,开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电子病历、健康体检三部份内容,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等,进行智能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图形分析及数据统计,同时出具健康处方。目前,我区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

9 率已达到70%。

(四)医院管理系统试点先行

窦店、十渡、张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建设医院HIS管理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整体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编制增量不足

目前,我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是乡镇卫生院,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功能不削弱,维持一级医院的规模,这就要求按照20%的比例配备行政工勤人员予以后勤保障,但又不符合包括医技、专科医生、药剂、工勤管理人员在内不得突破编制总数25%的社区人员配备比例。二是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派人员进入社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进驻144个,农村卫生面临房屋建好了、设备配齐了、而无人可派的严峻现实。

按照京编办【1990】34号《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中心卫生院按农业人口1.5-2.0‰,一般卫生院按1.3-1.5‰配备。房山区14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服务农业人口40万(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10万),应核定编制800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每站5人配备,即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及检验、药剂各1人,应核定编制940人。以上两项合计1740人,而实际核定1396人,缺编344人。目前,实有在职人员1532人,其中正式职工978人,聘用工554人,超编136人。

目前,乡镇卫生院只能保证门急诊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住院医疗只能退居次要位臵。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

10 农民医疗消费门诊量激增,再加之门诊住院费用直报及处方限量制度的全面实行,致使医院管理人力成本成倍增加,这一点在城区是不存在的。由于编制短缺,设在村里的卫生服务站的值班人员不仅负责医疗、护理、取药、收费、建档、发药、健康咨询等基本工作,还要自己做饭,取暖,打扫卫生,甚至一些条件差的站点还要外出打水。社区卫生人员每人每月工作竟达到360小时,相当于45个工作日,进修、培训也无法安排。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地区服务人口、地域面积、医院功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数量(按照5人/站的标准进行核编),适当增加社区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

基层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乡镇卫生院通过落实市政府“四个一批”人才政策,引进一批外埠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很难留住人才。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待遇较低,引不来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后,卫生院人员工资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对本科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例如:2007年,我区以解决进京户口的优惠政策,计划招聘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41人,实际只招聘到20人。二是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据统计,五年来,卫生院累计调出142人,其中98人调往市区医院;2005年为卫生院招聘淮北医大大专毕业生30人,目前在岗仅有6人。三是保障机制不到位,稳不住人心。目前对卫生院实行的倾斜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卫生院职工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包括社区工作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免考英语和计算机、允许晋升副高级职称等,但这些倾斜政策并

11 未解决医务人员最关心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照顾家庭不便、个人业务发展受限制是涉及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

建议:出台统一政策。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采取填平补齐的方法达到同地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二是探索区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重点对近几年引进的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实行区域内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定期流动,变单位人为行业人。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房山区财力有限,财政对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软件开发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各自为战,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报销网络均要求专网专用,资源不能整合,政策又不一致,导致人力浪费,工作量加大,窗口运行速度减慢。三是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将信息化专业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建议:出台全市统一政策,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增设信息化专业人员编制。

第12篇:市医改办领导调研我院医改工作

市医改办领导调研县医院医改工作

4月13日上午,市医改办主任、党组成员张佩渠,市医改办协调组组长吴涛、市医改办政策法规组组长成昌慧一行莅临我院调研座谈医改工作。县卫生局局长姜昭辉、县医改办主任曹文田等领导陪同调研。

张佩渠主任首先听取了姜昭辉局长、曹文田主任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心内科、门诊大厅实地查看了我院信息化体系建设。今年,我院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门诊输液系统、重症监护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9个系统,新系统实施后进一步丰富了医院信息化体系,提高了数字化服务水平。

我院作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借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三好一满意”和“三双行动”等活动为推手,选择确定重点项目,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在建设高效数字化医院、实行临床路径、推广实行预约诊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志愿者服务、远程诊疗、出院病人随访和人员工资实行绩效考核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基础较扎实的项目如数字化医院建设、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和规范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

在整个调研工作中,张佩渠主任一行对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调研组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重点是医院领导班子和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全力支持和参与改革工作。二是

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细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确保达到“病人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预期效果。三是大力宣传医改的亮点,尤其是我院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为全市医改推进提供有益经验。

第13篇:国务院医改办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答记者问

政策百科:policy.cipnet.cn 国务院医改办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答记者问

转载自政策百科

一、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的背景是什么?

为进一步明确2014年医改的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往年工作惯例,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各有关成员单位对深化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迫切需要建立的新机制、责任部门及完成进度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工作任务》,已由国办印发。《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是,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推动实施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二、《工作任务》提出了哪几方面的医改重点工作?

按照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的思路,《工作任务》共提出6方面共31项医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办医。三是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四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五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六是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三、2014年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2014年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年每个省份都要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具体讲,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共有8项重点改革任务,分别是: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和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四、2014年推动社会办医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

2014年推动社会办医,重点是要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具体改革任务是,一是要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二是要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集中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的同等对待政策。三是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四是推动社会办医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健全与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的沟通联系评价机制。

五、2014年除稳固基本医保参保(合)率,提高保障水平外,还要在哪些方面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2014年在稳固基本医保参保率,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一是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筹资机制。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在逐步提高整体筹资标准的同时,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二是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

政策百科:policy.cipnet.cn 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间的衔接,形成整体合力。四是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五是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研究制定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积极开发儿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六、《工作任务》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2014年,基层医改的重点是督促各地全面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的贯彻落实,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主要包括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保证基层网底不破。国务院医改办已经对部分省的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七、为什么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作为一项重点医改工作任务?具体要求是什么? 目前,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经营不规范、竞争失序和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群众用药负担增加。同时,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严重腐蚀了医疗卫生队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因此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是当前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大力推进。具体要求:一是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药品流通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二是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三是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等。

八、为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还需要统筹推进哪些相关改革工作?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大相关领域改革力度,着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工作任务》提出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加强科技和产业支撑和加强组织领导共7项相关改革任务。

九、各地、各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2014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健全目标责任制,按照《工作任务》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在落实上下功夫,持续不断地把医改推向深入。同时,继续开展正面宣传,做好舆情监测,引导群众合理预期,回应社会关切,为顺利推进医改营造良好氛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与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医改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

第14篇:国务院医改办,大病保险不受病种限制

国务院医改办,大病保险不受病种限制

2012年09月06日05:04人民网-人民日报我要评论(24)

字号:T|T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的“大病”具体指的是什么?报销范围是什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在会上指出,文件没有简单地按照病种区分大病,而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进行判定。大病保险报销不再局限于政策范围内,只要是大病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就将再给予报销50%以上。

大病保险可以保哪些病

孙志刚指出,什么是“大病”,我国的制度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定义,即: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等于扣除基本生活费(食品支出)后家庭剩余收入的40%。如果出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个家庭就会因病致贫返贫。换算成国内相应统计指标,按2011年数据计算,对城镇居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

也就是说,当城镇居民、农民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分别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时,就会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就可能会导致因病致贫返贫。此时,大病保险制度发挥作用,对城乡居民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的报销。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徐善长在中国网访谈时提到:大病保险制度所指的大病“不是一个医学上病种的概念”。

近日,卫生部宣布,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大病是医学上的病种概念,保障的对象是新农合参合农民,不同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两个制度不冲突。

大病保险具体能报多少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实际最高支付限额全国平均已分别达到13万元、7.98万元。那么,在70%的基础上,大病保险制度还能报销多少?

孙志刚说,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大病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再给予实际报销50%以上,而且,对医疗费用实行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也要越高。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先在政策范围内报销约70%,剩余自付费用再由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最少50%。

对具体的筹资额度或比例,文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孙志刚指出,主要是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医疗费用水平差别很大,同时,根据1亿人群样本数测算,不同地方,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障与需要的筹资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家层面对具体筹资标准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地结合实际,进行科学测算后合理确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在测算时不能简单化。要根据前三年至少前一年大病高额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基本医保报销的情况、大病保险的目标水平,以及筹资能力等综合因素,进行精细测算,多方案对比,合理确定。”孙志刚说。

按照全国平均报销水平,记者大致算了一笔账。比如一个参保的城镇居民,患大病共花了10万元,假定政策范围内费用为8万元,报销了约70%,共5.6万元。剩余4.4万元,超过了当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至少可以再报销50%,达到2.2万元左右,加起来共报销7.8万元,参保患者个人自付2.2万元,实际报销比例就可以达到78%。

非政策范围内用药报销吗

大病用的很多药都是非医保目录内的,是否可以报销?

孙志刚指出:“大病保险报销不再局限于政策范围内,而是大病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再给予报销50%以上。”

也就是说,非医保报销目录内的药品、治疗项目等,只要是合规的费用,都可以报销。但具体哪些是合规费用,《意见》作为指导性文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主要原因是各地情况差异大。徐善长说:“这次出台的大病保险文件,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在许多方面没有设定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比例,比如,筹资标准、合规医疗费用、高额医疗费用等的界定,都由地方政府来确定。”

对于患大病的民政救助对象,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做好资助参保参合工作,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建设,力争年底前覆盖60%以上的县(市、区)。

链接

按照国务院医改办对东、中、西部1亿个样本数的统计和测算,大病发生的概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左右,按照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测算,全国大概是200万—400万人左右。

第15篇:国务院医改办: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国务院医改办: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恩施新闻网 http:// 2011年09月01日14:29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王茜)国务院医改办公室1日在京宣布,我国基本药物制

度初步建立。

据介绍,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自2009年8月启动实

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我国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提前实现。经过整整两年时间的努力,截至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中,安徽、黑龙江、上海、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

宁夏等9个省份还同步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是基本药物省级集中采购全面推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后,由政府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31个省(区、市)广泛建立,以省为单位、主要招生产企业、量价挂钩、招采合

一、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逐步建立和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5个省份出台了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文件。其中,安徽、山东、四川、黑

龙江等13个省份完成了新一轮采购,江苏等7个省份正在开展采购工作。

三是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切实减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主要体现为“一降一升”。“一降”主要是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省级集中采购后,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明显下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一升”主要是指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基本药物使用和报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部分统筹地区提高到70%。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网络编辑:成西)

第16篇:在全省医改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医改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23 点击量:155

在全省医改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曲福田

(2011年3月28日)

同志们:

下午召开的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医改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和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全省医改办主任会议,一方面是迅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落实,增强改革成效,确保医改三年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前深化医改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医改主要政策措施都要在上半年出台实施,我们必须加紧部署、加快落实。李学勇省长、何权副省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省医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当前医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今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坚决贯彻落实。刚才,各市医改办结合本地实际,交流了医改工作的进展成效和今年工作的主要打算,对省医改办如何更好开展工作提出了建议,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围绕实现三年阶段性目标,切实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紧迫感

深化医改启动实施近两年来,省、市、县各级医改办的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改革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有效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统筹做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医改任务更加复杂繁重,同志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形势,准确把握要求,切实增强深化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化医改工作越来越重要。

深入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重要改革,对推动社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省医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拉动意义已经初步显现,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以及面临的繁重任务相比还有差距。同时,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持续升温,关注的焦点也从当初改革的总体思路转移到改革的进展成效上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医改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改革步伐,增强改革实效,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把我们的工作成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

二是亟需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深化医改工作越来越艰巨。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深化医改工作初步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但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医改的重视程度不够,加快改革的紧迫感不强,导致工作进展不快;一些重点工作成效尚不明显,如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进度不快,稳定的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定岗定编、绩效考核等制度尚未有效实施;部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如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如何进行合理补偿等问题。随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两项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改革真正步入了深水区,进入了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关键时期,改革难度不断增大。医改办承担着医改统筹协调的重任,同志们既要看到医改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针对深层次问题对症下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硬功夫,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三是对照完成阶段性目标要求,深化医改工作越来越紧迫。

在下午的全省医改工作会议上,李学勇省长明确指出今年是实现医改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直接关系深化医改的持续推进,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李省长还要求我省医改工作要体现“两个率先”,不仅要按时完成而且要率先完成,不仅要保进度而且要高质量。领导的要求也是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承诺,更是我们深化医改的强大动力。对照我省与国务院医改办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如期完成医改三年目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各项工作必须着眼于早,立足于快,致力于好。今年上半年我省要力争实现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人员竞争上岗、签订上岗合同基本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全面实施。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来加快改革步伐,巩固改革成果,提高工作成效,如期实现三年医改目标,切实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切实抓好医改各项任务的落实

今年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已明确,即: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实现“四个确保、一个深化”,即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围绕目标要求,各级医改办的同志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把握主攻方向,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着眼于保基本,切实保障群众基本医药卫生需求。

保基本,就是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全民医保”,使人人都有基本医疗保障,能够均等化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便捷地获得安全有效的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服务。

深化医改启动以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这些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覆盖面已达95%,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级政府人均投入分别达到134元和165.6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60%和61.55%;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覆盖面已达83%。今年要继续完成好保基本的工作任务。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住院费用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5元,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上半年要力争实现基层全覆盖。

在落实保基本任务过程中,一要认真研究“基本”的标准,合理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使保基本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要根据“基本”标准制定规划和指标体系,并认真执行;三要明确政府责任,标准和范围一旦确定,政府必须确保投入到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要把基本标准体现和落实到制定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中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人员编制标准、绩效工资水平,合理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和规格等。目前基层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基本标准的意识不强或对一些方面的基本标准认识不统一,使得该保的未保住,该放的未放开,影响了工作实效。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保基本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既保证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又逐步满足多层次需求,这样才能形成合理预期、建立合理机制、达到合理结果。

二要着手于强基层,努力夯实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

强基层,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薄弱的突出问题,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提高公平性、可及性。

深化医改以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任务依然繁重。要求每个街道要建成达到省定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要着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要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加强上门服务、连续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同时要加快以医保、医疗、公共卫生、医药信息共享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推动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努力实施强基层的过程中,一要突出资源的合理配置。长期以来,我国80%以上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里又集中在大医院,是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医改,政府投入要重点向基层倾斜,把资源充实到基层中去,医保报销首先提高基层的比例,引导资源向基层流动。二要统筹硬件和软件建设,在搞好基本建设、仪器设备配备的同时狠抓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群众信任度。三要注重研究和制定政策,形成医疗卫生各类要素、特别是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体系。在这次医改调研中,一些医疗机构反映,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重要的出发点之一是鼓励医务人员下基层,但目前主要依靠行政号召和行政手段,如所有医务人员技术职称晋升都要到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实践中这种简单的办法往往会造成新的人才浪费。如何既有利于医务人才培养,又有利于基层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使医疗机构之间产生“上下联动”的内生动力,亟待通过实践,研究相关政策和办法。

三要着力于建机制,保障医药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有效运转。

建机制,就是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为保基本、强基层,建立起有利于增加服务、提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实现改革成效的可持续。

总体来讲,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都涉及到建机制的问题,主要包括:健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建立医药卫生发展资金筹措机制以及形成公立医院协作、运行和竞争机制、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机制等。去年以来,省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已下发了完善我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今年已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和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意见正在抓紧制定、即将出台。

今年是建机制的关键之年,各市、县(市、区)医改办要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将长效机制尽快建立起来,规范运转下去。一是按省政府要求,在本月底左右出台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办法,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建立起规范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二是加快出台本地区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或方案,并切实落实乡(科)级以上干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包、保责任制,加快实施进度。三是组织好基层医疗机构统一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基本药物,实行统一结算,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质量优良、方便可及。四是积极扩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面,未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地区也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以及降低成本、费用,实行便民惠民措施等方面的探索,力求探索总结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径。

在着力建机制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明确建机制的路径和措施。国家和省已有文件规定的,要领会精神实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目前还没有明确政策的,要积极探索,加以总结。其次要不畏困难,敢于碰硬。体制机制改革必然会涉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触及医药卫生体制深层次矛盾,必须把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肩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把建机制的工作努力向前推进。第三要谨慎操作,充分论证可行性。解决机制的问题,不仅要在明确路径、完善政策上做文章,更要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要充分论证,做好多种预案,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引导各方主动顺应改革方向、形成改革合力。

三、围绕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切实做好医改办各项工作

在整个医改工作中,各级医改办既是承上启下、左右沟通的工作中枢,又是出谋划策、身体力行的工作主力军。可以说,各级医改办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我省医改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下午的全省医改工作会议明确了将各级医改办统一设在发展改革部门,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发改部门的高度信任和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志们要切实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一)抓紧分解落实任务。医改的各项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改革能否取得实效,要靠严格的责任制来保障。要根据本次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抓紧分解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工作指标,制定任务推进的路线图和进度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对责任书中有具体指标要求的任务,要不折不扣保证完成;对有明确落实要求的政策措施,要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按时落实到位。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各市和县(市、区)都要于4月15日前召开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尽快做好今年医改的部署安排工作。

(二)加强督查评估。督查考评是推进医改的重要保障。今年,各级医改办都要建立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年度评估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对医改进展和成效的考核评价。既要评估任务和指标完成情况,也要评估任务完成质量,还要评估群众是否得实惠、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省医改办将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定期发布督查通报,推动各地查找不足、加快进度、落实任务。

(三)积极探索创新。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同时各地情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医改中矛盾的表现不一,这就决定医改既要遵循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又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目前,有的地方改革进展成效不明显,说到底就是创新不足。希望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想办法,多做探索,多出经验。省医改办将密切关注各地好的做法,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研究总结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逐步形成具体政策,上升为操作规范,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医改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业务要求很高,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实践。对大多数同志来说,这既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又是一份必须做而且要做得好的责任。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补上这一课,切实肩负好统筹推进医改的重任。一是要认真学习研究。静下心来刻苦专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要吃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统筹考虑,使自己尽快成为医改的行家里手。二是要当好参谋助手。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多出主意,多想办法,争取事事想在前面、想得全面,掌握工作主动权,为党委政府当好传声筒和排头兵。三是要抓好统筹协调。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五)切实强化队伍建设。随着医改办职责的整体划入,基层发改部门责任更重大。要把深化医改作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来抓,配足配强人员力量,尽快组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医改专职队伍,适应医改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要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拨付一定的办公经费,落实相应的编制,尽快做到实体化运作、制度化运行,保障深化医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深化医改各项任务,把这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改革抓紧抓好,为建设美好江苏、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7篇:殡改办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殡葬改革管理办公室

今年上半年殡葬管理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殡葬改革各项措施的推进和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1—5月份火化尸体 3043具,其中享受惠民政策268具,主要是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2011年殡葬管理工作小结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殡改方面的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今年初我们殡改办出台了全县殡改管理工作意见,并与各镇区签订了殡改责任状,明确了殡改工作今年工作目标,落实殡改工作责任,提高殡仪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了殡改工作宣传月活动。4月份,在民政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声势浩大的开展了以“树立科学文明殡葬新风,革除封建愚昧丧葬陋习”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重点宣传了殡葬改革的有关政策法规,殡葬改革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群众负担、倡导移风易俗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月期间,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出动宣传车30多台次,打横幅5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1200多张,大力宣传国务院、省、县有关殡葬政策法规,宣传党政加强殡葬管理的措施,力求殡改政策深入人心、家

1喻户晓。殡改宣传月活动在全县范围有声有色地开展,展示了殡葬改革新风,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自觉参与殡葬改革的热情,营造了我县殡改工作的浓厚氛围。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平坟还田工作有成效。我们借四月份“殡改工作宣传月”,按照“平迁结合、以平为主、迁有去处”的要求,重点清理了国、省道、铁路及等级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和县城规划区内的坟、廓、碑。据不完全统计,清明节前后全县共平(迁)坟4100多座、砸廓132座。

四是抓殡葬车辆的秩序整顿。根据有群众反映殡葬车辆管理不规范和收费有点高的情况,我们先后召开了各镇区殡改办主任和殡葬车车主及殡葬车驾驶员会议,进行了思想疏导和教育,在殡改秩序管理和遵规守章方面对殡改办主任和车主、驾驶员都分别提出了要求,明确各自工作责任,统一了殡改条线人员思想。五是加大了殡葬执法力度。我们按照局主要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狠刹土埋土葬和重抓生产销售棺材店铺的惩处,加强了对重点镇区的巡查,督导;督促各镇区要不断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对殡葬管理工作方面的群众投诉,做到凡有投诉必受理,且尽快查处,件件落实,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我县殡葬改革的成果。在执法中我们对个别违规人员依照有关法规还实施了重处。同时,我们也要求各镇区在殡葬执法中要严格执法纪律,明确执法秩序,严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文书。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加快镇区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和建设进程。

2、整顿丧葬用品市场秩序,重点打击制作、销售棺材的非法行为。

3、加强殡仪馆内部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4、加强殡仪车营运秩序管理。

5、做好2013年全民适度普惠惠民政策落实前的准备。

二0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第18篇:医联体工作计划

医联体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 科学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XX区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XX中医院、XX中心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协作协议,组成区级医疗联合体,我院与XX中医院组成区级医院技术联盟。根据XX区医疗情况,我院给予其他医院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将医联体XX医院2017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建立对本区域需要加强下级医院的帮扶机制

根据下级医院各科室的业务特点和需要,我院选择内科、普外、电诊、

科、

科形成一对一对口支援关系。计划:

1、1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2、3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3、5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4、7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5、9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6、11月份派遣

科主任医师前往

医院进行业务指导,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

7、12月份我院对下级医院所有科室的业务进行质控评价。我院各科室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可电话方式直接与其他医院相关科室专家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二、建立业务指导和义诊机制

根据下级医院业务需要,由我院通过专项讲座(讲座时间会另行电话通知)、查房等形式对下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来共同促进XX区区域医疗的发展。根据我院与XX中医院、XX中心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关系,建立和完善我院定期到下级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计划:

1、2月份派遣

科专家对

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

2、4月份派遣

科专家对

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

3、6月份派遣

科专家对

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

4、8月份派遣

科专家对

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

5、10月份派遣

科专家对

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

三、建立医联体内免费进修和培训机制

下级医院人员到我院进修和培训享受优先和免费待遇。根据医联体的计划需求,我院要有计划地、定期对下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其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南关区的医疗技术水平。计划:

1、

科派遣

来我院学习;

2、

科派遣

来我院学习;

3、

科派遣

我院学习;

4、

科派遣

我院学习。

四、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医联体成员单位简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服务模式

我院要定期对下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制度进行质控、评估、指导,进一步完善下级院各种体系。

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对我院中医药建设进行指导;总之医疗联合体工作是医改和医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进行探索立足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

XXXXXX

医院

201 年

第19篇:医废工作计划

东车寄医院

2018年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院医疗废物处置,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医疗废物进行扩散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省、市、县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调整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明确各职能科室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职责,各司其职。修订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意外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二、培训计划:综合科组织全员培训和各科室培训相结合。

1、要求相关科室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3、要求相关科室人员发生医疗废物流失买卖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三、分类收集办法和具体工作计划

1、在盛装医疗废物前,由专职人员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或其他缺陷。

2、医疗单元须做到定位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

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3、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全院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4、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各医疗单元的医疗废物袋必须使用专用的黄色垃圾袋,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5、垃圾运送人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6、设醒目标志区分的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并在医疗废物贮存区进出口加锁由专人管理,严禁拾捡垃圾。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每日定时搬运、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7、每日收集的医疗废物交由专门的处置机构集中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

8、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工作人员应遵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主管部门。

9、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私自转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将予严厉的处罚。

第20篇:医政工作计划

中隧医院2013年医政工作计划

2013年在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全院职工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积极创新、努力工作,严格按市、区卫生局下达的医政目标,深入开展规范执业管理年活动,狠抓医疗质、医疗安全。强化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三基、三严”培训,争取医政各项工作有明显的提高,现将2013年的医政工作作如下按排:

一、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执业行为

继续深入地开展规范执定年活动,认真总结2012年管理年活动以来的经验,建立健全规范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使管理年活动的各项要求常态化。继续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严格医护人员合法准入,依法执业、保障医疗安全、质量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和防范医疗风险、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合理收费与取信于民、优化就医环境与方便病人就医、简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病人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指导方针,时刻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建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进一步完善的质量检查、考核方案;更新、建全医疗工作的核心制度并张贴上墙,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置预案。

(一)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严格贯彻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以及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做好对口执业,持证上岗,扼制跨科收治病人。加强高危科室管理,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紧扣“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大重点环节,健全完善了门诊、急诊、会诊、转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全面保证

医护人员按专业持证执业率100%,手术范围执行率100%,技术设备准入报批率100%.

其次,严格医疗文书质量(1)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把关,严格执行省卫生厅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病人出院后经治医师自查,上级医师复查签字。医务科定期抽查,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抽取出院病人住院病历进行病历评定、打分。通过病历评审活动,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医务人员的病案质量意识,提高对病案作为医疗文书在医疗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门诊病历书写及各种检查申请单的规范化书写。(3)严格处方的规范化书写,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规范使用新版处方,药房严格把关,不合格处方药房有权拒绝发药,每月定期抽查处方。

(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管理

认真组织全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及相关治律、法规、规章、规范、条例。加强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健全组织,设施配套,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三) 优先急诊急救、严防医疗事故

进一步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强化急诊抢救意识,提高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成立急救小组,完善值班制度,强化首诊负责制与抢救制度的落实,加强急诊科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急救做到快捷、准确、及时、全天候开放。做好各项急救工作记录,落实急救岗位责任制,对规定的急救内容和要求进行反复演练和培训,反应迅速、业务熟练,人员到位及时,抢救积极,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加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病历讨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与考核报告,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我院抢救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建立医疗事故防范、处理和监管制度,各科必须认真做好差错、事故的防范、登记、报告工作,确保医疗事故0起。并有专人协调处理医疗纠纷,严防恶性上访事件发生。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强对事故多发科室的质量管理。

三、强化继续教育,做好“三基、三严”培训

“三基”、‘“三严”训练进一步强化。坚持正常业务学习制度,制定好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一次举行三基讲座,强化三基训练,随时学习市局下达的培训内容,讲课人严格考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三基考试,重点为各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参培率、参考率100%。认真做好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按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外出短期培训学习,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上的培养。凡参加短期培训人员必须先到医务登记,学习后负责对科内或全院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和组织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远程教育、短期培训、自学、脱产学习等各种形式。保持学习气氛浓烈。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力争全院医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

四、加强血液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认真贯彻执行《献血法》,树立血液无小事的思想,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意识,警钟长鸣,实行血液“三统一”,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不断加强临床用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加强科学合理用血,强化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成份输血率,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收费标准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严格把握配伍禁忌及联合用药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严禁越权处方,不得无原则、无指征的滥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督查制度。严禁分解收费和重复收费。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加强存放地点安全防范,帐物相符。规范使用新版麻醉、精神类专用病历、处方,规范使用专用账册。组织学习疼痛三级阶梯的治疗应用原则。

强调合理检查,能不检查的不做检查,能用普通设备检查的不使用高档设备检查,能一次检查明确的不重复检查。实行医学检查资源共享,认真执行同级医院检查单报告互认。以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费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因病施治,杜绝小病大治疗,小手术大麻醉等不合理现象。

对“三合理”规范的的执行情况纳入对医务人员的考核范围,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对严重违反“三合理”规范的临床医生严肃查处。

六、改善医疗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根据病人的要求,可随时给住院病人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置费用于病人、社会的监督之下,主动接受群众对医疗收费的监督。进一步简化环节,缩短病人就诊、检查、治疗的等候时间。改善医院诊疗环境脏、乱、差状况,提供便民服务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流程更加合理,就医环境得到改善,便民服务措施使用,患者满意度较高。继续做好医德医风建设和无红包、回扣医院建设。各科室认真做好病人对科、院满意度调查,调查率占出院病人80%,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对病人或病人家属提出的合理建议及时进行整理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中隧医院医务科2013.1

医改办工作计划
《医改办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