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语文课改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9:54:42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语文这门学科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也让语文能够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益友,我决定努力探索出一条有情感,有活力,有思维的语文教学新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改指导措施

1、始终以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这点应该是最有难度的,想想看,一个不爱语文课的学生如何谈得上学。当我们去上课或去听课的时候,有多少学生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老师的,我想不多吧,有少一部分是呆滞的眼神,还有一大部分是待命姿势。想一想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为何不期待我们的到来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陈旧、机械、无光泽的教学方法,也可能是学生就不爱书,不爱书的孩子谈什么学习!我初步的预想是这样的:给孩子们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安排时间陪他们看,与他们交流,借此机会可以更加了解他们。让他们慢慢地爱上读书,讲书,评论书。学语文从读书开始。

3、在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课件及教案。

4、授课的过程中,要懂得变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舒适的氛围,刚开始激发兴趣最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慢慢增加问题设置的梯度。最主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切记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与恰当性。

5、注重“读”书,我个人比较注重情感教学,也很想在这方面有所成长。在一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投入地饱含情感地读书,是我最期待看到的,你会发现那一刻,师生都在享受那份“读”出来的情感。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而品评文本,理解文本。

6、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时刻有竞争意识,为组争光,课堂课后都一样。

7、注重学生课后学习与阅读。教会学生预习,会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

8、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课后常反思,要与不足做长期斗争。

9、多听课,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你会看到你在上课时发现不了的情况。也要多真实地去评课,评课也是助成长的机会。

10、多参加教研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建议,能真心听课,敢于评课的人才是助你成长之人。

11、多将实践赋予理论。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要多动笔,我们也应该这样。写作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专长,多写一些实际的教学小故事,多写一些教学实际问题的论文,通过写来积累自己的经验。

我希望我能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向着目标前进。

推荐第2篇:语文课改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也像一些语文教师一样,有“越教越不知道如何教”的感叹。如今走进七年级语文课堂,突然像迷途的旅行者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又像野外的探险者找到了探索的目标,自己和学生就像骑上了课改的骏马——可以在语文课堂这广阔的原野上驰骋了。走马观花也罢,下马看花也罢,行走间总有些体会,录之于后,与热心语文课改的同仁共勉。

一 走进《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随之而来在全国推广的课改,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之光。

《标准》和《大纲》一样,肯定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二 走近新教材

我校地处贵州省较落后的地区,到2005年秋才开始在初一年级实行课改。我县七年级语文教材使用的是人教版,该教材体现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一教改目标,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等新的理念。

三 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教改课堂,就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走进河里,只要不随波逐流,只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你虽然有可能被呛着,但在一次次尝试之后,终会尝到能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惊喜和惬意。做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呢?在近一年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实践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加强政治学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通过学习、内省、慎独等多种方式,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像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样永保“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本色,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做一个知识多元化,而且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语文教师。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了解新观念新教法,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做一个不止“一桶水”,而是“有活水”的“一口井”的教师,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

(三)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业务技能。

1、精心准备教具、教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教具——同样重要。

2、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3、导入新课,灵活多变、自然生动,做一个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语文教师。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提问、一段表演……总之,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参与到语文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什么文章都从头到尾句句讲、段段讲,以求面面俱到。

5、变学生客体为主体,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四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也可以收集某主题的歌曲、收集名言、看书、记日记、记读书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

短剧、进行辩论等等。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堂做过以下尝试——

读: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读是常用而又实用的一种方式。抽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作文前有一点压力,把作文写通顺、写准确、写生动从而提高写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唱:上《最后一课》下课时,让学生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既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爱国感情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平时偶尔自己或抽学生唱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歌曲,对活跃课堂,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很有帮助。

模仿:上《口技》一文时,让全班的学生参与模仿文中表演的口技,与文中“无所不有”的声音对比,学生更认识到了文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所表现出来的口技的绝妙。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我激情朗读《最后一次演讲》全文,而学生则根据老师暗示,模仿听众中或长、或短、或热烈的前后十次掌声。“演讲”结束,“掌声”结束,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而闻一多无所畏惧的形象则深深地印在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表演:演课堂短剧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表演,表现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装》、《自相矛盾》、《画蛇添足》,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为了让学生记住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八荣八耻”,我把“八荣八耻”编成童谣,让学生课外准备背诵,课内分组进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热爱祖国”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服务人民心不二”;你拍三我拍三,“崇尚科学”敢创关;你拍四我拍四,“辛勤劳动”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知荣

辱……通过游戏,学生不但记住了“八荣八耻”,而且真正感受到了荣辱观的重要。

6、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把“教育公平”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有点自卑,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当成课堂的宠儿,而“后进生”则只好坐冷板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我们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每人读一句、一段课文,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每人说一个名人、一句名言,每人说一句成语、一句诗,每人讲一个短故事,每人出一个作文题……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唱一唱,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7、注重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一个努力集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比学生家长、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有德育目标、有德育渗透,只有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语文科“以人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知道怎样做人——的语文教师,才是最棒的语文老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近一年的语文教改实践中,虽也有过不如人意的时候,但我一点也不沮丧,因为班上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明天的语文教学我国人民仍然充满了希望。这得归功于《新课程标准》,新语文教材,而最重要的则是创新教育理念。

推荐第3篇:语文课改

当前,伴随着语文课改和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放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等语文教育理念正在被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们呼唤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我们更期盼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的创造欲。这些实践都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有效尝试。但仅仅做到这两方面还不够,因为支撑语文课堂的要素有三:作为主导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载体的文本,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避开教材谈人性化,那么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语文课文作为语文教育的工具,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任何抛开教材或者忽视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而空谈所谓的人文教育的做法,只是一种急于求成、有名无实的“无土栽培”而已。

笔者听过一堂示范课,教学内容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可以说这篇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精妙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统一而倍受推崇的作品在中国流传甚广,当代的中学生几乎都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过它,是一篇经典教材。为了上出新意,执教老师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精心“包装”,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演讲、竞赛、讨论、唱歌、辩论、演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结果当然是获得了“一致好评”,不少人认为这堂课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前语文教育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特别对几个“脱离了课堂内容”的讨论题给予了高度赞赏:认为题目设计新颖,学生反映强烈,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示范课。作为入道未深、见识浅陋的新手,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免留下一些疑惑。其实见得多了,也就不难发现,这些讨论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效果很差。讨论在形式上也显得呆板单一,时间短了,讨论不清楚,时间长了,课堂时间又不够。加上引导不善,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流于肤浅。还有的课堂,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不定内容,不定规范,由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结果失去控制,使课堂陷入混乱。为什么我们善意的初衷却无法在实际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呢?

推荐第4篇:春期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2018年春期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三一班 方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课文给学生带来的无穷魅力

教材的文章的语言都非常的清新隽永,是学生亲近母语的又一个桥梁,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本学期,学生不但欣赏了祖国优美的河山,而且通过对课文文字的朗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陶冶,激发了学生深深的爱祖国的激情.像:千姿百态的庐山的云雾、美丽迷人的南沙群岛、令人心醉的槐乡五月等等,都把学生引领进一片美的天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时候,被课文语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陶醉着,感受着母语文化的恒久魅力,在语言中沉浮着、徜徉着,提升着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本学期,学生也认识了很多的人物,这些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像坚忍不拔的桑兰、才华横溢的王勃、谦虚的萧伯纳、关心爱护藏胞的朱德、神勇无比的李广等,都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孩子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很珍贵的财富,有的是激励,有的是榜样,有的是感动,有的是敬佩,这些都将留在学生的记忆了,是陪伴他们一生的财富和资本.更有寓言故事,给学生一个道理,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总之,课文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整个学期,学生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着语文的魅力,感受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打造自己,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我发现,学生现在离生活是越来越远,缺少一种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尽量的引领学生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多了一份生活的经验,多了一种积累,在写作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素材.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五、悄无声息打基础,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领略母语的文化

学习语文最基础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这是他们更好的亲近母语的基础.本学期学生的词汇量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阅读课文时都能先自学生字新词,这给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也减少了不少的时间,只要把难记的词强调一下,学生掌握生字就很容易了.只是个别的后进生,需要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把时间都给他们,帮助他们正确的识记,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向更高层次打下坚实的根基。

六、在各种活动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语文要多读才行,多读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我始终坚信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除了完成课内的阅读外,还向课外这块阅读阵地进军,利用平时中午时间,让孩子多读书,做笔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让他们出小报,把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一次汇总,这样学生无形中知识就在增加和提高.另外,我还在班级中启动了说话的练习,每天的语文课上,我都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自己的胆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学习语文也有了兴趣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做了铺垫总之,本学期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应该学和做的都很多,我们学习的路还很漫长,而等待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愿他们在新课程新教材的阳光下盛开更美更灿烂的笑脸.

推荐第5篇:语文课改总结

内外兼修 创新发展

——白银区第九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前言:

学习新理念、携手新教材,我们在课改之路上快乐行走。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为阵地,全面落实课改理念。一年的课改之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们的业务能力,改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观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教材,感受新理念

伴随着北师大教材实验的开展,我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主旨,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系统开展新教材实验的培训、研讨等工作。

(一)内化教材,把握教材体系

引导教师学习、理解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充分感知北师大小语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特点。

1、组织通识培训,领会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学习课标精神,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2、参加教材辅导,了解教材体例。一方面,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材培训;另一方面,制度化组织校级教材培训。

3、集体钻研教材,交流心得体会。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全员参与。

(二)优化资源,探索教学创新

1、把握教材特点,合理利用教材

通过学习、钻研,感知北师大教材的三大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2、立足课标精神,倡导教学创新

(1)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倡简语文课堂。

(2)综合实践落实到位,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3、着眼课题研究,追求理想课堂

(1)系统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申报开展了《探究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追求个性课堂。鼓励教师在学习中探究,在模仿中创新,追求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三)活化教材,提高综合素养

1、知能结合,提高语文能力。

力求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将引导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2、用创结合,拓展语文资源

积极参与语文教材的建设,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3、综合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提升素质,强化基本功

1、强化培训,提升理论认识。

语文课改最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课改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培训工作。以市、区级培训为指导,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自我培训为基础,全面开展全员培训工作。通过系列有序的培训,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努力方向。

2、健全制度,促进专业成长。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始终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学校建立了优秀教师考核评选制度,从人文素养、科研能力、教学业绩、教学技能等方面全面进行考核。以考核为方式,以提高教师素养为目标,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3、科研兴校,开展有效研究。在课改过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教学竞赛为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科研,提升科研能力,深化课改成果。先后申报、开展了《探究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三、改革课堂,实践新教法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以构建灵动的课堂为共同的目标,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提倡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总结出灵动的语文课堂的特点。

(一)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师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开发创新的潜能,共同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灵动的课堂是情感激昂的课堂

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充满丰富多彩的情绪和情感的认识过程,灵动的课堂应该充满激昂的学习情感。

首先,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或运用磁性的语言,或借助直观的图片,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巧妙地运用欣赏性的语言、体态、神态„„鼓励学生的点滴成功,激起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昂扬的情感。

(三)灵动的课堂是节奏跌宕的课堂

课堂如诗,语文教学除了追求语言美,还应追求节奏美。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注意力集中规律,巧妙地安排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及时调适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张驰有度,劳逸结合。

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机地穿插使用个人感悟、小组合作、辩论、情境表演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掀起学习的高潮。

(四)灵动的课堂是思维激荡的课堂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激发。灵动的课堂应该贯穿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发展思维的深度。

(五)灵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灵活的、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及时修正教学目标,调整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

1、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机地设立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修改,或降低难度,或拓展广度和深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展示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优化组合,体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2、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扣住教材来组织教学,而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安排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立,或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或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来补充理解,或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丰富教学内容„„一切都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

3、呈现方式的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既要有一定的预设,也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适时生成,随机应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况采取相应的呈现方式,或顺序,或倒序,或从题目入手,或抓关键词句,或扣住学生的问题分析思考,或扣住课文插图引导„„呈现方式的灵活多变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也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体现。

(六)灵动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六大解放”的理论,今天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生命个体的灵性,围绕主流价值观充分发展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的能力。

(七)灵动的课堂是训练无痕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而,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灵动的语文课堂的知、能训练我们努力做到无痕、自然。

(八)灵动的课堂是多维延伸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讲究拓展延伸的效度。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立足于课堂和课本,更重视学习内容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学生生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

1、语文知识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语文知识,不忌讳语文训练。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训练的契机,充分进行字词和句段的训练。如生字组词的扩展、句式的掌握运用,构段方法的学习„„在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汇,比如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去拓展研究与所分析的词语相关的词语、相对的词语、相反的词语;在句子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造句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其次,我们在课堂学习、训练的基础上将课堂语文知识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2、语文能力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落实能力训练的目标。如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我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的错别字练习;阅读能力的提升方面,我们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的相关文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我们则布置学生学以致用,如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复述课文的能力,仿照课文练习写作,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3、学习方法的延伸。

我们经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引导传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训练、应用,就很难迅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练习运用查字典、练习上下文、练习生活体验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寻找诗歌的诗眼和文章的中心句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延伸。

一篇文章总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受到熏陶、感染,更要放眼于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股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拓展延伸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文本,进一步加深对某一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化巩固外,还注意这种情感相关的文章。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的空间,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挑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努力突破语文教改的瓶颈,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成效,开拓语文课改的新天地。

语文教研组 2011.7.5

推荐第6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实施“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迟营二中李学伟

本学期伊始,我校开始学习并运用 “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实践、探索,我感触颇多。自参加工作以来,教育界提倡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从“六步式”教学模式、“三维”模式、永威教学到今天的“五步三查”模式,都曾让我有过一些尝试,一些激动,但也总有一些迷惘。

通过对“五步三查”模式理论的学习及初步实践,我认识到了它与过去传统教学有所不同。

我认为传统教学方法过程过于统一化。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而特别讲究向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采用统一的方法,按统一的进度以及统一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往往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香,学困生吃不了。还有些教师还在填鸭子,往往认为只要讲得多,讲得细,学生就可以学得多,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实在是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发挥更不用说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实现了。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则凸显出其优势,“独学”使得各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且“展示”环节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评价”又能调动学习兴趣。

其次,传统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化。虽说近些年来,我国对中小学考核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评价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然而,测验或考试还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

的掌握情况唯一手段,并根据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评等和排队,又根据学生成绩的优劣对教师业绩排队排名。在这半学期的学习和尝试中,专家们建议小组评价的问题,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惑,如果没有对小组的多种形式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通过尝试,我对小组建设,小组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解决了小组建设,小组评价的问题,也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传统教学目标知识化。当前教学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把要考试的知识和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获取了相应的书本知识,但在素质各方面没有得到发展。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的单边活动。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演者,而应是流动于学生之间的导演者、参与者。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如下特点:民主和谐、平等和作、互敬互爱。素质教育观念中的优秀学生不是那些认真听讲、全盘接受、不假思考的学生,而是那些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的学生,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模式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

但是,理论和实际运用往往有一定差距,在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很慢,不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课堂目标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落实“五步三查’环节时,也有一些困惑:“独学”的检查、控制;“对学、群学”中的懒散、不积极;展示环节时的两极分化,学习能力强的积极,性格内向及学困

生很少参与;展示时间的把握,及有无必要每个小组都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展示,小组评价是否每一节都必须进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往往与教师备课时的美好构想大相径庭。

当然,静下心来之后,也会安慰自己不能急于求成,更不会立竿见影,要有耐心、恒心。我相信,在县教体局、中心校和我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面对困难和问题,冷静思考,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的,对此,我满怀信心,非常期待。

2014年4月

推荐第7篇: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周月贞

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启发。

一、可喜的新课改成效

1、课堂发生的变化 ①教师角色的变化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能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主角”。目前,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问题、去动笔写写。教师并能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文本,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文本。不少课上,教师真正能让学生在自主读好文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时让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小老师”帮助解决,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都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大多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读书,大多数同学读完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读完,老师仍然能够耐心等待他把书读完。尽管这是很小的事,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学习方式起了明显变化。又如,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教师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为什么敢于说,敢于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均源于教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大有裨益的。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如果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他们就会随时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会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喜欢上语文课。更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及兴趣明显地提高了,这就是语文可改的最大成功。

③课堂气氛的变化

课堂气氛始终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状态,大多学生能比较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中学生读读、议议、写写的机会明显多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很多低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戴上精美的头饰,扮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中、高年级的课,不少教师能用文本中的语言用讲故事、小组合作学习、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人物情感、语言。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理解的正确性、深刻性,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发挥、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所有这些,有助于养成学生爱学、乐学、好学的习惯。

④教学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授课方式现已不多见,而看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等。可以说,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书声琅琅,情意浓浓。朗读和和默读结合,自由读与指名读结合,朗读与背诵结合,读与想象结合,读与写结合,均能很好的体现。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普遍可见,学生能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去读书,去感悟,去理解。这正是语文新理念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2、教学评价的变化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传统评价内容、方法、形式等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建立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内容从单一走向多样,评价方式从读写走向全面,评价主体从独断走向民主,评价时间从结果走向全程。

二、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或多或少还影响着相当部分教师,尤其是绝大多数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很不平衡,严重制约课程改革。

2、日常教学设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对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难以配备,给课改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困难。许多配套的课件、教具、学具、挂图、练习、音像资料难以接轨,为此,实验教师在这方面付出时间、精力太多,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制约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推进。

3、教材忽视了学生基础的培养,老师们有点担忧,课堂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4、综合实践课难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走出去,老师们担心安全问题,缺少实践的基地,四个板块,也很难整合,所以老师们感到难上。

5、家长的观念未完全转变,一部分家长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看课外书和搞社会实践调查是浪费时间。

推荐第8篇: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长沙初中

官小林

课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今年九月很有幸,让我接触了长沙初中的课改教学,并在本学期让我担任八年级(1)班、九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以三层四步为基本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认真履责,圆满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以后更好地推进语文课改工作,现将我一学期以来语文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学校坚持推行课堂改革,由于经验欠缺,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设想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执行的很仓促,但整体上基本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知识性教学八年级主要侧重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议论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并能区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专业性知识。 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爱国情操、个人修养等品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拓展知识面,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调动起来,课堂纪律慢慢好了起来,教学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过程经验总结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期来,我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平常参加教研活动,听别人的高效课堂,也有很多收获,慢慢的也能基本按照四步走了。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改改变了一讲到底的习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考时间多了,主持的能力提高了,应该说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质疑、探究能力,焦里展示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胆量,偶尔精彩的发言也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干劲更足了。

3、分层辅导,让每人都有收获

课改,除了四步,还有三层,ABC层,层层落实,层层辅导,层层都有收获。每个小组六个学生,分A、B、C三个等级,每组一个学科组长和副组长,我不定时的对学科代表及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组员,在合作探究阶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带动组员积极参与;在课后怎样对组员进行培训落实作业和听写,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反思也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1.理论与实际存在的差距。设计的导学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实施,因此,在今后备课时,留出足够的变通环节,导学案设计更应灵活,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导学案更好的适应与教学。

2.课堂氛围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影响。良好课堂氛围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这个度,甚至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这就要求在以后教学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由于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有时会忽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些学生易脱离学习主体,自己独立于集体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引导,多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也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坚持每天做工作,并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继续探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推荐第9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刚刚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处多多呀。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还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有时教师不得不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1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4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传统教学“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是一个创新的活动与过程,是教育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推荐第10篇:语文课改总结

五(3)班语文教改工作总结

东街小学 闫耀虎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请教资质较深的教师。现就这本学期课改,我做如下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请教,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很少,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张玉辉、刘霞、董发等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中考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秦伟伟、张宁波等几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

来期我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

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电子备课室”这一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大量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第11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改交流会学习心得体会

罗庄区小学语文课改之星交流展示会

中坦小学 邵丽荣

2010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尤其是听的习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习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既抓学习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习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 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 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习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第12篇:语文课改建议

语文课改建议

语文学习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其受到中外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更可改变思维模式,提升处事效率。从学校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将语文课教学贯穿于我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按照国家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语文课教学课时进行合理调整,均衡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现就我校学生两年内的语文课教学进度作出如下建议。

第13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本次有幸聆听了吴中豪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培训,吴教授精彩的演讲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

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所以必须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看电视,看报纸,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如在教授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分析驴和虎这两个形象,最后把全班分为二个大组,分别到驴家族和虎家族去拜访,并写一篇悼词和贺词。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对老师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

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教师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第14篇:语文课改计划

语文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研讨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认知、道德、情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课改的具体措施

(一)体验读书生活 享受书式人生

读书目标

1、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

2、促进自身知识积累、观念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

文素养的提升,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3、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实践、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发展。

主要措施

1、认真阅读各种书籍,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2、确保每天的读书时间。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教育刊物写一篇读书记,保证读书的效果,并学以致用。

3、按照教研组内的读书计划,与同事交流读书感受。

4、读书要做到: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二)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三)课堂教学:

课堂目标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上,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

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激趣”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2)给学生一个“交流和开放的课堂”

具体教学措施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

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措施:

1、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树立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思想,经常主动请教指导教师。对于自己要上的课要及时请教指导老师,上好之后也要及时写好课后反思。

2、认真听取师傅的教导,本学期听师傅的课不少于十节。评课方面也要积极听取师傅的知道,争取更大的提高。

3、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指导老师听课、评课,认真听师傅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带教老师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第15篇:语文课改小结

语文课改小结

[日期:2004-03-31] 来源:邵武三中作者:廖莉英 [字体:大 中 小]今年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改录象观摩活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初一语文的课改已进行了一个学期。对于初中一年级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这一学期的课改工作中,我积极把课改精神贯彻于课堂教学,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课改情况作个简单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们还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85%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我要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我将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第16篇: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光阴似箭,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六、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迎五四,书法竞赛的活动。全班同学进行讲评,谈乐感受,给每个同学都评乐分数。

3、整理词汇,收集词汇活动。符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限时比赛中,比的是学生的反应和机敏,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4、进行讲演比赛。班级中进行的讲演比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要勇于参与。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本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语文课代表竞争制,每次考试分数最高者就是语文课代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来期的学习的毕业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

黄柏中心小学六(2)班:舒菊贞

2011年7月1日

美术课改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美术课,一个以前一向不被人们注重的学科,现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试行,它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了。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不同的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例如《旋转卡》一课,当卡片快速旋转起来后,卡片两面的图案融为一体,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什么呢?通过查找科技书,知道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会出现视觉暂留这种情况?科技书上没有详细的介绍,我在网上搜索后了解到:视觉暂留是人眼睛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并且还了解到:一般视觉暂留的时间为1/12到1/16秒。动画片就是根据这一现象,来设定一分钟的动画需要多少张图片的。这样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教给学生,让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在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这就要备好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各有什么特点,有所了解,你才能上好这节课,小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注意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儿童早期的绘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黄柏中心小学六(2)班:舒菊贞

2011年7月1日

第17篇:语文课改反思

语文课改反思

新课程改革这一理念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老师脑中,虽然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是真正的落实情况如何呢?我想不可能很快都落实到位。新课程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要强调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培养。这种说法理解起来不困难,难就难在具体的操作和落实上。具体措施上该怎么办?我心里一直都没谱。很希望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能够教我具体操作。

回想自己教初中语文这一年多来的过程,感觉自己的课堂所推进的课改进城自己都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因为我总感觉自己连最基本的课还没有上好,还怎么来谈推进课改。前些天和我们这别的学校的语文老师一起去开封教育学院听了三天的省优质课,回来后感觉自己收获不小,在新课程改革方面获得不少启示。感觉收获最大的是:语文教学要把握好一个理念就是——眼前有所学,考试有所用,终生有所益。语文课要上得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课现代文要重视文本解读,重视朗读训练,重视品读课文。一节语文课,首要解决的是生字词的问题,不仅要会读会写,关键还要会用,会造句;其次要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来,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梳理文章脉络,摸清文章结构层次;再次要掌握文章的一些重点语段或语句,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和品位。最后,能够总结一节课所学要点,分别从写作手法,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归类整理。语文学习,要学会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通过语文的学习,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第18篇:语文课改模式

语文课改模式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探究感悟----梳理知识----- 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第19篇:语文课改之我见

语文课改之我见

李东风

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经典的兴趣,经过不断探索,我校创设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学法。这一教学法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学完教材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能力,而且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说一说我对这一教学法的建议:

一、课前精心准备

每次备课前,教师都要问自己,这个单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堂课

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系统地整理清楚了,才能开始备课。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列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准备预习本,自己查阅、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疑问。然后,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再把学生的需求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

二、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三、重视方法指导

古语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智慧的火花,证明他的学习思维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这种思维。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在反复的辩论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第20篇:语文课改计划

语文课改计划

裴石前进校:代敏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造品质的培养为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增长智慧,能力;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这样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从书本到黑板再到书本的不良教法,因为这种教法让学生仍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以往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上来,上课时大多数孩子都坐不住,都在东张西望,因此集中孩子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但他们还十分不懂事,不懂得该如何学习,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施一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成为最大的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和他们谈心开始,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找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当初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惰性,我经常说:“题目一遍做出来,就多读几遍,多想几遍。”当初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而我恰恰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同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学习动态,有助于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做即增强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预定的教学,真是一举三的。

新课改使孩子们变得爱学、乐学、想学、会学;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了一定的教学质量。但在新课改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课文的识字量太大,虽然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识字袋、自己用好办法识字,交流识字等方法学习,但许多孩子展握的识字量最多只有80%,特别向我们这样的一般校,差生面较广,差生的识字量最高只能达到50%。另外,有2/3的课文都偏长,低年级学生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我校课改组当前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希望通过和其他学校的课改总结交流来解决这项难题。

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语文课改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