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0 15:04: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1《望岳》

(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春望》

(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用“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绵长。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3《石壕吏》

(主题:表现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战乱造成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暮投石壕村 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

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了。活着的这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也就永远地长眠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了。这两句是老妇的血泪之诉,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 4《归园田居

(三)》

(主题: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但使愿无违。

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5《使至塞上》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示了对守卫边塞,报效国家的唐军将士的崇敬,洋溢着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纯干净,“直”字写出了景物的劲健挺拔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6《渡荆门送别》

(主题:本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7《登岳阳楼(其一)》

(主题: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大老伤悲的落寞情怀。)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写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也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尾联“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诗人直写自己一个白发老者凭吊古事,内心沧桑沉重。“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尾联气韵苍凉,雄阔慷慨。 8《长歌行》

(主题: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诗的主体由客观转到主观,语势随之陡转。青春和生命是美好的,但却是短促的,一去永不复返。歌辞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的主旨在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9《野望》

(主题:通过描写秋天黄昏以及诗人目睹归猎之景,表现诗人抑郁孤独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10《早寒江上有怀》

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树叶飘零,北雁南飞,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诗人在异乡遥望、深深地眷念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主题: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12《黄鹤楼》

(主题:借景抒发诗人绵绵愁绪和思乡深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13《送友人》

(主题: 这是一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14《秋词》

(主题:诗歌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5《鲁山山行》

(主题: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本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16《浣溪沙》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题: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杀敌雄心。)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表达方式有: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推荐第2篇:八年级上册古诗默写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理解型默写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遥隔楚云端。 3. 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8.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9.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10.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12._____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

13.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 1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 1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16. 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17.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18. 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19._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20.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1.________________ ,老大徒伤悲。22.我家襄水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 ,徒有羡鱼情。 .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凄凄鹦鹉洲。

。25.______________ ,朝露待日晞。

。26.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1.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可逆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望》

6.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寒江上有怀》

10.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20.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24.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27.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 28.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山山行》

31.诗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诗中表明山景让步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35.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词中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8.诗中表现诗人有为国戍守边疆的宏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实现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 40.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报国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戍边志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参考答案: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8.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0.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11.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1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3.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4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2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2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0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1.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32.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33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34.人家在何许,云处一声鸡。3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3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3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4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推荐第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野望》知识点整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介绍】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全文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考试范围】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推荐第4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黄鹤楼》知识点整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全文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考试范围】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推荐第5篇:八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古诗专题复习

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柳宗元)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8、

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11、表达离愁的诗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范仲淹)

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1、《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2、《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与朱元思书》(吴均)中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4、《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

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联想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缺”;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8、《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文中写人驻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曲中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饮酒》(陶渊明)中写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表现作者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0、《行路难》中,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着起来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4、《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5、《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亦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描写

岳阳楼之大观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6、《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概括地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8、《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鸣之不能通其义。

39、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0、描写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推荐第6篇:八年级(上册)古诗主题思想小结

八年级(上册)古诗主题思想小结

课内:(1)望 岳·杜甫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春望·杜甫【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感时伤别,忧国忧民,思乡念亲的情感

(3)石壕吏·杜甫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5)使至塞上·王 维

【主题思想】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描绘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景象,表现了边塞将士艰苦持久的戍边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战斗精神和诗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6)渡荆门送别·李白

【主题思想】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7)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家国之恨、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课外:(1)长歌行《乐府诗集》

【主题思想】本诗以恰当的比喻说明时间的珍贵,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野 望 ·王 绩

【主题思想】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5)黄 鹤 楼 ·崔 颢

【主题思想】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6)送友人· 李 白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秋 词 ·刘禹锡

【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8)鲁山山行梅尧臣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之情。

(9)浣溪沙•苏轼

【主题思想】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 游【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推荐第7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望岳》

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1.

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1.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1.

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名句综合运用

1.

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推荐第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秋词》知识点整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朝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还是唐代中晚期的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 字梦得 ,汉族。著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等。

【全文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考试范围】

1、表现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推荐第9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幽兰

陈毅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古诗三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 (明)徐渭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肖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推荐第10篇:初二语文上册古诗

八(上)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1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

一、根据要求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

。”来表达思乡之情。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

的《

》。

2、每当枫叶红了,你会吟诵“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3、中国的神州六号飞上了天,我会说:“

。”

4、如果你的同学只知道玩,你会对他说:“ ”来叫他珍惜时间。

5、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 , ”来安慰他。

6、你的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 ”。

7、如果你的同学不认真学习,怕动脑筋,你会对他说:“

, 。”

8、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 , ”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9、你的爸爸去学习打电脑,你会对他说:“

” 你还会说:“

” 还可以说:“

10、你看见一个大朋友在欺负小朋友,你会对他说:“

”。你还可以说:“

”。

1

11、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了:

。”来赞美美它的品格。

三、默写古诗。(1和2默写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1、,

, 。《

2、,

, 。《

3、默写《夜书所见》: , 。 , 。

4、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默写《梅花》: , 。 , 。

6、①

,千里共婵娟。

②不识庐山

,只缘

。 ③

杏花雨,

杨柳风。

④劝君

,西出

。 ⑤

声自远,

藉秋风。

⑥虚心使人

,骄傲使人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

1、与“根”有关的成语:(4个)

2、描写建筑物的高大(4个):

描写风景秀丽的成语(4个):

3、含有“动物”的成语(8个):

2

4、与“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用来描写越王勾践的成语)(8个):

5、描写街市热闹、繁华的成语(4个):

形容街景美丽的成语: (与香港有关)

6、含有“风”和“雨”的成语(8个):

7、与《军神》有关的成语(描写、赞美刘伯承的成语)(8个):

8、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的成语(8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字词典”指:

;学会查“无字词典”指:

用“无词典”解释一下“大雨滂沱”

2、本学期你读过的书有(至少3种):

3、根据

确定字词的意思,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面轻微动荡;②液体太满面向外流。这儿联系上下文应选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5、发生火灾要赶拨打

电话,有人中毒要拨打

电话,打电话时要讲清楚

6、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因为广州有

,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我们称

3

济南为泉城,是因为

。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

,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都。

,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我还知道人称拉萨为

,称杭州为

,山东枣庄的

驰名中外。人们用

来赞美北大荒。

7、戏剧脸谱中,人们常用红脸代表:

,如:

。黑脸代表

,如:

。白脸代表:

,如:

。演岳飞应该用

色脸谱。曹操用

8、本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遍课文是:

,因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

为:

9、词语搭配。

讲述 演讲 ︳ 动人的 掌声 镇定 故事 ︳ 热烈的 演讲 结束 情绪 ︳ 精彩的 故事

10、将诗词正确搭配。

但愿人长久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 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吹面不寒杨柳风

4

三上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填空

1、山东兄弟

2、

3、

4、

5、

6、

7、

8、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师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或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有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2篇: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龟虽寿曹操

枯藤老树昏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小桥流水人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古道西风瘦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夕阳西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断肠人在天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杨花落尽子规啼,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闻道龙标过五溪。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寄愁心与明月,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随风直到夜郎西。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烟笼寒水月笼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夜泊秦淮近酒家。去年天气旧亭台。商女不知亡国恨,夕阳西下几时回?隔江犹唱后庭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常记溪亭日暮,

半亩方塘一鉴开,

沉醉不知归路。天光云影共徘徊。 兴尽晚回舟,问渠那得清如许?

误入藕花深处。为有源头活水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13篇:人教语文八年级古诗

人教语文2017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18篇)

(前加▲者为新选入篇目)

1、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海国记(节选) (清)沈复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瀴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飆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凡所目击,咸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甘贻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4、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7、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北冥有鱼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1、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4、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1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17、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8、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更著风和雨。 只有香如故。

第14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教师用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八年级下第三课时

25、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 ) 眦( ) 簪( ) 逾(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一、dài zì zān yú

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

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四、钟:聚集;眦:眼角; 书:信; 抵:值; 浑:简直。

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

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1.(1)dài (2)zì (3)sāo (4)zān (5)yú (6)yè shù (7)yè (8)yù

2.(1)聚集 (2)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3)终当、终要 (4)简直 (5)多么 (6)越过 跑 (7)应征 (8)告别、离别

3.(1)唐 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与老翁别

4.(1)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3)妇啼一何苦

(4)如闻泣幽咽

答谢中书书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 景物形象:由显而微; 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 , ”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 。 , 。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 。 , 。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 , 。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

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记承天寺夜游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2) 4.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

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望岳》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名句综合运用

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9、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50、《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1、《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5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4、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56、《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5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8、《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59、《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60、《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6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62、《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句体现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那些内容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透出了什么信息

4.说明战争破坏之严重的句子是

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 1.悲伤

2.说明作者住宿石壕村,有官吏来捉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3.老太被抓走了

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5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0、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6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

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

6、春冬之时„„良多趣味6

7、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6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6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15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后五首的赏析

八上课外6 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⑪ 僵卧:卧病在床。

⑫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⑬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⑭ 尚:还 ⑮ 思:想着 ⑯ 为:为了

⑰ 戍轮台:戍(shù),守卫。轮台:指边塞。 ⑱ 夜阑:夜将尽。

⑽ 风吹雨:既指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也比喻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译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的乡村里,并不为自己悲哀, 还想为国家去戍守边塞。

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

梦里我跨上战马跃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志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

1:“僵卧孤村不自哀”记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形成对比,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贫病凄凉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与世隔绝,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

“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与前文形成对比,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贫病凄凉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

2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衬托他坚定不移的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统一之志。 “尚思”说明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还想着守卫边塞。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3“夜阑卧听风吹雨”因“思”而夜深不能成眠,不能眠就听到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

1 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壮年的军旅生活。衬托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阑”指“尽”,夜深将尽,不能成眠,不能眠就听到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壮年的军旅生活。衬托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风吹雨”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壮年的军旅生活。衬托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4“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以“痴情化梦”手法,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的壮志。

“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八上课外7 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要手法:即景抒情)

子规:布谷鸟。无再少: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赏析:

1“山下兰芽短浸溪”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是蔓延之意,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了。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 2,“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写漫步溪边。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也表现词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的愉悦心情。 3“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渲染凄凉环境气氛和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悲凉心情。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反问唤起,借哈回答,用典,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仍力求振作的自强不息精神。 “休将白发唱黄鸡”化用白居易诗句,反用其意,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仍力求振作的自强不息精神。

八上课外8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作品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②适:恰好。③野情:喜爱山野之情④随处改:(山峰)随着观看角度而变化。 ⑤幽径:小路。⑥熊升树:熊爬上树。

⑦何许:何处,哪里。⑧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⑨惬(qiè):心满意足。 作品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大熊星座升上树梢),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赏析:

1“适与野情惬”。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所以要登鲁山游览,也就成行了。 “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惊喜之情。

2“好峰随处改”。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改”字写得妙,照应了“行”,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表现诗人被小路所迷的优雅心情。

3.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冻叶落,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动中有静的写法,画面是动的,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

4.巧妙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闲适,恬静的心态。

“云外一声鸡”,以声衬静的写法,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八上课外9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指从前。 逢:遇到。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赏析:

1、“我言秋日胜春朝”,议论,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他豪迈乐观,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3 2“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冲的意思。描绘一幅壮美的“一鹤凌云”画面。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到了云霄。诗人以“鹤”自喻,表现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3“便引诗情到碧霄”

直接抒情,作者心中激荡的诗情,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表现诗人豪迈乐观,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八上课外10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孤蓬:比喻即将孤身远行,漂泊不定的友人。 ⑤征:远行。

⑥浮云游子意:比喻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浮云:飘浮的云。 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 :此。

⑨萧萧班马鸣: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⑩落日故人情: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比喻与友人难舍难分。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赏析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未见“送别”二字,但情景交融,景中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比喻,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偶,情景交融。“浮云”飘浮的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夕阳徐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比喻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分离时的动作描写,表现依依惜别之情。 “萧萧班马鸣”化用古典诗句“萧萧马鸣”,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依依惜别情谊。

4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重庆一女生因太邋遢 被5名室友打成十级伤残

5

来源:华龙网 | 2015-11-26 08:45:38 只因室友太邋遢,重庆荣昌五名初中女生竟集体打耳光“教育”对方,致使对方伤残。今(25)日,记者从荣昌法院了解到这样一起纠纷案件,经法院调解,打人者及其家长需承担赔偿责任。

审理该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的是荣昌法院盘龙法庭。据法院透露,因受害女生在住校期间不注重个人卫生,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公愤”。5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教育”受害者,导致其十级伤残。

承办法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并当面指出,注重卫生是个人素质、道德方面的要求,但决不能因此成为触犯法律、侵犯他人身体健康的理由。

经过法庭调解,部分打人者及其家长对受害女学生进行了赔偿。因另一部分打人者及其家长下落不明,受害女学生依然保留对未赔偿者诉讼的权利。

法官提醒,上初中的孩子正值懵懂的年纪,家长、老师不光要对其行为进行道德上的正面引导,更应该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现实社会中,不少家长为了谋生外出务工,留下子女由老人抚养或者住宿学校。老人管教孩子力不从心,老师对孩子不能一对一随时关注,造成留守初中学生容易成为不稳定群体。

重视留守孩子,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孩子问题虽已是老生常谈,但这部分群体因其年纪不大,可塑性非常高,教育时间也非常关键。请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关心留守孩子,特别是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

请家长们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家长您好!为了雨花区的荣誉,请家长们协助投票。投票要求是这样的:搜索“石城警星”微信公众号并关注,选择右下角“我要投票”中的“人民警察”,为编号为1015的崔圣菊警长投上您宝贵的一票(需投十位才能提交),必选的五位是:100

4、100

5、100

9、10

13、1015。其他五位随意选就好了。满十位就可以投了。

《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八上课外5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1用典,写出仙人乘鹤已去的寂寥引起的失落。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思乡之情的抒发作铺垫。

2白云衬托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宏丽阔大,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3借景抒情,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芳草茂盛,可惜不知仙人何在。

4渲染日暮迷蒙的气氛,衬托游子的思乡之情。“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乡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第1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学校:宣城市第三中学年级组:八年级所教学科:语文所教班级:班班教者姓名:章春花教材简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课程标准》~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

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

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字)、《陋室铭》(字)、《爱莲说》(字)、《大道之行也》(字)、杜甫诗三首(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字),总计为字。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

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们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

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中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写作说明类文章的训练。

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

如《阿长与

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

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

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

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

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练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

第一、

三、五单元的是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第

二、

四、六单元的是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

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

《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

学生只要能判断出对偶句即可。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措施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组织-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教学进度表第一周评讲试卷、《新闻两则》第二周、《芦花荡》、《蜡烛》 第三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五周国庆中秋放假第六周、背影、台阶 第七周、老王

、信客 第八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桃花源记第九周、短文两篇

、核舟记第十周、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第十一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测试第十二周、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第十三周、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第十四周、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第十五周、三峡、短文两篇第十六周、观潮

、湖心亭看雪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第十七周、诗四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怎样收集资料 第十八周元旦、《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第十九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生物入侵者》第二十周、《落日的幻觉》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走上辩论台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第二十二周期末复习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

第1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

八年级的语文学习又过了一半啦,寒假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驻足回首,品美文,创佳作,发挥特长,展示自我,享受语文的乐趣。那么,让我们一起在语文思维的王国里畅游吧!相信,成功的欢乐一定属于你!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0分)

1、请根据拼音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写上汉字(4分)

2005年春节晚会上,精美绝lú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qiàn()着一千多只手的金bì()辉煌的拱门下,用翩的舞姿和斑lá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2、古诗文填空(10分)

(1)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2)读下面的一段话,每句话都会令你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的两句话,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崔颢的乡愁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刘禹锡将满腔豪情写入秋季的天空,陆游把杀敌报国之情化为一梦。

(3)去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

(4)“”一句是《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5)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词。 ①②

3、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2分)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老人们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慷慨激昂,还激动地唱起了《教亡军歌》。

4、名著阅读:(4分)(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古诗文赏析(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此诗的作者,(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2分)

6..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三 文言文阅读(18分)

(一)(1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解释句中加点字。(2分)

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回答下面问题。(3分)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1分)

(2) 文中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2分)

11、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3分)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二)(8分) 昔有愚者,常于室外悬履为记。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

“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

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

12、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及②徙③是④审视

13、下列与“汝何以不识吾”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莲,花之君子者也D、何陋之有

14、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昔有愚者,常于室外悬履为记。

15、文中愚者固然可笑,而从这笑话中我们又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简要归纳。(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6、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3分)

17、文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18、文中划线一句中“悲”指的是什么?“喜”又是指什么?(2分)

19、作者最后引用沃森的话目的是什么?(2分)

20、你是如何看待“克隆人”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生日(14分)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瓶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绝不限于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些许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将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呀!”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21、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分别是什么?(3分)

2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哪些内容?(1分)

23、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2分)

2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a)

(b)

(c)

25、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3分)

母亲:“我”:妻子:

26、读罢全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位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列出几件你应该做的事。(2分)

四、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乐趣,也有少年的烦恼;也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美丽,也有失败的痛苦„„

请以“我的世界也很美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伦嵌碧斓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杜甫: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略

三、古诗文阅读欣赏

(一)

8、这;哪里;勉强;客居

9、(1)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白了。(2)不要说相公痴迷, 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10、(1)《江雪》(2)白描能抓住景物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1、略

(二)

12、(1)到了(2)搬迁(3)这(4)仔细看

24、D

13、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常常在屋外悬挂着鞋子作记号

14、做任何事都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二、现代文阅读

(一)

15、①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②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及扩大繁殖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③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作用。

16、举例子作引用列数字

17、“悲”指的是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喜”指的是克隆技术可造福人类

18、说明科学是一把 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人类应理性而德性的运用科学之剑。

19、略

(二)

20、①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枝蜡烛。②生日提前两天过。③摆放了母亲生前最喜爱的炒花生

21、妻儿为“我”过生日,“我”为母亲过生日。

22、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的难忘之情,后者突出了“我”的深深忏悔。

23、(a)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

24、慈爱孝顺善良

25、略

第1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4、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想结合,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据此,我在教学该课时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上来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地去解决问题。

6、说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和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1自主收集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没妈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人也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影响着我们,那就是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怎样评价你的父亲呢?

1、由导语引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多发言。

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此设计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1、生字、生词的练习。(运用多媒体显示出来)

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关资料

3、检查朗读情况,并让学生作出评价。(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是学法1的实施。)

(三)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1、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2、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3、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4、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5、本文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6、体味文中父亲的几句话。

(以上设计的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完成教学目标2 。)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熟读全文,进一不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门,上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亲,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

(二)明确目标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继续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用多媒体显示下列问题)

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映象最深?为什么?

2、体会父亲亲爬月台时的几个动词。

3、文章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

4、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流泪,你相信吗?

5、你认为文章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现“父爱”这一主题的?

(此设计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师生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法2的指导,从完成教学目标2。)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就文中不解之处质疑。(教师点拨)(此设计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提问,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学法2的进一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妈,体会他们子女的关爱。

(六)总结全文,渗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一 附板书设计二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 —— 点题

圈点批注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父 描写背影 —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子 别前背影: 细心关照儿子怜爱父亲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情 买橘子背影: 体贴周到

开头 深 再现背影: 思念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悲哀

第二次见背影感动

第三次别父亲

第四次想背影

第19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学期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任八年级(1)(2)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有许多感想和收获,作了以下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本学期我严格遵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和安排,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我知道,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是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丰富的知识贮备,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认真做好备、讲、批、辅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剖析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归纳总结教材上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及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及动脑动手能力。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在学校是分在文科这个教研组里,我积极、主动参加教研活动,并做好听评课的工作和记录。同时,我也在教研活动中上好自己的达标课、公开课等,在上课、听评课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热爱学生,充满激情。

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崇拜老师,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当我毕业以后我选择了做一名老师;当我走上讲台时,我总是激情四射。因为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条:热爱、激情、负责。我喜欢教书,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因为他们充满着激情、活力,他们是那么有朝气。只要我给他们一片绿荫,我始终相信他们能还我一片森林。所以,无论生活中怎么不如意,只要我走上讲台,我总是那么有激情。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所以我热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关心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去接纳你。当学生很有兴趣学习时,还用担心他们不好好学习吗?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识结构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层教学,不能一概而论,以点概面。对于基础实在很差的那些学生,我让他们学最基本的知识,如写字、认字、书写等;基础一般的学生,让他们最比较基础的试题,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而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平时给他们一点压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取得突破。

2、教材问题化。

教材上的内容有些是零散的,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带领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上思想品德的时候,我把教材上的内容变成问题,然后在课上就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上语文时,发现这种方法也适用,教学过程中也能运用。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许多同学,他们在学习上可能很吃力。但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却有许多闪光点。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这些同学虽然学习不好,可是只要老师多费点心,他们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人。这个学期,下晚自习之后我经常去教室,对于这些学习较吃力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辅导。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本学期我虽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怎样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但我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成绩不突出,对学生的关心不够;

2、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方面,没有老教师做得好,我显得很缺乏经验;

3、在写作辅导方面,由于专业性的限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当然,教育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争做一个学生热爱,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第20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临蔡一中 许文明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比七年级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不够不理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二、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一)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

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策略:

1、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4、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5、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6、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7、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8、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