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傣族的风俗和节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2 09:01: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节日风俗

节日风俗

金陵灯会

时间:每年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八 地点:夫子庙一带

介绍:亦称秦淮灯会或夫子庙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现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南京夫子庙都会举办的大

型灯彩展览会,是中国最著名的灯会活动之一。

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元宵节是金陵灯会的观灯最高潮。春节观灯是南京的传统习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每年2月底至3月中旬 地点:梅花山

介绍: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或外地游客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赏梅期间,并推出众多节庆活动,如开展梅花书画作品展、大型歌舞演出、梅文化知识讲座、“牵手梅花山”小天使游园活动、“我选梅花当国花”签名活动等。 爬城头 时间:正月十六 地点:中华门

介绍: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上巳节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介绍: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中国南京夫子庙灯会 时间:2 月 地点:夫子庙

“ 百年高淳 ” 民俗文化展示节 时间:2 月 地点:高淳老街 佛文化艺术节 时间:2 月 地点:栖霞山风景区

“ 江上人家新春乐 ” 旅游节时间:2—3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2—3 月 地点:梅花山 旅游时尚节 时间:3 月 地点:湖南路狮子桥

中国温泉之乡 - 汤山温泉文化节 时间:3 月 地点:江宁区汤山镇 汤泉苗木节 时间:3 月 地点:浦口汤泉镇

雨花 “ 春牛首 ” 踏青节 时间:3—5 月 地点:文莱风情园 将军山茶文化节 时间:4 月

地点: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妈祖文化民俗节 时间:4 月

地点: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文化景区 江宁横溪西瓜节 时间:5 月 地点:江宁横溪 端午节国际龙舟大赛 时间:5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郑和宝船旅游节 时间:5 月 地点:宝船厂遗址 溧水采摘节 时间:6—9 月

地点:溧水傅家边、白马镇 江心洲葡萄节 时间:7—8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 时间:9 月 地点:滨江 南京农业嘉年华 时间:9 月 地点:白马公园 中国南京雨花石艺术节 时间:9 月 地点:雨花台风景区

中国南京 “ 固城湖 ” 螃蟹节 9时间:—10 月 地点:高淳县 茉莉花文化旅游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金牛湖 龙袍蟹黄汤包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龙袍镇 莫愁烟雨文化节 时间:10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灵谷桂花节 时间:10 月 地点:中山陵 阅江楼文化艺术节 时间:10 月 地点:阅江楼 江鲜美食节 时间:10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八卦洲芦蒿节 时间:10—11 月 地点:八卦洲丽岛

中国南京秋栖霞红枫艺术节 时间:11—12 月 地点:栖霞山

“ 迎新年听钟声 ” 活动 时间:12 月 31 日 地点:栖霞寺

推荐第2篇:西双版纳主要民族节日和风俗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推荐第3篇:东欧主要国家风俗和节日

捷克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 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对公众场合搂肩搭背的现象也没有好感。在家里,对长辈恭敬,在室外,扶老携幼者随处可见。现代捷克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姓和一个名,即姓,名各一词或一节,为了与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区别,有人还要加一个中间名。 称呼时,一般称呼先生小姐。见面行握手礼。

捷克人受教育程度较高,音乐素养较好,有“每个捷克人都是乐师”的民谚。在对外交往中,讲究礼仪、穿着、身份对等,平时衣着不太讲究。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购物时排队礼让,讲究秩序。多数人忌讳13这一数字,不喜欢别人了解个人隐私,尤其不喜欢打听女性的年龄。捷克人不喜欢柳树、柳木制品和菊花。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向外宾一般赠送水晶玻璃制品,赠送鲜花的枝数为单数,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

【商务礼仪】

捷克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其具体外贸进出口业务由外贸企业负责。在当地进行商业会晤时,一般要提前多日约定。 谈判前应有足够准备,谈判过程中应有耐心。

【饮食习惯】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传统民族菜是烤猪肉、酸菜和馒头片。捷克餐口味偏咸,饭菜较油腻。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

2、节日

1月1日

元旦

3-4月

复活节(星期日至星期一2天,具体日期每年有变化)

5月1日

劳动节

5月5日

布拉格起义日

5月8日

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7月5日

康斯坦丁和麦托杰耶传教士纪念日

7月6日

扬.胡斯纪念日

9月28日

捷克国家日

10月28日

捷克共和国国庆日

11月17日

为自由和民主斗争日

12月24-26日

圣诞节

波兰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波兰人喜欢谈论他们的国家、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格外喜欢花,并赋予不同的花以不同的含义,借以传达他们不同的感情:他们视玫瑰花为“爱情”的象征;他们认为石竹花含有“机智”和“快乐”之意;把兰花看作为“激情之花”;用菊花做“墓地用花”;他们最爱“三色堇”。认为三色堇给人以欢乐和幸福。因此,人人都尊其为国花。他对雄鹰倍加喜爱。把雄鹰视为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因此,人们都把雄鹰喻为国鸟。

波兰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无教派人占6.3%,无神论人占3.2%。他们有一些宗教上的禁忌风俗, 例如祈祷、忏悔,按教规举行婚、丧礼等等。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认为“13”、“星期五”是不祥之数和日期,象征着厄运和灾难。他们忌讳有人向他们打听个人的工资、年龄、宗教和社会地位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的私事,无须他人过问。波兰人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养成了特别爱佩挂“十字架”的风格,如项链、胸徽等。

【饮食习惯】

波兰人以肉类、马铃薯和奶油为主食。

波兰人吃饭时先喝汤,汤的种类有红菜汤、酸奶油汤、蘑菇汤、牛肚汤等。特色菜有烤(煮)猪肘子、圆白菜肉卷、苹果烤鸭或饺子等。

波兰人很爱喝酒,特别是啤酒、伏特加。伏特加的种类很多,用小麦制的和马铃薯制的都有,Wyborowa、Zytnia和Polonez是其中较有名的。Zubrówka,里边泡有一棵欧洲野牛栖地的独有的草,是波兰最有特色的伏特加。

【商务礼仪】

按照波兰的商务礼俗,各种场合均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会见政府官员,须先预约。波兰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国营的,办事效率很慢,要准备做多次交涉。波兰官员对待外国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样,讨价还价是这些官员的工作,你得准备打个折扣才行。按照波兰当地的商业的习惯,各国营事业机构都在下午5点结束办公。

2、节日

1月1日

新年

4月16日和17日 (4月的第3个周日和周一)

复活节

5月1日

劳动节

5月2日

国旗节(一般不放假)

5月3日

宪法日

6月15日

圣体日

8月15日

圣母玛利亚升天日

11月1日

波兰清明节(万圣节)

11月11日

波兰独立日

12月25-26日

圣诞节

斯洛伐克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白、蓝、红三色为泛南斯拉夫色,也是斯洛伐克人民喜欢的传统颜色。见面礼节以握手为主。见面拥抱、亲脸、贴面颊等限于亲人、熟人之间。夫妻之间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亲脸、亲额头,平辈亲友之间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亲脸,男子之间抱肩拥抱,男女之间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亲额头。男子如对尊贵的女宾亲一下手背,是表示尊敬。他们喜欢用“彩蛋”做传统的装饰品。蛋壳上画着红心、爱情果的,一般是送给情侣的;画着花鸟山水的,属于一般的礼品和普遍的节日祝原。他们对蓝色非常昵爱。

斯洛伐克人性可靠爽快、平易近人。他们一般都乐于同客人爽朗舒怀。凡接触过他们的人,都认为他们那种无拘无束的待客方式给人一种亲切感,使人感到好接近。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特伦屠钦、皮耶斯坦尼等地方的居民爱狼成癖。不论红白喜事,狼是当然的“主角”,礼品有狼图,宾朋要假扮成狼,陪伴新郎新娘的人也要扮成狼,连洞房问口也要挂个用纸做成的狼。

斯洛伐克人在起居方面,有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一般说来,他们通常要住宽敞适、卫生设备齐全的房间,穿着也较讲究。根据斯拉夫人传统,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时,还有主人身穿民族服装,捧出面包和盐,客人撕一小片面包蘸盐吃的习俗。寓意主人即使清贫到只有面包和盐,对朋友依然热情欢迎、无私款待。此风俗在现代城市化生活中已衰微,仅在欢迎贵宾的某些特殊场合偶有应用。

【商务礼仪】

按照当地人的商务活动,随时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会政府官员,须先订约会。斯洛伐克人一般较拖拉,要有耐心的人才能做生意,应邀到斯洛伐克人家里做客,要上礼物和鲜花、葡萄酒、威士忌或法国白兰地。斯洛伐克人讲究礼节,尊重每个人自己的“个人天地”,很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不涉及对方的私事,即使近邻。亲友之间,未经约定也不得登门造访。朋友之间一般不送重礼。

商务活动,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最宜往访。每年6月8月是传统的休、度季节,这段时间外国商人最好不要去捷谈生意。

【饮食习惯】

斯洛代表克人在食上习惯吃西餐。他们吃早餐时,要有麦粥。而在晚餐时,一般都要有汤。但是,他们爱吃清汤,同时也特别爱吃用奶油做的各种点心。一般说来,他们在口味上与法国人相似,喜食以炸、焖烹的菜肴。他们特别上与法国人相似。

2、节日

1月1日

元旦,建国日

1月6日

三个国王节

3月29日

你好星期五

4月

复活节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8日

反法西斯胜利日

7月5日

斯拉夫文字节

8月29日

斯民族起义纪念日(国庆日)

9月1日

宪法日

9月15日

七伤节

11月1日

万圣节

11月17日

争取自由和民主日

12月24-26日

圣诞节

匈牙利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匈牙利人性格开朗爽快,言谈举止文明,一向十分好客,待人友好热情。他们爱阅读书报、关心时事。他们对大蒜怀有很深的感情,普遍认为大蒜能防御病魔,一些农村人,还认为大蒜能驱邪。为此,当妇女怀孕以后,人们常把大蒜放在孕妇的床上,以保护母子的安康。他们最爱郁金香花,认为它花形美观、色彩艳丽,观之赏心悦目,故称其是“百花皇后”,并尊其为国花。他们对白色感情特别深厚,认为白色是吉祥之色,会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他们与红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埃格尔人痛饮红葡萄酒后抵御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致使敌人误认为是喝了牛血誓死拼战,吓得敌人纷纷逃窜。此后,用优质葡萄酿制而成的“埃格尔的牛血酒”,便成了人民最喜爱的酒。他们在闲聊中,乐于谈论食品、酒和赞赏匈牙利突出成就方面的话题。匈牙利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行握手礼。握手时,一定要坦然注视对方。匈牙利妇女一般多行屈膝礼。见面时通常握手为礼。男人应等女人先伸出手再握。交谈的时候,恰当的话题:例如食品、葡萄酒、你所喜欢的匈牙利某些方面。不要谈论政治或宗教。

匈牙利人请朋友吃饭,比较随意、但讲究用餐时的情调,一般会挑一家古香古色的老式饭店。匈牙利人喝酒很讲究,有餐前酒和餐后酒之分。下酒菜为冷菜,如香肠、肘子肉、牛肉等。每人一份。热菜通常是一份大块牛排,加一堆炸土豆条。热菜之后是汤。宴请的气氛既随意,又实惠,不讲排场。匈牙利人穿衣比较讲究,节日期间。匈牙利人会穿着传统服装来庆祝。其传统的女装一般为:贴身无袖连衣裙配绣花短上衣,头戴包头帽或大方围巾。传统的男装为:粗布短衫衣配黑色紧身裤。

【商务礼仪】

出席宴会,男士一般穿西服,女士多为长裙、晚礼服、并配有各式项链。此时不修边幅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平时匈牙利人穿着却很随便。如果邀请匈牙利人参加宴会、须提前一个星期发出邀请信,以便于受邀的朋友有充分的时间安排。请柬的书写格式一定要正规,可在右下角注明“PSVP”四个字母,意为“请答复”。如收到邀请函,须通过信函或电话答复对方能否赴约。匈牙利人对离席也比较讲究。一般提前15分钟退场,还不算失礼。芳无故退场、则很不礼貌。若中途有事必须离席,一定要与主人打招呼、经过主人的同意与谅解,方可离去。切忌在无人注意之时悄悄溜走。

匈牙利人注重守时观念,也希望别人同他们一样守时.若第一次拜访,礼貌上宜送女主人花,所有约会必须事先安排.匈牙利人在元旦这天,好友之间都要互赠一块镀金的镍币。镍币一面是翩翩起舞的女天使,另一面则刻上“祝你新年幸福”的美好字句。

【饮食习惯】

他们不愿意吃带有骨刺的菜肴;不吃奇形怪状食品,如海参、蟹等;也不喜欢吃用菠菜、萝卜制的菜肴。匈牙利人喜欢味道浓厚、油大的菜肴。有圣诞节吃火鸡,除夕有吃“烧乳猪”的习惯。他们常把猪头喻为“幸福和兴旺”的象征。他们喜欢微辣味,特别爱吃带甜味的辣椒,还愿意在激发菜里放些辣椒粉。

2、节日

1月1日

新年(New Year’s Day)

3月15日

1848年革命纪念日(1848 Revolution Day)

4月16-17日

复活节的次日(Easter Monday)

5月1日

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r Day)

5月─6月

圣灵降临节的次日(Whit Monday)

8月20日

圣史蒂芬日(St.Stephens Day)

10月23日

1956年纪念日(1956 Remembrance Day)

12月

25、26日 圣诞节及次日(Christmas Day and Boxing Day)

3、节日庆典

3月中至4月中

布达佩斯 春季嘉年华

6月底

霍特贝德鲁骑马节(Equestrian Day)

6月底

索伯隆早期音乐节(Early Music Days)

6月底

布达佩斯 欢送嘉年华(Busca Festival)

6月底至7月底

德鲁尔(Gyor) 夏季文化节( Summer cultural Festival)

7月及8月

佩区(Pecs) 派能嘉年华(Pannon Festival)

7月底

柯塞巨街(Koszeg) 剧场节( Street Theatre Festival) 7月

桑贝斯里(Szombathly) 萨薇瑞亚国际舞蹈赛

(Savaria International Dance Competition)

7月底

塞巨Szged 野外嘉年华( Open-Air Festival)

8月

布达佩斯北方学生岛(Diaksziget) 伍斯达克演唱会

9月

艾格葡萄酒丰收节( Wine Harvest Festival)

9月中至10月中

布达佩斯 秋季艺术节Autumn Arts Festival

立陶宛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立陶宛人在平时谈吐中,“请”与“谢谢”非常普遍,即使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也不例外。在与宾客攀谈时,总习惯轻声细语的气氛及温和、幽雅的场面。他们在社交场合很注重“女士优先”。无论是行走、乘车等,他们都惯于对女士给予特殊的优先和照顾。他们喜爱清洁,从不随便在公共场所乱丢废弃物。设宴用餐总乐于保持餐桌洁净、整齐和美观。他们昵爱红色。认为红色为喜庆、欢乐、胜利之色。

立陶宛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在好友谊间相见时,大多施拥抱礼。在亲友间相见时,还常用吻礼,吻额、吻面颊、吻手等都比较常见。

他们在用餐时,对使餐具任意作响的举止很忌讳。也不愿听到有人在用餐时发出咀嚼食物的声音。他们忌讳询问他人的工资、年龄、宗教等问题。这些都属于隐私的范畴,打听这些属不礼貌行为。他们对用一火为三人点烟很忌讳。认为这样会给人带来厄运的。他们对“13”数和“星期五”很反感。认为“13”和“星期五”是令人丧气的数字和日期,因其会给人带来厄运和灾难。他们饮食上不喜欢吃虾及海味的菜肴,也不爱吃清蒸类的菜肴。

【商务礼仪】

国民性格内向文雅持稳重,仪表风度不死板;喜欢幽雅的环境,乐于轻声把话谈。“十三”、“周五”为凶兆,一火忌讳点三烟;众人面前厌耳语,否则会惹人生嫌。他们对在众人面前耳语的人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商务会晤需准时。立陶宛人在处理业务的时候比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要正式得多。在当地,对于老年人和地位较高的人表示适当的尊敬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习惯】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肠、熏猪肉是他们的传统肉制品。他们一般都喜欢烤制食品,也爱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饺子,猪肉熏肠也是他们的常用食品。他们喜欢俄式西餐,用餐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们对中国菜肴也很感兴趣,尤为喜欢熟透的风味菜肴。

2、节日

1月1日

新年;

2月16日

独立日;

3月11日

恢复独立日;

4月的星期天

复活节;

5月1日

劳动节;

5月第一个星期日

母亲节;

6月24日

仲夏日;

7月6日

明岛咖斯加冕日(立陶宛国家日); 明多戈斯国王加冕纪念日;

8月15日

宗教节日;

11月1日

圣徒日; 万圣节及亡者哀悼日;

12月

25、26日

圣诞节

拉脱维亚风俗与节日

1、风俗礼仪

【社交礼仪】

民族服装:男子着衬衫、长裤、长外衣,扎腰带、戴呢帽。女子着绣花短袖白衬衫、方格或条纹裙子,系绣花围裙,扎头巾。已婚妇女戴亚麻布帽子,姑娘们戴穿珠刺绣的花箍。饰物有银手锅、胸针。现在普遍穿城市服装,民族服装主要用于节日和文艺演出。民族主要食物为面食、豌豆、肉冻、酸奶汤、面包汤。现在农村居民大多住在设备良好的多房间的砖瓦房,宅旁有花坛、果树和菜园。歌咏节是传统的民间佳节。此外,还有成年节、海洋节、开春节、丰收节等。

在国际场合行握手礼,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即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女士”。如对某人特别尊敬,习惯上赠送柞木叶子做成的桂冠。

【商务礼仪】

商务会面一般会准时开始,访问者们必须准时参加。受到等级制度严明的文化的影响,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在处理业务的时候比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要正式得多。在当地,对于老年人和地位较高的人表示适当的尊敬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习惯】

拉脱维亚饮食与北欧各国饮食相近,多以海味为主,如各种鱼类、海鲜等,在北欧经常可以品尝到丰盛异常的海鲜大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油腻。拉脱维亚的美食也是如此,丰盛、美味却油脂太多。拉脱维亚人喜欢喝啤酒。

拉脱维亚的美食有奶油大麦汤、牛奶鱼汤、腊肉洋葱馅饼和黑面包布丁。在品尝这些称得上拉脱维亚美食代表的食物时,应搭配当地的啤酒才算够味儿。

2、节日

1月1日

新年

3月底4月初

复活节

6月23日(LIGO)

利戈节

6月24日(JANIS) 雅尼斯节

11月18日

独立日(国庆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2、重要纪念日

5月8日

二战死难者纪念日,;

11月11日

民族英雄和国家保卫者纪念日,。

保加利亚

风俗禁忌 忌讳

欧洲国家有着西方人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中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急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如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希腊却意味着"下地狱",希腊人表示告别,是把手背向对方招手。因此记住下述关于欧洲国家各自民族文化习俗特点的提示,对于跨过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1、国庆日:3月3日(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500年纪念日)

2、统一日:9月6日(1885年)。

1878年,根据俄土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被分割为两部分。一个是西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另一个是东部的"东鲁米利亚"公国。保加利亚人民坚决反对列强分裂他们的国家,并开展了恢复国家统一的斗争。1885年9月6日,"东鲁米利亚"起义军攻占了首府普罗夫迪夫,推翻了由奥斯曼帝国任命的总督,宣布"东鲁米利亚"与西部保加利亚公国合并。保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东西统一"。

3、反法西斯胜利日:9月9日(1944年)

4、民族启蒙者日:11月1日(1923年)。

为纪念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保加利亚文化名人、教育家以及民族英雄。首次民族启蒙者日的庆祝活动于1909年在保第二大城市普罗夫迪夫举行。1923年11月1日,保国王博里斯三世颁布命令,宣布将这一天定为全国性节日。

5、保加利亚教育文化和斯拉夫文字节:5月24日(1990年)。

是保最重要的全国性节日之一,公元9世纪,索伦(今在希腊境内)的基里尔和麦托迪兄弟创造了斯拉夫文字,一举打破了拉丁字母"统治"欧洲宗教、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局面,为人类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51年5月11日,保首次公开庆祝斯拉夫文字节。1990年,保国民议会宣布把斯拉夫文字节(5月24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使用斯拉夫文字。

6、保加利亚玫瑰节

保加利亚有300多年的玫瑰油生产历史。为保留玫瑰油生产的传统,保加利亚从60年代末起将6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定为"玫瑰节"。每逢玫瑰收获季节,位于巴尔干山南麓的卡赞勒克地区便会庆祝"玫瑰节"。卡赞勒克市是保加利亚种植产油玫瑰花最多的一个地区,每年市政府都举办"玫瑰节",透过文化活动表现保加利亚人民勤劳、智慧和好客的品格,促进经贸交流。保加利亚是重要的玫瑰油出口国,其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0%。玫瑰油是制造高级香水的主要原料,1公斤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5000至6000美元,因此,玫瑰油有"液体黄金"之称。图为玫瑰花农身着民族服装,展示采摘玫瑰花的技艺。

7、格奥尔基日:5月6日。

在保加利亚中部城市加布罗沃市郊的"埃特尔"民俗村,身着民族服装的保加利亚青年在表演舞蹈,庆祝保加利亚一年一度的"格奥尔基日"。"格奥尔基日"日又称宰牲节,是保加利亚最隆重的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载歌载舞,纪念勇敢正义的"圣·格奥尔基"神,并集体喝羊肉汤,祈求全家远离恶魔,身体安康。

爱沙尼亚节日表

1月1日 新年

1月6日- 主显节

2月24日 独立日

3月14日 母语日

4月14日 耶稣受难日

4月16日 复活节

5 月1日 春日会

5月14日 母亲节

6月4日 国旗日. 6月4日 圣灵降临节

6月23日 胜利日

6月24日 施洗约翰节

8月20日 恢复独立日

11月2日 万灵之日

11月12日 父亲节

11月16日 主权宣言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圣诞节次日

推荐第4篇: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一)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二)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三)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前一天,妈妈就拎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兴致勃勃地说:“煮腊八粥啦!”

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等豆软汤红时,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闻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妈妈厨艺高!”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费呀!哎,一不小心我变成了“腊八猫”,又一阵笑声响起。

推荐第5篇: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推荐第6篇:德国风俗与节日

风俗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

首次接触性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节日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推荐第7篇: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唱哈节

唱哈节为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京族群众为了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祭祖。京族三岛各村举行节目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十,有的在八月初十,有的则在正月二十五,但都分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个过程。节目前一天,各村把本村信奉的海神和祖先迎入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时开始祭神祭祖,由一老者念祭文,颂其功德,祈求保佑,随后,人们一边人席饮宴,一边听请来的歌手唱哈,通宵达旦,连续三天三夜。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两人,哈妹轮流主唱,哈哥与另一哈妹奏三弦琴、击竹邦伴奏,所唱的内容多为京族民间故事传说、情歌等,老人和孩子在哈亭内听唱哈,青年男女则在亭外的树林里、沙滩上自由对歌、谈情说爱,平静的海岛变得热闹非凡,吸引着附近越来越多的壮、汉、瑶族群众前来参加。三天三夜后,唱哈结束,人们把神灵祖先送回,海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吃新节

吃新节是广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瑶族、壮族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有的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抽穗将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黄熟时,按各地群众的习惯选择一天来过节。节日的内容是“吃新”,即尝新米,当天除准备好鸡鸭鱼肉外,各家还到地里摘一些新谷来煮,煮熟后先祭过神和祖先,全家才开餐大嚼,具体的过节形式各地稍有不同。 冬节 冬节,又称们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初一,是广西、贵州、湖南的侗族群众喜庆丰收、祈求来年幸福的节日。节日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家家杀鸡宰鸭,拿出往时腌制的风味独特的酸鱼、酸肉及自酿的甜酒,准备好糯米糍粑,请上十里八乡的亲友,举家共庆。从上午九时直至午后,村村寨寨飘着酒肉的香气,到处都可听到猜拳酒今声,一派节日景象。

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大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广西境内大多数水族群众都过这个节日。按水族的习惯,水族历法每年十二月至新年二月(农历八至十月),逢亥、午或未日,都可选为过瑞节的日子,一般是各村寨轮流过端,四乡人寨的亲友及同屯的群众到各家去吃新年饭、喝新年酒,而且必须每家都象征性地吃到。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预祝来年幸福的节日,各家各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饮食上忌草食素。有趣的是鱼不仅不忌,还是主要的菜肴和祭粑的必备品,祭祖时还须加上酒、饭、瓜、果等,按水族传统摆成一桌素席。端节期间,人们还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或成群结队到“端坡”举行唱山歌、赛马等活动,非常热闹,

1 然而遗憾的是水族迁入广西后,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端坡赛马一直没有组织 起来。

分龙节

分龙节又叫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过节的日期有两个,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南部的上南乡和中部的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北部的下南乡取辰(龙)日过节。过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欢庆自己的佳节。家家户户蒸起五色糯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插在中堂,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饭,名为“丰收树”,意寓农家当年五谷丰登。传说分龙节是为了祭奠三界公,感谢他教会毛南人养牛种水稻,因此,全村老少都必须先去庙堂敬庙,观看师公念经、唱神歌、跳神舞、椎牛祭神,还用包着粉蒸肉的五色 糯饭喂牛,表示感谢它一年拉犁拖耙的辛劳。敬庙过后,已成婚的妇女携儿带女,用精致的竹篮带着五色糯饭和粉蒸肉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未婚的年轻男女则各自带着精心制作的花竹帽和新布鞋在各个坡脚坳口以歌传情。如今,祭扫气氛淡薄了,人们除了会友聚餐外,武术、打陀螺、踢毽子、爬杆和木面戏、师公戏、对歌等文体活动也日渐渐蓬勃开展起来,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花炮节

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

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放花炮这天,附近村寨都组织抢炮队前来抢炮,每队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红绿绒线装饰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待炮响后铁环由空中落地,参赛人员即奋力争抢,抢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即为优胜。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等,抢到花炮除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还意味着幸福吉祥。下次花炮节由头炮获得者组织,称为还炮。观看枪炮的各族群众数以万计,年轻人也借此机会交谊谈爱。花炮书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式,现已发展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成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花炮节期间,还举行唱戏、赛芦笙、对歌、斗鸟等丰富多采的活动。

苗年

苗年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东南部分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融水苗族习惯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为过年期,一般从西北部的大年、拱洞等乡开始,沿东南方向各乡轮流举行。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提鱼、酿酒、做糯米糍粑,准备好丰盛的食品,以备祭祖和款待来访客人。吃过年夜饭后开轻人相约组成芦笙队走村过寨吹芦笙、唱歌、行歌直至通宵达旦。清晨鸡啼时,全寨一起鸣枪报年和驱恶避邪,妇女们则争先恐后去井边或来边“挑新水”,以祈求来年全家幸福。融水四荣乡是年节活动最热闹的地方,吸引着附近各乡及远在贵州榕江、从江一带的苗族群众来观赏,或亲自参加大型芦笙赛、摔跤、斗马、斗牛、

2 斗鸟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年轻人往往还利用这个机会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苗寨里洋溢着浓重的节日气氛。

牛魂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乐业、隆林等地的壮族农民都要隆重庆祝牛魂节,罗城仫佬族和融水、资源等地苗族则叫“牛生日节”,时间提前到四月初八,但过节形式大同小异。节日这天,无论地里农活多忙,都要让牛休息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饭或糯米糍粑。大清早,先清扫牛栏,用五色糯饭(或糍粑)、鸡蛋、红糖、玉米等食物和专门采割的新鲜嫩草饲喂耕牛,精心护理,感谢耕牛一年来的辛劳,表达了当地农民对耕牛的深厚感情。开饭前还要先祭过牛栏神后才举家合饮,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及耕牛的平安和兴旺。

盘王节

盘王节是流行于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地瑶族群众纪念先祖的盛大传统节日,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一般三天三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可以独家独户,也可联户或同宗共放进行。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款待亲友,人人都换上节日盛装,举行丰富多采的庆祝活动,主要内容有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历史歌、爱情歌、生产歌,打花棍,放花炮,演戏等,其中跳长鼓舞、唱盘王歌是必备的活动。青年男女还在村里村外摆开歌堂,互相答歌对唱,直至通宵达旦,有的也借此机会以歌传情,物色意中人。盘王节活动民族特点突出,历史悠久,流传面广,表现了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坡会

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各举行一次,最著名的地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龙坡。届时,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等文体活动。其中的斗马以激烈搏斗、惊险刺激吸引着大批观众,数十匹雄马依次争雄,最后夺冠者的主人,不仅获得一定的奖励,还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坡会也是访亲探友的节日,而对年轻的恋人们来说,则多了一个互诉衷情的机会。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群众一年一度的民歌盛会,百色、河池、柳州、

3 南宁四个壮族聚居的地区,歌节活动丰富多采。这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带上五色糯饭、彩蛋等食品,女青年还带着精心缝制的绣球,从四面八方涌向歌圩(一般为铜场坡地)尽情对唱,一般以爱情为主题,也有历史、生产、风俗、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对歌的形式有男女个人对唱和集体对唱,具体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壮族青年能歌善唱、出口成歌,遇上对手能对唱一天一夜,赛得难解难分。歌节上除以既传情,青年男女还常用抛绣球、碰彩蛋等形式择偶定情。此外,还举行抢花炮、舞龙、舞狮、演戏等文体活动,也有部分地方群众在三月三这天祭扫祖墓、踏青郊游。三月三歌节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民族性、多样性的节日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理想追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跳公节

跳公节,也称“跳弓节”,是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彝族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时凯旋而归的勇士;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各村屯过节的具体时间相差不多,都在农历四月上旬,内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讲本民族历史,跳舞唱歌、表演娱乐等。

一 个村寨过跳公节,附近几个村寨都来参加,非常热闹。过节时全村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毕摩(即巫师,彝语中有教师的含义)宣讲祖先的功绩,带领大家祭拜,随后是饮酒唱歌,众人打着铜鼓,吹着芦笙,围绕金竹丛,遵循传统的舞蹈步伐,由慢而快,由低潮到高潮,尽情欢庆。青年们则表演象征围猎、杀敌的“跳闸门”、“跨断桥”等舞蹈,表示缅怀先祖的英勇尚武精神和反抗民族压迫的胜利。四周摆满节日食品,大家可边吃边舞,不时穿插着毕摩的念经、祈祷、祝福等仪式,期间还举行赛马和各种表演活动。天黑以后,青年男女则成群结队到各家各产轮流跳舞、祝福,甚至彻夜狂欢。

跳坡

跳坡是苗族人民进行娱乐活动的节日;盛行于广西、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每年春节期间,苗家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到附近的“坡场”上共度佳节。坡场从早到晚欢声沸腾、笑语喧天,跳芦笙舞、唱歌、吹苗笛、斗鸡、斗鸟等活动丰富多采,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爬坡杆是节目的中心内容,青年们围着坡杨中竖起的一根高约2丈的木杆,随着笙歌翩翩起舞,为比赛助威喝彩,参赛者则—一展示其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爬杆技巧,爬得最高、动作优美者为优胜者,除得到一定的奖励外,还会赢得姑娘们的爱慕。

伊斯兰教三大节日

开斋节、吉尔邦节、圣纪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

4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国家根据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规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节日期间放假并特殊供应清真食品。广西境内的回族群众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一样,每年都隆重庆祝三大节日。 穆斯林按教义现定,在每年的斋戒月(伊斯兰教历九月,公历为六月左右)期间,除了特殊情况的人如小孩、老弱病人、孕妇等外,其他人必须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黄昏后才吃斋饭,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看到新月为止,第二天即为开斋节。据说这是为了体会饥渴的滋味,以培养节约的良好习惯和对贫困穷人的同情心。这天,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道贺,互赠礼品,也有的为先人“走坟”祈祷,或捐资济贫,晚上则到清真寺参加节日聚礼,听阿訇传诵古兰经。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公历八月左右),具有宰牲献祭的特色。相传是为了纪念安拉(即真主)允许阿拉伯人的始祖易朴拉辛宰羊代替献子作为祭品表示忠诚。回族人民继承了这种习俗,节日期间沐浴盛装前往清真寺会礼,并宰杀牲畜,招待宾客或馈赠亲友。 圣纪节又称圣忌节,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三月十二日举行,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会餐并走访亲友,互赠礼品。

依饭节

依饭节也叫“喜乐愿”,是仫佬族人民特有的盛大节日,一般三年举行一次,建卯、未、亥(也有在丑、辰、未、戊)之年,于立冬后择吉日举行。解放前,做“依饭’对,全村杀猪宰羊,请师公边唱边舞祭供“依饭公公”,祭扫后男女老少大会餐,接着是唱歌演戏、舞狮耍龙等狂欢活动,持续一天一夜,非常隆重热闹。依饭节从头到尾歌舞不断,舞蹈动作难度高,唱腔子变万化,实际上是一场盛大的民间艺术活动,虽然掺杂着较浓厚的迷信色彩,花费也较大,但却反映了勤劳善良的仫佬族人民庆贺当年丰收和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良好心愿,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朴实无华、旋律婉转动听的“劝世歌谣”,对培养教育年青一代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十分有益。解放后经过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逐渐废除,如今,依饭节已成为仫佬族群众欢庆丰收、歌唱改革开放给仫佬山乡带来新变化的盛会。

祝著节

祝著节(亦称达努节)是大化、东兰、马巴等地布努瑶的传统节日,一般三至五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廿九。节日当天,各乡镇瑶族群众自发聚在一起,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敲起铜鼓,吹起唢呐,以打陀螺、铜鼓舞、歌会、斗鸟、射弩等多项民间文化活动隆重庆祝,鼓声、歌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热闹,有不少老人在山传唱瑶族祖先密洛陀和射日英雄昌郎也、昌郎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及瑶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不少人趁此机会交流生产技术

5 和致富经验,青年男女则唱起缠绵的情歌谱写浪漫的恋曲。祝著节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展示了瑶族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春节

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婴儿生日节

朝鲜族婴儿一周岁纪念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讲究的节日。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妆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子上着五色丝绸短袄,外加坎肩,女孩上身穿小巧玲珑的短袄,襟垂飘带,下着罗裙),然后把孩子抱到已预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雪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兴奋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拉祜族的节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的节日有葫芦节、春节、火把节、祭祖节、新米节、中秋节及清明节、端午节等。

葫芦节

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葫芦节源自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史诗叙述厄莎造就天地万物后,将一粒金色的葫芦种子种在一棵大树下,种子慢慢发芽、开花、长成葫芦。厄莎请来小米雀和松鼠啄开葫芦,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从葫芦中走出来。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成为拉祜族的诞生日,每年都要举行庄重的庆祝仪式和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6 春节

拉祜族的春节称为“扩”,分为大年和小年,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为小年,又叫“男人年”。传说远古过年,男子外出打猎,来时年已过完,为了慰劳男子,重过一次年,是为小年。拉祜族对春节极为重视,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预备过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鸡叫后,家家户户便在枪炮声中到山泉边、水井旁抢“新水”。据说,谁家最先抢到“新水”,谁家当年的谷子就会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抢回来后,要供于神龛上祭神敬祖,给老人洗手。接着将糯米粑粑烤熟,先敬传说中的英雄扎怒扎别,再分别献给牛、农具以示慰劳。初一这天,活动限于寨内进行,主要的活动是到寨子东面的山岗上请年神。初二至初四,亲友间带酒、糯米粑粑、猪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过年礼后,要给拜年者拴红线祝福。出嫁的女儿亦携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体外出打猎,出发前,要举行狩猎祭奠活动。正月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人将年神送回到山岗上,夜里在村寨广场欢跳芦笙舞,第二天开始生产劳动,春节结束。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语支各族的共同节日,也是拉祜族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拉祜族有着本民族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厄莎强迫人们在八月十五这天向他进贡,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别带领人们进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将太阳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人们无法耕种庄稼。扎努扎别采松明绑在水牛角上,将蜂蜡涂在黄牛角上,照亮大地,人们得以耕种、收获,战胜了厄莎。厄莎十分气恼,设计害死了扎努扎别。为了纪念扎努扎别拉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点燃松明火把,相沿为火把节。火把节之夜村寨中心立一对数丈高的大火把,由头人或德高望众者将大火把点燃,各家家长也将自家房前的火把点燃,持火把绕行房前屋后,田间地角,驱赶蚊虫鼠蛇,青年们则围着村寨广场的大火把欢跳芦笙舞,通宵达旦。

祭祖节

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祭祖时,每家在神龛旁临时摆一篾桌,将芭蕉、菠萝、桃子、石榴、姜苗花、鸡凤花、养凤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数与去世的祖宗人数相同,插上香蜡,之后杀鸡做饭,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时要按去世祖先的辈分大小一一恭请回来过节,祈求他们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须边祭三天,至十五日将祭品用一块篾笆盛着送至寨外僻静处,节日方告结束。

新米节

7 具体日期不定。在农历的

七、八月间稻谷黄熟时选一天。按习俗,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里,连牲畜也赶回家。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后按顺序给牲畜、生产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后吃。

二月八和月亮节

信佛教的拉祜族过。时间分别为农历二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动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后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还由老人用新米饭、新鲜瓜果祭拜月亮。

圣诞节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历12月25日过此节。节日清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集教堂唱《赞美诗》(拉祜文),下午开展群众性文体、社交活动并互赠礼品。礼品由教堂波管(治理财务的人)造册登记,悬挂在立于广场中心的竹竿上,由牧师祷告后点名领取。送礼品要送对方没有的东西,青年男女之间则互赠对方心爱之物。各种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优胜者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和糯米粑粑。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娱乐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线将陀螺绕紧,然后扯动鞭子,陀螺即飞旋而出,以击中对方的陀螺并使之停止转动者为胜方。打陀螺不仅在寨内进行,有时寨与寨之间还各自选出代表队开展比赛,风气颇盛,民间亦有谚语云“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荡秋千更是年节里不可缺少的活动。

哈尼族盛大节日

矻扎扎节

我们红河州农历的6月中旬,也就是现在举行的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矻扎扎节。如同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传说古代哈尼人烧山开田,得罪了众野兽。野兽上告天神,说哈尼人毁其家园。聋子神乌麽偏听偏信,罚哈尼人农历六月稻谷扬花时杀人为祭。哈尼人痛苦不堪,天神教哈尼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打磨秋。众野兽看见哈尼人在磨秋上飞悬高喊,以为是天神加重对哈尼人的惩罚,把哈尼人一个个的吊在空中打。于是请乌麽免除了哈尼人杀人为祭的惩罚。为感谢阿匹梅烟天神,哈尼人举行矻扎扎,祭天神,并请天神到人间与哈尼人共度佳节。

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哈尼族语言属汉藏

8 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

哈尼族基本上是农作经济,各地哈尼族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哀牢山、无量山地区以水稻为主,兼种旱稻,澜沧江流域以旱稻为主、兼种水稻,前者经济较发达,后者经济较落后。矻扎扎节日期间,哈尼山寨到处喜气洋洋,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相聚到磨秋场上,以打磨秋的方式来欢庆节日。按照传统习惯,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寨们要到高山顶上砍回一棵标直的青松,在寨边的磨球场上支起磨秋,还要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秋和秋千。接着,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开秋”,只有在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后,其它人方可以开始。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期,磨秋场上人山人海,磨秋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甩秋人的速度越快,围观的人越开心。那些艺高胆大,生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这种欢快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此时,各家当家的男子用小筛子抬着自家制作的酒肉佳肴来到磨秋场,人们围坐在磨秋的四周,相互敬酒,预祝吉祥和丰收。傍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一把用九片松明扎成的火把,在房内行驱邪除恶的仪式,然后再将火把送到寨外山丘上集中燃烧,祈求幸福和安宁。现在全红河州的企事业单位,在矻扎扎节日里放假两天,以示庆贺!

五月初五满族节日

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

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似乎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除病去邪快乐又安康”。从这首歌词人们定会联想到艾蒿比其它药草灵气大。歌词“艾叶香香满堂”,是因为在三十年代新宾山城乡村草房很多。砖瓦房很少,房檐插上一大排艾蒿。被风一吹顺着开着的窗户吹进屋内,清幽香气满屋,真成了艾叶香香满堂了。把桃枝插在大门上。或用桃核雕刻成小花筐挂在房门上或挂在孩子手腕上、脖子上,人们认为这能避邪。

推荐第8篇:长兴风俗节日资料

长兴城市概况

长兴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与苏、皖两省接壤,位于太湖的西南岸。全县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辖10镇6乡2个街道1个国家级开发区,户籍人口约62万。近年来,长兴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县、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获得联合国环境署认定的“国际花园城市”城市类金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一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等。

长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长兴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素有东南望县之称。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茶圣陆羽在此写就了旷世巨作《茶经》,明朝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被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并留下了手写真迹。长兴民间艺术十分丰富,被称为民间艺术奇葩的“百叶龙”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演出,在“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的精彩演绎,赢得了中央领导以及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长兴生态和谐,旅游资源独特。长兴地处太湖西南岸,有34公里的太湖湖岸线,既有雄峻的山体,又有浩渺的水景,更有乡村田园气息,造就了长兴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以大唐贡茶院为代表的陆羽茶文化旅游,以弁山碧岩寺、城山清凉禅寺、仙山显圣寺和顾渚山寿圣寺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以“金钉子”、古银杏和扬子鳄为代表的古生态文化旅游,以葡萄节、杨梅节、樱桃节、桃子节等节庆旅游和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长兴交通发达,区位条件优越。长兴自古以来被称为“三省通衢”,是浙苏皖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境内有一条黄金水道(长湖申运河)、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三条铁路(宣杭铁路、长牛铁路、新长铁路)、四条高速(杭宁、申苏浙皖、杭长、申嘉湖),周边有浦东、虹桥、萧山、碌口四大国际机场,上海、宁波、乍浦三大国际港口,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大中城市相距均在150公里之内。2013年杭宁城际高速铁路的正式通车使长兴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

长兴历代书院

学塾、书院、县学是古代教育的组织形式。长兴县学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私学,书院、县学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古代生童的求学之路,一般是私学启蒙,书院成学,县学求科举登士。

书院系讲经之所,有官办,有私办。主持人称“山长”(院长),教习(教师)分主讲、经长(“五经”各设一长)、学长(礼、乐、御、书、数等科各设一长)等职。入学生员有秀才、举人及童生。

长兴最早的书院是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蒋必胜在夹浦皋塘寺创办的东湖书院,当时成为全国40所著名书院之一。

明代,长兴书院进入鼎盛时期,较为著名的书院有: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顾应祥于雉城长安门(今大西门)内创办的养正书院,长兴知县黄(依)于承恩门(今米行弄小西门)内所办的讲德书院,顾应详归田养老时在五峰山下所建的静需书院等。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箬溪书院。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长兴知县熊明遇见讲德书院已荒芜多年,甚为惋惜,于是在县城东北角金莲塔之西(今金莲桥西)办起箬溪书院。该院在明末清军南下时遭焚毁。后在乾隆、咸丰、同治年间,又有一段“建——毁——建”的沧桑历程。光绪十一年(1885)兵部侍郎、书画家张度(长兴人)捐资扩建箬溪书院,建房屋80余间,有大小书厅、讲厅、大操场、荷花池等,庭楼处处,树木葱葱。箬溪书院延至清末,文人学士不断来院执教讲学,如经学大师俞樾曾主讲“四书”。书院成为县内外名师学子云集之地、论文习典之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箬溪书院改为箬溪高等小学堂。

此外,明崇祯年间,知县吴仲峦在小西门建有霞丹书院;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县恽思赞在泗安建有蒙养书院,后更名安溪书院,民初改设安溪高等小学堂。

县学是官办的县级学府。长兴县学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县学宫从城东迁至西箬溪北(今长兴一中内)。学宫大成殿几经修葺,保存至今。县学于光绪三十一年与箬溪书院同时撤废。

长兴庙会

每年正月十五王二相公生日、二月初二土地菩萨生日、三月三耘田菩萨生日、七月七五福菩萨生日、九月初三财神菩萨生日,都有庙会。连续三天,抬神周游三乡四里,逢河要搭浮桥。沿途群众烧香点烛,供应茶水。队列中有马灯、龙灯、舞狮子、抛钢叉等。庙内外有戏班子演出。商贩设摊做生意。活动以乡镇为单位,并成立理事会负责具体事务。庙会前夕,有人持小锣到各地敲一遍,名曰“敲报”,以便村民及时作好准备。这一风俗延续到解放前夕。

蚕乡禁忌

处于吴越中心地带的杭嘉湖平原,自古就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蚕桑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桑文化的生产习俗和信仰习俗。遍布蚕乡的古老禁忌,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民俗事象。

自古以来民间生产大都伴随各种各样的禁忌。但是象养蚕那样禁忌之多,却是罕见的。据《西吴蚕略》、《吴兴蚕书》、《广蚕桑说》等书记载,不论在蚕室内或在蚕室外,禁忌项目名目极多:

蚕初生时忌室内扫尘、忌灸爆鱼肉、忌油火纸于蚕室内吹灭、忌侧近舂捣、忌敲击门窗、忌槐锡箔、忌蚕室内哭泣、忌秽言淫辞、忌末满月产妇作蚕娘、忌灶前热汤泼灰、忌产妇孝子入家、忌烧皮毛乱醋五辛、躁腥爵香等物、忌当日近风、忌西晒日照、忌温热时猛风骤寒、忌寒凉中突然过热、忌不洁净人入蚕室、忌蚕室近污秽、忌吸烟、忌油漆,并忌一切烟熏,等等。这些传统的禁忌,既反映了蚕农的祖先对各种蚕病灾祸的恐惧心理,并带有一定迷信的色彩,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养蚕经验的摸索,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如在维持环境整洁安静,保持蚕室最佳温、湿度、预防传染蚕病等方面,对蚕丝生产是有利的。

“养蚕用白银,种田吃白米”,蚕丝生产在农家的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一旦进入养蚕的关键时刻,哪怕是亲朋好友,都得严格遵守“禁往来”的乡规,甚至连官府的征收也要停止。曾任湖州推事的明代学者谢肇浙说过:“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及里干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以此保障蚕事顺利,不受干扰。蚕农在饲养小蚕时,往往关闭大门,熟人有事要走边门或后门,生人是不准进蚕房门的。万一有人冒昧行事,主妇就会端出一盆冷水,兜头向外人泼去。有的则端出一盘冷饭,上面放一根菜,——一边跟着生人向外走,一边把饭朝外拨出。在长兴一带,在冒犯规矩的生人出门之后,主家就用一只竹罩,放一副盅、筷,及少量的酒和饭菜,还有一个小稻草卷,到生人回去的三岔口或大路旁,点燃草卷,倒掉食物,意为送走生人带来的鬼祟。但这种祛祟的风气,早巳消失。那种唯恐不洁之物入侵蚕房的禁忌,如今已被严格的消毒管理所代替。

禁忌一旦成为一种风俗现象,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强烈的渗透力。虽然某些禁忌已演变得面目全非,但仍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蚕乡人的语言习惯。蚕农平时说话,有许多忌讳,有的字避开不说,往住改用另一个字来表达。例如“葱”不好叫葱,要叫“香头”,唯恐蚕宝宝被“冲’’掉。“酱”不好叫酱,要叫咸酸”,生怕蚕得“僵”病,“姜”也要说成“辣烘”。而“笋”要说成“萝卜”或“钻天”,因为蚕死后身体会伸直。在吴语中“虾”音与“浮肿”同义,意会蚕得白肚病,因此“虾”便叫做“弯转”。又因“爬”、“游”、“逃”与蚕的生病状态有相似之处,所以就将“爬”说成“行”,“油”说成“滑漉漉”,而视为避邪之物的桃枝,则说成“掌头”、“涨头”。“四”与“死”谐音,更是大忌,因此蚕进入“四眠”就称 “大眠”。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民间歌谣《蚕花本子》中,说得就更为详尽了:

„„看蚕娘娘顶认真,百样事情都要改。青姜改做辣头子,茄子改做落苏筷,粪笋改做粉一团,扫帚改做擂地光,犬儿改做办念子,猫儿改做官家郎,老鼠改做夜明珠,青儿改做窝一窝,见了百脚叫吴蚣,小小花蛇叫秤梗,肉儿改做天堂地,虫虾改做倒宿娘,豆腐改做白马肉,鸡儿改做太子样。口头语言改不尽,只有一样不好改,见了婆婆叫娘娘。

这段歌词中的语言禁忌状况,现已很难一一解释清楚了,但如果你指着活蹦活跳的虾儿问儿童,他们仍然会细声雅气地告诉你——“弯转!”

白岘十番锣鼓 民间打击乐表演。一般12~14人表演,多时有

二、三十人同时表演、敲打。表演时,可分为大小两组:大鼓、大锣、大镲;小鼓、小锣、小镲。两组轮流循环表演。同时还有加入了木鱼、梆子等打击乐,另还有板鼓、京鼓、长尖等。表演既可以在固定舞台进行,也可以在游行中进行。常常伴有舞龙、舞狮表演,气势宏伟。十番锣鼓原兴盛江苏,后传人长兴,主要是在白岘乡一带流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在喜庆丰收、迎娶婚假、宗教仪式等重大活动进行表演。十番锣鼓曾在2002年湖州丝绸节荣获特等奖。

推荐第9篇: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一)

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 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二)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三)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

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推荐第10篇:2月27日教案节日风俗

2010年2月27日教案节日风俗

(一)话题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来一起谈谈节日,好吗?你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

流交流。

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自己知道的节日。如何将节日分类呢?

3.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

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国际性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西方节日: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

特定的节日:教师节、护士节、母亲节

4.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风俗,或者有着特定的纪念意义。谁知道在我们传统节

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节日的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儿。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见闻。请大家畅所欲言,先在

小组内交流,请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说。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7.小组交流后,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8.集体交流,感受各地民风民俗。(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亲情融融的话题交流,引导学生感知节日的风俗,打开心里的话匣子,节日不是凭空而来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环境的人们有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追溯一下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往小处说是了解节日的来源,可以为马上习作时如何设立某个新节日做指导和暗示,往大处说,也是感受不同的节日文化,领略地域风情,提升生活品位,使课堂更充满激情和生趣。

9、游戏猜猜:下面古诗是描写那些节日的

10、描写春节的《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元宵节的──《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 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1、以春节为例子,介绍节日风俗作文的写作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写节日民俗就要体验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就要描写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写节日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写好事情细节,写细节应该写出生活的情趣。你看下面的细节描写: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嚼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小涛说。“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样好吃。”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 节日里欢快场面,在写节日的文章里是少不了的。写好节日的场面,不仅可以烘托热闹的气氛,而且可以推动事情情节的发展,还能很好地表达稳的主题。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节日的成语,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普天同庆 张灯结彩 载歌载舞 盛会空前 喜气洋洋 五彩缤纷 欢声笑语

彩带飞舞 千歌万曲 敲锣打鼓 流金溢彩 赏心悦目 响彻云霄 锣鼓喧天

鼓乐齐奏 欢声雷动 彩旗飘扬 灯笼高挂 斗大金字 恭贺新喜 双喜临门

喜上加喜 喜上眉梢 欢天喜地 彻夜狂欢 笑语满堂 扶老携幼 翩翩起舞

灯火辉煌 光彩夺目 花团锦簇 锦上添花 蔚为壮观 琳琅满目 装饰一新

翩翩起舞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金鼓齐鸣

爆竹声声 鞭炮连响 震耳欲聋 情绪高涨 情绪热烈 人群熙攘 人来人往

往来不息 川流不息 人流拥挤 水泄不通 成群结队 争先恐后 灯火辉煌

2、元宵节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3、制作元宵:

材料:糯米粉水制作过程学生注意观察(指导学生先后顺序指导写成小片段)原料做法

1、

2、

3、

3、描述节日民俗活动的文章,要分三段来写。开头→节日事件→结尾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构思行文的章法。

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即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明白。

节日事件:又可称为节日活动过程。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了,要具体地来叙述了。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节日民俗活动,要抓住“有趣”、“有意义”的事来写。写作时,要选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有教育意义的事,围绕“有趣”展开联想和想像。你写的这件事情有趣在哪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这都是文章中应体现出来的。要写好民俗活动的生活细节,让文章中的人物活起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象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

结尾: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可总结全文,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一下自己的幸福生活等等。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节日的民俗活动节目。

中间:民俗的生活活动开始→场面描写

民俗的生活活动过程→场面描写+精彩细节(点面结合)

结尾:抒发感情。总结全文,或交代民俗的生活活动结束

第11篇: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

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

二、三月

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

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门巴族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节前也有祭祖守岁活动,节日期间要做酥油花、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祭祀点格尔汗活动每年春、秋两次。宗教节日每年有定期的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九月(或十月)大会。此外,各部落都有祭鄂博(裕固语称鄂垒)活动,但时间不一样,或二月二,或六月六,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十分热闹。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

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第12篇: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_节日和风俗习俗

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

二、三月

三、四月四等。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壮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

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门巴族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节前也有祭祖守岁活动,节日期间要做酥油花、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祭祀点格尔汗活动每年春、秋两次。宗教节日每年有定期的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九月(或十月)大会。此外,各部落都有祭鄂博(裕固语称鄂垒)活动,但时间不一样,或二月二,或六月六,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十分热闹。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

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第13篇:中国及国际常见节日英文表达和风俗

中国及国际常见节日英文表达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 lands Day)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1] 。这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情人节(英文:Valentine's Day),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赠送礼物给情人或心仪的人,例如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等,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并在世界其他地方流行开来。在中国,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在该日,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公司会响应造林的号召,集中举行植树节仪式,从事植树活动。中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最初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创议设立[1] ,而后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这一设定被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还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规定了其它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1 白色情人节(WhiteDay)在每年公历的3月14日,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的延续,寓意期盼和幸福,在这天回馈礼物能表明心意。“白色情人节”起源于欧洲国家,后被日本人接受并广泛流传。逐渐地,“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等地区。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热衷于此节日。2012年3月14日,农历2月22日,星期三为2012年白色情人节,同时这一天也为国际警察日。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国际警察日在每年公历的3月14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2004年确立的。2012年3月14日,农历2月22日,星期三为第九个国际警察日,同时今天也是白色情人节。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第67届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12月21日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号召世界各国从2013年开始举办纪念活动。联合国大会作出“国际森林日”决议,目的是要唤起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推进全球性植树运动,积极维护生态安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是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即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而另一个版本的睡眠日是由世界睡眠医学学会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健康计划,并提议将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三月的第3个星期五。在中国,一般都以3月21日为准,并在当天举行相关的主题活动。世界睡眠日设立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2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节期为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但个别玩笑由于开得过大而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反响及衍生成为(传媒)谣言和都市传说,所以对于人们来说一般会加以避免如灾难之事的玩笑。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3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一些修佛的人会烧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经给他们去世的亲人朋友,意在帮助亡人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从而离苦得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2]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16日复活节( Easter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 4 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劳动者争取到的合法权益。[1]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 Day) 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World Red Cro and Red Crescent Day),是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 )以及190个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共同的纪念日,1948年,经国际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同意,红十字创始人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5月8日被定为红十字日。在这一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都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日子,以表示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选择5月31日作为世界无烟日是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2015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8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在控制吸烟问题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公众对于吸烟危害健康这一重要的科学事实缺乏深刻的认识,有效控烟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6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教师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常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建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7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

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前夕(英语: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等。

万圣夜是诸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

8 万圣节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东亚的中元节与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阿诺卡(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1]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古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1]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9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完]

第14篇: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兵戈之灾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这也反映在节日风俗当中。古人以五月为恶月,禁忌较多唧,这集中地表现为五月五日端午节有关辟兵祛灾的风俗。民间有的是通过传说中的方药辟兵,《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五日,俗以此日取蟾蜍为辟兵”凹,是用蟾蜍辟兵。关于这种做法《抱朴子内篇》讲:“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矢弩皆反还自向也”廿。叉陆机《要览》也有类似说法:“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重八字,名日肉芝。以五月五日取阴干,以其足画地即流水,带之于身能辟兵”皿。所讲万岁蟾蜍显然属于传说,但是这种传说中以特定时日合成药物的道术对节日辟兵风俗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

再者,佩戴五色织品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阳羡风土记》讲“端午造百索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五色缕在端午节还是比较流行的赠品,《邺中记》讲:“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饲神及作五色缕、五色辛盘相问遗。”五色丝有多种名称,其中辟兵缯则说明它在节日风俗中所谓辟兵的用途。 早期道教文化在以五色缯或五色织品辟兵祛灾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具体讲五色缯有白缯、黑缯、青缯、赤缯、黄缯,在上面还分别写有五方帝君的“符命”田,以为可以辟兵禳灾,其中赤缯上写有“其年金石自消,兵灾荡民,中元出此文,固天气禳此灾”。道士还将真文写在五色缯上,“东方青帝符灵宝九暴天文”以朱书青缯三寸;“南方赤帝符灵宝三燕天文”黄书三寸绛缯;“中央黄帝符灵宝一暴天文”白书黄缯三寸;“西方白帝符灵宝七蒸天文”墨书白缯七寸;“北方黑帝符灵宝五燕天文”青书黑缯五寸回,以为佩身可以消灾免祸。五色缯上的“符命”和“天文”都反映出是以五色象征的五方帝君来镇厌灾祸,是一种五方帝君信仰。从辟兵祛灾的方式来看,道教文化中使用五色纹缯是一种镇厌灾害的法术。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15篇:日本一年中节日风俗文化

日本节日风俗文化

祭祀

雄壮的祭祀、优雅的祭祀、绚丽多姿的祭祀···,随着四季的变迁,日本全国各地会年复一年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这些祭祀大多来源于神道和佛教,夏天有烟火大会和民谣舞蹈,冬天有冰雪节等民间娱乐性质的活动,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祭祀活动。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从各种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并把自然的这种力量尊为“神”,据说这就是神道的起源。源于神道的祭祀颂扬神的力量,通过与神的交流,祈求五谷丰盛、生意兴隆以及社区与家庭的兴旺。

对于祭祀已成为日本人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这一现象,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兴致勃勃。祭祀独特的热闹气氛,不亲身感受绝不会明白。请安排去祭祀的日程,一起参加、一起热闹吧!

1月

一月六日 救火会大游行 举行于台场中央路

2月

二月第一星期日为止的五天 雪节 在北海道札幌举行。

二月三日或四日 “节分”(立春的前一天) 每逢节分的晚上,全国的神社及寺院,从事撒豆驱鬼活动。

3月

三月三日 女孩节 凡有女孩的家庭,大都购备成套人形娃娃,陈列家中。

4月

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 都踊(樱花踊) 举行于京都祗园地区的歌舞练场戏院。

四月十四日十五日 高山节 举行于岐阜县高山市的日枝神社

5月

五月三日或四日 博多DONTAKU节 场所是九州福冈市。数以万计的男女市民,穿着五光十色的服装,在鼓笛的伴奏之下,载歌载舞于通衢大街。

五月十一日至十月十五日 鸬鹚捕鱼 岐阜市的长良川是最有名的一处。

五月十五日 葵节 京都的上贺茂及下贺茂神社联合主办。壮丽的行列,仿效了古代皇室前往神社礼拜的仪式。

五月的第三星期六及星期日 三社节 举行于东京的浅草神社。许多青少年肩抬小型神龛,游行于通衢大道。

五月十七日十八日 春季日光东照宫大节 举行于日光东照宫神社。

6月

六月十四日 插秧节 场所是大阪市的住吉神社。

7月

七月一日至十五日 博多花车行列 场所是九州福冈市。

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灯节 若干家庭满悬纸灯,以示祭慰亡灵之意。

七月十六日十七日 祗园节 京都八坂神社主办的此一活动,是京都著名的盛会之一,最精彩的部分是在第二天的花车行列。

七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 天神节 场所是大阪天满宫神社。

8月

八月二日至七日 大灯笼节(NEBUTA) 北本州弘前市主办的豪华行列。每晚许多老幼男女,提着扇形或人形大灯笼,在通衢大道上游行。灯笼上画着历史上有名的英雄美人。青森市也有同样的盛会。(八月二日至八月七日)

八月五日至七日 竿灯节 举行于北本州秋田市。许多年轻人高举排列于竹架的纸灯,游行市街。

八月六日至八日 七夕节(星节) 宫城县仙台市的民间活动。

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 阿波踊 四国德岛市举行的闻名日本全国的传统舞蹈。男女老幼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八月十六日 祝火节 在京都大文字山畔的黑夜之中,燃起一个大字形的祝火,还有种种娱乐活动。

9月

九月十六日 流镝马(骑射竞技) 举行于神奈川县镰仓市的鹤岗八幡宫神社。

10月

十月七日至九日 OKUNCHI节 长崎市诹访神社举行舞龙及化装舞蹈。

十月九日十日 高山节 举行于歧阜县高山市的樱山八幡神社。

十月十一日至十三日 御会式 场所是东京本门寺。这是纪念日莲大僧的一个节目。十二日晚上,参加的人们,手提纸花方灯,列队游行。

十月十七日 秋季日光东照宫大节 日光东照宫神社主办的盛大“千人行列”。

十月二十二日 时代节 京都平安神社主办,盛大行列,约有二三千人参加。他们分别穿着京都千年以来各重要时代的鲜艳衣服,很可以说是历代古装的大“展览”。

11月

十一月三日 诸侯行列 盛大举行于日本最有名的观光胜地箱根,是当时封建诸侯旅行形式的再现。

十一月十五日 七五三节 父母率领子女就近参拜神社。为子女的未来而祈祷。

12月

十二月十七日 春日神社节 举行于奈良春日神社。参加行列的人们,有的披着盔甲,有的穿着古装。

正月

一年之始的“新年”是日本传统仪式中最重要的节日。以前,“新年”是迎接“正月神(岁神)”的仪式。人们相信“正月神”是从高山来到村落,并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幸福。因此,人们在每年的12月13日(当天称为“始年”)就开始忙碌的准备迎接1月1日到来的“正月神”,这天,家族成员欢聚一堂,边吃年节菜边辞旧迎新。

但现在,与其说是传统仪式,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它看成是公司或学校的长假,在新年期间回老家,或去海外旅行的人正日益增多。

新年时,树立在门前的“门松”是让正月神“岁神”附身的媒介。用常绿的松树来迎接神明,以祈求家宅兴旺。“注连装饰”是挂上各种各样装饰品、新年时用的“注连绳”(实际上是打成节的稻草绳)。用桔子来装饰意味着家族代代兴旺繁荣,用海带来装饰意味着一家幸福快乐。藉着悬挂稻草绳以区别内外,它意味着不让外面的脏东西进门。门松,稻草绳一般是在27日或28日装饰在大门或正门上的。

“年初巡礼”---新年的第二天起,去拜访平日受到其照顾的亲戚朋友以及前辈,谢谢他们过去一年的照顾以及希望来年也一样互相来往,这样的一种拜访活动称为“年初巡礼”。以前,“年初巡礼”是男性的事情,但现在也有很多人是夫妻一起出去“拜年”的。

从元旦起到一月三日的三天称为“三贺日”,很多人都到附近的神社去参拜。因为是过年后的第一次参拜,所以此参拜又被称为“初次参拜”(初诣)。

东京的明治神宫,川崎大师等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变得非常的热闹。大家都是祈求来年合家健康,生意兴隆。参拜的方法是先投入香钱,然后敲铃,最后拍三下手后敬礼。

将糯米蒸熟,用木槌槌成糯米糕。在新年,传统节日等喜庆的日子里,各地都会举行槌糯米糕大会。将糯米糕同蔬菜,鱼等放在汤汁里煮成的“烩年糕”是新年里不可缺少的菜肴。此外在新年时,把叠成两层、圆形的、叫做“镜饼”的年糕放置在壁龛上装饰的风俗习惯至今仍广泛流传着

第16篇:香港大学生活中的节日风俗

香港大学生活中的节日风俗

对于香港大学生活的情况,很多学生都是充满幻想和好奇的。如果申请成功的了香港大学留学,那么就要对于香港大学生活提前进行了解,从而才能保证香港大学生活过的更好。下面是对于香港大学生活中,节日风俗的介绍,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

香港特色传统节日

太平清醮(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太平清醮,又称包山节,这个节日是香港的一个别具道地色彩的传统节日,每年在长洲岛上,居民都大肆庆祝。

在这传统的节日上北帝庙前有三个用竹棚搭成、挂满平安包的包山。

会景巡游是节庆的高潮,飘色、醒狮及麒麟队在岛上巡游,小孩装扮成古今人物或传说中的角色,站在支架上,穿梭大小街道。因为包山的缘故,故太平清醮又名包山节。太平清醮的庆典会长达一星期,当所有祭祀都完成后,最后一个项目就是“抢包山”活动。一声号令后,参赛者就会爬上包山,尽他们的所能抢夺包子,而抢到的包子会分派给其他居民。

谭公诞(农历四月初八)

谭公诞是香港本地的节日之一,这起节日起源于一人名“谭公”。谭公是另一位海上的守护神,为渔民带来平安与喜乐。

谭公诞主要的庆祝活动都在筲箕湾和跑马地举行;筲箕湾位于香港岛东面,昔日原为一个渔港。从前,每逢谭公诞,许多市民善信都会参与巡游、烧香膜拜,以纪念当年谭公为居民驱除瘟疫的事迹,场面十分热闹。这项饶有特色的巡游活动,曾因城市建设而停办,如今再度卷土重来,令舞龙舞狮、飘色巡游等节日盛况,沿大街上演,精彩可期!

车公诞(农历年初三)

每年农历年初三,位于沙田马场附近的车公庙就会人头涌涌、香火鼎盛,各男女善信上香朝拜后多会转动坛前的铜风车,祈求新一年转出好运新机。位于西页蚝涌的车公庙则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是香港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香港大学生活中,节日风俗的详细情况,大家看了之后都能有所了解了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准备,从而才能让香港大学生活过的更好的,顺利地去香港留学。

第17篇:领悟民俗(民俗基础知识、节日风俗、人生风俗)

领悟民俗(民俗基础知识、节日风俗、人生风俗)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俗的( B )不排除个人因素,及个人的创造,但民俗一旦经形成,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

A.扩布性 B.集体性 C.稳定性 D.规范性

2.( C )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A.传承性 B.变异性 C.稳定性 D.集体性

3.民俗的( B )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 A.变异性 B.传承性 C.类型性 D.规范性

4.( C )是指民俗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A.稳定性 B.规范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5.民俗的( B )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 A.扩布性 B.集体性 C.稳定性 D.规范性

6.民俗的( A )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A.类型性 B.集体性 C.传承性 D.规范性

7.民俗的( D )是指对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A.扩布性 B.集体性 C.稳定性 D.规范性

8民俗的( A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具有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A.教化功能 B.规范功能 C.娱乐功能 D.维系功能

9.民俗的( B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 A.教化功能 B.规范功能 C.娱乐功能 D.维系功能

10.民俗的( C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A.教化功能 B.规范功能 C.娱乐功能 D.维系功能 11.民俗是( A )唯一的行为规范

A.远古社会 B.现代社会 C.城市 D.学校

12.民俗的( D )是指民俗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A.教化功能 B.规范功能 C.娱乐功能 D.维系功能

13.( A )是指民众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性的民俗事象,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14.( B )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15.( C )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16.( D )是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17.礼仪的基本形式物质水平,历史传统( B )民族辽阔众多因素影响 A.行为规范 B.文化心态 C.道德标准 D.出世准则 18.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B )之称 A.历史悠久 B.礼仪之邦 C.古老 D.文明

19.恋爱一般由相识、约会、( B )、热衷和求婚五个阶段组成 A.相识 B.求爱 C.相遇 D.相求 20.礼仪民族包括人生礼俗和( B )

A.国家礼俗 B.节日礼俗 C.民族礼俗 D.诞生礼俗 21.婚礼在中国原为( B )属于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A.婚姻 B.昏礼 C.嫁娶 D.迎亲

21.恋爱的最后一关是( B )

A.结婚 B.求婚 C.热恋 D.求爱 22.吊唁的礼仪有祭奠送奠敬和( B )等 A.送礼金 B.慰问 C.致敬 D.致悼词

23.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 B )文化特点造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

A.民族特色 B.社会状况 C.文明礼仪 D.交流方式 24.壮族的住房有干栏式竹楼和( B )两种 A.草房 B.平房 C.楼房 D.木房 25.满族最隆重的礼节是( B )

A.握手 B.抱见礼 C.问候 D.微笑 26.传统朝鲜族房屋最大的特点之一是( B ) A.干净 .B.炕大 C.温馨 D.豪华

27.法国尼斯狂欢节也是世界著名的狂欢节,在每年的什么时候举行( B ) A.1月底至2月底 B.2月底至3月上旬 C.3月底至4月上旬 D.4月底至5月上旬 28.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B ) A.设有堂屋 B.聚族而居 C.设有神灵 D.没有照壁 29.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是( B ) A.上古 B.先秦时期 C.汉代 D.东汉 30.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B )

A.避瘟 B.纪念屈原 C.驱邪 D.划龙舟 3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B ) A.自然崇拜 B.原始信仰 C.灵魂崇拜 D.迷信 32.下列节日中,具有纪念性的是( B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春节

33.下列节日,起源于特殊纪念的是( D ) A.元宵节 B.春节 C.重阳节 D.国庆节 34.下列习俗中,不属于春节的是( C ) A.守岁 B.吃饺子 C.张灯 D.拜年 35.“井井有条”这一成语源于( B ) A.寒食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6.寒食节是为了纪念( B ) A.屈原 B.介子推 C.牛郎 D.织女 37.端午节是( A )

A.农历五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六 C.农历五月初七 D.农历五月初八 38.下列属于蒙古族节日的是( B ) A.雪顿节 B.那达慕 C.开斋节 D.火把节 39.下列故事中,与中秋节无关的是( D )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中秋话月 D.后羿射日 40.下列习俗中,属于龙船节的是( C ) A.摔跤 B.送祖 C.竞舟 D.选美 41.母亲节是在每年的( B )

A.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B.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C.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D.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42.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 B )的日子 A.诞生 B.重生 C.钉死 43.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是( A )

A.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B.意大利威尼斯面具节 C.法国尼斯狂欢节 44.( A )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特色、最受人们重视呃呃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

A.春节 B.元宵节 C.元旦

二、多项选择题

1.民俗包含( ABCD )等方面

A.生产劳动 日常生活 B.社会组织 岁时节日 C.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D.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2.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民俗的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 B.民俗的稳定性、变异性、类型性 C.民俗的规范性、服务性 D.民俗的特有性、智慧性、独有性 3.民俗的类型有( ABCD )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4.民俗的服务性体现在( ACD )几个方面

A.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 B.民俗的文化创造是服务于人们的 C.民俗的文化创造是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D.民俗的文化能够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

5.民俗的社会功能有( BCD )

A.服务功能 B.教化功能 C.规范功能 D.娱乐功能 6.物质民俗主要包括( ABC )

A.生产商贸民俗 B.衣食住行民俗 C医药保健民俗 D.创造消费民俗 7.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 ACD )的生活文化 A.创造 B.传统 C.传承 D.享用

8.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 ABD )基础上形成的,只要基础不变,即便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

A.政治 B.经济 C.生活 D.社会

9.人类社会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ABC )的文化千差万别 A.各民族 B.各地区 C.各特性 D.各时代 10.民俗的教化功能是( ABC )的重要手段之一 A.人类保存 B.积累 C.传承文化成果 D.创造

11.民俗可以分为( ABCD )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语言民俗 12.礼仪的基本形式受( ABCD )等众多因素影响 A.物质水平B.历史传统 C.文化心态 D.民族习俗 13.礼仪民俗包括( AD )

A.人生礼俗 B.诞生礼俗 C.民族礼俗 D.节日礼俗 14.人们必须经过( ABCDEF )等几大环节

A.诞生礼 B.生日礼 C.成年礼 D.葬礼 E.寿诞礼 F.婚礼

15.成年之后,人们对逢十的生日看得很重,特别是( BCD )这几个寿诞 A.50 B.70 C.60 D.80 16.恋爱一般由( ABCEF )五个阶段组成

A.相识 B.约会 C.热恋 D.结婚 E.求婚 F.求爱 17.求爱的方式很多主要有( ACD )等组成 A.当面求爱 B.信息求爱 C.电话求爱 D.写信求爱

18.“三书六礼”中的“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大程序分别指( ABCDEF ) A.纳彩 B.问名 C.纳征 D.请期 E.聘礼 F.纳吉 G.亲迎 19.开面亦称为( ACE )等几方面

A.开脸 B.绞合 C.绞面 D.铺席 E.绞脸 20.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 ABCD )等构成

A.献哈达 B.递鼻烟壶 C.装烟 D.请安 E.鞠躬礼 F.握手礼 21.吊唁的礼仪有( ABD )等 A.祭奠 B.送奠敬 C.惦念 D.慰问

22.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敬人而约定俗成、( ABD )等组成 A.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B.处世准则 C.内在的修养 D.道德标准 23.傣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 ABC )多行善事不作恶的良好社会功德和风尚 A.尊老爱幼 B.和睦相处 C.不偷不骗 D.坑蒙拐骗

24.节日都具有传承性、警示性、庄严性和( ABC )的特点 A.稳定性 B.纪念性 C.娱乐性 D.隆重性

25.“元宵节”又叫( AC ),是汉族节日中的热闹、最愉快、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A.上元节 B.中元节 C.灯节 D.下元节 26.寒食节在( BC )

A.冬至后一百天 B.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C.清明节前一二天 D.清明节后一二天 27.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 ABCD )等说法

A.纪念屈原 B.纪念孝女曹娥 C.迎“涛神” D.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祀日 28.中秋节与( C ),清明节( D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A.重阳节 B.元宵节 C.春节 D.端午节 29.回族的三大节日是( ACD )

A.开斋节 B.法图麦节 C.古尔邦节 D.圣纪节 30.清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 B ),二是指( D ) A.风俗 B.节日 C.时序 D.节气 31.春节民俗有( ABCDE )

A.扫尘 B.守岁 C.贴春联 D.放鞭炮 E.拜年

32.在我国,农历( A )的夜晚称为七夕节,也叫乞丐节或( C )节 A.七月初七 B.六月初七 C.女儿节 D.情人节

33.中国民间有在中秋( A ),拜月娘,( B ),拜月等习俗,其中以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最为盛行

A.走月亮 B.赏月 C.祭月 D.吃月饼

34.(B)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行成的( C )族传统节日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汉族 D.回族 35.西方节日有( ABCDEF )

A.情人节 B.复活节 C.愚人节 D.圣诞节 E.母亲节 F.父亲节

三、判断题

1.民俗的集体性主要体现在民俗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能找到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

2.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又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 3.社会民俗是社会的集体的现象,但于集体性无关。(×)

4.所谓的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 5.人们在群体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民俗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6.民俗不仅统一群体的行为,而且也维系着群体的心理。(√)

7.同一个民俗现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式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8.世界上有众多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民俗和节日文化。(√)

9.春节又叫“年”,过年也叫“年”。(×)

10.我国从殷商开始,把月圆月缺一次称为一月,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

11.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产生刻复杂的社会活动。(×)

12.在春节期间,有一些禁忌,包括语言禁忌,器物禁忌和行为禁忌等。(√) 13.春节是民俗活动最为丰富的节日。(√) 14.饺子是我国南方人民十分喜爱的食品。(×) 15.舞狮子,又称“耍狮子”,“狮子舞”,“狮灯”。(√) 16.“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秧歌”。(×) 17.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春”。(×)

18.寒食节在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19.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0.礼仪是由一个系列具体表现的礼仪所构成的。(√)

21.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2.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23.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 24.中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不是西周的《周礼》。(√)

25.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礼仪。(√) 26.婚礼不是一种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礼仪,用来庆祝一段婚姻的开始。(×) 27.恋爱一般有相识、约会、求爱、热恋四个阶段组成。(×)

28.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造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民俗。(√)

29.藏族人不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 30.满族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 31.礼仪民俗包括人生礼俗和节日礼俗。(√)

第18篇:避劫消祸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避劫消祸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在某些节日祛灾风俗中,灾害是由不明原因造成,或者是古人把污秽与灾祸联系起来形成的风俗观念。

再者,十二月八日腊日通过“沐浴转除罪障”四的风俗与道教文化也有一定关系。沐浴是道教科仪的内容之一,其中吸收了民间腊日沐浴除殃的风俗,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讲“以一年将终十二月八日,多煮时有处有之香,作汤温调得所,师先以一符置香汤中,量室大小,听男女各于室中沐浴也”姻。在沫浴时还有密咒,如“玄水澡秽,辟除不祥”,这里在腊日沐浴的风俗中融人了道符、咒语。道教以为沐浴不仅可使人消除灾祸,而且是一种长生术,“令人光泽、不病不老,月蚀宜救、活人除殃”回。

早期道教的沐浴除秽科仪已与岁时令相结合。道教沐浴科仪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除秽、解秽,道经讲人会遇到五秽:“若道士、若女冠有五秽不可顿免,一者自投秽,二者偶见秽,三者自求秽,四者势位秽,五者交居秽”四。多是指修道之人生活中遇到污秽的东西或者居住在混杂的环境中造成了身心的污染,通过沐浴进行除秽。沐浴还可以祛除疾病,《真诰》讲:“既以除歹亳,又辟湿痹、疮痒之疾,且竹芦青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秽,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浊”。道教还以为沐浴可以炼化形、燕、神,

此外,人们在节日中消除灾祸的文化心态还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其中也有道教文化背景。如《神仙传》讲,正旦大会栾巴用法术救成都市上火,。。栾巴是蜀郡成都人,“少而好道,不修俗事”,民间多有他祛灾驱鬼的传说。其中漱酒救火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较广。又庾信《正旦蒙赉酒》中也讲“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归”,反映出栾巴元日救火的故事在节日文化中影响较大。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19篇: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1]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 1 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苗族风俗习惯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节日,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苗族还有以下节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杨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挂纸、烧香。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 4.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 信仰:1.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2.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3.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祖先。

布依族的风俗

布依族系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一支发展而来。据贵州《黔西州志》和《独山县志》的记载和现今

七、八十岁的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说布依族是贵州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流域“土著之民”。布依旧称“仲家”或“仲苗”.红河州河口县桥头地区则自称“东苗”或“都匀人”。民国《马关县志》说:“其种来自黔省都匀,故又称‘都匀人’

布依族除以汉族过相同的节日外,还有一些特殊节日:

二月二。祭龙,即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点是在村寨附近的树林中。过去一定要杀猪作祭品,解放后,有的村寨已简化为用鸡和各种熟菜果品献祭。献祭由村寨中辈份最高的男姓长者任主持人,请道公诵经祈祷。祭场内任何人不许说笑打闹和放屁,妇女和家中有孕妇、产妇的男子不得参加。节期3天,头两天就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青年男女盛妆打扮,聚集于田野中对唱山歌。第三天正式举行献祭仪式。祭品除按村寨户口分1份外,其余部分由参与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乡规民约。

2 三月三。每家为孩子蒸染红蛋和花板,给小孩盛妆打扮,让他们尽情玩耍。接连3天,男女青年游山对歌,许多青年趁此良机物色意中人。洒扫村寨内外,驱火魔和送太岁,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坟上添土、挂纸钱和以荤素供品献祭。

六月六。杀鸡宰鸭,用白纸做成小旗,沾上鸡血插在庄稼地内,家家大扫除,晾晒衣服被盖,沐浴净身,宴请亲友,故又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历有二说:一说是祭祀人类的始祖盘古。布依人认为,其子新模进一步提高了栽培技术。盘古死后,其继妻虐待新横,盘古显灵而使她悔悟。六月六是盘古逝世日。另一说是悼念为争取布依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灵。六月六是布依抗暴起义的日子。起义失败后,留下了许多孤儿寡妇,以后每到六月六,遗孀们总要洗晒丈夫在世时一家人所穿用的衣物,边洗晒边哭着唱述对死者的哀思,故又有人称寡妇节。有一首《哭夫调》唱道:“年年有个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别家有夫红绿晒,寡妇无夫晒孝服。”河口地区因六月六正值栽插大忙时节,改在七月初一。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 3 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第20篇:傣族生活习惯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是中国 56 个少数民族之一,大多聚居于我国云南省边境。根据统计,傣族 人口为 102.5 万。 傣族, 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 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 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着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风俗。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 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 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 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 文和金平傣文 (又称傣端文) 这 4 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 (婆罗米字母) , 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 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1.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著特点。 青年男女 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 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 意识,多生超生情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 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 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积极 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 娶妻, 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 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 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 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 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服饰? 傣族的服饰颜色特别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特别漂亮。衣服上面绘 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 少见了, 价格也比较贵! 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 手工制出来的, 做工特别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现在还能保存这种 工艺的话,应该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 傣家妇女穿筒裙, 上着窄袖短衫, 筒裙长到脚面, 衣衫紧而短, 下摆仅及腰际, 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非常美 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 在腰间, 大概有一圈半! 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 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 不过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进了,可以扣上!傣族服装最大 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可以穿了! 1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 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 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么穿~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 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必须脱鞋, 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 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 与大多数亚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不同地区的傣族主食谷类稍 有不同。 根据仲富兰在 《傣族风俗介绍》 一文中所记载, 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 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主食糯米。(3)傣族人所食的肉类主要为猪肉、牛肉和鸡 鸭,很少是羊肉。 (仲富兰 3)苦笋、苦瓜是傣族的常见蔬菜。傣族人喜食昆虫, 蝉、竹虫、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仲富兰 3) 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 起来清香可口。他们用手抓饭吃~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 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 110 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 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 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 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家菜很少是热菜,很少向中国的传统菜一样炒,他们不用油,几乎都是用生菜 或是加水煮熟以后沾蘸水伴着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点辣。他们的菜很奇怪, 有的臭的问这都不想吃,但口感却特别鲜嫩爽口,比如说他们的特色菜臭笋;有 的夹杂着各色的香菜,他们的香菜种类特别多,很多的凉拌菜和蘸水都会加入不 同的香菜,向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特别细的米线加香料在家柠檬汁凉拌而成!对 于那些连香菜的不吃的人,估计云南菜他们是无福消受了!

6.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上座部(小乘)佛教的民族。与汉族所信仰的大乘 佛教不 同,傣族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没有菩萨信仰,也没有烧戒疤的陋俗。与其他小乘 佛教地区一样,傣族的男童在成年之前需出家受沙弥戒,在寺庙接受佛教的宗教 教育,然后他们可以选择还俗成家或留寺继续修行成为受比丘戒的正式僧人。未 出家者将被视为未成年或没有教养。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 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 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 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 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 不野蛮。 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 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

七、八岁入佛寺,

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 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 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 披上袈裟, 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 学习文化, 2 自食其力。 而在现在,因为 9 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 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7.节日 傣族节日大多为佛教节日,其中最著名者为泼水节。在《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和来 历传说》 一文当中, 作者指出泼水节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仪式, 后被佛教吸收, 成为浴佛节。泼水节也是傣族文化中一年的开始。(1)泼水节一般是在公历的 四月中旬。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 相当于公历 4 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 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 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 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8.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维吾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 族) ,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现在比较为众所周知的是云南白药

9.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 公历纪元相差 638 年,即公历的 639 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 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 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10.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 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 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11.戏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 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 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 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 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 发展。1960 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 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 年, 《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 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 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 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 傣剧在传承方面的 困难日益凸现。 。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的风俗和节日
《傣族的风俗和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