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陶行知名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06:05: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陶行知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陶行知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 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 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陶行知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

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陶行知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 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

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推荐第2篇:陶行知名言

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生卖不尽的。《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21 页 )

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的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 第2卷第 557页)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6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 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19页)

我们可以说: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 ——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2页)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91页 )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

(一)行动:

(二)思想;

(三) 新价值之产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2页)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1页)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 第428页)

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说来: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59页)

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

一、康健的体魄;

二、农人的身手;

三、科学的头脑;

四、艺术的兴趣;

五、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主张以国术(即武术)培养康健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这一年》《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444页)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

“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的。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04~505页 )

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93~594页)

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16页 )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60页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仿我者死,创我者生!(《仿我者死 创我者生》《陶行知全集》第11卷 第717页)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60页)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247页 )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94页 ) 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94页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 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9页)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19页)

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手脑相长》《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19页)

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 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8~129页)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火的故事》《陶行知全集》第4卷 第531页)

手脑联盟,则污秽的垃圾可以用来点灯烧饭,窒人的氮气可以用做养人的肥田粉,煤黑油里可以取出几千种的颜料,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几百粒谷,无饭大家饿的穷国可以变成有饭大家吃的富社会。(《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62页 )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3页 )

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古庙敲钟录》《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44页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教师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到农民中间去体验生活,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同甘共苦。

※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1.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8.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9.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1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2.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

13.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14.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亲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奋斗是成功之父”。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22.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23.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4.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25.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26.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27.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推荐第3篇: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诗歌精选

1、《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头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无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4、《骂人》

你骂我,我骂你。

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5、《手脑相长歌》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6、《一文钱》

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

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

7、《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

将来一定了不得!

8、《三代诗》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9、《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10、《活的教育》

静默如地下的种子, 自由如空中的鸽子,

猛勇如斗虎的狮子。

11、《自立立人歌》

(一)

(二)

滴自己的汗,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别人的事帮忙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救苦来不救难,

不算是好汉。 可算是好汉?

(三)

(四)

滴大众的汗, 大众滴了汗,

吃大众的饭, 大众得吃饭,

大众的事情不肯干。 大众的事情大众干。

架子摆成老爷样, 若想一个人包办,

可算是好汉? 不算是好汉。

12、《傻瓜》

傻瓜种瓜, 种出傻瓜。

惟有傻瓜, 救得中华。

13、《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他一被问它怕您。

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14、《我的小怀抱》

好也不算好,坏也不算坏。

好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

恩怨多偶然,毁誉多意外。

翻手为云覆手雨,朋友我不卖。

15、《自誓》

人人说我是“共呆”,愿与众生共忧灾。

今向青天立一誓,不带债务进棺材!

16、《即铭》

即行即知 即知即传 即传即联 即联即前

17、《偶咏》

宇内地球小如粟,人生更比粟儿小。

但愿多种几粒粟,何事营营争多少! 18《八位顾问》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如,

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19《歌唱现代》

我们不歌唱过去,我们不歌唱未来,我们只歌唱现代:

歌唱从古以来之现代,歌唱现代的战斗,

歌唱现代的创造,创造到无穷的将来! 20、《民之所好》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为人民奋斗者,血写人民史诗。

21、《努力》

努力,努力,努力向前进,努力向上进。

先把脚跟儿站稳,再把方向儿认定。

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近。

千万不要转身回过头,别人的闲话也不要听。

前进道路崎岖不平坦,战胜困难全靠有自信。

努力,努力,创造个好命运,自己的力量要尽。

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9、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 育。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推荐第4篇:陶行知的名言

陶行知的名言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5、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名言

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8、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1、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13、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14、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15、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16、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1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9、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20、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2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3、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24、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5、“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2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7、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8、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名言

29、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30、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31、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3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3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36、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3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38、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0、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41、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名言

4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4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7、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48、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50、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51、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52、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5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5、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5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57、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5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59、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6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61、“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WWW.FWSIR.COM)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6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3、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4、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名言

65、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66、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6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7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2、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推荐第5篇:陶行知教育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

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5、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9、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教师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到农民中间去体验生活,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同甘共苦。

※„„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

推荐第6篇:陶行知教育名言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岩寺小学 叶秋华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正如宋庆龄对陶行知的题词:万世师表。在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举止、言语行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为人师表”让我想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甚至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同时也给我启示,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做表率,做榜样。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1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作为人而存在,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发挥。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三是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需要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更要有爱心、耐心,不放弃一个学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学习,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认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 2 作。在教学上,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尽量做到教法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健康成长。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及时作好培优辅差工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前准备:认真备好课。为了备好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此外我还努力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后辅导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常和差生交谈,先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我们教师应时刻将这句话刻在心里,做一个善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成为学生终 3 生效法的人师和楷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推荐第7篇:陶行知教育名言30句

陶行知教育名言30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1,陶行知手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8,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929年春,为发展江苏北部乡村小学教育,陶行知派晓庄师范学生李友梅等到淮安创办新安小学。陶行知写信鼓励师生,要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坚持办学。 资料图

10,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3,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十分关怀儿童的成长,经常募集基金,购买节日礼物赠送贫苦儿童。 资料图

14,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15,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6,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为了全面推行普及教育,陶行知号召“全国小学生总动员做小先生”,提倡“小先生制”。图为陶行知在“山海小先生总动员大会”上讲话。 资料图

2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2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23,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24,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25,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右)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光明日报》发) 26,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27,育才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 28,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29,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是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30,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

推荐第8篇:陶行知名言学习心得体会

陶行知名言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走进了教育这个行业都十几年了,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心怀爱心,循循善诱,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见过我班峰峰的人都感慨:他怎么这样,问他都不回答,而且还经常的哭闹,习惯也不好。说实在的,刚开始峰峰小朋友实令我头痛不已,眼看半个学期过去了,可他还是一动不动,话也不讲,更不用说动笔画画、写字。每当看到他这样,我就会大发雷霆,狠狠地骂他一顿&&为此他也挨了我的不少骂,但我不管怎样骂,他还是无动于衷,有时我真想放弃他了。可是我是老师,教育孩子是我的责任。我知道,这样下去对他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于是我决心要改变峰峰这位小朋友,让他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一次,上美术课,我教小朋友画《我的好朋友》,等我示范完毕,所有的小朋友都拿起笔开工了。我看峰峰还是一动不动,于是我走过去,弯下腰说:峰峰,俞老师教你好不好。他看了看我点点头,我就握着他的小手慢慢的、一步步的教他画,教完一个后,我用鼓励的话让他自己动手画一个,他看了看我,我就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行的,画的不好没关系,多画几次就好了。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第一次拿起笔,画下了他着学期来得第一张画。再以后的几次美术课中,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很能干了。他的自信心也强了,连小朋友都说他的进步很大,不在鄙视他了。我们在对孩子教育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冷静地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要多注意他一点,多关心他一点而以,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习了陶先生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论,自己感觉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问问,多看看,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 我想这样子自己在每一年都会有进步的。

推荐第9篇: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 (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五、“爱”字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行知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六、“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七、“行”字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改名。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 ”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八、“人”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祖国的自强。

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

崇尚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谱新篇。

让我们携手行知路,同心同行同乐!

弘扬陶行知伟大精神,拥抱新世纪教育曙光!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5、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6、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8、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0、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推荐第10篇: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教育名言篇】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2010-04-20 07:08:02| 分类: 教育论语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 (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五、“爱”字。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行知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六、“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七、“行”字。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改名。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 ”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八、“人”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祖国的自强。

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

崇尚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谱新篇。

让我们携手行知路,同心同行同乐!

弘扬陶行知伟大精神,拥抱新世纪教育曙光!

第11篇:学习陶行知名言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名言心得体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在幼教这个行业都两年了,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想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我们在对孩子教育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冷静地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要多注意他一点,多关心他一点而以,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习了陶先生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论,自己感觉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问问,多看看,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我想这样子自己在每一年都会有进步的。

二○一一年七月

第12篇: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教育名言篇】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第13篇: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教育名言篇】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 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 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 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

(行知行), 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五、“爱”字。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行知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六、“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 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七、“行”字。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改名。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

”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八、“人”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 祖国的自强。

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 路上,塑造精彩人生。

崇尚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谱新篇。

让我们携手行知路,同心同行同乐!

弘扬陶行知伟大精神,拥抱新世纪教育曙光!

第14篇:陶行知

“课堂中心”。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张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搬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小社会”。(2)主张“学生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说:“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说:“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场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3)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学生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感受新知。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的知识 。

陶行知师从于杜威,但决不照搬仪型杜威,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1919年和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杜威来华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学生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的大力宣传下,极大的推动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而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热潮,陶行知便是其中的一员。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实践,陶行知深感处处碰壁,进而觉悟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要有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理论;同时,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认识到不应该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应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还将自己的名字“陶知行”改成“陶行知”,以字示志,也表明自己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翻版,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一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教育观,“社会即学校”是领域论,“教学做合一”则是方法论、是核心。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又指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以前有人说,礼(即行为习惯)是养成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 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即学校”并不是把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等同起来, 而是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陶行知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反对派的“学校消亡论”等责难。其实这一观点是承“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要办大众教育。实际上陶行知并没有把无边的社会当学校。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哪一个不是有目的,有制度,有教材,有校舍。③“社会即学校”阐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机械的形式。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一提法实际上就是注重实践。他在办学中一向主张学校既不能培养“人上人”的剥削者,又不能培养“人下人”的奴隶,而只能培养“人中人”,使每个人受到教育后,都能“做工、求知、管政治”,做国家的主人。因此,陶行知在办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在他创办的一系列学校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④。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实学。”倡导学用结合的又一例证是,晓庄学校图书馆的名字叫“书呆子莫来馆”。陶校长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陶行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去研究教育现象的,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却包含着迥然不同的内容,陶行知曾经郑重声明道:我的生活教育是真的,杜威的生活教育是假的,“拿生活教育来说„„可发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主张‘教育即生活’;另一种主张是‘生活既教育’。我„„把生活教育的特质指出来;„„使大家知道把假的生活教育和真的生活教育分别出来。”杜威宣称,他讲的教育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的教育”,认为“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是“有联系的”他的“新教育哲学信奉某种经验的实验的哲学”,他的“进步教育急迫的需要一种以经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

四、生活教育理论的重大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一基本理论的理解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董宝良、周洪宇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学说》对过去学术界的种种误解和曲解作了深入辨析,他们认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既不是把教育和生活划等号,把教育原始化、低级化,也不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翻版"。它的实质是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共通性,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这种解说显然更符合陶行知的原意。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改革学说。它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胡国枢阐述了它的"三全"功能:一是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与治穷相结合的"全民教育";二是促进国家现代化、民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全程教育";三是建立"合理的人生",实现人类的最后解放,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的"全面教育"。章开沅、唐文权指出它在当前至少在三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一是中国教育改革必须顺应世界潮流;二是教育必须深深地切入社会生活;三是必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2)救国思想和人民思想始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最底部的积淀层。就其教育救国思想而论,郭齐家、熊贤君认为,其形成与他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是相一致的。他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救国论"者,在于他并非认为只有教育才可以救国,而是借教育为一方阵地来从事救亡图存的事业;就其人民教育思想而论,日本的斋藤秋男和美国的蔡崇平认为,陶行知整个人生哲学表现了人民性,是一种"人民教育家"与"大众诗人"共存的人格特征,代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人民大众并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时代主流。 (3)陶行知的教育革新理论和教育立国、依法治教的思想,对于我们推动当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阎广芬、阎国华提出,陶行知教育革新的三原则,即为人民服务,因时变革、不断进取,遵守育规律、重视科学的原则,是宝贵的教育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金林祥、张伟认为,陶行知从教育立国的观点出发,强调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又主张教育必须依靠法律予以保证,依法治教。他的这些主张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客观规律,与社会主义教育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有着普遍的惜鉴价值。 (4)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进步的教育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有现实价值。如董宝良、陈桂生、熊贤君认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蕴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它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是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家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唐迅认为,陶行知创造的、立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新世纪的未来教育的蓝图。

五、结语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揭示了现代化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对我们今天教育现代化仍有借鉴意义的真知灼见。陶行知揭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现代化就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异和向前发展,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和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为中国现代化构建了全民族共有、共治、共享的教育系统工程。因此,中国现代化呼唤现代陶行知。我们学习借鉴陶行知,促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进行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和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 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其对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 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努力挖掘“生活教育”的功能, 使幼儿健康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正文】:陶行知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最初起源于杜威,但他不是生搬自己所学的知识,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内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组成,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他曾概括表述何谓“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从这一思想出发, 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 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分别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的阐释。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一种教育观,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什么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我们此时的教育,是生活教育„..”这些陶行知阐述的教育思想,让我明白了: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包含教育,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要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倡导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及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这充分发挥学生在开放环境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培养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此也可以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广、更活。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作为中心。”所谓的“做”就是要在劳力上劳心。劳力是“做”,劳心亦是“做”,自己有所进步收获便是“学”,在做中若对他人有影响即为“教”。因此,“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行知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蕴含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倡“课程回归生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等特点具备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普遍把教育过程演变成空洞、僵化的说教, 把儿童的生活变成教师控制下的“死生活”; 或照抄照搬课程, 忽视儿童生活实际的状况。事实上, 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 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是现实生活的途径。首先, 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 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 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 又是他们想知道和要解决的问题, 都应及时纳入教育内容中来。最后, 教育内容要考虑幼儿与真实生活情境的互动,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感受, 在生活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此时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教育内容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让孩子能确切的感受。如:小班活动《影子的形成》,我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时间带领孩子到操场,先让孩子自己找找看自己的影子,再与影子玩游戏,最后引导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影子呢?有的说:“是因为有太阳,就会影子”,有的说:“我们本来就有的„„”最后,我与孩子们一起做实验,通过探究、操作的方式了解影子的形成。 (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主张把学校放到社会去办,让学校内外的人与资源沟通起来, 使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这样, 能引导教育对象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丰富生活经验。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来看,他们认识周围客观世界的能力很低, 他们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如:中班活动——《买菜去》,老师们会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来不会将幼儿带去菜市场体验一番,因此, 幼儿很难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获得相应的经验。老师们已习惯于借助图片、录像、课件等帮助幼儿理解事物, 而却很少会利用现实中的实物。这样有可能会出现——认识虚拟的东西,而在现实中却不认识的现象。老师和大人都忽略了:孩子只有在与环境的接触中, 才能最深刻地感受和积累生活经验。如:为了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可让孩子找一找教室中与图形形状一样的物品。大自然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无穷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发现、探究,在大自然中了解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观察技能和积累生活经验。现在幼儿园中都会有许多的区角游戏,这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内容。因此,幼儿教育要立足生活, 向生活回归。 (3)、实现教学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在施行生活教育时, 教育者处处要使儿童亲自去经历一番, 无论使用的是体力还是脑力, 使用的是我的智识还是别人的经验, 经过一番经历后, 本来是模糊的迹象, 一定能成为亲知灼见了。”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的,所以要实现教育手段的生活化。教师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景, 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通过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 使幼儿获得经验。在实施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教师设计了整理屋子环节,提供了:衣服、帽子、鞋子、围巾、各种玩具、食品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然后要求幼儿把这些东西按照吃的,穿的、玩的进行分类,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2、注重实践,感悟体验

许多数学知识,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更能理解。在大班认识时钟后,教师把钟挂在活动室墙面上,在每个活动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几点钟,一周下来每个小朋友都非常清楚早操、上课、吃饭、入睡、起床的时间。懂得了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亲历探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与之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还差很远,还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

[摘要]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行教育没有能将我们周围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现实启示

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由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的竞争、培养人才的竞争。我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我国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前半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差距,甚至许多方面还占优势,但再进入高一级培养的人才便无任何优势可言了。尤其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下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时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滞后,国民素质提高不快„„原因是什么呢?现行教育与生活脱节,与社会的发展要求脱节。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是否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是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丰富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类几千年的“小众教育”思想与制度的一次全面清理与否定,生活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学说,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有以下三大主张: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②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获得充实的内容,而且可以使教育对生活真正能发挥伟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③它一方面的意思是教育范围扩大,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成为我们的教育范围,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地方统统肩负起学校的职能,把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来对待。另一方面也是指学校必须与社会沟通,与社会联系。“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④要先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再能讲“学校即社会”。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原则的实施。“数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⑤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的,传统的教授法是以“教”为中心,完全没有学生的“学”。陶行知的教学实践就是从“教授法”到“教学法,”由“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

第15篇:陶行知

教育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8]书法艺术 陶行知早年进入私塾受过传统教育,临习颜柳楷体。后受当时北魏书风影响,书法极具个性,功力精湛,笔法古拙苍劲。手写大字,不拘一格,然其手札更具天性。他曾经为办学义卖过不少手迹。 [9]3教育思想平民教育

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反对鼓吹“劳心者治人”而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传统。他虽是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却脱下西服,穿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并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

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中央门外的晓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又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10]生活即教育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

陶行知铜像&[11] 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1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12]教学做合一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12]4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

宋庆龄题写的匾额“万世师表”

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13],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塾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 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陶博士是我们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一。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

“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布莱恩·库朋(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给重庆社会大学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大会的电文》 “陶先生的死,显然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不只是他手创的生活教育社与育才学校的损失;海内外教育界的损失;整个民族国家的损失;尤其是世界上一切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实现民主、团结、和平战斗阵营中无限巨大的损失。”„„“他创造了生活教育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他反对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他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反对由上而下的‘训’育制度;他主张跟人民学习,跟小孩学习;他主张教职员、学生、校工一律平等,他更主张中国人民大众要过民主生活。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尤其是对国家民族的正义感与为人民大众谋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敬佩。愿 他的精神永远生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 ——杨静桐(菲律宾华侨)《悼陶行知先生》

[15]5经典名言编辑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24]

[9]3教育思想平民教育

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反对鼓吹“劳心者治人”而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传统。他虽是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却脱下西服,穿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并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

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中央门外的晓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又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10]生活即教育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

陶行知铜像&[11] 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1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12]教学做合一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人物评价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 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15]5经典名言编辑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第16篇:陶行知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1905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

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1936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1936年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年8月,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们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口号,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

1945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第17篇: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理念。如今大二的我,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了。这次的作业题目让我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思考,也许观点略显浅薄和不全面,还望老师给予指导。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的道德修养与理想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 陶行知的生平

据课件和网络资料来源,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浚,后改为知行、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二、终身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三、手脑相长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四、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时代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对现今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启示。我们应该吸收其教育理念和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改造利用。我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中小学生的教育来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刻研究的。

现如今,就我的个人的教育经历,便可以指出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都说\"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为了考试而学,是根本违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其实我觉得也并非那么严重,毕竟这和我国的教育检验制度以及国情是息息相关的。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减负之说。减负减负就是说让孩子的压力别那么大,开心快乐地学习。可是现在的孩子似乎比我小时候更累。小学时我的父母也就让我学学书法和自己感兴趣的舞蹈,近来的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增加了功利的色彩,早到儿童的才艺开发,晚到大学生的出国留学,等等这些都被期望了很高的回报。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跳舞,学奥数等等,有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是用孩子攀比,有的是期望孩子将来能扬名立万,而不是说教会孩子用心去体会艺术,体会生活。出国留学的大学生,高中生们都期望将来月薪过万,父母的投入能够有所回报。客观的说,功利不是坏事,坏的是做事的方式。如果不用心去体会,如何能理解真正的艺术,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如何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时候学到的只是表面的技巧,华丽的技术,而艺术却失去了灵魂,也就不会给人真正的震撼。同样,就算留学学到的是屠龙之技,回来却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而无处施展。

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很适合改变当今的教育劣端,逐渐抛弃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它的不同点在于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推行生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指明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解放。第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老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目的。学习不是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人人都爱学习。不要用过高的目标要求学生,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如是说。教育的目的是教学育人,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吃力困难的任务,因此缺乏积极性、自主性。第四,推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家长赏识学生而且学生也要赏识自己。在这样一种赏识的环境下就会有一种“最后一名也不丢人”的观念,考试的成绩实在不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应该自我赏识,噢傲视和家长也应该学会赏识学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近日呼吁废除三好学生评选,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惧怕考试,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总结学习的工具。

教育是国家的一件重大事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靠着教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教育的状况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但是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伟大复兴,就要看我们的教育能否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一个人才,远比教育创收要来的要紧些。

第18篇:陶行知

陶行知“求真”教育思想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摘要】: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焕发童真。在现代社会里,从某些程度上说真即诚,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我认为,校园文化就需要这样的“真”,有了真文化,才能培养出真人。

【关键词】: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

校园文化

童真

真实

诚信

【正文】:

初到新学校工作时,有一方墙壁上镶嵌着八个铜字:“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是引用了陶行知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开始我只把它当做一般的校园宣传用语,直到这八个字被确定为学校的校训,并且提炼出“真”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我才认真思考起它的内涵。

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焕发童真。在现代社会里,从某些程度上说真即诚,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我认为,校园文化就需要这样的“真”,有了真文化,才能培养出真人。

一、创设怡人的校园环境,促学生释放“真”。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在小学校园里,学生无论去听、去看、去摸、去说、去写,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就一定要有“真”的校园环境和氛围。美化、绿化、人文化的校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足球场、图书馆、电影院、公园或某个熟悉的生活角落,不要走进校园只有水泥砌的楼房,不再只有规矩的课桌和凳子,不再只有刻板的教室,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激发他们活泼的童真,从而迸发出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热爱。

新学期,学校新建了喷泉,池里还养了金鱼,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的学生,甚至老师们路过时也会驻足观赏一番。学生会不会掉水里呢?会有着这样的担心。没错,一年级的一个孩子调皮地去捞金鱼弄湿了衣服,可这么一来,“吃一堑,长一智”,他下次还会去捞吗,至少他知道那是要付出沉痛的代价呀!可是,这种经历,这种情趣就像在公园,一般不会出现在校园呀?所以,当校园真的有了喷泉,有了金鱼时,那一篇篇小短文便新鲜出炉了,《鱼池·鱼趣》、《喷泉池中的小精灵》……“进入学校,看到的是……我最喜欢喷水池。喷水池上面……给喷水池增添了几分生机。喷水池里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水里正在嬉戏的小鱼;喷水池里的水真静啊,静的像一个熟睡的娃娃;喷水池里的水真绿啊,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喷水池里的主角当然是属于那些活泼的小鱼。它们时而你追我赶,好像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时而东躲西藏,好像在玩捉迷藏;时而聚在一起“ 聊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时而趴在水底,一边享受着日光浴,一边睡大觉!下课了,大家来到喷水池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条鱼真可爱……鱼儿仿佛也听到了大家的评论,然后摆摆尾巴好像在说谢谢夸奖。上课了,喷水池旁一片寂静。只听得见“咕噜咕噜”吐泡泡的声音,它们好像还在为刚才的赞美乐出了声!喷水池旁的景和水里的鱼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试问,还会有人对不安全而提出质疑?还会有人说喷泉、金鱼不该出现在校园?没水没鱼孩子的童真能得到如此释放吗?这才是童真呀!

二、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学生分辨“真”。

陶行知先生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就拿学生的卫生习惯来说吧。在学校里,相信上到校长,下到班级值日生,每天都在讲卫生、做卫生,学校也一定会评比卫生清洁班级或流动红旗,可每当卫生检查前,每个班级早就提前打探到了消息,只要来个突击大扫除,检查员来时,那是窗明几净,表面光鲜亮丽,又有谁想到抽屉肚里刚才还是纸屑一团,试问这样的检查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如此,而且给学生一个明显的负面暗示,只要把卫生检查这关过了就万事大吉了,这不是在培养作假、作表面现象的学生吗?所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要去伪存真。我曾在一次专家讲座中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最大的德育就是无纸屑”。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在任何角落都做到无纸屑这一点,那学校的养成教育才称得上是“真”教育。

三、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领学生感悟“真”。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我很认同一位专家的观点,不是光用书上几个孝顺的故事就能让所有的学生长大后都成为孝顺的人,光靠学校、书本去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是永远做不到的。有的学校在三八节时让学生回去给妈妈洗脚,那么年轻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给她洗脚,这就是所谓的孝心教育吗?倒不如让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让孩子看着妈妈是怎么给奶奶洗脚记忆更深刻些!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做法值得借鉴。当学校确定核心文化为“真”文化时,肯定得让全体师生知晓。可是在全校广播会上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详细解释学校为何选择“真”做校园文化的核心,学生能听得进去吗?他们能感兴趣吗?他们能记得住吗?不如在学校最显眼处的景观石上,由学生亲手题写“真”字,一旦被选上作品的学生,那真是“全家总动员”,一齐来学校门口看自己题写的“真”,那真是令人终生难忘!

还有,带领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点软蛋糕和香蕉,带把小梳子,不一定非得在三月,随时去附近的老年公寓,哪怕是表演几个稚嫩的小节目,哪怕是给爷爷奶奶梳理一下花白的头发,哪怕是陪他们聊会天,相信那些爷爷奶奶一定会始终露出满足的笑脸。

再有,家里总有吃厌了的食物,总有不想穿的衣服,总有和爸爸妈妈闹别扭的时候,这时候,请把班级里父母都长期在外打工的同学带回家住上一晚,再到他们家也住上一晚,看看你的同龄人为何要自己叠被,为何要自己淘米煮饭,为何要自己一个人上学?然后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离开了父母,到底还会做什么……

这样的活动数不胜数,不都能给学生带来“真”的熏陶,不都能激起他们对“真”的感悟吗?

四、打造实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生追求“真”。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教育教学中“真实”的重要。

以数学学科为例,现在的孩子总是在计算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时出错,要不就是不会给火柴盒面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因为现在还有谁家用烟囱、通风管、火柴呢?可以想象,当孩子们解这样的题目时,能够激起他们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呢?但同时,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在学习统计的知识,从小与表格、数据打交道,就要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要学会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一星期内超市销售统计,哪种饮料卖得最多,就得多进哪种饮料。我认为这种教学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根基之上,是值得提倡的。

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如此。我曾听过一位学生为了写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竟然这样写道:我的爸爸在我三岁时就去世了,是妈妈辛辛苦苦地把我养大,她是那么地爱我……其实她的爸爸根本就活得好好的。设想,如果都写这样的文章,我们的学生长大了还能说真话,吐真情吗?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能忘了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文,悟真情,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竭力反对为教育而教育,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所以,在校园文化中,绝对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真实教育。

五、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助学生信仰“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陶行知的培养目标。真人读书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学会做人的道理。而诚信是做人之根本,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真”即诚信。在小学校园里,树立学生诚信观念有很多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考试不能作弊。关于这一点,很多学校有很好的做法。如香港有的小学把作弊纳入诚信档案,将伴随学生终生。我曾在一次监考中,发现一名学生扔纸条。当时我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学习一位教师的方法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来中国教书的外籍老师在中国某大学的课堂上向教室里的所有学生下跪,并恳求大家不要在考试中作弊!因为她觉得这是民族的耻辱!这一举动触动了大学生们,看着学生们也有所触动,我接着说:“本来应该很纯洁的校园,如果从小学就开始弥漫弄虚作假的风气,等你们长大了,那是多可悲多可怕!我宁可要诚实的0分,也不要虚假的100分!我相信课后一定有同学会来主动承认并知错就改。”我再看那位扔纸条的同学时,他低着头,再也没有动过,下课主动来向我认错,我及时地鼓励了他知错就改。“真”的教育必须这样无时无刻地“润物细无声”,帮助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总之,校园文化需要“真”,校园文化要体现“真”,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教育思想给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在教育中引领学生求真务实地做真人,才是真教育,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第19篇:陶行知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永济电机小学 胡芬

陶行知在1919年2月针对注入式“教授法”提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的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

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把先生分成三种。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的很形象比喻:“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了”。陶行知认为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的多!这是对以前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一种挑战与创新!教师角色的一次历史性转换!现在教育理论提出: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而是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第三种先生被陶行知热讽为“热心“的先生”,“他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陶行知反诘提出:“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他紧接着提出解决的办法:“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看,教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师角色转化的核心特征。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①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不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教师不再单纯传授知识,更应该指导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之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针对当时具体情况:“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陶行知创新地提出:“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与现代教学理论的“因材施教”完全一致。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新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从传统的教学来看,教学与研究是分离的、脱节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区。它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及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死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就没有深化、提高的可能。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研究“教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式;研究“评价”——探索“发展性评价”的操作要领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可以让教师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学做合一”不仅在陶行知先生那个时代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意义,在今天也与新一轮课程改革一脉相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就是“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永放光彩。

第20篇:有关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1、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xx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xx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xx守。

1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2、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3、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5、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6、人能习于勤,亦能习于惰。人之有惰念,不难芟除之;所可惧者,既由惰而因循,复由因循而长惰。

17、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18、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9、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陶行知教育名言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2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3、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24、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25、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26、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2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28、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29、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32、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