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完璧归赵造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6 15:02: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完璧归赵造句

盘点五

1、无价之宝:老师的教导,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2、理直气壮:小红没有犯错,当然理直气壮了。

3、完璧归赵:借人的东西一定要做到完璧归赵,这样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4、攻无不克:妈妈是一个成功的女商人,在商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5、战无不胜:妈妈是一个成功的女商人,在商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6、负荆请罪:我惹妈妈生气了,我决定负荆请罪向她道歉。

7、同心协力: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8、自有妙用:摆放在家里的冰箱自有妙用。

9、神机妙算:由于他的神机妙算,这次任务才会那么顺利。

10、踉踉跄跄:他喝了很多酒,踉踉跄跄地走回了家。

11、明明朗朗:月色明明朗朗地洒满了大地。

12、喜不自胜:他中了大奖,喜不自胜地领了奖。。篇2: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一拥而入】拥:拥挤。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精兵简政】精简人员,缩减机构。也比喻精简不必要的东西。

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津津有味】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争先恐后】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沁透心脾】原指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等时,感到舒适和愉快。也用来

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

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赞叹不已】指赞叹不止,不间断的赞叹。连声赞赏不止。

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壮阔:雄壮而又宽大。指水面辽阔。

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大,景象非常壮观。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刚露头角。

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举世闻名】举:全。 闻:传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攻无不克】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不假思索】假:借助;依靠。思索:思考探究。

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形势有很强的预见性

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理直气壮】理直:指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

“理直气壮”指因理由充分而能挺直腰杆说话,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

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

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心惊肉跳】惊:惊慌。形容,受到了惊吓,担心灾祸的降临。

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

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显赫的样子。形容极其有名,名气很大。

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车水马龙】形容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 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一丝不苟】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惟妙惟肖】妙:好。肖:像,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

精美、十分逼真。

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郑人买履】讽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

策的人

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

容非常镇静。

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如许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咽喉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很是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克不及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仰事俯畜】上要侍奉怙恃,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糊口。

爸爸天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很是辛苦。

【为恶不悛】悛:悔改,改变。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真珠。形容歌声委婉圆润。也比喻文章柔美、辞藻华美。

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倾盆大雨】倾盆:倒盆,大雨倾泻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打败天然。

母亲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有志竟成】有果断的志向,只要起劲从事,一定可以乐成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起劲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师法昔人悬梁刺股的精力来准备。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抵牾。

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当而等死。

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很是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秋水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上学的时候,我老是谛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不可一世】形容八面威风,气焰万丈使人难堪。

他不可一世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马到功成】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发自内心的祝她马到功成。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糊口,保保守的一套。指保守不知厘革。

他持久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故而经不起挫折。

【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遗漏。

倾销员挨门逐户地倾销产物,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悍然不顾地干到底。

只要咱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进修上的各类困难。

【大千世界】三昧,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

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抵牾。篇3:(好1)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好)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1.【一拥而入】拥:拥挤。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1.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1.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1.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1.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1.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1.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8.【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9.【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1.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1.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千方百计】方:方法。计: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1.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1.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争先恐后】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1.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1.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1.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沁透心脾】原指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等时,感到舒适和愉快。也

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 1.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赞叹不已】指赞叹不止,不间断的赞叹。连声赞赏不止。 1.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波澜壮阔】澜:大波浪;壮阔:雄壮而又宽大。指水面辽阔。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

大,景象非常壮观。

1.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 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举世闻名】举:全。闻:传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1.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攻无不克】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1.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4.【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

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1.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5.【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1.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6.【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1.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7.【不假思索】假:借助;依靠。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

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1.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28.【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形势有很强的预见性 1.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29.【理直气壮】理直:指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直气壮”指因理由充分而能

挺直腰杆说话,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 1.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31.【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32.【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

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1.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33.【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34.【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1.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35.【心惊肉跳】惊:惊慌。形容,受到了惊吓,担心灾祸的降临。 1.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36.【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1.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37.【大名鼎鼎】鼎鼎:盛大、显赫的样子。形容极其有名,名气很大。 1.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38.【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

样。

1.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39.【车水马龙】形容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40.【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 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1.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41.【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42.【一丝不苟】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3.【惟妙惟肖】妙:好。肖:像,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

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1.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44.【郑人买履】讽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

活对策的人。

1.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

笑话。

45.【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1.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46.【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

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47.【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

1.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8.【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1.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49.【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1.她是如许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50.【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咽喉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很是难受。 1.我知道真象,但又不克不及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51.【仰事俯畜】上要侍奉怙恃,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糊口。 1.爸爸天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很是辛苦。

52.【为恶不悛】悛:悔改,改变。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1.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3.【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真珠。形容歌声委婉圆润。也比喻文章柔美、辞藻华美。 1.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54.【倾盆大雨】倾盆:倒盆,大雨倾泻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1.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55.【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打败天然。

1.母亲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56.【有志竟成】有果断的志向,只要起劲从事,一定可以乐成的意思。 1.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起劲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57.【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1.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师法昔人悬梁刺股的精力来准备。

58.【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59.【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抵牾。 1.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60.【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当而等死。 1.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61.【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很是忙碌。 1.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62.【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1.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63.【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秋水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1.上学的时候,我老是谛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

动作。

64.【不可一世】形容八面威风,气焰万丈使人难堪。 1.他不可一世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65.【马到功成】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1.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发自内心的祝她马到功成。

66.【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糊口,保保守的一套。指保守不知厘革。 1.他持久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故而经不起挫折。 67.【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遗漏。

1.倾销员挨门逐户地倾销产物,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68.【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悍然不顾地干到底。

1.只要咱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进修上的各类困难。

69.【大千世界】三昧,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

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抵牾。

70.【空手发迹】一切靠自己艰辛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1.王董事长空手发迹,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71.【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1.这次角逐虽则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72.【晨钟暮鼓】古代梵宇中晨敲钟,暮伐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1.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73.【力争上游】起劲争取长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于近况。 1.只有自强不息,力争上游,才能永保国家竞争力。 74.【投笔从戎】一小我私家抛弃文职而插手卫国的行列。

1.大伯父高中结业后投笔从戎,步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75.【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鉴。 1.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76.【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1.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77.【勤能补拙】指勤勉起劲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1.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思,一定有乐成的机会。

78.【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操

之过急,反倒坏事。

1.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能任其自然。

79.【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勇前进修,励精图治。 1.老爷爷在乡间修养,天天闻鸡起舞,打太极健身。

80.【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饥寒交迫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

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1.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81.【联袂登台】同台演出

1.今晚的演出听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82.【使人咋舌】令人惊讶

1.她们的奢侈靡烂,达到了使人乍舌的程度。

83.【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色厉内荏,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

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这些沐猴而冠的人,毕竟会受到唾弃的。 84.【讷言敏行】在言语上笨拙,在步履上聪明 1.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

85.【走马观花】原意:东风自得的样子。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

形容不深入过细地观察事物,只是大略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1.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86.【鸿鹄之志】高远的志向。

1.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87.【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期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

积极带头。

1.作为班干部,在课外劳动的时候,他一马当先,很是卖力。

推荐第2篇:完璧归赵怎么造句

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平易近人的品格让人赞叹不已,也赢得了廉颇的尊重,最后,在他们的同心协力下,度过了赵国千钧一发的难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完璧归赵造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因为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2、我借小明的格林童话书有些时日了,这天最后把它看完了,想想这么好看的书就要完璧归赵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3、只有等它完璧归赵了我们才能够把现在的事情继续处理完。

4、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5、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6、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7、记住这个杯子完璧归赵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道歉。

8、我把在路上捡到的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希望这个钱包最终能完璧归赵。

9、我的表弟叫赵鹏,我拿了他的小汽车玩。哎呀,一不小心把汽车的头给弄掉了。我只有使出自己的绝招——用胶水把头给粘上去后就完璧归“赵”了。

10、岁的弟弟把我的作业本拿来当玩具,我想尽办法,最后动用了我的根棒棒糖,才让他完璧归赵,唉,吓死我了!

11、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12、丢失的那几尊佛像头已完璧归赵了。

13、警察收到受害者亲属的报警,雷厉风行地救下了受害者,将受害者完璧归赵。

14、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平易近人的品格让人赞叹不已,也赢得了廉颇的尊重,最后,在他们的同心协力下,度过了赵国千钧一发的难关。

15、前几天李煊还给我笔,还说:“完璧归赵!”我还拍拍他肩膀表扬他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我回到家一写,一点笔水都没了。我大怒:“这家伙真是‘吸水鬼’啊”。

16、星期天,我向老爸借他的MP用用。老爸对我说:“你如果不完璧归赵,信不信我打烂你的屁股!”吓得我出了身冷汗。

17、我向堂妹借了一本故事书,说好一个星期后还给她,她还怕我不完璧归赵呢!每天都要来催问我。

18、薛耀青预备把真方单完璧归赵,以牟取好处。

19、我把钢笔借给了哥哥,我问他要,他却说借给了妹妹,我再问妹妹,她说借给了她们班的同学。经过两天的“周游”,我的钢笔最后完璧归赵地回到了文具盒里。

20、一个诚信的人借了东西,必然懂得事后完璧归赵。

21、我把书完璧归赵还给你了。小明把妈妈刚买回来的花瓶打碎了,但是他还是向妈妈负荆请罪。

22、一天,我和妈妈去姐姐家玩,走的时候忘了我心爱的小花包。我一回到家姐姐马上打电话来说:“杨莉你的小花包丢在我家了,我会完壁归赵地给你。”

23、我向同桌借了一本漫画书,他怕我给弄丢了,叮嘱了千遍,当时我还拍着胸膛保证一定能完璧归赵,可现在漫画书不见了,我该如何向他交代呢?

24、前些天,我的故事书不见了,怎样也找不着,谁知这天竟发此刻猫咪的窝里。虽然脏了些,但总算完璧归赵了。

25、我昨天丢失的新文具盒终于在今天完璧归赵了。

26、我朋友的手机在丢失小时后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或酬金。

27、的士大哥几经辗转,最终将失主遗失在车上的钱包完璧归赵了。

28、每次我借爸爸手机发短信后,都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手机完璧归赵,不然可别想再借我老爸手机了!

29、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同学们在台下听得非常认真。

30、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正因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31、秋游时我向妈妈借了数码相机,经过我的细心保护,下午我完璧归赵地还给了妈妈。

32、我看他觊觎你那珍珠项链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绝不会完璧归赵!

33、蔺相如有信心,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信心,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信心,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34、待警察破案后,失主们丢失的财物也相继完璧归赵了。

35、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妇女将手提包遗忘在购物车中。包中的现金和首饰共值11万美元,最终居然完璧归赵/。

36、我朋友的手机在丢失2小时后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或酬金。

37、尽管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但我们仍然决心把拾到的东西完璧归赵。

38、我把钢笔借给了哥哥,我问他要,他却说借给了妹妹,我再问妹妹,她说借给了她们班的同学。经过两天的“周游”,我的钢笔终于完璧归赵地回到了文具盒里。

39、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40、我昨天借了同桌的钢笔,今天打算完璧归赵。

41、二年级时,我有一块带有香味的橡皮擦给我妹妹拿了,被我发现了。她完璧归赵地还给了我,我也就不找她麻烦了。

42、我们班的“破坏王”今天借了我的书去看,我提心吊胆地一整天都盯着他,生怕他把我的书弄坏了,幸好,他放学时终于完璧归赵了。

43、您的这本书,我看完后一定完璧归赵,绝不食言。

44、李明说:“压岁钱又被妈妈掠走了!”赵华也叹气:“我也是,什么时候才能完璧归赵啊?”

45、我每次向“校园童话”投稿时,稿子刚到老师那儿,就被完璧归赵地退回来了。看来我还得在写作上多下功夫!

46、你放心,你那两件东西不久就会完璧归赵。

47、其实我早就想把这个杯子完璧归赵了,只是我最近一直没有时间。

48、她搭出租车不慎把手机落在了车上,的哥千辛万苦终于将这手机完璧归赵了。

49、表弟是一个小淘气,整天拿我的东西。每当我要他完璧归赵时,他都会问我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气得我七窍生烟。

50、我们班的“破坏王”这天借了我的书去看,我提心吊胆地一整天都盯着他,生怕他把我的书弄坏了,幸好,他放学时最后完璧归赵了。

51、完璧归赵才是这个书包最好的归属,你还是早点送回去吧。

52、有一次我找同学借一张碟,我软磨硬泡好不容易才弄到手了,几天来她的唠唠叨叨不断地打扰我享受的心情,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完璧归赵了。

53、今晚我要去约会,权借西装一穿,明早一定完璧归赵。

54、捡到东西后想方设法完璧归赵,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

55、这件国宝在海外几经辗转后,如今终于完璧归赵了。

56、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日本首相终于负荆请罪,钓**完璧归赵,重回祖国怀抱!

57、我这副手镯被窃已久,没想到今日竟被警方找回,得以完璧归赵。

58、我把这个东西给你也算得上是完璧归赵了。

59、我借小明的格林童话书有些时日了,今天终于把它看完了,想想这么好看的书就要完璧归赵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60、我很早就想把书完璧归赵,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所以迟滞至今也没有归还。

61、听着,每个人都注意这辆车一定要完璧归赵到汽车维修厂的。

62、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63、你捡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当完璧归赵。

64、可后来因为家务缠身,孩子又小,终究又把辛苦学来的几个单词完璧归赵地还给老师。

65、祖国流失在外的许多国宝几经周转,终于完璧归赵,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了。

66、这是上回所借的书,如今完壁归赵,请你查收。

67、我向朋友借了一本书,可是一直没有时间看,当我把那本书完璧归赵地还给朋友时,朋友问:“好不好看?”我哑口无言。

68、我的表弟叫赵鹏,我拿了他的小汽车玩。哎呀,一不小心把汽车的头给弄掉了。我只有使出自己的绝招——用502胶水把头给粘上去后就完璧归“赵”了。

69、星期天,我向老爸借他的MP3用用。老爸对我说:“你如果不完璧归赵,信不信我打烂你的屁股!”吓得我出了身冷汗。

70、老张,我借你的摄影机,保证明天完璧归赵。

71、我不知道你口口声声说的完璧归赵现在为什么还没有行动。

72、他将它完璧归赵了为什么?

73、借东西懂得事后完璧归赵的人,通常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74、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后一定要懂得完璧归赵,否则以后别人不会再借给你。

75、我的班主任陈老师最近不小心遗失了手机,我们全班同学都希望拾到陈老师手机的人能做个好心人,完璧归赵。

推荐第3篇:完璧归赵成语

成语:完璧归赵

【成语】:完璧归赵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简拼】:wbgz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示例】: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完璧归赵 成语接龙

【顺接】:赵公元帅 赵四将军 赵家姊妹 赵礼让肥 赵郊坑肉 赵钱孙李

【顺接】:全璧归赵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原璧归赵 乐分龙赵 张王李赵 酒评鲁赵

【逆接】:短褐不完 褐衣不完 鹿裘不完 裋褐不完 大璞不完 太璞不完 盖棺事完

【逆接】:完事大吉 完体将军 完全小学 完名全节 完好无缺 完完全全 完整无缺 完璧归赵

推荐第4篇:《完璧归赵》读后感

天我读了《完璧归赵》,内容是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天下闻名的“和氏璧”,强大的秦王想得到“和氏璧”,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它,赵惠文王便派蔺相如来处理这件事。秦王拿到和氏璧以后,却不想给赵国那十五座城池了,最后蔺相如用计策把和氏璧得回来,并且完整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

推荐第5篇:改写《完璧归赵》

改写《完璧归赵》

改写《完璧归赵》

“干!”桌前,蔺相如与廉颇高举酒杯,冰释前嫌。这,不就是课文《负荆请罪》的大结局么?战功赫赫的老将廉颇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府请罪,将相从此心连心。不过,你可知道前面的那段传奇?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去一探究竟吧——

清晨·邯郸

不知不觉中,秋意已将大地铺满。片片金色的银杏叶,似小扇,像蝴蝶,飞舞在秋风铺成的小道上。

一声嘹亮的鸡啼热腾腾地划过破晓,邯郸的宁静被撕开一角,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忙碌的行人多起来了。

“让开!让开!”一匹快马向着皇宫方向疾驰,卷起了满地金黄。

朝堂·君臣

“这和氏璧到了秦王手中,怕是有去无回啊!”“可是秦国实力强大,咱们不送过去,岂不正好给他出兵的理由?”„„大臣们议论纷纷,宝座上的赵惠文王愁眉紧锁,得到和氏璧的喜悦早已烟消云散。自从接到秦王的来信,他整日心事重重,茶饭不思。

“这秦王,虎狼之心天下皆知!若他胆敢犯赵,臣请出兵御敌,万死不辞!”廉颇声如洪钟,在大殿内回荡。

“廉将军息怒!臣固然知道将军神勇,但两军交战,百姓苦不堪言哪!况且秦强赵弱,颇有风险„„”说话的是宦官头目缪贤,他沉吟片刻,“大王,不如寻找一位贤能之士出使秦国,既保住和氏璧,又可避免双方交战。”

赵王眉头稍稍舒展:“何人可担此重任?寡人重赏!”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应。

缪贤上前施礼:“臣有一门客,名曰蔺相如,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可担此重任。”

“一个门客?”赵王满脸狐疑之色,思索片刻,“暂且先宣他进殿吧!” 迈着稳健的步伐,蔺相如踏进了这金碧辉煌的大殿。迎接他的,是两旁不屑的议论声:“一介草民„„”他神色不变,上前跪拜施礼:“草民蔺相如叩见大王!”

“秦王欲以十五城换取寡人之和氏璧,寡人恐秦王使诈,你看怎么办?”赵王的语气中透出急切。

“大王,如今秦强赵弱,不答应的话恐怕会招致祸患„„”蔺相如话音刚落,刺耳的议论声又响起:“不过一个懦夫罢了!”

蔺相如上前一步,朗声说道:“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秦王果真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如果城池不给赵国,我必会将完好的玉璧带回!”

朝堂上鸦雀无声,赵王的脸上现出如释重负的喜悦。

秦国·咸阳

带上几个随从,蔺相如连夜赶往秦国。

当马蹄踏上咸阳土地的那一刻,他笑了。

与此同时,他的心又是一紧。虽然这几天奔波生活的结束让他快乐,可想到这里还有一场智慧的较量在等待着他,心中那块石头不由得悬了起来。秦王,你会是个怎样的对手?

章台宫·较量

章台宫,金碧辉煌的宫殿,歌舞升平,美人如云。这就是秦王接见使臣的地方?

蔺相如深吸一口气,将紧张缓缓压倒心底。他拜见了秦昭王,小心地呈上了和氏璧。

从侍从手中接过宝玉,秦王细细地对着光观察着。这和氏璧通体碧绿,晶莹圆润,泛着迷人的光泽。“呵呵,好玉!果然绝世珍宝!”一转手,和氏璧到了秦王身边的美人手里,她们毫不顾忌地抚摸着,嬉笑着,旁边的侍从们齐刷刷地跪下:“恭喜大王喜得美玉!”

“大王!我„„”蔺相如的声音完全被笑声淹没。

蔺相如的眉头越皱越紧,怒从心生:这还是接见使臣吗?这秦王,根本没有换璧的诚意!赵国受到这番轻视、侮辱,我蔺相如怎么受得了!他压抑着满腔的愤怒,思考着对策。

“禀报大王!”蔺相如提高了音量。

“哦?使臣一路劳顿,快回驿馆休息吧!”秦王挥了挥手。

“臣还有一事相告!这和氏璧虽名扬天下,不过它还有一个为人不知的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您看!”蔺相如话语恳切,秦王愣了一下,虽满心不舍,还是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后退了几步,倚靠柱子站立。他双手将和氏璧高举过头顶,怒视秦王,大声呵斥:“大王想要我们赵国的国宝和氏璧,我今日专程赶来,可您的态度如此傲慢!我看大王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诚意,若是您非要逼我,我的脑袋就要和这块宝玉、一齐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大惊失色:“使臣息怒,今日寡人多饮了几杯酒„„你等退下!”他连忙挥手叫美人离开,又叫人取来地图,他装模作样地比划给蔺相如看:“从这„„到„„十五座城池,都归你们赵国!”看着蔺相如缓缓放下手中的和氏璧,一丝狡黠的笑容在秦王脸上绽放。蔺相如心知肚明——这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拖延时间。蔺相如将脸色缓和了一些:“我们赵王在送这块宝玉时,曾斋戒了五天。大王,您若是诚心要换这块玉璧,也应当像我们赵王一样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盛大的典礼,我才敢献上宝玉!”

看着秦王无奈的样子,蔺相如心中荡起了一抹笑的涟漪„„秦王啊,咱们走着瞧!

驿馆·化装

“吁——”马车在广成驿馆门口停住了。蔺相如捧着装有和氏璧的匣子,疾步走进驿馆。

他轻轻抹去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来不及换衣,立刻唤来自己最信任的随从,郑重地将和氏璧包好交给他:“你快换上便衣,带着玉璧连夜离开这儿,越快越好!„„五天后,秦王就来不及派兵追你了!”

“可是„„没有了和氏璧„„您„„”随从的担忧溢于言表。

“你快走!我自然有法子脱身!”

抬起头,他与随从四目相对,一道坚定的光芒从他的眼中射出,给人以无比的勇气。

“是!大人!”

街道在夜幕的笼罩下披上了一层黑纱,一个模糊的黑影似乎与黑暗融为一体。他轻灵地穿过街道,拐入了一条乡间小路,直奔赵国方向而去„„

宫廷·愤怒

五日的斋戒,盛大的典礼。

想着和氏璧即将到手,秦王威震天下的气势又回来了,他一脸得意地俯视着站在廷上的蔺相如:“请问使臣,和氏璧现在何处?”

“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就没有坚守信约的。”相如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讲着,“我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秦国,所以让人先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今秦强而赵弱,大王只要派使臣到赵国,赵王立刻会派人把璧送来,只要大王您先割让那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如果您认为我欺骗了您,相如任凭处置!”

朝堂上一片寂静,如暴风雨将来的前兆。

瞬间,大臣们恼羞成怒的惊呼如决堤的洪水想朝着蔺相如猛扑过来。“大胆!竟敢欺骗大王!”“把他推出去斩了!”涨得通红的脸,咬牙切齿的怒喝,几个勇士已经冲过来扭住了蔺相如的手臂。

“慢!”秦王叫住了侍从,与其将蔺相如扣在这里,坏了秦赵的友好交往,还不如将他放走,倒显得秦国宽容。憋着一肚子气的秦王强颜欢笑,款待了蔺相如,让他毫发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宫殿·凯旋

殿堂之上,礼乐声声。

“使臣蔺相如归来!”前来报信的侍从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风尘仆仆的蔺相如缓步走进大殿。

赵王猛地从宝座上站起,喜形于色,亲自走下台阶,握住了蔺相如的双手:“相如不负寡人重望!”

“相如感谢大王知遇之恩,拼尽全力当不辱使命!”相如拜谢赵王,又朝缪贤施礼。

“今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奇功,寡人封他为上大夫,赏百金!”赵王大声宣布。众臣皆呼“万岁”,只有廉颇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而后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再立新功,蔺相如又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让廉颇很不服气,这也为后来《负荆请罪》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推荐第6篇:《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是讲述了一次秦王知道了赵国有个无价之宝,就写信说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完璧归赵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完璧归赵》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它讲述了古代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蔺相如去了秦国,秦王只顾左右大臣看,根本不提交城的事,蔺相如就说璧上有白点,把璧抢了回来。他又让随身人员换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我觉得蔺相如很聪明,足智多谋,不顾生命保护了和氏璧。

《完璧归赵》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篇文章,《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蔺相如的聪明机智才能使完璧归赵,回国后,被封为赵国大夫,我以后也要像蔺相如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胆量,会用自己聪明才智博得胜利的男子汉!

《完璧归赵》读后感3

在赵国时期,越王得到了一块非常罕见的宝石\"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用自己的十五座城池老换这块宝玉。于是赵王派特使去会见秦王。秦王见到\"和氏璧\"后两眼发光,忘掉了当初的约定,想白白的得到宝物,特使发现后便说:\"如果秦王忘掉约定想独霸宝物的话,我将把宝物摔个粉碎\"。秦王听了后没有办法就将宝物会给了特使。特使也带着宝物完好无缺的回到了赵国。

这则成语是指人要讲信誉,不畏艰难,完成许下的诺言,经事情办好。

《完璧归赵》读后感4

《完璧归赵》为王世贞所作的一篇有名的史论,作者在文章之始就以“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开宗明义,对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史实发表了不同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以分析秦、赵时势入手,从情与理两方面重点剖析两国外交上的形势,从而得出因为秦国不想和赵国为敌,因此蔺相如能完璧归赵,“天固曲全之哉”的结论。文章逻辑清晰,论述严密,辩驳有力,尤其文中的假设论证一段文字,合情合理,很有说服力。

由于本文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独执异议,贵在识见高远,令人信服。

本文开篇对世所称誉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史实,予以否定,可谓先声夺人。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予以否定的理由。首先,文章分析秦以十五城之空名取璧的真实意图,指责蔺相如之所为乃“既畏而复挑其怒”之举,是失于智。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蔺相如的所谓曲直论,先明秦赵“两无所曲直”,后又代相如策划,指出相如“使舍人怀而逃之”是“归直于秦”,是失于信。最后,文章分析相如完璧的后果是族灭国破,是失于利。这样,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逼出了全文的结论:“蔺相如之获全於璧也,天也。”这里的“天”,应该是指当时的客观形势吧?

行文至此,文章已可作结,而作者又列出“劲渑池”“柔廉颇”两件事,看似与上文关系不大,但从“愈出而愈妙于用”一句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认为,蔺相如的所谓“智”“勇”,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自己,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纵横家的权谋机巧而已,这,大概是触摸到了纵横家的本质了吧。因而,本文结论之后的余波,决非可有可无的续貂之笔,用意特深。

《完璧归赵》读后感5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赵王有一块和氏璧,被秦王知道了,就表示愿意出十五座城池来作为交换。赵王怕秦王拿到了玉璧,不肯交出城池,但秦国强大,他不敢不交出玉璧。后来蔺相如带着玉璧去秦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多多思考、临危不惧,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要不讲信用,这样的人,到最后还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不能学秦王的不守信用,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用,对人真诚的好孩子!

《完璧归赵》读后感6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史记》,里面的很多故事很有意义,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篇文章,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篇文章说的是赵国有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王知道了后很想得到它,然后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王一直无信,但又打不过他,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果然无信,蔺相如不畏强权,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保证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读完之后,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而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言而无信的人。我佩服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面对困难能够不顾一切地去面对。我喜欢看《史记》,长知识。

《完璧归赵》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完璧归赵》后,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战国时代,名叫和氏璧的著名宝玉一度流落到了赵国,秦昭王得知后,派人送来书信,上面写着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宝玉,赵惠文知道秦昭王贪得无厌,万一把宝玉给他了,他不交城池怎么办?最后,他派了看蔺相如,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强秦送回赵国一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聪明,更能看出秦昭王的贪得无厌。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像蔺相如一样的人,不要做像秦昭王一样贪得无厌的人。

这就是《完璧归赵》,你有空也来看看。

《完璧归赵》读后感8

同学们,你们读过《无敌中国娃》之《智慧勇敢篇》吗?下面,我就给你讲其中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和氏壁。秦王听说后,就跟赵王说,他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个大臣推荐蔺相如,赵王便找来蔺相如,跟他说了这件事。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壁交换城池,如果秦王不给城池,他便会把和氏壁完整地带回赵国。赵王便让他去了。

秦王在章台会见蔺相如,蔺相如把壁给了秦王。蔺相如看秦王并没有交换的意思,就说壁有个小毛病,秦王便把玉给了他。蔺相如往后退了几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批评了秦王一通,还说要和和氏壁一起撞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怕撞坏玉壁,这就让人划了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知道赵国是得不到这十五座城的,便让秦王斋戒五天,秦王答应了。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在装模作样,便让随从换上百姓的衣服带玉壁回到了赵国。五天后,秦王知道蔺相如已把和氏壁送回赵国,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放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和氏壁从贪婪的秦王手里夺了回来,并安全送回赵国。还用他聪明的头脑把秦王当众批评了一通。

《完璧归赵》读后感9

我有一本《三十六计故事》故事书,我看了二十一计\"金蝉脱壳\"里《完璧归赵》这篇文章。讲的是战国时,秦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骗赵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国知道是阴谋,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最后,它既没让亲王夺走\"和氏璧\",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表现了蔺相如的才智和勇敢。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是佩服蔺相如的勇敢和胆识。

赵王问:\"谁去做使者呢?\"蔺相如回答:\"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去出使秦国,如果秦国不给城池,我保证完璧归赵。\"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胆识,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他却能毛遂自荐,不逃脱,不推辞。而想想我,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去讲台上讲话,我都缩手缩脚,这比起蔺相如出使秦国是多么懦弱。

蔺相如怒发冲冠,声色俱厉地对秦王说:\"大王说以城池换璧,赵王和文武大臣都说秦王贪婪而又自恃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这表现出了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者的品质。秦王是非常厉害的,秦国非常强大,可蔺相如却面对秦王声色俱厉,揭发他的恶行。

蔺相如暗想,秦王虽然答应了他斋戒,但还是违约不肯割城的。\"这句话表现了蔺相如的谋略。而想想我,我有不会做的题就空下,抄别人的,管它对与不对,我也不想动脑筋,轻易就放弃了。而蔺相如听了秦王的话,怀疑秦王使诈。所以我很佩服蔺相如的谋略。最后,因为蔺相如有谋有勇,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保住了\"和氏璧\",为国争了光。

我以后真的得多学习蔺相如这样有作为的人。

《完璧归赵》读后感10

生活中遇事要机智应对,勇敢面对,这是我从蔺相如身上学到的。提到此人,想必一些人会知道,他就是《完璧归赵》中的人物。作为赵国的使者,他不负众望,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故事是这样的:在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方设法夺过来,便假意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当时秦强赵弱,加之秦国是虎狼之国,赵王不得不从。只得硬着头皮,派使者去送,可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去,因为秦王太强大了,拥有重兵,对赵国那可是虎视眈眈,根本不把赵国放眼里,要想得到十五座城池更是天方夜谭,这次任务基本上就是去送死。

这时,赵国有一位叫蔺相如的文臣,自愿去当使者,最后他在秦王的威逼下毫不惧怕,几经周折,最终带着宝玉,平安无事地回到了赵国。由此,我深深地被蔺相如折服了。蔺相如太聪明勇敢了,当他发现秦王根本没有用15座城池跟赵王交换和氏玉的意思时,他就举起和氏玉,要和这块和氏玉一起撞向墙壁!蔺相如为了自己国家——赵国,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可见他是多么勇敢、爱国。面对强国的咄咄逼人,他没有害怕,太勇敢了。在秦王的阴谋诡计下,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本国,可见他又是多么聪明。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人。

《完璧归赵》读后感11

今天,我们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我的心里颇有感触。

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有一次,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说要拿城换璧,其实不然。最后,蔺相如带着璧去,并且安全的又将它送了回来,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大夫。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去渑池会见,羞辱了赵王,结果蔺相如用他的智慧和胆识使秦王没有占到便宜。蔺相如又立了功,升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说要给他下不了台。蔺相如就躲着他,别人说他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蔺相如告诉他们,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这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仔细想了想,发现是自己不对,就负荆请罪,两人合好如初。

蔺相如的机智令我佩服。他遇到问题从不退缩,还可以机智的面对。他总是以国家为重,私人的恩怨从来不计较、不追究,反而为了国家能躲就躲,能忍就忍,这要是换到了如今的社会,两个人可能早就闹翻了。当别的国家趁虚而入,国家遭到攻击,大家都受到伤害,只会越来越糟。相反,蔺相如的宽宏大量让两人同心协力,保卫祖国,使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更避免了‘窝里斗’的灾难。

廉颇他知错就改,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他一开始耍小性子,非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其实换作是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毕竟自己那么多年披荆斩棘,奋斗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无数,受到大家的赞许,可他呢?仅仅靠自己的一张嘴皮子,就比自己职位还高,换作是你,你会老老实实的承认他比自己强吗?当然不会。不过,他在认识到自己错误后,能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当之无愧为大将军。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国家,把国当成一个家,只有在和睦的大家庭里,国才会更长久啊!

推荐第7篇: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篇1:《完璧归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它讲述了古代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蔺相如去了秦国,秦王只顾左右大臣看,根本不提交城的事,蔺相如就说璧上有白点,把璧抢了回来。他又让随身人员换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我觉得蔺相如很聪明,足智多谋,不顾生命保护了和氏璧。

篇2:《完璧归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篇文章,《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蔺相如的聪明机智才能使完璧归赵,回国后,被封为赵国大夫,我以后也要像蔺相如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胆量,会用自己聪明才智博得胜利的男子汉!

篇3:《完璧归赵》读后感

刘帅杰

在赵国时期,越王得到了一块非常罕见的宝石\"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用自己的十五座城池老换这块宝玉。于是赵王派特使去会见秦王。秦王见到\"和氏璧\"后两眼发光,忘掉了当初的约定,想白白的得到宝物,特使发现后便说:\"如果秦王忘掉约定想独霸宝物的话,我将把宝物摔个粉碎\".秦王听了后没有办法就将宝物会给了特使。特使也带着宝物完好无缺的回到了赵国。

这则成语是指人要讲信誉,不畏艰难,完成许下的诺言,经事情办好。

篇4:《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赵国有个大臣,送了赵王一块壁。秦王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喜欢那块壁,于是,说用15座城池换那块壁,赵王知道这是个骗局,于是……

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要守诚信,不能出尔反尔。

篇5:《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赵王有一块和氏璧,被秦王知道了,就表示愿意出十五座城池来作为交换。赵王怕秦王拿到了玉璧,不肯交出城池,但秦国强大,他不敢不交出玉璧。后来蔺相如带着玉璧去秦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多多思考、临危不惧,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要不讲信用,这样的人,到最后还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不能学秦王的不守信用,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用,对人真诚的好孩子!

篇6:完璧归赵读后感

过骏驰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史记》,里面的很多故事很有意义,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篇文章,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篇文章说的是赵国有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王知道了后很想得到它,然后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王一直无信,但又打不过他,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果然无信,蔺相如不畏强权,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保证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读完之后,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而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言而无信的人。我佩服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面对困难能够不顾一切地去面对。我喜欢看《史记》,长知识。

篇7:完璧归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完璧归赵》后,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战国时代,名叫和氏璧的著名宝玉一度流落到了赵国,秦昭王得知后,派人送来书信,上面写着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宝玉,赵惠文知道秦昭王贪得无厌,万一把宝玉给他了,他不交城池怎么办?最后,他派了看蔺相如,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强秦送回赵国一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聪明,更能看出秦昭王的贪得无厌。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像蔺相如一样的人,不要做像秦昭王一样贪得无厌的人。

这就是《完璧归赵》,你有空也来看看。

篇8:《完璧归赵》读后感

同学们,你们读过《无敌中国娃》之《智慧勇敢篇》吗?下面,我就给你讲其中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和氏壁。秦王听说后,就跟赵王说,他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个大臣推荐蔺相如,赵王便找来蔺相如,跟他说了这件事。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壁交换城池,如果秦王不给城池,他便会把和氏壁完整地带回赵国。赵王便让他去了。

秦王在章台会见蔺相如,蔺相如把壁给了秦王。蔺相如看秦王并没有交换的意思,就说壁有个小毛病,秦王便把玉给了他。蔺相如往后退了几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批评了秦王一通,还说要和和氏壁一起撞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怕撞坏玉壁,这就让人划了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知道赵国是得不到这十五座城的,便让秦王斋戒五天,秦王答应了。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在装模作样,便让随从换上百姓的衣服带玉壁回到了赵国。五天后,秦王知道蔺相如已把和氏壁送回赵国,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放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和氏壁从贪婪的秦王手里夺了回来,并安全送回赵国。还用他聪明的头脑把秦王当众批评了一通。

篇9:《完璧归赵》读后感

我有一本《三十六计故事》故事书,我看了二十一计\"金蝉脱壳\"里《完璧归赵》这篇文章。讲的是战国时,秦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骗赵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国知道是阴谋,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最后,它既没让亲王夺走\"和氏璧\",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表现了蔺相如的才智和勇敢。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是佩服蔺相如的勇敢和胆识。

赵王问:\"谁去做使者呢?\"蔺相如回答:\"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去出使秦国,如果秦国不给城池,我保证完璧归赵。\"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胆识,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他却能毛遂自荐,不逃脱,不推辞。而想想我,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去讲台上讲话,我都缩手缩脚,这比起蔺相如出使秦国是多么懦弱。

蔺相如怒发冲冠,声色俱厉地对秦王说:\"大王说以城池换璧,赵王和文武大臣都说秦王贪婪而又自恃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这表现出了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者的品质。秦王是非常厉害的,秦国非常强大,可蔺相如却面对秦王声色俱厉,揭发他的恶行。

蔺相如暗想,秦王虽然答应了他斋戒,但还是违约不肯割城的。\"这句话表现了蔺相如的谋略。而想想我,我有不会做的题就空下,抄别人的,管它对与不对,我也不想动脑筋,轻易就放弃了。而蔺相如听了秦王的话,怀疑秦王使诈。所以我很佩服蔺相如的谋略。最后,因为蔺相如有谋有勇,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保住了\"和氏璧\",为国争了光。

我以后真的得多学习蔺相如这样有作为的人。

推荐第8篇:《完璧归赵》课本剧

旁白: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对大臣):本王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叫换这块璧,本王今天就是要和你们商议这件事的。

大臣:

秦王不过是想把璧骗到手里罢了,可不能上他的当。

另一大臣:可是不答应,秦王派兵来攻怎么办?

一大臣:听说有个人叫蔺相如,他勇敢机智,或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太监:

传蔺相如进见。

蔺相如:在下蔺相如,叩见皇上。(蔺相如走进来半跪在地上)

赵王:

快快请起。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块和氏璧,咱们怎么办?

蔺相如: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

看来只有这样了,好吧,你去办吧。

(蔺相如到了秦国的大殿里,见了秦王献上璧)

秦王:

这块璧不愧是无价之宝,颜色多纯,没有一点斑点------(赞不绝口)

蔺相如: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

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蔺相如:我看您并不围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停,咱们有话好说嘛,别那么激动。(说着,他叫侍者献上地图和笔,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我才交出来。

秦王:

今天来不及了,明日午时吧。

蔺相如:好的。(蔺相如说完就走了)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

旁白: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全剧终

推荐第9篇: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天我读了《完璧归赵》,内容是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天下闻名的“和氏璧”,强大的秦王想得到“和氏璧”,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它,赵惠文王便派蔺相如来处理这件事。秦王拿到和氏璧以后,却不想给赵国那十五座城池了,最后蔺相如用计策把和氏璧得回来,并且完整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篇2: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天我读了《完璧归赵》,内容是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天下闻名的“和氏璧”,强大的秦王想得到“和氏璧”,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它,赵惠文王便派蔺相如来处理这件事。秦王拿到和氏璧以后,却不想给赵国那十五座城池了,最后蔺相如用计策把和氏璧得回来,并且完整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篇3:小学生完璧归赵读后感

小学生完璧归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叫,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秦王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去秦国,到了秦国,蔺相如看见秦王并没有诚意要交换,就想方设法的说服了秦王拿回和氏璧,并在那天晚上,蔺相如就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仅知道蔺相如很聪明,秦王很狡诈,而且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不能学秦王的不守信用,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用,对人真诚的好孩子!篇4:《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里面有许多经典故事有《暗度陈仓》,《完璧归赵》, 《百发百中》,《熟能生巧》等等。暗度陈仓里面写了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并将遥远的巴蜀,汉中封为刘邦的领地。 刘邦知道项羽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疑虑 ,不放心。于是他为了表明自己不再会关中的决心,在率领军去自己封地的途中把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掉了。这样,即表明了自己无意再回关中的决心,又可以防备别人利用栈道来偷袭。

后来,刘邦命大将朝信出兵进关时,朝信派少数军士去修复栈道,制造要从栈道出去的假象,一面率领主力军队攻占关中的重镇陈仓,并由此胜东入中攻进咸阳,建立了汉朝。 这篇《暗度陈仓》里的韩信,用声东击西占领了咸阳,建立了汉朝。就从这篇成语故事就知道后面更精彩。这本书非常精彩,让我懂得了许多的成语,还有许多成语解释。你们看了一定会津津有味的。篇5: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篇1: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蔺相如,宁可>孤独而痛苦地醒,也不愿再醉生梦死中,失去自己对国家的信仰!

无怪乎众多舍人“慕君之高义”,无怪乎廉将军醒悟后“肉袒负荆”,这样深沉而浓烈的爱国之情,是蔺相如用清澈无垢的心与坚定的信仰制成的绝世佳酿,那醉人的芳香透过蒙尘的时光,透过泛黄的史书,流芳百世,香沁万年!

蔺相如告诉我们,有些人被历史铭记,不仅仅因为智慧。聪明人与圣人有时只相差 (转载于:完璧归赵读后感) 一分信仰,而正是这份爱国的信仰,成就了后者的辉煌。“人有两种,一种在烟花尘世的繁华中张扬而逝,一种在锤凿剪锉的敲打中塑为永恒。”无数人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历史长河所湮没;只有少数人,将毕生的智慧倾注在爱国的信仰上,将人格与灵魂塑成不朽的丰碑。他们,终将被历史所铭记。

篇2: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

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

事实也证明,缪贤果然没有看错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但蔺相如最出色的表现还是在秦国的殿堂之上。所以司马迁除了描写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之外,实则更是着重刻画了他的"口舌"力度。

二、口舌第二功--- 完璧归赵

以和氏璧为焦点的秦赵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政治谈判,实际上是政治斗争。在秦强赵弱的大环境下,等待蔺相如的是一个被动的语言环境。蔺相如虽是使臣身份,但是却

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傲慢的秦王居然在一般的宫殿召见他,公开表明对赵国的极度蔑视。在这样的场合,语言的选择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既要准确,又必须得体;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不可破坏两国邦交!

语言准确、得体,在普通语境中似乎无关紧要,然而蔺相如当时所处的“语境”却极其特殊且复杂。秦赵两国表面上看是友好国家,实际上是暗中相争,是化敌为友还是化友为敌可能只在一念之间。此时的言辞必须精确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然而,现实状况是蔺相如根本没有过多时间来反复考量,仔细斟酌,难度之大,由此可见。司马迁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环境来刻画蔺相如的,使他的机智、勇敢与口才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里融为一体,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例如,当蔺相如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立刻设法夺回璧,然后“持璧却立”与秦王据理力争。相如先列举事实,用赵王送璧的虔诚反衬出秦王迎璧的无礼。语言既准确又有力量。慷慨陈词中,还不忘插入一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极大的满足了秦王的虚荣心。使得秦王先是面对证据确凿的事实,而后又面对蔺相如刻意为之设定“大王”所应具备的行为要求,即使有怒也无法说出,甚至还得再三向相如道歉。而当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蔺相如并不为其所动,反而要求秦国必须先举行隆重的迎璧仪式、方显诚意。明知这是缓兵之计,但秦王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和氏璧在相如手中,而且蔺相如的要求从情理上看,乃是合情合理的;从措辞的语气上讲,也找不到任何破绽。结果秦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朝堂之上与和氏璧失之交臂!而当秦王终于“设九宾于廷”,蔺相如却又先发制人。请注意,这里他运用了一个“自??以来??未尝有”的判断句式,指出秦国历代国君从不遵守诺言的历史事实。这种特殊句式,往往带有强硬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的句意往往具有严密性、权威性,令对方无法反驳。所以,秦王和他的大臣们均哑口无言,一时无计可施。

蔺相如不仅善于运用语言,而且很有技巧,当初秦王用“十五城请易璧”之时,赵国是非常被动的,不得不派相如奉璧前去。直到相如谎称璧有瑕,从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时,局面才有了专机;待到蔺相如坚持秦王须“设九宾礼于庭”的时候,局面实则已起了根本的变化,这回是秦王不得不听从蔺相如的安排;而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则任凭处置,坦然相对,此刻被动的反而是秦王了。

三、口舌第三功--- 渑池之会

渑池会上,赵王一开始就落入秦王设下的圈套,使本来就被动的局面陷入绝境。危急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他没有揭穿其中的阴谋,也不便阻止赵王,而是不动声色地恳请秦王“击缶”,理由是“以相娱乐”。好一句“以相娱乐”,妙哉!绝矣!此言一出,局面马上改观。进退两难的变成是秦王自己!虽然他恼羞成怒,但结果还是老老实实地“为一击缶”。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蔺相如所说过的话,就可发现他在应对秦王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无可取代的。这种唯一性,把蔺相如的善于言辞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口舌第四功--- 化解干戈

在廉颇的心目中,只有攻城野战、厮杀沙场,才是为国打拼,才值得人们尊重,国君器重。这样的一个莽汉又怎么会了解蔺相如只身深入虎穴,甚至“请就汤镬”之刑,敢于“以颈血溅”秦王之时的以命相搏呢?

但是面对这样无理取闹的廉颇,蔺相如却不急不恼,在廉颇心里徒以口舌为劳的相如此时沉默了,他没有同廉颇这样一个莽夫去争辩谁是谁非。可正是因为相如的不说,才打动了这个蛮横的武夫,这恐怕亦是蔺相如“口舌"之功中的“无招胜有招”吧!

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让我们在领略到蔺相如口舌的魅力的同时,也明白到蔺相如的口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化解了几次危机,而且还扭转了整个局势,它甚至使赵国第一次拥有了主动权。此外,它还能完全消除廉颇的怨恨,化干戈为玉帛,令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加兵于赵”!

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的是:本文不仅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以及以国为先,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所以,我们反而可以牢牢抓住廉颇对蔺相如的这句“徒以口舌为劳”的评价,去解读司马迁对蔺相如的口才的赞赏,我相信只有引导学生去关注蔺相如的“口舌”之功,才能培养学生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新时代的口才观念,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无限益处。

篇3: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初读此文便觉得讲蔺相如的篇幅多一些,而具体讲廉颇的只是末尾的几段,但开头却将廉颇描述地比蔺相如详尽。读完全文才明白,原来,廉颇的官位起先要比蔺相如高许多;再者,司马迁也是用衬托的手法,先说廉颇如何如何功勋卓着,来衬托后面的负荆请罪。 廉颇起初因不满蔺相如的官位高过他,而向蔺相如宣恶言,这体现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而蔺相如此后对廉颇是退避三舍,大臣们均以为蔺相如怕廉颇,其实他是为了避免两虎相争,而导致秦国有可乘之机,他是多么爱国,又是多么的豁达大度,多么顾全大局。廉颇听闻后,自己十分惭愧,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也正说明了他的坦诚与可敬之处。 不仅如此,蔺相如还有过人的才智与勇气。秦国要和氏璧并以十五城为交换,赵国无人出使,蔺相如主动前去,见秦王无意予城,竟说头与璧俱碎,秦王不得已只得听从他的安排,而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敷衍,却偷偷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秦王没办法只得让他回赵。蔺相如这样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后秦赵与渑池会,蔺相如又以他的聪明才智驳地秦王无以回应。最终被封为上卿。

推荐第10篇: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渑池之会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鼓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奏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第11篇:小学生完璧归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叫,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秦王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去秦国,到了秦国,蔺相如看见秦王并没有诚意要交换,就想方设法的说服了秦王拿回和氏璧,并在那天晚上,蔺相如就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仅知道蔺相如很聪明,秦王很狡诈,而且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不能学秦王的不守信用,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用,对人真诚的好孩子!

第12篇: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重点

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净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目当中是无价

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出示图片)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 3在玉中,最珍贵的就是和氏璧了,它是宝中之宝,课文中称它为“奇珍异宝。”(出示)读好这个词。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老师整理了一段资料(媒体出示): 师介绍:传说,和氏璧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块璧。据历史记载,这块璧洁白无瑕、光润晶莹,能在暗处发光,能够除去尘埃,驱邪防身,有夜光璧之称。把它放在房中,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蛇虫不侵,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

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5围绕这块玉,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也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补全课题:13完璧归赵 6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璧归赵”,请打开书,快速默读找到。

(1)交流出示:“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对照这句句子,课题中的“完”就是“完好无损”的意思。板书:完好无损

(2)这里的“我”指谁?板书:蔺相如 (指导“蔺”的字形,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

蔺相如是课文的主人公。

(3)“一定”这个词表明了蔺相如的决心,结果如何? (4)蔺相如能从骄横跋扈的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把它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可不是件容

易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第一句是对赵王说的,后三句是对秦王说的。(媒体字的颜色区分)

三 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读读1—3节,简单说说原因,指出赵王不放心即可。。 3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接),为了能让赵王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接)

4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赵王放心。

四 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 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么这样对秦王说。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可是和氏璧本属于赵国,这并不是真正的骗,而是“要”。(板书:要)

(3)玉上有瑕斑,即使再名贵,它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秦王当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和氏璧是一块次玉,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话,这就叫——(出示)信以为真

(4) 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 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出示)

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6)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摔玉。板书:摔

而且他将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玉在人在,玉碎人亡”.。

(7)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出示:齐读临行前的话) (8) 和氏璧是赵国的镇国之宝,赵王是迫不得已才答应交换的,如果真的把玉平白无故地送给秦国,赵国的颜面将会丢尽,摔玉的目的是为了护玉,护玉则是为了护国啊!看来,蔺相如想保住的不仅是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啊!(“摔”改“护”)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9)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读好这段话。 5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1)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2)指名读句。

(3)蔺相如以斋戒为借口,(出示)斋戒注释:在秦王斋戒的五天里,不可以饮酒、不可以

(板书:送)这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

(4)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2 接着,我们试着将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复述,蔺相如的语言是重点,能不看书准备吗? 3 指名一人一句。(你是第一个蔺相如,你是??) 4 谁能一个人连起来试试。 5 我们将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它是有语境的,接着老师和同学配合,我讲语境,在什么情况下他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复述,仔细听老师的话。(请三位同学配合)

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知道他没有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指相应的板书) 6 同桌两人学着复述。交流。 7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8知识链接:“负荆请罪”小故事

板书设计:

13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 送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如 要 信以为真 王

献 绝口不提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

【合作探究】

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开端:秦王求璧

发展:决策入琴

高潮:智斗秦王

结局:完璧归赵

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前

(一)品读3——5段

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

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

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

“缪贤舍人”。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相如胆识过人。

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初显胆识 出使中

(二)阅读6——11段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①设计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 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②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

③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

“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表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献身

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道歉请罪。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不畏强暴

5、秦王两次接见蔺相如有哪些不同?这对提现蔺相如的个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地点

礼节

第一次

章台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第二次

斋五日,设九宾礼

秦王恃强凛弱,间接烘托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个人形象。

出使后

(三)、品析12—13段

1、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五、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群臣素手无策、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拓展延伸】

1、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3:13 完璧归赵设计

课题:13 完璧归赵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璧、秦、氏、侍、僵、殿、颅、斋、奉。理解积累含有近义词素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的人物特点。

4、学习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到课文结束。教学重点: 复述4——11节,联系蔺相如三次与秦王的交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从言行上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篇4: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

(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 上宝玉。(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

(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 (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

手指点) ,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

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

2、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第13篇:了解历史文化完璧归赵案例

了解历史故事 弘扬优秀品质

一、背景

《完璧归赵》是三年级第二学期上半阶段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秦国依仗国事强大想霸占和氏璧,而赵国的蔺相如让和氏璧完整归赵的故事,彰显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二、主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大量地朗读、复述和对蔺相如动作地模仿,使学生真切地领悟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秉承优秀人物品质的情感。

三、细节

1.介绍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情感。

上课一开始,老师就问同学们课题中“完璧归赵”的“璧”指哪块璧玉,你们知道吗?学生都不知道。于是,我说:“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讲这块璧的由来。”学生的兴趣纷纷来了,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呢则娓娓道来:这块璧是指“和氏璧”。为什么叫它“和氏璧”呢?相传,春秋时期 „„“和氏璧”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这块璧玉的来历和价值,更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盛。因此,当秦王知道这块价值连城的璧玉在赵国时,就像霸占它。秦王想出了什么方法?”“他想用十五座城来换?”“秦王是真换,还是假换?”“假换。”“赵国也知道秦王是假换,但为什么不拒绝秦国呢?”学生回答地积极性很高:“因为当时秦国最强盛。”“因为,如果赵国不同意换的话,说不定秦国就会借口出兵攻打赵国。”“因为秦国是讲用十五座城来换的。”“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问题。如果赵国不换,秦国说不定就会出兵攻打赵国。如果把和氏璧拿去秦国,秦国拿了和氏璧,不给十五座城市,赵国的国威就受到了辱没。正在这危急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 2.读懂课文,了解智斗过程,领悟人物品质。

在学生了解了历史背景后,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内容。“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我请学生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学习。第一,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第二,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到蔺相如谎称和氏璧有瑕疵,是因为他看到秦王没有诚意,为了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要秦王指点出十五座城市是为了再一次试探秦王。最后,让秦王要行大礼迎接宝玉是为了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最后,我请学生读一读,并想想: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智和勇。特别是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准备撞柱的那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让学生重点朗读,读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不辱使命、维护国威。 3.拓展学习,了解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一课上完后,为了丰富蔺相如这一人物,我又为学生讲述了“负荆请罪”“渑池之会”两个故事,让学生多渠道地了解到蔺相如的机智、心胸宽广、热爱自己的国家。

四、结果

故事《和氏璧》让学生明白了璧的由来、璧的珍贵、璧的价值,为学习后文奠定了文化基础。通过找蔺相如保护璧玉的语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到蔺相如过人的智慧,他为了维护国威,准备撞柱而死,是何等的悲壮。这也说明他视国家的威望高于自己的生命,说明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爱。结尾,我又介绍了“负荆请罪”“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丰富了蔺相如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五、评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的文章,我在上这篇课文时,摒弃了就文解文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后续,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个历史故事。在学习中,我感到,学生对这段历史十分感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情绪高涨,在加上后续的两个故事,使学生对于蔺相如这一历史人物有了全面地了解。蔺相如那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

第14篇:廉颇与蔺相如——完璧归赵

>学案 ——完璧归赵

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 主备:张淑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

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知识积累、人物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分析

[主导教法]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过程设计]

一、知识复习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鲁迅先生评为 ,其内容分为、、、、五部分。

2、本文可分为、、三个小故事

二、检测积累

1、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2、古今异义 请指示王 ..

3、词类活用 (1)大王必欲急臣 .(2)乃使其从者衣褐 .(3)卒廷见相如 .

4、一词多义

1宁许以负秦曲 负○2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3决负约不偿城 ○4 负荆请罪 ○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徒见欺 (4)何以知之 (5)故燕王欲结于君 (6)欲以击柱

三、文章分析 (一)内容分析

1、蔺相如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场的?

2、蔺相如如何取得赵王信任?

3、蔺相如从哪里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4、面对秦王无意偿城,蔺相如采取了什么策略?

5、秦王佯为城后,蔺相如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6、蔺相如最后为何可以安全回国?

(二)形象分析

1、这一部分蔺相如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怎样塑遭蔺相如这一形象的? (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2)间接描写(侧面烘托)

(三)素材积累

如果把这一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适合哪些话题?

四、拓展延伸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名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五、作业布置

预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

第15篇:安检员拾金不昧一万元完璧归赵

安检员拾金不昧一万元完璧归赵

(贵阳铁路公安处宣教科姚迅)

“大恩人,谢谢你,这可是我儿子的救命钱啊!”失主陈女士从贵阳火车站派出所安检员谢景诗手中接过丢失的1万元现金时万分感激地说到。

8月22日下午,贵阳火车站派出所女子安检员谢景诗与同事在进站口进行安检查危工作时,在安检仪上捡到一个装有1万元现金等物品的小包,她赶紧向附近旅客询问,却无人认领。在向值班民警汇报情况后,民警与她一起前往候车室内寻找失主,并通过广播发布失物招领。

经过20分钟,终于找到了失主陈女士。领到失物的陈女士万分激动,当即从包内拿出500元对小谢表示感谢,小谢婉拒了陈女士的

谢意,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携带贵重物品请多加小心。”据了解,陈女士是贵阳某厂矿的一名退休职工,月收入不到一千元,因儿子在六盘水生病住院,她从几个朋友处多方筹得1万元医疗费,谁知心急如焚的她,却不慎将手提包遗失在安检仪处。

在此,铁路民警也提醒广大旅客。进站上车前一定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携带物品,物品较多的旅客一定要记牢携带箱包数量,适时清点,防止丢失。

第16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导语: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作者: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2)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3),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4)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5)相如于市,武安君(6)十万众压邯郸(7),而责(8)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9),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10),柔廉颇(11),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

(1)情:真实意图。

(2)曲:不公正,不合理。

(3)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

(4)绐(dài):欺骗,欺诈。

(5)僇:通“戮”,杀。

(6)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

(7)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8)责:求,这里指索取。

(9)族:灭族。

(10)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县)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

(11)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不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第17篇:大丈夫能屈能伸读完璧归赵有感

大丈夫能屈能伸

----读《完璧归赵》有感

风华初一(3)班吴恒阳

假如你受到强大敌人的勒索,你能保全自己而又不触怒敌人吗?假如你收到金钱的诱惑,你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顾全大局吗?假如你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你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吗?我想很多人做不到。但是他---《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却做到了。

当秦王用15座城池向赵王换和氏璧,赵王正发愁之时,蔺相如毛遂自荐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当他把和氏璧给秦王看时,秦王只顾着欣赏宝玉却丝毫没有以城池交换的意思,蔺相如借着给秦王指点宝玉的瑕疵趁机夺过和氏璧准备砸碎,以此来要挟秦王,秦王立刻妥协了。

在这之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秦王无耻,从中我们可以想象蔺相如在如此危机的情况的应变能力与对于王宫中众多侍卫相挟的勇敢。

当秦王割画了15座城,蔺相如又以召开接受玉璧的仪式来拖延时间让使者把玉璧送回了赵国。

这是蔺相如的缓兵之计,从中反映了蔺相如的小心谨慎,使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回归了赵国。

可仪式完成之时,蔺相如坦白的承认自己欺骗了秦王,不过他又说:“请大王惩罚自己,但是各国的使者都在,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因为想得到和氏璧而杀还使者的,其中的是

非曲直大家都明白。”蔺相如这一计既保住了玉璧又保全了

自己,实乃高明之举。

对于赵国来说,玉璧虽小,但是否给秦国是原则问题。

如果受秦国欺骗,赵国将来就难以立国;倘若秦国进一步地

索宝又该如何打算呢?因此,蔺相如以“完璧归赵”来显示

赵国毫不屈服的决心。

蔺相如完美的完璧归赵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凡以弱胜

强者多是以智慧取胜。这让我们看出“屈”中的智慧,“伸”

中的能耐。

清代的曾国蕃说过:“做人的道理,刚柔并用,不可偏

废。太柔就会萎靡,太钢就会折断。”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并

运用到生活中去,你就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2010.8

第18篇:大丈夫能屈能伸读完璧归赵有感

大丈夫能屈能伸

----读《完璧归赵》有感

风华初一(3)班吴恒阳

假如你受到强大敌人的勒索,你能保全自己而又不触怒敌人吗?假如你收到金钱的诱惑,你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顾全大局吗?假如你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你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吗?我想很多人做不到。但是他---《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却做到了。

当秦王用15座城池向赵王换和氏璧,赵王正发愁之时,蔺相如毛遂自荐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当他把和氏璧给秦王看时,秦王只顾着欣赏宝玉却丝毫没有以城池交换的意思,蔺相如借着给秦王指点宝玉的瑕疵趁机夺过和氏璧准备砸碎,以此来要挟秦王,秦王立刻妥协了。

在这之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秦王无耻,从中我们可以想象蔺相如在如此危机的情况的应变能力与对于王宫中众多侍卫相挟的勇敢。

当秦王割画了15座城,蔺相如又以召开接受玉璧的仪式来拖延时间让使者把玉璧送回了赵国。

这是蔺相如的缓兵之计,从中反映了蔺相如的小心谨慎,使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回归了赵国。

可仪式完成之时,蔺相如坦白的承认自己欺骗了秦王,不过他又说:“请大王惩罚自己,但是各国的使者都在,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因为想得到和氏璧而杀还使者的,其中的是

非曲直大家都明白。”蔺相如这一计既保住了玉璧又保全了

自己,实乃高明之举。

对于赵国来说,玉璧虽小,但是否给秦国是原则问题。

如果受秦国欺骗,赵国将来就难以立国;倘若秦国进一步地

索宝又该如何打算呢?因此,蔺相如以“完璧归赵”来显示

赵国毫不屈服的决心。

蔺相如完美的完璧归赵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凡以弱胜

强者多是以智慧取胜。这让我们看出“屈”中的智慧,“伸”

中的能耐。

清代的曾国蕃说过:“做人的道理,刚柔并用,不可偏

废。太柔就会萎靡,太钢就会折断。”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并

运用到生活中去,你就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2010.8

第19篇:下册31《完璧归赵》练习(含答案)

下册31《完璧归赵》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l,给加点的字注音 (1)使人遗(wâi)赵王书

(2)臣语(yù)曰,臣尝从大王与燕(yān)王会境上。 (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ǒu) (4)璧有瑕(xiá) (5)见臣列观(guān) (6)相如持其壁睨(nì)柱 (7)舍相如广成传(zhuàn)舍 (8)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至赵矣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 (1)相如奉璧奏秦王。(奉通捧)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3.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依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负重泅渡。背着

(2)以

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凭,靠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表示目的的连词 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接待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扯

(4)幸

①而君幸于王。宠爱,宠幸 ②则幸得脱矣。幸而,侥幸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无缺。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形容词用为动词,逼迫。 (3)(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用做动词,安排住宿。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名词用做动词,穿。怀,名词用做动词,怀揣。 (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单音词,并说说这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所构成的双音词的意义。 (1)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答:势,形势;必,一定。现代汉语中是副词,意思是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2)璧有瑕,请(指示)王。

答:指,指出;示,给„„看。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指导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因,由此,趁此;而,表示承接的连词。现代汉语中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表示结果。

6.文言文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说说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一种句式,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蔺相如,是赵国人。 (2)(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判断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被动句、省略句。想把(和氏璧)送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会白白地受骗。

(4)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句。要找一个可以叫他去回复秦国的人。 (5)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句。您凭什么了解燕王呢? (6)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如今您从赵国逃跑到燕国。 (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秦王十分高兴,把(和氏壁)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省略句。我真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辜负了赵国。 7.填空。

(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史记》有很高的文学成就,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课文理解

1.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受命使秦的? 答:赵国在是否给秦国和氏璧的问题上进退两难,“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的情况下。

2.“完璧归赵”的故事包括哪三个阶段?其中,出使秦国后,经历了哪几个回合的斗争? 答:“完璧归赵”的故事包括去秦国、在秦廷和回赵国三个阶段。其中,在秦国的故事一波三折:第一回合,相如“奉璧奏秦王”后,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便以“璧有瑕”为由,取璧倚柱怒斥秦王,声称要与璧共存亡,致使秦王“固请”。第二回合,相如知秦无意偿城,又以“宜斋戒五日”为由求得时间。派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第三回合。五日后。相如道实情,诉实理,秦王只得与群臣“相视而嘻”,结局是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最后一段:“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一段只有—句,能否删去? 答:不能。这是故事的结局,加上它叙述才完整。

三、语段精读

阅读下列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是什么描写方法?

答: 夸张。行动描写、肖像描写。

2.导致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原因有哪些?(引用原文回答) 答:一是“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二是“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三是“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3.宋代岳飞在哪首词中用了“怒发冲冠”的典故? 答:《满江红怒发冲冠》

4.这段文字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形象? 答:有勇有谋,不畏强暴,能言善辩,忠心报国。

四、延伸训练

(一)阅读明代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然后回答问题。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①也,非欲以窥②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①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谬⑤相如于市,武安君⑥十万众压⑦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⑧,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注释】

①情:实情。指秦国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和氏璧。 ②窥:窥探。暗中打主意。

③草芥:比喻轻贱。芥,一种小草,引申指轻微纤细的事物。 ④绐:欺骗。

⑤谬:通“戮”,杀戮。

⑥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名将。屡战获胜,夺得韩、魏、赵、楚的很多土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 ⑦压:迫近。

⑧族:灭族。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1.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两个意义相同的加点词。 (B)和(C)

A.予未敢以为(信)也。

B.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C.责璧与(信)。

D.(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 A.蔺相如之(完)璧。

B.相如则(前)请曰。

C.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D.使舍人(怀)而逃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这两句话就解决了,既然害怕秦国,为什么又再去挑动它发怒呢? (2)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胜一次,相如就被诛九族,胜两次,和氏璧最终会被拿到秦国。 4.本文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并不值得称道。

(二)你认为蔺相如的完壁归赵是否值得称道?请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400字。(略)

第20篇: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 (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 (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手指点) ,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

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

2、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六、作业:词句活动室

板书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相如 理直气壮 秦王

献——要——摔——送 绝口不提 信以为真 随手指点

完璧归赵造句
《完璧归赵造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